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8628A - 棱镜的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棱镜的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8628A
CN1858628A CN200610079473.0A CN200610079473A CN1858628A CN 1858628 A CN1858628 A CN 1858628A CN 200610079473 A CN200610079473 A CN 200610079473A CN 1858628 A CN1858628 A CN 1858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face
resettlement section
position adjustments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94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3171C (zh
Inventor
堀越了
大宫秋夫
佐藤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58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8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31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317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棱镜的固定方法,将在载置台(82)上载置的棱镜(37)从设于上部镜筒(36)的下部的开口插入,并使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与夹具主体(81)的基准面(81a)抵接。将定位用夹具(87)的抵接面(87a)与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抵接后,使定位用夹具(90)移动,直至其棱线(90a)抵接于棱镜(37)的全反射面(37c)。在该移动的过程中,定位用夹具(90)的抵接面(90b)推压壁面(36g)。若定位用夹具(90)的棱线(90a)抵接于棱镜(37)的全反射面(37c),则棱镜(37)和上部镜筒(36)被定位。其后,将棱镜(37)和上部镜筒(36)接合固定。从而,能够与镜筒自身的构件精度无关地,高精度地组装棱镜等光学系统。

Description

棱镜的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例如直角棱镜之类的棱镜固定在内置于电子照相机、视频摄像机和银盐摄像机的透镜镜筒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正在普及的摄像机有利用例如CCD图像传感器之类的摄像机构对由摄像光学系统所成像的被拍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所谓的数码相机。最近,款式小型化和款式薄型化的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主流。这种数码相机,具有所谓的折射光学系统,其利用棱镜和反射镜,使被射入的沿着第一光轴的被拍摄体光,向与第一光轴垂直的第二光轴方向折射,从而使上述被拍摄体光在配置于第二光轴上的CCD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上成像。另外,在具有折射光学系统的数码相机中,还开发了备有如下光学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即:利用驱动源使有助于变焦的光学系统移动,从而使变焦倍率改变。
对于这种光学系统的情况,作为将棱镜定位于镜筒的方法,通常考虑,在例如用粘合剂将棱镜固定于镜筒时,使用弹簧将棱镜的基准面推压在镜筒的基准面上(专利文献1),或者在棱镜安装镜筒上设置支撑凹部,并将棱镜的角部插入在该支撑凹部的状态下,利用弹簧将棱镜推压在棱镜安装镜筒上(专利文献2)。
在利用这种弹簧将棱镜定位于镜筒的情况下,若弹簧的弹性力因年久变化而减退,则存在因棱镜的自重等而导致棱镜错位的问题。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通常考虑,在例如镜筒上设置棱镜支撑部,并用弹簧将棱镜推顶在镜筒的状态下虚拟组合后,调节所述棱镜支撑部并使设于棱镜下面的抵接面和棱镜支撑部抵接后进行正式固定(专利文献3)。由此,能够进行可靠的固定。
〔专利文献1〕特公平5-35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36034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用新案登录第2566833号公报
最近,出于数码相机的制造成本的削减和数码摄像机的轻量化等原因,一般由树脂成形品制造组装有上述棱镜和透镜等的镜筒。然而,对于将镜筒由树脂成形品形成的情况,在由同一批制造的各个镜筒自身中存在不均匀的误差范围,另外,由于在每一批制造中存在不均匀的误差范围,因此在这种各个镜筒上组装棱镜等的情况下,其组装精度变差,其结果,导致组装于镜筒的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降低的问题。另外,即使镜筒自身以高精度制造,由于通过其他构件固定棱镜,因此在其他构件的组装精度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棱镜等的位置调节,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为提供一种棱镜的固定方法,以与镜筒自身的构件精度无关地能够高精度地组装棱镜。
