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4500A - 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4500A
CN1904500A CN 200510014600 CN200510014600A CN1904500A CN 1904500 A CN1904500 A CN 1904500A CN 200510014600 CN200510014600 CN 200510014600 CN 200510014600 A CN200510014600 A CN 200510014600A CN 1904500 A CN1904500 A CN 1904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binet
inlet hole
heat exchanger
room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146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敏喆
李成焕
申修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146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04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904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4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气装置,这种换气装置在让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同时,把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把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内,从而对室内空间进行换气;特别是因为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吸入方向倾斜于起热交换作用的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可减少因空气吸入流动方向急剧变化而产生的流动阻力,不仅可提高送风效率,也可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为了让空气的吸入流动方向变得平缓,改变机箱形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与室内或室外管道连接的工作效率,还能缩小机箱内部的不必要空间,进而缩小换气装置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换气装置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把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的同时,将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内,从而对室内空间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
二、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因为生命体的呼吸,随着时间的延长,密闭空间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逐渐升高,进而又会影响到生命体的呼吸;特别是在办公室、车辆内,由于较多人停留在狭小空间内的情况下,为了使室内污浊空气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替换,通常需要使用换气装置。
这样的换气装置中包括对室内空气及室外空气进行强制送风的送风机,它具有可以不断重复地把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到室外和把室外新鲜空气吸入到室内的工作过程。
但是,在制冷和换气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在被制冷的室内空气被排出的同时,热的室外空气也会被吸入室内,因此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来说会比制冷的空气温度要高,从而减低制冷效率;同样,当制热和换气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在被制热的室内空气排出的同时,冷的室外空气也会被吸入室内,因此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来说会比制热的空气温度要低,因而减低制热效率。
因此,在如上的现有换气装置中,需要另外安装让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11-287492号所记载的现有的换气装置在长方体机箱2的一个侧面形成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4a和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6b,在另一个侧面形成用于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4b和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6a。室外空气吸入孔4a和室内空气排出孔6b在机箱2的一个侧面靠近两边的位置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4b和室内空气吸入孔6a在机箱2的另一个侧面靠近两边的位置形成。
同时,在室外空气吸入孔4a和室内空气排出孔6b上垂直连接着与室外一侧相连的管道(图中未示),室外空气排出孔4b和室内空气吸入孔6a上垂直连接着与室内一侧相连的管道(图中未示)。
另外,机箱2的中心位置,横贯安装分别形成有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流动流路,起着热交换作用的热交换器8。且在机箱2两侧边角的室外空气排出孔4b和室内空气排出孔6b的内侧,安装送风扇10和排风扇20。
上述热交换器8能够通过在机箱2的一个侧面的中心位置形成的检查口2a自如地拆装。
同时,为了形成能够把室外空气吸入孔4a吸入的室外空气引向热交换器8,再从室外空气排出孔6b排出的空气流路,在机箱2内部一侧安装室外空气导流管道32;同样,为了形成能够把室内空气吸入孔6a吸入的室内空气引向热交换器8,再由室内空气排出孔4b排出的空气流路,在机箱2内部的以热交换器8为界的另一侧安装室内空气导流管道34。
参照图2可以看到具有上述结构的换气装置的工作情况。首先,随着送风扇10和排风扇20的转动,通过室外空气吸入孔4a吸入的室外空气将在室外空气导流管道32引导下,流入热交换器8一侧下面;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孔6a吸入的室内空气将在室内空气导流管道34引导下,流入热交换器8另一侧下面,这样,当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8时,就实现了热交换。
此后,流过热交换器8的室外空气就会通过送风扇10和室外空气排出孔4b,在上述管道引导下流向室内;流过热交换器8的室内空气则会通过排风扇20和室内空气排出孔6b,在管道引导下排向室外。
在具有上述结构并以上述方式工作的现有换气装置中,机箱一面的一边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同时在机箱相对的另一面的另一边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口;此外,还安装了室外空气导流管道和室内空气导流管道,目的是为了把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从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引导到热交换器的全部。因此,如图2所示,室外空气将会直接流入与室外空气吸入口接近的热交换器A区域,同时拐弯流入热交换器B区域;同样,室内空气将会直接流入与室内空气吸入口接近的热交换器B区域,同时拐弯流入热交换器A区域。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换气装置中,为了让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经由上述热交换器的全部流入,室外空气中的一部分要拐弯流到热交换器B区域,而室内空气中的一部分要拐弯流到热交换器A区域,因此产生流动阻力,这样,不仅降低送风效率,进而也降低热交换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把室外空气吸入口和室内空气吸入口分别设计在机箱的一面和相对的另一面的中心位置,以降低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流动阻力,并且经由热交换器的全部均匀地送风。
