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0473A - 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0473A
CN1820473A CNA2005800006242A CN200580000624A CN1820473A CN 1820473 A CN1820473 A CN 1820473A CN A2005800006242 A CNA2005800006242 A CN A2005800006242A CN 200580000624 A CN200580000624 A CN 200580000624A CN 1820473 A CN1820473 A CN 1820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message
terminal equipment
servic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06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霍伊尔
K·伊尔格纳-费恩斯
J·莱尔
U·尼斯
U·劳申巴赫
G·西门子
M·温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40131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4013102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40131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4013100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40131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4013103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40131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4013101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820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0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04L51/066Format adaptation, e.g. format conversion or com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8Message addressing, e.g. address format or anonymous messages, alia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3Terminal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4Enhancement of application control based on intercepted application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4Messaging devices, e.g. message cent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为了能够在业务中心(SZ1...SZ5)和终端设备(EG)之间传输不同类型的、在该业务中心(SZ1...SZ5)中可用的或被提供使用的或者在该终端设备(EG)中被生成的业务消息(SN)、诸如多媒体消息(MMS消息)、短消息(SMS消息)、Emai1消息、传真消息、“语音邮件”消息、“即时消息”消息等,而该终端设备不必被构造为涉及业务消息的传输和处理的“客户机”,该业务消息(SN)从该业务中心(SZ1...SZ5)直接或者通过中间服务器(SV1)间接地被传输到被构造为“消息服务器”的、准备消息的服务器(SV,SV2),并且由该服务器以被整理好的形式转发给终端设备,用于在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终端设备(EG)上输出,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将多媒体消息内容从终端设备(EG)传输给服务器(SV,SV2),该服务器(SV,SV2)从这些内容中编制多媒体消息(SN)并且将该多媒体消息(SN)又直接或间接地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

Description

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 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例如根据通信业务SMS(短消息业务(Short Message Service))、MMS(多媒体消息业务(MultimediaMessage Service))、email(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IM(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等等)传输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消息或者也传输业务消息在业务中心中的通信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之间实现,该终端设备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例如被构造为移动电话(手机)并且在线路和/或分组交换的固定网络中例如被构造为为了该目的而可在“智能家庭”环境中采用的通信终端。
作为非常广泛流行的SMS(短消息业务)的后继者,移动无线电运营商已开发并且引进多媒体消息业务(MMS)。该业务的特征在于,图像、声音和文本文件作为单元来传输,直接寄送给接收者并且由终端设备显示。前提是,接收者具有有MMS能力的终端。如果这不是这种情况,则接收者通过另一条途径(SMS、电话呼叫、E-Mail等等)被通知,并且同时给他提供对“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iedResource Locator))”的参阅,通过该参阅,接收者可以借助“网络浏览器”在较晚的时刻调用该消息。
对于将多媒体消息(业务消息)、特别是“Multimedia Message”寄送给不是直接连接在移动无线电系统上的终端设备(例如DECT电话),根据如今的现有技术需要专用的网关、特别是“F-MMS网关”以及针对该业务而设计的终端设备、特别是有MMS能力的终端设备。可是,这些针对固定网络的专用的终端设备只是逐渐地被引进市场中并且是可用的。对于在固定网络中快速引入不同业务、特别是MMS业务,因而必需为用户也实现利用任意终端设备来接收这些业务消息。
对于业务消息、特别是MMS消息的编制,根据如今的现有技术又必需针对该业务而设计的终端设备、特别是有MMS能力的终端设备。此外,在个人计算机上也采用“网络客户机(WEB-Client)”,用于编制这些消息。为了能够在任意的终端设备上合理地采用上面描述的业务消息、特别是MMS消息的接收,在适于此的终端设备上编制和发送业务消息、特别是MMS消息的概念也是必要的。
为了使开头所述的通信业务被提供给其的单个通信用户能够有到业务的统一入口并且同时管理所传输的数据,已公知,这些通信业务的供应商运行专用的因特网门户、诸如“WEB.DE”( http://web.de)并且提供使用。“WEB.DE”的提供包括大量被编辑维护的德语因特网网页的索引以及涉及导航、信息、通信、讨论和聊天的业务。此外“WEB.DE”还提供所谓的“统一消息(Unified Messaging)”业务,该“统一消息”业务此外包括E-Mail业务、SMS业务、组织者业务(日程、日期和地址管理)以及电传业务并且此外还提供了进行电话通话的可能性。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说明一种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其中不同类型的、在业务中心处可用的或被提供使用的或者在终端设备中被生成的业务消息(诸如多媒体消息(MMS消息)、短消息(SMS消息)、Email消息、传真消息、“语音邮件”消息、“即时消息”消息等等)在业务中心和终端设备之间被传输,而终端设备不必被构造为涉及业务消息的传输和处理的“客户机”。
该任务分别通过独立的方法权利要求1至4、独立的服务器权利要求36至39的特征以及通过独立的终端设备权利要求63和64来解决。
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在于,将例如开头所述类型的不同的多媒体消息从业务中心直接地或者通过中间服务器间接地传输到被构造为“消息服务器”的、在根据本发明的任务的意义上准备消息的服务器,并且为了在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终端设备上输出而由该服务器以所准备的形式将该多媒体消息转发给终端设备,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将多媒体消息内容从终端设备传输给服务器,该服务器从这些内容中编制多媒体消息并且将该多媒体消息又直接或间接地转发给业务中心。
为此重要的技术特征是:
(i)将多媒体消息(业务消息)寄送给终端设备以及多媒体内容的处理,尽管终端设备本身没有专用的“客户机”用于理解和处理该消息。
(ii)提供准备多媒体消息的服务器,该服务器通过分组交换的连接与终端设备通信。
(iii)机制,该机制允许终端设备用户(例如终端设备的使用者)作为发送者/接收者确定,在哪些范围内该终端设备用户希望被通知得到新的业务消息,并且该机制允许该终端设备用户面向需求地编制关于新的业务消息的通知的内容。
(iv)概念,该概念允许在本身没有用于编制业务消息的专用的“客户机”的终端设备上编制并且发送业务消息。
详细地说,组件拥有以下的功能和特性,这些功能和特性基本上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被说明:
●服务器
○注册、鉴权、授权和管理已注册的终端设备用户(发送者/接收者)。
○例如以SMTP协议接受进入的业务消息。
○分析和构造进入的消息(表征由谁识别出哪些媒体、音频、图像和视频的语义分析的特征,以便简化和加速较晚的发现、过滤和转换);通过例如MPEG-7格式的结构信息说明。
○在个人索引内存档进入的消息。
○通过TCP/IP将关于新消息进入的通知作为“PUSH”寄送给终端设备;可替换地作为SIP通知或SIP消息寄送给终端设备。
○以与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个人偏好协调的形式来准备业务消息;基于所存储的样式表(Style Sheet)并且依赖于终端设备特征和个人偏好的XSLT转换从进入的消息的元素中生成消息的演示(Praesentation);以适于该终端设备的格式、例如HTML针对“网络浏览器”编制演示(可替换地该格式也可以是SMIL、WML、XML等等)。
○提供控制功能,诸如删除例如通过Java脚本来实现的消息。
○管理已登录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关于业务消息的调用的状态。由此,多个用户可以从同一个终端设备、例如与电视机相连的机顶盒单独地调用和管理他们的个人消息。
○从用于作为MMS发送的终端设备接受消息元素
○合成MMS并且通过SMTP发送给MMSC
●终端设备
○可以是任意的终端设备,并且在特定的实施形式中例如是与电视机相连的机顶盒。
○提供了应用程序,用于输出、例如可视化演示/媒体,例如“网络浏览器”。
○实施通信组件、所述的通知接收器或者“收听器(Listener)”,该通知接收器从服务器接受通知。
○可替换地也可能在终端设备中实施“SIP客户机”。
○“收听器”可视化这些通知,这些通知不仅可以包含文本还可以包含图像、音频和视频成分。文本、音频数据、图像、窗口大小、窗口位置、命令形式的可视化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来控制()。可替换地,通知接收器也可以将所得到的内容转发给“网络浏览器”用于可视化。
○“收听器”给“网络浏览器”提供“统一资源定位(URL,unified Resource Location)”,通过该“统一资源定位(URL)”该“网络浏览器”可以调用针对该终端设备准备的真正的消息。
○通知接收器允许从通知中直接调入应用程序、例如用于调用整个消息的浏览器。
○终端设备可以或者作为“插入设备”或者作为独立的应用实施用于发送消息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将所编制的/所选出的信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与在编辑期间自动确定的、例如以MPEG-7格式描述的结构信息[例如称呼、结尾客套话、文本元素的意义/功能(例如主文本、注释、脚注等等)参考]一同传送给服务器。
●通知:
特别的特征在于,通知的类型和范围(通知消息的显现(Auspraegung))可以由终端设备用户单独调整。为此,该终端设备用户在登录时通知给服务器所期望的模式:
●插入一窗口,进入的信息的语义上最重要的消息元素或其部分在该窗口中显示。在与电视机相连的机顶盒中,该窗口通过正在播放的电视图像来照亮。窗口的大小和其在电视屏幕上的位置可以变化并且不应该完全遮住电视屏幕。服务器接管从进入的业务消息中提取内容。
●在状态行中插入信息,其中特别是发送者和接收者被显示。当该通知系统针对不同的业务消息被采用时,业务消息是哪些消息类型是有用的补充。
●通过状态行解决方案没有实现通知,也就是用户不会被打扰或被中断。
●服务器根据所存储的结构信息针对所调整的模式提取出相关的消息元素并且根据所调整的模式将这些消息元素寄送给通知接收器。
组件的技术实施方案基本上基于公知的技术,其中特别之处在于,单个的组件如何被设计和联结起来,由此新的功能或功能性可以新的显现来实现:
●将不是为专用的通信业务设计的终端设备[例如机顶盒、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等]用于任意的异步多媒体通信业务(SMS、MMS、Email、即时消息、聊天等等)。
●通知(例如MMS、SMS)的寄送不需要分离的线路交换的连接(例如POTS、ISDN)。
●个性化的消息接入/寄送也通过不是个人的电话号码/地址来实现。
●实现消息档案,该消息档案可以管理来自任意业务的任意消息并且可以在任意的、不需要专用的“客户机”的终端设备上显示。
●从每个任意的终端设备中调用消息,适于终端设备的特征和个人偏好。
●到任意异步通信业务的统一入口;对于每个业务无需实施自己的“客户机”等等(SMS、MMS、E-Mail、IM、聊天)。
“传输MMS消息”的场景描述:
●终端设备用户(用户B)买了一新的机顶盒并且想要使用业务“TV上的MMS”。为了能够使用该业务,终端设备用户必须首先在服务器或服务器的运营商处注册。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服务器上设立“帐户”,他可以该“帐户”登录并且调用消息。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MMS消息可能被转发给其的他的电话号码同样被转交给“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MMSC,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Center)”,用于进行配置。
●用户B在家里看电视并且想要在此期间被通知新消息的进入。他的机顶盒通过现有的TCP/IP连接通过他的“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与“因特网”相连。该连接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例如POTS、ISDN)、xDSL、CableModem、Powerline、WLAN等等实现。
●用户B通过机顶盒的菜单起动“网络浏览器”并且调入预先配置好的(vorkongigurieren)页面用于登录。此处,他以他的个人密码登录并且在此自动存放IP地址,在该IP地址下从现在开始可以找到他并且希望在该IP地址下得到消息。此外,该用户B还通知服务器,从现在开始他希望利用哪个终端设备来接收和调用消息(机顶盒)。最后他还存放了,他希望怎样地被通知新消息的进入(根本不、短的提示、详细地作为即时消息等等)
●服务器在数据库中(参见下面的表格)管理该配置。
  电话号码   STB的IP地址   帐户名   帐户密码   通知模式   设备描述
  08927134322   123.45.67.8   KlausMustermann   Dhsk&7wel!   完全   TV
  MartaMusterfrau   Hksd792HKS   状态   PDA
●同时该通知接收器程序起动,该通知接收器程序例如打开TCP端口并且侦听针对该端口的事件(例如TCP包)。
●另外的用户(用户A)现在从移动电话(手机)或者有MMS能力的固定电话将MMS消息寄送给用户B,该用户B在固定网络中公开他的电话号码并且已注册。
●MMS消息到达运营商的“MMSC”,该运营商的“MMSC”被如此配置,以致被发送给所录入的目标电话号码(此外也是用户B的电话号码)的所有消息被转发给服务器。如今的系统将移动无线电网络中的MMS消息转发给目标手机或者转发给F-MMSC网关或者Email/网络门户。
●转发机制基于SMTP协议,在该SMTP协议后面隐藏着标准化的邮件协议。
●在服务器上,SMTP服务器接受消息并且将该消息转发用于消息分析。
●此处,消息被拆分为其成分(例如图像、文本、音频、视频、演示脚本、其他的数据)并且结构被分析。结构分析尝试从所包含的信息中识别出单个成分的语义意义(例如注释、称呼、结尾客套话、诸如照相机参数的进行描述的元数据等等),但是也识别出元素之间的横向关系(参考,例如文本参阅图像)。该分析还包括媒体的分析、特别是视频数据的分析在内。例如,视频剪辑被拆分为语义上相关的场景,这些场景又借助单个关键图像被呈现出来。在调用消息时,这样视频剪辑也可以短的视频概要的形式或者也可以单个关键图像的形式被显示。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音频剪辑。结构信息例如以MPEG-7格式来描述和存储。
●分析模块根据在MMS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从电话号码中、必要时从具有号码扩展(分机)的电话号码中和/或从称呼(问候客套话)中、和/或根据MMS专用的结构信息中的明确的地址条目识别出接收者(注意:MMS消息本身也可包含结构信息/元数据)。消息及其元素被存储在接收者的个人消息档案中。在这种情况下,给每个消息都分配自己的子目录。例如:
○Root->user 1->message 1
              ->message 2
      ->user 2->message 1
●由于用户B已经登录并且通知模式被设置为“完全”(参见表格),所以消息组合器编制一通知。为此,该消息组合器由分析模块传送最重要的文本组成部分(图像、音频、必要时视频)以及“统一资源标识符(URI,Unified Resource Identifier)”,在该统一资源标识符下整个消息可以被调用。
●消息组合器将该通知例如作为TCP包寄送给具有消息接收者的端口的机顶盒的IP地址。
●通知接收器接受该包并且在电视屏幕上打开一“顶级”窗口,因为通知模式是“完全”,在该窗口中显示所包含的消息组成部分。同时,该通知还包含关于动作的说明(Angaben),这些说明在操纵某些按键时能被触发。
●因此,用户B可以通过按压遥控键“OK”立刻跳入消息调用中。
●为此,通知接收器起动“网络浏览器”并且将来自该通知的“URL/URI”递交给该通知接收器。
●“网络浏览器”取消具有在该通知中所包含的“URL/URI”的“http请求”。
●服务器从“URL/URI”中识别出,谁想调用哪些消息。由于用户B已给出了机顶盒作为终端设备,所以XSLT转换器从为电视机所设计的、基于样式表的配置描述(Konfigurationsprofil)并且从消息的结构信息中编制消息的HTML演示。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元素被“装进”演示中并且被配合到该格式中。
●媒体元素与演示格式的匹配由媒体适配器来实现,该媒体适配器将图像按比例缩放、旋转、匹配色彩空间、转换格式(因此机顶盒只需要针对单个格式的解码器)等等。此处,也可以实现形式变换、诸如文本变换到语音、视频变换到静止图像等等。
●在机顶盒上建立图像,该图像例如由4个象限组成。
○在左上象限中编制在消息档案中所包含的消息的概况,该概况示出,哪些消息已经被读取或未被读取,以及哪个消息当前被读取。用户可以通过列表滚动屏幕并且选出消息。该选择功能被实现为Java脚本并且在服务器上触发新的HTML演示的编排。当前被打开的消息例如被彩色标明地可视化。
○在右上象限中,播放的电视节目被按比例缩放地显示。
○在左下象限中,其中包含对媒体的参阅的消息的文本部分被显示。
○右下象限示出了当前被选择的图像。
●用户B可以利用光标键(Cursortasten)“右”和“左”在这些象限之间切换,其中被选择的象限例如再次彩色地突出。
●利用光标键“高”和“低”在窗口内滚动屏幕。
●此外,用户B还有支持的功能可用,如
○全图显示
○消息删除
○消息发送(应答、转发、编制新消息)
○通知模式更改
●这些功能的控制通过Java脚本来实现,其中相应地由服务器生成新的HTML页。
