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3892B -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3892B
CN1773892B CN 200410088536 CN200410088536A CN1773892B CN 1773892 B CN1773892 B CN 1773892B CN 200410088536 CN200410088536 CN 200410088536 CN 200410088536 A CN200410088536 A CN 200410088536A CN 1773892 B CN1773892 B CN 1773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configuration
order
data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885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3892A (zh
Inventor
杜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fice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 20041008853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73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773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3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73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38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领域中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面:将一组组时隙配置命令转化为一组组时隙配置结果,用户提供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其中只要包含时隙的出和入,不再指定内部的连接关系;系统根据这些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分析并计算,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时隙配置结果数据;系统据时隙的出和入,确定其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本发明能够简化时隙配置过程、不会对业务造成瞬断,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时隙配置方法复杂、配置容易出错、造成网络传输中断等问题。

Description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系统中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PCM系统中两个网元之间和网元内部如果有数据的传输,就必须进行时隙配置。该时隙配置在网管中由一种类似手工的方法来实现。网管系统发送给用户一组组复杂的时隙配置数据,并要求用户将这些复杂数据一一组织起来并下发,每一条时隙配置需要2~3步才可以完成,如果网管下发上千条时隙命令,其工作量将异常巨大。除非用户对PCM设备及所对应的网管系统比较熟悉,否则根本不能完成正确的时隙配置。 
图1为一组由光板到用户板端口的双向收发示意图,用户如果需要下发一条由光板的2M时隙到用户板的某个端口时隙命令,则必须通过OL1时隙链路配置、SCAS时隙链路配置、用户板链路配置来实现。其中OL1链路配置完成OL1光板上的某个2M与HW0、HW1上的2M的交叉,SCAS时隙链路配置完成HW0、HW1上的某个64K时隙与HW10、HW11上的某个64K时隙的交叉,用户板链路配置完成HW10、HW11中的64K时隙与用户板端口的交叉。而且还要求1~6号槽位的用户板对应HW10的64K时隙,7~12号槽位的用户板对应HW11的64K时隙,如果PCM系统某个网元中使用的是电板,那么配置情况又将不同。图2为一组由电板到用户板端口的双向收发示意图,用户如果需要下发 一条由电板的64K时隙到用户板的某个端口时隙命令,那么必须通过SCAS时隙链路配置、用户板链路配置来实现。以上仅仅说明了两种最为通常情况下的时隙配置,如果需要配置带有中继属性的业务或是自动电话业务,那么配置过程将更为复杂。 
综上所述,现有PCM系统网管实现时隙配置存在如下的不足:首先是时隙配置方法复杂,往往一个网元的时隙需要很长时间,严重影响用户使用。而且手工时隙配置易出错。时隙配置完成之后,由于配置路径的复杂,无法保证配置结果完全正确,容易造成整个网络传输中断,如果发生中断将损失非常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时隙配置过程、不会对业务造成瞬断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时隙配置方法复杂、配置容易出错、造成网络传输中断等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面: 
将一组组时隙配置命令转化为一组组时隙配置结果,用户提供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其中只要包含时隙的出和入,不再指定内部的连接关系;系统根据这些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分析并计算,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时隙配置结果数据; 
对所有的上次、本次时隙配置命令进行分类,设A集合表示上次下发的时隙命令,B表示本次下发的时隙命令,定义C=A∩B,D=A-C,E=B-C,则C为“保留”的时隙命令,D为“删除”的时隙命令,E为“新增”的时隙命令; 
对系统判断为“删除”的时隙命令,将上次配置结果中相应的配置全部删除; 
对系统判断为“保留”的时隙命令,保留上次的配置结果不变; 
对系统判断为“新增”的时隙命令,系统据时隙的出和入,确定其 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时隙命令接收用户下发的时隙配置命令数据,用户进行配置时告诉系统时隙的入和出,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输入数据,自动指派 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用户在进行修改时隙配置时通知系统,并将上次时隙配置命令上次配置结果及本次配置命令下发给系统,系统综合这些数据计算。 
