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3582A -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3582A
CN1883582A CN 200610087395 CN200610087395A CN1883582A CN 1883582 A CN1883582 A CN 1883582A CN 200610087395 CN200610087395 CN 200610087395 CN 200610087395 A CN200610087395 A CN 200610087395A CN 1883582 A CN1883582 A CN 1883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ime
parts
hour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73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方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100873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83582A/zh
Publication of CN1883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35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益气扶正,补肾益精的功能;用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肝癌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本发明涉及此中药组合物的配方以及该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该药物制剂是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冬虫夏草、人参八味药中的八味或六味或七味药组成,并且采用水提或者醇提取等工艺,依据中药制剂通则,制成了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等剂型。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益气扶正,补肾益精的功能;用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肝癌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证见上述表现的药物制剂,以及该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慢性肝病的基本病机是“正衰邪盛”,“温热未尽”,关键在“血瘀”,在病理上表现为肝纤维化形成。在实验和临床上,证实有抗纤维化作用的中药有:丹参、桃仁、冬虫夏草、汉防己甲素、当归、黄芪、茯苓、黄根、柴胡、红花、甘草、苦参、胡芦素B、双目灵、泽兰等。其中,对丹参研究较多。已知丹参等中药对实验性肝损害具有以下作用:①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②减少肝内I、II型胶原,抗星形细胞活化和分泌纤维连接蛋白;③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具有肝细胞毒性的自由基,诱导细胞色素P450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吸收;(4)抑制转化生长因子b(TGFb1)的表达,促进星形细胞凋亡。临床上应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HBV感染,发现在肝功能和症状改善的同时,血清III型前胶原、透明质酸也下降,门静脉和脾静脉管经缩少,甚至食管静脉曲张在部分病例也消失或改善。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机制远较实验性肝损害复杂,从中医辩证来看,除“血瘀”外,尚有“湿热”、“肝郁”、“脾虚”、“阴虚”等证混杂其中,单味药往往难以起到整体治疗的效果,而复方中药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兼顾“祛邪”、“扶正”、“补虚”、“健脾”、“益气”、“补肾”,往往起到单味中药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本发明人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近40年的临床经验,按照现代中药制剂技术,研究发明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将其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等中药制剂。临床治疗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肝癌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证,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
(三)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益气扶正,补肾益精的作用,能有效的治疗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肝癌,且毒副作用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
现代中医学认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是由于外感湿热邪毒,久之不去,伤及肝脾,使正气不固,气血俱虚,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阳被困,水湿内停,故该病多表现为肝脾肾俱虚,气血阴阳失和的复杂症状。而我们发明研制的“扶正软肝”药物制剂,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益气扶正,补肾益精的功效。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其中丹参、桃仁活血散瘀,现代药理研究,为具有活血功能的药物,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尤其是丹参,可保护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脏排泄,促使肝细胞再生,明显减少肝内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抑制贮脂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增强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降解为君药;人参、绞股蓝益气扶正,固本培元是滋补强壮之佳品,具有增强免疫,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为臣药。松花粉、发酵虫草菌粉、冬虫夏草内含氨基酸、嘌呤、多糖,具有补肺益肾增强免疫,提升蛋白,回缩肝脾的作用,能抑制肝脏组织产生外基质而抗肝纤维化;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内含五味子素,联笨双酯等,有降低转氨酶,修复肝细胞膜,解毒的作用,因此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配方1是:
丹参      5--30份    发酵虫草菌粉  0--20份    桃仁        2--10份
松花粉    2--10份    绞股蓝        0--20份    五味子(制)  2--10份
冬虫夏草  0--20份    人参          0--20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还提供了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2是:
丹参    16份         发酵虫草菌粉  8份        桃仁        4份
松花粉  4份          绞股蓝        12份       五味子(制)  4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还提供了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3是:
丹参    16份         发酵虫草菌粉  8份        桃仁        4份
松花粉  4份          人参           12份      五味子(制)  4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还提供了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4是:
丹参    16份         冬虫夏草  8份            桃仁        4份
松花粉  4份          人参       12份          五味子(制)  4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还提供了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5是:
丹参    16份         冬虫夏草  8份            桃仁        4份
