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0956A -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60956A CN1760956A CNA2005101133815A CN200510113381A CN1760956A CN 1760956 A CN1760956 A CN 1760956A CN A2005101133815 A CNA2005101133815 A CN A2005101133815A CN 200510113381 A CN200510113381 A CN 200510113381A CN 1760956 A CN1760956 A CN 17609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electrode
- coupled
- switch
- indu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G09G3/2965—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using inductors for energy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功率恢复电路和用于该电路的驱动方法。耦合电感器以形成谐振电路并产生相同类型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所述相同类型的两个电极耦合到功率恢复电路的两端。得到的电路允许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谐振并且从PDP中形成的平板电容器中恢复功率。取代硬切换,所述功率恢复电路也用于在恢复功率之后维持在预功率(prepower)恢复电平处的电压差。结果,当两个电极的电压电平从相同的电压电平改变为不同的电压电平,以及反之亦然时,减少了功耗。而且,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被合并成单个元件以便简化电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和等离子体显示器之类的平板显示器已经被有效开发了。等离子体显示器在其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和宽视角方面优于其它平板显示器。因此,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正受到关注以代替大于40英寸的大屏幕显示器的传统阴极射线管(CRT)。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是使用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显示字符或图像并且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平板显示器。根据尺寸,PDP包括多达几十万至几百万个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像素。根据施加到平板和平板的放电单元结构的驱动电压的波形图,PDP分为直流(DC)型和交流(AC)型。DC PDP具有曝露于没有绝缘的放电空间的电极,从而在将电压施加到DC PDP期间导致电流直接流经放电空间。DC PDP的缺点是它需要用于限流的电阻器。另一方面,AC PDP具有用电介质层覆盖的电极,用以形成中性电容组件以限制电流并且在放电期间保护电极不受离子的冲击。结果,AC PDP比DC PDP的寿命长。
图1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示例性电极结构图,其中PDP的电极以(n×m)矩阵形式排列。在列方向上排列地址电极A1至Am,而在行方向上成对排列扫描电极Y1至Yn以及维持电极X1至Xn。一种用于驱动AC PDP的方法可以通过时间的操作周期来表示,所述操作周期包括复位周期、地址周期、维持周期、和擦除周期。在复位周期期间,复位放电单元,以便对放电单元稳定地执行随后的地址操作。在地址周期期间,将地址电压施加到寻址的放电单元,以便在放电单元上累积壁电荷。地址电压的施加选择接通的放电单元,并且区分未接通的放电单元。在维持周期期间,通过施加维持放电脉冲来执行用于实际上在寻址的放电单元上显示图像的放电。在擦除周期期间,减少单元的壁电荷以结束维持放电。由于在每对扫描和维持电极之间存在放电空间,并且在其上形成了地址电极的表面以及在其上形成扫描和维持电极的表面之间存在另一个放电空间,因此在PDP上形成一定量的电容。这些放电空间作为电容性负载工作并且被称作平板电容器。因此,为了在维持周期期间施加用于维持放电的波形,除了提供维持放电所需的功率之外,还必须提供平板电容器使用的无功功率。一种用于恢复无功功率并且重新使用无功功率的电路被称作功率恢复电路或者维持放电电路。
传统的功率恢复电路包括串行LC谐振功率恢复电路(Weber等人的US专利第5081400号)、并行LC谐振功率恢复电路(Ohba等人的美国专利第5670974号)、串行LCLC谐振功率恢复电路(Ueno等人的美国专利第6072447号)、和串行CLC谐振功率恢复电路(Whang等人的US专利第6538627号)。Weber等人的串行LC谐振功率恢复电路使用一种附加电容器来提供维持放电电压的中间电平,而其它三种功率恢复电路使用平板电容器,而没有任何外部电容器。
图2示出了在传统的并行LC谐振的情况中扫描电极Y1至Yn以及维持电极X1至Xn如何与功率恢复电路30相关。功率恢复通常涉及在维持周期期间施加在扫描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维持脉冲。扫描电极Y1至Yn以及维持电极X1至Xn耦合到功率恢复电路30。功率恢复电路30包括维持放电单元32、功率恢复单元34、和维持放电单元36。维持放电单元32包括用于将维持放电电压切换到扫描电极Y1至Yn的开关。功率恢复单元34包括电感器(线圈)、开关和二极管。维持放电单元36包括用于将维持放电电压切换到维持电极X1至Xn的开关。
图3示出了在传统的串行CLC谐振的情况中扫描电极Y1至Yn以及维持电极X1至Xn如何与第一和第二功率恢复电路40、40’相关。扫描电极Y1至Yn以及维持电极X1至Xn耦合到奇数线电极VO1和VO2以及偶数线电极VE1和VE2。奇数扫描电极Y1、Y3...Yn-1耦合到奇数线电极VO1。奇数维持电极X1、X3...Xn-1耦合到奇数线电极VO2。偶数扫描电极Y2、Y4...Yn耦合到偶数线电极VE1。并且,偶数维持电极X2、X4...Xn耦合到偶数线电极VE2。第一功率恢复电路40包括:第一维持放电单元42,其包括用于将维持放电电压切换到电极VO1的开关;第一功率恢复单元44,其包括电感器(线圈)、开关、和二极管;和第一维持放电单元46,其包括用于将维持放电电压切换到偶数线电极VE1的开关。类似地,第二功率恢复电路40’包括对应于第一功率恢复电路40中的那些的第二维持放电单元42’、第二功率恢复单元44’、和第二维持放电单元46’。
在串行LCLC谐振功率恢复电路(未示出)中,耦合到偶数扫描电极的偶数线电极VE1在图3所示的位置与耦合到偶数维持电极的偶数线电极VE2的位置相交换。如图2和3所示,对于并行LC谐振和串行CLC谐振,对于串行LCLC谐振(未示出),可以推导出每个功率恢复电路包括两个维持放电单元和一个功率恢复单元。单个电路包括对应于功率恢复电路的所有三个单元。
