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7376A - 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7376A
CN1927376A CN 200510098271 CN200510098271A CN1927376A CN 1927376 A CN1927376 A CN 1927376A CN 200510098271 CN200510098271 CN 200510098271 CN 200510098271 A CN200510098271 A CN 200510098271A CN 1927376 A CN1927376 A CN 1927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thorowax
weight portions
zingiberis recens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82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皕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XI PHAR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XI PHAR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XI PHARM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XI PHARM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982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27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927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7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剂由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七味药材原料经渗漉、水提所得的提取物和辅料制成的混合物滴制而成。本滴丸的优点是携带、给药方便,药物起效快。

Description

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小柴胡滴丸的制备。
背景技术
小柴胡滴丸处方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原文处方为“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原书中小柴胡汤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主方,原条文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但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本方现已广泛应用于肝胆、消化、内分泌、血液、免疫等系统疾病的治疗。
虽然现代对小柴胡汤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这些关于小柴胡汤的研究多数是基于按《伤寒论》原方比例的小柴胡汤来进行研究的。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中成药制剂有小柴胡汤丸、小柴胡汤浓缩丸、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及小柴胡汤滴丸,相对于本发明的滴丸,它们存在以下问题:
小柴胡汤丸的处方为柴胡240重量份、黄芩120重量份、半夏(姜制)120重量份、党参120重量份、生姜64重量份、甘草80重量份、大枣120重量份,从中可看出处方药材比例与《伤寒论》原文相差较大,且制剂工艺粗糙,该剂型不利于药物快速吸收,药物吸收速度与原始的汤剂相差很大。
小柴胡汤浓缩丸、小柴胡汤滴丸处方与小柴胡汤丸存在同样的问题,处方比例与《伤寒论》原文相差较大,从严格的科研角度来说,难以得到报道众多的小柴胡汤研究报道的支持,且该二剂型处方折算后日服生药量明显小于小柴胡片及颗粒,因而疗效难以保证。
小柴胡片的处方比例与本发明相比,区别在于半夏量的增加,作为有一定毒性的药材,在长期服用的药物中应尽量少为益,且小柴胡片制法中存在药材不经提取直接粉碎入药的工艺,使质量控制困难,有效成分吸收速度慢,不如原始的汤剂。
而小柴胡颗粒从处方及工艺上来看与原始的汤剂最为接近,但使用时需温开水冲服,药味浓郁,极不方便患者使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张仲景的小柴胡汤能在临床上更好的应用,我们需要一种既能保证具备原始汤剂疗效,又能携带及使用方便的小柴胡制剂来满足临床应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的小柴胡制剂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在有效性上与原始的汤剂一致,又使用方便的小柴胡制剂。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施:
a.按处方量取下述药材
柴胡235-245重量份、黄芩85-95重量份、半夏(姜制)85-95重量份、党参85-95重量份、生姜85-95重量份、甘草85-95重量份、大枣85-95重量份
b.取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备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药典2005版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备用。
d.将步骤b、c所得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的清膏,备用。
f.将d所得清膏在搅拌状态加入到熔融的辅料中,混匀,移入滴丸剂滴灌,滴入低温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本发明的药材处方比例虽与小柴胡颗粒一致,但这并不是照搬,而是考虑到与《伤寒论》原方的对照,充分结合小柴胡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定的。相对于小柴胡颗粒,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在提取工艺上,进行了加水量的考查,确保了有效成分提取的完全。
为新型剂型滴丸剂,崩解融散快,起效快。
便于服用。本发明掩盖了原颗粒的药味,且不必用开水冲服,携带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a.按处方量取下述药材
柴胡240重量份、黄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党参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枣90重量份。
b.取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6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备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药典2005版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约91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备用。
d.将步骤b、c所得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的清膏,备用。
f.将d所得清膏在搅拌状态加入熔融聚乙二醇(PEG)4000中比例为1∶3中,混合混匀,移入滴丸剂滴灌,滴灌温度70℃,滴入-5℃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实施例2
a.按处方量取下述药材
柴胡240重量份、黄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党参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枣90重量份。
b.取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8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备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药典2005版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91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备用。
d.将步骤b、c所得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的清膏,备用。
f.将d所得清膏在搅拌状态加入熔融聚乙二醇(PEG)4000中比例为1∶5中,混合混匀,移入滴丸剂滴灌,滴灌温度80℃,滴入1℃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实施例3
a.按处方量取下述药材
柴胡240重量份、黄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党参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枣90重量份。
b.取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6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备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药典2005版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92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备用。
d.将步骤b、c所得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的清膏,备用。
f.将d所得清膏在搅拌状态加入熔融聚乙二醇(PEG)4000与聚乙二醇6000(比例为1∶1)中比例为1∶3中,混合混匀,移入滴丸剂滴灌,滴灌温度90℃,滴入5℃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实施例4
a.按处方量取下述药材
柴胡240重量份、黄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党参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枣90重量份。
b.取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8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备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药典2005版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约92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备用。
e.将d所得清膏在搅拌状态加入熔融聚乙二醇(PEG)4000中比例为1∶3中,混合混匀,移入滴丸剂滴灌,滴灌温度90℃,滴入10℃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Claims (9)

