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7797A - 体液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体液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7797A
CN1767797A CN 200480008851 CN200480008851A CN1767797A CN 1767797 A CN1767797 A CN 1767797A CN 200480008851 CN200480008851 CN 200480008851 CN 200480008851 A CN200480008851 A CN 200480008851A CN 1767797 A CN1767797 A CN 1767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fluid
absorbing material
mentioned
liquid
cou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088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9964C (zh
Inventor
栗田由香
西泽一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o Pap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o Paper Corp filed Critical Daio Pap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67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7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99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99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具备移动的吸收体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中能够将吸收材料的更广的范围用于吸收、并且使吸收材料有效地移动的技术。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体液吸收部(1)内具有具备体液的吸收保持功能以及通过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功能的吸收材料(25),在吸收材料(25)上设置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缩小的吸收控制层(40)。

Description

体液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纸尿布、卫生巾等体液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体液吸收性物品通常具有设置在面向身体肌肤一侧的透液性表面层、设置在远离身体肌肤一侧的防漏层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体液吸收部。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体液吸收部的结构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种,但作为吸收材料以高吸收性的聚合物、海绵状的纸浆(短纤桨)、皱纹纸等为主。随着近年来高吸收性聚合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更薄的体液吸收部,因此产品的吸收部对身体的舒适性提高,渗漏越来越少。
对于该产品的吸收性的改善,对需要者来说,要求开发厚度薄、吸收容量大、而且耐长时间穿用的新产品。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例如尿布的情况下,必须将多次排尿的量全部吸收到体液吸收部内。但是,在反复排尿时,体液吸收部的吸收速度逐渐变慢,特别是体液吸收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不吸收体液的情况很多。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体液向纵方向(产品的长度方向)扩散不充分,以及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膨胀使膨胀润湿受阻,引起所谓凝胶封闭现象的缘故。
作为解决这些现象的方法,在日本特表2000-510031号公报以及特表2000-510033号公报等中提出了助长纵方向的润湿膨胀技术,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凝胶封闭技术,改变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形状或组装、确保润湿产生的膨胀空间的方法等方案。
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以往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以体液吸收部为纵长、沿产品的长度方向配置,从排出部位排出的体液润湿扩散到长度方向的顶端为前提。因此,只要体液沿长度方向的扩散不充分,就不能从本质上使整个体液吸收部吸收体液。
此外,对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者们依据体液在体液吸收部内的扩散有限这种情况,提出了采用使吸收材料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移动,由此更新吸收材料与体液接纳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的结构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及其改进技术的各种方案。具体为,本申请人在国际专利申请PCT/JP02/00833号公报中提出的方案等相当于这种方案。
如果采用该现有技术,有效地利用了整个吸收材料,整体来看,吸收容量增大,而且完全可以多次吸收体液,进而可以成为耐长时间穿用的体液吸收性物品。
但是在将吸收材料的更广的范围用于吸收以及使吸收材料更有效地移动这些点上还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供能够将吸收材料的更广的范围用于吸收的技术以及使吸收材料更有效地移动的技术。
这个问题通过在体液吸收部内具有具备体液的吸收保持功能以及通过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功能的吸收材料,在吸收材料上设置有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都缩小的吸收控制层来解决。
本发明发现,在从身体排泄出的体液被吸收到吸收材料中时,在吸收材料与体液接触的部分有收缩功能。结果,吸收材料移动。即,吸收材料中先与体液接触的部分移动,吸收材料的新的部位取而代之与体液接触,即每次有体液排出时吸收材料都更新。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一定都能有效地利用吸收材料的全部。
作为使体液扩散的技术,以往提出过在吸收材料上设置具有体液扩散功能的纤维集合体层或设置扩散空间的方案。但是,仅使用这一点,吸收材料对体液的吸收仍然是以排泄体液最初接触的部分为中心逐步向周围扩散地进行,要想有效地利用吸收材料自然有限。
鉴于此,本发明在吸收材料上设置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都缩小的吸收控制层,流向吸收材料的体液扩散到不透液范围内的周围,在不透液范围外被吸收材料吸收。因此与以往相比,更广范围的吸收材料被使用。
由于每次有体液排泄时该不透液范围都缩小,因此下一次将体液导向吸收材料的范围为先前的体液供给部位的内侧并且是缩小后的不透液范围的外侧的范围。即,将体液导向吸收材料的部位每次排泄后都改变,并且体液扩散的范围随之缩小。结果,每次排泄时都可以将体液提供给吸收材料中未吸收体液的部位或有足够的吸收余力的部位,因此能够确实有效地利用吸收材料。并且由于这个原因,即使经过了多次排泄,也不容易发生因凝胶封闭等引起吸收能力降低的情况,总之,能够达到更充分地有效利用吸收材料的目的。并且,每次排泄时体液的扩散范围缩小这种固定的倾向可以简化体液扩散形态的设定。
因此,如果采用本发明,通过根据想要的体液的扩散形态(例如在产品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要什么样的扩散程度等)以及每次排泄的不透液范围的缩小情况适当设定不透液范围的大小、配置、数量及排列等,能够确实地控制体液的扩散,到达充分有效地利用吸收材料的目的。这样一来,虽然能够适当确定本发明的不透液范围,但尤其优选包括作为排泄体液最初被接纳到体液吸收部内的范围而确定的体液接纳部。
在本发明中,排泄体液不被不透液范围吸收地扩散。如果没有供扩散的通道的话,结果会给使用者造成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希望设置有覆盖不透液范围并且至少一部分超出不透液范围的外侧的体液扩散层。此时排泄体液通过体液扩散层被导向不透液范围外,被吸收材料吸收。
本发明可以采用整个吸收材料不固定在任何地方的结构。但此时难以使吸收材料按意图移动。因此本发明优选吸收材料具有固定在物品上的固定部和未固定在物品上的自由部;此时最好设置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都从吸收材料的固定部一侧向自由部一侧减小的吸收控制层。
在这种形态下,导向吸收材料的体液被吸收控制层的不透液范围阻挡,不提供给吸收材料而向周围扩散。其中,扩散到固定部一侧的体液被提供给当初未被不透液范围遮挡的或者因不透液范围减小而未被遮挡的吸收材料的固定部一侧的部分。结果,体液优先提供给固定部一侧的部分而不是吸收材料中与体液接纳部分相对应的部位,优先被该固定部一侧的部分吸收,并且该固定部一侧的部分优先收缩。并且,在本发明中,每次排泄时不透液范围从固定部一侧向自由部一侧减小。因此,在下一次排泄时吸收材料中先前未吸收体液或者虽然吸收了但仍有吸收余力的部分不被不透液范围遮挡,该部分发挥体液吸收和收缩功能。
在吸收材料的一端固定的情况下,优选吸收材料呈细长形状,并且具有固定在其一端上的上述固定部;吸收控制层为具有沿圆周方向及长度方向连续的不透液范围的筒状部件,并且上述吸收材料插入到其内部空间内。这样一来,通过将吸收材料插入使其圆周方向及长度方向为连续的不透液范围的筒状部件的内部空间内,能够确实地阻挡吸收材料与体液的接触。
并且,在吸收材料的一端固定的情况下,吸收控制层优选采用至少在吸收材料的自由部阻挡固定部一侧的端部与体液接触的结构。如果在吸收材料的自由部提供给固定部一侧的端部的体液被吸收控制层的不透液范围阻挡的话,则待该不透液范围减小时体液提供给吸收材料,存在有损于迅速、顺畅的初期吸收和收缩移动的可能。
并且,在吸收材料的一端固定的情况下,如果设置体液扩散层,则优选设置至少从作为排泄体液最初被接纳到体液吸收部内的范围而确定的体液接纳部延伸到吸收材料的自由部的固定部一侧的端部的体液扩散层。由此,由于在吸收材料的自由部体液被顺畅并且确实地提供给了固定部一侧的端部,因此比较理想。
本发明的吸收材料用吸收控制层的不透液范围阻挡与体液的接触。因此,如上所述,优选形态设置有体液扩散层。但是,由于体液的供给速度比体液的扩散速度快,因此如果不暂时储存被接纳到体液吸收部内的体液的话,则有返回到身体肌肤的可能。因此,在设置体液扩散层的情况下,优选在作为排泄体液最初被接纳到体液吸收部内的范围而确定的体液接纳部中设置与体液扩散层接触的体液储存部。
本发明的体液扩散层希望具有使体液沿物品的倾斜曲面快速上升的扩散力。从这一观点出发,本发明的体液扩散层优选由按JIS P 8141规定(用纸及纸板的克列姆法测定吸收度的试验方法)测定的克列姆吸水度在10分钟内为100mm以上的纤维集合体片材构成的部件。
