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6133A - 螺钉/螺母组件式控制限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螺钉/螺母组件式控制限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06133A CN1806133A CNA2004800161671A CN200480016167A CN1806133A CN 1806133 A CN1806133 A CN 1806133A CN A2004800161671 A CNA2004800161671 A CN A2004800161671A CN 200480016167 A CN200480016167 A CN 200480016167A CN 1806133 A CN1806133 A CN 18061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limit
- limit stoper
- power
- movable device
- scr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3/14—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 Actuator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Dow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离合器的控制限位装置(10),其具有一螺钉/螺母组件(12),所述螺钉/螺母组件包括一第一固定机构(14),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螺钉连接与一第二活动机构(16)相配合。所述第二活动机构(16)带有一支承机构(18),所述支承机构用于和一隔板(20)相配合,并且具有两部分,即分别为一助力部(22)和一支承部(24),所述部分彼此间相对活动。另外,所述控制限位装置(10)包括所述支承机构(18)的移动助力装置(26),所述助力装置用于运动地将所述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和一传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机构旋转连接上所述隔板(20)或由所述隔板(20)形成。优化地,所述支承机构(18)具有一轴承(28),所述轴承装配有两套环,即分别为一旋转套环(28b)和一旋转固定套环(28a),所述旋转套环(28b)用于与所述隔板(20)相配合,且所述固定套环(28a)由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支承部(24)支撑。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用于通过互补摩擦装置(30)与所述旋转套环(28b)相配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1]本发明涉及一螺钉/螺母组件式控制限位装置,它尤其用于机动车的离合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2]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螺钉/螺母组件式控制限位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螺钉连接与一第二活动机构相配合,所述第二机构带有一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用于和一隔板相配合。
发明内容
[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所述类型的控制限位装置,以便为支承机构的移动提供一助力。
[04]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用于机动车离合器的控制限位装置,其具有一螺钉/螺母组件,所述螺钉/螺母组包括一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螺钉连接与一第二活动机构——用于被旋转传动装置移动——相配合,所述第二活动机构带有一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用于和一隔板相配合,其特征在于,第二活动机构具有两部分,即分别为一助力部和一支承部,所述部分沿基本平行于第一、第二机构的螺钉连接方向彼此间是相对活动的,所述控制限位装置包括支承机构的移动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用于运动地(cinématiquement)将活动机构的助力部和一传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机构旋转连接上隔板或由所述隔板形成。
[05]因此,通过借助助力装置运动地使隔板连接上螺钉/螺母组件的活动机构的助力部,所述隔板可以向支承机构提供一助力。
[06]优选地,支承机构具有一轴承,所述轴承装配有两套环,分别为一旋转套环和一旋转固定套环。旋转套环用于与隔板相配合,且固定套环由活动机构的支承部支撑。活动机构的助力部因而用于通过互补的摩擦装置——在一紧固力的作用下相互间相配合,与轴承的旋转套环相配合。
[07]有利地是,紧固力是与活动机构的传动装置提供的扭矩的函数。
[08]还优选地,当隔板停转时,可释放连接装置运动地插置在活动机构的助力部和旋转套环之间。
[09]可释放连接装置包括例如形成自由轮的装置,其运动地插置在活动机构的助力部和摩擦装置之间。
[10]作为变型,可释放连接装置包括一离心连接器,其运动地插置在例如轴承的旋转套环和摩擦装置之间。
[11]根据所述控制限位装置的不同实施方式的其它可选性特征:
[12]—控制限位装置具有摩擦装置的紧固力放大装置;
[13]—摩擦装置的紧固力放大装置具有一操纵杆,其夹置在摩擦装置和活动机构的助力部之间;
[14]—夹置在摩擦装置和活动机构的助力部之间的操纵杆是一第二类操纵杆;
