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6372A - 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6372A
CN1866372A CN 200510071178 CN200510071178A CN1866372A CN 1866372 A CN1866372 A CN 1866372A CN 200510071178 CN200510071178 CN 200510071178 CN 200510071178 A CN200510071178 A CN 200510071178A CN 1866372 A CN1866372 A CN 1866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fective
providing room
temporarily providing
rom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11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2376C (zh
Inventor
陈炳盛
陈世新
薛景文
洪英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riority to CNB2005100711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42376C/zh
Publication of CN1866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6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23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23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依据一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来决定是否暂停一第一暂存空间接收用户数据;在第一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不暂停第一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将第一暂存空间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数据传输至第二暂存空间;以及当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第一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并驱动所述光驱将第二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一备份数据区。

Description

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用户数据烧录于一光盘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光盘具有低廉的价格、轻巧的体积与重量,却能储存大量的数据资料,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使用最普遍的数据储存媒体之一。尤其是可写入式光盘的研发,让用户能按照个人的需要将个人专属的数据写入至光盘中,也使光盘成为最重要的可携式个人储存媒体之一。如何使可写式光盘数据存取更可靠、效率更高,也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研发的重点。
一般而言,光盘上的数据是通过光驱来加以存取。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的光驱10的功能方块图。光驱10是用来存取一光盘22,如图1所示,光驱10中设有一承载台14、一用来带动承载台14转动的马达12、一用来存取光盘22的数据的读取头(pick-up head)16、一用来控制马达12与读取头16的运作的控制电路18以及一存储器20(例如挥发性的随机存取存储器),用来暂存控制电路18运作期间所需的数据。如业界所公知,存储器20包含有一主要暂存区(main buffer)21a及一次要暂存区(second buffer)21b,主要暂存区21a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光盘22上一用户数据区(user data area)的数据,而次要暂存区21b则是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光盘22上一备份数据区(spare area)的数据。光盘22上设有用来记录数据的轨迹24,因此,当光盘22放置于承载台14后,马达12就能带动承载台14来驱使光盘22转动,所以,光盘22上的轨迹24就会随着光盘22的转动而掠过读取头16,使得控制电路18可通过读取头16存取轨迹24上的数据。至于控制电路18本身,其则是根据一主机(host)26的控制以存取光盘22上的数据,其中主机26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等的计算机系统,或是DVD摄录机的后级(backend)等。
对于一可写入式(recordable)光盘而言,其上某一储存位置可能会因为光盘刮损、物质特性改变或微尘干扰等因素而被视为缺陷(defect),并且比对应缺陷的储存位置便无法用来正确地记数据。为了要使可写入式光盘记录数据的功能更为可靠耐用,在现有的光盘规格中便规划出一缺陷管理机制。最普遍的缺陷管理机制之一,就是在光盘上划定出一备份数据区,因此,当光盘上有一缺陷部分不能用来正确地记录数据时,则原先记录于所述缺陷部分的数据就会另记录在光盘的备份数据区中,以使光盘记录数据的功能不受上述缺陷部分的影响。请参考图2,图2为图1所示的光盘22上一引入区(lead-in area)27a、一用户数据区(user data area)27b以及一备份数据区(spare area)27c的配置示意图。光盘22(例如现有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上,用户数据区27b包含有多个用来存放欲烧录数据的实体区块(physicalblock)28a、28b、28c、28d,备份数据区27c则包含有多个用来存放备份数据的实体区块28e、28f、28g,请注意,为了便于说明,图2中仅显示出7个实体区块28a、28b、28c、28d、28e、28f、28g。引入区27a包含有一缺陷管理区(Defect Management Area,DMA)29,用来存放一缺陷列表(Defect List Table)25,其中缺陷列表25包含有多个记录单元(entry)23a、23b,每一个记录单元23a、23b中则记载一笔用户数据区27b中对应缺陷的缺陷实体区块地址(defect physical block number,DPBN)以及在备份数据区27c内相对应的替代实体区块地址(replacement physical block number,RPBN)。举例来说,若实体区块28b、28c中包含有缺陷,则记录单元23a中会记录对应实体区块28b的缺陷实体区块地址DPBN(28b)与对应实体区块28e的替代实体区块地址RPBN(28e);此外,另一记录单元23b中则会记录对应实体区块28c的缺陷实体区块地址DPBN(28c)与对应实体区块28f的替代实体区块地址RPBN(28f)。请注意,为了便于说明,图2仅显示出引入区27a、用户数据区27b以及一备份数据区27c,而未显示出引出区(lead-out area)。
在光驱10烧录光盘22的过程中,若读写头16遇到光盘22上一缺陷实体区块地址(记录于缺陷列表29中)时,光驱10必须将所述缺陷实体区块内的数据转烧录到相对应的替代实体区块地址中,换句话说,依据缺陷列表25所记录的信息,写入实体区块28b的数据会另写入至实体区块28e,以及写入实体区块28c的数据会另写入至实体区块28f。请注意,在转烧录的过程中,光驱10须避免存储器20内尚未转烧录的数据被覆写,否则,转烧录的数据便会发生错误。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图3为现有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4为现有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存储器20包含有一主要暂存区21a和一次要暂存区21b。现有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400:全部的用户数据是否已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460;否则,进行步骤410;
步骤410: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来接收不超过主要暂存区21a本身暂存区长度(buffer length)的用户数据后,暂停主要暂存区21a接收所述用户数据,并将主要暂存区21a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光盘22的用户数据区27b之后,暂停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步骤420:主要暂存区21a内是否有对应缺陷的数据?若有,则进行步骤430;否则,则回到步骤400;
步骤430: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数据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
步骤44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进行步骤450;否则,回到步骤400;
步骤450: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400;
步骤460:结束烧录。
如图3所示,在时间T11时,主要暂存区21a依据其暂存区长度而加载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11,先暂停主要暂存区21a加载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接着,光驱10便读取部分数据DATA1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到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并在完成部分数据DATA11的烧录后暂停烧录(步骤410)。此时,由于主要暂存区21a内并未有对应缺陷的数据(步骤420),因此,在时间T12时,主要暂存区21a便依据其暂存区长度而继续加载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下一部分数据DATA12(其包含有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11),同样地,光驱10先暂停主要暂存区21a加载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便读取部分数据DATA12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并在完成部分数据DATA12的烧录后暂停烧录(步骤410)。由于主要暂存区21a内具有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11(步骤420),因此,在时间T13时,光驱10便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11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步骤430)。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440),因此,在时间T14时,主要暂存区21a便依据其暂存区长度而继续加载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下一部分数据DATA13(其包含有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12),同样地,光驱10先暂停主要暂存区21a加载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便读取部分数据DATA13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并于完成部分数据DATA13的烧录后暂停烧录(步骤410)。此时,由于主要暂存区21a内具有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12(步骤420),因此,在时间T15时,光驱10便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12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步骤430)。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44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接着便会依据其暂存区长度而继续加载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在时间T1’时,主要暂存区21a储存有一部分数据DATA1’,而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所以,光驱10便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data11~data1’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400、460)。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5与图6,图5为现有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6为现有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第二种现有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6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650;否则,进行步骤610;