一般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具有设置在面向身体肌肤一侧的透液性的表面层以及设置在远离身体肌肤一侧的防漏层;在这些表面层与防漏层之间为设置了本发明的吸收材料的体液吸收部。此时,不透液范围优选至少包含作为排泄体液最初透过表面层的范围而确定的体液接纳部的范围。
本发明的吸收控制层提出有各种形态。第1吸收控制层的形态为每次有体液排泄时周围边缘都溶解的不透液水溶性层。该吸收控制层为整体形成不透液范围的部件,仅在体液接纳部分覆盖吸收材料,容易并且价格便宜,发挥每次排泄体液时不透液范围都减小的功能,因此比较理想。
作为该第1吸收控制层的具体例,提出了吸收材料一侧的面未进行防水处理且其反面进行了防水处理的水溶性薄膜的方案。这样的水溶性薄膜为通过防水处理使其整体形成不透液范围的物质,与吸收材料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防水处理面即使与体液接触也不溶解。因此,体液即使到达该薄膜的防水处理面也不透过而是扩散。因此体液从薄膜的周围迂回到吸收材料的侧面,当与非处理面接触时薄膜溶解。因此,每次有体液排泄时构成不透液范围的薄膜的整体溶解并缩小。
作为第2吸收控制层提出了其面积因湿润而收缩50%以上的不透液性片材。该不透液性片材为其整体形成不透液范围的物质,由于是虽不溶解但因湿润而收缩的物质,因此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缩小。
作为第3吸收控制层提出有将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收缩性材料一体化后的不透液性片材的方案。如同在体液吸收性物品领域广泛使用的聚乙烯片材或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等一样,虽然是即使与体液接触也不收缩的片材,但通过与因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收缩性材料一体化,能够作为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都缩小的吸收控制层使用。
作为第4吸收控制层提出有实施了通过与体液接触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而失去防水性的防水加工的体液透过性片材的方案。
即使是亲水性无纺布等具有体液透过性的片材,通过实施随时间的推移而失去防水性的防水处理,使失去了防水性的部位具有体液透过性,虽然片材本身不缩小,但不透液范围缩小。因此这样的片材也可以作为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都缩小的吸收控制层使用。
另外,为了使吸收材料和吸收控制层有效地发挥功能,除减小吸收材料的移动阻力外,使体液沿吸收材料和吸收控制层流动的通道畅通也很重要。因此,本发明的优选形态为在体液吸收部内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多个隔壁部件;在这些隔壁部件之间配置吸收材料和吸收控制层。
如果这样在隔壁部件之间配置吸收材料和吸收控制层,则用这些隔壁部件承受从身体肌肤一侧来的压力,确保它们之间的吸收材料的收缩空间及体液的流动通道,即使穿用时被穿用体对吸收材料一侧作用的体压变高,也能够确实地确保吸收材料的收缩空间和体液的流动通道,吸收材料能够确实且有效地收缩并有效地吸收体液。
尤其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吸收控制层的不透液范围,到达体液吸收部内的体液不直接被吸收材料吸收,因此确保体液流动通道的效果显著。并且,在吸收控制层为因收缩而不透液范围减小的部件的情况下,其用于收缩的空间也由隔壁部件来确保。而且,不管隔壁部件是透液性还是不透液性,通过抑制体液向横方向扩散,助长沿隔壁部件的方向扩散。因此,在吸收材料中设置有固定部的形态下,不管吸收材料的固定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提高体液向该固定部一侧扩散的确实性和效率。
并且,如同从该隔壁部件的效果能够判明的那样,设置隔壁部件对于将吸收材料的更广的范围用于吸收,并且对于使吸收材料有效地移动都非常重要。因此,本申请人在PCT/JP02/00833号中提出了由封入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透液性袋体构成的隔壁部件的方案。由于该隔壁部件为承受内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膨胀和物品使用时的外压,确保吸收材料的收缩空间和体液的流通空间的部件,因此希望有足够的强度。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在体液吸收部内具备由密封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透液性袋体构成的隔壁部件以及具有体液的吸收保持功能和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功能的吸收材料,该隔壁部件的袋体在标准状态下按JIS L 1096A规定的米伦破裂强度在200g/cm2以上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到达体液吸收部内的体液被隔壁部件吸收,隔壁部件的厚度因内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膨胀而增加。此时,如果使用在标准状态下按JIS L 1096A规定的米伦破裂强度在200g/cm2以上的材料作为隔壁部件的袋体的话,则即使是大人用的纸尿布之类外压有可能非常高的物品,也完全能够承受不破裂。
另外,本发明中所谓“使袋体……(略)……米伦破裂强度在200g/cm2以上”使指作成与构成该袋体的片材等价的试验片材,用上述米伦法测定该试验片材得的值在上述范围内。因此,使用与该袋体相同的材料制作没有结合部的试验片材和具有与该袋体相同结构的结合部的试验片材,用上述米伦法测定两试验片材的值分别在上述范围内的具有实施形态中叙述的结合部的袋体相当于本发明的袋体。
这样的隔壁部件适用于具备上述移动的吸收材料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如果在体液吸收部内设置隔壁部件和通过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吸收材料的话,则隔壁部件成为支撑确保吸收材料的收缩移动的空间。因此吸收材料的收缩移动功能确实地发挥。并且,对于用于隔开间隔排列有多个隔壁部件,在这些隔壁部件之间具有吸收材料的形态时的效果如前所述。而且,在使用在标准状态下按JIS L 1096A规定的米伦破裂强度在200g/cm2以上的材料作为隔壁部件的袋体的情况下,这些效果更能确实地发挥。
如果在隔壁部件的袋体内封入大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话,则当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收体液膨胀时,袋体的内压变高,承受外压确保空间的功能变高,但反过来如果袋体的强度低的话,则承受外压时袋体破裂的可能性变大。鉴于此,在使用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范围内的破裂强度的袋体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吸收大量的体液而使用封入有在将袋体压成平坦的状态下每单位面积(1m2)有300g以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作为隔壁部件,也完全能够承受不破裂。
优选形态为隔壁部件和吸收材料沿物品的前后方向排列,吸收材料将物品前后方向的一个端部固定在物品上。此时,由于隔壁部件的存在,提高了防止横漏、促进体液沿物品前后方向扩散、由于促进了体液向固定部一侧扩散而提高了移动的效率。但是反过来,吸收材料变得非常长,并且必须在裆部曲线移动,因此移动阻力非常大。此时,为了减小移动阻力,有必要更加稳固地确保收缩空间,袋体也希望有足够高的强度。因此,在这样的形态中也优选使用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范围内的破裂强度的袋体。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次性纸尿布例在展开状态下的表面层一侧的平面图
图2图1的II-II线剖视概略图
图3图1的III-III线剖视概略图
图4纸尿布的纵剖面概略图
图5表示吸收材料及吸收控制层的配置的俯视概略图
图6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示例的俯视图
图7表示另外的吸收控制层的示例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8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示例的俯视图
图9表示另外的吸收控制层的示例的俯视图
图10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示例的俯视图
图11吸收材料的俯视图
图12吸收材料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3吸收材料的(a)隔室部分的剖视概略图以及(b)隔断部分的剖视概略图
图14表示体液吸收部的概略的放大剖视图
图15表示吸收材料的各种形态的剖视概略图
图16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17表示第1次排泄后、第2次排泄前的状态的纵剖面概略图
图18表示第2次排泄后、第3次排泄前的状态的纵剖面概略图
图19表示第1次排泄后、第2次排泄前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0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主要部分(吸收体和控制层)的平面图
图21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主要部分(吸收体和控制层)的剖视图
图22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主要部分(吸收体和控制层)的平面图
图23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24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主要部分(吸收体和控制层)的平面图
图25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主要部分(吸收体和控制层)的平面图
图26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主要部分(吸收体和控制层)的平面图
图27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主要部分(吸收体和控制层)的平面图
图28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主要部分(吸收体和控制层)的平面图
图29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沿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30表示其他的吸收控制层的沿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31表示具有隔壁部件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沿物品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32隔壁部件的正视图