第二步:时隙命令对用户下发的时隙命令进行分类,设A集合表示上次下发的时隙命令,B表示本次下发的时隙命令,C为A与B的交集,C=A∩B,称之为保留的时隙命令,并定义集合D=A-C,E=B-C,则D为被删除的时隙命令,E为新增的时隙命令,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三步:删除时隙命令,如果出时隙位置在用户板接口,则对于用户板接口群路数据结构进行遍历,如发现某个端口出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未被标识为“本次仍然存在”,则将该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清除;如果出时隙位置在OL1光板或EILI电板,则对OL1光板或EILI电板64K的数据结构进行遍历,如发现某个出OL1或EILI电板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未被标识为“本次仍然存在”,则将该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清除; 
将出时隙在用户板接口的本次不存在的时隙数据清除之后,对用户板接口数据结构重新进行整理,将出时隙在OL1光板或EILI电板的本次不存在的时隙数据清除之后,对OL1光板或EILI电板数据结构重新进行整理,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对用户板接口数据结构整理的内容包括:出端口收HW10、HW11线中的64K时隙,以及每个收HW10、HW11线中64K交叉到HW0、HW1或HW6~HW9中的入64K时隙位置。 
对OL1光板或EILI电板数据结构进行整理的内容包括:OL1光板或EILI电板的HW0、HW1或HW6~HW9中2M位置;HW0、HW1或HW6~HW9中64K时隙与HW10、HW11中64K时隙位置。 
如果使用中继,还需要删除中继业务的配置。 
第四步:保留时隙命令,如果某个时隙命令经过时隙命令的分类判定 其为“保留”时隙命令,则对这些时隙命令保留其上次的配置结果不变,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对于出时隙在光板的时隙命令,需要保留的是OL1时隙链路配置结果、SCAS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及用户板接口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对于出时隙在电板的时隙命令,需要保留的是SCAS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及用户板接口时隙链路配置结果。 
如果使用中继,还需保留中继业务的配置。 
第五步:新增时隙命令,对系统判断为“新增”的时隙命令,系统为其指定在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并进行各项链路的配置;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对于增加在光板的时隙命令,配置OL1时隙链路配置、SCAS时隙链路配置、用户接口链路配置,其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一条新增的时隙配置命令,记入时隙数据为Ts_In,出时隙数据记为Ts_Out; 
第2步:配置OL1交叉,在HW0、HW1的8个2M中搜索一个空闲的2M,记为HW2M,并且标志HW2M使用;将入时隙数据Ts_In添加到HW2M中,得到OL1时隙链路交叉关系;如果在所有的HW0~HW1的8个2M找不到空闲的2M,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3步:配置SCAS交叉的入,在取出的HW2M中检查其中入时隙数据Ts_In所需要配置的64K时隙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转到第2步;如果没有被使用,则取出SCAS交叉的入数据,记为SCAS_In,继续下一步; 
第4步:配置SCAS交叉的出,在HW10~HW11中256个64K中寻找一个没有被使用的64K时隙,记为HW64K,并且标志HW64K使用;将SCAS的入数据SCAS_In添加到SCAS的出数据中,得到SCAS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如果在所有的256个64K时隙中找不到空闲的 64K时隙,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5步:配置用户接口板交叉,根据出时隙数据Ts_Out,判断出时隙端口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如果没有使用,则将上一步得到的HW64K添加到Ts_Out中,得到用户接口板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 
第6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时隙命令数据,如果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则转到第7步;如果不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则转到第1步。 
第7步:配置结束。 
对于在电板新增的时隙命令,根据用户下发的时隙命令首先做一一对应的转换,将电板端口上的64K时隙一对一的映射到HW6~HW10上的64K时隙; 
再经过SCAS交叉由HW6~HW10上的64K时隙交叉的HW10、HW11上的64K时隙; 
最后完成用户板端口与HW10、HW11的时隙配置,从而完成整个的对电板的时隙配置。 
在电板新增的时隙命令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出新增时隙命令,取一条新增的时隙配置命令,记入时隙数据为Ts_In,出时隙数据记为Ts_Out; 
第3步:配置SCAS交叉的入,取出入时隙数据Ts_In,在HW6~HW9中的64K时隙中找到与入时隙Ts_In相对应的64K时隙,记为HW69_64K;判断HW69_64K是否使用,如果没有使用,则标志HW69_64K使用,得到SCAS交叉的入数据即SCAS_In,继续下一步;如果与入时隙数据Ts_In相对应的64K数据HW69_64K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4步:配置SCAS交叉的出,在HW10~HW11中256个64K中寻 找一个没有被使用的64K时隙,记为HW64K,并且标志HW64K使用,得到SCAS交叉的出数据即SCAS_Out;将SCAS的入数据SCAS_In添加到SCAS的出数据SCAS_Out中,得到SCAS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如果在所有的256个64K时隙中找不到空闲的64K时隙,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5步:配置用户接口板交叉,根据出时隙数据Ts_Out,判断出时隙端口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如果没有使用,则将上一步得到的HW64K添加到Ts_Out中,得到用户接口板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 
