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8970A -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8970A
CN1878970A CN 200480033022 CN200480033022A CN1878970A CN 1878970 A CN1878970 A CN 1878970A CN 200480033022 CN200480033022 CN 200480033022 CN 200480033022 A CN200480033022 A CN 200480033022A CN 1878970 A CN1878970 A CN 1878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power transmission
logical portion
pi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330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原伸二
镰本繁夫
福井伸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78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89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动力传动链条(1)具有多个链节(11)及多个链销(14)和多个中介件(15),其中,所述链节有用来使链销插入并穿过其中的前后插通部(12)、(13),所述多个链销和多个中介件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排列的链节(11)连接在一起,这些链节是以某一链节(11)的前插通部(12)和另一链节(11)的后插通部(13)相对应的方式排列的,且链节(11)在链条的长度方向上可彼此弯曲。采用插装法将各链销(14)和各中介件(15)插装并固定在插通部(12)、(13)的周面上,其插装前的尺寸公差为0.005mm~0.1mm。

Description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动链条,更详细地说,涉及适用于汽车无级变速器(CVT)的动力传动链条及采用该链条的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技术如图7所示,作为汽车无级变速器,是由设置在发动机一侧的驱动摩擦轮(2),设置在驱动轮一侧的从动摩擦轮(3)和搭架在二者之间的无端头动力传动链条(1)构成的;在所述驱动摩擦轮(2)上具有固定滑轮(2a)和可移动滑轮(2b),在所述从动摩擦轮(3)上具有固定滑轮(3b)和可移动滑轮(3a);通过液压传动装置使可移动滑轮(2b)、(3a)相对固定滑轮(2a)、(3b)靠近或离开;利用液压压力夹紧链条(1),通过该夹紧力在摩擦轮(2)、(3)和链条(1)之间产生接触载荷,再通过该接触部的摩擦力传递转矩。
作为动力传动链条,在专利文献1(特开平8-312725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方案:该链条具有多个链节以及多个第1链销和第2链销,在所述链节上具有可使链销插通的前、后插通部,所述链销将在链条的宽度方向上并列的链节连接在一起,这些链节是以一个链节的前插通部与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相对应的方式排列的,且在链节的长度方向上能彼此弯曲;通过第1链销和第2链销相对滚动接触移动,使各链节能在长度方向上彼此弯曲;所述第1链销固定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中并以可移动的方式嵌合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中,所述第2链销以可移动的方式嵌合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中同时固定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中。这种链条是采用机械方法将链节一个个压入插装在端面被磨削成规定形状的链销上而制成的。
上述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312725号公报)中所表述的动力传动链条,由于链节和链销的尺寸和形状会导致在插装时产生局部拉伸应力过大,因此,尤其是在要求高强度的用途中,期望能抑制该应力集中,以进一步提高链节的强度。此外,上述动力传动链的制造方法,在插装时有可能对链销的接触面造成损伤,特别是在要求高强度的用途中,期望能控制该损伤的发生,以提高链条的强度。并且,由于必须用机械方法对链节逐个进行压入,因此组装时要花费较多时间,而且,由于链销的端面不是锻造而是用磨削加工的,因此,会出现加工成本较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链传动装置,能防止在对链销和链节进行插装时产生过大的局部拉伸应力,以确保链节的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链传动装置的制造方法,采用该动力传动链条及其制造方法,能防止对链销的接触面造成损伤,并能减少组装工时同时降低加工成本。
本发明所述动力传动链条包括:多个链节以及多个第1链销和第2链销,其中,所述链节有可使链销插通其中的前后插通部;所述链销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并排的链节连接在一起,这些链节是以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与另一链节后插通部对应的方式排列的,且在链节的长度方向上能彼此弯曲,该第1链销固定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中同时可移动地插入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中,而该第2链销可移动地插入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中同时固定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中,该第1链销与第2链销相对滚动接触移动,因此,链节彼此之间可在长度方向上弯曲,其特征为,链销在前后插通部中的固定装配是采用机械压装、热套装或冷套装等工艺实现的,并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1个条件:尺寸公差为0.005mm~0.1mm;插装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拉伸应力在1000MPa以下;以及插装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应力为弹性形变界限内应力的3~80%。
