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5329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5329A
CN1815329A CN 200610005975 CN200610005975A CN1815329A CN 1815329 A CN1815329 A CN 1815329A CN 200610005975 CN200610005975 CN 200610005975 CN 200610005975 A CN200610005975 A CN 200610005975A CN 1815329 A CN1815329 A CN 1815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ed substrate
substrate
polarizer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59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正树
川又健司
山中训
栗须宏之
宫崎达哉
川田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5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5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具有多个显示像素部分的显示装置具有基板201及401、以及分别在这些基板(201及401)上配置的偏光板(200及407)。这些偏光板(220及407)具有比各基板(201及401)要厚的厚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申请日为2004年1月20日、申请号为03800714.2(PCT/JP 03/06071)的母案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能够达到薄型化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平面显示装置充分发挥了重量轻、厚度薄及低功耗的特征,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应用。其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多用于以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便携信息装置。
近年来,对于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更进一步实现薄型化。要满足这样的要求,虽也考虑采用不到0.5mm的下班的玻璃基板,但由于因其自重而引起的基板翘起等问题,因此搬运等比较困难,是造成制造成品率降低的原因。另外,用这样的基板构成的显示装置中,即使对于稍微一点的冲击,也不单是端部的裂纹或缺口,还容易产生整块破损的情况。虽然也考虑采用树脂制的薄膜等代替玻璃基板,但由于受到成膜温度等的限制,因此没有实用性。
另外,提出了将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块基板的外面面进行腐蚀以减薄厚度的制造方法(例如参照专利第2678325号公报)。根据该制造方法,一块基板利用腐蚀减薄厚度,形成达到0.1~0.2mm左右,而另一块基板具有0.3~1.1mm左右的厚度,这作为基板的强度较高,而且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强度也足够了。
但是,即使是用这样的制造方法,依照不能满足市场提出的更薄更轻的要求。另外,用这样的制造方法,不能够制造既保持显示性能又能够弯曲的液晶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既保持显示性能又更进一步达到薄型化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更进一步薄型化同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显示装置,具有在一对玻璃基板间封入光学物质而构成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其中
所述各玻璃基板包括贴附在其外表面的具有比所述玻璃基板要厚的厚度的薄膜,
至少一个薄膜用偏光板构成,
而且所述各玻璃基板以所述显示装置能够弯曲的厚度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显示装置,在玻璃基板的一个主面具有多个显示像素部分,其中
所述玻璃基板包括延伸达到其另一个主面的玻璃基板端部而配置的具有比所述玻璃基板要厚的厚度的偏光板,
所述玻璃基板以所述显示装置能够弯曲的厚度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3形态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在一对玻璃基板间封入光学物质而构成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a)将所述一对玻璃基板以规定的间隙粘贴的工序、
(b)通过研磨所述各玻璃基板的外表面使其达到0.15mm及0.15mm以下的厚度的工序、
(c)在至少一个所述玻璃基板的外表面贴附具有比所述玻璃基板要厚的厚度的薄膜的工序、以及
(d)将所述薄膜及所述一对玻璃基板剪切成规定尺寸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所示为能够适用于第1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结构例子简要剖视图。
图3所示为能够适用于第2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型液晶面板结构例子简要剖视图。
图4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的说明图。
图5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的说明图。
图6A至图6C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的说明图。
图7A至图7C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的说明图。
图8A至图8B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关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的说明图。
图9所示为能够适用于第3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结构例子简要剖视图。
图10所示为能够适用于第4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型液晶面板板结构例子简要剖视图。
图11所示为能够装在第3及第4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上的触摸屏的结构简要方框图。
图12所示为图11所示触摸屏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立体图。
图13为说明图12所示触摸屏的接触动作的说明图。
图14为图13所示触摸屏接触动作的等效电路图。
图15所示为能够适用于第5实施形态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结构例子简要剖视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17所示为第6实施形态有关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第1结构例子简要剖视图。
图18所示为第6实施形态有关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第2结构例子简要剖视图。
图19所示为第6实施形态有关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第3结构例子简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显示装置。
(第1实施形态)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形态有关的显示装置即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光透射型液晶面板100、对该液晶面板100供给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基板500、以及从背面侧对液晶面板100进行照明的背光源单元800而构成。液晶面板100与驱动电路基板500通过柔性布线基板950进行连接。柔性布线基板950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951与液晶面板100及驱动电路基板500进行电连接。
液晶面板100具有包含矩阵状配置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PX的对角12.1英寸有效显示区102。该液晶面板100具有阵列基板200、对向基板400、以及在阵列基板200与对向基板400之间分别通过取向膜219及405保持的液晶层410,作为该液晶面板100,比较适合的是单元间距变动对显示的影响较少的显示方式,例如扭曲列(TN)显示方式及IPS(In Plain Switching)显示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扭曲90°取向的TN显示方式。
阵列基板200为了达到更薄型化的要求,具有曲玻璃制成的有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是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3实施形态中有0.1mm的厚度)的光透射性绝缘基板201。该绝缘基板201在其一个主面(表面)上具有矩阵状配置的多条信号线X及多条扫描线Y、配置在信号线X与扫描线Y的交点附近的开关元件211、以及与开关元件211连接像素电极213。
开关元件211是利用薄膜晶体管即TFT(Thin Film Transistor)构成的。该开关元件211具有多晶硅膜即p-Si膜作为活性层。P-Si膜具有沟道区212c、以及夹住该沟道212c配置的源极区212s及漏极区212d。
开关元件211的栅极电极215例如用与扫描线Y一体形成的MoW(钼-钨)合金膜构成,与扫描线连接。该栅极电极215位于p-Si膜的沟道区212c的正上方,同时配置在由TEOS(四乙氧基硅烷)膜等构成的栅极绝缘膜214上。
开关元件211的源极电极216s例如用AlNd(铝-钕)合金膜构成。该源极电极216s与P-Si膜的源极区212s连接,同时与像素电极213连接。开关元件211的漏极电极216d例如用与信号线X一体形成的AlNd(铝-钕)合金膜构成。该漏极电极216d与P-Si膜的漏极区212d连接,同时与信号线X连接。
这样构成的开关元件211利用由SiO2等氧化膜或XiNx等氮化膜构成的层间绝缘膜217覆盖。另外,该层间绝缘膜217利用通过光刻工艺形成规定图形的由彩色抗蚀剂层构成的彩色滤光层CF覆盖。在第1实施形态中,层间绝缘膜217例如利用氮化硅形成。彩色滤光层CF例如利用分别着色成红、绿、蓝的负型彩色抗蚀剂层形成。各色的彩色滤光层对每一对应颜色的显示像素部分PX进行配置。
像素电极213是利用具有光透射性的导电性材料例如ITO(铟锡氧化物)或IZO(铟锌氧化物)形成的。该像素电极213配置在彩色滤光层CF上。取向膜219配置在有效显示区102的整个表面,以覆盖全部的像素电极213。
