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5897A -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和彩色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和彩色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5897A
CN1825897A CNA2006100064992A CN200610006499A CN1825897A CN 1825897 A CN1825897 A CN 1825897A CN A2006100064992 A CNA2006100064992 A CN A2006100064992A CN 200610006499 A CN200610006499 A CN 200610006499A CN 1825897 A CN1825897 A CN 1825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lor
composition
color image
sat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64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野胜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5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58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77Colour balance, e.g. colour cast correction
    • H04N1/608Colour balance, e.g. colour cast correction within the L, C1, C2 colou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8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factors external to th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Abstract

本发明将彩色图像数据变换到具有亮度方向(M)、饱和度方向(N)和色相轴(K)的色彩空间,通过使色彩空间中的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相关地变化,能够进行与色调有关的感觉用语所具有的方向性STUV相吻合的色彩调整。

Description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和彩色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彩色图像数据实施色彩调整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字彩色复合机等中,有的具有调整所读取的彩色图像数据的色彩(色味)的色彩调整功能。通过将由扫描仪等读取的图像数据变换到对色彩的3个属性即“色相”、“亮度”、“饱和度”进行数值化而规定色彩的均匀色彩空间、例如Lab等色彩空间的表现之后,利用例如“亮度调整功能”使该色彩空间中的亮度成分变化,利用“饱和度调整功能”使该色彩空间中的饱和度成分变化,来进行该色彩调整。例如通过利用该“亮度调整功能”提高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得到既保存了“色相”和“饱和度”且“亮度”高的图像数据。
所述均匀色彩空间是制作成空间中的等距离在感觉上成为等差的空间。即,是对于不同的2个色彩,人所感觉到的差别程度与在色彩空间上绘制的2点间的距离呈比例关系的空间。
在这样的均匀色彩空间中能够独立地处理色彩的3个属性。该独立性也被应用盗形成有效应用彩色图像的色彩特性的黑白图像的技术中。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523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16459号公报。
且说,有关色调的感觉用语有“亮”、“暗”、“浓”、“淡”等,但这些感觉用语(表现色感的日常用语)不具有与由均匀色彩空间规定的“色相”、“亮度”、“饱和度”的各要素一致的方向性。例如,所谓“亮”的感觉用语在色彩空间中不与亮度成分较大的方向性一致。从而,有可为使图像更“亮”,即使利用“亮度调整功能”提高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也得不到期待的图像。
即,一般使用的有关色调的感觉用语指示了“亮度”、“饱和度”、“色相”复合变化的方向性。从而,例如为了调整成更“亮”的彩色图像,需要复合驱使“亮度调整功能”和“饱和度调整功能”,使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适当变化。在与“暗”、“浓”、“淡”等感觉用语相吻合的色彩调整中也同样。
只有熟知该色彩空间规定的亮度和饱和度的方向性,才能进行如上复合控制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色彩调整,对一般用户来说不容易。
此外,在黑白复印机的情况下,“暗”与“浓”大致同义,可以不区别它们,但在彩色的情况下,这两个用语具有互不相同的含义。因此,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感觉用语涉及的色彩调整不是只要能够对多种色彩成分分别进行在黑白图像中进行的调整就可以的调整,而是色彩的各要素相互牵连复杂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与有关色调的感觉用语相吻合的色彩调整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
本发明是对彩色图像数据实施色彩调整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具有操作输入装置和色彩调整装置。操作输入装置,对上述彩色图像数据指示用与色调有关的预定的感觉用语表现的性质的增减变化。色彩调整装置,响应上述增减变化的指示,使上述彩色图像数据在预定的色彩空间中向与上述预定的感觉用语相当的变化方向变化,从而进行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色彩调整。上述变化方向是使上述色彩空间中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饱和度成分和色相成分中的至少2种成分相关地变化的方向。
本发明中,作为上述感觉用语而规定了相互不同的多个用语,并与上述多个用语相对应地具有使上述彩色图像数据分别向在上述色彩空间中相互不同的多个上述变化方向变化的多种模式,上述色彩调整装置按照由上述操作输入装置从上述多种模式中选择的模式,进行色彩调整。
本发明中,进一步具有禁止装置,该禁止装置禁止由上述操作输入装置重复指示输入向多个上述变化方向的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
本发明中,具有强制取消装置,在由上述操作输入装置指示关于多个上述变化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后,由上述操作输入装置指示了关于多个上述变化方向中的其他方向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的情况下,上述禁止装置强制性地取消关于上述一个方向已对上述彩色图像数据进行的色彩调整指示。
本发明中,作为上述变化方向,具有使上述色彩空间中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相关地变化的2个不同方向。
本发明中,上述色彩调整装置具有“明亮程度”调整模式,该“明亮程度”调整模式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明亮程度”的变化相对应,响应来自上述操作输入装置的指示输入,使关于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以正负同符号相关地变化。
本发明中,具有“浓度”调整模式,该“浓度”调整模式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浓度”的变化相对应,响应来自上述操作输入装置的指示输入,使关于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以正负反符号相关地变化。
本发明中,作为上述多个用语,包括构成意义相反的对的多个用语。
