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7430A -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7430A
CN1837430A CN200510121052.5A CN200510121052A CN1837430A CN 1837430 A CN1837430 A CN 1837430A CN 200510121052 A CN200510121052 A CN 200510121052A CN 1837430 A CN1837430 A CN 1837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blend
woven
fibre
brake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210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钜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5101210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37430A/zh
Publication of CN1837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7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属于机械设备制动材料领域。为解决现有制动带存在的污染环境及危害人体健康,摩擦性能差、生产工艺粗糙,纺织性能差,以及产品密度底,强力小,容易断裂,不耐磨,未能适应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整体多层,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包括坯带及粘合材料,所述的坯带,是由多根中心包有一根金属丝的混纺纤维包芯单纱加捻成合股线,编织而成,并采用热塑性酚醛树脂作为粘合材料,充分渗透入整体多层编织坯带中,本发明纺织性能高,各种纤维能充分混合,金属丝分布均匀,编织结构紧密合理,产品密度高,结实、强力大,柔软性能好,摩擦系数合理,耐磨耐热性能好,灵活多样,可以适应各种场合机械设备的动力传递,减速和制动的需要,安全可靠,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影响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属于机械设备制动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制动带的坯带是由石棉纤维纱线或其他可纺纤维与玻璃长纤维加捻纱线编织而成的,由于石棉纤维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所以,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包括中国)。而且石棉纤维又是一种天然的矿物纤维,它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都不能改变,所以,由该纤维所生产的制动带,摩擦性能不易调节,使用场合受到限制。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同样,其他可纺纤维与玻璃长纤维加捻纱线由于其加工工艺简陋,粗糙,所采用纤维单一,可纺织性能差,金属丝分布不均匀,因此,其单纱、线不结实,强度低,所编织的制动带密度低,不结实,强力小,容易断裂,树脂不能充分渗透粘合,另由于其使用的是热固性树脂做粘结材料,即使在室温下热固性树脂也会不断发生反应,各项指标都会随时发生变化,特别是黏度和分子量都会增加或减少,并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气体,所以,其储存或应用在生产制动带的工艺上有诸多不便,并造成制动带产品质量不稳定,柔软性能差,脆硬易断,摩擦性能不稳定,不耐磨,未能适应现代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
中国专利ZL00118221公开了一种陶瓷纤维编织制动带,包括基带及粘合材料,其特点是所述的基带是采用可纺性陶瓷纤维纱线与金属丝加捻合股线编织而成。所述的可纺性陶瓷纤维纱线,所用的陶瓷纤维成分为:Al2O3≥45%,SiO2≥51%,Fe2O3≤1.2%,Na2O+K2O≤0.5。其结构合理,基带强力大,其摩擦性能可以通过调整陶瓷纤维纱线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控制,以适用于不同场合机械设备制动的需要,使用安全可靠,不会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但是,由于该产品使用的纤维材料是陶瓷纤维,而陶瓷纤维是一种很脆硬、挤压即粉碎,纺织性差的材料,纤维不能充分混合,陶瓷纤维只能直接包裹在玻璃纤维长丝上,在织造过程中陶瓷纤维容易打结、脱落,并且,金属丝分布不均,金属长丝直接缠绕在单纱表面,因此,其单纱及线松散、不结实、捻度小、强度低,不能配合现代先进强力编织机械编织坯带,所编织的制动带密度低(成品密度比重在0.9以下),不结实,强力小,容易断裂,磨损大。另外,由于其使用的是热固性树脂做粘结材料,即使在室温下热固性树脂也会不断发生反应,各项指标都会随时发生变化,特别是黏度和分子量都会增加或减少,并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气体,所以,其储存或应用在生产制动带的工艺上有诸多不便,并造成制动带产品质量不稳定,柔软性能差,脆硬易断,摩擦性能不稳定,未能适应现代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制动带存在的污染环境及危害人体健康,摩擦性能差的缺点和生产工艺粗糙,所采用纤维简单,纺织性能差,不能使用现代先进强力编织机械编织坯带,并且使用树脂不合理,以及产品密度底,强力小,容易断裂,不耐磨,未能适应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而提供一种整体多层,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其纺织性能高,各种纤维配合合理,编织结构紧密合理,产品密度高,结实、强力大,柔软性能好,摩擦系数合理,耐磨耐热性能好,灵活多样,可以适应各种场合机械设备的动力传递,减速和制动的需要,安全可靠,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影响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包括坯带及粘合材料,所述的坯带,是由多根中心包有一根金属丝的混纺纤维包芯单纱加捻成合股线,编织而成,所述的混纺纤维是由亚克力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加入其它可纺性摩擦材料纤维(如麻纤维、碳纤维等)混纺而成,所用的亚克力纤维分子式为: 芳纶纤维分子式为:
Figure A20051012105200062
