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5183A -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5183A
CN1935183A CN 200510103176 CN200510103176A CN1935183A CN 1935183 A CN1935183 A CN 1935183A CN 200510103176 CN200510103176 CN 200510103176 CN 200510103176 A CN200510103176 A CN 200510103176A CN 1935183 A CN1935183 A CN 1935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astragali
ethanol
preparation
injection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31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文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yuanyide Medicines Institute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Qiyuanyide Medicines Institute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yuanyide Medicines Institute Beijing filed Critical Qiyuanyide Medicines Institute Beijing
Priority to CN 2005101031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35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935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5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由黄芪或其提取物与银杏或其提取物组方,制备成注射制剂和口服制剂等药剂学上允许的制剂,制备工艺保留了大量的具有药理活性的黄芪多糖,进而在治病同时还提高了人体免疫力,久病患者服用,能加快身体康复。经试验证明该本发明制剂工艺合理可行,无毒副作用,产品稳定可控,疗效确切,适于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同时提供该制剂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世界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的难治愈疾病,且需长期或终身服药,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人群日益庞大,中、青年患者人数更是不断增加,这一严峻的情形使得研制与开发该类药物显得极为迫切。尽管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药很多,但西药多有副作用,且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几乎没有有效的方法;中医中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显示出一定优势,特别是活血化瘀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重大疗效,得到了专业界人士的肯定,成为近年来心脑血管领域研究的新的热点。银杏叶作为传统的中药,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就开始对其化学成份、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如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银杏黄酮醇苷为血管动力学因子,增加脑血流量,扩张动脉血管,可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对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有特殊疗效,黄酮醇苷还是一种过氧化自由基的清除剂,能消除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有毒害作用的自由基,具有抗衰老,防癌等保健作用;银杏萜内酯为血小板凝聚因子,可治疗气喘、肺过敏、心力衰竭等疾病;白果内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药物,对老年痴呆症有显著的疗效,还具有抗神经末梢衰老的功能,具有抗衰老作用。70年代起,国际上就出现了以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种胶囊、片剂、针剂,并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黄芪为常用中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气升阳、益固表卫,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享有“补药之长”的美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单糖、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其中多糖含量较多。药理药效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改善心肺功能,加强心脏收缩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稠度,降低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微血管病变、改善糖尿病及其肾脏并发症的症状,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抗应激反应能力,抑制病毒繁殖等作用。目前上市的黄芪注射液、黄芪精口服液等很受医患的青睐,作为最常用的益寿和补气中药之一,与其它中西药组方,用途广泛。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40773.9,名称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黄芪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专利申请号200410082807.0,名称为“复方银杏叶黄芪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均为二者药材或提取物的组方,但是,两者的黄芪经适当方法处理成提取物入药,其提取工艺中作为药用的黄芪多糖却大量流失。故进一步研制开发切实可行的、疗效卓越、同时受医患人员喜“闻”乐见的由二者组方的制剂,就成了更为迫切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采用黄芪或其提取物与银杏叶或其提取物组方,针对现有技术,黄芪、银杏叶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已取得重大疗效,得到业界人士的肯定,临床将二者配伍使用,能起到明显协同增效作用,但目前为止,没有二者组方的制剂上市,为了更利于患者选择,同时发挥两味常用中药的协同互补作用,提高心脑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本申请人立题开发该组方制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公开这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多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有效避免了目前医患用药的剂型单一带来的不便,更大程度地满足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选择。
