CN1975972B - 等离子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5972B
CN1975972B CN2006101686165A CN200610168616A CN1975972B CN 1975972 B CN1975972 B CN 1975972B CN 2006101686165 A CN2006101686165 A CN 2006101686165A CN 200610168616 A CN200610168616 A CN 200610168616A CN 1975972 B CN1975972 B CN 1975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charge
substrate
discharge cel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86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5972A (zh
Inventor
禹锡均
金禹泰
权泰正
许银起
权宰翊
姜景斗
柳宪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448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0292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502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0292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525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1533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534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1531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735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8933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735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61235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5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5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5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5972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black matrices, light reflecting means 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8Auxiliary electrodes, e.g. priming electrodes or trigge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or lenses
    • H01J2211/444Mean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or colour purity, e.g. black matrix or light shield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显示屏。按两者间预定的间隔两两相对来配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地址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设置间隔壁,该间隔壁界定多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非放电区域。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形成荧光层。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在由穿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纵坐标包围的区域内形成非放电区域。其中色彩补偿部件具有对应于在荧光层的三种颜色中具有最低光亮度比率的荧光层的颜色的着色,该色彩补偿部件是在对应于非放电区域位置的区域,在第一基板的该位置之一上,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的。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屏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6月25日、申请号为200410061813.8、发明名称为“等离子显示屏”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交叉参考的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下列向韩国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利益:2003年6月25日提交的No.2003-0041491、2003年7月3日提交的No.2003-0044861、2003年7月22日提交的No.2003-0050278、2003年7月30日提交的No.2003-0052598、2003年8月1日提交的No.2003-0053461、2003年10月21日提交的No.2003-0073518和2003年10月21日提交的No.2003-0073519,其内容在此引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屏(PDP),更为具体地是,涉及具有防止外部光线反射以提高屏幕对比度的结构的等离子显示屏。
背景技术
PDP通常为一种显示设备,在其中由在放电单元中发生的气体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激发荧光粉来显现预定的图像。由于PDP(即使是大屏幕尺寸)可能实现高分辨率,多个人相信PDP将变成主要的下一代平面显示结构。
参照图24,在传统PDP中,地址电极101是沿后基板100上的一个方向(图中X方向)形成的。在后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介电层103,其中地址电极101位于后基板100上以使得介电层103覆盖地址电极101。间隔壁105按条状图案并且在对应于地址电极101之间的位置上形成于介电层上。在间隔壁105之间形成红、绿和蓝色荧光层107。
在前基板110的与后基板100相对的表面上形成通过一对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实现的放电维持电极112、113。沿基本上垂直于后基板100的地址电极101的方向(Y方向)排列放电维持电极112、113。在前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介电层116,其中在前基板110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112、113以使得介电层116覆盖放电维持电极。形成MgO保护层118来覆盖整个介电层116。
后基板100的地址电极101与前基板110的放电维持电极112、113相交处之间的区域成为形成放电单元的区域。每个放电单元内充满放电气体。
在地址电极101和放电维持电极112、113之一间施加地址电压Va来形成地址放电,并从而选择在其中发生照明的放电单元,然后在一对放电维持电极112、113之间施加维持电压Vs来进行维持放电。此时产生的真空紫外线(VUV)激励荧光层以使得穿过透明前基板110发出可见光来实现图像显示。
以此方式运行的PDP具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对比率亮室对比度(brightroom contrast)和暗室对比度(dark room contrast)。亮室对比度是指当显示屏外部存在大于或等于150lux的光源并且该PDP受到该外部光线的影响时的对比度。暗室对比度是指当显示屏外部存在小于或等于21lux的光源并且该PDP基本不受该外部光线的影响时的对比度。