机械压装时的“尺寸公差”意思是压配合公差带,热套装或冷套装时的“尺寸公差”意味着热套装或冷套装开始前(常温时)的尺寸公差(过盈量)。
例如,用机械压装法进行插装时,过盈量为0.005mm~0.1mm;用机械压装法进行插装时,压入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拉伸应力在1000MPa以下;用机械压装法进行插装时,压入后的插通部周边的应力为弹性形变限度内应力的3~80%。此外,用热套装法进行插装时,热套装开始前的链销与插通部之间的尺寸公差为0.005mm~0.1mm;用热套装法进行插装时,热套装结束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拉伸应力在1000MPa以下;用热套装法进行插装时,热套装后的插通部周边的应力为弹性形变界限内应力的3~80%。此外还有,用冷套装法进行插装时,冷套装开始前的链销与插通部之间的尺寸公差为0.005mm~0.1mm;用冷套装法进行插装时,冷套装结束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拉伸应力在1000MPa以下;用冷套装法进行插装时,冷套装后的插通部周边的应力为弹性形变界限内应力的3~80%。
链节为例如弹簧钢制。但链节的材料不局限于弹簧钢,也可采用轴承钢等其他合适的钢材。链销的材料可采用轴承钢等适合的钢材。
在相对滚动接触移动的链销之间的接触位置的轨迹可以是例如圆渐开线曲线,但不局限于圆渐开线曲线,也可以是与圆渐开线曲线类似的曲线。为了使接触位置的轨迹为圆渐开线曲线,例如,可使某一链销的接触面的剖面为渐开线形状,且该渐开线具有半径为Rb、中心为M的基圆,而另一链销的接触面则是平面(剖面形状为直线)。链销彼此接触位置的轨迹可以是2个链销的接触面同为曲面所形成的圆渐开线曲线;在此情况下,优选使2个链销的剖面形状相同。
第1链销和第2链销的任何一方,若为该链条被用于汽车无级变速器(CVT)时与摩擦轮接触一侧的链销(以下称之为“链销”),则另一链销为不与摩擦轮接触一侧的链销(被称之为“中介件”或“拆装镶条”,以下称之为“中介件”)。
链销的前插通部,由用来固定链销的链销固定部及用来使中介件可移动地插入其中的中介件可动部构成,链销的后插通部,由使链销可移动地插入其中的链销可动部及用来固定中介件的中介件固定部构成。前后插通部可为在链节上形成的彼此分开的前后连通孔,即前连通孔=前插通部,后连通孔=后插通部,也可在链节上形成一个前后长的连通孔,使连通孔的前部=前插通部,连通孔的后部=后插通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链节的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定为前,而将其另一端侧设定为后;该前后方向仅为方便起见而设定的,这并非意味链节长度方向总是与前后方向一致。
将链销及中介件二者以在链条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插装在一个插通部中,其中两者之一者插装固定在链节的插通部的周面上。该插装固定是在与插通部的长度方向垂直部分的边缘(上下缘)处实现的。以往,由于没有考虑到上述动力传动链条的插装条件,链节的强度不够高,现在通过设定恰当的插装条件,则可提高链节强度的可靠性。可采用机械压装法、热套装法和冷套装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插装固定,对于插装条件,当然也可规定尺寸公差(插通部的高度尺寸减去链销或中介件的上下高度尺寸的一半),对于应力,通过使最大拉伸应力在规定值以下或保证在弹性限度内变形,就能防止出现过大的局部拉伸引力。在规定尺寸公差的同时,也可规定插通部周边的应力。
本发明的动力传动链条,在插装时可避免出现局部拉伸应力过大的现象,能确保链节的强度。
在上述动力传动链条中,优选使任一链销(中介件)比另一链销短,这样,长链销的端面将与无级变速器的摩擦轮的圆锥形滑轮面接触,通过由该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各摩擦轮皆由固定滑轮和可移动滑轮构成,所述固定滑轮具有圆锥形的滑轮面,所述可移动滑轮具有与固定滑轮的滑轮面相对的圆锥形滑轮面,链条被夹持在两滑轮的滑轮面之间,通过液压驱动器使可移动滑轮移动,从而导致无级变速器的滑轮面之间的距离以及链条的缠绕半径发生变化,于是便能实现动作平顺的无级变速。
本发明的动力传动装置具有第1摩擦轮、第2摩擦轮和动力传动链条,所述第1摩擦轮具有圆锥形的滑轮面,所述第2摩擦轮具有圆锥形的滑轮面,所述动力传动链条绕挂在所述第1摩擦轮和所述第2摩擦轮上,动力传动链条表述于上述任何一项中。
本动力传动装置适合作为汽车的无级变速器使用。
本发明的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即用来制造该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该链条具有,多个链节、以及多个链销,其中,所述链节具有可使链销插通的前后插通部,所述链销将在链条的宽度方向上并列的链节连接在一起,该链节是以一个链节的前插通部与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相对应的方式排列的,该链节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彼此弯曲,其中,由于链销固定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中同时可移动地插装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中,因此,能使链节在其长度方向上彼此弯曲,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采用热套装法或冷套装法,将各链销固定在链节的插通部的内缘周面上。