第6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时隙命令数据,如果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则转到第7步;如果不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则转到第1步; 
第7步:配置结束。 
如果使用中继,还需要进行中继业务的配置。中继配置需要用户指定的是:OL1或HW6~HW9中的n个连续64交叉到中继电路组中的具体中继电路,其具体的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出一条新增的中继配置命令,取出中继配置命令的入时隙数据Ts_In,此数据中包含了用户指定的连续64K时隙n_64K;取出中继配置命令的出时隙数据Ts_Out,此数据中包含用户指定的中继电路组号Group_No和中继电路号Relay_No; 
第2步:选择64K时隙号,根据中继电路号Relay_No,在第Relay_No号HW线中任意寻找n个未使用的连续64K时隙,记为HW64K1,HW64K2,...,HW64Kn,将这些连续的64K标志为“已使用”,转到下一步;如果找不到n个连续的64K时隙,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5步; 
第3步:计算CIC号,根据用户指定的入时隙数据和得到的连续64K时隙数据计算CIC号,执行成功,继续下一步;否则转到第5步; 
计算公式如下: 
CIC_No=(Relay_No-1)×32+HW64K1 
第4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中继配置命令,如果是最后一条中继配置命令,在继续下一步,否则转到第1步; 
第5步:配置结束。 
第六步:配置结果上报,将最终的时隙配置结果已报文的形式上报,转到第七步; 
上报的内容包括:OL1时隙链路配置交叉关系、SCAS时隙链路配置交叉关系、用户板接口配置交叉关系、中继电路配置关系,通过这四种交叉关系就可以确定完整的时隙配置路径。 
第七步:结束。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由手工时隙配置向自动时隙配置转变的进步,达到了方便用户使用的效果,节省了繁琐的时隙配置时间。同时还做到了时隙配置结果的无瞬断性,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光板时PCM系统完整时隙配置路径图。 
图2是使用电板时PCM系统完整时隙配置路径图。 
图3是PCM系统交叉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方法流程图。 
图5是新增时隙配置(入时隙在光板)处理流程图。 
图6是新增时隙配置(入时隙在电板)处理流程图。 
图7是新增时隙配置(使用中继)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PCM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的方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主要写硬件连接),A、B、C。如图3所示,其中A表示光信号板或电信号板,B表示SCAS交叉矩阵,C表示用户接口板。系统中A用来收发光或电信号,经过SCAS交叉矩阵的交叉,在C板上可以接收或发送A板过来的信号。 
本发明所述PCM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的方法如下(主要描述实现的核心思想、系统和操作步骤),核心方法是: 
将一组组时隙配置命令转化为一组组时隙配置结果。即用户提供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其中只要包含时隙的入和出,不再需要用户来指定内部的连接关系。系统根据这些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分析并计算,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时隙配置结果数据。即根据时隙的入和出,确定其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 
第一步:时隙命令接收。接收用户下发的时隙配置命令数据。用户进行配置时只需要告诉系统时隙的入和出即可。而不需要指定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输入数据,自动的指派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为了保证在用户增加或删除时隙时对原有的配置结果不造成影响,那么需要用户在进行修改时隙配置时通知系统,并将上次时隙配置命令上次配置结果及本次配置命令下发给系统,系统综合这些数据计算,以保证修改配置时对原有业务不造成影响。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二步时隙命令分类处理。该功能块对用户下发的时隙命令进行分类。假设A集合表示上次下发的时隙命令,B表示本次下发的时隙命令,C为A与B的交集,C=A∩B,称之为已存在的时隙命令。不妨定义集 合D=A-C,E=B-C,则D为被删除的时隙命令,E为新增的时隙命令。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三步删除时隙命令。如果出时隙位置在用户板接口,则对于用户板接口群路数据结构(逻辑数据结构)进行遍历,发现某个端口出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未被标识为“本次仍然存在”,则将该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清除。如果出时隙位置在OL1光板或EILI电板,则对OL1光板或EILI电板64K的数据结构(逻辑数据结构)进行遍历,发现某个出OL1或EILI电板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未被标识为“本次仍然存在”,则将该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清除。将出时隙在用户板接口的本次不存在的时隙数据清除之后,有必要对用户板接口数据结构重新进行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出端口的收HW10、HW11线中的64K时隙,以及每个收HW10、HW11线中64K交叉到HW0、HW1或HW6~HW9中的入64K时隙位置。