本发明所述制剂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黄芪1~99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99~1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制作而成。具体讲,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黄芪10~80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90~20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制作而成。更具体讲,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黄芪20~60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80~40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制作而成。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注射剂包括: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注射液、需稀释后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用浓溶液、直接供静脉滴注的静脉输液以及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无菌块状物;口服制剂包括:片剂、分散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胶囊剂、软胶囊剂、微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滴丸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口服液体制剂、煎膏剂、浸膏剂、凝胶剂、膜剂及其他药剂学上所有可以接受的剂型。优选的制剂为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注射液、需稀释后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用浓溶液、直接供静脉滴注的静脉输液以及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无菌块状物、滴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剂、口腔崩解片、片剂、微丸剂、分散片或颗粒剂。
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含有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醇苷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其中注射剂中的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醇苷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之和占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25%-99.3%。
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取银杏叶、黄芪,分别加入水或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干燥得药材粗提物,也可进一步采用醇沉、水返溶、有机溶剂萃取法、絮凝沉淀法、柱层析法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进行适当精制,得药材精提物,将两药材粗提物或精提物合并,加辅料以不同的方法制备成不同的制剂。具体讲,取黄芪,加水煎煮,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和低浓度乙醇洗脱,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滤过,收集沉淀,得黄芪提取物I;再用高浓度乙醇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得黄芪提取物II,将黄芪提取物I与黄芪提取物II合并,干燥得黄芪提取物;取银杏叶,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3~1.05,加水溶解,过滤,上清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和低浓度乙醇洗脱杂质,再用高浓度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50℃时1.10~1.15,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辅料以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制剂。
所述的注射剂是这样制备的:取黄芪,加6~15倍量水煎煮1~5次,每次0.5~3.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2~8倍树脂体积水和1~5倍树脂体积5~30%乙醇洗脱,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1~3次,滤过,收集沉淀,干燥得黄芪提取物I,再用3~8倍树脂体积40~80%乙醇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得黄芪提取物II,将黄芪提取物I与黄芪提取物II合并,干燥得黄芪提取物;取银杏叶,加6~12倍量的30~80%乙醇回流提取1~4次,每次0.5~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3~1.05,加入2~6倍药材重量的水加热溶解,过滤,上清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3~6倍树脂重量的注射用水和2~5倍树脂重量的8~25%乙醇洗脱杂质,再用3~6倍树脂重量的50~85%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辅料以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注射制剂。
所述的注射用无菌块状物是这样制备的:取黄芪,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6倍树脂体积水和3倍树脂体积10%乙醇洗脱,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0%,滤过,收集沉淀,干燥得黄芪提取物I,再用5倍树脂体积60%乙醇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得黄芪提取物II,将黄芪提取物I与黄芪提取物II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3~1.05,加入4倍药材重量的注射用水加热溶解,过滤,上清液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5倍树脂重量的注射用水和3倍树脂重量的15%乙醇洗脱杂质,再用5倍树脂重量的7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真空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将注射用甘露醇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00mg/ml溶液,与上述药液混匀,粗滤、精滤,分装,温度-40℃,预冻时间10h;-35℃抽真空,保持8h;并在12~72小时内逐步差速梯度升温至10℃,保持2h,升温至20℃,保持2h,即得。
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有针对性保留了黄芪药材中的多糖类成分。
所述的制剂中所采用的辅料包括甘露醇、半乳糖、甘氨酸、葡萄糖、氯化钠、右旋糖酐、甘油、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吐温、泊洛沙姆、糊精、淀粉、交联聚维酮PVPP、CMC-Na、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甘草炭、甜菊苷、植物油、大豆油、山梨醇、滑石粉、蜂蜡、改性淀粉、硬脂酸镁、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涉及的黄芪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还可以是市售的或者采用其他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
本发明制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中风、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
