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9021A -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9021A
CN1939021A CN 200580009984 CN200580009984A CN1939021A CN 1939021 A CN1939021 A CN 1939021A CN 200580009984 CN200580009984 CN 200580009984 CN 200580009984 A CN200580009984 A CN 200580009984A CN 1939021 A CN1939021 A CN 1939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s
communication quality
change
modulation system
propagation pat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099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刚宪
安倍克明
松冈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9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9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装置,即使在传播路径状况变化的情况下,也选择最合适的调制方式,并提高传输效率。在该装置中,第二通信装置(200)的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210)对来自第一通信装置(100)的通信路径中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通信质量估计单元(220)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变更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并以变更后的估计方法来估计通信质量。估计出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及通信质量的信息从发送处理单元(202)发送,由第一通信装置(100)接收。在第一通信装置(100)中,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10)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发送到第二通信装置(200)的信号的调制方式的条件,并基于设定的条件和通信质量的信息,确定调制方式。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特别涉及适合采用自适应调制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多媒体通信,不仅需要能够将语音,而且需要能够将数据、图像等的大容量的信息高可靠并且高速地传输的信息传输方式。特别是如无线移动传输路径那样,在可能发生多路径衰落或遮蔽等的环境下进行传输的情况下,其对策成为重要的课题。
作为解决这样的课题的一项技术,有根据传播路径的通信质量而使调制方式自适应地变化并进行发送接收的自适应调制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自适应调制技术是将TDMA-FDD(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方式作为对象的技术,将不同的频率信道分别进行时分复用,来构成从基站向移动台发送信号的下行线路、以及从移动台向基站发送信号的上行线路,基站及移动台根据本站的接收信号对向本站的发送频率中的传播路径的通信质量进行估计,从而根据该估计结果而相互地确定对方站的调制方式。具体地说,选择既将BER保持在规定的值以下,又可以使信息传输速度为最高的调制方式。
此外,作为根据通信质量的估计结果而选择调制方式的方法的一例,有这样的方法:在发送端发送附加了纠错码的发送信号,在接收端以基于在纠错码的纠错处理中检测出的比特差错率(BER:Bit Error Rate)来选择调制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第32402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20028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有时发生由于未能正确地进行切换到不同的调制方式的判断,而导致不能选择最合适的调制方式的情况。例如,即使在某一通信环境中,调制方式的切换的判断是合适的,而在其他通信环境中也可能会出现切换的判断不合适的情况。
例如,发送信号以帧单位构成,并以该帧单位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作为表示传播路径的通信质量的参数,选择接收功率与噪声比(CNR:Carrierto Noise Ratio),作为切换调制方式的基准,使用CNR的过去N帧的平均值的情况下,衰落间距(fading pitch)和使传输效率最大的平均帧数N之间的关系为单调增加的特性。这里,衰落间距是接收波的包络线明显跌落的部位的间隔,其单位为Hz。因此,在以往的自适应调制方式中,假设一个传播路径的状况而将帧数N固定地设定,在传播路径的状况变化的情况下,传输效率会发生下降。
此外,例如,作为调制方式的切换基准的通信质量使用CNR时,衰落间距越高,CNR的正确估计就会越困难,特别是存在时间同步误差时会变得非常困难。结果,调制方式的切换也未能适当地进行,传输效率也会下降,这样的课题也依然存在。
此外,例如,作为调制方式的切换基准的通信质量使用接收信号的帧差错率(FER:Frame Error Rate)时存在以下的趋势,衰落间距越宽,用于使传输效率成为最大的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就越小。因此,在以往的自适应调制方式中,因为假设一个传播路径的状况而将调制方式的切换阈值固定地设定,所以存在传播路径的状况发生变化时传输效率下降的课题。
这样,在根据传播路径的通信质量而自适应地改变调制方式的以往的技术中,在传播路径的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未考虑切换调制方式的判断基准的变动,因此存在不能选择最合适的调制方式,而使传输效率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即使在传播路径状况变化的情况下,仍选择最合适的调制方式,并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它包括:传播路径状况估计部件,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通信质量估计部件,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发送部件,将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估计出的通信质量发送到通信对方;接收部件,接收所述通信对方按基于所述通信质量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以及解调部件,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它包括:传播路径状况估计部件,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通信质量估计部件,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阈值设定部件,基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而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与所述通信对方通信的调制方式的条件;调制方式选择部件,按所述阈值设定部件设定的条件,根据所述通信质量选择调制方式;以及发送部件,将表示所述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到通信对方。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在使用根据通信质量自适应地切换调制方式的自适应调制的通信中,能够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确定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基于通过确定了的估计方法而估计出的通信质量来确定通信中使用的调制方式,此外,能够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设定用于选择调制方式的阈值,由此,即使在传播路径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够选择最合适的调制方式,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A和图4B表示接收帧和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动的图。
图5表示衰落间距和平均化的帧数之间关系的图。
图6表示各调制方式中的CNR和BER之间关系的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A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用于调制方式切换判断的参数的变迁图。
图11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用于调制方式切换判断的参数的变迁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用于调制方式切换判断的参数的变迁图。
图16表示衰落间距和帧差错率之间关系的图。
图1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其中,在实施方式中,在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上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中,通信系统在第一通信装置100和第二通信装置200之间通过数字调制来进行无线通信。再有,在本实施方式,将从第一通信装置100通往第二通信装置200的通信路径称为下行链路,将从第二通信装置200通往第一通信装置100的通信路径称为上行链路。