在传统PDP中,前基板110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以使得不可避免产生外部光线反射。当来自显示屏外部的光线穿透前基板110,到达放电单元,并在荧光层107或者介电层116上被反射时,就发生外部光线的反射。外部光线也可以直接在前基板110的外表面上反射。
在外部光线穿透前基板110以在荧光层107或者介电层116上形成反射的情况下,就增加了黑色背景的亮度。这就降低了屏幕的暗室对比度。当外部光线直接从前基板116的外表面反射时,部分屏幕就被遮蔽了而不能看见。这就导致了屏幕的亮室对比度的下降。
从而,在传统PDP的放电维持电极112、113之间形成光屏蔽膜,以阻碍通过前基板110进入的光线并防止其被反射。这是PDP中的通用配置。美国专利NO.5952782和NO.6200182公开了在前基板和荧光层之间使用这种光屏蔽膜的PDP。
然而,随着在前基板的内表面上设置光屏蔽膜并且从而邻近放电区域,光屏蔽膜中用以阻碍光线的材料对放电动作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不能正常发生放电。此外,光屏蔽膜不能防止从前基板的外表面的反射。当将PDP置于使用了荧光灯或者其他此类高强度照明设备的房间时,就可能产生问题(例如,显著的反射),从而不能防止亮室对比度的降低。
红、绿和蓝色荧光层的颜色特性确定了屏幕的色温。在传统系统中用到的这些不同颜色层的荧光粉具有不同的荧光粉效率并且从而改变光亮度比率。从而,为了提高色温,就必须对荧光粉的这三种颜色中具有最低光亮度比率的荧光粉进行补偿。
在传统PDP中用以进行这种颜色补偿的通常的方法是进行伽马(灰度)补偿,以降低不同颜色的峰值。这是在对不具有最低光亮度比率的颜色,例如红色和绿色(对于此示例,假定蓝色具有最低光亮度比率),进行模拟图像信号数字化之前进行的。因此,表示红色和绿色的最高亮度的维持脉冲数就降至低于蓝色的数量。此外,将包含表现出最低光亮度比率的颜色的荧光层的放电单元制成最大的,而减小包含另外两种颜色的荧光层的放电单元容量的大小。这进一步改善了色温。
然而,在上述利用灰度补偿的方法中,并没有用到最高绿色和红色亮度所需要的所有255维持脉冲。从而,对于逐渐变亮或者变暗的图像,图像中的绿色和红色就按增量方式而不按渐变方式来显示这种变化。此外,随着采用不同尺寸放电单元,发生误放电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并且稳定驱动所需的电压范围就缩小了。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屏,以通过有效地防止外部光线在前基板的外表面的反射而不在放电单元的照明中导致任何异常来提高屏幕对比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屏,其中改善了显示器的内部结构,以使得增加外部光线吸收区域或者缩小外部光线反射区域,从而提高屏幕的亮室对比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屏,该显示器在红、绿和蓝色中补偿一种具有最低光亮度比率的颜色,从而改善色温并防止外部光线反射以提高暗/明比率(dark/bright ratio)。
等离子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两者按预定的间隔相对而置。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地址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间隔壁,这些间隔壁界定了多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非放电区域。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形成荧光层。按与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在由穿过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穿过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所包围的区域中形成非放电区域。非放电区域至少与形成放电区域的间隔壁的远端一样大。在第二基板和间隔壁之间对应于非放电区域位置的区域上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
外部光线吸收部件具有与非放电区域相同的平面形状。
界定相邻放电单元的间隔壁在一个单元结构内形成非放电区域。通过间隔壁对角地分割相邻放电单元来形成非放电区域。
形成每个放电单元以使得当离放电单元中心的距离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增大时,放电单元端部的宽度沿放电维持电极形成方向逐渐减小。同样,间隔壁包含基本平行于地址电极形成的第一间隔壁部件。第二间隔壁部件与第一间隔壁部件相连并且是沿倾斜于地址电极的方向形成的。按与地址电极形成方向呈预定角度形成第二间隔壁部件来在地址电极上相交。
外部光线吸收部件与介电层相邻。
外部光线吸收部件可以形成于介电层上。同样,在介电层中对应于非放电区域位置的区域上可以形成沟槽,并且可将外部光线吸收部件置于这些沟槽中。可用黑色薄膜来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
外部光线吸收部件可以通过将对应于非放电区域位置的介电层的区域形成为可以吸收外部光线的着色区来实现。
着色区由黑色颜料、蓝色颜料和两者的混合物之一制成。黑色颜料是从包含FeO、RuO2、TiO、Ti3O5、Ni2O3、CrO2、MnO2、Mn2O3、Mo2O3、Fe3O4以及这些化合物的任意组合的一组化合物中选择出来的。蓝色颜料是从包含Co2O3、CoO、Nd2O3以及这些化合物的任意组合的一组化合物中选择出来的。
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该总线电极延伸以使得为每个放电单元提供一对总线电极。延伸每个总线电极来形成突出电极,以使在对应于每个放电单元的区域内形成一对相对突出电极。形成突出电极以使得当离放电单元中心的距离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增大时,其近端的宽度沿放电维持电极形成方向减小。与总线电极相连并且从其中延伸出来的、与近端相对的每个突出电极的远端形成为包括一个凹痕。在相对的突出电极的远端之间形成不同大小的第一放电缝隙和第二放电缝隙。
可以用包含大于或等于10%Xenon或者包含10%-60%Xenon的放电气体来填充放电单元。
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配置为一个扫描电极和一个显示电极与每行放电单元相对应,当两两相对时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包括延伸入放电单元的突出电极。突出电极形成为其近端宽度小于其远端宽度。地址电极包含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形成的线性区域。在预定位置上沿基本上垂直于线性区域的方向扩展来与扫描电极的突出电极的形状相对应的扩大区域。
地址电极的扩大区域在与突出电极远端相对的区域形成第一宽度,并在与突出电极近端相对的区域形成小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配置为一个扫描电极和一个显示电极与每行放电单元相对应。每个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包括沿基本上垂直于地址电极形成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总线电极。突出电极从总线电极延伸至放电单元内以使扫描电极的突出电极与显示电极的突出电极相对。显示电极的一个总线电极设置在每个隔行放电单元的相邻放电单元之间。在相邻放电单元之间和在显示电极的总线电极之间设置扫描电极的总线电极。
显示电极的突出电极从显示电极的总线电极延伸至与这些总线电极的对边相邻的放电单元。显示电极的总线电极具有大于扫描电极的总线电极的宽度。
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界定非放电区域和放电单元的等离子放电结构的等离子显示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二基板的、与第一基板相对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地址电极;在第二基板上形成覆盖地址电极的介电层;邻近介电层并在对应于非放电区域位置的区域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在介电层上形成间隔壁以界定放电单元和非放电区域;以及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形成荧光层。
