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3070A - 压力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 - Google Patents

压力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3070A
CN1833070A CNA2004800223061A CN200480022306A CN1833070A CN 1833070 A CN1833070 A CN 1833070A CN A2004800223061 A CNA2004800223061 A CN A2004800223061A CN 200480022306 A CN200480022306 A CN 200480022306A CN 1833070 A CN1833070 A CN 1833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belt
mentioned
nco
corresponding region
midd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23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3070B (zh
Inventor
疋田孝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uc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uc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uchi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uc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3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3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33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30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0209Wet presses with extended press nip
    • D21F3/0218Shoe pr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0209Wet presses with extended press nip
    • D21F3/0218Shoe presses
    • D21F3/0227Belts or sleeve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0209Wet presses with extended press nip
    • D21F3/0218Shoe presses
    • D21F3/0227Belts or sleeves therefor
    • D21F3/0236Belts or sleeves therefor manufacturing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2/00Paper making and fiber liberation
    • Y10S162/901Impermeable belts for extended nip p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per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耐破裂性、耐磨性及耐加压变形性优良的,并且移动性良好的压力带及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所述压力带是具备旋转移动的循环状的压力带(2)和加压部件(1、3)的加压装置中的压力带,该压力带包括与加压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两端部对应区域(B、B’)和位于该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A);以热固性聚氨酯为主要成分,该热固性聚氨酯由含有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NCO)的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和在末端具有活性氢(H)的固化剂的原料而得;活性氢和异氰酸酯基的当量比(H/NCO)在两端部对应区域相对较高,而在中央区域相对较低。还提供了该压力带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压力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造纸工业、磁记录媒体制造工业、纤维工业等各种工业领域,为加压处理压力对象物而使用的压力带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用于闸瓦压(shoepress)的压力带(press belt)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在外筒使用该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shoe press roll)。
背景技术
在各种领域工业中,一般进行在压力带上承载带状的压力对象物,在位于压力带的内周部的一面的加压部件和位于压力带的外周部的另一面的加压部件之间加压处理压力对象物的带压(belt press)。在此所谓的加压部件是压辊或加压闸瓦等。以带压为例,可例举造纸工业中的作为脱水加压的闸瓦加压。
用造纸工程作为示例来简单说明,闸瓦加压是在位于压力带的外周部的作为外部加压部件的压辊和位于压力带的内周部的作为内部加压部件的加压闸瓦之间,通过压力带向承载于压力带的外周面上的压力对象物(湿纸)施加面压力来进行加压处理(脱水处理)的方法。与对压力对象物实施线压力相对应,用2个辊来进行施压的辊压是通过在闸瓦加压中使用沿移动方向具有规定宽度的加压闸瓦来对压力对象物施加面压力的。因此,通过闸瓦加压来进行脱水加压时,具有增大密合宽度,提高脱水効率的优点。
由于使闸瓦加压更紧凑,如在专利文献1中典型公开的那样,用可挠性的筒状压力带(压力套,press jacket)覆盖作为内部加压部件的加压闸瓦而得的呈辊状的闸瓦压力辊得到了普及。