图33隔壁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透视图
图34隔壁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35表示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示例的纵剖视图
图36概略地表示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37概略地表示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8概略地表示移动功能的平面图
图39概略地表示隔壁部件的功能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0概略地表示隔壁部件的功能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适用于尿布使用时(穿着时)将背部左右两侧提到腹部左右两侧上用带扣件(包括粘接剂带扣件和面扣件)将它们结合的所谓带式纸尿布的例子,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虽然本发明一般适用于一次性尿布、卫生巾等体液吸收性物品,但由于认为如果说明适用于带式纸尿布的例的话,则立即能够推测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或衬垫型一次性吸收性物品的实施形态或卫生巾的实施形态,因此对于后两者的示例省略其说明。
图1~图5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示例。该一次性尿布具有:由设置在面向身体的肌肤一侧的透液性无纺布片材或者开孔薄膜片材等构成的、直接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长方形的表面层2,设置在远离身体肌肤一侧的由聚乙烯塑料薄膜等构成的长方形的不透液性背面片材等构成的防漏层3,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包含作为排泄体液最初透过表面层的范围确定的体液接纳部Z的体液吸收部1。
而且,在作为比防漏层3靠里面一侧的产品的里面侧有柔性外形片材4,该外形片材4由1枚无纺布或将多片通气、防水性无纺布层叠固定起来的材料构成。
在产品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使用面一侧突起的根部竖起翻边C、C,该竖起翻边C由基本上在宽度方向连续的竖起片材8和由例如丝橡胶构成的1根或多根伸缩部件9构成。更详细为,竖起翻边C为使竖起片材8为双重地形成的、用热熔胶粘剂等包围伸缩部件9地固定的状态下形成的部件。形成各竖起翻边C、C的竖起片材8最好不是透液性而是非透液性或非亲水性的材料。并且,也可以是通过对无纺布等透液性片材实施硅处理等使其成为不沾液性质。而且,其最好具有透气性或蒸汽透过性。在竖起片材8之间夹入非透液性薄膜片材,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漏性。
双重竖起片材8的内面用热熔胶粘剂等固定到表面层2及外形片材4上。结果,双重竖起片材8的这个固定的始端形成竖起翻边C的竖起端。该竖起端的顶端一侧为没有固定在产品本体上的自由部分。
双重竖起片材8的长度方向的前后端以自由部分的顶端向物品的中央一侧的状态用热熔胶粘剂等固定在物品上,具体为固定在表面层2的外表面上。左右的竖起翻边C、C围成的空间形成封闭尿或软便的空间。当尿排入该空间内时,该尿通过透液性表面层2被吸收到体液吸收部1内,同时对于软便的固体成分竖起翻边C成为壁垒,防止其越过。
另外,为了提高腰部周围的舒适性,在前身大片及后身大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腰部的外形片材4的无纺布之间沿腰部开口部的端缘平行并隔开间隔地配置由细丝橡胶构成的腰部伸缩部件10、10、……,为了使它们伸缩,在伸长的状态下用热熔胶粘剂等固定。腰部伸缩部件10、10、……的间隔和根数可以适当确定,例如,间隔优选4~8mm左右,根数优选3~10根左右。符号11表示将背后左右两侧的部分提到腹部左右两侧部分上并结合的带扣件。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纸尿布在体液吸收部1内包含具有体液的吸收保持功能以及与体液接触收缩的功能的吸收材料25(具体例后述),该吸收材料25具有固定在物品上的固定部30和未固定在物品上的自由部31,而且具有吸收控制层40,所述吸收控制层具有至少在体液受入部Z阻止吸收材料25与体液接触的不透液范围,并且在每次有体液排泄时该不透液范围从吸收材料25的固定部30一侧向移动一侧减少。体液吸收部1可以任意设定,但一般情况下设定在包含体液接纳部Z的范围内,设定在长度为物品长度方向的50%~100%左右、宽度为物品裆部宽度的70%以上的矩形范围内。
如从图2与图4的对比能够明白的那样,本实施形态的吸收材料25为长度与体液吸收部1的长度大致相等或稍短的细长状,沿物品的宽度方向并设有3根,每根都沿物品的前后方向从腹部侧一直延伸到背部一侧,中间的吸收材料25配置在与体液接纳部Z相对应的位置,两侧的吸收材料25、25配置在不与体液接纳部Z相对应的位置,而且,各吸收材料25仅有长度方向的一端30用热熔胶粘剂等粘接剂或热封等接合方法等固定在物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虽然在所示的形态中,为了使吸收材料25在背面侧移动将固定部30也仅设置在背面一侧,但在希望吸收材料25在腹部一侧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在腹部一侧设置。这样一来,固定部30可以在任意成为吸收材料25移动处的位置设置。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吸收材料25的数量,吸收材料可以仅为一条,也可以是2条或4条以上。并且,本发明也不受吸收材料25的配置的限制,除了像图示那样沿物品的前后方向配置外,也可以沿物品的宽度方向配置,或者还可以与物品的前后方向倾斜配置。而且,本发明并不受有无固定部30的限制,包括无固定部的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吸收控制层40用整体为不透液范围的筒状材料形成,为了在包含体液接纳部Z的物品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覆盖吸收材料25,将吸收材料25插入其内部空间。为了达到避免制造上的麻烦的目的,吸收控制层40最好暂时粘接在例如吸收材料25上或后述的扩散层50上,此时,可以使用吸收体液而粘接力低的水溶性(水分散型)热熔胶粘剂。
虽然吸收控制层40的不透液范围只要包含与体液接纳部Z相对应的部分可以适当设定,但优选从体液接纳部Z到吸收材料25的固定部30,尤其是从吸收材料25的固定部30到稍微离开自由部31一些的位置40Y的范围。在图示的形态中,为了满足该条件,将整体为不透液性的吸收控制层40设定在从大致与肛门相对应的位置经过裆部到稍微离开吸收材料固定部30一些距离的位置Y的范围内,将该物品前后方向的范围作为不透液的范围。为了达到使体液阻挡功能充分的目的,优选将到吸收材料25的自由端25f的范围作为不透液范围。但是,在设置后述的扩散层50或体液储存部60的情况下,只要在从体液接纳部Z到吸收材料25的固定部30附近的部分阻挡体液就可以了。
吸收控制层40可以使用每次体液排泄时端部溶解的不透液性水溶性材料—更具体为吸收材料25一侧的面未进行防水处理并且反面通过进行硅加工或氟加工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水溶性薄膜形成。此时,吸收控制层40的整体形成连续的不透液范围。水溶性薄膜优选当浸泡在30℃生理盐水中时30分钟以内完全溶解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的商品名为“海赛龙”(ハイセロン)的材料。
并且,吸收控制层40可以用图6所示那样的其面积因湿润而收缩50%以上的不透液性片材。此时,吸收控制层40整体为连续的不透液范围,并不溶解,因收缩而减小。作为其面积因润湿而收缩50%以上的不透液性片材,可以通过使将改性聚乙烯醇系纤维或纤维素系纤维羧甲基化后的纤维(具体为日本特公平6-102068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656245号公报中公开的材料)等成为无纺布、纸、布的形态来制造。不透液性片材的收缩率可以适当设定。此时,不透液性片材31的收缩处与吸收材料的固定部30为相反的一侧,将该相反侧的端部固定到物品—例如防漏层3等的周围部件上。
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用将通过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收缩性材料42与不透液性片材41一体化后的材料形成吸收控制层40。此时,也是吸收控制层40整体构成连续的不透液范围。并且,此时不透液性片材41的收缩处为吸收材料的固定部30的相反一侧,将该相反一侧固定在物品—例如防漏层3等周边部件上。在图示的例子中,收缩性材料42的收缩方向与一个方向一致,不透液性片材41的缩小方向也为一个方向。
不透液性片材41可以使用在体液吸收性物品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聚乙烯片材或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等之类的、与体液接触也不收缩的材料。并且,即使是因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不透液性片材或因与体液接触而溶解的不透液性片材,在例如促进或辅助缩小不透液范围等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与收缩性材料42一体化。
作为该收缩性材料42,可以使用将多根聚乙烯醇系长纤维合并构成的收缩丝或经纺织纤维素系短纤维、然后将其羧甲基化再强捻构成的收缩丝。具体可以使用日本特公平6-102068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656245号公报中公开的材料或市售的“尼其比”(ニチビ)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名为“少路布龙”(ソルブロン)的材料,厚度最好为500~1600dtex。收缩性材料42可以使用横截面为圆形、四边形的丝状或线状,或者薄片状、薄膜状、网状等所有形状的材料。收缩性材料42可以是单纤维状或纺织丝。为了使不透液性片材41能够有效地收缩,最好以等间隔沿长度方向排列多根吸收体液时每根的收缩力在10N上的收缩性材料42。
收缩性材料42除了通过粘接或熔敷与不透液性片材41成为一体以外,也可以通过缝纫、卷绕、缠绕等与不透液性片材41成为一体。此时,至少在收缩性材料42的收缩方向的两端,即使与体液接触或作用收缩张力,也不离开不透液性片材地成为一体。特别是由于热熔胶粘剂为吸收体液粘接强度降低的水溶性(水分散型)的物质,因此至少在收缩性材料42的两端要使用即使吸收体液也能够确保足够的结合强度的材料。虽然收缩性材料42可以从不透液性片材41的吸收材料一侧的侧面或表面层2的侧面中的任一个侧面露出,但优选仅在吸收材料一侧的侧面露出。这样构成的吸收控制层10当排泄体液与收缩性材料42接触时,随着收缩性材料42的收缩而收缩。
而且,吸收控制层40可以使用如图8所示那样实施了通过与体液接触规定以上的时间而失去防水性的经防水加工43的体液透过性片材44形成。防水加工43可以在片材44的吸收材料一侧的面上、反面、两面或者整体上实施。此时,不是像上述例那样整个为不透液范围,而是具有防水性的部分(使用前防水加工部分43)为不透液范围。此时,由于在防水加工部分43的周围体液被供给得多,因此防水性的丧失从防水加工部分43的周围边缘向中间进行。
当然,防水加工的程度可以根据加工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可以像例如图9所示那样按符号43a~43c所示那样改变防水加工的种类和程度,使从物品前后方向的中央到物品前后方向的两端防水性逐渐容易丧失。