●用户B可以通过选出应用程序来打开编辑器,用于编制消息。用户B通过掩膜(Maske)而被预定某一结构。除了文本以外,还可能包含图像、视频、音频。媒体可以从机顶盒上的档案中,从在机顶盒中所插入的存储卡中、从服务器中或者从播放的节目中“被挖出来”。
●编辑器将媒体元素与通过掩膜来预定的结构信息(例如MPEG-7形式的结构信息)一同(例如通过http协议)传送给服务器,该服务器从中产生有效的MMS消息。该MMS消息随后被转发给“MMSC”,用于发送。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被包含在后面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图1至3、4a和4b、5a和5b以及6至13来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基于“一个服务器概念”的、用于在业务中心和位于“智能家庭”环境中的终端设备之间传输不同的业务消息的第一场景,
图2示出了基于“两个服务器概念”的、用于在业务中心和位于“智能家庭”环境中的终端设备之间传输不同的业务消息的第二场景,
图3从图2出发示出了改进的“两个服务器概念”,其中服务器和终端设备在“智能家庭”环境中形成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单元,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在图1中示出的“一个服务器概念”的、针对业务消息的传输的第一流程图,
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在图2中示出的“两个服务器概念”的、针对业务消息的传输的第二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在图4a和4b中针对“一个服务器概念”(图1)所示出的流程的、对于在下行链路(业务中心-->终端设备)中传输业务消息的具有自上而下方法(Top-Down-Ansatz)的激励-状态图,
图7示出了根据在图4a和4b中针对“一个服务器概念”(图1)所示出的流程的、对于在上行链路(终端设备-->业务中心)中传输业务消息的具有自上而下方法的激励-状态图,
图8示出了根据在图5a和5b中针对“两个服务器概念”(图2)所示出的流程的、对于在下行链路(业务中心-->终端设备)中传输业务消息的具有自上而下方法的激励-状态图,
图9示出了根据在图5a和5b中针对“两个服务器概念”(图2)所示出的流程的、对于在上行链路(终端设备-->业务中心)中传输业务消息的具有自上而下方法的激励-状态图,
图10示出了针对在下行链路(业务中心-->终端设备)中传输业务消息的图1中的服务器和图2和3中的第二服务器的原理结构,
图11示出了针对在上行链路(终端设备-->业务中心)中传输业务消息的图1中的服务器和图2和3中的第二服务器的原理结构,
图12示出了针对根据第一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HTTP(HTTPover TCP/IP)”来传输业务消息的图1至3中的终端设备(机顶盒、电视机和遥控装置)的原理结构,
图13示出了针对根据第二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SIP、HTTP”来传输业务消息的图1至3中的终端设备(机顶盒、电视机和遥控装置)的原理结构。
图1示出了用于在业务中心SZ1…SZ5和位于“智能家庭”环境SHU中的终端设备EG之间传输不同的业务消息SN的第一场景。在业务中心SZ1…SZ5中,第一业务中心SZ1针对“多媒体消息业务(MMS)”的传输而被构造为“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MMSC)”,第二业务中心SZ2针对“短消息业务(SMS)”的展开而被构造为“短消息业务中心(S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第三业务中心SZ3针对“Email”业务的展开而被构造为“电子邮件业务中心(EmailSC)”,第四业务中心SZ4针对“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业务的展开而被构造为“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业务中心(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SC)”以及第五业务中心针对“即时消息”业务”的展开而被构造为“即时消息业务中心(IMSC,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Center)”。
在业务中心SZ1…SZ5中,第一业务中心SZ1、第二业务中心S2和第三业务中心SZ3分别通过第一分组交换连接V1与服务器SV相连。通过该第一连接V1,在相应的业务中心SZ1…SZ3和服务器SV之间展开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SMTP、MM1…MM7(SMTP,MM1…MM7 over TCP/IP)”。该传送协议优选的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或者在标准化委员会“3GPP”中基于MMS接口MM1…MM7被详细说明的MMS专用的协议,该协议分别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进程中被展开。在根据“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业务和“即时消息”业务来传输业务消息时,原理上虽然在服务器SV和相应的业务中心SZ4、SZ5之间又存在分组交换连接,但是还需要附加的措施或组件,以便能够借助服务器SV控制分别所述的业务。
在业务“即时消息”中应用不同的协议,所有这些协议共同的是出发点为,终端设备EG准备好接收,并且IM消息可以被立刻寄送。IM消息的存储通常不进行或该功能在被安装在终端设备EG上的“客户机”的职责范围内。“即时消息”业务的优选的实现形式基于,服务器SV作为“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服务器利用基于SIP的用户身份验证(UserAuthentication)来配置,并且应用基于“会话初始化协议”的SIMPLE协议。通过被构造为“SIP重定向服务器”的SIP转接器(Umleiter)SIP-U,进入的IM消息被引导给服务器SV,服务器SV规定SIP会话的期限。如果终端设备EG拥有基于SIMPLE协议的“IM客户机”,则终端设备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即时消息”业务。
在“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业务中,通常的电话呼叫例如通过线路交换的网络ISDN、PSTN(集成业务数字网络(IntegratedService Digital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在通话未被接受时被连接到构造为“网关”的转换器KON,该转换器KON接受呼叫并且将该呼叫转换为“SIP呼叫”。该转换器为此具有POTS(普通老式电话业务(Plian OldTelephone Service))接口和SIP接口。该“SIP呼叫”由服务器SV以基于SIP的呼叫应答器的形式来规定期限,该呼叫应答器将语音邮件作为消息存储在档案中并且告知终端设备用户语音邮件的进入。传真消息也以相应的方式被接受并且被转发给服务器SV。
由业务中心SZ1…SZ5传送的业务消息SN进入其中的服务器SV对于这些业务消息SN的处理具有准备单元ABE,该准备单元ABE与业务消息存储器SNS相连。除了业务消息存储器SNS之外,准备单元ABE还被分配有用户数据库NDB,该用户数据库NDB也由“SIP代理”SIP-P来使用。业务消息存储器SNS和/或用户数据库NDB或者被布置在服务器SV之外,或者它们是服务器SV的组成部分。
“SIP代理”SIP-P位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客户机-服务器架构”中。在图1中,“客户机”是“智能家庭”环境SHU中的终端设备EG,而服务器由与服务器SV相连的SIP转接器SIP-U构成或者但是也由SIP转接器SIP-U与业务中心SZ5构成。
服务器SV通过第二分组交换连接V2被分配给优选地被构造为因特网的分组交换网PVN。此外,“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和“智能家庭”环境SHU中的路由器RT作为终端设备EG与分组交换网PVN的耦合模块通过第二连接V2被分配给分组交换网PVN。在路由器RT、“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和服务器SV之间通过第二分组交换连接V2来传输的数据或信息根据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HTTP、SIP”来传输。所述的传送协议优选的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或者“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该传送协议分别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的进程中被展开。
在“智能家庭”环境SHU中,在路由器RT和相应的终端设备EG之间接入被构造为“接入点(AP,Access Point)”的无绳基站BS。该基站BS具有到ISDN/PSTN专用的线路交换网的连接以及到“SIP代理”SIP-P的连接。基站BS此外还通过DECT/WLAN空中接口被分配有传统的无绳移动部分MT,用于进行线路交换地无绳电话。除了该移动部分MT以外,基站BS还被分配有多个潜在的终端设备EG。这样,在“智能家庭”环境SHU中,与电视机FA通过SCART或者S-视频接口相连的机顶盒STB、个人计算机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智能电话STF被构造为终端设备EG。机顶盒STB、“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智能电话STF分别通过优选地根据IEEE 802.11标准(WLAN标准)或者蓝牙标准构造的短程无线电接口与基站BS相连,而个人计算机PC通过USB接口与基站BS相连。
图2示出了用于在业务中心SZ1…SZ5和位于“智能家庭”环境SHU中的终端设备EG之间传输不同的业务消息SN的第二场景。在业务中心SZ1…SZ5中,第一业务中心SZ1针对“多媒体消息业务(MMS)”的传输再次被构造为“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MMSC)”,第二业务中心SZ2针对“短消息业务(SMS)”的展开再次被构造为“短消息业务中心(SMSC)”,第三业务中心SZ3针对“Email”业务的展开再次被构造为“电子邮件业务中心(Email SC)”,第四业务中心SZ4针对“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业务的展开再次被构造为“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业务中心(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SC)”以及第五业务中心针对“即时消息”业务”的展开再次被构造为“即时消息业务中心(IMSC)”。
在业务中心SZ1…SZ5中,第一业务中心SZ1、第二业务中心S2和第三业务中心SZ3重新分别通过第一分组交换连接V1与第一服务器SV相连。通过该第一连接V1,又在相应的业务中心SZ1…SZ3和第一服务器SV1之间展开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SMTP、MM1…MM7”。该传送协议优选的还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或者在标准化委员会“3GPP”中基于MMS接口MM1…MM7被详细说明的MMS专用的协议,该MMS专用的协议分别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的进程中被展开。在根据“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业务和“即时消息”业务传输业务消息时,原理上虽然在第一服务器SV1和相应的业务中心SZ4、SZ5之间又存在分组交换的连接,但是还需要附加的措施或组件,以便能够借助第一服务器SV1来控制分别所述的业务。
在业务“即时消息”中应用不同的协议,这些协议共同的是出发点为,终端设备EG准备好接收,并且IM消息可以被立刻寄送。IM消息的存储通常不进行或该功能在被安装在终端设备EG上的“客户机”的职责范围内。“即时消息”业务的优选的实现形式基于,第一服务器SV1作为“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服务器利用基于SIP的用户身份验证来配置,并且应用基于“会话初始化协议”的SIMPLE协议。通过被构造为“SIP重定向服务器”的SIP转接器SIP-U,进入的IM消息被传导给第一服务器SV1,该第一服务器SV1规定SIP会话的期限。如果终端设备EG拥有基于SIMPLE协议的“IM客户机”,则终端设备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即时消息”业务。
在“语音邮件/电话呼叫/传真”业务中,通常的电话呼叫例如通过线路交换网ISDN、PSTN(集成业务数字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在通话未被接受时被连接到构造为“网关”的转换器KON,该转换器KON接受呼叫并且将该呼叫转换为“SIP呼叫”。转换器为此具有POTS(普通老式电话业务)接口和SIP接口。该“SIP呼叫”由第一服务器SV以基于SIP的呼叫应答器的形式来规定期限,该呼叫应答器将语音邮件作为消息存储在档案中并且告知终端设备用户语音邮件的进入。传真消息也以相应的方式被接受并且被转发给第一服务器SV。
由业务中心SZ1…SZ5传送的业务消息SN进入其中的服务器SV对于这些业务消息SN的处理与图1中的服务器SV不同地以传统方式来构造。也即,该服务器SV没有准备单元ABE。此外,第一服务器SV1还只被分配有用户数据库NDB,而不再分配有业务消息存储器。此外,用户数据库NDB是第一服务器SV1的组成部分。此外,还存在其他的用户数据库NDB′,该其他的用户数据库NDB′由“SIP代理”SIP-P来使用。
“SIP代理”SIP-P位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客户机-服务器架构”中。在图2中,“客户机”还是“智能家庭”环境SHU中的终端设备EG,而服务器由与第一服务器SV1相连的SIP转接器SIP-U构成或者但是由SIP转接器SIP-U与业务中心SZ5构成。
第一服务器SV1再次通过第二分组交换连接V2被分配给优选地被构造为因特网的分组交换网PVN。此外,“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和“智能家庭”环境SHU中的路由器RT作为终端设备EG与分组交换网PVN的耦合模块又通过第二连接V2被分配给分组交换网PVN。在路由器RT、“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和服务器SV之间通过第二分组交换连接V2来传输的数据或信息根据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HTTP、SIP”来传输。所述的传送协议再次优选的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或者“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该传送协议分别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的进程中被展开。
在“智能家庭”环境SHU中,在路由器RT和相应的终端设备EG之间,与图1不同,现在还布置了第二服务器SV2、例如归属服务器(与图1中的一个服务器概念相对的两个服务器概念)。第二服务器SV2如图1中的服务器一样又具有准备单元ABE,该准备单元ABE与被布置在第二服务器SV2中的业务消息存储器SNS相连。但是,与图1中的服务器不同,不再给第二服务器SV2分配用户数据库NDB。在第二服务器SV2之后通过第三连接V3连接被构造为“接入点(AP)”的机顶盒STB。机顶盒STB例如具有到无绳基站BS的USB连接,该无绳基站BS在它那方面与ISDN/PSTN专用的线路交换网相连。机顶盒STB此外还具有到“SIP代理”SIP-P的连接。基站BS此外还通过DECT/WLAN空中接口与传统的无绳移动部分MT连接,用于进行线路交换地无绳电话,以及与传真设备FG相连。
机顶盒STB最后与多个潜在的终端设备EG相连,这些终端设备EG例如是“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智能电话STF。机顶盒STB和所述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又是优选地基于根据IEEE 802.11标准(WLAN标准)或者蓝牙标准构造的短程无线电接口。机顶盒STB还附加地通过SCART或者S-视频接口与电视机FA相连。在此,机顶盒STB和电视机FA构成另一终端设备EG。
图3示出了用于在业务中心SZ1…SZ5和位于“智能家庭”环境SHU中的终端设备EG之间传输不同的业务消息SN的第三场景,该第三场景与根据图2的第二场景的区别只在于,具有其所有功能性的第二服务器SV2是机顶盒STB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功能性的单元的集成例如还可以扩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路由器RT也是机顶盒STB的组成部分。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在图1中示出的“一个服务器概念”的、针对业务消息SN的传输的具有多个流程阶段AP1…AP6的第一流程图,其中业务中心SZ1…SZ5通过第一连接V1与服务器SV相连,并且其中服务器SV通过第二连接V2与终端设备EG相连并且与终端设备EG一同构成通信系统KS。
在起始态AZ中,终端设备EG由用户开始使用。在接下来的第一流程阶段AP1中,包含例如电话号码或者Email地址的网络地址NAD由终端设备EG传输给服务器SV,以将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处注册。服务器SV存储网络地址NAD并且将该网络地址NAD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在业务中心SZ1…SZ5中,网络地址NAD同样被存储。
这在图6和图7的相应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一EG状态(终端设备状态)“网络地址NAD,例如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等”EGZ1向第一SV状态(服务器状态)“存储网络地址和通信系统地址”SVZ1和第一SZ状态(业务中心状态)“存储网络地址”SZZ1的过渡示出。
随着得到网络地址NAD,服务器SV相反地将接入权限ZGB传送给终端设备EG。
在接下来的第二流程阶段AP2中,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处登录。为了该目的,终端设备EG将例如包括IP地址的通信系统地址KSAD、例如包含类型或者性能特征的设备信息GIF、以及例如包含密码或者通知消息的类型和范围的控制信息STIF传输给服务器SV。服务器SV存储通信系统地址KSAD以及设备和控制信息GIF、STIF并且将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传送给终端设备EG,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例如以不同的格式、如“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WAP(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标记语言(WML,WAP Markup Language)”或者“同步的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被示出。
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也基本上在图6和7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二EG状态“通信系统地址KSAD,例如IP地址等等”EGZ2向第一SV状态“存储网络地址和通信系统地址”SVZ1的过渡、从第三EG状态“设备信息GIF,例如类型和性能特征等”EGZ3到服务器SV或向第二SV状态“编制例如HML、XML、WML、SMIL等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SVZ2的过渡、从第四EG状态“控制信息STIF,例如密码、通知消息的类型和范围等”EGZ4到服务器SV的过渡以及从第二SV状态“编制例如HML、XML、WML、SMIL等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SVZ2到终端设备EG的过渡来示出或表明。
在第三流程阶段AP3中,服务器SV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GIF、STIF产生配置描述,该配置描述由服务器SV来存储。