除上述的脱水工序之外,例如在造纸工业、磁记录媒体制造工业、纤维工业等中,也有为了使压力对象物的表面平滑化并赋有光泽而进行的砑光工序等,为了提高压力对象物的质量而代替辊压或和辊压并用进行闸瓦加压的情况。作为对压力带的一般要求特性,可例举如强度、耐磨性、可挠性以及对水、油、气体等的非透过性。作为具备这些特性的材料,压力带一般可使用由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和固化剂反应而得的聚氨酯。但是压力带,特别是闸瓦加压用带,由于被反复的过度屈曲或加压,因此从耐久性的方面来看在外周面易发生破裂成为较大的问题。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在横向的中央区域提高构成带子的树脂的硬度,在含有闸瓦边缘对应部位的两边区域降低硬度而改善耐磨性和耐破裂性的闸瓦加压用带。这时,认为具有在中央区域维持耐磨性和耐加压变形性、在两边区域不易发生破裂的効果。
破裂易集中发生于与压辊或加压闸瓦等加压部件的横向两端部相对应的两端部对应区域。一般认为,对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的成为压力对象物加压处理面的中央区域并不要求强大的耐破裂性,而应该重视耐磨性和耐加压变形性。
专利文献2是以上述技术思想为基础而完成的,为了通过变化硬度而同时满足对耐磨性和耐破裂性的要求,必须大幅变化中央区域和两边区域的硬度。如果聚氨酯的硬度不同,则成形时的收缩力也不同。因此,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和两边区域的硬度变化较大的带子的圆筒度变差,可能会对移动性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将构成压力带外周面的聚氨酯的组成中固化剂的活性氢(H)与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调整为1<H/NCO<1.15来防止破裂的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抑制压力带整体的破裂。但是,1<H/NCO<1.15时,存在压力带整体的耐磨性降低的问题。特别是造纸机的脱水加压中用到的闸瓦加压用带,在湿纸通过的薄板宽度(sheet width)内,在带子的的外周面形成脱水用的凹部即沟或盲孔,如果压力带发生磨耗或加压变形,则凹部的容量减小,脱水性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1-179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2988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2-146694号公报
发明的揭示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解决上述课题、在与压辊或加压闸瓦等加压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相对应的两端部对应区域不易破裂、并且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的成为压力对象物的加压处理面的中央区域具有优良耐磨性和耐加压变形性、而且圆筒度良好、移动性良好的压力带,以及提供将该压力带作为外筒使用的闸瓦压力辊。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压力带是无限循环的(endless)运送移动带,是在加压处理方法中用到的带子,该方法是在该压力带的外周面侧承载压力对象物,通过位于该压力带的内周部及/或外周部的具有规定宽度的加压部件对压力对象物进行加压处理。另外,本发明中“移动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只要没有特殊的标记,分别是指压力对象物的移动方向以及宽度方向。
压力对象物是湿纸、磁带、织物等带状材料,没有特定的限制。另外,加压部件是压辊或加压闸瓦等。
压力带是包括与加压部件中宽度方向两端部相对应的两端部对应区域、位于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而构成的。另外,压力带是以热固性聚氨酯(以下简记为“聚氨酯”)为主要成分而形成的,该聚氨酯是由热固性聚氨酯原料(以下简记为“聚氨酯原料”)而得,该热固性聚氨酯原料含有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NCO)的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和在末端具有活性氢(H)的固化剂。另外,本发明中的“活性氢”例如是OH、SH、NH2、COOH等原子团中所含的氢,是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氢。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将聚氨酯原料中的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调整为在带子的两端部对应区域相对较高,在中央区域相对较低。
由H/NCO值被调整为较高的聚氨酯原料而得的聚氨酯的耐破裂性优良,但耐磨性、耐加压变形性较差,由H/NCO值被调整为较低的聚氨酯原料而得的聚氨酯的耐磨性、耐加压变形性优良,但是耐破裂性有变差的倾向。因此,本发明在易发生破裂的两端部对应区域使用由H/NCO值相对较高的聚氨酯原料而得的聚氨酯,抑制破裂的发生,在成为压力对象物的加压处理面的中央区域,使用由H/NCO值相对较低的聚氨酯原料而得的聚氨酯来维持耐磨性以及耐加压变形性。本发明中,由于在两端部对应区域和中央区域没有必要具有较大的硬度变化,因此带子成形时的收缩力不会在宽度方向发生偏差,易得到圆筒度良好的带子。由于可减少圆筒度的损坏,中央区域和两端部对应区域的硬度差以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表示最好未满1度。
只要圆筒度的偏差在不影响带子移动性的范围内,也可设置成两端部对应区域的硬度比中央区域的低。
聚氨酯原料中,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在两端部对应区域较好为1.01以上1.14以下,更好为1.08以上1.14以下;在中央区域较好为0.85以上未满1.08,更好为0.92以上未满1.08。两端部对应区域的(H/NCO)的值如在1.01以上则得到满意的耐破裂性,如在1.14以下则可在两端部对应区域确保最低限必要的耐磨性。另外,如中央区域的(H/NCO)的值在0.85以上则可在中央区域确保最低限必要的耐破裂性,如未满1.08则得到良好的耐磨性。
压力带的一般尺寸为宽2~15m、周长1~30m、厚度2~10mm左右。另外,较好的是本发明的压力带中,相对于使用当量比(H/NCO)值较低的聚氨酯原料的中央区域的厚度,使用当量比(H/NCO)值较高的聚氨酯原料的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厚度减小。与由当量比(H/NCO)值较低的聚氨酯原料而得的聚氨酯相比,由当量比(H/NCO)值较高的聚氨酯原料而得的聚氨酯具有易磨耗的性质。因此,通过使在两端部对应区域使用当量比(H/NCO)值较高的聚氨酯原料而形成的压力带的厚度减小,可减小两端部对应区域中施加在压力带上的压力,可减少在两端部对应区域的磨耗。
