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4221A - 用于复制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系统、回放设备和记录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复制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系统、回放设备和记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4221A
CN1864221A CNA2004800291478A CN200480029147A CN1864221A CN 1864221 A CN1864221 A CN 1864221A CN A2004800291478 A CNA2004800291478 A CN A2004800291478A CN 200480029147 A CN200480029147 A CN 200480029147A CN 1864221 A CN1864221 A CN 1864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cord carrier
video information
transition point
ground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91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A·布朗迪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864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4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Abstract

当包含视频信息的多层记录载体被复制到另一多层记录载体时,分布在源记录载体两个记录层上的数据同样必须分布在目标记录载体的两个记录层上。一旦建立起合适的目标记录载体层间转换,第一层容量即可通过将逻辑地址空间限定为与从源记录载体的第一层获得的视频信息完全匹配来调整。一旦逻辑地址空间得到调整,在记录期间,层间转换将在视频信息内正确的点上自动进行。

Description

用于复制多层记录载体的 方法、系统、回放设备和记录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提供给输入设备的信息记录在具有第一层、第二层和层间转换点(layer transition point)的多层记录载体上的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包含在记录载体的第一层上写入信息的写入装置和与输入设备及写入装置耦合的处理装置,还涉及一种对目标记录载体上的源多层载体进行复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已有的个人计算机所用DVD复制程序可了解到这种方法。
DVD记录器从源多层记录载体中检索视频信息,处理该视频信息,并向DVD记录器提供处理后的视频信息以在记录载体上进行记录。
DVD-ROM记录载体存在双层格式的,但是当将这种记录载体的内容复制到当前可记录DVD记录载体上时会带来问题,因为当前可记录DVD记录载体是单层的,并且记录容量仅相当于双层DVD ROM记录载体的一半左右。
为了使双层DVD-ROM记录载体的视频数据与单层DVD可记录的记录载体相适应,必须压缩该视频信息,这将导致图像质量损失。
为此,研制出了一种双层可记录DVD记录载体。由于双层可记录DVD提供的存储容量足以保存视频信息,而无需进一步压缩,因此双层DVD-ROM记录载体的复制得以进行而又不会有压缩带来的图像质量损失。
然而在接收视频信息时,记录设备遇到了一个困难。
既然可记录DVD包含了两层记录层,压缩就不再需要,但是为了将视频信息正确地记录在目标记录载体的两记录层上,必须根据针对包含有视频信息的DVD记录载体的DVD标准的规范建立层间转换点。
记录器接收视频信息并且可处理该视频信息,以建立符合DVD视频标准要求的合适的层间转换点,即,转换无中断地发生并且位于单元边界处。在记录载体第一层的剩余容量、视频信息所需的剩余容量和第二层上的剩余容量给定时,记录器可以扫描视频信息,以发现符合这些条件的位置,并可考虑该位置是否合适。该方式的缺点是记录器的视频数据处理量巨大,所需的处理能力远超出记录过程本身所需的正常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方法的一个目标是克服该缺点,并为记录器提供一种确定层间转换点位置的方法而所需处理能力却大为降低。
为了实现该目标,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
从源多层记录载体上的第一层检索视频信息;
从源多层记录载体上的第二层检索视频信息;
从源多层记录载体检索层间转换点;
将从第一层和第二层检索到的视频信息传送至记录设备;
将层间转换位置传送至记录设备;
根据被传送的层间转换位置调整目标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一层的最大可用容量;
将传送至记录设备的视频信息记录在目标多层记录载体上。
