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9578A - 多列表链路自适应 - Google Patents

多列表链路自适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9578A
CN1839578A CNA2005800007739A CN200580000773A CN1839578A CN 1839578 A CN1839578 A CN 1839578A CN A2005800007739 A CNA2005800007739 A CN A2005800007739A CN 200580000773 A CN200580000773 A CN 200580000773A CN 1839578 A CN1839578 A CN 1839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transmission parameter
rate
transmitt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07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迪米特奥斯·斯卡拉帕里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9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9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7Properties of the code
    • H04L1/0668Orthogonal systems, e.g. using Alamouti c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并特别涉及无线局域网。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通信系统的、使用多个但是独立的传输参数选项的链路自适应系统。与已知的“单列表”方法相比较,这等同于“双列表”方法。依照两个或更多个系列的预定传输模式来发送数据,每个模式系列具有例如其空间时间编码的共同基础传输参数和例如调制或信道编码率的一个或多个速率传输参数。不同的空间时间编码的例子包括较鲁棒的Alamouti ST代码和例如BLAST的空间多路复用代码。可以彼此独立地改变基础和速率传输参数,从而提供向上速率和向下速率路径的“2D”自适应路径网络。此配置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因为不需要明确、可靠或连续估算特定的信道参数。

Description

多列表链路自适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并且特别地但并非排他地涉及无线局域网(WLAN)。
背景技术
在诸如IEEE 802.11(WLAN)的现代无线通信标准中通常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因为由于各终端的移动性、衰减、干扰及其它公知因素导致信道状况随时间而改变,所以有必要调整(adapt)数据传输以便优化接收器对其的接收。例如在具有大量干扰和噪声的信道中,接收器能够准确地接收以高速率发送的信号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最好降低传输速率以便增加接收器接收数据的能力。可以由诸如编码方案及其调制率的多个参数来改变传输速率。
对于每个自适应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了传输参数(例如信道编码率和星座大小)的列表并按数据速率增加的顺序来排序。动态地改变传输参数以便适应于信道质量的已知和未知因素(例如SNR、干扰、信号功率)。下面的表列出了IEEE 802.11a的模式。
  模式   数据速率(Mbits/s)   调制  编码率(R)
  m1   6   BPSK  1/2
  m2   9   BPSK  3/4
  m3   12   QPSK  1/2
  m4   18   QPSK  3/4
  m5   24   16-QAM  1/2
  m6   36   16-QAM  3/4
  m7   48   64-QAM  2/3
  m8   54   64-QAM  3/4
对于802.11a执行链路自适应的常用方式是使用关于成功接收的确认(ACK)分组的统计数据来预测每个当前调制/编码率模式的适用性。作为一个例子,当没有接收到确认时,那么重发当前分组或使用更鲁棒(robust)的调制/编码率模式来下拉速率。如果接收到ACK分组,那么可以选择不那么鲁棒的较高吞吐量模式。
图1图示了802.11a的“向上速率(up-rate)”和“向下速率(down-rate)”路径。例如模式m1、m2和m3分别是6Mbits/s、9Mbits/s和12Mbits/s模式。作为一个例子,在802.11a系统的具体实例上,如果当前系统模式是m2并且接收到一个成功的ACK(或依照使用中的具体链路自适应策略接收到几个成功的ACK),那么系统试图使用下一模式——模式m3。如果没有接收到ACK(可能在重发之后),那么系统把使用中的模式下拉到模式m1。
在A.Kamerman和L.Monteban的“WaveLAN II:A high-performance wireless LAN for unlicensed band”中描述了使用ACK统计数据的IEEE 802.11链路自适应的早期例子,贝尔实验室科技期刊,第118-133页,1997年夏。
在另一种方法中,接收器经由到发送器的反馈通道来测量所接收的分组并且调整传输参数。在Pavon、Jd.P.于2003年5月11-15日公布的“Link adaptation strategy for IEEE 802.11 WLAN via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中描述了一个例子;SunghyunChio,Communications,2003,ICC’03,IEEE国际信息处理会议卷2,卷2第1108-1113页。所使用的参数类型的例子包括信噪比(SNR)、接收信号强度(RSS)、符号差错率(SER)和比特差错率(BER)。
自适应链路原理还被扩展到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系统,诸如MIMO(多输入多输出)。众所周知,这种系统通常用于使用空间信道来发送并行数据流。这些MIMO系统的性能不仅受信噪比和干扰的影响,而且还受MIMO信道“状况”的影响,所述MIMO信道“状况”可以随时间改变。MIMO信道“状况”描述了接收器可以怎样有效地多路分解相干组合的空间信号。性能由于以下原因而被降级:
-在MIMO子信道之间的相关性(例如通过不充分的分散)
-如果信道具有很强的视线分量(Line-Of-Sight components)(例如较大的Rician K因数)
-通过设计而具有紧密间隔的天线元件
-即使当子信道不相关时,诸如锁孔或内孔之类的退化现象可能导致排列缺陷的信道传递矩阵(例如由屋顶边缘衍射造成)。