对向基板400具有由玻璃制成的有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1实施形态中有0.1mm的厚度)的光透射性绝缘基板401。该绝缘基板401在其一个主面(表面)上具有与像素电极213对向配置的对向电极403。该对向电极403利用具有光透射性的导电性材料例如ITO形成。取向膜405配置在有效显示区102的整个表面,以覆盖全部对向电极403。
在有效显示区102内,在阵列基板200与对向基板400之间,配置形成规定间隔用的柱状隔件104,该柱状隔件104固定在一个基板上。例如,柱状隔件104利用配置在阵列基板200上的黑色树脂形成,固定在阵列基板200上。另外,在有效显示区102的外侧配置镜框状的遮光层250。该遮光层250利用具有遮光性的树脂形成,例如利用与柱状隔件104同样的黑色树脂形成。阵列基板200与对向基板400在利用柱状隔件104形成规定间隔例如4μm的间隔的状态下,利用密封材料106进行粘贴。
在有效显示区102的周边区域配置与阵列基板200一体构成的驱动电路部分110。即,驱动电路部分110具有扫描线驱动电路251及信号线驱动电路261。扫描线驱动电路251与扫描线Y的一端连接,向对应的扫描线Y供给扫描脉冲。信号线驱动电路261与信号线X的一端连接,向对应的信号线X供给图像信号。这些扫描线驱动电路251及信号线驱动电路261利用与有效显示区102内的开关元件211同样的包含多晶硅的薄膜晶体管构成。
另外,液晶面板100具有分别配置在阵列基板200的外表面及对向基板400的外表面的一对偏光板220及407。这些偏光板220及407的偏光方向分别根据液晶层410的特性来设定。即,偏光板220利用粘结剂221,贴附在构成阵列基板200的绝缘基板2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另外,偏光板407利用粘结剂406,贴附在构成对向基板400的绝缘基板4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
这些偏光板220及407是利用具有柔性的树脂形成的。详细来说,这些偏光板220及407是在TAC薄膜之间隔着使碘取向的树脂层而构成的。另外,偏光板220及407充分延伸达到各绝缘基板的端部。即,偏光板220具有等于或大于阵列基板200的尺寸,同时偏光板407也具有等于或大于对向基板400的尺寸。在该第1实施形态中,是使绝缘基板端部与偏光板端部一致,但也可以是偏光板端部比绝缘基板端部更延伸,以覆盖绝缘基板边角部而构成。另外,这些偏光板220及407具有比各绝缘基板201及401的厚度要厚、例如0.3mm的厚度。
这样,为了达到液晶面板100的薄型化的要求,即使在使各绝缘基板201及401形成极薄的厚度、例如0.1mm左右时,但通过设置上述的偏光板220及407,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201及401。这样,即使对液晶面板100加上弯折那样的应力时,也能够防止绝缘基板201及401产生破裂,能够提供不易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特别是通过使偏光板充分延伸达到绝缘基板的端部,能够大大减少绝缘基板的破裂及缺口等。
根据这样结构的液晶面板100,在曲率半径为200mm以下、特别是曲率半径达到150mm进行弯曲时,也能够不产生破损,还保持显示质量。
下面说明下述那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4及图5所示,准备各自由厚度为约0.7mm的无碱(non-alkali)玻璃板形成的第1玻璃基材10及第2玻璃基材12。这里,在将说明的制造方法中,考虑到搬运工序等中的基板翘曲,采用了0.7mm厚的玻璃基板,但是为了缩短后道工序中的基板研磨时间,也可以采用0.5mm厚等比较薄的厚度的玻璃基板。这些第1玻璃基材10及第2玻璃基材12例如形成其大小能够分割成4块液晶面板的矩形形状。
在第1玻璃基板10上,在4处显示区15分别形成具有用多晶硅膜作为活性层而构成的开关元件、像素电极及彩色滤光层等的显示元件电路部分14。多晶硅(p-Si)膜例如如下的所述那样形成。首先,利用CVD法等形成非晶态硅(a-Si)膜。然后,对a-Si膜照射准分子激光束等,使其晶体生长,然后掺入所希望的杂质。再以后,在600℃左右的温度下使杂质活化。通过这样,形成多晶硅膜。这里,由于采用玻璃基板作为基板,因此能够采用450℃以上的高温工艺。另外,在各显示区15的周边区域形成进行液晶面板内外布线连接的连接电极部分16。再在周边区域还形成驱动电路部分。
接着,包围各显示区15涂布形成框形的密封材料106。再在第1玻璃基材10上沿边缘一圈涂布形成辅助密封材料107。密封材料106及辅助密封材料107采用热固化型或光(UV)固化型等各种粘结剂形成。这里,密封材料106及辅助密封材料107例如采用环氧系粘结剂,利用分配器进行描涂。另外,连接电极部分16延伸到密封材料106的外侧。
另一方面,在第2玻璃基板12上,在分别与显示区域对应的4个部分形成由ITO构成的对向电极403等。
接着,在第1玻璃基材10上的用各密封材料106包围的区域中滴下规定量的液晶材料18。然后,将第1玻璃基材10与第2玻璃基材12进行定位配置,使得第1玻璃基材10上的显示区15与第2玻璃基材12上的对向电极403分别相对。
接着,如图6A所示,将第1玻璃基材10与第2玻璃基材12向互相接近的方向以规定压力加压,利用密封材料106及辅助密封材料107进行粘贴。然后,使密封材料106及辅助密封材料107固化,将第1玻璃基材10与第2玻璃基材12粘结。
接着,研磨第1玻璃基材10及第2玻璃基材12的外表面,使其薄膜化。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6B所示,首先研磨设置显示元件电路部分14的第1玻璃基材10。研磨是利用氢氟酸腐蚀剂的化学腐蚀方法进行的。在研磨第1玻璃基材10时,用具耐化学腐蚀性的薄片等保护第2玻璃基材12一侧。另外,研磨也可以采用机械研磨或化学机械研磨(CMP)的方法进行。
然后,通过研磨第1玻璃基材10,形成厚约0.1mm的玻璃基板201。薄膜化的玻璃基板201的厚度,考虑到柔软性、研磨精度、机械强度及显示元件电路形成的内部应力等条件,最好在约0.15mm及0.15mm以下,更希望在0.1mm以下(含0.1mm)。在玻璃基板成为0.15mm以上时,对于弯曲就有可能丧失柔软性。反之,若玻璃基板过薄,则不能防止水分等进入,作为液晶面板的可靠性就降低。因此,玻璃基板201的厚度最好在0.1mm以上(含0.01mm)。
接着,如图6C所示,在研磨过的玻璃基板2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层241粘结厚约0.1mm的增强板240。
接着,如图7A所示,利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研磨第2玻璃基材12,使其薄膜化,形成厚约0.1mm的玻璃基板401。接着,如图7B所示,在玻璃基板4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层223粘结厚约0.1mm的增强板205。
作为增强板205及240,例如可以采用聚醚砚(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丙烯树脂、增强塑料、聚酰亚胺等。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PES作为增强板205。
如上所述那样,在使第1玻璃基材10及第2玻璃基材12薄膜化,再贴附增强板240及205增加强度后,如图7B及图7C所示,将玻璃基板201及401和增强板240及205沿规定位置切断,切割成分别构成液晶面板的4部分。为了切断,例如可以采用激光,同时将玻璃基板及增强板切断。作为激光,通过采用CO2激光或2次至4次的高次谐波UV-YA6激光等,能够使切断面光滑,防止玻璃基板破裂等。另外,切断不限于采用激光的方法,也可以用机械的切断方法。
接着,如图8A所示,将切断的各液晶面板中贴附在玻璃基板201上的增强板240及粘结层241利用腐蚀等方法除去。另外,将贴附在玻璃基板401上的增强板205及粘结层223利用腐蚀等方法除去。
接着,如图8B所示,在玻璃基板2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221粘结厚约0.3mm的偏光板220。另外,在玻璃基板4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406粘结厚约0.3mm的偏光板407。
利用以上的工序,完成光透射型液晶面板。
另外,在上述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中,是在粘贴前的一个基板上滴下液晶材料而形成液晶层410,通过这样能够缩短制造时间,但也可以在形成空的液晶单元后,真空注入液晶材料。
即,在第1玻璃基材10及第2玻璃基材20上,与上述工序同样形成所需要的构成要素后,涂布形成密封材料106及辅助密封材料107,将第1玻璃基材10与第2玻璃基材12粘贴。另外,在涂布形成密封材料106时,确保后面注入液晶材料用的注入口。
接着,研磨第1玻璃基材10及第2玻璃基材12的外表面,使其薄膜化后,在玻璃基板201及401的各自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层241及223粘结增强板240及205。然后,将玻璃基板201及401和增强板240及205。然后,将玻璃基板201及401和增强板240及205沿规定位置切断,切割成分别构成液晶面板的4部分。
接着,将切断的各液晶面板中粘附在玻璃基板201上的增强板240及粘结层241利用腐蚀等方法除去。另外,将贴附在玻璃基板401上的增强板205及粘结层223利用腐蚀等方法除去。
接着,在玻璃基板2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221粘结偏光板220。另外,在玻璃基板4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406粘结偏光板401。
接着,向各液晶面板以注入口真空注入液晶材料。然后,利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封住注入口。
利用以上的工序,也可以制成光透射型液晶面板。
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说明的是从大型基材切割成多个液昌面板的所谓多面板形成,但也可以分别制造单个的液晶面板。
再有,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是在研磨过的基板的外表面在其制造过程中粘结增强板,但这并不是必需的,在制造工序中,若不作用达到基板破损程度的应力。则由于没有必要粘结增强板,也不需要除去增强板的工序,因此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另外,在进行贴附增强板的工序时,也可以贴附偏光板以代替增强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去后道工序的偏光板贴附工序。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100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从背光源单元800出射的光,通过偏光板220从液晶面板100的阵列基板200一侧入射。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利用由像素电极213与对向电极403之间的电场所控制的液晶层410进行调制,有选择性地透过每个显示像素部分PX的对向基板400一侧的偏光板407。通过这样,形成显示图像。
