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7777B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7777B
CN1937777B CN2006101445008A CN200610144500A CN1937777B CN 1937777 B CN1937777 B CN 1937777B CN 2006101445008 A CN2006101445008 A CN 2006101445008A CN 200610144500 A CN200610144500 A CN 200610144500A CN 1937777 B CN1937777 B CN 1937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ata
coding range
compressing image
occupies
virtual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4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7777A (zh
Inventor
小薮恭平
渕江孝明
吉成博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37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7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7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77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56Availability of hardware or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e.g. encoding based on power-saving criteri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46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 H04N19/152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by measuring the fullness of the transmission buf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compressed domai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ther than decoding, e.g. modification of transform coefficients, variable length coding [VLC] data or run-length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16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splicing one content stream with another content stream, e.g. for substituting a video cl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用于在拼接点拼接第一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在编辑点周围的第一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以及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分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代码总量,分析当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低时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以及当在临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时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确定装置,用于当第一范围被编码时,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和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下限。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更具体地说,涉及适用于编辑可变位速率(VBR)压缩图像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背景技术
下面参考图1描述用于通过在预定编辑点拼接两份压缩图像数据执行编辑的处理。
解码临近编辑点的部分压缩图像数据1和2,并获得未压缩图像信号1和2。在编辑点将未压缩图像信号1和2拼接在一起。根据需要临近编辑点的位置应用效果,并执行再编码。再编码的压缩图像数据与没有解码或再编码的压缩图像数据(也就是,除了临近编辑点的解码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压缩图像数据)拼接在一起。
与通过解码待编辑的所有压缩图像数据获得编辑压缩图像数据、在编辑点将图像信号拼接在一起、并再编码所有图像信号的方法相比,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局部抑制因为再编码的图像质量的恶化并可以显著的减少编辑处理时间。
此外,在产生以移动图像专家组(MPEG)技术为代表的压缩图像(编码)中,控制基于称为视频缓冲检验器(VBV)缓冲器的虚拟解码器模型所产生的代码总量、使得VBV缓冲器不会上溢或下溢是必须的。如果VBV缓冲器不执行常规操作,接收解码器中的缓冲器下溢,并且由于数据缺失,图像质量会恶化。
对于由MPEG2系统定义的多个流,紧跟在每个传输流和程序流下面的层是包化基本流(PES)。PES的头包括用于对每个包和循环冗余校验(CRC)执行用于错误检查的搅乱的控制信号的信息、以及提供音频/视频出现时间的出现时标(PTS)和提供解码开始时间的解码时标(DTS)。
不管流是否包含vbv_delay(vbv延迟)信息,编码器能根据DTS、PTS和剩余缓冲器数量来控制缓冲器的占用。然而,当编码器处理不包括时间信息的VBR压缩基本流(ES)时,vbv_delay的值固定在最大值。因此,编码器不能知道缓冲器的占用。因此,编码器不能只根据待编码的帧的信息确定缓冲器的占用。
因此,如参考图1所描述的那样,当通过只解码临近编辑点的部分执行编辑并在拼接后执行再编码时,虽然符合缓冲器占用的标准,但很难维持缓冲器的占用的连续性。
当这种VBR压缩流在不包括时间约定的条件下被编码时,通常通过在序列开始点的缓冲器的上限开始重新产生来避免缓冲器下溢。
此外,下面的技术是可获得的,在其中为了编辑压缩编码MPEG流,当解码临近编辑点(拼接点)的部分中的图像,在编辑点拼接未压缩图像信号,并然后执行再编码,通过参考在再编码范围中虚拟获得的VBV缓冲器的占用的位置(locus),计算上溢量和下溢量,从而不会引起缓冲器上溢或缓冲器下溢,并且通过计算再编码范围和初始流的切换点之间VBV缓冲器的差距获取所需代码总量的偏差值,其中,没有执行再编码用于计算和设置产生代码的新的所需总量(参见,例如,国际公开No.WO99/05864).
此外,下面技术是可获得的,其中,当通过将两个流拼接在一起执行编辑时,通过对在两个流拼接点之前和之后的区域的缓冲器占用施加限制避免缓冲器故障(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9-331524)。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在上述方法中限制编辑点周围区域中产生的代码总量,那么产生的代码总量不足被分配到由再编码产生的流的最后图像周围的区域。因此,图像质量将会显著恶化。
希望控制在VBR流中的编辑,以便避免在编辑点周围区域中的图像质量的恶化。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通过在编辑点拼接第一压缩数据和第二压缩数据来执行编辑的处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包含编辑点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以及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分析装置,用于根据获取装置获取的代码总量,在假设临近开始点的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低的情况下,分析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以及在假设结束点附近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分析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确定装置,用于在根据由分析装置分析的第一位置中,将以对应于虚拟缓冲器占有的最大下溢的总量沿虚拟缓冲器占有增加的方向修改第一位置而获得的第三位置的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确定为当对再编码范围进行再编码时的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同时,在第二位置中,将以通过虚拟缓冲器占有为最大值的时间段和最大位速率的集成值而获取的代码总量沿虚拟缓冲器占有减少的方向修改第二位置而获得的第四位置的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确定为当对再编码范围进行再编码时的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
信息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再编码范围设置装置。
再编码范围设置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编码方法决定。
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变更为所述第三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位置,并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变更为所述第四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位置,其中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比变更前的再编码范围更宽。
所述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存在于变更前的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前的时间;所述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存在于变更前的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后的时间。
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解码装置,用于解码在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中包括所述再编码范围的预定范围中的压缩图像数据;拼接装置,用于在编辑点拼接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一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一未压缩图像信号和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二未压缩图像信号,以便产生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编码装置,用于根据由确定装置确定的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和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再编码对应于在拼接装置拼接和产生的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中对应于所述再编码范围的部分,以便产生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以及编辑图像数据产生装置,用于通过拼接在除了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除了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以及由编码装置再编码产生的第三压缩图像数据,来产生压缩编码编辑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包括步骤:控制获取步骤,控制包含在编辑点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的获取;第1分析步骤,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其中开始点附近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第1决定步骤,在根据由所述第1分析步骤的处理而被分析的第一位置中,将以虚拟缓冲器占有的最大下溢的缓冲器占有总量沿虚拟缓冲器占有增加的方向修改第一位置而获得的第三位置的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确定为当对再编码范围进行再编码时的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第2分析步骤,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当其中假设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临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第2决定步骤,在根据由所述第2分析步骤的处理而被分析的第二位置中,将以通过虚拟缓冲器占有为最大值的时间段和最大位速率的集成值而获取的代码总量沿虚拟缓冲器占有减少的方向上修改第二位置而获得的第四位置的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确定为当对再编码范围进行再编码时的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获取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根据获取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开始点附近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下的虚拟缓冲器的第一位置和在假设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临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分别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当再编码第一范围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和在结束点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