将出时隙在OL1光板或EILI电板的本次不存在的时隙数据清除之后,有必要对OL1光板或EILI电板数据结构重新进行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OL1光板或EILI电板的HW0、HW1或HW6~HW9中2M位置;HW0、HW1或HW6~HW9中64K时隙与HW10、HW11中64K时隙位置。如果使用了中继,那么还需要删除中继业务的配置。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四步保留时隙命令。如果某个时隙命令经过时隙命令的分类判定其为“保留”时隙命令,那么为保证业务的不瞬断,需要对这些时隙命令保留其上次的配置结果不变。对于出时隙在光板的时隙命令,需要保留的是OL1时隙链路配置结果、SCAS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及用户板接口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对于出时隙在电板的时隙命令,需要保留的是SCAS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及用户板接口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如果使用了中继,那么还需保留中继业务的配置。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五步新增时隙命令。对系统判断为“新增”的时隙命令。系统需要为其指定在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因此用户可以不必理会HW线上的交叉连接。 系统会自动计算得到。 
对于入时隙在光板的时隙命令,同样的系统需要配置OL1时隙链路配置、SCAS时隙链路配置、用户接口链路配置。其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出新增时隙命令。取一条新增的时隙配置命令,记入时隙数据为Ts_In,出时隙数据记为Ts_Out。 
第2步:配置OL1交叉。在HW0、HW1的8个2M中搜索一个空闲的2M,记为HW2M,并且标志HW2M使用。将入时隙数据Ts_In添加到HW2M中,得到OL1时隙链路交叉关系。如果在所有的HW0~HW1的8个2M找不到空闲的2M,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3步:配置SCAS交叉的入。在取出的HW2M中检查其中入时隙数据Ts_In所需要配置的64K时隙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转到第2步,如果没有被使用,则取出SCAS交叉的入数据,记为SCAS_In,继续下一步。 
第4步:配置SCAS交叉的出。在HW10~HW11中256个64K中寻找一个没有被使用的64K时隙,记为HW64K,并且标志HW64K使用。将SCAS的入数据SCAS_In添加到SCAS的出数据中,得到SCAS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如果在所有的256个64K时隙中找不到空闲的64K时隙,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5步:配置用户接口板交叉。根据出时隙数据Ts_Out,判断出时隙端口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如果没有使用,则将上一步得到的HW64K添加到Ts_Out中,得到用户接口板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 
第6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时隙命令数据。如果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则转到第7步。如果不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则转到第1步。 
第7步:配置结束。 
对于入时隙在电板的时隙命令,配置较为简单。根据用户下发的时隙命令首先做一一对应的转换,将电板端口上的64K时隙一对一的映射到HW6~HW10上的64K时隙。再经过SCAS交叉由HW6~HW10上的64K时隙交叉的HW10、HW11上的64K时隙,最后完成用户板端口与HW10、HW11的时隙配置,从而完成整个的对电板的时隙配置。其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出新增时隙命令。取一条新增的时隙配置命令,记入时隙数据为Ts_In,出时隙数据记为Ts_Out。 
第3步:配置SCAS交叉的入。取出入时隙数据Ts_In,在HW6~HW9中的64K时隙中找到与入时隙Ts_In相对应的64K时隙,记为HW69_64K。判断HW69_64K是否使用,如果没有使用,则标志HW69_64K使用,得到SCAS交叉的入数据即SCAS_In,继续下一步。如果与入时隙数据Ts_In相对应的64K数据HW69_64K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4步:配置SCAS交叉的出。在HW10~HW11中256个64K中寻找一个没有被使用的64K时隙,记为HW64K,并且标志HW64K使用,得到SCAS交叉的出数据即SCAS_Out。将SCAS的入数据SCAS_In添加到SCAS的出数据SCAS_Out中,得到SCAS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如果在所有的256个64K时隙中找不到空闲的64K时隙,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5步:配置用户接口板交叉。根据出时隙数据Ts_Out,判断出时隙端口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如果没有使用,则将上一步得到的HW64K添加到Ts_Out中,得到用户接口板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 
第6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时隙命令数据。如果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则转到第7步。如果不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则转到第1步。 
第7步:配置结束。 
如果使用了中继,那么还需要进行中继业务的配置。中继配置需要用户指定的是:OL1或HW6~HW9中的n个连续64交叉到中继电路组中的具体中继电路。其具体的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出一条新增的中继配置命令。取出中继配置命令的入时隙数据Ts_In,此数据中包含了用户指定的连续64K时隙n_64K。取出中继配置命令的出时隙数据Ts_Out,此数据中包含了用户指定的中继电路组号Group_No和中继电路号Relay_No。 