本发明中,上述色彩调整装置具有第一色彩调整模式、第二色彩调整模式、第三色彩调整模式和第四色彩调整模式。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增加,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增加。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减少,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减少。第三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减少,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增加。第四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增加,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减少。上述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亮”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上述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暗”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上述第三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浓”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上述第四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淡”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本发明中,上述色彩调整装置具有第一色彩调整模式和第二色彩调整模式。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和上述饱和度成分向同方向相关地增减。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和上述饱和度成分向反方向相关地增减。上述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亮”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上述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浓”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此外,本发明是对彩色图像数据实施色彩调整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具有操作输入步骤和色彩调整步骤。在操作输入步骤中,对上述彩色图像数据指示用与色调有关的预定的感觉用语表现的性质的增减变化。在色彩调整步骤中,响应上述增减变化的指示,使上述彩色图像数据在预定的色彩空间中向与上述预定的感觉用语相当的变化方向变化,由此进行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色彩调整。上述变化方向是使上述色彩空间中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饱和度成分和色相成分的至少2种成分相关地变化的方向。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使色彩空间中的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饱和度成分和色相成分中的至少2个,以具有与从有关色调的感觉用语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的相关关系为基础进行变化,因此,能够容易进行与有关色调的感觉用语相吻合的色彩调整。
在本发明中,由于具有与多个感觉用语相对应的各模式,能用从中选择的模式独立进行色彩调整,因此,能进行在与一个用语相对应的色彩调整中不能覆盖的广泛的色彩调整,并且能够防止多种模式干扰。
在本发明中,由于不能重复选择多种模式,因此,能防止用户错误地重复选择多种模式。因此,能够防止多种模式的色彩调整相互干扰,成为用户不希望的调整结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用户指定多种模式后,强制性地取消先前指定的模式,因此,即使用户不进行有意识地避免重复选择的操作,也能够自动防止重复选择。
在本发明中,能够关于由用户指定的情况较多的亮度和饱和度关系的感觉用语进行色彩调整模式选择,能够提高该色彩调整模式的使用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数字彩色复合机100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输入图像处理部3和输出图像处理部4的图像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Lab色彩空间的图。
图4是表示Lab色彩空间中的平面PH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14的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整系数表TB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Lab色彩空间中的平面PH的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整系数表TB的另外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色彩调整部182的色彩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Lab色彩空间中的平面PH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14的图。
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整系数表TB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数字彩色复合机100>
图1是示出装入了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彩色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的数字彩色复合机100的结构的框图。该数字彩色复合机100是具有彩色传真功能或彩色复印机功能的复合机,具有图像读取部1和图像收发部2、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的输入图像处理部3和输出图像处理部4、图像形成部5。然后,各功能结构部利用总线等内部通信装置相互连接。
图像收发部2具有能通过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与外部终端500进行传真通信的未图示的NCU、能通过LAN和因特网与外部终端500进行因特网传真通信的未图示的LAN I/F。
作为原稿的图像的数字图像数据可以从以下的两种方法得到。第一种方法是从图像读取部1得到原稿图像数据的方法。例如,在图像读取部1中,对各象素进行利用全色平板扫描仪读取原稿图像。这样,就对RGB的各色成分取得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以下,将在此取得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更具体地说是从平板扫描仪的CCD输出的各象素的RGB信号称作RGB图像数据。
第二种方法是在图像收发部2中接收原稿图像数据的方法。图像收发部2例如利用电子邮件通信,从例如通过因特网连接的外部终端500取得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将在此得到的图像数据用例如JPEG形式进行压缩,利用具有Ycc色彩空间的彩色方式来进行图像数据的色彩表现(以下,称作Ycc图像数据)。
由该图像读取部1或者图像收发部2取得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RGB图像数据或者Ycc图像数据),在输入图像处理部3和输出图像处理部4中被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后,在图像形成部5中,利用例如全色电子照片方式打印在纸等打印介质上。
