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7063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7063A
CN1967063A CNA2006101624084A CN200610162408A CN1967063A CN 1967063 A CN1967063 A CN 1967063A CN A2006101624084 A CNA2006101624084 A CN A2006101624084A CN 200610162408 A CN200610162408 A CN 200610162408A CN 1967063 A CN1967063 A CN 1967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upper strata
lower floor
ai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2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高悟
涌嶋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7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70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配置有上层热交换器(3)和下层热交换器(4)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5),该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沿与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9)垂直方向设置,使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并从所述框架体上部排出;还在上层热交换器(3)的散热片(9)上设有作为通风阻力的百叶片,在下层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11)上设有比百叶片通风阻力小的波纹,与下层热交换器(4)相比,加大了上层热交换器(3)上的空气压力损失,能在上层热交换器(3)及下层热交换器(4)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另外,由于没有以往的切口孔,所以能抑制因空气通过散热片(9、11)间产生的风哨音。

Description

空调机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200410055925.2,申请日:2004.7.30,发明名称: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尤其涉及一种顶吹型室外机的送风结构。
背景技术
参照图11、12,说明以往的这种空调机。图11是以往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12是该室外机热交换器的散热片百叶部的概要图。
在图11上,空调机的结构为,具有构成制冷循环的热交换器100、膨胀阀(未图示),将由马达101、风扇102、喇叭口103构成的送风装置配置在框架体的上部,并具有图12所示的平板散热片百叶部106形状,靠近上述热交换器100的上述风扇102附近的热交换器上部104、与远离风扇102的热交换器下部105的上述平板散热片百叶部106的高度不同,热交换器上部104的平板散热片百叶部106高,热交换器下部105的平板散热片百叶部106低。
以此,使热交换器100上的空气压力损失上下方向一致而使正面风速在上部慢、在下部快,以便使热交换器100的正面风速均匀化,缩小热交换器100的通路间的温度差,并实现热交换器100的正面风速均匀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1819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在一个热交换器上,平板散热片(以下,称为「散热片」)的百叶,必须为在热交换器上部104与热交换器下部105上不同的各种各样的热交换器,降低了一个热交换器的生产性。另外由于,以简单地散热片百叶的形状,不能扩大散热片面积而不能充分确保散热片的热交换率。另外,由于产生了稍大于百叶面的切孔,所以加大了在通过散热片之间时所产生的风哨音,有噪音变大的问题。
另外,因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的片间距,百叶高度的变化受到限制,难于实现能充分产生空气压力损失的高度差,所以对于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具有不充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这样的以往问题而开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维持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又能充分确保散热片的热交换率,并能抑制通过散热片之间所产生的风哨音,同时能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并能实现提高风量的空调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空调机,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成,其中,所述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使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并从所述框架体上部排出;在所述平板散热片上,形成凹部或/及凸部,所述上层热交换器的所述平板散热片由形成褶皱形状的凹凸的百叶片构成,而所述下层热交换器的所述平板散热片由比所述上层热交换器的所述平板散热片的凹凸的高度低缓的波形的波纹构成。例如,当将设置在靠近送风机的上层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上的凹部或/及凸部的凸出量和大小、设计为比设置在下层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上的凹部或/及凸部的凸出量大时,与下层热交换器比较,则在上层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变大,所以能在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之间,将热交换器的正面风速均匀化,既可以维持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又能实现热交换器的正面风速均匀化。另外,由于与以往的百叶形状不同,没有比百叶面稍大的切口孔,所以能抑制因空气通过散热片产生的风哨音。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机,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送风机和过制冷剂的管路构成,其中,所述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使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并从所述框架体上部排出;配置于所述上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管路的直径,与配置于所述下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管路的直径不同;例如,当把上层热交换器的管路直径设定得比下层热交换器的管路直径小时,在管路设置根数相同的情况下,上层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高,下层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低,以此,可以在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同时,通过使管路表面积及流动于管路内的制冷剂流速具有变化,在上层热交换器及下层热交换器上使热交换率均匀,以提高制冷循环的能力。