第2步:选择64K时隙号。根据中继电路号Relay_No,在第Relay_No号HW线中任意寻找n个未使用的连续64K时隙,记为HW64K1,HW64K2,...,HW64Kn,将这些连续的64K标志为“已使用”,转到下一步。如果找不到n个连续的64K时隙,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5步。 
第3步:计算CIC号。根据用户指定的入时隙数据和得到的连续64K时隙数据计算CIC号。计算公式如下: 
CIC_No=(Relay_No-1)×32+HW64K1 
执行成功,继续下一步。否则转到第5步。 
第4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中继配置命令。如果是最后一条中继配置命令,在继续下一步,否则转到第1步。 
第5步:配置结束。 
本过程(新增时隙配置过程)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六步配置结果上报。将最终的时隙配置结果已报文的形式上报。上报的内容包括:OL1时隙链路配置交叉关系、SCAS时隙链路配置交叉关系、用户板接口配置交叉关系、中继电路配置关系。通过这四种交叉关系就可以确定完整的时隙配置路径。转到第七步。 
第七步结束。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例如用户下发上次时隙命令为: 
1:OL1光板上1#光口,1#2M,2#64K时隙到用户板AL2UI(PCM系统中的一种用户接口板)1#槽位,1#端口。 
2:OL1光板上1#光口,2#2M,2#64K时隙到用户板AL2UI(PCM系统中的一种用户接口板)1#槽位,2#端口。 
本次下发时隙命令为 
1:OL1光板上1#光口,2#2M,2#64K时隙到用户板AL2UI(PCM系统中的一种用户接口板)1#槽位,2#端口。 
2:OL1光板上1#光口,3#2M,2#64K时隙到用户板AL2UI(PCM系统中的一种用户接口板)1#槽位,3#端口。 
上次配置结果报文为: 
OL1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OL1光板中1#光口,1#2M→HW0中的1#2M,(标记为D) 
OL1光板中1#光口,2#2M→HW0中的2#2M,(标记为R) 
SCAS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0中1#2M,2#64K→HW10中的1#64K,(标记为D) 
HW0中2#2M,2#64K→HW10中的2#64K,(标记为R) 
用户板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10中的1#64K→AL2UI中的1#Port,(标记为D) 
HW10中的2#64K→AL2UI中的2#Port,(标记为R) 
注意这个结果报文是在网管中上次配置结果中得来,不需用户填写。 
本发明执行步骤如下: 
1:接收上面的时隙命令及上次配置结果。 
2:对时隙命令进行分类。分析实例中时隙命令,对于上次下发的时隙命令1可标志为“删除”命令。对上次下发的时隙命令2可标志为“保留”命令。对于本次下发的时隙命令1可标志为“保留”命令。对本次下发的时隙命令2可标志为“新增”命令。 
3:对删除命令的处理。对标志“删除”的上次时隙命令1需要在上次的配置结果中将相应的配置全部删除。包括: 
OL1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OL1光板中1#光口,1#2M→HW0中的1#2M,(标记为D) 
SCAS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0中1#2M,2#64K→HW10中的1#64K,(标记为D) 
用户板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10中的1#64K→AL2UI中的1#Port,(标记为D) 
4:对保持命令的处理。对标志为“保留”的上次时隙命令2需要在上次配置结果中将相应的配置完全保留。包括: 
OL1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OL1光板中1#光口,2#2M→HW0中的2#2M,(标记为R) 
SCAS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0中2#2M,2#64K→HW10中的2#64K,(标记为R) 
用户板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10中的2#64K→AL2UI中的2#Port,(标记为R) 
5:对新增命令的处理。将标志为“新增”的本次时隙命令重新配置。详细配置过程如下: 
1)取出新增时隙命令。取一条新增的时隙配置命令,记入时隙数据为Ts_In(1#光口,3#2M,2#64K),出时隙数据记为Ts_Out(1#槽位,3#端口)。 
2)配置OL1交叉。在HW0、HW1的8个2M中搜索一个空闲的2M,本例中找到的空闲2M是HW0中的1#2M。 
3)配置SCAS交叉的入。在取出的HW0中的1#2M中的2#64K时隙没有使用,所以将HW0,1#2M,2#64K取出作为SCAS交叉的入数据,记为SCAS_In,继续下一步。 
4)配置SCAS交叉的出。在HW10~HW11中256个64K中寻找一个没有被使用的64K时隙。本例中可以找到HW10上的1#64K没有使用。标记HW10,1#64K使用。取出HW10,1#64K作为SCAS交叉的出数据,记为SCAS_Out,继续下一步。 
5)配置用户接口板交叉。根据出时隙数据Ts_Out(1#槽位,3#端口),判断出时隙端口是否被使用。本例中的1#槽位,3#端口并没有使用。将SCAS_Out(HW10,1#64K)添加到Ts_Out中,得到用户接口板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 
6)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时隙命令数据。在本例中可以判断已经是最后一条新增配置命令,继续下一步。 
7)配置结束。 
通过以上详细的新增时隙配置过程可以得到如下的配置结果: 
OL1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OL1光板中1#光口,3#2M→HW0中的1#2M,(标记为N) 
SCAS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0中1#2M,2#64K→HW10中的1#64K,(标记为N) 
用户板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10中的1#64K→AL2UI中的3#Port,(标记为N) 
6:形成新的报文下发。重新整理新的配置结果并下发。 
OL1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OL1光板中1#光口,2#2M→HW0中的2#2M,(标记为R) 
OL1光板中1#光口,3#2M→HW0中的1#2M,(标记为N) 