根据本发明的通过在编辑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来控制用于执行编辑的处理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包含在编辑点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分析装置,根据由获取装置获取的代码总量,用于分析在假设再编码范围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和用于分析在假设再编码范围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变更为所述第一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位置,并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变更为所述第二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位置,其中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比变更前的再编码范围更宽。
所述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存在于变更前的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前的时间;所述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存在于变更前的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后的时间。
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解码装置,用于解码在包括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中包括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预定范围中的压缩图像数据;拼接装置,用于在编辑点拼接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一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一未压缩图像信号和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二未压缩图像信号,以便产生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编码装置,用于再编码在拼接装置拼接和产生的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中对应于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部分,以便产生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以及编辑图像数据产生装置,用于通过拼接在除了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除了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和由编码装置再编码产生的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产生压缩编码编辑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包括步骤:控制获取步骤,控制包含在编辑点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的获取;第1分析步骤,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再编码开始点变更步骤,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变更为所述第一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位置;第2分析步骤,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当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再编码结束点变更步骤,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变更为所述第二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位置,其中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比变更前的再编码范围更宽。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获取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根据获取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和在假设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临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将比第一范围更宽的第二范围设置为被解码并在编辑点拼接在一起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再编码范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可以控制用于通过在编辑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执行编辑的处理过程,更具体地说,可以设置被解码并在编辑点被拼接在一起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使得可以增加分配到再编码范围的产生代码总量的灵活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在编辑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控制用于执行编辑的处理过程,更具体地说,可以设置被解码并在编辑点被拼接在一起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再编码范围,使得可以提高分配到再编码范围的产生代码总量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解释编辑和部分再编码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编辑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用于解释图2所示CPU可执行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用于解释再编码范围和缓冲器占有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解释确定在再编码范围的末端的缓冲器占有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解释确定在再编码范围开始的缓冲器占有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解释确定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解释确定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解释编辑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再编码范围和缓冲器占有确定处理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再编码范围和缓冲器占有确定处理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个人计算机的配置的框图;
图13A和13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修改的不同装置的配置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前,下面将讨论本发明的特征和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述的实施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描述用于确保在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描述支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因此,即使在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述的实施方式在这里没有描述为涉及对应于本发明特征的实施方式,这并不表示实施方式不涉及本发明的特征。相反,即使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本发明的特征,这并不表示实施方式不涉及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通过在编辑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来控制用于执行编辑的处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编辑装置1)包括:获取装置(例如,图3中所示的产生代码总量检测器51),用于获取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例如,缺省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结束点的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分析装置(例如,图3所示的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根据获取装置获取的代码总量,用于在假设开始点临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低的情况下,分析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并用于在假设结束点附近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分析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确定装置(例如,图3所示的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用于根据由分析装置分析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再编码第一范围时确定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和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
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再编码范围设置装置(例如,图3所示的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用于根据分析装置分析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将比第一范围更宽的第二范围设置为被解码并在编辑点拼接在一起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再编码范围。
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解码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解码器22和23),用于解码在包括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第一范围的预定范围中的压缩图像数据;拼接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效用/开关26),用于在编辑点拼接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一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一未压缩图像信号和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二未压缩图像信号,以便产生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编码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编码器27),用于根据由确定装置确定的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和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再编码对应于由拼接装置拼接和产生的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的第一范围的部分,以便产生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以及编辑图像数据产生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流拼接器25),用于通过拼接在除了第一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除了第一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和由编码装置再编码产生的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产生压缩编码编辑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程序包括步骤:控制(例如,图10中的步骤S41或图11中的步骤S81的处理)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例如,缺省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的获取;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例如,图10中的步骤S47或图11中的步骤S87的处理)在假设开始点附近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根据由分析第一位置的步骤分析的第一位置,确定(例如,图10中的步骤S49或图11中的步骤S89的处理)当再编码第一范围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图10中的步骤S42或图11中的步骤S82的处理)在假设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结束点附近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根据由分析第二位置的步骤分析的第二位置,确定(图10中的步骤S44或图11中的步骤S84的处理)当再编码第一范围时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