配置描述如何被产生,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基本上在图6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三SV状态“通信模板KFV,例如XSLT(样式表)”SVZ3(可扩展的样式表语言转换)向第四SV状态“参数化”SVZ4的过渡以及从第四SV状态“参数化”SVZ4在包括由终端设备EG向服务器SV传输的设备和控制信息GIF、STIF(从EG状态EGZ3、EGZ4向服务器SV过渡)的情况下向第五SV状态“通信描述(Kommunikationsprofil)KFP,例如XSLT(样式表)”SVZ5的过渡来示出。
该配置描述KFP因此是借助设备和控制信息GIF、STIF来参数化配置模板KFV的结果。
在第一顺序状态FZ1中,针对终端设备EG的用户的业务消息SN到达业务中心SZ1…SZ5中。业务中心SZ1…SZ5接着在第四流程阶段AP4中例如根据服务器/服务器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SMTP、MM1…MM7将业务消息SN传送给服务器SV。在服务器SV中,所接收到的业务消息SN被分析和被存储。紧接着,服务器SV将通知消息MN传输给终端设备EG,利用该通知消息MN,终端设备EG被通知,在服务器SV中存在并且可以取得针对该终端设备EG确定的业务消息SN。通知消息MN为此包含“统一资源定位(URL)”。
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也基本上在图6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二SZ状态“业务消息SN,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SZZ2到服务器SV的过渡、从第二SZ状态“业务消息SN,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SZZ2向第六SV状态“分析和拆分业务消息”SVZ6的过渡、从第六SV状态“分析和拆分业务消息”SVZ6向第七SV状态“结构信息SIF,例如MPEG-7”SVZ7的过渡、从第二SZ状态“业务消息SN,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SZZ2向第八SV状态“产生通知”SVZ8的过渡、从第一SV状态“存储网络地址和通信系统地址”SVZ1向第八SV状态“产生通知”SVZ8的过渡以及从第八SV状态“产生通知”SVZ8向第五EG状态“通知消息MN”EGZ5的过渡来示出。
在第六SV状态SVZ6中的业务消息的分析和拆分中,在服务器SV中所存储的业务消息被拆分为其单个成分,以及分析该消息的结构和/或单个成分的语义意义。该分析的结果随后在结构信息SIF中优选地以MPEG-7格式被总结并且被存储。与前面描述的分析并行,在第八SV状态SVZ8中,关于业务消息到达服务器SV处的通知以及必要时(作为附加选项!)在考虑消息的单个内容的情况下来产生并且随后根据在服务器中所存储的网络和通信系统地址NAD、KSAD将具有“统一资源定位(URL)”的通知消息MN传输给相应的终端设备EG。
在接下来的第五流程阶段AP5中,终端设备EG为了提取被存储在服务器SV中的业务消息SN而将调用请求AAF传输给服务器SV。随着得到调用请求AAF,服务器SV将所存储的业务消息SN准备用于输出以及在终端设备EG上显示消息内容,并且为该目的而编制演示消息PN,该演示消息PN例如以不同的格式、如“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WAP(无线应用协议)标记语言(WML)”或者“同步的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被示出,并且该服务器SV将该演示消息PN根据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传送给终端设备EG。在终端设备EG已得到演示消息PN之后,该终端设备EG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该演示消息PN。
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也基本上在图6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五EG状态“通知消息MN”EGZ5向第六EG状态“调用请求AAF”EGZ6的过渡、从第六EG状态“调用请求AAF”EGZ6向第九SV状态“产生演示”SVZ9的过渡、从第七SV状态“结构信息SIF,例如MPEG-7”SVZ7向第九SV状态“产生演示”SVZ9的过渡、从第五SV状态“通信描述KFP,例如XSLT(样式表)”SVZ5向第九SV状态“产生演示”SVZ9的过渡、从第九SV状态“产生演示”SVZ9在包括由业务中心SZ1…SZ5向服务器SV传输的业务消息SN(SZ状态SZZ2到服务器SV的过渡)的情况下向第七EG状态“演示消息PN,例如HTML、XML、WML、SMIL等”EGZ7的过渡以及从第七EG状态“演示消息PN,例如HTML、XML、WML、SMIL等”EGZ7向第八EG状态“例如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演示消息”EGZ8的过渡来示出或表明。在终端设备EG为了提取业务消息SN而将调用请求AAF传输到服务器SV之后,在第九SV状态SVZ9中从所存储的业务消息SN中借助配置描述KFP以及结构信息SIF产生演示并且随后将演示消息PN传输给终端设备EG,在终端设备EG中该演示消息PN被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
在第二顺序状态FZ2中,终端设备EG的用户想将业务消息SN寄送给某人(例如远处的移动无线电用户)。在第六流程阶段AP6中,终端设备EG的用户首先生成该业务消息的内容并且随后将所生成的内容嵌入到在登录阶段期间由服务器SV获得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如果在这个时刻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不应该出现在用户面前,当作为对在图4a和图4b中示出的情况的可能的替换方案,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没有在终端设备的第二流程阶段AP2(登录阶段)期间未被传输时,这是绝对可能的,则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应该与终端设备EG分开请求。在用户将所生成的内容嵌入到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之后,所填满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被传送给服务器SV。服务器SV在第六流程阶段AP6中从所传送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为了将该消息传送给远处的移动无线电用户而将该业务消息SN传输给业务中心SZ1…SZ5。
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也基本上在图7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九EG状态“由终端设备的用户生成的消息内容”EGZ9向第十EG状态“将消息内容传输到例如HTML、XML、WML、SMIL等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中”EGZ10的过渡、从第十EG状态“将消息内容传输到例如HTML、XML、WML、SMIL等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中”EGZ10在包含由服务器SV向终端设备EG所传输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SV状态SVZ2到终端设备的过渡)的情况下向第十一EG状态“所填满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EGZ11的过渡、从第十一EG状态“所填满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EGZ11向第十SV状态“编制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的业务消息SN”SVZ10的过渡以及从第十SV状态“编制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的业务消息SN”SVZ10向第三SZ状态“业务消息SN,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等”SZZ3的过渡来示出或表明。
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在图2中所示出的“两个服务器概念”的、针对业务消息SN的传输的具有多个流程阶段AP1′…AP7′的第二流程图,其中业务中心SZ1…SZ5通过第一连接V1与第一服务器SV1相连,其中第一服务器SV1通过第二连接V2与第二服务器SV2相连并且与第二服务器SV2一同构成第一通信系统KS1,并且其中第二服务器SV2通过第三连接V3与终端设备EG相连并且与终端设备EG一同构成第二通信系统KS2。
在起始态AZ′中,第二服务器SV2和终端设备EG由用户开始使用。在接下来的第一流程阶段AP1′中,例如包含电话号码或者Email地址的网络地址NAD由第二服务器SV2传输给第一服务器SV1,以使得第二服务器SV2在第一服务器SV1处注册。第一服务器SV1存储网络地址NAD并且将该网络地址NAD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在该业务中心SZ1…SZ5中网络地址NAD同样被存储。
这在图8和图9的相应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一SV2状态(服务器2状态)“网络地址NAD,例如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SV2Z1向第一SV1状态(服务器1状态)“存储网络地址和第一通信系统地址”SV1Z1和第一SZ状态(业务中心状态)“存储网络地址”SZZ1的过渡示出。
随着得到网络地址NAD,第一服务器SV1相反地将接入权限ZGB传送给第二服务器SV2。
在接下来的第二流程阶段AP2′中,第二服务器SV2在第一服务器SV1处登录。为了该目的,第二服务器SV2将例如包括IP地址的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传输给第一服务器SV1。该第一服务器SV存储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
这在图8和图9的相应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二SV2状态“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例如IP地址等等”SV2Z2向第一SV1状态“存储网络地址和第一通信系统地址”SV1Z1的过渡示出。
在接下来的第三流程阶段AP3′中,终端设备EG在第二服务器SV2处登录。为了该目的,终端设备EG将例如包括IP地址的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例如包含类型或者性能特征的设备信息GIF、以及例如包含密码或者通知消息的类型和范围的控制信息STIF传输给第二服务器SV2。第二服务器SV2存储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以及设备和控制信息GIF、STIF并且将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传送给终端设备EG,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例如以不同的格式、如“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WAP(无线应用协议)标记语言(WML)”或者“同步的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被示出。
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也基本上在图8和9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十二EG状态“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例如IP地址等”EGZ12向第三SV2状态“存储第二通信系统地址”SV2Z3的过渡、从第三EG状态“设备信息GIF,例如类型和性能特征等等”EGZ3到第二服务器SV2或向第四SV2状态“编制例如HML、XML、WML、SMIL等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SV2Z4的过渡、从第四EG状态“控制信息STIF,例如密码、通知消息的类型和范围等”EGZ4到第二服务器SV2的过渡以及从第四SV2状态“编制例如HML、XML、WML、SMIL等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SV2Z4到终端设备EG的过渡来示出或表明。
在第四流程阶段AP4′中,第二服务器SV2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GIF、STIF产生配置描述,该配置描述由第二服务器SV2来存储。
配置描述如何被产生,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基本上在图8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五SV2状态“通信模板KFV,例如XSLT(样式表)”SV2Z5(可扩展的样式表语言转换)向第六SV2状态“参数化”SV2Z6的过渡以及从第六SV2状态“参数化”SV2Z6在包括由终端设备EG向第二服务器SV2所传输的设备和控制信息GIF、STIF(从EG状态EGZ3、EGZ4到第二服务器SV2过渡)的情况下向第七SV2状态“通信描述KFP,例如XSLT(样式表)”SV2Z7的过渡来示出。
该配置描述KFP因此是借助设备和控制信息GIF、STIF来参数化配置模板KFV的结果。
在第一顺序状态FZ1′中,针对终端设备EG的用户的业务消息SN到达业务中心SZ1…SZ5中。业务中心SZ1…SZ5接着在第五流程阶段AP5′中例如根据服务器/服务器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SMTP、MM1…MM7将业务消息SN传送给第一服务器SV1,该第一服务器SV1将该消息转发给第二服务器SV2。在第二服务器SV2中,所接收到的业务消息SN被分析和存储。紧接着,第二服务器SV2将通知消息MN传输给终端设备EG,利用该通知消息MN,终端设备EG被通知,在第二服务器SV2中存在并且可以取得针对该终端设备EG确定的业务消息SN。通知消息MN为此包含“统一资源定位(URL)”。
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和转发过程之外,也基本上在图8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二SZ状态“业务消息SN,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SZZ2到第二服务器SV2的过渡、从第二SZ状态“业务消息SN,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SZZ2向第八SV2状态“分析和拆分业务消息”SV2Z8的过渡,从第八SV2状态“分析和拆分业务消息”SV2Z8向第九SV2状态“结构信息SIF,例如MPEG-7”SV2Z9的过渡、从第二SZ状态“业务消息SN、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等”SZZ2向第十SV2状态“产生通知”SV2Z10的过渡、从第三SV2状态“存储第二通信系统地址”SVZ1向第十SV2状态“产生通知”SV2Z10的过渡以及从第十SV2状态“产生通知”SV2Z10向第五EG状态“通知消息MN”EGZ5的过渡来示出。
在第八SV2状态SV2Z8中的业务消息的分析和拆分中,在第二服务器SV2中所存储的业务消息被拆分为其单个成分,以及消息的结构和/或单个成分的语义意义被分析。该分析的结果随后在结构信息SIF中优选地以MPEG-7格式被总结和被存储。与前面描述的分析并行,在第十SV2状态SV2Z10中,关于业务消息到达第二服务器SV2处的通知以及必要时(作为附加选项!)在考虑消息的单个内容的情况下被产生并且随后根据在第二服务器中所存储的网络地址和第二通信系统地址NAD、KSAD2将具有“统一资源定位(URL)”的通知消息MN传输给相应的终端设备EG。
在接下来的第六流程阶段AP6′中,终端设备EG为了提取被存储在第二服务器SV2中的业务消息SN而将调用请求AAF传输给第二服务器SV2。随着得到调用请求AAF,第二服务器SV2将所存储的业务消息SN准备用于输出以及在终端设备EG上显示消息内容,并且为了该目的而编制演示消息PN,该演示消息PN例如以不同的格式、如“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WAP(无线应用协议)标记语言(WML)”或者“同步的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被示出,并且该第二服务器SV2根据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将该演示消息PN传送给终端设备EG。在终端设备EG已获得演示消息PN之后,该终端设备EG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该演示消息PN。
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也基本上在图8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五EG状态“通知消息MN”EGZ5向第六EG状态“调用请求AAF”EGZ6的过渡、从第六EG状态“调用请求AAF”EGZ6向第十一SV2状态“产生演示”SV2Z11的过渡、从第九SV2状态“结构信息SIF,例如MPEG-7”SV2Z9向第十一SV2状态“产生演示”SV2Z11的过渡、从第七SV2状态“通信描述KFP,例如XSLT(样式表)”SV2Z7向第十一SV2状态“产生演示”SV2Z11的过渡、从第十一SV2状态“产生演示”SV2Z11在包括由业务中心SZ1…SZ5向第二服务器SV2所传输的业务消息SN(SZ状态SZZ2到第二服务器SV2的过渡)的情况下向第七EG状态“演示消息PN,例如HTML、XML、WML、SMIL等”EGZ7的过渡以及从第七EG状态“演示消息PN,例如HTML、XML、WML、SMIL等等”EGZ7向第八EG状态“例如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演示消息”EGZ8的过渡来示出或表明。在终端设备EG为了提取业务消息SN而将调用请求AAF传输到第二服务器SV2之后,在第十一SV2状态SV2Z11中从所存储的业务消息SN中借助配置描述KFP以及结构信息SIF产生演示,并且随后该演示消息PN被传输给终端设备EG,在该终端设备EG中该演示消息PN被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
在第二顺序状态FZ2′中,终端设备EG的用户想将业务消息SN寄送给某人(例如远处的移动无线电用户)。在第七流程阶段AP7′中,终端设备EG的用户首先生成该业务消息的内容并且随后将所生成的内容嵌入到在登录阶段期间由第二服务器SV2获得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如果在这个时刻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不应该出现在用户面前,当作为对在图5a和图5b中所示出的情况的可能的替换方案,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没有在终端设备的第三流程阶段AP3′(登录阶段)期间未被传输时,这是绝对可能的,则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应该与终端设备EG分开请求。在用户将所生成的内容嵌入到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之后,所填满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被传送给第二服务器SV2。第二服务器SV2在第七流程阶段AP7′中从所传送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为了将该消息传送给远处的移动无线电用户而将该业务消息SN传输给业务中心SZ1…SZ5。
