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5181A - 具有多喷雾发射器的纳喷雾离子源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喷雾发射器的纳喷雾离子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5181A
CN1835181A CNA2006100573899A CN200610057389A CN1835181A CN 1835181 A CN1835181 A CN 1835181A CN A2006100573899 A CNA2006100573899 A CN A2006100573899A CN 200610057389 A CN200610057389 A CN 200610057389A CN 1835181 A CN1835181 A CN 1835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source
pneumatic
ionspray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73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保罗·C·古得勒
哈维·D·小鲁克斯
迈克尔·J·弗拉那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35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49/00Particle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02Details
    • H01J49/10Ion sources; Ion gu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 Electron Tubes For Measurement (AREA)

Abstract

具有多喷雾发射器的纳喷雾离子源。用于非气动离子产生的质谱系统包括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有用于产生离子的第一非气动离子喷雾发射器;邻近离子喷雾发射器的导管,其有设计来从离子喷雾发射器接收离子的孔;向毛细管的孔引导来自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的第一电极;用于将离子引导到导管中的导管电极;在毛细管下游检测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产生的离子的检测器。还提供了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包括用于产生离子的第一非气动离子喷雾发射器;邻近离子喷雾发射器的导管,其有设计来从离子喷雾发射器接收离子的孔;第一电极,用于向导管的孔引导来自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用于将离子引导到导管中的导管电极。还公开了使用纳喷雾电离源产生离子的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多喷雾发射器的纳喷雾离子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离子源,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多喷雾发射器的纳喷雾离子源。
背景技术
质谱仪通过电离分子,然后基于分子的质荷比(m/z)对分子进行分类和识别,来进行工作。该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部件包括生成离子的离子源以及对离子分类的质量分析器。多种不同类型的离子源可用于质谱仪。每种离子源具有特定的优点,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也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质量分析器。依赖于所需的信息类型,每种质量分析器都具有优缺点。
近十年来,液相色谱法/质谱法(LC/MC)的许多进步在于新离子源的开发以及电离分析物分子并从移动相分离得到的离子的技术的开发。
先前的方法仅仅对于数量非常有限的化合物是成功的。API(大气压电离)技术的引入大大地扩展了可以使用LC/MS成功分析的化合物的数量。在此技术中,分析物分子首先在大气压下被电离。分析物离子然后被与中性分子空间和静电地分离。常用API技术包括: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电离(APPI)以及解吸附(desorption)电离。这些技术中的每一种具有特定的优点和缺点。
电喷雾电离是这样一种技术,该技术部分地依赖于化学性质来在分析物到达质谱仪之前在溶液中产生分析物离子。液体洗脱液在存在强静电场和经加热的干燥气体的情况下被喷雾到处于大气压的室中。静电场使液体洗脱液和分析物分子带电。经加热的干燥气体导致微滴中的溶剂蒸发。随着微滴收缩,微滴中的电荷浓度增大。最后,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之间的排斥力超过了内聚力,并且离子被排出(解吸附)到气相中。离子被附着到毛细管或者取样口上,并且通过毛细管或者取样口进入质量分析器。在离子被从微滴排出时和离子到达质量分析器时之间,还可能发生某些气相反应,主要是质子传递和电荷交换。
电喷雾对于分析诸如蛋白质、寡核酸和肽等之类的生物分子特别有用。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分析诸如苯并二氮卓(benzodiazepine)和硫酸化共轭物之类的极性分子。其他可以被有效分析的化合物包括电离的盐和有机染料。
大分子常常获得大于1的电荷。多电荷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即使一般的LC/MS仪器的质量量程(或者更精确地说,质荷比量程)为约3000m/z,也允许分析大到200,000u的分子。当大分子获得许多电荷时,称为去卷积的数学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分析物的实际分子量。
第二种在大气压下进行的常用技术是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在APCI中,LC洗脱液在大气压下通过经加热的蒸发器(通常250℃~400℃)被喷雾。热量蒸发了液体,并且所得到的气相溶剂分子被在电晕放电中产生的电子电离。溶剂离子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荷转移到分析物分子(化学电离)。分析物离子通过毛细管或者取样口进入质量分析器。APCI具有许多重要的优点。该技术可适用于宽范围的极性和非极性分子。该技术几乎不导致类似于电喷雾的多电荷,因此对于用于小于1500u的分子是特别有效的。由于这些原因以及高温的要求,对于可能不热稳定的大的生物分子,APCI是不如电喷雾那么有用的技术。APCI比电喷雾更常用于正常相的质谱,这是因为分析物常常是非极性的并且具有高度疏水性。
