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7403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67403A CN1967403A CN 200610149401 CN200610149401A CN1967403A CN 1967403 A CN1967403 A CN 1967403A CN 200610149401 CN200610149401 CN 200610149401 CN 200610149401 A CN200610149401 A CN 200610149401A CN 1967403 A CN1967403 A CN 19674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erence position
- sub
- image
- writing unit
- bias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在该成像装置中,感光器在其环形表面上承载潜像。光学写入单元在工作位置和待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工作位置处执行潜像在所述感光器的环形表面上的写入,而在待用位置处不执行写入。显影装置对在感光器上所承载的潜像进行显影。基准位置构件定位在用于使所述光学写入单元定位的基准位置。定位构件使所述光学写入单元定位。偏压螺旋弹簧对所述基准位置构件偏压,以使得基准位置构件与所述定位构件接触。
Description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文件通过引用结合2005年11月17日在日本提交的2005-332514和2006年6月6日提交的2006-157380的日本优先权文件的整个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广泛地使用例如激光写入装置的潜像写入装置。潜像写入装置将激光束扫描到例如感光器的均匀充电潜像承载构件上,以写入潜像。这样的成像装置具有如下问题,即潜像写入装置可能与例如潜像承载构件和围绕所述潜像承载构件设置的显影装置的各外围装置的维护工作发生干涉,这取决于这些外围装置的布置。
在日本专利No.2849978所公开的成像装置中,潜像写入装置由相对于固定盖可以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盖所支撑,并且在所述打开-关闭盖打开时,所述潜像写入装置与所述潜像承载构件较大地分隔开。即,当打开-关闭盖打开时,潜像写入装置从面向潜像承载构件的位置退回。因此,潜像承载构件和各外围装置向外暴露,以使得可以有效地完成对他们的维护工作。
然而,在传统的成像装置中,由于打开-关闭盖靠在固定盖上振动,所以在由打开-关闭盖所支撑的潜像写入装置和由固定盖所支撑的潜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会产生误差。该误差会减小潜像写入装置的写入位置的精度。另外,即使潜像写入装置不与打开-关闭盖的打开和关闭移动一起移动,而是单独移动或与任何其他构件一起移动,由于潜像写入装置的振动,还是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成像装置包括:潜像承载构件,该潜像承载构件在其表面上承载潜像;潜像写入单元,其在用于将潜像写入在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工作位置与待用位置之间移动;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将承载在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基准位置构件,其定位在用于将所述潜像写入单元定位的基准位置处;定位构件,其确定所述潜像写入单元在工作位置处的位置;以及偏压构件,其对所述基准位置构件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基准位置构件与定位构件接触。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考虑的同时,通过对本发明现在优选的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进行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用于黑色的处理单元的放大图;
图3是打开打印机前盖对打印机的维修工作进行说明的透视图;
图4是打开打印机左盖对打印机的维修工作进行说明的透视图;
图5是打开打印机顶盖对打印机的维修工作进行说明的透视图;
图6是打印机中的顶盖和各外围构件的放大图;
图7是用于说明顶盖的打开和关闭移动的示意图;
图8是打印机内部右端的透视图;
图9是打印机的右端的透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处理单元中的光学写入单元的第一基准位置构件与打印机中的第一定位部分接触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1是由第一偏置螺旋弹簧偏压的第一基准位置构件和各外围构件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定位部分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定位部分的又一实例的示意图;
图14是从打印机的右侧所观察到的光学写入单元和各外围构件的剖视图;
图15是光学写入单元和各外围构件的后端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用于如图1所示的黄色和各外围构件的处理单元的放大示图;
图17是如图1所示的光学写入单元和四个处理单元的盖框架的示意图;
图18是固定在盖框架上的处理单元偏置弹簧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19是打印机的一个变型中的顶盖和各外围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在以下,将电子照相打印机(在下文中为“打印机”)描述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图1为打印机的示意图。打印机包括分别形成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的四个处理单元1Y、1M、1C和1K。处理单元1Y、1M、1C和1K采用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以形成图像,并且其他方面具有相同的构造。在使用周期结束时,处理单元1由新的处理单元替代。将形成K调色剂图像的处理单元1K作为实例描述。如图2所示,处理单元1K包括作为潜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K、鼓清洁装置3K、电荷中和装置(未示出)、充电装置4K以及显影装置5K。作为成像单元的处理单元1K可拆卸地连接在打印机上。如果必要,处理单元1K可以由新的处理单元替换。
充电装置4K对感光鼓2K的表面进行充电,驱动单元(未示出)使该感光鼓2K顺时针方向转动。感光鼓2K的均匀充电表面暴露于用以扫描的激光束L之下,并且承载K潜像。K潜像通过使用K调色剂(未示出)被显影装置5K显影成K调色剂图像,并且中间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在中间转印之后,鼓清洁装置3K清洁沉积在感光鼓2K表面上的残余K调色剂。电荷中和装置中和由鼓清洁装置3K所清洁的感光鼓2K的表面上的残余电荷。在电荷中和之后,感光鼓2K的表面初始化并且准备接下来的成像过程。如同处理单元1K一样,其他的处理单元1Y、1M和1C在感光鼓2Y、2M和2C上分别形成Y、M和C调色剂图像,并且所述Y、M和C调色剂图像中间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
显影装置5K包括将K调色剂保持在其中的长方形料斗部分6K,以及显影部分7K。料斗部分6K包括: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而转动的搅拌器8K;以及从搅拌器8K竖直向下定位并且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而转动的搅拌浆9K;从搅拌浆9K竖直向下定位并且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而转动的调色剂供给辊10K。搅拌器8K和搅拌浆9K的转动对料斗部分6K中的K调色剂进行搅拌,并且K调色剂通过其自重移向调色剂供给辊10K。调色剂供给辊10K包括金属芯和辊部,该辊部覆盖金属芯的表面并且由树脂泡沫形成。调色剂供应辊10K在转动的同时将料斗部分6K中的K调色剂粘附在辊部的表面上。
显影装置5K中的显影部分7K包括:显影辊11K,该显影辊11K在转动的同时与感光鼓2K和调色剂供给辊10K接触;以及削薄刀片12K,该刀片的尖头与显影辊11K的表面接触。在调色剂供给辊10K的辊部表面上沉积的K调色剂在显影辊11K和调色剂供给辊10K相互接触的位置供给到显影辊11K的表面上。当所供给的K调色剂通过显影辊11K与削薄刀片12K的尖头接触的位置时,K调色剂的厚度通过显影辊11K的转动而得以调节。然后,K调色剂在显影辊11K和感光鼓2K相互接触的区域粘附到感光鼓2K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随后K静电潜像显影成K调色剂图像。
其他处理单元1Y、1M和1C与参照图2如上所述的处理单元1K一样在感光鼓2Y、2M和2C的表面上分别形成Y、M和C调色剂图像。
