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1616A - 照明装置、背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背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1616A
CN1831616A CNA2006100595169A CN200610059516A CN1831616A CN 1831616 A CN1831616 A CN 1831616A CN A2006100595169 A CNA2006100595169 A CN A2006100595169A CN 200610059516 A CN200610059516 A CN 200610059516A CN 1831616 A CN1831616 A CN 1831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lighting device
penetrates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95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2129C (zh
Inventor
星和法
大谷直人
青柳一郎
关川宏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Sharp Niigata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Sharp Niigata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1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1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21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212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9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lor mixing, e.g. whi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具有该照明装置的背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该照明装置具有高亮度及宽范围的色彩再现性,且可在整个面上射出均匀的光。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有:射出蓝色及绿色光的GB灯、射出红色的RLED和将从该GB灯及RLED射出的光照射到外部的发光部,上述发光部的上面成为发光面,且上述GB灯及RLED相对于发光部成为下层。另外,RLED如下配置,使从该RLED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成为与相对上述发光面垂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背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使用了冷阴极管等放电管和LED(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和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的光源,主要使用冷阴极管等放电管或LED(发光二极管)。冷阴极管中,被激励的水银放出紫外线,紫外线与涂敷于玻璃管内壁的荧光体接触,由此发出可见光。通常,作为该荧光体,通过将R(红)、G(绿)、B(蓝)色配合,使发出的可见光成为白色。
另一方面,LED中,通过将在LED芯片(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合的芯片)上施加顺方向的电压而产生的空穴与电子再结合,使空穴和电子在比它们各自具有的能量小的能量下稳定,因此,将多余的能量变换为光而进行发光。
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中采用有如下的方式:在液晶面板正下方配置光源,可进行均匀的面发光(正下式);在液晶面板的端部配置光源,利用导光体将从光源照射的光进行面光源化(边缘照明式)。
在此,图9表示使用采用有冷阴极管的边缘照明式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代表结构。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导光体100,其将从端面入射的光均匀地向表面射出;冷阴极管110,其向导光体100照射光;反射镜120,其将从冷阴极管110照射的光反射,向导光体100入射;反射片130,其将透过导光体100的光反射,向表面射出;扩散片140,其使光从导光体100的表面朝向外部扩散;透镜片150,其进一步将光聚光。
但是,在使用该边缘照明式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因为使用导光体将从液晶面板的端面侧入射的光进行面发光,所以在将液晶面板大型化(大画面化)的情况下,难以在整个画面上实现均匀的面发光。另外,在可从端面入射的光中,难以确保足够的亮度,由于将导光体大型化而使重量增大,故不实用。
另外,在使用冷阴极管作为背光的情况下,通过改变RGB各色荧光体的配合比来调整成为色彩再现性的基本的白色。但是,从亮度与发光光谱的关系来看,公知在配合R时亮度降低,特别是R与纯红的发光光谱近似的亮度降低(RGB荧光体冷阴极管相对GB荧光体冷阴极管产生10~15%的亮度降低)。其结果是,在使用冷阴极管的情况下,当想要谋求高亮度化时,由于R荧光体的发光光谱具有向短波长(橙色)侧多少偏移的倾向,故成为使色彩再现范围缩小的主要原因。
在此,图10表示从冷阴极管发出的光的一般的发光光谱,图11表示透过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之后的光的一般的发光光谱,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将所述冷阴极管作为背光使用。图12是将把上述冷阴极管作为背光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点划线表示的三角形内部区域)与NTSC决定的色度区域(虚线表示的三角形内部区域)进行比较的图。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使用现有的冷阴极管的情况下,为谋求高亮度化,而使用发光光谱在610~620nm附近存在的荧光体作为R荧光体,与接近纯红的630~640nm程度的波长相比,向短波长侧(橙色)偏移。因此,如图12所示,将上述冷阴极管作为背光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与NTSC决定的色度区域相比较,面积比约为74.2%左右这样窄的值。
