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9849A - 风量单元 - Google Patents

风量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9849A
CN1789849A CN 200510131930 CN200510131930A CN1789849A CN 1789849 A CN1789849 A CN 1789849A CN 200510131930 CN200510131930 CN 200510131930 CN 200510131930 A CN200510131930 A CN 200510131930A CN 1789849 A CN1789849 A CN 1789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sleeve pipe
mentioned
velocity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319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9572C (zh
Inventor
上野武司
森阳司
大神尚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9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9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95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957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量单元。提供一种即便在空调风管内产生偏流或旋回流等气流紊乱时也能够进行稳定的风量控制的风量单元。风量单元(10)具备:检测流动在与空调风管连接的圆筒状套管(11)内空气流的风速的螺旋桨式风速传感器(12);以轴(13)为中心旋转,在套管(11)内开闭的开闭叶片(14);以及,驱动开闭叶片(14)的开闭装置(15)。在套管(11)内的风速传感器(12)的上游一侧,作为主要用于矫正旋回流的气流矫正机构,设有薄板状的气流矫正体(16)。气流矫正体(16)将空调风管内产生的旋回流等临时向套管(11)的轴线方向矫正,并供给下游一侧的风速传感器(12)。

Description

风量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量单元,其通过传感器检测空调风管内的风速,将检测的值变换成控制信号来进行运转控制,特别是涉及即便在空调风管内的气流紊乱时也能够正确地控制运转的风量单元。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风量单元中,作为检测空调风管内的风速的风速传感器,主要是采用螺旋桨方式或热敏电阻方式。热敏电阻方式的风速传感器能够进行高精度的风速探测,能够正确地进行风量单元的运转控制,但由于风速传感器的构造细微,难以付与耐冲击性。另一方面,由于螺旋桨方式的风速传感器构造简单,制造也容易,所以多被用于风量单元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34931号公报,(图3))。
专利文献1的第3图中记载的可变风量装置32装配了螺旋桨方式的风量传感器36,将由风量传感器36检测出的风速变换成气流调节器37的控制信号,控制气流调节器37的开度,使通过气流调节器37的风量和居住者要求的风量一致。这样的风量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只要是导管30内的气流稳定(不紊乱)的状态,就能够正确地进行风速检测,但在气流不稳定(紊乱)的状态下不能够正确地检测风速。例如,办公楼等的一般建筑物的空调风管根据建筑物的构造而多种多样,比风量单元靠上游一侧的空调风管多由多个折曲部或分支部构成,其结果,常有空调风管内的气流产生偏流等的紊乱,紊乱的气流通过风量单元的内部的情况。另外,当是横断面形状为圆形的空调风管时,由于易产生沿着导管内壁的旋回流,所以在接近导管的内壁的部分存在强旋回流,相反,在导管的轴心部分成为气流几乎不流动的状态,有时由于气流的旋回方向,风速传感器会完全不旋转。由此不能很好地进行风量单元的控制,对空调状态产生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便在空调风管内产生偏流或旋回流等的气流的紊乱时也能进行稳定的风量控制的风量单元。
本发明的风量单元,具备:连接在空调风管上、在内部形成流路的套管,为了开闭上述流路而设在上述套管内的开闭叶片,以及,比上述开闭叶片靠上游一侧配置的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上述风速传感器的上游一侧设置气流矫正机构,该气流矫正机构临时矫正上述空调风管内的气流的紊乱,并在其下游一侧产生上述套管的轴线方向的矫正气流区域。
如果做成这样的结构,空调风管内的气流在通过气流矫正机构后临时被矫正成沿着套管的轴线方向的方向,被矫正的气流确实能够供给配置在该气流矫正机构的下游的风速传感器,所以,风速传感器能够正确地检测空调风管内的风速。因此,即便在空调风管内产生偏流或旋回流等的气流的紊乱时,也能够进行稳定的风量控制。
在这里,最好是将上述风速传感器设置在当将上述气流矫正机构沿着上述套管的轴线方向在上述套管的横断面上投影看时在该气流矫正机构的投影面上。如果做成这样的结构,气流通过气流矫正机构,由此成为风速传感器配置在其下游一侧形成的气流矫正区域的状态,由于被气流矫正机构矫正了的气流能够持久供给风速传感器,所以能够进行稳定的风速探测。
另外,上述气流矫正机构最好是将上述套管的横截面隔离成多个区域的形状。如果做成这样的结构,在每个区域都能得到稳定的矫正气流,由此可增加配置风速传感器时的自由度。另外,当将气流矫正机构固定在套管的内侧时,能够固定在套管的内侧的多个地方,所以不仅气流矫正机构在构造上稳定,而且还能够得到套管自身的加强效果。
这时,能够在被上述气流矫正机构隔离在多个区域的上述套管的横截面的1个区域内配置上述风速传感器。如果做成这样的结构,风速传感器不易受到在状态不同的其他的区域流动的气流的影响,由此能够确保风速传感器更稳定的动作。