用于LC/MS的大气压光电离是相对较新的技术。如在APCI中一样,蒸发器将LC洗脱液转变为气相。放电灯产生窄的电离能量范围内的光子。该能量范围被仔细地选择,以电离尽可能多的分析物分子,同时使溶剂分子的电离最小化。所得到的离子通过毛细管或者取样口进入质量分析器。APPI可适用于许多通常由APCI分析的相同化合物。其在APCI的灵敏度有时会减小的两个应用中(高度非极性化合物和低流率(<100μl/min))表现出特别的前景。在所有情况下,一种或多种分析物的性质和分离条件对电喷雾、APCI或者APPI中的哪一种电离技术将产生最好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最有效的技术总是不容易被预测。
上述这些技术中的每一种通过不同的机制电离分子。不幸地,这些技术没有一个是通用的样品离子发生器。虽然许多时候缺少通用电离可能被看作是潜在的优点,但是其对于负责快速分析具有广泛多样性的样品的分析员而言是严重的缺点。面临非常有限的次数和宽泛的众多样品需要分析的分析员对于这样的离子源感兴趣,该离子源能够用一种技术和多组条件电离尽可能多的样品种类。不幸地,还没有获得这样的API离子源技术。
人们已经试图通过利用正和负离子检测之间的快速切换来提高样品电离覆盖范围。快速正/负极性切换导致由任一种API技术检测到的化合物的百分含量的增大。但是,其没有消除对更通用的API离子产生技术的需要。此外,具有多发射器的离子源也已经被设计来改善电喷雾过程。这些设备的问题是它们常常需要可能是很昂贵的气动(pneumatic)辅助。
最近,将发射器、室和毛细管的尺寸减小到纳米水平的能力已经有了进展。例如,纳喷雾设备已经被开发来用于形成高效率和高度有效的非常小的喷雾喷射。在此水平和量级上,存在非常不同的实现离子产生和流动的性能。但是,迄今为止,这样的设备还不能有效地将带电的微滴与其他的污染溶剂、分析物或者移动相分子高效地分离。在许多时候,这些分子可能影响最终的谱和仪器的灵敏度。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源,其不需要气动辅助用于气溶胶的雾化生成。此外,希望提供一种离子源,其不允许导致最终谱的污染的离子的再循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离子源,其提供高效的离子收集,同时污染物质的产生最少。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非气动离子产生的质谱系统,包括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和检测器,其中所述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包括:用于产生离子的第一非气动离子喷雾发射器;邻近离子喷雾发射器的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设计来接收来自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的孔;第一电极,用于朝向导管的孔引导来自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和用于将离子引导到导管中的导管电极,并且其中所述检测器处于导管下游,用于检测由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产生的离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包括:用于产生离子的第一非气动离子喷雾发射器;邻近离子喷雾发射器的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设计来接收来自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的孔;第一电极,用于朝向毛细管的孔引导来自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和用于将离子引导到导管中的导管电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非气动纳喷雾离子源中产生和收集离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离子喷雾发射器产生离子;利用电极产生第一电场,以朝向导管引导离子;以及利用导管电极产生第二电场,以将离子收集到导管中。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如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质谱系统的一般框图。
图2示出了第二质谱系统的一般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添加有场线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应当注意,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多个所指物,除非上下文中清楚地进行了另外规定。因此,例如对“一个发射器”的提及包括不只一个“发射器”。对“一个电喷雾电离源”或“一个大气压电离源”的提及包括不只一个“电喷雾电离源”或“大气压电离源”。在描述本发明和要求保护本发明时,将根据下面提出的定义来使用下面的术语。
术语“邻近”的意思是在附近、接近或者邻接。邻近的某物也可以是与另一部件接触、围绕另一部件(即,与另一部件同心)、与另一部件分开或者含有另一部件的一部分。例如,邻近电极的“发射器”可以是彼此分开地接近电极、可以接触电极、可以围绕电极或电极的一部分或者被电极或电极的一部分围绕、可以包含电极或者被电极包含、可以与电极邻接或者可以在电极附近。
术语“大气压电离源”是指本领域已知的用于产生离子的常用术语。该术语还指在环境温度和压强范围下产生离子的离子源。一些典型的电离源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电喷雾离子源、APPI离子源和APCI离子源。
术语“带电微滴”或者“带电微滴形成”是指包括分析物溶剂和/或移动相的混合物的分子的产生。
术语“导管”是指可以用于接收或输运离子或气体的任何套管、毛细管、输运设备、分配器、喷嘴、软管、管道、板、吸管、端口、口、壁中的口、连接器、管子、偶联器、容器、壳体、结构或者装置。
术语“导管电极”是指可以用来将离子引导到导管中的电极。该电极可以用于将离子收集在导管中,用于进一步处理。
术语“电晕针”是指任何可以被用来产生电晕放电的导管、针、物体或者设备。
术语“检测器”是指可以检测离子的任何设备、装置、机器、部件或系统。检测器可以包括硬件和软件,或者可以不包括硬件或软件。在质谱仪中,一般的检测器包括和/或耦合到质量分析器。
术语“电喷雾电离源”是指用于产生电喷雾离子的发射器和相关部分。发射器可以处在地电势或者可以不处在地电势。电喷雾电离在本领域是公知的。
术语“发射器”是指任何本领域公知的由液体产生微滴或者气溶胶的的设备。
术语“第一电极”是指可以用来引导离子或者用来增大或者产生场以帮助带电微滴形成或者移动的任何设计或形状的电极。
术语“第二电极”是指可以用来引导离子或者用来增大或者产生场以帮助带电微滴形成或者移动的任何设计或形状的电极。
术语“第一电场”、“第二电场”和“第三电场”是指所指明的个体电极对总电场的贡献。来自特定电极的对电场的贡献被认为是仅仅由该电极上的电荷(和它们在其他电极上感应的电荷)引起的场。通过叠加原理,在任一点上的总电场是在该点上来自具有给定施加电压的所有电极的对电场的贡献的总和。