但是,如果像上述的那样,把吸入孔设在机箱中心位置,那么,排出孔就会很接近吸入孔,因此,要想把通过吸入孔吸入的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在导流管道上形成的向上凸出的部分就会成为排出孔一侧的吸入流动阻力,这样不仅会降低送风效率,进而也会降低热交换效率。
另外,机箱在中心位置形成吸入孔,在一边形成排出孔,所以,机箱没有形成吸入孔或排出孔部分的内部空间,就完全没有用于空气的流动,只是白白占据了空间。
参照图3所示,再看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09-310899号所记载的现有的换气装置,其在长方体机箱42内部,横贯安装能够让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44,以热交换器44为界,在机箱42一侧形成引导空气流动的第1流路,并且设置了包括给第1流路产生气流的风扇在内的第1送风装置46;且以热交换器44为界,在机箱42另一侧形成引导空气流动的第2流路,并设置包括给第2流路产生气流的风扇在内的第2送风装置47。
特别是在机箱42各个角的部位形成棱线区间42A,该棱线区间42A形成安装孔42h;而棱线区间42A内部,由与热交换器44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面48a以及相互垂直的面48b共同形成一定的空间,并且在与热交换器44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面48a上形成吸入或排出空气的孔48h;棱线区间42A上还以可拆装方式安装形成有管道连接口49a的管道连接部件49。根据管道连接部件49安装到机箱棱线区间42A的方向不同,可以改变管道的安装方向。
但是,如上所述,因为在机箱42各角的部位形成棱线区间42A,在其内部由与热交换器44平行的面48a和垂直的面48b共同形成一定的空间,并在形成的上述空间的各个面之中的与热交换器平行的面48a上形成吸入或排出空气的孔48h,所以,从机箱42一侧流入的空气通过棱线区间42A的内部空间时,就会产生流动阻力。
同时,通过在机箱棱线区间42A内侧形成的孔48h流入的空气经由热交换器44的全部流动时,空气的一部分会直接流入与孔48h接近的热交换器44一侧,余下的空气则会拐弯流动到与孔48h相距较远的热交换器一侧,因而会产生流动阻力,这样,不仅降低送风效率,同时也降低热交换效率。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换气装置,使流入机箱内部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以倾斜于热交换器的方向流动,从而在减少流动阻力的同时,能够提高送风效率,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其缩小机箱内部没有空气流过的不必要空间,使产品体积小型化。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其在机箱上恰当地设置排出孔的位置、检查口的位置以及电机的安装方向,使安装在排出孔内侧的风扇及电机的检查、维护和修理能够更简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换气装置,其特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机箱,在它上面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和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以及用于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和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热交换器,是横贯安装在机箱的中心位置,隔开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的一侧和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的一侧,并且让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分别流过第1、第2流路时进行热交换;送风扇,是安装在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外空气排出孔之间形成的室外空气流路上,用于输送室外空气;排风扇,是安装在室内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之间形成的室内空气流路上,用于排出室内空气;减少吸入流动损失的结构,是让上述机箱内部的吸入流路上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流入方向与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具有5个以上的侧面,且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分别在机箱的不同侧面形成。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减少吸入流动损失的结构是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的机箱的一面与热交换器的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减少吸入流动损失的结构是形成有室内空气吸入孔的机箱的一面与热交换器的另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送风扇为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克风扇。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的一面形成有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且在机箱一侧内部安装有室内空气导流管道,把从室内空气吸入孔吸入的室内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的第2流路。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没有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的一面安装。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电机与机箱的一面相隔一定间距安装,以让室外空气流动到送风扇一侧。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排风扇为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克风扇。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的一面形成有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排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另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且在机箱另一侧内部安装室外空气导流管道,把从室外空气吸入孔吸入的室外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的第1流路。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驱动排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设有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的一面的对应面安装。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电机与机箱的一面相隔一定间距安装,以让室内空气能够流动到排风扇一侧。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的一面形成有电机检查口,以拆卸电机进行检修。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形成有吸入孔的倾斜面的对面,另外形成有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一面的侧面。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为具有八个侧面的八棱柱形状。