本发明的棱镜的固定方法,把将入射后的被拍摄体光直角折射的棱镜,定位于保持框中,所述保持框备有:收容该棱镜的棱镜收容部、用于将所述棱镜插入棱镜收容部的插入口、以及用于与组装固定的其他构件抵接的抵接面,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抵接面抵接的基准面的夹具上,以使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式保持所述棱镜后,将所述棱镜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棱镜收容部的内部,并于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的状态下,将收容于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棱镜接合固定于所述保持框。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是直角棱镜,所述棱镜利用除了光入射面、全反射面和光射出面以外的其他两个面,接合固定于所述保持框上。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时,所述棱镜和所述棱镜收容部的内壁面处于非接触状态。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后,进行棱镜相对于所述保持框的定位。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备有:夹具主体,其具有载置部,所述载置部以使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式载置该棱镜;第一定位构件,其与插入在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棱镜的光入射面抵接;第二定位构件,其从在构成所述棱镜收容部的侧面中,与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对峙的侧面上设置的开口被插入,并与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抵接。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是直角棱镜,所述棱镜利用除了光入射面、全反射面和光射出面以外的其他两个面,接合固定于所述保持框上。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时,所述棱镜和所述棱镜收容部的内壁面处于非接触状态。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后,进行棱镜相对于所述保持框的定位。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具有:夹具主体,其具有载置部,所述载置部以使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式载置该棱镜;第一定位构件,其与插入在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棱镜的光入射面抵接;第二定位构件,其从在构成所述棱镜收容部的侧面中,与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对峙的侧面上设置的开口被插入,并与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抵接。
另外,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第一定位构件推压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使该棱镜的全反射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构件。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具有进行所述保持框的定位的定位部。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构件具有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顶接的顶接面,并且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顶接面的位置的位置调节构件。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构件同时用作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在使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顶接面沿着插入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方向滑动时,通过抵接在设于所述夹具主体的侧壁面,防止第二定位构件的滑动。
另外,其特征在于,分别将对应所述棱镜设置的位置调节件载置于所述载置台,将防止载置于载置台的位置调节件移动的止动件载置于所述夹具主体,将所述位置调节件抵接于所述止动件,由此进行位置调节件的定位后,将所述顶接面抵接于所述被定位的位置调节件时,进行所述位置调节构件的所述顶接面的位置调节,使所述位置调节构件抵接于所述夹具主体的侧壁面。
按照本发明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在把将入射后的被拍摄体光直角折射的棱镜,定位于保持框中的固定方法中,所述保持框备有:收容该棱镜的棱镜收容部、用于将所述棱镜插入棱镜收容部的插入口、以及与被组装固定的其他构件抵接的抵接面,其中,在备有所述抵接面所抵接的基准面的夹具上,以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式保持所述棱镜后,从所述插入口将所述棱镜插入棱镜收容部的内部,并于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的状态下,将收容于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棱镜接合固定于所述保持框,因此将在保持框的制造时高精度加工的部位,仅仅限定于组装其他构件时所被抵接的抵接面即可,从而能够控制保持框制造时的成本。
另外,由于所述棱镜是直角棱镜,所述棱镜,利用除了光入射面、全反射面和光射出面以外的其他两个面,而被接合固定于所述保持框,因此在被收容于棱镜收容部的棱镜中,能够消除入射到光入射面的光的光轴方向的抖动,以及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光轴方向的抖动。
另外,由于在将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时,所述棱镜和所述棱镜收容部的内壁面处于非接触状态,因此,与以往那样在抵接于棱镜收容部的内壁面的状态下将棱镜接合固定于棱镜收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将棱镜接合固定于棱镜收容部。另外,具有如下优点,即只要高精度地制造抵接面即可,不必高精度地加工棱镜收容部的内壁面的精度。
另外,由于在将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后,进行棱镜相对于所述保持框的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棱镜相对于保持框的定位。
另外,所述夹具,备有:夹具主体,其具有载置部,所述载置部以使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式载置该棱镜;第一定位构件,其与插入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棱镜的光入射面抵接;第二定位构件,其从在构成所述棱镜收容部的侧面中,与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对峙的侧面上设置的开口插入,且与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抵接,因此,只要将棱镜的全反射面支撑于固定位置,就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棱镜自身的定位。