图3中所示的功率恢复电路40、40’通过LC谐振来恢复奇数线电极VO1、VO2以及其对应的偶数线电极VE1、VE2之间的功率。因此,当奇数线电极VO1处的电压等于对应的偶数线电极VE1处的电压时,不能恢复功率,并且只有当两电极处的电压不同时才能够恢复功率。这引起了严重的波形设计问题。例如,当地址周期之后奇数线电极VO1和对应的偶数线电极VE1具有相同电势时,在维持周期期间必须通过硬切换将电压施加到一个电极上。在硬切换期间发生的电压中的急剧变化不期望地消耗了无功功率,并且增加了噪声。这些问题在并行的LC、串行LCLC、以及串行CLC谐振功率恢复电路中比较普遍。
因此,需要开发用于减少由等离子体显示设备中的PDP的驱动电路使用的无功功率的驱动电路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和用于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其具有减少功耗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平板和驱动电路。所述平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驱动电路使用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形成的第一平板电容器和第二平板电容器来形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充电和放电通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器、第一开关、第二电感器、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第一电感器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第一开关耦合于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之间,用于切换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充电通路。第二电感器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第二开关耦合于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极之间,用于切换从第二电极到第一电极的充电通路。第三开关耦合于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用于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之间,用于切换从第一电源到第二电极的充电通路。第四开关耦合于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用于切换用来放电第二电极的通路。第五开关耦合于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用于切换从第一电源到第一电极的充电通路。第六开关耦合于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用于切换用来放电第一电极的通路。
当第三开关接通时,形成包括第一电源、第三开关、第二电感器和第二电极的电流通路,并且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增加到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当第四开关接通时,形成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感器、第四开关和第一电源的电流通路,并且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第三电压减少到第二电压。当第五开关接通时,形成包括第一电源、第五开关、第一电感器和第一电极的电流通路,并且第一电极处的电压从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增加到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当第六开关接通时,形成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感器、第六开关和第一电源的电流通路,并且第一电极处的电压从第三电压减少到第一电压。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驱动方法,其使用驱动电路、第一平板电容器、和第二平板电容器,并且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充电/放电通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一电感器和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二电感器,第一平板电容器被形成在第一电极处,并且第二平板电容器被形成在第二电极处。在所述方法中,(a)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内接通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第一开关,以便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电平从相同的电压电平改变为不同的电压电平;和(b)交替接通耦合在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开关以及耦合在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三开关,以便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充电/放电通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典型电极布置。
图2示出了传统的并行LC谐振功率恢复系统中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到功率恢复电路的耦合。
图3示出了传统的串行CLC谐振功率恢复系统中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到功率恢复电路的耦合。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功率恢复电路。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功率恢复电路的第一驱动定时图。
图7A、7B、7C、7D、7E、7F、7G、7H、和7I示出了在图6的第一驱动定时图中的不同模式期间产生的电流通路。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功率恢复电路的第二驱动定时图。
图9A、9B、9C和9D示出了在图8的第二驱动定时图中的不同模式期间产生的电流通路。