以上大部分影响可能随时间而改变,由此,为了在希望的时间实现最大瞬时吞吐量,应当依照信道的当前性能来调整链路。
WO 02/091657描述了一种自适应MIMO系统,其中每个子信号或空间信道的信道状况由接收器测量,并且由反馈信道反馈到发送器。那么可以独立地调整每个单独的空间信道的传输参数以便优化性能。例如,一个空间信道可以比另一空间信道具有更高的调制和/或编码方案(MCS)。
然而此配置的缺点在于附加的复杂性,这要求实现反馈信道并测量每个接收的空间信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地来说提供了用于通信系统的、使用多个但却独立的传输参数选项的链路自适应系统。与已知的“单列表”方法相比较,这等同于“双列表”方法。因而,例如,可以取决于传输情况,提供不同的调制等级,连同不同的编码等级以及在这些等级之间的预定向上路径或向下路径,所述传输状况例如是在传输之后接收(或没有接收)ACK分组。
依照两个或更多系列的预定传输模式来发送数据,每个模式系列具有诸如其空间时间编码的共同的基础传输参数(base transmissionparameters),和诸如调制和/或信道编码率的一个或多个速率传输参数(rate transmission parameters)。不同的空间时间编码的例子包括较鲁棒的Alamouti ST代码和诸如BLAST的空间多路复用码。可以彼此独立地改变基础和速率传输参数,从而提供向上速率和向下速率路径的“2D”自适应网络。
此“2D”方法在改变模式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独立于改变信道编码率和调制来改变空间时间代码,而不是跨过只能上下交叉的“1D”列表来排列联合的空间时间代码/信道编码率/调制配置,从而限制了配置选择的自由。还因为信道状况可能很难量化,因此为了确定精确的模式,具有一个或多个处于大致相同的数据速率的模式能够独立于决定通过改变调制和/或信道编码率来增加和/或降低吞吐率,来尝试这些其它模式(例如空间时间代码),所述调制和/或信道编码率会影响数据吞吐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器以第一基础传输参数(例如Alamouti)和第一速率传输参数(例如QPSK和3/4信道编码率)来发送数据;并且确定所述数据是否被接收器接收。这可以仅仅通过计数来自接收器的ACK分组来实现。当接收到足够的ACK时,可以通过增加基础和/或速率传输参数,例如转到BLAST STC和/或16QAM以及3/4信道编码率来增加链路速率。或者,如果没有接收到足够的ACK,那么可以通过减小基础和/或速率传输参数,例如从BLAST STC转到Alamouti STC和/或从16QAM以及3/4信道编码率转到16QAM以及1/2信道编码率来减小链路速率。
该配置尤其适用于MIMO类型的系统,其中基础传输参数是不同的空间时间代码(STC)选项。从而当要求最鲁棒的传输时,选择诸如Alamouti代码的较鲁棒的STC,并且当信道更利于高数据速率时使用允许更大空间多路复用的STC(例如BLAST)。
该配置可以在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例如IEEE 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例如新IEEE 802.16标准的LAN或例如GPRS和UMTS的蜂窝式网络。
特别地是,依照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依照权利要求1的无线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特别地是,依照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依照权利要求13的无线链路自适应的发送器。
还提供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发送无线数据的方法;以及对应于权利要求1的接收数据的方法。更准确地说,提供了一种用于接收无线数据的方法,所述接收器被配置成依照两个或更多系列的预定接收模式来接收数据,每个模式系列具有一定数目的接收模式,各自具有共同的第一基础接收参数和所述数目的速率接收参数;所述方法包括:以第一基础接收参数和第一速率接收参数接收数据;以第二基础接收参数接收所述数据;以第二速率接收参数接收所述数据。优选地是,基础接收参数是空间时间代码;例如Alamouti和BLAST。
还提供了相应的接收设备。相应的通信系统包括诸如发送器和接收器;并且所述相应的通信系统优选地是MIMO系统。
现在将关于下列附图仅以举例形式并不意在限制来描述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IEEE 802.11 WLAN的已知的链路自适应方案;
图2是MIMO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一个实施例的链路自适应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图示图3设备操作的流程图;
图5图示了图4的“双列表”方案;
图6和7分别示出了对于不同的散射角,Alamouti和BLAST空间时间代码的吞吐量v SNR特性;
图8是候选双列表方案的流程图;和
图9图示了图8的“双列表”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面关于图1所述,在链路自适应系统中分配吞吐量、数据速率或性能的预定等级或模式,并且所述系统根据诸如SNR的当前链路情况来依照线性方式在这些等级之间上下移动。典型情况下,把每个等级与调制和信道编码率的特定组合或预定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相关联。较高等级可以具有较高的调制率(例如QPSK与BPSK相比)和/或较高的信道编码率(例如2/3与1/2相比)。
然而,如果信道状况或质量不断改变或当例如在室内WLAN类型的环境中很难可靠地估算它们时,这种配置受到限制。此问题在发送分集或空间多路复用系统(诸如MIMO)中更为恶化,其中很多因素(其不可能总是被可靠地估算)影响所述系统的性能。
图2示出了MIMO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要发送的数据由信道编码器11以特定的编码率编码并且由信道交织器12交织。然后把信道处理的数据传递到空间时间编码器13,所述空间时间编码器13把所述数据拆分到并行路径中并且使用诸如Alamouti之类的空间时间代码来独立地处理它们。然后在RF模块14中处理并行数据流,例如把所述数据调制到特定的星座上。然后把所调制的数据馈送到发送器10上的独立天线。如所周知,把信号发送到MIMO信道15中以便由接收器20的多个天线来接收。所接收的信号被RF接收模块21转换为基带,所述RF接收模块21解调所接收的信号。然后这些基带信号被馈送到空间时间解码器22,所述空间时间解码器22在把并行数据流馈送到对应于交织器12的去交织器23之前恢复所述并行数据流并且组合它们。然后所述去交织的数据被信道解码器24使用与发送器10中的编码器11相同的编码方案和速率来处理。然后按照已知的那样来进一步处理所恢复的数据。