玻璃纤维成分为:SiO2、AL2O3、CaO、MgO、Na2O等,所述的金属丝为直径0.08-0.2mm的铝合金丝或黄铜丝或紫铜丝或铁丝。
如上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所述的粘合材料为热塑性酚醛树脂,在编织制动带的表面,纱线之间的空隙及纱线内均有固化了的酚醛树脂。
如上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所述的坯带为整体多层编织织物,由多层的接结纬线,把多层经线交织成不同厚度的坯带。
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的制备方法:
1.亚克力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或加入其它可纺性摩擦材料纤维(如麻纤维、碳纤维等)混合;
2.由现有技术如纺纱机进行纺纱;
3.用现有技术制成金属丝包芯纱;
4.多根包芯单纱加捻合股成线;
5.自动机械编织成整体多层织物坯带;
6.浸渍热塑性酚醛树脂;
7.自然风干;
8.磨面;
9.加热至150-180℃固化。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由于采用混纺纤维金属丝包芯纱线整体多层编织坯带,其纤维配比合理,纺织性能高,整体编织结构紧密合理,产品密度高(密度比重在1.15以上),结实、强力大,柔软性能好,摩擦系数合理(通过XD-MSM定速式摩擦试验机检验,在100℃-200℃温度下,摩擦系数在0.45-0.52之间),耐磨耐热性能好(在100℃-200℃温度下,摩损率在0.4以内),能适应各种场合机械设备的动力传递,减速和制动,安全可靠。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影响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其各项机械物理性能可通过调整纤维的配比进行调控,  以适应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
由于采用混纺纤维金属丝包芯纱线,其纤维混合充分,金属丝分布合理,捻度大(每米S110),抗拉强度高(N110/根),所以能适应现代强力编织机械设备编织的加工要求,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产品的高质量。
又由于采用了热塑性酚醛树脂作为粘合材料,使树脂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充分渗透入整体多层编织坯带,缩短了固化时间,同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多层编织坯带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多层编织坯带实施例1的织物组织图;
图3为一种混纺纤维整体多层编织制动带实施例1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多层编织坯带的实施例2的编织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整体多层编织坯带的实施例2的组织图;
图6为实施例2的混纺纤维整体多层编织制动带的立体图。
图2图5中,“·”经线棕片为上行棕片,空格经线棕片为下行棕片;第一行数字代表经线棕片,第一列数字代表纬线序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提供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多根中心包有一根金属丝的混纺纤维包芯单纱加捻合股线,通过自动机械编织而成整体多层织物坯带,其中混纺纤维所用的亚克力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为可纺型短纤维,所用的亚克力纤维分子式为: 芳纶纤维分子式为:
Figure A20051012105200082
玻璃纤维成分为:SiO2、AL2O3、CaO、MgO、Na2O等,金属丝为直径0.08-0.12mm的黄铜丝。
参见图1~图3,介绍一种整体多层编织坯带的织物编织方式,以整体三层编织坯带为例:整体三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①~与经线1~6交织而成;
本发明的加工工艺流程为:亚克力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混合——纺纱——黄铜丝包芯单纱——多根包芯单纱加捻合股成线——自动机械编织成整体多层织物坯带——浸渍热塑性酚醛树脂——自然风干——磨面——加热固化(180℃)——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成品(执行GB11834-2000标准)。
制成成品后,在制动带的表面,纱线之间的空隙及纱线内均有固化了的酚醛树脂。其整体结构密度高,柔韧性好,制动性能好,热摩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2-5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多根中心包有一根金属丝的混纺纤维包芯纱加捻合股线,通过自动机械编织而成整体多层织物坯带,其中混纺纤维所用的亚克力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为可纺型短纤维,所用的亚克力纤维分子式为:
Figure A20051012105200083
芳纶纤维分子式为:
Figure A20051012105200084
玻璃纤维成分为:SiO2、AL2O3、CaO、MgO、Na2O等,金属丝为直径0.08-0.2mm的实施例2铝合金丝或实施例3黄铜丝或实施例4紫铜丝或实施例5铁丝。
实施例2参见图4~图6,介绍另一种整体三层编织坯带的织物编织方式;参考图4~图6,以类似的方式编织实施例3:四层、实施例4:五层、实施例5:六层、实施例6:七层、实施例7:八层编织坯带为例:整体三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①~与经线1~4交织而成;整体四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Figure A20051012105200091
线与经线1~5交织而成;整体五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Figure A20051012105200092
与经线1~6交织而成;整体六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与经线1~7交织而成;整体七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Figure A20051012105200094
与经线1~8交织而成;整体八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Figure A20051012105200095
与经线1~9交织而成。