图10示出了具有图6和图8的合并电压波形的维持周期期间的波形。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功率恢复电路。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功率恢复电路。
图13A示出了图11的功率恢复电路的箝位-VC连接器电路的另一实施例,和图13B示出了图12的功率恢复电路的箝位-VC连接器电路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如图4所示,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PDP 100、地址驱动器200、扫描电极(Y电极)驱动器320、维持电极(X电极)驱动器340和控制器400。PDP 100包括列方向上的多个地址电极A1至Am、以及行方向上的扫描电极Y1至Yn和维持电极X1至Xn。地址驱动器200从控制器400接收地址驱动控制信号SA,并且向地址电极施加显示数据信号,用于选择要被显示的放电单元。Y电极驱动器320和X电极驱动器340从控制器400分别接收Y电极驱动信号SY和X电极驱动信号SX,并且将所述驱动信号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控制器400接收外部图像信号,产生地址驱动控制信号SA、Y电极驱动信号SY和X电极驱动信号SX,并且将这些信号分别发送至地址驱动器200、Y电极驱动器320和X电极驱动器340。
Y电极驱动器320和X电极驱动器34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用于恢复无功功率并且使用该功率的功率恢复电路。X电极驱动器340的配置和操作类似于Y电极驱动器320中的功率恢复电路的配置和操作。然而,仅描述Y电极驱动器的功率恢复电路的配置和操作。而且,用于提供维持放电电压的X和Y电极之间的切换定时仅稍微不同。
现在参考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功率恢复电路320a。该第一功率恢复电路320a是串行CLC谐振型功率恢复电路,并且耦合到奇数线电极VO1和偶数线电极VE1,所述奇数线电极VO1和偶数线电极VE1耦合到电极Y 1至Yn。耦合到X电极X1至Xn的多对奇数线电极VO1和奇数线电极VO2形成平板电容器。多对偶数线电极VE1和VE2也形成平板电容器。
如图5所示,第一功率恢复电路320a包括第一和第二维持放电单元322、326和功率恢复单元324。当电极处的电压增加或减少到预定电平时,第一和第二维持放电单元322、326使用箝位电源VA和VB将电极VO1或VE1处的电压增加到最终电压。功率恢复单元324建立电极VE1和VO1之间的谐振,并且具有从电极VE1到电极VO1形成的第一谐振路径和从电极VO1到电极VE1形成的第二谐振路径。功率恢复单元324包括箝位器324a和第一VC连接器324b。箝位器324a用于箝位电压VL1和VL2。第一VC连接器324b,根据VC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是用于当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电平从相同电平变化为不同电平并且从不同电平变回相同电平时恢复功率。
第一维持放电单元322包括用于切换电源VA和VB的开关SW1和SW2,以及在开关SW1和SW2之间形成的节点耦合到电极VO1。第二维持放电单元326包括用于切换电源VA和VB的开关SW3和SW4,以及在开关SW3和SW4之间形成的节点耦合到电极VE1。在所示的示例中,开关SW1和SW3耦合到电源VA,以及开关SW2和SW4耦合到电源VB。在维持周期期间,电源VA和VB之间的电压差VA-VB对应于施加到Y电极的维持放电电压Vs,并且电源VA的电压通常被设定为比电源VB的电压高。
功率恢复单元324包括:电感器L1、二极管D1、和开关SW5,用于形成从电极VE1到电极VO1的第一谐振路径;和电感器L2、二极管D2、和开关SW6,用于形成从电极VO1到电极VE1的第二谐振路径。电感器L1的第一端耦合到电极VE1,并且电感器L1的第二端耦合到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耦合到用以切换第一谐振路径的开关SW5的第一端,并且开关SW5的第二端耦合到电极VO1。电感器L2的第一端耦合到电极VO1,并且电感器L2的第二端耦合到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耦合到用以切换第二谐振路径的开关SW6的第一端,并且开关SW6的第二端耦合到电极VE1。在图5中,流经电感器L1的电流IL1的正向(+)被给定为从电极VE1到电极VO1,而流经电感器L2的电流IL2的正向(+)被给定为从电极VO1到电极VE1。
功率恢复单元324包括箝位器324a,用于分别箝位在电感器L1和二极管D1之间形成的节点“a”处的电压VL1和在电感器L2和二极管D2之间形成的节点“b”处的电压VL2。箝位器324a包括二极管D31、D32、D41和D42。二极管D31具有耦合到节点“a”的阳极和耦合到电源VA的阴极,以便将节点“a”处的电压VL1维持为不大于电源VA的电压。二极管D 32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阳极和耦合到电源VA的阴极,以便将节点“b”处的电压VL2维持为不大于电源VA的电压。二极管D41具有耦合到节点“a”的阴极和耦合到电源VB的阳极,以便将节点“a”处的电压VL1维持为不小于电源VB的电压。二极管D42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阴极和耦合到电源VB的阳极,以便将节点“b”处的电压VL2维持为不小于电源VB的电压。
第一VC连接器324b包括开关SW71、SW72、SW81、SW82,二极管D51、D52、D61和D62、以及电源VC。开关SW72和SW71用于控制分别从电源VC流入节点“a”和“b”的电流的方向。二极管D52和D51用于分别截断从节点“a”和“b”返回到电源VC的反向电流。开关SW82和SW81用于控制分别从节点“a”和“b”流入电源VC的电流的方向。二极管D62和D61用于分别截断从电源VC返回到节点“a”和“b”的反向电流。电源VC具有功率恢复电容器Cr(未示出),并且提供对应于在电源VA和VB的电压电平之间给定的电压的预定电压。
在第一VC连接器324b中,二极管D52和D62分别串联耦合到开关SW72和SW82。二极管-开关D52-SW72和D62-SW82彼此并联耦合并且耦合在节点“a”和电源VC之间。二极管D51和D61分别串联耦合到开关SW71和SW81。二极管-开关D51-SW71和D61-SW81彼此并联耦合并且耦合在节点“b”和电源VC之间。当开关SW72接通时,谐振电流以电感器L1的负电流方向(与IL1的方向相反)流动,以便将电极VE1的电压电平从电压VB增加到靠近电压VA的电压。当开关SW82接通时,谐振电流以电感器L1的正电流方向流动,以便将电极VE1的电压电平从电压VA减小到靠近电压VB的电压。同样,当开关SW71接通时,谐振电流以电感器L2的负电流方向流动,以便将电极VO1的电压电平从电压VB增加到靠近电压VA的电压。当开关SW81接通时,谐振电流以电感器L2的正电流方向流动,以便将电极VO1的电压电平从电压VA减少到靠近电压VB的电压。因此,开关SW72和SW82用于控制电极VE1的电压电平,并且开关SW71和SW81用于控制电极VO1的电压电平.
