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8938A - 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8938A
CN1848938A CNA2006100743601A CN200610074360A CN1848938A CN 1848938 A CN1848938 A CN 1848938A CN A2006100743601 A CNA2006100743601 A CN A2006100743601A CN 200610074360 A CN200610074360 A CN 200610074360A CN 1848938 A CN1848938 A CN 1848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deo content
record
content
video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43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8938B (zh
Inventor
日野竹春
藤畑胜之
守屋卓司
石井正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8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8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8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89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1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not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5Assembly of content; Generation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H04N21/854Content auth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H04N9/822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the additional signal being at least another television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缩短记录和编辑视频内容和其它视频内容所花费的时间的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记录视频内容的光盘设备和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将来自光盘设备的低分辨率代理(proxy)AV数据供应给计算机,计算机像实况播送视频那样流式再现它,将作为元数据的特性标记引入代理AV数据的任何位置中,并且在元数据文件中描述它们。然后,在完成一个片段的拍摄之后,计算机合并按照摄像机调整在光盘设备这一侧生成的元数据文件和按照用户操作在计算机这一侧生成的元数据文件。

Description

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交叉参考相关申请
本申请包含与2005年4月1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5-118394号有关的主题,特此全文引用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供广播用的视频内容和其它视频内容的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联系已记录对象的视频内容的所需位置和用于编辑的索引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记录容量的增大和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使将光盘用作录像机的记录媒体供工业广播用成为可能。例如,通过单侧单层记录方法,由蓝紫光发射二极管记录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光盘的记录容量高达约23GB(千兆字节)。此外,尽管随压缩比而异,但数据的传输速度(记录位速率)高达50Mbps(兆位每秒)或更高。
当像公开在例如美国已公开专利申请第2005/0008327号中那样,使用这样的光盘和工业广播用录像机捕获所需视频内容时,习惯做法是,不仅从捕获视频中生成通过相对低压缩比压缩的视频数据,以便不使图像质量变差等(主视频数据),而且生成用比那个视频数据高的压缩比压缩的代理视频数据(低分辨率视频数据)并将它记录在光盘上。
注意,捕获音频也通过不仅生成具有低压缩比的主音频数据,而且根据需要生成高压缩比代理音频数据来存储。
代理视频数据和代理音频数据(下文称为“代理AV数据”)是用于最近广泛使用的“非线性编辑”的数据。它被引入个人计算机中,然后用作用于编辑的内容。这是因为,当将个人计算机等用于非线性编辑时,它的处理能力是不够的,因此,如上所述的高位速率主视频数据不能直接用作编辑内容。
这样根据代理视频数据进行的编辑有时叫做“代理编辑”(粗编辑)。这种粗编辑是作为简单编辑针对拍摄地点等进行的。在粗编辑工作中,存在例如记录所记录的视频的关键位置和在记录视频的所需位置上输入注释的工作。例如,当视频内容是棒球比赛时,在粗编辑中,存在记录比赛中击中本垒打的位置(时间码等)和输入与那个本垒打有关的注释的工作。
美国已公开专利申请第2005/0008327号公开了供以后确认视频的关键位置用的作为视频数据的附加信息的“元数据”。
粗编辑大体上是针对捕获视频内容的地点的工作。将所得结果例如通过网络发送到准备从以记录在光盘上的形式传送的主视频和/或音频数据(下文简称为“AV数据”)中分离出来的最终广播数据的演播室的系统。然后,那个演播室根据代理编辑的结果编辑主视频数据,准备供广播用的最后视频数据。
