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5849B -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5849B
CN1875849B CN2005100137310A CN200510013731A CN1875849B CN 1875849 B CN1875849 B CN 1875849B CN 2005100137310 A CN2005100137310 A CN 2005100137310A CN 200510013731 A CN200510013731 A CN 200510013731A CN 1875849 B CN1875849 B CN 1875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ign matter
dust
vacuum cleaner
control
collect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137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5849A (zh
Inventor
郑会吉
黄万泰
金永浩
黄正裴
朴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5100137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75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875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5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8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多个异物分离箱和异物收集箱的集尘体;设置在集尘体排气侧、对从异物分离箱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排气部以及从集尘体的外面延长并与所述排气部的内面相接触的导向肋。这种集尘装置组装和制做方便,导向肋能提高排气部的冲击性,可以防止排气部的变形或破损。

Description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在真空吸尘器内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是利用吸尘器内部产生的真空压吸取包含污物的空气后,在机身的内部进行过滤、收集并最终清除污物的装置。为了过滤所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在真空吸尘器的内部安装有集尘装置,在集尘装置的内部还要安装过滤器。
过滤器的材质广泛采用的是能够通透空气的多孔材质,当空气流经多孔材质时能够将空气中含有的异物分离。
但是多孔材质的过滤器不易于再利用,同时也很难被清洗,因此人们近来主要使用气旋方式的过滤装置。但是,气旋方式的集尘装置不能够分离细小的异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将气旋方式的集尘装置和单独的多孔材质过滤器同时使用。
当同时使用集尘装置和多孔材质的过滤器时,多孔材质的过滤器需要定期进行清洗。而且当多孔材质的过滤器上有异物堆积时,会增加空气的流动阻力,因而降低真空吸尘器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分离箱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在每个分离箱中都能够产生气旋流动,进而对所吸入的异物进行多次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使由多个部件构成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易于进行组装。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对集尘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其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多个异物分离箱和异物收集箱的集尘体,在集尘体的下部形成有使收集在多个异物收集箱里的异物不被泄漏的箱密封部;在集尘体的上方形成有引导从集尘体排出的空气的流动的排气部;设置在排气部的上方并与排气部保持一定间距的间隔部;设置在间隔部上方的吸尘器的盖;在集尘体的外侧面形成有便于将排气部安装到集尘体上的导向肋,所述的导向肋从异物分离箱的外壁向外侧延长而形成并与排气部的内侧面相接触,导向肋的上侧边缘为平滑的圆弧形。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集尘装置易于进行组装,集尘装置的强度得到了提高,因此使用更方便,吸尘器更耐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中分离、集尘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图3的I-I’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纵向剖面图。
其中:
400:集尘体    407:排气部    459:导向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包括:本体100和连接于本体100吸入侧的吸气管路。所述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内部至少安装有吸气风扇及集尘装置,由此将空气吸入后过滤出异物并向外部排出。
所述吸气管路是利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吸力将空气与异物一起吸入的管路。所述吸气管路具体包括:吸嘴1,其从外部将空气与异物、灰尘一同吸入;延长管2,其与吸嘴1相连,其长度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进行伸缩;工作手柄3,其设置在延长管2的端部;操作部4,其设置在工作手柄3的前方、操作者的手指能够接触到的位置上;软管5,其一端与工作手柄3的后部相连,另一端与连接件6相连,连接件6的另一端与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相连;延长管挂钩7,其位于延长管2或吸嘴1的相应位置上,当不使用真空吸尘器时,可以将延长管挂起。