多个链销由多个第1链销和第2链销构成,其中,第1链销固定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中同时可移动地插装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中,而第2链销可移动地插装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中同时固定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中,所述动力传动链条优选第1链销与第2链销彼此可做相对滚动接触移动。
本发明的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可防止插装时产生的链销接触面的损伤。另外,由于可在链节叠层的状态下将链销插入并穿过插通部,因此,能减少组装工时,而且,由于对链销的端面进行非锻造的磨削加工,因此,能降低加工成本。
热套装插装或冷套装插装的实施方法如下:先使多个链节处于在长度方向上按规定间隔以无端状并列且多层层叠的状态,再将链销插入并穿过在列方向上排列的全部链节的插通部。当链节由弹簧钢制造时,由于回火温度较高,因此,能进行高温热套装插装。
各链销(链销和中介件)的端面形状可用磨削加工形成,也可通过锻造加工形成。在锻造加工中,端面直径会出现比其他部分直径大的倾向,这样,在热套装插装或冷套装插装完成后,链销和中介件将难以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此外,在两端直径大的情况下,机械压入更加困难,能取得比采用热套装插装或冷套装插装更好的效果。而且,用锻造加工代替磨削加工,能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发明的动力传动链条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将链节排成多列叠层的状态下,进行热套装插装或冷套装插装。链节的列数以5列以上较为合适。此外,采用热套装插装或冷套装插装,不仅可将链销或中介件的两端部与配置在列方向的两缘上的链节固定,而且,可将处于与前后插通部相同位置上,且在列方向并列的全部链节固定在链销或中介件上。
此外,优选采用锻造加工形成链销和中介件的端面形状。由于磨擦轮的各滑轮与链销的端面接触,必然会产生由摩擦力传递扭矩(动力)而引起的高负荷和高摩擦力,因此,需使链销的剖面形成预定的形状,采用锻造加工使其成形,较之磨削加工可降低成本。
采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动力传动链条,优选使其链销的端面与无级变速器的摩擦轮的圆锥形滑轮面接触,以便利用由该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各摩擦轮皆由固定滑轮和可移动滑轮构成,其中,所述固定滑轮具有圆锥形的滑轮面,所述可移动滑轮具有与固定滑轮的滑轮面相对的圆锥形滑轮面,链条被夹持在两滑轮的滑轮面之间,通过液压驱动器使可移动滑轮移动,导致无级变速器的滑轮面之间的距离以及链条的缠绕半径发生变化,于是便能实现动作平顺的无级变速。这样得到的由一对摩擦轮和动力传动链条构成的结构,适合作为汽车的无级变速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造的动力传动链条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为上述同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为上述同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4为将动力传动链条安装在摩擦轮上状态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的简要示意图。
图6(a)、(b)为本发明的动力传动链条的不同链节形状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动力传动链条应用于无级变速器之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是指图3中的上、下。
图1和图2为本发明制造的动力传动链条的一部分,该动力传动链条(1)具有多个链节(11)、多个链销(第1链销)(14)和中介件(第2链销)(15),其中,所述链节有在链条长度方向上按规定间隔设置的前插通部(12)、后插通部(13),所述链销(第1链销)(14)和中介件(第2链销)(15),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并排的链节(11)连接在一起,以使链节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彼此弯曲。
如图3所示,前插通部(12)由链销固定部(12a)和中介件可移动部(12b)构成,其中,所述链销固定部(12a)上固定有链销(14)(用实线表示),所述中介件可移动部(12b)上可移动地插装着中介件(15)(用双点划线表示),后插通部(13)由链销可移动部(13a)和中介件固定部(13b)构成,其中,所述链销可移动部(13a)上可移动地插装着链销(14)(用双点划线表示),所述中介件固定部(13b)上固定有中介件(15)(用实线表示)。此外,在连接链条宽度方向上并排的链节(11)时,各链节(11)以某一链节(11)的前插通部(12)与另一链节(11)的后插通部(13)对应的方式彼此重叠,链销(14)固定在某一链节(11)的前插通部(12)中,同时可移动地插装在另一链节(11)的后插通部(13)中,中介件(15)可移动地插装在某一链节(11)的前插通部(12)中,同时固定在另一个链节(11)的后插通部(13)中。这样,通过该链销(14)与中介件(15)相对滚动接触移动,使链节(11)在其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能彼此弯曲。
以链销(14)作为基准时,链销(14)和中介件(15)的接触位置的轨迹为圆渐开线形,在本实施方式中,链销(14)的接触面(14a),具有在其剖面中含有半径为Rb,中心为M的基圆的渐开线形,而中介件(15)的接触面(15a)则为平面(剖面形状为直线)。这样,当各链节(11)从链条(1)的直线部分向圆弧部分或从圆弧部分向直线部分移动时,在前插通部(12)中,中介件(15)相对于在中介件可移动部(12b)内处于固定状态的链销(14)移动,此时,中介件(15)的接触面(15a)与链销(14)的接触面(14a)保持滚动接触(包含若干滑动接触),在后插通部(13)中,相对于处于固定状态的中介件(15),链销(14)在链销可移动部(13a)内移动,此时,链销(14)的接触面(14a)与中介件(15)接触面(15a)保持滚动接触(含若干滑动接触)。此外,在图3中,在链条(1)直线部分中,符号A和B所标示处为链销(14)与中介件(15)的接触线(在剖面上为点);而AB之间的距离在本说明书中为节距。