另一方面,如果由薄板构成上述气流矫正机构,则加工容易,能够做成简洁构造的气流矫正机构。另外,由于能够抑制气流的压力损失的增大,所以能够无损风量单元本来的性能地矫正空调风管内的气流。
另外,最好将上述气流矫正机构的下游端与上述风速传感器的上游端的间隔设定在3~40mm的范围内。如果做成这样的结构,由于风速传感器成为配置在产生于气流矫正机构的下游的气流矫正区域内的状态,所以被气流矫正机构临时矫正了的空调风管内的气流能够切实地供给风速传感器,进而能够进行稳定的风速检测。
进而,如果将上述气流矫正机构的套管的轴线方向的长度设定在上述套管的直径的15~40%的范围内,则能够稳定地确保气流矫正机构的下游一侧产生的气流矫正区域。另外,当将气流矫正机构设置在套管内时,不会使套管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增加,能够在该套管内确保气流矫正区域。另外,即便是构成风量单元的套管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时,只要将套管的竖尺寸、横尺寸换算成相当的直径,就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只要在上述气流矫正机构中具备矫正上述空调风管内的偏流的偏流矫正体,以贴附于空调风管的内壁的一部分上的状态流过来的偏流就会从导管内壁被该偏流矫正体引开,供给下游一侧,由此空调风管内的气流集聚在套管的轴心一侧,偏流成分被消除。因此,流速增加了的矫正气流供给风速传感器,在气流矫正机构的下游产生的矫正区域扩展(尤其是向套管的轴线方向伸展),由此风速传感器能够进行更稳定的检测。
这时,作为上述偏流矫正体,如果设置将上述套管的横截面的面积收缩至50~80%的收缩构件,则能够将偏流矫正体造成的压力损失的增大抑制在最小限度,同时能够将贴附着空调风管的内壁流动的偏流确实引到套管的轴心一侧。由此,不仅能够形成更稳定的气流矫正区域,而且由于在风速传感器前面产生风速增加了的矫正气流,所以即便是低风量时也能够正确地进行风速传感器的检测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风量单元,即便是在空调风管内产生偏流或旋回流等的气流的紊乱时,也能够进行稳定的风量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表示的风量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连接在空调风管上的图1表示的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a)是表示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右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b)是表示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左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图5表示的风量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旋回流在连接在空调风管上的图5表示的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8(a)是表示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右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b)是表示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左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表示的风量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连接在空调风管上的图9表示的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紊乱气流(偏流)被矫正的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0、110、210—风量单元,11、111、211—套管,12—风速传感器,13、113—轴,14、114—开闭叶片,15—开闭装置,16、116、212—气流矫正体,17—螺旋桨,18—传感器壳体,19—轮榖,20、120—安装用具,21—配线,22、122、213—空调风管,23、123—右旋回流,24、124、217—矫正气流,25、125—左旋回流,116a、116b、212a、212b—薄板,117—山部,214—收缩构件,215—气流矫正机构,216—偏流,A、B、C、D、E、F、G、H、I、J、K、L、M—气流矫正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的主视图,图2是图1表示的风量单元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连接在空调风管上的图1表示的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4(a)是表示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右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4(b)是表示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左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10具备:螺旋桨式的风速传感器12,其检测连接在空调风管22上的圆筒状的套管11内流动的空气流的风速;以轴13为中心旋转,在套管11内开闭的开闭叶片14;以及,驱动开闭叶片的开闭装置15。在套管11内的风速传感器12的上流一侧,作为主要用于矫正旋回流的气流矫正机构,设有薄板状的气流矫正体16。气流矫正体16通过套管11的轴心,且以与轴线平行的姿势设置在套管11的横截面上的一部分上。气流矫正体16以将套管11的横截面等分为2个区域的姿势配置,其两端通过螺栓等固定机构固定在套管11的内壁上。由于利用气流矫正体16不再增加风量单元10的压力损失,所以能够无损于风量单元10本来的性能地将气流矫正体16设置在套管11内。