与此相对,提案有将RGB(白色)的LED作为光源使用的正下式及边缘照明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由于它们虽然可实现高色彩再现性,但需要大量的LED,故具有耗电高、发热高、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也提案有使用具有荧光管和LED二者的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39876号公报(2004年5月13日公开)下面称作“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所谓正下式的具有荧光管和LED的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LED被如下配置,在荧光管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且LED的发光部分朝向液晶面板方向配置。因此,由于LED的光的射出方向成为液晶面板方向、及将作为线状光源的荧光管和作为点状光源的LED组合,故难以使透过液晶面板的光在整个面上均匀。即,存在如下问题点,从LED射出的光和从荧光管射出的光的相交不能在整个面上均匀地进行,难以射出使透过液晶面板的光在整个面上均匀的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该照明装置具有高亮度及宽范围的色彩再现性,且可在整个面上射出均匀的光。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有:第一光源,其射出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第二光源,其射出与第一光源不同的颜色;照射部,其将从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射出的光向外部照射,所述照射部的上面成为照射面,同时,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相对所述照射部成为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如下配置:使从该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成为与相对所述照射面垂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照明装置具有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该第一光源是射出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的光源。另一方面,第二光源是射出与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不同颜色的光的光源。另外,从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射出的光从照射部向外部照射。
另外,照射部的上面成为照射面,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相对照射部成为下层。即,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配置于与向照射部外部照射光的部分的相反侧,同时,配置在照射部的正下方。
这样,由于具有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故可利用与使用的颜色对应的光源,可将向外部照射的光的色彩再现范围扩大。另外,由于只要使用与向外部照射的光对应的颜色或亮度的光源即可,故光源选择的自由度也提高。
另外,所述照明装置中,第二光源如下配置,其光的射出方向成为与相对照射面垂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在此,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是指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方向,但主要是指,在从第二光源照射的光中,将光量(光强度)最大的光射出的方向(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强度分布的峰值指向的方向)。
另外,例如在从照射面向外部的光照射方向为相对照射面垂直的方向时,第二光源将其光的射出方向沿与来自照射部的光射出方向不同的方向配置。
这样,通过配置第二光源,可改变第二光源的光射出方向。具体地说,在将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和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混色并向外部照射时,通过对应第一光源的光射出方向或光量等来设定第二光源的光射出方向,可在整个照射面上实现均匀面状的光照射。另外,由于使用不同的多种光源,故也可以提高亮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背光装置,其具有线状光源和有多个点状光源的光源面,将来自各光源的光进行混合,其特征在于,将与含有所述线状光源的平面相对的面作为光照射面,所述光源面相对于含有所述线状光源的平面向所述光照射面方向倾斜。
这样,通过将具有多个点状光源的光源面相对于含有线状光源的平面向光照射方向倾斜,可有效地将来自各光源(点状光源、线状光源)的光混合。由此,可提高色彩再现性,将高亮度的光照射到光照射面上。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由以下所示的记载充分了解。另外,本发明的特征由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可明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背光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背光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背光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从GB灯及RLED射出光的状态的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从背光单元射出的光的发光光谱的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从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射出的光的发光光谱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性的NTSC比的图;
图9是表示使用现有的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代表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从现有的冷阴极管发出的光的通常的发光光谱的图;
