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3497B - 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3497B
CN1913497B CN200610115727XA CN200610115727A CN1913497B CN 1913497 B CN1913497 B CN 1913497B CN 200610115727X A CN200610115727X A CN 200610115727XA CN 200610115727 A CN200610115727 A CN 200610115727A CN 1913497 B CN1913497 B CN 1913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node
grouping
head
o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157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3497A (zh
Inventor
C·阿德奥
A·柏拉托
I·布西
M·威瑟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Lucent NV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NV filed Critical Alcatel NV
Publication of CN1913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3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13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34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控多协议标记交换网中标记交换路径(LSP)的串联连接的方法。待监控的串联连接具有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输入节点处接收第一个运行管理维护(OAM)分组;在输入节点处生成第二个OAM分组。根据本发明,需要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在第一个OAM分组中插入串联连接头;带有串联连接头的第一个OAM分组和第二个OAM分组被发送至输出节点;根据判断所述串联连接头的有无来识别第二个OAM分组。

Description

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在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适于实现该方法的网络节点和由这些网络节点组成的多协议标记交换网。
背景技术
在分组交换电信网中,用户数据被划分成分组,每个分组从源节点通过包括大量中间节点的路径被传送到终止节点。
每个分组从源节点到终止节点所沿路径可以动态地逐段决定,就像例如在IP(网络协议)网络中发生的那样。
可选地,分组的路径可以在传输前就被决定。这通常发生在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中,2001年1月,Request for Comments RFC3031对所述MPLS作了定义。
在MPLS网络中,在源节点和终止节点之间所定义的路径被称为标记交换路径(后面的描述中简称为LSP)。
在MPLS中,LSP路径的源节点向每一个待传输的分组分配交换头,该交换头包括第一个标记,并且该源节点把该分组发送给已确定的LSP路径的第一个中间节点。在以第二个中间节点能辨认的第二个标记替换第一个标记后,第一个中间节点根据第一个标记的值把该分组传送给LSP路径的第二个中间节点。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分组达到终止节点,终止节点移除分组头然后处理包含在其中的用户信息。
因此,源节点和终止节点分别适于创建和移除包含标记的交换头。另一方面,中间节点适于使用下一个中间节点能辨认的不同标记替换收到的分组的交换头中所包含的标记。
在MPLS网络中,通过一系列被称为OAM(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来监控LSP路径是公知的。更具体地,这些OAM功能适于检查路径完整性、沿路径的传输性能等。2004年2月的ITU-T建议Y.1711对MPLS网络中的OAM功能进行了标准化。
根据这个建议,通过沿待监控的LSP路径传输特定分组来执行OAM功能,这些特定分组被称为OAM分组。这些OAM分组被周期性地从源节点沿待监控的LSP路径传输到终止节点。
除了交换头外,每个OAM分组还包含OAM头,该OAM头的标记等于预定值(根据ITU-T Y.1711取值14),以用来区别来自用户分组的OAM分组。这样的OAM头放置在交换头后。此外,该OAM分组的有效载荷包含被称为TTSI(路径源端标识符)的字段,该字段依次包含16字节的LSR-ID和4字节的LSP-ID两个字段(这两个字段分别包含LSP路径源节点标识符和LSP路径标识符)。
当运营商从源节点向终止节点传输用户数据的时候,沿整个路径和沿路径的一段或多段估计传输性能都是很有用的。一般而言,路径的段(即两个或更多连续节点的序列)被称为“串联连接”。
例如当网络运营商的源节点和终止节点之间的路径包含一个或多个由别的运营商管理的串联连接的时候,监控串联连接是非常有意义的。实际上,在故障或接收错误的情况下,对于负有沿整个路径传输责任的运营商来说,确定故障/错误是发生在自己权限(competence)范围内的网段还是他人权限范围内的网段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有必要具备同时监控整个路径和该路径的串联连接的能力。
