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8052A - 接入点与集线器之间的多路复用通信 - Google Patents

接入点与集线器之间的多路复用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8052A
CN1778052A CN200480010416.6A CN200480010416A CN1778052A CN 1778052 A CN1778052 A CN 1778052A CN 200480010416 A CN200480010416 A CN 200480010416A CN 1778052 A CN1778052 A CN 1778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ub
data
communication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104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埃兰·什帕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tricom Ltd
Original Assignee
Extrico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tricom Ltd filed Critical Extricom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8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8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无线局域网(WLAN)(20)中使用的接入点(22),包括:多个无线通信单元(50),其用于通过在不同的各个WLAN频率信道上利用空中传递发送和接收信号来与移动台(24)交换数据。接入点中的物理层接口(52)用于与通信介质(28)相耦合,以便于连接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从而经由通信介质的单个物理链路来与集线器(26)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接入点与集线器之间的多路复用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用于改善无线局域网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正在获得普及,并且正在开发新的无线应用。原始的WLAN标准,比如″蓝牙″和IEEE 802.11,都是设计用来实现在2.4GHz左右的频带中以1-2Mbps速率进行通信。近年来,IEEE工作组已经针对原始的标准定义了802.11a、802.11b和802.11g扩展标准,以便实现较高数据速率。例如,802.11a标准预想在5GHz的频带中短距离上的数据速率高达54Mbps,同时802.11b定义在2.4GHz频带中数据速率高达22Mbps。在本专利申请的上下文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中,术语″802.11″被用来统称原始的IEEE 802.11标准以及所有它的变形和扩展,除非另外具体指明。
在理论上,新WLAN技术向移动用户提供高通信带宽的能力,严重地受到无线通信实际限制的阻碍。因为无线电波受建筑物布局和家具的影响,所以无线电频率的室内传播并不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即使是当小心地在建筑物各处设置无线接入点时,一些“黑洞(blackholes)”通常也会存在,所述“黑洞”是其中很少或没有无线电接收的区域。此外,802.11无线链路仅在高信噪比的条件下能够全速工作。信号强度与移动台距其接入点的距离成反比地缩放,并且通信速度因此也是如此。由于距离或无线电传播问题而导致接收差的单个移动台,能够减慢其基本服务集(BSS-与常规802.11WLAN中的相同接入点相通信的移动台组)中所有其它用户的WLAN接入。
对这些实际困难的正常反应往往是在将要服务的区域内分布大量的接入点。然而,如果接收机同时地在相同频率信道上从具有相似强度的两个源接收信号,那么通常不能译码任何一个信号。所述802.11标准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闲信道评估(CCA)的冲突避免机制,该机制要求一个站当它在其频率信道上感测到其它传输时抑制传输。实际上,这种机制具有有限的应用性,并且可能会把重担放置在工作于相同频率信道上的不同BSS上。
因此,在本领域中所公知的高数据速率的802.11WLAN中,相互邻近的接入点必须使用不同的频率信道。理论上讲,802.11b和802.11g标准在2.4GHz频带中定义了14个频率信道,但是由于带宽和监管的限制,因而根据美国的这些标准工作的WLAN实际只具有从其中选择的三个不相重叠的频率信道。在5GHz的频带中,大量频率信道都是可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使用的接入点,不同于本领域中所公知的接入点,所述接入点能够同时在多个频率信道上通信。每个这样的接入点都包括多个无线通信单元,每一个无线通信单元都包括它自己的无线电收发机。每个收发机被调谐来用于在不同的各个WLAN频率信道上进行操作。因此,从移动台的角度来看,每个多信道接入点都有效地工作,就仿佛它是并置的单信道接入点集一样。每个接入点中的收发机都可以同时服务于多个移动台,每个移动台在不同的信道上,同时避免了为每个信道部署独立接入点的需求。
接入点经由通信介质与集线器通信,所述通信介质通常为有线LAN。这种介质尤其充当了用于将接入点(AP)连接到位于WLAN系统之外的网络的分布式系统介质(如802.11技术规范中定义的)。每个多信道接入点中的无线通信单元共享与通信介质的公共物理层接口(PHY)。耦合在信道处理器和物理层接口之间的复用器使所有无线通信单元能经由通信介质的相同物理链路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这样在每个多信道接入点和集线器之间只需要单个物理链路,因而在部署多信道接入点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成本和逻辑不大于常规的单信道接入点所需要的成本和逻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复用器利用新的复用协议将来自于多个信道的数据合并成数据帧以用于经由通信介质进行传输。将每一帧分成时隙序列或多个块。在每个块中,复用器插入来自于其中一个信道的数据并且添加表明该块属于哪一个信道的块首部。所述帧被解复用并且由集线器进行处理。集线器同样经由通信介质传输将要在每个接入点处解复用的已复用的数据帧。可以利用所述块来承载由接入点向/从它们服务的移动台传输的数据,而且还利用所述块来承载集线器与接入点本身之间的控制信号。
因此,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使用的接入点,所述接入点包括:
多个无线通信单元,其用于通过在不同的各个WLAN频率信道上利用空中传递发送和接收信号来与移动台交换数据;和
物理层接口,其用于与通信介质相耦合以便连接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从而经由通信介质的单个物理链路来与集线器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基本上依照定义频率信道的IEEE 802.11技术规范来与移动台进行通信。
典型地,所述通信介质包括有线局域网(LAN)。在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层接口用于依照以太网物理层技术规范来经由通信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帧。所述通信介质可以是WLAN的分布式系统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点包括耦合在无线通信单元和物理层接口之间的复用器以便有选择地将来自于多个无线通信单元的数据传送到物理层接口以用于经由单条物理链路进行传输。典型地,所述接入点还包括耦合在无线通信单元和物理层接口之间的解复用器以便在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之中分发经由单条物理链路接收到的数据。除了数据之外,复用器和解复用器还可以用于传送经由接入点与集线器之间的通信介质传输的控制消息。