现有技术中,西医学对心脑血管的诊断标准尚存诸多争议,对动脉硬化发生的机理尚未完全弄清,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有“损伤应答学说”、“脂质侵润学说”、“血栓学说”、“细胞调亡学说”等等,但各自都有许多不能解释的现象。因此,临床治疗仍停留于对症处理,如调脂、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控制血糖、溶栓、改善营养代谢、改善微循环等。中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较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可在人体的“多靶点”上发挥作用,有利于人体机体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在调整体内环境、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如可使患者的头晕、头痛、肢麻、乏力、纳呆,甚至言语謇涩、偏瘫等症状明显好转,同时还可以预防或减轻如肝肾综合症、周围性病变等疾病。本发明采用黄芪和银杏叶或其提取物组方,经适当方法制成制剂,发挥二者的增效功能。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谙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银杏叶性平,味苦、涩。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用于缺血性脑中风、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心力衰竭、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治疗。
申请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的有效的效果。
实验例1:药物组方试验研究
我们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试验、抑制小鼠尾血栓形成试验和抗缺糖缺氧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对这两种药物(黄芪:银杏)的组合配伍,进行了组方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黄芪与银杏每个配伍都会产生一定的疗效,但是经过系统考察,确定以黄芪与银杏以1∶1的比例配伍药理作用较强且相对用量较低、制剂成型性和稳定性良好,能起到协同增效效果。
                  表1组方有效性的确认及拆方研究结论
        试验项目                         银杏叶组    黄芪组      本发明组
药物法所致心肌缺血模型试验               作用明显    作用明显    作用增强
对乙醇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作用研究         作用明显    作用一般    作用增强
改善小鼠微循环试验                       作用一般    作用明显    作用增强
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试验           作用明显    作用明显    作用增强
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试验       作用一般    作用明显    作用增强
中医气虚模型动物免疫功能检查             作用一般    作用明显    作用增强
由表1可知,两味药物联合应用后,在活血化瘀、益智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也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实验例2: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1)银杏叶提取工艺考察
本申请人对银杏叶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以提取物中银杏总黄酮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结果见表2~3。
                     表2  提取溶剂乙醇浓度考察表
乙醇浓度(%)    药材重量(g)    膏重(g)    总黄酮含量(%)    转移率(%)
30              200.02         31.41      2.30              84.0
40              200.04         30.85      2.41              86.4
60              200.03         30.26      2.60              91.5
80              200.05         29.78      2.63              91.0
注:药材中银杏总黄酮含量0.43%
表2表明,30~80%的乙醇均可以将银杏叶中的大部分黄酮类成分提取出来,但是相比之下用60%的乙醇提取时,总黄酮含量和转移率均高于其它浓度的乙醇。故选择60%的乙醇作为最优提取溶剂。
               表3  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考察表
       因素  提取时间  提取次数  乙醇用量
                                                    转移率(%)
 序号        (小时)    (次)      (倍)
       1     0.5       1         10                 73.37
       2     0.5       2         12                 80.04
       3     0.5       3         14                 88.17
       4     1         1         12                 79.74
       5     1         2         14                 85.76
       6     1         3         10                 89.98
       7     1.5       1         14                 78.53
       8     1.5       2         10                 84.57
       9     1.5       3         12                 91.19
     均值1   80.527    77.213    82.640    83.440
     均值2   85.160    83.457    83.657    82.850
     均值3   84.763    89.780    84.153    84.160
     极差    4.663     12.567    1.513     1.310
注:药材中银杏总黄酮含量0.43%
由表3可知,提取次数对提取物中银杏总黄酮的转移率影响最大,提取时间次之,乙醇用量几乎无影响。直观分析表明,用12倍量乙醇提取3次,每次1.5小时条件下,银杏叶总黄酮的转移率最高,属较佳条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选择10倍量乙醇提取3次,每次1小时与上述最佳条件无显著性差异,故选择10倍量乙醇提取3次,每次1小时为实际提取条件。
(2)精制工艺考察
精制方法的比较:乙酸乙酯萃取液法:精密量取银杏叶提取物,用水饱和的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大孔树脂法精密量取银杏叶提取液,加到已处理好的D-101型树脂柱上,先用5倍树脂重量的注射用水和3倍树脂重量的15%乙醇洗脱杂质,再用5倍树脂重量的7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结果见表4。
            表4  精制方法的比较
精制方法           得率%    总黄酮含量(%)
萃取法             0.58      42.52
大孔吸附树脂法     0.49      50.25
由表4可知,萃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都能起到很好的纯化作用,二者比较,大孔树脂吸附法总黄酮的含量高,所以优选方案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作为精制的方法。
               表5  树脂型号的选择
            树脂型号    比吸附量(%)
            D-101       82.5
            D-605       67.5
            AB-8        70.6
