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313A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3313A
CN1783313A CNA2005101166700A CN200510116670A CN1783313A CN 1783313 A CN1783313 A CN 1783313A CN A2005101166700 A CNA2005101166700 A CN A2005101166700A CN 200510116670 A CN200510116670 A CN 200510116670A CN 1783313 A CN1783313 A CN 1783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management
user data
recording
management zone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166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8851C (zh
Inventor
植村一德
风见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3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3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88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88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在追记型光盘中,在取出盘或者关闭电源时,为了使盘上的记录管理数据和存储器中的记录管理数据一致,需要更新盘中的记录管理数据。此时,存在为更新处理盘中的记录管理数据花费时间这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点的使用方便的记录再现装置:设置根据已记录容量和可记录容量的比例,用于进行可否更新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判断的机构,在结束用户数据记录时,通过尽量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在关闭电源或者取出盘时,尽量不更新记录管理数据,缩短关闭电源或者取出盘的时间。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可以仅一次在未记录区域进行记录,涉及不能消去重写一旦写入的数据的追记型光盘的记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开发出有高密度、大容量的再现专用光盘。特别是,收录图像声音数据的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Read OnlyMemory)盘,由于可用便宜的再现专用DVD播放器再现高画质的图像,所以得到广泛普及。
与此相反,今年来,可仅一次记录数据,但不能消去重写一旦写入的数据的追记型光盘比如DVD-R(DVD-Recordable)被开发出来,作为在追记型光盘上记录数据的机器,录影机或摄像机等被商品化。该追记型光盘可以一边空开时间间隔一边追记数据,而且,在结束追记的最终处理之后,可以作为不能在此之上进行记录的再现专用光盘。另外,通过以DVD录像格式记录录像数据,即使通过再现专用的DVD播放器,也可以使之再现。
为了通过DVD播放器再现这种追记型光盘,其最终的数据及数据构造必须处于和再现专用光盘有互换性的状态。可是,追记型光盘由于不能进行数据的重写,因此,除了再现专用的光盘的数据构造,比如,还在内周侧设置用于管理盘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管理区域。即,在可追记的封碟处理前的状态下,预先依次在记录管理区域记录用户数据的记录位置等的盘的记录状态,在封碟处理时运用该数据,作成导入区域或导出区域的数据进行记录,这样,作成与再现专用光盘相同的数据及数据构造,可以确保互换性。
以下,使用附图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2为追记型光盘的区域构造图。
从作为盘的先头的最内周侧按顺序分为:盘记录管理区域201、导入区域202、用户数据记录区域203、导出区域204。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中,依次记录表示记录的用户数据的最终地址的基准的位置信息、包含记录途中状态或封碟处理完成后状态等的盘记录信息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另外,在导入区域202或导出区域204中,记录在进行了封碟处理之后用于进行盘存取的盘存取信息。在盘存取信息中,包含封碟处理后的盘的记录功率等。
另外,本用例中,用户数据记录区域203从导入区域202侧进一步分为:文件系统区域205、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在文件系统区域205中,记录作为进行了封碟处理之后的图像声音数据的总结的文件的各文件位置信息等。在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中,依次记录管理图像声音数据的管理数据。在该管理数据中,包含进行封碟处理前的未确定的图像声音管理数据和进行了封碟处理之后的确定的图像声音管理数据。在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中,以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upe:动画专家组)方式依次记录进行了数据压缩的图像声音数据。
另外,从盘记录管理区域201,在内侧存在用于获得记录功率的试写区域,本说明中省略。
另外,在追记型光盘的各区域内,盘记录管理区域201在再现专用光盘不存在,但对于除此之外的各区域,由于为与再现专用光盘相同的区域构造,因此,在封碟处理之后,可以作为再现专用光盘使用。
追记型光盘的各区域不能消去重写一旦写入的数据。因此,在这种盘上进行用户数据的追记记录的阶段,由于被记录的各文件的文件位置信息,或者最终的盘的记录容量没有确定,因此,在封碟处理时,在作为记录最终确定的信息的区域的导入区域202、导出区域204、文件系统区域205及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的一部分中不进行记录,将包含用户数据记录区域203的各区域的记录位置信息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
可是,在接通图像声音记录再现装置的电源或者在插入盘时,根据表示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最终地址的基准的位置信息,检索未记录部分的先头位置。此时,在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位置信息不是最新的信息的情况下,搜索文件系统区域205及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各未记录位置,在此期间,不能进行记录或者再现。因此,希望按每次记录将最新的位置信息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可是,即使对于盘记录管理区域201,也不能消去重写一旦写入的数据,并且,由于区域大小也有限,追记的记录次数也受到限制,所以,一般在每次记录时未必记录最新信息。
比如,在每次记录时,如果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一定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则在记录固定次数之后,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更新变得不能进行。特别是如摄像机那样,是由于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多次记录细微的图像声音数据的情况下,有时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更新变得不能进行。另外,由于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次数的限制,也可想到限制用户数据记录区域203的记录最大容量,这样,变得不能有效地使用盘的容量。另外,在封碟处理时,为了禁止以后的向盘的追记,将盘记录管理信息作为封碟处理完成,对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进行记录。即,在封碟处理时,也需要留下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部分。
关于该问题的现有技术中,设计成将文件管理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构造,与数据写入相应地,预先将存储器中的文件管理信息更新为最新信息,在关闭电源时或者取出盘(记录媒体)时,通过将被更新的存储器中的文件管理信息记录在盘中,可以减少文件管理信息的追记次数。(例如,特开2002-238015号公报)