通过从源多层记录载体传送层间转换位置,避免了对视频信息进行扫描,因此大大减少了确定层间转换点所需的处理能力。这样,记录器将源多层记录载体创建阶段施行的处理作为始点使用。为了获取层间转换,记录器根据被确定的层间转换点减少第一层的可用容量,从而在记录视频信息时,如果目标多层记录载体第一层上的可用容量被记录的视频信息耗用尽,则强迫发生自动的层跳转(layer jump)。
源多层记录载体复制方法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的步骤是将第一层的可用容量调整为被传送的层间转换位置的逻辑地址。通过调整,也即将第一层的可用容量减小为被传送的层位置的逻辑地址,使得在目标多层记录载体强迫发生层间转换,该层间转换与源多层记录载体上的层间转换相同。
因此当记录源多层记录载体的视频信息时,当源记录载体的第一层的视频信息已经记录在目标记录载体的第一层上时,记录器将到达第一层可用逻辑地址空间的终点。由于目标记录载体第一层上的可用空间现在被完全填满,因此记录器将进行向第二层的层间转换。这样,源记录载体第一层的视频信息与第一层上经过调整的可用部分精确匹配,并且转换在视频信息内的位置与源记录载体上的完全一致,从而确保经过仔细选择的源记录载体的层间转换位置在目标记录载体上得以保持。
源多层记录载体复制方法的进一步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调整第一层可用容量的步骤是在记录被传送至记录设备的视频信息时进行的。层间转换只能在目标记录载体的第一层记录结束时才可进行。这样记录器既可以在启动第一层记录之前调整第一层的容量,也可以在第一层容量未作调整时开始记录并增大第一层的可用容量,直到记录到达层间转换点的位置。
最近一次可以准确调整第一层可用容量的时间点取决于记录器的处理速度,特别是记录器的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基本引擎对处理器命令的响应延迟和将逻辑地址空间变换为物理地址空间的内部表的更新速度。由于层间转换的缘故,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变换表都必须予以更新。
源多层记录载体复制方法的进一步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调整第一层可用容量的步骤是在记录被传送至记录设备的视频信息之后进行的,并且层间转换位置是根据命令来确定的。
附图的简要说明
本发明将根据附图加以描述。
图1示出了在双层OTP记录载体上记录的视频信息。
图2示出了在双层PTP记录载体上记录的视频信息。
图3示出了在双层OTP记录载体上复制的视频信息。
图4示出了在双层PTP记录载体上复制的视频信息。
图5a示出了用于将视频信息从回放设备传送至记录器的文件结构。
图5b示出了用于将视频信息从回放设备传送至记录器的另一文件结构。
图6示出了为复制另一双层OTP记录载体而制作的双层OTP记录载体。
图7示出了为复制另一双层PTP记录载体而制作的双层PTP记录载体。
图8示出了用于复制双层记录载体的系统,包含回放设备和记录器。
实施发明的较佳方式
图1示出了在双层OTP记录载体上记录的视频信息。
记录载体3包含其上记录信息的第一层1和第二层2。信息为视频信息,例如一个MPEG2视频流。由于视频信息不适合于单层,因此第一层1包含含视频信息的第一部分4,而第二层2也包含带视频信息的部分,即第二部分5。即使视频信息完全适合于第一层1,记录载体的出版者也可出于其它理由,决定将视频信息分为第一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层的第二部分。由于所示记录载体是OTP型,所以第一部分4的容量确定了第二部分5的最大容量。这是由于第一层1的读取从第一层始点处开始向外到达层间转换点6,在该点上读取改为对第二层2进行并且继续经部分5向内。第二层2的第二部分因此不可能大于第一层1的第一部分4。
层的物理寻址涵盖第一层的最大容量和第二层的最大容量。与此相反,OTP型记录载体上的逻辑寻址从第一层1上的第一部分4始点开始向外到达层间转换点6。逻辑寻址在第二部分的始点处延续并且结束于第二部分5的终点。
因此,第一层1上的第三部分8和第二层上的第四部分9包含在记录载体的物理寻址中,但是不包含在逻辑寻址中。在控制(mastering)期间,通过处理视频数据和例如以低比特率搜索合适的场景(scene)来确定层间转换点6,场景出现在可以无缝地进行层间转换的单元边界上。另外的目标通常是使层1、2上的视频信息量平衡,并且由此获得容量大致相等的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这减少了填充视频信息没有填充的第二部分5的剩余区域所需填充量。
图2示出了在双层PTP记录载体上记录的视频信息。
PTP型记录载体包含其上记录信息的第一层20和第二层21。信息为视频信息,例如一个MPEG2视频流。由于视频信息不适合于单层,因此第一层20包含含视频信息的第一部分22,而第二层21也包含带视频信息的部分,即第二部分23。当然,记录载体的出版者也可以出于其它原因,决定按照两层20、21划分视频信息。由于所示记录载体是PTP型,所以第一部分22的容量对第二部分23的容量没有影响。这是由于第一层20的读取从第一层始点处开始向外到达层间转换点24,在该点上读取改为对第二层21的始点25进行并且继续经第二部分23向外,直到第二部分23的终点26。
层的物理寻址涵盖第一层20的最大容量和第二层21的最大容量。与此相反,PTP型记录载体上的逻辑寻址从第一层20上的第一部分22始点开始向外到达层间转换点24。逻辑寻址在第二部分23的始点25处延续并且结束于第二部分23的终点26。