光学写入单元70从如图1所示的处理单元1Y、1M、1C和1K竖直向上定位。作为潜像写入装置的光学写入单元70基于图像信息用从激光二极管发射的激光束L对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中的感光鼓2Y、2M、2C和2K进行扫描。在扫描之后,Y、M、C和K颜色的静电潜像分别形成在感光鼓2Y、2M、2C和2K上。另外,光学写入单元70经由多个光学透镜或反射镜用光源发出的激光束L照射感光鼓2Y、2M、2C和2K,同时通过由多边形马达(未示出)驱动而转动的多角镜在主扫描方向上对激光束进行偏振。光学写入可以通过从LED阵列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s)所发出的光来实现。
中间转印带16在其上成环状延伸的转印构件15使中间转印带1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印构件15从处理单元1Y、1M、1C和1K竖直向下定位。转印构件15包括中间转印带16;驱动辊17;从动辊18;四个初级转印辊19Y、19M、19C和19K;次级转印辊20、带清洁装置21和清洁支撑辊22。
中间转印带16横跨绕过驱动辊17、从动辊18、清洁支撑辊22以及初级转印辊19Y、19M、19C和19K。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而逆时针方向转动的驱动辊17的转动作用力使中间转印带1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初级转印辊19Y、19M、19C和19K与感光鼓2Y、2M、2C和2K一起保持中间转印带16。用于Y、M、C和K的颜色的四个初级转印辊隙部分分别形成在感光鼓2Y、2M、2C和2K与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之间。
转印偏压源(未示出)在初级转印辊19Y、19M、19C和19K上施加初级转印偏压。因此,转印电场分别形成在感光鼓2Y、2M、2C和2K上的静电潜像与初级转印辊19Y、19M、19C和19K之间。可以采用转印充电器或转印刷子来代替初级转印辊19Y、19M、19C和19K。
当在处理单元1Y中的感光鼓2Y上形成的Y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2Y的转动的作用下与Y颜色的初级转印辊隙部分接近时,转印电场和辊隙压力将Y调色剂图像初级从感光鼓2Y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当在其上已经初级转印有Y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6移动并且通过M、C和K颜色的初级转印辊隙部分时,感光鼓2M、2C和2K上的M、C和K调色剂图像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并且顺序地重叠在Y调色剂图像上。因此,4-颜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6上。
转印构件15中的次级转印辊20定位在中间转印带16的环形之外,并且与定位在中间转印带16的环形之内的从动辊18一起保持中间转印带16。次级转印辊隙部分形成在次级转印辊20和从动辊18之间。转印偏压源(未示出)在次级转印辊20上施加次级转印偏压。因此,次级转印电场形成在次级转印辊20和接地从动辊18之间。
容纳有一叠记录纸张P的供纸盒30从转印构件15竖直向下定位,并且可拆卸地滑动安装在打印机上。供纸盒30包括纸进给辊30a,该纸进给辊与所述的一叠记录纸张P的顶部接触,并且在预定的定时使纸进给辊30a沿逆时针转动,以使记录纸张P朝向纸进给路径31进给。
成对的纸停止辊32设置在纸进给路径31的端部附近。在保持来自供纸盒30的记录纸张P时,该对纸停止辊32停止转动。该对纸停止辊32在能够使记录纸张P与中间转印带16上的4-颜色调色剂图像同步的时刻开始转动,以将记录纸张P进给到次级转印辊隙部分。
在次级转印辊隙部分处紧密接触在记录纸张P上的中间转印带16上的4颜色调色剂图像通过次级转印电场和辊隙压力次级地转印在记录纸张P上。4-颜色调色剂图像与记录纸张P的白颜色组合,得到全色调色剂图像。在通过次级转印辊隙部分之后,在其上形成有全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通过弯曲部分与次级转印辊20和中间转印带16分隔开。记录纸张P经由转印后输送路径33进给到定影装置34中。
没有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残余调色剂保留在已经经过次级转印辊隙部分的中间转印带16上。与中间转印带16的前表面接触的带清洁装置21从中间转印带16上去除残余调色剂。清洁支撑辊22支撑带清洁装置21,并且清洁干净中间转印带16的环形的内部。
定影装置34包括定影辊34a和压力辊34b,所述定影辊包括热产生源,例如卤素灯。压力辊34b转动并且以预定的压力与定影辊34a接触,从而与定影辊34a形成定影辊隙部分。进给到定影装置34中的记录纸张P保持在定影辊隙部分处,以使得定影辊34a紧密地接触于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热和压力使调色剂图像中的调色剂软化,并且全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
从定影装置34中排出的记录纸张P经过定影后输送路径35,并且来到纸排出路径36和翻转前输送路径41之间的分岔点。被驱动而绕转动轴42a转动的转换爪42设置在定影后输送路径35的一侧上。定影后输送路径35的端部由于转换爪42的转动而关闭和打开。在记录纸张P从定影装置34中排出时,转换爪42在实线指示的位置处停止转动,并且定影后输送路径35的端部打开。记录纸张P从定影后输送路径35输送到纸排放路径36,并且保持在成对的纸排放辊37之间。
当通过在例如数字键盘(未示出)的操作部分上的输入,或从个人计算机所传输的控制信号(未示出)来设定单面打印模式时,记录纸张P从打印机中排出。然后,记录纸张P堆叠在定位于顶盖50的顶部表面上的堆叠部分上。
在设定双面打印模式时,记录纸张P的末端由成对的纸排放辊37保持,并且记录纸张P被输送通过纸排放路径36。当记录纸张P的后端通过定影后输送路径35时,转换爪42转动并且移动到由虚线所指示的位置,并且定影后输送路径35的端部关闭。同时,成对的纸排出辊37开始沿反向转动。记录纸张P从后端侧输送入翻转前输送路径41。
图1描述了打印机的前视图。也就是说,打印机沿垂直方向面向附图的前侧。附图的后侧、右侧和左侧相应地表示打印机的后面、右面和左面。定位在打印机的右边缘上的反转构件40可以通过绕转动轴40a转动打开。当成对的纸排出辊37沿反向方向转动时,记录纸张P进给到翻转构件40中的翻转前输送路径41中,并且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的输送。然后,记录纸张P通过成对的反向输送辊43,并且输送到半圆形弯曲的反向输送路径44中。记录纸张P沿反向输送路径44的半圆曲线颠倒翻转,并且沿竖直方向从下向上输送。记录纸张P通过纸进给路径31,并且再次输送到次级转印辊隙部分。全色图像次级地分批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反面上。然后,记录纸张P顺序地输送到转印后输送路径33、定影装置34、定影后输送路径35、纸张排出路径36,以及成对的纸张排出辊37,并且随后从打印机排出。
翻转构件40包括外盖45和振动构件46。更明确地,外盖45由转动轴40a可转动地支撑在打印机中。包括振动构件46的外盖45通过绕转动轴40a转动而从打印机打开或关闭到打印机上。当包括振动构件46的外盖45如虚线所示打开时,这些形成在翻转构件40和打印机主体之间的纸进给路径31、次级转印辊隙部分、转印后输送路径33、定影辊隙部分、定影后输送路径35以及纸排出路径36被分隔成两个部分并且暴露于外部。因此,如果记录纸张P卡在纸进给路径31、次级转印辊隙部分、转印后输送路径33、定影辊隙部分、定影后输送路径35或纸排出路径36中,那么可以容易地取出卡住的记录纸张P。
在打开外盖45时,振动构件46由外盖45可转动地支撑,并且能够绕振动轴(未示出)转动。当振动构件46通过绕振动轴转动而从外盖45打开时,翻转前输送路径41和反向输送路径44被分隔成两个部分并且暴露在外部。因此,如果记录纸张P卡在翻转前输送路径41和反向输送路径44中,则可以容易地取出被卡的记录纸张P。
顶盖50由轴构件51可转动地支撑。顶盖50通过绕轴构件51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打开,由箭头所指示的,并且打印机的上开口向外较宽地暴露。
最近,期望成像装置包括能够容易地安装和拆卸而不会牺牲例如小型化、节省重量和高操作性能的内部构件或装置。图3至5描述了将内部构件或装置从打印机拆下的方法。在图3中,打印机的前盖沿由箭头所指示的方向F打开。在图4中,打印机的左盖被打开。在图5中,打印机的顶盖被打开。如果内部构件或装置相对经常地被拆卸和安装,则顶盖优选地如图5所示打开,以允许用户在观察打印机内部的同时拆卸和安装内部构件或装置,而不必蹲下和弯腰。因此,用户可以减小工作量,并且还可以防止错误操作。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可见度,复印纸接受盘和扫描器通常安装在成像装置的顶部。
例如,在打印机中,当显影装置用完调色剂时,处理单元1Y、1M、1C和1K要由新的处理单元替换,因此相对经常地需要安装和拆卸。当顶盖如图5所示打开以更换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中的任何一个时,处理单元1Y、1M、1C和1K需要并排地设置。假定处理单元1Y、1M、1C和1K纵向排列,例如,当需要对设置在第三最高处的处理单元1C进行更换时,则不仅需要对处理单元1C而且需要对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最高处的处理单元1Y和1M进行拆卸。因此,打印机的可操作性显著地不具有用户方便性。