进而,本发明的空调机,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成,其中,所述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使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并从所述框架体上部排出;在所述上层热交换器的上方部的外面或内面附近,设有作为通风阻力的遮挡板;用遮挡板抑制靠近送风机的风速快的、通过上层热交换器的风量,能使该部分增加下层热交换器的通风量,可以不受热交换器散热片形状差异的左右,使上层及下层之间的热交换器正面风速均匀化。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机,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成,其中,所述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使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并从所述框架体上部排出;还设有隔板,该隔板,沿内部上下方向配置,能将安装了所述压缩机的机械室与安装了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室分隔开;所述隔板下部的至少一部分向机械室侧斜下方倾斜,并扩大了所述热交换室下部的空间。以扩大隔板下部、即远离送风机部分的深度,能增加下层热交换器的通风量,在上层与下层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均匀化。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空调机,既能维持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又能充分确保散热片的热交换率,并能抑制通过散热片产生的风哨音,同时,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提高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
图2是该室外机的概略俯视剖面图。
图3是被组装于该室外机中的上层热交换器散热片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被组装于该室外机中的下层热交换器散热片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空调机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
图8是该室外机的概略俯视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
图10是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1是以往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
图12(a)是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的局部俯视图,(b)是该散热片百叶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中:1-框架体,2-压缩机,3-上层热交换器,4-下层热交换器,5-送风机,6-机械室,7-热交换机室,8-隔板,9、11-散热片,13、14-管路,15-遮挡板,16-倾斜隔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其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成,其中,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上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且使空气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并从上述框架体上部排出;在上述平板散热片上形成凹部或/及凸部,其凹部或/及凸部的形状,上述上层热交换器的上述平板散热片与下层热交换器的不同,例如,当靠近送风机的上层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的凹部或/及凸部的凸出量和大小、被设定得比下层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的凹部或/及凸部的凸出量的大时,在上层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比下层热交换器的大,所以能在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之间、将热交换器的正面风速均匀化,既可以维持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又能实现热交换器的正面风速均匀化。另外,由于与以往的百叶形状不同,没有比百叶面稍大的切口孔,所以能抑制因空气通过散热片产生的风哨音。
第2发明,其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送风机和通过制冷剂的管路构成,其中,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上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且使空气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并从上述框架体上部排出;使配置于上述上层热交换器内的上述管路直径与配置于上述下层热交换器内的上述管路直径不同,例如,当上述上层热交换器的管路直径比上述下层热交换器的管路直径小时,在管路设置根数相同的情况下,上层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高、下层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低,以此,可以在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与此同时,利用使管路表面积及流动于管路内的制冷剂流速具有的变化,在上层热交换器及下层热交换器上使热交换率均匀,由此可提高制冷循环的能力。
第3发明,其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成,其中,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上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且使空气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并从上述框架体上部排出;在上述上层热交换器上方部的外面或内面附近,设有作为通风阻力的遮挡板,用遮挡板抑制靠近送风机的、风速快的、通过上层热交换器的风量,并能使下层热交换器的通风量增加该部分,可以不受热交换器散热片形状差异的左右,使上层及下层之间的热交换器正面风速均匀化。
第4发明,其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成,其中,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上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且使空气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并从上述框架体上部排出;还具有隔板,该隔板,沿内部上下方向配置,能将安装上述压缩机的机械室与安装上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室分隔开;将上述隔板下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进深扩大,以扩大隔板下部、即远离送风机部分的进深,由此,能增加下层热交换器的通风量,并在上层与下层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均匀化。
第5发明,尤其是使第3或第4发明的上层热交换器平板散热片的形状与下层热交换器平板散热片的形状不同,并且上述上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用管路直径与下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用管路直径不同,例如,若在上层热交换器上安装遮挡板,或者通过改变隔板的形状来确保框架体下部的容积,在此基础上,与下层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的形状比较,使上层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的形状成为压力损失大的形状,并且将上层热交换器内的管路直径设定得比下层热交换器内的管路直径大,则更能提高通过下层热交换器的风量,并能更有效地在上层和下层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还能充分地确保规定的热交换率,抑制因空气通过散热片产生的风哨音,提高制冷循环的能力。