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从输入装置得到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特别是RGB图像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在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是Ycc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以下的Lab色彩空间置换为Ycc色彩空间来处理。
下面,以利用该数字彩色复合机100的彩色复制功能的情况为例,关于输入图像处理部3和输出图像处理部4中的图像处理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输入图像处理部3和输出图像处理部4的图像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从图像读取部1向输入图像处理部3输入RGB图像数据后(步骤S1),首先对RGB图像数据实施第一图像处理(步骤S2)。所述第一图像处理是黑斑校正或γ校正等针对RGB信号的预定的校正处理。
接着,利用矩阵运算等,将RGB图像数据从RGB色彩空间的表现变换为预定的色彩空间的表现(步骤S3)。再有,所述预定的色彩空间是例如在三维空间中具有一个无彩轴的Lab或Ycc等色彩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将RGB图像数据变换为Lab色彩空间的表现(以下称作Lab图像数据),但也可以基于Ycc色彩空间来实施。
接着,对Lab图像数据实施第二图像处理(步骤S4)。所述第二图像处理主要是放大缩小处理或色彩调整处理等。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进行放大缩小处理或色彩调整处理,在没有来自用户的指示的情况下,不进行这些图像处理。再有,在输入图像处理部3中进行以上的步骤S1至步骤S4的各处理,在输出图像处理部4中进行接着的步骤S5至步骤S7的处理。
从输入图像处理部3向输出图像处理部4输入经实施第二图像处理的Lab图像数据后,利用三维查阅表和插值运算,将Lab图像数据变换为C(青)·M(品红)·Y(黄)·K(黑)的各色成分的数字信号(以下称作CMYK图像数据)(步骤S5)。
接着,对CMYK图像数据进行第三图像处理(步骤S6)。所述该第三图像处理是采用抖动(dither)法和误差扩散法等对CMYK的各色成分进行的二值化处理等。将被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CMYK图像数据分别向图像形成部5内的CMYK的图像形成引擎输出(步骤S7)。以上是数字彩色复合机100的动作概要。
<2.Lab色彩空间>
在此,对有关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Lab色彩空间的性质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Lab色彩空间的图。Lab色彩空间由L轴、a轴和b轴规定,分别由L座标规定亮度,由a座标和b座标的比规定色相,由距L轴的距离规定饱和度。例如,若设处于Lab色彩空间上的点P的座标为(ap,bp,Lp),则如下表示点P的亮度L(P)、饱和度C(P)和色相H(P)。
L(P)=Lp        …(式1)
C ( P ) = ap 2 + bp 2 …(式2)
H ( P ) = ta n - 1 [ bp ap ] …(式3)
即,在图3中,所述使点P向箭头M的正向移动是指保持色相和饱和度的同时提高亮度。反之,所述向箭头M的负向移动是指保持色相和饱和度的同时降低亮度。例如,在欲使点P的亮度提高ΔL的情况下,只要使点P向箭头M的正向移动ΔL即可。
此外,所述使点P向箭头N的正向移动是指保持色相和亮度的同时提高饱和度。反之,所述向箭头N的负向移动是指保持色相和亮度的同时降低饱和度。例如,在欲使点P的饱和度提高ΔC的情况下,只要使点P向箭头N的正向移动ΔC即可。
另外,所述使点P向箭头K的方向移动是指保持亮度和饱和度的同时改变色相。例如,在欲使点P的色相变化ΔH的情况下,可以以L轴为中心,使点P向箭头K的方向旋转角度ΔH。
即,关于Lab色彩空间中的点P,M成为亮度轴,N成为饱和度轴,K成为色相轴。
日常使用的有关色调的感觉用语(用人的色感表现的用语)也具有该Lab色彩空间中的一定的方向性。即,在点P向某个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作为它的形容,在使用更“亮”这样的表现的情况下,该方向就是“亮”所具有的方向性。同样,有关例如“暗”、“浓”、“淡”这样的色调的感觉用语,分别也具有Lab色彩空间中的一定的方向性。
此外,在此,所述“亮”和“暗”是意义相反的一对用语。从而,这些用语所具有的方向性相互相反。“浓”和“淡”也同样是意义相反的成对的用语。
图3中,以点P为基准,分别用箭头S、箭头T、箭头U和箭头V表示与“亮”、“暗”、“浓”、“淡”这4个色调有关的感觉用语在Lab色彩空间中所具有的方向性。在此,箭头S示出了提高点P的“明亮程度”的方向。同样,箭头T、U、V表示提高“暗度”、“浓度”、“淡度”的方向。即,例如,在欲使点P的“明亮程度”提高ΔS的情况下,只要使点P向箭头S的方向移动ΔS。再有,根据各用语(词语)的惯用性来规定最适合的方向性。
在图3中,先前所述的成对的2个用语、即“亮”和“暗”的各箭头S、T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表示相互相反的方向。关于“浓”和“淡”的各箭头U、V也同样。
且说,这4个感觉用语不伴随色相的变化。即,这些箭头全部在Lab色彩空间中具有保存色相的方向性。因此,若设在Lab色彩空间中包含点P的同一色相的平面为面PH,则箭头S~V全部处于该平面PH上。图4是表示平面PH的图。
从图4可知,箭头S~V分别是处于由亮度方向M和饱和度方向N规定的平面上的直线。在此,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用这些感觉用语表现的色彩调整的方向不与亮度方向M或饱和度方向N的一方平行,而是相对于亮度方向M或饱和度方向N双方倾斜的方向(复合的变化方向)。即,作为作为感觉用语(日常语)的“使变亮”的表现不与在均匀色彩空间上“提高亮度”一致,而是包括在均匀色彩空间上的“降低浓度”的要素。同样地,作为感觉用语的“使变浓”的表现不与在均匀色彩空间“使浓度增加”一致,而是包括在均匀色彩空间“降低亮度”的要素。一般地,数字彩色复合机的一般用户很少对应于均匀色彩空间上的用语来进行色彩调整的指示输入,在多数情况下希望进行按照感觉用语的色彩调整指示,因此,考虑这样的情况来构成数字彩色复合机100的色彩调整功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可以利用亮度与饱和度的相关变化、即亮度变化量ΔL和饱和度变化量ΔC的相关关系,来规定Lab色彩空间中各感觉用语所具有的方向性S~V。
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色彩调整,利用亮度变化量ΔL和饱和度变化量ΔC的相关关系来规定Lab色彩空间中各感觉用语所具有的方向性S~V,通过使图像数据的亮度和饱和度按照该相关关系变化,来进行与各感觉用语相吻合的色彩调整。
下面,关于各实施方式中输入图像处理部3中的第二图像处理(图2的步骤S4)的色彩调整处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输入图像处理部3的结构。如图1所示,输入图像处理部3具有进行输入图像处理部3的控制的CPU11、存储控制程序或变换表等的ROM12、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等的RAM13。此外,还具有用户进行各种指示的输入的操作部14和进行各种显示的显示部15。在该实施方式的装置中,显示部15由平板显示器构成。操作部14可以由固定分配了功能的按钮的排列构成,也可以由配置在该平板显示器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屏构成。此外,也可以组合这2种方式。以下,以通过固定分配了功能的按钮的排列来实现操作部14的情况为例继续说明。
另外,操作部14具有重复选择禁止部141。在此,为了方便起见,将重复选择禁止部141表示为操作部14内的要素,但也可以基于ROM12中存储的程序,由CPU11和RAM13来实现重复选择禁止部141的功能。