压力带的两端部对应区域的最薄部分的厚度,较好为中央区域的最厚部分厚度的50~98%。此时,由于保持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压力带的厚度在一定值以上,因此可维持压力带的必要的强度,减少压力对象物品质下降的危险。
当压力带是用于造纸机脱水加压中的闸瓦加压用带时,是在带子的外周面自中央区域至两端部对应区域形成多个脱水用凹部即沟和盲孔而形成的。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聚氨酯原料的当量比(H/NCO)值在带子的两端部对应区域相对较高,在中央区域相对较低,可抑制在易发生破裂的两端部对应区域发生破裂,并且由于可确保在成为压力对象物的加压处理面的中央区域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耐加压变形性,所以可维持凹部的形状,确保良好的脱水性。
压力带的外周面自中央区域到两端部对应区域形成多个脱水用凹部的情况下,较好的是使两端部对应区域中最深的凹部的深度为位于中央区域的最浅的凹部的深度的1.1~3.0倍。与使用当量比(H/NCO)值较低的聚氨酯原料而形成的中央区域相比,使用当量比(H/NCO)值较高的聚氨酯原料而形成的两端部对应区域具有易磨耗的性质,如果两端部对应区域的最深的凹部的深度在中央部最浅的凹部的深度的1.1倍以上,则即使在两端部对应区域压力带有所磨耗也可使凹部的深度确保在一定程度以上,因此可以抑制脱水能力的降低。另外,如果两端部对应区域的最深的凹部的深度为中央部的最浅的凹部的深度的3.0倍以下,则可减少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凹部的耐久性不充分的危险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压力带是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得的,这些工序是调制含有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NCO)的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和末端具有活性氢(H)的固化剂、且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不同的至少2种热固性聚氨酯原料的第1工序;分布热固性聚氨酯原料使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在两端部对应区域相对较高而在中央区域相对较低的第2工序;使热固性聚氨酯原料固化的第3工序。这种情况下,较好为通过第2工序至少形成压力带的外周面。
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了上述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本发明的闸瓦压力辊设置有由循环的带子形成的外筒,以及位于外筒的内周部的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闸瓦。闸瓦压力辊的外筒由具有本发明的压力带的特征的压力带构成。
发明的効果
由于本发明的压力带是使聚氨酯原料的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在相对于加压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两端部对应区域较高,而在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较低而构成的,因此即使在以往易发生破裂的两端部对应区域也不易发生破裂,并且成为压力对象物的加压处理面的中央区域的耐磨性以及耐加压变形性变得优良。而且,由于两端部对应区域和中央区域无需进行较大的硬度变化,因此带子成形时的收缩力不会在宽度方向发生偏差,可得到圆筒度良好的带子,移动性也变得良好。本发明的压力带适宜作为闸瓦压力辊的外筒使用。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在造纸机的加压工序中使用的闸瓦加压装置在移动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加压脱水部P的横向截面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压力带的宽度方向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压力带的宽度方向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压力带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压力带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闸瓦压力辊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8是耐破裂性试验方法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3加压部件、2,2a,2b,2c,2d压力带、4毡构件(felt)、5湿纸、6,8加压面、7,7’,9,9’两端部、10基布、11聚氨酯层、12,13,13’,14,14’,15,16,16’,17,17’,18,19,19’,20,20’,22,23,23’,24,24’聚氨酯、21,25,26,26’凹部、30闸瓦压力辊、31支持轴、32液压缸、33端部圆盘、34轴承、35固定板、36外周、40试验片、41支撑部件、42金属制轴、43喷管、A  中央区域、B,B’两端部对应区域、C,C’最端部区域。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在造纸机的加压工序中使用的闸瓦加压装置的移动方向的断面的示意图。图1中的闸瓦加压装置设置有作为加压部件1的压辊、与压辊对置的压力带2、位于压力带2的内周部的作为加压部件3的加压闸瓦。另外,在图1的装置中,用压力带2覆盖加压闸瓦,压力带2作为外筒形成辊状构成闸瓦压力辊30,但是压辊2可以不形成为辊状,而是直接以循环带的形式使用。压辊位于压力带2的外周部,作为加压部件之一起作用。加压闸瓦位于压力带2的内周部作为另一加压部件起作用。使与毡构件4重叠的作为压力对象物的湿纸5通过压力带2和压辊之间。压力带2的外周面与毡构件4直接接触。向压力带2和加压闸瓦之间供给润滑油,压力带2可在加压闸瓦的上面滑动。压辊被驱动旋转,压力带2一边通过与移动的毡构件4的摩擦力而在加压闸瓦的上面滑动一边被动旋转。加压闸瓦从压力带2的内周部侧压向压辊,通过该压附力对湿纸5加压、使其脱水。在加压闸瓦的表面形成与压辊的表面相对应的凹状。因此,在压辊和压力带2之间形成在移动方向具有宽幅的加压脱水部P。