可以预先确定由编码器11和解码器24所使用的信道编码方案和速率以及由发送RF块14和接收发送块21所使用的调制方案。在要求链路自适应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协调在发送器10和接收器20之间的这些参数的某些机制。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每当成功地接收了来自发送器10的数据分组的帧或系列时,这可能会要求来自接收器的ACK分组。这些ACK分组的收到或不存在向发送器10通知是否成功地接收了数据。更复杂的方法在于具有独立的反馈信道,由此接收器通知发送器其当前接收成功。它还可以反馈关于MIMO信道15的当前状态的信息。
采用这种方法,链路可以适于MIMO信道状况,例如当被接收的ACK分组证明所述链路较为鲁棒时增加调制和/或编码率。
关于图3、4和5描述了用于依照一个实施例来操作图2的MIMO系统的方法。
图3图示了发送器10中的模式选择设备30。模式选择设备30可以用软件实现并且包括链路可靠性估算器31和模式选择器32。模式选择器32命令链路自适应控制器35,后者形成标准链路自适应启用的发送器10的一部分。估算器31确定接收器20是否成功地接收由发送器10所发送的数据。在链路可靠性估算器31中使用所接收的分组信息以便判定当前的星座/编码率/空间时间编码模式是否适于当前的信道状况。优选地是,链路可靠性估算器31仅仅是ACK计数器,不过还可以使用更复杂的接收分组统计。此功能块31的输出可以是关于此模式是否可靠的简单指示。也可以输出此模式有“多好”的指示。
然后把来自链路可靠性估算器31的信息传递到模式选择器32。给定由链路可靠性估算器31所提供的信息,模式选择器32试图为当前信道状况估算最佳模式。然后从链路自适应控制资源35请求该模式,这将会发布模式改变控制分组,所述模式变化控制分组请求模式改变到来自为所有装置所共用的传输模式表的模式号。
在实施例中,使用不同的空间时间代码(STC)以及诸如调制和信道编码率的其它传输参数。例如,当信道具有良好状况(低相关空间子流)时可以选择诸如由BLAST所提供的空间时间(ST)多路复用,而当信道质量很差时可以选择Alamouti ST代码。
当子信道高度不相关时,对于相同的吞吐量模式,ST多路复用模式的性能优于Alamouti ST代码的性能。在高度相关(“差质量”)信道的情况下会看到相反的效果,这是因为Alamouti及其它ST代码对于差质量的MIMO信道更鲁棒。这在图6和7中示出。是BLAST还是Alamouti ST代码递送更多的吞吐量取决于展开的角度;图6示出了对于展开30度的情况下的数据吞吐量v SNR,而图7示出了对于不相关的空间信道的数据吞吐量v SNR。
使用双链路自适应列表,所述双链路自适应列表利用两个(或更多)STC。一个列表(BLAST STC)针对“良好质量”信道的情况,而另一个列表(Alamouti STC)针对“差质量”信道的情况。系统可以在列表(Alamouti和Blast)之间以及在这些列表内移动。在这里,每个列表的共同传输参数(在这种情况下为STC)被称为基础传输参数。在这里,传输参数或参数组合(这里的调制和信道编码率)被称为速率传输参数。因此双列表给出可能的向上速率和向下速率的2D网络。此配置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这是因为不需要明确、可靠或连续估算特定的信道参数(例如SNR、干扰、信道相关性及其它因素,所述因素可以随时间而变或是未知的)。因而,例如如果没有接收足够的ACK分组,不是通过降低信道编码和/或调制率来降低吞吐量,而是可以使用不同的空间时间代码,所述空间时间代码可以维持(或增加)在当前信道状况(无论这些情况是什么)中的当前吞吐量。
可以预先确定取决于当前信道状况或至少是足够或不足的接收成功的指示(经由ACK计数)的向上速率和向下速率路径或协议。在图5和9中给出了两个例子。
在第一实施例中,依照图4的流程图来执行在模式选择器32中的STC之间的切换。因而,例如如果当前模式是使用Alamouti(AL)ST编码的模式并且没有成功的ACK,选择使用相同的ST代码的较低吞吐量模式(例如较低的调制和/或信道编码率)。如果接收到成功的ACK,那么系统试图使用ST多路复用(例如通过执行BLAST来代替Alamouti)。如果当前模式是ST多路复用模式并且接收了成功的ACK,那么所述系统坚持ST多路复用,并且例如通过增加调制和/或信道编码率来增加数据速率。如果没有接收到ACK,那么所述系统试图选择Alamouti ST编码同时增加数据速率(即高于ST多路复用/BLAST所使用的调制和/或编码率)。这是试图尽可能递送高吞吐量的积极策略。当然可以把所述策略改变为较为保守的策略,例如保持相同的调制和信道编码率但是改变ST编码。
图5图示了用于使用7个ST多路复用模式(模式b1到b7)和6个ST编码模式(模式a0到a5)的MCS列表的系统的依照图4流程图的“双列表”链路自适应策略。具有相同标记的模式b和a通过选择适当的调制/编码率配置(例如模式b1是BPSK,1/2代码率BLAST模式,而a1是QPSK 1/2代码率Alamouti模式-两者都是12Mbits/s模式)而具有相同的标定吞吐量。然而,处于不同系列(a或b)中但是具有相同标记(1-5)的模式不必具有相同的标定吞吐量。
每当当前模式是较鲁棒的Alamouti模式(a0-a5)并且成功地接收了ACK分组或者确定了其它的适当的量度时,模式选择器32调整发送器10的传输参数以便切换到BLAST STC处理,并且还增加数据速率(调制和/或编码率)。因而例如链路可以从使用最低调制和编码率以及Alamouti ST编码的最低模式a0转到较高的调制和编码率以及BLAST ST编码(b1)。
相反,当要求“向下速率”时,当链路低于设置的数据速率(5)时,试图锁定更鲁棒的Alamouti ST编码,例如从b5到a5。在此设置速率之上,链路在BLAST模式b5到b7上下线性移动。在进一步的候选示例中,例如在向下速率的情况下,可以执行两个或更多模式的跳跃,例如b7到b5。对于在5下面的BLAST速率,在向下速率的情况下,链路移到更鲁棒的Alamouti ST编码,并且移到更高的数据速率;例如从b3到a4。因而链路试图维持数据速率但是使用不同的传输策略,所述传输策略可以更适用于当前的MIMO信道状况。
可以看出在组合的向上速率/向下速率策略中没有死锁(所有模式具有向上速率和向下速率路径)。在向上速率策略中,试图“锁定”到ST多路复用模式上,所述ST多路复用模式具有在有利状况下获得更高吞吐量的潜力。在向下速率策略中,作为替代,试图“锁定”到鲁棒的Alamouti ST代码上。
通过修改具体的向上速率和向下速率策略(图5的向上速率和向下速率路径),可以改变链路自适应的收敛速度并且优化用于具体应用的双列表。下面描述了使用不同的向上速率和向下速率方案的进一步实施例。
如所周知,接收器通过使用控制分组(其包含控制信息)来调整传输参数。通过使用控制分组,两个装置可以仅仅通过在模式号上取得一致而在新的传输参数(编码率、调制、空间时间代码)上取得一致。
所述实施例允许对于影响性能的因素具有有限知识的通信系统能够在不试图估算每个因素的情况下(使用多个列表)调整其传输参数。给出了在MIMO信道上进行调制(例如BPSK、QPSK、16-QAM、64-QAM)、编码率(例如1/2、2/3、3/4)和空间时间代码(例如Alamouti、ST多路复用)的链路自适应的系统的特定例子,所述MIMO信道的属性(例如SNR、干扰、信道相关性)随时间而变或是未知的。在不需要MIMO信道质量估算器(例如估算信道状况)的情况下,所述系统能够基于通过只使用简单的双列表策略来计数所接收的ACK分组来进行链路自适应,以便在空间时间代码和调制/编码率之间切换。