因此,处理单元1Y、1M、1C和1K优选地并排设置。因而,中间转印带16绕感光鼓2Y、2M、2C和2K横向跨过。处理单元1Y、1M、1C和1K或如图1所示从中间转印带16竖直向上设置,或从中间转印带16竖直向下设置。当处理单元1Y、1M、1C和1K从中间转移带16竖直向下设置时,光学写入单元70横向设置以对感光鼓2Y、2M、2C和2K扫描,并且还从处理单元1Y、1M、1C和1K竖直向下设置。也就是说,与图1中的布置相反,光学写入单元70、处理单元1Y、1M、1C和1K,以及中间转印带16按向上的次序顺序地排列。然而,当记录纸张P在竖直方向上从下朝上输送时,定影装置34需要设置在形成次级转印辊隙部分处的中间转印带16的上面。这在定影装置34的左侧形成了空余空间。因此,难以实现打印机的小型化和节省空间。
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处理单元1Y、1M、1C和1K并排地设置并且设置在如图1所示的中间转印带16之上。横向光学写入单元70设置在处理单元1Y、1M、1C和1K之上。处理单元1Y、1M、1C和1K以及光学写入单元70设置在定影装置34的旁边,以节省空间。
即使处理单元1Y、1M、1C和1K从中间转印带16或竖直向上或者竖直向下并排设置,但是当对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中的任何之一进行替换时,光学写入单元70或中间转印带16需要从处理单元1Y、1M、1C和1K移开。例如,当处理单元1Y、1M、1C和1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之上时,光学写入单元17如图1所示需要设置在处理单元1Y、1M、1C和1K之上。在所述的布置中,当打开顶盖50时,由于光学写入单元70设置在处理单元1Y、1M、1C和1K之上,所以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不会暴露出来。因此,需要将光学写入单元70从处理单元1Y、1M、1C和1K移开,以替换处理单元1。即使处理单元1Y、1M、1C和1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之下,但是需要将中间转印带16移离处理单元1Y、1M、1C和1K,以替换处理单元1。
从打印机小型化和节省空间的方面来考虑,处理单元1Y、1M、1C和1K设置在中间转移带16的上方,而光学写入单元70设置在处理单元1Y、1M、1C和1K的上方。因此,当对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替换时,需要将光学写入单元70移离处理单元1Y、1M、1C和1K。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光学写入单元70由打印机框架可滑动地支撑,并且在打开顶盖时可以通过竖直地滑动而得以拆卸。可替代地,光学写入单元70的端部由打印机框架可转动地支撑,并且转动离开处理单元1Y、1M、1C和1K,或转动以定位在处理单元1Y、1M、1C和1K之上。另外,根据顶盖50的打开和关闭移动,光学写入单元70保持在开-关顶盖50的底部,并且移动离开处理单元1Y、1M、1C和1K,或移动以定位在处理单元1Y、1M、1C和1K之上。
然而,即使光学写入单元70如上所述设置在任何地方,由于可滑动或可转动的光学写入单元70的振动和顶盖50的振动,在光学写入单元70和感光鼓2Y、2M、2C和2K之间也会产生与相对位置相关的误差。因此,由于光学写入单元70和感光鼓2Y、2M、2C和2K之间的的相对位置误差,光学写入单元70中的写入位置精度下降。另外,由写入位置精度的减小而造成图像的污点、空隙以及渐晕。另外,当打印机包括多个处理单元时,还由写入位置精度的减小造成图像的色差。
接下来描述打印机的特征性构造。图6是打印机中的顶盖50和各外围构件的放大视图。作为保持构件的盖框架52固定在顶盖50的相反侧,并且将光学写入单元70保持住。更明确地,盖框架52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后板在前后方向上(垂直于附图纸张的方向)以预定距离相互面对;以及将前板与后板连接的肋(未示出)。前板和后板分别包括矩形孔52a。前板上的孔52a和后板上的孔52a相互面对。光学写入单元70包括壳体71的前壁上的突出的柱形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以及壳体71的后壁上的突出的柱形第二基准位置构件(未示出)。这些基准位置构件在同一轴线上延伸。光学写入单元70设置在盖框架52的前板和后板之间。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插入到前板上的孔52a中。第二基准位置构件插入到盖框架52的后板(未示出)的孔52a中。光学写入单元70还包括在壳体71的左上角处的钩部71c。固定在顶盖50的底表面上的螺旋弹簧53使钩部71c沿移动离开顶盖50的方向被偏压,并且钩部71c顶在盖框架52上的挤压部52b上。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构件分别插入到盖框架52上的孔52a中,并且钩部71c顶在盖框架52上的挤压部52b上,以使得光学写入单元70由盖框架52保持。
另外,可以采用与顶盖50成整体的盖框架52。
盖框架52的前和后板上的各孔52a均显著地大于光学写入单元70上的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构件的直径。光学写入单元70可移动地由盖框架52保持,并且可以在孔52a和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或第二基准位置构件之间的间隙内自由地移动。
轴孔52c形成在盖框架52的前板和后板两者的左端部上。在打印机内侧,前侧板80以竖直的姿态设置在打印机的前表面附近,并且包括左上角上的轴孔80a。后侧板(未示出)也以竖直姿态设置在打印机的后表面附近,面向前侧板80,其与前侧板80之间具有预定的空间,并且后侧板还包括在左上角上的轴孔。盖框架52的左端部插在前侧板80和后侧板之间。轴构件51(见图1,在图6中未示出)设定成顺序地穿过前侧板80上的轴孔80a、盖框架52的前板上的轴孔52c、盖框架52的后板上的轴孔52c,以及后侧板上的轴孔。因此,顶盖50、盖框架52以及光学写入单元70由打印机上的侧板80和后侧板可转动地支撑,并且可以绕轴构件51转动。
根据顶盖50的打开或关闭移动,由盖框架52支撑的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在不面向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中的任何一个的待用位置和面向处理单元1Y、1M、1C和1K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盖框架52的前和后板分别包括在右端部上的钩子(未示出)。当顶盖50关闭时,该钩子分别与前侧板80和后侧板上的可扩展销(未示出)啮合。因此,当顶盖50关闭时,盖框架52的右端部不能移动。盖框架52的左端部的移动由轴构件51(见图1)控制。如轴构件51、可扩展销以及盖框架52的右端部上的钩子的这些移动控制构件的组合在工作位置处控制盖框架52的移动。
如图6所示,作为第一偏置构件的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固定在盖框架52的前板上。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将插入到盖框架52上的孔52a中的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沿从左上部向右下部的倾斜方向偏压。在图6中,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定位在孔52a的中间。然而,当顶盖50打开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由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偏压,并且压向孔52a的内壁上的右下角,且光学写入单元70由盖框架52保持。另外,作为第二偏压构件的第二偏压螺旋弹簧(未示出)固定在盖框架52的后板上。如从打印机的前面所观察,第二偏压螺旋弹簧将第二基准位置构件沿从左上部向右下部的倾斜方向偏压。
如图8和9所示,第一定位部分80b设置在前侧板80的上侧。第一定位部分80b确定当顶盖50关闭时光学写入单元70移动到工作位置的位置。第一定位部分80b包括两个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与由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见图6)偏压的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接触。各接触表面中的一个为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该第二方向控制表面控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沿由箭头X所指示的第二方向移动。由箭头X所指示的第二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垂直于附图纸张的方向),该前后方向为光学写入单元70的潜像写入方向(主扫描方向)。还有,由箭头X所指示的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附图纸张的水平方向),该水平方向为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在潜像写入位置处(光学写入位置)的移动方向。另一接触表面为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所述第三方向控制表面控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沿由箭头Z所指示的第三方向的移动。