特别地,在MPLS网络领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ITU-T SG13全体会议,COM13-D104-E(2005年4月25日-5月6日)上提交了题为“Proposalfor MPLS administrative domain”的文件,该文件建议在MPLS网络中按照以下方式监控LSP路径的段。在每个域中,域的输入节点可以把所谓的“每个域的OAM分组”插入到包含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LSP中。“每个域的OAM分组”与用来监控整个LSP的分组使用相似的格式,这在上述ITU-T Y.1711中作了定义。但是,在该“每个域的OAM分组”中,应该将TTSI字段修改为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输入节点的标识符。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输出节点从而监控TTSI字段的值,以便输出节点能区分用来监控整个LSP的OAM分组和“每个域的OAM分组”。
这个解决方案显示出一些缺点。首先,由于它需要处理所接收的OAM分组的有效载荷(特别地,TTSI字段),使得这样的解决方案与现有的MPLS设备不兼容。此外,即使它能够被现有的MPLS设备执行,这样的处理在每个节点上将会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因此减少了传输用户分组的可用资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总目标是提供一种在MPLS网络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上述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在MPLS网络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由现有的MPLS设备实现,和公知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需要较少数量的资源,并且速度更快。
这些和其它目标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根据权利要求8和11的节点、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信网来实现。各个附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更进一步的有利特点。所有的权利要求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构成部分。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网络中监控标记交换路径(LSP)的串联连接的方法。待监控的串联连接具有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输入节点接收运行管理维护(OAM)分组,并在输入节点产生第二个OAM分组。根据该发明,继续执行下列步骤:串联连接头被插入第一个OAM分组;带有串联连接头的第一个OAM分组和第二个OAM分组被发送至输出节点;在所述输出节点上,根据串联连接头的有无来识别第二个OAM分组。
优选地,串联连接头在第一个OAM分组中插在其交换头后。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预定义值写入串联连接头的试验用字段。
优选地,预定义值写入串联连接头的标记字段。
根据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MPLS网络的一种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网络节点是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输入节点。所述网络节点适于接收将被发送至待监控串联连接的输出节点的第一个OAM分组,并产生要发送至输出节点的第二个OAM分组。该节点还包含将串联连接头插入第一个OAM分组的装置,以便于串联连接的输出节点能识别第二个OAM分组。
根据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MPLS网络的一种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网络节点是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输出节点。所述网络节点适于接收第一个OAM分组和第二个OAM分组,其中第一个OAM分组在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输入节点上游生成,第二个OAM分组是在输入节点处生成的。该节点还包含根据在输入节点上插入的串联连接头的有无来识别所述第二个OAM分组的装置。
根据第四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MPLS网络,其中,所述串联连接包含如上所述输入节点和如上所述的输出节点。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通过阅读下面以举例和非限定方式给出的描述,本发明将会变得更清晰,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包含三个域的MPLS网络。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应用于图1网络的监控串联连接方法的第一个例子。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串联连接头。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应用于图1网络的监控串联连接方法的第二个例子。以及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应用于图1网络的监控串联连接方法的第三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示例性的MPLS网络。该网络包含9个节点1、2、...9。为简单起见,MPLS网络的其它节点在图1中未给出。
节点1、2、3包含在第一个域D1中;节点4、5、6包含在第二个域D2中;节点7、8、9包含在第三个域D3中。域D1、D3由第一个运营商A管理,而第二个域D2由第一个运营商A或第二个运营商B管理,下文中这一点将会更详细地显示。
在图1中,假设节点1必须传输用户数据到节点9。节点1是LSP路径的源节点,通过该路径用户数据被传送到节点9。图1中所示的LSP路径包含节点1、2、3、...9的级联。
