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0281A -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0281A
CN1780281A CN 200410091608 CN200410091608A CN1780281A CN 1780281 A CN1780281 A CN 1780281A CN 200410091608 CN200410091608 CN 200410091608 CN 200410091608 A CN200410091608 A CN 200410091608A CN 1780281 A CN1780281 A CN 1780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message
business process
process points
new business
tra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916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80281B (zh
Inventor
林霖
高超
王志强
杨高峰
雷浩
肖庆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Gw Partnershi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1009160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80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780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0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80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02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将发送来的信令消息经信令转接点先发送给新业务处理点,由新业务处理点完成区分业务类型的功能:将传统业务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处理,将新业务拦截在本地进行处理,使得新设备进入现有网络后,无需对现网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即可实现对新业务的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业务接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网络中智能业务的快速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电信运营商经常需要在现有的智能网基础上增加新的智能业务。
通常,某些新增智能业务需对现网的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后才能应用,但是在短时间内,现网设备的供应商可能没有技术能力实现对现有设备的升级,或者虽有技术能力却向电信运营商要求过高的升级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运营商可能会引进更专业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来快速实现新业务,但是为了配合新业务的实现,仍然需要对现网设备进行较简单的软件升级,结果,电信运营商仍然需要向现网设备供应商支付高昂的升级费用,总成本反而更高。因此,通常电信运营商最终还是会选择现网设备供应商来实现新业务。
目前,根据网络寻址方式的不同,现网设备处理传统业务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在全局码(GT,Global Title)寻址网络中,现网设备处理传统业务的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信令点(SP,Signaling point)A为信令的业务触发点,信令转接点(STP,Signaling Transfer Point)B为信令的业务转接点,SP C为传统业务处理点,A、C分别代表SP A、SP C。现网设备处理传统业务的步骤如下:
步骤1:SP A将组装好的需要SP C处理的信令消息发送给STP B,此时信令消息中的主叫地址为SP A,被叫地址为SP C。
步骤2:STP B对信令消息的被叫地址SP C进行GT翻译,根据配置的GT翻译数据,STP B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P C。
STP B通常将SP C的翻译数据配置为:翻译类型为DPC,且DPC为SP C。
步骤3:SP C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将回应消息通过STP B发送给SP A,此时回应消息中的主叫地址为SP C,被叫地址为SP A。
方式二,在DPC寻址网络中,现网设备处理传统业务的步骤如下:
步骤1:SP A将组装好的需要SP C处理的信令消息发送给STP B,此时信令消息的消息源点信令点编码(OPC,Originating Point Code)为SP A,DPC为SPC。
步骤2:STP B对信令消息进行DPC路由后,根据配置的路由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P C。
STP B将SP C的路由配置为:直达SP C。
步骤3:SP C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将回应消息通过STP B发送给SP A,此时回应消息的OPC为SP C,DPC为SP A。
当新设备进入现有网络处理新业务时,现有解决方法通常有两种:
方法一,升级现网设备的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业务交换点(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MSC/SSP程序,使得MSC/SSP实现区分业务类型的功能,将所有新业务对应的信令消息都送给新设备处理,将传统业务对应的信令消息依旧给现网端局设备的HLR1、HLR2、......、HLRn处理。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1、在一个实际的电信网络中,MSC/SSP的数量众多,对现网所有的MSC/SSP进行软件升级,工作量大且成本高。
2、在MSC/SSP上许多新业务和传统业务无法简单区分,即使勉强实现也由于代价太高而无实用价值。
为了减少升级的工作量和提高区分业务类型的能力,提出了第二种解决方案:
方法二,升级现网设备的STP程序,使得STP实现区分业务类型的功能,将新业务对应的信令消息都送给新设备处理,将传统业务对应的信令消息依旧送给HLR1、HLR2、......、HLRn处理。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1、由于需要现网设备进行程序升级,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成本增加。
2、由于STP处于信令网的核心地位,汇集于此的大量信令都需要其进行处理,若要其同时支持业务识别功能,必然影响其原有性能。