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的一个侧面形成有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一侧与检查口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且在与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的侧面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室内空气排出孔。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排风扇为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可风扇,驱动排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另一侧与检查口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电机检查口,在与形成电机检查口侧面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在与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的侧面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送风扇为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可风扇,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形成有电机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包括室外管道连接部,其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一个侧面,并且安装在室外空气吸入孔上,与室外管道相连接。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包括室内管道连接部,其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另一面形成,并且安装在室内空气吸入孔上,与室内管道相连接。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一面的一边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另一边形成室内空气排出孔,并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安装排风扇。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相对的另一面的一边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另一边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并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安装送风扇。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机箱一个侧面形成有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和驱动排风扇的电机都向着机箱形成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热交换器和机箱之间安装可开闭的旁路风门,以开通另一个空气流路,让从室内空气吸入孔吸入的空气直接通过室内空气排出孔排出。
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中,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换气装置,其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它由以下部分组成,即机箱,其上面形成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和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以及用于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和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热交换器,是横贯安装在机箱中心位置,隔开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的一侧和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的一侧,并且能够让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分别流过第1、2流路时进行热交换;送风扇,它安装在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外空气排出孔之间形成的室外空气流路上,用于输送室外空气;排风扇,是安装在室内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之间形成的室内空气流路上,用于排出室内空气;减少吸入流动损失的手段是,让机箱内部吸入流路上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流入方向与热交换器长度方向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机箱具有5个以上的侧面,并且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以及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分别是在机箱的不同侧面形成。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的机箱的一面与热交换器的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或者让形成有室内空气吸入孔的机箱的一面与热交换器的另一面形成了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送风扇为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可风扇,并且在机箱一个侧面形成有能够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送风扇的电机要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以上述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一侧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并且在机箱一侧内部安装室内空气导流管道,它能够把从室内空气吸入孔吸入的室内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的第2流路。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为了不干扰室内空气导流管道,驱动送风扇的电机要向着机箱没有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的一面安装,并且为了让室外空气能够流动到送风扇一侧,电机要与机箱的一面相隔一定间距安装。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排风扇为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可风扇,并且在机箱一个侧面形成有能够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排风扇的电机为了便于检查和维修要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本发明的特征是:以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另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并且在机箱另一侧内部安装室外空气导流管道,它能够把从室外空气吸入孔吸入的室外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的第1流路。
本发明的特征是:为了不干扰室外空气导流管道,驱动排风扇的电机要向着机箱没有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的一面安装,并且为了让室内空气能够流动到排风扇一侧,电机要与机箱的一面相隔一定间距安装,同时,为了便于拆卸电机进行检查和维修,机箱的一面形成有电机检查口。