[15]—操纵杆由一环圈(rondelle)构成,其配设有一内边缘、一紧固力施加外边缘以及一中间区:所述内边缘形成支承边缘,嵌合在一互补环形槽里,所述槽设置在活动机构的支承部上;所述外边缘和活动机构的助力部相配合;所述中间区支承在位于内外边缘之间的摩擦装置上;
[16]—摩擦装置具有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一连接旋转套环的环形元件,即被夹持元件,所述夹持装置由活动机构的支承部支撑,从而旋转地连接着所述支承部;
[17]—夹持装置具有一活动夹板,其滑动安装在一固定夹板上,摩擦元件一方面插置在被夹持元件和固定夹板之间,另一方面插置在被夹持元件和活动夹板之间;
[18]—操纵杆由一环圈构成,其配设有一内边缘、一外边缘以及一中间区:所述内边缘抵靠在一连接固定夹板的挡块上;所述外边缘抵靠在活动机构的助力部上;所述中间区位于内边缘和外边缘之间,抵靠在活动夹板上;
[19]—助力装置具有移动装置,用于将活动机构的助力部相对于其支承部移动,以提供紧固力;
[20]—移动装置包括互补的啮合表面,即主动和从动的啮合表面,所述啮合表面朝向使得产生一助力部的驱动分力,所述分力平行于螺钉连接方向;
[21]—主动啮合表面设置在传动装置上,而从动啮合表面设置在助力部上;
[22]—传动装置包括一蜗杆;
[23]—主动啮合表面受蜗杆的一螺纹限制,而从动啮合表面受设置在助力部上的一互补周向齿的限制;
[24]—主动螺纹和从动齿朝向使得:阻止活动机构朝一和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任何自由旋转;
[25]—主动啮合表面设置在助力部上,而从动啮合表面设置在支承部上;
[26]—传动装置由一电气或液压部件驱动旋转;
[27]—固定机构形成螺钉/螺母组件的螺钉,而且活动机构形成螺钉/螺母组件的螺母;
[28]—固定机构和活动机构配设有互补的螺纹,其朝向使得:阻止活动机构朝一和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任何自由旋转。
附图说明
[29]参阅后文结合附图并只以举例方式进行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
[30]—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控制限位装置的轴剖面图,图1是示意性的;
[31]—图3是图1、2所示的控制限位装置的分解图;
[32]—图4、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控制限位装置的轴剖面图,图4是示意性的;
[33]—图6是图4、5所示的控制限位装置的分解图;
[34]—图7、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控制限位装置的轴剖面图,图7是示意性的;
[35]—图9是图7、8所示的控制限位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图1至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控制限位装置,用总标号10表示,用于装配在机动车的离合装置上。
[37]所述控制限位装置10具有一螺钉/螺母组件12,所述螺钉/螺母组件包括一第一固定机构14,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螺钉连接与一第二活动机构16相配合,所述第二活动机构带有一支承机构18,所述支承机构用于和一传统型隔板20相配合。当控制离合器分离时,支承机构18用于推动隔板20。所述隔板20可在一静止位置(即接合位置,隔板被弹性地拉回所述位置上)和一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38]在所述实施例中,固定机构14形成螺钉/螺母组件的螺钉14,而活动机构16形成螺钉/螺母组件的螺母16。
[39]固定机构14和活动机构16配设有互补螺纹,其相互间直接配合,或通过摩擦减速滚珠相配合。
[40]活动机构16具有两个彼此间相对活动的同轴部,即分别是一助力部22和一支承部24。所述部分22、24用于朝基本平行于第一、第二机构14、16的螺钉连接方向彼此间相对移动。为此,助力部22的内表面和支承部24的外表面配设有互补的轴向肋和槽。
[41]支承部24的内表面配设有螺纹,其与固定机构14的互补螺纹相配合。优选地,所述互补螺纹朝向使得:在隔板20的弹性回位力的作用下,阻止活动机构16朝一与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任何自由旋转。因此,当蜗杆27的传动部件(电气或液压的)被切断时,隔板20的(完全或部分地)分离位置可以被保持住。
[42]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可以通过支承机构18的移动助力装置26,运动地连接上隔板20。作为变型,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可以运动地连接上一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旋转地连接上隔板20。
[43]活动机构16被传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例如一蜗杆27,所述蜗杆和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的一互补周向齿(未示出)相配合。
[44]蜗杆27以公知方式被一电气(马达)或液压部件(未示出)驱动旋转。
[45]作为变型,活动机构16的传动装置可以是各种类型,并且尤其包括各种朝向的齿轮传动机构和/或液压装置。
[46]优选地,助力装置26具有移动装置,其用于使助力部22相对于支承部24移动,下面将对其进行描述。
[47]所述移动装置具有互补的啮合表面,即主动和从动的啮合表面,其朝向使得:当它们在传动装置27提供的一扭矩作用下相互间配合时,所述啮合表面产生一助力部22的驱动分力,所述分力平行于螺钉连接方向。
[4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主动啮合表面设置在传动装置27上,而从动啮合表面设置在助力部22上。尤其是,主动啮合表面受蜗杆27的一螺纹限制,而从动啮合表面受设置在助力部22上的一互补的周向齿限制。