松花粉  4份          绞股蓝    12份           五味子(制)  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此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丹参、桃仁、绞股蓝或人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五味子,加60--95%乙醇溶液热回流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三种干膏加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制备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丹参、桃仁、五味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绞股蓝或人参,加60--95%乙醇溶液热回流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三种干膏加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制备方法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粉碎成细粉,备用;取绞股蓝或人参,加60--95%乙醇溶液热回流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药渣与丹参、桃仁、五味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三种干膏加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制备方法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与绞股蓝或人参,加60--95%乙醇溶液热回流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药渣与丹参、桃仁、五味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三种干膏加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制备方法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与绞股蓝或人参粉碎成细粉,备用;丹参、桃仁、五味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二种干膏加细粉再加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四)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一
实施例1:制备此药物制剂片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淀粉、糊精、蔗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二氧化硅、氢氧化铝、乙醇,混匀,制成中国药典片剂项下的各种片剂,分装,即得。
实施例2:制备此药物制剂胶囊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淀粉、糊精、蔗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二氧化硅、氢氧化铝、乙醇,混匀,制成颗粒,再制成中国药典胶囊剂项下各种胶囊,即得。
实施例3:制备此药物制剂颗粒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淀粉、糊精、蔗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混匀,制成颗粒,分装,即得。
实施例4:制备此药物制剂丸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蜂蜜、水、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混匀,制成球型或类球型的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分装,即得。
实施例5:制备此药物制剂散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直接分装或加入适量的辅料如:淀粉、糊精、蔗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二氧化硅、氢氧化铝、乙醇,混匀,分装,即得。
实施例6:制备此药物制剂合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蔗糖、蜂蜜、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水、乙醇,防腐剂,混匀,分装,即得。
实施例7:制备此药物制剂软胶囊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植物油、甘油、蜂蜡压制或滴制,分装,即得。
实施例8:制备此药物制剂滴丸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聚乙二醇、明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乙醇,混匀,滴入冷凝液液体石蜡或二甲基硅油中,收缩冷凝,除去冷凝液,分装,即得。
实施例9:制备此药物制剂膏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淀粉、糊精、蔗糖、蜂蜜、纤维素、防腐剂、乙醇,混匀,分装,即得。
实施例10:制备此药物制剂软膏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植物油、动物油、单硬脂酸甘油脂、高级脂肪醇、聚乙二醇、淀粉甘油、甘油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乳化剂等,混匀,分装,即得。
实施例11:制备此药物制剂贴膏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橡胶膏常用溶剂为汽油、正己烷,常用基质有橡胶、热可塑性橡胶、松香、松香衍生物、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氧化锌。巴布膏剂常用基质有聚丙烯酸钠、羟甲基纤维素钠、明胶、甘油、微粉硅胶。贴剂常用基质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和聚乙二醇。贴膏剂常用的被衬材料有棉布、无纺布纸;常用的盖衬材料有防粘纸、塑料薄膜、铝箔-聚乙烯符合膜、硬质纱布。
实施例12:制备此药物制剂茶剂的方法:
第一步:同制备方法1-5
第二步:加入适量的辅料如:茶叶、淀粉、糊精、蔗糖、蜂蜜、  纤维素、防腐剂、乙醇,混匀,分装,即得。
实施例二
发明人自2002年10月--2005年8月期间,对本发明药物制剂之一“扶正软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考察。考察方法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入选年龄18~65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试验药(扶正软肝胶囊)和对照药(鳖甲软肝胶囊),均为每次5粒,3次/d口服;疗程2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12周的随访。观测指标:(1)于治疗第0、24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学、HBV标志物,第0、12、24周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LN、P-III-P、IV-C)、B超肝脾检查,第0、6、12、18、24周观察肝功能(随访期评价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2)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结果(1)受试者入组情况及人口学资料:试验组110例,对照组106例,两组病例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病程、药物过敏史、既往治疗史、肝功能、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学(试验组99例,对照组96例)、HBV标志物、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2)肝组织病理学:治疗前后作活检肝组织学观察93例,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前纤维化分期(S)均值分别为2.33和2.11。试验组治疗后S均值为1.80,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S均值为2.14,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善。