另外,因为由所述第一定位构件推压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而将该棱镜的全反射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构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棱镜的定位。
另外,因为所述夹具主体具有进行所述保持框的定位的定位部,因此在将保持框载置于夹具主体时能够进行保持框的定位,因此由于仅进行棱镜的定位即可,故能够提高固定棱镜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所述第二定位构件,备有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顶接的顶接面,并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顶接面的位置的位置调节构件,因此,在将收容于棱镜收容部的棱镜接合固定于棱镜收容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入射到光入射面的光的光轴方向的抖动,以及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光轴方向的抖动。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棱镜相对于保持框的定位。
另外,所述第二定位构件能够沿与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相垂直的方向滑动,所述位置调节构件同时用作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在使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顶接面沿着插入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方向而滑动时,通过抵接在设于所述夹具主体的侧壁面,而防止第二定位构件的滑动,因此,能够对例如棱镜的制造批次(lot)变更时所产生的棱镜的尺寸变动进行相应的调节。
另外,分别将根据所述棱镜设置的位置调节件载置于所述载置台,将防止载置于载置台的位置调节件移动的止动件载置于所述夹具主体,将所述位置调节件抵接于所述止动件,由此进行位置调节件的定位后,将所述顶接面抵接于所述被定位的位置调节件时,进行所述位置调节构件的所述顶接面的位置调节,使所述位置调节构件抵接于所述夹具主体的侧壁面,因此能够正确地调节第二抵接构件的抵接面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前面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后面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透镜装置的前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透镜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利用夹具将棱镜定位于上部镜筒时的剖面图。
图6是利用夹具将棱镜定位于上部镜筒时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接合固定在上部保持框架上定位的棱镜时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将第二透镜组,组装于上部镜筒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第一透镜,组装于上部镜筒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棱镜固定于上部镜筒的棱镜收容部时所使用的夹具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调节位置调节用夹具的定位面的位置时的夹具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定位面的位置调节时定位面周边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是将上部镜筒定位于夹具时的剖面图。
图14是将棱镜定位在夹具上定位的上部镜筒时的剖面图。
图中:2-数码相机、20-透镜装置、31-上部单元、32-下部单元、33-快门单元、36-上部镜筒(保持框)、36a-棱镜收容部、36c-通孔(开口)、36e-开口(插入口)、36f-抵接面、37-棱镜、37a-光入射面、37b-光射出面、37c-全反射面、80、100-夹具、81、101-夹具主体、81a、109a-基准面、82、110-载置台、87-定位用夹具(第一定位构件)、90-定位用夹具(第二定位构件)、102-定位构件(第二定位构件)、103-推压构件(第一定位构件)、107d-外壁面(侧壁面)、113、114-定位销(定位部)、121a-顶接面、126-螺栓(位置调节构件)、135-规块(止动件)、140-圆杆(位置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数码相机的前面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相机的后面的立体图。在数码相机10的前面,在其中央上部设置有照射闪光灯光的闪光灯发出部,在其侧方设置有摄影开口14。内置于数码相机10的透镜装置16的第一透镜18从摄影开口14露显。在上面设置电源按钮20和释放按钮22。通过对快门(release)按钮22进行按压操作,进行一帧的静止画面摄影,并在安装于数码相机10的存储卡(未图示出)中存储由该摄影所得到的图像数据。
如图2所示,在数码相机10背面,配置有:LCD(液晶显示器)26;变焦操作按钮28,其使变焦型透镜装置16变焦(变倍)为摄远侧和广角侧;以及光标按钮30,其进行数码相机10的各种操作及设定。通过一边观察LCD26上显示的菜单一边操作光标按钮30而指示,能够进行摄像模式和重放模式的切换、闪光灯发出的开/闭等各种设定。
LCD26,在摄影模式下,将通过第一透镜18而得到的被拍摄体像作为动画的整体图像而显示,用户通过观察该全面图像而能够知道摄影范围。另外,在重放模式下,能够选择记录于存储卡的图像数据,在LCD26上显示。
所述透镜装置16,如图3和图4所示,备有使用棱镜37的折射光学系统。通过使用这种折射光学系统,薄化数码相机10的厚度。透镜装置16,由上部单元31、下部单元32以及组装于这些各单元之间的快门单元33构成,它们通过螺钉34等而组装为一体。
