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1526A - 高尔夫杆头 - Google Patents
高尔夫杆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1526A CN1951526A CNA2005101091102A CN200510109110A CN1951526A CN 1951526 A CN1951526 A CN 1951526A CN A2005101091102 A CNA2005101091102 A CN A2005101091102A CN 200510109110 A CN200510109110 A CN 200510109110A CN 1951526 A CN1951526 A CN 19515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bent member
- head
- shock absorbent
- bar head
- weigh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杆头,其包含有:一吸震构件,以比重在2以下的轻质吸震材料制成,具有杆头主体的形状,其对应杆头的击球面与底面呈开口状,构成杆头的顶部、趾部、跟部以及颈部;一配重构件,以比重在6以上的耐磨材料制成,固定在吸震构件的底面开口端,形成杆头的底部;一弹性构件,以比吸震构件与配重构件具有更好弹性的材料制成,固定在吸震构件与配重构件所构成的杆头开口端,形成杆头的击球面部。本发明的杆头重心超低,杆头的吸震性好,可以大量快速生产,且配重构件底板分开制造,使生产更方便快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杆头,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超低重心及较佳吸震性能的高尔夫杆头。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号为US5,494,281的专利案揭示了以镁合金制造高尔夫杆头壳体,以钛合金或是铝合金或是陶瓷材料等制造打击面板片。由于镁合金壳体具有质量轻,具吸震性及单价便宜(相较于轻质金属的钛合金)的优点,在生产上可以压铸(diecasting)方式快速大量制造,但其缺点在于:由于采用压铸方式生产,为了脱模的需要,使得壳体90在顶部91、趾部92、底部93及跟部94都会形成肉厚较厚的区域(如图4、图5所示),造成高尔夫杆头呆重,不利于设计超大杆头。
再如台湾专利公告号为第590028号的专利案,其揭示了将一中空杆头分割成一前侧壳件及一后侧壳件的结构,并揭示后侧壳件可以不锈钢、铝或镁或其合金制成,但该案并未揭示应该如何切割杆头,换言之,前述问题并未获得解决。发明人因此研创出一解决方法并以第94128835号案专利申请中。
但上述各案虽然有用到镁合金作为杆头的吸震材料,但是却未顾虑到杆头底部的配重及耐磨的要求,虽然可以在杆头底面装设配重板片加以解决,但是底面仍会有镁合金部份凸露,在整体的结构及制作过程上未臻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其可以简单快速的生产出一种具有超低重心及吸震特性的高尔夫杆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尔夫杆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吸震构件,以比重在2以下的轻质吸震材料制成,具有杆头主体的形状,其对应所述杆头的击球面与底面呈开口状,构成所述杆头的顶部、趾部、跟部以及颈部;一配重构件,以比重在6以上的耐磨材料制成,固定在所述吸震构件的底面开口端,形成所述杆头的底部;一弹性构件,以比所述吸震构件与所述配重构件具有更好弹性的材料制成,固定在所述吸震构件与所述配重构件所构成的杆头开口端,形成所述杆头的击球面部。
所述吸震构件以镁合金压铸一体成型。
所述吸震构件的颈部设有一插管。
所述配重构件以不锈钢或是软铁等金属制成。
所述弹性构件以钛合金制成。
所述配重构件与所述吸震构件间设有嵌卡结构。
所述弹性构件以嵌卡黏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吸震构件与所述配重构件所构成的杆头开口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可以做出重心超低的杆头。由于主体部份是以低比重的镁合金成型,底部以高比重的不锈钢成型,而击球面则是以比重介于两者之间的钛合金成型,因此容易做出重心超低的杆头。2、本发明杆头的吸震性佳。因主体部份是以吸震性材料镁合金制成,击球时的振动波是经过击球面传导到主体再经由颈部传导到轴杆才到使用者手臂,振动波容易被吸震材料吸收。3、本发明的击球面以钛合金成型,具极佳的弹性,配合轻质金属吸震主体及金属配重底部,使杆头整体具有极佳的性能及打击触感。4、本发明以镁合金压铸成型吸震构件,可以大量快速生产,没有多余肉厚呆重的问题。且配重构件底板分开制造,可以生产不同形式、具不同商标的底板配合相同的立体吸震构件,使生产更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2-2剖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习知压铸方式的杆头的垂直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习知压铸方式的杆头的水平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示是一木杆杆头10,其包含有:
一吸震构件20,以比重在2以下的轻质吸震材料制成,略具有杆头主体的形状,其对应杆头的击球面与底面呈开口状,构成杆头的顶部21、趾部22、跟部23及颈部24。吸震构件20采用镁合金压铸一体成型,其颈部24可一体成型,或是另以一插管(图中未示)与吸震构件20结合成型,插管可以是镁合金或钛合金等。
一配重构件30,以比重在6以上的耐磨材料制成,固定在吸震构件20的底面开口端,形成杆头的底部。配重构件30以不锈钢或是软铁或是麻时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采用铸造或是锻造或是冲压等方式成型。配重构件30可以黏着剂或是螺丝31等锁固组件分别或是同时使用,将其固定在吸震构件20底面。
一弹性构件40,采用比吸震构件20与配重构件30具有更好弹性的材料制成,固定在吸震构件20与配重构件30所构成的杆头开口端,用以形成杆头的击球面部。弹性构件40以钛合金制成,具有一击球面41,并从击球面往后延伸有一垣部42,在垣部42端缘还设有一圈凸出的嵌接部43,吸震构件20与配重构件30则设有对应的嵌接槽25、32供嵌接部43嵌接,并以黏着剂黏合。
此外,在吸震构件20与配重构件30的接合端也可设嵌接部33与嵌接槽2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可以做出重心超低的杆头。由于主体部份是以低比重的镁合金成型,底部以高比重的不锈钢成型,而击球面则是以比重介于两者之间的钛合金成型,因此容易做出重心超低的杆头。