因此,第一层20上的第三部分27和第二层21上的第四部分28包含在记录载体的物理寻址中但是不包含在逻辑寻址中。在原版复制期间,通过处理视频数据和以低比特率搜索合适的场景来确定层间转换点6,场景出现在可以无缝地进行层间转换的单元边界上。在PTP记录载体上,无需特地使层21、20上的视频信息的数量达到平衡。因此,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23可具有不同的容量,并且第二部分23可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一部分22。
图3示出了在双层OTP记录载体上复制的视频信息。
当图1所示的双层OTP记录载体以常规方式复制时,视频信息从源记录载体的逻辑地址空间内检索并提供给记录器以在目标记录载体上进行记录。一个带视频信息的流或数据文件被提供给记录器,因此就象在创建期间那样,记录器必须在视频信息内为层间转换点寻找合适的点。图3示出了记录器确定的一个层间转换点,其接近第一层30的物理终点。第一层30包含含视频信息第一部分的第一部分32。层间转换点33标出第一部分32和第一层30的逻辑地址空间的终点。视频信息和逻辑地址空间在第二层上从第二部分37的始点36延续至第二部分37的终点38。记录器当然也可以对层间转换点进一步采用规则,例如确保每部分32、37内的视频信息量达到平衡以减少填充符。在图3所示的情形下,第三部分39要求有填充符。第四部分34和第五部分35不包含在逻辑寻址中。该复制方法的缺点是,必须处理视频信息并且为了填充第二层31其余的逻辑空间,有可能不得不以填充符填充第二层的较大区域。
图4示出了在双层PTP记录载体上复制的视频信息。
就象图3的描述那样,图4示出了在将源多层记录载体复制到目标多层记录载体时,如果未采取特别的措施所发生的情况。
当复制图2所示双层PTP记录载体时,视频信息从源记录载体的逻辑地址空间检索并提供给记录器,以在目标记录载体上进行记录。一个带视频信息的流或数据文件被提供给记录器,因此就象在创建期间那样,记录器必须在视频信息内为层间转换寻找合适的点。图4示出了记录器确定的一个层间转换点,其接近第一层40的物理终点。第一层40包含含视频信息第一部分的第一部分42。层间转换点43标出第一部分42和第一层30的逻辑地址空间的终点。视频信息和逻辑地址空间在第二层上从第二部分46的始点45延续至第二部分46的终点47。记录器当然也可以对层间转换点采用进一步规则,例如确保每部分42、46内的视频信息量达到平衡。第三部分44和第四部分48不包含在逻辑寻址中。该复制方法的缺点是必须处理视频信息。
图5a示出了用于将视频信息从回放设备传送至记录器的文件结构。
为了避免视频信息的强制处理,图5a示出了包含第一文件50和第二文件53的文件结构50、53。第一文件包含源多层记录载体的视频信息。由于回放设备仅向单个流或文件提供一个连续逻辑地址空间,该空间包含了从源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一层第一部分读取的视频信息的第一部分51和从第二层的第二部分读取的视频信息的第二部分52,除了第一文件50外,记录器还提供第二文件53。第二文件53包含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这种方式使记录器不再需要处理视频信息,而是可以利用所提供的源记录载体的初始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来确定目标记录载体的合适的层间转换点。
记录器可方便地考虑目标记录载体相对于源记录载体的物理地址空间恒定偏移。使第二文件53分立的优点是该第二文件53可以独立于包含视频信息的第一文件50被传送至记录器。
由于记录器必须在视频信息的记录进行到层间转换点之前,知道层间转换点的位置,因此第二文件可以在记录器到达层间转换点之前的任意时刻传送。回放设备由此可在第一文件50之前或者与第一文件50的第一部分51同时传送第二文件53。在开始记录第一文件的第二部分52之前,记录器必须接收到第二文件53。在DVD文件结构中,适合包含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的文件是IFO文件,其还包含其它与一个或多个VOB文件中的视频信息有关的信息。
图5b示出了用于将视频信息从回放设备传送至记录器的另一文件结构。
另一种可能性是,在包含视频信息第一部分的文件54的第一部分56的部分55内包含层间转换信息的逻辑地址。所示的情形是,包含层间转换点逻辑地址的部分55位于第一部分56的开始处,但第一部分56内的其它位置也是合适的。文件54的第二部分57将被记录在目标记录载体的第二层上。因此在开始记录包括在第二部分57中的视频信息之前,必须建立层间转换点。
在图1、2、3和4中已经阐释了普通复制过程的的效果,图6将示出的是如何通过将层间转换点位置传送至记录器来获取目标记录载体上合适的层间转换。
图6示出了为复制另一双层OTP记录载体而制作的双层OTP记录载体。
图6的双层记录载体包含第一层60和第二层61。第一层包含第一部分62,以记录图5a的视频信息的第一部分51。层间转换点63已经由记录器配置为图5a的文件50的视频信息的第一部分51与目标记录载体的第一层60的第一部分62完全匹配。
图5a的文件50的视频信息的剩余的第二部分52随后可被记录在目标记录载体的第二层61的第二部分67内。为此,记录器减小第一层60的最大逻辑寻址空间,以与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一致,该层间转换点由记录器从图5a的第二文件53检索到或者根据视频信息本身确定。