根据该第1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能够使构成阵列基板及对向基板的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因此能够达到液晶面板薄型化的要求。另外,即使在这样使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比各绝缘基板要厚的偏光板,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通过这样,能够提供即使弯折也不会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由于将驱动电路的一部分与阵列基板一体构成,因此对于与外部电路的连接点,和不配置驱动电路时信号线数必须例如是1024×3处的连接点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用48处即可。因而,与以往最低限度连接点设置在垂直的2边的情况不同,该48处的连接点仅配置在液晶面板的一长边一侧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当然能够缩小将液晶面板与驱动电路基板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的连接面积,而且即使弯折液晶显示装置,也能够防止柔性布线基板的剥落或断线。
再有,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间隔是利用与阵列基板形成一体的柱状隔件来形成的。通过这样,即使在弯折液晶显示装置时,也能够防止隔件移动,能够防止伴随隔件的移动而产生的显示不良情况。另外,由于柱状隔件能够按照设计值所希望的密度进行配置,因此即使弯折,间隔也不会有大的变动,能够确保均匀的显示质量。
另外,在本第1实施形态中,形成的偏光板的厚度比构成阵列基板及对向基板的玻璃基板的厚度要厚。因此,在弯曲液晶面板时,由于议价房东我板压紧玻璃基板,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基板沿弯曲方向的反方向弯曲而单元间间隔增大的情况,不会有损显示质量。
因而,能够提供使显示装置弯曲使用等富有通用性的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第2实施形态)
如图1及图3所示,第2实施形态有关的显示装置即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反射型液晶面板100、以及对该液晶面板100供给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基板500而构成。根据情况,也可以在反射型液晶面板100的显示面一侧,配置面光源部分作为正面光源。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参照附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构成阵列基板200及对向基板400的光透射性各绝缘基板201及401是利用玻璃形成,具有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在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2实施形态中是0.1mm的厚度)。
像素电极213是利用具有光反射性的导电性材料例如铝形成的。该像素电极(反射电极)213配置在树脂层218上。像素电极213在其表面即与对向基板400相对的表面具有随机的微细凹凸。
即,成为像素电极213的衬底的树脂层218在TFT211上层叠的层间绝缘膜217上形成,在其表面具有凹凸图形。像素电极213配置在该树脂层218上,通过这样形成具有与树脂层218的凹凸图形相似的凹凸。这样,能够使从对向基板400一侧入射的光产生散射,从而进行反射,能够扩大视角。
对向基板400具有在绝缘基板401的一个主面(表面)上配置的彩色滤光层CF。彩色滤光层CF例如利用分别着色成红、绿、蓝的彩色抗蚀剂层形成。各色的彩色滤光层CF对每一个对应颜色的显示像素部分PX进行配置。
对向电极403与像素电极213相对,配置在彩色滤光层CF上。该对向电极403利用具有光透射性的导电性材料例如ITO形成。取向膜405配置在有效显示区102的整个表面,以覆盖全部的像素电极403。
该液晶面板100具有配置在对向基板400的外表面的偏光板407。该偏光板407的偏光方向根据液晶层410的特性来设定。即,偏光板407利用粘结剂406粘结在构成对向基板400的绝缘基板401的另一个主面(痛面)上。偏光板407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同样构成。
另外,该液晶面板100具有配置在阵列基板200的外表面的增强板240。即,增强板240利用粘结层241粘结在构成阵列基板200的绝缘基板2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该增强板240利用树脂如聚醚砜(PES)形成。
这些增强板240及偏光板407是利用具有柔性的树脂形成的。另外,增强板240及偏光板407充分延伸分别达到绝缘基板的端部。即,增强板240具有等于或大于阵列基板200的外形尺寸,同时偏光板407也具有等于或大于对向基板400的外形尺寸。另外,增强板240及偏光板407具有比各绝缘基板201及401的厚度要厚的厚度,例如具有0.3mm的厚度。
这样,为了达到液晶面板100的薄型化的要求,即使在使各绝缘基板201及401形成极薄的厚度、例如0.1mm左右时,但通过设置上述的增强板240及偏光板407,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201及401。这样,即使对液晶面板100加上弯折那样的应力时,也能够防止绝缘基板201及401产生破裂,能够提供不易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特别是通过使增强板及偏光板充分延伸达到绝缘基板的端部,能够大大减少绝缘基板的破裂及缺口等。
上述那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反射型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基本上与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相同。在制造反射型液晶面板时,彩色滤光层设置在第2玻璃基材一侧,设置在第1玻璃基材一侧的像素电极利用具有光反射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
另外,在图8A所示的工序中,没有必要除去贴附在玻璃基板201上的增强板240,中要权除去贴附在玻璃基板401上的增强板205及粘结层223后,仅在玻璃基板4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406粘结偏光板407即可。
另外,当然也可以采用像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其它方法。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反射型液晶面板100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从对向基板400一侧通过偏光板407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利用像素电极213再一次向对向基板400一侧进行反射。这时,入射光及反射光利用由像素电极213与对向电极403之间的电场所控制的液晶层410进行调制,有选择地在每个显示像素部分PX透过偏光板407。通过这样,形成显示图像。
根据该第2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能够构成阵列基板及对向基板的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因此能够达到液晶面板薄型化的要求。另外,即使在这样使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比各绝缘基板要厚的偏光板及增强板,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通过这样,能够提供即使弯折也可防止破损、即使弯曲也可抑制单元间隔的变动、保持良好显示质量而且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即使在曲率半径为200mm以下、特别是曲率半径达到150mm将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弯折,也能够防止柔性布线基板剥落或断线。再有,即使是将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弯折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隔件的移动,能够防止伴随隔件的移动而产生的显示不良的情况。
因此,能够提供富有通用性的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下面说明第3实施形态及第4实施形态。这些第3实施形态及第4实施形态是有关安装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在光透射型及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上装有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与触摸屏相比,缺乏柔软性。因此,在对触摸屏加上压力而变形时,对液晶面板也局部性地加上压力,不仅部分间隔小于所希望的值,产生显示不良的情况,而且有玻璃基板破损的危险。因此,为了使得液晶面板与触摸屏不接触,必须在它们之间确保足够的间隔。因而,很难使组件化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充分实现薄型化。
所以,在第3实施形态及第4实施形态中,将说明能够保持柔性而且利用触摸屏能够增加强度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第3实施形态)
如图1及图9所示,第3实施形态有关的显示装置即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光透射型液晶面板100、对该液晶面板100供给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基板500、从背面侧对液晶面板100进行照明的背光源单元800、以及触摸屏1100。液晶面板100与驱动电路基板500通过柔性布线基板950进行电连接。柔性布线基板950利用各向异性电膜(ACF)951与液晶面板100及驱动电路基板500进行电连接。
如图11所示,触摸屏1100检测在规定区域1101内的接触位置,生成输入信号。该触摸屏1101具有配置在规定区域1101的导电体层1103、在包围该导电体层1103的4边分别配置的检测电极1105A及1105B和1107A及1107B、以及根据通过这些检测电极检测的检测信号而生成输入信号的输入电路1109。
导电体层1103例如利用ITO等透光性导电性材料形成。检测电极由X电极1105A及1105B和Y电极1107A及1107B构成。X电极1105A及1005B是起到作为在导电体层1103相对的2边即在水平方向X延伸的2边配置的一组第1检测电极的功能。Y电极1107A及1107B能是起到作为在导电体层1103相对的2边中与X电极1105A及1105B垂直的2边即在垂直方向Y延伸的2边配置的一组第2检测电极的功能。
下面更详细说明触摸屏1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该触摸屏1100装在显示面板的整个表面上,是检测用户利用手指或笔按压(或接触)角摸屏表面的位置的装置。这样的触摸屏1100是省略键盘输入的便携信息终端最常使用的输入装置。另外,将这样的触摸屏1100装在笔记本个人电脑等设备上,能够同时使用键盘输入及触摸屏输入、能够提高性能。
例如,电阻方式的触摸屏1100如图12所示,具有第1基板1111、第2基板1121、以及起到作为规定间隔保持这些第1基板1111及第2基板1121的保持装置功能的隔件1131。