根据本发明的通过在编辑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来控制用于执行编辑的处理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编辑装置1)包括:获取装置(例如,图3中所示的产生代码总量检测器51),用于获取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例如,缺省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分析装置(例如,图3所示的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用于根据获取装置获取的代码总量,在假设开始点临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时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低的情况下,分析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并在假设结束点附近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分析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再编码范围设置装置(例如,图3所示的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用于根据由分析装置分析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将比第一范围更宽的第二范围设置为被解码并在编辑点被拼接在一起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再编码范围。
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解码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解码器22和23),用于解码在包括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第二范围的预定范围中的压缩图像数据;拼接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效用/开关26),用于在编辑点拼接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一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一未压缩图像信号和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二未压缩图像信号,以便产生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编码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编码器27),再编码对应于由拼接装置拼接和产生的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的再编码范围设置装置设置的第二范围的部分,以便产生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以及编辑图像数据产生装置(例如,图2所示的流拼接器25),用于通过拼接在除了第二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除了第二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和由编码装置再编码产生的第三压缩图像数据而产生压缩编码编辑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程序包括步骤:控制(例如,图10中的步骤S41或图11中的S81的处理)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例如,缺省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编辑点周围第一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的获取;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例如,图10中的步骤S47或图11中的S87的处理)在假设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根据由分析第一位置的步骤分析的第一位置,设置(例如,图10中的步骤S51或图11中的S91的处理)在编辑点拼接在一起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再编码范围并比第一范围更宽的第二范围的开始点;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例如,图10中的步骤S42或图11中的S82的处理)在假设当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根据由分析第二位置分析的步骤分析的第二位置,设置(例如,图10中的步骤S46或图11中的步骤S86的处理)第二范围的结束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编辑装置1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中央处理单元(CPU)11连接至北桥12。例如,CPU 11控制读取存储在硬盘驱动(HDD)16中的数据,并产生和输出命令和用于控制由CPU 20执行的编辑处理的控制信息。
当从HDD 16读取待编辑的压缩图像数据1(下文,称为资料1)和待编辑的压缩图像数据2(下文,称为资料2)的两份图像资料,并通过仅仅解码临近编辑点的区域以及通过拼接后执行再编码而执行编辑时,CPU 11能确定再编码范围,使得产生的代码总量可以被充分地、能以更少的限制分配到在拼接点之前和之后的区域中的缓冲器占有,并当执行再编码时符合虚拟缓冲器占有的标准并在再编码范围和其中不执行再编码的区域之间维持连续性,确定在再编码范围开始的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和在再编码范围结束的缓冲器占有的下限,并输出设置再编码范围、确定的下限和上限、以及用于控制由CPU 20执行的编辑处理的命令。下面将描述再编码范围的设置和在再编码范围的开始和结束的缓冲器占有的确定。因为可以将大量产生代码提供到再编码范围,可以避免在临近编辑点的区域中图像质量的恶化。
北桥12被连接至外设部件互连/接口(PCI)总线14。例如,北桥12在CPU 11的控制下通过南桥15接收存储在HDD 16中的数据,并通过PCI总线14和PCI桥17将数据提供到存储器18中。北桥12也连接到存储器13。北桥12向存储器13发送和从存储器13接收CPU 11的处理所必需的数据。
存储器13存储由CPU 11执行的处理所需的数据。南桥15控制写和读数据往返于HDD 16。HDD 16存储待编辑的压缩编码资料。
PCI桥17控制写和读数据往返于存储器18,控制将压缩编码数据(也就是,资料1和2)提供到解码器22或24或流拼接器25,并通过PCI总线14和控制总线19控制数据的传送和接收.在PCI桥17的控制下,存储器18存储从HDD 16读出的作为待编辑的资料的压缩编码数据,以及从流拼接器25提供的编辑压缩编码数据。
CPU 20根据通过北桥12、PCI总线14、PCI桥17和控制总线19从CPU 11提供的命令和控制信息,控制由PCI桥17、解码器22至24、流拼接器25、效用/开关26、和编码器27执行的处理。存储器21存储CPU 20的处理所需的数据。
在CPU 20的控制下,解码器22至24解码被提供的压缩编码数据,并且输出未压缩图像信号。解码器22和23在其中执行解码的解码范围,可以等同于由CPU 11确定的再编码范围,或者可以是包括该再编码范围的更宽的范围。流拼接器25在CPU 20的控制下拼接在预定帧中提供的压缩图像数据。每个解码器22至24可以作为独立设备提供,而不包括在编辑装置1中。例如,当将解码器24作为独立设备提供时,解码器24能接收由编辑处理产生的压缩编辑图像数据,解码压缩编辑图像数据,并输出解码图像数据。
作为在实际编辑操作之前的步骤,为了分析流,解码器22至24可以根据需要解码资料1和资料2并向CPU 20报告存储在缓冲器中代码总量的信息。CPU 20通过控制总线19、CPU PCI桥17、PCI总线和北桥12向CPU11报告当执行解码时存储在缓冲器中代码总量的信息。
在CPU 20的控制下,效用/开关26转换从解码器22或解码器23提供的未压缩图像信号输出。也就是,效用/开关26拼接预定帧中提供的未压缩图像信号,按需要将效用应用于预定范围,并将拼接的图像信号提供到编码器27。编码器27编码设置为再编码范围的提供未压缩图像信号的部分,并将压缩编码图像数据输出到流拼接器25。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编辑装置1的操作。
VBR压缩资料1和2的数据被保存在HDD 16中。
根据从操作输入单元(未示出)提供的用户输入,CPU 11获取选择的压缩编码资料1和2的产生代码总量的信息,作为从在HDD 16中保存的压缩编码图像资料的编辑所使用的资料。CPU 11确定再编码范围,并确定在再编码范围的开始和结束的缓冲器占用。
图3是用于解释CPU 11的确定在编辑点周围的区域中再编码中产生的代码总量和确定再编码范围功能的功能框图。
产生代码总量检测器51检测存储在HDD 16中资料1和2的产生代码的总量,并将产生的代码总量提供给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例如,通过分析存储在HDD 16中的资料1和2的数据检测代码总量(也就是,图像头之间的代码总量)或通过使解码器22至24解码资料1和2检测缓冲器存储总量而检测产生的代码总量。
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根据从产生代码总量检测器51提供的资料1或2的产生代码总量信息,分析在其中不执行再编码的范围和再编码范围之间的拼接点周围的区域中的缓冲器占有的模型状态。
关于再编码范围的长度(也就是,编辑点周围待编码的资料1和2的图像数),通过由编辑装置1不根据资料类型提前确定或根据用于作为资料的压缩编码数据的编码方法提前确定缺省值。例如,如果根据长GOP MPEG(long-GOP MPEG)编码用作资料的压缩编码数据,将包括编辑点的一个GOP设置为再编码范围的缺省值。
如图4所示,因为在VBR压缩图像中缓冲器占有不超过上限(也就是,在预定时期内缓冲器占有接近上限VBV_MAX),缓冲器不会故障.然而,如果下溢发生,则缓冲器出现故障,并且缓冲器的故障会影响输出图像.
当处理恒定位速率(CBR)编码流时,根据bit_rate_value(Sequence_header)、bit_rate_extension(Sequence_extension)和vbv_delay(picture_header)的值通过获取缓冲器中目标图像的位置可以计算缓冲器占有。然而,对于VBR,因为从中计算缓冲器占有的vbv_delay的值最大(0xFFFF),没有正确地计算缓冲器占有。
当处理不包括重放时间信息的基本流时,如果从编码流的初始部分执行解码,可以复制编码器期望的缓冲器占有的位置。然而,一般而言,解码不总是从流的初始位置执行。因此,对于编码器有必要计算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使得图像不会因为下溢丢失。
因此,作为用于分析由产生代码总量检测器51检测的非编码范围和再编码范围之间拼接点周围的部分中缓冲器占有的第一模型状态,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通过考虑其中待连接到再编码范围的资料2的第一图像的缓冲器占有是图5所示的上限VBV_MAX的情况,为其中不能将足够的代码总量指定到临近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的部分的“最差情况”,计算资料2的再编码范围和资料2的非再编码范围之间的拼接点周围的部分中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
此外,作为用于分析非编码范围和再编码范围之间拼接点周围的部分中缓冲器占有的第二模型状态,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通过考虑其中再编码范围和资料1之间的拼接点的缓冲器占有是0的情况,如图6所示,为其中不能将足够的代码总量指定到临近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的部分的“最差情况”,计算资料1的非再编码范围和资料1的再编码范围之间的拼接点周围的部分中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
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将计算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作为第一和第二模型提供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以及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
虽然增加了改进控制的可能性,但由于由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分析的范围增加,因此处理时间增加了。例如,如果重放时间是大约1至2秒,或者如果根据长GOP MPEG编码作为资料的压缩编码数据,分析范围大约是1至2GOP。然而,可以根据经验或试验数据适当地设置分析范围。
即使对于VBR,因为编码器在执行编码的同时实施缓冲器管理以便符合VBV缓冲器的标准,如果在再编码范围后的资料2的非再编码范围中的任何图像的缓冲器占有是上限,则在随后图像中的缓冲器占有不应该低于下限。因此,如果执行用于再编码范围的缓冲器控制,使得连接到资料2的第一帧的缓冲器占有是上限,如在图5所示的“最差情况”一样,则可以在不违反标准的情况下执行编辑处理。
然而,在这种“最差情况”中,在再编码范围末端的缓冲器占有被控制在低于VBV_MAX的上限的对应于“最大位速率×1帧时间”的总量的值和上限VBV_MAX范围之间的范围内。因此,对在再编码范围中代码分布上施加严格的限制,而这会引起图像质量的恶化。
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确定,在其中连接到再编码范围的资料2的第一图像是上限VBV_MAX的“最差情况”下,其中缓冲器占有保持上限VBV_MAX的状态(如图5中α和β所示)是否存在.如果其中缓冲器占有保持上限VBV_MAX的状态存在,如图5中α和β所示,以对应于α和β所示的范围的总量向下修改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以便减少在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的缓冲器占有,并且获得其中资料2的非再编码范围的图像的缓冲器占有显示上限的状态.然而,在此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向下修改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以便不引起下溢.