术语“离子源”或“源”是指生成分析物离子的任何源。
术语“电离区”是指在任何电离源与导管之间的区域。
术语“分子纵轴”的意思是可以在喷雾方向上穿过具有最大离子浓度的区域而绘制的理论轴或线。由于分子纵轴相对于导管的轴的关系,所以采用了上述术语。在某些情况中,离子源或者电喷雾发射器的纵轴可以从导管的纵轴偏移(例如,如果这些轴是正交的但是不相交)。使用术语“分子纵轴”来包括在本发明的宽泛范围内的这些实施例。正交的意思是垂直地或者以近似90度的角度排列。例如,“分子纵轴”可以正交于导管的轴。术语基本正交的意思是90度±20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关系,而是可以包括在“分子纵轴”和导管的纵轴之间界定的各种锐角和钝角。
术语“纳喷雾电离源”是指用于产生离子的发射器和相关部分。发射器可以处在地电势或者可以不处在地电势。该术语还应该被宽泛地理解为包括这样的装置或者设备:例如具有电极的可以释放带电粒子的管,所述带电粒子与利用本领域公知的纳喷雾电离技术产生的那些离子相似或者相同。低液体流率的纳喷雾发射器使用范围为0.001×10-9到5000.0×10-9L/min的流率。发射器末端口的直径的范围从5.0×10-6到50.0×10-9米。
术语“气动”是指在带电微滴形成中使用气流辅助。
术语“非气动”是指通过不同于气流辅助雾化的某种方法来产生带电微滴形成。例如,电场或者磁场可以被用来辅助来自一个或多个发射器的带电微滴的形成。
术语“相继”或“相继排列”是指使用串行布置的离子源。离子源一个跟着另一个。其可以是直线布置,或者可以不是直线布置。
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附图并非是按照比例的,具体地说,为了清楚表示,某些尺寸可能被夸大了。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质谱系统的一般框图。该框图并非是按照比例的,并且因为本发明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质谱仪,所以该框图是以一般形式绘制的。本发明的质谱系统1包括离子源3、输运系统5和检测器7。在最宽的意义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源,该离子源在低的样品流率下产生谱。离子源3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发射离子的源。例如,纳喷雾离子源具有低的样品流率。因为在纳米尺度水平上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离子产生机制的不同,所以这些离子源可以在某些情况不同于电喷雾离子源。此外,通常,在纳喷雾中使用的低流率不要求在产生带电微滴形成中的气体辅助。因此,这样的低流率允许在带电微粒的形成和收集中施加电场或磁场。
现在参考图1~图2,离子源3包括第一发射器9和邻近第一发射器9的第一电极11。第一发射器9和第一电极11可以被布置在离子源3中的任何地方。图1示出了一种具有布置在离子源3中的壳体6的选择。壳体6可以被设计为类似于法拉第筒或者屏蔽。在此设计中,单一的电势可以被施加到壳体6,使其起到类似于电极的作用。在分析物已经被从一个或者多个发射器发射之后,该电极于是可以用于带电微滴的形成。这对于系统或者离子源3不是必要的。也可以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其他壳体、围壁、电极、壁或者设备。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一般框图。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示出了附加的电极和发射器。例如,该图示出了第一发射器9、第二发射器10、以及第三离子发射器12。离子发射器9、10和12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在离子源3中和周围的不同位置。此外,该图示出了应用各种电极。例如,该图示出了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5。本发明可以包括任何数目和组合的电极和发射器。注意,该图示出了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5,其彼此邻近。这对于本发明不是必要的。电极和发射器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在壳体6周围的不同位置和方向。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部分的侧视图。该图没有按照比例,并且仅仅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而被提供。图3示出了具有纳喷雾配置的离子源3。离子源3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3、第一发射器9、第二发射器10。还示出了导管电极17。第一电极产生用于移动和引导离子的第一电场。导管电极17被设计来产生收集离子并且将其引导到输运系统5中的第二电场。输运系统5然后将离子引导到质量检测器7(见图1~图3)。
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3和导管电极17可以被布置在壳体6中。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3和导管电极17可以包括壳体6。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单一的电势被施加到整个壳体6。壳体6可以将离子朝向导管19引导和/或屏蔽来自导管19的离子。应该注意,当壳体6类似于电极工作时,离子被从第二发射器10喷出,在这里离子朝向壳体6的底部行进。由于壳体6或者导管电极17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3的组合而产生的强电场,喷雾变得分叉。该处理提供了整体提高的带电微滴形成的产生。此外,该设计和处理将气相离子与包括溶剂、分析物和/或移动相的带电微滴分离。这是通过这样的事实来实现的:气相离子被首先从发射自发射器的喷雾中分出。然后它们可以被立即收集,而带电微滴以不同于导管19的方向或者向着壳体6的底部行进,这样它们不会被导管19收集。这提供了一种用于收集不带其他污染带电微滴的气相离子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中所述其他污染带电微滴将降低整个仪器的信噪比或者灵敏度。
本发明可以使用多于一个的发射器。第一发射器9、第二发射器10和第三离子发射器12可以被布置在壳体6中的任何位置。每一个发射器被设计成以低的流率向离子区域22中发射离子。发射器包括主体部分14和发射器尖端16。在图3中,第一发射器9和第二发射器10彼此相对地布置。它们也邻近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3。导管电极17可以包括导管19的一部分,或者可以与导管分离。导管电极17可以具有多个不同的尖端。例如,在某些情况中,导管电极17的尖端可以是钝的或者尖的。在任一情形中,导管电极17可以被设计为辅助离子到导管19中的收集。导管电极17被连接到电压源,其被设计来产生第三电场(在图中没有示出电压源)。导管电极17产生第三电场,用于将离子吸引到导管19中,以便由检测器7进行检测。
