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靠而高效的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可应用于对软交换号首数据进行制作与核查。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方法,包括:建立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以标准号段所属城市为关联,合并标准号段与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获得标准号段路由信息;以新增号段所属城市为关联,合并新增号段与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获得新增号段路由信息;解析由软交换设备上载的软交换数据文件,获得现网号段路由信息;在局数据制作时,将新增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进行比对,按照比对的结果选择对应的操作命令;在局数据核查时,将现网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进行比对,按照比对的结果选择对应的操作命令。
优选的是,还集合所选择的操作命令生成批命令文件。
所述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建立可采用:读入行政区划信息和软交换路由 选择原始信息;以软交换所属省份或省会为关联,合并行政区划信息和软交换路由选择原始信息,获得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
优选的是,在将新增号段路由信息或现网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进行比对后,还根据比对结果生成结果说明文件。
优选的是,在进行所述新增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的比对时,依次按照如下优先顺序在标准号段中进行查找:新增号段本身、比新增号段位数少的号段、比新增号段位数多的号段、与新增号段位数相同的号段;在找到上述号段之一后根据路由信息进行比对,并停止查找。
所述新增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的比对可采用: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新增号段本身,若找到,根据其路由信息比对指向是否相同,若不同,提交是否修改所找到号段的指向的确认;若未找到新增号段本身,则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比新增号段少一和/或二位的号段,若找到,根据其路由信息比对指向是否相同,若不同,提交是否修改所找到号段的指向的确认;若未找到比新增号段少一和/或二位的号段,则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比新增号段多一和/或二位的号段,若找到,根据其路由信息比对指向是否相同,若相同,以新增号段替换所找到号段;若不同,提交是否修改所找到号段的指向的确认并以新增号段替换所找到号段;若未找到比新增号段多一和/或二位的号段,则在标准号段中查找与新增号段位数相同的号段,若找到并判断可以缩位,则以缩位后的号段替换所找到号段,否则在标准号段中增加新增号段。
优选的是,在进行所述现网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的比对时,优先在标准号段中查找现网号段本身,若找到则根据路由信息进行比对,若未找到则在标准号段中进行比现网号段位数多的号段和/或比现网号段位数少的号段的查找。
所述现网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的比对可采用:在标准号段中查找现网号段本身,若找到,根据其路由信息比对指向是否相同,若不同,修改现网号段的指向;若未找到现网号段本身,则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比现网号段多一位,或少一位,或少的位数超过一位的号段,若未找到,则删除现网号段及其路由信息;若找到比现网号段多一位的号段,则提交是否展开的确认,若获得确认则以所找到号段及其路由信息替换现网号段及其路由信息;若找到比 现网号段少一位的号段,则提交选择展开或缩位的确认,若获得确认为展开,则以所找到号段的展开号段及其路由信息替换现网号段及其路由信息;若获得确认为缩位,则以所找到号段及其路由信息替换现网号段及其路由信息;若找到比现网号段少一位以上的号段,则以所找到号段及其路由信息替换现网号段及其路由信息;
优选的是,在进行所述现网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的比对时,若在标准号段中未找到现网号段本身,则根据不同现网号段的位数,选择在标准号段中进行比现网号段位数多的号段或比现网号段位数少的号段的查找。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进行所述现网号段路由信息与标准号段路由信息的比对时,若在标准号段中未找到现网号段本身,且若现网号段的位数为设定位数,则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比现网号段位数多一位的号段;若现网号段的位数比设定位数多一位,则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比现网号段位数少一位的号段;若现网号段的位数比设定位数多两位或多出的位数超过两位,则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比现网号段位数少一位和/或两位的号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系统,包括交换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数据库、软交