步骤610:控制电路18内部的微控制器(未显示)首先计算出目前数据的地址到光盘22的下一缺陷的一数据的开始地址之间一预定长度;
步骤615: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开始接收对应所述预定长度的用户数据,并在将主要暂存区21a所接收的所述预定长度的用户数据烧录至光盘22的用户数据区27b之后,暂停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步骤616: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来接收不超过主要暂存区21a本身的暂存区长度(buffer length)的用户数据后,暂停主要暂存区21a接收用户数据,并将主要暂存区21a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光盘22的用户数据区27b之后,暂停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步骤620: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数据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
步骤63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640;否则,进行步骤600;
步骤640: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光盘22的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600;
步骤650:结束烧录。
控制电路18首先计算出目前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21的地址到光盘22上对应下一缺陷的一数据data21的开始地址之间一预定长度(步骤610)。而主要暂存区21a再经由主机26来开始接收所述预定长度的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会将主要暂存区21a中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光盘22的用户数据区27b中,如图5所示,在时间T21时,主要暂存区21a接收部分数据DATA21的数据位,另一方面,光驱10会读取目前记录在主要暂存区21a中部分数据DATA21的数据位以进行烧录。由于主要暂存区21a尚未接收到部分数据DATA21全部的数据位,在时间T22时,主要暂存区21a已完成接收部分数据DATA21的所有数据位,因此,主机26会暂停传输数据至主要暂存区21a,且光驱10仍会继续烧录的操作。在时间T23时,光驱10已将主要暂存区21a中的数据写入至光盘22的用户数据区27b(所示预定长度的用户数据已全部被烧录),之后,光驱10便随即暂停数据烧录的操作(步骤615)。接着,在时间T24时,主要暂存区21a便依据其暂存区长度而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下一部分数据DATA22,请注意,部分数据DATA22的启始数据为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21;而光驱10先暂停主要暂存区21a加载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便读取部分数据DATA22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并于完成部分数据DATA22的烧录后暂停光驱10的烧录运作(步骤616),此时,由于主要暂存区21a内具有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21,因此,在时间T25时,光驱10便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21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步骤620),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630),因此便回到步骤600。如图5所示,在时间T2’时,主要暂存区21a储存有一部分数据DATA2’,而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所以,光驱10便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data21~data2’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步骤640)。上述步骤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600、650)。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7与图8,图7为现有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8为现有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第三种现有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8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850;否则,进行步骤810;
步骤810:控制电路18内部的微控制器(未显示)首先计算出目前数据的地址到光盘22上下一缺陷的一数据的开始地址之间一预定长度;
步骤815: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开始接收所述预定长度加上主要暂存区21a本身的暂存区长度(buffer length)的用户数据,并将主要暂存区21a所记录的所述预定长度加上所述暂存区长度的用户数据烧录至光盘22的用户数据区27b之后,暂停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步骤820: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数据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
步骤83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840;否则,回到步骤860;
步骤840: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800;
步骤850:结束烧录。
控制电路18首先计算出目前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31的地址到光盘22上对应下一缺陷的一数据data31的开始地址之间一预定长度(步骤810)。主要暂存区21a再经由主机26来开始接收所述预定长度加上其暂存区长度的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会将主要暂存区21a中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光盘22的用户数据区27b中,如图7所示,在时间T31时,主要暂存区21a依据其暂存区长度接收部分数据DATA31的数据位,另一方面,光驱10会读取目前记录于主要暂存区21a中部分数据DATA31的数据位以进行烧录,此时,主要暂存区21a尚未接收到所述预定长度加上暂存区长度的所有数据位,而在时间T32时,主要暂存区21a才完成接收所述预定长度加上暂存区长度的所有数据位(部分数据DATA32的启始数据为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31),因此,主机26便暂停传输数据至主要暂存区21a,另一方面,光驱10会继续烧录,直到时间t33时,光驱10已将主要暂存区21a中的数据写入至光盘22的用户数据区27b,接着,光驱10便于完成部分数据DATA32的烧录后暂停光驱10的烧录运作(步骤815)。此时,由于主要暂存区21a内具有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31,因此,在时间T34时,光驱10便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31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步骤820),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830)。如图7所示,在时间T3’时,主要暂存区21a储存有一部分数据DATA3’,而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所以,光驱10便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data31~data3’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步骤840)。上述步骤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800、850)。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9与图10,图9为现有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10为现有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第四种现有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10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1050;否则,进行步骤1010;
步骤1010: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先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直接烧录所接收的用户数据至光盘22;
步骤1015:在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对应光盘22中一缺陷的一数据之后,主要暂存区21a暂停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暂停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
步骤1020: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数据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