外部光线吸收区域的形成包括在介电层上沉积黑色颜料,或者在介电层中对应于形成非放电区域的区域形成沟槽并在这些沟槽中沉积黑色颜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配置为两者按预定间隔相对而置。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地址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间隔壁,该间隔壁界定放电单元和非放电区域。在每个放电区域内形成荧光层;并且沿与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在由穿过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穿过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所包围的区域中形成非放电区域。非放电区域至少与形成放电区域的间隔壁的远端一样大。在第一基板外表面上对应于非放电区域位置的区域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
在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中对应于非放电区域位置的区域形成预定深度的沟槽。在沟槽内填充光吸收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深度为100-300μm。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光吸收材料是黑色的。
然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两者按预定的间隔相对而置。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地址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间隔壁,该间隔壁确定多个放电单元和非放电区域。在每个放电区域内形成红、绿和蓝色荧光层。沿与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在由穿过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穿过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所包围的区域中形成非放电区域。非放电区域至少与形成放电区域的间隔壁的远端一样大。色彩补偿部件具有对应于荧光层的三种颜色中具有最低光亮度的一种颜色的着色(coloration),在对应于非放电区域位置的区域,并且在第一基板上的一个位置上,而且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该色彩补偿部件。
色彩补偿部件包括红色着色、绿色着色和蓝色着色之一。
色彩补偿部件形成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或者非放电区域内。
确定相邻放电单元的间隔壁在单元结构内形成非放电区域,并且在形成非放电区域的单元内形成色彩补偿部件。
色彩补偿部件可以形成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并且在非放电区域内,或者第一基板的外表面。
色彩补偿部件包括在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形成的预定深度的沟槽,以及在沟槽内填充的颜色层。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深度为100-300μm。
色彩补偿部件具有与非放电区域相同的平面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色彩补偿部件具有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面积50%的组合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直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直线B-B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等离子显示屏的改进示例的剖视图。
图6-10是用于说明制造图1中等离子显示屏的示意图,其中图6b是沿图6a中直线C-C的剖视图,而图7b是沿图7a中直线D-D的剖视图。
图11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直线E-E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俯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图14中一个放电单元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俯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18是图17中等离子显示屏的一个前基板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0是图19中等离子显示屏的一个前基板的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4是传统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中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沿图1中直线A-A的剖视图。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PDP)包括配置为按预定间隔基本平行的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单元8R、8G、8B是由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之间的间隔壁6界定的。
多个地址电极12是沿第二基板4的、与第一基板2相对的表面上的一个方向(图中X方向)形成的。作为示例,地址电极12是按具有相邻地址电极12间相同的预定间隔的条状图案形成的。覆盖地址电极12的介电层14形成于第二基板4上。
间隔壁6在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间的缝隙中界定多个放电单元8R、8G、8B和非放电区域10。在一个实施例中,间隔壁6形成于介电层14之上,如上所述该介电层14配置在第二基板4上。放电单元8R、8G、8B表示这样的区域,向其中提供放电气体并且通过施加地址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可预期在其中发生气体放电。非放电区域10是这样的区域,在其中不施加电压以使得不期望在其中发生气体放电(例如,照明)。非放电区域10为这样的区域,其大小至少与Y方向上间隔壁6的厚度一样。
参照图1和2,在由穿过每个放电单元8R、8G、8B的中心并且分别按X方向和Y方向排列的放电单元横坐标H和纵坐标V所包围的区域中形成由间隔壁6界定的非放电区域10。在一个实施例中,非放电区域10在相邻的横坐标H和相邻的纵坐标V之间居中。换句话说,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对沿X方向两两相邻的放电单元8R、8G、8B与另一对此类沿Y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8R、8G、8B具有共同的非放电区域10。利用由间隔壁6实现的这种结构,每个非放电区域就具有独立的单元结构。
间隔壁6在地址电极12(X方向)方向上和基本垂直于地址电极12形成方向的方向(Y方向)上界定放电单元8R、8G、8B。放电单元8R、8G、8B是以最有利于气体扩散的方式形成的。具体而言,当离每个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距离在配置地址电极12的方向(X方向)上增大时,每个放电单元8R、8G、8B端部的宽度沿Y方向减小。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按照当离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距离的增加而将端部宽度We降至一定的点的方式,放电单元8R、8G、8B中部的宽度Wc大于放电单元8R、8G、8B端部的宽度We。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放电单元8R、8G、8B按梯形成形直到达到预定位置,在该位置上间隔壁6封闭放电单元8R、8G、8B。这导致每个放电单元8R、8G、8B具有八边形的整体平面形状。