如图7所示,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沿绕轴构件51的弧形移动。然而,当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与第一定位部分80b(见图8)的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接触时,如图10所示,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沿由箭头Z所指示的方向移动。另外,箭头X所指示的第二方向也为垂直于光学写入单元70的潜像写入方向的第一方向。也就是说,打印机中的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也为第一方向控制表面。在打印机中,由箭头X指示的方向与感光鼓2Y、2M、2C和2K排列的方向相同。
将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方向设定成,偏压分力的方向沿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为从左侧至右侧的第二方向。与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从右侧到左侧的方向也为与光学写入单元70的扫描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因此,可以将第一偏压弹簧54的偏压方向设定成,偏压分力方向与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相反。因此,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可以通过在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力下接触于沿Z方向延伸的接触表面而沿X方向定位。然而,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优选地通过将偏压分力的方向设定成沿如图10所示由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而沿X方向定位。在图10中,根据顶盖50的打开或关闭移动,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定位在与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的移动轨迹相交的位置处。在该构造中,由于第一基准位置构件S2在移动轨迹上移动,所以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可以与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自然地接触。同时,当偏压分力的方向为沿与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时,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定位在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的移动轨迹的内侧。然而,在该状态下,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不能与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自然地接触。因此,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也在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的作用下在移动轨迹内移动。然而,当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在移动轨迹上移动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已经被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最大地偏压。因此,当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在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力下在移动轨迹内侧移动时,必须采取某些措施。例如,在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力下,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被推压在带有沿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的移动轨迹弯曲的表面的弯曲表面引导构件上,以使得在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被最大偏压的位置之前限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位置的同时,该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移动。当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在某种程度上移动接近于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与弯曲表面引导构件分离,并且移向偏压方向,以与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接触。然而,这不利地增加了成本,因而不是优选的。
偏压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的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在图10中未示出)可以包括两个螺旋弹簧,即,沿X方向偏压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的弹簧和沿Z方向的另一个弹簧。然而,随着螺旋弹簧数量的增加,装置的成本和尺寸不利地得以增加。因此,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构造为如图11所示,并且采用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该第一偏压螺旋弹簧对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偏压,以使其沿包括方向X和方向Z的倾斜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实现成本节省和小型化。采用与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相同的方式,第二基准位置构件被第二偏压螺旋弹簧偏压,以沿倾斜方向移动。另外,第一或第二基准位置构件与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之间的角度θ位于从大于0度到小于90度的范围内。
在顶盖50关闭时(见图6),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偏压位于工作位置的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并且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顶在第一定位部分80b的第二和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2和S3两者上。因此,处于工作位置的光学写入单元70的前端在方向X和方向Z上定位。
如图8所示,在顶盖50关闭时用于确定光学写入单元70在工作时的位置的第二定位部分90b布置在定位于前侧板80之后的后侧板90之上。第二定位部分90b包括与由第二偏压螺旋弹簧(未示出)偏压的第二基准位置构件接触的两个接触表面。其中一个接触表面为控制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沿由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方向控制表面。另一接触表面为控制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沿由箭头Z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的第三方向控制表面。