图2是显示图1的加压脱水部P的宽度方向截面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作为加压部件1的压辊以及作为加压部件3的加压闸瓦在宽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压力带2具有中央区域A、两端部对应区域B、B’、最端部区域C、C’。两端部对应区域B、B’是与含有压辊的加压面6的两端部7、7’以及加压闸瓦的加压面8的两端部9、9’的部位对应的区域。在此,中央区域A是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B、B’之间的区域。最端部区域C、C’是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最端部侧的区域。
压力带2一般是通过在织布、网、丝等形成的循环状的加固基材中含浸以及被覆聚氨酯而形成的。得到该聚氨酯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从简便得到所希望的聚合物的方面来看,较好是采用使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NCO)的氨基甲酸乙酯聚合物和在末端具有活性氢(H)的固化剂反应的方法。
氨基甲酸乙酯聚合物例如可通过使多元醇和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反应而得。多元醇可从聚醚多元醇以及聚酯多元醇中选择。作为聚醚多元醇,可例举如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PPG)、聚丁二醇(PTMG)等。另外,作为聚酯多元醇,可例举聚己内酯、聚碳酸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己二醇酯等。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化合物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或使之聚合后使用,还可以使用这些化合物的改性体,如硅改性体等。
作为用于得到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的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可例举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间二甲苯二异氰酸酯(m-XDI)、萘二异氰酸酯(NDI)等。可将这些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固化剂,可从作为聚氨酯的固化剂一般可使用的多元醇系、芳香族二元醇系、芳香族二胺系等的固化剂中选择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作为多元醇系的固化剂,可使用上述作为多元醇示例的化合物。作为芳香族二元醇系的固化剂,可例举1,4-二(β-羟基乙氧基)苯(HQEE)。作为芳香族二胺系的固化剂,可例举如4,4’-亚甲基-二-(2-氯苯胺)(MOCA)、三亚甲基-二(4-氨基苯甲酸酯)(CUA-4)、二乙基甲苯二胺(DETDA)、二甲基硫代甲苯二胺(DMTDA)等。
形成压力带2的聚氨酯可通过变化两端部对应区域B、B’和中央区域A的多元醇、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以及固化剂的配比来使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在两端部对应区域B、B’相对较高,而在中央区域A相对较低来调制的聚氨酯原料而得。更具体些,使在两端部对应区域B、B’中所用的聚氨酯原料的当量比(H/NCO)值在1.01以上1.14以下,使在中央区域A所用的聚氨酯原料的当量比(H/NCO)值在0.85以上未满1.08。另外,在最端部区域C、C’中所用的聚氨酯原料的当量比(H/NCO)值没有特别的限定。
接下来,参照图3~6说明本发明的压力带2的实施方式。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压力带的宽度方向截面的示意图。压力带2a是通过使聚氨酯含浸以及覆盖于由作为加固基材的多重纺织布形成的基布10中而形成的。基布10的内周面侧被聚氨酯层11均一地覆盖。基布10的外周面侧被位于中央区域A的聚氨酯12、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13、13’以及位于最端部区域C、C’的聚氨酯14、14’覆盖。在形成外周面侧的聚氨酯中,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13、13’由当量比(H/NCO)值在1.01以上1.14以下的聚氨酯原料而得,在中央区域A的聚氨酯12由当量比(H/NCO)值在0.85以上未满1.08的聚氨酯原料而得。压力带2a与中央区域A以及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厚度相等。为了便于将压力带2a安装于加压装置,可使最端部区域C、C’的厚度薄于其他区域。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压力带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压力带2b是图3所示压力带2a经变形而得的带子。压力带2b与压力带2a的不同点是相对于中央区域A的厚度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厚度较小。压力带2b中,基布10的外周面侧被位于中央区域A的聚氨酯15、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16、16’以及位于最端部区域C、C’的聚氨酯17、17’覆盖。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16、16’与位于中央区域A的的聚氨酯15相比较薄,压力带2b的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厚度例如是中央区域A厚度的50~98%。另外,为了便于将压力带2a安装于加压装置,使最端部区域C、C’的厚度比两端部对应区域B、B’更薄。形成压力带2b的外周面侧的聚氨酯中,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16、16’由当量比(H/NCO)值在1.01以上1.14以下的聚氨酯原料而得,中央区域A的聚氨酯15由当量比(H/NCO)值在0.85以上未满1.08的聚氨酯原料而得。