首先,使用图2说明有关第一通信装置100的结构。在图2中,接收处理单元102接收从第二通信装置200发送的无线信号,进行将无线信号从无线频率变换为基带频率、正交解调、同步处理,取出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信息并输出到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10。通信质量的信息是指例如CNR(Carrier to Noise Ratio)、BER(Bit Error Rate)、FER(Frame Error Rate)、PER(Packet Error Rate)、接收信号强度等的信息。
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10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102输出的通信质量的信息,确定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对自适应调制单元103指示调制方式。阈值设定单元111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并输出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12。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12例如通过比较CNR值和判定阈值的大小,选择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调制方式。
自适应调制单元103对由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10选择出的调制方式、传输速度、数据长度等、以及包含第二通信装置200的解调处理所需的信息的首标部分,使用规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101。这里,规定的调制方式被预先固定地确定,例如是BPSK或QPSK。此外,通过由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10选择出的调制方式,对包含用户数据的有效负载部分进行调制,并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101。
发送处理单元101对通过自适应调制单元103调制过的发送数据,进行变频、功率放大等的发送处理,并发送到第二通信装置200。
接着,用图3说明有关第二通信装置200的结构。再有,假设在下行链路中数据以规定的帧单位被传输。在图3中,接收处理单元201接收从第一通信装置100发送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从无线频率向基带频率的变频、同步处理、正交解调等。然后,对接收信号的首标部分使用规定的调制方式(例如BPSK或QPSK)进行解调,提取用于有效负载部分的表示调制方式的信息,使用提取出的信息所示的调制方式对有效负载部分进行解调。此外,将在这些接收处理的过程中获得的信号中的任意信号输出到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210和通信质量估计单元220。这里,假设将正交解调后的IQ矢量信号输出。其中,假设IQ矢量信号通过由第一通信装置100构成的帧单位输出。
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210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1输出的信号,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将表示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输出到通信质量估计单元220。例如,作为表示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指标,有衰落间距、移动台(mobile)的移动速度、延迟分布、接收信号功率的变动周期等。
帧分割单元221对从接收处理单元201输出的IQ矢量信号以规定的间隔分割为一个或多个块。这里,如图4A所示,假设将一个接收帧分割为8个块。此外,图4B是表示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动的图,横轴表示时刻,纵轴表示接收信号电平。每个分割后的块的信号被输出到模拟差错检测单元222。
模拟差错检测单元222对从帧分割单元221输出的每个块的IQ矢量信号模拟地计算规定的调制方式中的比特差错数,将对每个块算出的模拟比特差错数PBE输出到衰落间距估计单元223。
作为模拟比特差错检测方法,有“安倍克明、他2名、“適応变調における通信品質推定方式の一検討”、2002年、電子情報通信学会、総合大会、B-5-99’等。该模拟比特差错检测法是,与以往利用自适应调制技术的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相比,通过模拟地检测调制阶数高的调制方式的比特差错,提供更可靠的切换判断给调制阶数高的调制方式的一种方法。
可是,一般来说,在相同的传播环境下,阶数越高的调制方式,比特差错发生得就越多。因此,与实际使用的调制方式的比特差错相比,如果使用模拟比特差错检测法,接收帧中的比特差错的检测频度会提高。这意味着能够对接收帧中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进行更高精度的估计。在本实施方式,对每个块的信号,计算以256QAM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模拟比特差错数。
衰落间距估计单元223基于从模拟差错检测单元222输出的对每个块算出的模拟比特差错数PBE,对当前通信的传播路径的衰落间距进行估计。
这里,衰落间距是指接收波的包络线明显跌落的部位的间隔。如图4B所示,模拟比特差错数PBE少的块被视为接收信号电平高,相反地,模拟比特差错数PBE多的块被视为接收信号电平低,所以根据模拟比特差错数PBE多的块的间隔能估计出衰落间距。
具体地说,是求模拟比特差错数PBE超过规定的阈值ths_e的块的间隔。例如ths_e=30时,图4的情况下,接收信号电平跌落的间隔为块2和块6之间的间隔,即为4块长。这里,假设1块长为Tb秒时,则衰落间距为1/4Tb[Hz]。将该值作为衰落间距输出到通信质量估计单元220的平均化帧数设定单元231。再有,在衰落间距为随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模拟比特差错数PBE超过了阈值ths_e的块间隔的平均值作为衰落间距来计算。
这样,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210根据接收信号来估计衰落间距,由此能够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
通信质量估计单元220对于从接收处理单元201输出的信号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接收质量。通信质量估计单元220基于从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210输出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的信息,确定将接收质量的信息进行平均的帧数,并对于确定后的帧数的接收质量的信息取得平均。然后,通信质量估计单元220将平均后的接收质量的信息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202。
平均化帧数设定单元231基于从衰落间距估计单元223输出的衰落间距,设定平均化帧数N,并将该平均化帧数N输出到平均化处理单元233。
即,平均化帧数设定单元231使用将接收质量平均化的帧数N和衰落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平均化的帧数N和衰落间距之间的关系为,相对于衰落间距窄的情况,衰落间距宽的情况具有的趋势为:加大接收质量平均化的帧数N能够使传输效率变高。
具体地说,衰落间距越宽时,通过加大平均化帧数N,能够使传输效率提高,相反地,衰落间距越窄时,通过减小平均化帧数N,也能够使传输效率提高。例如,将该特性在平均化帧数设定单元231内预先准备成表格,平均化帧数设定单元231根据衰落间距的值并参照该表格来设定平均化帧数N。
CNR估计单元232从接收帧信号对下行链路中的接收信号的CNR值进行估计,将估计CNR值输出到平均化处理单元233。作为CNR值的估计方法,例如,有这样的方法:根据接收信号经正交解调所得到的I/Q矢量的IQ平面上的分散状况进行估计。
平均化处理单元233根据从平均化帧数设定单元231输出的平均化帧数N,对估计出的CNR值的N帧计算平均CNR值,由此减轻CNR的估计误差的影响。然后,平均化处理单元233将平均CNR值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202。平均CNR值通过算式(1)计算即可。
[算式1]
s 8 ( t ) = 1 N Σ i = t t - ( N - 1 ) s 7 ( i ) · · · ( 1 )
其中,s7表示CNR值,s8表示平均CNR值。此外,N表示平均化帧数。
发送处理单元202对包含平均CNR值的数据进行调制、从基带频率变换为无线频率、进行功率放大而作为无线信号来发送,由此将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通知给第一通信装置100。
这样,第二通信装置200对表示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衰落间距进行估计,并基于估计出的衰落间距来确定将接收质量平均化的区间长度(帧数)。
以下,具体地说明有关基于通过第二通信装置200测量出的通信质量(平均CNR值),第一通信装置100切换QPSK、16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的情况。
在第一通信装置100中,接收处理单元102接收从第二通信装置200发送的信号,对该接收信号进行正交解调处理、同步处理等的规定的接收处理,取出用于表示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平均CNR值,并输出到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10。