换设备、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所述交换网络管理系统对所述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所述管理系统数据库存储交换网络局数据,包括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标准号段、新增号段;所述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从所述软交换设备中获得软交换数据文件,按照上述处理方法在所述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并生成批命令文件;所述软交换设备为所述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提供软交换数据文件,并按照所述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下发的批命令文件,对号首数据进行集中修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将号首数据的制作与核查过程标准化的方法,以标准号段路由信息为参照,根据新增号段或现网号段路由信息与之比对的结果来选择相应的处理命令;利用获得的处理命令即可对软交换局进行新增或核查修正,与手工制作和核查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和出错率,保障网络的运行质量。
2)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将处理命令集合生成制作或核查批命令文件,实现号首数据制作与核查过程的规范化、自动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3)本发明还提供优选的应用于制作和核查比对过程中的处理逻辑,确保了数据集中处理的完整性、高效性与准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现网号首数据制作与核查工作中所处理数据的结构特点,以规范的方式进行制作与核查所需比对数据的获取,再将后续操作命令,例如修改、替换等,与比对结果相关联,使得对制作与核查结果的执行能够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全面保障了号首数据制作与核查的效率与准确性。本发明还提供相应的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系统。以下分别对本发明方法和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A1、建立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包括软交换设备的行政区划归属与其路由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通常包括的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省、直辖市名称 | 软交换所属的省份或者直辖市 |
省会城市名称 | 软交换所属的城市 |
大区名称 | 软交换所属的大区 |
软交换名称 | 软交换在网络中的名称 |
路由选择码 | 软交换设备的路由选择码 |
目的码 | 软交换设备的目的码 |
由于数据信息通常都以数据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和操作,因此,在以下的叙述中均以对数据表的描述来说明数据信息的操作和处理。上述软交换路由选择表可根据交换网络的运营商提供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也可以由行政区划表和运营 商提供的软交换路由选择原始表进行关联生成,包括以下步骤:
A11、读入行政区划表;其中包含了全国各个城市的相关信息,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省、直辖市名称 | 全国各省份或者直辖市的名称 |
所辖地市名称 | 号段所在城市的名称 |
长途区号 | 城市所对应的长途区号 |
省会标记 | 标记是否为省会城市 |
该表为一般信息,可以手工输入,也可以保存于数据库中,在本发明方法执行时,直接进行导入;
A12、读入软交换路由选择原始表;其中包含了运营商的软交换路由信息,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号段归属省(省会) | 软交换所属省份或者省会 |
所属大区 | 软交换所属大区 |
汇接SS | 软交换在网络中的名称 |
路由选择码 | 软交换设备的路由选择码 |
目的码 | 软交换设备的目的码 |
该表一般由运营商提供,在本发明方法执行时,可直接从所提供数据表进行导入,当然也可进行手工录入;
A13、以软交换所属省份或省会为关联,合并行政区划表和软交换路由选择原始表,获得软交换路由选择表;
A2、标准号段路由表,即标准库的获得;包括:
A21、读入标准号段表,其中包含了运营商按照交换网络规划的标准号段信息,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省、直辖市名称 | 标准号段所属省份或者直辖市 |
所辖城市名称 | 标准号段所属城市 |
A22、以标准号段表中标准号段所属城市为关联,合并标准号段表与软交换路由选择表,获得标准号段路由表,其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号段前缀 | 标准号段 |
省、直辖市名称 | 标准号段所属省份或者直辖市 |
所辖城市名称 | 标准号段所属城市 |
省会城市名称 | 标准号段所属省份的省会 |
大区名称 | 标准号段所属软交换所在的大区 |
软交换名称 | 标准号段所属软交换 |
路由选择码 | 标准号段的路由选择码 |
目的码 | 标准号段的目的码 |
A3、新增号段路由表的获得,包括:
A31、读入新增号段表,其中包含了运营商提供的新增号段信息,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省、直辖市名称 | 新增号段所属省份或者直辖市 |
所辖城市名称 | 新增号段所属城市 |
号段前缀 | 新增号段 |
A32、以新增号段表中新增号段所属城市为关联,合并新增号段表与软交换路由选择表,获得新增号段路由表,其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号段前缀 | 新增号段 |
省、直辖市名称 | 新增号段所属省份或者直辖市 |
所辖城市名称 | 新增号段所属城市 |
省会城市名称 | 新增号段所属省份的省会 |
大区名称 | 新增号段所属大区 |
软交换名称 | 新增号段所属软交换 |
路由选择码 | 新增号段的路由选择码 |
目的码 | 新增号段的目的码 |
A4、现网号段路由表的获得,包括:
A41、指示软交换设备上载现网使用的软交换数据文件;
A42、对各软交换数据文件进行解析;一般是利用运营商提供的软交换信息表进行解析,软交换信息表的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软交换名称 | 运营商的软交换名称,比如 BJSSA1、BJSSA2等 |
软交换地址(IP) | 软交换设备的IP地址 |
软交换端口(PORT) | 软交换设备的端口号 |
软交换登录用户 | 软交换设备的用户 |
软交换登录口令 | 软交换设备的用户密码 |
数据文件存放路径 | 号段数据文件从软交换上传之 后的存放路径 |
解析后即获得现网号段路由表,其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软交换名称 | 现网号段所属软交换 |
号段前缀 | 现网号段 |
路由选择码 | 现网号段的路由选择码 |
目的码 | 现网号段的目的码 |
由于现网号段路由表是从由各个软交换设备上载的数据文件中获得的,其归属区划由软交换设备的归属地所确定,因此可不必列于表中;
A5、进行交换网络局数据的制作或核查,包括:
A51、号首数据的制作,即将新增号段路由表与标准号段路由表进行比对;比对主要是对号段及其指向进行比较,指向包括路由选择码和目的码;按照比对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操作命令,例如,出现差异时的修改以及未找到号段的添加等;在制作操作中,原则上以新增号段路由表为准,但也可以在具体命令选 择前,提交用户进行决定;
A52、号首数据的核查,即将现网号段路由表与标准号段路由表进行比对,按照比对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操作命令;在核查操作中,原则上以标准号段路由表为准,但同样可以在具体命令选择前,提交用户进行决定;
操作命令的执行对象通常是软交换设备,因此一般采用文本格式的人机交互语言MML命令,可以先根据可能出现的比对结果编制好MML命令集,在比对执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某种结果,选择该结果对应的MML命令即可;
A53、在制作或核查操作完成后,将操作结果输出为比对结果信息表,其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参数名称 | 参数含义 |
软交换名称 | 进行局数据制作或者核查的软交换名称 |
待检查号段前缀 | 局数据制作时:新增号段 局数据核查时:现网号段 |
待检查路由选择码 | 局数据制作时:新增号段的路由选择码 局数据核查时:现网号段的路由选择码 |
待检查目的码 | 局数据制作时:新增号段的目的码 局数据核查时:现网号段的目的码 |
标准库号段前缀 | 标准号段 |
标准库软交换名称 | 标准号段所属软交换 |
标准库路由选择码 | 标准号段的路由选择码 |
标准库目的码 | 标准号段的目的码 |
后序处理编码 | 局数据制作或者核查的结果编码 |
后序处理描述 | 局数据制作或者核查的结果编码对应的描述 |
其中“后序处理编码”,即为根据比较结果选择的操作命令的编码;“后序处理描述”为对该操作的描述;
A6、在制作或核查操作完成后,按照比对结果信息表,就可以获得制作或核查操作命令,为便于统一规范的执行操作命令,可以将所选择的操作命令集合起来生成批命令文件。将批命令文件作用于软交换设备即可进行号首数据 的制作修正或核查修正;当然,为了更直观的使操作人员获得制作或核查操作的相关信息,还可以由比对结果信息表生成结果说明文件,给出执行对象、后续处理等相关提示信息。
上述过程中所使用的各数据表在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
实施例二、一种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方法,其方法流程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在进行号首数据的制作与核查,即,将新增号段路由表与标准号段路由表进行比对,以及将现网号段路由表与标准号段路由表进行比对时,采用如下所述的比对逻辑:
局数据制作逻辑,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B1、遍历新增号段,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新增号段本身,若找到则执行B11,若未找到则执行B2;
B11、比较指向是否相同,若指向相同,即,新增号段的路由选择码及目的码和找到的标准号段的路由选择码及目的码都相同,则执行B12,若指向不同则执行B13;
B12、现网中无需增加该新增号段,完成。
B13、向用户提交是否修改所找到标准号段的指向的确认;若用户选择以新增号段的指向为准,则需要在现网中修改指向;若用户选择以标准号段的指向为准,则不用进行处理,完成。
B2、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新增号段的前辈,新增号段的前辈是指比新增号段少一至二位的号段,若找到则执行B21,若未找到则执行B3;
B21、遍历找到的前辈,在遍历过程中比较指向是否相同,若指向相同则继续遍历,若指向不同则执行B22,并继续遍历直到遍历完成,遍历完成后转到B23;
