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5608A - 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5608A CN1935608A CN 200510200546 CN200510200546A CN1935608A CN 1935608 A CN1935608 A CN 1935608A CN 200510200546 CN200510200546 CN 200510200546 CN 200510200546 A CN200510200546 A CN 200510200546A CN 1935608 A CN1935608 A CN 19356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receiving
- transmitting
- sealed valve
- g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er Or Impeller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它是有两根并列的传输管道,每个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发送接收工作站,发送接收工作站有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并列组成。且每根管道的两端是发送接收工作站的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在发送管道上安装光感应器,接收管道竖直向下或向前,在接收管道上安装机械密闭阀门。机械密闭阀门的结构是:有一门和管道壁铰连接,门的铰轴外侧重力略大于或等于内侧的重力,铰轴内侧的门的面积大于管道内缘,并且在铰轴水平线的下侧。常态时门将管道关闭,在机械密闭阀门的上方连接风源管道,风源管道的另一端与风机连接,风机启动时,向上吸引门。光感应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是已有技术)连接,风机通过电源线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发送时将传输体放入发送接收工作站的发送管道,光感应器感应到传输体,将信号传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传输管道另一端的风机启动,将传输体吸至接收管道,撞击机械密闭阀门的门,门绕铰轴摆动,打开管道,传输体掉出接收管道,完成发送和接收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管道物流传输领域,适用于银行、医院等需要小物品传送的场合。
背景技术
目前气动管道物流传输领域采用单管传输,使发送接收装置结构复杂,控制麻烦,且不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有两根并列的传输管道,每个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发送接收工作站,发送接收工作站有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并列组成。且每根管道的两端是发送接收工作站的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在发送管道上安装光感应器,接收管道竖直向下或向前,在接收管道上安装机械密闭阀门。机械密闭阀门的结构是:有一门和管道壁铰连接,门的铰轴外侧重力略大于或等于内侧的重力,铰轴内侧的门的面积大于管道内缘,并且在铰轴水平线的下侧。常态时门将管道关闭,在机械密闭阀门的上方连接风源管道,风源管道的另一端与风机连接,风机启动时,向上吸引门。光感应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是已有技术)连接,风机通过电源线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发送时将传输体放入发送接收工作站的发送管道,光感应器感应到传输体,将信号传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传输管道另一端的风机启动,将传输体吸至接收管道,撞击机械密闭阀门的门,门绕铰轴摆动,打开管道,传输体掉出接收管道,完成发送和接收过程。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是本发明中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2是传输管道,3、5是机械密闭阀门,4、6是风源,7、9是发送管道,8、10是接收管道,11、17是光感应器,12是控制电路,13、18是信号线,14、19是电源线,15、16是风源管道,20、21是发送接收工作站,22是机械密闭阀门的门,23是铰轴内侧,24是铰轴外侧,25是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传输管道1和传输管道2是并列的两根管道。传输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发送接收工作站(20)和发送接收工作站(21),并且传输管道1的两端分别是发送接收工作站的发送管道(7)和接收管道(10),传输管道2的两端分别是发送管道(9)和接收管道(8)。传输管道2的两端分别安装发送工作站(9)和接收工作站(8)。接收管道(8)和接收管道(10)竖直向下。在发送管道(7)上安装有光感应器(11),在发送管道(9)上安装光感应器(17)。在接收管道(8)上安装有机械密闭阀门(3),在机械密闭阀门(3)的上方连接有风源管道(15),风源管道(15)的另一端连接风机(4)。在接收管道(10)上安装有机械密闭阀门(5),在机械密闭阀门(5)的上方连接有风源管道(16),风源管道(16)的另一端连接风机(6)。机械密闭阀门(3)和机械密闭阀门(5)的结构是:有一门(22)和管道壁通过铰轴(25)铰连接,门的铰轴外侧(24)的重力略大于或等于铰轴内侧(23)的重力,铰轴内侧的门的面积大于管道内缘,并且在铰轴水平线的下侧。常态时,门(22)将接收管道(8)关闭,当风机(4)启动时,向上吸门(22)。光感应器(11)和光感应器(17)通过信号线(13)与控制电路板(12)连接,风机(4)和风机(6)通过电源线(14)与控制电路板(12)连接。当从左端往右端发送传输体时,将传输体放入传输管道1的发送管道(7)中,光感应器(11)感应到传输体,光感应器(11)通过信号线(13)将信号传给控制电路板(12),控制电路板(12)通过电源线(14)控制风机(6)启动,机械密闭阀门(5)紧闭,传输体被吸至传输管道1的接收管道(10),撞击机械密闭阀门(5)掉出接收管道(10)。当从右端往左端发送传输体时,将传输体放入管道2的发送管道(9)中,光感应器(17)感应到传输体,光感应器(17)通过信号线(18)将信号传给控制电路板(12),控制电路板(12)通过电源线(19)控制风机(4)启动,机械密闭阀门(3)紧闭,传输体被吸至传输管道2的接收管道(8),撞击机械密闭阀门(3)的门(22),门(22)绕铰轴(25)摆动,打开接收管道(8),传输体掉出接收管道(8)。分别完成了从左端到右端和从右端到左端的发送和接收。
Claims (5)