第1基板1111具有玻璃或塑料等透明的绝缘性基板1113。该基板1113在其表面即与第2基板1121相对的面上具有为了得到规定区域1101而配置的导电体层1103A。在该导电体层1103A的相对的2边配置X电极1105A及1105B。
第2基板1121具有玻璃或塑料等透明的绝缘性基板1123。该基板1123在其表面即与第1基板1121相对的面上具有为了得到规定区域1101而配置的导电体层1103B。在该导电体层1103B的相对的2边配置Y电极1107A及1107B。
在这样结构的触摸屏1100中,如图13所示,例如用笔按下第2基板1121,则因此第2基板1121凹下。通过这样,配置在第2基板1121的导电体层1103B与配置在第1基板1111的导电体层1103A接触,产生电气短路。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4所示,对第2基板1121的Y电极1107A与1107B加上直流电压E,对在第1基板1111上的导电体层1103A产生短路的位置即用笔按下的位置的电位Vp进行检测。通过这样,能够求出在X方向的位置。
同样,对第1基板1111的X电极1105A与1105B加上直流电压E,对在第2基板1121上的导电体层1103B产生短路的位置即用笔按下的位置的电位Vp进行检测。通过这样,能够求出在Y方向的位置。
另外,对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当然也可以采用上述那样的电阻方式以外的触摸屏。
如图1及图9所示,液昌面板100具有包含矩阵状配置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PX的对角12.1英寸有效显示区102。该液晶面板100具有阵列基板200、对向基板400、以及在阵列基板200与对向基板400之间分别通过取向膜保持的液晶层410。
阵列基板200及对向基板400是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同样构成的。即,阵列基板200为了达到更薄型化的要求,具有由玻璃制成的有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是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3实施形态中有0.1mm)、最好是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3实施形态中有0.1mm的厚度)的光透射性绝缘基板401。
另外,液晶面板100具有分别配置在阵列基板200的外表面及对向基板400的外表面的一对偏光板220及407。这些偏光板220及407的偏光方向分别根据液晶层410的特性来设定。即,偏光板220利用粘结剂221,贴附在构成阵列基板200的绝缘基板2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另外,偏光板407利用粘结剂406,贴附在构成对向基板400的绝缘板4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
这些偏光板220及407是利用具有柔性的树脂形成的。另外,偏光板220及407充分延伸达到各绝缘基板的端部。即,偏光板220具有等于或大于阵列基板200的尺寸,同时偏光板407也具有等于或大于对向基板400的尺寸。在该第3实施形态中,是使绝缘基板端部与偏光板端部一致,但也可以是偏光板端部比绝缘基板端部更延伸,以覆盖绝缘基板边角部而构成。另外,若触摸屏1100的端部与绝缘基板端一致,或者从绝缘基板端部延伸达到外侧,则偏光板端部也可以从绝缘基板端部后退。反之,在偏光板端部与绝缘基板端部一致、或者从绝缘基板端部延伸达到外侧的情况下,触摸屏1100也可以从绝缘基板端部后退。总之,若贴附在绝缘基板上的偏光板或触摸屏的任何一方与绝缘基板端部一致,或者从绝缘基板端部延伸,则能够充分防止绝缘基板端部的破裂及缺口等。
另外,在这些偏光板220及407中,至少阵列基板200一侧的偏光板220具有比构成阵列基板200的绝缘基板201的厚度要厚、例如0.3mm的厚度。同样,对向基板400一侧的偏光板407也可以具有比构成对向基板400的绝缘基板401的厚度要厚、例如0.3mm的厚度。
触摸屏1100设置在对向基板400一侧的偏光板407上。即,触摸屏1100(在第3实施形态中,是构成触摸屏1100的第1基板1111的绝缘性基板1113)利用粘结剂1200贴附在对向基板400一侧的偏光板407上。该触摸屏1100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柔性,达到根据利用笔等按下而凹陷的程度,同时具有等于或大于对向基板400的尺寸,充分延伸达到绝缘基板端部。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为了达到液晶面板100的薄型化的要求,即使在使各绝缘基板201及401形成极薄的厚度、例如0.1mm左右时,但通过设置偏光板220、407、及触摸屏1100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201及401。这样,即使通过触摸屏1100对液晶面板100加上弯折那样的应力时,也能够防止绝缘基板201及401产生破裂,能够提供不易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特别是通过使偏光板及触摸屏充分延伸达到绝缘基板的端部,能够大大减少绝缘基板的破裂及缺口等。
再有,由于能够使液晶面板具有柔性,因此对触摸屏加上压力而变形时,液晶面板也同样变形,能够防止绝缘基板的破损。另外,通过以所希望的密度将柱状隔件与阵列基板一体设置,即使在液晶面板变形时,也能够防止产生部分的显示不良的情况。因此,不需要确保液晶面板与触摸屏之间的间隔,能够使组件化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充分实现薄型化。
另外,在第3实施形态中,是将触摸屏贴附在偏光板上,但也可以将触摸屏配置在绝缘基板上,再在其上贴附偏光板。
上述那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基本上与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相同。在第3实施形态的情况下,只要如图8B所示,在玻璃基板2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221粘结厚约0.3mm的偏光板220,同时在玻璃基板4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406粘结厚约0.3mm的偏光板407,然后接着在偏光板407的表面通过粘结剂1200贴附构成触摸屏1100的第1基板1111的绝缘性基板1113即可。
另外,当然也可以采用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的其它方法。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100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从背光源单元800出射的光,通过偏光板220从液晶面板100的阵列基板200一侧入射。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利用由像素电极213与对向电极403之间的电场所控制的液晶层410进行调制,有选择性地透过每个显示像素部分PX的对向基板400一侧的偏光板407。透过偏光板407的光再透过触摸屏1100,通过这样形成显示图像。
根据该第3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能够使构成阵列基板及对向基板的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因此能够达到液晶面板薄型化的要求。另外,由于将触摸屏与液晶面板粘贴,因此与它们之间设置间隔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组件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实现薄型化。
另外,即使在这样使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比各绝缘基板要厚的偏光板及触摸屏,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通过这样,能够提供即使弯折也不会破损的具有柔性的而且装有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再有,由于通过贴附触摸屏而能够增强绝缘基板,因此触摸屏一侧的基板所设置的偏光板不需要具有为了增强绝缘基板所必需的厚度。因此,能够既具有优异耐久性,又达到更进一步薄型化的程度。
另外,由于将驱动电路的一部分与阵列基板一体构成,因此对于与外部电路的连接点,和不配置驱动电路时信号线数必须例如是1024×3处的连接点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用48处即可。因而,与以往最低限度连接点设置在垂直的2边的情况不同,该48处的连接点仅配置在液晶面板的一长边一侧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当然能够缩小将液晶面板与驱动电路基板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的连接面积,而且即使弯折液晶显示装置,也能够防止柔性布线基板的肃落或断线。
再有,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间隔是利用与阵列基板形成一体的柱状隔件来形成的。通过这样,即使在弯折液晶显示装置时或通过触摸屏按压时,也能够防止隔件移动,能够防止伴随隔件的移动而产生的显示不良情况。另外,由于柱状隔件能够按照设计值所希望的密度进行配置,因此即使弯折,间隔也不会有大的变动,能够确保均匀的显示质量。
因而,能够提供使显示装置弯曲使用等富有通用性的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第4实施形态)
如图1及图10所示,第4实施形态有关的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反射型液晶面板100、对该液晶面板100供给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基板500、以及触摸屏1100而构成。根据情况,也可以在反射型液晶面板100的显示面一侧,配置面光源部分作为正面光源。另外,对于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参照附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阵列基板200及对向基板400是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同样构成。即,构成阵列基板200及对向基板400的光透射性各绝缘基板201及401是利用玻璃形成,具有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在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4实施形态中是0.1mm的厚度)。
该液晶面板100具有配置在对向基板400的外表面的偏光板407。该偏光板407的偏光方向根据液晶层410的特性来设定。即,偏光板407利用粘结剂406粘结在构成对向基板400的绝缘基板4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偏光板407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同样构成。
另外,该液晶面板100具有配置在阵列基板200的外表面的增强板240。即,增强板240利用粘结层241粘结在构成阵列基板200的绝缘基板2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该增强板240利用树脂例如聚醚砜(PES)形成。
