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6505B - 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 - Google Patents

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6505B
CN1806505B CN 200510106892 CN200510106892A CN1806505B CN 1806505 B CN1806505 B CN 1806505B CN 200510106892 CN200510106892 CN 200510106892 CN 200510106892 A CN200510106892 A CN 200510106892A CN 1806505 B CN1806505 B CN 18065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lant growth
aforementioned
prominent bar
perispo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68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6505A (zh
Inventor
中尾康也
田中政一
井上升
奥山干夫
井上强
绪方洪
小林鉴明
森田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142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19787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535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06104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06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6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06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65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通过备有底面(2)、及配置于其周围的用壁(3)而构成具有育苗空间(4)的育苗容器(1)。在该育苗容器(1)中,周壁(3)具有:从底面(2)的外周缘立起的内周壁(5)、以经由从该内周壁(5)的上端延伸到横向外侧的上突缘(6)与内周壁(5)的上端相连的状态从上突缘(6)的外周缘垂下的外周壁(7)、及从该外周壁(7)的下缘延伸到横向外侧的突缘(8),又,在底面(2)上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突条(9),在备突条(9)上形成有排水孔(10)。

Description

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备有底面及包围该底面的周壁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那样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如特开平5-103547号公报等所示,有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制的育苗容器(育苗箱)和可使用后丢弃的纸材料制的育苗容器(育苗箱)等。
上述塑料制的育苗容器,是为了可多次重复使用而通过注射成型形成为厚度2~3毫米左右的相当结实的高价的育苗容器。又,上述纸材料制的育苗容器,是为了在从播种到用插秧机移植期间确保可保持其形状的强度和耐水性而将树脂等粘贴到纸材料表面的多层构造的高价育苗容器。
另一方面,使用上述那样的育苗容器培育的俯视呈矩形的簇状苗,是在使用插秧机的较大的田地或大量田地上进行移苗作业时使用的。因此,为了在适当的插秧时期获得对应于较大的田地面积的大量簇状苗,有必要准备大量育苗容器。
即,用上述的育苗器,农户自身在培育簇状苗的情况下不得不承担过大的费用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减轻农户等在培育簇状苗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及包围该底面的周壁,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上形成有突条。
根据上述特征,育苗容器成为其底面具有突条的具有高强度和保形性的育苗容器,由此,即使将育苗容器用质量轻、操作容易、且可实现材料费的削减的壁厚薄的树脂成型品构成,也会成为可重复使用、并且可高精度地培育出大小适于用插秧机进行移苗的簇状苗的育苗容器。
因此,通过改进育苗容器的底面形状,可提供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可减轻农户等在培育簇状苗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而且操作性好,簇状苗的形成精度高。
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突条延伸设置到从前述底面的外周缘立起的周壁上。
根据上述特征,不只在育苗容器的底面上,在从其底面的外周缘立起的周壁上也形成有突条,所以,可进一步提高作为育苗容器的强度和保形性,因此,可将育苗容器用质量更轻、操作容易、且可进一步实现材料费的削减等的壁厚更薄的树脂成型品构成。
因此,由于对育苗容器的周壁形状也进行了改进,所以,可将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作成为可进一步减轻农户等在使簇状苗培育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而且操作性好、簇状苗形成精度更高的育苗容器。
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突条向下鼓出地形成,在其下端形成有排水孔。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向下鼓出地形成突条,所以可防止向上鼓出形成突条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将在育苗容器中培育的簇状苗用捧苗板捧起时由于捧苗板挂到突条上而引起的突条的破损。