附加地或作为替换,所述复用器用于产生数据帧以用于经由物理链路进行传输,并且用于将来自于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的数据块合并成至少一些所述帧中的每一个。在公开的实施例中,每一帧都包括其长度基本上固定的多个时隙,并且所述复用器用于将所述块连同块首部一起插入到各个时隙中,所述块首部标识该块所属的各个频率信道。所述复用器可以用于以交替的方式将来自于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的数据块传送到至少一些所述帧中的每一个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传送来的数据包括数据分组,并且所述复用器用于在块之中对分组进行分段。附加地或作为替换,除了数据之外,所述复用器用于将在接入点与集线器之间传输的控制消息插入到所述帧中。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系统,包括:
集线器;
与该集线器相耦合的通信介质;和
多个接入点,每一个接入点包括:
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其用于通过在不同的各个无线局域网(WLAN)频率信道上利用空中传递发送和接收信号来与移动台交换数据;和
与通信介质相耦合的单个物理层接口以便连接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从而经由该通信介质与集线器进行通信。
典型地,所述通信介质包括与集线器相耦合的多个链路,并且所述物理层接口与多个通信介质链路之中的单个的各个链路相耦合。
在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点具有各自的服务区并且被设置成至少一些服务区基本上是重叠的。在这个实施例中,集线器和无线通信单元都被设置成能经由单个物理层接口、通过通信介质交换控制消息,以便确定哪一个无线通信单元将要服务于每个移动台。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设置接入点,所述接入点包括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其用于通过在不同的各个WLAN频率信道上利用空中传递发送和接收信号来与移动台交换数据;
经由单个物理通信链路将接入点耦合于集线器;以及
经由单个链路在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与集线器之间传送数据。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列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LAN(WLAN)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信道WLAN接入点的细节的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说明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已复用的数据帧的框图;和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WLAN系统中的集线器的细节的框图。
发明详述
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LAN(WLAN)系统20的框图。系统20包括多个接入点22,其被配置来用于与移动台24进行数据通信。每个接入点都能够在WLAN上可用的多个不同频率信道上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所述频率信道被称为信道(CH)0、1、2、3等等。(相反,在本领域中所公知的WLAN系统中,每个接入点都具有单个频率信道)。移动台24典型地包括诸如台式机、便携式或手提式装置之类的计算装置。
在下面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假定接入点和移动台彼此依照IEEE 802.11家族的其中一个标准进行通信,并且遵守802.11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定。在ANSI/IEEE标准801.11(1999版)中描述了802.11MAC层的细节,并且在第11部分中具体规定了: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技术规范,将该篇文献引入于此作为参考。然而,本发明的原理不局限于802.11标准,而是也可以应用于基本上任何类型的WLAN,包括HiperLAN(高性能无线局域网)、蓝牙及基于HisWAN(高速无线广域网)的系统。
每个接入点22都通过有线LAN 28的链路而连接于集线器26。典型地,LAN 28物理上被配置成以太网LAN,比如100BASE-TXLAN,并且正如在802.11技术规范中定义的那样,充当分布式系统介质(DSM),以用于向/从移动台24承载数据。这种配置使移动台24能经由连接于集线器26的接入线路32、通过接入点22向/从诸如因特网之类的外部网络30发送和接收数据。所述接入点还可以使用LAN 28来与集线器通信和/或与彼此之间相互通信,以便协调其可用频率信道的使用并且对移动台作出响应。
尽管LAN 28可能遵循标准物理层技术规范,比如由以太网标准提供的那些技术规范,然而,接入点22和集线器26使用新的MAC级复用协议而经由LAN进行通信。这一协议在下文中详细描述。作为替换或补充,接入点和集线器可以基本上经由任何适当的通信介质、使用这种新的协议来进行彼此之间的相互通信,所述通信介质包括导线、光纤,乃至自由空间的光学或无线电通信(在不干扰WLAN工作的许可频带中)。
典型地,使系统20中的接入点22彼此接近地隔开,以便给定频率信道中的无线电波可以同时从多个接入点到达移动台24,并且可以在多个接入点处接收移动台所发送的无线电消息。在本领域中所公知的WLAN系统中,在这些情况下,移动台24会从两个或多个接入点接收下行链路消息,这或许会导致移动台不能与任何接入点进行通信。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点通过经由LAN 28(或经由无论哪一种用以连接接入点的其它介质)与集线器交换控制消息来协作解决这种冲突。在2003年9月19日提交的名为“Wireless LANwith Central Management of Access Points(具有接入点的集中管理的无线LAN)”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一种用于此类通信和控制的示例性方法。或者,接入点22被配置成能在本身之中进行仲裁以确定哪一个接入点将要服务所给定的移动台,例如正如在下列申请中描述的那样,所述申请包括:2002年8月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0/214,271;2002年10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0/272,686;或2003年1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0/348,863。将上述所有申请转让给本专利申请的受让人,并将它们的公开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或者,可以按照常规方式来部署接入点22,以便系统20中的不同接入点的覆盖区不重叠。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的特定消息传送和控制能力。同本领域中所公知的接入点相比,接入点22仍然是有优势的,因为它们在多个频率信道上工作(由此能够服务于大量的移动台),同时还只使用LAN 28上的单个链路来与集线器26进行通信。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入点22的细节的框图。每个接入点都包括多个无线通信单元42,每一个无线通信单元都被配置成能经由WLAN的各个频率信道上的天线44发送和接收信号。所以,利用下列信道,即″信道0″、″信道1″等等来标记单元42。尽管在该图中示出了包括四个这样的无线通信单元的接入点22,但是作为选择接入点也可以被配置成能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单元,从而可以适应更多或更少数量的频率信道。
每个无线通信单元42都包括WLAN物理层接口(WLAN PHY)50,其包括被调谐到收发机的各个频率信道的无线电收发机。WLANPHY 50可以包括由RF微型装置(Greensboro,北卡罗来纳州)制造的标准现货(off-shelf)装置,比如RD0314板。WLAN PHY装置经由天线复用电路46而连接于天线44(或连接于用于分集目的的天线对(未示出))。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2003年2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0/370,211中所述那样构造电路46。