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的方法,在用户数据记录后的排出盘或关闭电源时,将在存储器中有的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可是,在排出该盘或在关闭电源时,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处理不少,存在耗时这样的课题。即,在记录停止后,为了节省电力,盘的旋转停止,因此,为了从该状态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首先必须使盘旋转,等待旋转稳定下来,其后进行光头向记录区域的移动、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盘旋转停止等一系列处理,至少需要数秒(比如4秒)。特别是,在为像摄像机这样的机器的情况下,用户希望摄影之后,马上记录图像声音数据,但在盘排出或电源关闭操作上如果花费时间,则不能马上进行下一次的电源接通和盘插入,到开始记录前需要时间,由于可能漏过一瞬间的快门机会,所以存在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光盘记录装置:考虑到以上课题,在用户数据记录结束时通过尽量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在接通电源时或插入盘时,可以尽快进行记录,同时,缩短盘排出或关闭电源的处理时间,在有限的盘记录管理区域高效率地进行记录。
一种记录方法,使用具有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记录用户数据的位置信息的记录管理区域的追记型光盘,根据用户数据区域的未记录容量和记录管理区域的未记录容量,进行是否将关于用户数据的位置信息记录在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提供使用方便的盘记录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目的和优点通过与下面的附图加以结合会更明显。
图1为表示向本实施例的盘进行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顺序的流程图。
图2为追记型光盘的区域构造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例的盘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4为表示封碟处理前的可追记状态下的追记型光盘的各区域的状态的区域构造图。
图5表示封碟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6表示图像声音记录区域的已有记录率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已有记录率的关系的图示。
图7表示以记录上次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为基准的图像声音记录区域的追加率和记录记录管理数据时的追加率的关系的图示。
具体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2也是本实施例的追记型光盘的区域构造图。
追记型光盘的区域构造与在背景技术中叙述的构造相同,故这里省略说明。
下面,使用图1及图3,说明根据本实施例制造的盘记录装置中的构造及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处理的流程。
图1为表示向本实施例的盘进行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顺序的流程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例的盘记录装置的框图。
首先,用图3说明本装置的构造。301为作为记录媒体的追记型光盘,302为光头部,303为使盘旋转的主轴马达,304为控制整个装置的控制机构,305记录再现数据的记录再现机构,306为存储器,307为装置的电源,308为盘的排出机构,309为透镜,310为固体摄像元件,311为信号处理机构,312为缓冲存储器,313为麦克风。
接下来,说明本装置中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处理的流程。在步骤101中,如果插入追记型光盘或者接通电源,控制机构304就驱动主轴马达303,使追记型光盘301旋转,进行用于提高伺服机构的稳定性等的学习处理。在步骤102中,控制机构304对记录再现机构305进行用于读出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中的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指示,记录再现机构305通过光头部302,从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读出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输出给存储器306。随后,在步骤103中,控制机构304进行文件系统区域205、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以及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下一记录位置是否确定的判断。
这里,在上次用户数据记录之后,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正常地进行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并且,在没有排出追记型光盘301的状态下,关闭电源,在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由于在用户数据记录区域203没有追记新的数据,所以,存储在存储器306的盘记录管理信息为最新信息。因此,利用存储在存储器306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各区域记录最终地址,确定下一记录位置。此时,不进行步骤104的处理,移至步骤105。
在步骤103中,在插入新盘时等的上次记录时,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之后,比如,在存在用其他机器在用户数据记录区域203中追记新的数据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或者,在排出盘时或关闭电源时,在没有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从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读出的、存储在存储器306的盘记录管理信息不是最新信息的情况。因此,由于各区域的下一记录位置没有确定,所以,在步骤104中,对记录再现机构305发出搜索文件系统区域205、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以及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各未记录位置的指示。以存储在存储器306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各区域的被记录的用户数据的最终地址为基准,记录再现机构305从该基准位置搜索文件系统区域205、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以及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各未记录位置。另外,将搜索结果的各未记录部分的先头位置作为各区域的记录先头位置确定下来,更新存储在存储器306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其后移至步骤105。在进行了以上动作之后,可进行图像声音数据信息的记录再现。
另外,在步骤104中的各区域的搜索处理时,存储在存储器306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各区域的最终记录地址和实际的各区域的最终记录地址如果一致,则相对的搜索处理时间短,而存储在存储器306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各区域的最终记录地址和实际的各区域的最终记录地址的差越大,则搜索处理越费时间,到能够记录再现图像声音数据的时间变长。即,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各区域的最终记录地址和实际的各区域的最终记录地址尽量一致,可望缩短到可记录再现的时间。
步骤105及步骤106为等待从用户发出指示的状态。在步骤105中,从用户一发出图像声音数据记录的指示,就移至步骤107。这里从透镜309射入的光通过固体摄像元件310转换为电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输入信号处理机构311。另外,有时也从麦克风313向信号处理机构311输入声音数据。信号处理机构311进行MPEG压缩处理,该图像及声音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312中。控制机构304通过记录再现机构305及光头部302从追记型光盘301的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记录先头位置依次记录存储在缓冲存储器312中的图像及声音数据。伴随该记录动作,记录再现机构305将存储在存储器306中的盘记录管理信息更新为最新信息。其后,从用户一发出记录停止指示,就停止从信号处理机构311对缓冲存储器312进行的输入,将存储在缓冲存储器312中的图像声音数据全部记录在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之后,移至步骤108。