所描述的实施例利用二进制(确认——ACK分组的存在)或非常有限的反馈。这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很难设计可靠的信道质量估算器。另外,信道质量的任何明确反馈可能会使整个系统吞吐量降级(这是因为发送了更多控制位而不是信息位),因此所述实施例通过保持简单的反馈机制来避免该开销。通过只使用由ACK分组的存在所采集的信息,保存与现有芯片固件和介质访问控制(MAC)机制的兼容性;例如与现有IEEE 802.11或HiperLAN设备的兼容性。
然而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反馈,包括使用关于MIMO信道“质量”或服务质量的反馈的系统。利用更多反馈(比起只是确认-二进制反馈,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交换更多信息)的系统还可以在双列表路径上一次进行一个以上的步骤(因而调整得更快)。例如,对于MIMO信道状况的较大变化,通过从a2转到b4或从b5转到a3,象室内WLAN中的移动终端移出或移入RF盲区的情况中那样。
当实施例利用“双列表”策略时,其中每个列表具有不同的STC,作为选择可以把其它传输参数分配给不同的列表。例如可以把调制率分配给一个(基础传输参数),并且把信道编码率分配给另一个(速率传输参数)。因而实施例可以在非基于MIMO的系统中实现,例如那些利用简单SISO信道的系统。这种策略仍然有助于下述情况中的链路自适应,在所述情况中存在影响难以可靠量化的信道状况的因素。
参数的另一示例性组合是使用不同的天线方向性配置作为基础参数以及不同的调制/信道编码率组合作为速率传输参数。
还应当注意,在使用两个以上的ST代码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三重列表(或具有更多分支的列表,甚至多维列表);或其它参数来代替ST代码。
关于图8和9图示了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当从Alamouti移动到Blast模式时,保持相同的数据速率而不是试图增加数据速率。
更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使用相同的双列表结构,一个列表与较为鲁棒的STC a0-a5(例如Alamouti)相关联而一个列表与较高的数据速率或吞吐量STC b1-b7(例如BLAST)相关联。如图8中所图示,这还是由双回路过程来实现。如果在Alamouti STC(a0-a5)上接收到ACK,那么系统试图使链路与Blast STC(b1-b7)相适应,保持相同的数据速率。如从图6和7的图表中所见,在有利的信道状况下,不那么鲁棒的模式(例如BL)可以优于较为鲁棒的模式(例如AL)。这里所描述的向上速率策略是从AL移动到BL,希望信道状况有利于BL。如果不是这样,移动到相等数据速率模式比移动到较高速率模式(如图5中所示)更为“安全”,这是因为由于不适当地选择模式而导致降低所递送吞吐量的风险更小(如果选择的模式“远离”双列表结构中的优选/适当模式,那么所经受的吞吐量将会下降更多)。那么,如果信道状况改变以致不再接收到ACK分组,或者不能接收到足够数目的分组,那么系统后退到更鲁棒的STC。这使所述系统能够在不必估算信道质量的情况下适应信道状况的变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上述设备和方法可以被实现为处理器控制代码,例如在诸如盘、CD或DVD-ROM、编程存储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载体介质上,或在诸如光或电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对于许多应用,将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上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因而代码可以包括常规的程序代码或微代码,或例如用于建立或控制ASIC或FPGA的代码。所述代码还可以包括用于动态配置诸如重新可编程序逻辑门阵列的可重新配置设备的代码。类似地,所述代码可以包括用于硬件描述语言的代码,诸如VerilogTM或VHDL(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把代码分布在彼此互相通信的多个耦合组件之间。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在现场可(重新)编程模拟阵列或类似装置上运行的代码来实现实施例以便配置模拟硬件。
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通常依照上面的教导,可以把各个实施例和关于所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特征与其它实施例或特别描述的特征自由组合。技术人员还应当认识到在不脱离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例子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无线发送器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以便使所述无线发送器与无线接收器以最佳的方式进行通信,所述发送器被配置成依照两个或更多个系列的预定传输模式来发送数据,每个模式系列具有一定数目的传输模式,各自具有共同的基础传输参数和所述数目的速率传输参数;所述方法包括:
以第一基础传输参数和第一速率传输参数发送数据;
以第二基础传输参数发送所述数据;
以第二速率传输参数发送所述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器和接收器各自包括多个天线以便形成MIMO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础传输参数是空间时间代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空间时间代码是Alamouti而另一个空间时间代码是BLAST。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速率传输参数是下列中的一个或组合:调制率;信道编码率。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并且具有向上速率协议,包括:
从较低基础传输参数调整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并且
