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5588A -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服务管理的流服务质量的快速信令过程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服务管理的流服务质量的快速信令过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5588A
CN1875588A CNA2004800325582A CN200480032558A CN1875588A CN 1875588 A CN1875588 A CN 1875588A CN A2004800325582 A CNA2004800325582 A CN A2004800325582A CN 200480032558 A CN200480032558 A CN 200480032558A CN 1875588 A CN1875588 A CN 1875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ssage
report
fr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25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6099C (zh
Inventor
卡罗·马塞罗尼
奥塔维奥·雷迪斯
里卡多·特里维森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talian Co.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filed Critical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Publication of CN1875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60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60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8End to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16Real-tim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端到端快速信令过程,以便改进用于在任意种类的无线和/或移动网络内支持流服务的标准RTP/RTCP传输协议,尤其是为了引入到GSM-GPRS中。预期将流流量从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发送到移动台(MS)。在快速信令过程期间,以比在标准RTCP协议中预期的速率高的速率发送RTCP反馈消息。快速信令消息由升级的接收方报告(FRR)组成,其意图使端到端QoS控制机制能够对可能出现在无线电接口上的可用带宽的突然改变迅速作出反应。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服务管理的 流服务质量的快速信令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具有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阐述的特征的无线网络中的音频-视频流(streaming)服务的单播和多播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无线网络中的流服务期间引入快速端到端传输层信令(signalling)的过程。例如,可能的候选网络为:2.5G、3G、B3G、4G代的移动无线电网络、WLAN、以及具有主控站和固定的从属站的PMP网络。那些网络的共有约束为:可能在无线电接口上出现可用带宽的突然改变。通过因特网业务提供商或非ISP提供商而传递多媒体流服务,然而,公平地说,前者看起来在将来是最有前途的。当将流服务提供给无线(特别是移动)客户端时,产生了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描述的目的,在附录1和2中分别包括了所使用的缩略语和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列表。
背景技术
将多媒体流服务(如运动画面和/或高保真声音、视频会议等)传递给远程订户需要数据传输中的大量带宽消耗和技术。直到目前为止,卫星链路或有线电视是取代电话网络的优选手段。近来,主要由于因特网在世界各处的蓬勃发展,对于也通过PSTN或PLMN类型的电话网络来提供多媒体流服务作了一些努力。就涉及到的前者(大部分仍然是铜线连线(copper wired))而言,通过ISDN和ADSL而寻求用于增加有线连接上的可传输带宽的途径(但在不远的将来,只有光纤才会是解决方案)。在PLMN的情况下,通过引入用于在共享资源(例如,GPRS)上传送分组数据的升级工具,而克服第二代对于数据传输的不适用性;同时,通过向使用信道带宽的可观增加以及管理非对称业务流的进一步的能力的第三代PLMN(UMTS)的演进,而克服带宽约束。在多数情况中,仍然通过经由用于适配到分组服务(GPRS)的数据工具包而连接到膝上型计算机的移动电话机,来执行到数据网络的无线连接。然而,移动终端(MS/UE)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充分地支持增加的带宽。例如,近来,直接在无线手持机的小屏幕上进行电视新闻的接收成为现实,并且,可容易地预期不断的改善。欧洲的当前趋势为:网络运营商还起到服务提供商的作用,从而向个人通信的客户提供成套服务。从连接到网关节点的服务中心至远程订户的音频/视频服务的多播是一些3GPP规范(例如,TS25.992、TS 25.346等)的主题。现代PLMN具有还连接到IP-PDN的网关节点。在此情况下,在看过因特网之后,将看到:有不同的机会可利用。
注意到因特网连接参照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有用的,其中,服务器是通过与因特网域名(例如,name.com)相对应的唯一IP地址而被寻址的主计算机。服务器管理由客户端根据TCP/IP协议、响应于万维网(WWW)的相应URL而向远程实体转发的服务请求。各种客户端使用浏览软件(例如WAP),以便连接到主机,并获得对所选服务的访问。服务器已安装了用来运行相关协议(例如,HTTP、FTP、TCP、IP、RTP/RTCP等)的所有软件。
将注意力转向因特网所提供的机会,第一个情形为:网络运营商还通过连接到核心网络的网关节点的服务中心,而起到ISP的作用。在此情况下,服务中心包括具有其自己的URL的主计算机。可替换情形为:ISP是与网络运营商不同的实体,并以远离网关节点的点的方式连接到IP-PDN,但是,在此情况下,它们在其自己的URL上向无线订户提供流服务。混合的情形也是可能的。
图1给出了应用于连接到IP-PDN网络的通用有线-无线网络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的一般表示。在该图的简化例子中,可见两个协议栈,即客户端一侧上的第一个和ISP服务器上的另一个。客户端协议栈包括从上至下列出的以下层:应用、传输、数据链路客户端、以及物理客户端。ISP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应用、传输、数据链路ISP、以及物理ISP。所示出的两个协议栈的底部的两个物理层通过被表示为Ic和Is的两个接口而分别连接到有线-无线网络。Is接口是有线的(例如: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而Ic接口包括到/自无线终端的无线电连接、以及与有线网络的有线连接两者。传输层包括根据参考文献[1]的端到端RTP/RTCP协议,负责传递(以单播和多播方式两者)流和实时IP服务。将RTP数据和RTCP SR信令(发送方报告)两者从ISP传送到无线客户端;同时,将RTCP RR(接收方报告)信令从客户端传送到ISP。将由RTCP RR信令传送的端到端QoS消息传递到ISP一侧上的应用层。两个协议栈的目的在于:在订户站上无中断地重放多媒体内容。