参考图6以及图7A至7I来描述一种功率恢复的方法,其中当在维持周期的结束阶段中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电平被控制在VA时,而同时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中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电平被控制在VB。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功率恢复电路的第一驱动定时图。图6的示例性驱动波形是关于Y电极驱动器的功率恢复电路的,例如,关于Y电极驱动器320a的功率恢复电路。对于X电极驱动器的功率恢复电路,例如,X电极驱动器340的功率恢复电路,可以使用类似一组的驱动波形。
施加在VO1和VE1处的电压的电压波形、分别流经电感器L1和L2的电流波形IL1和IL2、以及开关SW1、SW2、SW3、SW4、SW5、SW6、SW72、SW71、SW82和SW81的接通或关断状态如图6所示。图6的时间线对应于维持周期,该维持周期被划分为开始周期、重复周期、和结束周期。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在VA和VB之间变化。在开始周期期间,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起初相等,但是VO1处的电压后来变为不同的电平。在重复周期期间,当在电极VO1和VE1之间恢复功率时,这两个电压具有相反的电平。在结束周期期间,这两个电极的电压电平变回到相同的电平。
假设,在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之前,电极VO1和VE1具有电压电平VB,并且用为电压电平VA和VB之和一半的电压(未示出)对电源VC的功率恢复电容器Cr充电。因此,在开始周期之前,开关SW2和SW4接通,以便保持电极VO1和VE1为电压电平VB。当在开始周期的开始处,开关SW2和SW4关断时,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通过LC谐振从电压电平VB增加到电压电平VA。
如图6所示,开始周期被划分为四个模式,包括模式1(M1)、模式2(M2)、模式3(M3)和模式4(M4)。重复周期包括在这一周期期间重复进行的模式5(M5)、模式6(M6)、和模式7(M7)。结束周期包括模式8(M8)和模式9(M9)。
在M1期间开关SW71和SW72接通。结果,如图7A所示,形成包括电源VC、开关SW71、二极管D51、电感器L2和电极VO1的电流通路,这产生了LC谐振,并且电极VO1的电压电平相应地增加到电压电平VA。还形成了包括电源VC、开关SW72、二极管D52、电感器L1和电极VE1的另一条电流通路,这产生了LC谐振,并且电极VE1的电压电平相应地增加到电压电平VA。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在M1期间,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升高到电压VA。
在M2期间,开关SW1和SW3接通。如图7B所示,电流从电源VA流入电极VO1和VE1,从而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维持为电压VA。在M2的末尾,电极VE1处的电压维持为电压VA,而电极VO1处的电压变化到电压VB,因此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电平不同。
在M3期间,开关SW3保持接通而开关SW81也接通。结果,电极VE1处的电压维持电压VA。同样,如图7C所示,形成从电极VO1到电感器L2、二极管D61、开关SW81和电源VC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从而电极VO1的电压电平从电压VA减小到电压VB。
在M4期间,开关SW2接通,并且电极VO1处的电压变成电压VB。电极VE1处的电压维持电压VA,因为开关SW3已保持接通。因为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不同,因此在M4之后,在电极VO1和VE1之间恢复功率。
在M5期间,开关SW5接通。如图7E所示,形成包括电极VE1、电感器L1、二极管D1、开关SW5和电极VO1的电流通路,以便形成LC谐振。因此,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少到电压VB。
在M6期间,开关SW1和SW4接通。如图7F所示,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分别变为电压VA和VB。
在M7期间,开关SW6接通。如图7G所示,形成包括电极VO1、电感器L2、二极管D2、开关SW6和电极VE1的电流通路,以便形成LC谐振。因此,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小到电压VB,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
在M7之后重复进行M4至M7的操作。同样将类似于在M4至M7期间施加到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的电压(如图6所示)在M4至M7期间施加在电极VO2和VE2。因此,在电极VO1和VO2之间和在电极VE1和VE2之间施加维持放电电压,并且恢复功率。所述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如在韩国公开申请第10-1999-0061691号中公开的。
在M8期间,开关SW72接通,而同时开关SW1保持接通。如图7H所示,形成包括电源VC、开关SW72、二极管D52、电感器L1和电极VE1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因此,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
在M9期间,开关SW3接通,而同时开关SW1保持接通。如图7I所示,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变成电压VA。如上所述,当在M1期间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同时从电压VB变化到电压VA时,在M3期间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电平从相同的电压电平VA变化到不同的电压电平VB和VA时,和在M8期间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电平从不同的电压电平VB和VA变化到相同的电压电平VA时,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功率恢复电路使用LC谐振。通过使用上述LC谐振,当电极具有不同的电压电平时,在电极VO1和VE1之间恢复功率。而且,通过硬切换不会消耗功率。
参考图8和图9A至9D来描述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功率恢复的方法,其中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电平在维持周期结束时都是处于相同的电压电平VB,并且在维持周期开始时都是处于相同的电压电平VA。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功率恢复电路的第二驱动时序图,并且图9A至9D示出了在图8的第二驱动时序图中各种模式的电流通路。图8的功率恢复类似于图6的功率恢复,除了在开始周期和结束周期期间,因此将只描述不同之处。假设,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在维持周期开始之前为电压VA。尽管图9A、9B、9C和9D示出了图8的电压波形施加到Y电极驱动器320a的电极VO1和VE1,但是可以将相同波形施加到X电极驱动器340的电极VO2和VE2。
维持周期分为开始周期、重复周期和结束周期。开始周期被划分为四个模式,其为模式1’(M1’)、模式2’(M2’)、模式3’(M3’)和模式4’(M4’)。结束周期包括模式5’(M5’)和模式6’(M6’)。
在M1’期间,开关SW81和SW82接通,并且剩余开关关断。如图9A所示,当开关SW81接通时,形成从电极VO1到电感器L2、二极管D61、开关SW81和电源VC的电流通路,这产生了LC谐振,并且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小到电压VB。当开关SW82接通时,形成从电极VE1到电感器L1、二极管D62、开关SW82和电源VC的电流通路,这产生了LC谐振,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小到电压VB。
在M2’期间,开关SW2和SW4接通并且剩余开关关断。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变成电压VB。没有对应于这种模式的电流通路图。
在M3’期间,开关SW71接通,同时SW4保持接通,而其它开关关断。如图9B所示,形成从电源VC到开关SW71、二极管D51、电感器L2和电极VO1的电流通路,这产生了LC谐振。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电极VE1处的电压维持电压VB,这是因为开关SW4保持接通。
在M4’期间,开关SW1接通,同时开关SW4保持接通,而其它开关关断。电极VO1处的电压保持电压VA。因此,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分别变成电压VA和VB,并且随后能恢复两个电极VO1和VE1之间的功率。没有对应于该模式的电流通路图。
在重复周期期间,当开关SW5或SW6接通时,在电极VO1和VE1之间产生LC谐振。参考图6描述了类似的处理,因此下面不再重复。
在M5’期间,开关SW2和SW3接通,而同时其它开关关断。如图9C所示,电极VO1处的电压变成电压VB,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变成电压VA。
在M6’期间,开关SW82接通同时SW2保持接通,而其它开关关断。电极VO1处的电压保持电压VB。如图9D所示,当开关SW82接通时,形成从电极VE1到电感器L1、二极管D62、开关SW82和电源VC的电流通路,这产生了LC谐振,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小到电压VB。
在M6’期间,当电极VE1处的电压大致减小到电压VB时,开关SW4接通,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维持为电压VB。电极VO1和VE1维持电压VB。
如上所述,当在M1’期间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同时从电压VA变化到电压VB时,当在M3’期间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电平从相同的电压电平VB变化到不同的电压电平VA和VB时,和当在M6’期间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电平从不同的电压电平VA和VB变化到相同的电压电平VB时,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功率恢复电路使用LC谐振。通过使用上述LC谐振,当电极具有不同的电压电平时,在电极VO1和VE1之间恢复功率,并且通过硬切换不消耗功率。