在步骤108中,控制机构304通过记录再现机构305及光头部302,将到现时点的图像声音管理数据记录在追记型光盘301的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的记录先头位置,伴随该记录动作,记录再现机构305将存储在存储器306中的盘记录管理信息更新。
接下来,在步骤109中,控制机构304进行第一判断,判断能否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在判断为可以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110中,控制机构304通过记录再现机构305及光头部302,将存储在存储器306中的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追记型光盘301的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记录先头位置,之后,移至步骤105。在步骤109中,在判断为不能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110的处理,移至步骤105。另外,第一判断方法的详细情况,用图6、图7说明。
在继续记录图像声音数据时,重复从步骤107起的一系列动作。
另外,在步骤108的向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进行的图像声音管理数据的记录中,或者在步骤110的向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进行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处理进行中,在进一步受到从用户发出的记录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再次开始从信号处理机构311向缓冲存储器312进行的输入,预先存储,在步骤108及步骤110的处理结束之后,移至步骤107,通过将存储在缓冲存储器312中的图像及声音数据记录在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不用使用户等待,可以再次开始记录。
另外,也考虑到停电等不正常断电情况等,在步骤107中,在向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记录中,比如,按每一向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进行的规定的数据容量的记录,也可以适当地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
然后,在步骤105中,在没有记录指示的情况下,在步骤106中,从用户一发出盘排出或者关闭电源的指示,就移至步骤111。
在步骤111中,控制机构304进行第二判断,判断是否应该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在判断为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112中,控制机构304通过记录再现机构305及光头部302,将存储在存储器306中的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追记型光盘301的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记录先头位置,之后,移至步骤113。在判断为不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112的处理,移至步骤113。
在步骤113中,控制机构304在用户指示为盘排出的情况下,通过盘排出机构308排出盘。在用户指示为关闭电源的情况下,切断装置的电源307的电源。另外,对于第二判断方法,后面叙述。
用图4说明在将图像声音信息记录在追记型光盘的过程中的阶段的各记录区域状态。图4为表示记录图像声音信息,在封碟处理前的可追记状态下的追记型光盘的各区域的状态的区域构造图。本实施例中,假设记录n次图像声音信息,进行m次基于盘排出或者关闭电源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
在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记录有n次图像声音数据,在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记录有n次图像声音管理数据。
另外,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着m次盘记录管理信息。对于其他部分,没有记录。
下面,对于封碟处理顺序进行说明。图5表示封碟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一受到从用户发出的封碟处理实行指示,控制机构304首先在步骤501中,将最终确定的图像声音管理数据记录在追记型光盘301的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的未记录区域的记录先头位置,进而在步骤502中,将空(NULL)数据等虚拟数据记录在图像声音管理信息区域206的剩余的全部未记录部分。在步骤503中,将最终的各文件位置信息等分别通过记录再现机构305及光头部302记录在追记型光盘301的文件系统区域205中。然后,在步骤504中,控制机构304通过记录再现机构305及光头部302将包含盘不可追记信息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追记型光盘301的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的记录先头位置。
在步骤505中,从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最终记录位置的下一未记录区域作为导出区域204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等,在步骤506中,根据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作成记录在导入区域202的数据,在导入区域202进行记录。
另外,这里,在进行封碟处理的情况下,在记录管理区域201需要预先确保可记录最低限度为一个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未记录区域。对于确保的方法,后面叙述。
另外,从步骤501到步骤506的处理顺序,如果最终的盘数据构造相同,那么,也可以前后颠倒处理顺序。
下面,对于步骤109中的第一判断方法用图6进行说明。
在步骤109中,希望进行这样判断:考虑到因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大小引起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次数的限制,同时,尽量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
这里,着眼于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已有记录率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已有记录率。所谓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已有记录率,是已经记录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容量对于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最大可记录容量的比例。所谓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已有记录率,是已经记录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对于向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进行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最大记录数的比例。
图6为表示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已有记录率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已有记录率的关系的图示。横轴为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已有记录率,纵轴为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已有记录率。
