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5719B - 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和信息记录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和信息记录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5719B
CN1945719B CN2006101404489A CN200610140448A CN1945719B CN 1945719 B CN1945719 B CN 1945719B CN 2006101404489 A CN2006101404489 A CN 2006101404489A CN 200610140448 A CN200610140448 A CN 200610140448A CN 1945719 B CN1945719 B CN 1945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ogical format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cording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04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5719A (zh
Inventor
前田哲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5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5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5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57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11B2020/1074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involving a specific threshold valu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和信息记录控制方法。该信息记录设备用于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包括: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用于生成逻辑格式映像数据;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由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生成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以及记录控制器,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中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该暂停期间是基于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来间断性地提供的。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和信息记录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信息记录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当将信息记录在数字通用光盘(DVD)等信息记录介质上时用于避免与格式化有关的处理延迟从而可以快速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信息记录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当将视频数据或其它类型的信息记录在DVD等信息记录介质上时,根据预定的标准执行格式化。例如,设置并记录由DVD论坛(DVD Forum)或DVD+RW联盟(DVD+RW Alliance)等标准化组织定义的特定应用程序格式数据和文件系统(filesystem)数据。
例如,当将视频数据记录在DVD等信息记录介质上时,通常在记录数据前,进行以下步骤:
(a)物理格式化该信息记录介质;以及
(b)生成并记录逻辑格式数据。
而且,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除物理格式化和记录逻辑格式数据之外,例如,还进行另一步骤以将假数据(dummy data)记录在仍未记录数据的区域中,即,
(c)各个块的格式化。
用于初始化记录介质所执行的这些格式化步骤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而,例如,当通过摄像机等记录视频数据时,在等待初始化的完成时用户可能不幸错过想要的场景。
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2005-38570号公报(日本专利号3595551)中提出了用于解决由于初始化而导致的开始记录延迟问题的技术。该文献提出了被称为后台(back ground)格式化的改进方法,其中,在以上列出的初始化的步骤中,当正在执行用于记录数据的处理时在后台执行(c)各个块的格式化。然而,根据该方法,仍保留了(b)生成并记录逻辑格式数据的时期。在该时期内,不允许开始记录所捕获的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从而用户只有等待该步骤的完成。
作为另一例子,根据日本未审专利2003-162868号公报(日本专利号3652675)中所提出的格式化方法,不特别相互区分(b)生成并记录逻辑格式数据与(c)各个块的格式化,并当正在执行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时,在后台执行作为记录格式数据的这些步骤而执行的记录包数据。
然而,根据该方法,当未发出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请求时,在完成格式化前发生向记录介质的写入。因而,例如,在摄像机等便携式视频数据记录设备的情况下,即使当例如用户带着摄像机而不是正在记录视频数据时,也记录格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振动或其它因素可能发生格式数据的写错误和格式化失败。这将导致数据讹误(corruption);例如,适当记录或重放记录介质上的用户数据可能会失败。
发明内容
希望提供一种当将信息记录在DVD等信息记录介质上时可以避免与格式化有关的处理延迟从而可以快速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信息记录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更具体地,希望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信息记录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利用其在初始化过程中,可以在信息记录设备中的存储器上构建应用程序格式数据和文件系统数据等逻辑格式数据,而无需将该逻辑格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并且可以当正在处理用户数据时,在记录用户数据的间断间隔期间,将在该存储器上所构建的逻辑格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这允许在无需等待初始化完成的情况下开始记录用户数据,使得即使当未将该逻辑格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时,也可以记录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设备,该信息记录设备包括: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用于生成逻辑格式映像数据;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由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生成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以及记录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该暂停期间是基于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来间断性地提供的。
该信息记录设备还包括用于监控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的存储量管理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由该存储量管理部件所监控的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预定的上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将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使得在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小于或等于预定的下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
在该信息记录设备中,该记录控制部件可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由该存储量管理部件所监控的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大于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预定阈值并小于该上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暂停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其中,该预定阈值大于该下溢检查阈值。
此外,在该信息记录设备中,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可用于生成包含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分段的包,所述分段分别与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单位相对应,并将所述包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作为通过指针链接所述包的包列表,并且该记录控制部件可用于按照根据该列表的顺序,获得包含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分段的包,并将所述包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
此外,在该信息记录设备中,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可用于基于应用程序格式或文件系统格式中的一个的格式数据或者应用程序格式和文件系统格式二者的格式数据,生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
此外,在该信息记录设备中,该记录控制部件可用于参照作为表示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仍未记录数据的区域的信息而提供的镜面状态(mirror-surface-state)管理位图,并且进行控制,以填充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仍未记录数据且要被填充以允许记录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区域。