[49]必要时,主动螺纹(设置在蜗杆27上)和从动齿(设置在助力部22上)朝向使得:阻止活动机构16朝一和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任何自由旋转。因此,当蜗杆27的传动部件(电气或液压的)被切断时,隔板20的(完全或部分地)分离位置可以被保持住。
[50]根据一未图示出的变型,主动啮合表面可以设置在助力部22上而在此情况下,从动啮合表面设置在支承部24上。因此,助力部22的内表面和支承部24的外表面可以配设有互补的斜齿。
[51]支承机构18具有一轴承28,所述轴承装配有两套环,分别为一旋转固定套环28a和一旋转套环28b。
[52]固定套环28a(径向内套环)由活动机构16的支承部24支撑。
[53]图2、3示出将固定套环28a固定在支承部24(图3中未示出)上的固定装置29的一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29具有一固定套环28a的轴向支承凸肩29a,所述凸肩设置在支承部24上。固定装置29还具有一保持环件29b,其通过卡扣在支承部24上而将固定套环28a保持在凸肩29a上。固定装置29最后包括一轴向弹性效应式垫圈29c,其插置在保持环件29b和固定套环28a之间。
[54]旋转套环28b(径向外套环)用于一方面和隔板20相配合,另一方面通过互补的摩擦装置30与助力部22相配合,所述摩擦装置具有至少两个互补的摩擦面。
[55]互补摩擦装置30用于被一紧固力锁紧,所述紧固力与活动机构16的传动装置——在所述实施例中即蜗杆27——提供的扭矩相关。
[56]助力部22相对于支承部24的移动装置提供摩擦装置30的紧固力,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互补的啮合表面,所述啮合表面朝向使得产生一助力部22的驱动分力,所述分力平行于螺钉连接方向。
[57]一自由轮32运动地插置在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和摩擦装置30之间。
[58]图2、3示出摩擦装置30和自由轮32的一实施例。所述摩擦装置30具有摩擦环34,其插置在旋转套环28b的径向延长部R和自由轮32之间。
[59]自由轮32包括卡紧滚柱36,其容纳在一部分——形成助力部22的轴套——和自由轮32的一罩壳38之间。
[60]可看出,摩擦环34插置于径向延长部R和罩壳38之间,摩擦面一方面形成在摩擦环上,而另一方面形成在径向延长部R和/或罩壳38之间。
[61]当发出一分离控制命令时,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在互补啮合表面——设置在蜗杆27和助力部22的齿上——配合的作用下,沿一基本平行于螺钉连接方向的方向平移,从而在摩擦装置30上施加一紧固力。当被机动车的发动机扭矩驱动的隔板20转动时,它驱动与所述隔板20相配合的旋转套环28b旋转。然后,如此施加在旋转套环28b上的扭矩再通过摩擦装置30部分地被传递给助力部22。
[62]被传递的所述扭矩会添加在蜗杆27产生的扭矩里,因此在驱动活动机构16相对于固定机构14的旋转中辅助所述蜗杆。
[63]可注意到,当隔板20未旋转时(发动机停转),自由轮32断开助力部22与摩擦装置30的连接,所述摩擦装置30在停转状态下旋转连接上隔板20。因此,自由轮32可以避免隔板20在停转时阻止助力部22的旋转。
[64]在隔板20旋转的情况下,其旋转速度大于助力部22的旋转速度,自由轮32使助力部22和摩擦装置30接合上,并且因此可以如前所述为离合器分离提供助力。
[65]因此可以看到,当隔板20处于停转状态时,自由轮32形成可释放连接装置,其运动地插置在助力部22和旋转套环28b之间。
[66]作为变型,所述可释放连接装置可以包括一离心连接器,其运动地插置在例如轴承的旋转套环28b和摩擦装置30之间。
[67]当隔板20停止转动时,所述离心连接器断开轴承的旋转套环28b与摩擦装置30的连接,这样可避免阻止助力部22的旋转。
[68]反之,当隔板20旋转时,离心连接器在所述旋转的作用下,使轴承的旋转套环28b连接上摩擦装置30,以便在隔板20和助力部22之间传递扭矩。
[69]在图4至图9上,示出根据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一控制限位装置。在所述图中,与图1至3类似的元件用相同标号表示。
[70]所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之处在于,它们包括摩擦装置的紧固力放大装置39。
[71]所述放大装置39优选具有一操纵杆40,其间置在摩擦装置30和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之间。
[72]需注意,操纵杆是一简单机械,通常属于三类之一。
[73]当所述操纵杆的铰接点(支承点)布置在一方面所述操纵杆的控制部分和另一方面所述操纵杆的工作部分之间时,操纵杆称为第一类或相互活动型,一操纵杆控制力(或功率)施加在所述控制部分上,而一阻力作用在所述工作部分上。
[74]当所述操纵杆的工作部分布置在铰接点和所述操纵杆的控制部分之间时,操纵杆称为第二类或相互抵抗型(interrésistant)。
[75]最后,当所述操纵杆的控制部分布置在铰接点和所述操纵杆的工作部分之间时,操纵杆称为第三类或相互施力型(interpuissant)。
[76]在所述实施例里,放大操纵杆40是一第二类操纵杆。
[77]在图4至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里,操纵杆40由一环圈构成,所述环圈总体形状呈一锥形。所述放大环圈40设有一内边缘40I、一紧固力施加外边缘40E(控制部)以及一中间区40T,所述内边缘40I形成支承边缘,嵌合在一设置于支承部24上的互补环形槽42里,所述外边缘40E与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相配合,所述中间区(主动部)40T支承在摩擦装置30上,位于内外边缘之间。
[78]根据第二类操纵杆的工作原理,被中间区40T施加在摩擦装置30上的力大于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施加的力。所述紧固力的放大可以通过隔板20更好地旋转驱动活动机构16,因此更好地为离合器分离提供助力。
[79]可看出,在图5、6所示的实施方式里,摩擦装置30包括两摩擦表面,其限制放大环圈40和旋转套环28b的径向延长部R。但完全可以在放大环圈40和旋转套环28b的径向延长部R之间插入另一补充摩擦环。