作为LSP路径的源节点,节点1把第一个标记插入到要发送给节点2的分组中,该分组在图1中表示为U1。因此,如图1中概略显示的,每个分组U1包括头H1和由用户数据组成的有效载荷UP。除了标记,每个分组U1的头H1还包含没有未进一步描述的其他数据,因为它们与本说明无关。节点1把分组U1发送给节点2。
一从节点1接收到分组U1,节点2就把包含在头H1中的第一个标记替换为适于节点3处理的第二个标记,从而形成头H2,然后节点2把如此得到的分组U2发送给节点3。一从节点2接收到分组U3,节点3就把包含在头H2中的第二个标记替换为适于节点4处理的第三个标记,从而形成头H3,然后节点3把如此得到的分组U3发送给节点4。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节点9从节点8接收带有头H8的分组U8,节点9会移除头H8,然后处理用户有效载荷UP。
现在假设第一个运营商A希望监控用户分组的整个LSP路径和由节点4、5、6构成的串联连接TC,TC在图2中用双箭头表示。比如,在域D2由第一个运营商A自己管理的情况下,运营商A可以希望监控串联连接TC,域D2是特别关键的(例如,极高的业务流量、重要的业务等)。在域D2被第二个运营商B管理的情况下,第一个运营商A可以希望监控串联连接TC,以检查可能出现的故障是出现在其自己的网段上还是出现在第二个运营商B的网段上。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在假设域D2也是由第一个运营商A管理的前提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图1网络的监控串联连接TC方法的第一个例子。
第一个运营商A通过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输入节点(即第一个节点)沿LSP路径插入第一个OAM分组流,所述OAM分组流下文中被称为“串联连接OAM分组流”。此外,运营商A通过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输出节点(即最后一个节点)从LSP路径上提取这样的串联连接OAM分组流。例如,在图2中,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是节点4,同时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是节点6。
因此,串联连接OAM分组流经历了待监控的整个串联连接TC。
在下面的描述中,“路径OAM分组”这一表述方式表示由LSP路径的源节点产生的、用于监控整个LSP路径的分组流,这与以上提到的串联连接OAM分组不同。
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4适于在从节点3接收到的任意分组(用户分组或路径OAM分组)中插入串联连接头,节点3在LSP路径中领先于节点4。类似地,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6适于在从节点5接收到的任意分组(用户分组或路径OAM分组)中移除串联连接头,节点5在LSP路径中领先于节点6。
本申请人已经注意到,为了执行把串联连接头插入到分组的操作以便于在插入头之后分组仍然与MPLS标准一致,使用“标记堆栈”机制是有利的,这个机制由MPLS标准提供,在2001年1月的请求注解RFC3032中有描述。
根据该RFC3032,MPLS分组可以包含多于1个头,每个头包含各自的标记。每个头(以及所包含的标记)对应于不同层的LSP路径。更外部的头对应于较高路径层,而更内部的头对应于较低路径层。为了执行标记交换,每个节点总是处理最外部的头。除了标记,每个头还包含堆栈位,堆栈位指示了当前头后面是否跟随有另外的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堆积任意数目的头。
因此,根据以上提到的RFC3032,从较低层路径到较高层路径的输入节点把较高层头插入到每一个接收分组的前面,所述较高层的头暂时领先于已经存在的较低层头。较高层路径的中间节点处理更外部的头,即较高层的头。较高层路径的输出节点移除较高层头,以便于属于较低层路径的后续节点处理最外部的头,即较低层头。
然而,与以上提及的RFC3032中的标记堆栈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串联连接的输入节点把串联连接头插入到已存在的交换头H1、H2、...、H8的后面。
因此,分组结构与2001年1月的RFC3032定义的标记堆栈机制是一致的。此外,由于LSP路径的每个节点通过处理最外部的头来执行交换,交换机制没有变化。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串联连接头TCH的结构。该串联连接头TCH包含标记字段L、试验用字段EXP、堆栈字段S和生存时间字段TTL。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个字段的大小与2001年1月的RFC3032一致,即,字段L大小是20比特,字段EXP大小是3比特,字段S大小是1比特,字段TTL大小是8比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插入在分组中的串联连接头TCH在标记字段L中优选地包含具有预定义值的串联连接标记。该预定义值应该和以上提到的包含在OAM头中的标记的预定义值14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插入在分组中的串联连接头TCH在试验用字段EXP中优选地包含预定义值。优选地,该预定义值应和“000”不同,“000”是插入在交换头和OAM头的EXP字段的当前标准值。优选地,标记字段L包含当前用于OAM头的相同预定义值14。因此,OAM头和串联连接头只有EXP字段值是不同的。这有利地避免为串联连接监控保留标记值,因而使所有可用的标记值(14除外)都用于交换目的。
仍参考图2,该图分别显示了用户分组流(上面一行U1、U2、...、U8)、路径OAM分组流(中间一行P1、P2、...、P8)和串联连接OAM分组流(下面一行T4、T5),根据本发明处理这些分组流。
最初可参考用户分组流U1、U2、...、U8,这些分组流由节点1产生并由节点9接收。
节点4从节点3接收分组U3,然后它计算新的交换头H4。根据本发明,由于节点H4是串联连接输入节点,它在交换头H4后插入串联连接头TCH。节点4因此获得分组U4,U4将被发送至节点5。于是交换头H4成为分组U4的最外部头。除了标记值和堆栈位值外,相对于头H3,头H4实际上没有改变,所述堆栈位值被设置为“1”,以便于表明另外的头的存在。