此外,输入图像处理部3具有第一图像处理部16、色彩空间变换处理部17和第二图像处理部18,在各功能部中进行先前所述的第一图像处理、从RGB图像数据向Lab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和第二图像处理。第二图像处理部18被细分为放大缩小处理部181和色彩调整部182,在各功能部中进行先前所述的放大缩小处理和色彩调整处理。第一图像处理部16、色彩空间变换部17和第二图像处理部18也可通过与基于ROM12中存储的程序的CPU11和RAM13的协作来实现该功能,但为了方便起见,图示于这些要素11、12、13的外部。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色彩调整部182具有分别与“变亮”、“变暗”、“变浓”、“变淡”有关的4个色彩调整模式(以下分别称之为“亮模式”、“暗模式”、“浓模式”、“淡模式”)。例如,“亮模式”通过使原稿图像的Lab图像数据的各要素向图4的箭头S方向移动,来进一步对Lab图像数据全体进行色彩调整,使其“变量”。同样,“暗模式”、“浓模式”、“淡模式”分别通过使Lab图像数据的各要素向箭头T、U、V方向移动,来进行各感觉用语所示出的色彩调整。其中,由于所述“变亮”和“变暗”是“明亮程度”的正负方向的变化,因此,可以将这2个总称为“明暗调整模式”。此外,由于所述“变浓”和“变淡”是“浓度”的正负方向的变化,因此,可以将这2个总称为“浓淡调整模式”。以下,对这些色彩调整模式的色彩调整处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1.色彩调整模式选择>
首先,对色彩调整模式的选择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14的外观的图,示出了色彩调整模式的选择阶段中的显示。在操作部14中设置了选择性地指定5个色彩调整模式的按钮41~45。在各按钮上显示了“变亮”、“变暗”、“变浓”、“变淡”、“自动”的文字,分别表示“亮模式”、“暗模式”、“浓模式”、“淡模式”、“自动调整模式”。另外,还设有进行各色彩调整模式的强度选择的按钮51~53、确定按钮61和取消按钮62。再有,以下,将按钮41~45的全体称作“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其中特别地仅将用于选择自动调整模式的按钮45称作“自动模式按钮”,另外,将用于按照手动操作的指示内容进行色彩调整的4个按钮41~44称作“手动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来加以区别。
在用户想委托自动进行色彩调整时,通过操作自动模式按钮45并操作确定按钮61,来自动进行色彩调整。在取代该自动模式按钮45而设为“无色彩调整”的情况下,成为不进行色彩调整的模式。
在用户欲使从原稿复制的图像进一步“变亮”的情况下,选择并操作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41~45中的、标记为“变亮”的按钮41(“亮模式”选择按钮)。接着,从强度选择按钮51~53中选择并操作使其变亮的程度。在此,可以从3个强度中选择,按钮51~53中记述的数越大就进行更强的色彩调整。依次操作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41~44中的某一个和强度选择按钮51~53中的某一个后,可进行确定按钮61的操作。当操作确定按钮61时,从操作部14向第二图像处理部18传达所选择的色彩调整模式和强度,执行色彩调整处理。
在此,对在重复操作了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41~44中的多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例如,在操作了标记为“变亮”的按钮41(“亮模式”选择按钮)和强度选择按钮51~53中的某一个之后,又操作了标记为“变淡”的按钮44(“淡模式”选择按钮)的情况。在操作确定按钮61之前操作了“变淡”按钮44的情况下,通过重复选择禁止部141使开始的“亮”按钮41的操作无效。
具体地说,(1)取消先前选择并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器区域(以下是“模式登记区域”)上的选择模式信息(在此是表示选择了“亮模式”的信息)和选择强度信息(从“1”~“3”中选择的强度信息),返回到缺省状态(例如,自动模式或者无色彩调整的模式),(2)重新将表示选择了“淡模式”的信息作为选择模式信息,此外,将在该“亮模式”中由强度选择按钮51~53中的某一个选择的强度作为强度信息,分别存储在模式登记区域中。
在此,将已登记的取消和新的登记作为另外的步骤进行了信息的更新,但在通过直接在原来的信息上写上新的信息来进行信息更新的情况下,实质上用一个步骤来执行上述(1)、(2)。
另一方面,在选择“亮模式”并操作了确定按钮61之后,操作了“变淡”按钮44的情况下,通过重复选择禁止部141,使“变淡”按钮44无效。即,在确定按钮61的操作之前,使最新的选择优先,在确定按钮61的操作之后,使原来的选择优先。
这样,利用重复选择禁止部141禁止了重复选择2个以上的色彩调整模式。此外,上述是关于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41~44的相互之间,但在手动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41~44和自动模式按钮45之间也禁止重复选择。
且说,在不操作强度选择按钮51~53而仅变更了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例如,在“亮模式”选择按钮41的操作之后操作了“淡模式”选择按钮44的情况下,也清除“亮模式”的信息后重新设定“淡模式”。这也是重复选择的禁止功能,但与用户关于“亮模式”操作了强度选择按钮51~53的某一个后重新选择了“淡模式”的情况相比,很多情况下与用户的意图有差别。
即,考虑到在进行了最初的模式选择和最初的强度选择之后,进行了下一次的模式选择和下一次的强度选择的情况下,很多情况下的意图是想进行最初选择的模式下的色彩调整(第一色彩调整)和下一次选择的模式下的色彩调整(第二色彩调整)两方面的重复选择。在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彩色复合机100中禁止这样的重复选择,这是因为预先准备的4个色彩调整模式不相互独立,而是1个模式的色彩调整对其他模式的色彩调整带来影响,因此,若允许重复选择模式,则有不少情况下不能按照用户的意图进行色彩调整。
例如,所谓使图像“变亮”并且“变浓”的色彩调整是作为用户的主观而具有特定的意图,但其意义难以客观化,例如可以解释为提高对比度的意图,也可以解释为提高亮度和饱和度的意图。因此,若允许这样的重复选择,索性就进行不反映用户的意图的色彩调整,用户产生混乱。即,这里的重复选择禁止的意义在于,避免了色彩空间中的各色彩调整的方向相互不独立(不正交)而造成的“色彩调整模式间的干扰”。
对此,在利用一个手动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进行了模式指定后,在进行强度选择之前,用户操作了另外的手动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的情况下,推测为很多情况是模式的选择错误的修正。强度选择按钮的连续操作也同样。该情况的重复选择禁止符合原本不打算重复选择的用户的意图。
所述按钮操作的状况和这2种原因不完全一一对应,前者有时是选择错误修正的情况,后者有时是积极的重复选择的意思表现。从而,实际上混合存在2种原因,但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彩色复合机100中的重复选择禁止功能具有与这2种原因的任一种都能对应的复合意义。
不过,在仅重复操作了强度选择按钮51~53的情况下,例如,在操作了“变淡”按钮44之后,连续操作了强度选择按钮51和其他强度选择按钮52时,由于用户的自发意志的强度选择修正的可能性高,因此,可以设定为将强度信息从原来的“1”重写为新的强度“2”,但不对手动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41的“淡模式”的设定进行复位的方式。
即,对色彩调整模式的重复选择而言,最好将其禁止;但关于强度单独的连续操作的情况而言,用户可以理解为不可能有所谓的“强度的重复选择”的概念,因此,将这样的连续操作作为仅对强度的修正来进行处理是符合用户意思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续进行了强度选择的情况下,仅更新强度的登记,并仍维持色彩调整模式的登记信息。但是,在之后进一步有新的色彩调整模式的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对色彩调整模式和强度这两方进行复位,并将色彩调整模式重写为符合最新选择的模式。
再有,通过利用显示部15的可变显示性,进行使该按钮的显示色等比其他色彩浓等的显示控制,用户能够容易理解此时所选择的色彩调整模式和强度是哪个。这样,就能够防止用户的操作错误。
另一方面,若用户在操作确定按钮61之前操作取消按钮62,则强制性地复位(清除)已输入并登记的选择模式信息和选择强度信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彩色复合机100中,通过重新操作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41~45或强度选择按钮51~53,来复位这以前选择的模式和强度,因此,即使用户不操作取消(复位)按钮62,也能够修正输入错误。但是,由于有时用户不知道这样的重复选择禁止功能,所以通过还设置取消按钮62来提高便利性。此外,在不设置自动模式按钮4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一旦选择了手动色彩调整模式的某一个后,以将色彩调整修正为缺省(自动模式或者无色彩调整)为目的,操作取消按钮62。