本发明的特征是:机箱还包括在形成吸入孔的倾斜面的对面形成有两个面,并且这两个面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一面。具体说,机箱是具有8个侧面的八棱柱形状,该机箱的一个侧面形成有能够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装的检查口。
本发明的特征是:以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一侧与检查口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并且在与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的侧面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室内空气排出孔。
本发明的特征是:该排风扇为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可风扇,并且为了便于检查和维修,驱动排风扇的电机要向着机箱的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本发明的特征是:以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另一侧的与检查口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电机检查口,在与形成电机检查口侧面相邻的侧面形成了室外空气排出孔,在与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的侧面相邻的侧面形成有室内空气吸入孔。
本发明的特征是:该送风扇为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可风扇,并且为了便于检查和维修,驱动送风扇的电机要向着机箱形成有电机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本发明的特征是:上述技术方案就是设有室外管道连接部或室内管道连接部。其中,室外管道连接部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一个侧面,安装在室外空气吸入孔上,与室外管道相连接;室内管道连接部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一个侧面,安装在室内空气吸入孔上,与室内管道相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机箱一个面的一边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另一边形成有室内空气排出孔,并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安装排风扇。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与机箱一个面相对的另一面的一边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另一边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并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安装送风扇。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机箱一个侧面形成有能够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和驱动排风扇的电机都要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个侧面安装。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热交换器和机箱之间安装了可开闭的旁路风门,它能够开通另一个空气流路,让从室内空气吸入孔吸入的空气直接通过室内空气排出孔排出。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现有技术换气装置一个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2为显示现有技术换气装置一个实施例中吸入空气的流动情况示意图。
图3为显示现有技术换气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1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1实施例平面结构图。
图6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1实施例中吸入空气的流动情况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沿着A-A线的截面图。
图8为图5所示沿着B-B线的截面图。
图9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2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10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2实施例平面结构图。
图11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3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12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3实施例平面结构图。
图13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4实施例侧视图。
图14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4实施例平面结构图。
图15为显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第4实施例中吸入空气的流动情况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沿着C-C线的截面图。
图17为图14所示的沿着D-D线的截面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4和图5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1实施例结构的侧视图和平面图,参阅图6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1实施例中吸入空气的流动情况的示意图,参阅图7和图8所示,为图5所示的沿着A-A线及B-B线的截面图。
如图4至图8所示,采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第1实施例由以下部分组成,即机箱50,在它的不同侧面分别形成了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54以及用于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56和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58;热交换器60,是横贯安装在机箱50的中心位置,并且能够让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结构70,其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56的内侧,用于输送室外空气;排风结构80,其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54的内侧,能够排出室内空气。
本发明换气装置还包括以下部分,即室外空气导流管道92,是安装在热交换器60一侧的机箱50内部,用于把室外空气从室外空气吸入孔52引导到热交换器60一侧底部;室内空气导流管道94,是安装在热交换器60另一侧的机箱50内部,用于把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吸入孔58引导到热交换器60另一侧底部;旁路风门96,其以可开闭方式安装在热交换器60和机箱50之间,用于把从室内空气吸入孔58吸入的室内空气直接从室内空气排出孔54排出。
在这里,机箱50具有六个侧面,吸入孔52、58和排出孔54、56分别在不同侧面形成。以热交换器60为界,在一侧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54,在与之相对的另一侧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分别形成于两个相对的侧面,室外空气排出孔56和室内空气排出孔54分别形成于两个相对的侧面。