风速传感器12具备:接受套管11的轴线方向的气流并进行旋转的螺旋桨17;在比螺旋桨17靠近风下侧处,内装有轴承(无图示)的传感器壳体18,该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撑螺旋桨17的旋转轴(无图示);用于检测螺旋桨17的旋转数而设于传感器壳体18内的非接触方式的检测部(无图示);以及,以围绕传感器壳体18的风上侧的前端部外周的状态设于螺旋桨17的旋转中心部的柱帽形状的轮榖19。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桨17具备按90度间隔配置的4张叶片。螺旋桨17、轮榖19及传感器壳体18是由树脂制成,特别是螺旋桨17和轮榖19是一体成形的。另外,作为非接触方式的检测部使用了霍尔元件,轴承使用了球轴承。在传感器壳体18的两侧分别安装了用于将风速传感器12固定在套管11上的安装用具20。
当螺旋桨17接受在套管11内一方向流动的空气流而旋转时,配置在传感器壳体18内的检测部检测与螺旋桨17的旋转轴一起旋转的磁铁造成的磁场的变化,并将该检测信号经由配线21向开闭装置15输送。然后,基于上述检测信号,开闭装置15将驱动力传到轴13,使套管11内的开闭叶片14开闭。
另外,虽然沿着套管11的轴线方向的气流矫正体16的尺寸越长越能够得到确实的气流矫正效果,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口径200mm、轴线方向的尺寸为450mm的套管11,将气流矫正体16的板厚设定为1.6mm,宽度为60mm。由此,能够不使套管11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增加,在已有的风量单元上仅追加气流矫正体16就可得到所需的充分的效果。风速传感器12以与套管11的轴线平行的姿势配置在套管11内的中心。另外,气流矫正体16的下游端与风速传感器12的上游端的间隔设定为15mm。
在图3中虽然没有表示出,但空调风管22的上游一侧是配置在建筑物的屋顶里面的空间,从空调机械室到各居室之间经由多个折曲部和分支部。由此,在空调风管22内,由于空调风管22的折曲部等的影响,常产生偏流等的气流紊乱。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的空调风管22那样,当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导管时,其内部流动的空气流的紊乱常成为旋回流。
如图3所示,一边在空调风管22内旋转一边流动的右旋回流23流入风量单元10的套管11内后,与设于风速传感器12的上游的气流矫正体16的两面冲突,临时向套管11的轴线方向矫正,成为矫正气流24。然后,这些矫正气流24在气流矫正体16之后也向套管11的轴线方向流动,如图4(a)所示,在气流矫正体16的上面一侧形成从横截面看靠右侧的气流矫正区域A,在下面一侧形成从横截面看靠左侧的气流矫正区域B,各个气流矫正区域A、B也在气流矫正体16的下游连续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风速传感器12是设置在是套管11内的中心且是气流矫正体16的下游端与风速传感器12的上游端的间隔为15mm的位置,所以如图4(a)所示,当在套管11的横截面上投影看时,风速传感器12的一部分各自配置在气流矫正区域A、B内。因此,矫正气流24流过风速传感器12,螺旋桨17稳定旋转,由此能够将正确的控制信号传输到开闭装置15,能够正确地进行风量单元10的控制。另外,当通过了风速传感器12的矫正气流24穿过气流矫正区域A、B后,逐渐返回旋回流,向下游流动,但成为风速传感器12的一部分各自配置在气流矫正区域A、B内的状态,所以不会对风速传感器12的动作产生任何障碍。另外,如图4(b)所示,当在风量单元10的套管11内左旋回流25流动时,与上述的右旋回流23相反,在气流矫正体16的上面形成从横截面看靠左侧的气流矫正区域C,在下面形成从横截面看靠右侧的气流矫正区域D。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风速传感器12以与套管11的轴线平行的姿势设置在套管11内的中心,所以即便在套管11内产生右旋回流23或左旋回流25中的任一个,当在套管11的横截面上投影看时,成为风速传感器12配置在气流矫正区域A、B、C、D内的状态,不会受到相对于气流的旋回方向的影响。另外,由于采用了风车形的风速传感器12,所以当将气流矫正体16沿着套管11的轴线方向在套管11的横截面上投影看时,气流矫正体16的投影面和风度传感器12重叠的范围变多。由此,除了设计上的自由度提高以外,构造简洁、容易制造,且维修也容易进行。
另外,如果将风速传感器12的中心位于套管11的横截面上的气流矫正体16的截面上配置的话,与上述同样,不会受到相对于气流的旋回方向的影响,所以,也可以在例如气流矫正体16的截面上接近开闭装置15一侧的位置,或者在气流矫正区域A或气流矫正区域B的靠套管11内壁的位置设置风速传感器12。
下面参照图5~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的主视图,图6是图5表示的风量单元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连接在空调风管上的图5表示的风量单元内部旋回流流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8(a)是表示在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右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8(b)是表示在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左旋回流被矫正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另外,在图5~图8中,由于付与与图1~图4相同符号的部分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的构成部分发挥相同功能、效果的部分,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110作为矫正旋回流的气流矫正机构具备在套管111内且是在风速传感器12的上游一侧,将2张薄板16a、16b相对于套管111的轴线平行地组合构成的十字状的气流矫正体116。气流矫正体116是套管111的横截面上的一部分,配置成2张薄板116a、116b的交点与套管111的轴心一致,以套管111的轴心为基准,将套管111的横截面以4等分的姿势固定在套管111的内壁上。由此,能够不增加风量单元110的压力损失、无损于风量单元110本来的性能地将气流矫正体16设置在风量单元110的套管111内。