图1的两个协议栈基于用于CCITT应用(Rec.X.200)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OSI模型将整个通信过程规划为(7个)叠加的层。从特定层的观点看,相邻的较低层提供具有特定特征的“传输服务”。实现较低层的方式对于下一较高层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对应地,较低层不关心来自较高层的信息的意义、或其传输原因。图1的情形与OSI兼容的任意无线及有线(wireless-cum-wired)网络有关,但是,为了描述的目的,将其称为图4中绘出的移动无线电系统。在此假定下,从下至上进行各个层的简要描述。
·物理层是指定设备之间的电和物理连接的规则的集合。此层面(level)指定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需的线缆连接和电规则。在无线电接口上,其指定用于在时隙上正确传输位流的过程,例如:TDMA/FDMA、加密、交织、信道编码、FEC、以及反向功能。此层向上层提供了逻辑信道池。在无线电接入的情况下,物理层还负责RF接口上的以下过程:RF装置上的物理拥塞的检测;MS的帧同步和自适应帧对准(frame alignment);通过指示参数的循环测量而监控RF链路的质量;发射机的功率控制命令的执行;以及小区选择和重新选择。
数据链路层指示设备如何获得对在物理层中指定的介质的接入;它还定义数据格式,以包括所传送的消息内的数据的成帧、错误控制过程、以及其它链路控制活动。从定义数据格式、以包括用来校正传输错误的过程开始,此层变为负责信息的可靠传递。通常,数据链路层被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传输层负责确保:在已利用网络层面协议而通过网络建立了路由之后,正确地进行信息的传送。由此,此层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旦通过网络控制层而建立了路径,便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会话。错误控制、顺序检查、以及其它端到端数据可靠性因素是此层主要关心的,并且,它们使传输层能够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能力。
应用层起到窗口的作用,通过该窗口,应用获得对由下层协议而提供的所有服务的接入。
在移动无线电网络内也定义了QoS概念(对于GPRS和UMTS网络,分别参见TS 22.060和TS 23.060),其可为图1中绘出的有线-无线网络的一部分。将单个QoS简档(profile)与每个PDP(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相关联。
将QoS简档(在移动无线电网络内)视为具有多个数据传输属性的单个参数。其定义了有关以下属性的预期服务质量:优先级别(class)、延迟级别、可靠性级别、峰值吞吐量级别、以及平均吞吐量级别。存在通过所述属性的组合而定义的很多可能的QoS简档。PLMN可仅支持可能的QoS简档的有限子集。在子项“激活过程”中定义的QoS简档协商步骤期间,MS有可能请求用于每个QoS属性的值,并且还考虑假定为缺省的所订制的QoS属性。网络可将每个属性协商到与可周资源相一致的水平。存在四个不同的QoS级别,即:对话(conversational)、流、交互、以及背景。这些QoS级别之间的主要区别因素是业务流具有何种延迟敏感度:对话级别意味着具有很高延迟敏感度的业务流,而背景级别是延迟最不敏感的业务流级别。可将这些级别分组为RT(实时)和NRT(非实时)服务组,例如:RT业务流对应于对话和流式业务流级别,而NRT业务流对应于交互和背景业务流级别。为所述服务考虑独立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值。本发明处理为音频视频流服务提供的端到端QoS:将这样的服务映射到移动无线电流级别,其特征在于,可保持流量(flow)内的信息实体(分组)之间的时间关系。由于一般在接收端对流进行时间对准,所以由应用的时间对准功能的能力,而给出传输介质上的最高可接受的延迟变化。在应用层上,为此目的而提供延迟补偿缓冲器。由此,可接受的延迟变化远大于由人类感知的范围所给出的延迟变化。
当通过移动无线电网络而播送(cast)因特网服务时,在由IETF和3GPP官方指定的协议和机制之间需要调和,尤其是在涉及QoS时更是如此。因而,在参考文献[4]中引述了:“3GPP PS(分组交换)多媒体流服务正在基于诸如RTSP、RTP、以及SDP的控制和传输IETF协议的参考文献[5]中被标准化。RTSP是用来控制实时流数据的传递的应用层客户端-服务器协议。RTP及其相关控制协议RTCP两者基于UDP而传送媒体数据流。RTP携带具有实时需求的数据,而RTCP传送参与方的信息,并监控RTP会话的质量”。
自从1995年3月便由H.Schulzrinne提出了RTP/RTCP协议,作为IETF标准化的草案。在参考文献[1]中描述了该协议的最近版本。如在此参考文献中定义的那样,通过提供有关数据分配的RTP会话反馈的RTCP控制协议,而扩充RTP数据传输。两个不同的UDP端口用于RTP和RTCP。RTCP起到三个主要作用:
1、QoS监控和拥塞控制。
2、识别。
3、会话大小估计和缩放。
RTCP分组包含用于QoS监控的直接信息。发送方报告(SR)和接收方报告(RR)交换有关分组丢失、延迟和抖动(jitter)的信息。这些信息段可用来:使用例如不同的压缩方案的自适应编码,在应用层对UDP实现一种流量控制。网络管理工具可基于RTCP分组来监控网络负载,而不需要接收实际数据、或检测网络的故障部分。每个会话成员以多播方式将RTCP分组周期性地发送到其它参与方。大量参与方可导致RTCP分组泛滥:于是,必须限制控制业务流的分数(fraction)。通常,随着数据业务流负载而按比例调整控制业务流,以使其组成总的数据业务流的约5%。定义了5种不同的RTCP分组格式:
·发送方报告(SR);
·接收方报告(RR);
·源描述(SDES);
·再见(BYE);
·应用定义的分组(APP)。
在参考文献[1]中也定义了分组格式。
接收方报告(RR)向ISP上的RTCP层通知连接的状态。将连续的RR之间的最小间隔定义为5秒。现在,将注意力集中到RR分组。该报告包含以下指示:
1、为其发送RR的源的SSRC:
2、丢失分数,即,丢失分组的数目除以从最近的RR起预期的分组数目;
3、从最近的RR起接收的最高序列号;
4、序列号的扩展,用来检测可能的序列编号的重置;
5、到达间抖动估计;
6、最近的发送方报告时间戳(LSR);
7、从最近的RR起的延迟(DLSR)。
RTCP报告提供的反馈可用来实现ISP应用层上的流量控制机制。根据在参考文献[2]中给出的定义,即:“QoS控制使应用目标数据速率基于网络反馈,如:低分组丢失使应用缓慢地增加其带宽,而高分组丢失导致带宽减小”,该途径属于网络发起的QoS控制机制。除此之外,在参考文献中引述了如何实现端到端应用控制机制的重要教导:
“我们的反馈控制方案使用如在先前章节中描述的RTP。接收端应用向源传递接收方报告。这些报告包括使得能够计算分组丢失和分组延迟抖动的信息。存在两个分组丢失原因:分组由于缓冲器溢出或由于位错误而造成丢失。在多数网络上,位错误的概率很低,因此,正如在TCP内所做的那样,我们假定由于拥塞而不是由于位错误而引入了该丢失。可能在拥塞链路上、或在工作站的网络接口上发生缓冲器溢出。为避免网络接口上的丢失,我们将工作站专门用于多媒体应用。在接收到RTCP接收方报告(RR)时,视频源执行以下步骤:
·RTCP分析。分析所有接收方的接收方报告,并计算分组丢失、分组延迟抖动、以及往返时间的统计。
网络状态估计。将每一个接收方看到的实际网络拥塞状态确定为未加载、加载或拥塞。这用来决定增加、保持还是减小发送方的带宽需求。
带宽调节。根据网络状态分析的决定而调节多媒体应用的带宽。用户可设置可调节带宽的范围,即,指定最小和最大带宽。
除了调节之外的所有步骤均独立于多媒体应用的特性。除了丢失之外,还可使用由RTCP报告的延迟抖动,来确定即将到来的拥塞。由于相关的QoS恶化,期望在分组丢失出现之前检测到拥塞。在此情况下,延迟将由于网络元素内的增加的缓冲而增加。带宽的快速减小可能完全地避免分组丢失。在此论文中仅触及将抖动用作为拥塞指示符,并且,将来将对其进行研究......”。
尽管RTP/RTCP协议最初是为了因特网应用而开发的,但是,即使在多媒体内容来自ISP之外的其它源的情况下,该协议也可容易地适用于通过无线网络而多播流内容。此协议的简单机制看起来不会在此方向上引入任何特定约束。
技术问题
在无线环境中,可能突然出现可用带宽的快速减小,可能的原因为以下几条:无线电条件恶化(例如:慢和/或快衰落)、长时间无线电链路中断(outage)(例如:由于移动无线电系统中的小区重新选择)、无线电资源重新配置(例如:由于小区改变)等。在这样的快速变化的环境中,RTCP分组的最小5秒的周期传输可能不足以提供有效的E2E QoS机制。还必须考虑:在无线电条件恶化时,可能丢失一些RTCP分组;这可能导致高分组丢失率、或甚至导致媒体重放的停止(stall)(例如,如果在媒体流已经开始在MS上播放时发生小区改变)。