2、杆头的吸震性佳。因主体部份是以吸震性材料镁合金制成,击球时的振动波是经过击球面传导到主体再经由颈部传导到轴杆才到使用者手臂,振动波容易被吸震材料吸收。
3、击球面以钛合金成型,具极佳的弹性,配合轻质金属吸震主体及金属配重底部,使杆头整体具有极佳的性能及打击触感。
4、镁合金压铸成型吸震构件,可以大量快速生产,没有多余肉厚呆重的问题。且配重构件底板分开制造,可以生产不同形式、具不同商标的底板配合相同的立体吸震构件,使生产更方便快速。
再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高尔夫杆头,其是一铁杆杆头50,也包含有:一吸震构件60形成的主体,与颈部一体由镁合金成型;一配重构件70形成的底部,以不锈钢成型,以及一弹性构件80形成的击球面,以钛合金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根据本发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高尔夫杆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吸震构件,以比重在2以下的轻质吸震材料制成,具有杆头主体的形状,其对应所述杆头的击球面与底面呈开口状,构成所述杆头的顶部、趾部、跟部以及颈部;
一配重构件,以比重在6以上的耐磨材料制成,固定在所述吸震构件的底面开口端,形成所述杆头的底部;
一弹性构件,以比所述吸震构件与所述配重构件具有更好弹性的材料制成,固定在所述吸震构件与所述配重构件所构成的杆头开口端,形成所述杆头的击球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构件以镁合金压铸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构件的颈部设有一插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构件以不锈钢或是软铁等金属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以钛合金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构件与所述吸震构件间设有嵌卡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以嵌卡黏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吸震构件与所述配重构件所构成的杆头开口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1091102A CN1951526A (zh) | 2005-10-18 | 2005-10-18 | 高尔夫杆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1091102A CN1951526A (zh) | 2005-10-18 | 2005-10-18 | 高尔夫杆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1526A true CN1951526A (zh) | 2007-04-25 |
Family
ID=3805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1091102A Pending CN1951526A (zh) | 2005-10-18 | 2005-10-18 | 高尔夫杆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5152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103881A (ja) * | 2018-12-27 | 2020-07-09 | 大田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ゴルフヘッド |
-
2005
- 2005-10-18 CN CNA2005101091102A patent/CN195152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103881A (ja) * | 2018-12-27 | 2020-07-09 | 大田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ゴルフヘッ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4087C (zh) | 高尔夫球杆头 | |
CN1921912B (zh) | 高尔夫铁杆球杆 | |
CN201208490Y (zh) | 带有非金属后体的高尔夫球杆头 | |
JP4977176B2 (ja) | アイアン型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
CA2254014C (en) | Golf club head with reinforced front wall | |
JP2005058765A5 (zh) | ||
CN1824350B (zh) | 高尔夫球杆头 | |
JPS63290589A (ja) | ゴルフクラブチタニウムインサート | |
US20070026961A1 (en) | Golf club head | |
CN101961548B (zh) | 高尔夫球杆头 | |
CN101600480A (zh) | 高尔夫球杆头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70099721A1 (en) | Golf club head | |
JP2003199848A5 (zh) | ||
JP2022028481A (ja)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
CN1951526A (zh) | 高尔夫杆头 | |
US20150031471A1 (en) | Iron Golf Club Head | |
CN108273248A (zh) | 一种高尔夫球头 | |
CN201115769Y (zh) | 高尔夫球头 | |
JP2007111168A (ja)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
CN2860550Y (zh) | 具有高弹性变形构造的高尔夫球杆头 | |
CN102258853B (zh) | 具有可拆装配重的高尔夫球杆 | |
CN201192559Y (zh) | 高尔夫球棒的面部结构 | |
JP2007007276A (ja)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
TWI284551B (en) | Golf club head | |
CN201088811Y (zh) | 设有双层粉末冶金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