按上述方式界定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单元8R、8G、8B的间隔壁6包括平行于地址电极12的第一间隔壁部件6a,和确定放电单元8R、8G、8B端部并从而不平行于地址电极12的第二间隔壁部件6b。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间隔壁部件6b形成为:按与第一间隔壁部件6a呈预定角度延伸到一点,然后在Y方向上延伸来穿过地址电极12。因此,按在沿地址电极12的方向上相邻的放电单元8R、8G、8B之间基本上呈X形来形成第二间隔壁部件6b。第二间隔壁部件6b还可以用其间的非放电区域来对角地分隔相邻的放电单元。
在放电单元8R、8G、8B内沉积红(R),绿(G)和蓝(B)色荧光粉以分别形成荧光层16R、16G、16B。
参照图3,当离放电单元8R中心距离增加时放电单元8R两端的深度沿地址电极12的方向降低。也就是说,随着当离该中心的距离沿X方向增大时深度De在降低,放电单元8R端部的深度De小于在放电单元8R中部的深度Dc。按与放电单元8R相同的方式形成其他颜色的放电单元8G,8B,从而按相同的方式运行。
对于第一基板2,在第一基板2的、与第二基板4相对的表面上形成多个放电维持电极22。放电维持电极22包括在基本垂直于地址电极12方向(X方向)的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扫描电极18和显示电极20。此外,在第一基板2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介电层24来覆盖放电维持电极22,并且在介电层24上形成MgO保护层26。
扫描电极18和显示电极20分别包括按条状图案形成的总线电极18a、20a和分别从总线电极18a、20a延伸出来而形成的突出电极18b、20b。对于沿Y方向的每行放电单元8R、8G、8B,总线电极18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一端,并且总线电极20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另一端。因此,每个放电单元8R、8G、8B具有一个置于一端上的总线电极18a,和一个置于另一端上的总线电极20a。
也就是说,对于沿Y方向的每行放电单元8R、8G、8B,突出电极18b与对应的总线电极18a相重叠并且从该总线电极18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突出电极20b与对应的总线电极18b相重叠并且从该总线电极18b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从而,在对应于每个放电单元8R、8G、8B的每个区域中两两相对来形成一个突出电极18b和一个突出电极20b。
突出电极18b,20b的近端(例如,在突出电极18b、20b与总线电极18a、20a相连并且从其延伸处)对应于放电单元8R、8G、8B端部的形状而形成。也就是说,当离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距离沿X方向增大时,突出电极18b、20b近端的宽度沿Y方向减小从而与放电单元8R、8G、8B端部的形状相应。
通过具有良好光透射率的透明电极,例如ITO(锡化铟)电极,实现突出电极18b、20b。在一个实施例中,诸如银(Ag),铝(Al)和铜(Cu)的金属材料来制作总线电极18a、20a。
在第二基板4和间隔壁6间对应于非放电区域的区域上设置外部光线吸收部件。外部光线吸收部件配置为邻近形成于第二基板4的介电层14。在第一实施例中,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形成于介电层14上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以最小化PDP的反射亮度。
图4是沿图1中直线B-B的剖视图。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由黑色层或者接近于黑色的暗阴影(dark shade)层制成。如上所述,将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置于介电层14上第二基板4和间隔壁6之间。如果需要,如图5所示,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可以配置在形成于介电层14中的沟槽14a内。如果使用了如图5所示的结构,就消除了介电层14和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之间的高度差异,从而整个介电层14和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就是平的。
沿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的边缘提供玻璃料,并且在向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之间填充放电气体(通常为Ne-Xe混合气体)的状态下将其密封。
如果在特定放电单元,例如放电单元8R的地址电极12和扫描电极18之间施加地址电压Va,在放电单元8R中就发生地址放电。从而,在覆盖放电维持电极22的介电层24上积累界面电荷,从而选择特定的放电单元8R。
随后,如果在所选放电单元8R的扫描电极18和显示电极20之间施加维持电压Vs,就在扫描电极18和显示电极20之间的缝隙中激发等离子放电,并且通过激励在等离子放电过程中产生的Xenon来发出VUV光线。该VUV光线激励放电单元8R的荧光层16R,从而显示预定的图像。
由维持电压Vs产生的等离子放电以大致为弧形向放电单元8R的外部区域散射,然后消失。在第一实施例中,形成每个放电单元8R、8G、8B来与等离子放电的此类散射相对应。从而,在放电单元8R、8G、8B的整个区域上发生有效持续放电,从而增加放电效率。
此外,当接近放电单元8R、8G、8B的外部区域时,与对应放电区域的荧光层16R、16G、16B接触的面积就增大了,从而增加照明效率。同样,非放电区域10吸收从放电单元8R、8G、8B发出的热量并且将此热量排出PDP外,从而提高PDP的散热特性。
随着在第一实施例中安装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通过第一基板2进入PDP的外部光线就被吸收了,从而降低了该PDP的反射亮度。最终,改善了屏幕的亮室对比度。
下面将参照图6-10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制造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6,将诸如银(Ag)膏的导电浆按照条状图案印制在第二基板上。干燥并烧制该导电浆来形成地址电极12。然后在第二基板4的、形成了地址电极12的整个表面上印上绝缘材料,随后干燥并烧制该绝缘材料以形成介电层14。
随后,参照图7,在介电层14上将要形成非放电区域的区域沉积黑色涂料,以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作为示例,通过首先生产包含MnO2、传统漆料、有机粘合剂和玻璃料的黑色涂料,然后在介电层14上印制、干燥并烧制该黑色涂料来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8,在介电层14中对应于将要形成非放电区域的区域形成沟槽14a,然后将黑色涂料沉积在沟槽14a中,以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
随后,参照图9,在介电层14上形成间隔壁6,以界定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单元8R、8G、8B。可以在介电层14上将间隔壁6印制成所需图案,然后对其进行干燥并烧制。或者,可以将间隔壁材料沉积在整个介电层14上,随后进行喷沙处理来去除所选区域,并从而形成界定(成为所需图案)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单元8R、8G、8B的间隔壁6。
下面参照图10,分别将红、绿和蓝色荧光材料印在放电单元8R、8G、8B中,然后干燥并烧制该荧光材料以形成荧光层16R、16G、16B。作为这个步骤和上述步骤的结果,荧光层16R、16G、16B就分别位于放电单元8R、8G、8B中,并且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就位于介电层14上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从而完成了第二基板4的成型。第二基板4与第一基板4相组合,其中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了放电维持电极、透明介电层和MgO保护层,从而就完成了该PDP。
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其中间隔壁6是随着在上述介电层14上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而形成的,随着在介电层14上将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形成至预定厚度,间隔壁6的、外部光线吸收部件28上的区域就高于间隔壁上的其他区域,从而形成间隔壁6的台阶结构。这有助于在制造过程中PDP排放尾气。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12是在组装PDP的状态下沿图11中直线E-E的剖视图。相同序号用于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