图2和3示出了在基于传统的RTP/RTCP的流会话以及在ISP上的适当的E2E QoS控制机制应用于在EGSM-GPRS系统的情况下的Um接口的情况下(见图4)的停止情形的两个定性例子。所述两个图被细分为两个部分,上面的一部分报告无线电接口上的可用带宽BUm(t)的曲线,而下面的一部分报告应用层上的缓冲器长度BLS(t)的曲线。图2中的停止在小区改变过程期间发生,而在图3中,停止是由于新小区中的不足带宽而造成的。在讨论所述两个图之前,需要以下定义。将优选缓冲器水平PBL定义为要接收以便MS一侧上的应用开始重放流的数据量。可在会话期间出现媒体内容的不同编码;由于该原因,均以时间单位来表示缓冲器水平和优选缓冲器水平(bufferlevel)。于是,将以秒为单位的缓冲器水平BLS等价地定义为缓冲器内容的重放时间持续时间。以相同方式定义以秒为单位的优选缓冲器水平PBLS。
通过参照图2和3两者,我们假定设置了给定的初始编码(例如,具有给定平均比特率的MPEG流),并且,流会话正在进行中:IPS一侧的AL正在以BAL 1kbit/s(千比特/秒)的速率将数据发送到TL(上标指示流会话的第一阶段)。我们还假定Um接口上的初始最大可用带宽BMAX_Um 1kbit/s,其导致实际可用带宽BUm 1(t)kbit/s。会话在t0开始。在会话的开始,可假定BUm 1(t)不受高变化的影响。在MS上,应用缓冲器开始以恒定速率填充,并且,BLS线性增大。在给定的时刻t1,参数BLS到达了PBLS阈值,于是,MS上的应用层开始重放媒体。如果用户仍在小区内的良好覆盖的区域中移动(即,如果试验出良好的C/I),则BUm 1(t)保持相当恒定。以与填充应用层缓冲器的速率相同的速率来清空应用层缓冲器:在此阶段,BLS仍保持几乎恒定。现在,不妨假定:在给定的时刻t2,无线电条件开始恶化。这导致BUm 1(t)的逐渐减小,并且,由此,BLS也开始减小。在t3,发生小区改变过程。在此阶段期间,BUm 1(t)等于0。应用层继续播放媒体,并且,BLS继续更快地减小。
参照图2,小区改变过程耗时过长,并在与BLS等于0相一致的t3和t4之间出现媒体重放的停止。在t4,无线电接口的中断结束;现在,移动设备安置(camp)在新小区,并且,现在将可用带宽定义为BUm 2(t)(上标指示小区改变之后的流会话的第二阶段)。从t4开始,应用缓冲器开始被填充,并且,BLS再次增加。
参照图3,媒体重放中的停止未在t3和t4之间出现。当无线电接口的中断结束时,可用带宽BUm 2(t)不足以避免应用缓冲器被清空;在此情况下,停止是不可避免的。注意,在接收到一些RR消息之后,可能发生由ISP进行的端到端反应(reaction),这可能耗费数十秒,并且,其将仅基于RTP分组丢失和抖动计算,结果,ISP反应易于变得过于缓慢且被延迟,以至不能抵消不足的带宽。相反,如果在t4适当地标定(dimension)可用带宽BUm 2(t),则会话继续而没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出端到端信令过程,其意图改进用于支持无线网络中的流服务的标准RTCP协议。它可改进端到端QoS管理过程;例如,它可帮助避免在有可能要发生无线电接口的临界条件时的媒体重放停止。基本上,该建议应当允许服务提供商通过采取适当的动作,如切换到较小带宽消耗的编码,而对可用带宽的减小快速地作出反应,尽管这当然会减小音频/视频流的质量,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比停止是更为优选的。
本发明的概要和优点
为实现所述目的,如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主题为信令过程。
在说明新的信令之前,需要对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背景上下文进行简要说明。最接近的背景由将服务提供商连接到无线MS客户端以便多播音频/视频流服务的无线网络构成。在服务提供商处和MS一侧的二个协议栈中均包含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传输层。RTP/RTCP协议使传输层能够支持流服务。在正在进行的流会话期间,RTP携带数据消息,而RTCP携带控制消息。根据网络驱动的QoS方案(例如,在参考文献[2]中建议的QoS方案)而管理RTCP消息。进一步知晓:数据链路层不断地监控无线电链路的质量,以便在移动性管理功能的监督下达到最小质量目标。链路的质量依赖于可随系统不同而不同的一些参数。作为这些参数的例子,我们可提及:数据链路层上的BER、FER、BLER;接收信号的功率电平;干扰功率电平、C/I比等。为了简单起见,将这些参数指示为P1、P2、......、Pn
现在,根据本发明,当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恶化、并下降到给定的质量水平以下时,数据链路层将触发信号发送到传输层,并且,由此,传输层进入到快速信令阶段中。为此原因,可将该过程定义为“数据链路触发”。触发事件在达到质量水平的第一阈值时发生。我们将此条件定义为:
f(P1,P2,...,Pn)=0               (1)
在快速信令阶段期间,在每次有触发信号从数据链路层到来时,发送RTCPRR。为此原因,还可将该过程定义为“数据链路驱动”。发送RR的速率增大,并且,将在此阶段期间发送的RR消息称为快速接收报告(FRR)。每个FRR携带包括在RR中的所有字段、以及以下附加信息:
由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有关无线电接口上的实际可用带宽的信息;
有关在客户端应用层上被高速缓存的媒体文件的量的信息。
传输层以快速信令模式操作,直到链路的质量转变为另一个给定质量水平为止。反向触发(triggering-back)事件在达到质量水平的第二阈值时发生,其中,所述第二阈值优选地大于第一阈值,以便引入滞后(hysteresis)。我们将此条件定义为:
g(P1,P2,...,Pn)=0                (2)
当验证了条件(2)时,数据链路层将触发消息发送到传输层,该消息强制传输层离开快速信令阶段。传输层将其操作模式从快速切换到正常,并且,相应地发送RR。在服务提供商一侧,在快速信令阶段期间,利用FRR携带的信息,可实现增强的QoS控制机制(在后面的描述中给出了一些工具)。
考虑到专用于GSM/EDGE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两个FRR报告消息之间的最小间隔为480ms,其等于MS一侧上的测量报告周期(参见GSM 45.008v6.0.0,8.4.1段)。通过比较,在参考文献[1]中指示的两个RR消息之间的最小间隔为5秒。两种间隔之间的较大的差别赋予服务提供商对于无线电接口的带宽的演变的更精确的掌握,并且仅以所需上行链路带宽增大为代价。这是因为FRR发送持续有利地克服RF接口上的临界条件、或明确地断开连接所需的有限持续时间。在多数情况下,将完成小区重新选择,而不会陷入到媒体重放的停止。
FRR消息携带的信息包括:a)无线电接口上的可用带宽;b)传输层分组丢失比和分组延迟抖动;以及c)在移动台一侧上高速缓存的媒体文件的量。可理解,点a)和c)的信息不包括在当前的标准化中。
总之,所提出的发明针对于以下方面:
预见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信息的交换,以便使传输层意识到无线电接口的行为(behavior)。
预见新的E2E传输层消息收发(messaging):已设计了新的RR,其携带从不同的层约束(来自数据链路、传输、以及应用层)导出的信息。
共同基于无线电接口和应用层约束,而提出了新的E2E QoS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FRR报告相对于标准RR报告更多且更快地传送信息内容。如在下面详述的那样,将新的点a)和c)的内容相互结合,以计算两个预知(prevision)参数(TE、T′E)。TE和T′E用来作出有关切换服务提供商一侧上的编码的决定。由于这些参数,向服务提供商上的应用层通知:客户端一侧上的应用缓冲器正在被清空,和/或,RF接口上的可用带宽迅速减小。还向服务提供商通知那些不利条件的结束。
已原创性地设计了本发明的协议间信令,以改进(E)GRPS支持来自ISP的流服务的技术;无论如何,可将该机制扩展为任意种类的无线系统内的改进的端到端服务质量控制过程。本建议的基本假定为:
1、将ISP直接连接到核心网络,并且,不考虑IP-PDN约束;
2、无线电接口上有更苛刻的带宽约束,将有线网络的接口视为“非临界(non critic)”接口