套管111的口径比第1实施方式的套管11的口径大,具体设定为350mm,所以能够处理比第1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10多的风量。作为气流矫正机构,也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10同样采用一字状的气流矫正体,但至少需要延长气流矫正体的宽度尺寸(套管轴线方向的尺寸),由此有可能使风量单元110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变大,此外由于口径变大有可能造成套管111的强度不足。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板厚1.6mm、宽度60mm的2张薄板116a、116b组合构成气流矫正体116,以将套管111的截面4等分的姿势固定。因此,不需要加大套管111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另外,通过做成上述的结构,还能够得到套管111的加强效果及风速传感器12的保护功能。
另外,当沿着套管111的轴线方向将气流矫正体116在套管111的横截面上投影看时,只要风速传感器12位于气流矫正体116的投影面上或投影面近旁,在实用上就无妨。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气流矫正体116的2张薄板116a、116b形成的山部117且是在气流矫正体116的下游端与风速传感器12的上游端之间的间隔为15mm的位置上设置风速传感器12。
如图7所示,虽然一边在风量单元110的套管111内向右旋转一边流动的右旋回流123在沿着套管111的内壁的部分产生强旋回流,在轴心部分成为几乎不流动的状态,但该右旋回流123与设于风速传感器12的上游的气流矫正体116的4个地方的各个薄板116a、116b表面冲突。由此,沿着套管111的内壁的强右旋回流123临时向轴心方向及轴线方向矫正,成为矫正气流124。沿着套管111的内壁的部分的气流被矫正后也不完全稳定,轴心部分的气流较稳定。
同样,在气流矫正体116之后形成矫正气流124造成的气流矫正区域E、F、G、H,这些气流矫正区域E、F、G、H也在气流矫正体116的下游区域连续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风速传感器12设置在离开套管111内的中心40mm的位置且是气流矫正体116的下游端与风速传感器12的上游端的间隔为15mm的位置。因此,如图8(a)所示,当沿着套管111的轴线方向将气流矫正体116在套管111的横截面上投影看时,成为风速传感器12的一部分配置在气流矫正区域F内的状态,在风速传感器12,矫正气流124流动,螺旋桨17稳定旋转。另外,通过了风速传感器12的矫正气流124穿过气流矫正区域E、F、G、H,逐渐向旋回流返回,但由于是风速传感器12的一部分配置在气流矫正区域F内的状态,所以,与上述同样,对风速传感器12不会有任何妨碍。
另外,如图8(b)所示,当左旋回流125流到风量单元110的套管111内时,与上述的右旋回流123时相反,在气流矫正区域E、F、G、H的相对面一侧形成气流矫正区域I、J、K、L,但由于风速传感器12在与上述同一的地方,所以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这样,即便是右旋回流123或者左旋回流125中的任一个流到套管111内时,在气流矫正体116的山部117(参照图5)形成气流矫正区域,当将气流矫正体116在套管111的横截面上投影看时,成为风速传感器12的一部分配置在气流矫正区域内的状态,所以不会受到气流的旋回方向造成的恶劣影响。
进而,由于气流矫正体116将套管111的横截面隔离成多个区域,使风速传感器12设置在山部117(参照图5)的投影面上,所以,在各个区域都不会受到状态不同的旋回流的影响,能够进行稳定的风量控制,尤其是适合连接在大口径的空调风管上的风量单元。
下面参照图9~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的主视图,图10是图9表示的风量单元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连接在空调风管上的图9表示的风量单元内部流动的紊乱气流(偏流)被矫正的状态的纵剖示意图。另外,在图9~图11中,由于付与与图1~图8表示的风量单元10、110的构成部分相同符号的部分是与风量单元10、110的构成部分发挥相同功能、效果的部分,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9~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风量单元210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作为矫正空调风管213内的气流的气流矫正机构,在套管211的横截面上的一部分上配置用于矫正旋回流的气流矫正体212。气流矫正体212是将板厚1.6mm、宽度60mm的2张薄板212a、212b组合成十字状来构成,使薄板212a、212b的交叉部分与套管211的轴心一致,将套管211的横截面以4等分的姿势固定在套管211内壁上。在气流矫正体212的上游一侧,作为矫正贴附着空调风管213的内壁的一部分流动的偏流的机构,具备具有与套管211的轴心同心的开口的面包圈状的收缩构件214,由气流矫正体212和收缩构件214构成气流矫正机构215。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套管211的口径300mm,将收缩构件214的外径设定为300mm,内径为250mm,以紧贴气流矫正体212的上游一侧的状态配置在套管211内。另外,风速传感器12位于套管211的轴心上。