从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调整到较高速率传输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到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的调整还包括维持相同的速率传输参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到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的调整还包括调整到较高的速率传输参数。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并且具有向下速率协议,包括:
从较高基础传输参数调整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并且
从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调整到较低速率传输参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到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的调整还包括维持相同的速率传输参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到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的调整还包括调整到较高的速率传输参数。
12.一种承载有处理器代码的承载介质,所述处理器代码被配置为当在处理器上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用于把数据传送到无线接收器的无线发送器,所述发送器包括:
用于依照两个或更多个系列的预定传输模式来发送所述数据的装置,每个模式系列具有共同的基础传输参数和一个或多个速率传输参数;
用于以第一基础传输参数和第一速率传输参数来发送数据的装置;
用于以第二基础传输参数来发送所述数据的装置;
用于以第二速率传输参数来发送所述数据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器,其中所述发送器包括多个天线以便与所述接收器一起形成MIMO系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器,其中所述基础传输参数是空间时间代码。
16.如权利要求13到1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发送器,其中所述速率传输参数是下列中的一个或组合:调制率;信道编码率。
17.如权利要求13到16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发送器,并且具有用于实现向上速率协议的装置,包括:
用于从较低基础传输参数调整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的装置;和
用于从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调整到较高速率传输参数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送器,其中用于从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到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的调整的装置还包括维持相同的速率传输参数。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送器,其中用于从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到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的调整的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到较高速率传输参数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3到19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发送器,并且具有用于实现向下速率协议的装置,包括:
用于从较高基础传输参数调整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的装置;和
用于从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调整到较低速率传输参数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器,其中所述的用于从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到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的调整的装置还包括维持相同的速率传输参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送器,其中所述的用于从所述较高基础传输参数到所述较低基础传输参数的调整的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到较高速率传输参数的装置。
CNA2005800007739A 2004-10-27 2005-10-27 多列表链路自适应 Pending CN18395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423866A GB2419786C (en) 2004-10-27 2004-10-27 Multiple list link adaption
GB0423866.3 2004-10-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9578A true CN1839578A (zh) 2006-09-27

Family

ID=33515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07739A Pending CN1839578A (zh) 2004-10-27 2005-10-27 多列表链路自适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93058A1 (zh)
JP (1) JP2008511190A (zh)
CN (1) CN1839578A (zh)
GB (1) GB2419786C (zh)
WO (1) WO20060467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6708B2 (en) 2006-03-29 2010-09-14 Provigent Ltd. Adaptive receiver loops with weighted decision-directed error