作为通过与体液接触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失去防水性的防水加工,可以通过将重金属皂碱、石蜡、硅等防水剂与乳化分散剂的混合溶液涂敷到亲水性无纺布等体液透过性片材上来制造。此时,通过调节乳化分散剂的量可以调整失去防水性的程度。丧失防水性的时间可以根据体液的种类或物品的种类(婴幼儿用还是大人用纸尿布,带固定式纸尿布,短裤纸尿布,利用衬垫的纸尿布,昼用或夜用纸尿布,昼用、夜用或量多的日子使用的卫生巾等)适当确定,一般为10~30分钟左右为好。
另外,在使用了上述水溶性层的情况下,像图10所示那样使用多片溶解性相同或不同的水溶性层45~47,成为部分多层的结构,通过这样,可以使溶解容易度(溶解速度或溶解范围)依位置而变化。在图示例中,设置了3层结构的吸收控制层40,采用从表面层2一侧的上层45到防漏层3一侧的下层47物品前后方向的长度连续变短的结构。此时,初期阶段从体液仅在上层45溶解进行到不透液范围的缩小速度比较快且范围更广;中期阶段体液在上层45和中层46两者中溶解,不透液范围开始减小,其速度和范围进一步降低;后期阶段体液在上中下所有的层45~47中溶解,不透液范围开始减小,其速度和范围更加低下。
并且,本发明的不透液范围可以像图示形态那样使每一个吸收材料25为一个范围,但也可以根据必要在多个地方分别设定。此时,可以在多个地方设置吸收控制层40,或者在每个吸收控制层40上设置多个不透液范围。
而且,在用本发明的不透液范围控制体液扩散性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多个不透液范围,通过改变其配置的疏密来使每个位置的不透液性不同。例如,可以采用使越靠近物品前后方向的中央不透液范围之间的间隔越小,体液难以到达吸收材料25的排列。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设置了至少从体液接纳部Z延伸到吸收材料25的自由部31中的固定部30一侧的端部的体液扩散层50。扩散层50在物品前后方向上的延伸范围大致与吸收控制层的不透液范围相同,但优选稍微超出吸收控制层的不透液范围的固定部一侧。体液扩散层只要设置在表面层2与防漏层3之间,例如表面层2与吸收材料25之间就可以,但由于体液有因重力移动到防漏层3一侧的倾向,因此优选设置在吸收材料25与防漏层3之间。并且,当像图示形态那样设置多个吸收材料25时,扩散层50优选分别独立地设置在各吸收材料25中,但也可以一体地设置在整个吸收材料25上。
体液扩散层50可以适合使用按JIS P 8141规定(纸及纸板的克列姆(KLEMM)法测定吸收度的试验方法)测定的克列姆吸水度在10分钟内为100mm以上,尤其是150mm以上的纤维集合体(吸收纸等)。更详细为,可以使用由表面亲水化处理过的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构成的或由表面亲水化处理后的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和纤维素系纤维(纸浆纤维等)两种纤维构成的,克重为30~100g/m2,尤其是30~50g/m2,并且在JIS P 8141规定的生理盐水中10分钟后的克列姆吸水度为100mm以上,尤其是150mm以上的纤维集合体片材。尤其适合使用用喷水织机缠绕人造纤维织物的纤维集合体或者将纸浆纤维层叠在人造纤维织物上,再用喷水织机缠绕的纤维集合体。
而且,本实施形态在包含体液接纳部Z的范围内设置与体液扩散层50接触的体液储存部60。由于体液储存部60为暂时存储通过表面层2接纳的体液,防止其通过表面层2反流向身体一侧的部件,因此至少在体液接纳部Z中设置,但最好是设置在体液接纳部Z与物品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部分。因此,在图示形态中在两肋的配置吸收材料25、25的部位也设置有体液储存部60、60。并且,体液储存部60的物品前后方向的长度优选在体液接纳部的前后具有一定的富余的长度(例如在图示例中使后侧延长到裆部)。
体液储存部60为暂时存储体液,根据必要提供给外部,通过这样发挥防止体液回流的功能的部件,可以用具有连续空隙的柔性材料,例如所谓纤维素海绵形成。
在纸尿布之类体液扩散时使体液上升的情况下,或者在扩散距离长的情况下,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这些扩散层50和体液储存部60,但在昼用卫生巾这样的体液几乎不上升、扩散距离短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本发明的吸收材料25只要是具有吸收保持体液的功能或具有因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功能的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例如先有技术项所叙述的国际申请PCT/JP02/00833号公报所记载的材料。
举一例来说,可以使用如图11~图13所示主要结构为具备细长状的袋体28,安装在跨其长度方向的几乎全长上、因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细长状的收缩性材料27,几乎在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配置在袋体28内的细长状的体液吸收性部件26的,整体为细长状的材料。
特别是在图示形态中,体液扩散部件ds与体液吸收性部件26接触地配置。体液扩散部件ds为促进体液吸收性部件26内体液的扩散,防止被聚合物26A局部吸收的部件,最好设置在与体液接纳部Z相对应的位置及其附近(尤其是到达物品前后方向的吸收材料固定部30一侧的规定部位的位置),尤其是在本实施形态这样的体液吸收性部件26呈细长状态的情况下,希望沿其长度方向并且几乎跨全长地设置。
并且,在例如本实施形态的吸收材料25那样将收缩性材料27配置在袋体28内里面层3的侧面,将体液吸收性部件26配置在其表面层2一侧的情况下,该体液扩散部件ds优选像图示那样设置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与收缩性材料27之间。此时,可以促进体液提供给收缩性材料27。但是,体液扩散部件ds只要设置在与体液吸收性部件26接触的位置,可以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图15为综合表示体液扩散部件配置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上的各种配置例。如从该图(a)及(b)能够判明的那样,体液扩散部件ds除可以仅配置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的里面层3一侧,还可以仅配置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的表面层2一侧。并且,如该图(c)及(d)所示,一个体液吸收性部件26上可以配置多个体液扩散部件ds。此时,如图所示那样,除可以仅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的表面层2一侧或里面层3一侧设置多个体液扩散部件ds外,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也可以分别配置在表面层2一侧和里面层3一侧这两侧。在后者的情况下,体液扩散部件ds、ds互相之间最好隔开间隔。而且,也可以像图示那样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的宽度方向的两肋分别设置体液扩散部件,在它们之间确保高吸收性聚合物26A的露出部或收缩性材料27的结合面。
并且,体液扩散部件ds与体液吸收性部件26直接接触当然好,但也可以夹着图14(e)所示的袋体28那样的体液透过性材料间接接触。虽然在图示例中体液扩散部件ds配置在袋体28的表面层2一侧的面上,但只要能确保夹着袋体28与体液吸收性部件26间接接触,也可以配置在袋体28外面的其他位置上。
并且,体液扩散部件ds上还可以固定高吸收性的聚合物,此时不使体液扩散部件ds与体液吸收性部件26相邻也可以。
作为体液扩散部件ds的材料,只要是点吸收的速度比没有它时的体液扩散性缓慢,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例如由表面亲水化处理过的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构成的或由表面亲水化处理后的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和纤维素系纤维(纸浆纤维等)两种纤维构成的,克重为30~100g/m2,尤其是30~50g/m2,并且在JIS P 8141规定的生理盐水中10分钟后的克列姆吸水度为100mm以上,尤其是150mm以上,保水能力在6.0g/g以上,尤其是7.0g/g以上的纤维集合体。用喷水织机缠绕人造纤维织物的纤维集合体或者将纸浆纤维层叠在人造纤维织物上,再用喷水织机缠绕的纤维集合体尤其适用。
这里所谓的保水能力由以下(1)~(6)的过程测定。
(1)准备好切成长110mm×宽100mm大小的样本。
(2)测定样本的未保水的重量(g)。
(3)将样本浸泡在加有生理盐水的桶中1分钟。
(4)然后从生理盐水中取出样本,以纵向为铅垂方向的姿势吊5分钟。
(5)测定样本保水后的重量(g)。
(6)用未保水的重量除保水后的重量(g)与未保水重量(g)之差,将其商作为保水能力(g/g)。
另外,虽然本实施形态使用的袋体28也可以通过将2枚片材重叠、使周围边缘互相结合来形成,但优选像图示那样将1枚带状片材st沿宽度方向折叠,再使周围边缘重叠并结合,这样能够容易制造。这种结合在图13中用×印记表示,为了使其不因与体液接触而分离,通过热封、高频密封或超声波密封来结合。
作为袋体28的材料可以适当选择,使用至少一部分为无纺布、开孔薄膜等体液透过性材料。尤其可以优选使用包括热可塑性合成纤维的克重为15~20g/m2左右的透液性亲水性无纺布(众所周知的纺粘型无纺布、粘接了棉网的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它们的合成无纺布等)、包括合成纸浆(三井化学公司制的SWP等)的克重在15~20g/m2左右的薄纸等。另外,由于袋体28与收缩性材料27一体化,收缩性材料27收缩时在与收缩性材料27的结合部作用10~20N左右的力,因此最好有能够耐这一力的程度的润湿强度。
并且,图示例的袋体28为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隔室r、r、……的部件(当然隔室r、r、……也可以省略)。将这些该隔室r、r、……互相区分开来的隔断部分d、d、……可以像例如图13(b)所示剖面那样通过在袋体28的长度方向上每隔一定间隔就使袋体28的内面沿整个宽度方向互相结合来形成。该隔断部分d的结合部分用+标记表示。通过该结合使体液吸收性部件26和收缩性材料27固定在袋体28中,被夹在袋体的内侧面之间。
作为该隔断部分d的结合方法,优选采用通过与体液接触而分离的结合方法。因此,可以采用使用了因与体液接触而使粘接力变弱的粘接剂—例如以聚乙烯醇、聚乙烯氧化物等为主要成分的水分散型热熔胶粘剂或淀粉糊、羧甲基纤维素等水溶性粘接剂的结合形态。此时,为了使不与体液接触时的粘接强度为与体液接触时的2倍以上,最好进行粘接剂、粘接面积/形态(除螺旋状、直线状、曲线状等各种形状以外,还有面状、点状等)等的选择。
此时,如果吸收材料25的隔断部分d与体液接触,则不仅隔断部分d的结合分离,而且因该隔断部分d的结合而被固定的收缩性材料的固定也被解除。因此,隔室r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26A膨胀,超过当初隔室的容积,不容易产生所谓的凝胶封闭,并且收缩性材料27的解除了固定的部分不受袋体28的约束,能够自由收缩。并且,由于此时收缩性材料27的未与体液接触的部分的固定没有解除,因此吸收材料25确实地随收缩性材料27的收缩而收缩。
