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6755A - 自动温度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温度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6755A
CN1936755A CN 200510108950 CN200510108950A CN1936755A CN 1936755 A CN1936755 A CN 1936755A CN 200510108950 CN200510108950 CN 200510108950 CN 200510108950 A CN200510108950 A CN 200510108950A CN 1936755 A CN1936755 A CN 1936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resistance
automatic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89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JI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JI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JI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JI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1089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36755A/zh
Publication of CN1936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6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自动温度加热装置,提出一种简单的多个电阻配合温度传导器的组合,以解决现有需要使用复杂度较高的温度加热电路,而能够达到自动温度加热的效果,此外,本发明可设置在电子外围产品或贴附在电子零件的一侧,用以提高电子外围产品或电子零件的温度。

Description

自动温度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自动温度加热装置,用以在低温度下通过自动温度加热装置使得电子外围能够正常运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许多高级的电子外围产品在低温度的环境下是无法正常的动作,因为许多电子零件受限于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如室温)才能正常动作,若低于所设定的温度环境,则这些电子零件是无法动作的。例如,目前的网络设备或无线发射基地台,大都设置于室外处,故室外的温度若低于摄氏-5℃则所有目前的零件都将无法动作。
针对上述问题,有些厂商就设计出复杂的电路在这些电子外围产品内,或者在这些电子外围产品外加一保温罩体,使得这些电子外围产品内的电子零件可以在低温度的环境下能继续正常地动作。
然而,上述这些解决方案虽可解决于低温环境,能使得这些电子外围产品能够正常动作,但电路设计复杂性增加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电阻过载发热特性以及温度传导器的配合,以达到自动温度加热特性的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温度加热电路,包括一供应电源,用以提供自动温度加热电路所需的电压;一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供应电源;一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是由多个电阻并联所组成,这些电阻的一端并联且连结于第一晶体管的集极,而这些电阻的另一端并联且连结于地;一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的集极电性连结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该第二晶体管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之间;及一温度传导器,该温度传导器电性连结于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及一第三电阻的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温度加热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布局于电路的正面示意图;及
图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布局于电路的背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供应电源
12  加热电路
20  电路板
22  电源传输线
24  自动温度加热电路
240 电源控制电路
242 加热电路
Rn  电阻
Q1  第一晶体管
Q2  第二晶体管
TC  温度传导器
R1  第一电阻
R2  第二电阻
R3  第三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温度加热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包括一供应电源10,用以提供自动温度加热电路所需的电压,其中,供应电源10可为电压源或电流源,是由一电子外围产品所提供的,其提供的电压范围是根据电子外围产生设计时的电压;一第一晶体管(Q1),该第一晶体管(Q1)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供应电源10;一加热电路12,该加热电路12由多个电阻(Rn)并联所组成,这些电阻的一端并联且连结于第一晶体管(Q1)的集极,而这些电阻的另一端并联且连结于地,其中加热电路12的这些电阻数量是依所需加热能量而增加;一第二晶体管(Q2),该第二晶体管(Q2)的集极电性连结于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该第二晶体管(Q2)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二电阻(R2)之间;及一温度传导器(TC),该温度传导器(TC)是电性连结于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及一第三电阻(R3)之间,其中温度传导器(TC)可调整第一晶体管(Q1)所通过射极的电流。
自动加热电路的运作叙述如下,温度传导器(TC)将会检测环境温度是否低于摄氏0℃以下,当环境温度低于摄氏0℃以下时,则温度传导器(TC)将会调高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电压(VB),经由分压定理可知,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电流(IB)可通过转换公式换算得知,如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电压(VB)=VCC(供应电压)×TC(温度传导器值)/R3+TC(第三电阻值+温度传器值),待获得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电压后,将基极电压除以第三电阻值(R3)即可求得出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电流,又,IC=βIB,所以可得第二晶体管(Q2)的集极电流(IB1)。
再次运用IC=βIB,因第二晶体管(Q2)的集极电性连结于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由此可知第一晶体管(Q1)的集极电流(IC),而由现有的公式可知,ICIE,可获得第一晶体管(Q1)的集极电流,接着第一晶体管(Q1)的集极电流乘上加热电路的多个电阻(Rn),如此可获得第一晶体管(Q1)的集极电压,待集极电压持续加注在这些电阻上,直等到达到这些电阻的过载电压后,而过载电压是经过计算过,虽会让些电阻发热但并不会烧坏这些电阻,通过消耗功率公式可知PR=Wp=V2/R,所以当加热电路上的这些电阻为固定值时,则消耗功率则和电压则正比的关系,所以只要调整温度传导器让第一晶体管的集极电流增加即可提高消耗功率,故本发明即是利用这些电阻发热而达到加热效果且将热源均匀分布于电子外围产品或电子零件上。
请参考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包括一供应电源;一电路板20,是经由一电源传输线22将供应电源的电源传输至电路板20上;及一自动温度加热电路24,设置于电路板20上且通过供应电源获得所需的电源,其中自动温度加热电路24包括一电源控制电路240及一加热电路242,电源控制电路240与加热电路242设置于电路板的同侧,其中加热电路242是由多个电阻(Rn)并联所组成(图中是以R代表为电阻),这些电阻的一端并联且连结于第一晶体管的集极,而这些电阻的另一端并联且连结于地,这些电阻数量依所需加热能量而增加。
而电源控制电路24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晶体管(Q1),该第一晶体管(Q1)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供应电源;一第二晶体管(Q2),该第二晶体管(Q2)的集极电性连结于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该第二晶体管(Q2)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二电阻(R2)之间;及一温度传导器(TC),该温度传导器(TC)电性连结于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及一第三电阻(R3)之间,其中温度传导器可调整第一晶体管(Q1)所通过射极的电流,因此,自动温度加热电路24将依据第一晶体管(Q1)所通过射极的电流持续被加热。
上述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可设置于一电子零件表面上或一电子外围设备的任一侧,用以提升电子零件或电子外围设备的温度,当自动温度加热装置设置于电子零件表面时,需涂上一层导热胶(未图标)于电子零件表面上,使得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可紧密结合电子零件或电子外围设备。
请参考图3A及图3B,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布局于电路的正面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布局于电路的背面示意图。图3A及图3B所示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比较后,可知不同在于电源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是分别设置于电路板的不同侧。
本发明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是通过温度传导器(TC)会自动感测环境温度而自行加热,当环境温度在低于摄氏-5℃时,则温度传导器则会驱使加热电路进行加热,环境温度愈低则加热电路加热愈高,所以在低温时则加热电路当作为一加热元作,而当环境温度在摄氏-5℃~60℃时,则加热电路就会呈现开路(open)现象并停止加热的工作,此时加热电路即作为一散热元件。
但是,上述所公开的附图和说明,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凡精于此项技术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作其它种种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自动温度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供应电源,用以提供自动温度加热电路所需的电压;
一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供应电源;
一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包含多个电阻并联,这些电阻的一端并联且连结于第一晶体管的集极,而这些电阻的另一端并联且连结于地;
一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的集极电性连结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第二晶体管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之间;及
一温度传导器,该温度传导器电性连结于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及一第三电阻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导器调整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电流,第一晶体管的集极电流会随着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电流而有所调整,通过第一晶体管的集极电流的调整而调整第一晶体管的射极电流。
3.一种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供应电源;
一电路板,经由一电源传输线将供应电源的电源传输至电路板上;及
一自动温度加热电路,设置于电路板上且通过供应电源获得所需的电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电路包括一电源控制电路及一加热电路,电源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设置于电路板的同侧或不同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供应电源;
一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集极电性连结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第二晶体管的射极电性连结于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之间;及
一温度传导器,该温度传导器电性连结于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及一第三电阻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导器调整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电流,第一晶体管的集极电流会随着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电流而有所调整,通过第一晶体管的集极电流的调整而调整第一晶体管的射极电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电路包含多个电阻并联,这些电阻的一端并联且连结于第一晶体管的集极,而这些电阻的另一端并联且连结于地。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设置于一电子零件表面上或一电子外围设备的任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温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零件表面上包含一层导热胶。
CN 200510108950 2005-09-21 2005-09-21 自动温度加热装置 Pending CN19367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8950 CN1936755A (zh) 2005-09-21 2005-09-21 自动温度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8950 CN1936755A (zh) 2005-09-21 2005-09-21 自动温度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6755A true CN1936755A (zh) 2007-03-28

