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6991B -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 Google Patents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6991B
CN102136991B CN2010102162233A CN201010216223A CN102136991B CN 102136991 B CN102136991 B CN 102136991B CN 2010102162233 A CN2010102162233 A CN 2010102162233A CN 201010216223 A CN201010216223 A CN 201010216223A CN 102136991 B CN102136991 B CN 102136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abel
tunnel
switched path
label swi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62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6991A (zh
Inventor
林毅
贺佳
张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162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6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6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6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6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6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涉及网络通信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人工配置隧道而造成的操作复杂、工作量大、容易配置出错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向第一节点下游邻居节点发送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其中包含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获取第二节点在隧道建立之前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获取第一节点在隧道建立之前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作为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根据第一节点的入标签、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和第二节点在隧道建立之前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建立标签转发表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应用在网络中的节点实现自动配置标签转发表项的技术领域中。

Description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背景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在MPLS中,数据传输发生在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ing Path,LSP)上,LSP是在传输数据时经过的标签交换路由器集合构成的数据传输通路。
MPLS是根据标签对数据包进行转发的,它在LSP上进行数据包转发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A,B,C为节点,在连接建立时,在节点内部配置标签转发表;当连接建立完成后,如果节点收到数据包,则根据数据包头部的标签和标签转发表,判断如何进行标签替换和数据包转发。例如,在图2中,节点A配置的标签转发表中包含2个表项,对于从端口P1接收到的数据包,如果标签为L1,则把标签替换成L2,并从P2转发出去;对于从端口P1接收到的数据包,如果标签为L3,则把标签替换成L4,并从P3转发出去。
在MPLS中,1条LSP可以被嵌套到另1条LSP中,其中的外层LSP称为隧道tunnel。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需要先建立外层的隧道,并把隧道当成1条逻辑链路,再利用逻辑链路的资源建立内层的LSP。
但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需要在一条已经建立并使用的LSP上的指定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外层的隧道。在建立外层隧道的过程中,需要对隧道所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标签转发表进行重新配置,在配置过程中要求外层隧道必须与LSP指定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段完全重合并共享带宽,且要求隧道的建立过程不能对LSP业务造成影响。
例如,在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框架(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Transport Profile,MPLS-TP)网络中,就需要在已有的LSP外层建立串联连接监视(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TCM)隧道。MPLS-TP技术是在MPLS技术的基础上,在传输层进行扩展,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传送功能。在MPLS-TP中,可以对链路级别、端到端的LSP级别、LSP分段级别进行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s,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的监控,便于对不同运营商或设备商的网络质量进行评价。对于LSP分段级别的监控,需要在LSP上指定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一个TCM,以实现对这两个节点之间的网络运行情况进行OAM监控。建立TCM的过程实际上是在LSP的指定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段(Path Segment)上,建立TCM隧道(也称路径段隧道(Path Segment Tunnel,PST))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对TCM隧道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标签转发表进行重新配置。
现有技术中,在LSP的两个节点之间配置隧道时,需要采用人工配置的方法,即需要对隧道上经过的所有节点预先进行标签转发表的人工配置。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人工配置隧道的方法操作复杂、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配置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能够对隧道进行自动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向第一节点的下游节点发送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使得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建立各自的标签转发表项;
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获取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获取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和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建立标签转发表项,所述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对于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转发方式,所述转发方式为: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替换为两层标签,其中,内层标签为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外层标签为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一种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节点的下游节点发送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使得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建立各自的标签转发表项;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