此建议遵循近来在参考文献[3]和[4]中研究的、用于无线系统上的多媒体流的E2E框架。还在放弃第一假定、且连接到IP-PDN的ISP离核心网络有一些跳(hop)的距离以便考虑到IP约束并由此第二假定失去了其重要性时,仍预期发明性能改进。在此更严格的条件下而研究出的所提出的发明的效果仍然显得良好,并且,防止了媒体重放的停止。
总之,本发明的教导针对于在MS一侧完全确定、但要在服务提供商一侧用于管理端到端QoS的新的RTCP信令。服务提供商如何处理所接收的信令是与用于生成它的准则相独立的任务。以参照在GPRS系统中进行的流会话(见图4)的例子为例。可在参考文献中找到很多建议和QoS框架。如果无线电条件变得恶化,则我们可预期一种信令链,其从BSC开始,通过SGSN、GGSN,并在ISP/CP上结束。另外,可在支持正在进行的会话的系统中实现基于RTP/RTCP的QoS机制。本发明的建议可被视为这样的替换方法,其意图将无线电网络信息和MS应用层信息集成在基于RTP/RTCP的QoS机制内。可以上行链路上的所需带宽的略微增大为代价,实现三个主要优点,即:
对网络行为的更快的反应。
由于可得到多层信息,所以,可改进QoS流量控制机制。
可实现预测性的QoS控制机制。
关于预期的实际改进,可提及:
当出现小区改变时避免流重放的停止。
由于所需带宽可依赖于无线电条件而被E2E减小而导致的更有效的带宽利用。
由于从ISP/CP发送应用数据可与实际可用带宽相关,而导致减少在SGSN和BSC缓冲器两者中的分组的队列。
附图说明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具体地阐述了被视为新颖的本发明的特征。可通过与仅为了非限制性的说明目的而给出的附图相结合、参照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理解本发明以及其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
已经描述的图1示出了包括相关的通信协议栈以及在协议栈之间交换的数据/信令消息的、示意性的服务器/客户端表示,其在ISP/CP用来传送音频/视频流服务的、被称为无线网络的现有技术中的相同;
已经描述的图2和3示出了在前图的网络的MS一侧上测量的相对关键的参数的可能的时间演变的一些曲线;
图4示出了无线网络的功能框表示,其中,可实现本发明;
图5和6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样的事实,即:更加详细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加协议间信令消息和端到端FRR;
图7示出了用于图6的RTCP FRR消息的传递的FRR分组的格式;
图8a示出了在图4的网络中出现小区重新选择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控制信令过程的消息序列图;
图8b示出了在图4的网络的RF接口的短暂恶化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控制信令过程的消息序列图;
图9a示出了在实现了图8a的控制信令过程的图4的网络的MS一侧上测量的相对关键的参数的可能的时间演变的一些曲线;以及
图9b示出了在实现了图8b的控制信令过程的图4的网络的MS一侧上测量的相对关键的参数的可能的时间演变的一些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3GPP多RAT PLMN,其操作已被修改,以体现将描述的本发明。PLMN包括核心网络(CN),其连接到两个不同的接入网,即良好整合的GERAN、以及最近引入的UTRAN。后者由于其较大的吞吐量、以及路由非对称IP数据业务流的能力,而改善了数据服务。所述两个接入网共享相同的GPRS服务,之前存在的GSM核心网络也是这样。UTRAN和GERAN两者均无线连接到多个UE/MS型的移动终端,其每一个都包括具有相应的USIM卡的移动设备ME。本发明适用于单标准型的MS/UE终端,但最好适用于多标准型的MS/UE终端。UTRAN包括多个节点B块,其每一个都通过Iub接口而连接到相应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节点B包括基站收发信台BTS,其通过标准Uu无线电接口而连接到UE(本发明给出了差异)。上面的RNC是服务S-RNC,其通过用于电路交换的第一Iu(CS)接口、以及用于GPRS的分组交换的第二Iu(PS)接口,而连接到核心网络CN。它还连接到操作和维护中心(OMC)。位于下方的RNC可为漂移D-RNC,并通过Iur接口而连接到上面的S-RNC。UTRAN构成在TS 23.110中公开的无线电网络子系统(RNS)。
GERAN包括多个通过Abis接口而连接到基站控制器BSC、并通过标准Um无线电接口而连接到MS的BTS(本发明给出了差异)。BSC是通过Gb接口(分组交换)而与核心网络CN接口,并还连接到代码转换器(transcoder),并且,速率适配器单元TRAU还通过A接口而连接到核心网络CN。它还连接到操作和维护中心(OMC)。
图4的CN网络包括以下网络元素:MSC/VLR、GMSC、IWF/TC、CSE、EIR、HLR、AuC、服务SGSN、以及GGSN。以下接口在CN块内部可见:A、E、Gs、F、C、D、Gf、Gr、Gc、Gn、Gi、以及Gmb。IWF块将Iu(CS)接口转换为朝向MSC/VLR块的A接口。TC元素执行有关UTRAN的用于语音压缩/展开的代码转换功能(不同于在CN网络外部执行此功能的GSM),其中所述功能也通过A接口而连接到MSC块。GMSC通过E接口而连接到MSC/VLR,并连接到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块CSE、EIR、HLR、AuC依次通过Gs、F、C、以及D接口而连接到MSC/VLR,并通过Gf和Gr接口而连接到SGSN节点。SGSN块在一侧通过Gn接口与GGSN节点接口、而在另一侧通过Iu(PS)接口与服务RNC接口并通过Gb接口与BSC接口。GGSN还通过Gi接口而连接到IP-PDN网络,并通过Gmb接口而连接到服务提供商SP。核心网络CN由如在TS 23.101中描述的增强GSM阶段2+构成,其具有电路交换CS部分和分组交换部分(GPRS)。另一个重要的阶段2+是如在TS 29.078中描述的CAMEL及其在MSC和用于智能网的CSE之间使用的应用部分(CAP)。
在操作中,节点MSC(SGSN也是一样)记录移动设备的各自位置,并执行安全和接入控制功能。更多的BSS和RNS块连接到CN网络,其能够执行系统内或系统间切换/小区重新选择。被细分为由类似于图4的网络的网络覆盖的国家服务区域的国际服务区域允许实际上在世界各地的电话呼叫或分组数据的路由。很多协议被授权管理多RAT网络的各种接口上的信息的交换。在网络中使用的信令的通用协议架构包括接入层(Access Stratum),其具有叠加的非接入层(NAS)。接入层包括用于在CN和UE之间交换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接口协议和无线电协议。这些协议包含用于透明传送NAS消息的机制,即所谓的直接传送DT过程。NAS层包括用来处理控制方面的较高层面的协议,如:连接管理CM、移动性管理MM、GPRS移动性管理GMM、会话管理SM、短消息服务SMS等。为了描述的目的,在图1的图示中仅提到了本发明所关心的协议层。
本发明的实施例主要包括以下添加:a)如图5和6所示,将新的协议间信令消息(在MS一侧)添加到图1的表示;以及b)新的端到端RTCP消息(所定义的FRR),其与标准RR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携带的信息、以及发送它们的速率。在那些无需解释的图中可见的相应标注中,用于生成在相邻层之间交换的各种类型的信令消息的、在客户端一侧(MS/UE)上采取的动作是相当详细的。在图7中绘出了FRR消息的结构。在图8a中,对于在通过图4的网络的流会话期间发生的小区重新选择的情况,而表示了信令过程的消息序列图。图8b与前一个图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样的事实,即,不发生小区重新选择:仅发生RF接口处的暂时恶化。
在无限制的情况下,后续的图参照GPRS系统,但对于UMTS、以及更普通地对于根据如所绘出的协议结构而操作的所有无线网络来说,相同的描述是有效的。
参照图7,通过分别被命名为“实际BUm”和“BL”的两个附加字段的存在而给出FRR消息和RR消息的标准结构之间的仅有差别。第一个字段包括Um接口上的实际可用带宽的以kbit/s为单位的值;第二个字段是被定义为存储在应用层上的延迟补偿缓冲器中的数据字节量的缓冲器水平。