但是,在采用这种分离结构的情况下,至少在长度方向的收缩范围的两端(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为吸收材料25的固定部30的体液接纳部Z一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用比收缩性材料27的收缩力强的力将收缩性材料27和袋体28互相固定起来。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收缩性材料27的两端夹在袋体2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26e、26e的片材之间,用热封或超声波密封将这些片材以及收缩性材料27即使与体液接触也不分离地彼此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收缩性材料2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即使与体液接触,固定也不会解脱。
并且,收缩性材料27不仅可以用上述隔断部分d、d……间隔地固定,还可以根据必要用热熔胶粘剂等将其他的部位或整个长度方向与袋体28的内面固定。虽然该固定最好是通过与体液接触而解脱,但不解脱也可以。该固定部在图13中用#标记表示。
此外,体液吸收性部件26也可以适合使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26A保持在由纤维集合体片材构成的条板状载体26B上的材料,此时既可以像图14(a)所示那样将聚合物保持在载体26B的外面,也可以像图14(b)所示那样使用由膨松的纤维集合体片材构成的载体26B,将聚合物保持在其内部的纤维之间。在后者的情况下,还可以再在载体26B的外面保持聚合物26A。并且在前者的情况下,最好至少在表面层2一侧的外面配置聚合物。而且,也可以使用载体纤维的外面被高吸收性聚合物层被覆的片状吸收性部件。这样的片状吸收性部件可以通过将单体液体浸渍在纤维集合体片材中,然后用紫外线照射等使纤维表面的单体液体重合来制造。
在将聚合物26A保持在载体26B外面的情况下,除了用热熔胶粘剂等粘接外,也可以通过给聚合物26A赋予水分来赋予粘接力从而粘接。并且,在将聚合物26A保持在载体26B内的纤维之间的情况下,虽然可以粘接,但也可以单纯地机械缠绕。而且根据情况,也可以不采用这些保持手段而单纯地附着。无论哪种情况,都希望至少在吸收材料制造完成之前,最好是在使用产品使体液膨胀之前将高吸收性聚合物26A保持在载体上。
载体26B无论是亲水性还是疏水性的材料都可以使用,但优选亲水性材料,尤其是由密度为0.05~0.1g/cm3、克重在30~100g/m2的亲水性纤维(表面亲水化处理后的合成纤维或包含表面亲水化处理后的合成纤维与纤维素系纤维两者的纤维)构成的无纺布更好。
在将聚合物26A保持在载体26B内的情况下,适合使用由膨松的纤维集合体—具体为密度0.03~0.08g/cm3、克重为20~50g/m2的亲水性纤维构成的无纺布。
并且,高吸收性聚合物26A也可以使用用于这种一次性吸收物品中的、吸收并保持自重的例如20倍以上的体液的材料。作为这种例子,可以列举作为淀粉系、纤维素系或合成聚合物系等物的,淀粉丙烯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钠羧甲基纤维素的架桥物或丙烯酸盐共聚物等。
高吸收性聚合物26A的吸收特性最好在10秒钟的时间内吸收膨胀10倍以上。高吸收性聚合物26A的形状除了可以使用现在一般为粉粒体状的物质外,也可以取而代之或与之一起使用纤维状的物质。纤维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可以通过纺丝等变成丝状或纽带状使用。
配设到载体26B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26A的量由该吸收性物品的吸收量来决定。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吸收控制层的效果好,在体液接纳部不容易因点吸收而引起凝胶封闭,因此可以在袋体28的内部保持大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26A,具体为每单位面积(1m2)的载体可以保持300g以上。
这样形成的体液吸收性部件26既可以像图示那样以非固定的状态配置在袋体28内,也可以固定在袋体28的内面上和收缩性材料27上。在像图示那样将收缩性材料27配置到袋体内的情况下,最好与之接触地配置体液吸收性部件26,尤其希望像图示那样将收缩性材料27配置在袋体28内面的下部,同时在其上面配置体液吸收性部件26,将收缩性材料27夹在袋体28的内面与体液吸收性部件26之间。
并且,体液吸收性部件26除可以采用图示那样的沿吸收材料25的长度方向连续的形态外,还可以采用将长度短的材料连接起来或断续配置的形态。尤其是在上述例那样袋体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隔室r、r、……的情况下,可以以在每个隔室中分别配置体液吸收性部件26的状态单独配置。而且,体液吸收性部件26并不局限于像图示那样每个袋体中设置一条的形态,也可以设置多条。
此外,使吸收材料25产生收缩力的收缩性材料27可以使用与上述吸收控制层40所使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为了使吸收材料25有效地移动,最好在每个吸收材料25上设置一条以上每条在体液吸收时具有10N以上的收缩力的收缩性材料。
在制造吸收材料25时,可以采用在将高吸水性聚合物26A保持在载体26B上获得体液吸收性部件26后在袋体形成片材上配置收缩性材料27和体液吸收性部件26,将该片材折叠起来将周围边缘结合起来或者层叠另外的片材将周围边缘结合起来的形态;也可以采用将高吸水性聚合物26A保持在载体26B上获得体液吸收性部件26,将其配置在袋体形成片材上,将该片材折叠并将周围边缘结合起来,或者层叠另外的片材将周围边缘结合起来,然后将收缩性材料27固定在袋体外面的形态等。
而且,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主要确保吸收材料25的移动空间(在吸收控制部件收缩使不透液范围缩小时,也为该吸收控制部件的移动空间),在体液吸收部1内—具体为表面层2与防漏层3之间,沿物品的长度方向设置隔开比吸收材料的宽度宽的间隔、数量比吸收材料25的数量多1根、与吸收部件延长相同程度的隔壁部件29,在这些隔壁部件29、29之间分别设置吸收部件。但是,本发明的隔壁部件29、29、……当然也可以省略。
虽然在确保吸收材料25的移动空间的情况下,希望用热熔胶粘剂粘接或热封接合等将隔壁部件29固定在体液吸收部1内,但在此外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固定而仅仅放置在其中。
隔壁部件29可以是单纯的纤维集合体或海绵体等,但也可以使用省略了上述吸收材料25中的收缩性材料27的形态,即可以使用将体液吸收性部件26和与之接触的体液扩散部件ds封入由体液透过性片材构成的密封袋体内形成的部件。隔壁部件29的形状可以适当确定,但如果考虑到在其间配置吸收材料25的话,则优选图示那样的细长且厚度薄的形状。此时,可以在倒斜的状态下设置隔壁部件29。并且,体液扩散部件在隔壁部件29中的配设位置(图示形态中为长度方向的位置)希望与其在吸收材料25中的配设位置相对应。而且,在隔壁部件29中,体液扩散部件ds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中的配置是任意的,除了可以配置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的物品宽度方向的中央一侧外,也可以仅配置在体液吸收性部件26的物品宽度方向的外侧,或同时配置在中央和外侧,而且,一个体液吸收性部件26内可以设置多个体液扩散部件ds(图中没有示出)。
另外,其他的结构包括变形例与上述吸收材料25相同,由于图中添加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以上说明的那种结构的纸尿布中,如果在上述图4及图5所示的未吸收状态下有第1次排泄的话,则通过表面层2的体液被吸收控制层40的不透液范围阻挡,不提供给体液接纳部Z中的吸收材料25,而是扩散到周围。本实施形态设置有体液储存部60和体液扩散层50,透过了表面层2的体液暂时被储存部60吸收并保持,从这里通过扩散层50向吸收材料25的固定部30一侧扩散。该体液通过体液扩散层50上升,优先提供给吸收材料25的自由部31中未被不透液范围阻挡的部位X1。
结果,像图17及图19所示那样,吸收材料25吸收体液收缩,吸收材料25的非收缩部分像箭头所示那样向固定部30移动。如果以上述图11等所示的吸收材料为例的话,则提供给吸收材料25的体液被高吸收性聚合物26A吸收并保持,同时通过一部分与收缩性材料27接触,该接触部分收缩,结果与收缩性材料一体化的吸收材料收缩。并且,由于在本实施形态中吸收材料25的一端30固定,因此设置在固定部30上的吸收材料25、25、……收缩,吸收材料25中先吸收了体液的部位向固定部30一侧移动,吸收材料25的新的部位位于体液供给部位X1。即,吸收材料25的吸收部相对于体液供给部位x1的位置随体液的排出而更新。
并且,当筒状的吸收控制层40与体液接触到某种程度时,不透液范围从吸收材料25的固定部30一侧向相反的一侧减少。更详细地为,当吸收控制层40由仅在与吸收材料2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水溶性薄膜构成时,当体液提供给吸收材料25时,吸收控制层40的没有进行防水处理的吸收材料一侧的面也与体液接触,因此吸收控制层40中吸收材料固定部30一侧的端部溶解,结果不透液范围从吸收材料固定部30一侧向其相反的一侧减少。并且,在吸收控制层40为收缩型材料的情况下,吸收控制层40向与吸收材料固定部30相反的一侧移动,结果不透液范围从固定部30一侧向其相反的一侧减少。而且,在吸收控制层40为实施了通过与体液接触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来失去防水性的防水处理的体液透过性片材的情况下,由于给吸收材料25提供体液的供给位置X1一侧—即吸收材料固定部30的一侧与体液的接触量多,因此吸收材料固定部30的端部失去防水性的透过部分增加,不透液范围从吸收材料固定部30一侧向其相反的一侧减少。
这样一来,由于吸收材料25的收缩移动或吸收控制层40的不透液范围的减少,吸收材料25的新的部位X2不被不透液范围遮挡。该吸收材料25的新的部位X2当初为被吸收控制层40的不透液范围遮挡的部分,为未吸收或还留有足够的吸收余力的部分。
在以后的排泄中,吸收材料25的移动和吸收控制层40的不透液范围的减少同样分阶段进行,最终在体液接纳部Z中吸收材料25也不被不透液范围遮挡。本实施形态优选至少在第1次排泄时在体液接纳部Z中体液不提供给吸收材料25,在第2次以后的排泄中体液提供给体液接纳部Z的吸收材料25。例如在以后的排泄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形态。
即,在第2次排泄中,通过表面层2的体液被吸收控制层40的不透液范围阻挡,不提供给体液接纳部Z中的吸收材料25,被储存部60暂时吸收并保持,从这里通过扩散层50上升,提供给未被第1次排泄的不透液范围阻挡的吸收材料25的自由部X2。因此,由于吸收材料25中主要的体液吸收位置每次排泄都向自由端25f一侧改变,因此不受第1次吸收体液的影响,第2次吸收体液。并且,在该第2次排泄中,吸收材料25也吸收体液收缩,吸收材料25的非收缩部分向固定部30一侧移动,同时,筒状吸收控制层40的不透液范围从吸收材料固定部30一侧向其相反一侧减少。结果如图18所示那样包含体液接纳部Z的吸收材料25的新的部分X3不被不透液范围遮挡,在第3次排泄中体液被吸收到体液接纳部Z中。
这样一来,由于吸收控制层40存在不透液范围,吸收材料25的任意部分优先吸收体液并且收缩,而且该优先吸收部分的位置因不透液范围的减少而像用符号X1~X3表示的那样从端部的固定部30一侧依次向未吸收体液或者残留有吸收余力的位置切换,因此可以有效利用整个吸收材料25,并且移动效率也变高,结果,能够长时间舒适地穿着。
并且,如果像图示那样在表面层2与吸收材料25之间设置扩散层50和储存部60的话,则体液的扩散移动迅速,体液瞬间透过表面层2,同时透过的体液的大部分暂时储存在储存部60中,然后通过扩散层50扩散,因此尽管由于不透液范围的存在在被吸收材料25吸收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几乎不会发生向表面层2的身体一侧倒流的现象。