试验组活检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判断的逆转率(降低1期以上)为52%,对照组2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有较好地改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作用,无论是炎症活动度均值,还是炎症积分,试验组治疗前后均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3)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变化:试验组治疗12周、24周时HA、LN、P-III-P、IV-C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第12、24周HA、P-III-P、IV-C含量与治疗前的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4项指标中有2项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30%为显效,试验组为72.7%,对照组为27.4%(P<0.01)。(4)肝功能变化:两组治疗后血清Alb、ALT、AST、GGT、ALP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GT改善显著(P<0.05);白蛋白含量较治疗前升高显著(P<0.05);血清ALT改善有效率试验组为72.7%、对照组59.4%(P<0.05)。(5)治疗前后血液、尿液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停药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和ALT稳定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扶正软肝胶囊”较好地减轻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对照药和“鳖甲软肝”胶囊;无明显不良反应。“扶正软肝胶囊”是治疗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安全、有效的药物。
典型病例:
刘某,女,54岁,2003年3月初诊。患者10年来经常胃脘胀满,大便偏溏,有胁下隐痛。2002年检查肝功,转氨酶200-300单位左右,A/G比值接近平值,血小板10万/立方毫米以下,诊断为慢性肝炎。一直服用中西药物,但肝功损害未恢复正常。于2003年3月来诊。就诊时,症状同前,脉沉细而濡,舌淡润,苔薄白。检查肝功:转氨酶256单位,A/G:3.0/2.8,血小板8.6万/立方毫米,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辨证为病在肝脾,证属脾虚肝乘,气滞血瘀,嘱其服用“扶正软肝胶囊”,一日3次,一次5粒。服药10天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有好转,治疗3个月后复查肝功恢复正常,以后多次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患者多次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并恢复工作,疗效巩固。
郭某,男,52岁,2003年5月初诊。患者三年来肝功损害,确诊肝炎。转氨酶长期持续在500单位以上,百治不效。就诊时,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大便偏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查转氨酶5 00单位以上。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先服用“扶正软肝胶囊”,一日3次,一次5粒。服药一个月后症状好转,但转氨酶无变化,三个月后复查肝功,转为正常。后连续服用此方6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遂嘱停药观察。两年来,患者定期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在此期间,患者两次出国工作,颇为劳累,但肝功始终正常,肝炎治愈,疗效巩固。
简某,男,46岁。2004年11月24日就诊。自觉全身疲倦乏力,有胁肋隐隐作痛,初未介意。2004年3月前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84),表面抗原阳性(1∶64).随后又作″两对半″,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曾服肝泰乐、肝达康、益肝灵和复方树舌片等药半年,病情时轻时重。复诊见有胁肋隐隐作疼,脘腹胀满,纳差,体倦乏力,小便微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稍数.遂服用“扶正软肝胶囊”,一日3次,一次5粒。服药10天后,饮食略有增加,服药一个月后症状好转,饮食明显增加,有胁肋疼痛减轻,继续服用。连续服药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正常(20u),HBs Ag阴性(1∶8),“两对半”仅有抗H Be阳性,余项皆为阴性,继续服用近2个月,肝功检查均正常,“两对半”各项皆为阴性。随访半年,身体健康,复查“两对半”3次诸项皆为阴性。
赵某,女,57岁,2003年12月初诊。10年前患肝炎经治疗而愈。今年上半年开始,时感头晕乏力,脘腹胀满,食后更甚,有胁不舒,大便干秘,口燥、面色少华,舌偏嫩红、苔少、脉弦细,经检查,A/G倒置,B超提示:肝硬化伴少量散水、脾肿大2cm。证属肝阴不足,血络瘀阻,治拟育阴养肝,化瘀腹结,遂服用“扶正软肝胶囊”,一日3次,一次5粒。服药10天后,饮食略有增加,服药一个月后症状好转,饮食明显增加,有胁肋疼痛减轻,继续服用。连续服药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正常(20u),HBs Ag阴性(1∶8),“两对半”仅有抗HBe阳性,余项皆为阴性,继续服用近2个月,肝功检查均正常,面色好转,血常规基本正常,A/G正常,B超提示:肝内光点较密,无腹水占位,脾肋下1.2cm。随访,除偶有便干均正常。
张某,男,41岁,2002年11月初诊。患者自1998年以来,经常出现肝区疼痛,并伴低热(37.5~38℃)肝功检查正常。2000年在某医院作肝穿刺,疑诊肝炎。2002年2月“感冒”发热,肝区疼痛卒然加重,呈针刺样痛。经检查诊为肝癌,住院治疗,经多方处理,低热、肝区疼痛始终未能得到改善,全身情况亦日趋恶化,遂于2002年1 1月来诊,诊时,肝区疼痛、低热(37.5℃)、胃胀、纳差、便溏、形瘦、面色青暗、神疲气短、脉沉细弦数、舌质青赤、有瘀斑、苔薄白。肝脏触诊肋下5公分,质硬,表面不光滑,触痛。服用“扶正软肝胶囊”,一日3次,一次5粒,用药后2周,自觉症状即逐日减轻。以后连用半年左右,诸证消失。实验检查:甲胎球(一),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等均转正常出院。出院后继续来门诊复诊,一年后停药并恢复工作,现仍健在。
刘某,男,32岁,2003年8月初诊。两年来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在外院多次检查转氨酶均在500单位以上,麝浊10单位以上,麝絮(+~++),诊断迁移性肝炎。长期服用西药保肝药物及中药清热利湿解毒剂,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来诊时,肝区疼痛,疲乏无力,纳谷尚可,口干渴欲饮水,睡眠不实多恶梦,大便偏干,小便偏黄,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白中心黄而偏干。实验室检查:转氨酶500单位以上,麝浊10单位,麝絮(++),诊断迁延性肝炎。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湿热内蕴。服用“扶正软肝胶囊”,一日3次,一次5粒,连续服药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一月后复诊,上述症状已基本消失,复查转氨酶220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一)。再服“扶正软肝胶囊”一个月,一月后复查转氨酶、麝絮均转正常,麝浊6单位。“扶正软肝胶囊”,一月后再查,转氨酶,麝浊、麝絮均转正常。以后继续服用本方至半年后停药。服药期间,每月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自觉症状,肝炎已愈疗效巩固。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益气扶正,补肾益精的功能;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肝癌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的中药组合物,其配方1是:
丹参5--30份        发酵虫草菌粉0--20份   桃仁2--10份
松花粉2--10份      绞股蓝0--20份         五味子(制)2--10份
冬虫夏草0--20份    人参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2是:
丹参16份     发酵虫草菌粉8份    桃仁4份
松花粉4份    绞股蓝12份         五味子(制)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3是:
丹参16份     发酵虫草菌粉8份    桃仁4份
松花粉4份    人参12份           五味子(制)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4是:
丹参16份     冬虫夏草8份    桃仁4份
松花粉4份    人参12份       五味子(制)4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5是:
丹参16份     冬虫夏草8份    桃仁4份
松花粉4份    绞股蓝12份     五味子(制)4份。