考虑图8a和8b,绘出了与位于顶部的对应网络元素分离的一些平行的时间线(虚线),以便指示在图5和6中、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侧均可见的协议层的边界。平行线对之间的粗斜箭头表示实现快速信令过程所需的消息;在实体和协议代理(agent)之间交换这样的消息;包括了本发明的所有信令主题;细箭头表示根据参考文献[1]的标准信令。在对应的箭头上指示了消息的名称,如在附录1中那样。理论上,将图8a和8b的消息序列图表细分为三个顺序的操作区:
第一区,从流会话启动(未示出)起开始,并进行直到验证了用于传送SFS消息的条件为止;
第二区,从SFS消息的传送起开始,并且,一旦接收到消息TLastFRR,便在传送了最近的FRR消息时终止。
第三区,在传送了最近的FRR消息之后开始,并进行直到会话的结束(未示出)为止。
首先描述图8a的情况。突出显示的时间窗在验证了用于小区重新选择的触发事件之前的一小段时间开始。在此情形中,测量的QoS会不可避免地不断减小,直到选择了新小区为止。
消息序列图表的第一区
参照图8a,流会话的启动是可以如参考文献[3]中指明的那样而执行的已知过程。在启动之后,设置给定编码,并对于给定小区中的给定的订户而进行下行链路流会话。RTP/RTCP和UDP组成传输层(TL)。已建立了对应于前两个箭头的E2E RTP/RTCP连接,并且,在ISP一侧,应用层(AL)正在以BAL 1kbit/s的平均速率而将数据发送到传输层。Um接口上的可用带宽与变化的无线电信道条件相关。假定Um接口上的最大RLC/MAC可用带宽为BMax_Um 1kbit/s。Um接口上的实际可用带宽BUm依赖于所使用的编码方案和BLER两者。由于给出了编码方案性能对C/I、以及链路自适应算法,可引入因子α(C/I),使得:
BUm 1=BMax_Um 1·α(C/I)                 (3)
随着C/I在会话期间变化,BUm 1也变化:由于这个按照时间的变化,还可将可用带宽表示为BUm 1(t)。如果假定了DLL和AL层之间的协议开销值ΔOverHead(<1),则以如下速率填充MS一侧上的应用缓冲器:
BufIN 1=BUm 1·ΔOverHead                (4)
当到达PBL时,应用开始以如下速率清空缓冲器:
BufOUT 1=BAL 1                           (5)
注意,以如下速率填充基站控制器(BSC)LL-PDU缓冲器:
BufBSC IN 1 = B AL 1 Δ OverHead - - - ( 6 )
并且,以如下速率清空它:
BufBSCOUT 1=BUm 1                        (7)
在流会话的此初始阶段期间,以普通方式执行RTCP信令,例如,每5秒钟发送RR消息,并且,如参考文献[2]或参考文献[3]所述而进行E2E QoS管理(这些仅为“普通”QoS控制的例子)。在其普通操作期间,MS不断地监控是否可能发生小区重新选择的一些条件:参考文献[5]和参考文献[6]分别是对于(E)GPRS小区重新选择和测量过程有效的3GPP标准。具体地,物理层每480ms将测量结果(MR报告)发出到数据链路层。无论使用何种小区重新选择准则,均可假定:在验证了有关服务和周围小区的BCCH载波上的平均接收RF信号电平的给定条件时,开始小区重新选择过程。如所知晓的,MS具有测量服务和周围小区的BCCH载波上的接收RF信号电平、以及计算每个载波的平均接收电平RLA_Pi的能力。不妨将使小区改变开始的条件定义为:
f(RLA_P1,RLA_P2,...,RLA_Pn)=0              (8)
在小区改变开始之前以预测的模式触发“快速信令阶段”的开始的新条件定义为:
f′(RLA_P1,RLA_P2,...,RLA_Pn,UCS,BLER,ATS,MuFact)=0    (9)
条件(9)与不同的变量有关,即,每个载波的接收电平平均值((RLA_PI);RLC/MAC层上的UCS和BLER;给MS的ATS;以及多路复用因子(MuFact),其指示共享分配到所考虑的MS的时隙(多个)的MS的数目。用来设置条件(9)的准则在于追求所测量的参数值的组合,通过该组合,此条件指示MS正在进入到一个或多个以下情形:
BUm正在迅速减小;
可能要发生小区改变;
可能将出现Um接口上的数秒长的中断。
由于条件(9)仅依赖于在物理层PHL上测量的参数,所以,有理由在每次执行测量报告(参见参考文献[6])时测试此条件。结果,与普通信令的发送(也就是说,接收方报告RR)同时测试条件(9)。当在MS一侧上验证了条件(9)时,协议进入到相继的操作区,以开始快速信令阶段。
消息序列图表的第二区
此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允许完全地重放媒体内容,从而避免在流的中间清空应用缓冲器。为达到此目的,在MS一侧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1、一旦验证了条件(9),便将协议间消息SFS从数据链路层上的RLC/MAC协议发送到传输层上的RTP/RTCP协议,以便通知新的且暂时的RTCP快速信令阶段的开始。当进入快速信令阶段时,RTCP改变其用于RR发送的策略。快速信令阶段的持续时间依赖于条件(8)变为“真”的延迟。将在后续的图8b的描述中将介绍影响快速信令阶段的持续时间的程度的另一个条件。
2、在每次执行测量报告时,直到未验证条件(8)为止,将协议间TFRR(触发器快速接收方报告)消息从数据链路层上的RLC/MAC协议发送到传输层上的RTP/RTCP协议。注意,通过携带有关BUm的信息的物理层测量报告,而触发TFRR消息,其中BUm最终由以下因素确定:
所分配的时隙的数目;
对那些TS的调度策略;
所使用的编码方案;
BLER。
3、每次在传输层上接收到TFRR消息时,将协议间GetBL消息从传输层发送到应用层,以具有有关应用缓冲器的状态的返回信息。
4、每次在应用层上接收到GetBL消息时,将协议间消息BL发回到传输层。BL消息包括有关应用缓冲器的状态的信息,例如,携带BL时变参数的值的缓冲器长度。
5、每次在传输层上接收到BL消息时,将被称为FRR的新的RR消息端到端地发送到服务提供商处的对等(peer)层。FRR消息基本上包括:
包括在普通RR消息中的所有信息;
从TFRR消息中提取的有关BUm的信息;
从BL消息中提取的有关应用缓冲器的状态的信息。
6、周期性地重复执行步骤2至5,并且,与快速信令的发送(也就是说,FRR报告)同时测试条件(8)。当在步骤2中验证了条件(8)时,完成剩下的步骤3、4和5;随后,发生小区重新选择过程。在参考文献[5]中描述了各种小区重新选择过程,其均可在此步骤中实现。在CCN模式中,MS上的数据链路层将CCN(小区改变通知)消息发送到BSC上的对等数据链路层。CCN消息在确定小区重新选择时通知网络,并延迟小区重新选择,以使网络以包括相邻小区系统信息的PDA消息进行响应。随后,MS断开旧的小区,并进入所选的小区。当发生小区改变时,不发送TFRR消息,并且,由此,中止步骤2至5。
7、当MS被安置在新小区上时,没有理由继续快速信令阶段(当然,假定在新小区中未验证条件(9))。将最近的协议间消息TLastFRR(触发器最近的快速接收方报告)从数据链路层上的RLC/MAC协议发送到传输层上的RTP/RTCP协议。该消息携带有关新小区中的BUm的信息,并还向传输层指示快速信令阶段的结束。
8、重复步骤3、4和5,并且,最近的FRR消息向ISP一侧上的对等传输层通知快速信令阶段的结束。
消息序列图表的第三区
9、在快速信令阶段的结束,传输层将RTCP切换回到其普通操作模式。可能发生:还在新小区中重复各种步骤。
现在,描述图8b的情况。在图中突出显示的时间窗在快速信令阶段的触发之前的一段时间开始,并持续直到无线电条件的改进使RTCP离开快速信令阶段为止。
参照图8b,除了缺少与小区重新选择过程相关的消息CCN和PDA之外,相关的消息序列图表几乎与前图的图表完全一致。在操作中,总体信令过程完成消息序列图表的第一区,并且如果验证了条件(9),则进入第二区,其中传输层以快速信令模式操作。循环重复步骤2至5,直到链路质量返回到大于驱使条件(9)为真的质量水平的另一个给定的质量水平之上为止。这样,引入了某个程度的滞后。我们将用于检测该事件的新条件定义为:
g(RLA_P1,RLA_P2,...,RLA_Pn,UCS,BLER,ATS,MuFact)=0    (10)
仅在由于QoS改善(如增加的用于服务的可用带宽)而造成先前的条件(9)不再被验证的情况下,在步骤2中才在物理层PHL上测试条件(10)。与较快的FRR信令的发送同时测试条件(10)。当在步骤2中验证了条件(10)时,用TLastFRR替换协议间消息TFRR,并完成余下的步骤3、4和5。并且,在此情况下,最近的FRR消息向ISP上的对等传输层通知快速信令阶段的结束,并且,传输层将RTCP切换回到其普通操作模式。由于在每次执行测量报告时测试事件触发条件(8)、(9)和(10),所以,可能发生:在活动会话期间,重复所描绘的信令多于一次。