建立转发表项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和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建立标签转发表项,所述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对于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转发方式,所述转发方式为: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替换为两层标签,其中,内层标签为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外层标签为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通过获取第二节点在隧道建立之前的入标签,并结合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来建立标签转发表项。由于该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数据包的转发方式,使得节点能够按照新的标签转发表项转发数据包,即建立标签转发表项的过程就是配置隧道的过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能够对隧道进行自动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MPLS根据标签对数据包进行转发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在TCM建立之前,图1中节点A的标签转发表;
图3为建立TCM之前和建立TCM之后,各个节点的标签转发表的示意图;
图4为建立TCM之后,数据包标签栈和OAM标签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建立隧道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隧道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步骤202的具体实现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除TCM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隧道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第一获取单元50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隧道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隧道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隧道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4为图13中所示的重路由单元5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所示的删除单元5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隧道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TCM采用两层标签,即在LSP分段上,建立外层的转发隧道,即TCM隧道。TCM隧道的路径和LSP的路径完全相同,从而能够实现LSP数据包与对应的OAM报文相关联。具体如下:
如图3所示,假设在建立TCM之前,LSP的路径为A-B-C-D-E,在LSP经过的各个节点的标签转发表为:在节点A上,当接收到数据包时,对数据包进行标签入栈操作,压入标签L1,并发送给节点B;在节点B上,当接收到包含标签为L1的数据包时,将标签替换为L2,并发送给节点C;在节点C上,当接收到包含标签为L2的数据包时,将标签替换为L3,并发送给节点D;在节点D上,当接收到包含标签为L3的数据包时,将标签替换为L4,并发送给节点E;在节点E上,当接收到包含标签为L4的数据包时,将标签L4出栈。
如果在节点B和D之间配置TCM,则在节点B上需要对数据包压入2层标签,外层为TCM隧道标签(假设为L5),内层为LSP在TCM末节点的入标签L3;在节点C需要配置新的标签转发表,根据外层TCM隧道标签对数据包进行转发,例如,节点C将标签L5替换为L6,而内层的L3保持不变。在TCM的末节点D,在弹出TCM隧道的标签L6后,发现里面还有一层标签L3,通过查找节点D处在TCM建立之前的标签转发表将L3替换为L4,并转发给节点E。
在建立TCM之后,在节点B和D之间可以运行OAM协议,对LSP的性能进行监控。OAM报文同样需要2层标签,外层为TCM隧道的标签,内层为OAM的特有标签(为数字13)。如图4所示。由于在节点B和D之间,OAM报文和LSP数据包使用相同的TCM隧道标签(即LSP和OAM通过同一个隧道发送),因此节点B和D可以将LSP和OAM关联起来。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人工配置隧道而造成的操作复杂、工作量大,并且容易配置出错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节点向第一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使得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建立各自的标签转发表项;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隧道的过程就是在上述两个节点之间的各个节点上建立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过程。
步骤102,接收来自所述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接收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一节点是所建立的隧道的首节点,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可以是隧道的末节点,也可以是位于隧道的首节点和末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即当所要建立的隧道的首末节点相邻时,没有中间节点。在建立隧道时,第一节点将上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作为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外层出标签。
步骤103,获取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同一条标签交换路径上,在隧道建立之前,第二节点处有相应的入标签,第二节点根据此入标签来转发数据包。在建立隧道时,由第一节点获取上述入标签,将其作为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内层出标签。
步骤104,获取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同一条标签交换路径上,在隧道建立之前,第一节点处有相应的入标签,第一节点根据此入标签来转发数据包。在建立隧道时,第一节点直接将上述入标签作为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入标签。
步骤105,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和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建立标签转发表项,所述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对于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转发方式,所述转发方式为: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替换为两层标签,其中,内层标签为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外层标签为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通过获取第二节点在隧道建立之前的入标签,并结合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来建立标签转发表项。由于该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数据包的转发方式,使得节点能够按照新的标签转发表项转发数据包,即建立标签转发表项的过程就是配置隧道的过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能够对隧道进行自动配置。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隧道为TCM隧道,第一节点为TCM的首节点,第二节点为TCM的末节点。