阈值设定单元111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ths_1、ths_2,并输出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12。这里,ths_1是用于QSPK和16QAM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ths_2是用于16QAM和64QAM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切换调制方式的基准的通信质量,使用平均CNR值s11,所以从CNR和BER之间的关系来确定阈值。图6是表示各调制方式中的CNR和BER之间的关系的图。例如,如图6所示,假设切换调制方式而使通信系统的BER不超过10-3,则设定ths_1=16.5dB、ths_2=22.5dB。
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12通过比较平均CNR值s11和判定阈值ths_1及ths_2的大小,选择用于下行链路的调制方式。具体地说,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12在平均CNR值s11满足以下所示的算式(2)的情况下选择QPSK,在满足算式(3)的情况下选择16QAM,在满足算式(4)的情况下选择64QAM。然后,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12将表示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输出到自适应调制单元103,并对自适应调制单元103指示调制方式。
[算式2]
s11<ths_1           …(2)
[算式3]
ths_1≤s11<ths_2    …(3)
[算式4]
ths_2≤s11           …(4)
自适应调制单元103通过由调制方式信息指定的调制方式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自适应调制信号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101。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通过从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而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根据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来设定接收质量的平均化区间长度,可以提高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所以可以根据接收质量而高精度地确定要切换的调制方式。因此,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再有,用于通信的帧的单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时分复用方式以时隙单位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可以为时隙单位,也可以为由多个时隙构成的单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使模拟差错检测单元222对每个块的信号计算模拟比特差错数,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其对每个块计算模拟比特差错率。此外,本实施方式基于模拟比特差错数来求衰落间距,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计算实际的比特差错率或CNR等的基础上,基于这些值的分布而求衰落间距。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使模拟差错检测单元222使用每个块的信号来计算以256QAM进行通信时的模拟比特差错数,但不限于此,与接收信号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相比,使用调制阶数高的调制方式中的模拟比特差错数就可以,例如,在接收信号的调制方式为QPSK的情况下,计算以16QAM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模拟比特差错数就可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设表示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参数为衰落间距,但不限于此,例如,设移动体的移动速度、延迟分布、接收信号功率的变动周期等也可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使帧分割单元221将分割出的块单位用于衰落间距计算,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以块单位而以帧单位来计算衰落间距。这种情况下,模拟差错检测单元222中的模拟比特差错数的计算也以帧单位进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使通信质量估计单元220将CNR作为通信质量来进行估计,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BER、FER、PER、接收信号强度等进行估计,或使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210将对每个块算出的模拟比特差错数使用在规定的平均化帧数N中进行平均后的值,由此对多个通信质量进行估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使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由第一通信装置进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通信装置的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10配置在第二通信装置内。这种情况下的第二通信装置200a的结构示于图7。
如图7所示,也可以使从平均化处理单元233a输出的平均CNR值s8输入到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10a的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12a。
在这样的结构中,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12a比较从平均化处理单元233a输入的平均CNR值和从阈值设定单元111a输入的阈值的大小,并选择调制方式。然后,将表示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202a,发送处理单元202a将调制方式信息发送到第一通信装置100a。
如图8所示,在第一通信装置100a,接收处理单元102从接收信号中提取调制方式信息,自适应调制单元103基于提取出的调制方式信息,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这样的话,即使在可发送的信息量少的上行链路中,不能发送CNR值那样的大量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进行自适应调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制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更可靠地传输数据的调制方式就可以,例如,可以使用BPSK或QPSK。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说明有关对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状况进行估计,根据该估计结果来选择用于表示作为切换调制方式基准的通信质量的参数,基于选择出的通信质量参数的估计结果切换调制方式的情况。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第一通信装置700通往第二通信装置800的通信路径称为下行链路,将从第二通信装置800通往第一通信装置700的通信路径称为上行链路。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第二通信装置800的结构的方框图。再有,假设在下行链路中数据以规定的帧单位被传输。在图9中,接收处理单元801接收从第一通信装置700发送的无线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规定的放大、变频、调制方式判定、正交解调、检波、纠错、差错检测等的处理。然后,将正交解调后的IQ矢量信号输出到帧分割单元221和CNR估计单元232,并将每个接收帧的差错检测结果输出到FER估计单元822。
正交解调单元811通过对从第一通信装置700发送的无线信号进行正交解调,取得IQ矢量信号,并将IQ矢量信号输出到同步检波单元812、帧分割单元221、CNR估计单元232。
同步检波单元812对从正交解调单元811输出的IQ矢量信号进行同步检波处理,将比特数据输出到差错检测单元813。
差错检测单元813对从同步检波单元812输出的比特数据,使用由第一通信装置700附加的纠错码及差错检测码来进行纠错及差错检测处理,将每个接收帧的差错检测结果输出到FER估计单元822。
通信质量估计单元802根据从接收处理单元801的正交解调单元811输出的IQ矢量信号和从差错检测单元813输出的差错检测结果,以多个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即,根据衰落间距来选择用于表示作为切换调制方式基准的通信质量的参数。通信质量估计单元802通过选择出的参数对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并将表示选择出的参数的信息和选择出参数的估计结果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802。
作为表示通信质量的参数,有BER、FER、CNR、PER、接收信号强度等,但在本实施方式,对CNR和FER进行估计,基于衰落间距,选择CNR和FER的其中之一。
通信质量选择单元821基于从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210的衰落间距估计单元223输出的衰落间距,选择用于表示作为切换调制方式基准的通信质量的参数,并将表示被选择出的参数的信息输出到切换单元823和发送处理单元202。