图9a示意性地表示了在具有本发明的快速信令过程的支持以及适当的端到端QoS管理策略的情况下发生小区改变之前、期间、以及之后、MS一侧上的可用带宽和缓冲器长度的演变。参照图9a,在时刻t*之前,所绘出的BUm(t)和BLS表现得如同图3中一样。快速信令阶段在时刻t*之前很短时间内开始。在时刻t*上假定进行了ISP上的即时编码切换。在切换之后使用的较低质量编码允许MS上的应用缓冲器以与t2之前的速率(按照“媒体文件的秒/s”)相同的速率被填充。当然,随着BUm不断减小,MS上的应用缓冲器填充速率也减小。无论如何,如果在时刻t*按时选择了适当的编码,则MS上的应用缓冲器在该间隔t3-t4期间不会下降到完全为空,并且,在RF接口的中断期间避免了停止。在时间t4处,MS被安置在新小区上,并且,适当地标定可用带宽BUm 2(t);在此情况下,以与应用缓冲器被清空的速率相同的速率填充它,并且,会话继续而没有问题。
图9b示意性地表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的MS一侧上的可用带宽和缓冲器长度的演变,即:通过本发明的快速信令过程而面对Um接口上的短暂RF恶化的副作用(side effect)。参照图9b,直到包括的时刻t*为止,所绘出的BUm(t)和BLS表现得如图9a中一样。在时刻t*,已经启动了快速信令阶段(FRR)。由于预测信令,在时刻t*上按时选择适当的较低的编码,使得BLS保持恒定。在t*之后,可用带宽BUm 1(t)再次开始增加。在时刻t3,验证条件(10),并重新任命(reinstate)正常的RR。在t3之后,BUm 1(t)和BLS两者均恒定地保持在它们在时间t2具有的值上。
基本上,图9a和9b都示出了用来面对不同的临界情形的、所提出的起作用的信令过程,所述临界情形全部具有作为即时结果的、可用带宽的减小。结果,ISP可快速地对减小的可用带宽作出反应。可较早地采取如切换到较小带宽消耗编码的适当动作。当然,这减小了音频/视频流的质量,但可避免媒体的重放停止。如所知晓的,诸如MPEG视频、MPEG音频、杜比数字AC-3等的视频和/或音频中的最流行标准编码器允许具有不同的可选比特率的编码。从曲线中清楚地呈现出警告ISP的本发明的技术。
增强的端到端QoS控制算法
此章节给出了简单的QoS控制算法的例子,其可基于快速信令过程而实现。我们假定快速信令过程由1、2、......、N个FRR消息组成。在时间t(i),在ISP上接收到第i个FRR报告,并且,它包含以下信息:
BUm(i)[kbit/s];在发送第i个FRR时计算的BUm
BL(i)[kbyte];在发送第i个FRR时测量的BL。
当在ISP上接收到第i个FRR报告时,计算以下参数:
T E ( i ) = BL ( i ) · 8 B AL ( i ) - B Um ( i ) · Δ OverHead - - - ( 11 )
T E ′ ( i ) = T E ( i ) - T E ( i - 1 ) t i - t i - 1 - - - ( 12 )
基于那些参数,作出有关是否切换用于媒体流的编码的决定。如果我们定义了正的常量L和H,则可如下用公式表示该准则:
如果TE(i)>0,那么“改变编码(质量降级)”
否则如果TE′(i)<-L,那么“改变编码(质量降级)”       (13)
如果TE′(i)>H,那么“改变编码(质量升级)”
先前的条件的意义为:如果应用缓冲器正被清空,或者,如果可用带宽迅速减小,那么,改变用于媒体应用的编码(质量降级)。如果可用带宽迅速增大,那么,改变编码(质量升级)。
                                 附录1
缩写
3GPP    第三代合作项目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L      应用层
ATS     所分配的时隙
AuC     鉴权中心
BCCH    广播控制信道
BER     误比特率
BL      缓冲器水平
BLER    块擦除速率
BLS     以秒为单位的缓冲器水平
BSC     基站控制器
BTS     基站收发信台
CAMEL   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
CAP     Camel应用部分
CCITT   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
CCN     小区改变通知
C/I     接收的载波与干扰功率的比率
CSE     Camel服务环境
DLL     数据链路层
DLSR    自从最近的SR起的延迟
E2E     端到端
(E)GPRS 增强的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
EIR     设备识别寄存器
FEC     前向纠错
FER     误帧率
FRR     快速接收方报告
FTP     文件传输协议
GERAN   GSM/EDGE无线电接入网络
GGSN    网关GPRS支持节点
GMSC   网关MSC
GPRS   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IETF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P    因特网业务提供商
IWF    互通功能
LL-PDU 逻辑链路-分组数据单元
LSR    最近的SR时间戳
MPEG   运动画面专家组
MR     测量结果
MS     移动台
PBL    优选缓冲器水平
PBLS   以秒为单位的优选缓冲器水平
PDA    分组数据确认
PHL    物理层
PMP    点对多点
QoS    服务质量
RAT    无线电接入技术
RF     射频
RNC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RR     接收方报告
RTCP   RTP控制协议
RTP    实时传输协议
RTSP   实时流协议
SDP    会话描述协议
SFS    开始快速信令
SGSN   服务GPRS支持节点
SP     服务提供商
SR       发送方报告
SSRC     同步源
TC       代码转换器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FRR     触发器快速接收方报告消息
TL       传输层
TLastFRR 最近的触发器快速接收方报告消息
UCS      用户编码方案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UE       用户设备
UMTS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USIM     UMTS用户身份模块
UTRAN    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
VLR      访问位置寄存器
WAP      无线应用协议
WLAN     无线局域网
                                附录2
                            引用的参考文献
[1]:″RTP: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 Time Applications″,IETF RFC 3550,July 2003;
[2]:I.Busse B.Deffner,H.Schulzrinne,″Dynamic QoS Control ofMultimedia Applications based on RTP″,May 30,1995;
[3]:H.Montes,G.Gomez,R.Cuny,J.F.Paris,″Deployment of IPMultimedia Streaming Services In Third-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IEEEWireless Communications,October 2002;
[4]:H.Montes,G.Gomez,D.Femandez,″An End to End QoS Frameworkfor Multimedia Streaming Services in 3G Networks″,PIMRC 2002;
[5]:3GPP TSG Service and System Aspects,″Transparent End-to-End PSStreaming Services(PSS);Protocols and Codecs″,Rel4,TR 26.234 v4.2.0,2001.