上部单元31,由上部镜筒(保持框)36、组装于该上部镜筒36的第一透镜组G1、棱镜37、以及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等构成。另外,由于第一透镜组G1在本实施例中由一个第一透镜18构成,因此,以下称第一透镜18。另外,第一透镜组G1也可以由多个透镜构成。
上部镜筒36,与下部单元32的下部镜筒65一同构成透镜装置16的透镜镜筒38。上部镜筒36,在其上部备有将棱镜37收容的棱镜收容部36a。位于该棱镜收容部36a的侧壁且与棱镜37的全反射面37c对峙的侧壁36b,与棱镜37的全反射面37c大致平行地倾斜。在该侧壁36b,形成有供后述的定位用夹具90插穿的通孔36c。
该上部镜筒36,具有其底面被开口的空间36d。该空间36d与棱镜收容部36a相连通,在该空间36d上固定第二透镜组G2外,还安装第三透镜组G3。以下,将空间36d,称作透镜组装空间36d,该上部镜筒36的底面被开口,从该开口部分36e(参照图5)插入棱镜37。该开口部分36e(以下,称开口36e)的面积形成为比棱镜37的光出口面37b的面积宽。
第一透镜18,在被支撑于透镜壳体40的状态下,安装于设置在上部镜筒36的上部的棱镜收容部36a的前面。在第一透镜18的背面,配置用于遮断无关的光的遮光板42。另外,该第一透镜18,通过借由遮光板42与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抵接,对棱镜37定位后,被组装于上部镜筒36。
棱镜37,由具有光入射面37a、光射出面37b、以及全反射面37c,且由光入射面37a和光射出面37b相垂直的棱镜构成。该棱镜被收容于棱镜收容部36a。棱镜37被配置为光入射面37a夹着遮光板42,与第一透镜18面向。该棱镜37,利用全反射面37c,使从第一透镜18入射到光入射面37a的被拍摄体光(光轴L1的光束)全反射,并从光射出面37b,作为光轴L2的光束射出。
第二透镜组G2由两片透镜45、46构成,并被支撑于透镜座50。在该第二透镜组G2和棱镜37之间,设置金属制遮光板43。第二透镜组G2和金属制遮光板43,与透镜37同样从上部镜筒的开口(插入口)36e插入,并依次按遮光板43、第二透镜组G2的顺序插入。于是,在遮光板43被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和第二透镜组G2的透镜45所夹持的状态下,透镜座50接合固定于上部镜筒36。由此,第二透镜组G2相对于棱镜37被定位。
第三透镜组G3由三片透镜52~54构成。这些透镜由透镜托架55所支撑。该透镜托架55通过未图示的变焦马达而沿透镜装置16的光轴L2移动,而进行变焦。第四透镜组G4由一片透镜58构成。该透镜58被组装固定于透镜座59,透镜座59,以遮蔽上部镜筒36的开口36e的方式,被组装固定于上部镜筒36的下部。另外,在将该透镜座59组装固定于上部镜筒36的下部时,将透镜座59抵接的上部镜筒36的面36f作为抵接面36f进行说明。
下部单元32,由下部镜筒65、组装于该下部镜筒65的第五透镜组G5、以及焦点调节用马达(未图示)构成。第五透镜组G5,由三片透镜66~68构成,并用透镜托架69支撑各透镜66~68。该透镜托架69,通过焦距调节用马达而沿透镜装置16的光轴L2上下移动,而进行焦距调节。
将CCD图像传感器70安装于下部镜筒40的下部开口,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透镜18~第五透镜组G5,而使被拍摄体像在其受光面上成像。在该CCD图像传感器70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配置用于防止干涉条纹(moire)和假色产生的低通滤光片71。
接下来,在上述的上部镜筒36中,使用图5~图7说明使用夹具80接合固定棱镜37时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如图5所示,将棱镜37载置于被固定于夹具主体81的基准面81的载置台(载置部)82。此时,将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抵接在载置台82的载置面82a,并使棱镜37抵接设于载置面82a的定位片31b。由此,棱镜37相对于载置台82而被定位。另外,载置面82a由于由相对于夹具主体81的基准面81a平行的面形成,因此支撑于载置面82a的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成为相对于基准面81a垂直的面。另外,在将棱镜37定位于载置台82时,考虑使棱镜37吸附支撑,但是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使棱镜37支撑在载置面82a上。
在将棱镜37支撑于载置台82的载置面82a后,使上部透镜36沿图5中A方向移动,并从设于上部镜筒36的下部的开口36e插入棱镜37。于是,将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与夹具主体81的基准面81a相抵接。如图6所示,在使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与夹具主体81的基准面81a相抵接的状态中,插入棱镜收容部36a的棱镜37与棱镜收容部36a的内壁面成为非接触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中,棱镜37未在上部镜筒36上定位。
在将棱镜37收容于上部镜筒36的棱镜收容部36a的内部的状态下,操作第一操作拨盘85,并通过第一调整机构86使定位用夹具(第一定位构件)87沿图6中B方向移动。接着,操作第一操作拨盘85,直至定位用夹具87的抵接面87a抵接在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图6中的两条点划线)。由此,棱镜37,被设于载置台82的定位片82b和定位用夹具87的抵接面87a夹持。
其后,操作第二拨盘88并通过第二调整机构89使定位用夹具(第二定位构件)90沿图6中C方向移动。接着,操作第一操作拨盘85,直至使定位用夹具90的棱线90a抵接在棱镜37的全反射面37c(图6中的两条点划线)。
另外,若将定位用夹具90的棱线90a抵接在棱镜37的全反射面37c,则定位用夹具90的抵接面90b抵接在设于棱镜收容部36a的侧壁36b的通孔36c的壁面36g上。此时,定位用夹具90向图6中的C方向移动,上部透镜36被移动的定位用夹具90推压而移动。于是,将定位用夹具90的棱线90a抵接在棱镜37的抵接面37c时,棱镜37相对于上部镜筒36定位。另外,由于棱镜37由定位用夹具87和载置台82的定位片82b所夹持,因此棱镜37即使受到定位用夹具90的推压,棱镜37也不移动。如图7所示,在进行棱镜37相对于棱镜收容部36a而定位的状态下,从设于棱镜收容部36a的侧壁面的开口95,注入例如UV接合剂,而将棱镜37固定于棱镜收容部36a。由于通过注入在棱镜37的除了光入射面37a、光射出面37b和全反射面37c以外的两个面与棱镜收容部36a的内壁面之间的接合剂而将棱镜37固定于上部镜筒36,因此不会使棱镜37的光学性能降低。
若将棱镜37接合固定于棱镜收容部36a,则通过操作第一操作拨盘85而使定位用夹具87沿图6中D方向移动。同样,通过操作第二操作拨盘88而是定位用夹具90沿图6中E方向移动。在使这些定位用夹具移动后,将上部镜筒36从夹具主体81取下。