另外,在机箱50上,为了让顺着室外空气流入轨道92流入的室外空气的流向相对于热交换器60的长度方向倾斜,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52的一面要与热交换器60的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同样为了让顺着室内空气流入轨道94流入的室内空气的流向相对于热交换器60的长度方向倾斜,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58的一面要与热交换器60的另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同时,机箱50形成室内空气排出孔54的一面要平行于热交换器60的一面,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56的一面要平行于热交换器60的另一面。
也就是说,本发明机箱50呈长方体形状,但在两个相对角的位置分别形成倾斜于热交换器的两个小侧面,并且在这样形成的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的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
此外,为了分别连接到与室外一侧连通的室外管道(图中未示)上,该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54上形成垂直凸出的室外管道连接部52a、54a;为了分别连接到与室内一侧连通的室内管道(图中未示)上,室外空气排出孔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上形成垂直凸出的室内管道连接部56a、58a。
再者,热交换器60要垂直于机箱50没有形成吸入孔52、58和排出孔54、56的侧面安装,并且为了通过机箱50的一个侧面滑动拆装热交换器60,在机箱50一个侧面形成了检查口50h,并在检查口50h上设置可拆装的检查盖51。
热交换器60由第1、第2热交换单元62、64交替层叠构成,第1、第2热交换单元62、64中分别形成有能够让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单独流过的第1、第2流路。在这里,第1、第2热交换单元是通过在室外空气流过的呈四边形或六边形的薄的热交换膜60a上设置数个导向横梁60b而形成的,并且根据在热交换膜60a上设置的导向横梁60b的方向不同,分成了第1、第2热交换单元62、64。
为了把热交换器60以能够滑动拆装的形式安装在机箱50的内部,在热交换器60的两端,沿着长度方向分别形成了长的凸出的轨道凸起66a、66b,并在室外空气导流管道92和室内空气导流管道94的末端,沿着长度方向形成长的能够让轨道凸起66a、66b滑动插入的轨道槽92a、94a;而且在机箱50的底面,也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能够让热交换器60下端滑动插入的长的轨道槽50a。
该热交换器60要横贯安装在机箱50内,以隔开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54的一侧和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的另一侧。
此外,送风结构70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送风扇72,它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56内侧;风扇罩74,其能够引导室外空气流动到送风扇72一侧,并从室外空气排出孔56排出;电机76,是用于驱动送风扇72;电机支撑台78,其能够把电机76固定在风扇罩74上。
在这里,送风扇72要采用从轴向吸入空气、从半径方向排出空气的西洛可风扇,电机76要向着机箱50形成有检查口50h的一面安装,以便让使用者能够轻易地拆卸和方便地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并且,电机76还可以与电机支撑台78和风扇罩74的一部分一同拆卸的方式构成。
因为对于流入到风扇罩74内部的室外空气来说,电机76是吸入流动的阻力,所以电机76要与机箱50相隔一定间距安装。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电机76和机箱50之间的空间内流动的室外空气的吸入流动阻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箱50内部的空间。
此外,排风结构80的构成也与送风结构70构成相同,即包括排风扇82,是一种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54内侧的西洛可风扇;风扇罩84,其能够引导室内空气流动到排风扇82一侧,并从室内空气排出孔54排出;电机86,是用于驱动送风扇82;电机支撑台88,其可把电机86固定在风扇罩84上。
在这里,电机86也要向着机箱50形成有检查口50h的一面安装,并且为了不和与室外空气吸入孔52相连接的室外空气导流管道92中向上凸出的部分发生干扰,安装时要与之保持一定间距。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电机86与室外空气导流管道92中的凸出部分越接近,流入风扇罩84内部的室内空气的吸入流动阻力就越大,从而造成送风效率降低的现象。
另外,室外空气导流管道92为了把室外空气吸入孔52吸入的室外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60一侧底部,它与室外空气吸入孔52相连接的部分要向上凸起,而为了把从热交换器60一侧上部排出的室内空气引导到室内空气排出孔54,其靠近室内空气排出孔54的部分则要向下凹陷。
同时,室内空气导流管道94也与室外空气导流管道92一样,为了把室内空气吸入孔58吸入的室内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60的另一侧底部,其与室内空气吸入孔58相连接的部分要向上凸起,而为了把从热交换器60另一侧上部排出的室外空气引导到室外空气排出孔56,其靠近室外空气排出孔56的部分要向下凹陷。
在如上所述的换气装置的第1实施例中,因为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分别位于机箱50相对于热交换器60长度方向倾斜的侧面,所以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就能够在其吸入流路上倾斜于热交换器60流动,从而能够较平缓地通过热交换器60的全部。所以,这种换气装置可以在减少流动阻力的同时,提高送风效率,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在上述换气装置的第1实施例中,驱动送风扇72和排风扇82的电机76、86要向着机箱50形成有检查口50h的一个侧面安装,所以使用者能够轻易地拆卸电机76、86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
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显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2实施例结构侧视图和平面图;如图所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相同;排风结构80中,风扇罩84要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54的内侧,并且与室内空气排出孔54相连通,其内部要安装排风扇82,驱动排风扇82的电机86要靠电机支撑台88固定在风扇罩84上。为了不让电机86和室外空气导流管道92的凸出部分相互干扰,电机86要向着机箱50没有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52的一面安装。
在这里,对于流入到风扇罩84内部的室内空气来说,电机86也是吸入流动的阻力,所以电机86要与机箱50相隔一定间距安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在电机86和机箱50之间的空间内流动的室内空气的吸入流动阻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箱50内部的空间。
这时,因为检查口50h在机箱50与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52的面相邻的一面形成,电机86就不能通过检查口50h拆卸下来,所以在机箱50对着电机的面上,要另外形成电机检查口86h,以便能够拆卸电机86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