如图6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TCM首节点向TCM首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请求建立TCM的消息,使得下游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建立各自的标签转发表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TCM的首节点向下游邻居节点发送请求建立TCM的消息。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由网管系统向TCM的首节点发送命令,所述命令包含两个主要信息:对哪条LSP建立TCM监控以及在哪两个节点之间建立TC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LSP三元组信息来唯一指定一条LSP,所述LSP三元组信息指明了LSP首节点的地址、LSP末节点的地址和LSP的标识。如图3所示,假设需要在图中LSP中的节点B和节点D之间建立TCM。
TCM的首节点B接收到由上述网管系统发送的命令后,首先要判断自身是否支持OAM的维护联盟边缘节点(Maintenance association End Point,MEP)功能。如果不支持MEP功能,则向网管系统返回建立TCM失败的消息,流程结束;如果支持MEP功能,则利用带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ed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信令,向下游节点C发送Path消息(如图3所示),节点C收到该Path消息后继续向下游节点转发,直到欲建立的TCM的末节点D。所述Path消息中包含的信息为:指明该Path消息是一个建立TCM的消息、指明TCM的首节点为B、指明TCM的末节点为D。需要说明的是,所建立起来的TCM隧道必须和原LSP在TCM首节点和TCM末节点之间的路径段完全一致,即TCM隧道经过的节点与LSP在TCM首节点和TCM末节点之间经过的节点相同。这是因为,如果这两者不一致,那么在TCM隧道建立后,在把LSP切换到TCM隧道之前,在TCM隧道路径与LSP路径不一致的部分,需要额外预留1份带宽资源,这会造成不必要的带宽浪费;同时,在将LSP切换到与其路径不同的TCM隧道的过程中,业务会受影响并产生瞬断。因此,为使所建立起来的TCM隧道和原LSP的路径段完全一致,Path消息中还必须包含其他信息来直接或间接指定TCM的路径。指定TCM的路径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欲建立的TCM的首节点B根据LSP的三元组信息和其自身所保存的相邻节点的信息,可知道LSP的下一跳为节点C。同时,节点B向节点C发送Path消息时,消息中也包含LSP的三元组信息,所以节点C根据三元组信息和其自身所保存的相邻节点的信息也可以确定LSP的下一跳为节点D。依此类推,由此可以指定所要建立的TCM的路径。
方法二、如果所要建立的TCM的首节点B自身保存了LSP的完整路径信息,则节点B可以在Path消息中直接包含显示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 Object,ERO),指明TCM隧道经过的节点为B-C-D。下游的各个节点可以根据ERO,直接获知TCM隧道所经过的路径。
方法三、可以将上述方法一和方法二结合起来使用,即在Path消息中,同时包含LSP三元组和ERO,由此来获取TCM的路径。
步骤202,接收来自所述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TCM的末节点D逐跳向上游节点返回响应消息,直到TCM的首节点B。响应消息中包含下游节点分配的标签,该标签是当下游节点接收到步骤201所述的建立TCM的消息后,自动分配的。并且,下游节点会根据自动分配的标签建立本地新的标签转发表项。如图7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21,TCM的末节点接收要求建立TCM的消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TCM的首节点B将要求建立TCM的消息沿着LSP路径逐跳传送给TCM的末节点D,如步骤201中所述,该消息中包括:TCM的首节点、TCM的末节点和TCM的路径;
步骤2022,TCM的末节点自动分配TCM在该末节点处的入标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D收到要求建立TCM的消息后,首先判断自身是否支持OAM的MEP功能,如果不支持,则通过上游节点逐跳向节点B发送建立TCM出错的消息,说明失败的原因。节点B再向网管系统上报TCM建立失败,流程结束;如果节点D支持MEP功能,节点D为本节点分配TCM隧道的入标签,假设此入标签为L6。上述标签可以是随机分配的,即在未用的标签中随机选取一个标签作为节点D的入标签;
步骤2023,TCM的末节点建立所述自动分配的入标签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在TCM的末节点D自动分配了该节点的入标签L6后,节点D建立该入标签L6所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该标签转发表项指明:当接收到包含入标签为L6的数据包时,将该入标签L6弹出。同时,节点D以带宽共享的方式预留带宽资源,即TCM隧道的带宽资源与LSP的带宽资源共享。例如,假设节点C-D之间的链路的总带宽资源为150Mbps,其中LSP的所占用的带宽资源为100Mbps,链路剩余带宽资源为50Mbps。如果要建立的TCM隧道带宽为100Mbps,则为TCM隧道预留带宽资源时,直接指定采用LSP所占用的100Mbps的资源即可;如果所要建立的TCM隧道带宽为110Mbps,则为TCM隧道预留带宽资源时,指定采用LSP所占用的100Mbps的资源并在链路的剩余带宽资源中预留10Mbps。TCM隧道与LSP共享带宽资源的好处在于不需要预留额外的带宽资源,节省了链路带宽资源,且最大程度避免了因为链路剩余带宽资源不足而导致的预留资源失败的情况。
同时,节点D向上游节点C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携带TCM隧道在节点D的入标签L6;
步骤2024,TCM的中间节点接收由下游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TCM的中间节点是指除了TCM首节点和TCM末节点以外的位于这两者之间的节点,即节点C。TCM的中间节点可以接收由TCM末节点返回的响应消息,当有多个中间节点时,也可以接收由下游其它中间节点返回的响应消息;
步骤2025,TCM的中间节点自动分配TCM在该中间节点处的入标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TCM的中间节点为C。节点C收到节点D返回的响应消息后,从该响应消息中获取节点D分配的入标签L6,并为TCM隧道在节点C处自动分配入标签,假设为L5。该标签也是随机分配的,即在未用的标签中随机选取一个标签作为节点C的入标签;
步骤2026,TCM的中间节点建立所述自动分配的入标签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在TCM的中间节点C自动分配了该节点的入标签L5后,节点C建立该入标签L5所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该标签转发表项指明:当接收到包含入标签为L5的数据包时,将入标签L5替换为在步骤2025中所获取的节点D分配的入标签L6。与末节点D相同,节点C在建立了上述标签转发表项之后,以带宽共享的方式预留带宽资源,即TCM隧道的带宽资源与LSP的带宽资源共享,而不预留新的带宽资源。同时,节点C向上游节点B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携带TCM隧道在节点C分配的入标签L5。
通过上述步骤,TCM的首节点B接收到下游节点C的响应消息,能够获取节点C分配的入标签L5。在建立TCM时,TCM的首节点B会将L5作为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外层出标签。