步骤103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1040;否则,回到步骤1000;
步骤1040: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光盘22上的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1000;
步骤1050:结束烧录。
如图9所示,在时间T41时,主机26将对应一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4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便读取部分数据DATA4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到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1010)。然后,在时间T42时,由于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主机26所输入的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41,因此,主要暂存区21a会暂停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41,并且光驱10会暂停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步骤1015)。接着,在时间T43时,光驱10便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41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步骤1020),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1030),因此,主机26便允许继续将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4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便继续读取部分数据DATA4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在时间T4’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所以,光驱10便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data41~data4’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1000、1050)。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11与图12,图11为现有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11为现有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第五种现有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12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1250;否则,进行步骤1210;
步骤1210: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直接将所接收的用户数据烧录至光盘22;
步骤1215:在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对应光盘22中一缺陷的一数据之后,光驱10驱动主要暂存区21a自对应缺陷的数据起再额外多读取一段暂存区长度的用户数据,接着便暂停主要暂存区21a接收用户数据,此外,在主要暂存区21a中的数据完成烧录之后,暂停光驱10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
步骤1220: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
步骤123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1240;否则,回到步骤1200;
步骤1240: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1200;
步骤1250:结束烧录。
如图11所示,在时间T51时,主机26将对应一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5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便读取部分数据DATA5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1210)。然后,在时间T52时,由于主要暂存区21a尚未接收到任何对应缺陷的数据,因此光驱10此时并不会暂停烧录数据的操作。在时间T53时,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一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51,故主要暂存区21a会自数据data51的开始地址起再额外多读取一段暂存区长度的用户数据来进行烧录,当光驱10将主要暂存区21a中的数据烧录至光盘22,而在数据烧录完成之后,光驱10会暂停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步骤1215)。接着,在时间T54时,光驱10便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51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步骤1220),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1230),因此,主机26便可继续将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5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便继续读取部分数据DATA5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在时间T5’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所以,光驱10便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data51~data5’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是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1200、1250)。
由上述说明可知,现有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每接收一个暂存区长度的用户数据就需要暂停接收所述用户数据并且暂停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故暂停的次数等于全部的用户数据除以暂存区长度,其为以上列举的5种现有方法中暂停次数最多与效率最低的数据管理方法。
现有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和现有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流程相似,请参见操作流程图,而唯一的不同在于现有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是利用轫体的方式(即利用一预定轫体来控制电路18内部的微控制器)来计算主要暂存区中对应缺陷的数据的开始地址之后暂停数据接收和数据烧录,而现有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则可利用额外的硬件(未显示)来预备读取主要暂存区21a中对应光盘22中一缺陷的一数据之后暂停数据接收和数据烧录。由上述说明可知,现有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因为可利用硬件进行监控(monitor),故其效率会较现有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来的好。
现有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和现有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则分别为现有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和现有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改良方法,其是利用遇到缺陷时再多读取一段暂存区长度的用户数据后才暂停数据接收和数据烧录,故暂停的次数等于全部的用户数据除以等效增加的用户数据长度(多加一段暂存区长度),所以,暂停的次数会随之变少。
综上所述,效率最好的现有方法为现有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再来依次为现有第三种、第四种、第二种、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然而,当缺陷较密集时,现有第五数据管理方法由于受限于暂存区长度的因素的缘故,其几乎和现有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效能相同。再者,上述现有五种方法在遇到缺陷时,主要暂存区21a最多再接收一段暂存区长度的用户数据就必须使主要暂存区21a进入暂停接收用户数据的状态,故皆需暂停若干次数,每次暂停皆需进行短搜寻(short seek time)的动作;若缺陷愈多,则暂停次数愈多,而暂停次数愈多,总计在短搜寻时间(short seek time)的成本就愈惊人,导致烧录效能无法有效地提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第一暂存空间与一第二暂存空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用户数据区(user data area)的数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备份数据区(sparearea)的数据。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a)依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来决定是否暂停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b)在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所述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不暂停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传输至第二暂存空间;以及(c)当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所述光驱将第二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第一暂存空间与一第二暂存空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用户数据区(user data area)的数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备份数据区(sparearea)的数据。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a)依据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来决定是否暂停第一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b)在第一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不暂停自第一暂存空间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并将第一暂存空间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数据传输至第二暂存空间;以及(c)当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第一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光驱将第二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所述光驱包含有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用户数据区(user data area)的数据以及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备份数据区(spare area)的数据。