此外,在该信息记录设备中,该记录控制部件可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当在完成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输入用于关闭该信息记录设备的电源或用于弹出该信息记录介质的指令时,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并在完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记录后允许关闭该信息记录设备的电源或弹出该信息记录介质。
此外,在该信息记录设备中,该记录控制部件可用于当该信息记录介质需要物理格式化时允许在完成物理格式化后输入用户数据,并且当该信息记录介质不需要物理格式化时,允许在开始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输入用户数据,而不管是否执行物理格式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将所捕获的图像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数据输入单元,用于接收通过摄像获得的用户数据的输入;缓冲器,用于存储通过该数据输入单元输入的该用户数据;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用于生成逻辑格式映像数据;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由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生成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以及记录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该暂停期间是基于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来间断性地提供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将所生成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以及进行控制,使得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该暂停期间是基于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来间断性地提供的。
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还可包括用于监控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的步骤。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控制时,进行控制,使得在通过该监控检测到的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预定的上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将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使得在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小于或等于预定的下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
在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中,当进行控制时,可进行控制,使得在通过该监控检测到的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大于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预定阈值并小于该上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暂停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其中,该预定阈值大于该下溢检查阈值。
此外,在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中,在生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后,可生成包含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分段的包,所述分段分别与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单位相对应,并将所述包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作为通过指针链接所述包的包列表。而且,当进行控制时,可进行控制,以按照根据该列表的顺序,获得包含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分段的包,并将所述包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
此外,在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中,当生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时,可基于应用程序格式或文件系统格式中的一个的格式数据或者应用程序格式和文件系统格式二者的格式数据,生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
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参照作为表示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仍未记录数据的区域的信息而提供的镜面状态管理位图,并且进行控制,以填充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仍未记录数据且要被填充以允许记录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区域。
此外,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控制,使得当在完成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输入用于关闭用于将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设备的电源或用于弹出该信息记录介质的指令时,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且在完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记录之后,允许关闭该信息记录设备的电源或弹出该信息记录介质。
此外,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控制,以便当该信息记录介质需要物理格式化时允许在完成物理格式化后输入用户数据,并且当该信息记录介质不需要物理格式化时,允许在开始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输入用户数据,而不管是否执行物理格式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允许信息记录设备控制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以下步骤:生成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将所生成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以及进行控制,使得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该暂停期间是基于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来间断性地提供的。
例如,可以将根据该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通过以计算机可读的形式提供该程序的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例如CD、FD或MO等存储介质或者网络等通信介质,提供给能够执行各种程序代码的通用计算机系统。通过以计算机可读的形式提供该程序,可以根据该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处理。
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该说明书中的系统是指多个设备的逻辑组合,并不局限于将构成设备设置同一机箱中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正输入用户数据但是暂停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期间,将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因而,例如,在无需等待写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完成以开始记录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立即开始通过摄像机进行摄像。更具体地,响应于用户格式化记录介质的请求,当已完成物理格式化时通知用户完成,使得用户可以开始下一个操作(例如,开始记录),而无需等待逻辑格式化的完成。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正输入用户数据期间,例如,在用户正进行摄像时,写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在该期间,例如,在便携式装置的情况下,该装置处于稳定状态,并且与移动期间相比,不会剧烈操纵该装置,使得可以稳定地将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因而,也可以稳定地写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使得可以减少发生写错误等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2A和2B是用于解释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图;
图3是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执行的格式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存储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的转变的图;
图5是示出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图6是示出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执行的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的序列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执行的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的序列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示出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执行的用户数据记录处理的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信息记录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首先,参照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的结构。参照图1,例如,信息记录设备100是摄像机等摄像装置,并且信息记录设备100将信息记录在允许在其上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200上。信息记录介质200是允许在其上记录数据的DVD等介质。