此外,重复选择禁止部141也可以由与上述不同的另外的方式构成。即,也可以不是重复操作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41~45或强度选择按钮51~53后使原来的选择模式信息或选择强度信息强制性地复位,而是进行重复操作后,在显示部15上显示“不能双重指定不同模式中的色彩调整。请按取消按钮取消原来的选择”等报文,并从数字彩色复合机100上设置的音源(未图示)发出预定的警告音。
<3-2.调整系数>
下面,对调整系数进行说明。所述调整系数作为各色彩调整模式和每个强度的表TB而存储在ROM12中。
图6是示出调整系数表TB的一例的图。如前所述,“亮模式”是使原稿图像的Lab图像数据的各要素向图4中示出的箭头S的方向移动ΔS的模式。同样,“暗模式”、“浓模式”、“淡模式”是向箭头T、U、V的方向移动ΔT、ΔU、ΔV的模式。
在此,ΔS的值是规定调整的强度的要素,ΔS越大,“变亮”的程度就越大。即,强度1、2和3的“亮模式”分别使点P向S方向移动ΔS1、ΔS2、ΔS3后,分别成为PS1、PS2、PS3(参照图4)。在“暗模式”中也同样,强度1、2和3的“暗模式”分别使点P向T方向移动ΔT1、ΔT2、ΔT3后分别成为PT1、PT2、PT3。“浓模式”和“淡模式”中也同样。
且说,如前所述,要使点P向箭头S、T、U、V的各方向移动,可以使点P的亮度和饱和度变化,但使该亮度变化量ΔL与饱和度变化量ΔC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对各色彩调整模式和每个强度示出了按照该相关关系的亮度变化量ΔL和饱和度变化量ΔC的值的表,就是调整系数表TB。例如,根据图6的调整系数表TB,在强度1的“亮模式”中,将为了使点P移动ΔS1所需的亮度变化量ΔL(S1)设定为点P的亮度Lp的+5%。
另外,根据图7的调整系数表TB,在“亮模式”、“暗模式”、“浓模式”、“淡模式”中,使亮度变化量ΔL与饱和度变化量ΔC之间具有如下的相关关系。
ΔL(S)=ΔC(S)    …(式4)
ΔL(T)=ΔC(T)    …(式5)
ΔL(U)=-ΔC(U)   …(式6)
ΔL(V)=-ΔC(V)   …(式了)
即,在属于“明亮程度”调整模式的“亮模式”和“暗模式”中,使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按正负同符号相关地增减变化,在属于“浓度”调整模式的“浓模式”和“淡模式”中,使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按正负反符号相关地增减变化。
图8是示出另外的相关关系的调整系数表TB的例子的图。图8的调整系数表TB是使原稿图像的Lab图像数据的各要素向图7所示的箭头S、T、U、V的方向分别移动ΔS、ΔT、ΔU、ΔV。根据图8的调整系数表TB,在“亮模式”、“暗模式”、“浓模式”、“淡模式”中,使亮度变化量ΔL与饱和度变化量ΔC之间具有如下的相关关系。
ΔL(S)=ΔC(S)
ΔL(T)=0.8ΔC(T)
ΔL(U)=-ΔC(U)
ΔL(V)=-1.2ΔC(V)
在图7中,由于箭头S和T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亮度变化量ΔL对于饱和度变化量ΔC的变化的比例在“亮模式”与“暗模式”之间不同。在“浓模式”与“淡模式”间也同样。
<3-3.色彩调整处理>
下面,关于色彩调整部182中的色彩调整处理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色彩调整部182的色彩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取入由操作部14的操作选择的色彩调整模式和强度的信息(步骤S11)。接着,从ROM12中存储的调整系数表TB读入所选择的色彩调整模式和强度中的调整系数ΔL和ΔC的值(步骤S12)。
接着,读入原稿图像的Lab图像数据(步骤S13),按照在步骤S12中读入的调整系数实施色彩调整处理(步骤S14)。将实施了色彩调整处理后的Lab图像数据向输出图像处理部3输出(步骤S15)。
在此,关于步骤S14的色彩调整处理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将在步骤S13中读入的Lab图像数据的亮度校正在步骤S12中读入的ΔL(步骤S141)。
在Lab图像数据中,用Lab色彩空间上的座标来表现原稿图像的各象素,座标为(ap,bp,Lp)的点P的亮度L(P)用式1表示。从而,若设将点P的亮度校正ΔL后的点Q的座标为(aq,bq,Lq),则下面示出的式8~10成立。
aq=ap        …(式8)
bq=bp        …(式9)
Lq=Lp+ΔL    …(式10)
可以从式8~10得到点Q的座标,通过对Lab图像数据的各要素得到校正后的座标,能够将Lab图像数据的亮度校正ΔL。
在图6的调整系数表TB中,由于用百分比规定了ΔL,因此,成为ΔL依存于Lp的形式。例如,在强度1的“亮模式”的情况下,成为下面示出的式11,在强度2的“浓模式”的情况下,成为下面示出的式12。
Lq=Lp+0.05Lp       …(式11)
Lq=Lp+(-0.10)Lp    …(式12)
接着,将在步骤S13中读入的Lab图像数据的饱和度校正在步骤S12中读入的ΔC(步骤S142)。
在Lab图像数据中,用Lab色彩空间上的座标来表现原稿图像的各象素,座标为(ap,bp,Lp)的点P的饱和度C(P)用式2表示。从而,若设将点P的饱和度校正了ΔC后的点R的座标为(ar,br,Lr),则下面示出的式13~15的关系式成立。但是,ar具有与ap相等的符号,br具有与bp相等的符号。从式13~15的关系式能够得到点R的座标,通过关于Lab图像数据的各要素得到校正后的座标,能够将Lab图像数据的饱和度校正ΔC。
a p 2 + bp 2 + &Delta;C = ar 2 + br 2 …(式13)
bp ap = br ar …(式14)
Lr=Lp        …(式15)
在图6的调整系数表TB中,由于用百分比规定了ΔC,因此,成为ΔC取决于ap和bp的形式。例如,在强度1的“亮模式”的情况下,成为下面示出的式16,即成为下面示出的式17和18。在强度2的“淡模式”的情况下,成为下面示出的式19,即下面示出的式20和21。以上是步骤S14的色彩调整处理,这样就得到实施了与各色彩调整模式相应的色彩调整的色彩调整后的Lab图像数据。
ap 2 + bp 2 + 0.05 ap 2 + bp 2 = ar 2 + br 2 …(式16)
ar=1.05ap    …(式17)
br=1.05bp    …(式18)
ap 2 + bp 2 + ( - 0.10 ) ap 2 + bp 2 = ar 2 + br 2 …(式19)
ar=0.9ap     …(式20)
br=0.9.bp    …(式21)
再有,在上述中,使亮度和饱和度按照预定的调整系数线性变化,但也可以进行使之非线性变化的校正。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示出的式22那样的非线性函数。
y=×γ      …(式22)
即,γ是对各色彩调整模式和每个强度存储在调整系数表TB中的预定的值。x和y是将在步骤S13中读入的Lab图像数据的亮度Lp和校正后的亮度Lq在0到1的范围内标准化的值。例如,从Lp的值得到x的式子如下示出的式23。其中,将亮度的定义域设在从0到Ld。
x = Lp Ld …(式23)
同样,能够从y值得到校正后的亮度Lq。关于饱和度,也可以进行同样的使之非线性变化的校正。
再有,通过在该情况下将γ设定为大于1的值,能够得到小于输入值的输出值,此外,通过将γ设定为小于1的值,能够得到大于输入值的输出值。例如,在想得到小于输入值的输出值的情况下,在亮度定义域的最大值Ld值是255的情况下,只要使γ的值为1.8即可。
如前所述,可以通过预先在ROM12中存储将输入值变换为预定的输出值的程序,来实现将所输入的亮度和饱和度等的值校正后输出的处理。此外,也可以预先在存储器中存储输出值,通过将输入值作为地址来参照,使用将输入值变换为输出值的RAM13来构成。此外,也可以代替使用RAM13,由获得运算结果(输出值)的硬件来构成。
<4.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变亮”和“变暗”的各个模式的对,构成了“明暗调整模式”,另一方面,作为“变浓”和“变淡”的各个模式的对,构成了“浓淡调整模式”,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色彩调整部182将各对汇总为一个色彩调整模式,并通过选择正负的符号作为变化方向,实质上具有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