在位于风量单元210的上游的折曲部(无图示)之后等产生、并沿着空调用导管213的内壁的一部分流过来的包含旋转成分的偏流216首先被收缩构件214从套管211的内壁一侧矫正到轴心一侧。然后,当包含旋转成分的偏流216通过设于收缩构件214之后的气流矫正体212后,在气流矫正体212的下游产生临时被矫正到轴心方向及轴线方向的矫正气流217。由此,能够在气流矫正机构215的下游区域得到矫正气流217产生的气流矫正区域M,风速传感器12的一部分位于该气流矫正区域M内。因此,能够对风速传感器12供给稳定的矫正气流217,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风速的检测。另外,流路通过收缩构件214收缩,其结果,通过了收缩构件214后的矫正气流217的风速增加,由此即便在低风量时也能够进行稳定的风速检测。进而,通过了风速传感器12的矫正气流217穿过气流矫正区域M后虽然逐渐失去稳定性,但只要是风速传感器12的一部分配置在气流矫正区域M内的状态,与上述同样,就不会对风速传感器12的风速检测产生任何障碍。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使气流矫正体212紧贴收缩构件214的上游一侧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便是在收缩构件214和气流矫正体212之间设置一些间隙,或者在气流矫正体212的下游一侧设置收缩构件214,也能够起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只要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矫正机构215,即便是偏流216不包含旋转成分时,也能够矫正气流的偏流成分,并使被矫正的偏流216整流,以稳定的状态供给风速传感器12,由此使风速传感器12的风速检测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省略气流矫正体212,采用仅由收缩构件214构成的气流矫正机构,如果做成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单体构成的气流矫正机构在下游区域产生气流矫正区域,从而能够将稳定的气流供给风速传感器12。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套管111的轴心为基准,将套管111的横截面以4等分的姿势设置气流矫正体116,在山部117(参照图5)的投影面内配置风速传感器1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便是在套管111的横截面上平行地设置或格子状地设置多张薄板,将横截面分割成多个,或者将穿孔金属或金属丝网等的多孔体设置在套管111的横截面上的一部分区域,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第1、2、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采用了风车形的风速传感器的风量单元,但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热敏电阻方式的风速传感器或其他的方式的风速传感器。
并且,在第1、2、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气流矫正机构组装进风量单元的套管内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使用安装构件将与风速传感器一体化了的气流矫正体设置在风速传感器上游一侧。另外,能够将气流矫正机构以从风量单元本体分离的状态搬运到施工现场后,在现场进行组装。例如,能够预先将旋回流矫正体及偏流矫正体组成的气流矫正机构配置在与风量单元的套管同径的套管内,在现场施工时,与风量单元连接,安装在导管上。这样的话,在因改装施工等空调风管的设计变更了的情况下,或在对折曲部后等特别是气流紊乱的地方的已设的风量单元追加气流矫正机构的情况下,能够消除紊乱的气流对风量单元造成的恶劣影响。
本发明的风量单元能够作为构成空调设备的空调风管等的各种送风路径内的风量控制机构广泛利用。

Claims (9)

1.一种风量单元,具备:连接在空调风管上并在内部形成流路的套管;为了开闭上述流路而设于套管内的开闭叶片;以及,配置在比上述开闭叶片靠上游一侧的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上述风速传感器的上游一侧设置气流矫正机构,该气流矫正机构临时矫正上述空调风管内的气流紊乱,并使其下游一侧产生上述套管的轴线方向的矫正气流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风速传感器设置在当沿着上述套管的轴线方向将上述气流矫正机构在上述套管的横截面上投影看时在该气流矫正机构的投影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量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流矫正机构是将上述套管的横截面隔离成多个区域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量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被上述气流矫正机构隔离成多个区域的上述套管的横截面的1个区域内配置上述风速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风量单元,其特征在于:
由薄板构成上述气流矫正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风量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气流矫正机构的下游端与上述风速传感器的上游端的间隔设定在3~40m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风量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气流矫正机构的上述套管的轴线方向的长度设定在上述套管的直径的15~4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风量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气流矫正机构上备有矫正上述空调风管内的偏流的偏流矫正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量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偏流矫正体由将上述套管的横截面的面积收缩到50~80%的收缩构件组成。
