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7476B - 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7476B
CN1917476B CN200610126863A CN200610126863A CN1917476B CN 1917476 B CN1917476 B CN 1917476B CN 200610126863 A CN200610126863 A CN 200610126863A CN 200610126863 A CN200610126863 A CN 200610126863A CN 1917476 B CN1917476 B CN 19174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l
time
local transmission
burst
time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26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7476A (zh
Inventor
黄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26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17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917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7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17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74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分片调整方法,包括: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则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两种分片调整装置,包括: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和分片调整模块。本发明可根据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动态调整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降低了带宽的浪费,同时也保证了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的合理设置,提高了实时报文传输的实时效果。

Description

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当实时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需要保证实时数据的服务质量(QoS),降低实时数据的传送延迟是保证QoS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地,实时数据的传送延迟分为两种:本地发送延迟与线路发送延迟。本地发送延迟是指实时数据报文在提交物理链路发送以后,到最终通过物理链路发送出去之前经过的本地等待时间;线路发送延迟是指实时数据报文在传送过程中,在线路上消耗的时间。造成实时数据的本地发送延迟的重要原因是,较长的非实时数据报文会长时间占用信道,造成实时数据报文无法及时发送;线路发送延迟是由于传输线路的速度原因造成的,线路发送延迟一般都在系统控制能力以外,而本地发送延迟则可通过一定方法进行控制。
语音是最常见的在网络上传送的实时数据,语音通常以IP语音(VoIP)、帧中继语音(VoFR)、异步传输模式语音(VoATM)等形式在网络上传送。目前普遍采用将非实时数据进行分片以降低语音的本地发送延迟,即:将大块的非实时数据分片成小块的数据,然后将各分片数据报文依次与语音报文同时在链路上传送,避免较长的非实时数据报文长时间占用发送通道,达到降低语音本地发送延迟的目的。显然,在低速链路上,非实时数据分片的大小对语音本地发送延迟的影响较大,分片越小,越有利于降低语音本地发送延迟。但是由于分片后,需对每个分片数据报文增加分片头,这将增加系统开销,分片越小,分片的数目则越多,系统的开销越大,造成带宽浪费,所以根据语音延迟的实际要求确定合适的分片大小十分必要。
目前,通常采用静态配置方式设定分片大小,例如:根据经验,预先设置一个语音未启动条件下的分片大小M,以及设置一个语音启动条件下的非实时数据报文分片大小N,显然M>N。一般将N设置为与语音报文长度相近,将M设置为大于语音报文长度,或者在语音未启动时根本不对非实时数据报文进行分片。当语音、非实时数据同时传送时,一旦检测到呼叫,则根据预先设置的分片长度N,对非实时数据报文进行分片;一旦检测到不存在呼叫,则根据预先设置的分片长度M,对非实时数据报文进行分片,或者不对非实时数据报文进行分片。
当语音编码方式等的改变导致语音报文长度发生改变时,或者,本地QoS策略或链路带宽等的改变导致语音延迟发生改变,都需要重新调整非实时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现有技术都是手工调整分片大小,手工调整的随意性很大,不同的人对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以及调整的大小会作出不同的判断,这样会产生以下问题:
一、造成带宽的浪费。若过分强调保证语音的延迟,而将非实时数据报文的分片设置得过小,则分片开销就会增大,浪费带宽。
二、造成语音延迟过大,降低语音传输的实时效果.对于缺乏应用经验的人员,若将非实时数据报文的分片设置得过大,或者,在语音延迟增大时没有及时进行分片调整,可能会导致语音延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以降低带宽浪费,提高实时报文传输的实时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片调整方法,包括:
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则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之后、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前进一步包括: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一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值,则减少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重新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一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一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小于预设分片调整下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下限作为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一种分片调整方法,包括:
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之后、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前进一步包括: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二定时器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值,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重新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二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定值,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二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定值,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大于预设分片调整上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上限作为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一种分片调整装置,包括: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和分片调整模块,其中:
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向分片调整模块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分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减小分片指示,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和第一定时器,其中:
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用于,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开始计数和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一定时器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第一定时器,用于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启动命令开始计时,在定时时长到达时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到时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若第一定时器启动,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继续计数指示,若第一定时器未启动,向第一定时器发送启动命令,并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开始计数指示,将收到的减小分片指示转发给分片调整模块。
所述分片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小于自身保存的分片调整下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下限作为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第一定时器进一步用于,在收到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来的重新启动命令后开始计时,在定时到时后,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到时指示;
且,所述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时,向第一定时器发送重新启动命令,同时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重新计数指示,并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重新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重新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一定时器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收到重新计数指示后,若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则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重新继续计数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向分片调整模块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且所述分片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收到的增大分片指示,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一种分片调整装置,包括: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和分片调整模块,其中:
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向分片调整模块发送增大指示;
分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增大分片指示,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和第二定时器,其中:
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开始计数和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二定时器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第二定时器,用于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启动命令开始计时,在定时时长到达时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到时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若第二定时器启动,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继续计数指示,若第二定时器未启动,向第二定时器发送启动命令,并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开始计数指示,将收到的增大分片指示转发给分片调整模块。
所述分片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大于自身保存的分片调整上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上限作为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所述第二定时器进一步用于,在收到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来的重新启动命令后开始计时,在定时到时后,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到时指示;
且,所述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时,向第二定时器发送重新启动命令,同时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重新计数指示,并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重新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重新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二定时器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收到重新计数指示后,若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重新继续计数指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时,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在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时,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本发明可根据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动态调整数据报文的分片的大小,降低了带宽的浪费,同时也保证了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的合理设置,提高了实时报文传输的实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整非实时数据报文分片大小的流程图;
图2为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定时器t1超时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调整非实时数据报文分片大小的流程图;