本发明的加工工艺流程为:亚克力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加入可纺性摩擦材料纤维麻纤维混合——纺纱——金属丝包芯单纱——多根包芯单纱加捻合股成线——自动机械编织成整体多层织物坯带——浸渍热塑性酚醛树脂——自然风干——磨面——加热固化(180℃)——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成品(执行GB11834-2000标准)。
制成成品后,在制动带的表面,纱线之间的空隙及纱线内均有固化了的酚醛树脂。其整体结构密度高,柔韧性好,制动性能好,热摩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8
参见图1~图3,介绍一种整体多层编织坯带的织物编织方式,以整体三层编织坯带为例:整体三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①~与经线1~6交织而成,其加工工艺流程为:亚克力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加入可纺性摩擦材料纤维碳纤维混合——用现有技术纺纱——制成铝合金丝包芯单纱——多根包芯单纱加捻合股成线——自动机械编织成整体多层织物坯带——浸渍在热塑性酚醛树脂中,待浸泡透后取出——自然风干——用现有技术磨面——用现有技术在180℃条件下加热固化——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成品(执行GB11834-2000标准)。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原材料和制备方法制备整体多层编织坯带其不同之处在于:整体四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①~与经线1~8交织而成;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原材料和制备方法制备整体多层编织坯带其不同之处在于:坯带为整体五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与经线1~10交织而成;
实施例11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原材料和制备方法制备整体多层编织坯带其不同之处在于:坯带为整体六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Figure A20051012105200102
与经线1~12交织而成;
实施例12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原材料和制备方法制备整体多层编织坯带其不同之处在于:坯带为整体七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Figure A20051012105200103
与经线1~14交织而成;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原材料和制备方法制备整体多层编织坯带其不同之处在于:坯带为整体八层编织坯带由接结纬线 与经线1~16交织而成。
制成成品后,在制动带的表面,纱线之间的空隙及纱线内均有固化了的酚醛树脂。其整体结构密度高,柔韧性好,制动性能好,热摩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Claims (8)

1、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包括坯带及粘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坯带,是由多根混纺纤维包芯单纱加捻合股成线,编织而成,所述的粘合材料为热塑性酚醛树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纺纤维包芯纱是混纺纤维中心包有一根金属丝的单纱。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纺纤维是由亚克力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或加入其它可纺性摩擦材料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亚克力纤维分子式为: 芳纶纤维分子式为: 玻璃纤维成分主要为:SiO2、AL2O3、CaO、MgO、Na2O,所述的金属丝为直径0.08-0.2mm的铝合金丝或黄铜丝或紫铜丝或铁丝。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它可纺性摩擦材料纤维为麻纤维、碳纤维。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坯带为整体多层编织织物,由多层的接结纬线,把多层经线交织成不同厚度的坯带。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为2层或2层以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的制备方法:将编织好的坯带浸渍粘合材料,经固化制得。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的制备方法:
1).亚克力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或加入其它可纺性摩擦材料纤维(即麻纤维、碳纤维)混合;
2).由现有技术如纺纱机进行纺纱;
3).用现有技术制成金属丝包芯单纱;
4).多根包芯单纱加捻合股成线;
5).自动机械编织成整体多层织物坯带;
6).浸渍热塑性酚醛树脂;
7).自然风干;
8).磨面;
9).加热固化。
CN200510121052.5A 2005-12-29 2005-12-29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 Pending CN1837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21052.5A CN1837430A (zh) 2005-12-29 2005-12-29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21052.5A CN1837430A (zh) 2005-12-29 2005-12-29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7430A true CN1837430A (zh) 2006-09-27

Family