图10是表示Lab色彩空间中的平面PH的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4同等的意义。在图4中,使点P向箭头S、T、U、V的方向移动是指提高“明亮程度”、“暗度”、“浓度”、“淡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点P向箭头S的+方向移动来提高“明亮程度”,通过使点P向箭头S的-方向移动来降低“明亮程度”。这与提高“暗度”同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利用4个方向性,而是利用“明暗调整模式”和“浓淡调整模式”的2个方向性中的正向和负向,能进行分别与“明亮程度”、“暗度”、“浓度”、“淡度”有关的色彩调整。换言之,通过降低“明亮程度”来调整为更“暗”,通过降低“浓度”来调整为更“淡”。
<4-1.色彩调整模式选择>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14中的关系部分的外观图。在操作部14中设有选择3个色彩调整模式的按钮71~73。在各按钮上标记“明亮程度”、“浓度”、“自动”,分别是指“亮模式”、“浓模式”、“自动模式”。另外,还设有进行各色彩调整模式的强度选择的按钮81~84、确定按钮91和取消按钮92。
用户在欲使复印原稿而得到的图像进一步“变亮”的情况下,选择并操作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71~73中的标记为“明亮程度”的按钮71(明暗调整模式选择按钮)。接着,从强度选择按钮81~84中的具有+符号的2个按钮81、82中选择操作使其变亮的程度。
另一方面,在欲使复印原稿而得到的图像进一步“变暗”的情况下,也选择并操作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71~173中的标记为“明亮程度”的按钮71(明暗调整模式选择按钮)。接着,从强度选择按钮81~84中的具有-符号的2个按钮83、84中选择并操作使其变亮的程度。
关于“浓淡”的色彩调整模式选择也同样,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设有色彩调整模式选择按钮71~73相互的重复选择禁止功能。
<4-2.调整系数>
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整系数表TB的一例的图。如前所述,“亮模式”使原稿图像的Lab图像数据的各要素向图10中示出的箭头S的正向或负向移动ΔS。同样,“浓模式”使其向箭头U的正向或负向移动ΔU。
此外,ΔS的值是规定调整强度的要素,ΔS向正向越大,“变亮”的程度就越大,向负向越大,“变暗”的程度就越大。即,强度+2、+1、-1和-2的“亮模式”分别使点P向S的正和负向移动ΔS2、ΔS1后,分别成为PS+2、PS+1、PS-1、PS-2(参照图10)。“暗模式”中也同样。
如前所述,例如要使点P向箭头S的正向移动ΔS,可以使点P的亮度和饱和度按照调整系数表TB变化。再有,根据图12的调整系数表TB可知,在“亮模式”和“浓模式”中,亮度变化量ΔL与饱和度变化量ΔC之间有下面示出的式24、25所示的相关关系。
ΔL(S)=ΔC(S)    …(式24)
ΔL(U)=-ΔC(U)   …(式25)
<4-3.色彩调整处理>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色彩调整部182中的色彩调整处理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5.其他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除了自动模式以外,设置了能够手动指定3个阶段的强度选择的4个色彩调整模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了能够手动指定4个阶段的强度选择的2个色彩调整模式,但也可以具有更多的强度选择阶段和更多种色彩调整模式。
为了增加强度选择,例如,可以更宽地设置各色彩调整模式所具有的方向性中的变化宽度,或者设置更小节距的阶段设定。该情况下,可以在ROM12中存储与各强度相应的调整系数表TB,也可以在ROM12中将亮度变化量ΔL与饱和度变化量ΔC的相关关系作为程序来存储,然后,利用插值运算来计算出与强度选择相应的亮度变化量ΔL和饱和度变化量ΔC。
为了设置除了上述的感觉用语以外的有关色调的感觉用语的色彩调整模式,例如,可以利用亮度变化量ΔL和饱和度变化量ΔC的相关关系来规定该感觉用语在Lab色彩空间中所具有的方向性。利用该相关关系,能制作调整系数表TB。
由于上述的各感觉用语全部对色相具有独立的方向性,因此,由亮度变化量ΔL和饱和度变化量ΔC构成了调整系数表TB,但在对于色相不独立的感觉用语的情况下,利用亮度变化量ΔL、饱和度变化量ΔC和色相变化量ΔH的相关关系来规定该感觉用语在Lab色彩空间中所具有的方向性。即,调整系数表TB由亮度变化量ΔL、饱和度变化量ΔC和色相变化量ΔH构成。
此外,也可以是饱和度变化量ΔC和色相变化量ΔH这2个成分相关变化的方式。例如,在所谓“变暖”的感觉用语的情况下,可以相对地增加色相中的红色并提高红色的饱和度,在所谓的“变清爽”的感觉用语的情况下,可以相对地增加色相中的蓝色并提高蓝色的饱和度。

Claims (20)

1、一种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对彩色图像数据实施色彩调整,其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输入装置,对上述彩色图像数据指示用与色调有关的预定的感觉用语表现的性质的增减变化;
色彩调整装置,响应上述增减变化的指示,使上述彩色图像数据在预定的色彩空间中向与上述预定的感觉用语相当的变化方向变化,从而进行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色彩调整,
上述变化方向是使上述色彩空间中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饱和度成分和色相成分中的至少2种成分相关地变化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感觉用语而规定了相互不同的多个用语,并与上述多个用语相对应地具有使上述彩色图像数据分别向在上述色彩空间中相互不同的多个上述变化方向变化的多种模式,
上述色彩调整装置按照由上述操作输入装置从上述多种模式中选择的模式,进行色彩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禁止装置,该禁止装置禁止由上述操作输入装置重复指示输入向多个上述变化方向的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强制取消装置,在由上述操作输入装置指示关于多个上述变化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后,由上述操作输入装置指示了关于多个上述变化方向中的其他方向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的情况下,上述禁止装置强制性地取消关于上述一个方向已对上述彩色图像数据进行的色彩调整指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变化方向,具有使上述色彩空间中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相关地变化的2个不同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色彩调整装置具有“明亮程度”调整模式,该“明亮程度”调整模式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明亮程度”的变化相对应,响应来自上述操作输入装置的指示输入,使关于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以正负同符号相关地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色彩调整装置具有“浓度”调整模式,该“浓度”调整模式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浓度”的变化相对应,响应来自上述操作输入装置的指示输入,使关于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以正负反符号相关地变化。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多个用语,包括构成意义相反的对的多个用语。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色彩调整装置具有:
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增加,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增加;
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减少,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减少;