在底面上向下鼓出形成的突条的下端是育苗容器的最下端,在其最下端形成有排水孔,所以可确保从育苗容器排水的高排水性。
因此,由于改进了突条的形状和排水孔的形成部位,所以可实现作为育苗容器的耐用性及排水性的提高。
又,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突条沿前述底面的长度方向形成。
根据上述特征,通常,在将用育苗容器培育的簇状苗用捧苗板捧起的情况下,用捧苗板进行的捧苗操作是沿着育苗容器的长度方向进行的,所以可防止将突条沿着底面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在将用育苗容器培育的簇状苗用捧苗板捧起时由于捧苗板挂到突条上而引起的突条的破损。
因此,由于考虑到用捧苗板进行簇状苗的捧取的方向而设计的突条的形成方向,所以可实现作为育苗容器的耐久性的提高。
又,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厚度薄的片状。
根据上述特征,可将育苗容器作成为质量更轻、操作容易、搬运容易、并且可实现材料费削减的育苗容器。
因此,通过将育苗容器形成为厚度薄的片状,可将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作成可进一步减轻农户等在使簇状苗培育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并在操作性和搬运方面有利的育苗容器。
又,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从前述底面的外周缘立起的内周壁、及以与该内周壁的上端相连的状态垂下的外周壁。
根据上述特征,育苗容器的周壁为具有内周壁和外周壁的二层构造,由此,即使将育苗容器用质量轻、操作容易、且可实现材料费的削减的壁厚薄的树脂成型品构成,也可作成为可重复使用并且可高精度地培育出大小适于用插秧机进行移苗的簇状苗的、具有高强度和保形性的育苗容器。
因此,由于改进了育苗容器的周壁形状,所以可提供一种可进一步减轻农户等在使簇状苗培育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并且操作性好,簇状苗的形成精度高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
又,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内周壁形成为向上扩开状,前述外周壁形成为向下扩开状。
由于利用通常的育苗容器培育的簇状苗的培育期间是4月~6月这3个月左右,所以在将育苗容器重复使用的情况下,剩下的大约9个月是将多个育苗容器以叠置的状态保管到贮藏室等中。
由此,若育苗容器的重叠量小,则育苗容器被较高地叠置从而作为保管区域需要较大的区域,整个大约9个月的较长期间内,贮藏室等中的大部分收容区域都要作为育苗容器的保管区域使用。又,由于育苗容器被较高地叠置,所以不容易进行育苗容器的搬运,每次搬运的数量减少,所以导致育苗容器的搬运效率降低。
因此,如上述特征,将育苗容器的内周壁形成为向上扩开状,又,将外周壁形成为向下扩开状,在不使用育苗容器时,将多个育苗容器以使下面的育苗容器的正面与上面的育苗容器的反面紧贴或者大致紧贴的状态叠置,由此,可将多个育苗容器叠置时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可削减贮藏室等中作为育苗容器的保管区域使用的区域。又,由于容易进行育苗容器的搬运,使每次搬运的数量增多,所以提高了育苗容器的搬运效率。
因此,通过改进育苗容器的周壁形状,可将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作成在保管和搬运方面也有利的育苗容器。
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从前述外周壁的下缘延伸到横向外侧的突缘。
根据上述特征,利用突缘可进一步提高作为育苗容器的强度和保形性,因此,可将育苗容器用质量更轻、操作容易、且可进一步实现材料费的削减和保管区域的削减的壁厚更薄的树脂成型品构成。
在搬运育苗容器时,使手指紧靠在该突缘的下表面上,与使手指紧靠在外周壁的下缘的情况相比,手的触感更好。
因此,通过进一步改进育苗容器的周壁形状,可将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作成可进一步减轻农户等在使簇状苗培育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并且操作性更好、簇状苗的形成精度更高、保管和搬运方面也更加有利的育苗容器。
又,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排水孔的前述底面及前述外周壁的下缘处于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根据上述特征,在外周壁的下缘或从其下缘向横向外侧延伸的突缘上进行修正而切断不需要部分的情况下,可与在底面上形成排水孔时的穿设处理同时进行修整,从而实现加工工时的削减或加工时的作业行程的缩小,可提高育苗容器的生产率,因此可使作为育苗容器的单价降低。
因此,通过改进育苗容器中的外周壁下缘位置,可将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作成可进一步减轻农户等在使簇状苗培育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的育苗容器。
又,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连结前述底面及前述内周壁的底部上的4个角部倒角成平面状或曲面状。
根据上述特征,将育苗容器中的底部的四角倒角成平面状或曲面状,即使将育苗容器用可实现其操作性的提高和单价的削减等的壁厚薄的树脂成型品构成,与将其底部的四角作成棱角的情况相比,也可抑制在成型时底部四角处的壁厚的降低,由此,可抑制成型时、或使用时的由于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等产生的底部四角的破损。
因此,可抑制由于将育苗容器成型时的破损导致的单价的昂贵,并且,可通过育苗容器的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促进折旧,所以可更有效地减轻农户等在使簇状苗培育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
又,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突条向上突出地形成在前述底面上,在该突条上形成有排水孔,并且形成该底面的板的板厚设定成薄的厚度,由此,前述突条形成为在下部形成有窄幅空间的肋。