SCAS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0中2#2M,2#64K→HW 10中的2#64K,(标记为R) 
HW0中1#2M,2#64K→HW 10中的1#64K,(标记为N) 
用户板时隙交叉配置结果: 
HW10中的2#64K→AL2UI中的2#Port,(标记为R) 
HW10中的1#64K→AL2UI中的3#Port,(标记为N) 
由上面配置结果可以清晰的看出本发明所提出的系统既保证了用户只需要提供时隙的入和出即可实现对新增时隙的正确配置,又不会对那些原有时隙造成影响,因而用户在增加或删除业务时不会感到有瞬断产生。进一步保证了的业务的稳定性。 

Claims (13)

1.一种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面:
将一组组时隙配置命令转化为一组组时隙配置结果,用户提供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其中只要包含时隙的出和入,不再指定内部的连接关系;系统根据这些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分析并计算,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时隙配置结果数据;
用户在进行修改时隙配置时通知系统,并将上次时隙配置命令上次配置结果及本次配置命令下发给系统,系统综合这些数据计算;
对所有的上次、本次时隙配置命令进行分类,设A集合表示上次下发的时隙命令,B表示本次下发的时隙命令,定义C=A∩B,D=A-C,E=B-C,则C为“保留”的时隙命令,D为“删除”的时隙命令,E为
“新增”的时隙命令;
对系统判断为“删除”的时隙命令,将上次配置结果中相应的配置全部删除;
对系统判断为“保留”的时隙命令,保留上次的配置结果不变;
对系统判断为“新增”的时隙命令,系统据时隙的出和入,确定其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时隙命令接收,接收用户下发的时隙配置命令数据,用户进行配置时告诉系统时隙的入和出,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输入数据,自动指派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二步:时隙命令分类处理,对用户下发的时隙命令进行分类,设A集合表示上次下发的时隙命令,B表示本次下发的时隙命令,C为A与B的交集,C=A∩B,称之为保留的时隙命令,并定义集合D=A-C,E=B-C,则D为被删除的时隙命令,E为新增的时隙命令,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三步:删除时隙命令,如果出时隙位置在用户板接口,则对于用户板接口群路数据结构进行遍历,如发现某个端口出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未被标识为“本次仍然存在”,则将该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清除;如果出时隙位置在OL1光板或EILI电板,则对OL1光板或EILI电板64K的数据结构进行遍历,如发现某个出OL1或EILI电板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未被标识为“本次仍然存在”,则将该位置的收时隙数据清除;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四步:保留时隙命令,如果某个时隙命令经过时隙命令的分类判定其为“保留”时隙命令,则对这些时隙命令保留其上次的配置结果不变,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五步:新增时隙命令,对系统判断为“新增”的时隙命令,系统为其指定在内部的交叉连接关系,并进行各项链路的配置;执行成功转到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七步;
第六步:配置结果上报,将最终的时隙配置结果已报文的形式上报,转到第七步;
上报的内容包括:OL1时隙链路配置交叉关系、SCAS时隙链路配置交叉关系、用户板接口配置交叉关系、中继电路配置关系,通过这四种交叉关系就可以确定完整的时隙配置路径;
第七步: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将出时隙在用户板接口的本次不存在的时隙数据清除之后,对用户板接口数据结构重新进行整理,将出时隙在OL1光板或EILI电板的本次不存在的时隙数据清除之后,对OL1光板或EILI电板数据结构重新进行整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用户板接口数据结构整理的内容包括:出端口收HW10、HW11线中的64K时隙,以及每个收HW10、HW11线中64K交叉到HW0、HW1或HW6~HW9中的入64K时隙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对OL1光板或EILI电板数据结构进行整理的内容包括:OL1光板或EILI电板的HW0、HW1或HW6~HW9中2M位置;HW0、HW1或HW6~HW9中64K时隙与HW10、HW11中64K时隙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如果使用中继,还需要删除中继业务的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对于出时隙在光板的时隙命令,需要保留的是OL1时隙链路配置结果、SCAS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及用户板接口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对于出时隙在电板的时隙命令,需要保留的是SCAS时隙链路配置结果及用户板接口时隙链路配置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如果使用中继,还需保留中继业务的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对于增加在光板的时隙命令,配置OL1时隙链路配置、SCAS时隙链路配置、用户接口链路配置,其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一条新增的时隙配置命令,记入时隙数据为Ts_In,出时隙数据记为Ts_Out;
第2步:配置OL1交叉,在HW0、HW1的8个2M中搜索一个空闲的2M,记为HW2M,并且标志HW2M使用;将入时隙数据Ts_In添加到HW2M中,得到OL1时隙链路交叉关系;如果在所有的HW0~HW1的8个2M找不到空闲的2M,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3步:配置SCAS交叉的入,在取出的HW2M中检查其中入时隙数据Ts_In所需要配置的64K时隙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转到第2步;如果没有被使用,则取出SCAS交叉的入数据,记为SCAS_In,继续下一步;