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a)在所述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将所述暂存空间中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直接设定为属于一保留区的数据而不传递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以及(b)当所述保留区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暂存空间中非保留区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光驱将保留区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第一暂存空间与一第二暂存空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上一用户数据区(user data area)与一备份数据区(spare area)的数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的数据。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a)在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将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的开始地址映射(map)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中一第一地址,并将第二暂存空间中一第二地址映射至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的结束地址;以及(b)当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一、第二暂存空间内所记录的非对应缺陷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光驱将第一暂存空间中对应缺陷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第一暂存空间与一第二暂存空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用户数据区(user data area)的数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备份数据区(sparearea)的数据。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a)在接收到对应所述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直接写入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至第二暂存空间中;以及(b)当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光驱将第二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所述光盘为一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一普通光盘(Compact disc,CD),且所述数字多功能光盘包含一高解析光盘(High-definition DVD,HD-DVD)或一蓝光光盘(Blu-ray disc,BD)。
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在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光盘时若遇到对应缺陷的数据可不需在一短时间内暂停烧录,而在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一预定值时,再控制主要暂存区21a暂停接收用户数据,故可有效节省短搜寻时间,且烧录效率可大幅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光驱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光盘上一引入区、一用户数据区以及一备份数据区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5为现有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6为现有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7为现有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8为现有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9为现有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11为现有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12为现有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图23为本发明第六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第六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光驱               12  马达
14  承载台             16  读取头
18  控制电路           20  存储器
21a 主要暂存区         21b 次要暂存区
22  光盘               26  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13与图14,图13为本发明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14为本发明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如图1与图2所示,存储器20包含有一主要暂存区21a和一次要暂存区21b,其中主要暂存区21a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光盘22上用户数据区27b的数据,而次要暂存区21b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光盘22上备份数据区27c的数据。本发明第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14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1440;否则,进行步骤1410;
步骤1410: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直接烧录所接收的用户数据至光盘22;
步骤1415:在主要暂存区21a中接收到对应光盘22中一缺陷的一数据之后,不暂停主要暂存区21a接收用户数据并且持续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以及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
步骤142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进行步骤1430;否则,回到步骤1400;
步骤1430:暂停主要暂存区21a接收用户数据以及暂停光驱10将主要暂存区21a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1400;
步骤1440:结束烧录。
如图13所示,在时间T61时,主机26将对应一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6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中储存,而光驱10便读取部分数据DATA6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1410)。然后,在时间T62时,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主机26所输入的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61,本实施例中,主要暂存区21a并不会立即暂停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61,并且光驱10会持续自主要暂存区21a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另外,光驱10亦会将主要暂存区21a内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61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步骤1415)。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1420),因此,主机26便继续将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6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便同样地继续读取部分数据DATA6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在时间T6’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所以,主要暂存区21a此时才会暂停接收用户数据,以及光驱10此时才会暂停将主要暂存区21a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且光驱10会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b中所记录的数据data61~data6’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是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1400、1440)。
在步骤1415中,为了避免上述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61在完全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前被新接收的用户数据所覆盖(overwrite),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可以利用软件的方式,例如设置一掩盖记号(mask flag),来达到上述目的。掩盖记号的用法详述如下:当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数据data61时,一掩盖记号会被设置以避免数据data61在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前被新接收的用户数据所覆盖。假若主要暂存区21a中另有一对应至下一缺陷的数据尚未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则当数据data61已完全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时,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会设置所述掩盖记号对应所述另一缺陷的所述数据以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假若主要暂存区21a中并未存在尚未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的对应于下一缺陷的数据,则当数据data61已完全传输至次要暂存区21b时,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便会随即清除所述掩盖记号。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15与图16,图15为本发明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16为本发明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本实施例是使用存储器20整体的储存容量,而未将其储存容量划分为主要暂存区21a与次要暂存区21b。本发明第二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16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1640;否则,进行步骤1610;