根据上述特征,例如,根即使从排水孔向外伸出也会在细长的空间内浮在空中,所以不易产生根接触到地面的现象,即使在一部分根接触到地面的情况下,也只是一部分根接触,大部分根不会牢固地扎根到地面上。
因此,在使培育成适于移苗的育苗状态的苗的育苗箱移动的情况下,不必用超过簇状苗的重量较多的力量,所以不会发生用片材形成的育苗箱因强度不足而产生的变形或破损。
又,本发明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中,由前述突条包围的部位、或由从该底面的外周缘立起的周壁与前述突条包围的部位作为水存留部。
根据上述特征,形成多个向上突出的突条,将由该突条包围的部位、或由突条和周壁包围的部位作为水存留部,由此,在水存留部中留有水所以育苗箱的保水性变好。
因此,由于是使突条向上凸地弯曲而在其下部形成窄槽空间,且突条的下方不是实心构造,所以是使材料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减少了的质量轻的育苗容器,同时由于水存留部而使得保水性良好。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和优点,阅读使用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可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主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5是表示叠置第1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叠置第1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变更了外周壁的下缘的高度位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主视图。
图8是将突条向上鼓出形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俯视图。
图9是将突条向上鼓出形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主视图。
图10是将突条向上鼓出形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11是将突条纵横地形成在底面上且取消了突缘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俯视图。
图12是将突条纵横地形成在底面上且取消了突缘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主视图。
图13是将突条纵横地形成在底面上且取消了突缘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14是分割形成突条并将排水孔贯穿设置在底面的鼓出部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主视图。
图15是分割形成突条并将排水孔贯穿设置在底面的鼓出部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主视图。
图16是分割形成突条并将排水孔贯穿设置在底面的鼓出部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17是分割形成突条并将排水孔贯穿设置在底面的突条上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主视图。
图18是分割形成突条并将排水孔贯穿设置在底面的突条上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主视图。
图19是分割形成突条并将排水孔贯穿设置在底面的突条上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20是将周壁形成为向下的大致V字状将角部形成为曲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21是在底面及内周壁上形成排水孔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2是在底面及内周壁上形成排水孔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23是第2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整体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3的A-A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5是表示图24的B-B箭头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图23的C-C向纵剖视图。
图2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真空成型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图24的B-B箭头的部位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9是备有圆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0是备有多重长圆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1是备有菱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2是备有长方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3是在同方向上备有等腰三角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4是使等腰三角形的朝向逐个交替改变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5是使等腰三角形的朝向逐列交替改变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6是备有波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7是备有波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8是备有锯齿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39是备有锯齿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40是备有V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41是备有V形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俯视图。