每个信道中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处理器48都执行较高级别的消息处理功能。处理器48依照802.11标准(或任何其它可用的WLAN标准),对由PHY 50从移动台24接收的上行链路分组执行MAC级处理,并产生由PHY 50传输的下行链路分组。另外,如上所述,处理器48可以负责经由LAN 28进行消息传送以便确定哪一个接入点22将要服务于每个移动台24。典型地,处理器48包括可编程序微处理器或逻辑装置,比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其被配置成能(经由如下所述的适当LAN PHY)与WLAN PHY 50以及LAN 28进行通信,并且被编程来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功能。
单元42中的MAC处理器48通过单个LAN物理层接口(LANPHY)52而链接于LAN 28,所述单个LAN物理层接口典型是以太网PHY装置,比如由Micrel-Kendin(桑尼维尔市,加州)制造的KS8721B物理层收发机。经由LAN 28从集线器26传输来的每个数据帧可能包含属于多个信道的数据块,即其目的地为给定接入点22中的不同单元42的数据。下面在图3中示出了这些数据帧的示例性格式。接收解复用器54剖析这些帧中的每一个以便向适当单元42中的处理器48分发它们包含的数据块。同样,由发送复用器56将用于经由LAN 28而发送到集线器26的、由处理器48产生的数据块复用成这种类型的数据帧。正如下面参照图4所描述的那样,集线器26为每个接入点执行类似的复用和解复用功能。
出于概念清楚的目的,选择图2中所示的接入点22的功能块,但未必代表实际可能用于实施这里所示设计的物理组件。可以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合并成一个或多个定制的集成电路组件,或者作为选择可以将它们分解成大量的定制或现货(off-shelf)组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接入点22的逻辑和控制元件可以包括具有适当软件的硬接线组件或可编程组件。
图3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经由LAN 28发送的复用数据帧60的框图。由发送复用器56将这类帧集合起来以用于经由LAN28发送到集线器26,并且还由集线器接收,并由接收解复用器54对其解复用。帧60包括前导码62,继之以具有固定长度的数据块序列64。出于LAN PHY 52同步的目的,前导码典型地包括标记帧起始的预定比特序列。例如,假定LAN 28根据以太网100BASE-T技术规范来进行工作,则前导码62为01010101。帧60典型地包含固定数目的块64,其可以是直到最大值的任何数目,所述最大值是由LAN 28上的最大许可帧长度而定的。或者,帧60的长度可以是可变的,直达许可的最大值。
应该注意的是,帧60通常不包括常规的MAC首部。由于集线器26通过专用的点对点链路而连接于每个接入点22,因而经由该链路发送的所有帧都被适当的接收解复用器所接收。由此,MAC首部无需标识帧60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其它的帧参数。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将MAC首部添加到帧60中,并具有针对接入点和集线器的适当变化,以便处理所述首部。
每一块64包括块首部(CHDR)66和块有效负荷68。所述首部包括表明块所属的信道的代码,并且作为选择还包括附加的控制信息。下面的表I提供了用在接入点22服务达四个信道的实施例当中的四位块首部的示例性技术规范。有效负荷68典型地包括短数据段,例如由对应考虑中的上述信道的处理器48提供的或指向该处理器的四十比特的数据。数据段可以包括经由移动台24和集线器26之间的接入点22传送的部分数据分组,或者在接入点和集线器之间交换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系统管理功能,比如确定哪一个接入点将要服务于给定的移动台,如上所述。
                              表I-块首部定义
  首部 含义
  1100 无效的块,无数据要发送
  cc11 信道″cc″的第一正常优先级块
  cc01 信道″cc″的非第一正常优先级块
  cc10 信道″cc″的高优先级块
高优先级块可以任选地用于承载特定的短控制消息,所述短控制消息必须以短等待时间来发送。正常优先级块用于数据分组和低优先级控制消息。或者,所有块都可以具有相同的优先级(而在这样情况下,首部cc10不是用于这种目的)。
当任何信道上的处理器48有要发送给集线器26的数据(或者是数据分组或者是控制消息)时,它通常通过产生“块就绪(chunk_ready)”标志来发信号给复用器56(可以为正常消息和高优先级消息提供不同的标志)。只要处理器有要发送的数据,就会继续产生所述标志。复用器56从已经产生其chunk_ready标志的每个处理器中依次读取定长数据(在本示例中为四十比特),同时跳过没有数据的信道。任何适当的复用算法都可以用于这一目的。例如,可以使用轮换算法来服务于具有同等优先级的所有信道。或者,如果其中一个WLAN信道比其它WLAN信道具有更大的容量或更高的优先级,则可以使用加权排队算法,从而以其它信道作为代价,来提高对为此信道分配的LAN 28上的带宽的共享。当没有信道有要发送的数据时,复用器56发送被集线器26忽略的无效数据块。
复用器56根据始发信道和块有效负荷的优先级,将适当的块首部66添加到每个块中。典型地,在多个块64之中对由处理器48发送的每个数据分组进行分段。典型地,复用器56以特定的第一块首部来标记给定数据分组的第一块,如表I所示,以便向接收端表明正在启动新分组。任何给定分组的开始几块都包含分组首部,继之以后续块中的分组名单(payroll),并且在最后的块中末尾通常带有检错码,比如CRC。
由于分组长度通常不是块名单大小的整数倍,因此处理器48或复用器56可以将分组中的最后一块以伪比特进行填充。由于分组首部通常包含表明分组长度的字段,因此无需标记最后一块。相反,正在接收的处理器根据已知的分组长度来标识最后一块,并由此丢弃任何已添加的填充比特。或者,分组(或至少某些预定义类型的分组)可以是固定长度的,而在这样情况下正在接收的处理器就根据分组类型来确定分组长度。此外作为选择,代替或除标记第一块之外,每个分组中的最后一块都可以以特定的块首部来标记。
在发送给定帧60中的最后一块64之后,复用器56等待预定的时间间隔,通常是由LAN 28的物理层技术规范所提供的分组组间间距(IPG)时间间隔。然后,复用器从前导码62起开始发送下一帧。
当从集线器26中接收帧60后,接收解复用器54检测并删除前导码62,然后读取所述帧中的第一块64的块首部66以确定该块的目的信道。适当信道的解复用器信号处理器48典型地产生写使能标志,然后在剥除首部66之后将块的有效负荷68传递到处理器。根据块首部,解复用器还可以视情况发信号给处理器,以表明当前块是分组中的第一块或表明当前块包含控制消息。处理器48重新集合来自它接收的块分段的数据分组,并将该数据分组发送到适当的移动台24。
尽管在上文中参照接入点22对帧60的产生和解复用进行了描述,但是集线器26同样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来执行帧产生和解复用功能。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线器26的细节的框图。集线器26包括多个接入点(AP)接口单元72,每一个都经由LAN 28的链路而连接于各个接入点22。在本示例中,集线器包括八个这样的接口(对应接入点API至AP8),不过集线器作为选择可以服务更多或更少数量的接入点。
正如在下文中描述的那样,AP接口单元72经由复用电路而连接于信道处理器70。每个信道处理器70被分配来为接入点的各个频率信道处理数据和控制消息。换言之,图4中所示的“信道0处理器”处理由所有接入点22中的“信道0”单元42发送和接收的、到/自移动台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消息,并且发送和接收到/自这些单元的控制消息。由此,对应于每个接入点中的各个无线通信单元所服务的四个信道,在图4中示出了四个信道处理器70。可以由适当编程的逻辑装置来执行信道处理器的功能(还可能包括AP接口单元72的一些功能),所述适当编程的逻辑装置比如是Altera公司(圣约瑟,加州)制造的CycloneTM EP1C20FPGA芯片。
中央处理单元(CPU)74控制信道处理器70的操作以及执行高级消息处理功能。尽管在图4中示出了单个CPU控制所有信道处理器,但是在替换实施例中,每个信道都可以具有它自己的CPU,其连接在用于信道间信号的信道CPU之间。CPU 7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英特尔XScaleTM处理器,其具有用于与信道处理器通信的以太网简化介质独立接口(RMII)。