值得指出的是,也可以通过对视频信息进行处理,并在视频信息中搜索符合某些条件的一个位置,从视频信息本身得到合适的层间转换点,而不是从图5a的第二文件53读取源记录载体上的层间转换点逻辑地址,这些条件具体是可以采用无缝隙转换掷之处,单元边界所在之处以及视频信息包括符合关于比特率和场景内容的特定规则的场景的位置。适于作为层间转换点的视频信息位置实例有低比特率和黑暗场景或无动作或快速运动内容的场景。
当记录器开始记录图5a的第一文件50的视频信息时,层间转换自动强迫进行,这是因为当视频信息的记录进行到源记录载体上层间转换点所在处的视频信息内的这样一个点时,记录器到达了经调整的第一层60最大逻辑寻址空间,对应于第一部分62的终点。。记录器已经包含了在到达第一层的最大逻辑地址时完成自动的层间转换所需的所有必要的装置。通过调整(即欺骗(spoofing))第一层上的最大逻辑地址,记录器内完成自动层间转换的装置将在记录期间到达最大逻辑地址时被触发,并自动完成层间转换。当第一层上的最大逻辑地址为该介质支持的最大逻辑地址时,自动层间转换可能将在视频信息内不合适的位置上进行。将第一层最大逻辑地址对应为源记录载体上层间转换的逻辑地址这样的调整,确保目标记录载体上的层间转换在视频信息内所处的合适位置与创建记录载体时精心选取的一致。当到达第一层60的最大寻址空间时,记录器自动进行层间转换,并且在第二层61上第二部分67中,从图5a的第一文件50的第二部分52的始点66起继续记录剩余的视频信息。由于第三部分64在经调整的第一层最大地址空间以外,并且对于记录器来说第一层60最大地址空间的调整是无法访问的,因此记录将不在第三部分64和第四部分65内进行。
但是由于第三部分64无需再用来记录视频信息,因此这也不是一个缺点。
由于在OTP型记录载体上,记录器在层间转换后向内记录,因此最大寻址空间调整后记录器无法访问第四部分65,就象对第三部分64那样。
图7示出了为复制另一双层PTP记录载体而制作的双层PTP记录载体。
图7的双层记录载体包含第一层70和第二层71。第一层70包含第一部分72,以记录图5a的视频信息的第一部分51。层间转换点73已经由记录器配置为图5a的文件50的视频信息的第一部分51与目标记录载体的第一层70的第一部分72完全匹配。
图5a的文件50的视频信息的剩余的第二部分52随后可被记录在目标记录载体的第二层71的第二部分76内。为此,记录器减小第一层70的最大逻辑寻址空间,以与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一致,该层间转换点由记录器从图5a的第二文件53检索到或者根据视频信息本身确定。
值得指出的是,也可以通过对视频信息进行处理,并在视频信息中搜索符合某些条件的一个位置,来从视频信息中得到合适的层间转换点,某些条件具体为可采用无缝隙转换支出、单元边界所在之处,以及视频信息包括符合关于比特率和场景内容的某个规则的场景的位置。适于作为层间转换点的视频信息位置实例有低比特率和黑暗场景或无动作或快速运动内容的场景。当记录器开始记录图5a的第一文件50的视频信息时,层间转换自动强迫进行,这是因为当记录器到达了经调整的第一层70最大逻辑寻址空间,相当于第一部分72的终点73,此时视频信息的记录恰好进行到视频信息内的这样一个点,该点是层间转换点在源记录载体上的位置。
当到达第一层70的最大寻址空间时,记录器自动进行层间转换并且在第二层71上第二部分76中,从图5a的第一文件50的第二部分52开始继续记录剩余的视频信息。由于第三部分74在经调整的第一层最大地址空间以外,并且对于记录器来说,第一层70经过调整的最大地址空间是无法访问的,因此记录将不在第三部分74和第四部分78内进行。
由于在PTP型记录载体上,记录器在层间转换后从第二部分76的始点75开始向外记录,因此最大寻址空间调整后记录器仍然可以访问第四部分78,这与第一层70第三部分74不同。第二部分76的终点77由视频信息的终点确定。
虽然图6和图7是借助图5a的文件结构进行阐释的,但是也可以借助于图5b的文件结构。
图8示出了用于复制双层记录载体的系统,包含回放设备和记录器。
源双层记录载体80被复制到目标双层记录载体81上。回放设备82可以经基本引擎84访问源记录载体上的信息,基本引擎完成记录载体80上信息的读取和译码。处理器88与基本引擎84耦合,并且可以向基本引擎84发送指令和接收基本引擎84获得的信息。利用基本引擎84,处理器可以从源记录载体80搜索视频信息和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其方式为首先从源记录载体80的第一层搜索标明层间转换点逻辑地址的视频信息,随后从源记录载体80的第二层搜索其余的视频信息。处理器88进一步耦合至用户接口86和输出90。通过用户接口86,用户可以指示回放设备开始复制过程(由回放设备发起)或者调整回放设备82向记录器83提供的文件或数据流的格式。例如可以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两个格式之间进行选择,从而在不同记录器要求不同文件格式时确保兼容性。用户还可以指示回放设备控制(suppress)输出到记录器或文件的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