3、STP处于信令网的核心地位,新功能出问题将导致全网故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使得新设备进入现有网络后,无需对现网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即可引入新业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根据配置的数据,信令转接点将接收到的信令消息发送给新业务处理点;
B、新业务处理点判断该信令消息是否为新业务,若是,将该信令消息留在本地处理;否则,将该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处理。
步骤A所述数据配置为全局码GT翻译,且目的信令点编码DPC为新业务处理点。
步骤A所述数据配置为目的信令点编码DPC路由,且DPC路由为经新业务处理点到达传统业务处理点。
步骤B所述新业务处理点判断该信令消息是否为新业务的判断条件是信令消息携带的信息和信令拦截条件。
所述信令拦截条件为信令消息中的业务键或操作码或主叫用户号码或被叫用户号码。
步骤A所述数据配置是在信令转接点内进行的。
步骤A所述信令转接点接收到信令消息之后,将信令消息发送给新业务处理点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新业务处理点是否发生故障,若是,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本流程结束;否则,将信令消息发送给新业务处理点,并执行步骤B。
所述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之后,本流程结束之前,进一步包括,传统业务处理点判断自身是否能处理该信令消息,若是,对该信令消息进行处理;否则,不作处理。
所述传统业务处理点对该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之后,进一步包括,传统业务处理点经信令转接点给业务触发点返回一个回应消息。
步骤B所述新业务处理点判定该信令消息为传统业务之后,将该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新业务处理点对该信令消息进行数据配置,根据配置的数据,将该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
所述数据配置为全局码GT翻译,且目的信令点编码DPC为传统业务处理点。
所述数据配置为目的信令点编码DPC路由,且路由为直达传统业务处理点。
步骤B所述新业务处理点或传统业务处理点处理该信令消息之后,进一步包括,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经信令转接点给业务触发点返回一个回应消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将发送来的信令消息经信令转接点先发送给新业务处理点,由新业务处理点完成区分业务类型的功能:将传统业务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将新业务拦截在本地进行处理,使得新设备进入现有网络后,无需对现网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即可实现对新业务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GT寻址网络中现网设备处理传统业务的示意图;
图2是GT寻址网络中增加新设备后处理业务的流程图;
图3是DPC寻址网络中增加新设备后处理业务的流程图;
图4是GT寻址网络中处理传统业务的示意图;
图5是GT寻址网络中处理新业务的示意图;
图6是DPC寻址网络中处理传统业务的示意图;
图7是DPC寻址网络中处理新业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7中,SP A代表业务触发点,STP B代表信令转接点,SP C代表传统业务处理点,SP D代表新业务处理点。
具体实施方式一:
图2是GT寻址网络中增加新设备后处理业务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增加新设备后处理业务的步骤如下:
步骤201、SP A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TP B,此时信令消息中的主叫地址为SPA,被叫地址为SP C。
步骤202、STP B对信令消息的被叫地址SP C进行GT翻译,将SP C的翻译数据配置更改为:翻译类型为DPC+原GT码(OldGT),且DPC为SP D,同时将SP C设定为SP D的备用信令点。
此时信令消息中的主叫地址为SP A,被叫地址为SP C。
步骤203:STP B判断SP D是否发生故障,若是,执行步骤204~207;否则,执行步骤208~212。
步骤204、STP B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P C。
步骤205、SP C判断自身是否能处理该信令消息。若是,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7。
步骤206、SP C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将回应消息通过STP B发送给SP A,本流程结束。
此时信令消息中的主叫地址为SP C,被叫地址为SP A,。
步骤207、SP C通过STP B给SP A自动返回一个携带有“错误”的信令消息,本流程结束。
由于SP C不支持新业务,所以不对该信令消息进行处理。
步骤208、STP B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P D。
步骤209、SP D判断该信令消息是否为新业务。若不是,执行步骤210~211;否则,执行步骤212。
步骤210、SP D按照协议规定对该信令消息进行路由处理,经GT翻译后该信令消息经由STP B发送给SP C。
此时信令消息中的主叫地址为SP A,被叫地址为SP C。
且SP D将SP C的翻译数据配置为:翻译类型为DPC,且DPC为SP C。
步骤211、SP C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将回应消息通过STP B发送给SP A,本流程结束。
此时回应消息中的主叫地址为SP C,被叫地址为SP A。
步骤212、SP D拦截该信令消息,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将回应消息通过STPB发送给SP A,此时回应消息中的主叫地址为SP D或SP C,被叫地址为SP A。
在步骤212中,SP D在处理新业务时,若有必要,可以通过一些信令流程冒充SP A从SP C处获得必要的信息来组装返回给SP A的回应消息,此时,回应消息的主叫地址可为SP D或SP C;同时,如果SP A约定:回应消息必须由SP C返回即回应消息的主叫必须为SP C,SP D也可以将回应消息的主叫地址写为SPC,使SP A觉察不出SP D的存在。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在处理传统业务的过程中,由于SP A发送信令消息时的被叫地址是SP C,且接收到的回应消息的主叫地址也是SP C,所以SP A不会觉察到SP D的存在;同时,由于SP D没有对传统业务进行处理,因此,SP C接收信令消息时的主叫地址是SP A,所以SP C也不会觉察到SP D的存在。
从步骤204~207可以看出,当新设备发生故障后,由于在步骤202中STP B已预先将SP C设为SP D的备用信令点,所以,当由于区分业务类型的新功能出问题而导致SP D出现故障时,所有原本要发送给SP D的信令消息都被发送给SPC,因此,SP C依然能正常处理传统业务。
具体实施方式二:
图3是DPC寻址网络中增加新设备后处理业务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增加新设备后处理业务的步骤如下:
步骤301、SP A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TP B,此时信令消息的OPC为SP A,DPC为SP C。
步骤302、STP B将SP C的路由数据配置为:通过SP D到达SP C,同时STP B将直达SP C的路由设定为备用路由。
步骤303:STP B判断SP D是否发生故障,若是,执行步骤304~307;否则,执行步骤308~312。
步骤304、STP B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P C。
步骤305、SP C判断自身是否能处理该信令消息。若是,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SP C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将回应消息通过STP B发送给SP A,本流程结束。
此时信令消息中的OPC为SP C,DPC为SP A。
步骤307、SP C通过STP B给SP A自动返回一个携带有“错误”的信令消息,本流程结束。
由于SP C不支持新业务,所以不对该信令消息进行处理。
步骤308、STP B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P D。
步骤309、SP D判断该信令消息是否为新业务。若不是,执行步骤310~311;否则,执行步骤312。
步骤310、SP D按照协议规定对该信令消息进行路由处理,经DPC路由配置后该信令消息经由SP D和SP C间的通路发送给SP C。
此时,SP D上SPC的路由数据配置为:直达SP C。
步骤311、SP C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将回应消息通过STP B发送给SP A,本流程结束。
此时回应消息中的OPC为SP C,DPC为SP A。
步骤312、SP D拦截该信令消息,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将回应消息通过STPB发送给SP A,此时回应消息中的OPC为SP D,DPC为SP A。
在步骤312中,SP D在处理新业务时,若有必要,可以通过一些信令流程冒充SP A从SP C处获得必要的信息来组装返回给SP A的回应消息,此时,回应消息的OPC可为SP D或SP C。
从步骤304~307可以看出,当新设备发生故障后,由于在步骤302中STP B已预先将直达SP C设定为经由SP D到达SP C的备用路由,所以,当由于区分业务类型的新功能出问题而导致SP D出现故障时,STP B自动将所有原本要先发送给SP D的信令消息都被直接发送给SP C,因此,SP C依然能正常处理传统业务。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和二中,当信令消息到达SP D后,SP D是根据信令消息中的信息和信令拦截条件判断该信令消息为传统业务还是新业务的,信令拦截条件可以是信令消息中的业务键、操作码、主叫用户号码、被叫用户号码等,若信令拦截条件与SP D中的相应条件匹配,则认为该信令消息为新业务。
以下结合GT寻址网络和DPC寻址网络中处理业务的过程示意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4~7中的A、C、D分别代表SP A、SP C、SP D。
图4是GT寻址网络中处理传统业务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中的过程1,2,3和4,5和6分别与图2中的步骤201,步骤208,步骤210,步骤211相对应。其中,过程1、2、3、4的主叫地址都为SP A,被叫地址都为SP C;过程5、6的主叫地址都为SP C,被叫地址都为SP A。
图5是GT寻址网络中处理新业务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中的过程1,2,3和4分别与图2中的步骤201,步骤208,步骤212相对应。其中,过程1、2的主叫地址都为SP A,被叫地址都为SP C;过程3、4的主叫地址都为SP D或SP C,被叫地址都为SP A。
图6是DPC寻址网络中处理传统业务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中的过程1,2,3、4和5分别与图3中的步骤301,步骤308,步骤310,步骤311相对应。其中,过程1、2、3的主叫地址都为SP A,被叫地址都为SP C;过程4、5的主叫地址都为SP C,被叫地址都为SP A。
图7是DPC寻址网络中处理新业务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中的过程1,2,3和4分别与图3中的步骤301,步骤308,步骤312相对应。其中,过程1、2的主叫地址都为SP A,被叫地址都为SP C;过程3、4的主叫地址都为SP D,被叫地址都为SP A。
分别将图4和图6,图5和图7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相比于GT寻址网络,在DPC寻址网络中,SP C和SP D之间多了一条通路,这是因为:在GT寻址网络中,SP D是经由STP B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P C,而在DPC寻址网络中,SP D是直接将信令消息发送给SP C,所以SP D和SP C之间必须增加一条通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过程及方法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根据配置的数据,信令转接点将接收到的信令消息发送给新业务处理点;
B、新业务处理点判断该信令消息是否为新业务,若是,将该信令消息留在本地处理;否则,将该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数据配置为全局码GT翻译,且目的信令点编码DPC为新业务处理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数据配置为目的信令点编码DPC路由,且DPC路由为经新业务处理点到达传统业务处理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新业务处理点判断该信令消息是否为新业务的判断条件是信令消息携带的信息和信令拦截条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拦截条件为信令消息中的业务键或操作码或主叫用户号码或被叫用户号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数据配置是在信令转接点内进行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信令转接点接收到信令消息之后,将信令消息发送给新业务处理点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新业务处理点是否发生故障,若是,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本流程结束;否则,将信令消息发送给新业务处理点,并执行步骤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之后,本流程结束之前,进一步包括,传统业务处理点判断自身是否能处理该信令消息,若是,对该信令消息进行处理;否则,不作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业务处理点对该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之后,进一步包括,传统业务处理点经信令转接点给业务触发点返回一个回应消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新业务处理点判定该信令消息为传统业务之后,将该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新业务处理点对该信令消息进行数据配置,根据配置的数据,将该信令消息发送给传统业务处理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配置为全局码GT翻译,且目的信令点编码DPC为传统业务处理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配置为目的信令点编码DPC路由,且路由为直达传统业务处理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新业务处理点或传统业务处理点处理该信令消息之后,进一步包括,处理完该信令消息后经信令转接点给业务触发点返回一个回应消息。