由每个接入点22经由LAN 28传输的帧被相应的AP接口单元72中的LAN物理层接口(LAN PHY)76所接收。这些帧都具有帧60的形式,如图3所示。按照上面所述的方式,由接收解复用器78将这些帧中的块64解复用到信道处理器70中。每个信道处理器包括多个端口解码器80,每一个解码器被分配来从各个AP接口单元72的接收解复用器中接收块数据。端口解码器重新集合来自块64中所含的分段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并将所述分组传递到接收控制器82。接收控制器执行基本的MAC级分组处理功能,然后将所述分组放置在双端口RAM(DPRAM)84中。尽管出于概念上清楚的目的,解码器80和控制器82都是作为独立单元示出的,但是可以将这些单元的功能集成到单个处理阶段中,并且所述控制器可以由此获知解复用器78的操作。
CPU接口控制器86将分组从每一个信道处理器70中的DPRAM84传递到CPU 74。根据每个上行链路分组的目的地址,CPU可以将所述分组下行链路经由适当的信道和接入点22而路由至另一个移动台24,或者可以将所述分组经由网络接口88而路由至外部网络30。
CPU 74经由接口控制器86将下行链路分组(不管是经由接口88从网络3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还是从移动台24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传递到另一个DPRAM 89。发送控制器90从DPRAM 89中读取分组,执行基本的MAC级处理功能,并将所述分组传递至端口复用器92,所述端口复用器将所述分组分布到适当的AP接口单元72。复用器92将每个分组发送到与分配来服务该分组的目的移动台的接入点相关联的AP接口单元。将广播消息分发给所有AP接口。按照这种方式,每个AP接口单元72都可以从所有信道处理器70中接收输入。接口单元中的发送复用器94按照上面所述的方式,经由LANPHY 76将下行链路分组和控制消息复用到LAN 28上。
区别于其上行链路数据分组的处理,接收控制器82控制消息从接入点22直接传递到CPU接口86。同样,CPU接口将接入点的控制消息直接传递给发送控制器90。对于某些类型的信令,接收控制器82还可以直接与发送控制器90进行通信。例如,当来自于其中一个移动台24的上行链路消息要求接收接入点向移动台返回确认(根据802.11技术规范的要求)时,接收控制器可以直接指示发送控制器向适当接入点发信号来发出确认。按照这种方式,充分地缩短了确认的等待时间。
如前所述,尽管上述实施例涉及某些特定的通信协议和符合这些协议的硬件结构,但是可以将本发明的原理应用于依照本领域已知的或即将变成已知的其它协议工作的其它类型的WLAN系统、接入点和集线器。由此,将认识到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作为举例援引的,而本发明不局限于在上文已经具体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的范围既包括上文所描述的各种特征的组合和子组合,而且也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阅读上述说明书时所能想到的以及现有技术中所未公开的其变形和修改。

Claims (41)

1、一种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使用的接入点,所述接入点包括:
多个无线通信单元,用于通过在不同的各个WLAN频率信道上利用空中传递发送和接收信号来与移动台交换数据;和
物理层接口,用于与通信介质相耦合以便经由该通信介质的单个物理链路来连接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从而与集线器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基本上依照定义所述频率信道的IEEE 802.11技术规范来与所述移动台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通信介质包括有线局域网(LA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物理层接口用于依照以太网物理层技术规范、经由所述通信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通信介质是所述WLAN的分布式系统介质。
6、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包括复用器,其耦合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和所述物理层接口之间以便有选择地将所述数据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传送到所述物理层接口,以经由所述单个物理链路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点,包括解复用器,其耦合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和所述物理层接口之间以便在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之间分发经由所述单个物理链路接收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入点,其中,除所述数据之外,所述复用器和解复用器还用于传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是经由所述接入点和所述集线器之间的所述通信介质来发送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复用器用于产生用于经由所述物理链路发送的所述数据帧,并且用于将来自于两个或多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数据块合并成至少一些所述帧中的每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每一所述帧都包括其长度基本上固定的多个时隙,并且其中所述复用器用于将所述块连同块首部一起插入到各个时隙中,所述块首部标识所述块所属的各个频率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复用器用于交替地将所述数据块从两个或多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传送到至少一些所述帧的每一个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点,其中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传送来的数据包括数据分组,并且其中所述复用器用于在所述块之中对所述分组进行分段。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点,其中,除所述数据之外,所述复用器还用于将用于在所述接入点和所述集线器之间发送的控制消息插入到所述帧中。
14、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系统,包括:
集线器;
通信介质,其与所述集线器相耦合;和
多个接入点,每一个接入点都包括:
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用于通过在不同的各个无线局域网(WLAN)频率信道上利用空中传递发送和接收信号来与移动台交换数据;和