图42将育苗容器的底板形成为波形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育苗容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将大量水稻苗培育成俯视呈矩形(长度约600毫米,宽度约300毫米)的簇状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1的整体俯视图,图2是其整体主视图,图3是其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图4是整体立体图。
该育苗容器1,是通过对厚度薄的树脂片材进行真空成型而获得的壁厚为1。5毫米以下(优选地为0.3~0.5毫米左右)的树脂成型品,备有俯视呈矩形的底面2、及沿着该底面2的外周缘的框状的周壁3,在其正面侧具有育苗空间4。
周壁3具有:从底面2的外周缘立起的内周壁5、以经由从该内周壁5的上端向横向外侧延伸的上突缘6而与内周壁5的上端相连的状态从上突缘6的外周缘垂下的外周壁7、及从该外周壁7的下缘向横向外侧延伸的突缘8,又,外周壁7的下缘的高度位置与底面2的高度位置相同,进而,内周壁5为向上扩开状,外周壁7为向下扩开状。
在底面2上,向下鼓出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多个突条9,这些突条9的各剖面形状为向上扩开的大致U字状,又,各突条9延伸设置到内周壁5的上端。在各突条9的下端,在底面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贯穿设置有多个排水孔10。
在育苗容器1中,连结其底面2与内周壁5的底部的4个角部11倒角成平面状。
即,通过与通常采用的注射成型相比模成本低的真空成型,将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1形成为壁厚为1.5毫米以下的质量轻、操作容易且可实现材料费的削减的育苗容器,并且,将其周壁3形成为下述状态,即、为具有内周壁5及外周壁7的双层结构,且备有上突缘6和突缘8,又,在其底面2上,形成有延伸到内周壁5的上端的多个突条9,因此可构成能多次重复使用、可高精度地培育出大小适于由插秧机进行移苗的簇状苗、且具有高强度和保形性的育苗容器。
将育苗容器1的周壁3的内周壁5的上端和外周壁7的上端用上突缘6连结,其剖面形状成为向下的大致U字状,由此如图3及图4所示,可重叠安装到刚性高的木框12或注射成型出的以往构造的育苗容器(未图示)等上,在播种处理后和育苗后等,若以重叠安装到木框12等上的状态进行搬运,则可避免由于育苗容器1的变形而产生的土溃散或苗溃散。
并且,由于形成有从外周壁7的下缘向横向外侧延伸的突缘8,所以在搬运育苗容器1时,使手指紧靠在该突缘8的下表面上,与使手指紧靠在外周壁7的下缘上的情况相比,手触感更好,使育苗容器1的搬运变得容易。
又,育苗容器1中,将周壁3的内周壁5形成为向上扩开状,将外周壁7形成为向下扩开状,使成型后的起模变得容易,又,在不使用育苗容器1时,如图5及图6所示,可将多个育苗容器1以使下面的育苗容器1的正面与上面的育苗容器1的背面大致紧贴的状态叠置,可将叠置多个育苗容器1时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可削减贮藏室等中作为育苗容器1的保管区域而使用的区域,并且容易进行育苗容器1的搬运,使一次搬运的数量增大,所以育苗容器1的搬运效率提高。
进而,使外周壁7的下缘位于与形成有排水孔10的底面2相同高度的位置,由此,从其下缘延伸到横向外侧的突缘8也与底面2位于相同高度的位置,在对其突缘8进行修整而切断不需要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与在底面2上形成排水孔10时的穿设处理同时进行修整,可实现加工工时的削减或加工时的作业行程的缩小,所以提高了育苗容器1的生产率。
并且,在向下鼓出形成的各突条9的下端贯穿设置有排水孔10,所以可提高从育苗空间4排水的排水性。
而且,将育苗容器1中的4个角部11倒角成平面状,与将这些角部11形成为棱角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成型时的各角部11的壁厚的降低,由此,可抑制成型时的各角部11的破损、和使用时的由于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等产生的各角部11的破损。
总之,通过改进育苗容器1的形状及成型方法等,可有效地实现作为育苗容器1的单价的削减,还可通过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促进折旧,并且可提供操作性和排水性良好、簇状苗的形成精度高、保管和运输方面也有利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结果,可减轻农户等在培育簇状苗的情况下的费用负担。
另外,作为用于育苗容器1的树脂,例如有PVC(聚氯乙烯)、PP(聚丙烯)、PPS(聚苯硫醚)、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若比较用这些形成的育苗容器1,则在采用PVC的情况下,可形成有在透明性、耐水性、耐化学性、耐风化性及加工性等方面优良且具有高强度的不易变形的育苗容器,在采用PP的情况下,既能实现材料成本的削减,又可形成质量轻、操作性良好、防水性和耐化学性或耐冲击性良好、耐弯曲疲劳性优良的不易断裂的育苗容器,在采用PPS的情况下,既可实现材料成本的削减,又可形成耐化学性和耐热性高、具有高强度的不易变形的育苗容器,在采用PET的情况下,可形成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和加工性等且具有高强度的不易变形的育苗容器,若向该PET中添加PA-N6等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强的耐拉伸、压缩、弯曲、冲击性且不易破损的聚酰胺,则可形成具有高强度的不易变形并且不易断裂的育苗容器。
[第1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列述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
