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2461A -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2461A
CN1832461A CN 200510053454 CN200510053454A CN1832461A CN 1832461 A CN1832461 A CN 1832461A CN 200510053454 CN200510053454 CN 200510053454 CN 200510053454 A CN200510053454 A CN 200510053454A CN 1832461 A CN1832461 A CN 1832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map
mgw
mesh network
wireless m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534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江海
潘强
雒战平
黎静
梁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534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32461A/zh
Publication of CN1832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24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包括进行数据转发的复数个无线网状网络接入点(MAP)和通过MAP接入无线网状网络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网状网络网关(MGW),所述的MGW通过上行接口连接外部网络,并通过第一射频与MAP进行数据传递。通过MGW的引入,使得无线网状网络系统可以方便的管理和维护,通过次级无线网状网络的划分,采用MGW对各次级无线网状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方式,分化了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了网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技术背景
移动Ad hoc网络也被称为:multi-hop network---多跳网络,infrastructurelessnetwork---无固定设施网络,self-organized network---自组织网络。它是一个局域网或小型网络,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网络中的节点互相作为其邻居节点的路由器,通过节点转发,实现移动Ad hoc网络内部主机之间以及内部主机与外部主机之间的通信。通俗地说,就是一些移动节点,根据自身的需求临时形成一个无线局域网,并且不借助于任何已有的通信基础设施。我们知道,一般的移动通信网络都是有中心的网络,需要有预先建设的网络设施才能运行。比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有基站,无线局域网也需要有AP接入点和骨干网的情况下才可以运作。但对于某些特殊场合来说,这些有中心的移动网络就不能胜任了。比如,战争、地震等灾害发生的时候,往往不能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而需要一种能够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移动网络。移动Ad hoc网络就是为了满足此类要求而产生的一种移动通信网。如前面所说,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由移动节点组成的临时性的无中心的自治系统,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固定的网络设施,通过节点间的协作来完成相互之间的通信。
移动Ad hoc网络的前身是分组无线网(Packet RadioNetwork)。对分组无线网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持续了20多年。1972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启动了分组无线网(PRNET,Packet Radio NETwork)项目,研究分组无线网在战场环境下数据通信中的应用。项目完成之后,DAPRA又在1993年启动了高残存性自适应网络(SURAN,SURvivable Adaptive Network)项目。研究如何将PRNET的成果加以扩展,以支持更大规模的网络,还要开发能够适应战场快速变化环境下的自适应网络协议。1994年,DARPA又启动了全球移动信息系统(GloMo,Global Mobile Information Systems)项目。在分组无线网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能够满足军事应用需要的、可快速展开、高抗毁性的移动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一直持续至今。
1991年成立的IEEE802.11标准委员会采用了“Ad hoc网络”一词来描述这种特殊的对等式无线移动网络。Ad hoc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在民用领域得到很大的发展。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成立了移动Ad hoc网络工作组(MANET),其主要目标就是针对移动Ad hoc多跳网开发一种基于IP协议的路由机制,使得IP协议扩展到这种自组织的、快速移动的无线网。MANET专门负责具有数百个节点的移动Ad hoc网络的路由算法的研究和开发,并制定相应的标准。MANET工作组的工作成绩裴然,已经制定了十几个Internet草案标准。