CN 200410091608 2004-11-24 2004-11-24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80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91608 CN1780281B (zh) 2004-11-24 2004-11-24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91608 CN1780281B (zh) 2004-11-24 2004-11-24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0281A true CN1780281A (zh) 2006-05-31
CN1780281B CN1780281B (zh) 2010-06-23

Family

ID=36770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9160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80281B (zh) 2004-11-24 2004-11-24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8028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3378A1 (fr) * 2007-09-12 2009-03-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 service, système de traitement et point de contrôle de service
CN101404808B (zh) * 2008-10-16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手机用户是否具备edge功能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626C (zh) * 2002-09-06 2005-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prs支持智能业务的方法
CN1214556C (zh) * 2002-12-15 2005-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宽带码分多址移动网络中接入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3378A1 (fr) * 2007-09-12 2009-03-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 service, système de traitement et point de contrôle de service
CN101404808B (zh) * 2008-10-16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手机用户是否具备edge功能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0281B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58C (zh) 电话号码表的清理方法及系统
CN1199432C (zh) 移动预付费业务的异地充值实现方法
CN101039364A (zh) 集团总机业务计费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58878C (zh) 通信网络
CN1694477A (zh) 一种实现不同网络间号码携带的方法
CN1917533A (zh) 电话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863252A (zh) 为用户增加特殊用途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422059A (zh) 无线固定电信网中电话用户“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514562A (zh)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回铃音业务的方法
CN101047971A (zh) 当智能用户漫游时在归属地触发智能业务的方法
CN1812447A (zh) 一种实现未完成来电短消息通知业务的设备及方法
CN1735268A (zh) 实现混合放号的方法及通信网络系统
CN1882178A (zh) 一种解决无线网络中主被叫碰撞的方法
CN1599398A (zh) 实现电话向计算机网络即时通信终端发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225133C (zh) 一种向第三方开放智能网业务控制点业务能力的方法
CN1859508A (zh) 一种ngn呼叫转移方法和系统
CN1780281A (zh) 一种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CN1150784C (zh) 蜂窝系统虚拟漫游及互通的实现方法与系统
CN1633187A (zh) 基于用户小交换机的通信系统及其实现通信的方法
CN1946120A (zh) 实现话单关联的方法及系统
CN1852462A (zh) 一种实现短消息前转的方法
CN1123241C (zh) 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
CN1838781A (zh) 电话交换网络系统及其实现话务接续的方法
CN1870536A (zh) 一种软交换容错处理方法及实现系统
CN1845620A (zh) 虚拟专用网呼叫及终端注册方法和分布式数字集群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Address before: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before: GW partnership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8

Address after: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after: GW partnershi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