在本实施方式,作为表示通信质量的参数,使用CNR和FER,一般地,CNR与FER相比,可以更严密地表示通信质量,但传播路径的衰落间距越宽,接收信号的包络线的变动及相位的变动对于帧长度就越快,接收信号的振幅、相位的补偿将变得困难,所以有可能导致CNR估计精度的恶化。另一方面,FER与CNR相比,作为通信质量的可靠性更低,但可以通过接收帧内有无比特差错来估计。
即,FER具有以下的特征:无论在帧内产生多少个差错,但因为作为一个帧差错来计数,所以不易受到衰落间距、同步误差的影响的特征。具体地说,在衰落间距比规定的阈值ths_f低的情况下,如图11A所示,作为通信质量参数,选择CNR,相反地,在衰落间距比ths_f高的情况下,如图11B所示,选择FER。
CNR估计单元232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801的正交调制单元811输出的IQ矢量信号,对下行链路中的接收信号的CNR进行估计,将估计CNR值输出到切换单元823。
FER估计单元822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801的差错检测单元813输出的每个帧的差错检测结果而对FER进行估计,并将FER估计值输出到切换单元823。作为FER的估计方法,例如,在帧内产生了差错的情况下,对帧差错数f_err进行计数,同时对接收帧总数f_all进行计数,并通过算式(5)来对FER估计值s26进行估计。
[算式5]
s 26 = f _ err f _ all · · · ( 5 )
切换单元823将从通信质量选择单元821输出的参数信息作为输入,选择由参数信息表示的用于表示通信质量的参数,并将选择出的参数的估计结果(选择估计结果)输出到平均化处理单元825。
平均化处理单元825对于从切换单元823输出的选择估计结果,基于规定的数N并使用过去的N个帧的选择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将作为选择估计值的平均值的平均估计值s13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202。平均估计值s13具体地通过算式(6)来计算。
[算式6]
s 13 = 1 N Σ i = t t - ( N - 1 ) s 27 ( i ) · · · ( 6 )
发送处理单元202对从通信质量选择单元821输出的参数信息和从平均化处理单元825输出的平均估计值实施规定的发送处理,并将发送信号输出,由此将用作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参数和平均估计值通知给第一通信装置700。规定的发送处理是指例如变频处理、放大处理等。
以下,具体地说明有关基于从第二通信装置800发送的参数信息等,第一通信装置700切换QPSK、16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的情况。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第一通信装置7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0中,接收处理单元701接收从第二通信装置800发送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变频、正交解调处理、同步处理等。然后,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取出用于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估计的参数信息和参数的平均估计值,并将参数信息输出到阈值设定单元721,将平均估计值输出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722。这里,假设参数信息为表示FER的信息。
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702根据参数信息来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并将平均估计值与判定阈值进行比较,由此选择第一通信装置700用于下行链路的调制方式,并将表示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输出到自适应调制单元103。
阈值设定单元721根据参数信息来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ths_3、ths_4,并输出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722。这里,ths_3是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用于与当前使用的调制方式相比向调制阶数更低的调制方式做切换;ths_4也是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用于与当前使用的调制方式相比向调制阶数更高的调制方式做切换。例如,设ths_3=0.5、ths_4=0.1。
调制方式选择单元722通过比较平均估计值和阈值ths_3、ths_4的大小,来选择用于下行链路的调制方式。具体地说,调制方式选择单元722在平均估计值s19满足算式(7)的情况下,选择调制阶数比当前使用的调制方式低的调制方式。例如,在当前的调制方式为16QAM的情况下,选择QPSK,在当前的调制方式为64QAM的情况下,选择16QAM。但是,在当前使用的调制方式为可选择的调制方式中调制阶数最低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QPSK)的情况下,由于不能选择调制阶数更低的方式,所以继续选择当前的调制方式。在满足算式(8)的情况下,继续选择此时使用的调制方式。而在满足算式(9)的情况下,选择调制阶数比当前使用的调制方式高的调制方式。例如,在当前的调制方式为16QAM的情况下,选择64QAM,在当前的调制方式为QPSK的情况下,选择16QAM。但是,在当前使用的调制方式为可选择的调制方式中调制阶数最高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4QAM)的情况下,由于不能选择调制阶数更高的方式,所以继续选择当前的调制方式。
[算式7]
s19≤ths_3           …(7)
[算式8]
ths_3<s19≤ths_4    …(8)
[算式9]
ths_4<s19           …(9)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在第二通信装置中,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来选择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将通过选择出的估计方法估计出的通信质量通知给第一通信装置;在第一通信装置中,基于该通信质量而选择调制方式,由此能够通过传播路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所以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使模拟差错检测单元222对每个块计算模拟比特差错数,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每个块计算模拟比特差错率,还可以计算实际的比特差错率或CNR等。此外,作为表示传播路径的状况的参数,使用了估计出的衰落间距,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延迟扩频(spread)。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使接收处理单元801进行同步检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例如,可以进行延迟检波来取代同步检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在图9中,阈值设定单元721对FER设定阈值,但在通信质量选择单元821中作为通信质量参数选择了CNR的情况下,使阈值设定单元721设定与CNR对应的阈值的结构即可,并使调制方式选择单元722中的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法改读CNR即可,在选择其他的参数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由第一通信装置700进行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通信装置700的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702配置在第二通信装置800内。这种情况下的第二通信装置800a的结构示于图12。
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从平均化处理单元825a输出的平均估计值输入到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702a的调制方式选择单元722a,将从通信质量选择单元821a输出的参数信息输入到阈值设定单元721a。
在这样的结构中,阈值设定单元721a根据参数信息来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并输出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722a。调制方式选择单元722a比较从平均化处理单元825a输入的平均估计值和从阈值设定单元721a输入的阈值的大小,并选择调制方式。然后,将表示被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202a,发送处理单元202a将调制方式信息发送到第一通信装置700a。
第一通信装置700a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结构相同,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动作相同。这样的话,在可发送的信息量少的上行链路中,,不能发送如通信质量估计值本身那样的大量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进行自适应调制。
再有,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组合来实施。而且,本实施方式可通过程序来实现。