图10示出了当图6所示的电极VO1和VE1的电压波形被施加到图3所示的电极VO1和VE1以及图8所示的电极VO1和VE1的电压波形被施加到图3所示的电极VO2和VE2时,在电极VO1和VO2之间以及在电极VE1和VE2之间发生的维持放电。
如图10所示,在电极VO1和VO2之间施加电压VA-VB以及电压VB-VA,以便产生维持放电。在电极VE1和VE2之间也施加电压VA-VB以及电压VB-VA,以便产生维持放电。也就是,通过将图10的波形施加到电极VO1、VO2、VE1和VE2来设计维持周期期间的波形。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维持周期具有维持开始周期(对应于图6和图8的开始周期)、维持重复周期(对应于图6和图8的重复周期)、和维持结束周期(对应于图6和图8的结束周期)。
当使用图5的第一功率恢复电路320a来产生图6所示的电极VO1和VE1的电压波形时,开关SW71和SW72可以被合并为一个开关SW7,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功能;从而可以去除不用的开关SW82。如图6所示,开关SW71和SW72除了在M8期间以外具有相同的切换操作。在这一模式期间,开关SW71可以导通或关断,因为电极VO1在M8期间维持电压VA。因此,开关SW71和SW72执行基本相同的切换操作。因为如图6所示,开关SW82总是关断,因此可以去除开关SW82。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简化第二功率恢复电路320b。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功率恢复电路320b类似于第一功率恢复电路320a,除了合并了开关SW71和SW72,去除了开关SW83,并且SW81由SW8表示。因此,省略对该电路的重复描述。
第二功率恢复电路320b包括第一箝位-VC连接器324c,用于箝位节点“a”和“b”处的电压VL1和VL2,并且用于当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电平从相同电平改变为不同电平以及从不同电平改变为相同电平时恢复功率。第一箝位-VC连接器324c是箝位-VC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并且用于图11的第二功率恢复电路324b中。
第一箝位-VC连接器324c包括二极管D31、二极管D32、二极管D51、二极管D61、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2。二极管D31具有耦合到节点“a”的阳极和耦合到电源VA的阴极。二极管D32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阳极和耦合到电源VA的阴极。二极管D51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阴极。开关SW7耦合在二极管D51的阳极和电源VC之间。二极管D61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阳极。开关SW8耦合在二极管D61的阴极和电源VC之间。二极管D4具有耦合到二极管D51和开关SW7之间形成的节点的阴极和耦合到电源VB的阳极。二极管D52具有耦合到节点“a”的阴极和耦合到二极管D4的阴极的阳极。二极管D32和D31防止节点“a”和“b”处的电压V L1和VL2大于电压VA。而且,二极管D4和D51防止节点“b”处的电压VL2小于电压VB,并且二极管D4和D52防止节点“a”处的电压VL1小于电压VB。
开关SW7和二极管D51用于将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并且开关SW8和二极管D61用于将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少到电压VB。SW7和二极管D52用于将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
现在描述一种用于通过图11的第二功率恢复电路320b将图6的波形施加到电极VO1和VO2的方法。
在图6的M1期间,开关SW7接通。形成从电源VC到开关SW7、二极管51、电感器L2和电极VO1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并且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而且,形成从电源VC到开关SW7、二极管52、电感器L1和电极VE1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
在图6的M2期间,开关SW1和SW3接通,将电极VO1和VE1耦合到VA。在M3期间,开关SW8(图6所示为SW81)接通,而开关SW3保持接通。因此,形成从电极VO1到电感器L2、二极管D61、开关SW8和电源VC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并且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少到电压VB。M4至M7期间的操作对应于第一功率恢复电路320a的操作,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M8期间,开关SW7,现在代替开关SW72,接通。形成从电源VC到开关SW7、二极管D52、电感器L1、和电极VE1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没有形成从电源VC到电极VO1的电流通路,因为当开关SW7接通时,电极VO1处的电压高于电压VC,从而电极VO1维持电压VA。
在M9期间,开关SW3接通,开关SW1保持接通,并且电极VO1和VE1维持电压VA。通过简化的第二电源恢复电路320b来实现图6所示的电极VO1和VE1的电压波形。当通过使用图5的第一功率恢复电路320a来生成图8所示的电极VO1和VE1的电压波形时,可以将开关SW81和SW82合并成单个开关SW8,因为开关SW81和SW82具有相同的功能,并且随后可以去除不使用的开关SW72。如图8所示,开关SW81和SW82具有相同的切换操作,除了在M6’期间之外,并且开关SW81可以接通或关断而不会影响电路,因为电极VO1在M6’期间维持电压VB。因此,开关SW81和SW82执行基本相同的切换操作。因为开关SW72总是关断而不执行如图6所示的切换操作,因此可以去除开关SW72。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简化第三功率恢复电路320c。如图12所示,第三功率恢复电路320c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320a的功率恢复电路,除了开关SW81和SW82被合并成开关SW8,并且去除了开关SW72之外。开关SW71所示为注释SW7。省略对第三功率恢复电路320c的相似部分的详细描述。
第三功率恢复电路320c包括第二箝位-VC连接器324c’,用于箝位节点“a”和“b”处的电压VL1和VL2,并且用于当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电平从相同电平改变为不同电平以及从不同电平改变为相同电平时恢复功率。第二箝位-VC连接器324c’是第一箝位-VC连接器324c的第二实施例。
第二箝位-VC连接器324c’包括二极管D41、二极管D42、二极管D51、开关SW7、二极管D61、开关SW8、二极管D3和二极管D62。二极管D41具有耦合到节点“a”的阴极和耦合到电源VB的阳极。二极管D42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阴极和耦合到电源VB的阳极。二极管D51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阴极。开关SW7耦合在二极管D51的阳极和电源VC之间。二极管D61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阳极。开关SW8耦合在二极管D61的阴极和电源VC之间。二极管D3具有耦合到在二极管D61和开关SW8之间形成的节点的阳极、和耦合到电源VA的阴极。二极管D62具有耦合到节点“a”的阳极和耦合到二极管D3的阳极的阴极。二极管D41和D42防止节点“a”和“b”处的电压VL1和VL2小于电压VB。而且,二极管D3和D61防止节点“b”处的电压VL2大于电压VA,并且二极管D3和D62防止节点“a”处的电压VL1大于电压VA。
开关SW7和二极管D51用于将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并且开关SW8和二极管D61用于将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少到电压VB。SW8和二极管D62用于将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少到电压VB。
现在描述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通过图12的第三功率恢复电路320c将图8的波形施加到电极VO1和VO2的方法。
在图8的M1’期间,开关SW8接通。形成从电极VO1到电感器L2、二极管61、开关SW8、和电源VC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并且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少到电压VB。而且,形成从电极VE1到电感器L1、二极管62、开关SW8、和电源VC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少到电压VB。
在图8的M2’期间,开关SW2和SW4接通。在M3’期间,开关SW7接通,而开关SW4保持接通,因此,形成从电源VC到开关SW7、二极管D51、电感器L2、和电极VO1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并且因此,电极VO1处的电压从电压VB增加到电压VA。M4’和M5’期间的操作对应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并且不对其进行描述。
在M6’期间,开关SW8接通,代替接通开关SW82。形成从电极VE1到电感器L1、二极管D62、开关SW8和电源VC到的电流通路,以便产生LC谐振,并且电极VE1处的电压从电压VA减少到电压VB。没有形成从电极VO1到电源VC的电流通路,因为当开关SW8接通时,电极VO1处的电压低于电压VC,从而电极VO1维持电压VB。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简化功率恢复电路来实现图8所示的电极VO1和VE1的电压波形。
图13A示出了第二功率恢复电路320b的第二箝位-VC连接器2324c。图13B示出了第三实施例320c的功率恢复电路的第二箝位-VC连接器324c’的另一实施例2324c’。图13A和13B示出了箝位-VC连接器,为了便于描述,节点“a”和“b”对应于图11和12的节点“a”和“b”。