[1]育苗容器1中,其周壁3中的外周壁7的下缘的高度位置可作多种变更,例如,若形成为外周壁7的下缘的高度位置与底面2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例如与突条9的下端的高度位置相同),则与形成为与底面2的高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一样,可与在底面2上形成排水孔10时的穿设处理同时,对外周壁7的下缘或者突缘8进行修整而切断不需要的部分,可实现加工工时的削减或加工时的作业行程的缩小等,所以提高了育苗容器1的生产率。
又,如图7所示,若形成为外周壁7的下缘的高度位置与内周壁5的上下中间位置相同,或者尽管图示省略,但形成为外周壁7的下缘的高度位置比内周壁5的上下中间位置靠上方,则与外周壁7的下缘的高度位置形成为与底面2的高度位置(内周壁5的下缘的高度位置)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材料费的削减带来的作为育苗容器1的单价的削减。
[2]育苗容器1中的突条9的数量、长度、形状、及配置等可有多种变更,例如,如图8~图10所示,可将各突条9向上鼓出形成,使得各突条9的剖面形状为向下扩开的大致倒U字状。另外,该构成中,若在成为育苗容器1的最下端的底面2上的没有形成突条9的平面部上贯穿设置排水孔10,则可获得高的排水性。
又,例如,如图11~图19所示,可将突条9沿底面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纵横地形成来实现底面2的强度的提高,进而,尽管省略了图示,但也可将突条9形成在底面2的对角线上或沿着底面2的对角线形成,或者只沿着底面2的宽度方向形成。
进而,例如,如图11~图13所示,可以将突条9仅形成在底面2上,又,尽管省略图示,但也可将突条9不只形成在底面2上而是从该底面2超过内周壁5的上下中间、内周壁5而一直延伸设置到上突缘6的外端、外周壁7的下端、或者突缘8的外端等。
进而,如图14~图19所示,可将突条9分割形成在底面2侧及外周壁7等上,进而,可在此基础上如图14~图16所示将突条9沿底面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纵横地形成,其中,可形成为突条9的延伸设置长度在底面2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不同。
又,例如,如图14~图19所示,将突条9不仅形成在底面2上而是从该底面2延伸设置到内周壁5的上下中间或上端的情况下,也可将形成于内周壁5上的突条9形成为越向其延伸侧越细的前端窄的形状。
[3]育苗容器1中的周壁3的剖面形状可有多种变更,例如,如图11~图13所示,可形成为在其周壁3上不备有突缘8的向下的U字状或大致U字状,又,如图20所示,也可形成为不备有上突缘6、或不备有上突缘6及突缘8的向下的V字状或大致V字状。
这些构成中,由于不备有突缘8或上突缘6,可实现由材料费的削减带来的作为育苗容器1的单价的削减。
进而,可将育苗容器1的周壁3形成为不备有外周壁7及突缘8的周壁,而实现由材料费的削减带来的作为育苗容器1的单价的削减。
[4]可将周壁3的内周壁5形成为垂直或向下扩开状,又,可将外周壁7形成为垂直或向上扩开状。另外,若将内周壁5形成为垂直或者向下扩开状,则可抑制簇状苗培育中向外侧的扩张,提高簇状苗形成精度。
[5]如图20所示,可将连结育苗容器1中的底面2及内周壁5的底部的4个角部11倒角成曲面状或球面状。该构成中,与将这些角部11形成为棱角的情况相比,也可抑制成型时的各角部11的壁厚的降低,并可抑制成型时的各角部11的破损、和使用时的由于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等产生的各角部11的破损。
[6]排水孔10的数量、大小、及配置等可有多种变更,例如,如图14~图16所示,在育苗容器1的底面2上形成有向上鼓出的多个突条9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突条9之间形成的各平面部上形成与各突条9同样向上鼓出的鼓出部13,在各鼓出部13的上端贯穿设置排水孔10,进而,尽管图示省略,但在育苗容器1的底面2上形成向下鼓出的多个突条9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突条9之间形成的各平面部上形成与各突条9同样向下鼓出的鼓出部13,在各鼓出部13的下端贯穿设置排水孔10。
这些构成中,由于形成有鼓出部13而可实现底面2的强度的提高。
另外,图14~图16中,作为鼓出部13例示了与突条9相同的鼓出长度的圆筒状的鼓出部,除此之外,也可是鼓出长度不同例如比突条9鼓出长度短的鼓出部,或形状不同例如半球形状或棱柱状的鼓出部。
又,例如,如图17~图19所示,在育苗容器1的底面2上形成有向上鼓出的多个突条9的情况下,可在各突条9的上端贯穿设置多个排水孔10。
进而,例如,如图21及图22所示,可在育苗容器1中的底面2的各突条9和平面部、及内周壁5上分别贯穿设置多个排水孔10。
该构成中,可获得更高的排水性,又,将播种处理后的育苗容器浸入水中来取代撒水,使水从排水孔10浸透到育苗容器内的底土等上时,可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7]作为育苗容器1的颜色可有多种变更,例如,可着色为可透视的程度而用目视把握簇状苗的发根状态。
[第2实施方式]
如图23、图24、图25、及图26所示,育苗容器1备有:底面2及周壁3,周壁3包括配置于包围底面2的周围的位置上的4个壁部3a、3b、3c、3d,在底面2上设置有多个呈凸状地向上方突出的作为突条的肋状的突出部9,在各突出部9的顶部设置有排水孔10。
呈肋状形成的突出部9(突条的一例),以俯视呈与壁部3a、3b、3c、3d交叉成45度、且平行的突出部9彼此间相互垂直的状态配置有多个。形成前述底面2及壁部3a、3b、3c、3d的板的板厚是0.4mm的较薄厚度。
肋状的突出部9的下部,形成有窄幅空间S,是使薄壁的底面2呈凸状地向上方突出而形成的。在由该肋状的突出部9包围的或由肋状的突出部9及壁部3a、3b、3c、3d包围的底面2的上表面部分上形成有矩形(在实施方式中是俯视呈正方形)状的水存留部T。水存留部T的底面2的背面在整个箱的范围内都是同一面,作为设置到地面上的接地面。
上述肋状的突出部9相对于底面2成直角地立起。可使该突出部9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稍微变窄的锥状以便能够重合,若如这样构成,则即使重合多个也可使高度较低。