包含视频信息的文件、多个文件或数据流以及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由处理器88经接口90提供给记录器83的输入91。当记录器83接收到包含视频信息的文件、多个文件或数据流以及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时,输入91向处理器89提供文件、多个文件或数据流。
处理器89耦合至用户接口87。用户经用户接口87指示记录器开始复制过程,或者指示记录器发起从回放设备82向记录器83的文件传送。此外,用户接口87可用来调整记录器83从回放设备82所接受的文件或数据流的格式。例如可以在图5a和图5b所示格式之间进行选择,从而在不同记录器要求不同文件格式时确保兼容性。用户接口87还可用来指示记录器83忽略回放设备提供的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并代之以处理视频信息来定位层间转换点的合适位置。
对于复制过程,回放设备82完成下列步骤:
-在处理器88的控制下,利用基本引擎84从源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一层检索视频信息,此时光头装置聚焦在第一层上。
-在处理器88的控制下,利用基本引擎84从源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二层搜索视频信息,此时光头装置聚焦在第二层上。
-将从第一层和第二层检索的所有视频信息传送至记录设备。
传送可以由用户经回放设备82的用户接口86或者经记录器83的用户接口87发起。替换方式为,在回放设备82和/或记录器83(例如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的IDE接口控制的回放设备和记录器)经它们的接口受计算机控制时,传送可以经回放设备82和/或记录器83的接口90、91发起。
-确定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
记录器随后必须确定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
为此可以从回放设备获取源记录载体上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例如通过从回放设备提供的文件中搜索该逻辑地址,或者通过处理视频信息并确定层间转换的合适点的逻辑地址。
-根据传送的层间转换位置调整目的多层记录载体上第一层的最大可用容量。
因为在第一层的最大逻辑地址上完成了层间转换并且逻辑寻址如图6和7所示在第二层上延续,所以通过调整第一层上的最大逻辑地址空间,改变了物理地址空间至逻辑地址的变换。
-在目标多层记录载体上记录传送至记录设备的视频信息。
记录器83通过利用处理器89处理视频信息,将接收的视频信息记录在目标记录载体81上。处理器89随后以记录标准所定义的合适形式,向基本引擎85提供视频信息,连同其它所需信息(例如寻址信息),在基本引擎处,信息被转换为适于在目标多层记录载体上记录的信号。
为了实现层间转换点,记录器83的处理器89可以在记录目标多层记录载体81的第一层之前或者期间,调整目标记录载体81第一层的最大地址空间。如果调整了第一层的最大地址空间,则当记录器到达位于寻址空间终点处的经调整的最大逻辑地址时,自动进行层间转换。
当视频信息的处理未确定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时,回放设备需要完成下列额外步骤:
在处理器88的控制下,利用基本引擎84从源多层记录载体中搜索层间转换点。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可以几种方式加以确定。回放可以从记录载体引导区(lead-in)的条目(entry)中搜索层间转换位置的逻辑地址,或者可以通过在从源记录载体搜索视频信息时指示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确定层跳转的位置。为进行复制,必须从记录载体中搜索所有的视频信息,并且在双层源记录载体的情况下,回放将自动遇到层间转换。
-将层间转换点传送至记录设备
层间转换点逻辑地址的传送由用户经回放设备82的用户接口86或者经记录器83的用户接口87发起。替换方式为,在回放设备82和/或记录器83(例如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的IDE接口控制的回放设备和记录器)经它们的接口受计算机控制时,传送可以经回放设备82和/或记录器83的接口90、91发起。显而易见的是,层间转换点逻辑地址的传送可以分开进行或者与视频信息的传送一起进行。当视频信息的处理确定了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时,回放设备需要完成下列额外步骤而不是上述两个额外步骤:
处理视频信息,以确定符合层间转换要求的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

Claims (7)

1、一种将提供给输入设备的信息记录在具有第一层、第二层和层间转换点的多层记录载体上的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包含在该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上写入信息的写入装置和与该输入设备及该写入装置耦合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装置在工作时根据输入流确定层间转换点,并且根据确定的层间转换点调整该第一层的最大逻辑地址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经调整的第一层最大逻辑地址与检索到的层间转换点一致。