当然,也可以在送风结构70中,为了不让电机76和室内空气导流管道94的凸出部分相互干扰,把电机76向着机箱50没有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58的一面安装,并且在机箱50对着电机76的一面,另外形成电机检查口(图中未示)。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换气装置的第2实施例中,不仅因为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倾斜于热交换器60的长度方向,减少了空气的吸入流动阻力,还因为改变了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56和室内空气排出孔54内侧的驱动各风扇72、82的电机76、86的安装方向,使其不与导流管道92、94发生干扰,所以也减少了空气的排出流动阻力,从而可以提高送风效率,进而也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上述换气装置的第2实施例中,在形成有用于拆卸驱动送风扇72的电机76和热交换器60的检查口50h的同时,还形成有用于拆卸驱动排风扇82电机86的电机检查口86h,从而使电机76、86的检查、维护和修理变得更加容易。
参阅图11和图12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3实施例结构侧视图和平面图;如图所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3实施例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相同。但在这里的机箱50具有八个侧面,并且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54以及室外空气排出孔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分别在不同的侧面形成。
具体地说,为了把热交换器60以滑动方式安装到机箱50内,使其横贯在机箱50相对的两个面之间,在机箱50的一面形成有检查口50h,并且在检查口50h上设置可拆装的检查盖51。而且,以热交换器为界,在它一侧相邻的两个面分别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54;以热交换器为界,在它的另一侧的相邻的两个面分别形成有室内空气吸入孔58和室外空气排出孔56。
在这里,以热交换器60为界,在机箱50一侧与形成检查口50h的面相邻的面形成了室外空气吸入孔52,与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52的面相邻的另一面形成有室内空气排出孔54;以热交换器60为界,在机箱50另一侧与形成检查口50h的面相邻的面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58,与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58的面相邻的另一面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56。于是,在吸入流路上,空气能够通过热交换器60的全部平缓地流动,从而可以减少吸入流动阻力,进而可以提高送风效率和热交换效率。
另外,以热交换器60为界,在机箱50一侧没有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54的侧面要倾斜于热交换器60的长度方向;同样,以热交换器60为界,在机箱50另一侧没有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的侧面也要倾斜于热交换器60的长度方向。这样缩小了机箱50内部的相对来说空气流量较少的C、D区域,从而也缩小了产品的尺寸。
同时,在送风结构70中,驱动送风扇72的电机76要向着形成检查口50h的面安装;在排风结构80中,驱动排风扇82的电机86也要向着形成检查口50h的面安装。但是,因为驱动送风扇72的电机76安装得很靠近机箱50,使用者不容易通过检查口50h进行拆卸,所以要在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口56的面和形成检查口50h的面之间的面,另外形成电机检查口76h。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换气装置的第3实施例中,机箱50具有八个侧面,并且室外空气吸入孔52和室内空气吸入孔58都倾斜于热交换器60的长度方向,所以空气能够在吸入流路上平缓地流动,从而在减少了吸入流动阻力的同时,提高了送风效率,进而也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在上述换气装置的第3实施例中,机箱50没有形成吸入孔52、58和排出孔54、56的侧面倾斜于热交换器60的长度方向,因此缩小了相对来说空气流动较少的区域,总体上缩小了产品的尺寸,实现了产品的小型化。
在上述换气装置的第3实施例中,在形成有用于拆卸驱动排风扇82的电机86和热交换器60的检查口50h的同时,还另外形成了用于拆卸驱动送风扇72的电机76的电机检查口76h,从而使电机76、86的检查、维护和修理变得更加容易。
参阅图13和图14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4实施例结构的侧视图和平面图,图15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4实施例中吸入空气的流动情况的示意图,图16和图17为图14所示的沿着C-C线和D-D线的截面图。
如图13至图17所示,采用本发明换气装置的第4实施例由以下部分构成,即机箱150,是具有四个侧面的长方体,其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1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154,而另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1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158;热交换器160,是横贯安装在机箱中心位置,能够让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结构170,安装在室外空气吸入孔156内侧,用于输送室外空气;排风结构180,其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154内侧,用于排出室内空气;室外管道连接部152a,相对于室外空气吸入孔152,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并向外凸出,并与和室外连通的室外管道(图中未示)相连接;室内管道连接部158a,相对于室内空气吸入孔158,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并向外凸出,并与和室内连通的室内管道(图中未示)相连接。
同时,上述换气装置还包括以下部分,即室外空气导流管道192,是安装在热交换器160一侧机箱150内部,用于把室外空气从室外空气吸入孔152引导到热交换器160一侧底部;室内空气导流管道194,安装在热交换器160另一侧机箱150内部,用于把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吸入孔158引导到热交换器160另一侧底部;旁路风门196,它以可开闭的方式安装在热交换器160和机箱150之间,用于把从室内空气吸入孔158吸入的室内空气直接从室内空气排出孔154排出。
在机箱150上,以热交换器160为界,在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1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154,在与之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1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158,并且在室外空气吸入孔1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154上分别向外凸出形成了室外管道连接部152a、154a,在室外空气排出孔1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158上分别向外凸出形成了室内管道连接部156a、158a。
在机箱150上,为了让室外空气从室外空气导流管道192流入的方向倾斜于热交换器160的长度方向,在室外空气吸入孔152上形成的室外管道连接部152a要与热交换器160的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为了让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导流管道194流入的方向倾斜于热交换器160的长度方向,在室内空气吸入孔158上形成的室内管道连接部158a要与热交换器160的另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这样可以减少吸入流动阻力。