图11是表示透过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之后的光的通常的发光光谱的图,其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将现有的冷阴极管作为背光使用;
图12是表示将现有的冷阴极管作为背光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的NTSC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液晶晶元2和背光单元(照明装置)3。
液晶晶元2是具有在两片玻璃基板4、5之间填充有液晶分子的液晶层6的所谓的液晶面板。在两片玻璃基板4、5之间配置有例如球状或柱状的衬垫7,保持玻璃基板4、5隔有一定的间隔。另外,具有在玻璃基板4、5的一个上形成有像素电极8,在另一个上形成有对向电极9的结构。另外,在该像素电极8及对向电极9的内面设有用于将液晶分子沿一定方向定向的定向膜10、11。在两个玻璃基板4、5的外侧的面上设有偏光板12、13。其中,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的液晶晶元,不仅可适用具有该结构的液晶晶元,也可适用通常使用的其它结构的液晶晶元。
背光单元3是用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的外部照射光。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背光单元3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背光单元3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另外,图4是表示背光单元3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背光单元3具有GB灯(第一光源)14、RLED(第二光源)15、灯夹16、基座17、反射板18、后角状体19、发光部(照射部)20。
GB灯14是作为光源使用的冷阴极管,是在内部涂敷有G(绿)色及B(蓝)色的荧光体的荧光管。即,通过使由于进行放电而从充填于冷阴极管内的水银产生的紫外线接触荧光体,从而从冷阴极管照射绿色及蓝色的可见光。GB灯14形成细长的圆柱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配置为使其长度方向成为与液晶晶元2的长边相同的方向。GB灯14保持在灯夹16上。
RLED15是射出R(红)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另外,基座17是将上述RLED15固定的部件。该基座17具有将沿与上述GB灯14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山形部分和平面形部分的组合连续设置的结构,RLED15被配置在山形的斜面部分。后面详述上述GB灯14和RLED15的配置位置等。
另外,GB灯14和RLED15由于发光而发热。即,背光单元3随着使用,其内部的温度上升。因此,基座17最好具有散热性功能。因此,作为基座17使用的材料,例如优选使用铝。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将冷阴极管作为绿色及蓝色光用的光源使用,将LED作为红色发光用的光源使用的结构。即,背光单元3中,使用将冷阴极管和LED组合的结构作为光源。
反射板18是将从GB灯14和RLED15这样的光源射出的光没有损失地反射到发光部20侧的部件。反射板18构成片状或板状,设于基座17上。即,反射板18形成与基座17的山形部分和平面部分各部分对应的形状,除了在基座17上露出的RLED15的发光部分之外,设置在基座17上的大致整个区域上。
另外,通过将来自GB灯14的光反射到反射板18的山形部分,将GB灯14的亮度不均进行缓和。另外,反射板18只要可反射光即可,优选反射率更高的结构。例如可列举,白色的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对苯二酸盐)制的片或在金属制的板上设置白色的PET制的片的结构,或者实施了镀银加工的片等。
灯夹16是用于将GB灯14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灯夹16设于上述反射板18上的部件。具体地说,灯夹16配置在设于基座17上的反射板18的山形部分到平面部分的局部上,同时,具有从山形的顶点部分向发光部20侧延伸的突起状支承部件。通过将灯夹16配置在从山形部分到平面部分的局部上,可将之间夹着山形部分而位于两侧的各GB灯14支承、固定在规定的位置。
另外,从山形部分的顶点延伸的突起状的支承部件支承发光部20。即,由于支承部件支承发光部20,从而GB灯14或RLED15与发光部20的距离在背光单元3整体上保持一定。灯夹16既可以沿GB灯14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即,灯夹16只要设为能够保持GB灯14,且与发光部20的距离保持一定的程度即可。
发光部20是将从GB灯14及RLED15射出的光照射向液晶晶元2的部件。发光部20的上面由发光面(照射面)构成,该发光面由多层构成。具体地说,发光部20具有如下的结构,即,从设有GB灯14及RLED15的一侧开始依次层积有扩散板21、扩散片22、透镜片23以及亮度提升片24。
扩散板21是将从GB灯14及RLED15射出的光散射、扩散的部件。由此,将从光源(GB灯14及RLED15)射出的光的不均进行均匀化。扩散板21只要可将光的不均进行均匀化即可,例如可由含有扩散剂的塑料等制作。另外,扩散板21位于后述的其它片(扩散片22、透镜片23以及亮度提升片24)的最下层,也具有防止这些片整体的挠曲的功能。
扩散片22是将从光源(GB灯14及RLED14)射出并透过扩散板21的光进一步扩散、用于进一步提高照射到液晶晶元2上的光(从发光部20射出的光)的均匀度的部件。扩散片22由含有扩散剂的材质构成,其表面构成配置有小球(beads)等的皱纹状。透过扩散片22的光由该皱纹状的表面扩散。
透镜片23将从光源(GB灯14及RLED15)射出并透过扩散板21及扩散片22的光聚光,用于提高正面亮度。在透镜片23的亮度提升片24侧的表面上设有形成棱形的多个透镜。透过透镜片23的光由于透过该棱形的透镜而聚光,使正面亮度提高。
亮度提升片24是对照射到液晶晶元2上的光中未透过液晶晶元2的偏光板12而反射的光进行再利用以用于进一步提高亮度的部件。即,亮度提升片24具有反射光的功能和偏光的功能,在将从偏光板12反射的光向液晶晶元2侧反射的同时使其偏光。由此,可提高透过偏光板12的光量,可使亮度上升。
后角状体19是构成含有上述各部件的背光单元3整体的结构部件的骨架的部件,基座17形成于后角状体19上。后角状体19优选由具有某种程度刚性的材质构成,最好使用铝等金属进行制作。
在此,具体地说明上述GB灯14及RLED15的配置位置。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单元3配置有多个细长圆柱状的GB灯14。该GB灯14由灯夹16保持,配置在位于基座17平面部分的位置上。
另外,这些多个GB灯14使各GB灯14的长度方向成为相同的方向(各GB灯14相互平行)而配置,同时,使邻接的GB灯14间的间隔均等而配置。根据这样的配置,由于能够使从GB灯14射出的光成为更均匀的面发光,故为理想的。但是,未必限于该配置。另外,各GB灯14间的间隔只要考虑所使用的GB灯14的粗细(直径)及可射出的光的强度等来适当设定即可。
