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3891A - 显示装置结构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结构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3891A
CN1963891A CN 200610145934 CN200610145934A CN1963891A CN 1963891 A CN1963891 A CN 1963891A CN 200610145934 CN200610145934 CN 200610145934 CN 200610145934 A CN200610145934 A CN 200610145934A CN 1963891 A CN1963891 A CN 1963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ignal
control circuit
signal control
circui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459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冠富
姜志鸿
林诗尧
徐兆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 2006101459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63891A/zh
Publication of CN1963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38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器,主要包含壳体、面板、信号连接接口以及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壳体内部包含并列的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面板设置于第一空间,并具有显示面及底端;信号连接接口则自面板的底端延伸而出。信号控制电路模块位于面板的底端外,并位于第二空间。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该面板的该显示面同向。信号连接接口直接延伸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面,并与该第一连接面信号连接。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结构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结构及使用此显示装置结构的显示器;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装置结构及使用此平面显示装置结构的平面显示器。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及使用显示面板的面板显示装置已渐渐成为各类显示装置的主流。例如各式面板显示屏、家用的平面电视、个人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的平板型监视器、行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的显示屏等,均为大量使用显示面板的产品。然而随着各类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趋势,面板显示装置的厚度亦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影像显示效果的前题下降低面板显示装置的厚度,已成为此一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图1a及图1b所示为传统的面板显示装置。传统的面板显示装置系包含面板10、框架30、背光模块50、壳体70及控制电路板90。面板10设置于背光模块50的上方。框架30则设置于面板10与背光模块50之间,以定位面板10与背光模块50的相对位置。背光模块50、框架30及面板10设置于壳体70之内;控制电路板90则设置于壳体70的背侧,并藉由可挠性电路板91与面板10电连接。背光模块70包含有导光板71、灯管73及换流器75。导光板71设置于面板10的背侧,灯管73则设置对应于导光板71的底端,以形成侧入式光源。换流器75设置于壳体70的下方,并与灯管73电连接。
由于灯管73的厚度较厚,因此导光板71的厚度亦需配合灯管73使用较厚的厚度设计,从而造成面板显示装置整体厚度的增加。虽然目前有部分设计改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替代灯管73的光源,然而设置于壳体70背侧的控制电路板90仍对面板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结构及使用此显示装置结构的显示器,本发明的应用不仅能降低显示器的整体厚度,还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结构主要包含面板、信号连接接口、信号控制电路模块、背光模块、框架及底座。背光模块位于面板的背侧。框架介于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以分别定位面板与背光模块的相对位置。底座则供承托背光模块、框架及面板。信号连接接口由面板的底端延伸而出。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则设置对应于面板的底端。
信号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面板的底端外。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面板的显示面同向。信号连接接口自面板底端直接延伸至信号控制电路模块上方,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面以与第一连接面建立信号连接。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导光板设置于面板的背侧。光源模块较佳为发光二极光源,且设置对应于导光板的底端,以形成侧入式光源。此外,光源模块的水平位置较佳是介于面板的显示面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之间。
除前述的显示装置结构外,为进一步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进一步包含壳体。壳体的内部系包含并列的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较佳是藉由框架加以区隔。框架内为第一空间,而框架的底边与壳体之间则为第二空间。面板设置于第一空间内,且面板的底端对应于框架的底边。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则设置于第二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显示器的整体厚度和使用平面显示器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为现有平面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组件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面板与信号连接接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信号控制电路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显示器的实施例组件爆炸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面板               110底端
111信号接收驱动电路   113行列驱动电路
130显示面             300信号连接接口
500信号控制电路模块   510第一连接面
511线路连接区         513组件连接区
700背光模块           710导光板
730光源模块           731发光二极管光源
810数据信号           830电源
910壳体               911第一空间
912第二空间           930框架
931底边               933开孔
950底座               95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结构及使用此显示装置结构的显示器。在较佳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结构是供使用于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等。此外,本发明的显示器包含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中的彩色及单色显示器。此处所说的电子产品装置包含家用的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的液晶监视器、移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等。