信息记录设备100包括用户接口111、输入/输出控制器112和系统控制器113。用户接口111接受来自用户的请求,例如用于开始记录的请求、用于结束记录的请求、或用于弹出(ejecting)的请求,并将与这些请求相对应的指令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112输出到系统控制器113。
图1所示的系统控制器113从用户接口111接收各种指令的输入,并根据输入指令通过控制各种处理器和其它单元来整体控制该系统的操作。
图1所示的记录控制器121从数据输入单元130、压缩器140、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应用程序格式管理器152、以及文件系统管理器153接收各类信息的输入,基于该输入信息控制记录操作序列,并将控制信息输出到数据输入单元130、压缩器140、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应用程序格式管理器152、文件系统管理器153、以及驱动器控制器154。
图1所示的数据输入单元130包括动画(moving-picture)输入单元131和音频输入单元132。在记录控制器121的控制下,数据输入单元130接收通过摄像装置和麦克风等(未示出)输入的动画和音频信号或从其它外部装置输入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产生的数字动画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输出到压缩器140。
压缩器140包括动画编码器141、音频编码器142、和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143。在压缩器140中,在记录控制器121的控制下,动画编码器141和音频编码器142对从数据输入单元130提供的动画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多路复用器143对编码后的动画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多路复用后的数据作为视频数据输出到缓冲器156。
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并通过记录控制器121控制从压缩器140输入的数据量和输出到信息记录介质200的数据量,使得缓冲器156不会上溢(overflow)或下溢(underflow)。
在记录控制器121的控制下,应用程序格式管理器152生成并分析当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时所使用的应用程序格式数据,并利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或信息记录介质200执行应用程序格式数据的输入/输出。
在记录控制器121的控制下,文件系统管理器153生成并分析当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时所使用的文件系统数据,并利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或信息记录介质200执行文件系统数据的数据输入/输出。此外,文件系统管理器153通过记录控制器121控制驱动器控制器154以将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在记录时,控制记录位置以将用户数据输出到适当位置。
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根据在该实施例中提出的方法,处理分别从文件系统管理器153和应用程序格式管理器152输出的原始数据映像,并将结果输出到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此外,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通过记录控制器121控制驱动器控制器154,以在特定定时将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数据输出到信息记录介质200。后面将详细说明将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数据输出到信息记录介质200的定时。
基于从记录控制器121提供的控制信息,当从信息记录介质200读取数据或向信息记录介质200写数据时,驱动器控制器154在适当时控制信息记录介质200。
缓冲器156和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每一个可为非易失性存储器或易失性存储器。
当信息记录介质200是DVD等光学记录介质时使用镜面状态管理位图155,以管理仍未记录数据的镜面状态区域。位图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其中每一位与依赖于信息记录介质类型的一定记录单位(例如,DVD情况下的ECC块)相关,从而可以区分DVD等光学记录介质上已记录了数据的区域与仍未记录数据的区域。基于该位图来管理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数据记录状态。
接着,说明由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设备100执行的格式化信息记录介质200的处理的序列。当用户通过用户接口111的输入单元输入格式化请求时,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112将该格式化请求输入到系统控制器113。
当将格式化请求输入到系统控制器113时,记录控制器121通过驱动器控制器154对信息记录介质200执行物理格式化。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已经物理格式化了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或者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不需要进行物理格式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跳过物理格式化。
然后,记录控制器121向应用程序格式管理器152和文件系统管理器153发出逻辑格式化请求。应用程序格式管理器152和文件系统管理器153根据由用户指定的应用程序格式或文件系统格式构建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记录数据的应用程序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和文件系统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并将应用程序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和文件系统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输出到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
在下文中,将应用程序格式数据和文件系统格式数据统称为逻辑格式数据,将逻辑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称为逻辑格式映像。
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根据下面所提出的方法来处理逻辑格式映像,并将处理后的逻辑格式映像输出到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使得将处理后的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
将参照图2A和2B说明由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生成的并被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
图2A示出最终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逻辑格式映像。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中,将要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逻辑格式映像分成数据包含包201,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如图2B所示。
更具体地,逻辑格式映像被分成分段(segment),每一分段对应于根据信息记录介质的类型确定的一定记录单位(例如,DVD情况下的ECC块),以生成包含数据分段的包,通过列表结构链接将这些包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例如,参照图2A和2B,文件系统数据2具有大于根据信息记录介质的类型确定的记录单位(例如,ECC块)的大小,因此将文件系统数据2分成两个包进行存储。在下文中,将包含构成将要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数据的逻辑格式映像的分段的包称为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201。
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201具有头信息(headerinformation)和前后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指针(pointer),该头信息至少包括用作表示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位置的信息的逻辑地址,并且通过列表按照逻辑地址的升序链接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201。列表管理信息202至少包括包数据开始处的数据和结束处的数据的指针。
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将以上述包结构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间断性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
现参照图3,说明在将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执行的处理的序列,即直到将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处理的序列。
当用户通过用户接口111的输入单元输入格式化请求时,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112将该格式化请求输入到系统控制器113。当将格式化请求输入到系统控制器113时,在步骤S101,检查是否执行信息记录介质200的物理格式化。