然而,在过去,粗编辑工作是在将记录在光盘上的代理AV数据传送到个人计算机和在那里回放它,完成视频内容的记录之后进行的。这是因为,记录视频内容的摄像师正忙于拍摄,因此,不能一边拍摄一边记录视频的关键位置。于是,依次进行拍摄工作和粗编辑工作,因此,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最好能提供缩短记录和编辑视频内容和其它视频内容所花费的时间的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含有发送视频内容的第一处理部分和接收视频内容的第二处理部分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第一处理部分配有在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各个部分中记录视频内容的内容记录部分以及在内容记录部分结束一个视频内容的记录之前按记录视频内容的顺序开始向第二处理部分的发送的发送部分,而第二处理部分配有按顺序从第一处理部分接收视频内容的接收部分、显示所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的显示部分以及向显示在显示部分上视频内容的所需位置引入用作视频的那个位置的索引的索引信息并记录联系在一起的那个位置和索引信息的索引信息处理部分。
最好,发送部分按记录顺序实时地将数据发送到第二处理部分。因此,内容记录部分记录视频内容和显示部分显示视频内容的时间差非常小。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在第一处理系统和第二处理系统之间进行的内容记录方法,包括让第一处理系统开始记录视频内容和在结束视频内容的记录之前按记录顺序开始将视频内容发送到第二处理部分,并且让第二处理系统依次接收视频内容,显示接收的视频内容,向显示的视频内容的所需位置引入用作视频的那个位置的索引的索引信息,并且记录联系在一起的引入索引信息和相应位置。
注意,在本发明中,“内容ID”是包括诸如唯一代码、数字和标记之类指定视频内容的标识信息的概念。
根据本发明,并行地进行视频内容和其它视频内容的记录和联系视频内容的所需位置上的视频和索引信息的记录,因此,可以缩短记录和编辑所花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给出如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和特征将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的总体配置的图形;
图2是示出用于定义特性标记的保留字的例子的图形;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配置的方块图;
图4是例示代理AV数据文件的数据配置的图形;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的配置的方块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的显示器的显示图像的图形;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和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在通信异常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如下顺序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1。
-内容记录系统1的总体配置
-光盘设备2的配置
-计算机3的配置
-计算机3的GUI(图形用户界面)
-内容记录系统1的操作
(1)与视频显示器的网络连接的开始
(2)记录的开始
(3)特性标记EM的输入
(4)记录的结束
(5)通信中断处理
-实施例效果
[内容记录系统1的总体配置]
内容记录系统1是在例如广播节目的制作场所记录和/或粗编辑视频内容(数个视频内容)的系统。内容记录系统1是允许在视频内容(代理AV数据)的所需位置输入特性标记等和与视频内容的记录并行地生成与其相伴的元数据文件的系统。
注意,一般来说,元数据是与确定数据有关并起表达各种数据类型的内容的索引作用的更高级数据。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元数据是由特性标记、唯一素材标识符(UMID:在国际上标准化成SMPTE 330M的AV内容的标识符)以及帧计数(或时间码)组成的时序元数据,并且在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3中生成。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生成非时序元数据。
特性标记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图1是示出内容记录系统1的总体配置的图形。
如图1所示,内容记录系统1包括记录诸如视频摄像机之类的摄像机装置获取的视频内容的光盘设备2以及通过网络900接收作为代理AV数据的视频内容和进行流式再现和能够输入用于编辑的索引信息的个人计算机3(下文称为“计算机3”)。
当考虑计算机3的通信容量和处理能力时,将用高位速率编码的AV数据从光盘设备2传送到计算机3和在那里按原样处理有时是困难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光盘设备2这一侧生成低分辨率代理AV数据并将它发送到计算机3。
计算机3接收和再现(流式再现)代理AV数据和使特性标记输入代理AV数据的任何位置中。
注意,在内容记录系统1中,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3根据预定以太网协议与网络900连接。
在内容记录系统1的优选用法中,例如,与操作光盘设备2的用户A不同的用户B操作计算机3。在这样的用法中,用户A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摄像机工作上,而用户B可以在实时监视捕获内容的同时输入编辑必需的索引信息。于是,可以同时进行拍摄工作和编辑工作。
接着,简要说明本发明的索引信息,即,特性标记。
特性标记指的是与从视频内容中获取的AV数据的所需视频场景(或剪辑)相联系的索引。通过引用特性标记,即使不再现AV数据,也可以确定与特性标记相联系的特定场景。这便于编辑。
在内容记录系统1中,事先将特性标记定义成保留字。于是,无需按照相对系统转换它,可以在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3之间的接口中管理作为公共元数据的特性标记。
图2是示出用于定义特性标记的保留字的例子的图形。注意,图2示出了这些例子。也可以进一步附加地定义其它特性标记。