[80]在图7至9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里,摩擦装置30具有一环形元件46的夹持装置44,所述环形元件旋转连接着旋转套环28b。所述夹持装置44由活动机构16的支承部24支撑,从而旋转连接着所述支承部24。
[81]夹持装置44具有一活动夹板48a,其滑动安装在一固定夹板48b上。环形摩擦元件50一方面插置在被夹持元件46和固定夹板48b之间,而且另一方面被夹持在夹持元件46和活动夹板48a之间。
[82]固定夹板48b的内表面和支承部24的外表面配设有互补的径向肋和槽。活动夹板48a的内表面和固定夹板48b的外表面同样如此。互补的肋和槽在相互旋转中使元件相连接——所述肋和槽设置在所述元件上,同时允许所述元件的轴向相对运动。
[83]放大操纵杆40插置在活动机构的助力部22和夹持装置44之间。
[84]在此情况下,放大环圈40的内边缘40I抵靠在一连接固定夹板48b的挡块上,放大环圈40的外边缘40E抵靠在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上,并且放大环圈40的中间区40T抵靠在活动夹板48a上。
[85]放大环圈40放大助力部22产生的力,并且夹持装置44将所述被放大的力转化为一夹持力。因而优化活动机构16与隔板20的旋转连接,并且因此优化对离合器分离的辅助。
Claims (23)
1.用于机动车离合器的控制限位装置(10),其具有一螺钉/螺母组件(12),所述螺钉/螺母组包括一第一固定机构(14),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螺钉连接与一第二活动机构(16)相配合,所述第二活动机构用于由旋转传动装置(27)移动,所述第二活动机构(16)带有一支承机构(18),所述支承机构用于和一隔板(20)相配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机构(16)具有两部分,即分别为一助力部(22)和一支承部(24),所述部分沿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第二机构的螺钉连接方向彼此间是相对活动的,所述控制限位装置(10)包括所述支承机构(18)的移动助力装置(26),所述助力装置用于运动地将所述活动机构(16)的助力部(22)和一传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机构旋转连接着所述隔板(20)或由所述隔板(20)形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机构(18)具有一轴承(28),所述轴承装配有两套环,即分别为一旋转套环(28b)和一旋转固定套环(28a),所述旋转套环(28b)用于与所述隔板(20)相配合,且所述固定套环(28a)由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支承部(24)支撑,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用于通过互补摩擦装置(30)与所述轴承的旋转套环(28b)相配合,所述互补摩擦装置在一紧固力的作用下相互配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力是与所述活动机构(16)的传动装置(27)提供的扭矩的函数。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隔板(20)停转时,可释放连接装置(32)运动地插置在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和所述旋转套环(28b)之间。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装置包括形成自由轮的装置(32),其运动地插置在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和所述摩擦装置(30)之间。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装置(32)包括一离心连接器,其运动地插置在例如所述轴承的旋转套环(28b)和所述摩擦装置(30)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3至6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所述摩擦装置(30)的紧固力放大装置(39)。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装置(30)的紧固力放大装置(39)具有一操纵杆(40),其夹置在所述摩擦装置(30)和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之间。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置在所述摩擦装置(30)和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之间的所述操纵杆(40)是一第二类操纵杆。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40)由一环圈构成,其配设有一内边缘、一紧固力施加外边缘以及一中间支承区:所述内边缘形成支承边缘,嵌合在一互补的环形槽(42)里,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支承部(24)上;所述外边缘和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相配合;所述中间支承区支承在位于所述内外边缘之间的所述摩擦装置(30)上。
11.按照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装置(30)具有夹持装置(44),用于夹持一连接所述旋转套环(28b)的环形元件(46),即被夹持元件,所述夹持装置由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支承部(24)支撑,从而旋转地连接着所述支承部(24)。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44)具有一活动夹板(48a),其滑动安装在一固定夹板(48b)上,所述摩擦元件(50)一方面插置在所述被夹持元件(46)和所述固定夹板(48b)之间,另一方面插置在所述被夹持元件(46)和所述活动夹板(48a)之间。