当判断出将执行物理格式化时,在步骤S102,记录控制器121通过驱动器控制器154对信息记录介质200执行物理格式化。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已经物理格式化了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或者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不需要进行物理格式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跳过物理格式化。
然后,在步骤S103,记录控制器121将逻辑格式化请求通知给应用程序格式管理器152和文件系统管理器153。根据用户指定的应用程序格式或文件系统格式,应用程序格式管理器152和文件系统管理器153构建用于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应用程序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和文件系统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并将应用程序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和文件系统格式数据的原始数据映像输出到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
如参照图2A和2B所述,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将逻辑格式映像处理成数据分段的包,从而生成由图2B所示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201和列表管理信息202组成的处理后的逻辑格式映像,并将该处理后的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将以上述包结构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间断性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也就是说,当正在记录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时,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间断性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
当如上所述将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执行物理格式化时,记录控制器121进行控制使得一旦完成物理格式化就允许输入和记录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当信息记录介质200不需要进行物理格式化时,无论是否执行物理格式化,记录控制器121进行控制,使得当以参照图2B所述的包列表的形式已将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时,允许输入和记录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也就是说,记录控制器121进行控制使得在开始将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处理之前,允许输入用户数据。因而,用户可以立即开始例如捕获视频数据,而无需等待在信息记录介质上写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完成。
现将说明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执行的用于将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处理和用于将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处理的序列。
首先,参照图4,说明被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量的转变和执行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和记录逻辑格式数据的处理的定时。图4示出横轴表示时间而纵轴表示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的图。例如,当用户在时间T=0开始摄像时,用户数据(视频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器156中,使得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增加。
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当所存储的数据量在时间T=t1达到上溢检查阈值时,通知记录控制器121所存储的数据量已达到上溢检查阈值。然后,开始将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
在开始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之后,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下降,并最终在时间T=t2达到下溢检查阈值。当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达到了下溢检查阈值时,暂停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在暂停记录处理期间,将另外的视频数据存储在缓冲器156中,使得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增加。
当所存储的数据量在时间T=t3达到上溢检查阈值时,通知记录控制器121所存储的数据量已达到上溢检查阈值。然后,开始将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如上所述,间断性地执行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中,在未发生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例如,图4所示的记录暂停期间(t2到t3),将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
现参照图5和后面的图,详细说明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执行的用于将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处理和用于将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处理的序列。
首先,参照图5,说明由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当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112从用户接口111向系统控制器113发出了动画记录请求时,首先,在步骤S200,记录控制器121开始记录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的处理。
当已经开始用户数据记录处理时,从数据输入单元130输入数据,并将已在压缩器140中压缩和多路复用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器156中。此时,仍未执行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更具体地,当已开始用户数据记录处理时,首先,开始图5所示的步骤S300中的“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
在执行与记录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有关的处理过程中,连续执行图5所示的步骤S300中的“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也就是说,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连续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基于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执行步骤S400中的“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或步骤S500中的“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
步骤S400中的“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是用于从列表的开始顺序获得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并将该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步骤S500中的“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是用于将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用户数据(视频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中,基于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执行步骤S400中的“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或步骤S500中的“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现参照图6~8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特定的处理序列。
“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
首先,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说明“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在执行与记录视频数据有关的处理过程中,连续执行“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
当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112从用户接口111向系统控制器113发出了动画记录请求时,首先,在步骤S200,记录控制器121开始与记录视频数据有关的处理。响应于步骤S200中的开始处理,开始步骤S300中的“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
当在步骤S301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112从用户接口111向系统控制器113输入了停止请求时,处理进入步骤S310,在步骤S310,停止记录视频数据。当未输入停止请求时,在步骤S302,将输入的视频数据写入缓冲器156。
更具体地,记录控制器121控制数据输入单元130和压缩器140,使得对输入的动画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多路复用后的数据作为视频数据输出到缓冲器156。也就是说,通过数据输入单元130输入数据,并将在压缩器140中压缩和多路复用后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然后,在步骤S303,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
在步骤S304,检查由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检测到的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或等于图4的图中所示的阈值THy。阈值THy是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阈值。