参考图2及图3,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结构主要包含面板100、信号连接接口300、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背光模块700、框架930及底座950。面板100设置于背光模块700的上方,亦即背光模块700位于面板100的背侧。框架930介于面板100与背光模块700之间,以分别定位面板100与背光模块700的相对位置。底座950则供承托背光模块700、框架930及面板100。信号连接接口300由面板100的底端110延伸而出。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则设置对应于面板100的底端。
面板100具有显示面130,亦即面板100显示影像的表面。在较佳实施例中,面板100包含液晶显示面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面板100亦可包含其它实行列方式驱动的显示面板。信号连接接口300较佳是为可挠性电路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信号连接接口300亦可包含其它具信号传输功能的薄型接口。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结构可采用多个信号连接接口300,分别自面板100的底端110向外延伸。如图4所示,信号连接接口300连接于面板100的上表面。在较佳实施例中,信号连接接口300藉由干性导电胶与面板100底端110的电路电连接;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信号连接接口300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工艺与面板100底端110的电路连接。
如图3及图4所示,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设置于面板100的底端110外。在较佳实施例中,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供控制及驱动面板100进行影像显示,较佳是包含一印刷电路板作为基板。此外,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的宽度较佳是控制在10毫米(mm)以下。由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的宽度得到适当控制,其外接于面板100外侧对整体结构强度及体积所造成的影响可降至最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具有第一连接面510,第一连接面510与面板100的显示面130同向。换言之,第一连接面510与面板100显示面130均朝同一方向。如图4所示,信号连接接口300自面板100底端110直接延伸至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上方,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面510以与第一连接面510建立信号连接。在较佳实施例中,信号连接接口300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是藉由打件工艺连接,例如以干性导电胶使信号连接接口300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的电路电连接;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信号连接接口300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工艺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的电路连接。
在较佳实施例中,背光模块700包含导光板710及光源模块730。如图3及图4所示,导光板710设置于面板100的背侧,亦即在面板100显示面130的相反侧。导光板710的厚度较佳小于1.8毫米;然而为符合薄型化的设计需求,导光板710的厚度系可在0.8毫米以下。光源模块730较佳是设置对应于导光板710的底端,以形成侧入式光源。此外,如图4所示,光源模块730的水平位置较佳是介于面板100的显示面130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之间。在较佳实施例中,光源模块730包含发光二极管光源731,如图3及图4所示。由于发光二极光源731的体积较小,因此可配合使用厚度在0.8毫米以下的导光板710,进而使背光模块700整体的厚度薄型化。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光源模块730亦可包含如灯管等其它光源。光源模块730较佳亦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电连接,进而由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控制光源模块730的光源输出。
图5所示为面板100与信号连接接口300的实施例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面板100的底端110包含信号接收驱动电路111及多个行列驱动电路113。在此实施例中,信号接收驱动电路111及多个行列驱动电路113供输入信号于面板100的源极数据线,以驱动面板形成影像。如图5所示,信号接收驱动电路111及多个行列驱动电路113系排列于面板100的底端110,且信号接收驱动电路111排列于多个行列驱动电路113之前。此外,信号接收驱动电路111及多个行列驱动电路113是以信号串联方式连接,且信号接收驱动电路111是藉由信号连接接口300自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接收数据信号810。换言之,多个行列驱动电路113的数据信号810均由信号接收驱动电路111依序传递而来。然而多个行列驱动电路113仍可藉由信号连接接口300自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取得电源830。藉由此一配置,可简化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上组件的设计,进而使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的宽度减少。
图6所示为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的实施例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的第一连接面510包含间隔设置的多个线路连接区511及组件连接区513。线路连接区511是供与信号连接接口300连接,以经由信号连接接口300传递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信号。组件连接区513是供设置电路组件以形成控制电路,并与线路连接区511间布设有电连接的线路。由于线路连接区511及组件连接区513沿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的长边间隔设置,因此可减少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在宽度上的需求,进而达到降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宽度的效果。
图7及图8所示为本发明显示器的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除前述的显示装置结构外,进一步包含壳体910。壳体910的内部包含并列的第一空间911及第二空间912,亦即第二空间912位于第一空间911的一侧。在此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空间911与第二空间912是藉由框架930加以区隔。第一空间911形成于框架930内,而第二空间912则形成于框架930的底边931与壳体910之间。面板100设置于第一空间911内,且面板100的底端110是对应于框架930的底边931。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则设置于第二空间912内。
为连接面板100及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信号连接接口300穿过框架930的底边931。在图7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框架930的底边931具有多个开孔933,且开孔933分别对应于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上的线路连接区511。信号连接接口300是穿过多个开孔933以与线路连接区511进行电连接。
此外,如图7及图8所示,承托背光模块700的底座950较佳系包含连接部951。连接部951系自底座950的底边向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延伸而成。连接部951供支撑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用。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较佳设置于连接部951上,并与连接部951连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较佳以螺接方式固定于连接部951上;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信号控制电路模块500亦可以胶接或卡接等方式与连接部951连接。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面板,具有一显示面及一底端;