这里,在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已有记录率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已有记录率的关系相比于A线位于之上的情况下,表示:相对于图像声音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量多。即,在该比例的状态下,如果推进向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记录,则在使用完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容量之前,就使用完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容量,在此之上,向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进行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变得不能进行的可能性高。
相反,在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已有记录率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已有记录率的关系位于A线之下的情况下,表示:相对于图像声音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少。如果为该比例,则认为:即使向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进行了记录,到用尽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容量为止,也不会用尽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容量,可以有效地使用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最大可记录容量。
也就是说,在步骤109中,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已有记录率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已有记录率的关系,如果位于A线上或A线之下,则不会浪费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记录容量,能够判断为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
如果将以上情况用计算公式表示为以下的公式1.1。
(b1/b2)/(a1/a2)≤1……式1.1
a1:已经记录的图像声音数据容量
a2: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最大记录容量
b1:已经记录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
b2:向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进行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最大记录数
在公式1.1成立的情况下,成为能够判断为也可以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
这里,根据公式1.1的判断,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结果,在考虑到有时超过图6中的A线的情况下,作为记录了盘记录管理信息的结果为了处于A线上或A线之下,也可以定为在已经记录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b1上加上下一记录的盘记录管理信息部分的1的公式1.2。
[(b1+1)/b2]/(a1/a2)≤1……式1.2
另外,在封碟处理中,在考虑到在记录管理区域201需要预先确保可以记录最底限度为一个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未记录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定为在已经记录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b1上进一步加上1的公式1.3。
[(b1+2)/b2]/(a1/a2)≤1……式1.3
另外,根据步骤111中的第二判断,在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因光盘的脏污等主要原因,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的先头不能正常地记录,在考虑到在记录管理区域201确保用于再次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下一未记录位置进行记录的动作情况等的预备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定为公式1.4。
[(b1+α)/b2]/(a1/a2)≤1……式1.4
α: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预备数(但,α>=2)
本实施例中,以公式1.4作为第一判断基准,在步骤109中,在公式1.4成立的情况下,移至步骤110,在将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记录先头位置之后,移至步骤105。在步骤109中,在公式1.4不成立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110的处理,移至步骤205。
这里,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判断基准,使用了公式1.4,但在不需要用于封碟处理用等的预备的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公式1.1、公式1.2、公式1.3的任一个。
下面,对于步骤111中的第二判断方法进行说明。
在步骤111中,比较最近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和存储在存储器306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在各个盘记录管理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不进行步骤112的处理,移至步骤113。即,在图像声音信息的记录停止之后,根据步骤109中的第一判断,在步骤110中,在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得到记录的情况下,不需要步骤112的处理,因此,在处理时间上,缩短到盘被排出为止的时间或者到电源实际关闭的时间。
另外,在图像声音信息的记录停止之后,根据步骤109中的第一判断,在未进行步骤110的处理的情况下,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没有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因此,如果考虑到下一次插入盘或者接通电源时的启动时间,最好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所以,判断为记录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在步骤112中,在记录在追记型光盘301的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记录先头位置之后,移至步骤113。
这里,在封碟处理中,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中,在考虑到需要预先确保能够记录最低限度为一个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未记录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以下公式2.1进行判断。
b4>1……式2.1
b4: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剩余可记录数
另外,因盘的脏污等重要原因,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的先头不能正常地记录,在考虑到在记录管理区域201确保用于再次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下一未记录位置进行记录的动作的情况等预备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定为以下公式2.2。
b4>β……式2.2
β: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预备数(但,β≥1)
本实施例中,以公式2.2为第二判断的基准,在步骤111中,在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没有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情况下,如果公式2.2成立,在步骤112中,就将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移至步骤113。在公式2.2不成立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112的处理,移至步骤113。