当所存储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阈值THy时,处理进入步骤S400以执行“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也就是说,执行从列表的开始将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顺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
也就是说,参照图4,在开始与记录用户数据有关的处理后,直到当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达到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阈值THy时的点P为止,执行“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
当在步骤S304中判断出由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检测到的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大于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阈值THy时,处理进入步骤S305。在步骤S305,检查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图4的图中所示的上溢检查阈值THx。
当在步骤S305中判断出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上溢检查阈值THx时,执行步骤S500中的“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在记录控制器121的控制下,询问文件系统管理器153有关用于记录的适当位置,并控制驱动器控制器154将用户数据写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也就是说,执行用于将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用户数据(视频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
从后面详细所述的序列可以理解,在执行“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过程中,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并当所存储的数据量下降到图4所示的图中的下溢检查阈值THz以下时,暂停将用户数据写到信息记录介质200。
当在步骤S305中判断出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小于上溢检查阈值时,执行步骤S300中的“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更具体地,参照图4所示的图,当执行“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且所存储的数据量达到了点Q时,在步骤S305中判断出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已大于或等于上溢检查阈值。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500中的“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
参照图4所示的图,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中,在从时间0到点P期间执行“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在从点P到点Q期间执行“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在从点Q到点R期间执行“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
随后以类似的模式重复这些处理。在当已将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所有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时的点,完成“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因而,在完成“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后,仅间断性地执行用户数据记录处理。
“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
接着,参照图7说明“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的特定处理序列。从以上说明中可以理解,在从开始与记录用户数据有关的处理到当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达到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阈值THy时的点为止期间,以及在从当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达到下溢检查阈值(THz)时的点到当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达到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阈值THy时的点为止期间,执行“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
如上所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中,在当正将用户数据输入到缓冲器156时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期间,顺序获得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并将其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
更具体地,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使用列表管理信息202从开始顺序获得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即参照图2B所述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201,并将包括在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中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
首先,在步骤S401,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搜索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列表以获得开始处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逻辑地址。然后,在步骤S402,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参照列表管理信息202以检查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是否留有任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
当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没有余留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时,判断出已完成将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因而,退出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并且处理进入“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
当在步骤S402判断出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留有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时,处理进入步骤S403,在步骤S403,检查镜面状态管理位图155。注意,仅当信息记录介质200是DVD等光学记录介质时,才执行该步骤。
当信息记录介质200是DVD等光学记录介质时,在步骤S403,参照镜面状态管理位图155。在步骤S404,检查在与将要写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逻辑地址相比具有较低地址的数据写入区域中是否留有仍未记录数据的任何镜面状态区域。当留有镜面状态区域时,在步骤S411,利用假数据填充仍未记录数据的镜面状态区域。而且,在步骤S412,将与填充区域相对应的镜面状态管理位图155的位值设置成“1”,使得可以识别出该区域不再处于镜面状态。
例如,当图2B所示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被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时,首先被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是具有逻辑地址a的文件系统数据1。在这种情况下,当在镜面状态管理位图155中在逻辑地址0与逻辑地址a之间存在仍未记录数据(即,具有位值“0”)的区域时,利用假数据填充该区域,然后将具有逻辑地址a的文件系统数据1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
如前所述,仅当信息记录介质200是DVD等光学记录介质时,才执行基于镜面状态管理位图155对信息记录介质200上仍未记录数据的区域进行检查和利用假数据进行填充(S403、S404(Y)、S411、以及S412)。可以在弹出时而不是在间断性地记录视频数据的过程中,一起执行这一系列步骤。
在步骤S405,逻辑格式映像管理器171使用列表管理信息202从开始顺序获得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即参照图2B前述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201,并将该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在步骤S406,从列表中移除已被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
即使在执行“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的过程中,还继续执行参照图6前述的“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使得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当所存储的数据量已达到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阈值THy时,为了准备记录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用户数据,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暂停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记录的随后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输出。
