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9352A - 显影剂存放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存放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59352A CN1759352A CN 200480006616 CN200480006616A CN1759352A CN 1759352 A CN1759352 A CN 1759352A CN 200480006616 CN200480006616 CN 200480006616 CN 200480006616 A CN200480006616 A CN 200480006616A CN 1759352 A CN1759352 A CN 17593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container
- container body
- axis
- support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存放容器,不用具有复杂的机构,就能够可自由旋转地稳定支撑存放显影剂的容器主体,防止存放的显影剂在旋转中凝结,而将粉状的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包括:容器主体131,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存放用于图像形成的显影剂,轴线方向中间部分向半径方向打开,通过绕轴线L131旋转,将存放的显影剂向上述中间部分输送;和支撑部件132,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支撑容器主体131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分,形成用于将来自容器主体131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15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放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的色粉等显影剂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及可装卸地搭载有所述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58是表示作为第一现有技术的、安装有色粉盒1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剖视图。图59是将色粉盒1及图像形成装置2的显影部3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58及图59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其厚度。打印装置及复印装置等电子照相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包括色粉盒1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后简单表述为“装置主体”)2a。存放色粉的色粉盒1,被可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2a所具有的显影部3上。
色粉盒1包括壳体1a、第一搅拌部件4、第二搅拌部件5及供给辊6。第一及第二搅拌部件4、5,被配置在存放未图示的色粉的壳体1a的内空间即存放空间7内。详细的说,第一搅拌部件4被配置在存放空间7的一个区域即第一存放区域7a内,第二搅拌部件5被配置在存放空间7的另一区域即第二存放区域7b内。第一搅拌部件4,在被安装在装置主体2a的状态下,通过来自设置于装置主体2a上的电动机等未图示的驱动部的驱动力,沿绕其轴线的箭头U1的方向旋转,搅拌存放在第一存放区域7a的色粉,并且将色粉提供给第二存放区域7b。此外第二搅拌部件5,通过来自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力,沿绕其轴线的箭头U2的方向旋转,搅拌存放在第二存放区域7b的色粉,并且将色粉提供给供给辊6。
此外第一搅拌部件4具有板4a,该板4a可以与面向第一存放区域7a的壳体1a的内表面部分抵接,由高分子树脂构成。此外第二搅拌部件5具有板5a,该板5a可以与面向第二存放区域7b的壳体1a的内表面部分抵接,由高分子树脂构成。第一和第二搅拌部件4、5,在上述板4a、5a与壳体1a的内表面抵接的同时进行旋转。由此即使存放在存放空间7的色粉的剩余量变少,也可以由板4a、5a刮取,从而使没有提供给供给辊6而残留在存放空间7的色粉尽可能地减少。
供给辊6,其外周部由海绵等多孔质的树脂形成,通过来自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绕其轴线旋转,将通过第二搅拌部件5提供的色粉供给到设置于装置主体2a上的显影部3。显影部3,对从色粉盒1供给的色粉、和预先准备的具有磁性的粒子即载体进行搅拌,生成双成分显影材料。
装置主体2a,如图58所示,还具有记录纸盒8、感光鼓9、带电部10、激光曝光部11及定影部12。记录纸盒8,保存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纸。感光鼓9,为在外周部设置有感光体的圆筒状的鼓,通过来自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力,沿绕其轴线的箭头U3方向旋转。带电部10,使感光鼓9的感光体带电而赋予感光性。激光曝光部11,以激光图像对带电的感光鼓9的感光体进行曝光,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部3,搅拌双成分显影材料,并且对形成了静电潜影的感光鼓9的感光体供给双成分显影材料并显影,形成与静电潜影对应的色粉图像。感光鼓9,将感光鼓9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从记录纸盒11送出的记录纸上。定影部12,将转印了色粉图像的记录纸的色粉图像在记录纸上定影。将色粉图像定影并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被排出到排纸盘13上。为了使显影部4中的双成分显影材料的色粉浓度恒定,色粉盒1的供给辊6,由海绵形成其外周部,并进一步对其旋转进行控制。由此,供给辊6将适量的色粉在微细粉末的状态下供给到显影部3。
图60A是表示作为第二现有技术的色粉瓶15的剖视图,图60B是表示上述色粉瓶15的透视图。色粉瓶15,被大致形成为有底圆筒状,设置有存放色粉的存放空间16。在色粉瓶15中设置有突起片17,该突起片17,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从轴线方向一个端部15a向轴线方向另一端部15b以轴线L20为中心呈螺旋状延伸。在色粉瓶1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15b设置有开口部18,该开口部18形成内径比剩余部分小的孔,存放空间16和色粉瓶15的外空间连通。
色粉瓶15,在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使其轴线L15平行于水平方向,并将上述开口部18与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色粉供给口连接。在该状态下,通过来自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驱动部的驱动力,使色粉瓶15绕其轴线L15旋转时,将存放在存放空间16的色粉,通过突起片17传送到开口部18,并从开口部18供给到色粉供给口(例如参照特开平7-20705号公报)。
图61是表示作为第三现有技术的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透视图。显影剂供给容器20,被形成为两端闭合的圆筒状,设置有存放色粉的存放空间。在显影剂供给容器20上设置有:第一突起片21a,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从轴线方向一个端部20a向轴线方向中央部20c以轴线L20为中心呈螺旋状延伸;和第二突起片21b,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从轴线方向另一端部20b向轴线方向中央部20c以轴线L20为中心呈螺旋状延伸。在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轴线方向中央部20c,形成在半径方向贯通以使存放空间和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外空间连通的贯通孔22。
显影剂供给容器20,在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使其轴线L20平行于水平方向,轴线方向中央部20c,使其上方开口面向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色粉供给口,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连接。在该状态下,通过来自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驱动部的驱动力,使显影剂供给容器20绕轴线L20旋转。由此存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存放空间的色粉,通过各突起片21a、21b被传送到轴线方向中央部20c,将贯通孔22配置在面向色粉供给口的位置时,将色粉经由贯通孔22供给到色粉供给口(例如参照特开平8-339115号公报)。
图62是表示作为第四现有技术的色粉盒25的透视图。色粉盒25被形成为两端闭合的圆筒状,设置有存放色粉的存放空间。在色粉盒25的轴线方向中央部形成贯通孔26,该贯通孔26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在半径方向贯通,使存放空间和色粉盒25的外空间连通。
色粉盒25,在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使其轴线L25平行于水平方向,轴线方向中央部,使其上方开口面向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色粉供给口,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连接。在该状态下,通过来自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驱动部的驱动力,使色粉盒25绕轴线L25旋转。由此存放在色粉盒25的存放空间的色粉,在将贯通孔26配置在面向色粉供给口的位置时,将色粉经由贯通孔26供给到色粉供给口(例如参照特开平6-348127号公报)。
近年来,打印装置及复印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要求使大量的印刷高速化。例如在可以在1分钟内在50张以上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高速型图像形成装置中,一次最多可以在999张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印刷张数的设定,有时也进行超过999张的连续印刷。在这种高速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色粉存放容量非常大的色粉盒,例如也有可以存放约1400克的色粉的色粉盒。
为了存放这么大量的色粉,作为上述第一现有技术的色粉盒1,其存放空间7,如图59所示,由形状互不相同的第一存放区域7a及第二存放区间7b的两个存放区域7a、7b构成。因此色粉盒1形状非常大,由利用者相对于装置主体2a装卸色粉盒1的作业很难。此外上述色粉盒1,在其内部具有第一搅拌部件4、第二搅拌部件5及供给辊6,这些机构不仅复杂而且重量也大。因此上述色粉盒1,不仅重而且制造成本高,随之色粉的消耗成本也高。此外色粉盒1大型化时,不仅回产生色粉盒1的包装及输送的困难性及保管场所的确保等问题,在色粉盒1废弃时也会产生问题。此外通过输送中及保管时的振动、下落以及气压的变化等,存在从色粉盒1的第一及第二搅拌部件4、5以及供给辊6的轴承的间隙漏出色粉的危险性。
进而在存放空间7中存在色粉的状态下,将色粉盒1在各种环境中长时间放置时,会产生作为通常粉体的色粉在存放空间7中凝结的压缩,从而出现成块化。在这种状态下将色粉盒1安装到装置主体2a上时,通过各搅拌部件4、5的角度位置,凝结的色粉会向进一步凝结的方向旋转。在这种状态下使各搅拌部件4、5旋转时,对用于向各搅拌部件4、5提供驱动力的电动机及齿轮等驱动部的负担过大。如此对驱动部的负担过大时,最坏的情况存在以下危险性:由于电动机的锁定及各搅拌部件4、5的板4a、5a的变形及破损、以及构成驱动部的齿轮掉齿等,图像形成装置1发生故障。
近年来,通过用于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高画质化的色粉粒子的小粒径化、以及由于用于环境问题对策的低温定影而进行的低熔点化等,由于放置色粉盒1而引起的色粉的凝结化的趋势变得明显,变得容易发生上述故障。为了防止这种故障,利用者在将新的色粉盒1及长时间放置的色粉盒1安装在装置主体2a之前,必须将存放在色粉盒1内的色粉拆散开,使色粉尽可能为粉体的状态。因此利用者不得不进行将大而重的色粉盒1上下左右摇动这种麻烦的作业。
为了消除这种色粉盒1的问题,在色粉盒上设置用于从外部填充色粉的可开闭的开口部,在没有使色粉盒从装置主体2a完全脱离的状态下,从上述开口部供给色粉。但是在向色粉盒供给色粉时存在色粉飞散无法顺利填充等问题。
此外在上述图60A 图60B所示的第二现有技术的色粉瓶15中,与第一现有技术的色粉盒1相比,存在构成零部件数量少、轻量化且抑制了制造成本的优点。但是,如新品的色粉瓶15,在色粉瓶15充满色粉的状态下,使色粉瓶15绕轴线L15旋转时,存在过剩的色粉集中在开口部18附近、色粉在开口部18附近凝结的危险性。
为了降低色粉在开口部18附近凝结、阻碍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色粉供给口供给色粉的危险性,考虑了以下方法:在接通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时,或每隔固定的时间间隔,使色粉瓶15沿与将色粉送往开口部18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但是该方法中,由于不使色粉瓶15旋转而将其放置的期间及设置图像形成装置的环境的不同,存放在色粉瓶15中的色粉的状态各异,因此用于防止色粉凝结的色粉瓶15的旋转控制非常困难。
此外存放在色粉瓶15中的色粉的量,在将色粉瓶15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状态下,色粉层的上表面位于比开口部18低的位置时,即使色粉瓶15旋转,也可能没有将色粉从开口部18供给到色粉供给口。
此外,在安装有这种色粉瓶15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一般来说,作为色粉供给处的显影部,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面部和背面部的中央部。此外这种色粉瓶15,一般来说,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面部插入进行安装,因此在仅在色粉瓶15的端部设置有开口部18的结构中,色粉瓶15在轴线方向的尺寸,被限制为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中央部到正面部的尺寸。由此限制色粉瓶15的色粉存放容量。
此外在上述图61所示的第三现有技术的显影剂供给容器20中,为了解决轴线方向的尺寸限制,在轴线方向中央部20c形成使色粉流出的贯通孔22。但是完全将旋转的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中央部20c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之间完全密闭非常困难,显影剂供给容20旋转时存在以下可能性:来自贯通孔22的色粉,从上述中央部20c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之间漏出,并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部飞散。此外上述图62所示的第四现有技术的色粉盒25中,也存在与第三现有技术的显影剂供给容器20相同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图60A及图60B所示的第二现有技术的色粉瓶15中,与第一现有技术的色粉盒1相比,具有构成零部件数量少、轻量化及抑制了制造成本的优点。但是通过使色粉瓶15绕轴线L15旋转1次而供给到色粉供给口的供给量,根据色粉瓶15中剩余的色粉量而变化。例如使色粉瓶15旋转1次时的供给量,与色粉层的上表面位于比轴线L15低的位置的时候相比,色粉层的上表面位于比轴线L15高的位置的时候该供给量更多。由此,如新品的色粉瓶15,在色粉瓶15中充满色粉的状态下,使色粉瓶15绕轴线L15旋转时,过剩的色粉集中在开口部18附近、色粉在开口部18附近凝结的危险性变高。
此外存放在色粉瓶15中的色粉量,在将色粉瓶15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状态下,在色粉层的上表面位于比轴线L15高的位置时,存在以下可能性:即使色粉瓶15没有旋转,色粉也从开口部18向色粉供给口流出。此外存放在色粉瓶15中的色粉的量,在将色粉瓶15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状态下,在色粉层的上表面位于比开口部18低的位置时,存在以下可能性:即使色粉瓶15旋转,也没有将色粉从开口部18供给到色粉供给口。
此外色粉为4~10微米的流动性高的粉体,因此在贯通孔22面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色粉供给口的状态下,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旋转停止时,存在色粉从贯通孔22大量流向色粉供给口的危险性。如此将大量的色粉从色粉供给口供给到显影部时,该时刻下显影部中的色粉浓度变得非常高,存在发生现有不均的危险性。为了避免该危险性,需要在显影部设置新的搅拌部件,存在显影部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存放容器以及可装卸地搭载所述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影剂存放容器,不用具有复杂的机构,就能够可自由旋转地稳定支撑存放显影剂的容器主体,防止存放的显影剂在旋转中凝结,而将粉状的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存放容器以及可装卸地搭载所述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影剂存放容器,不用具有复杂的机构,就能够可自由旋转地稳定支撑存放显影剂的容器主体,防止存放的显影剂在旋转中凝结,并且使容器主体每旋转1次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剂的供给量尽量恒定,将粉状的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进而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存放容器以及可装卸地搭载所述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影剂存放容器,能够可自由旋转地稳定支撑存放显影剂的容器主体,使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剂的供给量与存放的显影剂的量无关而尽量恒定,将粉状的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本发明为一种显影剂存放容器,可自由装卸地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被形成为存放用于图像形成的显影剂的筒状,设置有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孔,通过绕轴线旋转而将存放的显影剂向排出孔输送;和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将容器主体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并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