将链销(14)固定在前插通部(12)的链销固定部(12a)中,及将中介件(15)固定在后插通部(13)的中介件固定部(13b)中,都是通过链销(14)和中介件(15)的上下缘部以及链销固定部(12a)和中介件固定部(13b)的上下缘部之间的插装实现的。在插装时,会产生过大的局部拉伸应力,有可能导致链节(11)的强度降低,因此,在确定插入通过部(12)和(13)的形状时,应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条件:
1.尺寸公差为0.005~0.1mm。
2.所产生的最大拉伸应力在1000MP以下。
3.应力为屈服应力的3~80%,此处,屈服应力为应力-应变曲线中塑性变形开始前的弹性形变限度内的应力。
以上3个条件适合于机械压装、热套装或冷套装等工艺中的任意一种。此外,优选上述公差为0.005~0.4mm。
该动力传动链条(1)用于图7所示的汽车自动变速器(CVT),此时,将中介件(15)做得比链销(14)短,中介件(15)的端面处于与摩擦轮(2)的固定滑轮(2a)及可移动滑轮(2b)的各圆锥形滑轮面(2c)、(2d)未接触的状态,而链销(14)的端面则与摩擦轮(2)的圆锥形滑轮面(2c)、(2d)接触,通过该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如上所述,由于链销(14)与中介件(15)作滚动接触而移动,因此,链销(14)相对摩擦轮(2)的滑轮面(2c)、(2d)几乎是作纯滚动,从而降低了摩擦损失,确保了较高的传动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是适合制造上述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由于采用了热套装法将链销(14)和中介件(15)固定在插通部(12)、(13)的周面上,因此,应准备好其上下尺寸比前插通部(12)的链销固定部(12a)的上下尺寸大一些的链销(14)及其上下尺寸比后插通部(13)的中介件固定部(13b)的上下尺寸大一些的中介件(15),与此同时,利用高温加热将插通部(12)、(13)受热膨胀的多个链节(11)如图5所示那样在长度方向上按规定间隔排列成无端状或直线状(图中仅出示其一部分)且构成多列叠层,以形成高温链节(11)叠层体(10),在此状态下,当将链销(14)和中介件(15)一根根插通插装在对应的插通部(12)、(13)上,或者,同时将全部链销(14)和中介件(15)插装在与之对应的各插通部(12)、(13)中,再利用伴随之后的高温链节的叠层体(10)的冷却产生的收缩力将链销(14)和中介件(15)与处于前后插通部(12)、(13)相同位置上且在列方向上排列的全部链节(11)固定安装。链销(14)和中介件(15)的剖面形状即可各不相同也可彼此相同,再者,本制造方法适用于这样一种动力传动链条,即:使用一种链销,该链销固定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同时可移动地插装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这样可使链节在长度方向上彼此弯曲。
链销(14)和中介件(15)的端面通过锻造加工形成,这样,其形状为链销(14)和中介件(15)的端面直径比其他部分的直径稍大一些,而不会对进行热套装造成妨碍,这样,在热套装插装完成后,由于链销(14)和中介件(15)的断面直径较大难以脱落,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而且,用锻造加工代替磨削加工,能降低加工成本。
再者,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热套装插装将链销(14)和中介件(15)固定在插通部(12)、(13)的周面上,用“冷套装插装法”代替“热套装插装法”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所述“冷套装插装法”,是将链销(14)和中介件(15)冷却以使其收缩,再将其套装固定在插通部(12)、(13)的周面上,随后,利用其在常温下收缩,将链销(14)和中介件(15)固装。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前插通部(12)和后插通部(13)虽分别构成各自独立的连通孔,但也可将用来构成这些插通部(12)、(13)的连通孔制成图6(a)、(b)所示的形状,以便缓解孔缘处的应力集中。在图6(a)中,在链节(31)上形成一个前后长的连通孔(31a),连通孔(31a)的前部构成前插通部(32),连通孔(31a)的后部则构成后插通部(33)。连通孔(31a)构成如图3所示的通过连通部(34)使前后插通部(12)、(13)彼此连通的形状,图6(a)所示的前后插通部(32)、(33)的形状与图3所示的前后插通部(12)、(13)的形状相同。因此,通过将图3所示的链销(14)和中介件(15)组合,能得到与上述动力传动链条(1)的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动力传动链条。连通部(34)的高度,例如可约为插通部(32)、(33)的高度的若干分之一,如图16(b)所示,在不会对链销的运动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内,也可使其高度接近插通部(32)、(33)的高度。在图16(b)中,链节(31)上形成1个前后长的连通孔(31b),连通孔(31b)的前部构成前插通部(32),连通孔(31b)的后部构成后插通部(33)。连通孔(31b)构成图3所示的由连通部(35)使前后插通部(12)、(13)彼此连通的形状,图16(b)所示的前后插通部(32)、(33)的形状,与图3所示的前后插通部(12)、(13)的形状相同。这样,将图3所示的链销(14)和中介件(15)组合在一起,能获得与上述动力传动链条(1)的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动力传动链条。
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若将在链销(14)端面的外周部上形成棱边会对插装作业造成困难,同时,也会给自动化带来困难,因此,可采用拉拔、切断、挤压成形半径R、热处理等顺序进行的加工方法,或拉拔、切断、热处理、滚光等顺序进行的加工方法,以取代拉拔、切断、热处理等顺序进行的加工方法。