第6发明,尤其是第1~5中任意一个发明的上层热交换器横向长度与下层热交换器同向长度不同,例如,当把下层热交换器的长度设定得比上层热交换器的长度长时,增大了下层热交换器的空气通过面积,可以更有效地增加通过下层热交换器的风量。
第7发明,尤其是第1~6中任意一个发明的上层热交换器的列数与下层热交换器的列数不同,例如,若比下层热交换器增加靠近送风机且风速快的上层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列数,则能更有效地在上层和下层之间,使热交换器正面风速均匀化,并且能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率、提高制冷能力。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调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图2是该空调机的概略俯视剖面图。
在图1、2中,在室外机的框架体1的内部,配置有由压缩机2、上下两层重叠的上层热交换器3(以下,称为「上层热交3」)和下层热交换器4(以下,称为「下层热交4」)及送风机5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具有沿上下方向配置在上述框架体1内部并能将安装了上述压缩机2的机械室6与安装了上述上层热交3及上述下层热交4的热交换室7分隔开的隔板8。
通过沿垂直于上述上层热交3及上述下层热交4的平板散热片(以下,称为散热片)的方向且被设置在上述框架体1的顶面部的上述送风机5,将空气如箭头所示地通过上层热交3、上述下层热交4,导入框架体1内,并通过热交换室7,从上述框架体1的顶面部向框架体1外的上方排出,即所谓的空调机的顶吹型室外机。
以下,参照图3、4分别说明上层热交换器3、下层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9的形状。
如图3所示,在上层热交3的散热片9上,不是形成简单的百叶而是形成褶皱形状的凹凸,即,设有用于既能提高散热片9的热交换率又能产生空气压力损失的通风阻力部10(以下,称为「百叶片10」)。另外,在下层热交换器4的散热片11上,如图4所示,在从上部到下部的整个区域,设有实施了用于既能提高散热片11的热交换率又能减少空气压力损失的凹凸高度低缓的波形态12(以下,称为「波纹1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上层热交换器3上提高通过热交换器时的空气压力损失并增加通风阻力,在下层热交换器4上降低并减少通风阻力,以此可以在上层热交换器3上减慢正面风速、在下层热交换器4上加快正面风速,既能维持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又能在上层和下层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并且,由于同时稍稍加大了上层热交3及下层热交4的散热片面积,所以能充分地确保热交换率,另外,由于与简单的百叶形状不同,没有稍稍超过百叶面的切口孔,所以能抑制因空气通过散热片9产生的风哨音,可降低噪音。
(实施例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空调机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使分别配置在上下2层重叠的上层热交3及下层热交4内、构成制冷循环管路一部分的管路13、14的直径不同,具体的是,上层热交3内管路13的直径被设定得比下层热交4内管路14的直径大。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热交换器时的空气压力损失,在上层热交3上因粗管路13而被提高,在下层热交4上因细管路14而被降低,其结果是,使正面风速在上层热交3上被慢、在下层热交4上加快,在上层和下层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同时,通过加大上层热交3内的管路13的直径并减小下层热交4的管路14的直径,利用使管路表面积及流动于管路内的制冷剂流速具有变化,能使热交换率在上层热交3及下层热交4上均匀化,并可以提高制冷循环的能力。
(实施例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上层热交3上方部的内面附近,安装了对上层热交3的一部分成为通风阻力的遮挡板15。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靠近送风机5的、风速加快的上层热交3时的风量,因遮挡板15为通风阻力而受到抑制,该受到抑制的风量的若干风量,被用于提高供给通过下层热交4风量份,其结果是,不受热交换器散热片9形状差的左右,而能在上层热交3和下层热交4之间实现热交换器正面风速的均匀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遮挡板15设在上层热交3上部的内面附近,但也可以设在上部的外面附近,当然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4)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图8是该空调机的概略俯视剖面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设有将分割机械室6与热交换室7的隔板8下部的一部分、变为向机械室6侧斜下方倾斜的斜隔板部16,并扩大框架体1的热交换室7下部的深度,扩大了热交换室7下部的空间。
另外,斜隔板部16,不必是左右对称,在此作为一个实例,如图8所示,其左右都向机械室6侧斜下方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当为通过设置斜隔板部16、送风通道往往变窄的结构时,特别是在顶吹型室外机的情况下,距送风机5远的风量容易极端地恶化,但通过确保大的热交换室7下部的容积,可以抑制距送风机5远的风量降低,并能在上层·下层热交3、4之间实现正面风速的均匀化。
另外,同样如图7、8所示,用斜隔板部16确保扩大框架体1下部的进深,并且若缩短上层热交3的横向长度、加长下层热交4同方向的长度,则可以用斜隔板部16确保扩大框架体1下部的进深,由此可以实现通过下层热交4风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缩短上层热交3并缩减通过空气的通过面积、加长下层热交4并加大通过空气的通过面积,则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通过下层热交4的风量。
另外,也可以组合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结构。
例如,可在上层热交3上方部的或外面或内面附近设置能对上层热交3的一部分形成通风阻力的遮挡板15,或者,用将隔板8下部的一部分变为向机械室6侧斜下方倾斜而形成斜隔板部16、确保扩大下部进深,并在上层热交3及下层热交4上,分别使用具有百叶片10的散热片9、具有波纹12的散热片11,同时,加大上层热交3内管路13的直径,使下层热交4内管路14的直径比上层热交3内管路13小。
根据上述结构,在上层热交3上方部的或外面或内面附近、安装遮挡板15,另外,用斜隔板部16确保加宽框架体1的下部容积,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通过下层热交换器4的风量,以便更有效地使上层与下层之间的正面风速均匀化,并确保热交换率,且抑制因空气通过散热片9、11之间的风哨音,并能大幅度提高制冷循环的能力。
(实施例5)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基本结构图、图10是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是包括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4的所有内容的结构,并且与下层热交4相比增加了靠近送风机5且风速快的上层热交3的热交换器列数。
若上层热交3的列数比下层热交4的列数多,则当然地提高了通过上层热交3的空气的通风阻力,能更有效地使位于上层与下层的热交换器的正面风速均匀化。即,除了实施例1~4所述的各种效果之外,还能更进一步由风速的均匀化、热交换率的提高而提高制冷能力。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空调机能有效且低噪音地使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均匀化,同时能提高风量,并能提高制冷能力,所以无论大规模、小规模,都能适用于具有送风系统的、与成套设备有关的用途。