然后,当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落入下溢检查阈值THz到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阈值THy的范围内时,重新开始“B.逻辑格式映像记录处理”。
然后,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用户指示结束记录或已将所有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为止。在已经输出所有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之后,仅执行视频数据的间断性记录。
“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
接着,参照图8说明记录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的处理的特定序列。从前述可以理解,在从当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达到上溢检查阈值THx时的点到当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达到下溢检查阈值THz时的点期间,执行“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
在步骤S501,记录用户数据。更具体地,在记录控制器121的控制下,询问文件系统管理器153关于适当记录位置,并控制驱动器控制器154以将用户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也就是说,将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用户数据(视频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上。
在步骤S502,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在步骤S503,缓冲器存储量管理器151检查所存储的数据量是否下降到图4所示的图中的下溢检查阈值THz以下。当所存储的数据量未下降到下溢检查阈值THz以下时,继续“C.用户数据记录处理”。当所存储的数据量已下降到下溢检查阈值THz以下时,在记录控制器121的控制下,暂停将用户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并且处理进入“A.缓冲器存储量监控处理”。
如上所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中,在正输入用户数据但是暂停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时,将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因而,例如,在无需等待写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完成以开始记录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立即开始通过摄像机进行摄像。
更具体地,响应于用户格式化记录介质的请求,当已完成物理格式化时通知用户完成,使得用户可以开始下一个操作(例如,开始记录),而无需等待逻辑格式化的完成。也就是说,可以减少用户等待格式化完成的时间。而且,当曾经经过物理格式化的记录介质再次仅进行逻辑格式化时(例如,当再次格式化曾经使用过的DVD+RW介质时),用户不必等待格式化的完成。
而且,在正输入用户数据期间,例如,在用户正进行摄像时,写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在该期间,例如,在便携式装置的情况下,该装置处于稳定状态,并且与移动期间相比,不会剧烈操纵该装置,使得可以稳定地将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因而,也可以稳定地写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使得可以减少发生写错误等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即使当未完成逻辑格式化时,也不将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除非正在输入用于记录的用户数据。因而,不会在用户预料不到的定时发生访问错误等错误。
现将说明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中的参照和更新逻辑格式数据、结束用户数据的记录、关闭电源、以及弹出等处理。
如前所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100中,间断性地而不是一次性将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因而,当参照或更新逻辑格式数据时,在处理包括已被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逻辑格式数据时会发生错误。此外,当在未完成将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写入信息记录介质时执行结束用户数据的记录、关闭电源或弹出时,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逻辑格式数据将可能是不完全数据。因而,当执行这样的处理时,以下面的方式进行控制。
1.参照逻辑格式数据
当在由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设备100执行的各种处理过程中参照逻辑格式数据时,首先,搜索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的列表,以检查是否包括与参照有关的逻辑地址。当包括该逻辑地址时,参照相关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当不包括该逻辑地址时,从信息记录介质200直接读取相关逻辑地址处的数据。
2.更新逻辑格式数据
当在由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设备100执行的各种处理过程中更新逻辑格式数据时,首先,搜索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以检查是否包括与更新有关的逻辑地址。当包括该逻辑地址时,更新相关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当不包括该逻辑地址时,直接更新信息记录介质200上的相关逻辑地址处的数据。
如上所述,当参照或更新逻辑格式数据时,首先试图获得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并且仅当未获得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时,才访问信息记录介质200。因而,可以参照和更新逻辑格式数据而不会引起错误。
3.结束用户数据的记录
当用户指示结束视频数据等用户数据的记录时,停止记录用户数据。此时,如果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留有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则在下一次记录视频数据时将这些包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
4.关闭电源和弹出
当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留有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时用户请求关闭电源或弹出时,在执行关闭电源或弹出前,将所有余留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单元172中的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写入信息记录介质200。在这种情况下,在不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56中的数据量的情况下,写入逻辑格式映像包含包直到完成该处理为止。当信息记录介质200是光学记录介质时,如果存在仍未写入数据的区域的话,如前所述利用假数据填充该区域。
以上参照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然而,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构想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正和替代。也就是说,利用例子公开了本发明,并且不应当限制性地解释本发明。应该根据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本发明的范围。
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执行在该说明书中所述的一系列处理。当通过软件执行这些处理时,在内置于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安装并执行记录有这些处理序列的程序,或者在能够执行各种处理的通用计算机上安装并执行这些程序。
例如,可以将这些程序预先记录在硬盘或只读存储器(ROM)等记录介质上。可选地,可以将这些程序临时或永久地存储(记录)在软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磁光(MO)盘、数字通用光盘(DVD)、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可移动记录介质上。可以以被称为软件包的形式来提供这种可移动记录介质。
代替上述将这些程序从可移动记录介质安装在计算机上,可以将这些程序通过无线从下载站点传送到计算机或者经由局域网(LAN)或因特网等网络通过有线传送到计算机,使得该计算机可以接收所传送的程序,并将这些程序安装在硬盘等内部记录介质上。
应该理解,可以在适当时根据执行这些处理的设备的处理能力或其它因素,并行或分别执行在该说明书中所述的各种处理,而不是以在此所述的顺序依次执行。在该说明书中,系统是指多个设备的逻辑组合,而不管构成设备是否被设置在同一机箱内。
本发明包含与2005年10月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5-293194有关的主题,在此通过参考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设备,该信息记录设备包括:
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用于生成逻辑格式映像数据;
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由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生成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以及
记录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该暂停期间是基于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来间断性地提供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量管理部件,用于监控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