更具体地说,在以对应于“最大位速率×α表示的范围”的总量向下修改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时,如果下溢不发生,则可以将再编码范围结束的缓冲器占有控制在箭头82表示的范围内,其比箭头81表示的范围更宽。此外,在也以对应于“最大位速率×β表示的范围”的总量向下修改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时,如果下溢不发生,则可以将再编码范围结束的缓冲器占有控制在箭头83表示的范围内,其比箭头82表示的范围更宽。
因此,由于可以将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的下限减少到低于“最差情况”(也就是,可以设置较小值),可以增加可分布到再编码范围中最后帧的代码总量的上限。因此,可以增加控制再编码范围中缓冲器占有的灵活性,并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在再编码范围中代码的分布。从而可以避免在再编码范围中的图像质量的恶化。
此外,如图6所示,因为在其中再编码范围和资料1之间的拼接点的缓冲器占有是0的“最差情况”下,仅仅小于对应于“最大位速率×1帧时间”的代码总量可以被指定到再编码范围中第一帧,图像质量会恶化。
资料1是在其上执行缓冲器管理以便符合VBV缓冲器的标准的压缩图像。因此,在根据“最差情况”的资料1的分析范围中其中缓冲器占有下溢的图像存在于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中的情况下,即使用对应于下溢的总量向上修改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也可以在符合VBV缓冲器的标准的同时在再编码范围中执行控制。换句话说,在根据“最差情况”的资料1的分析范围中如果其中缓冲器占有下溢的图像存在于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中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确定单元53用对应于下溢的总量向上修改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并确定在再编码范围的开始时的缓冲器占有。因此,可以增加在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的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并增加可以分布到第一帧的代码总量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避免图像质量的恶化。
更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如果用在资料1的分析范围中对应于缓冲器占有的最大下溢的总量向上修改虚拟缓冲器的位置,如箭头102所示,则可以将箭头104表示的范围中产生的代码总量指定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的缓冲器占有,所述箭头104表示的范围中产生的代码总量对应于通过将箭头103表示的“最大位速率×1帧时间”加上箭头102表示的总量获得的范围,而不是对应于小于由箭头103表示的“最大位速率×1帧时间”的产生代码总量。因此,可以避免图像质量的恶化。
此外,如上所述,如果在再编码范围中最后图像的缓冲器占有的下限较低,则提高了在再编码范围中代码总量的分布的灵活性。如果在再编码范围中第一图像的缓冲器占有的上限较高,则提高了在再编码范围中代码总量的分布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避免在再编码范围中图像质量的恶化。
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检测在“最差情况”中资料2的分析范围中缓冲器占有最低的点,并将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改变为缓冲器占有最低的检测点,在所述“最差情况”中,拼接到再编码范围的资料2的再编码范围的第一图像的缓冲器占有是上限VBV_MAX,如图7所示。
更具体地说,在如图7所示的“最差情况”中,在初始再编码范围中,控制初始再编码范围和非再编码范围之间的拼接点的缓冲器占有使之在箭头121表示的范围内.然而,可以控制在由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改变的新再编码范围和非再编码范围之间拼接点的缓冲器占有使之在箭头122表示的范围内.因此,可以提高在再编码范围中代码分布的灵活性,并可以避免图像质量的恶化.
类似地,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检测在“最差情况”中资料1的分析范围中缓冲器占有最高的点,并将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改变为缓冲器占有最高的所检测的点,在所述“最差情况”中,在资料1的再编码范围和非再编码范围之间的拼接点的缓冲器占有是0,如图8所示。
更具体地说,在如图8所示的“最差情况”中,在初始再编码范围中,控制初始再编码范围和非再编码范围之间的拼接点临近的图像的缓冲器占有使之在箭头141表示的范围内。然而,可以控制在由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改变的新再编码范围和非再编码范围之间拼接点的缓冲器占有使之在箭头142表示的范围内。因此,可以提高在再编码范围中代码分布的灵活性,并可以避免图像质量的恶化。
此外,可以仅仅执行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的处理和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的处理之一。或者,可以结合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的处理和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的处理并一起执行。换句话说,根据在由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分析的非再编码范围和再编码范围之间的拼接点之前和之后的预定范围中在“最差情况”中缓冲器占有的虚拟位置,如参考图5和6所描述的那样,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执行用于改变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的处理,并将虚拟缓冲器占有的改变位置提供到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然后,如参考图7和8所描述的那样,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执行用于根据虚拟缓冲器占有的改变位置改变再编码范围的处理,并将改变的再编码范围提供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计算在新编码范围的开始和末端的缓冲器占有。
命令和控制信息产生器55获取在由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确定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和结束的缓冲器占有和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确定的再编码范围,并产生诸如在用户指定的关于编辑点的信息以及编辑开始命令。
CPU 11根据用户输入和从操作输入单元(未示出)提供的操作控制南桥15以便从HDD 16读取资料1和2的压缩编码数据,并通过北桥12、PCI总线14、PCI桥17提供到存储器18使之存储在存储器18中。此外,CPU 11经由北桥12、PCI总线14、PCI桥17和控制总线19将关于编辑点、再编码范围、在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的信息以及用于由命令和控制信息产生器55产生的开始编辑命令提供到CPU 20。
CPU 20控制PCI桥17来将从存储在存储器18中的资料1的压缩编码数据根据CPU 11设置的再编码范围中的图像的数据提供给解码器22,并将根据再编码范围中确定的解码范围中的资料2的图像的数据提供给解码器23。解码范围可以等于再编码范围或者可以是包括再编码范围的更宽范围。此外,例如,如果当资料1和2的数据是MPEG帧间引用编码数据等时,编码范围中的图像引用的图像存在,也根据需要将对应引用图像提供到解码器23。
此时,CPU 20控制PCI桥17来将存储在存储器18中的资料1和2的压缩编码数据的非再编码范围中的图像提供给流拼接器25。
CPU 20控制解码器22和23来解码所提供的压缩编码数据。
在CPU 20的控制下,解码器22和23解码所提供的数据,并将由解码获得的资料图像1和2的信号提供给效用/开关26.在CPU 20的控制下,效用/开关26在预定剪辑(拼接)点拼接未压缩解码图像信号1和2,按需要应用效用,并产生未压缩编辑图像信号用于再编码。如果再编码所需的再编码引用图像存在,效用/开关26将用于再编码引用图像的引用图像数据和未压缩编辑图像信号提供给编码器27。