1、一种小柴胡滴丸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方法制成:
a.按处方量取下述药材
柴胡235-245重量份、黄芩85-95重量份、半夏(姜制)85-95重量份、党参85-95重量份、生姜85-95重量份、甘草85-95重量份、大枣85-95重量份
b.取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备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药典2005版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备用。
d.将步骤b、c所得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的清膏,备用。
e.将d所得清膏在搅拌状态加入到熔融的辅料中,混匀,移入滴丸剂滴灌,滴入低温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滴丸,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辅料包含聚乙二醇4000,或者聚乙二醇6000,或者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两者混合物,或者与硬脂酸钠,或者与甘油明胶的重量比为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滴丸,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冷凝剂为液体石蜡,或者二甲基硅油,或者植物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滴丸,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滴制温度为75~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滴丸,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冷却温度-25~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滴丸,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加水量为5-1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滴丸,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加水量为6-8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滴丸,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收集的渗漉液为900-950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滴丸,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方法制成:
a.按处方量取下述药材
柴胡240重量份、黄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党参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枣90重量份。
b.取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6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备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药典2005版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900-95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备用。
d.将步骤b、c所得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的清膏,备用。
e.将d所得清膏在搅拌状态加入到熔融的聚乙二醇(PEG6000)比例为1∶3中,混合混匀,移入滴丸剂滴灌,滴灌温度80℃,滴入-5℃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CN 200510098271 2005-09-05 2005-09-05 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927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98271 CN1927376A (zh) 2005-09-05 2005-09-05 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98271 CN1927376A (zh) 2005-09-05 2005-09-05 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7376A true CN1927376A (zh) 2007-03-14

Family

ID=37857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98271 Pending CN1927376A (zh) 2005-09-05 2005-09-05 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273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9739A (zh) * 2010-07-02 2012-01-11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分散片
CN102526391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天津中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解热功能的畜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9739A (zh) * 2010-07-02 2012-01-11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分散片
CN102309739B (zh) * 2010-07-02 2013-07-24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分散片
CN102526391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天津中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解热功能的畜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9424B (zh)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
CN101947284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42939A (zh) 一种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96682A (zh) 苦瓜凉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840166A (zh) 温胆汤现代中药口服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657060A (zh) 注射用肾康冻干粉针及其制备工艺
CN102552670A (zh) 一种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951424B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5153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
CN1927376A (zh) 一种小柴胡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6821B (zh) 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814188A (zh) 维c银翘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712060A (zh) 一种治疗妇女经期疾病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40844A (zh)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
CN101700385B (zh) 一种治疗白脉病的药物组合物酒剂或酊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4102A (zh) 一种用于提高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
CN1827138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处方及制备工艺
CN1314434C (zh) 清降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9854A (zh) 清咽解毒饮料
CN1191086C (zh) 一种治疗夏秋季感冒的药物
CN100542517C (zh) 牛黄解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579523A (zh) 小儿闰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857B (zh) 用于预防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CN1060663C (zh) 复方藏茵陈成药
CN1879855A (zh) 一种小柴胡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Tao Xiaojuan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publication of application for patent for invention

Addressee: Tao Xiaojuan

Document name: Approval notice for cost mitig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