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9467A -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 - Google Patents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9467A
CN1959467A CN 200610097895 CN200610097895A CN1959467A CN 1959467 A CN1959467 A CN 1959467A CN 200610097895 CN200610097895 CN 200610097895 CN 200610097895 A CN200610097895 A CN 200610097895A CN 1959467 A CN1959467 A CN 1959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plit body
polarization
beam split
polariza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978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8495C (zh
Inventor
孙远航
张晓兵
雷威
张宇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978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8495C/zh
Publication of CN1959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9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84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849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PBS)结构的设计,属于光机系统应用设计的技术领域。根据物理学背景知识,在某种介质表面镀制介质偏振分光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将P偏振光和S偏振光分开的目的。它由入射体(1)、分光体(3)和偏振分光膜(4)构成,分光体(3)位于入射体(1)中的空腔内,入射体(1)和分光体(3)的交界面是偏振分光面(2),偏振分光面(2)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4)。通过设计新型的分光棱镜结构,与传统的分光棱镜相比较,可以降低分光棱镜(PBS)的厚度,并且提高投光效果。它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背景。

Description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光棱镜(PBS)结构的设计,属于光机系统应用设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光线反射式原理显示的微型显示器件如数字微镜显示(DMD)、硅基液晶显示(LCoS)等在工作时需要将光线入射到器件表面后由显示器反射出来,通过光学系统后将小型2维显示器所产生的影像藉由光学系统放大,并最终实现全像视觉效果。这类显示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图像源,属于新型的反射式显示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光利用效率、制造技术较成熟和低功耗等特点。
液晶具有部分晶体特性,会对入射光表现出晶体特有的各向异性,故在液晶显示器件中几乎都需要使用偏振光束工作,硅基液晶(LCoS)也不例外。在LCoS光学引擎中选用的LED光源发出的光为自然光,需要将此自然光经起偏器转化为偏振光。而偏振光又可以用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相位有关联的线偏振光来描述,通常表示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其中P偏振光偏振方向平行于入射面,而S偏振光偏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在LCoS光学引擎中选用了偏振分光棱镜(PBS),偏振分光面可以将S偏振光反射,让P偏振光通过。
由光学背景知识可知,当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入射到另一种介质的情况下,随着入射角的增大,S(senkrecht垂直)分量的光强反射率总是单调上升的,但P(parallel平行)分量的光强反射率先是下降,在某个特殊角度iB降到0,尔后再上升。使P分量反射率为零的入射角iB称为布儒斯特角(D.Brewster,1815年)。由振幅反射率公式可知,当光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为n2的介质时,布儒斯特角的表达式为
i B = tan - 1 n 2 n 1
对于空气到玻璃的情况n2/n1~1.5,iB~57°。
棱镜PBS是按照Mac Neille方法设计的,它的主要思想是使膜层内每个膜面的入射角满足布儒斯特角,这样入射光线在这些膜面上的P偏振光的透过率接近100%;而对于S偏振光,这些膜层构成一个高反射膜系,因而从理论上讲可使S光的反射率为100%。
现在一般采用在偏振分光面上镀制多层介质偏振分光膜的方法使得分光面与底面呈45°角时PBS能够起到很好的分光效果。
当入射光进入PBS后,PBS会将入射光(S偏振光)反射进入LCoS成像模块成像,又因为液晶的固有特性,进入LCoS成像模块的S偏振光被改变成P偏振光,从LCoS成像模块反射出来,再经PBS射出,再经过透镜成像系统得到LCoS上图象的放大了的画面。
为了实现高放大倍数、小像差显示,要求透镜系统有效焦距足够小,而在透镜系统最后一个镜面与LCoS显示屏面之间必须安置一个PBS,所以透镜系统有效焦距必须要大于PBS的厚度,从而要减小透镜系统有效焦距必须降低PBS的厚度。因此分光棱镜(PBS)厚度d越小越好;同时,为了实现高亮度显示,希望PBS投光面积S越大越好。
数字光处理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技术是显示领域划时代的革命,它将为视频投影显示翻开新的一页。它以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作为成像器件。当它在工作时,白光穿过TIR(Total Internal Reflrction)棱镜。TIR棱镜的作用是调整光线射到DMD上的入射角,使得DMD上的微镜片转动时,可以将光线准确地射入或偏离投影透镜。现在TIR棱镜的结构比较单一,限制了DMD的应用,有必要设计出新的棱镜结构,以改善DMD的性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光棱镜的结构,该结构与目前常用的传统的分光棱镜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使得分光面与传统的立方体形PBS的分光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同等光出射面积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PBS的厚度(厚度约为原来的一半),并且使得光源投光面积增大,有助于实现高亮度显示。
技术方案:本发明涉及三种分光棱镜新型结构,它由入射体、分光体和偏振分光膜构成,分光体位于入射体中的空腔内,入射体和分光体的交界面是偏振分光面,偏振分光面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
入射体和分光体共同构成一个底面半径与高相等的圆柱体,其中分光体是一个与圆柱体同轴及同一个底面的圆锥体,其底面半径与高相等,分光体的锥面为偏振分光面,偏振分光面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
入射体和分光体共同构成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度为正方形边长一半的长方体,其中分光体是一个与长方体共正方形底面、共中心轴且底面边长的一半与高相等的正四棱锥体,分光体的锥面为偏振分光面,偏振分光面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
入射体和分光体共同构成一个底面为矩形、高度为底面矩形长边长度一半的长方体,其中分光体是一个底面是矩形,主视侧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屋脊状三棱柱,构成直角的两个屋脊面为偏振分光面,偏振分光面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
有益效果: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立方体形PBS光线从一侧入射的情况,使得在不减少总的分光面面积的前提下,既大大降低了分光棱镜(PBS)的厚度(大约降低一半),又增加了入射光的投光面积。光线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入偏振分光面,可以采用多个光源提高反射光的光通量。该技术可以应用到LCoS、DMD等反射式显示器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制作完成的圆柱体形分光棱镜的示意图,其中有入射体1、偏振分光面2、分光体3、偏振分光膜4、入射光5、通光面6、增透膜7、P偏振光8、S偏振光9。
图2是制作完成的第一种长方体形分光棱镜的示意图。
图3是制作完成的第二种长方体形分光棱镜的示意图,其中有底面矩形的长边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分别是:如图1所示,入射体和分光体共同构成一个底面半径与高相等的圆柱体,其中分光体是一个与圆柱体同轴及同一个底面的圆锥体,其底面半径与高相等,分光体的锥面为偏振分光面,分光面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
如图2所示,入射体和分光体共同构成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度为正方形边长一半的长方体,其中分光体是一个与长方体共正方形底面、共中心轴且底面边长的一半与高相等的正四棱锥体,分光体的锥面为偏振分光面,偏振分光面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
如图3所示,入射体和分光体共同构成一个底面为矩形、高度为底面矩形长边长度一半的长方体,其中分光体是一个底面是矩形,主视侧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屋脊状三棱柱,构成直角的两个屋脊面为偏振分光面,偏振分光面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
入射体和分光体之间的胶合面是偏振分光面,偏振分光面上镀制有多层介质偏振分光膜;偏振分光面与底面的夹角为45°。当任意偏振态的入射光垂直于入射体的通光面射入棱镜后,在偏振分光面上,入射光被偏振分光膜分成两束不同的光束,分别具有平行态和垂直态偏振方向,通常分别表示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其中P偏振光透过偏振分光面,而S偏振光被偏振分光面反射,从而使P偏振光和S偏振光分开。
这种新型分光棱镜,其特征是其偏振分光面不是由一个平面构成,光线不再从单一方向进入分光棱镜,从而可以采用多个光源提高反射光的光通量。
在分光棱镜的通光面上镀制有增透膜,以降低光进入分光棱镜时的反射损耗。