这些增强板240及偏光板407是利用具有柔性的树脂形成的。另外,增强板240及偏光板407充分延伸分别达到绝缘基板的端部。即,增强板240具有等于或大于阵列基板200的外形尺寸,同时偏光板407也具有等于或大于对向基板400的外形尺寸。另外,增强板240及偏光板407具有比各绝缘基板201及401的厚度要厚的厚度,例如具有0.3mm的厚度。
另外,在偏光板407上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相同,设置触摸屏1100。
在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达到反射型液晶面板100的薄型化的要求,在使各绝缘基板201及401形成极薄的厚度、例如0.1mm左右时,通过设置增强板240、偏光板407及触摸屏1100,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201及401。通过这样,即使在通过触摸屏1100对液晶面板100加上弯折那样的应力时,也能够防止绝缘基板201及401产生破裂,能够提供不易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特别是通过使偏光板及触摸屏充分延伸达到绝缘基板端部,能够大大减少绝缘基板的破裂及缺口等。
再有,由于能够使液晶面板具有柔性,因此对触摸屏加上压力而变形时,液晶面板也同样变形,能够防止绝缘基板的破损。另外,通过以所希望的密度将柱状隔件与阵列基板一体设置,即使在液晶面板变形时,也能够防止产生部分的显示不良的情况。因此,不需要确保液晶面板与触摸屏之间的间隔,能够使组件化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充分实现薄型化。
另外,在第4实施形态中,是将触摸屏贴附在偏光板上,但也可以将触摸屏配置在绝缘基板上,再在其上贴附偏光板。
上述那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反射型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基本上与第3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制造方法相同。在第4实施形态的情况下,只要如图8B所示,在玻璃基板2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221粘结厚约0.3mm的偏光板220,同时在玻璃基板4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406粘结厚约0.3mm的偏光板407,然后接着在偏光板407的表面通过粘结剂1200贴附构成触摸屏1100的第1基板1111的绝缘性基板1113即可。
另外,当然也可以采用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的其它方法。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反射型液晶面板100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透过触摸屏1100,从对向基板400一侧通过偏光板407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利用像素电极213再一次向对向基板400一侧进行反射。这时,入射光及反射光利用由像素电极213与对向电极403之间的电场所控制的液晶层410进行调制,有选择地在每个显示像素部分PX透过偏光板407。透过偏光板407的光再透过触摸屏1100,通过这样形成显示图像。
根据该第4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能够使构成阵列基板及对向基板的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因此能够达到液晶面板薄型化的要求。另外,即使在这样使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偏光板、增强板及触摸屏,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通过这样,能够提供即使弯折也没有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与第3实施形态相同,即使将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弯折,也能够防止柔性布线基板剥落或断线。再有,即使是将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弯折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隔件的移动,能够防止伴随隔件的移动而产生的显示不良的情况。
因此,能够提高富有通用性的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下面说明第5实施形态,该第5实施形态是装有背光源单元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具有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需要对液晶面板进行照明用的背光源单元。该背光源单元配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因此,难以使组件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实现薄型化。
因此,在第5实施形态中,说明既保持柔性又能够利用背光源单元来增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第5实施形态)
如图1及图15所示,第5实施形态有关的显示装置即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光透射型液晶面板100、对该液晶面板100供给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基板500、以及从背面侧对液晶面板100进行照明的背光源单元800。液晶面板100与驱动电路基板500通过柔性布线基板950进行电连接。柔性布线基板950利用各向异性电膜(ACF)951与液晶面板100及驱动电路基板500进行电连接。
背光源单元800具有面光源部分810、以及对由该面光源部分810出射的光提供规定的光学特性的至少1片光学片820而构成。面光源部分810利用例如具有与液晶面板100相同尺寸的导光板、配置在该导光板的端面的管状光源、以及将该管状光源发射的光引向导光体端面的反射板构成。光学片820利用将面光源部分810出射的光进行聚焦的棱镜片或漫射的漫射片等构成。
液晶面板100具有包含矩阵状配置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PX的有效显示区102。该液晶面板100具有阵列基板200、对向基板400、以及在阵列基板200与对向基板400之间分别透过取向膜保持的液晶层410。
阵列基板200及对向基板400是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同样构成的。即,阵列基板200为了达到更薄型化的要求,具有由玻璃制成的有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是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5实施形态中有0.1mm)、最好是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5实施形态中有0.1mm的厚度)的光透射性绝缘基板401。
另外,液晶面板100具有分别配置在阵列基板200的外表面及对向基板400的外表面的一对偏光板220及407。这些偏光板220及407的偏光方向分别根据液晶层410的特性来设定。即,偏光板220利用粘结剂221,贴附在构成阵列基板200的绝缘基板2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另外,偏光板407利用粘结剂406,贴附在构成对向基板400的绝缘板401的另一个主面(背面)上。
这些偏光板220及407是利用具有柔性的树脂形成的。另外,偏光板220及407充分延伸达到各绝缘基板的端部。即,偏光板220具有等于或大于阵列基板200的尺寸,同时偏光板407也具有等于或大于对向基板400的尺寸。在该第3实施形态中,是使绝缘基板端部与偏光板端部一致,但也可以是偏光板端部比绝缘基板端部更延伸,以覆盖绝缘基板边角部而构成。另外,若背光源单元800的端部与绝缘基板端一致,或者从绝缘基板端部延伸达到外侧,则偏光板端部也可以从绝缘基板端部后退。反之,在偏光板端部与绝缘基板端部一致、或者从绝缘基板端部延伸达到外侧的情况下,背光源单元800、例如光学片820也可以从绝缘基板端部后退。总之,若贴附在绝缘基板上的偏光板或背光源单元的任何一方与绝缘基板端部一致,或者从绝缘基板端部延伸,则能够充分防止绝缘基板端部的破裂及缺口等。
另外,在这些偏光板220及407中,至少对向基板400一侧的偏光板407具有比构成对向基板400的绝缘基板401的厚度要厚、例如0.3mm的厚度。另外,在与后述的光学片厚度的关系中,若厚度的总和比绝缘基板401的厚度要厚,则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增强效果。同样,阵列基板200一侧的偏光板220也可以具有比构成阵列基板200的绝缘基板201的厚度要厚、例如0.3mm的厚度。
背光源单元800设置在阵列基板200一侧的偏光板220上。即,背光源单元800(在第5实施形态中,是背光源单元800的光学片820)利用粘结剂821贴附在阵列基板200一侧的偏光板220,该光学片820是例如具有扩散功能的ツジウこ(茨机电)公司生产的D120,利用具有柔性的树脂形成,同时具有等于或大于阵列基板200的尺寸,并充分延伸达到绝缘基板端部。该光学片820具有比绝缘基板201的厚度要厚、例如0.12mm的厚度。在将具有这样的厚度的光学片820贴附在偏光板220上时,如上所述,偏光板220不一定需要比绝缘基板201的厚度要厚。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为了达到液晶面板100的薄型化的要求,即使在使各绝缘基板201及401形成极薄的厚度、例如0.1mm左右时,但通过设置偏光板220、407、及背光源单元800(特别是光学片820)、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201及401。这样,即使对液晶面板100加上弯折那样的应力时,也能够防止绝缘基板201及401产生破裂,能够提供不易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特别是通过使偏光板及背光源单元充分延伸达到绝缘基板的端部,能够大大减少绝缘基板的破裂及缺口等。
另外,通过所希望的密度将柱状隔件与阵列基板一体设置,即使在液晶面板变形时,也能够防止产生部分的显示不良的情况。因此,不需要确保液晶面板与背光源单元之间的间隔,能够使组件化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充分实现薄型化。
上述那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基本上与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相同。在第3实施形态的情况下,只要如图8B所示,在玻璃基板2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221粘结厚约0.3mm的偏光板220,同时在玻璃基板401的外表面通过粘结剂406粘结厚约0.3mm的偏光板407,然后接着在偏光板220的表面通过粘结剂821贴附构成背光源单元800的光学片820即可。