“_RecStart”是表示记录的开始位置的捕获开始标记。“_RecEnd”是表示记录的结束位置的捕获结束标记。“_ShotMark1”和“_ShotMark2”是表示要注意的时间点等的任何位置的拍摄标记。“_Cut”是表示剪辑位置的剪辑标记。“_Flash”是表示检测到闪光位置的闪光检测位置的闪光标记。“_Filter Change”是表示在摄像机设备中改变镜头滤光镜的位置的滤光镜改变标记。“_ShutterSpeedChange”是表示在摄像机设备中改变快门速度的位置的快门速度改变标记。“_GainChange”是表示改变滤光镜等的增益的位置的增益改变标记。“_WhiteBalanceChange”是表示改变白平衡的位置的白平衡改变标记。“_OverBrightness”是表示视频信号的输出电平超过极限值的位置的标记。“_OverAudioLimiter”是表示音频信号的输出电平超过极限值的位置的大音量标记。
上面说明的标记与视频数据的帧计数联系在一起记录。
“_In-XXX”是表示内容的剪辑或剪辑开始位置的编辑开始标记。“_Out-XXX”是表示内容的剪辑或剪辑结束位置的编辑结束标记。在编辑开始标记和编辑结束标记中,每当加入编辑开始点(IN点)和编辑结束点(OUT点)时,按顺序将数字、字母等指定给“XXX”的部分,例如,它们变成像“_In-001”、“_In-002”那样。
注意,在图2中,依赖于摄像机功能的特性标记,例如,“_Flash”、“_ShutterSpeedChange”和“_WhiteBalance Change”在光盘设备2这一侧生成,并输入到元数据文件中。
在图2中,在计算机3这一侧输入用于视频编辑的特性标记,例如,“_ShotMark1”、“_ShotMark2”、“_In-XXX”和“_Out-XXX”,并且将它们输入元数据文件中。
通过在粗编辑时使用如上所述定义成索引的特性标记,可以按照物镜(objective)有效地选择视频场景。
[光盘设备2的配置]
接着,参照图3对光盘设备2的配置加以说明。
图3是示出光盘设备2的配置的方块图。
在图3中,摄像机部分21包括拍摄视频内容的摄像机、监视视频的LCD(液晶显示器)以及摄像机调整机构。摄像机部分21生成多路复用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AV信号并将它供应给AV信号接口22。例如,响应操作部分29的输入,开始和结束视频内容的记录,以生成AV信号的一个片段。注意,从一个记录操作的开始直到该记录的结束的连续视频段落被称为”一个片段”。在光盘设备2中,以片段为单位管理AV数据、代理AV数据等,并且以片段为单位生成文件。
此外,例如,摄像机部分21响应操作部分29的输入,调整白平衡和操作闪光灯等。
AV信号接口22将摄像机部分21供应的视频信号输出到视频编码部分23并将音频信号输出到音频处理器24。
视频编码部分23根据需要数字转换供应的视频信号,然后,通过例如MPEG(运动画面专家组)2方法压缩编码它,并且通过预定接口电路将获得的数据输出到总线20。
音频处理器24将AV信号接口22供应的音频信号从模拟格式转换成数字格式,并且通过预定接口电路将获得的数据输出到总线20。
驱动器25由控制从拾取器发送激光束和检测其反射光的拾取器控制器252、将要记录在光盘4上的数据输出到拾取器251和从在拾取器251上检测的激光束的反射光中获取数据的数据处理器252以及在数据处理器253和总线29之间传送数据的驱动器接口254构成。
注意,驱动器25具有光盘装载的功能,但在图3中省略了该功能块。
CPU(中央处理单元)26将记录在ROM(只读存储器)27中的控制程序装入RAM(随机访问存储器)271中,以控制光盘设备2的所有操作。例如,当将光盘4装入驱动器25中时,CUP 26控制驱动器25的各个部分。
CPU 26多路复用视频编码部分23和音频处理器24的输出数据,生成AV数据和代理AV数据。那时,它控制视频编码部分23,以便用比AV数据低的位速率压缩编码代理AV数据。
例如,按2秒分组,通过通信接口28将生成的代理AV数据发送到计算机3。
CPU 26控制驱动器25以将相当于1个片段的代理AV数据作为代理AV数据文件记录在光盘4上。如图4所示,代理AV数据文件由代理首标(下文称为“首标”)、分组数据和尾标组成。
首标包括描述代理AV数据的压缩方法的数据,以及记录长度数据。于是,在记录结束时决定首标的内容。
分组数据包括每一个包括2秒的代理AV数据的数个分组。除了2秒的代理AV数据之外,每个分组包括指定片段的片段号和指定分组的分组号。片段号按照相应片段的UMID来设置,是对于每个片段都不同的唯一号码。对于从记录的开始起依次发送的分组,分组号变成连续号(例如,“C0001”,“C0002”)。
尾标包括表示代理AV数据结束的代码。
注意,光盘设备2响应来自计算机3的请求,在结束一个片段拍摄之后,将首标和如后所述的元数据文件发送到计算机3。
当例如调整白平衡、操作闪光灯或者调整摄像机时,CPU 25提取相应特性标记EM和在与在那个摄像机调整时的帧计数有关的元数据文件MDF1中描述它。即在联系在一起的元数据文件MDF1中描述一个片段视频内容的位置和与该位置相对应设置的特性标记。然后,在光盘4上记录相当于一个片段的元数据文件MDF1。
注意,正如后面所述的那样,在从计算机3接收到元数据文件MDF3之后,将光盘4上的元数据文件MDF1重新写入元数据文件MDF3中。
CPU 26生成状态STS,作为表示光盘设备2的操作状态的数据。然后,响应来自计算机3的请求,它返回状态STS。状态STS包括表示记录正在进行的“REC”、表示再现正在进行的“PLAY”以及表示停止操作的“STOP”(或“PAUSE”)。例如,当在“STOP”状态下开始记录时,状态从“STOP”改变成“REC”。此外,当结束记录时,状态从“REC”改变成“STOP”。
当通过记录开始操作开始生成一个新AV数据片段时,CPU 26生成相应片段数据。片段数据包括片段号、帧速率以及UMID。光盘设备2响应来自计算机3的请求,将片段数据发送到计算机3。
[计算机3的配置]
接着,对计算机3的配置加以说明。
以分组为单位将多路复用代理AV数据从光盘设备2发送到计算机3。计算机3流式再现接收的代理AV数据(输出它的视频和输出它的音频),并且可以将作为索引信息的特性标记输入代理AV数据的所需位置中。然后,在元数据文件中描述输入的特性标记和显示与特性标记的输入位置相对应的缩略图。
如图5所示,计算机3由通信接口31、操作部分32、存储器33、显示器34、扬声器35以及CPU 36构成。
通信接口31被配置成能够根据预定以太网协议与光盘设备2通信。通信接口31在记录一个片段的视频内容期间,从光盘设备2接收状态STS、片段数据以及代理AV数据。此外,通信接口31在记录了该片段之后,接收首标和元数据文件MDF1。
操作部分32与显示器34协作配置预定GUI(图形用户界面)。也就是说,操作部分32含有例如键盘。与那个键盘有关的操作的输入对应于显示在显示器34上的图像。