如图13A所示,箝位-VC连接器2324c包括二极管D31、二极管D52、二极管D4、二极管D51、开关SW7、二极管D61、开关SW8、和二极管D32。二极管D31具有耦合到节点“a”的阳极和耦合到电源VA的阴极。二极管D52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阴极。二极管D4具有耦合到二极管D52的阳极的阴极和耦合到电源VB的阳极。二极管D51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阴极和耦合到二极管D4和D52之间的节点的阳极。开关SW7耦合在二极管D51的阳极和电源VC之间。二极管D61具有耦合到节点“b”的阳极。开关SW8耦合在二极管D61的阴极和电源VC之间。二极管D32具有耦合到在二极管D61和开关SW8之间的节点的阳极、和耦合到电源VA的阴极。二极管D51和D4防止节点和“b”处的电压VL2小于电压VB,二极管D4和D52防止节点“a”处的电压VL1小于电压VB。二极管D31防止节点“a”处的电压VL1大于电压VA,而且,二极管D32和D61防止节点“b”处的电压VL2大于电压VA。开关SW7和SW8以及二极管D51和D61的操作对应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那些,并且不对其进行描述。
图13A的电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功率恢复电路320b中使用的第一箝位-VC连接器324c的另一实施例2324c。除了在箝位-VC连接器2324c中,二极管D32的阳极耦合到二极管D61的阴极,二极管D32的阴极耦合到电源VC,因此,二极管D61和D 32防止节点“b”处的电压VL2大于电压VA。
图13A的电路表示在图12所示的第三功率恢复电路320c的第二箝位-VC连接器324c’的另一实施例2324c’。除了在箝位-VC连接器2324c’中,二极管D42的阳极耦合到电源VB,该二极管的阴极耦合到在二极管D51和开关SW7之间形成的节点。二极管D42和D51防止节点“b”处的电压VL2小于电压VB。二极管D41、D51、D61和D62以及开关SW7和SW8的操作对应于第三功率恢复电路320c的那些,并且不对其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当两个电极VO1和VE1处的电压从相同电压电平变化为不同电压电平并且反之亦然时,通过使用平板电容器来恢复功率在功率恢复电路中通过恢复功率来减少功耗。而且,通过合并执行共同功能的元件来简化所述电路。
使用VC连接器通过功率恢复可以将电极VO1和VO2的电压电平控制为不同,并且减少功耗以便满足串行CLC谐振功率恢复电路的初始条件,即,电极VO1和VE1具有不同的电压电平。而且,通过使用VC连接器将两个电极VO1和VE1的不同电压电平控制为相同,可以进一步减少功耗。
当周期从地址周期改变到维持周期时,两个电极VO1和VE1的电压电平相同,当周期从维持周期的最后维持脉冲改变到复位周期时,两个电极的电压电平是不同的。结果,当VC连接器被LC谐振操作来恢复功率时,相同的电压电平变为不同的电压电平,反之亦然。
所述功率恢复电路可应用于并行LC谐振型电路和串行LCLC谐振型电路以及串行CLC谐振型电路。也就是,当在功率恢复电路中使用PDP的电容性负载时,使用上述的功率恢复电路来减少功耗。而且,在上面的描述中,为了易于描述,假设了电极VO1耦合到扫描电极Y1至Yn当中的奇数线扫描电极,电极VE1耦合到偶数线扫描电极。然而,也可以将电极VO1耦合到扫描电极Y1至Yn的任意部分,并且将电极VE1耦合到剩余电极。开关SW1至SW82由MOSFET来实现,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晶体管。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际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意欲覆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结构。
Claims (3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平板;和
驱动电路,用于使用分别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形成的第一平板电容器和第二平板电容器来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充电和放电通路,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电感器,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
第一开关,耦合于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之间,用于切换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充电通路;
第二电感器,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
第二开关,耦合于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极之间,用于切换从第二电极到第一电极的充电通路;
第三开关,耦合于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用于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之间,用于切换从第一电源到第二电极的充电通路;和
第四开关,耦合于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用于切换用于放电第二电极的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五开关,耦合于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用于切换从第一电源到第一电极的充电通路;和
第六开关,耦合于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用于切换用于放电第一电极的通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三开关的阳极;和
第二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四开关的阴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三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五开关的阳极;和
第四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六开关的阴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
当第三开关接通时,形成包括第一电源、第三开关、第二电感器和第二电极的电流通路,并且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增加到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
当第四开关接通时,形成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感器、第四开关和第一电源的电流通路,并且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第三电压减少到第二电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
当第五开关接通时,形成包括第一电源、第五开关、第一电感器和第一电极的电流通路,并且第一电极处的电压从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增加到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
当第六开关接通时,形成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感器、第六开关和第一电源的电流通路,并且第一电极处的电压从第三电压减少到第一电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内或者在维持周期的晚期阶段内接通第三开关,并且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内或者在维持周期的晚期阶段内接通第四开关。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内或者在维持周期的晚期阶段内接通第五开关,并且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内或者在维持周期的晚期阶段内接通第六开关。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五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电源的阴极,所述第三电源用于提供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
第六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电源的阴极;
第七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源用于提供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
第八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九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一开关的阴极;和
第十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二开关的阴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三开关的阳极的第一二极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
当第三开关接通时,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增加到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
在维持周期的后期阶段内当第三开关再次接通时,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第三电压减少到第二电压。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三开关的阳极;
第三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开关的阴极;
第四二极管,具有耦合到在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之间的节点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源用于提供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
第五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电源的阴极,所述第三电源用于提供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
第六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电源的阴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源用于提供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