操作部4的用户操作信号通过连接件6被输入到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内部,同时外部空气也要通过连接件6被吸入到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内部。与之相应,在连接件6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电连接端。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当操作部4设置在吸气管路的某一部位上时,连接件6才起到传输操作信号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当操作部4设置在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上时,连接件6无需信号连接端,只是起到外部空气的吸气通道的作用。
通过所述吸气管路向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内部吸入的空气在所述本体100的内部被分离出异物后,向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外部排出。下面对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真空吸尘器本体的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包括:第一底盘110,其位于本体100的底部;第二底盘150,其位于第一底盘110的正上方;轮子111,其设置在本体100的后方两侧,使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能够灵活移动;盖200,其设置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上侧;前方支撑件170,位于本体100的前方,将盖200与底盘110、150紧固连接。
在前方支撑件170上连接有连接件6,使外部空气向本体100内部吸入。而且,前方支撑件170能够紧固支撑本体100的前部,并使之保持原样。
第二底盘150位于第一底盘110的正上方,可以使真空吸尘器美观,同时增加本体100下侧的强度,进而抵抗外部冲击。
在盖200的后方设置有排气盖301,在排气盖301上形成有本体的排气口302,流经本体100的被净化的空气从排气口302向外部排出。在盖200的上方设置有以铰链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移动把手201,在需要移动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时可以提起把手201,在需要保管吸尘器时则可以把把手201放倒,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在前方支撑件170的后方安装有集尘装置400;在集尘装置400的内部安装有气旋部件,使异物通过空气的气旋作用被分离出来。
另外,如图3所示,集尘装置400沿纵向安装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内部的集尘装置安装部151里。因此,在安装集尘装置400时,只需向下方按压即可,在拆卸时,只需向上方拉出即可。
在前方支撑件170上形成有本体吸气口171,在集尘装置400上、与本体吸气口171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集尘装置吸气口401。在集尘装置400上与集尘装置吸气口401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排气口。排气口与电机的吸气口172相对应,流经集尘装置400后被净化的空气由排气口向电机方向吸入。
为了减小本体100的体积并使空气流动顺畅,将排气口和电机的吸气口172设计成扁平的长方形状。
图4是本发明真空吸尘器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所示,在第一底盘110的上侧前方设置有第二底盘150,后方设置有电机机架300,在电机机架上侧设置有盖200,它们共同形成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
前方支撑件170在与盖200相连接的状态下与底盘110、150相结合。在电机机架300上,通过电机的吸气口172吸入的空气流向下方进入到电机机架300内,然后从电机机架后部的排气口排出。
图5是本发明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集尘装置400不使用海棉等多孔过滤材料,而是通过气旋流动分离出异物。而且所述气旋流动分别在相互分开的两个以上的分离箱内进行,从而也能够对空气中的细小灰尘进行过滤。
具体来说,集尘装置400包括:多个异物分离箱(参照图6中的423、424);集尘体406,其形成有多个异物收集箱(参照图6的416、417);箱密封部402、415,在集尘体406的下部进行密封,使收集在异物收集箱416、417里的异物不被泄漏;排气部407位于集尘体406的上方,引导从集尘体406排出的空气的流动;间隔部408与排气部407保持一定的间距并设置其上方使流经排气部407的空气向一个方向流动;吸尘器的盖设置在所述间隔部408的上方。
具体来讲,吸尘器的盖包括:第一盖410,它构成盖结构的整体;第二盖409及第三盖412分别位于第一盖410的后下方及前方;盖插件411盖住第一盖410上侧的一部分,使第一盖410和第二盖409一同固定。
在集尘体406的内部还设置有:圆锥形过滤器405,它使气旋流动来分离出异物;阻断部404,位于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下方,防止收集的异物再飞散;防流动板403,设置在阻断部404的下方,减小做旋转运动的空气的流速,使异物堆积到收集箱的内部。阻断部404和防流动板403一体形成,圆锥形过滤器单独形成。
在第一盖410的一侧设置有开闭按钮413,并形成有开闭杠杆414,开闭杠杆414可以在开闭按钮413的按压下以其铰链轴为中心而转动。开闭杠杆414的另一端卡在第一箱密封部415上,当第一箱密封部415和开闭杠杆414分开时,第一箱密封部415会在自重作用下以其铰链轴为中心而转动,从而使堆积在异物收集箱416、417里的异物落出并被排除。
另外,箱密封部415、402分别对收集箱416、417的下侧进行密封。第一箱密封部415与集尘体406通过铰链连接,在清除异物时,打开第一箱密封部415,就能够方便地将异物清除。在集尘体406的上侧形成有分离板437,它将第一异物分离箱423和第二异物分离箱424分隔开(见图6),并形成空气流路。
在集尘体406的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导向肋459,在将排气部407安装到集尘体406的外部时,可以方便地对准位置并顺利地插入。导向肋459的上侧边缘为平滑的圆弧形,便于插入排气部407。另外,由于导向肋459的外侧面与排气部407的内侧面相互接触,因此当有外部冲击施加到排气部407时,导向肋459可以抵抗冲击,对排气部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防止排气部407损坏。