固定在盖框架52的后板(未示出)上的第二偏压螺旋弹簧对如图8所示位于工作位置的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进行偏压,并且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顶在第二定位部分90b的第二和第三方向控制表面两者之上。因此,位于工作位置的光学写入单元70的后端在方向X和方向Z两个方向上定位。
在上述所构造的打印机中,在必要时,由于顶盖50的转动,光学写入单元70在工作位置和待用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从包括有感光鼓2Y、2M、2C和2K以及各外围构件的处理单元1Y、1M、1C和1K移开。因此,当处理单元1Y、1M、1C和1K向外露出时,处理单元1Y、1M、1C和1K可以得以有效地保持。
位于工作位置的光学写入单元70的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在偏压螺旋弹簧的偏压力的作用下接触在定位部分80b和90b上,以使得光学写入单元70相对于感光鼓2Y、2M、2C和2K定位。因此,即使保持可移动光学写入单元70的盖框架52由于某些振动而移动,光学写入单元70也可以相对于感光鼓2Y、2M、2C和2K定位。因此,可以防止光学写入单元70的写入位置精度下降。
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沿潜像写入方向(前后方向)设置在光学写入单元70的端部(前端),而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设置在光学写入单元70的另一端部(后端)。当第一和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与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接触时,光学写入单元70沿由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定位,所述的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垂直于在光学写入单元70的两端部处的潜像写入方向,并且等于在工作位置处的光学写入单元70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的移动方向。因此,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的潜像写入方向精确地定位成垂直于光学写入单元70的移动方向。因此,可以防止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的潜像写入方向(垂直于移动方向的方向)偏斜。换句话讲,可以防止图像在记录纸张P上偏斜。
由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等于感光鼓2Y、2M、2C和2K排列的方向。因此,还可以防止潜像写入方向在感光鼓2Y、2M、2C和2K上偏斜。还可以防止Y、M、C和K调色剂图像的相对位置位移,即,使重叠的Y、M、C和K调色剂图像位移(色差)。
另外,当第一和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都与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接触时,光学写入单元70沿移动方向定位。因此,可以防止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之间的偏斜。
前侧板80上的第一定位部分80b可以如图12构造。在图12中,第一定位部分80b包括从前侧板80的上端延伸到下端的狭槽。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与狭槽的两个侧壁接触。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可以通过在狭槽中竖直滑动而移动。当光学写入单元70启动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顶在作为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的狭槽底壁上。然后,当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被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在图12中未示出)沿由箭头Z所指示的方向偏压时,光学写入单元70沿由箭头Z所指示的方向定位。当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在作为其中一个侧壁的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上摩擦时,光学写入单元70的前端沿由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定位。
然而,采用该构造,当光学写入单元70由工作位置移动到待用位置时,光学写入单元70会竖直地(由箭头Z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狭槽的长度,并且不能在移动路径上以弧形方式移动。因此,打印机不允许由顶盖50保持的光学吸入单元70根据顶盖50的打开和关闭移动在工作位置和待用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光学写入单元70会与顶盖50分隔开,并且不与顶盖50的打开或关闭移动相关地被拆卸或安装。另外,如果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牢固地接触在狭槽的两个侧壁上,则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不能通过在狭槽中竖直滑动而移动。因此,必须在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和狭槽的各侧壁之间提供大约为0.05毫米至0.5毫米的间隙。因而,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并进而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在X方向上振动大约0.05毫米至0.5毫米,从而减小了写入位置精度。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构造成如图11所示,其中,不具有与第一定位部分80b上的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相对的表面,并且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被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偏压,以与第二控制表面S2接触。在该构造中,即使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在移动路径上沿弧形移动,由于在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的相对侧处具有自由空间,所以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也不会卡在第一定位部分80b中。因此,打印机构造成,光学写入单元70与顶盖50一起转动。也就是说,当顶盖50被打开或关闭时,不必拆卸或安装光学写入单元70。此外,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在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可靠地顶在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上。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沿X方向的振动而造成的光学写入单元70的写入位置精度的下降。另外,如上已经描述的那样,第二定位部分90b具有与第一定位部分80b相同的构造。
第一定位部分80b可以设置在前侧板80上。在该情况中,第一定位部分80b上的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沿Z方向朝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倾斜。因此,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可以根据顶盖50的打开或关闭移动而转动。然而,当顶盖50重复地打开或关闭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由于在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上摩擦而逐渐被磨损。因此,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在Z方向上的定位精度也逐渐减小。
因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构造成如图11所示。即,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不在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上摩擦,但却顶在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上。因此,可以防止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由于在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上的摩擦而引起的磨损。因此,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可以在较长时间期间沿Z方向精确地定位。