第二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三开关的阳极;
第三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开关的阴极;
第四二极管,具有耦合到在第三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之间的节点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
第五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电源的阴极,所述第三电源用于提供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
第六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电源的阴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四开关的阴极的第一二极管。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
当第四开关接通时,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减小到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
在维持周期的后期阶段内当第四开关再次接通时,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第二电压增加到第三电压。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三开关的阳极;
第三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四开关的阴极;
第四二极管,具有耦合到在第三二极管与第四开关之间的节点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电源的阴极,所述第三电源用于提供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
第五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源用于提供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
第六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三开关的阳极;
第三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四开关的阴极;
第四二极管,具有耦合到在第一二极管与第三二极管之间的节点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三电源的阴极,所述第三电源用于提供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
第五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源用于提供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
第六二极管,具有耦合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二电源的阳极。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包括扫描电极。
2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驱动方法,用于使用驱动电路、第一平板电容器、和第二平板电容器,并且形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充电/放电通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一电感器和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二电感器,第一平板电容器被形成在第一电极处,以及第二平板电容器被形成在第二电极处,所述方法包括:
在维持周期的早期阶段内接通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第一开关,并且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电平从相同的电压电平改变为不同的电压电平;和
交替接通耦合在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开关以及耦合在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三开关,并且形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充电/放电通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维持周期的后期阶段内接通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第四开关,并且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电平从不同的电压电平改变为相同的电压电平。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一开关的阴极的二极管,并且
第一开关的接通还包括:
形成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感器、所述二极管、第一开关和用于提供小于第三电压的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的电流通路,用以将第二电极处的电压从第三电压减少到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
当第一开关接通而同时第一电极维持在第三电压时,改变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电平到不同的电压电平。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具有耦合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一开关的阳极的二极管,并且
第一开关的接通还包括:
形成包括用于提供大于第二电压的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第一开关、第二电感器、和第二电极的电流通路,用以将第二电极处的电压增加到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和
当第一开关接通而同时第一电极维持在第二电压时,改变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电平到不同的电压电平。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阴极和耦合到第四开关的阳极的二极管,并且
第四开关的接通还包括:
形成包括用于提供小于第三电压的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第四开关、所述二极管、第一电感器、和第一电极的电流通路,用以将第一电极处的电压从小于第三电压的第二电压增加到第一电压,和
当第四开关接通而同时第二电极维持在第二电压时,改变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电平到相同的电压电平。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具有耦合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的阳极和耦合到第四开关的阴极的二极管,并且
第四开关的接通还包括:
形成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感器、所述二极管、第四开关和用于提供大于第二电压的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的电流通路,用以将第一电极处的电压从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减小到第一电压,和
当第四开关接通而同时第二电极维持在第二电压时,改变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电平到相同的电压电平。
26.一种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从平板电容器恢复功率的驱动方法,所述平板包括相同类型的电极组和不同类型的电极组,所述平板电容器被形成在不同类型的电极之间,并且在相同类型的电极之间执行功率恢复,所述方法包括:
在维持周期的初始周期期间,在相同类型的两组电极之间产生电压差;
在维持周期期间,建立相同类型的两组电极之间的谐振;和
在维持周期的结束周期期间,在相同类型的两组电极处产生相等的电压。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同类型的两组电极在维持周期开始之前是处于相同的低电压。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同类型的两组电极在维持周期开始之前是处于相同的高电压。
29.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功率恢复电路,所述平板包括第一类型的电极组和第二类型的电极组,在第一类型的电极和第二类型的电极之间形成平板电容器,在时间帧期间驱动所述平板,当第一类型的电极和第二类型的电极之间的维持放电显示图像时每一帧都被划分为包括维持周期的多个周期,所述功率恢复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用于将第一类型的第一组电极耦合到正维持电压;
第二开关,用于将第一类型的第二组电极耦合到负维持电压;
电感器电路,其串联耦合在第一类型的第一组电极与第一类型的第二组电极之间;和
连接器电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感器电路耦合到高于负维持电压并低于正维持电压的连接器电压,
其中所述连接器电压电路在维持周期的开始周期期间通过将第一类型的第一组电极处的电压与第一类型的第二组电极处的电压进行区分,在第一类型的第一组电极与第一类型的第二组电极之间的电感器电路中建立谐振,和
其中所述连接器电压电路在维持周期结束时,将第一类型的第一组电极处的电压和第一类型的第二组电极处的电压带回到相同的电平。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路,
第三开关,用于将第二类型的第一组电极耦合到正维持电压;
第四开关,用于将第二类型的第二组电极耦合到负维持电压;
第二电感器电路,串联耦合在第二类型的第一组电极与第二类型的第二组电极之间;和