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采用本发明的动力传动链条,可抑制多边形振动,并且,可防止产生过大的局部拉伸应力,因此,在将其应用于例如无级变速器等汽车的动力传动装置时,能提高汽车的安静性及改善汽车舒适性,同时能提高耐用性。

Claims (16)

1.一种动力传动链条,具有多个链节,以及多个第1链销和第2链销,其中,所述链节具有用来使链销插入并穿过其中的前插通部、后插通部,所述链销,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并排的链节插装在一起,所述链节是以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与另一链节后插通部相对应的方式排列的,且链节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彼此弯曲,该第1链销固定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同时可移动地插入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而该第2链销可移动地插入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同时固定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
该动力传动链条的特征为:链销在前后插通部中的固定,是采用机械压装、热套装或冷套装方法实现的,而且要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1个条件:尺寸公差为0.005mm~0.1mm,插装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拉伸应力在1000MPa以下,以及插装后的插通部周边的应力为弹性形变界限内应力的3~80%。
2.如权利要求1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机械压装法进行插装时,将过盈量设定为0.005mm~0.1mm。
3.如权利要求1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机械压装法进行插装时,将压入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拉伸应力设定在1000MPa以下。
4.如权利要求1中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机械压装法进行插装时,压入后的插通部周边的应力设定为弹性形变限度内应力的3~80%。
5.如权利要求1中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热套装法进行插装时,热套装开始前的链销与插通部之间的尺寸公差为0.005mm~0.1mm。
6.如权利要求1中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热套装法进行插装时,将热套装结束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拉伸应力设定在1000MPa以下。
7.如权利要求1中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热套装法进行插装时,将热套装后的插通部周边的应力设定为弹性形变限度内应力的3~80%。
8.如权利要求1中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冷套装法进行插装时,将冷套装开始前的链销与插通部之间的尺寸公差设定为0.005mm~0.1mm。
9.如权利要求1中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冷套装法进行插装时,将冷套装结束后的插通部周边的最大拉伸应力设定在1000MPa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中的动力传动链条,其特征为,用冷套装法进行插装时,将冷套装后的插通部周边的应力设定为弹性形变限度内应力的3~80%。
11.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其具有,第1摩擦轮、第2摩擦轮和动力传动链条,所述第1摩擦轮具有圆锥形的滑轮面,所述第2摩擦轮具有圆锥形的滑轮面,并且所述动力传动链条绕挂在所述第1摩擦轮和所述第2摩擦轮上,该动力传动装置的特征为,所述动力传动链条为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链条。
12.一种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该动力传动链条具有多个链节和多个链销,其中,所述链节有可使链销插入并穿过其中的前后插通部,所述链销,将在链条宽度方向上并排的链节插装在一起,所述链节是以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与另一链节后插通部相对应的方式排列的,该链节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彼此弯曲,通过将所述链销固定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同时可移动地插入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能使链节在其长度方向上弯曲,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为,采用热套装或冷套装等工艺将各链销固定在各链节的插通部的周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2中的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所述动力传动链条中的多个链销由第1链销和第2链销组成,所述第1链销固定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同时可移动地插装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中,所述第2链销可移动地插装在某一链节的前插通部中同时固定在另一链节的后插通部,所述动力传动链条其第1链销和第2链销能相对滚动接触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2中的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将处于其长度方向上按规定间隔排列且构成多列叠层状态下的多个链节,进行热套装或冷套装插装。