这除了单个自然的存储过程之外,也基本上在图9的激励-状态图中通过从第九EG状态“由终端设备的用户生成的消息内容”EGZ9向第十EG状态“将消息内容传输到例如HTML、XML、WML、SMIL等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中”EGZ10的过渡、从第十EG状态“将消息内容传输到例如HTML、XML、WML、SMIL等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中”EGZ10在包含由第二服务器SV2向终端设备EG所传输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SV2状态SV2Z4到终端设备的过渡)的情况下向第十一EG状态“所填满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EGZ11的过渡、从第十一EG状态“所填满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EGZ11向第十二SV2状态“编制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的业务消息SN”SV2Z12的过渡以及从第十二SV2状态“编制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的业务消息SN”SV2Z12向第三SZ状态“业务消息SN、例如SMS、MMS、Email、传真、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SZZ3的过渡来示出或表明。
图10示出了针对在下行链路(业务中心-->终端设备)中传输业务消息SN的图1中的服务器SV和图2和3中的第二服务器SV2的原理结构。服务器SV、SV2随后除了已经在图1至3的描述中提及的准备单元ABE、被布置在服务器SV、SV2中的、被分配给准备单元ABE的业务消息存储器SNS以及同样被布置在服务器SV、SV2中的、被分配给准备单元ABE的用户数据库NDB之外还包含服务器/业务中心接口(SS接口)SS-S以及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SE-S′。服务器SV、SV2通过SS接口SS-S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并且通过SE接口SE-S、SE-S′与终端设备EG相连。SS接口SS-S被设计用于根据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SMTP、MM1…MM7”来传输业务消息SN,而SE接口SE-S被构造用于根据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HTTP”来传输演示消息PN、通知消息MN和其他的信息或消息。但是,替代于SE接口SE-S也可能使用SE接口SE-S′(这在图10中通过点划线图示来表明),其中SE接口SE-S′被构造用于根据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SIP”来传输演示消息PN、通知消息MN和其他的信息或消息。
准备单元ABE包含业务消息分析模块SNAM和通知消息产生模块MNEM,其中后者具有到业务消息分析模块SNAM的I连接(输入(INPUT)连接)。此外,不但业务消息分析模块SNAM而且通知消息产生模块MNEM都分别具有到SS接口SS-S的I连接。业务消息分析模块SNAM此外还有到业务消息存储器SNS的O连接(输出(OUTPUT)连接),而通知消息产生模块MNEM还具有到用户数据库NDB的I连接和到SE接口SE-S、SE-S′的O连接。在由业务消息分析模块SNAM、业务消息存储器SNS、通知消息产生模块MNEM、用户数据库NDB、SE接口SE-S和SS接口SS-S构成的功能单元中,属于图4a和5b的流程阶段AP4、AP5′的传输和处理过程根据图4a、5b、6和8中的图示来执行。
准备单元ABE此外还具有配置模块KFM、“样式表”档案SSA、“网络服务器”模块WSM和媒体适配模块MAM,其中配置模块KFM具有到业务消息存储器SNS和“样式表”档案SSA的I连接,以及到用户数据库NDB和到“网络服务器”模块WSM的I/O连接(INPUT/OUTPUT连接),该“网络服务器”模块WSM除了到配置模块KFM的I/O连接以外还分别具有到用户数据库NDB、SE接口SE-S和媒体适配模块MAM的其他的I/O连接以及到SS接口SS-S的O连接,并且媒体适配模块MAM除了到“网络服务器”模块WSM的I/O连接之外还具有到用户数据库NDB的I连接。
在由“网络服务器”模块WSM、用户数据库NDB、SE接口SE-S和SS接口SS-S构成的功能单元中,属于图4a和5a的流程阶段AP1、AP1′、AP2、AP2′、AP3′的传输和处理过程根据图4a、5a以及6至9中的图示来执行。
在由配置模块KFM、业务消息存储器SNS、“样式表”档案SSA、“网络服务器”模块WSM、用户数据库NDB、媒体适配模块MAM和SE接口SE-S、SE-S′构成的功能单元中,属于图4a、4b、5a和5b的流程阶段AP3、AP5、AP4′、AP6′的传输和处理过程根据图4a、4b、5a、5b、6和8中的图示来执行。
图11示出了针对在上行链路(终端设备-->业务中心)中传输业务消息SN的图1中的服务器SV和图2和3中的第二服务器SV2的原理结构。服务器SV、SV2随后除了已经在图1至3的描述中提及的准备单元ABE、被布置在服务器SV、SV2中的、被分配给准备单元ABE的业务消息存储器SNS以及同样被布置在服务器SV、SV2中的、被分配给准备单元ABE的用户数据库NDB之外还包含服务器/业务中心接口(SS接口)SS-S和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SE-S′。服务器SV、SV2通过SS接口SS-S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并且通过SE接口SE-S、SE-S′与终端设备EG相连。SS接口SS-S被设计用于根据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SMTP、MM1…MM7”来传输业务消息SN,而SE接口SE-S被构造用于根据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HTTP”来传输演示消息PN、通知消息MN和其他的信息或消息。但是,替代于SE接口SE-S也可能使用SE接口SE-S′(这在图11中通过点划线图示来表明),其中SE接口SE-S′被构造用于根据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SIP”来传输演示消息PN、通知消息MN和其他的信息或消息。
准备单元ABE除了“网络服务器”模块WSM和用户数据库NDB以外还包含业务消息产生模块SNEM、模板编制模块VEM和模板档案VA,其中“网络服务器”模块WSM除了到用户数据库NDB和SE接口SE-S的I/O连接以外还具有到业务消息产生模块SNEM的O连接和到模板编制模块VEM的I/O连接,该模板编制模块VEM除了到“网络服务器”模块WSM的I/O连接之外还具有到用户数据库NDB和模板档案VA的I连接,并且业务消息产生模块SNEM除了到“网络服务器”模块WSM的连接之外还具有到SS接口SS-S的O连接。
在由“网络服务器”模块WSM、用户数据库NDB、模板档案VA、业务消息产生模块SNEM、模板编制模块VEM、SE接口SE-S和SS接口SS-S构成的功能单元中,属于图4b和5b的流程阶段AP6、AP7′的传输和处理过程根据图4b、5b、7和9中的图示来执行。
图12示出了被构造为与电视机FA、FBS和遥控仪器FBI相连的机顶盒STB的终端设备EG的原理结构。终端设备EG的中央单元是机顶盒STB,该机顶盒STB基本上由处理单元VAE、缓冲存储器PSP、无线接口DL-S和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组成。通过又针对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HTTP”来设计的SE接口SE-S,机顶盒STB根据图10和11与服务器SV、SV2相连。
无线接口DL-S产生了无线的、优选地被构造为红外线或者无线电的、到遥控仪器FBE的连接,该遥控仪器FBE例如可被构造为计算机键盘或者被构造为电视机遥控器。
缓冲存储器PSP用于数据缓存通过SCART或者S-视频接口被传输给具有电视屏幕FBS的电视机FA的输出数据。
机顶盒STB的处理单元VAE包含“网络浏览器”模块WBM和被构造为“收听器”或通知接收器的通知接收器模块MEM。不仅“网络浏览器”模块WBM而且通知接收器模块MEM都分别具有到缓冲存储器PSP、SE接口SE-S和无线接口DL-S的I/O连接。此外,“网络浏览器”模块WBM还具有到通知接收器模块MEM的I连接。
为了在电视屏幕上显示输出数据,该电视屏幕被划分为四个象限Q1…Q4。在第一象限Q1(屏幕的左上方)中显示消息档案的内容。在第二象限Q2(屏幕的右上方)中显示当前的电视节目,而在第三象限Q3(屏幕的左下方)和第四象限Q4(屏幕的右下方)中显示相应的消息文本或当前的媒体元素、例如图像或者视频。
遥控仪器FBI具有OK键、例如用于选出消息,并且遥控仪器FBI还分别具有两个垂直光标键(箭头键“上/高”和“下/低”)和水平光标键(箭头键“左”和“右”)。利用垂直光标键,在消息档案中的导航是可能的,而利用水平键在单个象限Q1…Q4之间切换。遥控仪器FBI的OK键和光标键可替换地被构造为自定义功能键(Softkey)按键。
图13示出了被构造为与电视机FA、FBS和遥控仪器FBI相连的机顶盒STB的终端设备EG的原理结构,其中要被传输给终端设备的数据和消息可以借助SIP协议来传输。终端设备EG的中央单元还是机顶盒STB,该机顶盒STB基本上由SIP协议决定地改进的处理单元VAE′、缓冲存储器PSP、无线接口DL-S和所改进的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构成。通过与图12中的SE接口不同地针对传送协议“基于TCP/IP的SIP”来设计的SE接口SE-S′,机顶盒STB根据图10和11与服务器SV、SV2相连。
无线接口DL-S还是产生了无线的、优选地被构造为红外线或者无线电的、到遥控仪器FBE的连接,该遥控仪器FBE例如可以被构造为计算机键盘或者该构造为电视机遥控器。
缓冲存储器PSP还是用于数据缓存通过SCART或者S-视频接口被传输给具有电视屏幕FBS的电视机FA的输出数据。
机顶盒STB的处理单元VAE还是包含“网络浏览器”模块WBM和所改进的、被构造为“收听器”或通知接收器的通知接收器模块MEM′。不仅“网络浏览器”模块WBM而且通知接收器模块MEM′都分别具有到缓冲存储器PSP、SE接口SE-S和无线接口DL-S的I/O连接。此外,“网络浏览器”模块WBM还具有到通知接收器模块MEM′的I连接。
为了在电视屏幕上显示输出数据,该电视屏幕还是被划分为四个象限Q1…Q4。在第一象限Q1(屏幕的左上方)中显示消息档案的内容。在第二象限Q2(屏幕的右上方)中显示当前的电视节目,而在第三象限Q3(屏幕的左下方)和第四象限Q4(屏幕的右下方)中显示相应的消息文本或当前的媒体元素、例如图像或者视频。
遥控仪器FBI还是具有OK键、例如用于选出消息,并且遥控仪器FBI还分别具有两个垂直光标键(箭头键“上/高”和“下/低”)以及水平光标键(箭头键“左”和“右”)。利用垂直光标键,在消息档案中的导航是可能的,而利用水平键在单个象限Q1…Q4之间切换。遥控仪器FBI的OK键和光标键还可替换地被构造为自定义功能键按键。

Claims (74)

1.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其中针对作为接收者的终端设备(EG)确定的业务消息(SN)由业务中心(SZ1...SZ5)可用,该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a)服务器(SV)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一连接(V1)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并且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二连接(V2)与终端设备(EG)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服务器(SV)构成通信系统(KS),
b)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处注册,将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通知给该服务器,该网络地址(NAD)由该服务器(SV)存储并且被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并且相反地从服务器(SV)得到接入权限(ZGB),
c)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处登录并且除了通信系统地址(KSAD)以外还将设备信息(GIF)和控制信息(STIF)通知给该服务器(SV),用于在服务器侧参数化和配置通信系统(KS)以及系统通信,其中通信系统地址(KSAD)被存储在服务器(SV)中,
d)服务器(SV)根据预定的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SMTP、MM1...MM7)从业务中心(SZ1...SZ5)接受业务消息(SN),
e)服务器(SV)根据设备信息(GIF)并且利用控制信息(STIF)执行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在服务器(SV)中所存储的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模板(KFV),并且产生被称为“样式表”的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的配置描述(KFP),该配置描述(KFP)与通信系统地址(KSAD)一起被存储在服务器(SV)中,
f)服务器(SV)存储由业务中心(SZ1...SZ5)所接受的业务消息(SN),将该业务消息(SN)拆分为其单个成分,分析其结构和/或该成分的相应的语义意义,将所实现的结果存储为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识别出业务消息(SN)的接收者,并且将具有用于提取在服务器(SV)处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的寻址简图(Adressierungsschema)(URL)的通知消息(MN)寄送给所识别出的接收者或终端设备(EG),以将进入的业务消息(SN)通知给该接收者或终端设备(EG),
g)终端设备(EG)根据通知消息(MN)中的寻址简图(URL)利用被传送给服务器(SV)的调用请求(AAF)来调用在服务器(SV)处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
h)服务器(SV)基于所接收到的调用请求(AAF)从业务消息(SN)中根据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以及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描述(KFP)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演示消息(PN),并且将该演示消息(PN)传送给终端设备(EG),
i)终端设备(EG)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所接收到的演示消息(PN)。
2.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该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a)服务器(SV)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一连接(V1)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并且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二连接(V2)与终端设备(EG)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服务器(SV)构成通信系统(KS),
b)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处注册,将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通知给该服务器(SV),该网络地址(NAD)由服务器(SV)存储并且被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并且相反地从服务器(SV)获得接入权限(ZGB),
c)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处登录并且除了通信系统地址(KSAD)以外还将设备信息(GIF)通知给该服务器(SV),其中该通信系统地址(KSAD)被存储在服务器(SV)中,
d)服务器(SV)根据所通知的设备信息(GIF)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以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传送给终端设备(EG),
e)终端设备(EG)将所生成的消息内容传输到所接收到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并根据预定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将利用该消息内容来补充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传送给服务器(SV),
f)服务器(SV)从装备有该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传输给业务中心(SZ1...SZ5)。
3)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其中针对作为接收者的终端设备(EG)确定的业务消息(SN)由业务中心(SZ1...SZ5)可用,该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a)第一服务器(SV1)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一连接(V1)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并且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二连接(V2)与第二服务器(SV2)相连,其中第一服务器(SV1)和第二服务器(SV2)构成第一通信系统(KS1),
b)第二服务器(SV2)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三连接(V3)与终端设备(EG)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第二服务器(SV2)构成第二通信系统(KS2),
c)第二服务器(SV2)在第一服务器(SV1)处注册,将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通知给该第一服务器(SV1),该网络地址(NAD)由第一服务器(SV1)存储并且被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并且相反地从第一服务器(SV1)获得接入权限(ZGB),
d)第二服务器(SV2)在第一服务器(SV1)处登录并且将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通知给该第一服务器(SV1),该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被存储在该第一服务器(SV1)中,
e)第一服务器(SV1)根据预定的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SMTP,MM1...MM7)从业务中心(SZ1...SZ5)接受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业务消息(SN)转发给第二服务器(SV2),该第二服务器(SV2)将所转发的业务消息(SN)存储,
f)终端设备(EG)在第二服务器(SV2)处登录,并且除了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以外还将设备信息(GIF)和控制信息(STIF)通知给该第二服务器(SV2),用于在服务器侧参数化和配置第二通信系统(KS2)以及系统通信,其中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被存储在第二服务器(SV2)中,
g)第二服务器(SV2)根据设备信息(GIF)并且利用控制信息(STIF)执行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在第二服务器(SV2)中所存储的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模板(KFV),并且产生被称为“样式表”的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的配置描述(KFP),该配置描述(KFP)与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一起被存储在第二服务器(SV2)中,
h)第二服务器(SV2)将从第一服务器(SV1)获得并且由第一服务器(SV1)所存储的业务消息(SN)拆分为其单个成分,分析其结构和/或该成分的相应的语义意义,将所实现的结果存储为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识别出业务消息(SN)的接收者,并且将具有用于提取在第二服务器(SV2)处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的寻址简图(URL)的通知消息(MN)寄送给所识别出的接收者或终端设备(EG),以将进入的业务消息(SN)通知给该接收者或终端设备(EG),