第三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减少,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增加;
第四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增加,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减少,
上述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亮”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上述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暗”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上述第三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浓”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上述第四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淡”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色彩调整装置具有:
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和上述饱和度成分向同方向相关地增减;
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和上述饱和度成分向反方向相关地增减,
上述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亮”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上述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中的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浓”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11、一种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对彩色图像数据实施色彩调整,其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输入步骤,对上述彩色图像数据指示用与色调有关的预定的感觉用语表现的性质的增减变化;
色彩调整步骤,响应上述增减变化的指示,使上述彩色图像数据在预定的色彩空间中向与上述预定的感觉用语相当的变化方向变化,从而进行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色彩调整,
上述变化方向是使上述色彩空间中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饱和度成分和色相成分的至少2种成分相关地变化的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从使上述彩色图像数据分别向在上述色彩空间中相互不同的多个上述变化方向变化的多个模式中,选择任一种模式,
在上述色彩调整步骤中,按照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从上述多个模式选择的模式,进行色彩调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禁止重复指示输入向多个上述变化方向的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在指示关于多个上述变化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后,指示了关于多个上述变化方向中的其他方向的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变化的情况下,强制性地取消关于上述一个方向已对上述彩色图像数据进行的色彩调整指示。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变化方向,具有使上述色彩空间中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相关地变化的2个不同方向。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色彩调整步骤中,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明亮程度”的变化相对应,响应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的指示输入,使关于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以正负同符号相关地变化。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色彩调整步骤中,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浓度”的变化相对应,响应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的指示输入,使关于上述彩色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以正负反符号相关地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感觉用语而规定了相互不同的多个用语,并作为上述多个用语而包括意义相反的成对的多个用语。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选择下述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
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增加,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增加;
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减少,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减少;
第三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减少,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增加;
第四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增加,并使上述饱和度成分减少,
在上述色彩调整步骤中,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一色彩调整模式的情况下,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亮”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二色彩调整模式的情况下,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暗”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三色彩调整模式的情况下,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浓”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四色彩调整模式的情况下,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淡”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选择下述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
第一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和上述饱和度成分向同方向相关地增减;
第二色彩调整模式,使上述亮度成分和上述饱和度成分向反方向相关地增减,
在上述色彩调整步骤中,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一色彩调整模式的情况下,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亮”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在上述操作输入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二色彩调整模式的情况下,上述亮度成分和饱和度成分的相关变化,具有与从作为上述感觉用语的“变浓”得到的感觉相吻合的方向性。