节点5从节点4接收分组U4,然后它计算新的交换头5,因而获得分组U5,所述分组U5被发送至节点6。
当节点6接收到分组U5时,由于节点6是串联连接输出节点,它计算新的交换头H6,并且移除头TCH。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标记值和堆栈位外,相对于交换头H5,交换头H6实际上没有改变,所述堆栈位被设置为‘0’,以便于表明没有后续头的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处理同样适用于路径OAM分组流P1、P2、...、P8,所述分组流由节点1产生,用来监控节点1至节点9之间的整个LSP路径。
实际上,从图2中可以看出,路径OAM分组P1、P2、...、P8(图2的中间一行所示)分组具有交换头H1、H2、...、H8和TCH头,这与相应的用户分组U1、U2、...、U8的一样。除了相对于对应的分组U1、U2、...、U8外,该分组P1、P2、...、P8包含以上提到的、在图2中表示为OAMH的OAM头。分组P1、P2、...、P8包含OAM有效载荷,所述OAM有效载荷在图2中表示为OAMP。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含在串联连接头TCH的标记值与头OAMH中的标记值不同。
现在应该参考图2中的下一行。如上所述,为了监控串联连接TC,运营商A通过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即节点4,沿LSP路径插入串联连接OAM分组流。该串联连接OAM分组在图2中表示为T4。节点4生成的每个分组T4包含交换头H4、头OAMH和有效载荷OAMP。
当节点5从节点4接收分组T4时,其计算新的交换头H5,但不插入任何头TCH,因为这样的分组T4在串联连接TC内部生成。节点5然后把如此得到的分组T5发送给节点6。
因此,节点6接收具有头TCH的路径OAM分组P5,所述分组P5适于监控整个LSP路径。另一方面,节点6接收不包含头TCH的串联连接OAM分组T5,所述分组T5适于监控串联连接TC。
因此,通过检查每个接收的分组P5、T5中头TCH的有无,节点6能够区分路径OAM分组P5和串联连接OAM分组T5,其中,路径OAM分组P5将被转发给节点7以监控LSP路径,串联连接OAM分组T5将被从LSP路径中提取并直接处理以监控串联连接TC。
更具体地,节点6把包含TCH头的路径OAM分组转发至节点7。可以发现,在该步骤中,由于节点6是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它也移除路径OAM分组的头TCH。因此,节点9接收并处理符合标准、没有任何附加头的OAM分组。
另一方面,节点6从LSP路径中提取不包含任何头TCH的串联连接OAM分组T5。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节点6处理符合标准的、没有任何附加头的OAM分组。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监控串联连接方法的第二个例子,其中域D2由第二个运营商B管理。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运营商A希望监控串联连接TC。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第一个运营商A访问节点4和节点6,因此不允许通过节点4和节点6插入和提取串联连接OAM分组。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运营商确定第二个串联连接TC’,该串联连接TC’包含待监控的串联连接TC,并且具有第一个运营商A能访问的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
例如,第二个串联连接TC’可以是如图4中显示的串联连接3-4-5-6-7。
因此,有两个嵌套的串联连接:第一个串联连接TC具有可由运营商B访问的输入节点4和输出节点6,第二个串联连接TC’具有可由运营商A访问的输入节点3和输出节点7。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运营商A通过输入节点3在LSP路径上插入串联连接TC的监控流,并且通过输出节点7从LSP路径上提取该流。
此外,每个串联连接输入节点(即节点3和节点4)适于在任何分组(用户分组、路径OAM分组和串联连接OAM分组)中插入串联连接头,所述分组是在LSP路径中从领先于所述输入节点的节点处接收到的。类似地,每个串联连接输出节点(即节点6和节点7)适于在任何分组(用户分组、路径OAM分组和串联连接OAM分组)中移除串联连接头,所述分组是在LSP路径中从领先于所述输出节点的节点处接收到的。
如上参考图2所述,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串联连接输入节点适于在包含于接收分组内的交换头后插入串联连接头。
例如,图4分别显示了用户分组流(U1、U2、...、U8,上面一行)、路径OAM分组流(P1、P2、...、P8,中间一行)、串联连接OAM分组流(T3、...、T6,下面一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来处理这些分组流。
首先,可以参考由节点1生成并由节点9接收的用户分组流U1、U2、...、U8。
当节点3从节点2接收分组U2时,其计算新的交换头H3,并且,由于节点3是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因此节点3在接收的用户分组中插入串联连接头TCH,所述头TCH的标记优选地具有预定义值。优选地,头TCH被插在头H3后。节点3把如此得到的分组U3转发至节点4。
节点4从节点3接收分组U3,然后其计算新的交换头H4。此外,由于节点4是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节点4也在接收的用户分组中插入串联连接头。优选地,这样的头TCH与节点3插入的连接头相同。因此,由节点4发送并由节点5接收的用户分组U4将具有两个相同的连续的头TCH,这两个连续头优选地放置在头H4后(头H4仍然是最外部的头)。
节点5从节点4接收分组U4,然后其计算新的交换头H5,因而获得分组U5,U5被发送至节点6。
当节点6接收到分组U5时,其计算新的交换头H6,由于节点6是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头TCH中的一个被从用户分组中移除。优选地,离交换头较近的头被移除。这样,堆栈位值保持不变。然后节点6把如此得到的分组U6发送给节点7。
