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0164A - 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0164A
CN1970164A CN 200510016381 CN200510016381A CN1970164A CN 1970164 A CN1970164 A CN 1970164A CN 200510016381 CN200510016381 CN 200510016381 CN 200510016381 A CN200510016381 A CN 200510016381A CN 1970164 A CN1970164 A CN 1970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in body
whirlwind
dust collector
coll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163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景善
玄起卓
金一中
孙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163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70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970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0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其包括:外壳、1次旋风集尘部、2次旋风集尘部等部件。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包括:使空气流入的第1流入部;从空气中分离异物的第1主体;储存从上述第1主体内部分离出的异物的1次灰尘储存部;使上述空气流出的第1流出部;上述2次旋风集尘部形成于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的外侧,并包括:第2主体,其上端部呈圆筒形状,其下端部则越向其底部方向,管径将越来越小,将从通过上述第1流出部流入的空气中再次分离异物。

Description

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旋风集尘装置;更为详细的说,本发明是涉及:将多个旋风部连接使用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旋风集尘装置是利用旋风原理来集尘空气中含有的灰尘、微粒等(以下称为“异物”)的装置。在这里,上述旋风集尘装置主要应用于真空吸尘器。
近年来,为了提高集尘性能,使用了多个旋风集尘装置相连接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Multi Cyclone Collector)。
上述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吸入含有灰尘等的空气后,集尘相对较大的灰尘的上流侧旋风部(upstream cyclone);与上述上流侧旋风部相连接,并且集尘相对较小的灰尘的下流侧旋风部(downstreamcyclone)。
通常来说,在多重旋风集尘装置中,一般使用一个上流侧旋风部和一个下流侧旋风部。但是,也有将下流侧旋风部用多个小型旋风部代替使用的情况。在这里,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小52-14775等中记载了上述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一例。
下面,将参照图1,对依据以往技术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概略显示依据以往技术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纵剖面图。
如图1所示,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吸入外部的被污染空气后,集尘相对较大的灰尘的旋风部(以下,称为“1次旋风集尘部”)1;与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相连接,并且集尘相对较小的灰尘的旋风部(以下,称为“2次旋风集尘部”)3。在这里,多重旋风集尘装置中的2次旋风集尘部3为多个小型旋风部的集成。
更为详细的说明如下。
首先,1次旋风集尘部1的外部周围设置有由多个小型旋风部构成的2次旋风集尘部3。
然后,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的第1主体12的上部形成有向切线方向吸入外部的被污染空气的第1流入部11。并且,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的大概内部中央位置形成有第1流出部14。在这里,完成1次净化处理的空气将通过上述第1流出部1 4排出到上述2次旋风集尘部3。
上述第1流出部14通常为圆筒形状,并且其下部14b处于开放的状态,而上部14a的周边处于封闭的状态。在这里,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在上述第1流出部14的下部开口部设置过滤器16。
另外,2次旋风集尘部3为设置于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外部周围的多个小型旋风部的集成。当然,各2次旋风集尘部3也形成有第2流入部及第2流出部34。
然后,在1次旋风集尘部1和2次旋风集尘部3之间通常形成有缓冲空间56。因此,从1次旋风集尘部1流出的空气,将经由上述缓冲空间56流入到2次旋风集尘部3。
并且,2次旋风集尘部3的上部形成有与多个2次旋风集尘部3的第2流出部34相连通的排出空间52。详细的说,空气经由上述排出空间52后,通过排出管54排出到外部。在这里,未进行说明的附图标记5为收容1次旋风集尘部1及2次旋风集尘部3等的外壳。
下面,对如上所述的依据以往技术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启动后,吸力产生装置(例如,真空吸尘器的吸入风扇)一旦启动,外部的被污染空气将通过1次旋风集尘部1的第1流入部11流入到1次旋风集尘部1的内部。这时,外部的被污染空气将沿着切线方向吸入,并且沿着1次旋风集尘部1的第1主体12的内壁面旋转。详细的说,空气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能够被分离。
这时,相对沉而大的灰尘将被分离后集尘于1次旋风集尘部1的下部。然后,没有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相对轻而小的灰尘,将继续在1次旋风集尘部1的内部旋转并上升,从而通过第1流出部14排出。
另外,从1次旋风集尘部1排出的含有相对轻而小的灰尘的空气(以下,称为“部分被污染空气”),将通过第2流入部31流入到2次旋风集尘部3的第2主体32的内部。
然后,在2次旋风集尘部3中再次被净化(分离出微小灰尘)的空气,将通过第2流出部34、排出空间52、排出管54排出到外部。
但是,如上所述的依据以往技术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即,在依据以往技术的集尘装置中,1次灰尘储存部7的内部会有较大灰尘的堆积,并且2次灰尘储存部8内部会有较小灰尘的堆积。但是,由于1次灰尘储存部7的尺寸一定,因此无法储存足够多的异物,所以使用者需要经常清理1次灰尘储存部7,从而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由于改善了2次旋风部的形状,从而能够增大1次灰尘储存部的容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主要是由外壳、1次旋风集尘部、2次旋风集尘部等部件所构成。
详细的说,上述外壳构成上述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外观;
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由以下部分所构成:形成有能够使空气流入的第1流入部;从通过上述第1流入部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异物的第1主体;从第1主体的底部以直径扩张的形态延长形成,并储存从上述第1主体内部分离出的异物的1次灰尘储存部;使上述第1主体内部的空气流出的第1流出部;
上述2次旋风集尘部形成于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的外侧,并由以下部分所构成:第2主体,其上端部呈圆筒形状,其下端部则越向其底部方向,管径将越来越小,即,第2主体的下端部,其一侧是由与上述外壳的内壁面平行的垂直部所构成,而另一侧则是由向着上述垂直部的末端倾斜的倾斜部所构成,具备上述结构的第2主体将从通过上述第1流出部流入的空气中再次分离异物。
本发明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以具备上述结构为特征。
在这里,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最好是形成为如下形状,即,从第1主体的底面越向底部方向,其管径越来越大。
尤其是,上述第2主体的下端部的垂直部最好是如下形成,即,紧贴于上述外壳的内壁面。
另外,上述第1流出部最好是形成为如下形状,即,越向其底部方向,管径越来越小的锥体形状。
这时,上述第1流出部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形成有多个孔的通孔部;位于上述通孔部的下部,并且不透风的封闭部。
因此,通过改进上述2次旋风集尘部的第2主体的结构,能够增大1次旋风集尘部的1次灰尘储存部的容量。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对各2次旋风集尘部的第2主体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并且增加了1次灰尘储存部的容积,因此能够储存大量的异物。