图14为从打印机右侧所观察到的光学写入单元70和各外围构件的剖视图。图15为光学写入单元70和各外围构件的后端的放大剖视图。作为第三偏压构件的板簧92固定在面向前侧板80的后侧板90的表面上。板簧92与位于工作位置的光学写入单元70上的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的边缘面接触,并且沿由箭头Y所指示的第四方向(潜像写入方向)偏压光学写入单元70。光学写入单元70被朝向作为第三定位部分的前侧板80偏压,并且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边缘面顶在第四方向控制表面S4上,该第四方向控制表面为面向后侧板90的前侧板80的表面。因此,光学吸入单元70被限制成沿第四方向移动,并且光学写入单元70沿由箭头Y所指示的方向定位。因此,写入位置精度可以增加。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光学写入单元70的写入位置在彼此垂直的所有方向X、Y和Z被确定。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写入位置精度。
另外,可以将螺旋弹簧而不是板簧92用作为第三偏压构件。作为第三偏压构件的板簧92可以固定在顶盖50的盖框架52上。然而,板簧92沿方向Y的偏压力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盖框架52上。因此,来自于打印机主体的反作用力施加在顶盖50上。结果是,顶盖5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移动或扭转。同时,当板簧92固定在后侧板90上时,板簧92沿Y方向的偏压力的反作用力不会直接作用在盖框架52上。
图16是打印机中处理单元1Y和各外围构件的放大图。前侧板80c包括沿竖直方向从上向下延伸的狭槽80c。当定位在处理单元1Y的感光鼓2Y的前端上的前鼓轴2aY插入到狭槽80c中时,处理单元1Y的前端在竖直方向(方向Z)上可滑动移动地支撑在前侧板80上。处理单元1Y的后端以同样的方式在竖直方向(方向Z)上可滑动移动地支撑在后侧板90(未示出)上。处理单元1Y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打印机上或从打印机中拆卸。前和后侧板80和90均包括分别可滑动移动地支撑处理单元1M、1C和1K的三个更多的狭槽(未示出)。因此,前和后侧板80和90均用作沿安装和拆除方向可滑动移动地支撑感光鼓2Y、2M、2C和2K的支撑构件。前和后侧板80和90两者上的多个狭槽用作潜像承载构件定位部分,该潜像承载构件定位部分确定作为感光鼓2Y、2M、2C和2K的基准位置部分的鼓轴的位置。
图17为光学写入单元70的盖框架52和处理单元1Y、1M、1C和1K的示意图。处理单元1Y、1M、1C和1K分别由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固定在盖框架52的前板的底表面上。处理单元1Y、1M、1C和1K分别由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6Y、56M、56C和56K固定在盖框架52的后板52e的底表面上(见图18)。当关闭顶盖50时,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以及56Y、56M、56C和56K分别竖直向下(沿方向Z)偏压处理单元1Y、1M、1C和1K。将感光鼓2Y作为实例,当前鼓轴2aY(见图16)和后鼓轴(未示出)顶在狭槽的底表面上时,感光鼓2Y沿Z方向定位。其他的感光鼓2Y、2M、2C和2K也以相同的方式沿Z方向定位。
作为潜像支撑构件偏压构件的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以及56Y、56M、56C和56K可以设置在打印机中。然而,在该情况中,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以及56Y、56M、56C和56K在安装和拆卸处理单元1Y、1M、1C和1K时发生干涉。因此,在该情况中,处理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以及56Y、56M、56C和56K需要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拆卸和安装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中的任何一个时,与该处理单元相应的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和56也需要被拆卸和安装。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以及56Y、56M、56C和56K分别固定在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上。因此,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以及56Y、56M、56C和56K在安装和拆卸处理单元1Y、1M、1C和1K时不会干涉。因此,可以省略如上所述的不方便的操作。
图19为打印机的一个改进中的顶盖50和各外围构件的示意图。变型的打印机包括作为潜像写入装置的用于Y、M、C和K颜色的四个光学写入单元70Y、70M、70C和70K,所述潜像写入装置用LED阵列光学地扫描。光学写入单元70Y、70M、70C和70K包括第一基准位置单元71aY、71aM、71aC和71aK,以及分别偏压第一基准位置单元71aY、71aM、71aC和71aK的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Y、54M、54C和54K。光学写入单元70Y、70M、70C和70K还包括四个第二基准位置构件(未示出)和四个第二偏压螺旋弹簧(未示出)。另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或多角镜可以替代LED阵列用于光学扫描。
前侧板80还包括分别确定光学写入单元70Y、70M、70C和70K的位置的第一定位部分80bY、80bM、80bC和80bK。在上述的打印机中,可以采用单组分显影方法,以使得打印机采用主要包含调色剂而不包含磁性载体的单组分显影剂来对潜像进行显影。本发明适用于这样的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通过采用2-组分显影剂的2-组分显影方法来对潜像显影,所述2-组分显影剂包括调色剂和磁性载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不限于根据顶盖50的打开和关闭移动而可以移动的光学写入单元70,并且例如包括这样的光学写入单元,该光学写入单元单独地转动,并且从面向处理单元1Y、1M、1C和1K的位置移开。本发明还适用于这样的成像装置,在该成像装置中,光学写入单元70不转动而是通过滑动而移动。
在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80b和90b分别包括:第一方向控制表面,其控制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该第一方向垂直于作为潜像写入装置的光学写入单元70的移动方向。且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在作为偏压构件的偏压螺旋弹簧的偏压力的作用下接触在第一方向控制表面上。因此,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在第一方向定位。
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80b和90b还包括: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其控制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沿第二方向(沿方向X:第一方向)的移动,该第二方向垂直于光学写入单元70的潜像写入方向(方向Y)。且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在偏压螺旋弹簧的偏压力的作用下接触在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上。因此,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定位。
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80b和90b除了包括第二方向控制表面S2之外,其还包括: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3,该第三方向控制表面控制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沿第三方向(沿方向Z)的移动,该第三方向为光学写入单元70的移动方向,并且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在偏压螺旋弹簧的偏压力的作用下接触在第二和第三方向控制表面S2和S3上。因此,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在第二和第三方向上定位。