[6]:3GPP TS 44.060 V6.2.0(2003-04);Technical Specification;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Access Network;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Mobile Station(MS)-Base Station System(BSS)interface;Radio Link Control/Medium Access Control(RLC/MAC)protocol;(Release 6);
[7]:3GPP TS 45.008 V6.2.0(2003-04);Technical Specification;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Radio Access Network;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Release 6)。

Claims (8)

1、一种根据开放通信模型预知的协议栈的规则的无线网络中的信令过程,其处于网络元素之间的接口上,所述协议栈包括用于支持流服务的重放的、其一般意义是已知的分级层,所述分级层从上到下列出为:应用(AL)、传输(TL)、数据链路(DLL)、物理(PHL),其中由服务提供商(SP、ISP)将所述流服务通过传输层(TL)上的实时协议(RTP/RTCP)的消息而传送到无线订户/多个(MS),所述消息还包括普通接收方报告(RR),其由订户/多个(MS)以缺省设置的速率反馈到服务提供商,并且,所述接收方报告(RR)包括指示在正在进行的会话期间订户一侧上的QoS的参数(MR)的测量值,以便使提供商适应流服务E2E的QoS,相应地,特征在于包括在无线订户一侧上执行的以下步骤:
a)与所述实时协议同时检测是否依赖于所测量的参数(MR)的第一条件变为“真”,其指示订户一侧(MS)上的QoS正在降级到所注意的水平,并且,当此第一条件适用时,在数据链路层(DLL)上将命令(SFS)发送到传输层(TL),以便向以比所述缺省速率快的速率发送在数据链路层(DLL)上触发并更新的升级的接收方报告(FRR)切换;
b)与较快的信令(FRR)同时检测是否依赖于所述所测量的参数(MR)的第二条件变为真,其指示订户一侧(MS)上的QoS提高到大于所述所注意的水平的阈值之上,并且,当此第二条件适用时,在数据链路层(DLL)上将命令(TLastFRR)发送到传输层(TL),以便重新任命以缺省速率进行的普通接收方报告(RR)。
2、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快的速率等于来自物理层(PHL)的测量报告(MR)速率。
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在物理层(PHL)上测试所述第一和第二条件。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级的接收方报告(FRR)包括有关订户一侧(MS)上的可用服务带宽(BUm)的实际值的附加信息。
5、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级的接收方报告(FRR)包括有关在订户一侧(MS)上的应用层(AL)上管理的延迟补偿缓冲器的水平(BL)中的实际填充的附加信息,所述缓冲器用于容纳输入数据并重放流服务。
6、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顺序步骤而在步骤a)得到所述升级的接收方报告(FRR):
每次在数据链路层(DLL)上接收到测量报告(MR)时,将包括所述可用服务带宽(BUm)的实际值的第一协议间消息(TFRR)从此层发送到传输层(TL);
每次在传输层(TL)上接收到第一协议间消息(TFRR)时,将第二协议间消息(GetBL)从此层发送到应用层(AL),以具有有关应用缓冲器(BL)的状态的返回信息;
每次在应用层(AL)上接收到第二协议间消息(GetBL)时,将包括缓冲器水平(BL)的实际值的第三协议间消息(BL)从此层发回到传输层(TL);
每次在传输层(TL)上接收到第三协议间消息(BL)时,通过综合将包括在普通接收方报告(RR)中的所有信息、以及通过第一(TFRR)和第三(BL)协议间消息而在传输层(TL)上传送的信息,而得到所述升级的接收方报告(FRR)。
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还执行以下步骤:
在由于QoS恶化到所述所注意的水平之下而导致不再验证所述第一条件之后,与所述较快的信令(FRR)同时检测是否用于触发依赖于所述所测量的参数(MR)的小区重新选择过程的条件变为真;
在肯定的情况下,中止较快的信令(FRR)的发送,并进入与网络(BSC)的握手阶段(CCN、PDA),以便选择新的服务小区;随后
生成去向传输层(TL)的、用以终止所述较快的信令(FRR)的发送并重新任命使用缺省速率的普通接收方报告(RR)的命令(TLastFRR)。
8、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网络(IP-PDN),并且,服务提供商(ISP)通过因特网网络(IP-PDN)而传送流服务。
CN200480032558A 2003-10-31 2004-10-20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服务管理的流服务质量的快速信令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0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425705A EP1528722A1 (en) 2003-10-31 2003-10-31 Fast signalling procedure for streaming services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EP03425705.5 2003-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5588A true CN1875588A (zh) 2006-12-06
CN100586099C CN100586099C (zh) 2010-01-27

Family

ID=3440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25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099C (zh) 2003-10-31 2004-10-20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服务管理的流服务质量的快速信令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13038A1 (zh)
EP (2) EP1528722A1 (zh)
KR (1) KR20060125779A (zh)
CN (1) CN100586099C (zh)
AT (1) ATE411680T1 (zh)
CA (1) CA2543234A1 (zh)
DE (1) DE602004017225D1 (zh)
WO (1) WO200505092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955A (zh) * 2011-11-01 2012-02-08 杭州依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通道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CN101627601B (zh) * 2007-01-18 2013-03-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家庭网络远程访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86032A (zh) * 2007-03-12 2015-04-01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基于代理的服务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8541073A (zh) * 2013-12-31 2018-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控制器、站点、以及建立保护期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3862C (zh) * 2004-11-08 2008-03-0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流媒体业务的动态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JP4594153B2 (ja) * 2005-04-08 2010-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7680038B1 (en) * 2005-04-25 2010-03-16 Electronic Arts, Inc. Dynamic bandwidth detection and response for online games
WO2006074587A1 (fr) * 2005-10-12 2006-07-20 Zte Corporation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signalisation rapide a base d'identificateur de process harq
US9843489B2 (en) * 2013-06-12 2017-12-12 Blackfire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media rendering ove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wireless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S8374599B2 (en) * 2006-04-03 2013-02-12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of new services in consumer devices
US7969967B2 (en) * 2006-05-05 2011-06-28 Alcatel-Lucent Usa Inc. Number portability for an IMS network
US20080132234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the transport layer to provide measure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physical layer in a multi-mode network
TW201251496A (en) * 2006-12-28 2012-12-16 Interdigital Tech Corp Efficient uplink operation with high instantaneous data rates
CN101247257B (zh) * 2007-02-15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高解析度报告收集方法和系统
US20080207253A1 (en) * 2007-02-27 2008-08-28 Nokia Corporation Multiradio management through quality level control
KR101384125B1 (ko) * 2007-03-27 2014-04-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맥 계층의 서비스 품질 파라미터 생성장치 및 방법
WO2008147255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Jitter-based media layer adaptation in real-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s
DE102007050708B4 (de) * 2007-10-22 2009-08-0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System zum Betreiben wenigstens eines nicht-sicherheitskritischen und wenigstens eines sicherheitskritischen Prozesses
CN101170497A (zh) * 2007-11-20 2008-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送网络资源信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9008618B1 (en) * 2008-06-13 2015-04-14 West Corporation MRCP gateway for mobile devices
EP2139179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state information
US9451003B1 (en) * 2008-09-22 2016-09-20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vanced notification of availability of fast content switching
US9544924B2 (en) * 2008-11-25 2017-01-10 Lantiq Beteiligungs-GmbH & Co. KG Ad hoc communication protocol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302880B1 (ko) * 2008-12-03 2013-09-05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휴대 전화 텔레비전 프로그램을 공유하는 방법 및 이동 단말
CN102075905B (zh) * 2009-11-19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链路质量统计信息上报的方法及系统
US20110230192A1 (en) * 2010-03-18 2011-09-22 Kundan Tiwari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equenced message transfer during signal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US8798610B2 (en) * 2010-03-26 2014-08-0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rer and server independent parental control on smartphone, managed by the smartphone
CN102209370B (zh) * 2010-03-31 2015-09-02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Lte多模终端在lte接入模式下发起电路域话音呼叫的方法
US8520699B2 (en) 2010-12-09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quality feedback of an end-to-end communication path
US8520723B2 (en) 2010-12-09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versal real-time interface for wireless modems
WO2012118311A2 (en) * 2011-03-01 2012-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225614B2 (en) * 2011-11-17 2015-12-29 Google Inc. Service and application layer optimization using variable rate optical transmission