13.按照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40b)由一环圈构成,其配设有一内边缘、一外边缘以及一中间区:所述内边缘抵靠在一连接所述固定夹板(48b)的挡块上;所述外边缘抵靠在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上;所述中间区位于所述内边缘和所述外边缘之间,抵靠在所述活动夹板(48a)上。
1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并结合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装置(26)具有移动装置,用于将所述活动机构(16)的所述助力部(22)相对于其支承部(24)移动,以提供紧固力。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互补的啮合表面,即主动和从动的啮合表面,所述啮合表面朝向使得产生一所述助力部(22)的驱动分力,所述分力平行于螺钉连接方向。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啮合表面设置在所述传动装置(27)上,而所述从动啮合表面设置在所述助力部(22)上。
1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蜗杆(27)。
18.按照权利要求16和17共同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啮合表面受所述蜗杆(27)的一螺纹限制,而所述从动啮合表面受设置在所述助力部(22)上的一互补周向齿的限制。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螺纹和所述从动齿取向使得:阻止所述活动机构(16)朝一与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任何自由旋转。
20.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啮合表面设置在所述助力部(22)上,而所述从动啮合表面设置在所述支承部(24)上。
2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27)由一电气或液压部件驱动旋转。
2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4)形成螺钉/螺母组件(12)的螺钉,而且所述活动机构(16)形成螺钉/螺母组件的螺母。
2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4)和所述活动机构(16)配设有互补的螺纹,其取向使得:阻止所述活动机构(16)朝一和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任何自由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306960 | 2003-06-10 | ||
FR0306960A FR2856121B1 (fr) | 2003-06-10 | 2003-06-10 | Butee de commande a ensemble vis/ecrou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6133A true CN1806133A (zh) | 2006-07-19 |
CN100404899C CN100404899C (zh) | 2008-07-23 |
Family
ID=3348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1616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4899C (zh) | 2003-06-10 | 2004-06-08 | 螺钉/螺母组件式控制限位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631750B1 (zh) |
KR (1) | KR101098738B1 (zh) |
CN (1) | CN100404899C (zh) |
AT (1) | ATE399945T1 (zh) |
DE (1) | DE602004014759D1 (zh) |
FR (1) | FR2856121B1 (zh) |
WO (1) | WO2004111480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3448A (zh) * | 2008-08-23 | 2011-09-28 |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 离合器分离轴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77287B1 (fr) * | 2011-06-29 | 2013-07-05 | Valeo Embrayages | Actionneur d'embraya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335440A (fr) * | 1962-10-04 | 1963-08-16 | Dana Corp | Perfectionnements à un dispositif d'embrayage tournant |
DE3705315A1 (de) * | 1987-02-19 | 1988-09-01 |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 Gezogene kraftfahrzeug-reibungskupplung |
CN1103140A (zh) * | 1993-09-13 | 1995-05-31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有限公司 | 分离装置 |