图5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压力带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压力带2c是图3所示压力带2a经变形而得的带子。压力带2c与压力带2a的不同点是,在压力带2c的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部21,即脱水槽。压力带2c中,基布10的外周面侧被位于中央区域A的聚氨酯18、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19、19’以及位于最端部区域C、C’的聚氨酯20、20’覆盖。形成压力带2c的外周面侧的聚氨酯中,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19、19’由当量比(H/NCO)值在1.01以上1.14以下的聚氨酯原料而得,中央区域A的聚氨酯18由当量比(H/NCO)值在0.85以上未满1.08的聚氨酯原料而得的。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压力带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压力带2d是图5所示的压力带2c再经变形而得的带子。压力带2d与压力带2c的不同点在于因宽度方向的位置的不同而使脱水槽深度有所变化。压力带2d中,基布10的外周面侧被位于中央区域A的聚氨酯22、位于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23、23’以及位于最端部区域C、C’的聚氨酯24、24’覆盖。使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凹部26、26’的深度为中央区域A的凹部25的深度的1.1~3.0倍。形成压力带2d的外周面侧的聚氨酯中,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聚氨酯23、23’由当量比(H/NCO)值在1.01以上1.14以下的聚氨酯原料而得,中央区域A的聚氨酯22由当量比(H/NCO)值在0.85以上未满1.08的聚氨酯原料而得。
接下来,参考图1以及图7,说明本发明的闸瓦压力辊的实施方式。图7是本发明的闸瓦压力辊的宽度方向截面的示意图。图1的闸瓦压力辊30中,作为加压部件3的加压闸瓦被压力带2覆盖,压力带2作为外筒呈辊状。加压闸瓦在支持轴31上通过液压缸32支撑,并可向上方向压附压力带2。端部圆盘33通过轴承34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支持轴31的两端部上。压力带2的边缘在端部圆盘33的外周36上向半径方向内侧弯折。压力带2边缘的弯折部被端部圆盘33的外周部和环状的固定板35挟持,用螺栓等使之连接固定。向压力带2与加压闸瓦之间供给润滑油。这样,被固定在端部圆盘33的压力带2可在加压闸瓦的上面滑动旋转。在此,作为压力带2可使用与图2~图6所示相同的带子。即,形成压力带2的聚氨酯中,使用通过改变两端部对应区域B、B’和中央区域A的多元醇、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以及固化剂的配比,来使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在两端部对应区域B、B’相对较高,而在中央区域A相对较低而得的聚氨酯原料。
压力带可通过包含以下3个工序的方法等制造,即,调制含有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NCO)的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和在末端具有活性氢(H)的固化剂、且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不同的至少2种聚氨酯原料的第1工序,使活性氢(H)和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在两端部对应区域相对较高而在中央区域相对较低而分布聚氨酯原料的第2工序,以及使聚氨酯原料固化的第3工序。另外,压力带一般可通过在由织布、网、丝等形成的循环状的加固基材上浸渍以及覆盖聚氨酯原料来制造。
第1工序中,可直接混合含有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和固化剂的聚氨酯原料,由于可简便且确实地得到所希望的聚氨酯,因此较好的是使用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混合、固化氨基甲酸乙酯聚合物和固化剂的方法。
第2工序中,没有限定分布聚氨酯原料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预先在第1工序中调制当量比(H/NCO)相对较高的两端部对应区域用聚氨酯原料和当量比(H/NCO)相对较低的中央区域用聚氨酯原料,再使第1工序中调制的各种聚氨酯原料含浸于加固基材的两端部对应区域以及中央区域来分布聚氨酯原料。
最后在第3工序中,可使在第2工序中被分布的聚氨酯原料热固化,得到在两端部对应区域以及中央区域形成了所希望的聚氨酯的压力带。
加固基材的内周面侧全面被单一的聚氨酯原料浸渍,固化之后,还可以使外周面侧的两端部对应区域和中央区域被在第1工序调制而得的不同当量比(H/NCO)的聚氨酯原料覆盖。另外,本发明的压力带的制造方法除上述的工序以外,还可以包括带子表面的研磨·切削工序等压力带的制造时需要的任意工序。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中。
首先,单独使用各种当量比(H/NCO)的聚氨酯原料制造压力带,并进行耐破裂性、耐磨性等的评价。从得到良好结果的原料中选择2种,在两端部对应区域以及中央部分别使用1种,使用这2种聚氨酯原料制造压力带。
(1)压力带的制造1
准备具有2.5mm厚度的4重织的织布作为基布。准备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PTMG-MDI、NCO%=5%),混有固化剂(PTMG/DMTDA=65/35、当量值=250)27.4质量份的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H/NCO=0.92)作为形成内周面侧的聚氨酯层的材料。在里外面翻转的基布表面上涂布该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在80℃加热10小时使之固化。使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浸渍至基布厚度的约50%。接着,对在基布涂布的聚氨酯进行切削·研磨使从基布的表面开始的厚度达到1.0mm。之后,翻转基布的里外面使涂布面成为内周面侧。接着,使基布的外周面侧被与内周面侧的聚氨酯层相同配比的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浸渍,使基布整体完全浸满聚氨酯。