3、一种将源多层记录载体复制到目标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从该源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一层上检索视频信息;
从该源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二层上检索视频信息;
将从该第一层和第二层检索到的视频信息传送至记录设备;
确定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
根据所确定的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调整该目标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一层的最大逻辑地址;
在该目标多层记录载体上记录被传送至该记录设备的视频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制源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层间转换点逻辑地址的步骤包括下列步骤:
处理所传送的视频信息,以确定符合层间转换要求的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制源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层间转换点逻辑地址的步骤包括下列步骤:
从该源多层记录载体中检索层间转换点;
将该层间转换点传送至记录设备;
从所传送的层间转换点确定一个层间转换点的逻辑地址。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复制源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目标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一层的逻辑地址的步骤是在记录传送给该记录设备的视频信息时进行的。
7、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复制源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目标多层记录载体的第一层的逻辑地址的步骤是在将传送给该记录设备的视频信息记录在该第一层之后进行的,并且根据命令确定该层间转换点。
CNA2004800291478A 2003-10-06 2004-09-30 用于复制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系统、回放设备和记录器 Pending CN18642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103690 2003-10-06
EP03103690.8 2003-10-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4221A true CN1864221A (zh) 2006-11-15

Family

ID=34400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291478A Pending CN1864221A (zh) 2003-10-06 2004-09-30 用于复制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系统、回放设备和记录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14223A1 (zh)
EP (1) EP1673776A2 (zh)
JP (1) JP2007507824A (zh)
KR (1) KR20060115995A (zh)
CN (1) CN1864221A (zh)
TW (1) TW200521984A (zh)
WO (1) WO200503411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8965A1 (en) * 2006-09-20 2008-03-20 Yoshiho Gotoh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recorder and disk with multiple storage layers
TW200830304A (en) * 2007-01-05 2008-07-16 Ind Tech Res Inst Continue addressing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and addressing method thereof
JP4942820B2 (ja) * 2007-12-03 2012-05-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189076T1 (de) * 1994-11-30 2000-02-15 Sony Corp Datenaufzeichnungsträger und dessen aufzeichnen/wiedergabe