解码器22和23能提取由编码器27执行的编码处理所需的信息并通过控制总线19将信息提供给CPU 20。CPU 20通过控制总线19将由编码器27执行的编码处理所需的并由解码器22或23提供的信息提供给编码器27。
在CPU 20的控制下,编码器27编码从效用/开关26提供的用于再编码的未压缩编辑图像信号。
当编码器27编码用于再编码的未压缩编辑图像信号时,根据出现在由CPU 11设置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的信息,CPU20执行缓冲器控制以便符合VBV缓冲器的标准。
然后,将由编码器27再编码的图像数据提供到流拼接器25。然后,在CPU 20的控制下,流拼接器25拼接从PCI桥17提供的非再编码范围中资料1和2的数据和从编码器27提供的编码图像数据,并产生压缩编辑图像数据。
更具体地说,流拼接器25在CPU 20的控制下拼接流,这样连接从PCI桥17提供的资料1和从编码器27提供的编码图像数据,使得在显示顺序上是连续的,以及这样连接从编码器27提供的编码图像数据和从PCI桥17提供的资料2使得在显示顺序上是连续的。
然后,在CPU 20的控制下,流拼接器25将产生的压缩编辑图像数据提供给PCI桥17以便存储在存储器18中,并将压缩编辑图像数据提供给解码器24以便解码。由解码器24解码的数据被输出并显示在监视器上用于检查编辑结果,以及将由解码产生的基带信号输出到另一装置。
如果从操作输入单元(未示出)发出存储压缩编辑图像数据的指令,CPU 11控制PCI桥17来读取存储在存储器18中的压缩编辑图像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通过PCI总线14和北桥12提供给南桥15,以及控制南桥15来将压缩编辑图像数据提供给HDD 16并将之保存在HDD 16中。
下面,参考图9描述由编辑装置1执行的编辑处理。
在步骤S1中,CPU 11接收从用户使用操作输入单元(未示出)输入的用于指示开始编辑的操作输入。
在步骤S2中,执行用于确定再编码范围和缓冲器占有的处理,下面将参考图10或11描述该处理。
在步骤S3中,根据从用户输入和从操作输入单元提供(未输出)的操作,CPU 11控制南桥15以读取资料1和2的压缩编码数据,并通过北桥12、PCI总线14和PCI桥17将所读取的数据提供给存储器18,并将所读取的数据存入存储器18中。此外,CPU 11通过北桥12、PCI总线14、PCI桥17和控制总线19将指示编辑点、再编码范围和在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以及用于开始编辑的命令提供给CPU 20。存储器18获取待编辑的两份压缩编码编辑资料数据。
在步骤S4中,CPU 20控制PCI桥17来根据所确定的再编码范围确定对于存储在存储器18中的两份压缩编码编辑资料数据的解码范围,以便提取在解码范围中的数据和用于按需要在解码范围中解码和再编码数据所需的数据,并将所提取的数据提供给解码器22和23.解码范围可以等同于再编码范围或者可以是包括再编码范围的更宽范围.
此时,CPU 20控制PCI桥17以便将在非编码范围中的压缩编码编辑资料数据提供给流拼接器25。在CPU 20的控制下,PCI桥17从存储在存储器18中的压缩编码的两份编辑资料数据中提取在所确定解码范围中的数据和在解码范围中解码和再编码数据所需的数据,按照需要,将提取的数据提供给解码器22和23,并将在非再编码范围中的压缩编码编辑资料提供给流拼接器25。
此外,按照需要,CPU 20能获取例如关于待应用到再编码范围中图像的效用类型的信息以及关于在编码包括在再编码中的图像时的困难的信息。
在步骤S5中,CPU 20控制解码器22和23以解码在所确定解码范围中的数据。在CPU 20的控制下,解码器22和23解码所提供的压缩编码编辑资料数据,并将解码数据提供给效用/开关26。
在步骤S6中,CPU 20控制效用/开关26以便在拼接点拼接解码后的数据并按需要应用效用。在CPU 20的控制下,效用/开关26在编辑点拼接所提供的未压缩解码图像资料,按照需要应用效用,并将拼接的资料提供到编码器27。
在步骤S7中,CPU 20将关于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占有的信息提供给编码器27,并控制编码器27来从在编辑点解码和拼接的图像数据再编码在再编码范围中的图像数据。在CPU 20的控制下,从在编辑点解码和拼接的图像中,根据关于再编码范围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的信息,编码器27再编码在再编码范围中的图像数据以便符合VBV缓冲器的标准,并将再编码的图像数据提供给流拼接器25。
在步骤S8中,流拼接器25拼接编码部分和在非再编码部分中的压缩图像数据,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解码临近两个图像资料(压缩图像数据)的编辑点的部分,并在预定编辑点将解码的未压缩图像信号连接在一起。然后,再编码连接的图像信号,并在其中不执行解码和再编码的范围中连接到压缩图像数据。因此,可以实现对压缩图像数据的编辑。
此外,根据由CPU 11设置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的信息,编码器27再编码由CPU 11设置的再编码范围中的编辑图像以便符合VBV缓冲器的标准。因此,与已知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指定产生代码总量的灵活性,并可以避免图像的恶化。
下面参考图10所示的流程图描述在图9的步骤S2的处理中执行的再编码范围和缓冲器占有确定处理的第一示例。
在步骤S41中,根据提前设置的缺省再编码范围,产生代码总量检测器51检测在再编码范围和非再编码范围之间的拼接点临近的预定范围中资料1和2的产生代码总量,并将所产生的代码总量提供给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
在步骤S42中,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分析在“最差情况”中预定范围内的缓冲器占有,获得在“最差情况”中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并将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提供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和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在所述“最差情况”中,靠近资料2的再编码范围的边界的图像的缓冲器占有是上限。
在步骤S43中,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确定其中缓冲器占有超出上限VBV_MAX的部分是否在“最差情况”中虚拟缓冲器占有的分析位置中存在。
如果在步骤S43中确定其中缓冲器占有超出上限VBV_MAX的部分存在,则在步骤S44中根据缓冲器占有超出上限VBV_MAX的阶段(例如,图5所示的α和β),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确定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的缓冲器占有以便满足不引起缓冲器下溢的条件。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47。
如果在步骤S43中确定其中缓冲器占有超出上限VBV_MAX的部分不存在,则在步骤S45中,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检测在分析范围内对应于资料2的非再编码范围的区域中缓冲器最低的位置,如参考图7所描述的那样。
在步骤S46中,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将再编码范围的终点改变为检测的位置,如参考图7所描述的那样。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将新设置的再编码范围的终点报告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以及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获得在新设置的再编码范围的终点的缓冲器占有。
在步骤S44或S46的处理之后,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分析在“最差情况”中预定范围中的缓冲器占有,获取在“最差情况”中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并在步骤S47中将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提供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和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在所述“最差情况”中,在资料1的再编码范围的边界的缓冲器占有是下限,如参考图6所描述的那样。
在步骤S48中,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确定在“最差情况”中虚拟缓冲器占有的分析位置中下溢是否发生。