图4为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定时器t2超时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整非实时报文分片大小的装置组成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调整非实时报文分片大小的装置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检测每一个即将发送的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若该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则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若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本发明中的实时报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报文如:语音、视频报文等,非实时报文也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对实时性要求较低的报文,如:数据报文等。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整非实时数据报文分片大小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语音报文为实时报文,数据报文为非实时报文,且本实施例给出的是,当语音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大于预设容忍时延时,减小数据报文分片大小的情况,如图1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预先设置语音报文本地发送的测量点A和B,预先设置分片调整步长N、分片调整下限M1、发生延迟的语音报文的百分比阈值即:第一预定值H、延迟消退的语音报文的百分比阈值即:第二预定值I、语音报文本地发送的容忍时延Tn,并设置一个用于指示当前是否处于第一次调整观察期的状态指示Z,且初始化Z=0,设置定时器t1。
这里,语音报文本地发送的测量点A可以设置为:语音报文在发送到物理链路上之前必然经过的一个点,例如:设置为语音报文挂接到驱动发送队列之前的时间点;语音报文本地发送的测量点B可以设置为:语音报文最终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的点。分片调整下限M1为语音传输设备在出厂时设定的值,调整步长N、发生延迟的语音报文的百分比阈值H、延迟消退的语音报文的百分比阈值I为根据经验设定的值,语音报文本地发送的容忍时延Tn为根据语音用户的实际要求设定的值,表示用户希望语音报文的本地发送时延小于或等于该预设容忍时延。设定Z=1表示当前处于第一次调整观察期,Z=2表示当前处于第二次以后的调整观察期。
步骤102:设置发生延迟的语音报文计数值即:非容忍语音报文的计数值:C11=0、C21=0,语音报文总数计数值:C12=0、C22=0。
步骤103:检测到语音报文即将发送,记录语音报文通过点A的时刻T1,记录语音报文通过点B的时刻T2。
步骤104:判断T2-T1>Tn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10。
这里,T2-T1为语音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
步骤105:判断定时器t1是否已启动,若是,执行步骤106;否则,执行步骤109。
步骤106:判断Z是否指示当前为第一次调整观察期即:Z=1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107;否则,执行步骤108。
步骤107:令C11=C11+1,C12=C12+1,执行图2所示步骤201~208。
步骤108:令C21=C21+1,C22=C22+1,执行图2所示步骤201~208。
步骤109:启动定时器t1,设置Z=1以用于指示当前为第一次调整观察期,令C11=C11+1,C12=C12+1,转至步骤103。
步骤110:判断定时器t1是否启动,若是,执行步骤111;否则,转至步骤103。
步骤111:判断Z是否指示当前为第一次调整观察期即:Z=1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112;否则,执行步骤113。
步骤112:令C12=C12+1,执行图2所示步骤201~208。
步骤113:令C22=C22+1,执行图2所示步骤201~208。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H和I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H的取值与I的取值相差越大,调整越不敏感;H的取值与I的取值相差越小,调整越敏感。例如:对于不经常存在大数据包发送的情况,可以让H的取值与I的取值相差大一些,即:使得分片调整不敏感些;对于经常存在大数据包发送的情况,则可以让H的取值与I的取值相差小一些,即:使得分片调整敏感些。
图2是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当定时器t1超时时的处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判断定时器t1是否超时,若是,执行步骤202;否则,转至步骤103。
步骤202:判断Z=1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3:判断C11/C12>H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
步骤204:令C11=0,C12=0,根据预先设定的调整步长N,减小当前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重新启动定时器t1,设置Z=2,以用于指示当前为第二次调整观察期,转至步骤103。
本步骤中,在减小当前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后,进一步可包括:判断减小后的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小于预设的分片调整下限M1,若是,将M1作为减小后的数据报文分片大小,转至步骤103;否则,重新启动定时器t1,设置Z=2,转至步骤103。
步骤205:令C11=0,C12=0,设置Z=0,删除定时器t1,转至步骤103。
步骤206:判断C21/C22<I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08。
步骤207:令C21=0,C22=0,设置Z=0,删除定时器t1,转至步骤103。
步骤208:令C21=0,C22=0,根据预先设定的调整步长N,减小当前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重新启动定时器t1,转至步骤103。
执行本步骤后,Z的取值仍等于2,以表示当前仍处于调整观察期。
本步骤中,在减小当前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后,进一步可包括:判断减小后的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小于预设的分片调整下限M 1,若是,将M 1作为减小后的数据报文分片大小,转至步骤103;否则,重新启动定时器t1,转至步骤103。
必须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图2所示步骤201~208可以在定时器t1启动后的任意时刻执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调整非实时数据报文分片大小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语音报文为实时报文,数据报文为非实时报文,且本实施例给出的是,当语音报文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的宽松时延时,增大数据报文分片大小的情况,如图3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01:预先设置语音报文本地发送的测量点A和B,预先设置分片调整步长N、分片调整上限M2、发生延迟的语音报文的百分比阈值即:第一预定值H、延迟消退的语音报文的百分比阈值即:第二预定值I、语音报文本地发送的宽松时延Tm,并设置一个用于指示当前是否处于第一次调整观察期的状态指示Z,且初始化Z=0,设置定时器t2。
这里,点A和点B的设置与步骤101相同.分片调整上限M2为语音传输设备在出厂时设定的值,调整步长N、发生延迟的报文百分比H、延迟消退的报文百分比I为根据经验设定的值,报文本地发送的宽松时延Tm为根据语音用户的实际要求设定的值,且Tn<Tm,当语音报文的本地发送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宽松时延,表示语音报文的传送速度已经足够快,为了取得语音报文和数据报文的传送速度的平衡,用户希望语音报文的本地发送时延位于[Tn,Tm]之间.设定Z=1表示当前处于第一次调整观察期,Z=2表示当前处于第二次以后的调整观察期.