由表5可知,不同树脂都可以精制纯化赤芍提取物,相比较而言,D-101型树脂对总黄酮的吸附量更大一些,因此我们确定用D-101型树脂为最优方案。
实验例3:注射剂工艺研究
1、小容量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成型研究
(1)活性炭用量用法考察:
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溶剂、原料、容器等带有热原性物质,使注射剂的安全性降低,因此在制备注射剂的过程中需要清除热原性物质。目前除热原的方法主要有高温法、酸碱法、超滤法和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不但可以吸附热原性成分,还具有助滤和脱色的作用,在清除热原的同时可以改善制剂的外观性状,因此我们选用活性炭吸附法除热原,并对其用量进行考察。结果见下表6。
                表6  活性炭用量考察表
    活性炭用量(%)  膏重(g)    转移率(%)    外观
    0.2             7.85       57.32         红棕
    1.0             7.32       54.22         红
    1.5             7.15       51.49         红
从药液外观来看,选择活性炭用量为1%和1.5%的比较合适;但从转移率来判断,0.2%用量和1%用量略好一点,三者均可以满足注射剂的相关要求,但是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使用药液体积1%的活性炭脱色为最佳。
                 表7  脱色时间考察表
      时间(min)    膏重(g)    转移率(%)    外观
      10           7.78       56.30         红棕
      30           7.65       55.21         红
      60           7.14       53.07         浅红
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脱色时间的延长药液的颜色变淡,但是有效成分的转移率也相应减少,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用煮沸30分钟为最佳。
(2)溶液pH考察
为适应人体生理需要,同时还要考虑药液中各类成分的性质,在配液时需要对药液的pH值进行适当调整。选择野黄芩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
试验方法及结果:按处方量投料并按上述条件处理后,将浓缩液混合均匀,滤过,加水至1000ml,调pH值,当达到下表所示的不同pH值时,煮沸后静置过夜,观察在不同pH值条件下外观性状的变化。实验结果见表8:
              表8  配液pH值的考察(以溶液外观为考察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配液pH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煮沸pH  4.0  4.5  5.2  5.8  6.3  6.4  7.2  7.8  8.2
    外观    出现沉淀    无明显变化          颜色加深
结果表明,药液煮沸后pH值在5.5以下的样品出现沉淀,pH值在6.5以上的样品颜色明显加深,pH值为5.5~6.5的药液相对比较稳定,外观没有明显变化。下面对其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9。
         表9配液pH值的考察(以黄芪甲苷为考察指标)
  序号    配液pH    配液时含量(%)    煮沸后pH    煮沸后含量(%)
  1       5.5       3.88              5.2         3.63
  2       6.0       3.88              5.8         3.57
  3       6.5       3.88              6.3         3.53
由表可知,药液在调整pH值前后,指标成分苷含量没有太大变化。综合上述药液的外观性状和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确定配液时药液的pH值调在5.5~6.5之间。
 2、注射用无菌块状物的冻干工艺考察
(1)支架剂种类的筛选
              表10支架剂种类筛选
支架剂种类        支架剂∶药液    复溶性    成品外观
                  (V∶V)
葡萄糖            2∶1             好       成型,部分塌陷
半乳糖            2∶1             一般     成型,部分塌陷
甘露醇            2∶1             好       成型
甘氨酸            2∶1             好       成型,易碎
右旋糖酐          2∶1             一般     成型
甘露醇、丙二醇    2∶1             好       成型
甘氨酸、聚乙二醇  2∶1             好       成型,易碎
右旋糖酐、山梨    2∶1             好       成型
醇、吐温
空白药液          3ml                       萎缩
由表10可知,在所筛选的辅料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部分辅料均可制成冻干粉针,但是从成品率、成型状况和样品的复溶性角度综合考察,单独使用甘露醇的效果好于其它几种辅料,即可满足注射剂各项要求,同时尽量减少添加过多辅料。
(2)支架剂用量筛选
将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溶液(50mg/ml、100mg/ml和150mg/ml)与药液以不同比例进行混合,过滤,每支西林瓶装量为3ml,冷冻干燥。冻干条件:-45℃,预冻8h后,开始抽真空,并升温至-40℃,保持10h;升温至-30℃,保持10h;升温至-20℃,保持10h;升温至-10℃,保持5h;升温至0℃,保持5h;升温至15℃,保持3h;升温至25℃,保持3h。结果如表11
                表11  甘露醇用量筛选
      甘露醇浓度  甘露醇∶药液
编号                            色泽    外形       复溶性    澄明度
      (mg/ml)     (v∶v)
1     50          2∶1          黄褐    部分塌陷    好       符合规定
2     120         2∶1          黄      完好        好       符合规定
3     150         2∶1          淡黄    完好        好       符合规定
由表11可知,当支架剂用量与药液的比例为2∶1时,样品性状以甘露醇浓度为120mg/ml和150mg/ml的样品比较好,50mg/ml的样品有部分塌陷,但是大部分还是成型的,但综合考虑辅料的用量和临床服用量,最佳选择甘露醇浓度为120mg/ml,甘露醇溶液与药液的体积比为2∶1。
(3)冷冻干燥条件筛选
冷冻干燥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干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一个理想的冻干条件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同时还可以缩短工时,因此我们对现有冻干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具体条件筛选见表12。
                      表12  冷冻干燥条件筛选
    时间(h)
                          条件I    条件II    原条件    冷阱
温度(℃)
-45(预冻)                 8        -        8
-40(预冻)                 -        8        -
-35(抽真空)               8        -        10
-35(抽真空)               -        8        -
-30(抽真空)               8        -        10        保持
-25(抽真空)               -        8         -        -70℃
-20(抽真空)               8        -        10
-15(抽真空)               -        8        -
-10(抽真空)               5        -        5