如图8所示,将支撑遮光板43、第二透镜组G2的透镜座50从设于上部镜筒36的下部的开口36e插入。其后,使遮光板43抵接在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并于将第二透镜组G2的透镜45的光入射面抵接在遮光板42的状态下,将第二透镜组G2的透镜座50固定于上部镜筒36。在将透镜座50固定于上部镜筒36后,将支撑第三透镜组G3的透镜托架55组装于上部镜筒36,并将支撑作为第四透镜组G4的透镜58的透镜座59固定于上部镜筒36的下部。此时,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抵接在透镜座59上。另外,由于作为第四透镜组G4的透镜58相对于透镜座59定位,因此从透镜37的光射出面37b射出的光的光轴L2不被组装于上部镜筒36的透镜所抖动。
在将第二透镜组G2组装于上部镜筒36后,将遮光板42、第一透镜28以遮光板43、第一透镜18的顺序组装于上部镜筒36。在该组装时,在将遮光板42抵接在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上的状态下将第一透镜18抵接在遮光板42。在该状态下,将支撑第一透镜18的透镜座40组装于上部透镜36。另外,由于第一透镜18的后面,由与第一透镜18的光轴L1垂直的平面形成,因此以使第一透镜18的光轴L1与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垂直的方式将第一透镜18相对于棱镜37定位。由此,即使在上部镜筒36的构件精度偏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固定于上部镜筒36的棱镜37为基准而组装其他透镜,因此不会使透镜装置的光学性能变差。最后,通过组装使透镜托架55上下移动的马达的而完成上部单元31。完成后的上部单元,与快门单元33和下部单元32进行组装,从而完成透镜装置16。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定位用夹具的棱线抵接在棱镜的全反射面,而进行上部镜筒相对于棱镜的定位,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定位用夹具上设置顶接面,并将该定接面抵接在棱镜的全反射面,从而进行上部镜筒相对于棱镜的定位。
以下,说明通过使顶接面抵接在棱镜的全反射面而进行上部镜筒相对于棱镜的定位的情况的实施方式(以下,第二实施方式)。此时,在保持框36上,设置有供作为后述的定位构件102的顶接面121a插穿的通孔,该通孔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的通孔,因此对于上部镜筒,附加相同符号(符号36)而说明,关于通孔附加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符号(符号36j)而说明。
如图10所示,夹具100,由夹具主体101、定位构件102、推压构件103构成。夹具主体101,由成为基盘的底板106以及以相面向的方式设于底板106的两端部的侧板107、108构成。这些底板106和侧版107、108被设置为互相垂直,这些板被设置为一体。在底板106的上面106a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台座109和载置台(载置部)110。
台座109是载置上部镜筒36的部位。该台座109的上面109a为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抵接的基准面(以下,基准面109a)。至于载置台110,在其上面110a上载置棱镜37。另外,在以下中,将载置台110的上面110a作为载置面说明。若将棱镜37载置于该载置台110,则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与载置面110a抵接。载置台110的载置面110a,由相对于设于台座109的基准面109a平行的面构成。另外,由于抵接于基准面109a的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是与透镜座59的上面相抵接的面,因此,能够使透镜58的光轴与从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射出的光轴平行或一致。
在台座109的两侧方设置凸块(boss)111、112,在这些凸块111、112的上面,分别立设定位用销(定位部)113、114。该定位用销113、114,通过被插入设于上部镜筒36的开口361、36m(参照图13),而在将上部镜筒36载置于夹具主体101时使上部镜筒36相对于载置台101定位。
在该夹具主体101的侧板107上,设有供后述的定位构件(第二定位构件)102的定位片121插穿的开口107a,并在侧板108上,设置供推压构件(第一定位构件1)103的轴部132插穿的开口108a。另外,开口107a的中心轴和开口108a的中心轴,分别以与载置于载置台110上的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的光轴一致的方式形成。另外,符号107b、107c,是设于定位构件102的螺丝127、128螺合的螺纹孔。
定位构件102,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定位片121的长度形成为比支撑片122的长度长,并这些片121、122以垂直的方式被设置。定位片121插穿侧板107的开口107a。该定位片121的前端面121a形成为从上面朝向下面且向支撑片122倾斜的倾斜面。该前端面121a从设于棱镜收容部36a的侧壁36b的插穿孔36j,被插入棱镜收容部36a的内部。另外,前端面121a从插穿孔36j被插入后,被插入棱镜收容部36a的内部。另外,若在从插穿孔36j插入前端面121a后,通过推压构件103推压载置于载置台的棱镜37,则棱镜37的全反射面37c被顶接在前端面(以下,称为顶接面)121a,从而将棱镜37支撑于固定位置。
另一方面,在与定位片121垂直的支撑片122上,形成螺纹孔123、124、125。这些螺纹孔中,在螺纹孔123内螺纹结合螺栓(位置调节构件)126,该螺栓126的前端朝向与定位片121相同的方向突出。该螺栓126,为阻止定位片102的移动而设置。例如,若将定位片121插入侧板107的开口107a,直至螺栓126的前端面126a抵接在侧板107的外壁面(侧壁面)107d,则定位构件102的移动被阻止。由此,螺栓126作为制动机构发挥功能。另外,根据螺栓126的前端部的突出量,确定定位片121的插穿量,即确定顶接面121a的位置,因此在例如调节顶接面121a的位置时,调节螺栓126的前端部的突出量。另外,符号127、128是螺钉,这些螺钉127、128,分别以被螺纹结合在螺纹孔124、125的状态,被支撑于定位构件102。这些螺钉127、128,在将定位构件102固定于夹具主体101时,分别与设于夹具主体101的侧板107的螺纹孔107b、107c螺纹结合。