步骤1610:存储器20经由主机26先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直接将所接收的用户数据烧录至光盘22;
步骤1615:当存储器20接收到对应光盘22中一缺陷的一数据之后,将存储器20中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直接设定为一保留区的数据而不需传递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至所述保留区,光驱10持续自存储器20读取其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并且存储器20不暂停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步骤1620:检查存储器150内保留区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进行步骤1630;否则,回到步骤1600;
步骤1630:暂停光驱10将存储器20中非属于所述保留区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所述保留区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1600;
步骤1640:结束烧录。
如图15所示,在时间T71时,主机26已将对应一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7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便会读取部分数据DATA6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1610)。然后,在时间T72时,存储器20接收到主机26所输入的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72,其中部分数据DATA72包含有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71,本实施例中,当存储器20接收到数据data71,其是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71直接设定为一保留区的数据而不需传递数据data71至所述保留区,此外,存储器20并不会暂停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73,并且光驱10会持续自存储器20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步骤1615)。此时,由于存储器20中所储存的对应保留区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步骤1620),因此,主机26便继续将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73传递至存储器20,而光驱10仍继续读取存储器20中的数据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在时间T73时,存储器20接收到主机26所输入的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73中对应一缺陷的数据data72,所以,存储器20是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72直接设定为保留区的数据而不需传递数据data72至所述保留区,此外,存储器20并不会暂停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74,并且光驱10会持续自存储器20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光盘22(步骤1615)。此时,由于存储器20中所储存的对应保留区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步骤1620),因此,主机26便继续将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74传递至存储器20,而光驱10仍继续读取存储器20中的数据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
同理,在时间T74时,存储器20接收到主机26所输入的对应所述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74中对应一缺陷的数据data73,所以,存储器20是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73直接设定为保留区的数据而不需传递数据data72至所述保留区(步骤1615)。此时,由于存储器20中所储存的对应保留区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步骤1620),因此,主机26便继续将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74传递至存储器20,而光驱10仍继续读取存储器20中的数据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直到时间T7’时,由于存储器20中所储存的对应保留区的数据量已达到一预定值(步骤1620),所以,存储器20便暂停接收用户数据,以及光驱10暂停将存储器20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且光驱10会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存储器20中所储存的对应保留区的数据data71~data75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1600、1640)。
请注意,在步骤1615中,当存储器150接收到用户数据中对应缺陷的数据时,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可利用重新映射(re-mapping)或滑动(slipping)的方式来记录对应缺陷的数据的开始地址与结束地址(如图15所示的箭号所表示),来避免对应缺陷的数据被新接收的用户数据所覆盖(overwrite)。此外,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尚可利用一表格(table)或一串行(link list)来依据存储器20中对应缺陷的数据的储存顺序记录其相对应地址,以方便进行到步骤1630时依据所述表格或所述串行来依序将随机分散于存储器20中对应保留区的数据正确地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请注意,本实施例中,上述表格或串行可记录于存储器20中至少一区块(block)中的未使用空间,以节省存储器的使用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17与图18,图17为本发明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18为本发明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本发明第三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18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1840;否则,进行步骤1810;
步骤1810: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先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直接烧录所接收的用户数据至光盘22;
步骤1815:当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对应光盘22的一缺陷的一数据时,存储器20是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数据的开始地址映射(map)至次要暂存区21b中一地址,并将次要暂存区21b中另一地址映射至所述缺陷的数据的结束地址;
步骤182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进行步骤1830;否则,回到步骤1800;
步骤1830:暂停光驱10将主要暂存区21a与次要暂存区21b中所记录的非对应缺陷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27b区,并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主要暂存区21a中对应多个缺陷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1800;
步骤1840:结束烧录。
本实施例中,主机26会将对应一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8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亦会读取部分数据DATA6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1810)。在时间T81时,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部分数据DATA81中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81,因此存储器20是将数据data81的开始地址映射至次要暂存区21b中一第一地址,并将次要暂存区21b中一第二地址映射至数据data81的结束地址(步骤1815),亦即次要暂存区21b中由第一、第二地址所定义的储存空间与数据data81的数据量相同,且第一、第二地址所定义的储存空间以后可用来储存非对应缺陷的数据。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182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继续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82,而在时间T82时,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部分数据DATA82中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82,因此,如上所述,存储器20是将数据data82的开始地址映射至次要暂存区21b中一第三地址,并将次要暂存区21b中一第四地址映射至数据data82的结束地址(步骤1815)。同样地,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182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继续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DATA83,而在时间T83时,主要暂存区21a接收到部分数据DATA83中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83,因此,如上所述,存储器20是将数据data83的开始地址映射至次要暂存区21b中一第五地址,并将次要暂存区21b中一第六地址映射至数据data83的结束地址。