图6是图3的I-I’向的剖面图,下面参照图6对集尘装置400的内部构成及集尘装置的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集尘装置400包括:集尘体406;密封部402、415;圆锥形过滤器405,其安装在集尘体406的内部,增加集尘效率;阻断部404,其防止堆积的异物再次飞散;防流动板403,其降低气旋流动的速度,利于异物降落;排气部407,其设置在集尘体406的上侧,使从集尘体406排出的空气顺畅流动;间隔部408,使流经排气部407的空气流向同一方向;盖409、410、411、412,其设置在排气部407的上侧。
下面对集尘体406的构成进行说明。
集尘体406由上下延长的多个壁构成,包括:最外围的外壁418;位于外壁418以内的中间壁419;位于中间壁419以内的内壁420。中间壁419和内壁420未设置在集尘装置吸气口401通过的间隔上,因此使空气能够顺畅地吸入。
外壁418和中间壁419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一异物收集箱416;中间壁419和内壁420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二异物收集箱417;内壁420的内部空间构成第一异物分离箱423。根据具体集尘装置400的形状,其空间的使用目的会有所不同。
下面对构成本发明的集尘装置的作用及空气的流经顺序做出详细说明。首先,空气通过集尘装置的吸气口401流入到集尘装置400的内部。集尘装置的吸气口401的外部与前方支撑件170接触,内部与第一异物分离箱423连通,外部空气通过吸气口被吸入到集尘装置内。在集尘装置的吸气口401的内侧,从内壁420向内侧方向凸出形成有第一流入导向421,因此可以将空气引向第一异物分离箱423的内周面。
在第一异物分离箱423的内部,空气做气旋运动,此时异物向下方降落,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开孔后向上侧方向排出。使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目的是由于集尘装置的吸气口401位于上侧,因此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上侧产生以较高速度旋转的气旋运动,而在下侧产生以较低速度旋转的气旋运动。即,在高速旋转的气旋流动中异物会在稍偏于外侧的位置上旋转,在低速旋转的气旋运动中异物会在稍偏于内侧的位置上旋转,为了对异物进行有效的分离,所以将过滤器设计成圆锥形状。
圆锥形过滤器405安装在分离板437的中心部位,分离板437构成第一分离箱423的上壁。圆锥形过滤器405也可以设计成与分离板437分离的结构。在圆锥形过滤器405上形成有多个开孔,外部空气通过开孔向过滤器内部吸入。
为了防止降落的异物再次飞散,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下侧设置有阻断部404,如图所示,阻断部404越往下方其直径越大,因此能够防止异物的再次飞散。在阻断部404的下方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防流动板403,这样空气的气旋运动不会对已被堆积的异物起作用,因此可以防止异物的漂浮。
另外,在第一异物分离箱423分离出的异物被收集到其下方的第一异物收集箱416里。为了防止所收集的异物发生泄漏,在第一异物收集箱416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箱密封部415。
另外,通过圆锥形过滤器405向分离板437的上侧流入的空气中较大的异物已经被分离,还需要进行二次气旋流动对细小的异物进行分离。以下,对二次进行的气旋流动进行详细说明。
流经圆锥形过滤器405的空气通过第二流入导向422流入到第二分离箱424的内部。第二流入导向422与第二分离箱424的内周面相切,因此流入到第二分离箱424内部的空气在箱的内部进行气旋运动。
在第二异物分离箱424的内部通过气旋运动被分离出的异物向底部降落并收集于第二异物收集箱417内。为使降落后的异物不再飞散,第二异物分离箱424的下侧逐渐缩小。而且为了防止堆积于第二异物收集箱417内部的异物被泄漏,第二异物收集箱417的下部通过第二箱密封部402进行密封。
第二箱密封部402通过条状的连接结构与第一箱密封部415相结合(如图5所示)。如上所述,第一箱密封部415和第二箱密封部402以条状的连接结构相连接是为了增大第一异物收集箱416的内部容积。换句话说,由于在第二箱密封部402的下端到第一箱密封部415的上端相互隔开的空间内要收集异物,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收集更多的异物,要使用条状的占据空间较小的部件进行连接。
在第二异物分离箱424的内部异物被分离后,经排气部的吸气口425流入到排气部407里,并收集于排气部407与间隔部408之间的空间内。排气部的吸气口425的直径小于第二异物分离箱424的内径,因此,第二异物分离箱424内的异物流向排气部407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换句话说,堆积在第二异物分离箱424内部的异物不会通过排气部的吸气口425流出。
如前所述,通过两次气旋流动,分离异物后的空气通过电机的吸气口172流入电机。然后,流经电机的空气向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的后方排出。
另外,在间隔部408的上侧还形成有盖结构。具体来讲,包括:构成整体盖结构的第一盖410;位于第一盖410的前方及后方的第三盖412及第二盖409;在第一盖410上固定第二盖409的盖插入件411。
另外,排气部407下端的内侧面与导向肋459相接触,因此排气部407可以通过导向肋459来支撑,这样就提高了抵抗外部冲击的排气部407的强度。下面对导向肋459进行详细说明。
多个导向肋459从集尘体406的外周向外侧延长而形成;排气部407的内侧面与导向肋459的外侧面相接触。
导向肋459从第二分离箱424的外壁与其一体延长而形成,因此提高了导向肋459的强度。导向肋459的上侧边缘为平滑的圆弧形,便于将排气部407向下方插入,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在对应的排气部407的内侧面形成有多个导向肋459,因此不管从哪个方向对排气部407施加冲击都能够防止其被破损,进而提高耐久性。当然,由于导向肋459从不同方向形成有多个,因此排气部407的安装也变得简单。
下面参照图7所示的真空吸尘器的纵向剖面图对集尘装置400及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工作过程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外部空气通过与连接件6相连接的本体的吸气口171向真空吸尘器的本体100内部吸入,并通过集尘装置的吸气口401向集尘装置400的内部流入。而且,在集尘装置400的内部异物被分离后,通过电机的吸气口172向电机机架300的内部流入。