根据本发明,使由支撑部件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的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时,存放的显影剂,向设置在容器主体的排出孔进行输送。如此,支撑部件,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中间部支撑容器主体,因此即使旋转容器主体的驱动力被施加到容器主体上,也可以稳定支撑绕轴线旋转的容器主体。此外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由此可以通过容器主体旋转,将向排出孔输送并从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通过导通孔引导到外部。例如在如现有技术中仅设置将存放在旋转的容器中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孔的结构的情况下,排出孔也随着容器的旋转而旋转,为了防止从这种旋转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需要在旋转的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之间设置密封单元。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从没有与容器主体一起旋转的支撑部件的导通孔引导到外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尽量防止从没有移位的导通孔和图像形成装置间漏出显影剂。进而通过仅旋转容器主体,可以同时进行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输送及向外部的排出。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被设置在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对至少包括排出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进行支撑。
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被设置在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因此通过容器主体旋转而向排出孔输送的、存放在容器主体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显影剂和存放在容器主体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显影剂,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互相冲突。例如在如现有技术那种向容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输送显影剂的构成中,存在输送的显影剂被按压到垂直于容器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轴线的内壁上而凝结的危险性。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容器主体的排出孔附近、即没有现有技术中垂直于轴线的壁面的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使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显影剂互相冲突,而对其进行搅拌。由此,即使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凝结,也可以通过旋转容器主体对其进行搅拌使其为粉状。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容器主体,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一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部、和形成为筒状并设置有排出孔的连接部件,可装卸地对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和第一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进行连接,并且可装卸地对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二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进行连接。
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一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部、以及形成为有底筒状并设置有排出孔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可装卸地与第一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连接。由此在轴线方向中间部设置排出孔,可以实现轴线方向两端闭合的筒状的容器主体。此外,例如全部排出了存放的显影剂时,在第一容器部、第二容器部及连接部件的任意一个消耗及破损的情况下,可以仅更换消耗及破损的部分,而后再度存放显影剂,因此可以提高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再循环性。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一个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在第二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与以轴线为中心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一个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由此通过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可以容易地实现:将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第一容器部内的显影剂,通过第一突起片向连接部件的排出孔进行输送。此外在第二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与以轴线为中心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由此通过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可以容易地实现:将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第二容器部的显影剂,通过第二突起片向连接部件的排出孔进行输送。如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即轴线方向中间部,使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显影剂互相冲突,对其进行搅拌。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排出孔及导通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密封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排出孔及导通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密封单元,因此可以防止显影剂从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漏出。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在容器主体的外周部和支撑部件的内周部之间,设置有保持显影剂的保持部。
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容器主体旋转方向上游侧,在容器主体的外周部和支撑部件的内周部之间,设置有保持显影剂的保持部。由此容器主体旋转时,位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保持部,被配置在面向导通孔的位置,可以将保存在该保持部内的显影剂提供给导通孔,并从导通孔排出。此外容器主体,被配置为使其轴线平行于水平面,在将支撑部件的导通孔配置在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的情况下,即使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减少,也将残留在容器主体的连接部件下方的显影剂由保持部进行保持并输送到导通孔。由此使没有输送到导通孔而残留的显影剂的量减少,可以尽可能将所有的显影剂从导通孔引导到外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容器主体,在其外周部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内侧陷入的凹部,并且上述排出孔在上述凹部形成,上述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将容器主体的至少包括凹部的部分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
根据本发明,使由支撑部件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的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时,将存放的显影剂向设置在容器主体外周部的排出孔进行输送。支撑部件如此支撑容器主体,因此即使旋转容器主体的驱动力被施加到容器主体上,也可以稳定支撑绕轴线旋转的容器主体。此外在容器主体的外周部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内侧陷入的凹部,因此在支撑部件将容器主体的至少包括凹部的部分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的状态下,形成面向容器主体的凹部和排出孔以及支撑部件内周部的空间(以后表述为“保持空间”)。通过容器主体旋转而向排出孔输送并从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被排出到保持空间。此外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上述空间,由于其容积不变,因此能够尽量防止:从排出孔排出到保持空间并进行保持的显影剂的量,取决于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量而发生变化。因此容器主体旋转时,将显影剂从排出孔排出到保持空间,在保持空间保持有基于保持空间的容积的量的显影剂。如此保持在保持空间的显影剂,由导通孔引导到外部,因此可以尽量使容器主体每旋转1次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为恒定。
例如在如现有技术那种仅设置将存放在旋转的容器内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孔的构成的情况下,排出孔也随着容器的旋转而旋转,为了防止这种从旋转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需要在旋转的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之间设置密封单元。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从没有与容器主体一起旋转的支撑部件的导通孔引导到外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尽量防止从没有移位的导通孔和图像形成装置间漏出显影剂。进而通过仅旋转容器主体,可以同时进行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输送及向外部的排出。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取决于容器主体旋转1次时排出到容器主体外的显影剂的量,但通过在容积不变的保持空间保持从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可以不与取决于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而使容器主体每旋转1次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尽可能恒定。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凹部,沿旋转方向延伸而被形成,并且轴线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比旋转方向的尺寸小,排出孔,在凹部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形成。
根据本发明,排出孔在凹部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形成,因此可以通过使容器主体沿上述旋转方向旋转,将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容易地从排出孔排出到保持空间。进而凹部沿旋转方向延伸而被形成,并且轴线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比旋转方向的尺寸小,因此上述保持空间也沿旋转方向延伸,并且被形成为轴线方向的尺寸比旋转方向的尺寸小,所以可以尽量防止保持在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经由排出孔返回到容器主体内。此外保持空间如上所述沿旋转方向延伸而被形成,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地设定凹部的旋转方向的尺寸,在保持空间保持希望的显影剂的量。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凹部,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具有与旋转方向交叉的端壁部,排出孔,在端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
根据本发明,凹部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具有与旋转方向交叉的端壁部,排出孔在端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例如在上述端壁部排出孔整体开口的情况下,显影剂,通过容器主体旋转,而沿着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支撑部件的内周部被紧密按压,从而从排出孔排出到上述保持空间。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进一步旋转容器主体,保持在保持空间的显影剂,存在由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支撑部件的内周部按压而凝结的危险性。在本发明中,排出孔在端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换言之,排出孔的开口面积被形成为比端壁部的面积小,因此显影剂,在保持空间中的排出孔附近,以扩散的方式排出到保持空间。由此可以使排出到保持空间的显影剂为粉状,并且可以尽量防止由于上述容器主体的旋转而导致的显影剂的凝结。由此可以将粉状的显影剂通过导通孔引导到外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支撑部件的内周部,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的导出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支撑部件的内周部,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的导出单元。由此可以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并保持在上述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通过导出单元引导到导通孔。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导出单元,被形成为具有挠性及弹性的片状,并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延伸,其固定端部被设置在面向支撑部件的导通孔的部分,自由端部可与容器主体的凹部中的外周面弹性抵接。
根据本发明,导出单元,被形成为具有挠性及弹性的片状,并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延伸,其固定端部被设置在面向支撑部件的导通孔的部分,自由端部可与容器主体的凹部中的外周面弹性抵接。在容器主体旋转的状态下,通过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延伸并与容器主体的凹部中的外周面弹性抵接的导出单元的自由端部,依次从保持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进行刮取,使其从凹部的外周面脱离,并且被引导到固定端部,进而引导到导通孔。如此可以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并保持在上述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通过导体单元切实地引导到导通孔。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导出单元的自由端部,相对于凹部中的外周面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并进行抵接。