如图17所示,在时间T84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非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8’~DATA8””)已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步骤1820),所以,存储器20此时便暂停接收用户数据,以及光驱10会暂停将主要暂存区21a与次要暂存区21b中所记录的非对应多个缺陷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且光驱10会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主要暂存区21a中所储存的对应数据data81~data84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1800、1840)。
请注意,在步骤1815中,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可利用一表格或一串行来记录各数据data81~data84的开始地址与结束地址分别对应至次要暂存区21b中的特定映射地址,因此,步骤1830便可以依据所述表格或所述串行所记录的顺序来将随机分散于主要暂存区21a中对应多个缺陷的数据data81~data84正确地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此外,上述的表格或串行可记录于存储器20中至少一区块(block)内未使用空间以进一步地节省存储器的使用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19与图20,图19为本发明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20为本发明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本发明第四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20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2040;否则,进行步骤2010;
步骤2010: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先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直接将所接收的用户数据烧录至光盘22
步骤2015:当对应光盘22中一缺陷的一数据预备储存至存储器20时,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直接写入至次要暂存区21b,而不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写入至主要暂存区21a;
步骤202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进行步骤2030;否则,回到步骤2000;
步骤2030:暂停光驱10将主要暂存区21a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2000;
步骤2040:结束烧录。
在时间T91时,主机26已将对应一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9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此时亦会读取部分数据DATA9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2010)。然而,在时间T92时,主机26预备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91传输至存储器20,因此,光驱10是控制存储器20直接将数据data91写入至次要暂存区21b,而不将其写入至主要暂存区21a中(步骤2015)。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202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继续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而在时间T93时,主机26已将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92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此时亦会读取主要暂存区21a中的数据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2010)。然而,在时间T94时,主机26预备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92传输至存储器20,因此,如前所述,光驱10是控制存储器20直接将数据data92写入至次要暂存区21b,而不将其写入至主要暂存区21a中(步骤2015)。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202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继续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如图19所示,在时间T9’时,主要暂存区21a储存有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9’,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此时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步骤2020),所以,存储器20此时便暂停接收用户数据,以及光驱10此时会暂停将主要暂存区21a中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此外,光驱10会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b中所储存的数据data91~data9’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2000、2040)。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21与图22,图21为本发明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22为本发明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本发明第五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22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2240;否则,进行步骤2210;
步骤2210:主要暂存区212经由主机26先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直接将所接收的用户数据烧录至光盘22;
步骤2215:当对应光盘22中一缺陷的一数据预备储存至存储器20时,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分别写入至主要暂存区21a与次要暂存区21b;
步骤222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进行步骤2230;否则,回到步骤2200;
步骤2230:暂停光驱10将主要暂存区21a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2200;
步骤2240:结束烧录。
在时间T01时,主机26已将对应一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0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此时亦会读取部分数据DATA0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2210)。然而,在时间T02时,主机26预备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01传输至存储器20,因此,光驱10是控制存储器20将数据data01分别写入至主要暂存区21b与次要暂存区21b(步骤2015)。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222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继续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而在时间T03时,主机26已将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02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此时亦会读取主要暂存区21a中的数据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2210)。然而,在时间T04时,主机26预备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02传输至存储器20,因此,如上所述,光驱10是控制存储器20分别将数据data02写入至主要暂存区21a与次要暂存区21b(步骤2215)。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222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继续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如图21所示,在时间T0’时,主要暂存区21a已储存有对应用户数据的多个部分数据DATA01’~DATA04’与对应多个缺陷的数据data01~data04,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此时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步骤2220),所以,存储器20便暂停接收用户数据,以及光驱10暂停将主要暂存区21a中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且光驱10会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a中所储存的数据data01~data04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是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2200、2240)。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23与图24,图23为本发明第六种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20的示意图,而图24为本发明第六种数据管理方法处理对应缺陷的数据的操作流程图。本发明第六种数据管理方法的操作详述如下:
步骤2400:用户数据是否已全部烧录完毕?若是,则进行步骤2440;否则,进行步骤2410;
步骤2410:主要暂存区21a经由主机26先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光驱10直接将所接收的用户数据烧录至光盘22;
步骤2415:当对应光盘22中一缺陷的一数据预备储存至存储器20时,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直接写入至次要暂存区21b,并调整主要暂存区21a中目前的储存地址来跳过一储存区域,其中所述储存区域的数据长度等于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的数据长度;
步骤2420:检查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是否达到一预定值?若是,则进行步骤2430;否则,回到步骤2400;
步骤2430:暂停光驱10将主要暂存区21a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驱动光驱10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将次要暂存区21b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接着再由备份数据区27c进行一次长搜寻回到用户数据区27b,再回到步骤2400;