盖框架53用作光学写入单元70的支撑构件。光学写入单元70由盖框架52可移动地支撑,并且盖框架52与光学写入单元70一起移动。例如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螺旋弹簧由盖框架52支撑,以使得由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偏压的基准位置构件71a和71b可以与光学写入单元70一起整体地移动。
盖框架52包括支撑构件工作控制构件,其控制盖框架52在工作位置处打开或关闭。因此,盖框架52可以防止在工作位置处由于偏压螺旋弹簧的反作用力所引起的振动,以使得可以防止由于振动而引起的光学写入单元70的写入位置精度的下降。
打印机包括感光鼓2Y、2M、2C和2K。感光鼓2Y、2M、2C和2K在打印机中排列的方向等于第二方向。因此,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定位在感光鼓2Y、2M、2C和2K排列的方向上。
光学写入单元70包括作为基准位置构件的定位在光学扫描方向(方向Y)的前端的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和定位在后端的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光学写入单元70还包括作为定位部分的定位在前侧板80上、与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接触的第一定位部分80b,以及定位在后侧板90上、与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接触的第二定位部分90b。光学写入单元70还包括:作为第一偏压构件的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该第一偏压螺旋弹簧对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进行偏压,以使得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与第一定位部分80b接触;以及作为第二偏压构件的第二偏压螺旋弹簧,其对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进行偏压,以使得第二基准位置构件71b与第二定位部分90b接触。如上所述,感光鼓2Y、2M、2C和2K的表面上的潜像写入方向被精确地确定为垂直于感光鼓2Y、2M、2C和2K的表面上的移动方向,以防止感光鼓2Y、2M、2C和2K的表面上的潜像写入方向上的偏斜。因此,可以防止图像在记录纸张P上的偏斜。还可以防止在感光鼓2Y、2M、2C和2K的表面上的潜像写入方向的偏斜。因此,可以防止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相对位置偏移和重叠偏移(色差)。
打印机包括:第三定位部分(前侧板80的一部分),该第三定位部分包括控制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沿第四方向(方向Y)移动的第四方向控制表面S4,所述第四方向为光学扫描方向;以及作为第三偏压构件的板簧92,该板簧对光学写入单元70进行偏压,以使第一基准位置构件71a与打印机中的第四方向控制表面S4接触。在该构造中,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沿方向Y定位。
打印机包括在其内部作为支撑构件的前和后侧板80和90。前和后侧板80和90与作为感光鼓2Y、2M、2C和2K的定位部分的前鼓轴2aY和后鼓轴可滑动地啮合。因此,前鼓轴2aY和后鼓轴可以通过从感光鼓2Y、2M、2C和2K的工作位置滑动到光学写入单元70的工作位置来移动,并且可转动地支撑在感光鼓2Y、2M、2C和2K的工作位置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释放前和后侧板80和90与前鼓轴2aY和后鼓轴的啮合,即,通过使前鼓轴2aY和后鼓轴从感光鼓2Y、2M、2C和2K的工作位置向光学写入单元70的工作位置滑动预定距离来使前鼓轴2aY和后鼓轴移动。作为潜像承载构件偏压构件的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以及56Y、56M、56C和56K与感光鼓2Y、2M、2C和2K中的每一个接触,所述感光鼓2Y、2M、2C和2K由前和后侧板80和90支撑在作为潜像承载构件定位部分的各狭槽的底部,所述潜像承载构件定位部分将感光鼓2Y、2M、2C和2K朝向工作位置偏压。感光鼓2Y、2M、2C和2K可以通过滑动得以容易地安装和拆卸,并沿作为安装和拆卸方向的方向Z定位。
作为保持构件的盖框架52可以将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Y、55M、55C和55K以及56Y、56M、56C和56K保持。因此,当处理单元1Y、1M、1C和1K中的任一个被安装和拆卸时,不需要安装或拆卸与处理单元1相对应的处理单元偏压弹簧55和56。因此,可以改善处理单元1Y、1M、1C和1K的维护。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潜像写入装置在必要时可以从工作位置移动到待用位置,以使得潜像写入装置可以与潜像承载构件和各外围装置分开。通过这种分开,潜像承载构件和各外围装置可以暴露在外面。因此,可以改善潜像承载构件和各外围装置的维护。
此外,在偏压构件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在工作位置处的潜像写入装置的基准位置构件可以接触在成像装置的定位部分上,以使得潜像写入装置相对于成像装置中的潜像承载构件定位。因此,即使可移动的潜像写入装置由于某些振动而相对于成像装置移动,潜像写入装置也可以在工作位置相对于成像装置中的潜像承载构件而定位。因此,可以防止潜像写入装置的写入位置精度的下降。
虽然已通过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以使其能够完全和清楚的公开,但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并不会因此而受到限制,而是应当被认为体现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完全地落入到本文所述的基本教导之内的所有变型和可替代结构。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潜像承载构件,该潜像承载构件在其表面上承载潜像;
潜像写入单元,其在用于将潜像写入在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工作位置与待用位置之间移动;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将承载在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
基准位置构件,其定位在用于将所述潜像写入单元定位的基准位置处;
定位构件,其确定所述潜像写入单元在工作位置处的位置;以及
偏压构件,其对所述基准位置构件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基准位置构件与定位构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构件包括第一方向控制表面,其控制所述基准位置构件沿垂直于所述潜像写入单元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并且
所述偏压构件对所述基准位置构件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基准位置构件与所述第一方向控制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潜像写入单元将光束扫描在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以在其上写入潜像,
所述定位构件包括第二方向控制表面,其控制所述基准位置构件沿垂直于所述潜像写入单元的扫描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
所述偏压构件对所述基准位置构件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基准位置构件与所述第二方向控制表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构件还包括第三方向控制表面,其控制所述基准位置构件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潜像写入单元的移动方向,并且
所述偏压构件对所述基准位置构件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基准位置构件与所述第一方向控制表面和所述第三方向控制表面均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构件还包括第三方向控制表面,其控制所述基准位置构件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潜像写入单元的移动方向,并且