推压构件103,由将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推压的推压部131以及插穿侧板108的开口108a的轴部132构成。推压部131由大致长方体形状构成,与组装了轴部132的面成相反一侧的面131a,由以向与轴部132相反一侧突出的方式而弯曲的弯曲面(以下称弯曲面131a)构成。该推压部131,通过轴部132插穿的盘簧133,被向图13的S方向推顶,从而推压载置于载置面110a的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此时,推压部131的弯曲面131a和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线接触。
在通过使用上述的夹具100而将棱镜37固定于上部镜筒36的情况下,首先需要预先调节定位构件102的顶接面121a的位置。此时,如图11所示,将大致L字状的规块(止动件)135载置于载置台110上。此时,使载置台110插穿于设于规块135的底板136的开口136a后,通过在设于规块135的底板136的定位孔137、138中插入定位销113、114,而将规块135定位于夹具主体101。在该种状态下,将位置调节用圆杆(位置调节件)140载置于载置台110。此时,使位置调节用圆杆140的外周面140a抵接于规块135的抵接面135a,而将位置调节用圆杆140定位。此后,使定位构件102的定位片121向图11的O方向移动,并从侧板107的开口107a插穿。
如图12(A)所示,在例如顶接面121a没有顶接位置调节用圆杆140的外周面140a的情况下,由于螺栓126的前端面126a过度突出,因此,使螺栓126向从支撑片122取出的方向旋转,而减小螺栓126的前端面126a的突出量。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对于在螺栓126的前端面126a抵接于侧板107的外壁面107d之前顶接面121a就抵接于位置调节用圆杆140的外周面140a的情况,由于螺栓126的前端面126a的突出量较小,因此使螺栓126向螺合于支撑片122的方向旋转,而增大螺栓126的前端面126a的突出量。如图12(C)所示,当螺栓126的前端面126a抵接于侧板107的外壁面107d时,顶接面121a抵接于位置调节用圆杆140的外周面140a的情况下,螺栓126的突出量的调节结束。另外,位置调节用圆杆140使用与棱镜37的大小匹配的直径的圆杆。
若螺栓126的突出量的调节结束,则将位置调节用圆杆140和规块135从夹具主体101取出,将推压构件103安装于侧板108。此时,由于在推压构件103的轴部132安装有盘簧133,因此作业人员在将向侧板108的外侧突出的轴部132牵引后,使止挡块145插穿设于轴部132的开口132a。由此,将推压构件103支撑于规定位置。
在该状态中,以使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和载置面110a抵接的方式,将棱镜37载置于载置台110。此时,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和载置台110的载置面110a抵接。此后,使上部镜筒36沿图13的P方向移动而载置于夹具主体101。此时,在从设于上部镜筒36的下面的开口36e插入棱镜37和载置台110的状态下,分别使定位销113、114插穿设于上部镜筒36的下部的通孔361、36m,并将上部镜筒36载置于夹具主体101。由此,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以抵接于台座109的抵接面109a的状态下被支撑。由于该台座109的抵接面109a由与载置面110a平行的面构成,因此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被支撑于与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平行的面上。另外,在该状态下,插入在棱镜收容部36a的棱镜37,处于与棱镜收容部36a的内壁非接触的状态。另外,插入在棱镜收容部36a的棱镜37,并不相对于上部镜筒36定位。
在将上部镜筒36定位并载置于夹具主体101后,使组装于夹具主体101的定位构件102沿图13的Q方向滑动。通过该滑动,定位片121的前端向侧板108突出。通过该定位构件102的滑动,将定位片121的前端,从设于上部镜筒36的棱镜收容部36a的侧壁36b的插穿孔36j,插入棱镜收容部36a的内部。在该滑动时,若螺纹连接于支撑片122的螺栓126的前端面126a抵接于侧板107的外壁面107d,则阻止定位构件102的滑动。此时,设于定位片121的前端的顶接面121a的位置成为固定位置(参照图14)。另外,在定位构件102的滑动停止后,使用螺钉127、128将定位构件102固定于侧板107。
在该状态下,将插穿设于推压构件103的轴部132的开口132a的止挡块145沿图13中的R方向移动而取出。由于推压构件103的推压部131受到盘簧133的弹力,因此若将止挡块145取出,则推压构件103沿图13中S方向滑动。借助于该滑动,推压构件103的推压部131的推压面131a抵接在被载置于载置台110的棱镜37的光入射面37a,而推压棱镜37。虽然由于该推压而使棱镜37移动,但是由于在棱镜收容部36a中插入着定位片121,因此棱镜37的全反射面37c,抵接在设于定位片121的前端的定位面121a(参照图14)。由此,棱镜37由定位构件102的定位片121和推压构件103的推压部131所定位。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若棱镜37定位于上部镜筒36,则从设于棱镜收容部36a的开口95注入例如UV接合剂,将棱镜37接合固定于棱镜收容部36a(参照图7)。此时,由于使用光入射面37a、光射出面37b、全反射面37c以外的面而将棱镜37接合固定于棱镜收容部36a,因此,对透过棱镜的被拍摄体光不产生影响。
若棱镜37被接合固定于棱镜收容部36a,则使推压构件103沿图14中T方向移动后,将止挡块145插入轴部132的开口132a,并将推压构件103支撑于规定位置。此后将螺钉127、128旋松,而解除定位构件102与夹具101的侧板107的固定,并使定位构件102沿图14中U方向滑动。通过该滑动,定位片121的前端从从棱镜收容部36a退离。最后将固定有棱镜37的上部镜筒36从夹具主体101取下。另外,设于上部镜筒36的插穿孔36j,由密封体等封闭。
在如此固定有棱镜37的上部镜筒36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将支撑有遮光板43、第二透镜组G2的透镜座50固定。接着,在将支撑有第三透镜G3的透镜托架55组装于上部镜筒36的透镜安装空间36d后,将支撑有成为第四透镜组G4的透镜58的透镜座59固定于上部镜筒36的下部。此时,上部镜筒36的抵接面36f抵接在透镜座59。另外,在透镜座59上第四透镜组G4即透镜58被定位,因此从棱镜37的光射出面37b射出的光的光轴L2,不被组装于上部镜筒36的透镜所抖动。其后,遮光板42和第一透镜18,以遮光板42、第一透镜18的顺序安装于上部镜筒36。由此,即使对于上部镜筒36的构件精度较低的情况,由于能够以固定于上部镜筒36的棱镜37为基准而组装其他透镜,因此不会使透镜装置的光学性能劣化。最后,通过组装使透镜托架55上下移动的驱动马达等而完成上部单元31。完成后的上部单元33、与下部单元32组装,而完成透镜装置16。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将棱镜紧固于上部镜筒的棱镜收容部的方法,虽然采用使用UV粘接剂而固定的方法,但是并不必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热铆接而将棱镜固定于收容部。