RLED15配置在位于基座17的山形部分各斜面的反射板18下部。即,RLED15将其发光面与斜面平行地配置。另外,RLED15设有多个,这些多个RLED15在沿与GB灯14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山形部分的斜面上以一定间隔配置。
另外,RLED15配置在各斜面上,夹着各GB灯14而配置。即,夹着GB灯14而配置的各RLED15如下配置:使其射出方向与从GB灯14朝向相对照射面垂直的方向交叉。
这些夹着一个GB灯14配置的各RLED15沿GB灯14的长度方向锯齿状(交替)地配置。即,设于沿GB灯1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斜面上的RLED15位于夹着GB灯14配置的斜面上设置的RLED15中相邻的RLED15之间。另外,锯齿状是指夹着GB灯14配置的各RLED15配置于其射出方向不直接交叉的位置上的状态。
具体地说,在相邻的两个RLED15之间的位置配置有一个在夹着GB灯14配置的斜面上设置的RLED15。即,将这三个RLED15设于三角形的顶点(图4的虚线a表示的三角形)。这样配置的RLED15在各斜面上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
这样,通过使用冷阴极管即GB灯14和发光二极管即RLED15,可提高色彩再现性(特别是红色)。在此,图5表示从GB灯14及RLED15射出光的状态。如图5所示,在将GB灯14和RLED15配置成上述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可将从RLED15射出的光与从GB灯14射出的光有效地混色。
具体地说,从GB灯14射出的光以GB灯14为中心扩展成同心圆状。即,从GB灯14射出的光的强度随着距GB灯14的距离的增长而减弱。另一方面,RLED15向相对扩散板21具有一定角度的方向射出光。从RLED15射出的光的强度在距RLED15的距离相同时,射出方向的光强度最强,随着从射出方向离开而减弱。
因此,当使RLED15的光射出方向成为相对扩散板21垂直的方向时,从与GB灯14的光的强度分布的关系来看,在混色的情况下产生不均,难以形成均匀的白色光。与此相对,通过将RLED15的光射出方向形成为相对扩散板21具有一定角度的方向,可相对于从GB灯14射出的光的强度分布调整从RLED15射出的光的强度分布。
其结果是,可有效地进行从RLED15射出的光和从GB灯14射出的光的混色。另外,从RLED15射出的光的强度分布的调整可通过调整基座17的山形部分的斜面角度来进行。由此,可将从GB灯14射出的光和从RLED15射出的光混色,形成均匀的白色光。
另外,在使RLED15的光射出方向成为相对扩散板21垂直的方向时,为了使从GB灯14射出的光和从RLED15射出的光的混色不产生不均,而是均匀地进行,需要充分确保从光源(GB灯14及RLED15)到发光部20的距离。与此相对,通过配置RLED15,使RLED15的光射出方向相对扩散板21具有一定的角度,从而即使在从GB灯14及RLED15到发光部20的距离短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进行混色。因此,可将背光单元3的厚度减薄。
另外,配置RLED15的斜面的角度(RLED15的光射出角度)考虑GB灯14的直径大小及从GB灯14射出的光强度、从RLED15射出的光强度等,只要将其设定为可最佳地进行混色的角度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夹着GB灯14配置的RLED15设在三角形顶点,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配置于夹着GB灯14的斜面上的各RLED15在相同的位置以相同的间隔配置。此时,将相邻的两个RLED15和配置于夹着GB灯14的斜面上的相邻的两个RLED15设在四边形的顶点(所谓的正方配置)。即,夹着GB灯14配置的各RLED15为配置在其射出方向直接交叉的位置上的状态。
其中,RLED15最好交替(位于三角形的顶点)地配置于相互相对的斜面上。特别是在例如将配置于斜面上的RLED的间隔增大的情况下,与配置于相对的斜面上的RLED15位于相同的位置相比,交替配置的一方可实现均匀的面发光。特别是位于三角形顶点的三个RLED15最好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上,此时,可实现更均匀的面发光。
另外,GB灯14的直径越大,GB灯14也越是成为遮挡从RLED15射出的光的遮蔽物。因此,与配置RLED15以使其光的射出方向相对扩散板21垂直的情况相比,通过将其配置为相对扩散板21具有一定的角度,可有效地进行从RLED15射出的光和从GB灯14射出的光的混色。
其次,说明从具有上述结构的背光单元3及具有该背光单元3的液晶显示装置1射出的光的色彩再现性。
图6是表示从具有上述结构的背光单元3射出的光的发光光谱。另外,图7是表示从具有上述背光单元3的液晶显示装置1射出的光的发光光谱的图。
如图6所示,从背光单元3射出的光的发光光谱在446nm、544nm及641nm附近存在峰值。446nm附近的峰值是与蓝色对应的发光光谱,544nm附近的峰值是与绿色对应的发光光谱。另外,641nm附近的峰值是与红色对应的发光光谱。
将图6所示的发光光谱和图10所示的从现有结构的背光单元射出的光的发光光谱相比较,与蓝色及绿色对应的发光光谱在以往和本实施例中,在大致相同的波长附近存在峰值。而与红色对应的发光光谱在本实施例中,比以往更向红色侧(长波长侧)偏移。
如图7所示,在从具有上述背光单元3的液晶显示装置1射出的光的发光光谱中,在454nm、544nm及641nm附近也存在峰值。在该情况下,454nm附近的峰值是与蓝色对应的发光光谱,544nm附近的峰值是与绿色对应的发光光谱。另外,641nm附近的峰值是与红色对应的发光光谱。
将图7所示的发光光谱和图11所示的从具有现有结构的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射出的光的发光光谱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中,与蓝色及绿色对应的发光光谱在与以往大致相同的波长附近存在峰值,而与红色对应的发光光谱比以往更向红色侧(长波长侧)偏移。
即,如图6及图7的发光光谱所示可知,通过设置本实施例的背光单元3的结构,将从背光单元3射出的光的色彩再现性的范围扩大。
另外,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色彩再现性的NTSC比的图。NTSC比是指,以面积比来表示相对于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制定的规格规定的色度区域的色彩再现性。在图8所示的图表中,实线(细线)表示CIE色度。该CIE色度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确立的技术,由颜色坐标表示由全部可见光的波长得到的各光的射出能量。另外,虚线表示由NTSC制定的规格规定的色度区域。即,表示理论上最理想的色彩再现性(100%)的范围。另外,点划线表示仅使用冷阴极管的背光单元的色彩再现性。即,表示具有现有的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性。实线(粗线)表示使用冷阴极管及LED的背光单元的色彩再现范围。即,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性。