CNA2006100064992A 2005-02-23 2006-02-09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和彩色图像处理方法 Pending CN18258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46532A JP4468838B2 (ja) 2005-02-23 2005-02-23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
JP046532/2005 2005-0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5897A true CN1825897A (zh) 2006-08-30

Family

ID=36120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064992A Pending CN1825897A (zh) 2005-02-23 2006-02-09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和彩色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87506A1 (zh)
JP (1) JP4468838B2 (zh)
CN (1) CN1825897A (zh)
GB (1) GB24236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546B (zh) * 2009-07-13 2011-02-09 松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29410A (ko) * 2006-09-29 2008-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그 영상 처리 방법
JP5197137B2 (ja) * 2008-04-28 2013-05-15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5995424B2 (ja) * 2011-10-24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019387B2 (ja) * 2017-11-17 2022-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6306A1 (de) * 1991-02-28 1992-09-03 Broadcast Television Syst Verfahren zur farbkorrektur eines videosignals
JP2914227B2 (ja) * 1995-07-11 1999-06-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H0997319A (ja) * 1995-09-28 1997-04-08 Fujitsu Ltd 色空間画像を補正する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290870B2 (ja) * 1995-11-17 2002-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色変換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US5898436A (en) * 1997-12-05 1999-04-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digital image editing
US7215813B2 (en) * 2001-12-03 2007-05-08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r correction
JP4039240B2 (ja) * 2002-12-27 2008-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色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639392B2 (en) * 2003-03-28 2009-12-29 Infoprint Solutions Company,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to enhance image processing in a color reprographic system
KR100731356B1 (ko) * 2005-09-21 2007-06-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연색 보정기능을 구비한 단말장치 및 자연색 보정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546B (zh) * 2009-07-13 2011-02-09 松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602938D0 (en) 2006-03-22
GB2423663A (en) 2006-08-30
JP4468838B2 (ja) 2010-05-26
JP2006237773A (ja) 2006-09-07
US20060187506A1 (en) 200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7955C (zh) 图像文件的输出图像调整
CN100341045C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153444C (zh) 图象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231832C (zh) 图象显示系统、图象处理方法和投影机
CN100342709C (zh) 图像记录装置及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及系统
CN1193318C (zh) 图像显示系统
CN1311404C (zh) 使用了图像生成历史信息的图像的逆光处理
CN100346635C (zh) 灰度特性修正装置、修正方法、图像处理、显示装置
CN1943248A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单元
CN1909594A (zh) 颜色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748408A (zh) 色彩转换方法和配置文件生成方法
CN1229970C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674655A (zh) 投影机的控制
CN1336584A (zh) 环境适应型图像显示系统和信息存储媒体
CN1692656A (zh) 与光源种类对应的图像质量的自动调整
CN1855998A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843041A (zh) 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CN1893535A (zh) 浓度确定方法、成像设备和图像处理系统
CN1219071A (zh) 图象编码方法,图象编码装置,图象译码装置和形成装置
CN192554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CN1298155C (zh) 绘图数据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941843A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CN1825897A (zh)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和彩色图像处理方法
CN1922861A (zh)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CN144598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程序及记录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