壁部3a、3b、3c、3d与底面2相连,在上端附近备有越往内侧越低的倾斜面,并形成有从上端朝向外侧下方的外周壁7。该外周壁7在内侧壁部高度的中间部进一步向外侧延伸设置有水平的突缘8。该突缘8成为叠置空的育苗容器1而进行搬运时的握持部。由各壁部3a、3b、3c、3d及与其相连的外侧的外周壁7构成周壁3。周壁3的上端可形成为越向内侧越呈圆弧状地下降,也可形成为直线状地下降。若如这样使其倾斜,则稻谷或土容易落到育苗容器内。
在外周壁7上形成有在水平剖面上向内侧突出的辅助肋7a。该辅助肋7a也可遍及壁部3a、3b、3c、3d及外周壁7形成。这样,壁部3a、3b、3c、3d的强度也得到提高。也可在水平上较长地于壁部3a、3b、3c、3d和外周壁7的一者或两者上上下地设置多个辅助肋7a。
这种实施方式中,作为育苗容器1的材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该PET价格便宜,也广泛用于PET螺栓。作为形成育苗容器1的材质,优选地为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或尼龙6(N6)中选择的塑料材料,但是也可是其他的塑料材料。
底面2及壁部3a、3b、3c、3d的厚度为0.2~2.0mm,优选地为0.2~0.8mm,更优选地为0.3~0.8mm。若不足0.2mm,则加工性、特别是底面2与壁部3a、3b、3c、3d之间的角部的加工性变差,易产生强度不足。厚度为超过0.8mm或2.0mm的厚度当然也可以,但是,例如若如以往那样作成4mm,则与实施方式的0.4mm的厚度相比,成为该厚度的10倍,有树脂量极大增多的问题。
[实施例]
通过真空成型制造育苗容器1。
图27是真空成型的流程图。用辊21将厚度为0.4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片材22从片材送出部23送出,将送出的片材22用加热部24加热,将加热了的片材22用备有金属模的成型装置25通过真空成型连续地成型。将成型的半成品育苗容器利用冷却装置26冷却后,用切断装置27进行分离,利用压力机28将成型的箱的不需要部分除去并形成排水孔10,作为制品输出。
[第2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实施方式]
[1]图28,是图24的B-B向局部纵剖视图。育苗容器1的用于形成肋状突出部9的底面2的立起部18及壁部3a、3b、3c、3d的立起部19形成为圆弧。
[2]图29所示的育苗容器1呈方眼状地配置有多个圆形的肋状的突出部9,由圆形的突出部9包围的凹处形成为水存留部T。
[3]图30所示的育苗容器1是形成有多重肋状的突出部9的育苗容器,突出部9是将圆在长度方向上拉伸而成的跑道状的大小长圆形状,长圆形状地在相邻的突出部9之间形成有水存留部T。在形成壁部3a、3b、3c、3d的各边的长度的中央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以比长圆形状的突出部9的间隔窄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突出部9。这样,将该突出部9的始端和终端连到同一壁部3a、3b、3c、3d上。
[4]图31表示将肋状的突出部9形成为菱形的育苗容器1,图32表示将肋状的突出部9形成为长方形的育苗容器1,图33、图34、图35表示将肋状的突出部9形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育苗容器1。这些育苗容器1中用三角形、四边形等独立的多边形形成有多个肋状的突出部9,用各突出部9包围的部位形成有水存留部T。除此之外,可将水存留部T的形状作成六边形、八边形等各种多边形。
[5]图36及图37表示将肋状的突出部9形成为波形的育苗容器1。图38及图39表示将肋状的突出部9形成为锯齿形的育苗容器1。这些育苗容器1的肋状的突出部9是分别独立形成的。
在如图所示肋状的突出部9不与壁部3a..连接的情况下,没有形成独立的水存留部T,但是在地面倾斜的情况下,若放置成波列沿上下方向,则波形和锯齿形的谷部起到水存留部T的功能。
图中肋状的突出部9的端部是从壁部3a、3b、3c、3d分离的,但是,也可与壁部3a、3b、3c、3d连结。作为前述图36~图39所示的育苗容器1的变形例,水存留部T形成在由在对置的壁部间形成的多个相邻的波形的肋状突出部9或锯齿形的肋状突出部9包围的部分上。
[6]图40及图41表示将肋状的突出部9形成为V形的育苗容器1。由于将肋状的突出部9形成为V形而提高了刚性。
图40是将多个肋状的突出部9纵横配置成同一朝向。图41中是使V形的肋状的突出部9的朝向逐列相反。
[7]图42表示将底面2整体形成为波形的育苗容器1的剖面形状。在波形的底面2的顶部形成有排水孔10,从底面2的底部立起的部位起到肋状的突出部9的功能。
[第2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
由于将水存留部T的背面作为接地面,所述水存留部T形成用底土进行育苗的较大的底面2,所以即使形成育苗容器1的板为比以往薄的塑料,在承受保水用的水、底土、苗、肥料等的重量的情况下,在将育苗容器1排列到地面上进行育苗的阶段,也不会对底面2施加较大的弯曲载荷。
由此,在将育苗容器1排列到地面上进行育苗的阶段,不会对底面施加较大的弯曲载荷,所以即使形成育苗容器1的板用薄的塑料材料形成,育苗容器1也不会由于簇苗的重量等产生变形或破损。
由于在底面2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肋状的突出部9及与其交叉的多个平行的肋状的突出部9,所以,即使用薄板的塑料材料形成底面2也可保持作为育苗容器1的箱的保形性,可用较少的材料制造多个育苗容器1。
又,形成有多个水存留部T,水存留部T是多个平行的肋状的突出部9纵横地交叉而围成的井字状部分,在这些各水存留部T中进行保水,所以即使排列育苗容器1的地面是倾斜地面,也不会出现水聚积到一个部位而被排出的问题。由此,具有以下优点:可用较少的材料保持对育苗来说必要的容器的保形性,又,可用较少的材料制造多个育苗容器1。
由此,可价格便宜地制造育苗容器1。又,由于在一个育苗容器1上形成有围成井字状的多个水存留部T,所以即使在倾斜地面进行育苗水也不会聚积到育苗容器1倾斜后的较低位置而被排出,所以具有以下优点:可使育苗容器1整体确保对簇苗进行培育所必要的保水量,可进行良好的育苗。
可起到育苗容器1的保形性及保水性好的效果,并且由于水存留部T为圆形,所以在排列育苗容器1的地面整体为一定角度的倾斜地面的情况下,在各水存留部T内保持的水量易于与育苗容器1的排列方向无关地保持一定,使育苗容器1整体的苗的培育均匀。
由此,即使在倾斜的地面上排列育苗容器1,也易于使保水量与其排列方向无关地保持一定,所以具有如下优点:育苗容器1整体的苗的培育均匀,可进行良好的育苗。
因为插秧机载苗台的各条的簇苗的苗宽通常为30cm,所以育苗容器1为宽度30cm、长度60cm的大小。若使育苗容器1的板厚较薄,则强度上的问题明显,在长圆形状上,对应于纵横的底面长度来说底面中央部的应力较大,又,在与周壁3之间的连接部附近也容易在纵横的中间部附近产生应力集中。