1.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管道有并列的两个管道组成,传输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发送接收工作站,每个管道的两端分别是发送接收工作站的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在发送管道上安装光感应器,接收管道竖直向下或向前,在接收管道上安装机械密闭阀门,机械密闭阀门的门和管道内壁铰连接,铰轴外侧的重力略大于或等于铰轴内侧的重力,在机械密闭阀门的上方连接风源管道,风源管道的另一端与风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管道是并列的两根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送接收工作站是并列的两个管道: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接收管道一端开口向下或向前,另一端与传输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送管道端口安装光感应器,接收管道上安装机械密闭阀门,机械密闭阀门的上方连接风源管道,风源管道的另一端与风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密闭阀门的门与管道壁铰连接,铰轴外侧的重力略大于铰轴内侧的重力,铰轴内侧的门的面积大于管道内缘,并且在铰轴水平线的下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200546 CN1935608A (zh) | 2005-09-21 | 2005-09-21 | 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200546 CN1935608A (zh) | 2005-09-21 | 2005-09-21 | 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5608A true CN1935608A (zh) | 2007-03-28 |
Family
ID=37953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200546 Pending CN1935608A (zh) | 2005-09-21 | 2005-09-21 | 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3560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9793B (zh) * | 2008-03-31 | 2015-08-05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交易方法及装置 |
CN107826764A (zh) * | 2017-10-30 | 2018-03-23 | 银川东方气力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翻式小型化气动收发装置 |
-
2005
- 2005-09-21 CN CN 200510200546 patent/CN193560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9793B (zh) * | 2008-03-31 | 2015-08-05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交易方法及装置 |
CN107826764A (zh) * | 2017-10-30 | 2018-03-23 | 银川东方气力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翻式小型化气动收发装置 |
CN107826764B (zh) * | 2017-10-30 | 2024-05-03 | 银川东方气力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翻式小型化气动收发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34781U (zh) |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收发工作站 | |
CN1935608A (zh) | 双管道一对一传送装置 | |
CN101229881A (zh) | 一种管道气动发送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1062167Y (zh) | 一种正负压气力管道输送装置 | |
CN108974946A (zh) | 多工位环形终点式工作站 | |
CN102674010A (zh) | 气动传输下行收发工作站装置及收发方法 | |
CN101161572A (zh) | 一种多点多层交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 |
CN1318283C (zh) | 传票设备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01195444A (zh) | 一种气动物流传送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02211713B (zh) |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141066A (zh) | 一种铆钉防翻自动送料装置 | |
CN208683947U (zh) | 多工位环形终点式工作站 | |
CN207072801U (zh) | 一种饮料灌装空瓶传入装置 | |
CN101804917A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347038A (zh) |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体系及其传输方法 | |
CN205634201U (zh) | 一种气动传输管道减速装置 | |
CN208747122U (zh) | 一种汽车配件输送架 | |
CN101759027B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759020B (zh) |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2726462U (zh) | 自动装配磁芯和线包的装置 | |
CN101870409B (zh) | 一种气动传输管道工作站及传输器的接收方法 | |
CN1944204A (zh) | 一种气动物流传送的工作站 | |
CN101759019B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的减缓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5802468U (zh) | 一种气动物流工作站 | |
CN206203419U (zh) | 一种双向收发工作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