并且,如果像本实施形态这样在隔壁部件29、29之间配置吸收材料25和吸收控制层40的话,则由于这些隔壁部件29、29承受身体的肌肤一侧施加的侧压,因此能够确保吸收材料25的收缩空间和体液的流通通道,因此吸收材料25能够确实并且有效地更新,而且体液能够有效地被吸收。
尤其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由于吸收控制层40存在不透液范围,因此透过表面层2到达体液吸收部1内的体液不直接被吸收材料25吸收,因此确保体液流通通道的效果显著。
并且,此时如果吸收控制层40为因收缩而使不透液范围减少的材料,则其收缩的空间也由隔壁部件29来确保。
而且,此时不管隔壁部件29是透液性还是不透液性,通过抑制体液向横截面方向扩散,有助于沿隔壁部件29的方向扩散。因此具有不管吸收材料25的固定部30的位置如何都有提高体液向该固定部30一侧扩散的确实性和效率的优点。
(吸收控制层的其他实施形态)
上述实施形态的吸收控制层40用使其整体为不透液范围的筒状材料形成,为了在包含体液接纳部Z的物品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覆盖吸收材料25,将吸收材料25插入其内部空间,虽然如此,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也可以例如图20及图21所示那样,覆盖吸收材料25的上表面地设置实质上为平坦的吸收控制层40。该平坦吸收控制层40除了为平坦这一点外,基本上可以与上述筒状吸收控制层40同样地构成。
例如,平坦吸收控制层40可以用从边缘向中央依次溶解的水溶性层形成。该水溶性层40可以用例如在表面层2一侧的面上实施了硅加工或氟加工的防水处理、并且在防漏层3一侧的面上未实施防水处理的水溶性薄膜形成,此时,整个薄膜形成不透液范围(因此,以下吸收控制层和不透液范围有时使用共同的符号)。水溶性薄膜的具体例与上述筒状吸收控制层40相同。
并且,平坦吸收控制层40可以用例如图22所示那样的其面积因湿润而收缩50%以上的不透液性材料形成。此时,整个不透液性片材为本发明的不透液范围,它们不溶解而收缩,因此缩小。图中缩小后的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该不透液性片材的具体例与上述筒状吸收控制层相同。
并且,平坦吸收控制层40也可以像例如图23所示那样通过使因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收缩性材料42与不透液性片材41成为一体来形成。虽然该吸收控制层40可以不固定在物品上,但考虑到收缩性材料42的收缩方向,希望将与收缩处的位置相对应部分固定在物品—例如后述体液扩散层50等周围的部件上,通过这样可以构成向想要收缩的方向收缩的不透液范围。在图示例中收缩性材料42的收缩方向与一个方向一致,不透液性片材41的收缩方向也为一个方向。不透液性片材41和收缩性材料42的具体例以及两者的一体化方法与上述筒状吸收控制层相同。虽然收缩性材料42可以露出在不透液性片材41的吸收体一侧的面和表面层2一侧的面中的任何一个面上,但优选仅在吸收体1一侧的面上露出。当排泄体液与收缩性材料42接触时,这样构成的不透液性片材41随着收缩性材料42的收缩而缩小。
而且,平坦的吸收控制层40也可以像图24所示那样使用实施了通过与体液接触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而失去防水性的防水加工43的体液透过性片材44形成。此时,不是整个片材为不透液范围,而是具有防水性的部分43为不透液范围。而且,由于此时即使对不透液范围的整个范围实施同样的防水加工,提供给防水加工部分43周围的体液也多,因此防水性的丧失从防水加工部分43的周围边缘向中央进行。防水加工的程度可以根据加工位置而改变,例如图25所示,为了使从中央向外侧逐渐容易失去防水性,可以像符号43a~43c所示那样改变防水加工的种类或程度。防水加工的方法与上述筒状吸收控制层相同。
在使用水溶性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像图26所示那样使用多片溶解性相同或不同的水溶性层45~47,成为部分多层的结构,通过这样,可以使溶解容易度(溶解速度或溶解范围)依位置而变化。在图示例中,设置了3层水溶性层40,采用从表面层2一侧的上层45到防漏层3一侧的下层47面积连续变小的结构。此时,初期阶段体液从仅在上层45溶解进行到不透液范围的缩小速度比较快且范围更广;中期阶段体液在上层45和中层46两者中溶解,不透液范围开始减小,其速度和范围进一步降低;后期阶段体液在上中下所有的层45~47中溶解,不透液范围开始减小,其速度和范围更加低下。
并且,即使在平坦的吸收控制层中,不透液范围既可以在每一个物品中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在多个地方。此时,既可以在多个地方设置吸收控制层40,也可以在每个吸收控制层40上设置多个不透液范围。图27表示这个实施例,沿物品的宽度方向配置了多列沿物品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的不透液范围70、70、……。
而且,即使在平坦的吸收控制层40中,在由不透液范围控制体液扩散性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多个不透液范围,通过改变其配置的疏密来使每个位置的不透液性不同。例如,可以采用使越靠近物品的中央不透液范围之间的间隔越小,体液难以到达吸收体的排列。
而且,不透液范围的形状并不仅限于矩形,可以适当确定,可以考虑体液吸收性物品中体液的一般扩散形态设置例如图28所示那样的以物品前后方向为长轴并且以排泄体液的接纳部分Z为中心的椭圆形状的不透液范围71;也可以设置图中没有表示的为了排除在排泄体液的接纳部分中的点吸收而使包含排泄体液的接纳部分的直径尽可能小的圆形不透液范围。
如从这些实施形态能够理解的那样,即使在平坦的吸收控制层40中,不透液范围也可以根据想要的体液的扩散形态以及每次排泄的缩小情况适当设定大小、配置、数量及排列等,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例如,图29及图30所示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为在表面层2与防漏层3之间的部分(即上述体液吸收部1)的几乎整个范围内设置吸收材料25(这样的形态为一般形态)的形态,在该吸收材料25上还在表面层2与吸收材料25之间再设置了一层吸收控制层40。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吸收控制层40的面积变大,因此平坦的吸收控制层40较理想。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吸收控制层40优选在吸收材料25上的以接纳部分Z为中心、前后方向的长度为L及与之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W为50%~90%左右的范围内,尤其在60%~80%的范围内更好。由此,整个排泄体液的接纳部分Z确实地被不透液范围覆盖。
在采用平坦的吸收控制层40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体液扩散层50。此时,体液扩散层50最好覆盖不透液范围并且周围边缘超出不透液范围的周围边缘的外侧地设置,具有表面层的一般的形态优选将体液扩散层50设置在表面层与吸收控制层之间。有关体液扩散层的具体例由于以前叙述过,因此这里省略。
在这样构成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中,由于像例如图20(a)及图21所示那样第1次排泄中透过表面层2的体液被吸收控制层40的不透液范围阻挡,因此所有的量都不提供给吸收材料25,而是像点划线箭头所示那样扩散到周围,从不透液范围的周围提供给吸收材料25。该供给范围为用符号D1表示的范围。其中,由于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都缩小,因此在下一次排泄时缩小为该图(b)中用符号40′表示的范围。因此,第2次排泄的体液全部提供给位于先前的体液供给部位D1的内侧并且是缩小后的不透液范围的外侧的范围D2内。在图示例中,在再下一次的排泄时,该图(c)所示的不透液范围被溶解消失,体液提供给包含排泄体液的接纳部分Z的剩下的范围D3中。本发明也可以采用不透液范围这样减少的平坦的吸收控制层40。
并且,即使在这样的平坦吸收控制层40中,也可以通过设置体液扩散层50确保体液的移动路径,使体液瞬间透过表面层2,同时使通过的体液不返回表面层2一侧,提供给不透液范围外的吸收材料25。
在设置平坦的吸收控制层40的形态中,体液从不透液范围的周围被吸收到吸收材料25中。因此,通过设置从该部位延伸到不透液范围与吸收材料25之间的适当位置的扩散性片材,能够调节迂回到不透液范围的吸收体一侧的侧面的路线。该扩散性片材可以另外设置,例如通常可以用包围构成吸收材料25的纤维集合体的外面的皱纹纸构成。
(隔壁部件的实施形态)
在本发明这样的吸收材料移动的情况下,设置确保其移动的空间及体液流动通道的隔壁部件的意义重大。因此下面根据适用于具备移动的吸收材料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例子详细说明合适的隔壁部件。当然,以下说明的隔壁部件也适用于上述使用吸收控制层的形态。
图31表示了仅在省略了吸收控制层40这一点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一次性纸尿布的例子的剖面。其特征在于,体液吸收部1在表面层2与防漏层3之间,为吸收透过表面层2的体液的部分,在该体液吸收部1内隔开间隔排列有多列由密封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透液袋体构成的隔壁部件29、29,在这些隔壁部件29、29之间有具有吸收保持体液的功能以及通过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功能的吸收材料25。
隔壁部件29沿物品的前后方向排列有4列,中间的隔壁部件29、29之间与体液接纳部Z相对应,两肋的隔壁部件29、29之间不与体液接纳部Z相对应。隔壁部件29的排列可以根据吸收材料25的收缩方向适当确定,除图示形态外,当然也可以沿物品的宽度方向平行地排列成多列,或者以体液接纳部Z为中心沿放射方向排列。并且,隔壁部件和吸收部件的数量当然也可以适当增减。
隔壁部件29可以像例如图32~图34所示那样主要由透液性袋体29B和内部密封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片材29s构成。当考虑在它们之间配置吸收材料25时,隔壁部件29优选图示那样的细长且厚度薄的形状。
袋体29B的材料只要是具有透液性且满足本发明的作为袋体的破裂强度的材料就可以。尤其可以优选使用包括热可塑性合成纤维的克重为15~20g/m2左右的透液性亲水性无纺布(众所周知的纺粘型无纺布、粘接了棉网的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它们的合成无纺布等)、包括合成纸浆(三井化学公司制的SWP等)的克重在15~20g/m2左右的薄纸等。并且,从具有透液性这一观点来看,也可以使用例如一部分为透液性无纺布或虽为不透液性材料但开有用来透过体液的穿孔的材料等。
袋体29B可以形成为没有结合部的一体物,也可以通过将2枚片材重叠再使周围边缘彼此结合来形成,但优选像图示那样沿宽度方向折叠1枚带状片材29t,再使周围边缘重叠并结合,这样能够容易制造。这种结合部29e在图34中用×印记表示,为了使其不因与体液接触而分离,通过热封、高频密封或超声波密封来结合。
并且,图示例的袋体29B为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隔室29r、29r、……的部件(当然隔室29r、29r、……也可以省略)。将这些该隔室29r、29r、……互相区分开来的隔断部分29v、29v、……可以像例如图34(b)所示剖面那样通过沿袋体29B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使袋体29B的内面沿整个宽度方向互相结合形成。该隔断部分29v的结合部分用+标记表示。