单个物理层接口,其与所述通信介质相耦合以便经由该通信介质而连接所述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从而与所述集线器进行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介质包括与所述集线器相耦合的多个链路,并且其中所述物理层接口与所述通信介质的所述多个链路之中单个的各个链路相耦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入点具有各自的服务区,并且被设置成至少一些所述服务区基本上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集线器和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被设置成能通过所述单个物理层接口、经由所述通信介质交换控制消息,以便确定哪一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将要服务于每个所述移动台。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基本上依照定义所述频率信道的IEEE 802.11技术规范来与所述移动台进行通信。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介质包括有线局域网(LAN)。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物理层接口用于依照以太网物理层技术规范、经由所述通信介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介质是所述WLAN的分布式系统介质。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接入点都包括复用器,其耦合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和所述物理层接口之间以便有选择地将所述数据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传送到所述物理层接口以经由所述通信介质来发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接入点都包括解复用器,其耦合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和所述物理层接口之间以便在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之间分发经由所述通信介质接收的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除所述数据之外,所述复用器和解复用器还用于传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是经由在所述集线器和所述接入点之间的所述通信介质来发送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复用器用于产生用于经由所述通信介质发送的所述数据帧,并且用于将来自于两个或多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所述数据块合并成至少一些所述帧的每一个。
26、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设置接入点,所述接入点包括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其用于通过在不同的各个WLAN频率信道上利用空中传递发送和接收信号来与移动台交换数据;
将所述接入点经由单个物理通信链路耦合于所述集线器;以及
经由该单个链路在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和所述集线器之间传送所述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所述接入点包括在所述WLAN中设置多个接入点,并且其中耦合所述接入点包括耦合每个所述接入点以便在由连接于所述集线器的所述通信介质提供的多个链路之间经由单个的各个链路来与所述集线器进行通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具有各自的服务区,并且其中设置多个接入点包括设置所述接入点使得至少一些所述服务区基本上重叠。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包括经由所述单个的各个链路而在所述接入点和所述集线器之间交换控制消息以便确定哪一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将要服务于每个所述移动台。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所述接入点包括配置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以便基本上依照定义所述频率信道的IEEE802.11技术规范来与所述移动台进行通信。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接入点耦合到所述集线器包括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集线器耦合到有线局域网(LAN)。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数据包括依照以太网物理层技术规范、经由所述LAN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AN是所述WLAN的分布式系统介质。
34、根据权利要求26-3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数据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和所述单个物理链路之间进行复用以便有选择地将所述数据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传送到所述单个物理链路以供发送到所述集线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数据还包括:对经由所述单个物理链路从所述集线器接收的所述数据进行解复用以供在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之中进行分发。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集线器和所述接入点之间经由所述单个物理链路发送控制消息,并且在所述多个无线通信单元之间复用和解复用所述控制消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之间进行复用包括产生用于经由所述通信介质发送的所述数据帧,同时将来自于两个或多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所述数据块合并成至少一些所述帧的每一个。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所述帧都包括其长度基本上固定的多个时隙,并且其中合并所述块包括将所述块连同块首部一起插入到各个时隙中,所述块首部标识所述块所属的各个频率信道。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合并所述块包括交替地将所述数据块从两个或多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传送到至少一些所述帧的每一个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数据包括传送数据分组,并且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之间进行复用包括在所述块之中对所述分组进行分段。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之间进行复用包括除所述数据之外,还将用于在所述接入点和所述集线器之间发送的控制消息插入到所述帧中。
CN200480010416.6A 2003-02-18 2004-02-12 接入点与集线器之间的多路复用通信 Pending CN17780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370,211 2003-02-18
US10/370,211 US20040162037A1 (en) 2003-02-18 2003-02-18 Multi-channel WLAN transceiver with antenna diversity
US10/696,769 2003-10-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8052A true CN1778052A (zh) 2006-05-24

Family

ID=3285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0416.6A Pending CN1778052A (zh) 2003-02-18 2004-02-12 接入点与集线器之间的多路复用通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162037A1 (zh)
CN (1) CN1778052A (zh)
WO (1) WO2004075454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9216B (zh) * 2013-04-15 2017-07-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址wlan通信系统的后向兼容前置码格式的装置和方法