KR101277260B1 (ko) * 2006-06-08 2013-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링크 최적화 매카니즘에 이용되는 전송 패킷의 구조 및이를 이용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839952B2 (en) 2006-12-05 2010-11-23 Provigent Ltd Data rate coordination in protected variable-rate links
JP2010514259A (ja) * 2006-12-14 2010-04-30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変調指示方法
EP2103023B1 (en) 2006-12-14 2015-04-15 Thomson Licensing Rateless codes decoding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122884B1 (en) 2006-12-14 2014-06-18 Thomson Licensing Rateless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367072B1 (ko) 2006-12-14 2014-02-24 톰슨 라이센싱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 변조를 갖는 arq
US8315574B2 (en) * 2007-04-13 2012-11-20 Broadcom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variable-rate communication links
US7821938B2 (en) 2007-04-20 2010-10-26 Provigent Ltd.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synchronous connections
US20080267168A1 (en) 2007-04-27 2008-10-30 Zhijun Cai Slow Adaptation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US8064390B2 (en) 2007-04-27 2011-11-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Uplink schedul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fast indication
CN101682857B (zh) 2007-06-15 2013-10-30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减小链路适配开销的系统和方法
CN102970764B (zh) 2007-06-15 2015-07-15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半永久和动态调度以及间断接收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US8102765B2 (en) 2007-06-22 2012-01-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rrelation-based rate adaptation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001445B2 (en) 2007-08-13 2011-08-16 Provigent Ltd. Protected communication link with improved protection indication
US8265080B2 (en) 2007-08-20 2012-09-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s in a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figured system
EP2028769B1 (en) 2007-08-22 2016-05-04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via a power line network, transmitter, receive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modem an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32210A1 (en) 2007-09-14 2013-08-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trol start time
US8040985B2 (en) 2007-10-09 2011-10-18 Provigent Ltd Decoding of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the presence of phase noise
US8855257B2 (en) 2008-02-11 2014-10-0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aptation techniques in MIMO
JP2009207044A (ja) * 2008-02-29 2009-09-10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GB2474180A (en) * 2008-07-25 2011-04-06 Smith International PDC bit having split blades
US8649456B2 (en) 2009-03-12 2014-02-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75627B2 (en) * 2009-03-23 2014-03-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precoding codebook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449588B1 (en) * 2016-04-29 2022-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specific maximum code rate limit adjustment
CN109673023B (zh) * 2018-11-12 2022-04-01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链路通信模式的操作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5937A1 (en) * 2000-10-03 2002-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pace-time coding with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s