步骤203,获取TCM末节点在所述TCM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同一条标签交换路径上,在TCM建立之前,TCM末节点D处有相应的入标签L3,TCM末节点D根据此入标签L3来转发数据包。在建立TCM时,由TCM的首节点B获取L3,将L3作为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内层出标签。其中,节点B获取L3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在建立LSP,或者刷新LSP(根据RSVP-TE协议,在建立LSP之后,LSP首节点会周期性地发送Path消息,对LSP进行刷新)时,记录LSP上的每一个节点的入标签。具体如下:如图3所示,从LSP的首节点A开始,沿着LSP路径逐跳向下游节点发送Path消息,消息中携带记录路由对象(RECORD_ROUTE object,RRO),指明需要记录显示路由,同时指明需要记录显示标签;LSP沿路的各个节点收到上述Path消息,将自身的节点标识、LSP在本节点处的入标签或者出标签填写到RRO中;LSP的末节点E,收到RRO并填写自身信息后,该RRO中已经记录了LSP上所经过的各个节点的标识以及在各个节点处的入标签或出标签;从LSP的末节点E开始,各个节点保存该RRO,并逐跳向上游节点发送返回消息,消息中包含该RRO,直到LSP的首节点A。至此,LSP上各节点均保存了LSP的显示路由和显示标签信息,即A-L1-B-L2-C-L3-D-L4-E。
方法二,由TCM的首节点接收由网管系统发送的包含所述需要获取的入标签L3的TCM建立命令。具体如下:在步骤201中,网管系统向欲建立的TCM的首节点B发送命令时,可以直接携带在TCM末节点D处LSP的入标签L3。
方法三,TCM的首节点B在向下游节点发送Path消息时,首先判断自身是否拥有LSP在TCM末节点处的入标签L3,如果在节点B处没有所述入标签L3,就在Path消息中增加标识位,该标识位指明TCM的末节点D需要将此入标签返回给TCM首节点B。具体地,当节点D向上游节点C发送响应消息时,该响应消息中不仅携带标签L6,也要携带标签L3。同样地,节点C建立完自身的标签转发表之后,向上游节点B发送响应消息时,也要携带标签L3,直到传送给TCM的首节点B。当所建的TCM没有中间节点,即在两个相邻的节点之间建立TCM隧道时,TCM末节点直接把TCM建立之前LSP所对应的入标签返回给TCM首节点。
步骤204,获取TCM首节点在所述TCM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作为所述TCM首节点的入标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同一条标签交换路径上,在TCM建立之前,TCM首节点B处有相应的入标签L1,TCM首节点B根据此入标签来转发数据包。在建立TCM时,TCM首节点B直接将L1作为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入标签。
步骤205,根据所述TCM首节点的入标签、所述下游节点分配的标签和所述TCM末节点在所述TCM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建立标签转发表项,所述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对于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转发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TCM的首节点B获取了标签L1、L3和L5后,就可以根据上述标签在本地建立新的标签转发表项。节点B处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出标签为两层标签,不同于原来的一层标签。使用两层标签的好处是,在节点B和D之间,OAM报文和LSP数据包使用相同的TCM隧道标签,因此节点B和D可以将LSP和OAM关联起来。具体地,在节点B处新的标签转发表项转发数据包的方式为:当接收到包含入标签为L1的数据包时,将L1替换为两层标签,其中,内层标签为所述TCM末节点在所述TCM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L3,外层标签为所述下游节点分配的标签L5。
步骤206,禁用所述TCM首节点在所述TCM建立之前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
经过上述各个步骤,在节点B建立起新的标签转发表项之后,TCM就建立起来了,以后接收到的数据包就按照新的标签转发表项所指示的转发方式来转发。同时,也将原来旧的标签转发表项“入标签为L1时,用L2替换L1”禁用。同样,节点B也按带宽共享的方式预留带宽资源。
至此,TCM建立完成。可选地,TCM建立起来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7,向下游节点发送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根据所述消息配置所述TCM的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TCM首节点B开始,逐跳向下游各个节点发送Path消息,进行OAM配置,直到TCM的末节点D。该Path消息中可以包括:指明维护联盟边缘节点(Maintenance association End Point,MEP)或者维护联盟内部节点(Maintenance association Intermediate Point,MIP)、使能OAM功能、配置OAM参数(例如OAM报文发送周期)等。TCM沿路各节点收到Path消息后,进行相应的配置。末节点D收掉Path消息并完成配置后,向首节点B逐跳返回配置成功的消息。
可选地,TCM建立起来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8,向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首节点发送通知,以使得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首节点根据所述通知的内容重路由所述标签交换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B-C-D之间建立了TCM隧道,从逻辑关系上,对LSP来说,B-C-D会被看成一跳,节点C对LSP的标签不可见,只根据外层的TCM隧道标签进行转发。因此,从LSP的角度看,LSP的路径,由原来的A-B-C-D-E,变成了A-B-D-E。因此,LSP需要进行重路由,具体如下:
由节点B向LSP的首节点A发送通知消息,指明下游路径发生变化,LSP片段B-C-D需要重路由为B-D;节点A收到上述通知消息后,向下游节点发送Path消息,消息中指明新的ERO:A-B-D-E;Path消息沿着A-B-D-E发送至LSP的末节点,沿途各个节点更新自身维持的LSP状态;直到LSP的末节点完成更新后,再逐跳向上游返回重路由成功的消息,完成LSP的重路由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立TCM的Path消息和返回消息中,可以新增一个标识位TCM_configuration object,其中包含TCM的相关信息,包括TCM的首末节点、LSP的三元组信息、LSP在末节点的入标签等信息。扩展后的Path消息格式如下:
<Path Message>::=<Common Header>[<INTEGRITY>]
                  <SESSION><RSVP_HOP>
                  <TIME_VALUES>
                  [<EXPLICIT_ROUTE>]
                  [<TCM_configuration>]
                  <LABEL_REQUEST>
                  [<SESSION_ATTRIBUTE>]
                  [<POLICY_DATA>...]
                 <sender descriptor>
当<TCM_configuration>对象是包含在Path消息中时,该对象可以包含2个TLV:LSP_information TLV和TCM_information TLV。其格式如下: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LSP source node address                      |
+-+-+-+-+-+-+-+-+-+-+-+-+-+-+-+-+-+-+-+-+-+-+-+-+-+-+-+-+-+-+-+-+
|               LSP destination node address                    |
+-+-+-+-+-+-+-+-+-+-+-+-+-+-+-+-+-+-+-+-+-+-+-+-+-+-+-+-+-+-+-+-+
| MUST be zero                |             LSP ID              |
+-+-+-+-+-+-+-+-+-+-+-+-+-+-+-+-+-+-+-+-+-+-+-+-+-+-+-+-+-+-+-+-+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TCM source node address                      |
+-+-+-+-+-+-+-+-+-+-+-+-+-+-+-+-+-+-+-+-+-+-+-+-+-+-+-+-+-+-+-+-+
|               TCM destination node address                    |
+-+-+-+-+-+-+-+-+-+-+-+-+-+-+-+-+-+-+-+-+-+-+-+-+-+-+-+-+-+-+-+-+
其中,LSP source node address为LSP的首节点地址,LSP destination nodeaddress为LSP的末节点地址,LSP ID为首节点为LSP分配的16比特的标识;TCMsource node address为TCM首节点的地址,TCM destination node address为TCM末节点的地址。