(实施方式3)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说明有关对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状况进行估计,根据该估计结果而在阈值设定单元1021中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的情况。再有,在本实施方式,将从第一通信装置1000通往第二通信装置1100的通信路径称为下行链路,将从第二通信装置1100通往第一通信装置1000的通信路径称为上行链路。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第二通信装置1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再有,假设下行链路中以规定的帧单位传输数据。在图13中,通信质量估计单元1101根据从接收处理单元801的差错检测单元813输出的差错检测结果而对下行链路中的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并将通信质量的估计结果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1102。作为表示通信质量的参数,有BER、FER、CNR等,但在本
实施方式中使用FER。
FER估计单元1111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801的差错检测单元813输出的差错检测结果而对FER进行估计,将FER估计值输出到平均化处理单元1112。
平均化处理单元1112将从FER估计单元1111输出的FER估计值平均化,将平均化的FER估计值(平均估计值s19)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1102。
发送处理单元1102对从衰落间距估计单元223输出的衰落间距和从通信质量估计单元1101的平均化处理单元1112输出的平均估计值s19进行规定的发送处理,并将发送信号输出,从而将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状况和通信质量通知给第一通信装置1000。规定的发送处理,例如是变频处理、放大处理等。
以下,具体地说明有关基于从第二通信装置1100发送的参数信息等,第一通信装置1000切换QPSK、16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的情况。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第一通信装置10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4中,接收处理单元1001接收从第二通信装置1100发送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变频、正交解调、同步处理等。然后,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取出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平均估计值s19和表示传播路径状况的衰落间距,将平均估计值s19输出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022,并将衰落间距输出到阈值设定单元1021。
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002根据衰落间距来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并比较平均估计值s19与判定阈值,由此选择第一通信装置1000用于下行链路中的调制方式,并将表示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输出到自适应调制单元103。
阈值设定单元1021基于从接收处理单元1001输出的衰落间距,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ths_1_a、ths_1_b、ths_2_b、ths_2_a,并将判定阈值输出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022。
如图15所示,ths_1_a是用于从QPSK向16QAM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ths_1_b是用于从16QAM向64QAM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而ths_2_a是用于从16QAM向QPSK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ths_2_b是用于从64QAM向16QAM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
具体地说,作为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指标使用FER时,如图16所示,存在以下的趋势:衰落间距越宽,用于使传输效率成为最大的调制方式的判定阈值就变得越小,相反地,衰落间距越窄,判定阈值就变得越大。因此,阈值设定单元1021使衰落间距宽时的判定阈值比衰落间距窄时的判定阈值小。这意味着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越快,就越难以切换到高速的调制方式。阈值设定单元1021例如将这种特性预先准备成表格,根据衰落间距的值并参照该表来设定阈值。
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022输入从接收处理单元1001输出的平均估计值s19和从阈值设定单元1021输出的判定阈值ths_1_a、ths_1_b、ths_2_b、ths_2_a,并比较平均估计值s19和判定阈值ths_1_a、ths_1_b、ths_2_b、ths_2_a的大小,由此选择第一通信装置1000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具体地说,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022在平均估计值s19满足算式(10)或算式(11)的情况下选择QPSK,在满足算式(12)或算式(13)的情况下选择16QAM,在满足算式(14)或算式(15)的情况下选择64QAM,并将表示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输出到自适应调制单元103。
[算式10]
s19≤ths_1_a             …(10)
[算式11]
s19≤ths_1_b             …(11)
[算式12]
ths_1_a≤s19≤ths_2_a    …(12)
[算式13]
ths_1_b≤s19≤ths_2_b    …(13)
[算式14]
ths_2_a≤s19             …(14)
[算式15]
ths2b≤s19               …(15)
这些阈值ths_1_a、ths_1_b、ths_2_b、ths_2_a在阈值设定单元1021中根据衰落间距而被设定。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3,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根据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来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并基于判定阈值和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估计值的比较结果来选择调制方式,由此能够选择更适合传播路径状况的调制方式,所以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再有,用于通信的帧的单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通过时分复用方式以时隙单位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可以为时隙单位,也可以利用由多个时隙构成的帧为单位。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使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210对每个块的信号计算模拟比特差错数,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对每个块计算模拟比特差错率,也可以计算实际的比特差错率或CNR等。此外,表示传播路径的状况的指标使用了衰落间距,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延迟扩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由第一通信装置1000进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通信装置1000的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002配置在第二通信装置内。这种情况下的第二通信装置1100a的结构示于图17。
如图1 7所示,也可以将从平均化处理单元1112a输出的平均估计值输入到自适应调制控制单元1002a的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022a,并将从衰落间距估计单元223a输出的衰落间距输入到阈值设定单元1021a。
在这样的结构中,阈值设定单元1021a根据衰落间距来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并输出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022a。调制方式选择单元1022a比较从平均化处理单元1112a输入的平均估计值和从阈值设定单元1021a输入的阈值的大小,并选择调制方式。然后,将表示被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输出到发送处理单元1102a,发送处理单元1102a将所述调制方式信息发送到第一通信装置1000a。