US20020183010A1 (en) * 2001-06-05 2002-12-05 Catreux Severine 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adaptive channelization and link adaptation
US7103325B1 (en) * 2002-04-05 2006-09-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JP3962405B2 (ja) * 2002-06-28 2007-08-2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リ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
US6683916B1 (en) * 2002-07-17 2004-01-27 Philippe Jean-Marc Sartori Adaptive modulation/cod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system
US7092737B2 (en) * 2002-07-31 2006-08-1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IMO systems with rate feedback and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US8320301B2 (en) *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EP1605641A1 (en) * 2004-06-08 2005-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pping of shared physical channels depending on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JP4616338B2 (ja) * 2004-06-14 2011-01-19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多重送受信アンテナを使用す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モード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TWI543572B (zh) * 2004-08-12 2016-07-21 內數位科技公司 正交分頻多工無線通信系統中實施空間頻率區塊編碼方法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93058A1 (en) 2006-05-04
WO2006046754A1 (en) 2006-05-04
GB2419786C (en) 2009-10-07
JP2008511190A (ja) 2008-04-10
GB2419786B (en) 2007-09-12
GB0423866D0 (en) 2004-12-01
GB2419786A (en) 2006-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9578A (zh) 多列表链路自适应
US9900066B2 (en) Quality control scheme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JP488472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800302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s link
EP1608099B1 (en)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in a MIMO system
US7860184B2 (e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on apparatus
JP511246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502880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mode based upon packet size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7226917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to support single-user and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CN1194567C (zh) 一种在终端和网络部件之间发送信号的方法
US20120120840A1 (en) Adjusting Method for Downlink Modulation Coding Mode and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ode and Device
US2011025546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radio communications with various resolution levels of signal modulation depending on propagation conditions
US2008025338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Radio Communications With Various Resolution Levels of Signal Modulation Depending on Propagation Conditions
WO2006075662A1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適応伝送検出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アンテナ受信装置
US20120120825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Combined Adjusting Downlink AMC and MIMO M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