CN107077431A (zh) * 2014-06-04 2017-08-18 内克派克有限公司 超级集线器系统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4704B1 (en) * 1999-12-09 2007-01-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eam forming for transmit using bluetooth modified hopping sequences (BFTBMH)
US20030206532A1 (en) 2002-05-06 2003-11-06 Extricom Ltd. Collaboration between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s
US7764655B2 (en) * 2003-03-31 2010-07-27 Nextg Networks, Inc. Local area network utilizing macro and micro diversity techniques in receiving signals from cell sites
GB2402300B (en) * 2003-03-31 2006-08-30 British Telecomm Network
KR100591752B1 (ko) * 2003-04-25 2006-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독립된 복수의 전송 채널을 갖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US7715350B2 (en) * 2003-06-12 2010-05-11 Broadcom Corporation Classifier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514709B2 (en) * 2003-12-19 2013-08-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nomic disassociation of client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936676B2 (en) * 2003-12-19 2011-05-03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utonomic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060045113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Palisca Andrea G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high-reliability wireless connectivity to mobile devices using multi channel radios
TWI271976B (en) * 2004-11-22 2007-01-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load balancing and method thereof
US8027289B2 (en) * 2005-04-27 2011-09-27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Ultra-low latency packet transport in ad hoc networks
WO2008121098A1 (en) * 2005-06-29 2008-10-09 Sue Kunz Software digital fingerprint
US8514894B2 (en) 2005-08-02 2013-08-20 Elliptic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inserting/removal padding from packets
US7813738B2 (en) * 2005-08-11 2010-10-12 Extricom Ltd. WLAN operating on multiple adjacent bands
US20070058742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Demarco Anthony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signal precursors
JP2009536805A (ja) * 2006-05-09 2009-10-1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ユニバーサル地上無線アクセスのための可変フィードバック
US7783808B2 (en) * 2006-11-08 2010-08-2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mbedded self-checking asynchronous pipelined enforcement (escape)
US20080112373A1 (en) * 2006-11-14 2008-05-15 Extricom Ltd. Dynamic BSS allocation
US8948046B2 (en) * 2007-04-27 2015-02-03 Aerohive Networks, Inc. Rout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8218502B1 (en) 2008-05-14 2012-07-10 Aerohive Networks Predictive and nomadic roaming of wireless clients across different network subnets
US9674892B1 (en) 2008-11-04 2017-06-06 Aerohive Networks, Inc. Exclusive preshared key authentication
KR20100056034A (ko) * 2008-11-19 2010-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시대기 이동단말에서 네이버 셀 모니터링 방법
US8180404B2 (en) * 2008-12-11 2012-05-15 At&T Mobility Ii Llc. Sharing antennas for increased multiple-input uplink reception
US8483194B1 (en) 2009-01-21 2013-07-09 Aerohive Networks, Inc. Airtime-based scheduling
WO2010090467A2 (en) * 2009-02-05 2010-08-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00251B1 (en) 2009-07-10 2018-02-20 Aerohive Networks, Inc. Bandwidth sentinel
US11115857B2 (en) 2009-07-10 2021-09-07 Extreme Networks, Inc. Bandwidth sentinel
US9083501B2 (en) * 2010-04-05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US8671187B1 (en) 2010-07-27 2014-03-11 Aerohive Networks, Inc. Client-independent network supervision application
US9002277B2 (en) * 2010-09-07 2015-04-07 Aerohive Networks, Inc. Distributed channel selec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588844B2 (en) 2010-11-04 2013-11-19 Extricom Ltd. MIMO search over multiple access points
US10091065B1 (en) 2011-10-31 2018-10-02 Aerohive Networks, Inc. Zero configuration networking on a subnetted network
CN104769864B (zh) 2012-06-14 2018-05-04 艾诺威网络有限公司 多播到单播转换技术
US20140199069A1 (en) * 2013-01-15 2014-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insertion for physical layer rate adaption and time-division duplexing