第一无线装置1000a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结构相同,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动作相同。这样的话,在可发送的信息量少的上行链路中,,不能发送如通信质量估计值本身那样的大量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进行自适应调制。
再有,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组合来实施。而且,本实施方式可通过程序来实现。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论述了在以单载波的调制信号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基于该估计结果而选择调制方式的切换控制方式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适用于作为一次调制,通过QPSK或多阶QAM实施自适应调制而取代单载波调制信号后,作为二次调制,例如,使用实施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那样的多载波信号进行通信的情况。
作为对多载波信号的切换控制方法,例如,通过在传播路径状况估计单元中对每个副载波估计传播路径的状况,可推测在传播路径中是否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具体地说,在多载波信号的频带内频繁地发生由衰落造成每个频率成分的接收功率跌落的状况中,可以等效地推测该环境为存在延迟扩频大的多路径的环境,并可以根据推测出的传播路径的状况而改变控制方法。
作为控制方法的变更例,例如,如实施方式1那样,根据传播路径的状况而设定用于通信质量的估计的帧数就可以。
具体地说,在每个频率成分的接收功率的跌落多的状况下,进行控制以使用于通信质量的估计的帧数增加,相反地,在每个频率成分的接收功率的跌落少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该帧数减少。或者在对每个副载波单独地进行自适应调制的控制的系统中,对存在接收功率跌落的副载波和不存在跌落的副载波进行分别控制,特别是还可以如上述那样进行控制来改变帧数。
此外,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那样,选择用于表示作为切换调制方式的基准的通信质量的参数。
此外,也可以如实施方式3那样,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估计结果,设定用于调制方式的切换判断的判定阈值。具体地说,在每个频率成分的接收功率的跌落多时,设定判定阈值来选择调制阶数更低的调制方式,相反地,在每个频率成分的接收功率的跌落少时,设定判定阈值来选择调制阶数更高的调制方式。
根据上述的处理,在使用多载波信号进行通信时,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3同样的效果。
此外,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发明,也可应用于作为二次调制通过扩频而实施码分复用的信号。此时,如果解扩后的信号以规定的帧单位构成,则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1~3中所述的IQ矢量信号s4改读为解扩后的信号,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3同样的效果。
而且,即使对二次调制中实施了跳频处理的信号,本发明也能够应用。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各样变更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有关作为通信装置进行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该通信方法作为软件来进行。
例如,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预先存储在ROM(Read Only Memery)中,通过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使该程序运行即可。
此外,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中,并将记录媒体中存储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的RAM(Random AccessMemory)中,从而使计算机根据该程序而运行。
本发明的第1方案是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传播路径状况估计部件,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通信质量估计部件,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发送部件,将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估计出的通信质量发送到通信对方;接收部件,接收由所述通信对方按基于所述通信质量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以及解调部件,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本发明的第2方案是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传播路径状况估计部件,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通信质量估计部件,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阈值设定部件,基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而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与所述通信对方通信的调制方式的条件;调制方式选择部件,按所述阈值设定部件设定的条件,根据所述通信质量选择调制方式;以及发送部件,将表示所述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到通信对方。
本发明的第3方案是通信装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相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慢的情况,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快的情况,将对通信质量进行平均的区间长度增长,从而将通信质量的信息平均来进行估计。
根据这些结构,对接收信号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并根据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由此能够通过传播路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所以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4方案是通信装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按多个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来选择以所述多个估计方法的其中一个方法估计出的通信质量。
根据该结构,在接收端,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而选择通信质量的估计方式,将以选择出的估计方式估计出的通信质量通知发送端,在发送端,基于该通信质量而选择多个调制方式的其中之一,将信号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来发送,由此能够通过传播路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所以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5方案是通信装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以多个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比规定的阈值快的情况下选择的估计方法是,相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比规定的阈值慢的情况下选择的估计方法,估计长的区间长度。
本发明的第6方案是通信装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以多个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比规定的阈值快的情况下对帧差错率进行估计,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比规定的阈值慢的情况下对接收功率与噪声比进行估计。
根据这些结构,对接收信号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并根据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使切换调制方式的判定条件改变,基于通信质量来选择调制方式,并将数据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来发送,由此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7方案是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部件,接收由通信对方估计出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阈值设定部件,基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的信号的调制方式的条件;调制方式选择部件,基于由所述阈值设定部件设定的条件和通信对方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质量,选择调制方式;自适应调制部件,以所述调制方式选择部件选择出的调制方式对数据进行调制;以及发送部件,将被调制过的数据用无线信号发送。