另外,当然也可以采用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的其它方法。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光透射型液晶面板100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从背光源单元800的面光源部分810出射的光,利用光学片820提供规定的光学特性后,通过偏光板220从液晶面板100的阵列基板200一侧入射。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利用由像素电极213与对向电极403之间的电场所控制的液晶层410进行调制,有选择性地透过每个显示像素部分PX的对向基板400一侧的偏光板407。通过这样,形成显示图像。
根据该第5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能够使构成阵列基板及对向基板的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因此能够达到液晶面板薄型化的要求。另外,由于将背光源单元与液晶面板粘贴,因此与它们之间设置间隔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组件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实现薄型化。
另外,即使在这样使各绝缘基板的厚度极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比各绝缘基板要厚的偏光板及背光源单元(特别是构成背光源单元的光学片),也能够增强各绝缘基板。通过这样,能够提供即使弯折也不会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液晶面板。
再有,由于通过贴附背光源单元而能够增强绝缘基板,因此背光源单元一侧的基板所设置的偏光板不需要具有为了增强绝缘基板所必需的厚度。因此,能够既具有优异耐久性,又达到更进一步薄型化的程度。
另外,由于将驱动电路的一部分与阵列基板一体构成,因此对于与外部电路的连接点,和不配置驱动电路时信号线数必须例如是1024×3处的连接点不同,在本实施形态中用48处即可。因而,与以往最低限度连接点设置在垂直的2边的情况不同,该48处的连接点仅配置在液晶面板的一长边一侧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当然能够缩小将液晶面板与驱动电路基板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的连接面积,而且即使弯折液晶显示装置,也能够防止柔性布线基板的肃落或断线。
再有,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间隔是利用与阵列基板形成一体的柱状隔件来形成的。通过这样,即使在弯折液晶显示装置时,也能够防止隔件移动,能够防止伴随隔件的移动而产生的显示不良情况。另外,由于柱状隔件能够按照设计值所希望的密度进行配置,因此即使弯折,间隔也不会有大的变动,能够确保均匀的显示质量。
因而,能够提供使显示装置弯曲使用等富有通用性的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另外,在该第5实施形态中,作为构成背光源单元800的光学片820是贴附漫射板来增强绝缘基板201的,但也可以另外贴附棱镜片或选择反射板等各种光学片。另外,也可以将多片光学片贴附在绝缘基板201上进行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贴附的光学片的总厚度具有比绝缘基板201要厚的厚度即可。再有,在采用能够省略光学片而构成的背光源单元时,也可以将面光源部分810利用粘结剂821直接贴附在偏光板220上。在这种构成时,能够更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是在绝缘基板201上依次贴附偏光板220及光学片820,但也可以将兼具再有作为偏光板功能的光学片直接贴附在绝缘基板201上。在这种情况下,光学片只要具有比绝缘基板201要厚的厚度即可。
在上述第1至第5实施形态中,作为显示装置是以光透射型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各像素部分分别设置光透射部分及光反射部分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作为其它显示装置的具有主动发光元件的主动发光型显示装置。在以下说明的第6实施形态中,作为可适用本发明的主动发光型显示装置,是对适用于例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ELD)的例子进行说明。
(第6实施形态)
如图16至图19所示,第6实施形态有关的显示装置即OELD具有包含显示图像的有效显示区102的阵列基板AR、以及密封阵列基板(array substrate)AS的至少有效显示区102的封接体(sealing body)SB而构成。有效显示区102由矩阵状配置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PX(R、G、B)构成。
各显示像素部分PX(R、G、B)包括具有将ON像素与OFF像素电气隔离而且保持供给ON像素的图像信号的功能的像素开关SW、根据通过像素开关SW供给的图像信号对显示元件供给所希望的驱动电流的驱动晶体管TR、以及在规定期间保持驱劝晶体管TR的栅极一源极间电位的存储电容元件(storagecapacitor)SC。这些像素开关SW及驱动晶体管TR例如由薄膜晶体管构成,具有多晶硅膜即p-Si膜作为活性层。另外,各显示像素单元PX(R、G、B)分别具有作为显示元件的有机EL元件LD(R、G、B)。即,红色像素PXR具有发红光的有机EL元件LDR,绿色像素PXG具有发绿光的有机EL元件LDG,再有蓝色像素PXB具有发蓝光的有机EL元件LDB。
各种有机EL元件LD(R、G、B)基本上相同,有机EL元件LD由矩阵状配置而且每个显示像素部分PX形成独立岛状的第1电极FE、与第1电极FE相对配置而且全部显示像素部分PX公用而形成的第2电极SE、以及保持在这些第1电极FE与第2电极SE之间的有机活性层OA而构成。
阵列基板AS具有沿显示像素单元PX的行方向(即图16的Y方向)配置的多条扫描线Y、沿与扫描线Y近似垂直的方向(即图16的X方向)配置的多条信号线X、以及向有机EL元件LD的第1电极FE一侧供给电源用的电源供给线P。
电源供给线P与配置在有效显示区102周围的示图示的第1电极电源线连接。有机EL元件LD的第2电极SE一侧,与配置在有效显示区102周围而且供给公共电位、这里是接地电位的未图示的第2电极电源线连接。
另外,阵列基板AS在有效显示区102周边的驱动电路部分110中,具有对扫描线Y供给扫描脉冲的扫描线驱动电路251、以及对信号线X供给图像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261。所有的扫描线Y与扫描线驱动电路251连接。另外,所有的信号线X与信号线驱动电路261连接。
像素开关SW在这里配置在扫描线Y与信号线X的交叉部分附近。像素开关SW的栅极与扫描线Y连接,源极与信号线X连接,漏极与构成存储电容元件SC的一个电极及驱动晶体管TR的栅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R的源极与构成存储电容元件的另一个电极及电源供给线P连接,漏极与有机EL元件LD的第1电极FE连接。
如图17至图19所示,阵列基板AS具有配置在布线基板120上的有机EL元件LD。另外,布线基板120是在由玻璃制成的绝缘性支持基板GS上,具有像素开关、驱动晶体管TR、存储电容元件、扫描线驱动电路、信号线驱动电路及各种布线(扫描线、信号线、电源供给线等)等以外,还包括栅极绝缘膜214、层间绝缘膜217及树脂层218等构成。
构成有机EL元件LD的第1电极FE配置在布线基板120表面的绝缘膜上。该第1电极FE这里利用ITO或IZO等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形成,起到作为阳极的功能。
有机活性层OA至少包含具有发光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各种颜色公共形成的空穴缓冲层、电子缓冲层、以及每种颜色形成的有机发光层的3层层叠而构成,也可以用功能复合的2层或单层构成。例如,空穴缓冲层配置在阳极与有机发光支之间,利用芳香族胺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或聚苯胺衍生物等的薄膜形成。有机发光层利用具有发红、绿或蓝光的发光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形成。该有机发光层在采用例如高分子系发光材料时,利用PPV(聚对苯撑乙烯)、聚芴衍生物或其前驱体等的薄膜构成。
第2电极SE是在有机活性层OA上对各有机EL元件LD公共配置。该第2电极SE利用例如Ca(钙)、Al(铝)、Ba(钡)或Ag(银)等具有电子注入功能的金属膜形成,起到作为阴极的功能。
另外,阵列基板AS在有效显示区102中,具有隔开各显示像素部分RX(R、G、B)的隔件BH。隔件BH沿第1电极FE的边缘呈格子形状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有机EL元件LD中,对夹在第1电极FE与第2电极SE之间的有机活性层OA注入电子及空穴,通过使它们复合而生成激子,利用该激子失活时产生的规定波长的光发射而进行发光。这里,该EL发光是从阵列基板AS的下表面一侧即第1电极EF一侧出射。通过这样,形成显示图像。
然而,OELD具有为了覆盖在布线基板120的主面中至少有效显示区102而配置的封接体SB。该封接体SB在图17所示的第1结构例中是玻璃基板,利用至少为了包围有效显示区102而涂布的密封材料,与阵列基板AS粘贴。在阵列基板AS设置的有机EL元件LD与封接体SB之间的密闭空间中,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
另外,封接体SB在图18所示的第2结构例中,是利用将至少2层薄膜、以及为了将这些薄膜与外气隔离而覆盖的多层隔离层进行层叠的多层膜构成。薄膜是利用例如丙烯系树脂等具有防湿性的树脂材料形成。隔离层利用例用铝或钛等金属材料、或氧化铝等陶瓷系材料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OLED中,构成阵列基板AS的玻璃基板GS具有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是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6实施形态中具有0.1mm的厚度)。另外,在图17所示的第1结构例中,构成封接体SB的玻璃基板也具有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是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在第6实施形态中具有0.1mm的厚度)。另外,在图18所示的第2结构例中,构成封接体SB的多层膜形成保持充分的密闭性而且具有柔性的厚度。
另外,该OLED在玻璃基板GS的外表面具有偏光板PL。该偏光板PL是为了防止在玻璃基板GS上映出外部光源图像等观察侧的不希望的图像用的。因此,能够防止玻璃基板GS上形成的显示图像与不希望的图像产生重叠,能够抑制显示质量的恶化,该偏光板PL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利用具有柔性的树脂形成。
另外,偏光板PL充分延伸达到玻璃基板GS的端部。即,该偏光板PL具有等于或大于玻璃基板GS的外形尺寸。另外,该偏光板PL具有比玻璃基板GS的厚度要厚、例如0.3mm的厚度。在图17所示的第1结构例的情况下,最好在封接体SB的外表面具有增强板。该增强板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利用具有柔性的树脂形成,具有比封接体SB的厚度要厚、例如0.3mm的厚度。