如图8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NTSC比为74.2%,而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NTSC比为81.0%。由此也可确认色彩再现性提高。另外,在图8所示的图表中,三个顶点表示各RGB,在这些顶点中,x轴的值最大的点是表示R(红色)的点。
由该图可知,与以往相比,特别是R的部分的范围扩大,红色的色彩再现性提高。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使用GB灯14作为绿色及蓝色用的光源,而且还使用RLED15作为红色用的光源,因此,与仅以现有的荧光管为光源的背光相比,亮度提高。
其次,对本发明的背光单元3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用作背光单元3的上述GB灯14等冷阴极管和RLED15等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特性不同。即,在GB灯14和RLED15中,开始施加电压时(启动上升时)的光量(光强度)的上升变化率不同。
具体地说,GB灯14中,当施加电压时,开始进行光照射,随着时间的加长光量(光强度)上升。而且,当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规定的光量(光强度)。另一方面,RLED15在施加电压的同时,照射规定光量(光强度)的光。即,RLED15在启动上升时不存在到达规定光量(光强度)的上升期间,在施加电压的同时,射出规定光量(光强度)的光。
另外,GB灯14及RLED15由于发光而发热。因此,在施加电压并经过一定时间后(从光照射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背光单元3内的GB灯14及RLED15周围的环境温度上升。在GB灯14及RLED15中,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的光量(光强度)的变化率也不同。
具体地说,GB灯14具有当周围环境温度上升时,光强度提高的特性。另一方面,RLED15具有当周围环境温度上升时,光强度降低的特性。因此,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从而从GB灯14射出的蓝色及绿色与从RLED15射出的红色的光强度(亮度)的平衡一点点变化。
即,在GB灯14及RLED15启动上升时、或开始发光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在从GB灯14射出的光和从RLED15射出的光中产生光强度差(亮度差)。因此,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为避免从背光单元3照射的白色光的发光色调变化,而监控从GB灯14及RLED15照射的各色光的光强度,总是控制一定的光强度(亮度)平衡。
具体地说,例如设置监控从GB灯14及RLED15射出的各色的光强度的传感器(未图示),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根据各色的光强度的变化来调整并控制GB灯14用的控制电流及RLED15用的控制电流,由此可总是确保一定的光强度(色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由于第二光源如下配置,即,使其光的射出方向与从上述照射部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不同,故可在整个照射部分实现均匀的光照射,可选择各种波长的红色,因此,实现可将红色的色彩再现范围扩大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照明装置,故可进行使用色彩再现范围宽且均匀地照射的光的显示,实现可显示更高品质的图像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上述第一光源优选线状光源,第二光源优选点状光源。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将线状光源及点状光源这不同的光源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适当地配置第二光源来实现均匀的面状的光照射。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具有上述第二光源,该多个第二光源夹着第一光源配置,且夹着该第一光源配置的各第二光源优选其射出方向与从上述第一光源朝向相对上述照射面垂直的方向交叉。根据上述结构,可有效地进行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和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混色。因此,可向外部照射亮度更高的光。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上述第二光源与上述第一光源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设有多个,并且,夹着该第一光源配置的各第二光源优选相对第一光源配置成锯齿状。根据上述结构,在将从第一光源射出的光和从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混色时,可向外部照射没有不均的均匀光。在此,锯齿状是指夹着第一光源配置的各第二光源被配置在其射出方向不直接交差的位置上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一光源是射出蓝色及绿色光的光源,第二光源是射出红色光的光源。根据上述结构,可使射出蓝色及绿色光的光源和射出红色光的光源不同,由此,例如可选择各种波长的红色作为第二光源使用的红色。因此,此时可扩大红色色彩再现范围。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一光源为放电管,第二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可适当选择以放电管为光源的颜色及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颜色,故可使用与要照射的颜色对应的光源。另外,特别是在使用红色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可扩大红色的色彩再现范围。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照明装置。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照明装置,故可进行色彩再现范围宽且均匀地照射的光的显示。特别是在将上述照明装置作为背光使用时,液晶显示装置可显示更高品质的图像。
在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中,优选上述光源面具有光反射功能。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从线状光源射出的光反射到光源面上,可将线状光源间的亮度不均缓和,因此,可进行更均匀的光照射。