第二连接器电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感器电路耦合到高于负维持电压并低于正维持电压的连接器电压,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电压电路在维持周期的开始周期期间通过将第二类型的第一组电极处的电压与第二类型的第二组电极处的电压进行区分,在第二类型的第一组电极与第二类型的第二组电极之间的电感器电路中建立谐振,和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电压电路在维持周期结束时,将第二类型的第一组电极处的电压和第二类型的第二组电极处的电压带回到相同的电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40080867A KR100560503B1 (ko) | 2004-10-11 | 2004-10-11 |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KR80867/04 | 2004-10-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0956A true CN1760956A (zh) | 2006-04-19 |
CN100487767C CN100487767C (zh) | 2009-05-13 |
Family
ID=36144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133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7767C (zh) | 2004-10-11 | 2005-10-11 |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077133A1 (zh) |
JP (1) | JP2006113562A (zh) |
KR (1) | KR100560503B1 (zh) |
CN (1) | CN10048776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86872B1 (ko) | 2006-07-24 | 2007-12-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KR100786876B1 (ko) * | 2006-12-27 | 2007-12-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KR100839413B1 (ko) * | 2007-01-02 | 2008-06-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
US8493519B2 (en) * | 2010-05-07 | 2013-07-23 | Reald Inc. | Charge recovery sche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66349A (zh) * | 1971-12-13 | 1973-09-11 | ||
US5081400A (en) * | 1986-09-25 | 1992-01-14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 Power efficient sustain drivers and address drivers for plasma panel |
US4866349A (en) * | 1986-09-25 | 1989-09-12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 Power efficient sustain drivers and address drivers for plasma panel |
JP3175221B2 (ja) * | 1991-09-18 | 2001-06-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文書作成装置 |
JP2770657B2 (ja) * | 1992-06-09 | 1998-07-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駆動装置 |
JP2755201B2 (ja) * | 1994-09-28 | 1998-05-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回路 |
JP3364066B2 (ja) * | 1995-10-02 | 2003-01-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回路 |
US5642018A (en) * | 1995-11-29 | 1997-06-24 | Plasmaco, Inc. | Display panel sustain circuit enabling precise control of energy recovery |
US6072477A (en) * | 1996-07-10 | 2000-06-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El display and driving circuit for the same |
JP3036496B2 (ja) * | 1997-11-28 | 2000-04-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および回路ならびに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表示装置 |
KR100277300B1 (ko) * | 1997-12-31 | 2001-01-15 | 황기웅 | 교류형플라즈마방전표시기의전력회수구동회로 |
JP4768134B2 (ja) * | 2001-01-19 | 2011-09-07 |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駆動方法 |
JP2003280574A (ja) * | 2002-03-26 | 2003-10-02 |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 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KR100497230B1 (ko) * | 2002-07-23 | 2005-06-2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장치 및 구동 방법 |
GB2463066A (en) * | 2008-09-01 | 2010-03-03 | Biomet Uk Ltd | A prosthetic bearing component |
-
2004
- 2004-10-11 KR KR1020040080867A patent/KR10056050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09-09 JP JP2005262136A patent/JP2006113562A/ja active Pending
- 2005-10-11 CN CNB2005101133815A patent/CN10048776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11 US US11/248,716 patent/US2006007713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560503B1 (ko) | 2006-03-14 |
CN100487767C (zh) | 2009-05-13 |
US20060077133A1 (en) | 2006-04-13 |
JP2006113562A (ja) | 2006-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1039C (zh) | 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和方法 | |
CN1324546C (zh) | 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装置和方法 | |
US7158101B2 (en) | PDP driving device and method | |
CN1417762A (zh) | 等离子显示屏及其驱动装置和方法 | |
CN141273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US7193586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riving a plasma display panel | |
CN1294548C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和驱动方法 | |
CN100371964C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 |
CN1510649A (zh) | 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和方法 | |
CN1430196A (zh) | 驱动等离子显示屏的设备及其方法 | |
CN1519808A (zh) | 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0345174C (zh) | 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装置和方法 | |
CN1684129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以及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方法 | |
CN1573861A (zh) | 显示面板使用的单侧驱动器及其设计方法 | |
CN145864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屏驱动方法和装置 | |
CN1760956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1479269A (zh) | 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装置和方法 | |
CN1744174A (zh) |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52176A (zh) | 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 | |
CN1442840A (zh) | 具有能量恢复电路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2216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JP4324629B2 (ja) | 充放電装置、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充放電の方法 | |
CN1540610A (zh) | 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恢复电路及等离子显示板驱动装置 | |
CN1482589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装置和方法 | |
CN1619613A (zh) | 用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