i)终端设备(EG)根据通知消息(MN)中的寻址简图(URL)利用被传送给第二服务器(SV2)的调用请求(AAF)调用在第二服务器(SV2)处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
j)第二服务器(SV2)基于所接收到的调用请求(AAF)从业务消息(SN)中根据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以及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描述(KFP)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演示消息(PN)并且将该演示消息(PN)传送给终端设备(EG),
k)终端设备(EG)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所接收到的演示消息(PN)。
4.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该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a)第一服务器(SV1)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一连接(V1)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并且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二连接(V2)与第二服务器(SV2)相连,其中第一服务器(SV1)和第二服务器(SV2)构成第一通信系统(KS1),
b)第二服务器(SV2)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三连接(V3)与终端设备(EG)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第二服务器(SV2)构成第二通信系统(KS2),
c)第二服务器(SV2)在第一服务器()处注册,将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通知给该第一服务器(),该网络地址()由第一服务器(SV1)来存储并且被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并且相反地从第一服务器(SV1)获得接入权限(ZGB),
d)第二服务器(SV2)在第一服务器(SV1)处登录并且将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通知给该第一服务器(SV1),该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被存储在第一服务器(SV1)中,
e)终端设备(EG)在第二服务器(SV2)处登录并且除了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以外还将设备信息(GIF)通知给该第二服务器(SV2),其中该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被存储在第二服务器(SV2)中,
f)第二服务器(SV2)根据设备信息(GIF)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以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传送给终端设备(EG),
g)终端设备(EG)将所生成的消息内容传输到所接收到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并且根据预定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将利用该消息内容来补充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传送给第二服务器(SV2),
h)第二服务器(SV2)从装备有该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传输给第一服务器(SV1),该第一服务器(SV1)将该业务消息(SN)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其他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其中
a)服务器(SV)根据设备信息(GIF)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以产生其他的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传送给终端设备(EG),
b)终端设备(EG)将所生成的消息内容传输到所接收到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并且将利用该消息内容来补充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根据预定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传送给服务器(SV),
c)服务器(SV)从装备有该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其他的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其他的业务消息(SN)传输给业务中心(SZ1...SZ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其他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其中
a)第二服务器(SV2)根据设备信息(GIF)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以产生其他的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传送给终端设备(EG),
b)终端设备(EG)将所生成的消息内容传输到所接收到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并且将利用该消息内容来补充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根据预定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传送给第二服务器(SV2),
c)第二服务器(SV2)从装备有该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其他的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其他的业务消息(SN)传输给第一服务器(SV1),该第一服务器(SV1)将该业务消息(SN)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服务器(SV2)为了形成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而被集成到终端设备(EG)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V1,V2,V3)展开“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协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话号码、E-mail地址、“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地址等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的意义上被用作网络地址(NAD),并且IP地址被用作通信系统地址(KSAD,KSAD1,KSAD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或者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设备被用作终端设备(EG):与电视机(FA)、智能电话(STF)和/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相连的机顶盒(STB),被构造为“接入点”的、与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或具有所连接的电视机(FA)的机顶盒(STB)相连的无绳基站(BS),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备信息(GIF)说明了终端设备(EG)的类型、特性和/或性能特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信息(STIF)说明了密码、通知消息(MN)的类型和范围、终端设备用户的个人描述(Profil)和/或终端设备用户的个人偏好。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被用作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协议(SMTP,MM1...MM7),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或者“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被用作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协议(HTTP,SIP)。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WAP(无线应用协议)标记语言(WML)”或者“同步的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被用作演示消息(PN)和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的显示格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扩展的样式表语言转换(XSLT)”被用于产生配置描述(KFP)。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SV2)处的注册离线地直接在该服务器(SV,SV2)的运营商处执行,其方式是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在服务器(SV,SV2)处被录入和/或注册和登录通过WEB表格来进行,其中服务器(SV,SV2)保持(mitfuehren)当前状态,其方式是合法性被注册,终端设备用户的个人描述被存储,终端设备的类型和特性被存储以及终端设备用户的关于显示和交互作用的个人偏好被存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业务中心(SZ1...SZ5)使用:借助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协议(SMTP,MM1...MM7)将MMS专用的、被构造为“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的协议数据单元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MMSC)”,借助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协议(SMTP,MM1...MM7)将SMS专用的、被构造为“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协议数据单元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短消息业务中心(MMSC)”,借助SIP转接器(SIP-U)将“即时消息”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即时消息业务中心(IMSC)”,借助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协议(SMTP)将Email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电子邮件业务中心(EmailSC)”,和/或将语音邮件作为电子邮件或者作为网关呼叫而接受并且作为电子邮件或者SIP消息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语音邮件业务中心(VMailSC)”。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器(SV,SV2)的准备单元(ABE)也将任意被称为“Attachement”的附件接受为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并且将附件转换为由终端设备(EG)所支持的图形格式,其中准备单元(ABE)根据相应的结尾或者ID标志识别出作为附件随付的文件,针对相应的文件类型准备好适当的处理程序,在该处理程序中包含设备驱动程序,用于以专用的图形格式输出,并且通过该程序将相应的文件转换为适于该终端设备(EG)的格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分析中获得的结构信息(SIF)允许编制摘要、改变媒体的形式,例如将视频剪辑转换为在语义上相关的单个图像的序列,和/或在调用所分析的媒体内容、例如音频/视频剪辑时有目的地访问单个段。
20.根据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关于次要信息(Sekundaerinformation)的媒体内容、诸如作者、接受时间和地点被分析,并且在此所产生的元数据被分配给结构信息(SIF)。
21.根据权利要求1、3、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构信息(SIF)以MPEG-7格式来描述和编码。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知消息(MN)根据终端设备用户的愿望来构造或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3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知消息(MN)在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SV2)处登录期间或者在任意较晚的时刻被传输给服务器(SV,SV2)和/或从通知消息(MN)中调用演示消息(PN)。
24.根据权利要求1、3、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电视机(FA,FBS)相连的机顶盒(STB)被用作终端设备(EG),并且通知消息(MN)直接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期间被显示。
25.根据权利要求1、3、22、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知消息(MN)已经包含业务消息(SN)的元素并且具有“即时消息”的形式和功能。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放的电视节目在填充电视屏幕(FBS)地显示通知消息(MN)时自动地在“时间推移观看”的意义上记录并且在确认通知之后无中断地继续进行。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断会话时,服务器(SV,SV2)借助通过终端设备(EG)传输调用请求(AAF)通过存储状态来保持消息调用的状态,以致会话可以在较晚的时刻再次继续进行。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或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调用的演示消息(PN)在终端设备(EG)中借助处理单元(VAE)利用所安装的“网络浏览器”模块(WBM)来输出。
2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和“个人数字助理”(PDA)装备有到面向分组的连接(V2,V3)的通用接口、例如“通用即插即用(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通过该通用接口,设备根据面向分组的短程无线电或线路连接的连接协议(蓝牙,WLAN)或者直接地与服务器(SV2)相连或者间接地通过基站(BS)或者机顶盒(STB)与服务器(SV,SV2)相连。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终端设备(EG)的处理单元(VAE)分配被称为“收听器”的通知接收器模块(MEM),该通知接收器模块(MEM)打开TCP/IP端口,以便接收通知消息(MN),并且控制通知消息(MN)的输出和“网络浏览器”模块(WBM)。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P客户机”功能性被分配给终端设备(EG)的通知接收器模块(MEM),利用该“SIP客户机”功能性,终端设备(EG)根据“会话初始化协议”在服务器(SV,SV2)处注册并且登录以及将通知消息(MN)作为“SIP消息”来接收。
3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由表格或者由可在终端设备(EG)上实施的“小程序(Applet)”和进行补充的“模板(Template)”组合而成,其中“模板”在编辑期间通过终端设备(EG)的用户被控制地通过网络表格来填满。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演示消息(PN)和通知消息(MN)在电视屏幕(FBS)上的显示被划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在第一象限(Q1)中显示消息档案的内容,并且在第二象限(Q2)中显示当前的电视节目,而在第三象限(Q3)和第四象限(Q4)中显示相应的消息文本以及当前的媒体元素、例如图像或者视频。
34.根据权利要求24和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机顶盒(STB)分配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光标键或者自定义功能键按键以及被构造为按键或自定义功能键的OK键的遥控仪器(FBI),其中,利用垂直光标键或自定义功能键按键在消息档案中导航,利用OK键选出消息,利用水平光标键或者自定义功能键按键在象限(Q1...Q4)之间切换。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视机遥控器或者计算机键盘被用作遥控仪器(FBI)。
36.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服务器,其中针对作为接收者的终端设备(EG)确定的业务消息(SN)在业务中心(SZ1...SZ5)处可用,该服务器具有以下特征:
a)业务中心/服务器接口“SS接口”(SS-S)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一连接(V1)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
b)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二连接(V2)与终端设备(EG)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服务器(SV)构成通信系统(KS),
c)控制通信系统的系统通信的准备单元(ABE)与SE接口(SE-S)以及用户数据库(NDB)相连,并且SE接口(SE-S)、用户数据库(NDB)和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由在服务器(SV)处注册的终端设备(EG)通知给准备单元(ABE)的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由准备单元(ABE)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并且在用户数据库(NDB)中存储该网络地址(NAD),并且终端设备(EG)由于所通知的网络地址(NAD)而从准备单元(ABE)获得接入权限(ZGB),
d)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SE接口(SE-S)除了由在服务器(SV)处所登录的终端设备(EG)所通知的通信系统地址(KSAD)以外还传送由终端设备(EG)所通知的设备信息(GFI)和控制信息(STIF),用于在服务器侧参数化和配置通信系统(KS)和准备单元(ABE)的系统通信,准备单元(ABE)将通信系统地址(KSAD)存储在用户数据库(NDB)中,
e)SS接口(SS-S)被这样构造,使得该SS接口根据预定的服务器/服务器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SMTP,MM1...MM7)从业务中心(SZ1...SZ5)接受业务消息(SN),