根据本发明,导出单元的自由端部,相对于凹部中的外周面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并进行抵接。因此在容器主体旋转的状态下,导出单元,通过自由端部从凹部的外周面受到的摩擦力,向旋转方向下游侧挠曲防止从凹部的外周面脱离,可以使自由端部稳定地与凹部的外周面抵接。由此可以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并保持在上述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通过导出单元切实地引导到导通孔。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止单元,在容器主体相对于支撑部件位于初期状态时挡住排出孔,通过从上述初期状态旋转容器主体,打开排出孔。
根据本发明,封止单元,在容器主体相对于支撑部件位于初期状态时挡住排出孔,通过从上述初期状态旋转容器主体,打开排出孔。由此在初期状态,可以容易地防止从容器主体排出显影剂,并且不用利用者直接去除封止单元,而可以通过旋转容器主体,容易地打开排出孔,排出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排出孔,被设置在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
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排出孔,被设置在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因此通过容器主体旋转而向排出孔输送的、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显影剂和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显影剂,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互相冲突。例如在如现有技术中向容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输送显影剂的构成中,存在输送的显影剂被按压向垂直于容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轴线的内壁而凝结的危险性。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即没有现有技术中的垂直于轴线的壁面的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显影剂互相冲突,而对其进行搅拌。由此,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即使凝结,也可以通过旋转容器主体而对其进行搅拌从而使之为粉状。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容器主体,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第一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部、和形成为筒状并设置有凹部及排出孔的第三容器部,连接第三容器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和第一容器部的开口端部,并连接第三容器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二容器部的开口端部,由此将其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第一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部、和形成为筒状并设置有凹部及排出孔的第三容器部。上述第三容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与第一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连接,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与第二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连接,从而一体成型。由此可以在轴线方向中间部设置凹部及排出孔,实现轴线方向两端闭合的筒状的容器主体。此外将包括第一容器部、第二容器部及第三容器部的容器主体通过例如吹塑成型等一体成型,从而容易地进行制造。由此可以减少显影剂存放容器的构成零部件。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一个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在第二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与以轴线为中心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一个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由此可以通过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而容易地实现:将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第一容器部的显影剂,通过第一突起片向第三容器部的排出孔进行输送。此外在第二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与以轴线为中心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由此可以通过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而容易地实现:将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第二容器部的显影剂,通过第二突起片向第三容器部的排出孔进行输送。由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即轴线方向中间部,使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显影剂互相冲突,从而对其进行搅拌。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容器主体的凹部和排出孔以及支撑部件的导通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中的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密封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主体的凹部和排出孔以及支撑部件的导通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中的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密封单元,因此可以防止显影剂从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漏出。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剩余部分的内径大。
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剩余部分的内径大。变为粉状的显影剂具有以下性质:即使在水平面上如尖尖的山似的进行放置,也会立刻变为平稳的山的形状。例如在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的内径被形成为在剩余部分的内径以下的情况下,通过容器主体的旋转而向排出孔输送的显影剂,在容器主体的旋转停止时,从第三容器部离开。这种情况下,当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变得非常少时,容器主体的旋转再次开始后,很难向排出孔输送足够量的显影剂。在本发明中,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剩余部分的内径大,因此能够尽量防止暂时输送到第三容器部的显影剂从第三容器部离开。由此在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非常少时,在容器主体的旋转再次开始之后,可以尽量地向排出孔输送足够量的显影剂。进而可以尽量的将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所有显影剂向外部排出。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容器主体的圆周方向上设有间隔设置有多个凹部。
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主体的圆周方向上设有间隔设置有多个凹部,因此即使显影剂在旋转方向上游侧从面向形成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凹部及支撑部件的内周部的保持空间漏出,也可以通过面向在上述凹部的圆周方向上设有间隔而配置在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其他凹部及面向支撑部件内周部的其他保持空间,保持漏出的显影剂。由此可以尽量使容器主体每旋转1次而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为恒定。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将容器主体的至少包括排出孔的部分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所述导通孔,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使由支撑部件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的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时,将存放的显影剂向设置在容器主体外周部的排出孔进行输送。支撑部件如此支撑容器主体,因此即使旋转容器主体的驱动力被施加到容器主体上,也可以稳定支撑绕轴线旋转的容器主体。此外在支撑部件上形成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例如在如现有技术中仅设置将存放在旋转的容器中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孔的结构的情况下,排出孔也随着容器的旋转而旋转,为了防止从这种旋转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需要在旋转的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之间设置密封单元。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从没有与容器主体一起旋转的支撑部件的导通孔引导到外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尽量防止从没有移位的导通孔和图像形成装置间漏出显影剂。进而通过仅旋转容器主体,可以同时进行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输送及向外部的排出。进而上述导通孔,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的上方。例如在将导通孔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在配置于容器主体的轴线的下方的情况下,从导通孔引导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取决于显影剂层的自重,换言之取决于存放的显影剂的量,因此存放的显影剂的量多时引导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也多,存放的显影剂的量少时引导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也少。因此可以如本发明通过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将导通孔配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的上方,而尽量使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剂的供给量,与存放的显影剂的量无关而为恒定,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的轴线与导通孔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30度~70度。
根据本发明,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的轴线与导通孔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30度~70度。例如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的轴线与导通孔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小于30度的情况下,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存在很多显影剂时,存在排出量变多的趋势,在上述角度超过70度的情况下,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减少时,存在排出量变少的可能性。因此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使从容器主体的轴线与导通孔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30度~70度,从而可以使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剂的供给量,与存放的显影剂的量无关而为尽量为恒定,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供给口开闭单元,将经由引导显影剂到显影部的通路连接的显影剂供给口,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显影剂存放容器,在导通孔面向显影剂供给口的状态下,被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将导通孔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的导通孔开闭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供给口开闭单元,将经由引导显影剂到显影部的通路连接的显影剂供给口,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因此可以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为开状态,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部。即使显影剂从显影部经由上述通路逆流回显影剂供给口,也可以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为闭状态,而切实地防止逆流的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口漏出。此外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将导通孔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的导通孔开闭单元,因此可以通过使导通孔为开状态,并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从而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从导通孔引导向外部。此外通过使导通孔为闭状态,即使误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也可以切实地防止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从导通孔引导到外部。进而显影剂存放容器,在导通孔面向显影剂供给口的状态下,被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因此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及导通孔为开状态,将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并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从而可以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经由导通孔及上述通路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显影剂存放容器在如下状态下被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上:导通孔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且面向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导通孔的周缘部、和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的周缘部实现了密封,导通孔开闭单元,在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时,与由供给口开闭单元而将显影剂供给口切换到开状态的动作连动,将导通孔切换为开状态。
根据本发明,导通孔开闭单元,在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时,与由供给口开闭单元而将显影剂供给口切换到开状态的动作连动,将导通孔切换为开状态,因此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之前,无需预先使显影剂供给口及导通孔为开状态。由此,例如将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之前,预先使导通孔为开状态,且误使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也可以切实地防止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被从导通孔引导到外部。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在下述状态下被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上:导通孔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面向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导通孔的周缘部和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的周缘部实现了密封。由此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以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经由导通孔及上述通路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部时,可以切实地防止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支撑部件,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分割为多个。