其中,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由该存储量管理部件所监控的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预定的上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将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使得在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小于或等于预定的下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由该存储量管理部件所监控的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大于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预定阈值并小于该上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暂停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其中,该预定阈值大于该下溢检查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用于生成包含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分段的包,所述分段分别与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单位相对应;并将所述包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作为通过指针链接所述包的包列表,并且
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按照根据该列表的顺序,获得包含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分段的包,并将所述包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用于基于应用程序格式或文件系统格式中的一个的格式数据或者应用程序格式和文件系统格式二者的格式数据,生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参照作为表示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仍未记录数据的区域的信息而提供的镜面状态管理位图,并且进行控制,以填充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仍未记录数据且要被填充以允许记录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当在完成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输入用于关闭该信息记录设备的电源或用于弹出该信息记录介质的指令时,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并在完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记录后允许关闭该信息记录设备的电源或弹出该信息记录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当该信息记录介质需要物理格式化时允许在完成物理格式化后输入用户数据,并且当该信息记录介质不需要物理格式化时,允许在开始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输入用户数据,而不管是否执行物理格式化。
9.一种用于将所捕获的图像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
数据输入单元,用于接收通过摄像获得的用户数据的输入;
缓冲器,用于存储通过该数据输入单元输入的该用户数据;
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用于生成逻辑格式映像数据;
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由该逻辑格式映像管理部件生成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以及
记录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该暂停期间是基于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来间断性地提供的。
10.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该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逻辑格式映像数据;
将所生成的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存储在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以及
进行控制,使得在暂停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期间,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该暂停期间是基于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来间断性地提供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监控存储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
其中,当进行控制时,进行控制,使得在通过该监控检测到的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预定的上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将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使得在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小于或等于预定的下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进行控制时,进行控制,使得在通过该监控检测到的存储在该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量大于用于禁止记录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预定阈值并小于该上溢检查阈值的条件下,暂停将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其中,该预定阈值大于该下溢检查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生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后,生成包含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分段的包,所述分段分别与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单位相对应;并将所述包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作为通过指针链接所述包的包列表,并且
当进行控制时,进行控制,以按照根据该列表的顺序,获得包含存储在该逻辑格式映像存储部件中的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分段的包,并将所述包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生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时,基于应用程序格式或文件系统格式中的一个的格式数据或者应用程序格式和文件系统格式二者的格式数据,生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作为表示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仍未记录数据的区域的信息而提供的镜面状态管理位图,并且进行控制,以填充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仍未记录数据且要被填充以允许记录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控制,使得当在完成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输入用于关闭用于将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设备的电源或用于弹出该信息记录介质的指令时,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且在完成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的记录之后,允许关闭该信息记录设备的电源或弹出该信息记录介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控制,以便当该信息记录介质需要物理格式化时允许在完成物理格式化后输入用户数据,并且当该信息记录介质不需要物理格式化时,允许在开始将该逻辑格式映像数据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之前输入用户数据,而不管是否执行物理格式化。
CN2006101404489A 2005-10-06 2006-10-08 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和信息记录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5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93194 2005-10-06
JP2005293194A JP4534940B2 (ja) 2005-10-06 2005-10-06 情報記録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5293194 2005-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5719A CN1945719A (zh) 2007-04-11
CN1945719B true CN1945719B (zh) 2010-05-26

Family

ID=3759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04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5719B (zh) 2005-10-06 2006-10-08 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和信息记录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24675B2 (zh)
EP (1) EP1772866A3 (zh)
JP (1) JP4534940B2 (zh)
KR (1) KR20070038880A (zh)
CN (1) CN1945719B (zh)
TW (1) TWI331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1140A1 (ja) * 2008-08-22 2010-0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ES2349517B1 (es) * 2009-03-12 2011-10-27 Jose Ramon Otero Dominguez Dispositivo rescatador de imagenes del pasado para equipos de audio-video.