当节点7接收到分组U6时,其计算新的交换头H7,由于节点7是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分组U6中剩余的头TCH被移除。如此得到的分组U7被转发至节点8,然后至节点9,其中以传统的方式接收和处理该分组。
上述处理同样适用于路径OAM分组流P1、P2、...、P8,这些分组流由节点1生成,用来监控节点1至节点9之间的整个LSP路径。
实际上,通过参考图4可以看出,路径OAM分组P1、P2、...、P8具有交换头H1、H2、...、H8以及与对应的用户分组U1、U2、...、U8的相同的串联连接头TCH。
可以参考图4的下面一行。如上所述,为了监控串联连接TC,运营商A通过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即节点3,沿LSP路径插入串联连接OAM分组流。这样的分组在图4中表示为T3。节点3生成的每个分组T3包含交换头H3、头OAMH和有效载荷OAMP。
当节点4从节点3接收到分组T 3时,其计算新的交换头H4,由于节点4是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其把串联连接头TCH插入到头H4后,从而得到分组T4。
然后分组T4被转发至节点5,节点5计算新的交换头H5,然后将如此得到的分组T5发送至节点6。
当节点6接收到这样的分组T5时,其计算新的交换头H6,由于节点6是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其从分组T5中移除头TCH,从而得到分组T6,该分组T6被发送至节点7。
然后节点7接收路径OAM分组P6,所述分组P6包含头TCH并且适于监控整个LSP路径。另一方面,运营商A的节点7接收串联连接OAM分组T6,所述分组T6不含头TCH并且适于监控串联连接TC。
因此,通过在每个接收的OAM分组P6、T6中检查头TCH的有或无,节点7能够区别路径OAM分组P6和串联连接OAM分组T6,其中路径OAM分组P6将被转发至节点8以监控LSP路径,而串联连接OAM分组T6将被从路径LSP中提取出来且被直接处理以监控串联连接TC。
更具体地,节点7把包含头TCH的路径OAM分组转发至节点8。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节点7也把头TCH从路径OAM分组中移除,节点7是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因此节点9接收和处理不含任何附加头的标准OAM分组。
另一方面,节点7从LSP路径中提取不含任何头TCH的串联连接OAM分组,且对其直接处理。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节点7处理不含任何附加头的标准OAM分组。
因此,本发明有下列优点:首先,允许区分路径OAM分组和串联连接OAM分组,并因此允许运营商A同时监控整个路径和串联连接的信息是串联连接头。因此,为了区分路径和串联连接OAM分组,每个节点仅仅必须考虑接收的OAM分组头,而不必处理它们的有效载荷。
一方面,这使得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的MPLS设备兼容,并且,另一方面,这减少了这样的操作所需要的资源(存储器、CPU等)量并减少了处理时间。
通过使所有节点和所有分组类型都包含相同的串联连接头能进一步减少处理复杂度。
此外,由于串联连接头是插在交换头后的,沿LSP路径的交换机制没有变化。
此外,节点使用相同的方式处理所有的分组,包括用户分组和OAM分组。由于每个节点不必区分不同类型的分组,而是对于所有接收的分组执行相同的操作,这有助于减少每个节点上的处理复杂度。
此外,所有的分组(用户分组、路径OAM分组和串联连接OAM分组)被各自的终止节点接收,与MPLS分组的标准格式相比,这些终止节点既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头也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有效载荷字段就可以处理这些分组。因此,有利的是,与现有的MPLS节点相比,不必修改执行分组处理,并且尤其是有效载荷处理的节点。
此外,有利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允许第一个运营商A和第二个运营商B实质上同时监控包含在节点4和节点6之间的LSP路径段,该路径段由第二个运营商B管理。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监控应用于图1网络的串联连接方法的第三个例子。
在图5的例子中,假设第一个运营商A既希望监控节点1和节点9之间的整个LSP路径又希望监控由第二个运营商B管理的串联连接TC。同时,第二个运营商B也希望监控其自己的串联连接TC。
在下面的描述中,“路径OAM分组”这一表述方式将仍指的是由节点1生成的、用来监控LSP路径的OAM分组。“串联连接OAM分组A”这一表述方式指的是由运营商A生成的、用来监控串联连接TC的OAM分组。“串联连接OAM分组B”这一表述方式指的是由运营商B生成的、用来监控串联连接TC的OAM分组。
与图4中的例子类似,为了监控LSP路径,运营商A从节点1沿LSP路径发送路径OAM分组流,在图5中表示为P1、P2、...、P8。与图4中的例子类似,运营商A通过节点3沿LSP路径插入串联连接OAM分组A,以监控串联连接TC,所述串联连接OAM分组A在图5中表示为TA3、...、TA6。
此外,在图5的例子中,运营商B通过节点4沿LSP路径插入串联连接OAM分组B,以监控串联连接TC,所述串联连接OAM分组B在图5中表示为TB4、TB6。
根据以上参考图2和图4所描述的操作,每个节点处理所有3种OAM分组流和用户分组流,即:
-串联连接的每个输入节点(3和4)在每个接收分组的交换头H1、H2、...、H8后插入串联连接头TCH;并且
-串联连接的每个输出节点(6和7)从每个接收分组中移除串联连接头TCH。
为简单起见,在图5中没有显示用户分组。
因此,通过参考图5的第一行(P1、P2、...、P8)可以看出,节点3在每个接收的分组P2中插入头TCH,并且节点3把如此得到的分组3转发至节点4。类似地,节点4在每个接收的分组P3中插入第二个串联连接头TCH。节点4把如此得到的分组P4转发至节点5。节点5接收分组P4,节点5修正它的交换头,并将如此得到的分组P5转发至节点6。节点6从每个接收的分组P5中移除头TCH(优选地,移除与交换头最近的那个),并且把如此得到的分组P6转发至节点7。节点7从每个接收到的分组P6中提取剩余的头TCH并将如此得到的分组P7转发至节点8。