根据本发明,支撑部件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分割为多个。由此支撑容器主体时,预先分割支撑部件,并使分割后的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支撑包括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部分、或包括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排出孔的部分,从而可以经过全周支撑容器主体,可以容易地进行这种组装作业。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支撑部件,包括在平行于轴线的假想平面上至少具有3点或3点以上的抵接部的支撑台。
根据本发明,支撑部件,包括在平行于轴线的假想平面上至少具有3点或3点以上的抵接部的支撑台,因此支撑部件,可以通过在水平面上与支撑台的抵接部抵接,使其轴线平行于水平面而稳定支撑容器主体。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容器主体上,形成可装卸地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源连接的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形成可装卸地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源连接的连接部。可以通过使上述连接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源连接,对容器主体施加来自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使容器主体绕轴线进行旋转。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设置连接部,从容器主体的支撑部件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端面的长度尺寸,被形成为比从支撑部件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端面的长度尺寸小,支撑部件,以使导通孔与显影剂供给口连通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显影剂供给口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部连通。
根据本发明,支撑部件被配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大致中央部,因此在使支撑部件的导通孔与显影剂供给口连通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状态下,支撑部件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正背面中央部。由此可以使容器主体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背面中央部延伸到正面部,并且从正背面中央部延伸到背面,与现有的容器相比使容量变得极大。此外可以通过使从容器主体的支撑部件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端面的长度尺寸,比从支撑部件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端面的长度尺寸小,而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部,确保设置与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连接部连接的驱动部的区域。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装卸地搭载有上述显影剂存放容器。
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可装卸地搭载实现上述作用的显影剂存放容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得到明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容器主体31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容器部33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容器部33的右侧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容器部34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容器部34的左侧视图。
图9是表示连接部件35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连接部件35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连接部件35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支撑部件32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支撑部件32的右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支撑部件32的分解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支撑部件32的分解右侧视图。
图16是从图13的剖面线S16-S16看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组装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8是从图17的剖面线S18-S18看的剖视图。
图19是从图3的剖面线S19-S19看的剖视图。
图20是从图2的剖面线S20-S20看的剖视图。
图21是由包含旋转轴线L31的假想平面切断存放显影剂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时的剖视图。
图22是由垂直于旋转轴线L31的假想平面切断存放显影剂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时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的剖视图。
图24是将色粉箱72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25是将色粉箱72附近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26是将主体侧连接部83放大表示的透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透视图。
图28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主视图。
图29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左侧视图。
图30是表示容器主体131的主视图。
图31是表示容器主体131的左侧视图。
图32是表示主体容器131的右侧视图。
图33是表示第三容器部135的透视图。
图34是将第三容器部135附近放大表示的主视图。
图35A是从图34的剖面线S351-S351看的剖视图,图35B是从图34的剖面线S352-S352看的剖视图。
图36是表示支撑部件132的主视图。
图37是表示支撑部件132的右侧视图。
图38是表示支撑部件132的分解右侧视图。
图39是从图37的S39-S39看的剖视图。
图40A是表示密封件147的主视图,图40B是表示垂直于密封件147的圆周方向的剖面的图。
图41是表示组装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2是从图41的剖面线S42-S42看的剖视图。
图43是从图29的剖面线S43-S43看的剖视图。
图44是从图28的剖面线S44-S44看的剖视图。
图45A及图45B是将图44的一部分XLV放大表示的图。
图46A及图46B是用于说明在容器主体131沿环绕旋转轴线L131的旋转方向R旋转时、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内的显影剂被导入到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之前的动作的图。
图47A及图47B是用于说明在容器主体131沿环绕旋转轴线L131的旋转方向R旋转时、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内的显影剂被导入到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之前的动作的图。
图48是表示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49是表示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和时间之间的其他关系的图表。
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A的剖视图。
图51是将色粉箱172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52是将色粉箱172附近放大显示的俯视图。
图53是将主体侧连接部183放大表示的透视图。
图5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B的剖视图。
图55是将色粉箱172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56是将色粉箱172附近放大显示的俯视图。
图57A~图57C是示意地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上搭载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时的挡板部165及主体挡板部197的切换动作的俯视图。
图58是表示作为第一现有技术的、安装有色粉盒1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剖视图。
图59是将色粉盒1及图像形成装置2的显影部3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60是表示作为第二现有技术的色粉瓶15的剖视图,图60B是表示上述色粉瓶15的透视图。
图61是表示作为第三现有技术的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透视图。
图62是表示作为第四现有技术的色粉盒25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30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侧视图。显影剂存放容器30包括容器主体31及支撑部件32。容器主体31,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存放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的色粉等显影剂。支撑部件32,将容器主体31支撑为可绕其轴线L31自由旋转。显影剂存放容器30例如可存放1400克的显影剂。
图4是表示容器主体31的主视图。容器主体31包括第一容器部33、第二容器部34及连接部件35。容器主体31的轴线L31方向的长度尺寸A0,例如可以为450毫米。
图5是表示第一容器部33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容器部33的右侧视图。第一容器部33被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第一容器部33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3例如可以为150毫米。第一容器部33在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片36,该第一突起片36,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作为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底部33a向作为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开口端部33b呈螺旋状延伸。第一突起片36如果详细进行说明则如下形成:从底部33a看,从底部33a向开口端部33b,以将第一容器部33的轴线L33作为中心并顺时针旋转的方式呈螺旋状延伸。第一突起片36的节距A1,例如可以为30毫米。此外从第一突起片36内周部的残余部分到半径方向内侧的突出量A2,例如可以为6毫米。
在第一容器部33的底部33a形成作为连接部的嵌合凸部37,从开口端部33b向朝向底部33a的方向突出。嵌合凸部37,进行详细说明,被形成为:垂直于第一容器部33的轴线L33的剖面呈十字状,交叉部分通过轴线L33。嵌合凸部37从底部33a的残余部分向轴线L33方向的突出量A3,例如可以是8毫米。此外在第一容器部33的底部33a中外周面和端面连通的面33c,被形成为:从开口端部33b到底部33a逐渐向半径方向内侧倾斜的曲面状。在从第一容器部33的开口端部33b的端面靠近底部33a设有间隔的位置中的外周部,设置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沿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凸缘部38。此外,在从第一容器部33的开口端部33b的端面经过上述凸缘部38的外周部,刻设外螺纹。这种第一容器部33,也可以通过将例如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吹塑成型制造而成。
图7是表示第二容器部34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第二容器部34的左侧视图。第一容器部33被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第二容器部34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4例如可以为215毫米。第二容器部34在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片39,该第二突起片39,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作为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底部34a向作为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开口端部34b呈螺旋状延伸。第二突起片39如果详细进行说明则如下形成:从底部34a看,从底部34a向开口端部34b,以将第二容器部34的轴线L34作为中心并逆时针旋转的方式呈螺旋状延伸。第二突起片39向第一突起片36相逆的方向延伸。第二突起片39的节距A4,例如可以为30毫米。此外从第二突起片39内周部的残余部分到半径方向内侧的突出量A5,例如可以为6毫米。
在第二容器部34的底部34a中外周面和端面连通的面34c,被形成为:从开口端部34b到底部34a逐渐向半径方向内侧倾斜的曲面状。在从第二容器部34的开口端部34b的端面靠近底部34a设有间隔的位置中的外周部,设置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沿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凸缘部40。此外,在从第二容器部34的开口端部34b的端面经过上述凸缘部40的外周部,刻设外螺纹。这种第二容器部34,与第一容器部33同样地被制造。
第二容器部34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4,比第一容器部33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3长,例如设为长30毫米或30毫米以上。第一容器部33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3例如可以为150毫米,第二容器部34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4,例如可以为210毫米。此外,第一容器部33除去第一突起片36的内周部的内径D33、及第二容器部34除去第二突起片39的内周部的内径D34,例如可以为105毫米。
图9是表示连接部件35的透视图。图10是表示连接部件35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连接部件35的剖视图。图11是从图10的剖面线S11-S11看的剖视图。连接部件35大致被形成为圆筒状。连接部件35,若详细讲述,则包括连接部件主体41及刮扬部件42。连接部件主体41,包括第一圆筒部43、第二圆筒部44及肋45。第一圆筒部43及第二圆筒部44被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圆筒部43及第二圆筒部44的内周部刻设内螺纹。连接部件35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5例如可以为80毫米。
肋45,大致上,垂直于轴线L35的轴线方向的剖面形状被形成为大致十字状。在肋45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固定第一圆筒部43,在轴线方向的另一端部固定第=二圆筒部44,与上述第一圆筒部43在轴线方向上设有间隔。肋45,详细的说,包括轴部46、第一搅拌板材47a、第二搅拌板材47b、第三搅拌板材47c及第四搅拌板材47d。轴部46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其轴线和肋45的轴线同轴。
第一~第四搅拌板材47a~47d,大致被形成为平板状。第一~第四搅拌板材47a~47d,以从轴部46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被固定在轴部。参照图11,从肋45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向轴线方向看时,第二搅拌板材47b,被配置在从第一搅拌板材47a绕轴线L35逆时针旋转了90度角的位置上,第三搅拌板材47c,被配置在从第二搅拌板材47b绕轴线L35逆时针旋转了90度角的位置上,第四搅拌板材47d,被配置在从第三搅拌板材47c绕轴线L35逆时针旋转了90度角的位置上。