此时,电机机架300处于垂直站立的状态,其流入口面向上方。因此,流经集尘装置400后,以水平方向流入的空气,向下方流动。最后,流经电机机架300后,通过位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背面的本体排气口302向外部排出。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相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有其他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可以方便地进行安装和制作。
另外,当从外部向排气部施加冲击时,通过与排气部的内侧面相接触的导向肋可以抵抗冲击,因此可以防止排气部的变形或破损。

Claims (2)

1.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多个异物分离箱和异物收集箱的集尘体,其特征在于:在集尘体的下部形成有使收集在多个异物收集箱里的异物不被泄漏的箱密封部;在集尘体的上方形成有引导从集尘体排出的空气的流动的排气部;设置在排气部的上方并与排气部保持一定间距的间隔部;设置在间隔部上方的吸尘器的盖;在集尘体的外侧面形成有便于将排气部安装到集尘体上的导向肋,所述的导向肋从异物分离箱的外壁向外侧延长而形成并与排气部的内侧面相接触,导向肋的上侧边缘为平滑的圆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肋在集尘体的外周形成有多个。
CN2005100137310A 2005-06-09 2005-06-09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5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137310A CN1875849B (zh) 2005-06-09 2005-06-09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137310A CN1875849B (zh) 2005-06-09 2005-06-09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5849A CN1875849A (zh) 2006-12-13
CN1875849B true CN1875849B (zh) 2010-06-09

Family

ID=37508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137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5849B (zh) 2005-06-09 2005-06-09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758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33903B2 (en) * 2010-03-19 2013-09-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Dirt cup assembly with a pre-filter having a plurality of rib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0238A (zh) * 2003-09-27 2005-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过滤器干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0238A (zh) * 2003-09-27 2005-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过滤器干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5849A (zh) 200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5855A (zh) 真空吸尘器的通道结构
CN101730495A (zh) 旋流式通用真空装置
AU2005201295A1 (en)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US5779744A (en) Air and liquid separator for a carpet extractor
US6368373B1 (en) Air and liquid separator for a carpet extractor
KR101411175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먼지 분리 장치
US6615447B2 (en) Vacuum cleaner
KR100546625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1875849B (zh)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KR100662644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JP4621008B2 (ja) 真空掃除機のゴミ分離装置
CN101889843A (zh) 灰尘分离及自清洁式集尘桶
EP1437081B1 (en) Vacuum cleaner
CN100531649C (zh) 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
CN100358455C (zh) 真空吸尘器
JP3488877B1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647896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의 메쉬 필터
JP382110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195982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672474B1 (ko) 진공청소기
CN100539925C (zh) 真空吸尘器的异物排出结构
JP3461824B1 (ja) 電気掃除機
CN1875848A (zh)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KR100628044B1 (ko) 진공청소기
KR100577275B1 (ko) 진공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