在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中,优选将上述多个点状光源沿上述线状光源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中,优选将上述多个点状光源沿上述线状光源等间隔地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线状光源的两侧设置上述光源面,且设于两光源面的上述点状光源夹着该线状光源锯齿状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线状光源是射出蓝色及绿色光的光源,点状光源是射出红色光的光源。
在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线状光源是放电管,点状光源是发光二极管。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是具有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背光装置具有线状光源和有多个点状光源的光源面,在将来自各光源的光进行混合的背光装置中,将与含有线状光源的平面相对的面设为光照射面,上述光源面相对含有线状光源的平面向光照射面方向倾斜。
本发明至少在将冷阴极管等放电管用作绿色及绿色光源的同时,将LED能够在用作红色光源使用的照明装置中利用。另外,可在将该光源作为正下式的背光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因此,可适用于照明装置、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监视器等用途。
发明的详细说明权项中进行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不过是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明了,不应仅限定在这样的具体例而狭义地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实施各种变更。

Claims (15)

1、一种照明装置,其具有:第一光源,其射出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第二光源,其射出与所述第一光源不同的颜色;照射部,其将从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射出的光向外部照射,所述照射部的上面成为照射面,同时,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相对所述照射部成为下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源如下配置:使从该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成为与相对所述照射面垂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是线状的光源,第二光源是点状的光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光源,该多个第二光源夹着第一光源配置,夹着该第一光源配置的各第二光源使其射出方向与从所述第一光源朝向与所述照射面垂直的方向交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第一光源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有多个,同时,夹着该第一光源配置的各第二光源相对第一光源配置为锯齿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是射出蓝色及绿色的光的光源,第二光源是射出红色的光的光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是放电管,第二光源是发光二极管。
7、一种背光装置,具有线状光源和有多个点状光源的光源面,将来自各光源的光进行混合,其特征在于,
将与含有线状光源的平面相对的面作为光照射面,所述光源面相对含有线状光源的平面向光照射面方向倾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面具有光反射功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点状光源沿所述线状光源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点状光源等间隔地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线状光源的两侧设置所述光源面,两个光源面上所具有的点状光源夹着该线状光源配置为锯齿状。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光源是射出绿色及绿色的光的光源,点状光源是射出红色的光的光源。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光源是放电管,点状光源是发光二极管。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具有:射出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的第一光源、射出与该第一光源不同颜色的第二光源和将从该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射出的光向外部照射的照射部,所述照射部的上面成为照射面,同时,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相对所述照射部成为下层,
所述第二光源如下配置:使从该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成为与相对所述照射面垂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1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装置具有线状光源和有多个点状光源的光源面,将来自各光源的光进行混合,其中,将与含有线状光源的平面相对的面作为光照射面,所述光源面相对含有线状光源的平面向光照射面方向倾斜。
CNB2006100595169A 2005-03-10 2006-03-10 照明装置、背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1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7973A JP2006252958A (ja) 2005-03-10 2005-03-10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67973/05 2005-03-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1616A true CN1831616A (zh) 2006-09-13