操作部分32接收特性标记EM,作为操作输入。也就是说,操作计算机3的用户监视代理AV数据的再现视频(实况播送视频),并且输入特性标记EM作为索引,用于以后处理中的编辑工作。
例如,在职业棒球比赛的实况播送视频的再现期间,通过在出现本垒打的时刻对操作部分32进行预定操作,将与本垒打相对应的特性标记EM与帧计数相联系。因此,以后生成职业棒球比赛的精简版本的AV数据的编辑工作变得容易了。
通过CPU 36将每个输入特性标记EM与输入时刻的帧计数相联系。此外,操作部分32接受与特性标记EM相对应的文本数据(注释)。
在元数据文件MDF2中描述特性标记EM、帧计数(或时间码)以及注释。然后,将相当于一个片段的元数据文件MDF2记录在存储器33中。
CPU 36通过通信接口31例如每秒向光盘设备2请求和从光盘设备2获取光盘设备2生成的状态STS(表示光盘设备2的状态的数据)。也就是说,CPU 32每秒检测光盘设备2当前是正在记录(“REC”)、正在再现(“PLAY”)还是处在停止状态(“STOP”)。
CPU 36依次流式再现从计算机3获取的代理AV数据。也就是说,它解码代理AV数据,在显示器34中依次显示通过解码获得的视频,并且将通过解码获得的音频输出到扬声器35。
CPU 36将与片段数据相联系的从光盘设备2获取的相当于一个片段的代理AV数据记录在存储器33中,也就是说,它管理每个片段的代理AV数据。然后,CPU 36在通过光盘设备2的记录结束时将尾标加入代理AV数据的末端,并且将记录结束之后从光盘设备2获取的首标加入代理AV数据的首标中,生成代理AV数据文件。
CPU 36在一个片段的记录结束之后从光盘设备2获取元数据文件MDF1,将它与在内部生成的元数据文件MDF2合并,以生成元数据文件MDF3,并且将这个元数据文件MDF3存储在存储器33中。
元数据文件的合并按如下进行。
当与特性标记EM相联系的帧计数在元数据文件MDF2和元数据文件MDF1之间不同时,按原样合并它们。
当元数据文件MDF2和MDF1中的特性标记EM与同一个帧计数相联系时,将与它们之一(例如,MDF1)的特性标记EM相对应的帧计数移动(例如增加)例如1个。也就是说,在合并之后,进行这样的处理,以便对于每个帧计数,只存在一个相应特性标记EM。
然后,CPU 36将通过合并获得的元数据文件MDF3发送到光盘设备2。因此,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3可以通过公共元数据文件MDF3管理片段。
显示器34进行发送的代理AV数据的视频再现,并且与操作部分32协作,根据预定GUI进行响应特性标记等的输入的显示。
显示器34的GUI的例子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计算机3的GUI]
接着,对计算机3的GUI加以说明。
图6是示出计算机3的显示器34的显示图像的图形。如图所示,显示器34示意性地由四个显示区A1到A4构成。注意,图6示出了光盘设备2正在记录的显示器的例子。
显示区A1是根据盘数据和片段数据以片段为单位显示文件管理状态的区域。在图6中“C0001”到“C00011”表示已经记录在存储器33中的代理AV数据文件的片段号。此外,在图6中,为了强调正在接收片段号为“C0012”的代理AV数据的事实,在显示区A1中,通过与其它片段号的片段不同的显示方法显示“C0012”。
显示区A2是显示正在接收的代理AV数据的视频(实况播送视频)的区域。在显示区A2中,除了实况播送视频之外,还显示时间信息和状态STS的检测结果(例如,在显示区A2左下端的区域A21中的“REC”)。
显示区A3是显示操作部分32的功能键和与特性标记对应的文本(EM名)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区域。例如,与功能键F1相对应显示与特性标记“_ShotMark1”(参见图2)对应的EM名“ShotMark1”。操作计算机3的用户压下实况播送视频的所需位置上的功能键,从而输入相应特性标记EM。在元数据文件MDF2中描述输入的特性标记。
显示区A4是显示与输入特性标记EM相对应的缩略图的区域。当通过压下功能键输入特性标记EM时,将在输入时显示在显示区A2中的图像转换成位图格式,并且如图6所示,生成和显示包括位图图像(缩略图)、特性标记以及注释等的缩略图区。注意,缩略图区的注释列总是接收生成缩略图区之后输入的文本。
缩略图区通过将与特性标记EM相联系的帧计数加入片段开始时间中显示时间码(LTC)。
在图6中,再现片段号为“C0012”的片段的代理AV数据。在例如显示区A42中,显示片段的数个缩略图区,以便可以滚动。此外,在显示区A41中,显示在显示区A1中已经变成活动的片段(在该图中,“C0012”的片段)的特性信息(例如,在记录开始时的标题、日期和缩略图)。
计算机3含有如上所述的GUI,因此,用户可以在记录期间实时监视作为实况播送视频的视频内容,并且可以将以后编辑工作必需的特性标记EM输入实况播送视频的所需位置中。此外,可以将备忘录输入缩略图区的注释列中。这可用于以后的编辑工作。
[内容记录系统1的操作]
接着,对内容记录系统1的操作加以说明。
(1)与视频显示器的网络连接的开始(参见图7)
首先,为了建立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3之间的通信,请求从计算机3到光盘设备2的连接(步骤ST1)。例如,将计算机3配置成接受用户名和口令的输入。在光盘设备2中,根据输入的内容进行验证操作(步骤ST2)。然后,光盘设备2将验证结果通知计算机3(步骤ST3)。当验证成功时,进行步骤ST4和随后步骤的处理。
注意,在图7中,假设光盘设备2的状态STS是“STOP”,也就是说,操作已停止,并且未正在记录视频。
在步骤ST4中,计算机3请求状态STS和盘数据DD(步骤ST4)。这里,盘数据DD包括对于装入光盘设备2中的光盘是唯一的ID(盘ID)。响应这些请求,计算机3从光盘设备2接收状态STS和盘数据DD(步骤ST5)。
注意,尽管未示出,但在下文中,计算机3周期地例如每秒请求与光盘设备2有关的状态STS和获取状态STS。
接着,计算机3请求代理AV数据(步骤ST6)。响应那个请求,光盘设备2发送EE(电子到电子)图像的代理AV数据(步骤ST7)。也就是说,光盘设备2处在停止状态。因此,不记录获取的视频,但按原样将它发送到计算机3。然后,计算机3流式再现接收的代理AV数据(步骤ST8)。也就是说,它解码代理AV数据,在显示器34中依次显示通过解码获得的视频,并且将通过解码获得的音频输出到扬声器35。
注意,在光盘设备2这一侧记录的开始的时间依赖于光盘设备2的用户的操作定时,不能事先预测。另一方面,当考虑到存储器33的有限存储容量时,在记录开始之后不断地存储EE图像有代理AV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于是,在计算机3中,提供能够写入例如30个分组(一个分组是相当于2秒的代理AV数据)的临时代理AV数据文件。然后,将1分钟的代理AV数据写入临时代理AV数据文件中(步骤ST9)。在经过那个1分钟之前,生成新临时代理AV数据文件。将下一个一分钟的代理AV数据写入这个新临时代理AV数据文件中,并且删除前临时代理AV数据文件。重复地进行这样的处理。