f)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SNAM,MNEM,KFM,MAM,WSM),使得根据设备信息(GIF)以及利用控制信息(STIF)执行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在“样式表”档案(SSA)中所存储的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模板(KFV),并且产生被称为“样式表”的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的配置描述(KFP),该配置描述(KFP)被存储在用户数据库(NDB)中,
g)准备单元(ABE,SNAM,MNEM,KFM,MAM,WSM)、SE接口(SE-S)和SS接口(SS-S)被这样构造并且互相连接,使得由业务中心(SZ1...SZ5)接受的业务消息(SN)被存储在业务消息存储器(SNS)中,由业务中心(SZ1...SZ5)接受的业务消息被拆分为其单个成分,其结构和/或该成分的相应的语义意义被分析,所实现的结果被存储为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业务消息(SN)的接收者被识别出,并且通过SE接口(SE-S)将具有用于提取在服务器(SV)处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的寻址简图(URL)的通知消息(MN)寄送给所识别出的接收者或终端设备(EG),用于将进入的业务消息(SN)通知给该接收者或终端设备(EG),
h)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由终端设备(EG)所传送的调用请求(AAF)被转发给准备单元(ABE,SNAM,MNEM,KFM,MAM,WSM),利用该调用请求(AAF),终端设备(EG)根据通知消息(MN)中的寻址简图(URL)在服务器(SV)处调用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
i)准备单元(ABE,SNAM,MNEM,KFM,MAM,WSM)被这样构造,使得基于所接收到的调用请求(AAF)从业务消息(SN)中根据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和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描述(KFP)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演示消息(PN),并且该演示消息(PN)通过SE接口(SE-S)被传输给终端设备(EG),在该终端设备(EG)中所接收到的演示消息(PN)被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
37.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该服务器具有以下特征:
a)业务中心/服务器接口“SS接口”(SS-S)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一连接(V1)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
b)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二连接(V2)与终端设备(EG)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服务器(SV)构成通信系统(KS),
c)控制通信系统(KS)的系统通信的准备单元(ABE)与SE接口(SE-S)以及用户数据库(NDB)相连,并且SE接口(SE-S)、用户数据库(NDB)和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由在服务器(SV)处注册的终端设备(EG)通知给准备单元(ABE)的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由准备单元(ABE)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并且在用户数据库(NDB)中存储,并且终端设备(EG)由于所通知的网络地址(NAD)而从准备单元(ABE)获得接入权限(ZGB),
d)SE接口(SE-S)和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SE接口(SE-S)将由在服务器(SV)处登录的终端设备(EG)所通知的通信系统地址(KSAD)以及同样被通知的设备信息(GFI)传送给准备单元(ABE),并且准备单元(ABE)将通信系统地址(KSAD)存储在用户数据库(NDB)中,
e)准备单元(ABE)和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和互相连接,使得根据设备信息(GIF)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用于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通过SE接口(SE-S)被传输给终端设备(EG),
f)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由终端设备(EG)根据预定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传送的、利用消息内容来补充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被转发给准备单元(ABE),
g)准备单元(ABE)和SS接口(SS-S)被这样构造和互相连接,使得准备单元(ABE)从装备有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通过SS接口(SS-S)传输给业务中心(SZ1...SZ5)。
38.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服务器,其中针对作为接收者的终端设备(EG)确定的业务消息(SN)在业务中心(SZ1...SZ5)处可用,该服务器具有以下特征:
a)服务器/服务器接口“SS接口”(SS-S)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二连接(V2)与其他的服务器(SV1)相连,该其他的服务器(SV1)与业务中心(SZ1...SZ5)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一连接(V1)相连,其中该其他的服务器(SV1)和服务器(SV2)构成第一通信系统(KS1),
b)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三连接(V3)与终端设备(EG)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服务器(SV2)构成第二通信系统(KS2),
c)控制第二通信系统(KS2)的系统通信的准备单元(ABE)与SS接口(SS-S)以及用户数据库(NDB)相连,并且SS接口(SS-S)、用户数据库(NDB)和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准备单元(ABE)将服务器(SV2)通过SS接口(SS-S)在其他的服务器(SV1)处注册,并且在此将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通知给该其他的服务器(SV1),该网络地址(NAD)由该其他的服务器(SV1)存储并且被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并且准备单元(ABE)通过SS接口(SS-S)相反地从该其他的服务器(SV1)获得接入权限(ZGB),
d)SS接口(SS-S)和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服务器(SV2)在其他的服务器(SV1)处登录并且将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传输给其他的服务器(SV1),该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被存储在该其他的服务器(SV1)中,
e)SS接口(SS-S)被这样构造,使得该SS接口(SS-S)从其他的服务器(SV1)接收到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业务消息(SN)转发给准备单元(ABE),其中该其他的服务器(SV1)根据预定的服务器/服务器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SMTP,MM1...MM7)从业务中心(SZ1...SZ5)接受业务消息(SN),
f)准备单元(ABE)与业务消息存储器(SNS)相连并且被这样构造,使得在业务消息存储器(SNS)中存储所转发的业务消息(SN),
g)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SE接口(SE-S)除了由在服务器(SV2)处登录的终端设备(EG)所通知的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以外还传送由终端设备(EG)所通知的设备信息(GIF)和控制信息(STIF),用于在服务器侧参数化和配置第二通信系统(KS2)和准备单元(ABE)的系统通信,准备单元(ABE)将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存储在用户数据库(NDB)中,
h)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SNAM,MNEM,KFM,MAM,WSM),使得根据设备信息(GFI)以及利用控制信息(STIF)执行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在“样式表”档案(SSA)中所存储的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模板(KFV),并且产生被称为“样式表”的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的配置描述(KFP),该配置描述(KFP)被存储在用户数据库(NDB)中,
i)准备单元(ABE,SNAM,MNEM,KFM,MAM,WSM)、SE接口(SE-S)和SS接口(SS-S)被这样构造并且互相连接,使得所存储的业务消息(SN)被拆分成其单个成分,其结构和/或该成分的相应的语义意义被分析,所实现的结果被存储为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业务消息(SN)的接收者被识别出,并且通过SE接口(SE-S)将具有用于提取在服务器(SV2)处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的寻址简图(URL)的通知消息(MN)寄送给所识别出的接收者或终端设备(EG),用于将进入的业务消息(SN)通知给该接收者或终端设备(EG),
j)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由终端设备(EG)所传送的调用请求(AAF)被转发给准备单元(ABE,SNAM,MNEM,KFM,MAM,WSM),利用该调用请求(AAF),终端设备(EG)根据通知消息(MN)中的寻址简图(URL)在服务器(SV)处调用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
k)准备单元(ABE,SNAM,MNEM,KFM,MAM,WSM)被这样构造,使得基于所接收到的调用请求(从F)从业务消息(SN)中根据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和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描述(KFP)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演示消息(PN),并且该演示消息(PN)通过SE接口(SE-S)被传输给终端设备(EG),在该终端设备(EG)中所接收到的演示消息(PN)被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
39.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该服务器具有以下特征:
a)服务器/服务器接口“SS接口”(SS-S)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二连接(V2)与其他的服务器(SV1)相连,该其他的服务器(SV1)与业务中心(SZ1...SZ5)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一连接(V1)相连,其中该其他的服务器(SV1)和服务器(SV2)构成第一通信系统(KS1),
b)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的第三连接(V3)与终端设备(EG)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服务器(SV2)构成第二通信系统(KS2),
c)控制第二通信系统(KS2)的系统通信的准备单元(ABE)与SE接口(SE-S)以及用户数据库(NDB)相连,并且SE接口(SE-S)、用户数据库(NDB)和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准备单元(ABE)将服务器(SV2)通过SS接口(SS-S)在其他的服务器(SV1)处注册,并且在此将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通知给该其他的服务器(SV1),该网络地址(NAD)由其他的服务器(SV1)存储并且被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并且准备单元(ABE)通过SS接口(SS-S)相反地从其他的服务器(SV1)获得接入权限(ZGB),
d)SS接口(SS-S)和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服务器(SV2)在其他的服务器(SV1)处登录并且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被传输给该其他的服务器(SV1),该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被存储在该其他的服务器(SV1)中,
e)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SE接口(SE-S)除了由在服务器(SV2)处登录的终端设备(EG)所通知的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以外还将由终端设备(EG)通知的设备信息(GIF)传送给准备单元(ABE),并且准备单元(ABE)将第二通信系统地址(KSAD2)存储在用户数据库(NDB)中,
f)准备单元(ABE)和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和互相连接,使得根据设备信息(GIF)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用于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通过SE接口(SE-S)被传输给终端设备(EG),
g)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由终端设备(EG)根据预定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传送的、利用消息内容来补充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被转发给准备单元(ABE),
h)准备单元(ABE)和SS接口(SS-S)被这样构造和互相连接,使得准备单元(ABE)从装备有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通过SS接口(SS-S)传输给其他的服务器(SV1),该其他的服务器(SV1)将业务消息(SN)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其他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其中
a)准备单元(ABE)和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和互相连接,使得根据设备信息(GIF)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用于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通过SE接口(SE-S)被传输给终端设备(EG),
b)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由终端设备(EG)根据预定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传送的、利用消息内容来补充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被转发给准备单元(ABE),
c)准备单元(ABE)和SS接口(SS-S)被这样构造和互相连接,使得准备单元(ABE)从装备有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通过SS接口(SS-S)传输给业务中心(SZ1...SZ5)。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其他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其中
a)准备单元(ABE)和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和互相连接,使得根据设备信息(GIF)编制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用于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该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通过SE接口(SE-S)被传输给终端设备(EG),
b)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由终端设备(EG)根据预定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来传送的、利用消息内容来补充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被转发给准备单元(ABE),
c)准备单元(ABE)和SS接口(SS-S)被这样构造和互相连接,使得准备单元(ABE)从装备有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通过SS接口(SS-S)传输给其他的服务器(SV1),该其他的服务器(SV1)将业务消息(SN)转发给业务中心(SZ1...SZ5)。
42.根据权利要求38、39或4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服务器(SV2)为了形成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而被集成到终端设备(EG)中。
43.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连接(V1,V2,V3)被这样构造,使得通过连接(V1,V2,V3)来展开“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协议。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网络地址(NAD)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的意义上是电话号码、E-mail地址、“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地址等,并且通信系统地址(KSAD,KSAD1,KSAD2)是IP地址。
45.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或者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EG)被构造为:与电视机(FA)、智能电话(STF)和/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相连的机顶盒(STB),被构造为“接入点”的、与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或具有所连接的电视机(FA)的机顶盒相连的无绳基站(BS),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
46.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设备信息(GIF)包含关于终端设备(EG)的类型、特性和/或性能特征的信息。