又,多重地形成有在育苗容器1的长度方向上拉伸而得的大小长圆形状的肋状的突出部9,所以抗长度方向上的弯曲的能力强,并且各肋状的突出部9以各曲率半径连成环状,所以可使在育苗容器1底面的中央部上产生的应力分散。
由此,在育苗容器1的长度方向上弯曲强度较大,并且各肋状的突出部9以各曲率半径连成环状,所以可使在育苗容器1底面的中央部产生的应力分散,可在箱的较大范围内得到用于育苗容器1的保形的必要的强度,由此,可用薄的均匀厚度的材料制造育苗容器1。
在形成壁部的边的中央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以比底面中央部的长圆形状的肋状的突出部9的间隔小的间隔设置有多个肋状的突出部9,由此,可使在壁部附近的壁部长度的中央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产生的应力有效地分散。
由此,在形成壁部的边的中央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以比底面中央部的长圆形状的肋状的突出部9间隔小的间隔设置有多个肋状的突出部9,由此不必使板厚在局部加厚,用均匀厚度的厚板即可使在壁部附近的壁部长度的中央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产生的应力有效地分散的优点。
将在壁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形成的肋状的突出部9的始端部和终端部连结到同一壁部,所以可使施加于壁部的应力分担到底面2的肋状的突出部9上,并可将施加于形成在壁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的肋状的突出部9的应力的一部分分担到壁部,可利用壁部及形成于壁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的肋状的突出部9的共同作用使应力分散。
由此,可利用壁部及形成于壁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的肋状的突出部9的共同作用使应力分散,所以有即使壁部及底面两者的板采用均一厚度的板,也可使在壁部及壁部附近的壁部长度的中央部附近的底面部分上产生的应力有效地分散的优点。
在与底面2相连的壁部的外侧设置有从上端朝下方的折回肋状的突出部9,所以可使壁部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由此,由于在壁部的外侧设置有从上端朝下方的折回肋状的突出部9而使壁部的强度进一步提高,所以即使用薄的板形成育苗容器1也可使育苗容器1整体的保形性进一步提高。
由于由壁部及前述折回肋状的突出部9形成的周壁3的上部形成为向内侧下降的倾斜状,所以可使稻谷或土容易落到育苗容器1的内部。
由此,由于使周壁3的上部向内侧下降倾斜而使稻谷或土容易落到育苗容器1的内部,所以在育苗容器1的周壁3上不会留有稻谷或土,不需要进行将其除去的作业,对育苗容器1进行处理的作业性提高。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6或聚丙稀的片材加热使其软化,使用金属模通过真空成型形成育苗容器1的形状,冷却后用冲压形成排水孔10并切除不需要的部分。
由此,特别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情况下,容易以便宜价格进行制造。
若底面2及壁部的厚度不足0.2mm,则加工性、特别是底面2与壁部间的角部的加工性变差,容易产生强度不足。虽厚度可到2.0mm,但是特别优选地为0.3mm~0.8mm,进一步优选地为0.4mm。
若为这种厚度,则只要小心操作就不会使育苗容器1破损,并且可使每个的重量变轻,所以具有能够以轻质量廉价制造的优点。

Claims (9)

1.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2)、及包围该底面(2)的周壁(3),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2)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2)上形成有突条(9),
前述突条(9)延伸设置到从前述底面(2)的外周缘立起的周壁(3)上。
2.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2)、及包围该底面(2)的周壁(3),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2)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2)上形成有突条(9),前述突条(9)向下鼓出地形成,在其下端形成有排水孔(10)。
3.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2)、及包围该底面(2)的周壁(3),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2)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2)上形成有突条(9),前述突条(9)沿前述底面(2)的长度方向形成。
4.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2)、及包围该底面(2)的周壁(3),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2)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2)上形成有突条(9),形成为厚度薄的片状。
5.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2)、及包围该底面(2)的周壁(3),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2)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2)上形成有突条(9),
形成有:从前述底面(2)的外周缘立起的内周壁(5)、及以与该内周壁(5)的上端相连的状态垂下的外周壁(7),
前述内周壁(5)形成为向上扩开状,前述外周壁(7)形成为向下扩开状。
6.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2)、及包围该底面(2)的周壁(3),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2)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2)上形成有突条(9),