然后,分别单独使用表1所示组成的H/NCO的值不同的聚氨酯,覆盖基布的整个外周面。之后,在127℃整体加热16小时,使聚氨酯完全固化,使基布和聚氨酯粘接一体化。接着,切削·研磨构成外周面的聚氨酯层的表面使从基布表面开始的厚度为1.5mm。再在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多个槽宽为0.9mm、深度为0.9mm、间距为2.54mm的脱水槽。经过上述的方法得到构成外周面的聚氨酯在任一部位用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测得的硬度均为95的压力带(样品1~11)。
表1
(注1)预聚物是PTMG-TDI、NCO%=6.6%。
(注2)固化剂是DMTDA、当量值=107。
(2)耐破裂性试验
图8是耐破裂性试验方法的说明图。首先,自各样品切出宽为20mm、长为420mm的试验片40。接着,一边用固定部件41固定试验片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一边向中间部内侧贴近直径为25mm的表面光滑的金属制轴42,向试验片40施加9.8kN/m的张力T。保持张力,并一边通过喷管43向试验片40的内面和轴42之间供给润滑油,一边通过活动固定部件41使试验片40在10cm宽度的范围内重复往返活动。通过这种方法,一边向试验片40施加张力,一边在内面和轴42之间重复滑动。200万次的往返运动之后,通过目视观察样品表面的破裂发生状况。结果示于表1。
(3)槽残存率评价
对于各样品,通过下述方法在加压下比较槽的残存率。首先,对各样品的压力带向槽中浇注注射型硅橡胶,一边用压缩试验机在压力带的厚度方向上施加0.9MPa的负荷,一边使硅橡胶固化。接着,从槽中取出固化的硅橡胶,得到加压时的槽型。然后,从固化硅橡胶的体积测定加压时的槽的容积。用百分率表示相对于未加压时的槽容积的加压时的槽容积,即为加压下的槽残存率。结果示于表1。
(4)耐磨性的评价
在造纸机的闸瓦加压装置的实机上安装样品3(H/NCO=1.12)以及样品7(H/NCO=1.00)的压力带进行移动试验以及耐磨性的评价。使用条件为移动速度1200m/分、密合强度1000kN/m。在移动前、移动30天后、移动60天后以及120天之后,测定未加压状态下的槽容积。然后,以随使用天数的槽容积的减少程度作为耐磨性的评价基准。将移动前的未加压时的槽容积作为100%,用百分率表示各天数的槽容积。结果示于表2。
表2
由以上评价可知,压力带的外周面所用的聚氨酯原料的H/NCO的值越大耐破裂性越高,但是加压下的槽残存率下降,相反H/NCO的值越低加压下的槽残存率越高,但是耐破裂性下降。另外,考虑表2所示的结果,可明白由H/NCO的值的差异引起的槽容积的差将随着压力带的使用天数加长而越来越显著。
通过这些结果提示,如在两端部对应区域使用具有相对较高H/NCO的值的聚氨酯原料、在中央区域使用具有相对较低H/NCO的值的聚氨酯原料,可获得两端部对应区域的耐破裂性和中央区域的耐磨性均良好的带子。另外,还认为在易发生破裂的两端部对应区域B、B’宜使用H/NCO的值在1.01以上1.14以下的配比的聚氨酯原料,另一方面,在成为湿纸的脱水处理面、要求耐磨性的中央区域A中宜使用H/NCO的值在0.85以上未满1.08的配比的聚氨酯原料。
(5)压力带的制造2
分别在两端部对应区域使用样品3的聚氨酯原料,在中央区域使用样品8的聚氨酯原料,图5所示的压力带2c按照以下方法制造。
准备具有2.5mm厚度的4重织的织布作为基布10。准备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PTMG-MDI、NCO%=5%)混合固化剂(PTMG/DMTDA=65/35、当量值=250)27.4质量份的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H/NCO=0.92)作为形成内周面侧的聚氨酯层11的材料。在里外面翻转的基布10的表面涂布该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在80℃加热10小时使之固化。使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浸渍至基布10厚度的约50%。接着,切削·研磨在基布10涂布的聚氨酯层11使自基布10的表面开始的厚度为1.0mm。之后,翻转基布10的里外面使涂布面成为内周面侧。再接着使与内周面侧的聚氨酯层11同样配比的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自基布10的外周面侧浸渍,直到聚氨酯完全浸满整块基布10。
接着,用H/NCO的值不同的2种配比的聚氨酯覆盖压力带2c的外周面。首先,在中央区域涂布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H/NCO=0.96),该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通过在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PTMG-TDI、NCO%=6.6%)100质量份中混入16.1质量份的固化剂(DMTDA、当量值=107)而形成。接着,在两端部对应区域B、B’涂布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H/NCO=1.12),该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中通过在相同的氨基甲酸乙酯聚合物100质量份中混入18.8质量份的相同的固化剂而形成。再在最端部区域C、C’涂布与中央区域A相同的氨基甲酸乙酯混合液。
之后,在127℃整体加热16小时,使聚氨酯完全固化,使基布和聚氨酯粘接一体化。再切削·研磨带子的表面使构成外周面的聚氨酯层中,自基布10的表面的中央区域A以及两端部对应区域B、B’的厚度为1.5mm、自基布10的表面的最端部区域C、C’的厚度为0.5mm。再在带子的外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多个槽宽0.9mm、深度0.9mm、间距2.54mm的凹部21。通过上述的方法得到整体厚度为5.0mm,内面硬度用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测定为90;表面硬度在中央区域A、两端部对应区域B、B’、最端部区域C、C’用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测定均为95的带子。
由于所得的压力带在两端部对应区域以及中央区域分别使用样品3的聚氨酯原料以及样品8的聚氨酯原料,因此认为将其用于造纸机的闸瓦加压装置上时,如参照上述(2)~(4)的结果,则可确保在两端部对应区域B、B’具有良好的耐破裂性,并且确保在中央区域A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耐加压变形性。