当<TCM_configuration>对象是包含在返回消息中时,该对象可以包含LabelTLV,用于携带LSP在TCM末节点处的入标签。其格式如下: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Lable                              |
+-+-+-+-+-+-+-+-+-+-+-+-+-+-+-+-+-+-+-+-+-+-+-+-+-+-+-+-+-+-+-+-+
其中,Label为LSP在TCM末节点处的入标签。
如图8所示,当需要拆除上述TCM隧道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要求拆除TCM的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三元组信息,所述TCM的首节点和末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网管系统首先向欲拆除的TCM的首节点B发送命令,要求拆除TCM。从节点B开始,逐跳向TCM的末节点D发送TCM拆除命令,沿路各个节点都会收到该命令。该命令包含两个主要信息:对哪条LSP拆除TCM以及在哪两个节点之间拆除TC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LSP三元组信息来唯一地指定一条LSP,所述LSP三元组信息包括LSP首节点的地址、LSP末节点的地址和LSP的标识。如图3所示,假设需要拆除节点B和节点D之间的TCM。
步骤302,停止所述TCM的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功能;
步骤303,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重路由;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TCM的首节点B向下游节点发送要求重路由的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重新分配所述下游节点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之后,禁用所述TCM首节点对应的TCM的标签转发表项。具体步骤如下:
从节点B开始,沿着TCM隧道的路径B-C-D,逐跳向下游节点发送Path消息,请求对LSP进行重路由;TCM末节点D为其上游节点C分配标签L3’,并以共享带宽的方式为LSP预留带宽资源,即LSP与TCM隧道共享带宽。节点D还向上游节点C发送返回消息,包含已分配的标签L3’。节点C同样分配标签L2’,以共享带宽的方式为LSP预留带宽资源,并向节点B发送包含L2’的返回消息;节点B收到上述返回消息后,建立标签转发表项,该表项指示,当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标签为L1时,将其用L2’替换。在激活该表项时,也禁用原有的标签转发表项“对于入标签L1,替换为2层标签,内层为L3,外层为L5”。同样,节点B也以共享带宽的方式为LSP预留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LSP新分配的标签L2’和L3’,可以与原来LSP的标签L2、L3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如果在建立TCM之后,节点B、C、D还保存着L2、L3的标签,且这些标签值不被其他LSP所使用,则在分配L2’和L3’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原来的L2、L3的值。
步骤304,删除所述TCM的标签转发表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TCM的首节点B向下游节点发送要求删除标签转发表项的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删除所述下游节点对应的TCM的标签转发表项;之后,接收下游节点返回的删除标签转发表项成功的响应消息。具体步骤如下:
节点D收到拆除TCM的消息后,删除节点D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即禁用“当接收到包含标签为L6的数据包时,对L6进行弹出操作”,并向上游节点C发送响应消息;节点C收到响应消息后删除节点C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即禁用“当接收到包含标签为L5的数据包时,将其替换为L6”,同时向上游节点B发送响应消息;节点B收到响应消息后删除节点B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即禁用“当接收到包含标签为L1的数据包时,将其替换为两层标签,内层为L3,外层为L5”。至此,TCM拆除成功。
当然,除上述方法外,也可以从TCM的首节点开始,向后逐跳删除各节点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直到TCM的末节点D;然后再由节点D向上游节点逐跳返回拆除成功的消息,直到TCM的首节点B。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串联连接监视TCM的方法,通过获取TCM末节点在TCM建立之前的入标签,并结合下游节点分配的标签、TCM首节点的入标签来建立标签转发表项。该标签转发表项的出标签采用两层标签,能够将标签交换路径LSP和OAM报文关联起来。由于该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数据包的转发方式,使得节点能够按照新的标签转发表项转发数据包,即建立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过程就是配置TCM的过程。在从末节点向首节点逐跳建立了新的标签转发表项之后,禁用TCM首节点旧的标签转发表项,这种“先建后拆”的思想使得数据包的转发不受影响,即在自动建立TCM的过程中,不对LSP造成影响。在拆除隧道时,通过对LSP进行重路由,即重新建立LSP对应的转发表项,并删除TCM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使数据包重新根据LSP对应的转发表项进行转发,这种“先建后拆”的方式不会造成业务的中断,从而自动拆除所述TC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TCM的方法,能够对TCM进行自动配置,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和人工配置出错的概率。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501,用于向第一节点的下游节点发送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使得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建立各自的标签转发表项;
第一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第一获取单元503,用于获取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第二获取单元504,用于获取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
建立转发表项单元505,用于根据由所述第二获取单元504获取的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所述第一接收单元502接收的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和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03获取的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建立标签转发表项,所述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对于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转发方式,所述转发方式为: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替换为两层标签,其中,内层标签为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外层标签为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通过获取第二节点在隧道建立之前的入标签,并结合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来建立标签转发表项。由于该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数据包的转发方式,使得节点能够按照新的标签转发表项转发数据包,即建立标签转发表项的过程就是配置隧道的过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能够对隧道进行自动配置。
在图9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03包括:
记录单元5031,用于在建立或者刷新所述标签交换路径时,记录所述标签交换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的入标签;或者,
第一获取子单元5032,用于接收由网络管理系统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的消息。
以上所述的是两种获取第二节点在隧道建立之前的入标签的装置,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有其它的方法和对应的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9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节点还包括:
判断单元506,用于判断本地是否存在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在图9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节点还包括:
第一禁用单元507,用于禁用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建立起标签转发表项之后,再禁用旧的标签转发表项。这种“先建后拆”的思想,使得在隧道的建立过程中,对于数据包的转发不受影响,即不对LSP造成影响。
在图9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节点还包括:
预留带宽资源单元508,用于以带宽共享的方式预留带宽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预留带宽资源单元508的操作,能够在建立隧道的过程中节约带宽资源。
在图9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当所述隧道为串联连接监视TCM隧道时,如图12所示,所述节点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09,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根据所述消息配置所述TCM的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隧道为串联连接监视TCM隧道时,所述第一节点为TCM的首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TCM的末节点。在禁用TCM首节点旧的标签转发表项后,数据包按照新的标签转发表项来转发,TCM就建立起来了。此时,从TCM首节点开始,TCM的各个节点逐跳配置OAM,再从TCM的末节点开始,逐跳向首节点发送配置成功的消息。
在图1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节点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510,用于向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首节点发送通知,以使得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首节点根据所述通知的内容重路由所述标签交换路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B-C-D之间建立了TCM隧道,从逻辑关系上,对于LSP来说,B-C-D会被看成一跳,节点C对LSP的标签不可见,只根据外层的TCM隧道标签进行转发。因此,从LSP的角度看,LSP路径由原来的A-B-C-D-E,变成了A-B-D-E。因此,LSP需要重路由。
在图9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511,用于接收要求拆除隧道的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三元组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重路由单元512,用于在由所述第二接收单元511接收到要求拆除隧道的命令后,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重路由;
删除单元513,用于在由所述重路由单元511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重路由后,删除所述隧道的标签转发表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拆除隧道的过程就是删除隧道上各个节点所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的过程,在逐跳删除所述转发表项后,隧道拆除成功。
在图1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所述重路由单元512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5121,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要求重路由的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重新分配所述下游节点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第二禁用单元5122,用于在下游节点重新分配所述下游节点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之后,禁用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隧道的标签转发表项。
在图1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所述删除单元513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5131,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要求删除标签转发表项的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删除所述下游节点对应的隧道的标签转发表项;
第三接收单元5132,用于接收所述下游节点返回的删除标签转发表项成功的响应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先重路由标签交换路径,再删除隧道的各节点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使得在拆除隧道的过程中,不对LSP造成影响。
在图1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当所述隧道为串联连接监视TCM隧道时,如图16所示,所述节点还包括:
停止单元514,用于停止所述TCM的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功能。
以上所述节点各个单元的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本说明书所提供的方法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通过获取隧道末节点,即第二节点在隧道建立之前的入标签,并结合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来建立标签转发表项。由于该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数据包的转发方式,使得节点能够按照新的标签转发表项转发数据包,即建立新的标签转发表项的过程就是配置隧道的过程。在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逐跳建立了新的标签转发表项之后,禁用第一节点旧的标签转发表项,这种“先建后拆”的思想使得数据包的转发不受影响,即在自动建立隧道的过程中,不对LSP造成影响。在拆除隧道时,通过对LSP进行重路由,即重新建立LSP对应的转发表项,并删除隧道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使数据包重新根据LSP对应的转发表项进行转发,同样,这种“先建后拆”的方式不会造成业务的中断,从而自动拆除所述隧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能够对隧道进行自动配置,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和人工配置出错的概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在网络中的节点实现自动配置标签转发表的技术领域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向第一节点的下游节点发送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使得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建立各自的标签转发表项;