第4步:配置SCAS交叉的出,在HW10~HW11中256个64K中寻找一个没有被使用的64K时隙,记为HW64K,并且标志HW64K使用;将SCAS的入数据SCAS_In添加到SCAS的出数据中,得到SCAS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如果在所有的256个64K时隙中找不到空闲的64K时隙,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5步:配置用户接口板交叉,根据出时隙数据Ts_Out,判断出时隙端口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如果没有使用,则将上一步得到的HW64K添加到Ts_Out中,得到用户接口板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
第6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时隙命令数据,如果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则转到第7步;如果不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则转到第1步;
第7步:配置结束。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对于在电板新增的时隙命令,根据用户下发的时隙命令首先做一一对应的转换,将电板端口上的64K时隙一对一的映射到HW6~HW10上的64K时隙;
再经过SCAS交叉由HW6~HW10上的64K时隙交叉的HW10、HW11上的64K时隙;
最后完成用户板端口与HW10、HW11的时隙配置,从而完成整个的对电板的时隙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板新增的时隙命令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出新增时隙命令,取一条新增的时隙配置命令,记入时隙数据为Ts_In,出时隙数据记为Ts_Out;
第3步:配置SCAS交叉的入,取出入时隙数据Ts_In,在HW6~HW9中的64K时隙中找到与入时隙Ts_In相对应的64K时隙,记为HW69_64K;判断HW69_64K是否使用,如果没有使用,则标志HW69_64K使用,得到SCAS交叉的入数据即SCAS_In,继续下一步;如果与入时隙数据Ts_In相对应的64K数据HW69_64K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4步:配置SCAS交叉的出,在HW10~HW11中256个64K中寻找一个没有被使用的64K时隙,记为HW64K,并且标志HW64K使用,得到SCAS交叉的出数据即SCAS_Out;将SCAS的入数据SCAS_In添加到SCAS的出数据SCAS_Out中,得到SCAS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如果在所有的256个64K时隙中找不到空闲的64K时隙,则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
第5步:配置用户接口板交叉,根据出时隙数据Ts_Out,判断出时隙端口是否被使用,如果已经被使用,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7步;如果没有使用,则将上一步得到的HW64K添加到Ts_Out中,得到用户接口板时隙链路交叉关系,继续下一步;
第6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时隙命令数据,如果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数据,则转到第7步;如果不是最后一条时隙配置命令,则转到第1步;
第7步:配置结束。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如果使用中继,还需要进行中继业务的配置;中继配置需要用户指定的是:OL1或HW6~HW9中的n个连续64交叉到中继电路组中的具体中继电路,其具体的配置过程如下:
第1步:取出一条新增的中继配置命令,取出中继配置命令的入时隙数据Ts_In,此数据中包含了用户指定的连续64K时隙n_64K;取出中继配置命令的出时隙数据Ts_Out,此数据中包含用户指定的中继电路组号Group_No和中继电路号Relay_No;
第2步:选择64K时隙号,根据中继电路号Relay_No,在第Relay_No号HW线中任意寻找n个未使用的连续64K时隙,记为HW64K1,HW64K2,...,HW64Kn,将这些连续的64K标志为“已使用”,转到下一步;如果找不到n个连续的64K时隙,则上报配置失败信息,转到第5步;
第3步:计算CIC号,根据用户指定的入时隙数据和得到的连续64K时隙数据计算CIC号,执行成功,继续下一步;否则转到第5步;
第4步: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条中继配置命令,如果是最后一条中继配置命令,在继续下一步,否则转到第1步;
第5步:配置结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中,计算公式如下:CIC_No=(Relay_No-1)×32+HW64K1。
CN 200410088536 2004-11-08 2004-11-08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3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88536 CN1773892B (zh) 2004-11-08 2004-11-08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88536 CN1773892B (zh) 2004-11-08 2004-11-08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3892A CN1773892A (zh) 2006-05-17
CN1773892B true CN1773892B (zh) 2011-05-11

Family

ID=3676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8853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3892B (zh) 2004-11-08 2004-11-08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73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7601B (zh) * 2009-04-30 2013-04-03 西安民兴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Pcm设备间信令互联互通装置及应用方法