47.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控制信息(STIF)包含密码、关于通知消息(MN)的类型和范围的信息,终端设备用户的个人描述和/或终端设备用户的个人偏好。
48.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协议(SMTP,MM1...MM7)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而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协议(HTTP,SI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或者“会话初始化协议(SIP)”。
49.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演示消息(PN)和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的显示格式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WAP(无线应用协议)标记语言(WML)”或者“同步的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
50.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为了产生配置描述(KFP),该配置描述(KFP)包含“可扩展的样式表语言转换(XSLT)”。
51.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在注册时被存储在服务器(SV,SV2)中,以致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SV2)处的注册可以离线地直接在服务器(SV,SV2)的运营商处执行。
52.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业务中心(SZ1...SZ5)被构造为:借助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协议(SMTP,MM1...MM7)将MMS专用的、被构造为“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协议数据单元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MMSC)”,借助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协议(SMTP,MM1...MM7)将SMS专用的、被构造为“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协议数据单元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短消息业务中心(MMSC)”,借助SIP转接器(SIP-U)将“即时消息”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即时消息业务中心(IMSC)”,借助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协议(SMTP)将Email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电子邮件业务中心(EMailSC)”,和/或将语音邮件作为Email或者作为网关呼叫而接受并且作为Email或者SIP消息转发给服务器(SV,SV1)的“语音邮件业务中心(VMailSC)”。
53.根据权利要求36至52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该准备单元(ABE)也将任意被称为“Attachement”的附件接受为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并且将该附件转换为由终端设备(EG)所支持的图形格式,其中准备单元(ABE)根据相应的结尾或者ID标志识别作为附件随付的文件,针对相应的文件类型准备好适当的处理程序,在该处理程序中包含设备驱动程序,用于以专用的图形格式输出,并且通过该程序将相应的文件转换为适于该终端设备(EG)的格式。
54.根据权利要求36或3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根据从分析中获得的结构信息(SIF)编制摘要,改变媒体的形式,例如将视频剪辑转换为在语义上相关的单个图像的序列,和/或在调用所分析的媒体内容、例如音频/视频剪辑时有目的地访问单个段。
55.根据权利要求36、38或5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结构信息(SIF)包含元数据,该元数据从关于次要信息的媒体内容、诸如作者、接受时间和地点的分析中获得。
56.根据权利要求36、38、53、54或5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结构信息(SIF)是MPEG-7数据。
57.根据权利要求36或3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通知消息(MN)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用户的愿望来配置。
58.根据权利要求36、38或57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通知消息(MN)在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SV2)处登录期间或者在任意较晚的时刻被传输给服务器(SV,SV2)。
59.根据权利要求36、38、57或5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当终端设备(EG)被构造为与电视机(FA)相连的机顶盒(STB)时,通知消息(MN)可以直接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期间被显示。
60.根据权利要求36、38、57、58或5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通知消息(MN)已经包含业务消息(SN)的元素并且具有“即时消息”的形式和功能。
61.根据权利要求36或3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准备单元(ABE)被这样构造,使得,在中断会话时,借助通过终端设备(EG)传输调用请求(AAF)通过存储状态来保持消息调用的状态,以致会话可以在较晚的时刻再继续进行。
62.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之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给准备单元(ABE)分配:优选地被构造为“SMTP客户机”或者“MM1...MM7客户机”的服务器/业务中心接口(SS-S),用于发送/接收业务消息(SN)、网络地址(NAD)和第一通信系统地址(KSAD1);被优选地构造为“HTTP客户机”或者“SIP客户机”的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S),用于发送/接收通知消息(MN)、演示消息(PN)、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设备信息(GIF)以及控制信息(STIF);业务消息存储器(SNS);“样式表”档案(SSA);用户数据库(NDB)和针对编制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形成基础的格式模板的模板档案(VA);并且准备单元(ABE)包括:用于编制所调用的演示消息(PN)以及提供用于终端设备(EG)的注册和登录的WEB表格的“网络服务器”模块(WSM),用于从结构信息(SIF)和配置描述(KFP)中编制演示的配置模块(KFM),用于处理媒体数据、特别是改变图像大小、转换图像格式、音频格式和视频格式、例如语音到文本的形式的切换的媒体适配模块(MAM),用于产生通知消息(MN)的通知消息产生模块(MNEM),用于编制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的模板编制模块(VEM)以及用于从所填满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的业务消息产生模块(SNEM),这些模块根据图10和图11中的图示互相连接。
63.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终端设备,其中针对作为接收者的终端设备(EG)确定的业务消息(SN)在业务中心(SZ1...SZ5)处可用,该终端设备具有以下特征:
a)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的连接(V2,V3)与服务器(SV,SV2)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服务器(SV,SV2)形成通信系统(KS,KS2),并且服务器(SV,SV2)为根据预定的服务器/业务中心专用的传送协议(SMTP,MM1...MM7)接受业务消息(SN)而直接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或者间接地通过其他的服务器(SV1)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
b)控制通信系统(KS,KS2)的系统通信的处理单元(VAE)与SE接口(SE-S)相连,并且SE接口(SE-S)和处理单元(VAE)被这样构造,使得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SV2)处注册,将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通知给服务器(SV,SV2)并且由于所通知的网络地址(NAD)而从服务器(SV,SV2)获得接入权限(ZGB),
c)SE接口(SE-S)和处理单元(VAE)被这样构造,使得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SV2)处登录,除了通信系统地址(KSAD,KSAD2)之外,为了在服务器侧参数化和配置通信系统(KS,KS2)和系统通信还将设备信息(GIF)和控制信息(STIF)传送给服务器(SV,SV2),其中服务器(SV,SV2)根据设备信息(GIF)并利用控制信息(STIF)执行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在服务器(SV,SV2)中所存储的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模板(KFV),以及产生被称为“样式表”的终端设备专用地参数化的配置描述(KFP),并且该配置描述(KFP)与通信系统地址(KSAD,KSAD2)一起存储,
d)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SE接口(SE-S)接收到具有用于提取在服务器(SV,SV2)处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的寻址简图(URL)的通知消息(MN)并且将该通知消息(MN)转发给处理单元(VAE),
e)SE接口(SE-S)和处理单元(VAE)被这样构造,使得调用请求(从F)被传输给服务器(SV,SV2),利用该调用请求(AAF),终端设备(EG)根据通知消息(MN)中的寻址简图(URL)在服务器(SV,SV2)处提取所存放的业务消息(SN)的内容,
f)SE接口(SE-S)、处理单元(VAE)和输出设备(FA,FBS)被这样构造并且相互连接,使得SE接口(SE-S)接收到由服务器(SV,SV2)基于调用请求(AAF)从业务消息(SN)中根据被格式化的结构信息(SIF)和终端设备专用的配置描述(KFP)编制的、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演示消息(PN),该演示消息(PN)被转发给处理单元(VAE)并且处理单元(VAE)将所得到的演示消息(PN)递交给输出设备(FA,FBS),用于声学地、图形地和/或光学地显示。
64.用于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EG)作为发送者已生成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该终端设备具有以下特征:
a)服务器/终端设备接口“SE接口”(SE-S)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的连接(V2,V3)与服务器(SV,SV2)相连,其中终端设备(EG)和服务器(SV,SV2)形成通信系统(KS,KS2),并且服务器(SV,SV2)直接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或间接地通过其他的服务器(SV1)与业务中心(SZ1...SZ5)相连,
b)控制通信系统(KS,KS2)的系统通信的处理单元(VAE)与SE接口(SE-S)相连,并且SE接口(SE-S)和处理单元(VAE)被这样构造,使得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SV2)处注册,将固定/移动网络专用的网络地址(NAD)通知给服务器(SV,SV2)并且由于所通知的网络地址(NAD)而从服务器(SV,SV2)得到接入权限(ZGB),
c)SE接口(SE-S)和处理单元(VAE)被这样构造,使得终端设备(EG)在服务器(SV,SV2)处登录,除了通信系统地址(KSAD,KSAD2)之外,还将设备信息(GIF)传送给服务器(SV,SV2),其中通信系统地址(KSAD,KSAD2)被存储在服务器(SV2,SV2)中,
d)SE接口(SE-S)被这样构造,使得SE接口(SE-S)接收到由服务器(SV,SV2)根据设备信息(GIF)编制的、基于预定的显示格式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用于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将该业务消息(SN)转发给处理单元(VAE),
f)SES接口(SE-S)、处理单元(VAE)和输入装置(FBI)相互连接并且被这样构造,使得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借助输入装置(FBI)利用所生成的业务消息(SN)的消息内容来填满,并且所填满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根据服务器/终端设备专用的传送协议(HTTP,SIP)被传输给服务器(SV,SV2),其中在服务器(SV,SV2)中从装备有消息内容的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中产生业务消息(SN)并且该针对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的用户确定的业务消息(SN)被传输给业务中心(SZ1...SZ5)。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VAE)被这样构造,使得,当终端设备(EG)被构造为与电视机(FA)相连的机顶盒(STB)时,播放的电视节目在填充电视屏幕(FBS)地显示通知消息(MN)时被自动在“时间推移观看”的意义上记录并且在确认通知之后无中断地继续进行。
66.根据权利要求63或6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VAE)具有“网络浏览器”模块(WBM),该“网络浏览器”模块(WBM)控制所调用的演示消息(PN)在输出设备(FA,FBS)上的输出。
67.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EG)被构造为:与电视机(FA)、智能电话(STF)和/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相连的机顶盒(STB),被构造为“接入点”的、与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或具有所连接的电视机(FA)的机顶盒相连的无绳基站(BS),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者终端设备(EG)被构造为:与电视机(FA)、智能电话(STF)和/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相连的机顶盒(STB),被构造为“接入点”的、与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或具有所连接的电视机(FA)的机顶盒相连的无绳基站(BS),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STF)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并且该个人计算机(PC)、该智能电话(STF)和该“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到面向分组的连接(V2,V3)的通用接口、例如“通用即插即用(UPnP)”,通过该接口,设备根据面向分组的短程无线电或线路连接的连接协议(蓝牙,WLAN)或者直接地与服务器(SV2)相连或者间接地通过基站(BS)或者机顶盒(STB)与服务器(SV,SV2)相连。
68.根据权利要求63或6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VAE)具有被称为“收听器”的通知接收器模块(MEM),该通知接收器模块(MEM)打开TCP/IP端口,以便接收到通知消息(MN),并且该通知接收器模块(MEM)控制通知消息(MN)的输出和“网络浏览器”模块(WBM)。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通知接收器模块(MEM)具有“SIP客户机”功能性,利用该“SIP客户机”功能性,终端设备(EG)根据“会话初始化协议”在服务器(SV,SV2)处注册并且登录以及将通知消息(MN)接收为“SIP消息”。
70.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VAE)被这样构造,使得业务消息产生模板(SNEV)由表格或者由可在终端设备(EG)上实施的“小程序”和进行补充的“模板”组合而成,其中“模板”在编辑期间通过终端设备(EG)的用户被控制地通过由服务器(SV,SV2)所传送的WEB表格来填满。
71.根据权利要求63和6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输出设备(FA,FBS)包含电视屏幕(FBS),该电视屏幕(FBS)被划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在第一象限(Q1)中显示消息档案的内容,并且在第二象限(Q2)中显示当前的电视节目,而在第三象限(Q3)和第四象限(Q4)中显示相应的消息文本以及当前的媒体元素、例如图像或者视频。
72.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和6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给机顶盒(STB)分配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光标键或者自定义功能键按键以及被构造为按键或者自定义功能键的OK键的遥控仪器(FBI),其中利用垂直光标键或者自定义功能键按键在消息档案中导航,利用OK键选出消息,利用水平光标键或者自定义功能键按键在象限(Q1...Q4)之间切换。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遥控仪器(FBI)被构造为电视机遥控器或者计算机键盘。
74.根据权利要求63、66或6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VAE)被这样构造,使得演示消息(PN)可以从所接收到的通知消息(MN)中直接调用。
CNA2005800006242A 2004-03-17 2005-03-17 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Pending CN18204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13102A DE102004013102A1 (de) 2004-03-17 2004-03-17 Systemkonzept zur bedarfsgesteuerten Notifikation bei Eintreffen neuer multimedialer Nachrichten
DE102004013103.1 2004-03-17
DE102004013102.3 2004-03-17
DE102004013100A DE102004013100A1 (de) 2004-03-17 2004-03-17 Verfahren, Endgerät und Server zur Übertragung von Servicenachrichten im Fest- und/oder Mobilnetz
DE102004013103A DE102004013103A1 (de) 2004-03-17 2004-03-17 Verfahren zur Einbindung beliebiger Kommunikationsdienste in ein persönliches Nachrichtenarchiv mit einheitlicher Anbindung an beliebige Endgeräte