这里,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二判断的基准,使用了公式2.2,但在不需要用于预备的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公式2.1。
最后,对于封碟处理中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条件进行说明。对于封碟处理,在封碟处理后,由于不进行在此之上的追记,所以不特别需要根据条件进行的判断,在步骤504中,一定将包含封碟处理完成状态等的盘记录信息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记录管理区域201。此时,根据本实施例进行的第一判断及第二判断,不用说在记录管理区域201存在用于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未记录区域。
根据以上所述,提供一种如下使用便利的盘记录装置:设置根据已记录容量和可记录容量的比例用于判断可否更新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机构,恰当地判断进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的条件,在用户数据记录结束时,通过尽量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在有限的盘记录管理区域进行有效的记录,同时,缩短排出盘或关闭电源的处理时间,在下一次的电源接通时或插入盘时,可以快速进行记录。
另外,即使在封碟处理中,也可以确保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的区域,进行封碟处理。
实施例二
对于盘记录装置中的第一判断方法的实施例二进行说明。实施例二中的盘记录装置为与实施例一同样的构造,其记录顺序或记录方法也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在这里的说明省略。
这里,着眼于:以在上次记录时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为基准考虑,作为其后追加记录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容量相对于在上次记录时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的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容量的比例——追加率,和,作为追加记录下一次要记录的盘记录管理信息时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相对于在上次记录时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的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数的比例——追加率。
另外,上次记录时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通过步骤110或步骤112的处理等,不仅包括由本盘记录装置记录的情况,也包括由其他盘记录装置记录的情况。
图7是表示以下两种追加率之间的关系的图:以记录上次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为基准,作为其后追加记录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容量相对于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容量的比例的追加率和作为追加记录下一要记录的盘记录管理数据时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相对于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数的比例的追加率。横轴为作为其后追加记录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容量对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容量的比例的追加率。纵轴为作为追加记录下一要记录的盘记录管理数据时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相对于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数的比例的追加率。
这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其后追加记录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容量相对于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容量的比例的追加率和作为追加记录下一要记录的盘记录管理数据时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相对于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数的比例的追加率之间关系处于B线之上,表示:相对于以上次记录时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为基准的其后记录的图像声音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被多量记录。即,在相比于该B线上而位于其之上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推进向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记录,在最终用尽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容量之前,可能用尽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容量。
相反,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其后追加记录的图像声音数据的记录容量相对于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容量的比例的追加率和作为追加记录下一要记录的盘记录管理数据时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相对于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部分的剩余可记录数的比例的追加率之间关系处于B线之下,表示:对于以上次记录时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为基准的其后记录的图像声音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少。如果为该比例,那么即使向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进行了记录,到用尽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容量为止,不会用尽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记录容量,可以有效地使用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记录容量。
也就是说,在步骤109中,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追加率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追加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处于B线上或B线之下,则不会浪费图像声音记录区域207的记录容量,可以判断为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
如果用计算公式表示以上情况,为下列公式3.1。
(b3/b4)/(a3/a4)≤1……式3.1
a3:从上次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开始的、记录的图像声音数据容量
a4:记录上次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时点的图像声音记录区域的剩余记录容量
b3:下一次记录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即为1)
b4: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剩余可记录数
在公式3.1成立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也可以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