图3示出了布置在离子源3中的处在邻近位置上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3。在图3中,它们也可以被邻近第一发射器9和第二发射器10并且与导管电极17相对地布置。该图仅仅示出了一对电极。但是,大量或者多个电极可以被用于本发明。
图4示出了具有由本发明产生的示例性等势线的侧视图。应该注意,当从一个或者多个发射器朝向导管19流动的离子被发射时,它们被由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3和导管电极17产生的场帮助。对每个电极可以施加不同的电势。但是,当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3被连接到导管电极17时,限定出单一壳体。单一电势可以被施加到该单一壳体6,以辅助来自一个或者多个离子发射器的离子的形成和收集。此外,壳体6被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如果离子没有被送入导管19,则它们从电离区22通过(见图3和图4),并且被收集在导管电极17上的各个位置上或者循环到位置30,并且不能再循环来污染气溶胶。在某些示例中,存在不想要的离子或者具有对于使用者不感兴趣的特定质荷比的离子。这提供了设备的改善的总的灵敏度。
图5~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具体地,发射器和电极被示出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本发明也可以使用各种数量的电极。
现在参考图1~图6,关于部件的更详细的描述可能是必要的。
第一电极11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材料和部件。例如,电极11可以包括常用于电极的金属材料,例如镓、氮化钛、钒、铬、镍、铜、锌、钴、铯、锗、金、铁、铅、铱、铟、铂、锡、银、硅或者这些材料的组合或者合金。电极可以包括任何有利于产生用于引导离子的电场的形状和尺寸。电场的尺寸、大小和位置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要求被改变或者设计。第一电极11被设计来产生第一电场。该电场被设计来朝向导管电极17引导离子。在此设计中,相对于用于离子源3的其他电极,可以将相似的或者不同的电势施加到一个电极。
第二电极13和可能没有在图中绘出的其他所公开的电极也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材料和部件。例如,第二电极13可以包括常用于电极的金属材料,例如镓、氮化钛、钒、铬、镍、铜、锌、钴、铯、锗、金、铁、铅、铱、铟、铂、锡、银、硅或者这些材料的组合或者合金。电极可以包括任何有利于产生用于引导离子的电场的形状和尺寸。电场的尺寸、大小和位置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要求被改变或者设计。第二电极13被设计来产生第二电场。该电场也被设计来朝向导管电极17引导离子。如之前所讨论的,该电极可以具有与第一电极11相同的施加到其上的电势,或者与该电极和其他电极不同的电势。在电极包括壳体6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单一电势可以被施加到整个壳体,以充当一个电极。
应该注意,是第一电极11产生的第一电场和由第二电极13产生的第二电场的定位、取向和组合将离子沿导管电极17的方向引导。对应于总电场的等势线被示于图4中。如所讨论的,壳体6可以被用作单个电极,以产生、分离和收集离子。
第一发射器9和第二发射器10可以包括主体部分14和尖端16。主体部分14和尖端16可以包括类似或者不同的材料。它们也可以包括本领域已知的用于离子的产生的各种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包括疏水的或者其他类似的材料。它们可以包括这些材料或者可以由这样的材料涂层。电极的其他形状和设计也处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发射器可以被设计来以低流率产生离子。这些流率对于和本发明的电极一起使用是有效的。发射器可以包括本领域已知和有描述的各种材料和形状。例如,发射器可以包括诸如金属、塑料、聚碳酸酯等之类的材料。来自发射器的液体的低流率和场的结合允许离子的产生、分离和收集。在附图中,发射器9和13中的每一个包括离子沿其喷射的分子纵轴21和21’。
导管电极17可以包括导管19的一部分。导管电极17被设计来产生第三电场,如图所示。此外,导管电极17可以被设计为导热的,以向电离区20中提供加热。导管19具有中心轴23,所述中心轴23沿着电极的长度并且穿过导管电极17延伸。最后,本发明还可以使用类似于导管19的其他导管。例如,其他导管可以被放置在整个壳体6或者离子源3的任何位置,以收集形成的离子。
现在参考图4~图6,发射器和电极可以相对于导管19以多种取向和位置定位。例如,第一发射器9或者第二发射器10的分子纵轴21或21’可以以相对于导管19的中心轴23的各种角度定位。某些角度可以包括从0到10度,从10到30度,从30到90度,从90到180度,以及从180到360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射器9的分子纵轴21或者第二发射器10(或其他发射器)的分子纵轴21’可以与导管19的中心轴23正交定位。图3示出了处于与导管19的中心轴23正交布置的第二发射器10。
在描述了本发明的装置之后,现在按顺序描述本发明的方法。现在参考图3,本发明的方法被最清楚地说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3被电连接到一个或者多个电压源(在图中没有示出)。电压源在电极周围产生电场,用于引导离子。同一或者不同的电压源可以被电连接到每个电极。
第一电极11被定位和设计来产生第一电场。该电势在图中可见,并且可以沿限定的方向引导离子。例如,图中的离子被从第一发射器9和/或第二发射器10产生,并且被第一电极11和导管电极17朝向导管19引导。
第二电极13产生与第一电极11周围的电场相似的第二电场。在每一个情形中,从第一发射器9和第二发射器10产生的离子被设计为朝向入口电极17和导管19的孔(在图4中没有示出)吸引。例如,离子由第一发射器9或者第二发射器10产生。电场然后将离子朝向导管电极17吸引。导管电极17产生第三电场,第三电场将离子吸引到导管19中。如果离子没有被吸引到导管19中,则其逃逸并到达壳体6外部的区域30。壳体6防止不想要的离子再循环回到所述电场,其中该电场朝向导管19引导所期望的离子,用于收集并然后由检测器7检测。
电极、发射器和导管电极的定位,以及来自发射器的离子的流率影响产生和离子收集过程。因为这些部件紧靠相邻,并且流率很低,所以不需要使用气体或者气流辅助雾化。换句话说,产生了一种非气动系统,其提供了非常高效的离子产生、分离和收集。不需要其他的部件、气体入口端口等。应该理解,虽然已经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前面的描述以及所采用的示例意在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范围内的其他方面、优点和改进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本文的上文和下文中所提及的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和公布的全文通过引用被包括于此。