15.如权利要求12中的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用锻造加工工艺形成各链节的端面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的任意一项中的动力传动链条的制造方法,所述动力传动链条,其第1链销和第2链销二者的任一链销比另一链销短,长链销的端面与无级变速器的摩擦轮的圆锥形滑轮面接触,所述无级变速器由具有圆锥形滑轮面的固定摩擦轮及具有与固定摩擦轮的滑轮面相对的圆锥形滑轮面的可移动摩擦轮构成,利用由该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
CN 200480033022 2003-11-10 2004-11-10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8789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9351/2003 2003-11-10
JP2003379351 2003-11-10
JP379882/2003 2003-1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8970A true CN1878970A (zh) 2006-12-13

Family

ID=3751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33022 Pending CN1878970A (zh) 2003-11-10 2004-11-10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789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129A (zh) * 2009-09-04 2012-05-3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129A (zh) * 2009-09-04 2012-05-3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CN102483129B (zh) * 2009-09-04 2014-04-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动力传递链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10C (zh) 用于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传动带
EP0125751B1 (en) Chain-belt
EP2163786B1 (en) Endless metal belt
CN1105838C (zh) 无级变速机传动带
EP2053270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848592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1809315B (zh)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US20100035713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878970A (zh) 动力传动链条和动力传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20405A (zh)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
CN1601144A (zh) 带式无段变速器的倒档机构
CN113825927B (zh) 用于继续加工成用于平环链的链环的冲压件和用于经由冲压工艺制造链环的对应的方法
US20070178738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chain
US9308575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pin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EP1953413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O2009093117A1 (en) Chain belt and 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875206A (zh) 动力传动链条的动力传动装置
EP1985890A2 (en) Power transmitting chain and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JP5125648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045668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用リンクの製造方法、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5133822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
JP2009222106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079639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208920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097703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