第一~第四搅拌板材47a~47d的、位于肋45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且中轴线方向中央部的部分,与剩余部分相比退避在半径方向内侧。换言之,第一~第四搅拌板材47a~47d,被形成为向肋45的半径方向外侧打开的大致U字形。此外,第一~第四搅拌板材47a~47d的、位于肋45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中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部分,被固定在第一圆筒部43的内周部。此外,第一~第四搅拌板材47a~47d的、位于肋45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中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部分,被固定在第二圆筒部44的内周部。
刮扬部件42,为具有弹性的长方形的片状部件,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等高分子树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个刮扬部件42。一个刮扬部件42被设置为:其一个端部,由粘结剂固定在第一圆筒部43和第二圆筒部44之间的第二搅拌板材47b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并从第二搅拌板材47b向第一搅拌板材47a大致沿圆周方向延伸。另一个刮扬部件42被设置为:由粘结剂固定在第一圆筒部43和第二圆筒部44之间的第四搅拌板材47d的自由端部,并从第四搅拌板材47d向第三搅拌板材47c大致沿圆周方向延伸。各刮扬部件42的自由端部42a,以从第一及第二圆筒部43、44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剩余部分弯曲。
从固定在各刮扬部件42的搅拌部件的端部到自由端部42a的长度,被设定为比从第一搅拌板材47a经过第二搅拌板材47b的第一及第二圆筒部43、44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短。因此在连接部件35的第一圆筒部43和第二圆筒部44之间,至少第二搅拌板材47b和第三搅拌板材47c间、及第四搅拌板材47d和第一搅拌板材47a间,处于与设置有在半径方向贯通的排出孔的状态相同的状态。
然后参照图4,使作为连接部件35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第一圆筒部43的内螺纹、和第一容器部33的开口端部33b的外螺纹啮合,从而可装卸地对连接部件35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和第一容器部33的开口端部33b进行连接。另外,使作为连接部件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第二圆筒部44的内螺纹、和第二容器部34的开口端部34b的外螺纹啮合,从而可装卸地对连接部件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二容器部34的开口端部34b进行连接。此时,第一容器部33的轴线L33、第二容器部34的轴线L34和连接部件35的轴线L35,进行同轴配置。如此,第一容器部33、第二容器部34及连接部件35,被可装卸地连接,因此例如全部排出了存放的显影剂时,在第一容器部33、第二容器部34及连接部件35的任意一个消耗以及破损的情况下,可以仅更换消耗及破损的部分,并再次存放显影剂,因此可以提高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再循环性。
第一容器部33的底部33a变为容器主体31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33a,第二容器部34的底部34a变为容器主体3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4a。如此连接第一容器部33、第二容器部34及连接部件35,形成容器主体31。此外在该状态下,连接部件35被配置在容器主体31除去轴线方向两端部33a、34a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因此连接部件35的排出孔,被配置在容器主体31除去轴线方向两端部33a、34a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容器主体31的轴线L31,由第一容器部33的轴线L33、第二容器部34的轴线L34及连接部件35的轴线L35构成。
图12是表示支撑部件32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支撑部件32的右侧视图。支撑部件32,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具有内周部48,该内周部48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支撑:包括如上构成的容器主体31的至少连接部件35的部分。内周部48具有以轴线L32为中心的圆筒内周面。支撑部件32,在平行于轴线L32的假想平面上包括支撑台49,该支撑台49具有至少3点或3点以上的抵接部49a。支撑台49的抵接部49a,也可以被形成为例如以平行于轴线L32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两个长方形的平面。可以通过使该支撑台49的抵接部49a与水平面相抵接,而将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L48配置为与上述水平面平行。支撑部件32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2,被设定为比连接部件35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5大。支撑部件32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2,也可以为例如100毫米。
在支撑部件32的轴线方向中央部,形成向与支撑台49突出的方向垂直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排出部50。在排出部50的轴线方向中央部形成导通孔51,该导通孔51开口成在半径方向贯通、向平行于支撑部件的轴线L32的方向延伸的长圆状。导通孔51的长度方向的内径,被设定为比连接部件35的刮扬部件42的自由端部42a的轴线方向尺寸小。在支撑部件32被设置在水平面32的状态下,导通孔51,在支撑台49的上方,沿着垂直于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L48且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贯通。
此外在支撑部件32上,形成向作为与排出部50相反方向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52。此外在支撑部件32上形成第一引导片53,该第一引导片53,向作为与支撑台49相反方向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平行于轴线L32而延伸。进而在支撑台49的中央部,在以轴线L32为轴与上述第一引导片53轴对称的位置,形成第二引导片54,该第二引导片54,向与支撑台49突出的方向相同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沿轴线L32延伸。第二引导片54,没有从支撑台49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图14是表示支撑部件32的分解俯视图。图15是表示支撑部件32的分解右侧视图。支撑部件32,在设置于垂直于半径方向的假想平面、水平面的状态下,可以由通过轴线L32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平面分割为二,详细的说,可以分割为在上述假想平面上方的第一支撑部55、和在上述假想平面下方的第二支撑部56。
第一支撑部55,包括支撑部件32中的第一引导片53、排出部50的第一引导片53侧的部分50a、突起部52的第一引导片53侧的部分52a、以及内周部48的第一引导片53侧的部分48a。第二支撑部56,包括支撑部件32中的支撑台49、第二引导片54、排出部50的支撑台49侧的部分50b、突起部52的支撑台49侧的部分52b、以及内周部48的支撑台49侧的部分48b。在第一支撑部55中排出部50的第一引导片53侧的部分50a,形成陷入到第一引导片53侧的沟槽51a。在第二支撑部56中排出部50的支撑台49侧的部分50b,形成陷入到支撑台49侧的沟槽51b。
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56,通过螺钉部件57连接。详细的说,第一支撑部55中排出部50的第一引导片53侧的部分50a、与第二支撑部56中排出部50的支撑台49侧的部分50b,通过螺钉部件57连接,并且第一支撑部55中突起部52的第一引导片53侧的部分52a、与第二支撑部56中突起部52的支撑台49侧的部分52b,通过螺钉部件57连接。此时,由第一支撑部55中排出部50的第一引导片53侧的部分50a的沟槽51a、和第二支撑部56中排出部50的支撑台49侧的部分50b的沟槽51b,形成导通孔51。
图16为从图13的剖面线S16-S16看的剖视图。在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设置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第一凸部58,在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设置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第二凸部59。第一凸部58及第二凸部59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第一及第二容器部33、34除去各凸缘部38、40的外周部的外径稍大。
此外,在比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上述第一凸部58靠近轴线方向另一端侧,以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方式固定有圆环状的第一密封件60。此外,在比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上述第二凸部59靠近轴线方向一端侧,以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方式固定有圆环状的第二密封件61。详细的说,在应该固定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第一密封件60的位置,形成向半径方向外侧陷入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凹槽,在该凹槽内嵌入第一密封件60及第二密封件61,至少限制其向轴线方向的移位,而将其固定在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上。第一及第二密封件60、61,由具有弹性的例如硅橡胶等合成树脂构成。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第一及第二凸部58、59、和第一及第二密封件60、61、以及除去上述凹槽的部分的内径,被设定为比连接部件35的第一及第二圆筒部43、44的外径大。
图17是表示组装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8是从图17的剖面线S18-S18看的剖视图。在组装显影剂存放容器30之前,将支撑部件32分割为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56。通过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56,从半径方向外侧对包含容器主体31的连接部件35的部分进行挟持。在该状态下,通过螺钉部件57连接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56。如此,通过支撑部件32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对容器主体31进行支撑。
图19是从图3的剖面线S19-S19看的剖视图。图20是从图2的剖面线S20-S20看的剖视图。在容器主体31由支撑部件32支撑的状态下,容器主体31的轴线L31和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L32,完全或基本一致,容器主体31可相对于支撑部件32绕轴线L31自由旋转。以后,有时将容器主体31的轴线L31表述为旋转轴线L31。在该状态下,在将支撑部件32的支撑台49设置在水平面上时,容器主体31的第一及第二容器部33、34,从水平面离开,水平面和旋转轴线L31变为平行。
支撑部件32被配置在容器主体31的两个凸缘部38、40之间。第一容器部33的凸缘部38和支撑部件32的第一凸部58在轴线L31方向的间隔、以及第二容器部34的凸缘部40和支撑部件32的第二凸部59在轴线L31方向的间隔,被设定为小到可以阻止显影剂通过的程度。此时容器主体31,相对于支撑部件32,可以阻止其向旋转轴线L31一方及另一方的移位。
支撑部件32的第一凸部58,被配置在第一容器部33的凸缘部38和连接部件35的轴线方向一端的端面之间。支撑部件32的第一凸部58的内周面,与第一容器部33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3b相向。支撑部件32的第二凸部59,被配置在第二容器部34的凸缘部40和连接部件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的端面之间。第一凸部58的内周面和第一容器部33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3b的间隔、以及第二凸部59的内周面和第二容器部34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4b的间隔,被设定为小到可以阻止显影剂通过的程度。
第一密封件60,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圆周方向全周而弹性地抵接在连接部件35的外周部,详细的说,抵接在连接部件35的第一圆筒部43的外周面。第二密封件61,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圆周方向全周而弹性地抵接在连接部件35的外周部,详细的说,抵接在连接部件35的第二圆筒部44的外周面。如此在第一密封件60和连接部件35的外周部之间、以及第二密封件61和连接部件35的外周部之间,实现了密封,连接部件35可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密封件60、61自由滑动。
连接部件35的各刮扬部件42的自由端部42a,弹性地抵接在第一密封件60和第二密封件61间的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上。此时,各刮扬部件42除去其自由端部42b的剩余部分,从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离开,在刮扬部件42除去其自由端部42a的剩余部分和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之间,形成空间62。刮扬部件42除去其自由端部42a的剩余部分和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间隔中最宽的间隔A62,例如被设定为8毫米。如此,连接部件35的各刮扬部件42的自由端部42a和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之间,实现了密封,自由端部42a可相对于内周部48自由滑动。
图21是由包含旋转轴线L31的假想平面切断存放显影剂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时的剖视图。将支撑部件32的支撑台49设置在水平面上,在存放有显影剂的状态下,容器主体31的内空间,形成以下2层:显影剂层63,由显影剂占据;气体层64,由显影剂层63上方的气体占据。
使容器主体31,从第一容器部33向第二容器部34看,以旋转轴线L31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容器部33的显影剂层63的显影剂,通过第一突起片36,沿着轴线L31,在从第一容器部33向连接部件35的第一输送方向C1上进行输送。此外,此时第二容器部34的显影剂层63的显影剂,通过第二突起片39,沿着轴线L31,在从第二容器部34向连接部件35的第二输送方向C2上进行输送。如此在连接部件35中,向第一输送方向C1的显影剂和向第二输送方向C2的显影剂互相冲突,由此搅拌显影剂。输送到容器主体31的连接部件35的显影剂,经由连接部件35提供给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
在输送显影剂时,对显影剂施加从包括第一及第二突起片36、39的第一及第二容器部33、34的内周部向连接部件35的力。存放在容器主体31的显影剂的量很多时,被配置在从第一及第二容器部33、34的内周部到第一及第二突起片36、39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突出量A2、A5以内的显影剂,通过容器主体31旋转而主要被搅拌,在容器主体31内保持平衡。
图22是由垂直于旋转轴线L31的假想平面切断存放显影剂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时的剖视图。通过使容器主体31旋转而在连接部件35中冲突的显影剂,由连接部件35的肋45的第一~第四搅拌板材47a~47d,与气体层64的气体一起进行搅拌。如上所述,第一~第四搅拌板材47a~47d的、位于肋45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中轴线方向中央部的部分,与剩余部分相比退避在半径方向内侧。由此可以维持肋45的预定的强度,并且减少与通过旋转而从圆周方向冲突的显影剂层63的显影剂的接触面积,降低来自显影剂63的显影剂的阻力。
输送到连接部件35的显影剂,经由连接部件35被提供给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并流入到作为保持部的空间62中,该空间62,通过刮扬部件42中除去其自由端部42a的剩余部分和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连动而形成。流入到上述空间62的显影剂,伴随着容器主体31的旋转,而由刮扬部件42和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保持,并且通过刮扬部件42的自由端部42a而沿着支撑部件32的内周部48进行刮扬。如此在上述空间62保持的显影剂的量,例如为6克左右。上述空间62的显影剂,在该状态下绕旋转轴线L31进行角移位,而被输送到面向支撑部件32的导通孔51的位置,并经由导通孔51向外部引导排出。由于如此排出显影剂,因此容器主体31中显影剂的量,即使是显影剂层63的上表面63a在导通孔51的下方的量,显影剂也可以通过刮扬部件42从导通孔51排出。由此可以尽可能地全部排出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内的显影剂。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可以通过支撑部件32稳定支撑容器主体31,并且使其绕旋转轴线L31旋转。将存放显影剂的如现有技术之类的圆筒状的容器以使其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立设放置时,存在容器下方的显影剂凝结的危险性。为了尽量防止这种显影剂的凝结,将上述容器以使其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设置在水平面上后,使上述容器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通过将支撑部件32的支撑台49设置在水平面上,可以使容器主体31的轴线L31平行于水平面而将其稳定配置。此外,即使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内的显影剂部分凝结,也可以例如通过利用者在关闭了导通孔51的状态下使容器主体31旋转,来容易地搅拌显影剂使其为粉状。