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获取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获取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和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建立标签转发表项,所述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对于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转发方式,所述转发方式为: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替换为两层标签,其中,内层标签为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外层标签为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接收要求拆除隧道的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三元组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重路由;
删除所述隧道的标签转发表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具体包括:
在建立或者刷新所述标签交换路径时,记录所述标签交换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的入标签;或者,
接收由网络管理系统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的消息;或者,
所述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由所述第二节点逐跳发送至所述下游邻居节点;或者,
所述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所述下游邻居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响应消息之前,还包括:
判断本地是否存在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如果本地不存在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包括请求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中还包括:
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三元组信息,和/或,显示路由对象,用于指明所述隧道的路径,所述隧道经过的节点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经过的节点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标签转发表项之后,还包括:
禁用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来自所述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后,还包括:
以带宽共享的方式预留带宽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为串联连接监视TCM隧道,用于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串联连接监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标签转发表项之后,还包括:
向下游节点发送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根据所述消息配置所述TCM的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禁用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首节点发送通知,以使得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首节点根据所述通知重路由所述标签交换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重路由包括:
向下游节点发送要求重路由的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重新分配所述下游节点与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禁用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隧道的标签转发表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删除所述隧道的标签转发表项包括:
向下游节点发送要求删除标签转发表项的消息,以使得下游节点删除所述下游节点对应的隧道的标签转发表项;
接收所述下游节点返回的删除标签转发表项成功的响应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配置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隧道为串联连接监视TCM隧道,用于对所属标签交换路径进行串联连接监视;
所述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重路由之前,还包括:
停止所述TCM的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功能。
13.一种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节点的下游节点发送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使得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建立隧道的消息建立各自的标签转发表项;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作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
建立转发表项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和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建立标签转发表项,所述标签转发表项指明了对于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转发方式,所述转发方式为:当接收到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节点的入标签替换为两层标签,其中,内层标签为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隧道建立之前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对应的入标签,外层标签为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分配的标签;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要求拆除隧道的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三元组信息,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重路由单元,用于在由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要求拆除隧道的命令后,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重路由;
删除单元,用于在由所述重路由单元对所述标签交换路径进行重路由后,删除所述隧道的标签转发表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还包括:
预留带宽资源单元,用于以带宽共享的方式预留带宽资源。
CN2010102162233A 2010-07-02 2010-07-02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Active CN102136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62233A CN102136991B (zh) 2010-07-02 2010-07-02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62233A CN102136991B (zh) 2010-07-02 2010-07-02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6991A CN102136991A (zh) 2011-07-27
CN102136991B true CN102136991B (zh) 2013-10-09

Family