另外,由于增加了1次灰尘储存部的容积,因此能够储存大量的异物,从而省去了经常清理1次灰尘储存部的烦琐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显示依据以往技术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2是概略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纵剖面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case)           100:1次旋风集尘部
120:第1流入部           140:第1主体
170:1次灰尘储存部       190:第1流出部
300:2次旋风集尘部       320:第2流入部
340:第2主体             341:垂直部
342:倾斜部              390:第2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确切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概略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纵剖面图。
如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包括以下几个部件所构成:构成外观的外壳10;形成在上述外壳10内部的1次旋风集尘部100;与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00相连接的2次旋风集尘部300。
在这里,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00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件所构成:第1流入部120;第1主体140;1次灰尘储存部170;第1流出部190。
在这里,上述第1流入部120作为外部空气流入集尘装置内部的入口。虽然没有在图中表示,但是上述第1流入部120与真空吸尘器的吸入软管(hose)相连接。
然后,上述第1主体140将形成从空气中分离异物的空间。详细的说,在由第1主体140形成的上述空间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旋风原理),通过上述第1流入部120流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将被分离出来。
这时,通过上述第1流入部120吸入的空气能够向上述第1主体140的切线方向形成空气的流动。
另外,上述第1主体140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多种多样。但是,以内壁面形成为曲面的圆筒形状形成最为合理。
然后,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170是从第1主体140的底部以直径扩张的形态延长形成,并且储存从上述第1主体140内部分离出的异物。例如,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170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即,从上述第1主体140的底面越向底部方向,其管径越来越大。
由于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170向上述第1主体140的下部侧扩张形成,因此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大集尘相对大的异物的空间。
另外,上述第1流出部190形成于上述第1主体140内部中央部位的空间上。在这里,上述第1流出部190起到引导流出流动的作用,使流动到上述第1主体140内部的空气流出到2次旋风集尘部300。
详细的说,上述第1流出部190最好是形成为如下形状,即,越向其底部方向,管径越来越小的锥体形状。在这里,上述第1流出部190最好采用如上所述结构的理由如下,即,能够在上述第1主体140内部的下部空间顺畅的进行异物的旋转流动。
当然,虽然没有在图中表示,但是上述第1流出部190也可以采用如下形状,即,上部空间及下部空间的内径一致的圆筒形状。
另外,上述第1流出部190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形成有多个孔的通孔部192;位于上述通孔部192的下部,并且不透风的封闭部194。详细的说,上述通孔部192的下部是由上述封闭部194所封闭。另外,在本发明中,虽未对上述第1流出部190的形状进行具体限制,但是上述第1流出部190的形状最好是采用圆筒形状。
上述第1流出部190采用上述结构的理由是,在确保集尘性能的同时,减小压力损失。换句话说,上述第1流出部190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上述第1流入部120流入到上述第1主体140内部的空气,即使没有下降至上述第1流出部190的下部,也能够流出,从而能够减小压力损失。
然后,上述2次旋风集尘部300形成于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00的外侧。在这里,上述2次旋风集尘部300的作用是,再次从通过上述第1流出部190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出异物。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2次旋风集尘部300包括以下几个部件所构成:第2流入部320;第2主体340;第2流出部390。
在这里,上述第2流入部320对应于上述第1流出部190的空气流出侧设置。在这里,上述第2流入部320的作用是,能够使通过上述第1流出部190流出的空气流入。
另外,对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第2主体340的结构,具体描述如下。即,上述第2主体340的上端部呈圆筒形状,而上述第2主体340的下端部则越向其底部方向,管径将越来越小。更为详细的说,上述第2主体340的下端部,其一侧是由与上述外壳10的内壁面平行的垂直部341所构成,而另一侧则是由向着上述垂直部341的末端倾斜的倾斜部342所构成。具备上述结构的第2主体340将从通过上述第1流出部190流入的空气中再次分离异物。
这时,上述第2主体340的下端部,其一侧是由上述垂直部341构成,而另一侧则是由上述倾斜部342构成,因此能够增加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170的容积。
另外,可以将上述第2主体340的垂直部341紧贴于上述外壳10的内壁面。在这里,当采取上述方式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增加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170的容积。
然后,上述第2流出部390的作用是,能够将流入到上述第2主体340的空气排出到上述第2主体340的外部。
另外,上述第2主体340的下部侧设置有2次灰尘储存部370。在这里,上述2次灰尘储存部370将储存通过2次旋风集尘部集尘的灰尘。
下面,将对依据本发明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多重旋风集尘装置一旦驱动,外部的已被污染的空气将通过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00的第1流入部120吸入到上述第1主体140的内部。
这时,已被污染的空气是向上述第1主体140的切线方向吸入,因此具有一定的旋转力在上述第1主体140的内部旋转。详细的说,由于上述旋转力,重量比较沉且体积比较大的灰尘将从空气中分离,然后沿着上述第1主体140的内壁面下降。
上述已被分离出的灰尘将储存于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170的内部空间中。然后,含有未能分离出的微小灰尘的空气,即部分污染空气将通过上述第1流出部140排出。
然后,通过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100的第1流出部140流出到缓冲空间560的部分污染空气,将流入到2次旋风集尘部300的第2主体340内部。之后,在上述第2主体340的内部再次对上述部分污染空气进行异物的分离作业后,被净化的干净空气将依次经由排出空间520及排出管540排出到外部。
依据本发明,由于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170的体积比以往技术的1次灰尘储存部的体积大,因此能够储存大量的比较重而大的灰尘。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是以2次旋风集尘部300由多个小型旋风部构成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与此。即,本发明同样可以适用于2个旋风集尘部相连接使用的一般双重旋风集尘装置。并且,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只有1个旋风集尘部的单一旋风集尘装置。
另外,如上所述的依据本发明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可以适用于过滤形式的真空吸尘器,也可以适用于直立式吸尘器。
本发明的权利不只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中的记载而定。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相关行业的技术者可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