0(抽真空)                 5        5        5
10(抽真空)                2        4        3
20(抽真空)                2        4        3
实验结果显示:条件I、II和III制得的成品外观性状和水分含量均符合标准。但是相对而言,条件II成品率稍低,条件III耗能较大,考虑到生产的实际情况,最终选定总体用时较短的条件I,即冷冻干燥条件为:预冻温度-45℃,预冻时间10h;-40℃抽真空,保持8h;再升温至-30℃,保持8h;升温至-20℃,保持8h;升温至-10℃,保持5h;升温至0℃,保持5h;升温至10℃,保持2h;升温至20℃,保持2h,即得成品。
具体的实施方式
(份为重量单位,如吨、千克、克)
实施例1:黄芪99份 银杏叶1份
取黄芪,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6倍树脂体积水和3倍树脂体积10%乙醇洗脱,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0%,滤过,收集沉淀,干燥得黄芪提取物I,再用5倍树脂体积60%乙醇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得黄芪提取物II,将黄芪提取物I与黄芪提取物II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3~1.05,加入4倍药材重量的注射用水加热溶解,过滤,上清液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5倍树脂重量的注射用水和3倍树脂重量的15%乙醇洗脱杂质,再用5倍树脂重量的7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真空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1.0%的针用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将注射用甘露醇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00mg/ml溶液,与上述药液混匀,粗滤、精滤,分装,温度-45℃,预冻时间10h;-40℃抽真空,保持8h;并在12~72小时内逐步差速梯度升温至10℃,保持2h,升温至20℃,保持2h,即得冻干粉针;其中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醇苷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之和占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86%。
实施例2:黄芪1份  银杏叶99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5%,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将两次醇沉沉淀合并,加入3倍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乙醇浓缩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入12倍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3%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分装到安瓿瓶中,灭菌,即得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小容量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
实施例3:黄芪20份  银杏叶80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4次,合并正丁醇层,减压回收正丁醇液,水液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5%,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将两次醇沉沉淀合并,加入2倍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正丁醇浓缩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入12倍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等量乙酸乙酯萃取4次,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溶剂,真空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规定量的葡萄糖,按体积加入0.2%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1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在105℃条件下,灭菌20分钟,即得葡萄糖静脉输液剂;其中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醇苷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之和占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26%。
实施例4:黄芪50份  银杏叶50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入15倍量80%乙醇浸泡12小时,然后渗漉提取,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5%,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将两次醇沉沉淀合并,加入3倍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乙醇渗漉提取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50℃时1.03~1.05,加入4倍药材重量的注射用水加热溶解,过滤,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规定量的氯化钠,按体积加入1%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在115℃条件下,灭菌30分钟,即得氯化钠静脉输液剂。
实施例5:黄芪70份  银杏叶提取物0.5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6倍树脂体积水和3倍树脂体积10%乙醇洗脱,再用5倍树脂体积6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0%,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60%乙醇解吸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提取物混合,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1%~1.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10~6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1~8℃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分装到搪瓷盘中,温度-45℃,预冻时间10h;-40℃抽真空,保持8h;再升温至-30℃,保持8h;升温至-20℃,保持8h;升温至-10℃,保持5h;升温至0℃,保持5h;升温至10℃,保持2h;升温至20℃,保持2h,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到西林瓶中即得冻干无菌粉末。
实施例6:黄芪提取物1份  银杏叶提取物0.1份
取黄芪提取物,加入注射用水搅拌溶解,调节pH值至6.0~7.5,药液备用;取银杏叶提取物,加注射用水搅拌溶解,调节pH值至4.5~6.0,药液备用;将上述两药液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8%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4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6℃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在进风温度为150℃,出风温度为70℃,气流速度为18m·s-1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得粉末,分装即得喷雾干燥无菌粉末。