本发明的第8方案是通信装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阈值设定部件进行设定,以使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快的情况下的阈值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慢的情况下的阈值相比,调制方式较难被切换。
根据这些结构,对接收信号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并根据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接收质量估计方法,由此能够通过传播路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所以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9方案是通信装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传播路径状况估计部件通过将接收信号分割为规定的数据量,并以分割后的数据单位来检测接收质量的变动,从而估计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传播路径在1帧的期间内发生变化的通信环境下,也能够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可靠地进行估计,因此能够通过传播路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所以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10方案是通信方法,接收端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并将估计出的通信质量的信息及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发送到发送端,所述发送端接收从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基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的条件,基于设定的条件和由所述接收端接收的信号的通信质量来选择调制方式,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对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用无线信号发送,所述接收端接收以所述发送端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本发明的第11方案是通信方法,接收端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估计方法并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来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的条件,以设定的条件,根据接收信号的通信质量选择调制方式,并将表示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到发送端,所述发送端接收用于表示由所述接收端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对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用无线信号发送,所述接收端接收由发送端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调制过的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根据这些方法,对接收信号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并根据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接收质量的测量方式,由此能够通过传播路径状况而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所以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本说明书基于2004年3月29日申请的特愿2004-096569及2005年3月17日申请的特愿2005-077580。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根据传播路径的通信质量而自适应地改变调制方式的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laims (11)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传播路径状况估计部件,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
通信质量估计部件,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
发送部件,将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估计出的通信质量发送到通信对方;
接收部件,接收由所述通信对方按基于所述通信质量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以及
解调部件,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2.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传播路径状况估计部件,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
通信质量估计部件,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
阈值设定部件,基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而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与所述通信对方通信的调制方式的条件;
调制方式选择部件,按所述阈值设定部件设定的条件,根据所述通信质量选择调制方式;以及
发送部件,将表示所述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到通信对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相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慢的情况,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块的情况,将对通信质量进行平均的区间长度增长,从而将通信质量的信息平均来进行估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按多个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来选择以所述多个估计方法的其中一个方法估计出的通信质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以多个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比规定的阈值快的情况下选择的估计方法是,相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比规定的阈值慢的情况下选择的估计方法,估计一个更长的区间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质量估计部件以多个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比规定的阈值快的情况下对帧差错率进行估计,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比规定的阈值慢的情况下对接收功率与噪声比进行估计。
7.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部件,接收由通信对方估计出的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
阈值设定部件,基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发送到所述通信对方的信号的调制方式的条件;
调制方式选择部件,基于由所述阈值设定部件设定的条件和通信对方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质量,选择调制方式;
自适应调制部件,以所述调制方式选择部件选择出的调制方式对数据进行调制;以及
发送部件,将被调制过的数据用无线信号发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阈值设定部件进行设定,以使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快的情况下的阈值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慢的情况下的阈值相比,调制方式较难被切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传播路径状况估计部件通过将接收信号分割为规定的数据量,并以分割后的数据单位来检测接收质量的变动,从而估计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
10.一种通信方法,接收端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通信质量的估计方法,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并将估计出的通信质量的信息及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发送到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接收从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基于所述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的信息,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的条件,基于设定的条件和由所述接收端接收的信号的通信质量来选择调制方式,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对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用无线信号发送,