Claims (33)

1.一种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包括:
(a)用于产生离子的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
(b)邻近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被设计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的孔;和
(c)邻近所述导管的第一电极,用于朝向所述毛细管的所述孔引导来自所述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和
(d)用于将离子引导到所述导管中的导管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第二离子喷雾发射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包括分子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导管包括中心纵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导管包括中心纵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正交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而布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基本正交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而布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10到30度的角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30到60度的角度。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60到90度的角度。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90到180度的角度。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180到360度的角度。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0到360度的角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纳喷雾电离源被维持在从10托到2000托范围的压强下。
16.一种用于非气动离子产生的质谱系统,包括
(a)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包括:
(i)用于产生离子的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
(ii)邻近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被设计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的孔;和
(iii)用于朝向所述导管引导来自所述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离子的第一电极;和
(iv)用于将离子引导到所述导管中的导管电极;以及
(b)处于所述毛细管下游的检测器,用于检测由所述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产生的离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第二离子喷雾发射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包括分子轴。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导管电极包括中心纵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导管电极包括中心纵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正交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而布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基本正交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而布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10到30度的角度。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30到60度的角度。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60到90度的角度。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90到180度的角度。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180到360度的角度。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的所述分子轴与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纵轴呈0到360度的角度。
3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所述纳喷雾电离源被维持在从10托到2000托范围的压强下。
31.一种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包括:
(a)用于产生离子的第一离子喷雾发射器;
(b)用于引导离子的壳体;和
(c)用于接收所产生的并且被所述壳体引导的离子的导管。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非气动纳喷雾电离源,其中,单一电势被施加到所述壳体。
33.一种用于在非气动纳喷雾离子源中产生离子的方法,包括:
(a)从纳喷雾发射器产生离子;
(b)利用电极产生第一电场,以朝向导管引导离子;以及
(c)利用导管电极产生第二电场,以将离子收集到所述导管中。
CNA2006100573899A 2005-03-15 2006-03-14 具有多喷雾发射器的纳喷雾离子源 Pending CN18351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81,325 2005-03-15