Family

ID=37954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08950 Pending CN1936755A (zh) 2005-09-21 2005-09-21 自动温度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3675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353A (zh) * 2010-02-26 2011-08-31 扬光绿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28412A (zh) * 2015-08-24 2016-01-06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9353A (zh) * 2010-02-26 2011-08-31 扬光绿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28412A (zh) * 2015-08-24 2016-01-06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US9791173B2 (en) 2015-08-24 2017-10-17 Sercomm Corpora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heating transistor unit
CN105228412B (zh) * 2015-08-24 2018-09-14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5459B (zh) 变频器及所述变频器的温度的控制方法
CN201260290Y (zh) 用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散热装置
DE60127679D1 (de) Dickschicht heizvorrichtung
CN104793380A (zh) 一种用于低温工作的液晶屏及其加热方法
CN1936755A (zh) 自动温度加热装置
CN202918628U (zh) 一种电路板预热模块
CN107871723A (zh) 一种预埋热管的散热板及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7272771A (zh) 主控芯片的加热装置及方法
CN205353802U (zh) 温度调节装置及温度调节电路
CN100463148C (zh) 散热装置
CN206340629U (zh) 电池的加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655540U (zh) 一种可调功率的风电机舱ptc加热器
CN203149425U (zh) 加热器及芯片
CN203504514U (zh) Mos芯片并联均流集成开关及其封装模块
CN213755024U (zh) 具有微波ic的加热模块
CN100428101C (zh) 采用电路结构进行热疏导的散热方法
CN104597937A (zh) 具有智能调温功能的电子设备
CN207725190U (zh) 带有散热板的水加热器
TWI258651B (en) Automatic temperature heater
CN204087023U (zh) Sim卡加热系统及其通信装置
CN202307394U (zh) 过流保护装置
CN206374510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水暖加热器
CN201252646Y (zh) 一种新型的电加热装置
CN204424869U (zh) 一种打嗝保护电路及应用此电路的光伏发电系统
CN204371735U (zh) 一种适用于车辆散热系统的风机智能控制装置的供电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