因此,防止了计算机3存储的EE图像的代理AV数据的数据量增加。此外,总是存储相当于至少一个分组的代理AV数据。因此,即使在任何时候检测到状态改变成“REC”的情况下,正好在记录开始之后的代理AV数据也不会丢失。
(2)记录的开始(参见图8)
然后,当光盘设备2响应光盘设备2的用户的操作输入开始记录时,光盘设备2使状态STS从“STOP”改变成“REC”。计算机3每秒请求状态STS和马上检测这个状态改变(步骤ST10)。使检测结果显示在计算机3的显示器34上,以便用户可以识别它。
然后,计算机3向光盘设备2请求正被记录的AV数据的片段数据(步骤ST11)。光盘设备2通过与UMID相对应的片段号管理正被记录的AV数据,并且将包括这个片段号的片段数据发送到计算机3(步骤ST12)。因此,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3可以管理与公用片段号有关的文件。
计算机3准备与包括在接收片段数据中的片段号相联系的代理AV数据文件。然后,计算机3请求代理AV数据(步骤S13)和以分组为单位接收代理AV数据(步骤ST14)。将接收的代理AV数据依次存储在准备好的代理AV数据文件中(步骤ST15)。
(3)特性标记EM的输入(参见图9)
在计算机3中的记录和流式再现期间,通过操作部分32接收和在元数据文件MDF2中描述特性标记。
事先设置与特性标记EM相对应的文本(EM名)和与例如操作部分32的功能键相联系地将它存储在存储器33中。然后,当检测到与功能键有关的输入时(步骤ST20),CPU 36从存储器33中读出与那个输入相对应的特性标记EM,并且在检测到输入的时刻提取视频的帧计数(步骤ST21)。
此外,操作部分32接受注释的输入(步骤ST24),不局限于如图所示的步骤ST21和ST22之间的定时,可以根据需要在任何时候接受这个注释输入。
在联系在一起的元数据文件MDF2中描述特性标记EM、帧计数以及注释(步骤ST22)。
此外,将在检测到与功能键有关的输入的时刻在显示器34上再现的图像转换成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以生成缩略图和显示它(步骤ST23)。如前所述,即使在生成缩略图之后也可以输入注释。
(4)记录的结束(参见图10)
接着,当光盘设备2结束记录,以及与光盘设备2有关的用户操作的输入时,光盘设备2使状态STS从“REC”改变成“STOP”。计算机3每秒地请求状态STS和在短时间内检测这个状态改变(步骤ST30)。
当一个片段的记录结束时,光盘设备2将那个片段的记录长度(记录间隔)数据写入首标中。因此,完成了首标。
在检测到状态改变之后,计算机3请求首标(步骤ST31)和接收完成的首标(步骤ST32)。计算机3将获取的首标加入代理AV数据文件的首标中,并且将尾标(表示结束位置的预定代码)加入存储在代理AV数据文件中的代理AV数据的尾部。通过这种处理,在计算机3中完成了代理AV数据文件。
接着,计算机3向光盘设备2请求在光盘设备2中生成的元数据文件MDF1(步骤ST34)并获取它(步骤ST35)。
此外,计算机3合并元数据文件MDF2和元数据文件MDF1,以生成元数据文件MDF3(步骤ST36)。
将合并器生成的元数据文件MDF3发送到光盘设备2(步骤ST37)。然后,光盘设备2将光盘上的元数据文件MDF1重写成获取的元数据文件MDF3(步骤ST38)。因此,光盘设备2的用户翻译加入与计算机3有关输入的特性标记EM的元数据文件和变成能够编辑AV数据(主数据)。
(5)通信中断处理(参见图11)
接着,对在由于网络的故障等在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3之间出现通信异常的情况下的处理加以说明。当光盘设备2正在记录视频内容时,通信异常成为一个问题。
首先,当计算机3的通信接口31检测到通信异常时(步骤ST40),检验光盘设备2的状态STS是否是“REC”,即,是否正在进行记录(步骤ST41)。例如,当在适当间隔内光盘设备2对来自计算机3的分组请求未作出响应时,可以判断存在通信异常。
当在步骤ST41中状态STS不是“REC”时,断定在通信异常期间发生了状态改变(例如,从“REC”到“STOP”)和当前片段已经结束,然后,关闭代理AV数据文件和元数据文件MDF2(步骤ST42)。
当在步骤ST41中状态STS是“REC”时,可以考虑两种情况:(i)光盘设备2从出现通信异常之前的时间开始一直在记录同一个片段的情况和(ii)光盘设备2这一侧在通信异常期间正忙于停止操作并记录开始操作,结果,正在记录与出现通信异常之前的那个不同的片段的情况。于是,计算机3在发生通信异常之后请求片段数据(步骤ST43),获取片段数据(步骤ST44),然后按照片段数据进行处理。
注意,尽管未示出,但计算机3在获取片段数据之后开始接收代理AV数据。
计算机3的CPU 36将在出现通信异常之前获取的片段号与在出现通信异常之后获取的片段号相比较(步骤ST45)和进行如下处理。
当在出现通信异常前后片段号一致时,检验在出现通信异常前后接收的代理AV数据的分组号是否是连续的(步骤ST46)。在接收同一个片段的代理AV数据时,分组号总是连续的,因此,这些分组号不连续的情况意味着由于通信异常数据丢失了。
当分组号不连续时,计算出现通信异常前后的分组号之差,并且将与那个差值相对应的间隔(=“差值”×2秒)的填充视频插入代理AV数据中(步骤ST47)。因此,代理AV数据的定时恢复正常,并且避免了以后进行编辑时出现时间偏差的问题。
注意,作为填充视频,最好插入黑色图像,以防给予用户奇怪的感觉,但图像也可以是除了黑色之外的其它颜色。
当在出现通信异常前后片段号不一致时,断定片段在通信异常期间改变成下一个片段,关闭在出现通信异常之前准备的文件(步骤ST48),并且根据在步骤ST44中接收的新片段数据,打开新文件(代理AV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步骤ST49)。
此外,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在新片段中最初分组丢失了,将与作为新片段首先获取的分组号相对应的间隔(=“分组号”×2秒)的填充视频插入代理AV数据中(步骤ST50)。因此,与步骤ST47的方式相同,记录的代理AV数据恢复成正常,并且避免了以后进行编辑时出现时间偏差的问题。