实施例7:黄芪20份  银杏叶80份
取黄芪,粉碎成过10目筛的粗粉,加入8倍体积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2倍药材重量体积的水溶解,滤过,滤液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用5倍树脂体积水和3倍树脂体积15%乙醇冲洗树脂柱,然后用50%乙醇解吸,收集50%乙醇解吸液,回收乙醇,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50℃时1.03~1.05,加入4倍药材重量的水溶解,过滤。上清液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4倍树脂重量的水和4倍树脂重量的15%乙醇洗脱杂质,再用4倍树脂重量的8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50℃时1.10~1.15,得银杏叶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提取物合并,加入2倍量聚乙二醇6000,混合均匀,80~9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转移至滴丸机,以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滴制,滴距为5cm,滴速为30~40滴/分钟,收集滴丸,除去表面的甲基硅油,即得滴丸剂。
实施例8:黄芪90份  银杏叶提取物1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5%,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将两次醇沉沉淀合并,加入3倍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乙醇浓缩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提取物混合均匀,加4%硬脂酸镁,等量的淀粉混合,装胶囊,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9:黄芪80份  银杏叶20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4次,合并正丁醇层,减压回收正丁醇液,水液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5%,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将两次醇沉沉淀合并,加入2倍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正丁醇浓缩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1.2倍药粉重量的大豆油和5%的蜂蜡,混合均匀,压制,即得软胶囊剂。
实施例10:黄芪40份  银杏叶60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5%,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将两次醇沉沉淀合并,加入3倍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乙醇浓缩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入12倍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上述两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5%的交联聚维酮PVPP和适量甘露醇,压制成片,即得口腔崩解片。
实施例11:黄芪30份  银杏叶提取物0.6份
取黄芪药材,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5h,合并药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加到已前处理得AB-8树脂柱,流速为0.6ml/min,上样完毕后,用蒸馏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95%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色,收集洗脱液,浓缩,得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和2%的硬脂酸镁,混匀,制粒、烘干,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2:黄芪60份 银杏叶40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4次,合并正丁醇层,减压回收正丁醇液,水液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5%,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将两次醇沉沉淀合并,加入2倍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正丁醇浓缩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入12倍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0.5倍量的CMC-Na、0.5倍量的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倍量微晶纤维素与1%的甜菊苷混匀,制粒、整粒,压片,即得分散片。
实施例13:黄芪70份  银杏叶提取物0.8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6倍树脂体积水和3倍树脂体积10%乙醇洗脱,再用5倍树脂体积6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0%,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60%乙醇解吸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等量淀粉,混匀,过80目筛,80%乙醇泛丸,用甘草炭包衣即得微丸剂。
实施例14:黄芪40份  银杏叶提取物1份
黄芪粉碎成粗粉,加入15倍量80%乙醇浸泡12小时,然后渗漉提取,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5%,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5%,将两次醇沉沉淀合并,加入3倍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与上述乙醇渗漉提取液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提取物混合均匀,混匀,加入2倍量糊精,和1%的甜菊甙混匀,制粒,70℃烘干,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15:黄芪有效部位(多糖及皂苷)20份 银杏叶提取物30份
取黄芪,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6倍树脂体积水和3倍树脂体积10%乙醇洗脱,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0%,滤过,收集沉淀,干燥得黄芪提取物I,再用5倍树脂体积60%乙醇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得黄芪提取物II,将黄芪提取物I与黄芪提取物II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有效部位(多糖及皂苷);将上述黄芪有效部位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1.0%的针用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将注射用甘露醇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00mg/ml溶液,与上述药液混匀,粗滤、精滤,分装,温度-40℃,预冻时间10h;-35℃抽真空,保持8h;并在12~72小时内逐步差速梯度升温至10℃,保持2h,升温至20℃,保持2h,即得冻干粉针。其中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醇苷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之和占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58%。
实施例16:黄芪有效部位(多糖及皂苷)99份 银杏叶提取物1份