JP2871534B2 (ja) * 1995-06-26 1999-03-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方法、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JP4103061B2 (ja) * 1999-03-31 2008-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管理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並びにそれらの装置
CA2449423A1 (en) * 2001-06-05 2002-12-12 Flexplay Technologies, Inc. Limited play optical devices with interstitial reactive lay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01281772A (zh) * 2002-01-22 2008-10-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层信息记录媒介,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JP3584033B1 (ja) * 2003-03-25 2004-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5025821A (ja) * 2003-06-30 2005-01-27 Sony Corp 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507824A (ja) 2007-03-29
EP1673776A2 (en) 2006-06-28
US20070014223A1 (en) 2007-01-18
TW200521984A (en) 2005-07-01
KR20060115995A (ko) 2006-11-13
WO2005034118A3 (en) 2005-05-26
WO2005034118A2 (en) 200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4356C (zh) 数字摄像机和数据传送方法
CN1286326C (zh) 信息存储设备及其方法
CN1130720C (zh) 存储静止图像信息的记录媒体、记录和/或重放方法及设备
CN1253805C (zh) 电子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CN1282194C (zh) 含有虚拟删除信息的记录媒体的记录方法
CN1168051A (zh) 视频数据的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01059988A (zh) 具有多角度数据结构的信息存储媒体和相应设备
CN1495615A (zh) 图像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842866A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方法和信息记录设备
CN1764972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799047A (zh) 有效管理多媒体内容的方法及用该方法将多媒体内容存储在其中的存储介质
CN1864221A (zh) 用于复制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系统、回放设备和记录器
CN1306279A (zh) 数据再现设备和方法
CN1272207A (zh) 在/从盘形记录载体上记录/再现和/或编辑实时信息
CN1558415A (zh) 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957609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864226A (zh) 复制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系统、回放设备及记录器
CN1976428A (zh) 视频记录设备及方法、视频传输方法和视频记录方法程序
CN1955968A (zh) 记录控制设备,记录控制方法及整合有照相机的记录设备
CN1649010A (zh) 在光盘设备上传送和记录用户偏好信息的方法
CN1926625A (zh)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设备和图像拾取设备
CN1313991A (zh) 寻址位流记录的方法
CN1143300C (zh) 记录/重放设备、记录/重放方法
CN1864225A (zh) 用来复制多层记录载体的方法、系统、回放装置和记录器
CN1890748A (zh) 文件管理设备、文件管理方法、文件管理方法程序以及记录文件管理方法程序的记录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