US5653323A (en) * | 1996-02-21 | 1997-08-05 | L & S Bearing Co. | Clutch release bearing assembly |
DE10057609A1 (de) * | 2000-11-21 | 2002-05-23 | Zf Sachs Ag | Ausrückersystem für eine Kupplungsanordnung |
EP1302688A3 (de) * | 2001-10-09 | 2004-07-28 | ZF Sachs AG |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gegebenenfalls Doppel- oder Mehrfach-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
-
2003
- 2003-06-10 FR FR0306960A patent/FR2856121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6-08 DE DE602004014759T patent/DE60200401475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08 CN CNB2004800161671A patent/CN10040489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6-08 KR KR1020057023571A patent/KR10109873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06-08 EP EP04742885A patent/EP1631750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08 AT AT04742885T patent/ATE399945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6-08 WO PCT/FR2004/050219 patent/WO2004111480A2/fr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3448A (zh) * | 2008-08-23 | 2011-09-28 |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 离合器分离轴承 |
CN102203448B (zh) * | 2008-08-23 | 2013-10-16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分离轴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399945T1 (de) | 2008-07-15 |
FR2856121A1 (fr) | 2004-12-17 |
FR2856121B1 (fr) | 2005-08-05 |
CN100404899C (zh) | 2008-07-23 |
EP1631750B1 (fr) | 2008-07-02 |
DE602004014759D1 (de) | 2008-08-14 |
KR101098738B1 (ko) | 2011-12-23 |
KR20060016806A (ko) | 2006-02-22 |
WO2004111480A3 (fr) | 2005-02-17 |
WO2004111480A2 (fr) | 2004-12-23 |
EP1631750A2 (fr) | 2006-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86507B2 (en) | Hand-held machine tool having automatic shaft locking | |
CN103042507B (zh) | 工具附件 | |
CN1260489C (zh) | 离合器总成 | |
CN101360587B (zh) | 传动装置、尤其是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机的传动装置 | |
CN1054797C (zh) | 螺钉拧紧装置和离合器机构 | |
CN101029663A (zh) |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 | |
CN1877149A (zh) | 离合器及具有离合器的旋转式工具 | |
CN1712265A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836847A (zh) | 组合钻 | |
CN1868642A (zh) | 柄类工具夹持结构 | |
CN1712264A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712757A (zh) | 具有起动离合器及转矩传感装置的定盘组件 | |
CN1762665A (zh) | 紧固工具 | |
CN101048608A (zh) | 无级变速机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 |
CN1541795A (zh) | 快速卡盘 | |
CN1795340A (zh) | 行星齿轮系 | |
CN1991193A (zh) | 双离合器装置 | |
CN102414481B (zh) | 用于动力传输单元的小角度花键联轴器 | |
CN1969138A (zh) | 具有夹紧体的离合装置 | |
CN1290824A (zh) | 摩擦离合器、汽车变速器、动力分配装置和动力传递装置 | |
CN1059258C (zh) | 夹紧螺钉 | |
CN101067423A (zh) | 离合器盘装置 | |
SE525626C2 (sv) | Anordning för drivning av ett hjul hos ett fordon | |
CN1934365A (zh) | 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具有一改进型盖机构的离合器 | |
CN1127333A (zh) | 离合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