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丹参、桃仁、绞股蓝或人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五味子,加60--95%乙醇溶液热回流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三种干膏加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丹参、桃仁、五味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绞股蓝或人参,加60--95%乙醇溶液热回流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三种干膏加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粉碎成细粉,备用;取绞股蓝或人参,加60--95%乙醇溶液热回流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药渣与丹参、桃仁、五味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三种干膏加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与绞股蓝或人参,加60--95%乙醇溶液热回流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药渣与丹参、桃仁、五味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三种干膏加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以上六味,发酵虫草菌粉或冬虫夏草与绞股蓝或人参粉碎成细粉,备用;丹参、桃仁、五味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55℃),冷却,在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至70%,放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另取松花粉加入50%乙醇溶液温浸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浓缩,减压干燥成干膏;取上述二种干膏加细粉再加适量辅料,混匀,按照中药制剂通则的规定,制成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干混悬剂、混悬剂、合剂、口服液、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酒剂、酊剂、茶剂、露剂、搽剂、洗剂、栓剂、涂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透皮贴剂、贴膏剂、膏药、锭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胶剂、膜剂,即得。
CN 200610087395 2006-06-13 2006-06-13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8835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87395 CN1883582A (zh) 2006-06-13 2006-06-13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87395 CN1883582A (zh) 2006-06-13 2006-06-13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3582A true CN1883582A (zh) 2006-12-27

Family

ID=3758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87395 Pending CN1883582A (zh) 2006-06-13 2006-06-13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835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1189A (zh) * 2013-04-01 2013-07-10 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5组分植物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191188A (zh) * 2013-04-01 2013-07-10 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6组分植物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173A (zh) * 2013-04-01 2013-07-10 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5组分植物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1189A (zh) * 2013-04-01 2013-07-10 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5组分植物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191188A (zh) * 2013-04-01 2013-07-10 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6组分植物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173A (zh) * 2013-04-01 2013-07-10 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5组分植物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191188B (zh) * 2013-04-01 2014-12-10 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6组分植物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2939A (zh) 一种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412A (zh) 一种治疗酒精肝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69339B (zh) 一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6761A (zh) 一种治疗痛风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827A (zh) 治疗波尔山羊产后乳房炎中药散剂配方
CN103301267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和/或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558768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2124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491683A (zh) 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943713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744A (zh) 一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灌注剂
CN1883582A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93898C (zh)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434738A (zh) 一种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9705B (zh) 一种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404867A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
CN1264540C (zh) 治疗急性黄疸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0009B (zh) 治疗胃肠疾病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46088A (zh) 一种治疗妇女痛经的中药制剂
CN103705846A (zh) 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制剂
CN1430982A (zh) 芪蜂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03191399A (zh)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713C (zh) 双苓止泻口服液及其生产工艺
CN1272047C (zh) 一种补益肝肾治疗肠燥便秘的药物
CN1333044A (zh) 消渴降糖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