所述偏压构件对所述基准位置构件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基准位置构件与所述第二方向控制表面和所述第三方向控制表面均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在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潜像写入单元的同时与所述潜像写入单元一起移动,并且支撑所述偏压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移动控制构件,该移动控制构件控制所述保持构件在工作位置处的移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潜像承载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潜像承载构件排列的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基准位置构件包括位于所述扫描方向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基准位置构件和位于所述扫描方向的第二端部处的第二基准位置构件,
所述定位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构件接触的第一定位构件和与所述第二基准位置构件接触的第二定位构件,并且
所述偏压构件包括第一偏压构件和第二偏压构件,所述第一偏压构件对所述第一基准位置构件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准位置构件与所述第一定位构件接触,而所述第二偏压构件对所述第二基准位置构件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第二基准位置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构件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第三位置构件,该第三位置构件包括第四方向控制表面,该第四方向控制表面控制所述第一基准位置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构件中的任意一个沿作为所述扫描方向的第四方向的移动;以及
第三偏压构件,该第三偏压构件对所述潜像写入单元进行偏压,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准位置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构件中的任一个与所述第四方向控制表面接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与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基准定位构件啮合,以使得所述基准定位构件可从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工作位置可滑动地移动到所述光学写入单元的工作位置,该支撑构件在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工作位置处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基准定位构件,并且释放与所述基准定位构件的啮合,所述基准定位构件已经从所述潜像承载构件的工作位置向所述光学写入单元的工作位置移动预定的距离;以及
潜像承载构件偏压构件,该潜像承载构件偏压构件将由所述支撑构件支撑的所述潜像承载构件朝向所述工作位置进行偏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潜像承载构件偏压构件由所述保持构件保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32514/05 | 2005-11-17 | ||
JP2005332514 | 2005-11-17 | ||
JP157380/06 | 2006-06-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67403A true CN1967403A (zh) | 2007-05-23 |
CN100590540C CN100590540C (zh) | 2010-02-17 |
Family
ID=3807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49401A Active CN100590540C (zh) | 2005-11-17 | 2006-11-17 | 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90540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62018A (zh) * | 2016-11-07 | 2018-05-22 | 佳能株式会社 | 感光构件单元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
-
2006
- 2006-11-17 CN CN200610149401A patent/CN100590540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62018A (zh) * | 2016-11-07 | 2018-05-22 | 佳能株式会社 | 感光构件单元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
CN108062018B (zh) * | 2016-11-07 | 2021-05-25 | 佳能株式会社 | 感光构件单元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90540C (zh) | 2010-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5524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latent image writing unit positioned and biased against positioning errors | |
JP4332807B2 (ja)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8347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 | |
KR100914799B1 (ko) | 현상제 용기, 현상장치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 |
US724288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rocessing unit that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out removing exposing devices | |
JP424768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580653B2 (en) | Image forming unit and moving unit | |
JP4475353B2 (ja)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84419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677261A (zh) |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JP201806000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16718A (ja) | 潜像担持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991614A (zh)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JP2007199651A (ja) | 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776539A (zh)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119162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656392B (zh) | 成像装置 | |
JP385958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77260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 |
CN1967403A (zh) | 成像装置 | |
JP2007079445A (ja) | ベルト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 |
JP42965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ベルトユニット | |
JP665551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05911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491776B2 (en) | Exposure device and light receiv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