CN100492129C CN100492129C (zh) 2009-05-27

Family

ID=36993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951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129C (zh) 2005-03-10 2006-03-10 照明装置、背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32964A1 (zh)
JP (1) JP2006252958A (zh)
CN (1) CN100492129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1054B (zh) * 2006-12-29 2010-05-1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28594A (zh) * 2014-03-21 2014-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装置
TWI479237B (zh) * 2012-02-20 2015-04-01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背光模組
CN109523909A (zh) * 2018-12-03 2019-03-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83447B1 (ko) * 2005-06-30 2012-09-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반사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백라이트어셈블리와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101252846B1 (ko) * 2006-04-28 2013-04-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7896514B2 (en) * 2006-07-25 2011-03-01 Showa Denko K.K.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JP4666387B2 (ja) * 2006-10-10 2011-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該ユニットを備える画像表示装置
KR20080048112A (ko) * 2006-11-28 2008-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와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KR101331903B1 (ko) * 2007-03-22 2013-11-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US8104911B2 (en) * 2007-09-28 2012-01-31 Apple Inc. Display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LED backlight
JP4517307B2 (ja) * 2007-11-14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M343772U (en) * 2008-05-28 2008-11-01 Trend Lighting Corp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illuminating device
CN101614367B (zh) * 2008-06-25 2011-12-2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具
US8439518B2 (en) * 2008-08-20 2013-05-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backlight device with auxiliary light emitting element
JP2010205715A (ja) * 2009-02-03 2010-09-16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40495A (ja) * 2009-08-07 2011-02-24 Koito Mfg Co Ltd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5397112B2 (ja) * 2009-09-14 2014-01-2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11048881A1 (ja) * 2009-10-20 2011-04-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20206660A1 (en) * 2009-12-01 2012-08-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package,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JP5675423B2 (ja) * 2011-02-24 2015-02-25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8833958B2 (en) * 2012-04-13 2014-09-1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US9753213B2 (en) 2012-07-31 2017-09-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KR101997251B1 (ko) * 2012-12-10 2019-10-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어레이 모듈 및 조명 시스템
CN106855664A (zh) * 2015-12-09 2017-06-16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08497B (en) * 1997-11-25 2000-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LE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US6513949B1 (en) * 1999-12-02 2003-02-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ED/phosphor-LED hybrid lighting systems