参考图5的第二行(TA3、...、TA6),节点4在每个接收的分组TA3中插入TCH头,并把如此得到的分组TA4转发至节点5。节点5接收分组TA4,节点5修正它的交换头并把如此得到的分组TA5转发至节点6。节点6从每个接收的分组TA5中移除头TCH,并把如此得到的分组TA6转发至节点7。
最后,参考图5的最后一行(TB4、TB5),运营商B通过节点4插入的分组TB4在串联连接TC内部生成,该串联连接TC不包括另外的串联连接。因此,节点不会插入另外的头TCH到这样的分组中。
因此,当节点6接收到OAM分组P5、TA、TB时,它对接收到的OAM分组头进行处理。如果接收到的OAM分组不包括任何头TCH,节点6认为这样的OAM分组是串联连接OAM分组B,节点6从LSP路径中提取它并对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的OAM分组包含至少一个头TCH,节点6把这样的OAM分组认作路径OAM分组或串联连接OAM分组A,并将其转发(如分组P6或TA6)至节点7。
因此,当节点7从节点6接收到OAM分组P6或TA6时,它对接收到的OAM分组头进行处理。如果接收到的OAM分组包含单个头TCH,节点7把该OAM分组认作串联连接OAM分组TA6,节点7从LSP路径中提取它并对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的OAM分组包含两个头TCH,节点7把这样的OAM分组认作路径OAM分组P6,并将其作为分组P7转发至节点8。
明显地,图5的例子可以进一步扩展为这样的例子:其中,第一个运营商的LSP路径包含由第二个运营商管理的串联连接,而该串联连接又包含由第三个运营商管理的另外的串联连接。
发明也适用于下列情况:第一个运营商的LSP路径包含多个级联的串联连接,这些串联连接可以是邻近的或不是邻近的,每个串联连接由不同的运营商管理。
类似地,发明也适用于下列情况:其中,第一个运营商的LSP路径包含多个级联的串联连接,所有这些串联连接都由第二个运营商管理。

Claims (10)

1.一种在多协议标记交换网中同时监控标记交换路径和所述标记交换路径的串联连接(TC)的方法,所述串联连接(TC)是包括连续节点序列的一段标记交换路径,待监控的所述串联连接具有输入节点(4)和输出节点(6),该方法包含:
-在输入节点(4)接收第一个运行管理维护OAM分组(P3,P4),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3、P4)具有交换头(H3、H4);
-在所述输入节点(4)生成第二个运行管理维护OAM分组(T4);
该方法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
-在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4)中在所述交换头(H4)之后插入串联连接头(TCH);
-向所述输出节点(6)发送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4、P5)和所述第二个OAM分组(T4、T5),其中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4、P5)具有所述串联连接头(TCH);
-在所述输出节点(6)处,根据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不存在识别所述第二个OAM分组(T5),并且从所述标记交换路径中提取第二个OAM分组(T5)以监控所述串联连接(TC);以及
-在所述输出节点(6)处,根据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存在识别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5),移除所述串联连接头(TCH),并且将被移除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6)沿所述标记交换路径转发以监控所述标记交换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4)中插入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步骤包含在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试验用字段(EXP)中写入预定义值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4)中插入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步骤包含在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标记字段(L)中写入预定义值的步骤。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标识外部串联连接(TC’)的步骤,所述外部串联连接(TC’)包含待监控的所述串联连接(TC)。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
-在所述外部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3)处接收另外的第一个OAM分组;
-在所述外部串联连接(TC’)的输入节点(3)处生成另外的第二个OAM分组;
-在所述另外的第一个OAM分组中的交换头(H3)之后插入串联连接头(TCH);
-向所述外部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7)发送所述另外的被插入串联连接头(TCH)的第一个OAM分组和所述另外的第二个OAM分组,在所述外部串联连接(TC’)的输出节点(7)处根据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有无来识别所述另外的第二个OAM分组。