同时,在机箱150上,室内空气排出孔154上形成的室外管道连接部154a要与热交换器一面相垂直地凸出,在室外空气排出孔156上形成的室内管道连接部156a要与热交换器另一面相垂直地凸出。也就是说,机箱150为长方体形状,其一面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152和室内空气排出孔154,在其相对的另一面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156和室内空气吸入孔158。而在室外空气吸入孔152和室内空气吸入孔158上,则分别形有倾斜于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的室外管道连接部152a和室内管道连接部158a,从而能够让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60的全部平缓地流动。
另外,在机箱150没有形成吸入孔152、158和排出孔154、156侧面,垂直安装热交换器160,为了能够通过机箱150的一个面滑动拆装热交换器160,在机箱150的一个侧面形成有检查口150h,并且在检查口150h上设置有可拆装的检查盖151。
热交换器160由第1、第2热交换单元162、164交替层叠构成,第1、第2热交换单元162、16中分别形成有能够让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单独流过的第1、2流路形成;在这里,第1、第2热交换单元是通过在室外空气流过的呈四边形或六边形的薄的热交换膜160a上设置数个导向横梁160b而形成的,并且根据在热交换膜160a上设置的导向横梁160b的方向不同,分成了第1、第2热交换单元162、164。
为了把热交换器160以能够滑动拆装的形式安装在机箱150的内部,在热交换器160两端,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了长的凸出的轨道凸起166a、166b,在室外空气导流管道192和室内空气导流管道194的末端,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长的能够让轨道凸起166a、166b滑动插入的轨道槽192a、194a,并且在机箱150底面,也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能够让热交换器160下端滑动插入的长的轨道槽150a。
在这里,送风结构170由以下部分构成,即送风扇172,它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156的内侧;风扇罩174,是能够引导室外空气流动到送风扇172一侧,并从室外空气排出孔156排出;电机176,其用于驱动送风扇172;电机支撑台178,是能够把电机176固定在风扇罩174上。
该送风扇172要采用从轴向吸入空气、从半径方向排出空气的西洛可风扇,而电机176要向着机箱150形成有检查口150h的一个侧面安装,以便让使用者能够轻易地拆卸和方便地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并且电机176还可以采用与电机支撑台178和风扇罩174的一部分一同拆卸的方式构成。
因为对于流入到风扇罩174内部的室外空气来说,电机176是吸入流动的阻力,所以电机176要与机箱150相隔一定间距安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在电机176和机箱150之间的空间内流动的室外空气的吸入流动阻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箱150内部的空间。
此外,排风结构180的构成也与送风结构170的构成相同,即包括排风扇182,是一种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154内侧的西洛可风扇;风扇罩184,是能够引导室内空气流动到排风扇182一侧,并从室内空气排出孔154排出;电机186,是用于驱动送风扇182;电机支撑台188,能够把电机186固定在风扇罩184上。
在这里,电机186也要向着机箱150形成有检查口150h的侧面安装,并且为了不和与室外空气吸入孔152相连接的室外空气导流管道192中的向上凸出的部分发生干扰,安装时要与之保持一定的间距。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电机186与室外空气导流管道192中的凸出部分越接近,流入风扇罩184内部的室内空气的吸入流动阻力就越大,从而造成送风效率降低的现象。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换气装置的第4实施例中,因为在室外空气吸入孔152和室内空气吸入孔158上凸出形成的室外管道连接部152a和室内管道连接部158a倾斜于热交换器160的长度方向,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就能够在其吸入流路上倾斜于热交换器160流动,从而能够通过热交换器160的全部平缓地流过。这样在减少流动阻力的同时,提高了送风效率,进而也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同时,在上述的换气装置的第4实施例中,驱动送风扇172和排风扇182的电机176、186要向着机箱150形成有检查口150h的一面安装,所以使用者能够轻易地拆卸电机176、186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
以上,以实施例和附图为基础,以换气装置用热交换器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和附图,而是以下面记述的专利申请范围的内容为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机箱,在它上面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和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以及用于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和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热交换器,是横贯安装在机箱的中心位置,隔开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的一侧和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的一侧,并且让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分别流过第1、第2流路时进行热交换;送风扇,是安装在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外空气排出孔之间形成的室外空气流路上,用于输送室外空气;排风扇,是安装在室内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之间形成的室内空气流路上,用于排出室内空气;减少吸入流动损失的结构,是让上述机箱内部的吸入流路上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流入方向与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具有5个以上的侧面,且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分别在机箱的不同侧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吸入流动损失的结构是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的机箱的一面与热交换器的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吸入流动损失的结构是形成有室内空气吸入孔的机箱的一面与热交换器的另一面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扇为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克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一面形成有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和室内空气吸入孔,且在机箱一侧内部安装有室内空气导流管道,把从室内空气吸入孔吸入的室内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的第2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没有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的一面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机箱的一面相隔一定间距安装,以让室外空气流动到送风扇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扇为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克风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一面形成有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排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另一侧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和室内空气排出孔,且在机箱另一侧内部安装室外空气导流管道,把从室外空气吸入孔吸入的室外空气引导到热交换器的第1流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排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设有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的一面的对应面安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机箱的一面相隔一定间距安装,以让室内空气能够流动到排风扇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一面形成有电机检查口,以拆卸电机进行检修。