作为该隔断部分29v的结合方法,优选采用通过与体液接触而分离的结合方法。因此,可以采用使用了通过与体液接触而使粘接力变弱的粘接剂—例如以聚乙烯醇、聚乙烯氧化物等为主要成分的水分散型热熔胶粘剂或淀粉糊、羧甲基纤维素等水溶性粘接剂的结合形态。此时,为了使不与体液接触时的粘接强度为与体液接触时的2倍以上,最好进行粘接剂、粘接面积/形态(除螺旋状、直线状、曲线状等各种形状以外,还有面状、点状等)等的选择。此时,由于如果隔断部分29v与体液接触,则隔断部分29v的结合分离,隔室29r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片材29s可以膨胀,超过当初隔室的容积,因此不容易产生所谓凝胶封闭。
并且,本发明的袋体29b—即在标准状态下按JIS L 1096A规定的米伦破裂强度在200g/cm2以上的袋体29b可以通过选择材料,以及在具有周围边缘结合部29e的情况下选择、调节其结合方法、结合条件等获得。更具体为,通过选择破裂强度为上述值以上的结构(厚度、密度等)的透液性材料,在结合方法为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的情况下,通过根据必要将图案变更成网状等适当的形状,或者在结合方法为热熔胶粘接的情况下,通过选择粘接剂的种类或调节粘接面积可以获得满足上述条件的袋体。另外,更好的形态为上述破裂强度在250g/cm2以上。
高吸收性聚合物可以是将粉末状或纤维状的物质密封到袋体内,但图示的形态将由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29p固定到无纺布等的片状载体29f上构成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片材29s密封到袋体内。该高吸收性聚合物片材29s可以像图35(a)所示那样将聚合物29p保持在载体29f的外面,也可以像图35(b)所示那样使用由膨松的纤维集合体片材构成的载体29f,将聚合物保持在其内部的纤维之间。在后者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载体29f的外面再保持聚合物29p。并且在前者的情况下,最好至少在表面层2一侧的外面配置聚合物29p。而且,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也可以使用载体的纤维的外面被高吸收性聚合物层被覆的片状吸收性部件。这样的片状吸收性部件可以通过将单体液体浸渍在纤维集合体片材中,然后用紫外线照射等使纤维表面的单体液体重合来制造。
在将聚合物29p保持在载体29f外面的情况下,除了用热熔胶粘剂等粘接外,也可以通过给聚合物29p赋予水分来赋予粘接力来粘接。并且,在将聚合物29p保持在载体29f内的纤维之间的情况下,虽然可以粘接,但也可以单纯地机械缠绕。而且根据情况,也可以不采取这些保持方法,仅附着也可以。无论哪种情况,都希望至少在吸收材料制造完成之前,最好是在使用产品使体液膨胀之前将高吸收性聚合物29p保持在载体29f上。
密封到袋体29b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29p的量希望定为使封入的高吸收性聚合物29p膨胀后的堆积在袋体29b的容积以上,尤其使前者为后者的1.1倍以上。具体为,最好封入在将袋体29b压成平坦的状态下每单位面积(1m2)有300g以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29p。
另外,图示形态的隔壁部件29使体液扩散部件29d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片材29s接触地设置在袋体内。体液扩散部件29d为促进高吸收性聚合物片材29s中体液的扩散,防止被局部吸收的部件,希望设置在与体液接纳部Z相对应的物品前后方向的位置及其附近,尤其是在本实施形态这样的隔壁部件29为细长状的情况下,希望沿其长度方向并且近乎横跨其全长地设置。
作为体液扩散部件29d的材料,只要是点吸收的速度比没有它时的体液扩散性缓慢,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例如由表面亲水化处理过的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构成的或由表面亲水化处理后的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和纤维素系纤维(纸浆纤维等)两种纤维构成的,克重为30~100g/m2,尤其是30~50g/m2,并且在JIS P 8141规定的生理盐水中10分钟后的克列姆吸水度为100mm以上,尤其是150mm以上,保水能力在6.0g/g以上,尤其是7.0g/g以上的纤维集合体。用喷水织机缠绕人造纤维织物的纤维集合体或者将纸浆纤维层叠在人造纤维织物上,再用喷水织机缠绕的纤维集合体尤其适用。
有关“保水能力”与具有吸收控制层的实施形态的项中说明过的相同。并且,有关吸收材料也与具有吸收控制层的实施形态的项说明过的相同,因此这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以上结构的纸尿布发挥以下的功能。即,如图36及图37所示,如果吸收材料25配置在隔壁部件29、29之间,则用这些隔壁部件29、29支持外压,确保了表面层2与防漏层3之间吸收材料25的收缩空间及体液的流动通道,即使在例如穿着物品的状态下坐到椅子上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吸收材料25的收缩空间,能够确实并且有效地更新吸收材料25,以及能够有效地吸收体液。图38表示吸收材料移动后的状态。
并且,由于本发明的袋体29b在标准状态下按JIS L 1096A规定的米伦破裂强度在200g/cm2以上,因此即使是大人用的纸尿布之类外压非常高的物品,也完全能够承受。因此,吸收材料25顺畅的收缩移动更加确实。
并且,虽然在本实施形态这样的吸收材料25非常长、并且必须在裆部曲线移动,移动阻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有必要稳固地确保收缩空间,但如果具有上述破裂强度的话,则即使袋体29b内填充大量的聚合物29p,内压高也完全能够承受。
并且,由于隔壁部件29因封入高吸收性聚合物29p而具有体液吸收的功能,因此隔壁部件29附带吸收体液,抑制沿产品的宽度方向润湿扩散,有助于沿产品长度方向的润湿扩散,结果可以防止横漏以及更有效地利用吸收体。
而且,如从图39与图40的对比能够判明的那样,在隔壁部件29的袋体29b内设置有因与体液接触而解除的隔断29v的情况下,当袋体29b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29p吸收体液膨胀时,由于隔断29v同时与体液接触而溶解,隔室29r的形状可以自然地变化成稳定的形状,因此不容易发生隔壁部件29横倒或局部膨胀使吸收材料25的收缩空间消失的事态,隔壁部件29本来的功能不会因体液吸收而妨碍,总能确实地发挥。
(其他)
目前市售的纸尿布以绵状纸浆(短纤浆)为主,在体液吸收部内具备用皱纹纸包裹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半刚性的)长方形吸收芯材等形成的非收缩吸收材料。上述收缩吸收材料25可以与非收缩吸收材料一起设置,此时收缩的吸收材料25可以配置在非收缩吸收材料内外的适当位置,具体为表面片材与皱纹纸之间、皱纹纸与吸收芯材之间、吸收芯材内部、皱纹纸与防漏层之间等部位(图中没有示出)。
(其他)
上述实施形态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可以适当选择采用背景技术项中叙述过的、本申请人以前提出的例如国际专利公开PCT/JP02/00833号公报等公开的结构。
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技术等。例如,目前市售的纸尿布以绵状纸浆(短纤浆)为主,在体液吸收部内具备用皱纹纸包裹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半刚性的)长方形吸收芯材等形成的非收缩吸收材料。上述收缩移动吸收材料25可以与该非收缩吸收材料一起设置,此时收缩移动的吸收材料25可以配置在非收缩吸收材料内外的适当位置,具体为表面层与皱纹纸之间、皱纹纸与吸收芯材之间、吸收芯材内部、皱纹纸与防漏层之间等适当的位置(图中没有示出)。

Claims (21)

1.一种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体液吸收部内具有具备体液的吸收保持功能以及通过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功能的吸收材料,在上述吸收材料上设置有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不透液范围都缩小的吸收控制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不透液范围包括作为排泄体液最初被接纳到上述体液吸收部内的范围而确定的体液接纳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覆盖上述不透液范围并且至少一部分超出不透液范围的外侧的体液扩散层。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材料具有固定在物品上的固定部和未固定在物品上的自由部;设置了每次有体液排泄时上述不透液范围都从上述吸收材料的固定部一侧向自由部一侧减小的上述吸收控制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材料呈细长形状,并且在其一端上具有上述固定部;上述吸收控制层为具有沿圆周方向及长度方向连续的不透液范围的筒状部件,并且上述吸收材料插入到其内部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控制层的结构为至少阻挡上述吸收材料的自由部中固定部一侧的端部与体液接触。
7.如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从作为排泄体液最初被接纳到上述体液吸收部内的范围而确定的体液接纳部延伸到上述吸收材料的自由部的固定部一侧的端部的体液扩散层。
8.如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排泄体液最初被接纳到上述体液吸收部内的范围而确定的体液接纳部中具有与体液扩散层接触的体液储存部。
9.如权利要求3或7或8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体液扩散层为由按JIS P 8141规定的“用纸及纸板的克列姆法测定吸水度的试验方法”测定的克列姆吸水度在10分钟内为100mm以上的纤维集合体片材构成的部件。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面向身体肌肤一侧的透液性的表面层以及设置在远离身体肌肤一侧的防漏层;在表面层与防漏层之间为上述体液吸收部,上述不透液范围为至少包含作为排泄体液最初透过上述表面层的范围而确定的体液接纳部的范围。
11.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控制层为每次有体液排泄时周围边缘都溶解的不透液水溶性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控制层为吸收材料侧面未进行防水处理且其反面进行了防水处理的水溶性薄膜。
13.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控制层为因湿润其面积收缩50%以上的不透液性片材。
14.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控制层为将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收缩性材料一体化后的不透液性片材。
15.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控制层为实施了通过与体液接触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而失去防水性的防水加工的体液透过性片材。