6.一种多协议标记交换网中的网络节点(3、4),所述网络节点(3、4)是待监控的标记交换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是待监控的串联连接(TC、TC’)的输入节点,所述串联连接(TC)是包括连续节点序列的一段标记交换路径,所述网络节点(3、4)适于接收将被发送给待监控的所述串联连接(TC、TC’)的输出节点(6、7)的第一个运行管理维护OAM分组(P3,P4)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3、P4)具有交换头(H3,H4),并且所述网络节点(3、4)适于生成将被发送给所述输出节点(6、7)的第二个运行管理维护OAM分组(T4),所述网络节点(3、4)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将串联连接头(TCH)在所述交换头(H4)后插入到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4)的装置,以便能在所述串联连接(TC)的所述输出节点(6、7)处,根据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不存在识别所述第二个OAM分组(T5),并且在所述串联连接(TC)的所述输出节点(6、7)处,根据所述串联连接头(TCH)在所述交换头(H4)后的存在识别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5)。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网络节点(3、4),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插入串联连接头(TCH)的装置适于在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试验用字段写入预定义值。
8.根据权利要求6的网络节点(3、4),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插入串联连接头(TCH)的装置适于在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标记字段写入预定义值。
9.一种多协议标记交换网中的网络节点(6、7),所述网络节点是待监控的标记交换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是待监控的串联连接(TC、TC’)的输出节点,所述串联连接(TC)是包括连续节点序列的一段标记交换路径,所述网络节点(6、7)适于接收第一个运行管理维护OAM分组(P5)和第二个运行管理维护OAM分组(T5),所述第一个OAM分组在待监控的所述串联连接的输入节点(3、4)的上游生成,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 3,P4)具有交换头(H5),在待监控的所述串联连接的输入节点(3、4)处,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3,P4)在所述交换头(H5)之后被插入串联连接头(TCH),所述第二个OAM分组(T5)在待监控的所述串联连接的输入节点(3、4)处生成,该网络节点(6、7)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装置,该装置用于:
-根据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不存在识别所述第二个OAM分组(T5),并且从所述标记交换路径中提取第二个OAM分组(T5)以监控所述串联连接(TC);以及
-根据所述串联连接头(TCH)在所述交换头(H5)之后的存在识别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5),移除所述串联连接头(TCH),并且将被移除所述串联连接头(TCH)的所述第一个OAM分组(P6)沿所述标记交换路径转发以监控所述标记交换路径。
10.一种包含标记交换路径和所述标记交换路径的待监控的串联连接的多协议标记交换网,所述串联连接(TC)是包括连续节点序列的一段标记交换路径,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连接包含根据权利要求6到8中的任何一项的输入节点(3,4),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的输出节点(6,7)。
CN200610115727XA 2005-08-12 2006-08-11 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3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1570A ITMI20051570A1 (it) 2005-08-12 2005-08-12 Metodo di monitoraggio di una connessione tandem in una rete di telecomunicazioni di tipo mpls
ITMI2005A001570 2005-08-12
EP06075897A EP1753169B1 (en) 2005-08-12 2006-04-18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MPLS network for monitoring a tandem connection in a MPL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P06075897.6 2006-04-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3497A CN1913497A (zh) 2007-02-14
CN1913497B true CN1913497B (zh) 2010-08-11

Family

ID=3743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572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3497B (zh) 2005-08-12 2006-08-11 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753169B1 (zh)
CN (1) CN1913497B (zh)
AT (1) ATE409377T1 (zh)
DE (1) DE602006002850D1 (zh)
ES (1) ES2315990T3 (zh)
IT (1) ITMI20051570A1 (zh)