US11/081,325 US20060208186A1 (en) 2005-03-15 2005-03-15 Nanospray ion source with multiple spray emitt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5181A true CN1835181A (zh) 2006-09-20

Family

ID=36613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73899A Pending CN1835181A (zh) 2005-03-15 2006-03-14 具有多喷雾发射器的纳喷雾离子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08186A1 (zh)
EP (1) EP1703541A2 (zh)
JP (1) JP2006261116A (zh)
CN (1) CN183518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6603A (zh) * 2011-08-19 2012-01-04 北京大学 质谱多通道旋转电喷雾离子源
CN101464427B (zh) * 2007-12-21 2012-07-25 清华大学 敞开式喷雾场解吸离子化方法及离子化装置
CN102800555A (zh) * 2012-09-02 2012-11-28 王利兵 垂直交互式电子轰击电喷雾双重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仪
CN104995504A (zh) * 2013-02-15 2015-10-2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63412A1 (en) * 2007-11-02 2015-04-22 Humanix Co., Ltd. Nanospray ionization capillary tip
US9502227B2 (en) 2007-11-02 2016-11-22 Humanix Co., Ltd. Capturing of cell fluid and analysis of its components under observation of cells and instruments for the cell fluid capturing and the analysis
JP4597246B1 (ja) 2009-06-08 2010-12-15 公立大学法人首都大学東京 ナノエレクトロスプレーイオン化方法及び装置
US8237115B2 (en) * 2009-12-18 2012-08-07 Thermo Finnigan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electrospray emitters in mass spectrometry
US8242441B2 (en) * 2009-12-18 2012-08-14 Thermo Finniga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neumatically-assisted electrospray emitter array
US8207496B2 (en) 2010-02-05 2012-06-26 Thermo Finnigan Llc Multi-needle multi-parallel nan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for mass spectrometry
JP5987968B2 (ja) 2013-02-15 2016-09-07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放電イオン化電流検出器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US10591451B2 (en) 2017-06-01 2020-03-17 Phoenix S&T,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liquid sample injection for mass spectrometry with improved utilities
WO2018236884A2 (en) * 2017-06-20 2018-12-27 Phoenix S&T, Inc. LIQUID SAMPLE INJ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UTILITY MASS SPECTROMETRY
US11222778B2 (en) * 2019-10-30 2022-01-11 Thermo Finnigan Llc Multi-electrospray ion source for a mass spectrome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5131A (en) * 1991-05-15 1992-05-19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Microelectrospra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653626B2 (en) * 1994-07-11 2003-11-25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Ion sampling for APPI mass spectrometry
US6294779B1 (en) * 1994-07-11 2001-09-25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ion sampling for APCI mass spectrometry
US5753910A (en) * 1996-07-12 1998-05-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ngled chamber seal for 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US5736741A (en) * 1996-07-30 1998-04-07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Ionization chamber and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 containing an easily removable and replaceable capillary
US5838003A (en) * 1996-09-27 1998-11-1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onization chamber and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 containing an asymmetric electrode