ID=37014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21052.5A Pending CN1837430A (zh) 2005-12-29 2005-12-29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3743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5166A (zh) * 2012-10-31 2013-03-27 无锡市祁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2985A (zh) * 2013-06-06 2013-10-09 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无石棉层压摩擦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97624A (zh) * 2016-04-13 2016-06-22 江南大学 一种2.5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机织预制体增强改性腰果壳油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
CN106117660A (zh) * 2016-06-28 2016-11-16 东台市华阳玻纤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纤维包芯纱增强刹车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6680A (zh) * 2020-12-10 2021-04-09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机织封闭式空腔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预制件
CN116159224A (zh) * 2023-04-25 2023-05-26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结合自供电柔性传感进行激光照射的助眠敷贴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5166A (zh) * 2012-10-31 2013-03-27 无锡市祁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2985A (zh) * 2013-06-06 2013-10-09 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无石棉层压摩擦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42985B (zh) * 2013-06-06 2015-01-14 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无石棉层压摩擦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97624A (zh) * 2016-04-13 2016-06-22 江南大学 一种2.5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机织预制体增强改性腰果壳油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
CN106117660A (zh) * 2016-06-28 2016-11-16 东台市华阳玻纤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纤维包芯纱增强刹车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6680A (zh) * 2020-12-10 2021-04-09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机织封闭式空腔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预制件
CN112626680B (zh) * 2020-12-10 2022-04-22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机织封闭式空腔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预制件
CN116159224A (zh) * 2023-04-25 2023-05-26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结合自供电柔性传感进行激光照射的助眠敷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7430A (zh) 一种混纺纤维编织制动带
CN113912405A (zh) 一种混编纤维预制体增强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0063453B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ction linings
KR101439150B1 (ko) 탄소연속섬유/열가소성수지섬유 복합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205957B (zh) 机械制动及离合器摩擦系统的骨架材料
CN107675313B (zh) 一种离合器面片用无石棉纤维膨化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09553432A (zh) 一种高密度柔性碳/碳复合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9694A (zh) 一种重型卡车刹车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06261B (zh) 摩擦材料组合物以及摩擦材料
CN1523075A (zh) 车用摩擦复合材料
CN1455127A (zh) 无石棉摩擦材料增强基材及其制造工艺
CN100999872A (zh) 一种混纺纤维整体压制制动带的制造方法
CN210940784U (zh) 增强耐热环保玻纤织物摩擦材料
CN1209515C (zh) 陶瓷纤维编织制动带
JPS5887383A (ja) 摩擦材料用嵩高加工紐
CN112125672B (zh) 一种三层包芯碳化硅纤维线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294227C (zh) 摩擦材料用布
CN112442773A (zh) 用于摩擦材料的预氧丝包芯纱的制作方法
CN114575019B (zh) 一种竹原纤维3d编织床垫填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3417138U (zh) 一种超高强度玻璃纤维合股纱
JPS63100062A (ja) 炭素繊維強化炭素複合材料の製造法
CN115341294B (zh) 一种热塑性纤维及其共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182406B (zh) 一种可上机SiC纤维编织缝纫线
CN1314524C (zh) 一种复合纱及其制备和应用
JP3522780B2 (ja) 摩擦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