一信号连接接口,是自该面板的该底端延伸而出;以及
一信号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该面板的该底端外,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具有一第一连接面,该第一连接面与该面板的该显示面同向;其中该信号连接接口直接延伸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面,并与该第一连接面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含:
一导光板,设置于该面板的背侧;以及
一光源模块,设置对应于该导光板的底端,并介于该面板的该显示面与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包含一发光二极管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厚度小于1.8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厚度在0.8毫米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信号连接接口包含一可挠性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沿该面板的该底面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包含一印刷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的宽度在10毫米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包含具有一信号接收驱动电路与多个行列驱动电路,该信号接收驱动电路与该多个行列驱动电路是以信号串联方式连接;其中该信号接收驱动电路是与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信号连接。
11.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其内部包含并列的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
一面板,具有一显示面及一底端,其中该面板设置于该第一空间;
一信号连接接口,自该面板的该底端延伸而出;以及
一信号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该面板的该底端外,并位于该第二空间,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具有一第一连接面,该第一连接面与该面板的该显示面同向;其中该信号连接接口直接延伸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面,并与该第一连接面信号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框架,该框架具有一底边,其中该第一空间形成于该框架内,该框架的该底边则与该壳体间形成该第二空间,该面板的底端对应于该框架的该底边,而该信号连接接口则穿过该框架的该底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底座,该背光模块设置于该底座中,其中该底座包含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自该底座的一底边向外延伸而成,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与该连接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含:
一导光板,设置于该面板的背侧;以及
一光源模块,设置对应于该导光板的底端,并介于该面板的该显示面与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厚度小于1.8毫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厚度在0.8毫米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连接接口包含一可挠性电路板,信号控制电路模块包含一印刷电路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沿该面板的该底面延伸,且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的宽度在10毫米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包含具有一信号接收驱动电路与多个行列驱动电路,该信号接收驱动电路与该多个行列驱动电路以信号串联方式连接;该信号接收驱动电路与该信号控制电路模块信号连接。
CN 200610145934 2006-11-28 2006-11-28 显示装置结构及显示器 Pending CN19638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45934 CN1963891A (zh) 2006-11-28 2006-11-28 显示装置结构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45934 CN1963891A (zh) 2006-11-28 2006-11-28 显示装置结构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3891A true CN1963891A (zh) 2007-05-16

Family

ID=3808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45934 Pending CN1963891A (zh) 2006-11-28 2006-11-28 显示装置结构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638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6222B1 (ko) 표시장치 및 표시패널
US10216301B2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isplay product
US70848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H0427551B2 (zh)
US9599767B2 (en) Light emitting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KR10154926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200063125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CN102084410B (zh) 显示面板以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20430261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1075329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power transfer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70045785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8663863B (zh) 阵列基板
EP3985305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TWI389091B (zh) 整合驅動板及應用該整合驅動板之液晶顯示模組
US11574953B2 (en) Mosaic active matrix driv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display panel
CN110609416B (zh) 液晶显示屏
KR20110041967A (ko) Blu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963891A (zh) 显示装置结构及显示器
US1095724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opposing display modules of micro LEDs
WO2021253397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295544B (zh) 液晶显示器
US20110090259A1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1388160B (zh) 显示器装置及具有该显示器装置的多显示器装置
CN100392690C (zh) 平面显示器的组装结构
KR20140003050A (ko) 터치윈도우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