GB2328074B (en) * 1997-08-06 2001-11-07 Masslab Ltd Ion source for a mass analyser and method of cleaning an ion source
US6207954B1 (en) * 1997-09-12 2001-03-27 Analytica Of Branford, Inc. Multiple sample introduction mass spectrometry
US6410914B1 (en) * 1999-03-05 2002-06-25 Bruker Daltonics Inc. Ionization chamber for 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US6670607B2 (en) * 2000-01-05 2003-12-30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nductive polymer coated nano-electrospray emitter
DE60133548T2 (de) * 2000-05-22 2009-05-07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Einen grösseren und stabileren ionenfluss erzeugende normaldruckionenlinse
JP2003331776A (ja) * 2002-05-10 2003-11-21 Hitachi Ltd イオン源および質量分析装置および質量分析方法
US7078681B2 (en) * 2002-09-18 2006-07-18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mode ionization sourc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4427B (zh) * 2007-12-21 2012-07-25 清华大学 敞开式喷雾场解吸离子化方法及离子化装置
CN102306603A (zh) * 2011-08-19 2012-01-04 北京大学 质谱多通道旋转电喷雾离子源
CN102306603B (zh) * 2011-08-19 2013-03-06 北京大学 质谱多通道旋转电喷雾离子源
CN102800555A (zh) * 2012-09-02 2012-11-28 王利兵 垂直交互式电子轰击电喷雾双重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仪
CN102800555B (zh) * 2012-09-02 2015-07-29 王利兵 垂直交互式电子轰击电喷雾双重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仪
CN104995504A (zh) * 2013-02-15 2015-10-2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
CN104995504B (zh) * 2013-02-15 2017-10-13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放电离子化电流检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03541A2 (en) 2006-09-20
US20060208186A1 (en) 2006-09-21
JP2006261116A (ja) 200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5181A (zh) 具有多喷雾发射器的纳喷雾离子源
US7411186B2 (en) Multimode ion source with improved ionization
JP5106616B2 (ja) 多モードイオン化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イオンを生じる方法ならびに多モードイオン化質量分析計
US677767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ple part capillary device for use in mass spectrometry
US7253406B1 (en) Remote reagent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
US7095019B1 (en) Remote reagent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
US7928364B2 (en) Sampling system for containment and transfer of ions into a spectroscopy system
US6949739B2 (en) Ionizatio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for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es
CN109952629B (zh) 质量分析装置以及离子检测装置
US20070235642A1 (en) Curved conduit ion sampl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8511315A (zh) 碰撞离子发生器和分离器
US67946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ng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 (API) source for mass spectrometry
CN109643636B (zh) 带有辅助加热气体喷流的低温等离子体探针
US9177774B2 (en) Continuous flow mobility classifier interface with mass spectrometer
US7385189B2 (en) Nanospray ioniz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230298878A1 (en) Nanotip ion sources and methods
EP1290712A2 (en) Atmospheric pressure ion lens for generating a larger and more stable ion flux
WO200206894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ple part capillary device for use in mass spectrometry
US20240027409A1 (en) Gas flow nebulizer
CN115372450A (zh) 离子分析装置
JP4400284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
JP2003107054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