取黄芪有效部位(多糖和皂苷)加注射用水搅拌,调节pH值至6.0~7.5,药液备用;取银杏叶提取物,加注射用水搅拌,调节pH值至4.5~5.8,搅拌使之溶解,药液备用;将上述两种药液合并,按体积加入1.0%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分装到安瓿瓶中,灭菌,即得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小容量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其中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醇苷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之和占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99.3%。

Claims (14)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黄芪1~99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99~1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制作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黄芪10~80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90~20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制作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黄芪20~60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黄芪提取物与银杏叶80~40份或相应重量份药材经提取后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制作而成。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注射剂包括: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注射液、需稀释后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用浓溶液、直接供静脉滴注的静脉输液以及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无菌块状物;口服制剂包括:片剂、分散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胶囊剂、软胶囊剂、微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滴丸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口服液体制剂、煎膏剂、浸膏剂、凝胶剂、膜剂及其他药剂学上所有可以接受的剂型。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注射液、需稀释后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用浓溶液、直接供静脉滴注的静脉输液以及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无菌块状物、滴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剂、口腔崩解片、片剂、微丸剂、分散片或颗粒剂。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剂中含有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醇苷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其中注射剂中的皂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黄酮醇苷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之和占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25%-99.3%。
7、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银杏叶、黄芪,分别加入水或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干燥得药材粗提物,也可进一步采用醇沉、水返溶、有机溶剂萃取法、絮凝沉淀法、柱层析法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进行适当精制,得药材精提物,将两药材粗提物或精提物合并,加辅料以不同的方法制备成不同的制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黄芪,加水煎煮,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和低浓度乙醇洗脱,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滤过,收集沉淀,得黄芪提取物I;再用高浓度乙醇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得黄芪提取物II,将黄芪提取物I与黄芪提取物II合并,干燥得黄芪提取物;取银杏叶,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3~1.05,加水溶解,过滤,上清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和低浓度乙醇洗脱杂质,再用高浓度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50℃时1.10~1.15,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辅料以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制剂。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剂是这样制备的:取黄芪,加6~15倍量水煎煮1~5次,每次0.5~3.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2~8倍树脂体积水和1~5倍树脂体积5~30%乙醇洗脱,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1~3次,滤过,收集沉淀,干燥得黄芪提取物I,再用3~8倍树脂体积40~80%乙醇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得黄芪提取物II,将黄芪提取物I与黄芪提取物II合并,干燥得黄芪提取物;取银杏叶,加6~12倍量的30~80%乙醇回流提取1~4次,每次0.5~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3~1.05,加入2~6倍药材重量的水加热溶解,过滤,上清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3~6倍树脂重量的注射用水和2~5倍树脂重量的8~25%乙醇洗脱杂质,再用3~6倍树脂重量的50~85%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辅料以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注射制剂。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用无菌块状物是这样制备的:取黄芪,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6倍树脂体积水和3倍树脂体积10%乙醇洗脱,收集上样流出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两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60%,第二次使含醇量为80%,滤过,收集沉淀,干燥得黄芪提取物I,再用5倍树脂体积60%乙醇过ZTC-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60℃相对密度为1.05~1.15,得黄芪提取物II,将黄芪提取物I与黄芪提取物II合并,真空干燥得黄芪提取物;银杏叶加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3~1.05,加入4倍药材重量的注射用水加热溶解,过滤,上清液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5倍树脂重量的注射用水和3倍树脂重量的15%乙醇洗脱杂质,再用5倍树脂重量的7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真空干燥得银杏提取物;将黄芪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合并,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1.0%的针用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pH值5.5~6.5,煮沸,在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将注射用甘露醇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00mg/ml溶液,与上述药液混匀,粗滤、精滤,分装,温度-45℃,预冻时间10h;-40℃抽真空,保持8h;并在12~72小时内逐步差速梯度升温至10℃,保持2h,升温至20℃,保持2h,即得。