US20140201383A1 (en) * 2013-01-16 2014-07-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description over multiple links
US20140226740A1 (en) 2013-02-13 2014-08-1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ulti-beam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
US9413772B2 (en) 2013-03-15 2016-08-09 Aerohive Networks, Inc. Managing rogue devices through a network backhaul
US10389650B2 (en) 2013-03-15 2019-08-20 Aerohive Networks, Inc.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a network
TWI528741B (zh) 2014-04-10 2016-04-0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US20160330707A1 (en) * 2015-05-08 2016-11-10 Federated Wireles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lock synchronization in a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9983A (en) * 1987-03-05 1988-12-06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Wireless network for wideband indoor communications
IL100213A (en) * 1990-12-07 1995-03-30 Qualcomm Inc Mikrata Kedma phone system and its antenna distribution system
FI97838C (fi) * 1992-05-06 1997-02-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olukkoverkkojärjestelmä
DE4322863C2 (de) * 1993-07-09 1995-05-18 Ant Nachrichtentech Mobilfunkantennenanlage
US5960344A (en) * 1993-12-20 1999-09-28 Norand Corporation Local area network having multiple channel wireless access
FR2746991B1 (fr) * 1996-03-28 1998-06-12 Nortel Matra Cellular Station radio a antennes a polarisation circulaire
US5923702A (en) 1996-06-10 1999-07-13 Breez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td. Frequency hopping cellular LAN system
US6047175A (en) 1996-06-28 2000-04-04 Airone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ith auxiliary receiver for selecting different channels
US5864265A (en) * 1997-06-30 1999-01-26 Motorola Inc. Bandstop filter module with shunt zero
US5912921A (en) * 1997-08-20 1999-06-15 Intermec Ip Corp. Concurrent multiple data rat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6192026B1 (en) * 1998-02-06 2001-02-20 Cisco Systems, Inc.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OFDM wireless networks
US6741643B1 (en) * 1998-04-15 2004-05-25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ies Asymmetric equalization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6259898B1 (en) * 1998-05-05 2001-07-10 Telxon Corporation Multi-communication access point
US6381458B1 (en) * 1998-05-15 2002-04-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ft handoff control based on access network capacity
GB9811071D0 (en) * 1998-05-23 1998-07-22 Ncr Int Inc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US6590884B1 (en) * 1999-01-07 2003-07-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spatial diversity within an indoor network
US6560443B1 (en) * 1999-05-28 2003-05-06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sharing switching circuitry for multi-transceiver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for
US6580704B1 (en) * 1999-08-26 2003-06-17 Nokia Corporation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two mobile terminals in access point controlled wireless LAN systems
US6463303B1 (en) * 2000-01-11 2002-10-08 Metawav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Beam forming and switching architecture
US6529164B1 (en) * 2000-03-31 2003-03-04 Ge Medical System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c. Object location monitoring within buildings
US6647015B2 (en) 2000-05-22 2003-11-11 Sarnoff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522307B2 (en) 2000-07-14 2003-02-18 Lg Electronics Inc. Antenna sharing apparatus of base station in W-CDMA system
US6671284B1 (en) * 2000-08-04 2003-12-30 Intellon Corporation Frame control for efficient media access
US6560448B1 (en) * 2000-10-02 2003-05-06 Intersil Americas Inc. DC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figured in a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rchitecture