另外,由于表面硬度在中央区域A、两端部对应区域B、B’以及最端部区域C均相同,因此成形时的收缩力在宽度方向没有偏差,圆筒度良好。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完全是示例,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范围来限定,包括与权利要求同等的技术思想以及在该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压力带即使在以往易发生破裂的两端部对应区域也不易发生破裂,并且成为压力对象物的加压处理面的中央区域具有优良的耐磨性以及耐加压变形性。而且,由于在两端部对应区域和中央区域不需要较大的硬度变化,所以带子成形时的收缩力在宽度方向不易发生偏差。因此,能够得到圆筒度良好的带子,作为闸瓦压力辊使用时的移动性良好。

Claims (10)

1.压力带,所述压力带是具备旋转移动的循环状的压力带(2)、位于上述压力带的内周部和/或外周部的加压部件(1、3)的加压装置中的压力带,其中,包含与上述加压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7、7’、9、9’)相对应的两端部对应区域(B、B’)和位于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A);
以由热固性聚氨酯原料而得的热固性聚氨酯为主要成分,该热固性聚氨酯原料含有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NCO)的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和在末端具有活性氢(H)的固化剂;
使上述活性氢(H)和上述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在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相对较高,在上述中央区域相对较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带,其中,上述热固性聚氨酯通过使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NCO)的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和在末端具有活性氢(H)的固化剂反应而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带,其中,上述当量比(H/NCO)值在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为1.01以上1.14以下,在上述中央区域为0.85以上未满1.0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带,其中,上述中央区域和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硬度差用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表示未满1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带,其中,相对于上述中央区域的厚度,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厚度较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带,其中,在外周面从上述中央区域至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形成多个凹部(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带,其中,相对于位于上述中央区域的凹部(25)的深度,位于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的凹部(26、26’)较深。
8.闸瓦压力辊,所述闸瓦压力辊是具备由循环状的压力带(2)形成的外筒和位于上述外筒的内周部的作为加压部件(3)的加压闸瓦的闸瓦压力辊(30),其中,上述外筒是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力带。
9.压力带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是具备旋转移动的循环状的压力带(2)、位于上述压力带的内周部和/或外周部的加压部件(1、3)的加压装置中的压力带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压力带包含与上述加压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7、7’、9、9’)相对应的两端部对应区域(B、B’)和位于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A);
上述压力带的制造方法包括调制含有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NCO)的异氰酸亚苯酯衍生物和在末端具有活性氢(H)的固化剂、上述活性氢(H)和上述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不同的至少2种热固性聚氨酯原料的第1工序,
分布上述热固性聚氨酯原料使上述活性氢(H)和上述异氰酸酯基(NCO)的当量比(H/NCO)值在上述两端部对应区域相对较高、在上述中央区域相对较低的第2工序,
使上述热固性聚氨酯原料固化的第3工序。
10.压力带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带的制造方法的上述第2工序,至少形成上述压力带的外周面。
CN2004800223061A 2003-08-07 2004-08-04 压力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3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8658/2003 2003-08-07
JP2003288658 2003-08-07
PCT/JP2004/011140 WO2005014927A1 (ja) 2003-08-07 2004-08-04 プ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プレスロ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3070A true CN1833070A (zh) 2006-09-13
CN1833070B CN1833070B (zh) 2010-12-29

Family

ID=3413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230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3070B (zh) 2003-08-07 2004-08-04 压力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611608B2 (zh)