这样,为了达到OELD的薄型化的要求,即使在使玻璃基板GS形成极薄的厚度、例如0.1mm左右时,但通过设置上述的偏光板PL,也能够增强玻璃基板GS。根据情况,还可以通过设置增强板来增强封接体SB。这样,即使对OELD加上弯折那样的应力时,也能够防止玻璃基板GS产生破裂,能够提供不易破损的具有柔性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另外,特别是通过使偏光板PL充分延伸达到玻璃基板GS的端部,能够大大减少玻璃基板GS的破裂及缺口等。
因而,能够提供使显示装置弯曲使用等富有通用性的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在上述的第6实施形态中,对于第1结构例及第2结构例都是以从阵列基板AS的下面一侧将EL发光出射的所谓下面发光型OELD为例进行说明的,但不限于这些例子。该第6实施形态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如图18所示的第3结构例,即用光反射性材料构成第1电极FE,而用光透射性材料构成第2电极SE,通过这样形成从阵列基板AS的表面一侧将EL发光出射的所谓上面发光型OELD。在这样的上面发光型OELD的情况下,与下面发光型相比,能够增大开口率,能够提高发光辉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封接膜SB上配置兼有平坦化作用的保护膜PF,再配置偏光板PL。另外,在阵列基板AS的背面一侧配置增强板RP以代替偏光板而构成,该增强板RP的结构与前述实施形态相同。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至第6实施形态,具有在一对玻璃基板间封入光学物质而构成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的显示装置中,各玻璃基板包含贴附在其外表面、具有比玻璃基板要厚的厚度的薄膜。各薄膜中也至少有一个薄膜是用偏光板构成。另外,各玻璃基板具有显示装置能够弯曲的厚度而构成。
如第1实施形态(图2)、第3实施形态(图9)及第5实施形态(图15)那样,具有光透射型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在一对玻璃基板的双方包含具有柔性的偏光板。另外,如第2实施形态(图3)及第4实施形态(图10)那样,具有反射型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一个薄膜是偏光板,而另一个薄膜具有柔性的增强板。再有,如第6实施形态的第1结构例(图17)及第2结构例(图18)那样,由OELD构成的显示装置的一个薄膜是偏光板。通过这样,能够提供兼具薄型化及高耐久性的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
各玻璃基板的厚度用0.15mm及0.15mm以下,最好是0.1mm以下(含0.1mm),通过这样能够构成的显示装置可以弯曲。另外,通过具有这样厚度的玻璃基板,显示装置能够以200mm及200mm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曲。
第1至第5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具有液晶组成物作为光学物质,形成保持在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另外,第6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具有EL材料作为光学物质,形成有机活性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至第6实施形态,在玻璃基板的一个主面(即表面)具有多个显示像素部分的显示装置中,玻璃基板具有在其另一个主面(即背面)延伸到达玻璃基板端部而配置的、具有比玻璃基板要厚的厚度的偏光板。另外,玻璃基板具有显示装置能够弯曲的厚度而构成。
偏光板的厚度比玻璃基板的厚度要厚,这一点是必需的,但最好是在不妨碍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这样程度的厚度以下,例如设定为0.5mm及0.5mm以下。
根据上述各实施形态,具有在一对玻璃基板间封入光学物质而构成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的显示装置是利用以下的工序制成的。即显示装置利用(a)将一对玻璃板以规定的间隙粘贴的工序、(b)通过研磨各玻璃基板的外表面使其达到0.1mm以下(含0.1mm)的厚度的工序、(c)在至少一个玻璃基板的外表面贴附具有比该玻璃基板要厚的厚度的薄膜的工序、(d)以及将薄膜及一对玻璃基板剪切成规定尺寸的工序来制成。
具体来说,如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玻璃基板的粘贴工序(a)如参照图4、图5及图6A所说明的那样进行。研磨工序(b)如参照图6B及图7A所说明的那样进行,薄膜贴附工序(c)如参照图6C及图7B所说明的那样进行。剪切工序(d)如参照图7B及图7C所说明的那样进行。
另外,在玻璃基板的粘贴工序之前,也可以增加一个玻璃基板上滴下液晶组成物的加工序。具体来说,滴下工序如参照图4及图5所说明的那样进行。通过这样,与真空注入液晶组成的情况相比,还能够缩短制造时间。
再有,在剪切工序后也可以增加将没有配置薄膜的玻璃基板与外部电极端连接的工序。另外,在与外部电极端的连接工序后,也可以增加在玻璃基板贴附其它薄膜的工序。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形态,在其实施阶段不超出其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及改变。另外,各实施形态也可以尽可能地适当加以组合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组合的效果。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既保持显示性能、又能够达到更进一步薄型化要求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更进一步薄型化同时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laims (25)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个显示像素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贴附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偏光板、以及
贴附在所述偏光板上同时检测规定区域内的位置并生成输入信号的触摸屏。
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绝缘基板、
在所述第1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侧设置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
与所述第1绝缘基板的所述显示像素部分相对配置的第2绝缘基板、
贴附在所述第2绝缘基板的与所述显示像素部分的相对面的相反主面上的偏光板、以及
贴附在所述偏光板上同时检测规定区域内的位置并生成输入信号的触摸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板具有比所述绝缘基板要厚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屏包括
具有在所述规定区域配置的第1导电体层及在所述第1导电体层的相对的2边配置的一组第1检测电极的第1基板、
具有在所述规定区域配置的第2导电体层及在所述第2导电体层的相对的2边而且是相对于所述第1检测电极垂直的2边配置的一组第2检测电极的第2基板、以及
以规定的间隔保持所述第1基板及所述第2基板的保持装置,
所述第1基板贴附在所述偏光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像素部分在一对电极之间具有显示介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像素部分在所述绝缘基板上互相近似垂直那样配置的信号线与扫描线的交点附近具有开关元件,
所述开关元件利用包含多晶硅膜的薄膜晶体管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信号线供给驱动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及
对所述扫描线供给驱动信号的扫描线驱动电路,
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及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及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利用包含多晶硅膜的薄膜晶体管构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显示像素部分的一对电极之间具有形成规定间隔用的柱状隔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绝缘基板具有0.15mm及0.15mm以下的厚度。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在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保持液晶层而构成的显示面板、
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背光源单元、以及
检测规定区域内的位置并生成输入信号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
在所述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侧相互近似垂直那样配置的信号线及扫描线、
在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扫描线的交点附近配置的开关元件、以及
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
所述对向基板包括
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以及
在所述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侧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那样配置的对向电极,
还包括在所述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及所述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各自的另一个主面上贴附的偏光板,
所述触摸屏贴附在所述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一侧的所述偏光板上。
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在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保持液晶层而构成的显示面板、以及检测规定区域内的位置并生成输入信号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
在所述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侧相互近似垂直那样配置的信号线及扫描线、
在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扫描线的交点附近配置的开关元件、以及