步骤302:设置宽松语音报文计数值C31=0、C41=0,语音报文总数计数值C32=0、C42=0。
步骤303:检测到语音报文即将发送,记录语音报文通过点A的时刻T1,记录语音报文通过点B的时刻T2。
步骤304:判断T2-T1<Tm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305;否则,执行步骤310。
步骤305:判断定时器t2是否已启动,若是,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9。
步骤306:判断Z是否指示当前为第一次调整观察期即:Z=1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307;否则,执行步骤308。
步骤307:令C31=C31+1,C32=C32+1,执行图4所示的步骤401~408。
步骤308:令C41=C41+1,C42=C42+1,执行图4所示的步骤401~408。
步骤309:启动定时器t2,设置Z=1以用于指示当前为第一次调整观察期,令C31=C31+1,C32=C32+1,转至步骤303。
步骤310:判断定时器t2是否启动,若是,执行步骤311;否则,转至步骤303。
步骤311:判断Z是否指示当前为第一次调整观察期即:Z=1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312;否则,执行步骤313。
步骤312:令C32=C32+1,执行图4所示的步骤401~408。
步骤313:令C42=C42+1,执行图4所示的步骤401~408。
在实际应用中,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可同时应用于一个报文传输系统中。
图4是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当定时器t2超时时的处理流程图,如图4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判断定时器t2是否超时,若是,执行步骤402;否则,转至步骤303。
步骤402:判断Z=1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3:判断C31/C32>H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令C31=0,C32=0,根据预设的调整步长N,增大当前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重新启动定时器t2,设置Z=2,转至步骤303。
本步骤中,在增大当前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后,进一步可包括:判断增大后的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大于预设的分片调整上限M2,若是,将M2作为增大后的数据报文分片大小,转至步骤303;否则,重新启动定时器t2,设置Z=2,转至步骤303。
步骤405:令C31=0,C32=0,设置Z=0,删除定时器t2,转至步骤303。
步骤406:判断C41/C42<I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408。
步骤407:令C41=0,C42=0,设置Z=0,删除定时器t2,转至步骤303。
步骤408:令C41=0,C42=0,根据预先设定的调整步长N,增大当前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重新启动定时器t2,转至步骤303。
执行本步骤后,Z的取值仍等于2,以表示当前仍处于调整观察期。
本步骤中,在增大当前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后,进一步可包括:判断增大后的数据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大于预设的分片调整上限M2,若是,将M2作为增大后的数据报文分片大小,转至步骤303;否则,重新启动定时器t2,转至步骤303.
必须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步骤401~408可以在定时器t2启动后的任意时刻执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调整非实时报文分片大小的装置组成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主要包括: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第一定时器53和分片调整模块54,其中,
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用于在检测到实时报文即将发送时,计算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当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定容忍时延时,若同时检测到自身记录有第一定时器53未启动的信息,则确定第一定时器53未启动,则向第一定时器53发送启动命令,同时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发送开始计数指示;若同时检测到自身未记录有第一定时器53未启动信息,则确定第一定时器53已启动,则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发送继续计数指示;在收到第一定时器53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记录第一定时器53未启动的信息,在收到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发来的减小分片指示后,向分片调整模块54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用于在收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来的开始计数指示后,开始对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即:非容忍实时报文进行计数,并开始对已发送实时报文的总数进行计数,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来的继续计数指示对已记录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的计数值加1;当收到第一定时器53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第一定时器53:用于在收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来的启动命令时开始计时,在定时时长到达时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和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送到时指示。
分片调整模块54:用于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来的减小分片指示,根据自身保存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调整步长减小当前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进一步地,分片调整模块54用于,判断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小于自身保存的分片调整下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下限作为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分片大小。
进一步地,第一定时器53用于,在收到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发来的重新启动命令后开始计时,在定时到时后,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和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送到时指示。
且,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时,向第一定时器53发送重新启动命令,同时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送重新计数指示,并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来的重新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即:非容忍实时报文重新进行计数,同时重新对已发送的实时报文的总数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一定时器53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进一步用于,在收到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发来的重新计数指示后,若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则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发送重新继续计数指示;在收到第一定时器53发来的到时指示后,停止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52发送重新继续计数指示。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调整非实时报文分片大小的装置组成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主要包括: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第二定时器63和分片调整模块64,其中,
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用于在检测到实时报文即将发送时,计算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当检测到所述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定宽松时延时,若同时检测到自身记录有第二定时器63未启动的信息,则确定第二定时器63未启动,则向第二定时器63发送启动命令,同时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发送开始计数指示;若同时检测到自身未记录有第二定时器63未启动信息,则确定第二定时器63已启动,则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发送继续计数指示;在收到第二定时器63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记录第二定时器63未启动的信息,在收到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发来的增大分片指示后,向分片调整模块64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用于在收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来的开始计数指示后,开始对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即:宽松实时报文进行计数,并开始对已发送实时报文的总数进行计数,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来的继续计数指示对已记录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的计数值加1;当收到第二定时器63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第二定时器63:用于在收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来的启动命令时开始计时,在定时时长到达时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和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送到时指示。