WO2002066892A1 (en) * 2001-02-19 2002-08-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60023447A1 (en) * 2002-10-14 2006-02-02 Thomas Justel Luminous body for generating white light
TW588197B (en) * 2003-04-22 2004-05-2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source of backlight
TW591300B (en) * 2003-06-19 2004-06-1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KR100577298B1 (ko) * 2003-12-30 2006-05-1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구동방법
US7270461B2 (en) * 2004-02-02 2007-09-18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tilizing the same
TWI274209B (en) * 2004-07-16 2007-02-21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US20060087866A1 (en) * 2004-10-22 2006-04-27 Ng Kee Y LED backligh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1054B (zh) * 2006-12-29 2010-05-1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479237B (zh) * 2012-02-20 2015-04-01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背光模組
CN103928594A (zh) * 2014-03-21 2014-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装置
US9620485B2 (en) 2014-03-21 2017-04-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9523909A (zh) * 2018-12-03 2019-03-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52958A (ja) 2006-09-21
CN100492129C (zh) 2009-05-27
US20060232964A1 (en) 200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1616A (zh) 照明装置、背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51685C (zh) 面照明装置及具有该面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99077C (zh) 照明系统、光混合腔及显示装置
CN1052310C (zh) 用于显示器的背照明装置
US8251529B2 (en) Thi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luminary device
TWI391753B (zh) 背光單元以及含此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CN187330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荧光体薄膜
CN1693969A (zh) 发光二极管灯单元
CN1702730A (zh) 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件的装置和方法
CN1467551A (zh) 背光组件和直接照明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847956A (zh) 照明系统和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912712A (zh) 背光组件以及采用该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101046578A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469168A (zh) 背光组件以及采用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92353A (zh) 发光装置及具有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831614A (zh)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设备
CN1731254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源
CN1811559A (zh) 光学透镜系统、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847954A (zh) 发光簇和直接发光型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704820A (zh) 照明器件和液晶显示器
CN1573474A (zh)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34326A (zh) 辐射垫片、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平板显示器
CN1832210A (zh)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模组及背光系统
CN1758114A (zh) 背光模块
CN1269180C (zh) 灯、灯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RP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RP CORPORATION; APPLICANT

Effective date: 200712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228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Sharp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oration

Co-applicant before: Sharp Niigat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