第二实施例的介电层28包括具有吸收外部光线能力的着色区28a。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位置形成着色区28a。这就增加了PDP的整个外部光线吸收区域。着色区28a可以具有黑色颜料或者彩色颜料之一,或者黑色和彩色颜料的混合物。这种结构的结果是,使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变暗。
在一个实施例中,黑色颜料由FeO、RuO2、RiO、Ti3O5、Ni2O3、CrO2、MnO2、Mn2O3、Mo2O3和Fe3O4之一,或者这些化合物的任意组合来实现;而彩色颜料由Co2O3、CoO和Nd2O3之一,或者这些化合物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在着色区28a包括蓝色着色,从而非放电区域10呈现蓝色,就改善了屏幕的色纯度和色温。
可以通过首先在对应于将要形成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形成着色区28a,然后用绝缘材料覆盖第二基板4上的其他区域来制造包括着色区28a的介电层28。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俯视图。相同序号用于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
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PDP中,放电维持电极30、31分别包括总线电极30a、31a和突出电极30b、31b,其中总线电极30a、31a是沿基本上垂直于地址电极12的方向形成的;突出电极30b、31b从总线电极30a、31a延伸入对应于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
形成突出电极30b、31b的远端以使得将中心区域沿Y方向刻出凹痕并且凹痕两侧部分向前突出。从而,在每个放电单元8R、8G、8B中,在相对的突出电极30b、31b之间形成不同尺寸的第一放电缝隙G1和第二放电缝隙G2。也就是说,第二放电缝隙G2(或者长缝隙)是在突出电极30b、31b的凹痕两两相对之处形成的,而第一放电缝隙G1(或者短缝隙)是在突出电极30b、31b的凹痕两侧的突出区域两两相对之处形成的。从而,就更有效地扩散了最初在放电单元8R、8G、8B的中心区域发生的等离子放电,以使得提高了整体放电效率。
突出电极30b、31b的远端可以形成为只带凹进中心区域,以使在凹痕两侧形成突出区域,或者可以形成为凹痕两侧的伸出沿Y方向形成的参考直线r的突起。此外,位于每个放电单元8R、8G、8B内的成对配置的突出电极30b、31b可以按上述方式形成,或者该对突出电极之一可以形成为凹痕和突起。
在第二基板4和间隔壁6之间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上设置外部光线吸收部件38。外部光线吸收区域38可以配置为邻近如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第二基板4上形成介电层14,或者可以通过在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形成着色区28a以提高如第二实施例中所示的PDP的整个外部光线吸收区域来实现。
用介于放电维持电极30、31之间的第一和第二缝隙G1、G2来布置放电维持电极30、31,以降低放电点火电压Vf。从而,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增加包含的放电气体中的Xenon量,而放电点火电压Vf可以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上。放电气体包含10-60%的Xenon。利用增加了的Xenon含量,可以发出给更强的真空紫外线,从而提高屏幕的亮度。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而图15是图14中一个放电单元的局部放大俯视图。相同序号用于表示与上面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
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PDP中,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间隔壁6界定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单元8R、8G、8B。此外,沿基本上垂置于地址电极42形成方向的方向(Y方向)形成放电维持电极18、20。放电维持电极18、20分别包括沿地址电极42形成方向延伸的总线电极18a、20a和分别从总线电极18a、20a中延伸出来的突出电极18b、20b。
对于每行沿Y方向的放电单元8R、8G、8B,总线电极18a沿放电单元8R、8G、8B的一端延伸,并且总线电极20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另一端。从而,每个放电单元8R、8G、8B具有一个置于一端上的总线电极18a,一个置于其另一端上的总线电极20a。突出电极18a与对应的总线电极18a相重叠并从该对应的总线电极18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中。同样,突出电极20b与对应的总线电极20a相重叠并从该对应的总线电极20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中。从而,在对应于每个放电单元8R、8G、8B的每个区域中两两相对地形成一个突出电极18b和一个突出电极20b。放电维持电极18为扫描电极,而放电维持电极20时显示电极。
对应于放电单元8R、8G、8B端部形状来形成突出电极18b、20b的近端(即,在突出电极18b、20b分别附着于总线电极18a、20a并从其中延伸之处)。也就是说,当离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距离沿X方向增加时,突出电极8R、8G、8B近端的宽度沿Y方向减小,以与放电单元8R、8G、8B的端部形状相对应。
在第四实施例中,地址电极42包括对应于扫描电极18的突出电极18a的位置和形状而形成的扩大区域42b。扩大区域42b增大了与地址电极42相对的扫描电极13区域。具体而言,地址电极42包括沿X方向形成的线性区域42a和在预定位置并且对应于上述突出电极18b的形状沿Y方向扩展的扩大区域42b。
如图15所示,当从PDP的正面观察时,与扫描电极18的突出电极18b的近端相对的地址电极42的扩大区域42b的区域基本呈矩形,其宽度为W3,并且与扫描电极18的突出电极18b的远端相对的地址电极42的扩大区域42b的区域基本呈梯形(其底部被去除),其宽度为W4,W4小于W3并且随着与总线电极18a的邻近而逐渐减小。利用对应于地址电极42的线性区域42a的宽度W5,可以成立以下不等式:W3>W5并且W4>W5。
随着在与上述地址电极42的扫描电极18相对的区域形成扩大区域42b,当在地址电极42和扫描电极18之间施加地址电压时,就可激发地址放电,并且不会受到显示电极20的影响。从而,在第四实施例的PDP中,稳定地址放电,以在地址放电和持续放电过程中防止色度亮度干扰,并增大地址电压的范围。
在第二极板4和间隔壁6间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中设置外部光线吸收部件48。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可以邻近形成于第二极板4上的介电层14配置外部光线吸收部件38,或者如第二实施中一样,可以通过在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位置上形成着色区28a以增加PDP的整个外部光线吸收区域来实现。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俯视图。相同序号用于表示与上面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
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中,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间隔壁6界定了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单元8R、8G、8B。此外,沿基本上垂直于地址电极42形成方向的方向(Y方向)形成放电维持电极。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Ya,Yb)和显示电极Xn(其中n=1,2,3,...)