PL (1) PL1753169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31075C (zh) * 2007-09-17 2009-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exp字段标识监视子层的方法
CN102136991B (zh) * 2010-07-02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WO2012149777A1 (zh) * 2011-09-28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交换路径建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3161B2 (en) * 2001-11-16 2006-11-2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parallel processing
DE50309784D1 (de) * 2002-04-29 2008-06-1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der übertragungsgüte von verbindungen in mpls-netz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53169B1 (en) 2008-09-24
ITMI20051570A1 (it) 2007-02-13
EP1753169A1 (en) 2007-02-14
DE602006002850D1 (de) 2008-11-06
ES2315990T3 (es) 2009-04-01
CN1913497A (zh) 2007-02-14
PL1753169T3 (pl) 2009-03-31
ATE409377T1 (de) 2008-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6001B (zh) 发送网络性能参数、计算网络性能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US78527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link-based source routing in generic framing protocol
US20210243117A1 (en) In-situ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segment routing with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s
CN102461089B (zh) 用于使用标签进行策略执行的方法和设备
US7787454B1 (en) Creating and/or managing meta-data for data storage devices using a packet switch appliance
US9565087B2 (en) Method of monitoring a tandem connection in a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529811B (zh) 通过跟踪验证多段伪线的连通性的方法和系统
EP3817298A1 (en) Data message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842250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VPN traffic paths and linking VPN traffic and paths to VPN customers of a provider
US88674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topology tree
CN101827073B (zh) 跟踪片段数据流
CN101636973A (zh) Mpls传输网络方案
CN101632273A (zh) 用于媒体网关处的源识别ip路由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8964943A (zh) 一种实现ioam封装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293798A1 (en) Mpls-tp network and link trace method thereof
US882433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 ingress router of a flow when no IP addr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face from which the flow was received
CN1514585A (zh) 用于检测连接故障的方法,系统和网络实体
CN101013994A (zh) 在混合网络上提供服务
CN102088387A (zh) 环网的隧道保护方法及装置
KR20230017324A (ko) Bier 멀티캐스트 트래픽 통계 수집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CN1913497B (zh) 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
JP7026788B2 (ja) ターゲット伝送ルートを取得するための方法、関連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JP4627324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経路特定方法
CN101471817B (zh) 一种在无连接ip网络中的流量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2152867B (zh) 流量矩阵测量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