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
所述对向基板包括
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以及
在所述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侧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那样配置的对向电极,
还包括在所述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各自的另一个主面上贴附的偏光板,
所述触摸屏贴附在所述偏光板上。
13.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个显示像素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贴附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同时检测规定区域内的位置并生成输入信号的触摸屏、以及
贴附在所述触摸屏上的偏光板。
14.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个显示像素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贴附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偏光板、以及
贴附在所述偏光板上同时对所述显示像素部分进行照明的背光源单元。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侧设置的多个显示像素部分、
贴附在所述绝缘基板的另一个主面上的偏光板、以及
贴附在所述偏光板上同时对所述显示像素部分进行照明的背光源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板具有比所述绝缘基板要厚的厚度。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单元具有光源部分、以及对由光源部分出射的光提供规定的光学特性的光学片,
所述光学片贴附在所述偏光板上。
1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单元具有面光源部分,
所述面光源部分贴附在所述偏光板上。
19.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像素部分在一对电极之间具有显示介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像素部分在所述绝缘基板上互相近似垂直那样配置的信号线与扫描线的交点附近具有开关元件,
所述开关元件利用包含多晶硅膜的薄膜晶体管构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所述信号线供给驱动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及对所述扫描线供给驱动信号的扫描线驱动电路,
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及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及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利用包含多晶硅膜的薄膜晶体管构成。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显示像素部分的一对电极之间具有形成规定间隔用的柱状隔件。
24.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绝缘基板具有0.15mm及0.15mm以下的厚度。
2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在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保持液晶层而构成的显示面板、以及
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
在所述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侧相互近似垂直那样配置的信号线及扫描线、
在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扫描线的交点附近配置的开关元件、以及
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
所述对向基板包括
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以及
在所述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侧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那样配置的对向电极,
还包括在所述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及所述第2光透射性绝缘基板的各自的另一个主面上贴附的偏光板,
所述背光源单元贴附在所述第1光透射性绝缘基板侧的所述偏光板上。
CN 200610005975 2002-05-17 2003-05-15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8153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43812 2002-05-17
JP2002143812 2002-05-17
JP2002143814 2002-05-17
JP2002143813 2002-05-17
JP2003134349 2003-05-1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7142A Division CN100401340C (zh) 2002-05-17 2003-05-15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5329A true CN1815329A (zh) 2006-08-09

Family

ID=36907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5975 Pending CN1815329A (zh) 2002-05-17 2003-05-1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1532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8937A (zh) * 2016-12-30 2017-07-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7004698A (zh) * 2014-12-15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圆化边缘的支承层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405112A (zh) * 2015-03-13 2017-11-28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绷带型监视装置的用户交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4698A (zh) * 2014-12-15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圆化边缘的支承层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004698B (zh) * 2014-12-15 2021-04-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圆化边缘的支承层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405112A (zh) * 2015-03-13 2017-11-28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绷带型监视装置的用户交互
CN106918937A (zh) * 2016-12-30 2017-07-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356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35959C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263165C (zh)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209662C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机器
CN1154012C (zh) 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机器
CN100339939C (zh) 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和电子机器
CN1227739C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具有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294656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627785Y (zh) 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875298A (zh) 制作光学膜的方法
CN1822738A (zh) 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CN1991537A (zh)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577414A (zh) 显示装置
CN2687713Y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31798C (zh) 液晶装置用基板、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044627A (zh) 半导体器件
CN1444427A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2797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42492A (zh) 显示装置
CN1517751A (zh) 上基底及具有该基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555098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355551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808710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684559A (zh) 发光器件、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822384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