US8909213B2 (en) * 2012-06-08 2014-12-09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concurrent mobile services of mobile devices
EP2893687A1 (en) * 2012-09-07 2015-07-1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chanism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cooperativ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265084B2 (en) 2012-09-11 2016-02-16 Apple Inc. Data buffering based on access stratum conditions in a call having both circuit-switched and packet-switched components
US9749384B2 (en) * 2012-10-24 2017-08-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p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terminal, and flow rate control method
US9215181B2 (en) 2012-11-06 2015-12-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 network
CN103945449B (zh) * 2013-01-18 2018-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si测量方法和装置
US10142236B2 (en) 2013-03-14 2018-11-2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 packet network
US9774869B2 (en) * 2013-03-25 2017-09-26 Blackberry Limited Resilient signal encoding
GB201310665D0 (en) 2013-06-14 2013-07-31 Microsoft Corp Rate Control
CN104579605B (zh) * 2013-10-23 2018-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122639B2 (en) * 2013-10-30 2018-11-0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 network
DE102015002245B3 (de) * 2015-02-21 2016-05-25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Radiosystems, Radiosystem und Kraftwagen mit einem Radiosystem
CN106211306B (zh) * 2015-04-30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延时抖动平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710712B (zh) 2015-06-19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645228B2 (en) * 2017-06-26 2020-05-05 Apple Inc. Adaptability in EVS codec to improve power efficiency
CN109217978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166407B (zh) * 2018-02-12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QoS流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986528B2 (en) * 2018-02-15 2021-04-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cking QoS violated events
CN109361928B (zh) * 2018-09-11 2020-05-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信息中心网络系统及视频传输方法
CN112073822B (zh) * 2019-06-10 2022-10-1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集群通信中的媒体变更方法和系统
US11588876B2 (en) * 2020-06-16 2023-02-21 T-Mobile Usa, Inc. Device-side playback restrictions on high throughput networks
US11265245B2 (en) * 2020-06-24 2022-03-01 T-Mobile Usa, Inc. Link quality metrics as constraints in source routing switching networks
CN111866932B (zh) * 2020-08-07 2021-03-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515927B2 (en) * 2020-10-30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management with backtracking and dithering
CN112882420B (zh) * 2021-01-18 2022-07-05 广州虹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的IO-Link从站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06834D0 (en) * 1996-03-30 1996-06-05 Int Computers Ltd 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JP3413788B2 (ja) * 1997-09-25 2003-06-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層間のフロー制御を行う通信プロトコルを持つ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通信端末
US6327275B1 (en) * 1998-05-19 2001-12-04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Remultiplexing variable rate bitstreams using a delay buffer and rate estimation
US6427132B1 (en) * 1999-08-31 2002-07-30 Accenture Llp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demonstrating E-commerce capabilities via a simulation on a network
US6542736B1 (en) * 2000-04-04 2003-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radio link adaptation and base station sector selec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73037B1 (en) * 2000-05-04 2005-12-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varying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interface bandwidth
US6982987B2 (en) * 2002-01-10 2006-01-03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luding data prioritization and packet reception error determination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7079552B2 (en) * 2003-09-09 2006-07-18 Harris Corporation 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 with quality-of-service (QoS) protocol hierarchy and related method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601B (zh) * 2007-01-18 2013-03-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家庭网络远程访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86032A (zh) * 2007-03-12 2015-04-01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基于代理的服务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47955A (zh) * 2011-11-01 2012-02-08 杭州依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通道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CN108541073A (zh) * 2013-12-31 2018-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控制器、站点、以及建立保护期的方法
CN108541073B (zh) * 2013-12-31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控制器、站点、以及建立保护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13038A1 (en) 2007-09-13
EP1719302A1 (en) 2006-11-08
WO2005050928A1 (en) 2005-06-02
EP1528722A1 (en) 2005-05-04
CN100586099C (zh) 2010-01-27
EP1719302B1 (en) 2008-10-15
EP1719302B8 (en) 2008-12-31
KR20060125779A (ko) 2006-12-06
CA2543234A1 (en) 2005-06-02
DE602004017225D1 (de) 2008-11-27
ATE411680T1 (de) 2008-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5588A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服务管理的流服务质量的快速信令过程
CN1314247C (zh) 带宽适应
US88388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y of adapted media
EP2717536B1 (en) Processing method, distribution server, client and system for streaming media
TWI523536B (zh) 視訊適配演算法之管理
CN1839597A (zh) 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质量体验(qoe)度量
KR101578076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애플리케이션 성능 개선들
EP2668788B1 (en) Transcoding a media stream that is delivered to an end-user device over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929422A (zh) 通信处理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846420A (zh) 嵌入的服务质量相关信息的传送
US200402403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bandwidth adaptation
CN1375966A (zh) 用实时包传输状态和传输路径阻塞状态的通信质量控制
CN1841984A (zh) 通信处理装置、数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处理方法
CN1855889A (zh) 发射和接收系统,发射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
CN1871804A (zh) 广播/多播内容的外部编码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706146A (zh) 流式媒体
CN1744592A (zh) 多源流媒体传输QoS控制方法
CN1898979A (zh) 用于处理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宏分集的装置和方法
KR20140104961A (ko) 정체로 유도된 비디오 스케일링
CN1745551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终端装置、服务器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05322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服务质量控制的无线电链路控制层中的差错率测量
CN1523825A (zh) 为移动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确定传输网范围的方法
CN1852347A (zh) 掉话故障信息的上报方法、装置及掉话故障原因定位系统
CN1756230A (zh) 降低实时业务时延及时延抖动的方法
CN101056266A (zh) 通信协议终端方法、控制信号终端服务器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ITALIA S.P.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ffective date: 20131219

Owner name: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INF 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Effective date: 201312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19

Address after: Milan Ital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talian Co.

Address before: Milan Ital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19

Address after: Milan Ital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AG

Address before: Milan Ital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