[实施例效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1中,记录视频内容的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3通过网络连接。将来自光盘设备2的低分辨率代理AV数据供应给计算机3,计算机3像实况播送视频那样流式再现它,将特性标记EM引入代理AV数据的任何位置中,并且在元数据文件MDF2中描述它。然后,在结束一个片段的捕获之后,计算机3合并元数据文件MDF2和按照摄像机调整在光盘设备2这一侧生成的元数据文件MDF1。将合并器获得的元数据文件MDF3传送到光盘设备2,并且重写光盘上的元数据文件MDF1。因此,获得如下效果。即:
(1)当与操作光盘设备2的用户A(摄像师)不同的用户B(编辑者)操作计算机3时,用户A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摄像机工作上,并且用户B可以实时监视摄像机内容和实时输入编辑必需的特性标记。于是,可以同时推进摄像机工作和粗编辑工作,并且与依次进行摄像机工作和粗编辑工作的传统系统相比,可以极大地缩短工作时间。
(2)在传统系统中,在粗编辑工作中,编辑者在再现记录的视频内容的同时,注意所需视频场景的时间码和备忘录中的任何注释,但当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1时,他可以在记录视频内容期间直接将特性标记和注释输入计算机3中,因此,编辑效率显著提高。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1中,在一个片段的拍摄结束之后,将描述记录长度的代理首标从光盘设备2传送到计算机3。因此,可以生成与用于记录视频内容的光盘设备2的那个相同的代理AV数据文件。于是,编辑者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将代理AV数据文件从计算机3传送到准备最后广播使用数据的演播室的系统等。于是,编辑效率显著提高。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内容记录系统1中,在记录视频内容期间,光盘设备2向计算机3依次传送每一个都包括相当于预定间隔的代理AV数据、片段号以及分组号的分组。然后,当检测到通信异常时,计算机3根据片段号和分组号的改变,将填充视频(例如,黑色图像)插入接收的代理AV数据中。于是,即使在出现通信异常的情况下,在代理AV数据和AV数据(主数据)之间也不会出现时间偏差,因此,这不会成为编辑工作的障碍。
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上面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改变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作出本发明的各种修改。
例如,在上面的实施例中,与AV数据(主数据)相比,代理AV数据是用低位速率编码的具有低分辨率压缩的数据。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考虑到光盘设备2和计算机2之间的通信容量和计算机3的处理能力,它可以是含有比AV数据小的信息量的数据。此外,未来通信容量的增大和计算机3的处理能力的显著提高应该允许AV数据(主数据)按原样传送到计算机3。
此外,在上面实施例的说明中,计算机3最好实时再现在光盘设备2中生成的代理AV数据,但是,存在即使在伴随着与计算机的通信容量和处理能力相适应的时间滞后再现数据的情况下,编辑效率也提高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在光盘设备2结束视频内容的记录之前就开始传送已经记录视频内容的代理AV数据,并且让计算机3再现传送的代理AV数据并将特性标记输入计算机3中,可以在时间上重叠地进行摄像机工作和粗编辑工作,并且可以提高编辑效率。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依赖于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亚组合和变更,它们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它的等效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含有发送视频内容的第一处理部分和接收视频内容的第二处理部分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
第一处理部分包括
在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各个部分中记录视频内容的内容记录部分,和
在内容记录部分结束一个视频内容的记录之前按记录视频内容的顺序开始向第二处理部分的发送的发送部分,和
第二处理部分包括
按顺序从第一处理部分接收视频内容的接收部分,
显示所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的显示部分,和
向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视频内容的所需位置引入用作视频的那个位置的索引的索引信息并记录联系在一起的那个位置和索引信息的索引信息处理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处理部分相继显示联系在一起的视频内容的位置的视频和索引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所述显示部分包括
相继显示所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的第一显示区,和
以滚动方式显示联系在一起的视频内容的位置的视频和索引信息的第二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部分生成将所述视频内容的位置和按照位置设置的索引信息相联系的第一文件,和
所述第二处理部分生成将所述视频内容的位置和与所述位置相对应地引入的索引信息相联系的第二文件,而视所述视频内容在记录结尾的情况下而生成合并所述第一和第二文件的第三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处理部分从第二处理部分获取与一个视频内容相对应的第三文件,取代为那个视频内容生成的第一文件,记录所获取的第三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部分通过唯一内容ID管理已记录对象的视频内容,和