DE102004013100.7 2004-03-17
DE102004013101.5 2004-03-17
DE102004013101A DE102004013101A1 (de) 2004-03-17 2004-03-17 Verfahren zur Visualisierung und Navigation multimedialer Nachrichten auf einem TV-Bildschirm
PCT/EP2005/002888 WO2005091578A1 (de) 2004-03-17 2005-03-17 Verfahren, endgerät und server zur übertragung von servicenachrichten im fest- und/oder mobilnetz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0473A true CN1820473A (zh) 2006-08-16

Family

ID=3496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06242A Pending CN1820473A (zh) 2004-03-17 2005-03-17 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91471A1 (zh)
EP (1) EP1627507A1 (zh)
KR (1) KR100882965B1 (zh)
CN (1) CN1820473A (zh)
WO (1) WO200509157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0214A1 (fr) * 2006-09-21 2008-04-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DESTINÉS À METTRE EN œUVRE L'INTERFONCTIONNEMENT DE MESSAGES
CN102769725A (zh) * 2011-05-03 2012-1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便携式终端以及操作其的方法
CN104683421A (zh) * 2013-12-03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支持多设备同步承载的web服务方法
CN104683420A (zh) * 2013-12-03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数字家庭的服务同步共享与多设备操控的方法
CN101904167B (zh) * 2007-12-21 2015-12-09 南基元 一种利用网络电视的外部数据连接系统及其方法
CN107274171A (zh) * 2017-06-19 2017-10-20 广州斯马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联网费用充值平台、充值移动终端和充值方法
CN110718084A (zh) * 2019-10-10 2020-01-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驾驶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1117B2 (en) 2004-09-03 2012-04-1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media messaging
US20070002807A1 (en) * 2005-06-01 2007-01-04 First Mile Solutions, Llc Electronic Data Transport system and Method
US8116740B2 (en) 2005-09-21 2012-02-14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CN100384201C (zh) * 2005-10-20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网络到移动网络发送传真的方法
US7822822B2 (en) * 2006-10-18 2010-10-26 Yahoo! Inc.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configured to facilitate event plan management
EP2119154B1 (en) * 2006-12-29 2018-07-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ferred message expiry reminder
KR20100015790A (ko) * 2007-03-23 2010-02-12 빅풋 네트웍스, 인크. 메시지 병합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9015713A (ja) * 2007-07-06 2009-01-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提供情報通知装置、提供情報通知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370243A (zh) * 2007-08-14 2009-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定向方法及系统
DE102007047632A1 (de) * 2007-10-04 2009-04-09 T-Mobile International Ag Interconnection virtueller Welten mit mobilen Nachrichtendiensten
KR100882507B1 (ko) * 2007-11-14 2009-02-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보안모듈을 포함하는 디지털케이블 방송수신기 및 그 인증방법
US7899873B2 (en) 2008-05-20 2011-03-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messaging system
US8369249B2 (en) 2008-12-19 2013-02-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presentation of media content
US8433044B2 (en) * 2009-09-15 2013-04-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essaging services
US8396203B2 (en) 2009-10-20 2013-03-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utomatic integrated escalation in a unified messaging system
CN102137346A (zh) * 2010-09-17 2011-07-27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消息业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以及系统
CN104836719B (zh) * 2014-02-11 2019-01-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未读消息的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5101117B (zh) * 2015-06-30 2019-05-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数据通信方法、代理服务器及通信系统
US10341724B2 (en) * 2016-03-04 2019-07-02 Arris Enterprises Llc View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wireless device proximity
US10728190B2 (en) * 2017-06-29 2020-07-28 Salesforce.Com, Inc. Form based user interactions via messaging channels
US10652189B2 (en) * 2017-10-19 2020-05-12 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Message encoding and transmission across multiple platforms
TWI665900B (zh) * 2018-02-02 2019-07-11 鍾國誠 電子裝置及資料傳輸方法
CN108366297B (zh) * 2018-02-02 2020-11-2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信息的跟随方法、装置及智能电视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901A (en) * 1995-12-21 1998-07-14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electronic mail attachment over a network using a e-mail page
FI108826B (fi) * 1999-03-12 2002-03-28 Nokia Corp Monitorointimenetelmä ja monitorointijärjestely
US6826597B1 (en) * 1999-03-17 2004-11-3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roviding clients with services that retrieve data from data sources that do not necessarily support the format required by the clients
DE10004260A1 (de) * 2000-02-02 2001-08-09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Nachrichten in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netzwerk
DE60144233D1 (de) * 2000-07-25 2011-04-28 America Online Inc Videonachrichtenübermittlung
EP1446949B1 (en) * 2001-11-23 2006-10-11 Nokia Corporation Television chat room
WO2004006519A1 (en) * 2002-07-04 2004-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a messaging service
US8577983B2 (en) * 2002-07-12 2013-11-05 Pace P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tifying an instant message recipient of receipt of a message
EP1418738A1 (en) * 2002-11-06 2004-05-12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ssages in format not serviced by th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GB2395868A (en) * 2002-11-29 2004-06-02 Nokia Corp Messaging system using set-top box and television display
US20040185883A1 (en) * 2003-03-04 2004-09-23 Jason Rukm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ead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messages with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message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0214A1 (fr) * 2006-09-21 2008-04-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DESTINÉS À METTRE EN œUVRE L'INTERFONCTIONNEMENT DE MESSAGES
CN101904167B (zh) * 2007-12-21 2015-12-09 南基元 一种利用网络电视的外部数据连接系统及其方法
CN102769725A (zh) * 2011-05-03 2012-1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便携式终端以及操作其的方法
CN102769725B (zh) * 2011-05-03 2016-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便携式终端以及操作其的方法
CN104683421A (zh) * 2013-12-03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支持多设备同步承载的web服务方法
CN104683420A (zh) * 2013-12-03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数字家庭的服务同步共享与多设备操控的方法
WO2015081695A1 (zh) * 2013-12-03 2015-06-1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数字家庭的服务同步共享与多设备操控的方法
CN104683421B (zh) * 2013-12-03 2017-12-2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支持多设备同步承载的web服务方法
AU2014360034B2 (en) * 2013-12-03 2018-02-22 Beijing Intellix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of service synchronization and sharing and multi-device control in digital home
CN104683420B (zh) * 2013-12-03 2018-05-22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数字家庭的服务同步共享与多设备操控的方法
CN107274171A (zh) * 2017-06-19 2017-10-20 广州斯马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联网费用充值平台、充值移动终端和充值方法
CN110718084A (zh) * 2019-10-10 2020-01-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驾驶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82965B1 (ko) 2009-02-13
KR20060095900A (ko) 2006-09-04
WO2005091578A1 (de) 2005-09-29
EP1627507A1 (de) 2006-02-22
US20060291471A1 (en) 200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0473A (zh) 在固定和/或移动网络中传输业务消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CN1278557C (zh) 信息传递系统与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设备与方法
CN1167270C (zh) 内容分配方法、预订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200364C (zh) 使用服务器的方法和设备、服务器预订控制设备
CN1324913C (zh) 一种向移动终端递送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CN100336018C (zh) 用于对应用启动进行管理的便携式终端和方法
CN1859332A (zh) 一种采用数据同步处理电子邮件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71456C (zh) 内容发布保留方法、内容发布方法和保留控制装置
CN1902881A (zh) 提供即时消息接发和存在服务的通信系统
CN1691714A (zh) 通过宽带接入网关基于接入设备信息增强呼叫者识别信息
CN1867142A (zh) 移动终端设备获取计算机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852431A (zh) 实现实时视频信息共享的系统及方法
CN1751492A (zh) 在网络通信中压缩报文的系统和方法
CN1893356A (zh)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电脑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960507A (zh) 手机用户间的信息共享与搜索方法
CN1913661A (zh) 消息转换设备与转换方法
CN1275284A (zh) 推出型信息传输方法和它的转移设备
TW200901658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fied messaging service
CN101051937A (zh) 一种基于xml的用户权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852319A (zh) 在网络电视网络中实现消息类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0343836C (zh) 信息获取装置和信息提供装置
CN1516968A (zh) 实现电视购物的改进交互式系统
CN1802826A (zh) 用于在基于mms的通信系统中传输消息的方法
CN1867090A (zh) 短信网址装置及实现短信增值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930895A (zh) 移动通信终端之间互通消息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197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3)102004013101.5 (4)102004013100.7

False: (3)102004013100.7 (4)102004013101.5

Number: 33

Volume: 22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3)102004013101.5 (4)102004013100.7

False: (3)102004013100.7 (4)102004013101.5

Number: 33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2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3)102004013100.7^(4)102004013101.5 TO: (3)102004013101.5^(4)102004013100.7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3)102004013100.7^(4)102004013101.5 TO: (3)102004013101.5^(4)102004013100.7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816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197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