进而,容器主体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33a、34a中外周面和端面连通的面33c、34c,被形成为如上所述向半径方向内侧倾斜的曲面状,因此即使将容器主体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33a、34a的任意一个设置在水平面上,并以使轴线L31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将显影剂存放容器30立设在水平面上,也不容易倾倒。因此可以防止利用者以使轴线L31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立设放置显影剂存放容器30,减少存放的显影剂凝结的主要因素。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30,支撑部件32,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支撑容器主体31中至少包括连接部件35的部分。进而在容器主体31和支撑部件32之间设置密封件60、61,因此即使容器主体31旋转,也可以防止显影剂从容器主体31和支撑部件32之间漏出。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的剖视图。图24是将色粉箱72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25是将色粉箱72附近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23是从图像形成装置70的正面外装部71侧看的剖视图,为了容易理解,省略其厚度。所谓正面外装部71a,通常是指利用者利用图像形成装置70时面向利用者的部分。所谓背面外装部71b,是指:在图像形成装置70中,从处于上述正面外装部71a侧的利用者看,相对于上述正面外装部71a位于反面的部分。此外假设图像形成装置70被设置在水平面上,则从正面外装部71a到背面外装部71b的方向即正反方向E平行于水平面。
打印装置及复印装置等电子照相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包括上述显影剂存放容器30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后简单表述为“装置主体”)71。显影剂存放容器30,经由设置在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装部71a的自由开闭的容器装卸口(未图示),而被可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71所具有的色粉箱72上。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在比正面外装部71a靠近背面外装部71b的一侧设置筐体正面部93,形成在厚度方向贯通且可插通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开口部。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在比背面外装部71b靠近正面外装部71a的一侧设置筐体背面部94。通过包含筐体正面部93及筐体背面部94的筐体(未全部图示),保持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的各种结构。
色粉箱72包括壳体73、显影剂供给部74、搅拌部件75及供给辊76。壳体73的内空间,由显影剂供给部74少分割为容器收容空间77和搅拌空间78。容器收容空间77,面向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装部71a打开。搅拌空间78是大致上关闭的空间。显影剂存放容器30被配置在上述容器收容空间77内。
在面向容器收容空间77的壳体73的上壁部73a,形成向上方陷入并沿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延伸的第一引导凹槽79。第一引导凹槽79,能够在其长度方向,换言之在与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平行的、从正面外装部71a向背面外装部71b的方向的安装方向E1及作为与安装方向E1相反方向的脱离方向E2,可滑动地与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支撑部件32的第一引导片53进行嵌合。此外在与面向容器收容空间77的壳体73的上述上壁部73a相向的下壁部73b上,形成向下方陷入并沿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延伸的第二引导凹槽80。第二引导凹槽80,能够在长度方向、换言之在装置主体71的安装方向E1及脱离方向E2,可滑动地与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支撑部件32的第二引导片54进行嵌合。
显影剂供给部74,是将壳体73的内空间分割为容器收容空间77和搅拌空间78的板状部件,设置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以连通容器收容空间77和搅拌空间78的连通孔81。此外在显影剂供给部74的连通孔81的下方,设置有向容器收容空间77突出的引导部件82。
图26是将主体侧连接部83放大表示的透视图。来自装置主体71的电动机等驱动源84的、用于使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旋转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等减速装置85传递到主体侧连接部83。主体侧连接部83包括旋转轴86、连接支座87及弹簧部件88。旋转轴86,其轴线L86平行于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可自由旋转地插通轴承部89,其自由端部被配置在容器收容空间77内,所述轴承部89,被设置为:在厚度方向贯通作为装置主体71的背面外装部71b侧的壳体73的背壁部的筐体背面部94。
连接支座87,被形成为大致圆盘状,面向容器收容空间77,与旋转轴86一体绕轴线L86自由旋转,与旋转轴86的自由端部连接。连接支座87,在与面向筐体背面部94的表面部相反的表面部87a,形成在轴线L86上交叉大致呈十字状延伸的嵌合凹槽90。该嵌合凹槽90可嵌入容器主体31的嵌合凸部37。此外连接支座87,可在旋转轴86的轴线方向上自由移位,而不会从旋转轴86的自由端部脱落。此外由压缩螺旋弹簧等实现的弹簧部件88,被配置在筐体背面部94和连接支座87之间,连接支座87施加向从筐体背面部94离开的方向的弹簧力,而不会阻碍旋转轴86及连接支座87的旋转。通过包括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的嵌合凸部37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33a、和主体侧连接部83的连接支座87,形成联轴器结构。
将显影剂存放容器30安装在装置主体71上时,使旋转轴线L31和安装方向E1平行,将显影剂存放容器30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装部71a插入到色粉箱72的容器收容空间77内。此时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支撑部件32的第一引导片53与壳体73的第一引导凹槽79嵌合,并且支撑部件32的第二引导片54与壳体73的第二引导凹槽80嵌合,阻止支撑部件32向除去安装方向E1及脱离方向E2以外的方向的移位。在该状态下,使显影剂存放容器30在安装方向E1移位,将其配置在安装位置,该安装位置为支撑部件32的排出部50的导通孔51和显影剂供给部74的连通孔81连通的位置。此时主体侧连接部83的连接支座87通过容器主体31的嵌合凸部37而向安装方向E1被按压退缩,从而压缩弹簧部件88。
在色粉箱72中,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30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设置限制部件(未图示),进行支撑部件32向安装方向E1及脱离方向E2的移位的限制及限制的解除。此外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支撑部件32的排出部50上设置挡板(未图示),该挡板,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从装置主体71脱离的状态下,遮断排出部50的导通孔51,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被安装在装置主体71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解除排出部50的导通孔51的遮断,使上述导通孔51和色粉箱72的显影剂供给部74的连通孔连通。全部排出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显影剂时,利用者解除由上述限制部件进行的对支撑部件32的限制,使显影剂存放容器30向脱离方向E2移位,使显影剂存放容器30从装置主体71脱离。
可以通过在色粉箱72的引导部件82上承载支撑部件32的排出部50,进行支撑部件32的排出部50的导通孔51、和色粉箱72的显影剂供给部74的连通孔81在上下方向的位置配合。此外,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支撑部件32的排出部50的导通孔51的周围、以及色粉箱72的显影剂供给部74的面向容器收容空间77的连通孔81的周围中至少任意一个,设置密封件(未图示),用于防止从导通孔51向连通孔81流下的显影剂漏出到搅拌空间78之外。
如图25所示,在装置主体71中,显影部200被配置于正反方向E的中央部。这是由于,装置主体71的感光鼓202,被配置在装置主体71上正反方向E中央部。此外用于使主体侧连接部83、搅拌部件75和供给辊76旋转的驱动源84以及减速装置85等驱动部,被配置在装置主体71中筐体背面部94和背面外装部71b之间。因此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被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支撑部件32,被配置在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中央部。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如上所述,从容器主体31的支撑部件32到形成嵌合凸部37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33a的端面的长度尺寸,被形成为比从支撑部件32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4a的端面的长度尺寸小。
例如在如图60A及60B所示的第一现有技术的色粉瓶15,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一个端部15a排出显影剂并且与驱动源连接的开口部18,在此情况下,上述开口部18被配置在显影剂供给口附近、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正反方向中央部。此时,现有的色粉瓶15的轴线方向的尺寸,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反方向中央部到正面部的尺寸来设定,因此很难使容器的容量变大。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支撑部件32被配置在容器主体31的轴线方向大致中央部,因此在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中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支撑部件32被配置在装置主体71中的正反方向E中央部。由此使容器主体31从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中央部伸展到正面部,并且从正反方向E中央部伸展到背面,从而可以使其与现有的色粉瓶15相比容量变得极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4a,从筐体正面部93向正面外装部71a侧伸出。
此外通过使从容器主体31的支撑部件32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33a的端面的长度尺寸,比从支撑部件32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4a的端面的长度尺寸小,从而可以确保在装置主体71的背面部设置驱动部的区域,该驱动部包括与容器主体31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33a的嵌合凸部37连接的驱动源84、以及减速装置85。如此显影剂存放容器30起到了以下两个无与伦比的效果:有效地利用了装置主体71内的空间,且尽可能地增大了显影剂的存放量。
在如此将显影剂存放容器30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对驱动源84进行驱动使连接支座87旋转时,在连接支座87的嵌合凹槽90和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嵌合凸部37嵌合的状态下,直接使容器主体31绕旋转轴线L31旋转。此外,在连接支座87的嵌合凹槽90和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嵌合凸部37没有嵌合的状态下,在连接支座87的嵌合凹槽90和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嵌合凸部37嵌合之前,在不长的期间内,仅连接支座87产生角移位,连接支座87的嵌合凹槽90和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嵌合凸部37嵌合时,由弹簧部件88施加弹簧力,连接支座87的嵌合凹槽90与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嵌合凸部37紧密地进行嵌合。容器主体31绕旋转轴线L31旋转。如此通过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绕旋转轴线L31旋转,从而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内的显影剂,经由支撑部件32的排出部50的导通孔51及色粉箱72的显影剂供给部74的连通孔81,供给到搅拌空间78并存放在其中。
搅拌部件75及供给辊76,互相设有间隔在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延伸,而被配置在搅拌空间78内。搅拌部件75,可绕平行于正反方向E的搅拌轴线L75自由旋转,具有沿搅拌轴线L75方向延伸并具有挠性的刮出部件91。此外搅拌部件75,通过来自设置在装置主体71上的驱动源84的驱动力,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看在绕搅拌轴线L75的顺时针方向J1上进行旋转。供给辊76,可绕平行于正反方向E的供给轴线L76自由旋转,其外周面部例如由海绵等多孔质的树脂构成。此外供给辊76,通过来自设置于装置主体71上的驱动源84的驱动力,从装置主体正面看在绕搅拌轴线L76的顺时针方向J2上旋转。
设置有搅拌壁部92,该搅拌壁部92,面向色粉箱72的搅拌空间,与显影剂供给部74连通,沿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延伸,垂直于搅拌部件75的搅拌轴线L75的剖面形状呈大致U字状,被形成为上方打开的部分圆筒内周面状。将显影剂从1处的连通孔81供给到搅拌空间78内,但如上所述从显影剂存放容器30排出的显影剂,不仅被搅拌而且与气体混合变为微细粉状,流动性极好,因此即使仅从连通孔81供给,在搅拌空间78中也会向搅拌轴线L75方向扩散。存放在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通过搅拌部件75的搅拌,在搅拌空间78内进一步向搅拌轴线L75方向扩散。
搅拌部件75旋转时,搅拌从连通孔81供给而存放在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并且刮出部件91,其自由端部与搅拌壁部92抵接,刮出存放在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并提供给供给辊76。因此对供给辊76,在其轴线L76方向大致均匀地提供微细粉状的显影剂。此外存放在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的剩余量即使变少,也仍由刮出部件91刮取并提供给供给辊76,因此可以尽量减少残留在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直到无法提供给供给辊76。提供给供给辊76的显影剂,通过供给辊76的旋转,而以良好的状态供给到显影部200。
装置主体71还包括显影部200、记录纸盒201、感光鼓202、带电部203、激光曝光部204及定影部205。显影部200,对从色粉箱72供给的显影剂即色粉、和预先准备的具有磁性的粒子即载体进行搅拌,生成双成分显影材料。
记录纸盒201,保存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纸。感光鼓202,为在外周部设置有感光体的圆筒状的鼓,通过来自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绕其轴线旋转。带电部203,使感光鼓202的感光体带电而赋予感光性。激光曝光部204,以激光图像对带电的感光鼓202的感光体进行曝光,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部200,搅拌双成分显影材料,并且对形成了静电潜影的感光鼓202的感光体供给双成分显影材料并显影,形成与静电潜影对应的色粉图像。感光鼓202,将感光鼓202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从记录纸盒201送出的记录纸上。定影部205,将转印了色粉图像的记录纸的色粉图像在记录纸上定影。将色粉图像定影并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被排出到排纸盘206上。为了使显影部200中的双成分显影材料的色粉浓度恒定,供给辊76,由海绵形成其外周部,并进一步对其旋转进行控制。由此,供给辊76将适量的色粉在微细粉末的状态下供给到显影部200。