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棱镜固定于上部镜筒的方法,但是不必局限于此,将透镜固定于棱镜的情况也可以。

Claims (10)

1、一种棱镜的固定方法,把将入射后的被拍摄体光直角折射的棱镜,定位于保持框中,所述保持框备有:收容该棱镜的棱镜收容部、用于将所述棱镜插入棱镜收容部的插入口、以及用于与组装固定的其他构件抵接的抵接面,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所述抵接面抵接的基准面的夹具上,以使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式保持所述棱镜后,将所述棱镜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棱镜收容部的内部,并于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的状态下,将收容于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棱镜接合固定于所述保持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镜是直角棱镜,所述棱镜利用除了光入射面、全反射面和光射出面以外的其他两个面,接合固定于所述保持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时,所述棱镜和所述棱镜收容部的内壁面处于非接触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保持框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夹具的基准面后,进行棱镜相对于所述保持框的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具有:
夹具主体,其具有载置部,所述载置部以使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与所述基准面垂直的方式载置该棱镜;
第一定位构件,其与插入在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棱镜的光入射面抵接;
第二定位构件,其从在构成所述棱镜收容部的侧面中,与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对峙的侧面上设置的开口被插入,并与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第一定位构件推压所述棱镜的光入射面,使该棱镜的全反射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主体具有进行所述保持框的定位的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构件具有所述棱镜的全反射面顶接的顶接面,并且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顶接面的位置的位置调节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节构件同时用作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在使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顶接面沿着插入所述棱镜收容部的方向滑动时,通过抵接在设于所述夹具主体的侧壁面,防止第二定位构件的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棱镜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别将对应所述棱镜设置的位置调节件载置于所述载置台,将防止载置于载置台的位置调节件移动的止动件载置于所述夹具主体,将所述位置调节件抵接于所述止动件,由此进行位置调节件的定位后,将所述顶接面抵接于所述被定位的位置调节件时,进行所述位置调节构件的所述项接面的位置调节,使所述位置调节构件抵接于所述夹具主体的侧壁面。
CNB2006100794730A 2005-05-02 2006-05-08 棱镜的固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31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34077 2005-05-02
JP2005134077 2005-05-02
JP2005253288 2005-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8628A true CN1858628A (zh) 2006-11-08
CN100483171C CN100483171C (zh) 2009-04-29

Family

ID=37297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947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3171C (zh) 2005-05-02 2006-05-08 棱镜的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3171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136B (zh) * 2009-07-28 2011-05-04 赛特莱特(佛山)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制作角锥棱镜的针的夹具
CN102483503A (zh) * 2009-09-03 2012-05-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单元
CN102928954A (zh) * 2012-09-27 2013-02-13 上海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棱镜胶合用治具
CN103257427A (zh) * 2012-02-16 2013-08-2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TWI486624B (zh) * 2010-05-13 2015-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折光鏡片、鏡頭模組及具有該鏡頭模組的成像裝置