另外,在封碟处理中,在考虑到在记录管理区域201需要预先确保能够记录最低限度为一个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未记录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定为在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数b3上再加上1的公式3.2。
[(b3+1)/b4]/(a3/a4)≤1……式3.2
另外,根据步骤111中的第二判断,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因盘的脏污等主要原因,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未记录区域的先头不能正常地记录,在考虑到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确保用于再次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下一未记录位置进行记录的动作情况等的预备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定为公式3.3。
[(b3+γ)/b4]/(a3/a4)≤1……式3.3
γ: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预备数(但,γ≥1)
本实施例二中,以公式3.3为第一判断基准,在步骤109中,在公式3.3成立的情况下,移至步骤110,在将最新的盘记录管理信息记录在盘记录管理区域201的记录先头位置之后,移至步骤105。在步骤109中,在公式3.3不成立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110的处理,移至步骤205。
这里,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判断的基准,使用了公式3.3,但在不需要用于预备的区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式3.1、公式3.2的任一个。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提供一种如下使用便利的盘记录装置:设置根据已记录容量和可记录容量的比例用于判断可否更新盘记录管理信息的机构,恰当地判断进行盘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的条件,在用户数据记录结束时,通过尽量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在有限的盘记录管理区域有效率地进行记录,同时,缩短排出盘或关闭电源的处理时间,在下一次电源接通时或插入盘时,可以快速进行记录。
另外,即使在封碟处理中,也可以确保记录盘记录管理信息的区域,进行封碟处理。
根据本发明描述展示了几个实施例,这应该理解成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变化和更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展示和描述的细节加以限制,而是要覆盖落入后述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和调整。

Claims (13)

1.一种使用追记型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追记型光盘具有:
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
记录所述用户数据的位置信息的记录管理区域,
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未记录容量、和
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未记录容量,
进行是否将与所述用户数据有关的位置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之后,
进行是否将与所述用户数据有关的位置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已记录容量和未记录容量的比例、和
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已记录容量和未记录容量的比例,
进行是否将与所述用户数据有关的位置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未记录容量和其后已追加记录的用户数据的容量的比例、和
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未记录容量和其后要追加记录的管理信息的容量的比例,
进行是否将与所述用户数据有关的位置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之后,将表示所述用户数据的最终地址的位置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排出所述追记型光盘时,比较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位置信息和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位置信息,进行是否更新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之后,将表示所述用户数据的最终地址的位置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使用所述追记型光盘的机器的电源关闭时,比较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位置信息和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位置信息,进行是否更新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7.一种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为摄像机。
8.一种使用追记型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追记型光盘具有:
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
记录所述用户数据的位置信息的记录管理区域,
该记录装置包括:
从所述追记型光盘读取数据的读取模块;和
判断模块,该判断模块根据:
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未记录容量、和
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未记录容量,
进行是否将与所述用户数据有关的位置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之后,
所述判断模块进行是否将与所述用户数据有关的位置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根据:
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已记录容量和未记录容量的比例;和
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已记录容量和未记录容量的比例,进行是否将与所述用户数据有关的位置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之后,存储表示所述用户数据的最终地址的位置信息的存储器;和
比较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位置信息和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位置信息的比较模块;
在排出所述追记型光盘时,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进行是否更新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之后,存储表示所述用户数据的最终地址的位置信息的存储器;和
比较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位置信息和记录在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位置信息的比较模块;
在所述记录装置的电源关闭时,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进行是否更新所述记录管理区域的判断。
13.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为摄像机。
CNB2005101166700A 2004-10-26 2005-10-26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88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0282A JP4345639B2 (ja) 2004-10-26 2004-10-26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04310282 2004-10-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03028A Division CN101609694B (zh) 2004-10-26 2005-10-26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3313A true CN1783313A (zh) 2006-06-07