Claims (4)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制冷循环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上层热交换器和下层热交换器的两层重叠的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构成,其中,所述送风机,在框架体顶面部、沿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垂直方向设置,使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并从所述框架体上部排出;在所述上层热交换器的上方部的外面或内面附近,设有作为通风阻力的遮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使上层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的形状与下层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的形状不同,并且所述上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用管路的直径与下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用管路的直径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层热交换器的横向长度与下层热交换器的同方向长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层热交换器的列数与下层热交换器的列数不同。
CNA2006101624084A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Pending CN19670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58428A JP2005249255A (ja) 2004-03-03 2004-03-03 空気調和機
JP2004058428 2004-03-0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59252A Division CN100523633C (zh)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7063A true CN1967063A (zh) 2007-05-23

Family

ID=3502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624084A Pending CN1967063A (zh)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CNA200610162407XA Pending CN1967062A (zh)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CNB2004100559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633C (zh)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CNA2006101624099A Pending CN1967064A (zh)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62407XA Pending CN1967062A (zh)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CNB2004100559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633C (zh)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CNA2006101624099A Pending CN1967064A (zh) 2004-03-03 2004-07-30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249255A (zh)
CN (4) CN19670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8408A (ja) * 2008-08-01 2010-0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室外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398283B2 (ja) * 2009-01-22 2014-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室外機
EP3786535A3 (en) * 2014-06-05 2021-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grated air conditioner
CN104596161A (zh) * 2014-12-12 2015-05-06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机车空调用冷凝器不等长回路结构
WO2016181560A1 (ja) * 2015-05-14 2016-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102491602B1 (ko) 2015-10-23 2023-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5928093B (zh) * 2016-04-29 2019-03-1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组
JP6835010B2 (ja) * 2018-02-26 2021-02-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11486515A (zh) * 2020-04-20 2020-08-0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23633C (zh) 2009-08-05
CN1967064A (zh) 2007-05-23
CN1664453A (zh) 2005-09-07
CN1967062A (zh) 2007-05-23
JP2005249255A (ja) 2005-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43303C (en) Triangular shaped heat exchanger
CN1715792A (zh) 空调器
CN1771415A (zh) 空调装置
CN101057106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47682C (zh) 一体式空调机
CN1967062A (zh) 空调机
CN1265158C (zh) 使用双吸离心式风机的冰箱
JP200529169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1695347U (zh) 换热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JP2010121895A (ja) 室外ユニット
JP200607116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436984A (zh) 热交换机
JP200615333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232765C (zh) 组合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263989C (zh) 空调机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JP661487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WO2005010442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275376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7147231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2244232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2855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447085A (zh) 热交换器
JP2006084051A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
JP581898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343878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