WO2013025556A1 (en) 2011-08-12 2013-02-21 Splunk Inc. Elastic scaling of data volum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581A (zh) * 1999-03-26 2000-10-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数字摄像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9758A (ja) * 1992-10-05 1994-04-28 Yamaha Corp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H08147110A (ja) 1994-11-18 1996-06-07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媒体管理方法、データ記録媒体管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記録媒体
JPH09213055A (ja) 1996-02-06 1997-08-15 Alpine Electron Inc 記録再生用ディスクのutoc情報書き替え方法
JP3474110B2 (ja) * 1997-08-25 2003-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と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と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H11259980A (ja) 1998-03-09 1999-09-24 Pioneer Electron Corp 情報記録装置
JP2000123549A (ja) 1998-10-13 2000-04-28 Sony Corp 再生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4055101B2 (ja) * 1999-09-07 2008-03-05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3617632B2 (ja) 2001-07-19 2005-0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Raid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617631B2 (ja) 2001-07-19 2005-0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トレージ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183553B2 (ja) * 2002-09-19 2008-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
JP2005038591A (ja) * 2003-07-02 2005-02-10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装置と情報記録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3595551B1 (ja) * 2003-07-02 2004-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装置と情報記録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581A (zh) * 1999-03-26 2000-10-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数字摄像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38880A (ko) 2007-04-11
TWI331325B (en) 2010-10-01
TW200741658A (en) 2007-11-01
EP1772866A3 (en) 2012-01-11
JP4534940B2 (ja) 2010-09-01
US7924675B2 (en) 2011-04-12
JP2007102955A (ja) 2007-04-19
CN1945719A (zh) 2007-04-11
EP1772866A2 (en) 2007-04-11
US20070081430A1 (en) 200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5983A (zh) 用于防止硬盘驱动文件系统的损坏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0661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历史管理方法
WO2023185767A1 (zh) 慢盘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40337301A1 (en) Big data extr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633695B2 (en) Medium scan method for use in disk device
WO2023279970A1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US9343106B2 (en) Performing process for removal medium
CN1945719B (zh) 信息记录设备、摄像装置和信息记录控制方法
CN114371814B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固态硬盘
CN104102725A (zh) 一种hdfs中热点数据文件的动态副本创建方法和系统
CN101174198A (zh) 数据存储系统及其数据存取方法
KR100391740B1 (ko) 재생 오류의 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크 장치
WO2006011106A2 (en) Time budgeting for non-data transfer operations in drive units
JP2002149500A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装置
CN105744200A (zh) 视频监控录像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5357462B (zh) 一种pvr分区录制方法及系统
CN101526887A (zh) 将数据写入硬盘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490196B2 (en) Data backup using both tape and disk storage
EP146054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rror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data types
US6735156B2 (en) Recording method for rewritable optical disk
CN111324280B (zh) 基于Raid5的数据写入方法和装置
KR100693434B1 (ko) 광디스크 재생장치에서의 실시간 데이터 기록방법,기록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광디스크 재생장치
JP2011192137A (ja) メモリカード制御システム、メモリカード制御装置及びメモリカード制御方法
CN101536100B (zh) 流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光盘驱动方法
CN114756485A (zh) 一种基于fpga平台的ddr读写仲裁及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