以下简单地对这种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以及色粉箱72的搅拌部件75和供给辊76的控制进行说明。设置在搅拌壁部92的色粉剩余量检测部95,检测到存放在色粉箱72的搅拌空间78的显影剂(以后,有时会表述为“色粉”)变少时,未图示的控制部,对驱动源84进行控制,使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旋转,而将色粉供给到搅拌空间78。使容器主体31旋转预定的时间,还从色粉剩余量检测部95检测到存放在搅拌空间78的色粉量未满时,控制部,停止容器主体31的旋转,并且在未图示的显示部显示表示更换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信息,通知给利用者。在此时刻,在色粉箱72的搅拌空间78中存放有相当数量的显影剂。在色粉箱72的搅拌空间78存放显影剂之后,利用者将变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从装置主体71脱离,并将存放有显影剂的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安装到装置主体71上。由此,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70在记录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中途,由于在色粉箱72的搅拌空间78中存放有图像形成所需要的显影剂,因此不用中断图像形成作业就可以对装置主体71进行显影剂的补给。
此外在图59所示的第一现有技术中,需要更换不仅形状非常大而且重量也非常大的色粉盒1,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更换显影剂存放容器30即可,利用者,例如只要握住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支撑部件32和第二容器部34,从形成嵌合凸部37的第一容器部33,将显影剂存放容器30从装置主体71的筐体正面部93向安装方向E1插入到色粉箱72的容器收容空间77内即可,非常简便。此外,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30从装置主体71脱离时,利用者,只要握住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第二容器部34,向脱离方向E2将其拉出即可,非常简便。
此外,为了搅拌存放的显影剂而防止凝结,以往是利用者上下左右摇动大而重的色粉盒1,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利用者只要绕旋转轴线L31旋转容器主体31即可,非常容易。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用于搅拌存放的显影剂的构成,与现有的色粉盒1相比非常简单。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30,在容器主体31和支撑部件32之间实现了密封,并且显影剂存放容器30被安装在装置主体71上的安装位置的情况下,互相连通的排出部50的导通孔51周围及显影剂供给部74的连通孔81的周围至少任意一个实现了密封,因此可以尽量防止在色粉箱72的容器收容空间77漏出显影剂。因此,利用者进行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更换时,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手被显影剂弄脏。
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30,大致为圆筒状,因此可以收容在细长的长方体状的包装箱内,与第一现有技术的色粉盒1相比,运送及补给极为容易。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透视图。图28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主视图。图29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左侧视图。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包括容器主体131及支撑部件132。容器主体131,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存放有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的色粉等显影剂。支撑部件132,将容器主体131支撑为可绕其轴线L131自由旋转。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可存放例如1400克的显影剂。以后,有时会将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表述为旋转轴线L131。
图30是表示容器主体131的主视图。图31是表示容器主体131的左侧视图。图32是表示容器主体131的右侧视图。容器主体131包括第一容器部133、第二容器部134及第三容器部135。容器主体131轴线L131方向的长度尺寸A131,例如可以为458毫米。
第一容器部133被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第一容器部133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3例如可以为160毫米。第一容器部133,如图30所示,在其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片136,该第一突起片136,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作为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底部133a向作为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开口端部133b呈螺旋状地延伸。第一突起片136如果详细进行说明则如下形成:从第一容器部133的底部133a看,从底部133a向开口端部133b,以将第一容器部133的轴线L133作为中心并逆时针旋转的方式呈螺旋状延伸。
在第一容器部133的底部133a,如图30及图31所示,形成在从开口端部133b向底部133a的方向突出的作为连接部的嵌合凸部137及补给口部145。嵌合凸部137,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状为两个。补给口部145,以在旋转轴线L131方向贯通并开口为与第一容器部133的轴线L133同轴的圆形的方式,在第一容器部133的底部133a的中央部形成。在补给口部145上安装有对应于其形状形成的、可在补给口部145装卸地补给盖146,该补给盖146,在实现了与补给口部145间的密封的状态下,不会由于容器主体131的旋转而脱离。通过使补给盖146从补给口部145脱离,而连通容器主体131的内空间和外空间,在该状态下可以将显影剂补给到容器主体131内。
嵌合凸部137,详细的说,被配置在补给口部145的半径方向外侧、以第一容器部133的轴线L133为轴互相对称的位置。嵌合凸部137,进一步详细的说,如图31所示,被形成为:从第一容器部133的底部133a看,以旋转轴线L131为中心的顺时针的旋转方向即旋转方向R的上游侧部分137a,具有垂直于圆周方向延伸的平面。此外嵌合凸部137的旋转方向R的下游侧部分,被形成为随着向旋转方向R的下游侧而逐渐向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倾斜。嵌合凸部137从底部133a的剩余部分向轴线L133方向的突出量A137,例如可以为8毫米。这种嵌合凸部137,可在设置于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主体侧连接部183上(参照图53)进行装卸。
此外在第一容器部133的底部133a中外周面和端面连通的面133c,如图30所示,被形成为:从开口端部133b到底部133a逐渐向半径方向内侧倾斜的曲面状。
第二容器部134被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第二容器部134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4例如可以为210毫米。第二容器部134,如图30所示,在其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片139,该第二突起片139,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作为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底部134a向作为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开口端部134b呈螺旋状延伸。第二突起片139如果详细进行说明则如下形成:从第二容器部134的底部134a看,从底部134a向开口端部134b,以将第二容器部134的轴线L134作为中心并顺时针旋转的方式呈螺旋状延伸。即第二突起片139,与第一突起片136反向地延伸而形成。第一容器部133的第一突起片136及第二容器部134的第二突起片139的节距A11,例如可以为30毫米。此外从第一突起片136及第二突起片139的内周部的残余部分到半径方向内侧的突出量A12,例如可以为6毫米。
在第二容器部134的底部134a中,至少外周面和端面连通的面,被形成为:从开口端部134b到底部134a逐渐向半径方向内侧倾斜的曲面状。详细的说,第二容器部134的底部134a的端面134c,被形成为其中心部在从开口端部134b向底部134a的方向突出的部分球面状。在从第二容器部134的开口端部134b的端面靠近底部134a设有间隔的位置中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设有间隔地设置多个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引导突起片14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引导突起片140在轴线方向的尺寸,例如可以为2.5毫米。
第二容器部134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4,比第一容器部133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3长,例如设为长30毫米或30毫米以上。如上所述,第一容器部133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3例如可以为150毫米,第二容器部134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4例如可以为215毫米。此外,第一容器部133除去第一突起片136的内周部的内径D133、及第二容器部134除去第二突起片139的内周部的内径D134,例如可以为105毫米。
图33是表示第三容器部135的透视图。图34是将第三容器部135附近放大表示的主视图。图35A是从图34的剖面线S351-S351看的剖视图,图35B是从图34的剖面线S352-S352看的剖视图。同时还参照图30。第三容器部135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第三容器部135,详细的说,在其外周部的轴线方向中间部,设置向半径方向内侧陷入的凹部、即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并且设置形成于第一凹部141上的、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孔143。第三容器部135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5例如可以为80毫米。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径D135,被形成为比作为剩余部分的第一容器部133及第二容器部134的内径D133、D134大。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径D135,例如可以为110毫米。
第一凹部141,沿旋转方向R延伸而形成,并且被形成为轴线方向的尺寸W141比旋转方向R的尺寸A141小,在旋转方向R下游侧的端部具有与旋转方向R交叉的端壁部141a。排出孔143,在第一凹部14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壁部141a的一部分上形成。第二凹部142,沿旋转方向R延伸而形成,并且被形成为轴线方向的尺寸W142比旋转方向R的尺寸A142小,从第一凹部141向第三容器部135的圆周方向设有间隔地进行设置。优选的是,第一凹部141在旋转方向R的尺寸A141,为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外周长的1/4~1/2。第一凹部141在旋转方向R的尺寸例如可以为120毫米,在轴线方向的尺寸W141例如可以为30毫米。此外第二凹部142在旋转方向R的尺寸A142例如可以为30毫米,在轴线方向的尺寸W142例如可以为120毫米。
第一凹部141,详细的说,还具有底壁部141b、第一侧壁部141c及第二侧壁部141d。第一凹部141的底壁部141b,沿旋转方向R延伸,其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与端壁部141a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连通,旋转方向R上游侧端部,与在第一凹部141和第二凹部142之间、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外周部平滑地连通。第一凹部141的底壁部141b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和旋转方向R上游侧端部之间的旋转方向R中央部,被配置在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半径方向内侧,大致形成为以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L135为轴线的部分圆筒形状。第一凹部141的底壁部141b的旋转方向R中央部的外周部的曲率半径例如可以为49毫米。
第一凹部141的第一侧壁部141c,被配置在第一凹部141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侧,沿旋转方向R延伸,其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与端壁部141a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连通,其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底壁部141b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连通,其半径方向外侧部分与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外周部连通。第一凹部141的第二侧壁部141d,被配置在第一凹部14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沿旋转方向R延伸,其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与端壁部141a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连通,其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底壁部141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连通,其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与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外周部连通。第一凹部的第一侧壁部141c及第二侧壁部141d,以从底壁部141b立设在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进行设置,底壁部141b和第一侧壁部141c垂直,此外底壁部141b和第二侧壁部141d垂直。
排出孔143,在第一凹部141的端壁部141a的轴线方向中间部,靠近半径方向外侧,开口成以轴线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状。因此排出孔143,在第一凹部141的端壁部141a中,在比第一凹部141的底壁部141b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半径方向外侧、且比第一侧壁部141c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且比第二侧壁部141d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位置开口。进一步详细的说,排出孔143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面,与第一凹部141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的、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周面平滑地连通。
第二凹部142,详细的说,具有底壁部142b、第一侧壁部142c及第二侧壁部142d。第二凹部142的底壁部142b,沿旋转方向R延伸,其旋转方向R上游侧端部及下游侧端部,与在第一凹部141和第二凹部142之间、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外周部平滑地连通。第二凹部142的底壁部142b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和旋转方向R上游侧端部之间的旋转方向R中央部,被配置在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半径方向内侧,大致形成为以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L135为轴线的部分圆筒形状。第二凹部142的底壁部142b的旋转方向R中央部的外周部的曲率半径例如可以为49毫米。
第二凹部142的第二侧壁部142c,被配置在第二凹部142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侧,沿旋转方向R延伸,其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底壁部142b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连通,其半径方向外侧部分与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外周部连通。第二凹部142的第二侧壁部142d,被配置在第二凹部14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其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底壁部14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连通,其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与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外周部连通。第二凹部的第一侧壁部142c及第二侧壁部142d,以从底壁部142b立设在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进行设置,底壁部142b和第一侧壁部142c垂直,此外底壁部142b和第二侧壁部142d垂直。