步骤2440:结束烧录。
在时间Ta1时,主机26已将对应一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1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此时亦会读取部分数据DATAa1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2410)。然而,在时间Ta2时,主机26预备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a1传输至存储器20,因此,光驱10是控制存储器20将数据dataa1直接写入至次要暂存区21b而非主要暂存区21a,此外,光驱10另控制主要暂存区21a中目前的储存地址来跳过一储存区域(如虚线区域所示,其大小等于数据dataa1的数据量)(步骤2415)。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242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是依据调整后的储存地址来继续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而在时间Ta3时,主机26已将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a2传递至主要暂存区21a,而光驱10此时亦会读取主要暂存区21a中的数据以将其进一步地写入至光盘22上的用户数据区27b(步骤2410)。同样地,在时间Ta4时,主机26预备将对应缺陷的数据dataa2传输至存储器20,因此,光驱10是控制存储器20将数据dataa2直接写入至次要暂存区21b而非主要暂存区21a,此外,光驱10另控制主要暂存区21a中目前的储存地址来跳过一储存区域(其大小等于数据dataa2的数据量)(步骤2415)。此时,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所储存的数据量尚未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未满(步骤2420),因此,主要暂存区21a是依据调整后的储存地址来继续接收对应用户数据的后续部分数据。如图23所示,在时间Ta’时,主要暂存区21a储存有对应用户数据的部分数据DATAa’,且由于次要暂存区21b此时所储存的数据量已达到一预定值,例如次要暂存区21b已满(步骤2420),所以,存储器20便暂停接收用户数据,以及光驱10暂停将主要暂存区21a中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用户数据区27b,并且光驱10会进行一次长搜寻到备份数据区27c,并开始将次要暂存区21a中所储存的数据dataa1~dataa’烧录至备份数据区27c。上述步骤不断地执行,直到全部的用户数据已烧录至光盘22上(步骤2400、2440)。
请注意,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是应用于一挥发性存储器,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然而,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并未限定存储器的种类。此外,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亦未限定烧录的光盘种类,亦即,光盘可为一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例如DVD-R/RW光盘与DVD+R/RW光盘等等。再者,由于次要暂存区21b的暂存区长度可大于等于主要暂存区21a的暂存区长度,故所述预定值可大于或等于一暂存区长度,其中所述暂存区长度对应至所述主要暂存区。最后,上述各实施例是以一主要暂存区与一次要暂存区为例,然而本发明并未限定主要暂存区与次要暂存区的个数,其可为多个主要暂存区与多个次要暂存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在遇到缺陷时可不需在短时间内即暂停数据烧录的操作,故可有效节省短搜寻时间,换言的,光驱的烧录效能便可有效地提升。此外,本发明数据管理方法(例如上述第二、三、五种数据管理方法)另可节省了现有技术将主要暂存区内对应缺陷的数据传输至次要暂存区的传输时间,因此,光驱的烧录效能便可进一步地大幅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31)

1.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第一暂存空间与一第二暂存空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是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用户数据区的数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是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备份数据区的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
(a)依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来决定是否暂停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b)在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所述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不暂停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以及
(c)当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还包含有:不暂停自所述第一暂存空间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暂存空间、第二暂存空间设置于至少一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为一数字多功能光盘或一普通光盘,且所述数字多功能光盘包含一高解析光盘或一蓝光光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还包含有:
(b1)保护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在完全传输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之前不被新接收的用户数据所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还包含有:
设置一掩盖记号于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中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用来避免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在完全传输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之前被新接收的用户数据所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还包含有:
当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完全传输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时,若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中有一对应另一缺陷的数据尚未传输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则设置所述掩盖记号对应所述另一缺陷的所述数据;否则,清除所述掩盖记号。
8.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第一暂存空间与一第二暂存空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用户数据区的数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备份数据区的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
(a)依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来决定是否暂停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b)在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所述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不暂停自所述第一暂存空间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内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以及
(c)当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9.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用户数据区的数据以及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备份数据区的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
(a)在所述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所述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将所述暂存空间中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直接设定为属于一保留区的数据而不传递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以及
(b)当所述保留区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暂存空间中非所述保留区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所述光驱将所述保留区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不暂停自所述暂存空间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不暂停所述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还包含有:
利用重新映射或滑动的方式来记录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的一开始地址与一结束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空间设置于至少一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中。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为一数字多功能光盘或一普通光盘,而所述数字多功能光盘包含一高解析光盘或一蓝光光盘。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利用一表格或一串行来记录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的一地址;以及步骤(b)还包含有:依据所述表格或所述串行来烧录随机分散于所述暂存空间中所述保留区的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将所述表格或所述串行记录于所述暂存空间中至少一区块的未使用空间中。
17.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第一暂存空间与一第二暂存空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上一用户数据区与一备份数据区的数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仅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的数据,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