11、按照权利要求7~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工艺有针对性保留了黄芪药材中的多糖类成分。
12、按照权利要求7~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剂中所采用的辅料包括甘露醇、半乳糖、甘氨酸、葡萄糖、氯化钠、右旋糖酐、甘油、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吐温、泊洛沙姆、糊精、淀粉、交联聚维酮PVPP、CMC-Na、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甘草炭、甜菊苷、植物油、大豆油、山梨醇、滑石粉、蜂蜡、改性淀粉、硬脂酸镁、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13、按照权利要求1~3和7~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黄芪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还可以是市售的或者采用其他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
14、按照权力要求1~3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在制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中风、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心力衰竭等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 200510103176 2005-09-22 2005-09-22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935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3176 CN1935183A (zh) 2005-09-22 2005-09-22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3176 CN1935183A (zh) 2005-09-22 2005-09-22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5183A true CN1935183A (zh) 2007-03-28

Family

ID=3795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03176 Pending CN1935183A (zh) 2005-09-22 2005-09-22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351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2876A (zh) * 2014-05-10 2014-09-17 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治疗心绞痛的保健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3815A (zh) * 2014-12-18 2015-04-22 南宁富莱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2876A (zh) * 2014-05-10 2014-09-17 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治疗心绞痛的保健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3815A (zh) * 2014-12-18 2015-04-22 南宁富莱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8581A (zh) 一种预防酒精肝的五味子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09009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35183A (zh)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8596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制剂及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
CN101744991B (zh) 一种人参、麦冬、五味子的单独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02716231B (zh) 一种治疗脑损伤和脑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45011B (zh) 一种人参、麦冬和五味子的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01744997B (zh) 一种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01745016B (zh) 一种"人参,麦冬和五味子"的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935171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5596A (zh)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939390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778A (zh) 一种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39389A (zh)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559523A (zh) 脑得生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3224A (zh)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1745010B (zh) 一种人参,麦冬和五味子的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01744994B (zh) 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935198A (zh)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5014A (zh) 人参、麦冬和五味子的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04398677A (zh) 一种苦荞麦总黄酮和绞股兰总皂苷复方组合物
CN100408052C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低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935230B (zh) 一种中药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4992B (zh) 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提取方法及其制剂
CN115054661A (zh) 一种降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