所述接收端接收以所述发送端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11.一种通信方法,接收端对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而改变估计方法并对通信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速度来设定从多个调制方式中选择用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的条件,以设定的条件,根据接收信号的通信质量选择调制方式,并将表示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发送到发送端,
所述发送端接收用于表示由所述接收端选择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对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用无线信号发送,
所述接收端接收由发送端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以选择出的调制方式调制过的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CN 200580009984 2004-03-29 2005-03-25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9390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6569 2004-03-29
JP096569/2004 2004-03-29
JP077580/2005 2005-03-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9021A true CN1939021A (zh) 2007-03-28

Family

ID=3795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09984 Pending CN1939021A (zh) 2004-03-29 2005-03-25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3902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7625A (zh) * 2008-05-28 2011-05-04 京瓷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以及自适应调制方法
WO2012092785A1 (zh) * 2011-01-06 2012-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的光纤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52470A (zh) * 2011-12-07 2013-06-12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通信终端中提供通话质量信息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03929364A (zh) * 2014-05-07 2014-07-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接收端智慧协同的多路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36147A (zh) * 2015-10-21 2016-02-17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力用户自适应多载波调制方式抄表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7625A (zh) * 2008-05-28 2011-05-04 京瓷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以及自适应调制方法
WO2012092785A1 (zh) * 2011-01-06 2012-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的光纤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52470A (zh) * 2011-12-07 2013-06-12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通信终端中提供通话质量信息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03152470B (zh) * 2011-12-07 2015-09-30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通信终端中提供通话质量信息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03929364A (zh) * 2014-05-07 2014-07-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接收端智慧协同的多路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36147A (zh) * 2015-10-21 2016-02-17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力用户自适应多载波调制方式抄表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63074B1 (en) Estimation of constellation size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system
JP4628150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0388848C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EP0944200B1 (en) Adaptive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598391B2 (ja) Wcdma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リ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を行なうべきかどうかを決める方法
US7460878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that periodically compares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maximum value to determine a transmission mode
CN101146354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通信方法和无线电终端
EP1422898B1 (en)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EP220492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0414940C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US20060089104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an HS-DSCH transport format allocation
KR100883354B1 (ko) 다중 반송파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의 보고 주기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875563A (zh) 估计及报告无线通信频道品质的方法及装置
EP1361681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01333123A (ja)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復調方法
CN1939021A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EP1533935A1 (en)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s link
US20090219855A1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of downlink packet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20050118959A1 (en) Mobile-unit-assisted modulation management
JP3984799B2 (ja)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039568A (zh) 一种基于不完全信道状态信息的大规模mimo系统跨层设计方案
CN102377538B (zh) 一种自适应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0420340C (zh) 一种hsdpa呼叫准入控制方法
CN1964237B (zh) 一种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信干比估计方法
WO2008004052A2 (en) Multi-level control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