(a)在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接收到对应所述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将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的开始地址映射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中一第一地址,并将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中一第二地址映射至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的结束地址;以及
(b)当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一、第二暂存空间内所记录的非对应缺陷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中对应缺陷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不暂停自所述第一、第二暂存空间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不暂停所述第一、第二暂存空间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暂存空间存储器设置于至少一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为一数字多功能光盘或一普通光盘,而所述所述数字多功能光盘包含一高解析光盘或一蓝光光盘。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利用一表格或一串行来记录所述开始、结束地址分别对应至所述第一地址、第二地址,以及步骤(b)还包含有:依据所述表格或所述串行来烧录随机分散于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中对应缺陷的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将所述表格或所述串行记录于所述第一、第二暂存空间中至少一区块的未使用空间。
24.一种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光驱包含有一第一暂存空间与一第二暂存空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用户数据区的数据,所述第二暂存空间用来储存预定烧录至所述光盘内的一备份数据区的数据,所述数据管理方法包含有:
(a)在接收到对应所述光盘中一缺陷的一数据时,直接写入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至所述第二暂存空间中;以及
(b)当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储存的数据量达到一预定值时,暂停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一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用户数据区,并驱动所述光驱将所述第二暂存空间所记录的数据烧录至所述备份数据区。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不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写入至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写入至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还包含有:
(c)在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写入至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之后,不暂停自所述第一暂存空间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含有:
调整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中目前的储存地址来跳过一储存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区域的数据长度等于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的数据长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还包含有:
(c)在将对应所述缺陷的所述数据写入至所述第一暂存空间之后,不暂停自所述第一暂存空间读取所记录的数据来烧录所述光盘。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暂存空间设置于至少一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为一数字多功能光盘或一普通光盘,而所述数字多功能光盘包含有一高解析光盘或一蓝光光盘。
CNB2005100711786A 2005-05-20 2005-05-20 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37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11786A CN100442376C (zh) 2005-05-20 2005-05-20 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11786A CN100442376C (zh) 2005-05-20 2005-05-20 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6372A true CN1866372A (zh) 2006-11-22
CN100442376C CN100442376C (zh) 2008-12-10

Family

ID=37425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117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376C (zh) 2005-05-20 2005-05-20 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42376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289B (zh) * 2008-06-04 2011-04-13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缺陷数据备份方法
CN101599288B (zh) * 2008-06-04 2012-05-30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数据重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618A (zh) * 1996-12-19 1998-06-24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补偿存储器缺损的解码器的算法
KR100416598B1 (ko) * 2001-05-19 200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구동기에 있어서 비상 사태 발생에 따른 기록 제어방법 및장치
TW594690B (en) * 2002-09-13 2004-06-2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defects of optical disk
TWI253641B (en) * 2003-05-15 2006-04-2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defect management of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with a sorting proces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289B (zh) * 2008-06-04 2011-04-13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缺陷数据备份方法
CN101599288B (zh) * 2008-06-04 2012-05-30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备份数据重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2376C (zh) 200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931C (zh) 一种在盘上记录av数据的记录方法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273983C (zh) 后台验证记录介质或检验写入介质的数据的方法
CN1254819C (zh)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CN1249715C (zh) 向/从光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生数据的方法
CN1338102A (zh) 在盘形记录介质上瞬时写入或读出文件的方法
CN1154980C (zh) 用于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与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264163C (zh) 信息处理方法
CN1783313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01057280A (zh) 信息存储介质、记录/再现设备以及记录/再现方法
CN1366634A (zh) 磁盘装置和数据记录方法及数据重放方法
CN1574010A (zh) 文件管理方法和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媒体
CN101030390A (zh)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记录方法
CN1684184A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或再现数据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661704A (zh) 用于在盘上记录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866372A (zh) 光驱将用户数据烧录于有缺陷的光盘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1061537A (zh) 确定缺陷的方法及记录/再现设备和信息存储介质
CN1993757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1044559A (zh) 信息存储介质和使用该存储介质的记录/再现设备和方法
CN1862694A (zh) 信息记录介质、缺陷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577598A (zh) 记录媒体、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CN1716422A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方法、及其信息存储介质
CN1957418A (zh) 一次写入型光盘的数据记录/再现
CN1836286A (zh)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和程序
CN1841543A (zh) 记录再生控制装置、内容管理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CN1926627A (zh)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