CNB2005101319301A 2004-12-16 2005-12-15 风量单元 Active CN1005295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82648 2004-12-16
JP2004382648 2004-12-16
JP2005209572 2005-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9849A true CN1789849A (zh) 2006-06-21
CN100529572C CN100529572C (zh) 2009-08-19

Family

ID=36787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19301A Active CN100529572C (zh) 2004-12-16 2005-12-15 风量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9572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5794B (zh) * 2014-09-09 2017-03-29 宁波高新区甬港现代消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消防检测的灵敏型风速检测仪
TWI776950B (zh) * 2017-09-11 2022-09-11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空氣淨化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5794B (zh) * 2014-09-09 2017-03-29 宁波高新区甬港现代消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消防检测的灵敏型风速检测仪
TWI776950B (zh) * 2017-09-11 2022-09-11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空氣淨化機
US11525588B2 (en) 2017-09-11 2022-12-13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air purifier
US11754302B2 (en) 2017-09-11 2023-09-12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air purifi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29572C (zh)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76519B1 (ko) 역류 방지 댐퍼
US6558120B2 (en) Turbo fan of a ceiling-embedded cassette type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n improved structure
US7744061B2 (en) Butterfly valve with flow straightening
CN1993243A (zh) 通风机
CN107850083A (zh) 送风机和搭载有该送风机的空调装置
JP2008500533A (ja) 流れ場の変化の影響を受け難い空気流計測システム
CN1789849A (zh) 风量单元
JP5844310B2 (ja) 回流式開放型風洞装置および回流式開放型風洞内の気流の整流化方法
FI72384C (fi) Stroemningsregulator och anvaendning av denna.
CN204070978U (zh) 吹风机
US20240019163A1 (en) Device for setting an air volumetric flow rate
KR102548465B1 (ko) 소음기 결합형 댐퍼
CN112546368B (zh) 压差式流量传感器及呼吸机
JP2006194572A (ja) 風量ユニット
DE102017117572A1 (de) Raumlufttechnische Einrichtung zur Be- und/oder Entlüftung, insbesondere zur Be- und/oder Entlüftung von Innenräumen von Gebäuden
CN109139547B (zh) 多叶型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112136008A (zh) 空气闸
IT201600099999A1 (it) Misuratore migliorato di portate di sostanze aeriformi e procedimento per misurare portate di sostanze aeriformi con tale misuratore.
KR101516265B1 (ko) 풍향 감응식 윈드 가이드
EP2871328A1 (en) Variable nozzle turbocharger
CN213542810U (zh) 一种导流式风量调节阀
KR102507017B1 (ko) 에어 가이드
CN109632245A (zh) 一种带旁路旋转门直流吹式阵风风洞
CN110486322A (zh) 一种防喘振的贯流风叶及空调器
US11512795B2 (en) Noise abatement in a venturi val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