所述第二处理部分处理联系在一起的所接收的视频内容和该视频内容的内容I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处理部分含有检测所述内容记录部分是否处在记录途中的状态的检测部分,并在所述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记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处理部分将所述视频内容转换成分辨率比所述视频内容低的第二视频内容,并将其发送到第二处理部分。
9.一种在第一处理系统和第二处理系统之间进行的内容记录方法,包括
让第一处理系统
开始记录视频内容和
在结束视频内容的记录之前按记录顺序开始将视频内容发送到第二处理部分,和
让第二处理系统
依次接收视频内容,
显示所接收到的视频内容,
向要显示的视频内容的所需位置引入用作视频的那个位置的索引的索引信息,和
记录联系在一起的所引入的索引信息和相应位置。
10.一种将视频内容发送到处理系统的内容发送系统,包含:
在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各个部分中记录视频内容的内容记录部分,
在所述内容记录部分完成一个视频内容的记录之前按记录顺序开始将所述视频内容发送到所述处理系统的发送部分,和
生成将所述视频内容的位置和与联络在一起的那些位置相对应设置的索引信息相联系的第一文件,并将该第一文件发送到所述处理系统的处理部分,其中,
所述发送部分从所述内容处理系统获取由所述内容记录部分视所述内容处理系统完成所述视频内容的记录的情况下而生成的、合并将所述视频内容的位置和新索引信息相联系的第二文件和所述第一文件的第三文件,并且取代所述第一文件,记录获取的第三文件。
11.一种处理从内容发送系统发送的视频内容的内容处理系统,包含:
按顺序从所述视频内容发送系统接收视频内容和接收由所述内容发送部分生成的将所述视频内容的位置和与所述位置相对应设置的索引信息相联系的第一文件的接收部分,和
向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所述视频内容的所需位置引入用作视频的那个位置的索引的索引信息、记录联系在一起的所述位置和所述索引信息以及在所述显示部分上相继显示联系在一起的视频内容的所需位置的视频和所述索引信息的处理部分,其中,
所述处理部分生成将视频内容的位置和与所述位置相对应的新索引信息相联系的第二文件和视所述内容发送系统完成所述视频内容的记录的情况下而生成合并所述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的第三文件。
CN2006100743601A 2005-04-15 2006-04-17 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8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18394A JP4442499B2 (ja) 2005-04-15 2005-04-15 素材記録装置および素材記録方法
JP118394/05 2005-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8938A true CN1848938A (zh) 2006-10-18
CN1848938B CN1848938B (zh) 2011-05-25

Family

ID=37078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436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8938B (zh) 2005-04-15 2006-04-17 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41188B2 (zh)
JP (1) JP4442499B2 (zh)
KR (1) KR101241622B1 (zh)
CN (1) CN1848938B (zh)
TW (1) TW2007041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6386B (zh) * 2008-12-23 2014-06-18 索尼公司 摄像机事件日志器
US8811793B2 (en) 2008-12-23 2014-08-19 Sony Corporation Camera event logg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2500B2 (ja) * 2005-04-15 2010-03-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素材記録装置および素材記録方法
JP4396567B2 (ja) * 2005-04-15 2010-0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素材記録装置および素材記録方法
US9661047B2 (en) 2012-04-30 2017-05-23 Mobilatv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ntral utilization of remotely generated large media data streams despite network bandwidth limitations
US9286776B1 (en) * 2013-03-19 2016-03-15 Steven Gregory Mort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atterns of presence and ownership of mobile devices by integrating video surveillance with smartphone WiFi monitoring
JP6300576B2 (ja) * 2013-05-02 2018-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4951B1 (en) * 1995-04-08 2002-09-18 Sony Corporation Editing system
JP2000059758A (ja) * 1998-08-05 2000-0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監視カメラ装置、監視装置、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US6408301B1 (en) * 1999-02-23 2002-06-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teractive image storage, indexing and retrieval system