形成有:从前述底面(2)的外周缘立起的内周壁(5)、及以与该内周壁(5)的上端相连的状态垂下的外周壁(7),
形成有从前述外周壁(7)的下缘延伸到横向外侧的突缘(8)。
7.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2)、及包围该底面(2)的周壁(3),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2)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2)上形成有突条(9),
形成有:从前述底面(2)的外周缘立起的内周壁(5)、及以与该内周壁(5)的上端相连的状态垂下的外周壁(7),
形成排水孔(10)的前述底面(2)及前述外周壁(7)的下缘处于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8.如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连结前述底面及前述内周壁(5)的底部上的4个角部(11)倒角成平面状或曲面状。
9.一种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备有底面(2)、及包围该底面(2)的周壁(3),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面(2)俯视呈矩形,在该底面(2)上形成有突条(9),
前述突条(9)向上突出地形成在前述底面(2)上,在该突条(9)上形成有排水孔(10),并且形成该底面(2)的板的板厚设定成薄的厚度,由此前述突条(9)形成为在下部形成有窄幅空间的肋,
前述底面(2)中,由前述突条(9)包围的部位、或由从该底面(2)的外周缘立起的周壁(3)与前述突条(9)包围的部位作为水存留部(T)。
CN 200510106892 2005-01-21 2005-09-26 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6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4274A JP2006197873A (ja) 2005-01-21 2005-01-21 マット状苗生育用の育苗容器
JP14274/05 2005-01-21
JP14275/05 2005-01-21
JP2005014275A JP2006197874A (ja) 2005-01-21 2005-01-21 マット状苗生育用の育苗容器
JP2005253546A JP2007061041A (ja) 2005-09-01 2005-09-01 育苗箱
JP253546/05 2005-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6505A CN1806505A (zh) 2006-07-26
CN1806505B true CN1806505B (zh) 2012-01-11

Family

ID=3683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0689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6505B (zh) 2005-01-21 2005-09-26 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97873A (zh)
CN (1) CN1806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5703A (zh) * 2018-03-27 2018-08-10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植生箱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6505A (zh) 2006-07-26
JP2006197873A (ja) 200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36144A1 (en) Container for Growing Plants and Carrier Therefor
EP2975925B1 (en) Double tray system for seed sowing or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US20060191196A1 (en) Planter and a planter assembly
CN1806505B (zh) 簇状苗培育用的育苗容器
JP2011072196A (ja) 茸栽培瓶用収容トレイとこれを用いた茸の栽培方法
CN103957690A (zh) 用于植物的容器
CN201726695U (zh) 一种植物栽培容器
CN201846656U (zh) 水稻钵体苗育秧盘
US20050223639A1 (en) Plant container base with root-directing channels
EP2880970B1 (en) Plant tray, assembly of a tray and at least one plant pot,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lant pots
CN206923350U (zh) 种植杯及其种植装置
CN2790150Y (zh) 六棱钵体育苗盘
CN202035327U (zh) 一种栽培植物的容器
CN206791116U (zh) 一种多棱体立体花盆
JP2665579B2 (ja) 園芸用トレー
US20020059750A1 (en) Flowerpot and flowerpot / support stick assembly
ES2394009T3 (es) Recipientes para plantas
US11343975B2 (en) Pot for culturing an epiphyte and epiphyte potted therein
KR102479560B1 (ko) 수직형 수경재배장치
TWI807878B (zh) 植株端盤
JPH0448676Y2 (zh)
CN2350961Y (zh) 层叠式育苗盘
KR101844418B1 (ko) 산파묘용 육묘상자
KR200160181Y1 (ko) 컵 포트
JP3036789U (ja) 園芸用ト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