1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形成有吸入孔的倾斜面的对面,另外形成有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一面的侧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为具有八个侧面的八棱柱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一个侧面形成有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一侧与检查口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且在与形成室外空气吸入孔的侧面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室内空气排出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扇为安装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可风扇,驱动排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形成有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界,在机箱另一侧与检查口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电机检查口,在与形成电机检查口侧面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有室外空气排出孔,在与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的侧面相邻的一个侧面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扇为安装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的西洛可风扇,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向着机箱形成有电机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管道连接部,其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一个侧面,并且安装在室外空气吸入孔上,与室外管道相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管道连接部,其以大于0°小于90°的角度倾斜于热交换器的另一面形成,并且安装在室内空气吸入孔上,与室内管道相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一面的一边形成有室外空气吸入孔,另一边形成室内空气排出孔,并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安装排风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相对的另一面的一边形成室外空气排出孔,另一边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孔,并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安装送风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一个侧面形成有把热交换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拆卸的检查口,驱动送风扇的电机和驱动排风扇的电机都向着机箱形成检查口的一面安装。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项的任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和机箱之间安装可开闭的旁路风门,以开通另一个空气流路,让从室内空气吸入孔吸入的空气直接通过室内空气排出孔排出。
CN 200510014600 2005-07-25 2005-07-25 换气装置 Pending CN1904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4600 CN1904500A (zh) 2005-07-25 2005-07-25 换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4600 CN1904500A (zh) 2005-07-25 2005-07-25 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4500A true CN1904500A (zh) 2007-01-31

Family

ID=3767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14600 Pending CN1904500A (zh) 2005-07-25 2005-07-25 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045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1580A (zh) * 2017-05-04 2017-07-07 嘉善玏奇电器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式换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1580A (zh) * 2017-05-04 2017-07-07 嘉善玏奇电器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式换气装置
CN106931580B (zh) * 2017-05-04 2022-07-15 嘉善玏奇电器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式换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5018A (zh) 通风系统
CN1916517A (zh) 通风系统
CN1727786A (zh) 通风系统
CN2694154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1821671A (zh) 通风系统
CN2788064Y (zh) 柜式空调机
CN1904500A (zh) 换气装置
CN101078556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CN1161574C (zh) 空冷吸收型制冷装置
CN101078557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盘
CN1888700A (zh) 空调器
CN1707183A (zh) 换气装置
CN1782576A (zh) 一拖多空气调节器
CN1888604A (zh) 空调器的配管结构
CN1888617A (zh) 空气调节器
CN1693768A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626959A (zh) 换气系统
CN101078584A (zh) 空调器的冷媒配管支撑结构
CN1626967A (zh) 换气系统的管套安装结构
CN1693769A (zh) 一体型空调器
CN1626958A (zh) 换气系统的电机组装体安装结构
CN1888699A (zh) 空调器的过滤器装置
CN1553091A (zh) 整体式空调器的室内风扇支撑结构
CN1888618A (zh) 空气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