如果在步骤S48中确定下溢发生,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以对应于缓冲器下溢的总量向上修改虚拟地址,如参考图6所描述的那样,并在步骤S49中确定再编码范围开始的缓冲器占有。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52。
如果在步骤S48中确定下溢没有发生,则在步骤S50中,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检测在分析范围中资料1的非再编码范围中缓冲器占有最高的位置,如参考图8所描述的那样。
然后,在步骤S51中,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将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改变为所检测位置,如参考图8所描述的那样。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将新设置的再编码范围报告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而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获得新设置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的缓冲器占有。
在步骤S49或S51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52中,命令和控制信息产生器55产生并输出关于编辑点、再编码范围和在再编码范围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的信息以及用于开始编辑的命令。然后,处理返回到图9的步骤S2并进行到步骤S3。
如上所述,当编辑VBR压缩图像时,可以确定在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再编码范围和缓冲器占有,使得可以容易的执行对于再编码范围的缓冲器控制,并且可以在不分析所有资料数据的情况下改进图像。
下面参考图11的流程图描述图9中步骤S2的处理中执行的再编码范围和缓冲器占有确定过程的第二示例。
在步骤S81至S83中,执行基本类似于图10中所示的步骤S41至S43中的处理。
换句话说,根据提前设置的缺省再编码范围,产生代码总量检测器51检测在再编码范围和非再编码范围之间拼接点临近的预定范围中资料1和2的产生代码总量,并将产生的代码总量提供给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分析在“最差情况”中预定范围内的缓冲器占有,获得在“最差情况”中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并将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提供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和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在所述“最差情况”中,靠近资料2的再编码范围的边界的图像的缓冲器占有是上限.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确定其中缓冲器占有超出上限VBV_MAX的部分是否在“最差情况”中虚拟缓冲器占有的分析位置中存在.
如果在步骤S83中确定其中缓冲器占有超出上限VBV_MAX的部分存在,则根据其中缓冲器占有超出上限VBV_MAX的阶段(例如,图5中所示的α和β),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确定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的缓冲器占有以便满足不引起缓冲器下溢的条件,并且在步骤S84中将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修改位置提供给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
如果在步骤S83中确定其中缓冲器占有超出上限VBV_MAX的部分不存在或者在执行了步骤S84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85中,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检测在分析范围内缓冲器占有最低的位置,如参考图7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在步骤S84中改变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的缓冲器占有,在步骤S85中,根据基于改变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检测缓冲器占有最低的位置。
在步骤S86中,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将再编码范围的终点改变为所检测的位置,如参考图7所描述的那样。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将新设置的再编码范围的终点报告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而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获得在新设置的再编码范围的终点的缓冲器占有。
在步骤S87和S88中,执行基本类似于图10中所示的步骤S47和S48中的处理。
换句话说,缓冲器占有分析器52分析在“最差情况”中预定范围中的缓冲器占有,获取在“最差情况”中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并将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位置提供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和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在所述“最差情况”中,在资料1的再编码范围的边界的缓冲器占有是下限,如参考图6所描述的那样。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确定在“最差情况”中虚拟缓冲器占有的分析位置中下溢是否发生。
如果在步骤S88中确定下溢发生,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以对应于缓冲器下溢的总量向上修改虚拟地址,如参考图6所描述的那样,并在步骤S89中确定再编码范围开始的虚拟占有,并将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修改位置提供给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
在步骤S90中,如果在步骤S88中确定下溢没有发生或者在执行步骤S89的处理之后,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检测在分析范围中缓冲器占有最高的位置,如参考图8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在步骤S89中改变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的缓冲器占有,则在步骤S90中根据基于改变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检测缓冲器占有最高的位置。
在步骤S91中,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将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改变为所检测位置,如参考图8所描述的那样。再编码范围确定单元54将新设置的再编码范围报告给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而缓冲器占有确定单元53获得新设置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的缓冲器占有。
在步骤S92中,命令和控制信息产生器55产生并输出关于编辑点、再编码范围和再编码范围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缓冲器占有的信息以及用于开始编辑的命令。然后,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2并进行到步骤S3。
如上所述,当编辑VBR压缩图像时,可以确定在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再编码范围和缓冲器占有,使得可以容易的执行对于再编码范围的缓冲器控制,并且可以在不分析所有资料数据的情况下改进图像.