16.如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体液吸收部内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隔壁部件;在这些隔壁部件之间配置有上述吸收材料和吸收控制层。
17.一种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体液吸收部内具备由密封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透液性袋体构成的隔壁部件以及具有体液的吸收保持功能和与体液接触而收缩的功能的吸收材料;上述袋体在标准状态下按JIS L 1096A规定的米伦破裂强度在200g/cm2以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面向身体肌肤一侧的透液性的表面层以及设置在远离身体肌肤一侧的防漏层,将这些表面层与防漏层之间作为上述体液吸收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隔开间隔的多列上述隔壁部件,在这些隔壁部件之间具有上述吸收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7~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壁部件为在将上述袋体压成平坦的状态下每单位面积(1m2)封入有300g以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部件。
21.如权利要求17~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壁部件和上述吸收材料沿物品的前后方向排列,上述吸收材料将物品前后方向的一个端部固定在物品上。
CNB2004800088515A 2003-03-31 2004-03-29 体液吸收性物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9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4629/2003 2003-03-31
JP094628/2003 2003-03-31
JP2003094627A JP3908191B2 (ja) 2003-03-31 2003-03-31 吸収制御機能を有する体液吸収性物品
JP094627/2003 2003-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7797A true CN1767797A (zh) 2006-05-03
CN100459964C CN100459964C (zh) 2009-02-11

Family

ID=3340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88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964C (zh) 2003-03-31 2004-03-29 体液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08191B2 (zh)
CN (1) CN100459964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4114A (zh) * 2015-12-29 2016-03-30 广东茵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卫生用品
CN104582659B (zh) * 2012-08-31 2017-11-17 株式会社利卫多公司 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CN107789121A (zh) * 2016-09-07 2018-03-13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失禁用吸收性物品
CN109507075A (zh) * 2017-09-14 2019-03-22 湖南康程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制品滑渗检测座及其滑渗检测系统
CN114206286A (zh) * 2019-09-27 2022-03-1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206291A (zh) * 2019-09-27 2022-03-1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206289A (zh) * 2019-09-27 2022-03-1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699241A (zh) * 2022-04-01 2022-07-05 河南逸祥卫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扩散吸收婴幼儿纸尿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82109A1 (en) * 2004-11-08 2006-05-11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ing article comprising an absorbing structure comprising a deformation layer
JP4952907B2 (ja) * 2006-11-30 2012-06-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高吸水性複合シートおよび吸収体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55653B1 (ko) * 1993-06-28 2003-03-15 더 프록터 앤드 갬블 캄파니 유체방향성 부여수단을 갖는 흡수용품
JPH07189197A (ja) * 1993-12-27 1995-07-25 Kao Corp 液吸収拡散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24026B2 (ja) * 1999-11-17 2004-04-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着用物品
JP4236833B2 (ja) * 2001-08-09 2009-03-1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物品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2659B (zh) * 2012-08-31 2017-11-17 株式会社利卫多公司 吸收体及使用其的吸收性物品
CN105434114A (zh) * 2015-12-29 2016-03-30 广东茵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卫生用品
CN107789121A (zh) * 2016-09-07 2018-03-13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失禁用吸收性物品
CN107789121B (zh) * 2016-09-07 2022-03-22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失禁用吸收性物品
CN109507075A (zh) * 2017-09-14 2019-03-22 湖南康程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制品滑渗检测座及其滑渗检测系统
CN114206286A (zh) * 2019-09-27 2022-03-1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206291A (zh) * 2019-09-27 2022-03-1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206289A (zh) * 2019-09-27 2022-03-1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206291B (zh) * 2019-09-27 2023-03-10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206289B (zh) * 2019-09-27 2023-04-1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699241A (zh) * 2022-04-01 2022-07-05 河南逸祥卫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扩散吸收婴幼儿纸尿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08191B2 (ja) 2007-04-25
CN100459964C (zh) 2009-02-11
JP2004298385A (ja) 2004-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9931B1 (ja) 吸収体物品
CN1165267C (zh) 变速流处理的卫生垫
EP3187161B1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98060C (zh) 能快速捕集的多层吸收性结构
CN1121197C (zh) 具有能快速捕集并经包裹的多层吸收体的吸收芯及吸收制品
US8859841B2 (en) Absorbent article including an absorbent core layer having a material free zone and a transfer layer arranged below the absorbent core layer
CN1231195C (zh) 阴唇间吸湿垫及其包装
EP3200739B1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n absorbent system having an annular opening
CN106061448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及其制造方法
CN209474979U (zh) 失禁用吸收性物品
CN1750802A (zh) 沿周边带有浮雕的吸收制品
CN1642509A (zh) 具有旁路通道部件的吸收体和使用了该吸收体的吸收体制品
JP7076553B2 (ja) たるみが軽減された吸収性物品
CN1736355A (zh) 吸收性物品
CN1492751A (zh) 液体分配单元以及具有该单元的吸收体制品
CN1750801A (zh) 一次性尿布
CN1293556A (zh) 波纹状复合材料和相关的吸附制品
CN1767797A (zh) 体液吸收性物品
US11364158B2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n absorbent system having an opening
JP7001829B2 (ja) たるみが軽減された吸着性物品及び当該吸着物品の製造方法
KR101849439B1 (ko) 안정화 부재를 갖는 흡수 용품
CN108289773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530362B (zh) 阴唇间垫部件
CN102378615A (zh) 吸收性物品
CN1976660A (zh) 体液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