ID=44296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62233A Active CN102136991B (zh) 2010-07-02 2010-07-02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69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9777A1 (zh) * 2011-09-28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交换路径建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00099B (zh) * 2012-01-10 2016-08-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pls中快速查找目标节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71616B (zh) * 2012-03-16 201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的合并、分拆方法、隧道关联装置及路由器
CN102710505B (zh) * 2012-05-16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部署隧道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91001B (zh) * 2012-06-11 2018-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层次化标签交换路径lsp处理方法、装置及网关节点
CN103825795A (zh) * 2013-12-05 2014-05-28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Ipip隧道自动识别创建的方法
CN103841022B (zh) * 2014-03-12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建立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04202B (zh) * 2015-05-18 2019-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共享的带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56802B (zh) * 2016-12-21 2019-06-21 北京格林伟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到端隧道生成方法
CN107888493B (zh) * 2017-11-30 2020-04-2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3497A (zh) * 2005-08-12 2007-02-14 阿尔卡特公司 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
CN101471813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域维护管理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47115A (zh) * 2008-03-26 2009-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串联连接监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与节点
CN101741709A (zh) * 2008-11-06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5259B2 (en) * 2007-11-30 2011-02-08 Cisco Technology, Inc. Deterministic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labe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3497A (zh) * 2005-08-12 2007-02-14 阿尔卡特公司 多协议标记交换电信网中监控串联连接的方法
CN101471813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域维护管理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47115A (zh) * 2008-03-26 2009-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串联连接监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与节点
CN101741709A (zh) * 2008-11-06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6991A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6991B (zh) 在标签交换路径上配置隧道的方法和节点
WO2021036334A1 (zh) 分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的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网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0450039C (zh) 快速收敛端到端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82834B (zh) 以太网业务传送中转发表的更新方法和系统
CN101471849B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的保护方法
US9350620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ring network label switched path, relate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340369B (zh) 实现虚连接支持优雅重启的方法和路由器
CN101599862B (zh)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环网保护维护实体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1569146A (zh) 利用IPv6能力的业务工程和快速保护
CN101710877A (zh) 基于伪线的业务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EP18957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to-end link detection and policy routing switching
CN101640637B (zh) 一种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隧道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1753427B (zh) 网络生存性路径计算方法及系统和路径计算服务器
US78812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nd transmitting fine granularity services
CN101710875A (zh) 一种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36994A (zh) 一种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节点设备
CN1716942A (zh) 一种实现端到端服务质量可靠性保证的方法
CN101132642B (zh) 基于mpls-te的ngn中lsp隧道的建立方法
CN102857418A (zh) 一种基于vpn的快速重路由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1374106A (zh) 一种mpls lsp上转发数据包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CN101296239A (zh) 刷新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及标签交换路由器
CN103001872B (zh) 一种标签分配方法及聚合设备
CN100550840C (zh) 路由受限标记交换路由器的平稳重启方法
CN102130829A (zh) 一种lsp的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030043427A1 (en) Method of fast circuit recovery using local resto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