根据上述处理,可以通过解码和再编码仅仅临近编辑点的部分来编辑VBR压缩图像。
此外,在编辑VBR压缩图像时,检查在再编码范围和非再编码范围之间拼接点临近的虚拟缓冲器的缓冲器占有的过渡状态,并可以增加指定到再编码范围中图像的代码总量。因此,可以容易的执行控制,并可以避免图像质总量的恶化。由此可以获得具有高质量的编辑图像。
上述处理序列也可以由软件执行。如果上述处理序列由软件执行,则从记录介质将构成软件的程序安装到装入特定软件的计算机中,或者例如,能够通过安装各种程序来执行各种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参考图2所描述的编辑装置1是图12所示的个人计算机401。
参考图12,CPU 411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的程序或从存储单元41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13的程序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在RAM 413中适当地存储CPU执行各种类型处理所需的数据。
CPU 411、ROM 412和RAM 413通过总线414互相连接。输入/输出接口415也连接到总线414。
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单元416,包括显示器和扬声器的输出单元41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单元418,以及包括调制器和终端适配器等的通信单元419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5。通信单元419通过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
按需要将驱动42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5。磁盘431、光盘432、磁性光盘433、半导体存储器434等被适当地安装在驱动420中。从磁盘431、光盘432、磁性光盘433、半导体存储器434等读取的计算机程序被按需要安装在存储单元418中。
当由软件执行上述处理序列时,将由程序构成的软件从网络或记录介质安装入已装入特定硬件的计算机中,或者例如,能够通过安装各种程序执行各种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
记录介质不仅包括诸如磁盘431(包括软盘)、光盘432(包括压缩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性光盘433(包括迷你盘(MD)(注册商标))或半导体存储器434的套装介质(package medium),而且包括ROM 412和包括在存储单元418中的硬盘,所述套装介质记录程序并为了独立于计算机将程序提供给用户而销售,所述存储单元418记录程序并植入待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机中。
在本说明书中,定义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的步骤不是必然根据所写的顺序以时间序列执行。在不按照时间序列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并行或独立地执行所述步骤。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编辑装置1包括解码器和编码器,可以将每个解码器和编码器作为独立设备提供。例如,如图13A所示,将每个将流数据解码为基带信号的解码器471和将基带信号编码为流数据的编码器472作为独立设备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解码器471不仅能够解码作为图像资料压缩编码数据,并将解码数据提供给编码器472,而且能够接收在由编码器472部分编码之后编辑和产生的压缩编码数据,并将接收的压缩编码数据解码为基带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的编辑流,例如,提供给预定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或者输出到另一设备使之受到必要的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解码器22至24不会完全解码提供的压缩编码数据,以及对应的编码器27会部分的编码对应于不完全解码数据的部分。
例如,当解码器22至24执行对于可变长度编码(VLC)的解码和逆量化,但不执行逆离散余弦变换(DCT),编码器27执行量化和可变长度编码但不执行DCT变换。很明显,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执行部分编码(从中间阶段编码)的编码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完全由解码器22至24解码的基带信号可以被编码器27部分编码到中间阶段(例如,编码器27执行DCT转换和量化但是不执行可变长度编码),或者因为由编码器22至24的不完全解码而编码到中间阶段的数据(例如,解码器22至24对VLC代码执行解码和量化而不执行逆DCT转换)可以进一步被编码器27编码到中间阶段(例如,编码器27执行量化而不执行可变长度编码)。
此外,图13A中所示的解码器471不会完全解码所提供的流数据,而图13A所示的对应编码器可以部分编码对应于不完全解码数据的部分。
例如,当解码器471对VLC执行解码和逆量化但不执行逆DCT转换,编码器472执行量化和可变长度编码但不执行DCT变化。很明显,可以在本发明中采用由执行部分解码的解码器471执行的解码处理(解码到中间阶段)和由执行部分编码的编码器472执行的编码处理(从中间阶段编码)。
此外,完全由解码器471解码的基带信号可以由编码器472部分编码到中间阶段(例如,编码器472执行DCT转换和量化而不执行可变长度编码),或由解码器471不完全解码而被编码到中间阶段的数据(例如,解码器471对VLC代码执行解码和逆量化而不执行逆DCT转换)可以进一步由编码器472编码到中间阶段(例如,编码器472执行量化但不执行可变长度编码)。
此外,如图13B所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包括执行部分解码(执行解码处理的部分过程)的解码器471和执行部分编码(执行编码处理的部分过程)的编码器472的代码转换机481。例如,当使用执行诸如拼接的编辑的编辑装置482,也就是具有由编辑装置1的流拼接器25和效用/开关26的功能的编辑装置时,使用所述代码转换机481。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CPU 11和CPU 20是独立配置的,可以将CPU 11和CPU 20配置为控制整个编辑装置1的单一CPU。类似地,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3和存储器21是独立配置的,可以将存储器13和存储器21配置为在编辑装置1中提供的存储器。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HDD 16、解码器22至24、流拼接器25、效用/开关26和编码器27通过桥和总线互相连接并集成为编辑装置,例如,部分组件部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外部连接。或者,组件部分可以按照各种形式互相连接。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待编辑的压缩资料被保存在HDD中,例如,可以对记录在各种记录介质上的资料执行编辑,诸如光盘、磁性光盘、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解码器22至24、流拼接器25、效用/开关26和编码器不是必然安装在相同扩展卡中,诸如PCI卡或PCI快速卡。例如,如果通过PCI快速技术等可以获得卡间的快速转递速度,可以将每个解码器22至24、流拼接器25、效用/开关26和编码器安装在单独的扩展卡中。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是必然限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都会发生,只要它们在附加权利要求或其对等物的范围中。
本发明包含涉及于2005年8月22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5-239829的主题,在此引入其全文以供参考。

Claims (11)

1.一种控制用于通过在编辑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来执行编辑的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包含在编辑点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以及在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
分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获取装置所获取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临近开始点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和再编码时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低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并分析在假设临近结束点中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
确定装置,用于在根据由所述分析装置分析的第一位置中,将以对应于虚拟缓冲器占有的最大下溢的总量沿虚拟缓冲器占有增加的方向修改第一位置而获得的第三位置的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确定为当对再编码范围进行再编码时的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同时,在第二位置中,将以通过虚拟缓冲器占有为最大值的时间段和最大位速率的集成值而获取的代码总量沿虚拟缓冲器占有减少的方向修改第二位置而获得的第四位置的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确定为当对再编码范围进行再编码时的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对再编码范围进行设定的再编码范围设置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再编码范围设置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编码方法决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变更为所述第三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位置,并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变更为所述第四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位置,其中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比变更前的再编码范围更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存在于变更前的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前的时间;
所述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存在于变更前的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后的时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解码装置,用于解码在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中包括所述再编码范围的预定范围中的压缩图像数据;
拼接装置,用于在编辑点拼接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一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一未压缩图像信号和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二未压缩图像信号,以便产生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
编码装置,用于根据由确定装置确定的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和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再编码对应于在拼接装置拼接和产生的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中对应于所述再编码范围的部分,以便产生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以及
编辑图像数据产生装置,用于通过拼接在除了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除了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以及由编码装置再编码产生的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产生压缩编码编辑图像数据。
7.一种用于控制通过在拼接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执行编辑的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获取步骤,控制包含在编辑点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的获取;
第1分析步骤,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开始点附近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
第1决定步骤,在根据由所述第1分析步骤的处理而被分析的第一位置中,将以虚拟缓冲器占有的最大下溢的缓冲器占有总量沿虚拟缓冲器占有增加的方向修改第一位置而获得的第三位置的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确定为当对再编码范围进行再编码时的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上限;
第2分析步骤,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结束点附近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
第2决定步骤,在根据由所述第2分析步骤的处理而被分析的第二位置中,将以通过虚拟缓冲器占有为最大值的时间段和最大位速率的集成值而获取的代码总量沿虚拟缓冲器占有减少的方向修改第二位置而获得的第四位置的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确定为当对再编码范围进行再编码时的在结束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下限。
8.一种控制用于通过在编辑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执行编辑的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包含在编辑点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
分析装置,根据由获取装置获取的代码总量,用于分析在假设再编码范围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在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以及在假设再编码范围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的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
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变更为所述第一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位置,并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变更为所述第二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位置,
其中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比变更前的再编码范围更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存在于变更前的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前的时间;