扫描电极(Ya,Yb)和显示电极Xn分别包括总线电极50a、51a和突出电极50b、51b,其中总线电极50a、51a沿基本上垂直于地址电极42形成方向的方向(Y方向)延伸,而突出电极50b、51b分别从总线电极50a、51a延伸出来以使得在每个放电单元8R、8G、8B中一对突出电极50b、51b两两相对。扫描电极(Ya,Yb)与显示电极Xn一起作用来选择放电单元8R、8G、8B而且显示电极Xn用于对放电进行初始化并在扫描电极(Ya,Yb)之间生成持续放电。
用术语“行(rows)”来表示沿Y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8R、8G、8B的队列,就提供显示电极Xn的总线电极51a,以在沿Y方向相邻的每一对相隔的行中与放电单元8G,8R,8B的端部重叠来形成一个总线电极51a。此外,提供扫描电极(Ya,Yb)的总线电极50a,以在沿X方向相邻的每一对相隔的行中与放电单元8G,8R,8B的端部重叠来形成一个扫描电极Ya的总线电极50a和一个扫描电极Yb的总线电极50a。沿此X方向,在Ya-X1-Yb-Ya-X2-Yb-Ya-X3-Yb-...-Ya-Xn-Yb的整个图案中提供扫描电极(Ya,Yb)和显示电极Xn。利用此结构,显示电极Xn就可以参与所有放电单元8R、8G、8B的放电动作。
此外,将分别为扫描电极(Ya,Yb)和显示电极Xn的总线电极50a、51a也置于放电单元8R、8G、8B区域外。这就防止了由总线电极50a、51a导致的孔径比的减小,以将亮度保持在高等级上。另外,以沿X方向比扫描电极(Ya,Yb)的各对总线电极50a覆盖更大面积来形成显示电极Xn的总线电极51a。这是因为显示电极Xn的总线电极51a吸收外部光线来提高对比度。
在第二极板4和间隔壁6之间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上设置外部光线吸收部件58。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可以邻近形成于第二极板4上的介电层14来配置外部光线吸收部件58,或者如第二实施中一样,可以通过在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位置上形成着色区28a以增加PDP的整个外部光线吸收区域来实现。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而图18是图17中等离子显示屏的一个前基板的剖视图。相同序号用于表示与上面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
在第六实施例中,使用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基本配置。也就是说,按预定的间隔两两相对来设置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并且间隔壁6界定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单元8R、8G、8B。此外,在第一基板2的外表面上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防止外部光线的反射。
在地址电极12的方向(X方向)和基本上垂直于地址电极12形成方向的方向(Y方向)上,间隔壁6界定放电单元8R、8G、8B。按最有利于气体扩散的方式来形成放电单元8R、8G、8B。特别是,每个放电单元8R、8G、8B形成为:当离每个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距离沿地址电极的配置方向(X方向)增加时其端部宽度在减小。在由穿过每个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H和纵坐标V包围的区域中形成由间隔壁6界定的非放电区域10,其中放电单元横坐标H与纵坐标V分别按Y和X方向排列。
放电维持电极18、20是按条状图案来形成的并且分别包括地址电极18a、20a和突出电极18b、20b,其中总线电极18a、20a沿地址电极42形成方向(Y方向)延伸,突出电极18b、20b分别从总线电极18a、20a延伸出来。对于沿Y方向的每行放电单元8R、8G、8B,总线电极18a沿放电单元8R、8G、8B的一端延伸并且总线电极20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另一端。从而,每个放电单元8R、8G、8B具有一个置于一端上的总线电极18a,和一个置于其另一端上的总线电极20a。突出电极18b与对应的总线电极18a相重叠并从该对应的总线电极18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中。同样,突出电极20b与对应的总线电极20a相重叠并从该对应的总线电极20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中。从而,在对应于每个放电单元8R、8G、8B的每个区域中两两相对地形成一个突出电极18b和一个突出电极20b。
对应于放电单元8R、8G、8B端部形状来形成突出电极18b、20b的近端(即,在突出电极18b、20b分别附着于总线电极18a、20a并从其中延伸之处)。也就是说,当离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距离沿X方向增加时,突出电极8R、8G、8B近端的宽度沿Y方向减小,以与放电单元8R、8G、8B的端部形状相对应。
如上所述,在第一基板2的外表面上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形成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作为置于放电区域之上的结果,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并不屏蔽用于显示的、由荧光层16R、16G、16B的照明产生的可见光,并执行吸收部分照射到PDP上的外部光线的功能以提高对外部光线反射的阻碍。
参照图18,可以通过在第一基板2的外表面上对应于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形成预定深度的沟槽68a,并用黑色光线阻碍材料68b填充沟槽68a来实现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光线阻碍材料68b可以由黑色的材料制成,例如在传统PDP中用作光屏蔽膜的材料。
可以采用传统的喷沙和蚀刻技术在第一基板2的外表面上形成沟槽68a。形成沟槽68a的深度为100-300μm,即,导致在第一基板2中形成狭缝的范围。此外,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形成为具有与非放电区域相同的平面形状(在X-Y平面内)。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配置,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吸收照射到PDP上的外部光线(见图18中的箭头)以防止外部光线进入到放电单元8R、8G、8B。从而,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最小化在第一基板2外侧的外部光线的反射,以提高亮室对比度并有效地防止由外部光线反射产生的部分屏幕遮蔽。此外,将外部光线吸收部件68置于第一基板2的外侧,而不是其内表面,以使它们不会影响放电单元8R、8G、8B并从而防止放电单元8R、8G、8B中的非正常放电。
当选择性应用第三到第五实施例的特征时,第六实施例可以提供这些优点。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而图20是图19中等离子显示屏的一个前基板的剖视图。相同序号用于表示与上面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
在第七实施例中,使用了第一实施例的基本配置。也就是说,按预定的间隔两两相对来设置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并且间隔壁6界定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单元8R、8G、8B。在地址电极12的方向(X方向)和基本上垂直于地址电极12形成方向的方向(Y方向)上,间隔壁6界定放电单元8R、8G、8B。按最有利于气体扩散的方式来形成放电单元8R、8G、8B。特别是,每个放电单元8R、8G、8B形成为:当离每个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距离沿地址电极的配置方向(X方向)增加时其端部宽度在减小。在由穿过每个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H和纵坐标V包围的区域中形成由间隔壁6界定的非放电区域10,其中放电单元横坐标H与纵坐标V分别按Y方向和X方向排列。
放电维持电极18、20是按条状图案来形成的并且分别包括总线电极18a、20a和突出电极18b、20b,其中总线电极18a、20a沿地址电极12形成方向(Y方向)延伸,突出电极18b、20b分别从总线电极18a、20a延伸出来。对于沿Y方向的每行放电单元8R、8G、8B,总线电极18a沿放电单元8R、8G、8B的一端延伸并且总线电极20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另一端。从而,每个放电单元8R、8G、8B具有一个置于一端上的总线电极18a,和一个置于其另一端上的总线电极20a。突出电极18b与对应的总线电极18a相重叠并从该对应的总线电极18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中。同样,突出电极20b与对应的总线电极20a相重叠并从该对应的总线电极20a伸入放电单元8R、8G、8B的区域中。从而,在对应于每个放电单元8R、8G、8B的每个区域中两两相对地形成一个突出电极18b和一个突出电极20b。