在Ad hoc网络中,节点具有报文转发能力,节点间的通信可能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即经过多跳(MultiHop),这是Ad hoc网络与其他移动网络的最根本区别。节点通过分层的网络协议和分布式算法相互协调,实现了网络的自动组织和运行,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近年来,WLAN在接入领域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依其所具有的巨大数据传输速率,WLAN也被认为是3G或3G后移动数据通信部分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但WLAN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便是接入点(AP)的覆盖范围较为有限,若要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提供无线覆盖,就需要在该地区内配置多个接入点,因而增加了建设基于WLAN的公共宽带网的成本。虽然人们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如通过多种无线技术的共存来提高无线的覆盖和位置的适应性等等,但这些方法中大多是以增加接入点或降低网络运行效率为代价。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另一种网络结构——Wireless Mesh(无线网状网络),希望通过这种全新的网络结构来克服传统无线网络中所存在的固有缺点,实现无线宽带领域中的一次变革。
无线Mesh技术是移动Ad hoc网络技术的一种简化版本,但在移动Ad Hoc技术上又进行了一些改进。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网络结构的连接上,即无线Mesh中的接入点(AP)既可以作为MANET中的一种同等的数据转发实体,又可作为一连接到其他有线网络的桥接器。而无线Mesh与传统无线星型网络的不同在于:无线Mesh采用了对等式的网络拓扑,需要在一种分散式网络环境中进行构建。
由于有较高的可靠性、较大的伸缩性和较低的投资成本,无线网状网络作为一种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新型网络结构,被写入了IEEE802.16d/e(俗称WiMax)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unicipal Area Network,WMAN)标准中,目前也开始纳入到IEEE 802.11s标准的制定中。
目前无线网状网络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性和自组网的特性,使得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困难。相对于传统的星形网络,无线网状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没有中心点,而且各无线接入点之间是通过无线互相连接的,是一种松散的连接关系。并且由于其自组网的特性,不能象传统的星形网络那样进行网络规划,传统的星形网络在网络拓扑上是一个树形网络,网络中的维护节点可以通过特定的路径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维护管理;而无线网状网络是一个网状形式的网络,如何对其维护、管理、运营是一个挑战;在国内、国际标准上尚没有相关可以借鉴参考的经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线网状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问题,针对这种问题设计出一种可运营、可管理的无线网状网络系统,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包括进行数据转发的复数个无线网状网络接入点(MAP)和通过MAP接入无线网状网络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网状网络网关(MGW),所述的MGW通过上行接口连接外部网络,并通过第一射频与MAP进行数据传递。
所述的MAP之间,通过第一射频传递数据,MAP与终端之间,通过第二射频传递数据。
所述的MAP之间,还通过第三射频传递数据。
所述的MGW连接于网络维护设备,所述的MGW将无线网状网络的网络拓扑信息传送给所述的网络维护设备,由所述的网络维护设备对无线网状网络进行网络维护。
所述的MGW为复数个。
所述的系统,以各MGW为根接入点,形成次级网状网络,所述的各MGW上运行邀请加入集群协议,所述的各MGW和各MAP上运行邻居发现协议和网络拓扑发现协议。
所述的各MGW连接本次级网状网络与其他次级网状网络,进行数据的转发。
所述的MGW与MAP之间,采用IEEE 802.11b协议,MAP与MAP之间采用、IEEE 802.11a协议。
所述的MAP与MAP之间采用IEEE 802.16协议。
所述的MGW与外部网络的连接方式,为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MGW的引入,使得无线网状网络系统可以方便的管理和维护,通过次级无线网状网络的划分,采用MGW对各次级无线网状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方式,分化了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了网络效率。通过不同射频的使用,可以巧妙的将无线网状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层,方便了使用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移动Ad hoc网络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无线网状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无线网状网络运行邻居发现协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无线网状网络运行拓扑发现协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无线网状网络设立集群(次级网状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无线网状网络中引入可运营、可管理的思想,设计出了一种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见,本发明的无线网状网络包括进行数据转发的复数个无线网状网络接入点(MAP)和通过MAP接入无线网状网络的终端,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无线网状网络网关(MGW),所述的MGW通过上行接口连接外部网络,并通过射频F1与MAP进行数据传递,在MAP之间,也可以通过射频F1传递数据,而在MAP与终端之间,通过射频F2传递数据。各设备解释如下:
MGW:无线网状网中的网关设备,是无线网状网络中的网关设备,该设备的主要功能如下:
连接无线网状网络和外界网络的网关设备,一方面通过上行接口连接外界网络,其接口形式不限,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如图2所示,MGW可以通过路由器/交换机连接至外部网络;另一方面在下行通过无线的方式和无线网状网络中接入点进行通信。
MGW收集整个无线网状网络的拓扑信息,并对整个无线网状网络的接入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的代理,通过MGW,外界的维护管理设备可以了解无线网状网络的拓扑信息,并且进行监控。
MAP:无线网状网中的接入点设备,支持多个射频模块,一个射频模块用来接入用户终端,另外的射频模块用来进行MAP之间的数据传输。
STA:无线网状网中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通过MAP接入无线网状网络。
F1:无线网状网中的射频1,用来进行MAP和MAP之间的组网。
F2:无线网状网中的射频2,用来进行MAP和STA之间的无线传输。
在该无线网状网络系统中,实际上可以把无线网状网络分成两个平面,接入平面和传输平面。接入平面指的是MAP和STA之间,传输平面指的是MAP和MGW以及MAP之间通过无线自组网。接入平面和传输平面所采用的无线频率和协议都不一样。典型的应用如无线网状网络如果在Wi-Fi网络中使用时,如接入平面可以采用IEEE 802.11b;而传输平面采用IEEE 802.11a;通过这样的划分,相对于接入平面和传输平面采用同一个信道有如下特点:
1、最大程度兼容现有的接入平面设计;采用这种系统架构后,接入平面完全兼容现有的设计,不对现有产品和方案造成影响。
2、传输平面和接入平面分离,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思想,使系统结构变得清晰。
3、同时由于传输平面和接入平面的特点不一样,可以灵活地根据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频率和协议。如为了更远更高带宽的传输数据,在传输平面可以采用IEEE 802.16协议。
4、无线网状网络中MAP相对于Wi-Fi网络中的接入点来说,支持多个射频模块。
在本发明中,为了方便管理,我们可以把一个大的无线网状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几个集群(划分集群的标准可以根据数量、物理位置等,本发明不作限制),在每个集群中引入MGW,通过MGW可以把划分后的无线网状网络连接到外界的网络,并且通过该MGW能够维护、管理该集群中的MAP,达到可运营可管理的目的。
从无线网状网络组建的过程来看,要达到可运营、可管理的目的,整个系统有如下三个大的阶段:
1、邻居发现阶段:
网络开始组建或者MAP上电开机后,每个MAP都运行邻居发现协议,通过邻居发现协议,每个MAP都收集了相邻的MAP的信息。如图3所示,图3中虚线表示运行邻居发现协议。该邻居发现协议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者自行开发,本发明中不作具体限制,只要可以完成相应的功能即可。
通过运行邻居发现协议,每个接入点上面都有相邻的邻居信息,如MAP1上面有MAP2/MAP3/MAP4的信息,而MGW上面有MAP3/MAP4的信息。
在无线网状网络建立后,邻居发现协议是定时地在每个MAP上运行,通过引入邻居发现协议,一个无线网状网络能够动态地发现新加入或者退出无线网状网络的MAP。
2、拓扑发现阶段:
在无线网状网络建立后,通过运行邻居发现协议,网络中的每个MAP都存储有自己邻居的MAP信息。可以通过指定任意的一个网络中的接入点来收集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比如任意的MGW或者MAP。所采用的协议为拓扑发现协议。我们把负责收集网络拓扑信息的接入点称为根接入点,首先根接入点向自己的邻居接入点发送拓扑收集信息,根接入点的邻居接入点根据拓扑发现协议定义的规则把相关需要的信息发送给根接入点;同时根接入点的邻居接入点把拓扑发现信息转发给自己的邻居接入点。该拓扑发现协议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者自行开发,本发明中不作具体限制,只要可以完成相应的功能即可。
如图4所示,假如以MGW作为根接入点,通过MGW来收集无线网状网络的拓扑信息,相关的步骤说明如下:
1、在邻居发现接入点结束后,MGW知道MAP4和MAP3为自己的邻居接入点。MGW首先向MAP4、MAP3发送拓扑收集命令。
2、MAP4、MAP3在收到MGW的拓扑收集命令之后,根据拓扑发现协议中的规定把自己的相关信息发送给MGW。
3、MAP4、MAP3在发送完成自己的信息之后,根据邻居发现阶段发现的邻居信息,把拓扑收集信息转发给自己的邻居接入点。如图4中3步骤所描述,MAP4把拓扑收集命令转发给MAP1/MAP2/MAP3;
4、MAP1/MAP2/MAP3在收到拓扑发现命令之后,根据拓扑发现协议的规定把相关信息发送给MAP4;
5、MAP4再把MAP1/MAP2/MAP3的相关信息发送给MGW;
6、以此类推,直到整个网络中接入点都收到了拓扑发现协议,并且把相关信息都发送给MGW。这样MGW就收集到了整个无线网状网络的拓扑信息,生产整个无线网状网络的拓扑图。
拓扑发现协议在根接入点上也是定时触发的,以维护整个无线网状网络的拓扑图。通过引入拓扑发现协议,在MGW上能够动态的收集整个无线网状网络的拓扑情况。
3、集群建立阶段:
在邻居接入点发现、拓扑发现结束之后,无线网状网络中的根接入点存储和维护了整个无线网状网络的拓扑图,在实际运营中,我们在系统架构中引入MGW的设备,由MGW充当无线网状网络的根接入点,并且把无线网状网络分成不同的集群,不同的集群连接的MGW不同。当无线网状网络建立了集群之后,通过MGW来实现对集群内的MAP进行维护、管理,则使得整个无线网状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大为方便。
如图5所示,其方案如下:
MGW在经过运行邻居发现协议、拓扑发现协议之后,MGW上存储了无线网状网络的相关信息。MGW根据收集的拓扑信息,向网络中的每个接入点发送邀请加入集群的信息,如果网络中的接入点同意加入该接入点,则同意其邀请信息,并且按照集群协议进行后续的流程;否则,拒绝加入该集群。
MGW通过集群建立协议建立为无线网络建立了一个集群,在该集群内部,所有MAP都通过MGW和外界进行交互。并且MGW作为MAP的维护管理的代理,通过MGW可以对集群内部的MAP进行维护、管理、升级、批量配置等操作。
该集群建立协议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者自行开发,本发明中不作具体限制,只要可以完成相应的功能即可。
本发明通过引入集群的建立协议,实现无线网状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包括进行数据转发的复数个无线网状网络接入点(MAP)和通过MAP接入无线网状网络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网状网络网关(MGW),所述的MGW通过上行接口连接外部网络,并通过第一射频与MAP进行数据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AP之间,通过第一射频传递数据,MAP与终端之间,通过第二射频传递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AP之间,还通过第三射频传递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GW连接于网络维护设备,所述的MGW将无线网状网络的网络拓扑信息传送给所述的网络维护设备,由所述的网络维护设备对无线网状网络进行网络维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GW为复数个。
6、如权利要求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以各MGW为根接入点,形成次级网状网络,所述的各MGW上运行邀请加入集群协议,所述的各MGW和各MAP上运行邻居发现协议和网络拓扑发现协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MGW连接本次级网状网络与其他次级网状网络,进行数据的转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GW与MAP之间,采用IEEE 802.11b协议,MAP与MAP之间采用IEEE 802.11a协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AP与MAP之间采用IEEE 802.16协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GW与外部网络的连接方式,为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
CN 200510053454 2005-03-10 2005-03-10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Pending CN18324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53454 CN1832461A (zh) 2005-03-10 2005-03-10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53454 CN1832461A (zh) 2005-03-10 2005-03-10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2461A true CN1832461A (zh) 2006-09-13

Family

ID=3699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53454 Pending CN1832461A (zh) 2005-03-10 2005-03-10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32461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2138C (zh) * 2006-10-26 2009-09-16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线传感器网络三层体系构架
CN101743723A (zh) * 2007-07-06 2010-06-16 符号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适应接入点模式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65509A (zh) * 2010-12-31 2011-05-1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CN102246586A (zh) * 2008-10-23 2011-11-16 马来西亚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系统
CN101754427B (zh) * 2008-12-18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状网络中报文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02280A (zh) * 2012-08-24 2012-11-28 江苏安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格网络
CN101772124B (zh) * 2008-12-30 2013-01-3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
CN103999512A (zh) * 2011-12-13 2014-08-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无线网络的物理映射
CN105187281A (zh) * 2014-06-23 2015-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18083A (zh) * 2016-11-17 2017-08-04 中华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对多点分组交换网络系统及分组交换无线网络分享器