CN100538851C CN100538851C (zh) 2009-09-09

Family

ID=3620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030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9694B (zh) 2004-10-26 2005-10-26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B20051011667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8851C (zh) 2004-10-26 2005-10-26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030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9694B (zh) 2004-10-26 2005-10-26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529166B2 (zh)
JP (1) JP4345639B2 (zh)
CN (2) CN1016096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871B (zh) * 2007-03-09 2011-01-26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记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5597B2 (ja) 2002-02-05 2007-0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6302467A (ja) * 2005-04-25 2006-11-02 Canon Inc 情報記録装置
JP5024983B2 (ja) * 2006-06-29 2012-09-12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データ管理装置
JP4285512B2 (ja) 2006-07-31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再生装置、再生方法、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撮像記録装置及び撮像記録方法
JP4967572B2 (ja) 2006-09-29 2012-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JP4659714B2 (ja) 2006-09-29 2011-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管理方法
JP4991412B2 (ja) * 2007-06-26 201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23249B2 (ja) * 2008-02-18 201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
JP4896169B2 (ja) * 2009-02-04 2012-03-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管理方法
CN111833913B (zh) * 2019-04-23 2022-01-25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光碟片管理信息的备份与回复方法及其相关光碟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4796B2 (ja) * 1999-11-30 2009-07-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ダビング装置
US20020003941A1 (en) * 2000-06-26 2002-01-10 Eiichi Hatae Remaining recordable time calculation apparatus that converts amount of free area of recording medium into time
JP2002238015A (ja) 2001-02-09 2002-08-23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データ書き込み方法
JP4026517B2 (ja) * 2003-03-12 2007-1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871B (zh) * 2007-03-09 2011-01-26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9694A (zh) 2009-12-23
CN100538851C (zh) 2009-09-09
JP2006127560A (ja) 2006-05-18
US20060087944A1 (en) 2006-04-27
US20090086594A1 (en) 2009-04-02
JP4345639B2 (ja) 2009-10-14
CN101609694B (zh) 2012-06-20
US8068397B2 (en) 2011-11-29
US7529166B2 (en) 2009-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3313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909091A (zh) 信息记录的方法和装置
CN1662984A (zh)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和记录媒体
CN1692436A (zh) 光记录方法及光记录装置
CN1779830A (zh) 记录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其所用的程序
CN101030390A (zh)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记录方法
CN1663252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203423A (zh) 数据存储装置
CN1656560A (zh)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录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程序及其记录介质、以及信息载体介质
CN1248226C (zh) 记录设备
CN1653540A (zh)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和记录介质
CN1515008A (zh) 记录和再现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51513A (zh) 记录介质处理装置、打印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910664A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172297C (zh) 光盘的记录控制方法、光盘驱动装置
CN1653545A (zh)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和记录介质
CN1261944C (zh) 记录再生盘控制装置和使用该控制装置的盘装置
CN100342449C (zh) 记录与再现装置
CN1716424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692442A (zh) 光盘记录装置及其方法
CN1274144C (zh) 内容再现设备与方法
CN1910688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及程序
CN101064123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程序
CN1816109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35933A (zh) 光记录方法和光记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308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AXELL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10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