分片调整模块64:用于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来的增大分片指示,根据自身保存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调整步长增大当前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进一步地,分片调整模块64用于,判断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大于自身保存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调整上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上限作为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进一步地,第二定时器63用于,在收到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发来的重新启动命令后开始计时,在定时到时后,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和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送到时指示。
且,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时,向第二定时器63发送重新启动命令,同时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送重新计数指示,并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来的重新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即:宽松实时报文重新进行计数,同时重新对已发送的实时报文的总数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二定时器63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进一步用于,在收到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发来的重新计数指示后,若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发送重新继续计数指示;在收到第二定时器63发来的到时指示后,停止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62发送重新继续计数指示。
在实际应用中,图5所示的实施例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可同时应用于一个报文传输系统中,此时,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51和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61可位于同一个模块中,分片调整模块54和分片调整模块64可位于同一个模块中。分片调整的目的是,希望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位于[Tn,Tm]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过程及方法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分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则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之后、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前进一步包括: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一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值,则减少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重新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一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一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小于预设分片调整下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下限作为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7.一种分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之后、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前进一步包括: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二定时器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定值,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重新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二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定值,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检测到在第二定时器定时时长内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定值,则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大于预设分片调整上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上限作为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12.一种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和分片调整模块,其中:
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向分片调整模块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分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减小分片指示,减小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和第一定时器,其中:
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用于,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开始计数和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一定时器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第一定时器,用于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启动命令开始计时,在定时时长到达时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到时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若第一定时器启动,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继续计数指示,若第一定时器未启动,向第一定时器发送启动命令,并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开始计数指示,将收到的减小分片指示转发给分片调整模块。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片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小于自身保存的分片调整下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下限作为减小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时器进一步用于,在收到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来的重新启动命令后开始计时,在定时到时后,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到时指示;
且,所述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时,向第一定时器发送重新启动命令,同时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重新计数指示,并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重新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重新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一定时器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减小分片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收到重新计数指示后,若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超过预设容忍时延,则向非容忍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重新继续计数指示。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向分片调整模块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且所述分片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收到的增大分片指示,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17.一种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和分片调整模块,其中:
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向分片调整模块发送增大指示,以用于指示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分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增大分片指示,增大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和第二定时器,其中:
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开始计数和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二定时器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第二定时器,用于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启动命令开始计时,在定时时长到达时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到时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若第二定时器启动,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继续计数指示,若第二定时器未启动,向第二定时器发送启动命令,并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开始计数指示,将收到的增大分片指示转发给分片调整模块。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片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是否大于自身保存的分片调整上限,若是,将该分片调整上限作为增大后的非实时报文的分片大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片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时器进一步用于,在收到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来的重新启动命令后开始计时,在定时到时后,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到时指示;
且,所述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一预定值时,向第二定时器发送重新启动命令,同时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重新计数指示,并根据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来的重新继续计数指示,对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重新进行计数,当收到第二定时器发来的到时指示时,若检测到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的实时报文数与实时报文总数的比值超过第二预定值,则向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发送增大分片指示;
所述本地发送延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收到重新计数指示后,若检测到实时报文的本地发送延迟小于预设宽松时延,则向宽松实时报文计数模块发送重新继续计数指示。
CN200610126863A 2006-09-07 2006-09-07 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7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6863A CN1917476B (zh) 2006-09-07 2006-09-07 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6863A CN1917476B (zh) 2006-09-07 2006-09-07 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7476A CN1917476A (zh) 2007-02-21
CN1917476B true CN1917476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738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68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7476B (zh) 2006-09-07 2006-09-07 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174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103A (zh) * 2011-03-29 2011-07-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传输报文的分片方法及系统
CN104253788B (zh) * 2013-06-26 2019-07-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客户端、页面引擎及系统
CN104967635B (zh) * 2014-05-22 2017-04-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765945A (zh) * 2020-06-01 2021-12-07 深圳兆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动态分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15809B (zh) * 2021-04-22 2022-05-24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便民医院) 一种医疗设备的高速数据传输延迟容忍方法及系统
CN113382078B (zh) * 2021-06-21 2022-07-08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6A (zh) * 1994-12-19 1997-01-22 摩托罗拉公司 采用动态分组分段的多媒体多路复用装置与方法
US6512761B1 (en) * 1999-02-02 2003-01-28 3Com Corporation System for adjusting billing for real-time media transmissions based on delay
CN1509025A (zh) * 2002-12-18 2004-06-30 ��Ϊ�������޹�˾ 一种实现报文分片组包的方法
CN1536820A (zh) * 2003-04-09 2004-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性能的方法
KR20050032316A (ko) * 2003-10-01 2005-04-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 서버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6A (zh) * 1994-12-19 1997-01-22 摩托罗拉公司 采用动态分组分段的多媒体多路复用装置与方法
US6512761B1 (en) * 1999-02-02 2003-01-28 3Com Corporation System for adjusting billing for real-time media transmissions based on delay
CN1509025A (zh) * 2002-12-18 2004-06-30 ��Ϊ�������޹�˾ 一种实现报文分片组包的方法
CN1536820A (zh) * 2003-04-09 2004-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性能的方法
KR20050032316A (ko) * 2003-10-01 2005-04-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 서버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0-271163A 1998.10.0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7476A (zh) 2007-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7476B (zh) 分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1523822B (zh) 语音传输装置
EP3466001B1 (en) Media buffering
CN112104562B (zh) 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网络、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0400667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media streaming in a limited bandwidth network with a bottleneck link
EP262947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traffic shaping in a transmission network
CN109714267A (zh) 管理反向队列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200622A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网关设备
US20150117465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0466616C (zh) 一种abis接口反向拥塞控制方法和收发基站
CN111163362B (zh) 一种自适应重传等待时间的视频接收方法及系统
US89713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qualizing retransmission delays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over bonded modems
JP2009246630A (ja) 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通信品質制御方法
KR20030018059A (ko) 공용 전송 매체를 위한 우선 순위 패킷 전송 시스템
US10382155B2 (en) Data processing
CN111988645B (zh) 音视频传输带宽自适应方法
JP2008235987A (ja)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KR2011007516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JP3315940B2 (ja) Atm通信方法およびatm通信装置
CN1787481B (zh) 一种减小数据包播放延时的方法
JP4094626B2 (ja) 無線制御装置および無線制御方法
JP2002026967A (ja) ストリーム通信システム
JP2002217989A (ja) 多地点通信サービスユニット
CN113645177A (zh) 可靠传输网络中维持实时音讯串流播放延迟的方法及系统
CN117915162A (zh) 基于链路状态和时间戳的实时视频传输动态延时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