所述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存在于变更前的所述再编码范围之后的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解码装置,用于解码在包括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中包括变更后的所述再编码范围的预定范围中的压缩图像数据;
拼接装置,用于在编辑点拼接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一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一未压缩图像信号和由解码装置解码第二压缩图像数据产生的第二未压缩图像信号用于产生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
编码装置,再编码在拼接装置拼接和产生的第三未压缩图像信号中对应于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的部分,以便产生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以及
编辑图像数据产生装置,用于通过拼接在除了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一压缩图像数据、除了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之外的部分中的第二压缩图像数据和由编码装置再编码产生的第三压缩图像数据产生压缩编码编辑图像数据。
11.一种用于通过在拼接点拼接第一压缩图像数据和第二压缩图像数据控制执行编辑的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获取步骤,控制包含在编辑点的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和在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的代码总量的获取;
第1分析步骤,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开始点附近的部分第一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开始点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情况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一位置;
再编码开始点变更步骤,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开始点变更为所述第一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位置;
第2分析步骤,根据其获取由控制获取的步骤控制的代码总量,分析在假设当结束点附近的部分第二压缩图像数据被解码并再编码时靠近结束点的图像的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大的情况下虚拟缓冲器占有的第二位置;以及
再编码结束点变更步骤,将所述再编码范围的结束点变更为所述第二位置中虚拟缓冲器占有最小的位置,
其中变更后的再编码范围比变更前的再编码范围更宽。
CN2006101445008A 2005-08-22 2006-08-22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7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39829A JP4492484B2 (ja) 2005-08-22 2005-08-22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39829/05 2005-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7777A CN1937777A (zh) 2007-03-28
CN1937777B true CN1937777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767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450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7777B (zh) 2005-08-22 2006-08-22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11104B2 (zh)
JP (1) JP4492484B2 (zh)
KR (1) KR101450864B1 (zh)
CN (1) CN1937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9149B2 (ja) * 2006-07-13 2009-0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デオ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ビデオ信号処理方法、ビデオ信号符号化装置およびビデオ信号符号化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577357B2 (ja) * 2007-12-27 2010-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381459B2 (ja) * 2009-07-27 2014-0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動画像編集装置、動画像編集方法及び動画像編集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RU2534370C2 (ru) 2010-05-06 2014-11-27 Ниппон Телеграф Энд Телеф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кодированием видео
ES2703005T3 (es) * 2010-05-07 2019-03-06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Método de control de codificación de imágenes animadas, aparato de codificación de imágenes animadas y programa de codificación de imágenes animadas
RU2527740C2 (ru) 2010-05-12 2014-09-10 Ниппон Телеграф Энд Телеф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кодированием виде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видео и программа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видео
JP2012138661A (ja) * 2010-12-24 2012-07-19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0230595B2 (en) * 2016-06-09 2019-03-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networks with variable, virtual service rat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6403A (zh) * 2001-06-01 2005-07-06 通用仪表公司 数字视频传输流的拼接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39588A1 (en) 1996-04-12 1997-10-23 Sony Corporation Image encoder, image encoding method and medium on which image encoding program is recorded
JPH09282762A (ja) 1996-04-16 1997-10-31 Nippon Columbia Co Ltd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WO1997039558A1 (en) 1996-04-16 1997-10-23 Phran-Tek, Ltd. Shield for concealing operation of a keypad
JP3668556B2 (ja) 1996-06-13 2005-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信号符号化方法
JP3341842B2 (ja) * 1997-06-19 2002-11-05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バッファ管理方法
WO1999005864A1 (fr) * 1997-07-25 1999-02-04 Sony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dition, procede d'edition, dispositif d'epissage, procede d'epissage, dispositif de codage et procede de codage
WO1999018720A1 (en) * 1997-10-03 1999-04-15 Sony Corporation Encoded stream splic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an encoded stream gene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6301428B1 (en) * 1997-12-09 2001-10-09 Lsi Logic Corporation Compressed video editor with transition buffer matcher
US6414998B1 (en) 1998-01-27 2002-07-02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n image material
JP4223567B2 (ja) * 1998-02-03 2009-02-1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符号化ビデオシーケンスの切り替え方法及び装置
US6611624B1 (en) * 1998-03-13 2003-08-26 Cisco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ame accurate splicing of compressed bitstreams
US6269120B1 (en) * 1998-03-23 2001-07-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cise buffer management for MPEG video splicing
GB9908809D0 (en) * 1999-04-16 1999-06-09 Sony Uk Ltd Signal processor
GB2353653B (en) * 1999-08-26 2003-12-31 Sony Uk Ltd Signal processor
US6587506B1 (en) * 1999-11-02 2003-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Video editing apparatus, video editing method, and data storage medium for a video editing program
JP2001197504A (ja) * 1999-11-02 2001-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映像編集装置、映像編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6522693B1 (en) * 2000-02-23 2003-02-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encoding segments of buffer constrained video streams
GB2372657B (en) * 2001-02-21 2005-09-21 Sony Uk Ltd Signal processing
EP1786212A4 (en) 2004-08-25 2011-08-17 Sony Cor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6403A (zh) * 2001-06-01 2005-07-06 通用仪表公司 数字视频传输流的拼接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19305A 2001.04.27
JP特开2003-52040A 2003.02.21
JP特开平11-289541A 1999.10.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92484B2 (ja) 2010-06-30
KR101450864B1 (ko) 2014-10-15
KR20070022616A (ko) 2007-02-27
US8311104B2 (en) 2012-11-13
CN1937777A (zh) 2007-03-28
US20070041441A1 (en) 2007-02-22
JP2007059996A (ja) 200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7777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141642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JP4538908B2 (ja) データ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US753934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US829534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KR20070100668A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방법, 기록 매체 및 프로그램
US20060120466A1 (en) Editing system, editing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editing controlling method
US7835436B2 (en) Video-encoding device and video-encoding control method
JP2005253116A (ja) 編集装置、編集方法、再符号化装置、再符号化方法、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及びスプライシング方法
JP4791129B2 (ja) 画像符号化装置、画像符号化方法及び画像編集装置
US20080075164A1 (en) Motion picture en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55846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JP4577357B2 (ja) 符号化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1315802A (zh) 数据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以及记录装置、方法和程序
JP4342139B2 (ja) 信号処理装置
KR20100018093A (ko) 복호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기록 매체
US90142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nique portions of videos with validation and predictive scene changes
KR20060109317A (ko) 프로그램,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JP4798124B2 (ja) データ変換方法および映像変換装置
JP2002300585A (ja) 圧縮符号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