对应于放电单元8R、8G、8B端部形状来形成突出电极18b、20b的近端(即,在突出电极18b、20b分别附着于总线电极18a、20a并从其中延伸之处)。也就是说,当离放电单元8R、8G、8B中心的距离沿X方向增加时,突出电极8R、8G、8B近端的宽度沿Y方向减小,以与放电单元8R、8G、8B的端部形状相对应。
在第一基板2的内表面对应于形成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上形成色彩补偿部件71,该部件包括具有较低光亮度的形成荧光层16R、16G、16B的红、绿和蓝色荧光粉的色彩着色。如图19中清楚所示,色彩补偿部件71是具有与非放电区域10基本相同的形状的薄膜。
更为具体地,在红色的光亮度在红、绿和蓝色荧光粉中最低的情况下,通过用红色涂料沉积的薄膜来实现色彩补偿部件71以补偿该颜色。如果发现其他颜色具有最低光亮度,则可以使用这些颜色。
从而,在第七实施例的PDP中,通过色彩补偿部件71提高色纯度和色温。不用灰度补偿也可以提高白色光亮度。另外,由于色彩补偿部件71吸收部分从外侧穿透第一基板2的光线,就提高了屏幕的明暗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色彩补偿部件71形成为占据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2全部面积的50%。此外,色彩补偿部件71具有小于第一基板2,突出电极18b、20b,透明介电层24和MgO保护层26的组合透射率的色彩补偿率,但是大于传统黑条纹的光线投射率。
下面将分别参照附图21、22和23对本发明的第八、第九和第十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基本配置,在非放电区域10内,而不在第一基板2内表面上形成色彩补偿部件73。也就是说,色彩补偿部件73是沿界定非放电区域10的间隔壁6的内表面形成的,也位于非放电区域10内介电层14的暴露区域上。根据红、绿和蓝色荧光粉中哪个具有最低光亮度来选择色彩补偿部件73的颜色。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基本配置,在本实施例的PDP中配置如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的色彩补偿部件71和如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色彩补偿部件73。具体而言,在第一基板2的内表面上形成色彩补偿部件71,而在非放电区域10内形成色彩补偿部件73。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在此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2的外表面(而不是其内表面上)对应于布置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上形成色彩补偿部件75。可以在第一基板2的外表面中对应于放电区域的区域上形成预定深度的沟槽75a,并向沟槽75a中填充彩色层75b,来形成色彩补偿部件75。
可以利用传统的喷沙或者蚀刻技术在第一基板2的外表面中沟槽75a。形成沟槽75a的深度为100-300μm,即导致在第一基板2中形成缝隙的范围。
在第八和第九实施例中,所示色彩补偿部件71具有与非放电区域10相同的平面形状(沿X-Y平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配置。此外,在第七到第十实施例的PDP中,在保持所述特定的特征/优点时可以应用第三到第五实施例中的特征。
虽然上文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清楚理解的是,对在此示教的基本发明概念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士是很明显的多个变形和/或改进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等离子显示屏,包括:
按两者间预定的间隔相对而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该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地址电极;
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隔壁,该间隔壁界定多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非放电区域;
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红、绿和蓝色荧光层;以及
在该第一基板上沿与该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形成放电维持电极,
其中在由穿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穿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包围的区域内形成非放电区域,该非放电区域至少与形成放电单元的间隔壁的远端一样大,
其中色彩补偿部件具有对应于在荧光层的三种颜色中具有最低光亮度比率的荧光层的颜色的着色,该色彩补偿部件形成在以下位置之一:
在与非放电区域的位置对应的区域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
在非放电区域内;
在与非放电区域的位置对应的区域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和在非放电区域内;以及
在与非放电区域的位置对应的区域处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色彩补偿部件包括红色着色、绿色着色和蓝色着色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界定相邻放电单元的间隔壁将非放电区域形成为单元结构,色彩补偿部件是在形成非放电区域的单元内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色彩补偿部件形成在与非放电区域的位置对应的区域处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且包括在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中按预定深度形成的沟槽,在沟槽内填充颜色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预定深度为100-30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色彩补偿部件具有与非放电区域相同的平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色彩补偿部件具有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面积的50%的总面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形成每个放电单元以使得当离放电单元中心的距离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增大时,放电单元端部的宽度沿放电维持电极形成方向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和突出电极,其中总线电极延伸以使得为每个放电单元提供一对总线电极,突出电极是从每个总线电极延伸出来形成的以使得在对应于每个放电单元的区域内形成一对相对的突出电极,
其中形成突出电极以使得当离放电单元中心的距离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增大时,放电单元端部的宽度沿放电维持电极形成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与总线电极相连并且从其中延伸出来的、与近端相对的每个突出电极的远端形成为包括凹痕、在相对的突出电极的远端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第一放电缝隙和第二放电缝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配置为一个扫描电极和一个显示电极对应于一行放电单元,当两两相对时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包括延伸入放电单元的突出电极,
其中形成突出电极以使得其近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端的宽度,
其中地址电极包括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形成的线性区域、在预定位置上沿与线性区域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来与扫描电极的突出电极的形状相对应的扩大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屏,其中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配置为一个扫描电极和一个显示电极对应于一行放电单元,
其中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均包括沿垂直于地址电极形成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总线电极,从总线电极延伸到放电单元内以使得扫描电极的突出电极与显示电极的突出电极相对的突出电极,