CN107688221A (zh) * 2017-09-30 2018-02-13 中山市弗图艾力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镜头的棱镜结构
CN111149036A (zh) * 2017-09-26 2020-05-12 奥林匹斯冬季和Ibe有限公司 手术器械的棱镜架和手术器械
CN113132594A (zh) * 2015-07-27 2021-07-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块
CN114114603A (zh) * 2021-11-26 2022-03-0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调校装置及其调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6833Y2 (ja) * 1992-07-08 1998-03-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プリズムの固定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136B (zh) * 2009-07-28 2011-05-04 赛特莱特(佛山)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制作角锥棱镜的针的夹具
CN102483503B (zh) * 2009-09-03 2014-04-0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单元
CN102483503A (zh) * 2009-09-03 2012-05-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单元
TWI486624B (zh) * 2010-05-13 2015-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折光鏡片、鏡頭模組及具有該鏡頭模組的成像裝置
CN103257427A (zh) * 2012-02-16 2013-08-2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3257427B (zh) * 2012-02-16 2016-08-0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2928954B (zh) * 2012-09-27 2015-02-11 上海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棱镜胶合用治具
CN102928954A (zh) * 2012-09-27 2013-02-13 上海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棱镜胶合用治具
CN113132594A (zh) * 2015-07-27 2021-07-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块
CN113132594B (zh) * 2015-07-27 2023-04-0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块
CN111149036A (zh) * 2017-09-26 2020-05-12 奥林匹斯冬季和Ibe有限公司 手术器械的棱镜架和手术器械
CN107688221A (zh) * 2017-09-30 2018-02-13 中山市弗图艾力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镜头的棱镜结构
CN114114603A (zh) * 2021-11-26 2022-03-0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调校装置及其调校方法
CN114114603B (zh) * 2021-11-26 2024-05-1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调校装置及其调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3171C (zh) 2009-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8628A (zh) 棱镜的固定方法
CN1292282C (zh) 变焦透镜镜筒
CN1275064C (zh)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00533197C (zh) 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调整方法及透镜装置
TW201241497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amera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164171A1 (en) Imaging device
CN1419162A (zh) 照相机和光学取景器
CN1922527A (zh) 透镜镜筒以及图像捕获装置
CN1690756A (zh) 伸缩式镜筒与成像设备
US930712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bending optical element
CN1556938A (zh) 显示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13691700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655044A (zh) 照相机
CN1236355C (zh) 照相机
CN103492123A (zh) 眼镜片固持器
CN102768454A (zh) 摄像设备
JP2007094359A (ja) プリズムの固定方法
CN201555975U (zh) 摄影模块
CN100419486C (zh) 透镜镜筒,照相机以及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
JP2012177750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焦点調整構造及び焦点調整方法
TW200949332A (en) Spacer ring and lens module having the same
CN1497331A (zh) 透镜筒
CN103105661A (zh) 镜头组件及投影装置
CN1231808C (zh) 照相机
CN100350291C (zh) 带数码摄像机的地上望远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