EP (1) EP1653001B1 (zh)
JP (1) JP3926375B2 (zh)
KR (1) KR100692161B1 (zh)
CN (1) CN1833070B (zh)
AU (1) AU2004262707B2 (zh)
CA (1) CA2534813C (zh)
WO (1) WO20050149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4448A (ja) * 2005-03-04 2006-10-12 Yamauchi Corp プ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シュープレスロール
DE102005045428A1 (de) * 2005-09-23 2007-03-29 Voith Patent Gmbh Transferband
CN1940179B (zh) * 2005-09-27 2010-05-26 市川株式会社 砧台加压带
JP5731773B2 (ja) * 2010-09-02 2015-06-10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プレスベルト及びシュープレスロール並びにプレス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CN105339546A (zh) * 2013-06-14 2016-02-17 株式会社市川 造纸用靴形压榨带
EP3047067B1 (en) * 2013-09-20 2017-06-28 Stowe Woodward Licensco LLC Industrial roll with a soft rubber cover comprising wide grooves
FI20216016A1 (en) 2021-09-30 2023-03-31 Valmet Technologies Oy B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01635A1 (de) * 1985-01-19 1986-07-24 J.M. Voith Gmbh, 7920 Heidenheim Presswalze
DE19652545B4 (de) * 1996-12-17 2006-03-23 Voith Sulzer Papiermaschinen Gmbh Preßwalze zum Behandeln bahnförmigen Gutes
JP3045975B2 (ja) * 1997-04-24 2000-05-29 市川毛織株式会社 シュープレス用ベルト
JP3787458B2 (ja) * 1998-08-06 2006-06-21 イチカワ株式会社 抄紙用ベルト
JP3698984B2 (ja) 2000-11-10 2005-09-21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シュープレス用ベルト
JP3507432B2 (ja) * 2000-12-13 2004-03-15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製紙用弾性ベルト
CN1182295C (zh) * 2001-06-28 2004-12-29 市川毛织株式会社 压光带
JP2003049380A (ja) * 2001-07-31 2003-02-21 Ichikawa Woolen Textile Co Ltd シュープレス用ベル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4262707B2 (en) 2010-11-18
JP3926375B2 (ja) 2007-06-06
US20060201649A1 (en) 2006-09-14
AU2004262707A1 (en) 2005-02-17
EP1653001B1 (en) 2012-12-05
CA2534813A1 (en) 2005-02-17
KR20060031878A (ko) 2006-04-13
EP1653001A4 (en) 2007-10-03
KR100692161B1 (ko) 2007-03-12
WO2005014927A1 (ja) 2005-02-17
EP1653001A1 (en) 2006-05-03
CN1833070B (zh) 2010-12-29
JPWO2005014927A1 (ja) 2007-09-27
CA2534813C (en) 2009-10-13
US7611608B2 (en) 2009-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16610B2 (ja) シュープレス用ベルト
JP4516583B2 (ja) シュープレス用ベルト
CN101962920B (zh) 造纸用靴形压榨带
JP3698984B2 (ja) シュープレス用ベルト
EP2737124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ressmantels für eine schuhpresse auf basis von aus mdi-polycarbonat-prepolymer gebildetem vernetztem polyurethan
CN101720370B (zh) 造纸用的靴形压榨带
JP3977394B2 (ja) シュープレスベルト
US20200165777A1 (en) Press cover and use thereof
KR101580534B1 (ko) 슈 프레스 벨트
CN103243603B (zh) 造纸靴形压榨带
JP2008111220A (ja) 製紙用シュープレスベルト
JP2006037328A (ja) 製紙機械用ベルト
CN1833070A (zh) 压力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压力带的闸瓦压力辊
JP2005290358A (ja) 製紙機械用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43602B (zh) 造纸靴形压榨带
JP2006225839A (ja) シュープレス用ベルト
JP3803106B2 (ja) 製紙用ベルトおよび製紙用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EP4124628B1 (en) Papermak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apermaking device
CN1940179B (zh) 砧台加压带
CN113322710A (zh) 靴形压榨带及靴形压榨带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