Claims (5)

1、一种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构成上述多重旋风集尘装置的外观;
1次旋风集尘部,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由以下部分所构成:形成有能够使空气流入的第1流入部;从通过上述第1流入部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异物的第1主体;从第1主体的底部以直径扩张的形态延长形成,并储存从上述第1主体内部分离出的异物的1次灰尘储存部;使上述第1主体内部的空气流出的第1流出部;
2次旋风集尘部,形成于上述1次旋风集尘部的外侧,并由以下部分所构成:第2主体,其上端部呈圆筒形状,其下端部则越向其底部方向,管径将越来越小,即,第2主体的下端部,其一侧是由与上述外壳的内壁面平行的垂直部所构成,而另一侧则是由向着上述垂直部的末端倾斜的倾斜部所构成,具备上述结构的第2主体将从通过上述第1流出部流入的空气中再次分离异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1次灰尘储存部形成为如下形状:从第1主体的底面越向底部方向,其管径越来越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主体的下端部的垂直部形成如下形状:紧贴于上述外壳的内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流出部形成为如下形状:越向其底部方向,管径越来越小的锥体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重旋风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流出部包括:形成有多个孔的通孔部;位于上述通孔部的下部,并且不透风的封闭部。
CN 200510016381 2005-11-23 2005-11-23 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Pending CN1970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6381 CN1970164A (zh) 2005-11-23 2005-11-23 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6381 CN1970164A (zh) 2005-11-23 2005-11-23 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0164A true CN1970164A (zh) 2007-05-30

Family

ID=3811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16381 Pending CN1970164A (zh) 2005-11-23 2005-11-23 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701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5550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式颗粒分选器和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5550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式颗粒分选器和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0517B2 (en) Dust-separating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CA2538717C (en) Pervasive dedusting device for a vacuum cleaner
KR100607442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공 청소기
CN206630546U (zh) 手持式吸尘器
EP1915940B1 (en) A dust removing appliance of a parallel type cleaner
RU2362476C1 (ru) Циклонное пылеотдел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ылесоса
EP1842475B1 (en) A Second-Stage Separator Device For A Vacuum Cleaner
KR101309781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EP1785081A1 (en) A dust cup in a centrifugal cleaner with fall
EP1799353B1 (en) Cyclone collector
US7731771B2 (en) Cyclone collector
EP2064981A1 (en) A dust collector
JP2007307352A (ja) 真空掃除機
JP2011160828A (ja)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JP4809200B2 (ja) 真空掃除機
CN205994452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KR100546625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1970164A (zh) 多重旋风集尘装置
KR101147750B1 (ko) 다중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02772171A (zh) 旋风分离器
CN205659798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
JP4941537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628131B1 (ko) 다중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969738A (zh)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KR100606795B1 (ko) 다중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