其中总线电极设置在相邻放电单元间,对应于一行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的相对位置与对应于相邻行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的相对位置相反,彼此相邻的显示电极共享一个总线电极。
CN2006101686165A 2003-06-25 2004-06-25 等离子显示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5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0041491/03 2003-06-25
KR10-2003-0041491A KR100521488B1 (ko) 2003-06-25 2003-06-25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0044861/03 2003-07-03
KR10-2003-0044861A KR100502921B1 (ko) 2003-07-03 2003-07-03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0050278/03 2003-07-22
KR10-2003-0050278A KR100502922B1 (ko) 2003-07-22 2003-07-22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003-0052598A KR100515333B1 (ko) 2003-07-30 2003-07-30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0052598/03 2003-07-30
KR0053461/03 2003-08-01
KR10-2003-0053461A KR100515319B1 (ko) 2003-08-01 2003-08-01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0073519/03 2003-10-21
KR1020030073519A KR100589333B1 (ko) 2003-10-21 2003-10-21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0030073518A KR100612354B1 (ko) 2003-10-21 2003-10-21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0073518/03 2003-10-21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18138A Division CN1324634C (zh) 2003-06-25 2004-06-25 等离子显示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972A CN1975972A (zh) 2007-06-06
CN1975972B true CN1975972B (zh) 2010-06-23

Family

ID=372167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861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5972B (zh) 2003-06-25 2004-06-25 等离子显示屏
CN2006101686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5973B (zh) 2003-06-25 2004-06-25 等离子显示屏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86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5973B (zh) 2003-06-25 2004-06-25 等离子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521488B1 (zh)
CN (2) CN19759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4791B1 (ko) 2005-04-08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스마 표시 패널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28A (zh) * 1995-08-25 1997-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表面放电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08213B1 (ko) * 2000-06-26 2003-12-01 황기웅 폐쇄형 화소로 된 델타 칼라 화소들을 가지는 교류형플라즈마 방전표시기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28A (zh) * 1995-08-25 1997-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表面放电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25887A 2001.11.22
JP特开2003-123638A 2003.04.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972A (zh) 2007-06-06
CN1975973B (zh) 2010-06-23
KR100521488B1 (ko) 2005-10-12
KR20050000899A (ko) 2005-01-06
CN1975973A (zh) 200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4634C (zh) 等离子显示屏
JP2000195431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625007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006672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6259212B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975972B (zh) 等离子显示屏
US7501757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US20040239249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EP1085555A1 (en) Composition for black matrix, formation of black matrix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black matrix
US20060012302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1126622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58933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4527892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を有するプラズマカラー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
KR100578980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9990020133A (ko)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
US7768205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61235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83101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3020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044697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10554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3002340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101509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044027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01760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