WO2002065707A2 (en) * 2000-12-26 2002-08-22 Bluesocket,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lock synchronization across wireless networks
US6801767B1 (en) * 2001-01-26 2004-10-05 Lgc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multi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ignals
US6888805B2 (en) * 2001-03-23 2005-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71933B1 (en) * 2001-03-26 2004-08-03 Lgc Wireless, Inc. Wireless deployment of bluetooth access points using a distributed antenna architecture
US6771962B2 (en) * 2001-03-30 2004-08-0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by which to provide temporary identifiers to a mobile node involved in a communication handover
US20020197984A1 (en) * 2001-06-22 2002-12-26 Tadlys Ltd. Flexible wireless local networks
JP2005525003A (ja) * 2001-09-05 2005-08-18 ニューベリイ ネットワー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位置検出および場所追跡
US20030137959A1 (en) 2001-09-24 2003-07-24 Nebiker Robert M. Flexible-link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JP3600578B2 (ja) * 2001-09-29 2004-12-15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US7672274B2 (en) * 2002-01-11 2010-03-02 Broadcom Corporation Mobility support via routing
US6882833B2 (en) * 2002-02-22 2005-04-19 Blue7 Communications Transferr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174681A1 (en) * 2002-03-18 2003-09-18 Philippe Gilbert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by detecting energy fluctuations
US6785558B1 (en) * 2002-12-06 2004-08-31 Lgc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s over metropolita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9216B (zh) * 2013-04-15 2017-07-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址wlan通信系统的后向兼容前置码格式的装置和方法
US10439773B2 (en) 2013-04-15 2019-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ckwards-compatible preamble formats for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077431A (zh) * 2014-06-04 2017-08-18 内克派克有限公司 超级集线器系统及其方法
CN107077431B (zh) * 2014-06-04 2021-01-05 莫都威尔私人有限公司 超级集线器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75454A2 (en) 2004-09-02
US20040162037A1 (en) 2004-08-19
US7035243B2 (en) 2006-04-25
WO2004075454A3 (en) 2005-02-03
US20040160929A1 (en) 2004-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8052A (zh) 接入点与集线器之间的多路复用通信
US7164674B2 (en) Multiplex communication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hub
CN101079777B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EP2222113B1 (en) Mac layer inverse multiplexing in a third generation ran
CN1689252A (zh)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之间的协作
KR20050051709A (ko) 유선 lan 하부구조를 위한 무선 lan 접속 포인트간협동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7992C (zh) 基站系统
JP2001519635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アーキテクチャ
JP6866263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498464A (zh) 网络同步
CN1499742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使用这种系统的方法
CN100542131C (zh)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US7336633B2 (en) Media access controller for high bandwidth communication media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02010703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thereof,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TWI728192B (zh) 發送裝置及接收裝置
JP2005277481A (ja) 同時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TWI821009B (zh) P2p鏈路的信息指示方法及相關裝置
US7636329B2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process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parallel radios
WO2023048092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95544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189204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局間伝送路の回線構成方法
JP2023528312A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シグナリング情報交換方法及び通信機器
KR2007003132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국으로서의사용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무선통신 시스템내에서 통신하는 방법
JP2001060908A (ja) 多重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