CN108702608A (zh) * 2016-02-18 2018-10-23 怀尔帕斯公司 用于连接信标设备和网关设备的系统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2138C (zh) * 2006-10-26 2009-09-16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线传感器网络三层体系构架
CN101743723A (zh) * 2007-07-06 2010-06-16 符号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适应接入点模式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46586B (zh) * 2008-10-23 2014-06-25 马来西亚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系统
CN102246586A (zh) * 2008-10-23 2011-11-16 马来西亚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系统
CN101754427B (zh) * 2008-12-18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状网络中报文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772124B (zh) * 2008-12-30 2013-01-3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
CN102065509A (zh) * 2010-12-31 2011-05-1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CN103999512A (zh) * 2011-12-13 2014-08-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无线网络的物理映射
CN102802280A (zh) * 2012-08-24 2012-11-28 江苏安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格网络
CN105187281A (zh) * 2014-06-23 2015-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WO2015196655A1 (zh) * 2014-06-23 2015-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CN108702608A (zh) * 2016-02-18 2018-10-23 怀尔帕斯公司 用于连接信标设备和网关设备的系统
CN107018083A (zh) * 2016-11-17 2017-08-04 中华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对多点分组交换网络系统及分组交换无线网络分享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2461A (zh)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CN100591029C (zh) 一种基于分区树的多跳无线自组织网络构建方法
CN101068203A (zh) 一种分群自组路由方法与装置
CN1855868A (zh) 无线自组通信系统以及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同步方法
CN101945460B (zh) 一种用于Ad Hoc网络环境下的基于节能的AODV路由选择方法
CN106888490A (zh) 一种无线自组网的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2158812B (zh) AC-AP架构无线Mesh网组播通信方法
CN1926835A (zh) 在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中用于地址解析映射的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738292A (zh) 基于跨层设计的自组网定向路由方法
CN1878074A (zh) 一种基于广播中继的Ad hoc网络多播路由的建立方法
CN103108374A (zh) 一种混合结构矿井应急救援无线网状网的节能路由算法
CN102256293B (zh) 自组织融合网络按需路由网关及其驱动设计方法
CN100536429C (zh) 一种无线网状网中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4582008A (zh) 一种Android手机自组织网系统的建立方法
CN102547907A (zh) 一种用于移动宽带多跳自组网的联合节点网络设备
CN1946044A (zh) 一种自配置无线网桥网络及其实现和自动恢复的方法
CN1832452A (zh)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数据处理方法及无线网状网络
CN100464534C (zh) 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
CN1910857A (zh) 移动自组织网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2065509B (zh) 无线网状网络系统
CN100340087C (zh) 无线网格内实现无线设备间智能组网的方法
CN1750489A (zh) 利用通用wlan访问点构建可延展的wlan网络的方法
Rohilla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ireless mesh and ad hoc network: A cross layer design approach
CN102316550B (zh) 一种无线终端动态接入方法
CN1327721C (zh) 一种移动终端通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