Claims (4)

1.一种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它由入射体(1)、分光体(3)和偏振分光膜(4)构成,分光体(3)位于入射体(1)中的空腔内,入射体(1)和分光体(3)的交界面是偏振分光面(2),偏振分光面(2)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入射体(1)和分光体(3)共同构成一个底面半径与高相等的圆柱体,其中分光体(3)是一个与圆柱体同轴及同一个底面的圆锥体,其底面半径与高相等,分光体(3)的锥面为偏振分光面(2),偏振分光面(2)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入射体(1)和分光体(3)共同构成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度为正方形边长一半的长方体,其中分光体(3)是一个与长方体共正方形底面、共中心轴且底面边长的一半与高相等的正四棱锥体,分光体(3)的锥面为偏振分光面(2),偏振分光面(2)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入射体(1)和分光体(3)共同构成一个底面为矩形、高度为底面矩形长边(10)长度一半的长方体,其中分光体(3)是一个底面是矩形,主视侧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屋脊状三棱柱,构成直角的两个屋脊面为偏振分光面(2),偏振分光面(2)上制作有偏振分光膜(4)。
CNB2006100978950A 2006-11-20 2006-11-20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49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978950A CN100458495C (zh) 2006-11-20 2006-11-20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978950A CN100458495C (zh) 2006-11-20 2006-11-20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9467A true CN1959467A (zh) 2007-05-09
CN100458495C CN100458495C (zh) 2009-02-04

Family

ID=3807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978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495C (zh) 2006-11-20 2006-11-20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8495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7181A (zh) * 2013-03-29 2013-08-07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增大了感光面积的像素阵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0477B2 (ja) * 1996-11-18 2003-10-27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マルチビーム光学ユニット
CN2537994Y (zh) * 2002-02-10 2003-02-26 上海力保科技有限公司 数码投影机的分光装置
JP2004085784A (ja) * 2002-08-26 2004-03-18 Hitachi Koki Co Ltd ビームスプリッター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レーザ墨出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7181A (zh) * 2013-03-29 2013-08-07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增大了感光面积的像素阵列
CN103237181B (zh) * 2013-03-29 2018-12-18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增大了感光面积的像素阵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58495C (zh) 2009-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58645B (en) Projector
JP2022166108A (ja) 走査反射器を用いた広い視野の表示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TWI668471B (zh) 頭戴顯示器及其光學裝置
CN100337143C (zh) 光学单元以及使用该光学单元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JP2913864B2 (ja) 偏光変換光学系及び偏光ビームスプリッ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003022A1 (en) Scan-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scan-type projection device
CN208188482U (zh) 一种紧凑式ar显示装置
CN102282498A (zh) 合色器
CN101038372A (zh) 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2169238B (zh) 一种偏振分光器件及其在投影光学引擎中的应用
US8888290B2 (en)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s for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2754012A (zh) 紧凑光学积分器
CN109298530A (zh) 可配戴式显示装置
CN106918921A (zh) 一种基于复眼透镜的激光显示起偏匀场整形装置
CN2685930Y (zh) 硅基微晶单片式光学引擎架构
CN100458495C (zh) 多入射方向的分光棱镜
EP1873573A1 (en) Polarization recovery plate
CN1725057A (zh) Lcos光学投影系统
CN1204437C (zh) 反射式光阀显像系统
JP2010096843A (ja) 全反射プリズムおよび投影装置
CN110032035B (zh) 一种投影照明系统及其应用的投影机
CN2515687Y (zh) 一种分色合色三棱镜
CN2537994Y (zh) 数码投影机的分光装置
EP1276000A2 (en) Polarisation beam splitt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576630B (zh) 预偏振器及液晶投影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