AU4185800A (en) * 1999-03-30 2000-10-16 Tivo, Inc. Multimedia program bookmarking system
KR100723282B1 (ko) 1999-05-07 2007-05-30 비티에스 홀딩 인터내셔널 비.브이. 카메라에 의한 정보 수집 및 편집
US6747707B2 (en) 2000-03-31 2004-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 editing system for finally editing a recording medium using received compressed data
US7548565B2 (en) * 2000-07-24 2009-06-16 Vmar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metadata generation, delivery and access for live broadcast program
JP2002084252A (ja) * 2000-09-07 2002-03-22 Sony Corp Ofdm変調装置、ofdm復調装置及びofdm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002171477A (ja) 2000-11-30 2002-06-14 Sony Corp 素材処理装置、番組制作方法、番組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番組配信方法
CN1251487C (zh) * 2001-06-22 2006-04-12 诺基亚有限公司 为数字视频记录自动加索引
JP3951778B2 (ja) * 2002-04-05 2007-08-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コンテンツ編集支援システム,撮像装置,編集者端末装置,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映像コンテンツ編集支援方法
US20050166230A1 (en) * 2003-03-18 2005-07-28 Gaydou Danny 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transport control
JP3988079B2 (ja) * 2003-05-13 2007-10-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6386B (zh) * 2008-12-23 2014-06-18 索尼公司 摄像机事件日志器
US8811793B2 (en) 2008-12-23 2014-08-19 Sony Corporation Camera event log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45733A1 (en) 2006-11-02
JP4442499B2 (ja) 2010-03-31
TW200704180A (en) 2007-01-16
US8041188B2 (en) 2011-10-18
CN1848938B (zh) 2011-05-25
KR101241622B1 (ko) 2013-03-08
JP2006303592A (ja) 2006-11-02
KR20060108542A (ko) 2006-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8933A (zh) 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CN1255800C (zh) 产生要记录的信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95301C (zh) 记录/再现装置和方法
CN1121116C (zh) 合成编辑系统和数字动态画面录制系统
CN1848938A (zh) 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CN1812540A (zh) 图像拍摄设备、拍摄图像数据记录方法、和拍摄图像数据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647528A (zh) 元数据编辑装置、元数据再生装置、元数据分发装置、元数据检索装置、元数据再生成条件设定装置和元数据分发方法
CN1848937A (zh) 内容记录系统和内容记录方法
CN1741178A (zh) 再现装置
CN155121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CN1147851C (zh) 信息记录方法和设备,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设备
CN1808615A (zh) 记录和再现装置以及编辑方法
CN1779830A (zh) 记录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其所用的程序
JP2006303595A (ja) 素材記録装置および素材記録方法
CN1790527A (zh) 记录和再生装置、记录和再生方法、及程序
CN1833439A (zh) 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606877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758359A (zh) 再生设备及再生方法
CN1606870A (zh) 内容编辑装置
CN1708117A (zh) 再现设备、再现方法、驱动设备和驱动方法
CN1976428A (zh) 视频记录设备及方法、视频传输方法和视频记录方法程序
CN1463440A (zh) 信息信号编辑装置,信息信号编辑方法,以及信息信号编辑程序
CN1764967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669316A (zh) Av数据变换装置及方法
CN1245718C (zh) 数字记录设备和数字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