B22、向用户提交是否修改所找到前辈的指向的确认;若用户选择以新增号段的指向为准,则需要在现网中修改前辈的指向;若用户选择以标准号段的指向为准,则不用进行处理,
B23、判断是否有指向相同的情况,若有,则说明该新增号段为标准库的扩展,且与标准库指向相同,现网中无需增加该新增号段,完成。
B3、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新增号段的后代,新增号段的后代是指比新增号 段多一至二位的号段,若找到则执行B31,若未找到则执行B4;
B31、遍历找到的后代,在遍历过程中比较指向是否相同,若指向相同则执行B32,若指向不同则执行B33,并继续遍历直到遍历完成;
B32、新增号段为标准库的缩位,且指向相同,需要从现网中删除后代,然后增加新增号段;
B33、向用户提交是否修改所找到后代的指向的确认;若用户选择以新增号段的指向为准,则需要在现网中删除后代,然后增加新增号段;若用户选择以标准号段的指向为准,则在现网中删除后代,然后增加新增号段,再将新增号段的指向修改为删除的后代的指向。
B4、在标准号段中查找新增号段的兄弟,新增号段的兄弟是指与新增号段位数相同的号段,若找到则执行B41,若未找到则执行B5;
B41、判断能否缩位,即进行如下子判断:
B411、是否仅最后一位不同;
B412、是否指向相同;
B413、是否能够合并缩位,即,新增号段和兄弟号段的数目加起来为10;若上述判断均为是,则执行B42,若有一个为否则执行B5;
B42、增加缩位后的号段。
B5、增加新增号段。
按照上述制作比对过程的结果即可得到以标准库为参照的制作修正命令,将集合制作修正命令的批命令文件作用于软交换设备,就可以对软交换设备就新增号段进行号首数据的修正。当然,经过比对处理后的新增号段数据,也可以添加于标准库中,作为以后数据制作与核查的新的参照。
局数据核查逻辑,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
C1、遍历现网号段,在标准号段中查找现网号段本身,若找到则执行C11,若未找到则执行C2;
C11、比较指向是否相同,若指向相同,则转到C12,若指向不同则执行C13;
C12、现网号段数据正确,不用进行处理。
C13、现网号段数据错做,将指向修改为标准号段指向。与制作过程不同 的是,由于核查过程是以标准号段路由表对软交换设备上载的现网数据进行核对,因此,一般而言,按照标准库修改即可,可不必提交用户进行修改确认。
C2、在标准号段中查找现网号段的前辈或后代;与制作过程略有不同的是,由于现网数据不可能也不应当与标准库有太大差别,因此,在核查逻辑中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对查找过程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简化流程;例如,可以根据现网号段的长度来限制其仅进行后代或前辈的查找,举例如下:
对于长度较短的现网号段,查找其儿子号段,即,比现网号段多一位的号段;
对于长度较长的现网号段,查找其父亲号段,即,比现网号段少一位的号段;
对于长度很长的现网号段,查找其前辈,即,比现网号段少一位或一位以上的号段,查找时以最前辈,即位数最少的前辈为准;
在实际应用中,可设定一个位数值,本实施例中设为五:为五位的号段,例如13SH0H1,查找其儿子号段,即13SH0H1H2;多一位,即为六位的号段,例如13SH0H1H2,查找其父亲号段,即13SH0H1;七位及以上的号段,例如13SH0H1H2H3,查找其前辈,即13SH0H1、13SH0H1H2;
对于找到其儿子的号段,执行C21;对于找到其父亲的号段,执行C22;对于找到其前辈的号段,执行C23;若均未找到则执行C3;
C21、提交用户确认是否展开,若用户选择展开,则删除现网号段数据,然后增加儿子号段;否则不用进行处理;在核查过程中进行删除、增加等操作均包括对指向的一并处理,下同。
C22、提交用户选择是进行展开还是缩位;若用户选择展开,则删除现网号段数据,然后增加父亲号段展开后的号段;若用户选择缩位,则删除现网号段数据,然后增加父亲号段。
C23、删除现网号段数据,然后增加最前辈号段。
C3、现网号段数据多做,删除现网号段。
本实施例提供的局数据制作及核查逻辑能够有效保证数据比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本发明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方法的效率。
实施例三、一种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交换网 络管理系统1、管理系统数据库2、软交换设备3、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4;
交换网络管理系统1对管理系统数据库2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
管理系统数据库2存储交换网络局数据,包括软交换路由选择信息、标准号段、新增号段等;
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4,从软交换设备3中获得软交换数据文件,按照本发明前述提供的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方法,在管理系统数据库2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并生成批命令文件;
软交换设备3为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4提供软交换数据文件,并按照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4下发的批命令文件,对号首数据进行集中修改。所述修改可以是在有新号段添加时,产生的制作修改;也可以是在经数据制作核查处理系统4对现网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核查后,产生的核查修改。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交换网络局数据集中处理方法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