CN110225211B (zh) * 2019-05-07 2021-02-26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多通道脉冲编码调制语音交换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596A (en) * 1982-10-12 1985-04-09 At&T Bell Labs Time slot assignment facilities
CN1287757A (zh) * 1998-10-26 2001-03-14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系统交叉连接设备的配置方法及无线系统
KR20010019818A (ko) * 1999-08-31 2001-03-15 김진찬 프레임 발생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596A (en) * 1982-10-12 1985-04-09 At&T Bell Labs Time slot assignment facilities
CN1287757A (zh) * 1998-10-26 2001-03-14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系统交叉连接设备的配置方法及无线系统
KR20010019818A (ko) * 1999-08-31 2001-03-15 김진찬 프레임 발생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3892A (zh) 200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75753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resource hand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CN107180069A (zh) 基于ifc数据交互的工程项目信息交付集成管理系统
CN101452450A (zh) 一种多源数据转换服务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02544B (zh) 一种电话支付终端软件平台的实现方法
CN104679488A (zh) 一种流程定制开发平台及流程定制开发方法
CN101770479A (zh) 一种关联关系的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0750254A (zh) 一种基于Angular的流程图编辑器实现方法
CN100498787C (zh) 报表生成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36709A (zh) 一种基于Flex的监控页面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3927185A (zh) 基于能源管理的网络拓扑建模装置及其引导方法
CN104376508A (zh) 一种自动配网生产抢修消息的电网系统及方法
CN102385722A (zh) 将Genesis 2000系统中的钻孔数据自动导入ERP系统的方法
CN102034173A (zh) 基于soa的模具信息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CN112433702A (zh) 一种轻量级流程设计系统及方法
CN1773892B (zh)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增量自动时隙配置方法
CN102387264B (zh) 呼叫控制策略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呼叫中心
CN102087595A (zh) 基于soa的专利代理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CN104516734A (zh) 业务流程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020788A (zh) 一种智能化的软件编程方法
CN102109993A (zh) 基于soa的专利代理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CN109413181A (zh) 一种实现应用程序的双架构模式方法
Jack et al. Netcap—an interactive optimization system for GTE telephone network planning
CN106326488A (zh) 一种基于xml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数据交换适配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36097A (zh) 基于soa的服装企业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CN110457663A (zh) 分部分项清单页面的显示控制方法、系统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JIANG HIGH-TECH DEVELOPMENT OFFIC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TE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311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5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362200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04

Address after: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200 Chongde road Quanzhou City No. 283 friends Jade Technolog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Jinjiang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fice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ZTE building, block A, layer 6, layer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