在第三容器部135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及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外周部,如图34所示,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多个排出引导片144,使其在圆周方向上互相设有间隔,并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进行配置。设置于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排出引导片144,详细的说,从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逐渐向旋转方向R倾斜。此外设置于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排出引导片144,详细的说,从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逐渐向旋转方向R倾斜。从第三容器部135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外周部向排出引导片144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突出量,例如可以为1毫米。此外上述排出引导片144的长度方向尺寸例如可以为24毫米,排出引导片144的长度方向和第三容器部136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φ例如可以为30度。
容器主体131,连接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和第一容器部133的开口端部133b,并连接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二容器部134的开口端部134b,从而一体成型。这种容器主体131,可以通过将例如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吹塑成型制造而成。由此可以容易地制造容器主体131,并且可以减少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构成零部件的数量。
第一容器部133的底部133a成为容器主体131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133a,第二容器部134的底部134a成为容器主体13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134a。如此以使第一容器部133、第二容器部134及第三容器部135的各轴线L133、L134、L135同轴的方式对其进行连接,形成容器主体131。此外在该状态下,第三容器部135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除去轴线方向两端部133a、134a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因此第三容器部135的第一容器凹部141、第二容器凹部142及排出孔143,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除去轴线方向两端部133a、134a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由第一容器部133的轴线L133、第二容器部134的轴线L134及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L135构成。
图36是表示支撑部件132的主视图。图37是表示支撑部件132的右侧视图。支撑部件132,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具有内周部148,该内周部148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支撑:包括如上构成的容器主体131的至少第三容器部135的部分。内周部148具有以轴线L132为中心的圆筒内周面。支撑部件132,在平行于轴线L132的假想平面上含有支撑台149,该支撑台149具有至少3点或3点以上的抵接部149a。支撑台149的抵接部149a,也可以被形成为例如以平行于轴线L132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两个长方形的平面。可以通过使该支撑台149的抵接部149a与水平面相抵接,而将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轴线L148配置为与上述水平面平行。支撑部件132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2,被设定为比第三容器部135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5大。支撑部件132在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132,例如可以为100毫米。
在将支撑台1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在支撑部件132上,在其上部形成向一个水平方向的一个方向即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突出的排出部150。在排出部150中支撑部件13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形成导通孔151,该导通孔151,沿着上述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贯通,并开口为在平行于支撑部件的轴线L132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圆状。导通孔151的长度方向的内径,被设定为大于等于容器主体的第一凹部141的轴线方向的尺寸W141及第二凹部142的轴线方向的尺寸W142。
在支撑部件132的排出部150上设置有作为导通孔开闭单元的挡板部165,将导通孔151的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下游侧的开口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挡板部165,包括挡板165a及挡板引导部165b。挡板引导部165b,沿垂直于上述第一水平方向的水平方向即第二水平方向延伸,在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上游侧端部开有导通孔151。挡板165a,在挡板引导部165b上被支撑为:可在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及与上述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反向的第二水平方向另一方向B12上自由滑动移位。
挡板165a,可以通过沿着挡板引导部165b滑动移位,配置在图3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使导通孔151的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下游侧的开口为闭状态的闭位置P1、及使导通孔151的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下游侧的开口为开状态的开位置P2。此外挡板165a,限制从闭位置P1向第二水平方向另一方向B12下游侧的滑动移位,并且限制从挡板引导部165b的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下游侧端部沿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的滑动移位。即,开位置P2,与闭位置P1相比在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下游侧,且与挡板引导部165b的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下游侧端部相比在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上游侧。如此,挡板165a,在配置于闭位置P1的状态下,通过沿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滑动移位而被配置到开位置P2,在配置于开位置P2的状态下,通过沿第二水平方向另一方向B12滑动移位而被配置到闭位置P1。
此外,在支撑部件132上设置有作为导出单元的导出部件138及作为封止单元的封止片166。导出部件138,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等高分子树脂构成,被形成为具有挠性及弹性的片状,其固定端部被设置在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详细的说被设置在面向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的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上游侧端部的部分。封止片166,被形成为例如由聚乙烯构成的具有柔性的片状,其固定端部被设置在面向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的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上游侧端部的部分。导出部件138的固定端部被层叠在封止片166的固定端部的上表面部。以后对导出部件138及封止片166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支撑部件132上,形成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两个连接突起部152。一个连接突起部152,在将支撑台1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被配置在排出部150的上方,另一个连接突起部152,被配置在以轴线L132为轴而与上述一个连接突起部152对称的位置。此外在支撑部件132上,在将支撑台1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形成第一引导片153,该第一引导片153,被配置在排出部150的下方,向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突出,并平行于轴线L132延伸。进而在支撑部件132上,在将支撑台1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形成第二引导片154,该第二引导片154,被配置在排出部150的上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相反的方向即第一水平方向另一方向F12突出,平行于轴线L132延伸。
图38是表示支撑部件132的分解右侧视图。支撑部件132,在设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通过轴线L132,可以由随着向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而向上方倾斜的假想平面分割为2个,详细的说,可以分割为:上述假想平面下方的第一支撑部155、和上述假想平面上方的第二支撑部156。第一支撑部155包括支撑部件132中的:第一引导片153、排出部150、各连接突起部152的一个部分152a、支撑台149、及内周部148的第一引导片153侧的部分148a。第二支撑部156包括支撑部件132中的:第二引导片154、各连接突起部152的另一部分152b、及内周面148的支撑台149侧的部分148a。
第一支撑部155和第二支撑部156,通过螺钉部件157可装卸地连接。详细的说,通过螺钉部件157连接第一支撑部155的各连接突起部152的一个部分152a、和第二支撑部156的各连接突起部152的另一部分152b。由此支撑容器主体131时,预先分割支撑部件132,可以通过使分割后的支撑部件132从半径方向外侧支撑容器主体131的包括第一及第二凹部141、142以及排出孔143的部分,而经过全周支撑容器主体131,可以容易地进行这种组装作业。
图39是从图37的剖面线S39-S39看的剖视图。同时参照图37。在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一支撑凸部158。在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二支撑凸部159。此外在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三支撑凸部160,该第三支撑凸部160,在上述第二支撑凸部159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并与第二支撑凸部159设有间隔,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第二支撑凸部159和第三支撑凸部160在轴线方向的间隔,被设定为比容器主体131的第二容器部134的引导突起片140在轴线方向的尺寸稍大,例如可以为3毫米。
在第一支撑凸部158及第二支撑凸部159上,在圆周方向设有间隔且等间隔地各设置多个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支撑突起片16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上述支撑突起片161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前端部,具有弯曲为圆筒外周面状的支撑面。第一支撑凸部158及第二支撑凸部159的各支撑突起片161中,以轴线L132为中心通过各引导突起片140的前端部的假想圆的直径,被设定为比第一容器部133的外周部的外径及第二容器部134的除去引导突起片140的外周部的外径稍大,例如可以为107毫米。第三支撑凸部160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第二容器部134的除去引导突起片的外周部的外径稍大,例如可以为107毫米。
与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中第一支撑凸部15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邻接,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陷入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一支撑凹槽167。与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中第二支撑凸部159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侧邻接,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陷入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二支撑凹槽168。此外在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凸部159和第三支撑凸部160之间,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陷入并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三支撑凹槽169。第一支撑凹槽167及第二支撑凹槽168在轴线方向的尺寸,例如可以为7毫米。第三支撑凹槽169在轴线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容器主体131的第二容器部134的引导突起片140的轴线方向尺寸稍大,例如可以为3毫米。
图40A是表示密封件147的主视图,图40B是表示垂直于密封件147的圆周方向的剖面的图。作为密封单元的密封件147,由具有柔性及弹性的、例如硅橡胶等合成树脂构成。密封件147,如图40A所示,被大致形成为圆环状。密封件147,如图40B所示,包括基部147a及抵接部147b。密封件147的基部147a,以使其垂直于以轴线L147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状的方式被形成。密封件147的抵接部147b,在基部147a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从半径方向内侧部突出,以使其从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逐渐向半径方向外侧倾斜。
密封件147的基部147a的内周部的直径,被设定为比容器主体131的第一容器部133的外周部及第二容器部的除去引导突起片140的外周部的外径小,例如可以为99毫米。此外密封件147的基部147a及抵接部147b的外周部的直径,被设定为与以旋转轴线L131为中心并通过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3的各排出引导片144的外周部的假想圆的直径相等、或比上述假想圆的直径大,例如可以为115毫米。此外密封件147在轴线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在支撑部件132的第一及第二支撑凹槽167、168在轴线方向的尺寸以下,例如可以为6毫米。
图41是表示组装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2是从图41的剖面线S42-S42看的剖视图。在组装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之前,将支撑部件132分割为第一支撑部155和第二支撑部156。此外此时将两个密封件147中的一个密封件147安装在容器主体131的第一容器部133上,以使其粘合卷绕在第一容器部133的开口端部133b,并且使密封件147的基部147a粘合在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端面。此外将另一个密封件147安装在容器主体131的第二容器部134上,以使其粘合卷绕在第二容器部134的开口端部134b、即引导突起片140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侧,并且使密封件147的基部147a粘合在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端面。
通过第一支撑部155和第二支撑部156,从半径方向外侧挟持包括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部分。在该状态下,通过螺钉部件157连接第一支撑部155和第二支撑部156。
图43是从图29的剖面线S43-S43看的剖视图。在由支撑部件132支撑容器主体131的状态下,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和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轴线L132,完全或几乎一致,容器主体131可相对于支撑部件132绕轴线L131自由旋转。在该状态下,将支撑部件132的支撑台149设置在水平面上时,容器主体131的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从水平面分离,水平面和旋转轴线L131变为平行。
在支撑部件132中,详细的说,第一支撑凸部158的各支撑突起片161,与第一容器部133的外周部抵接,第二支撑凸部159的各支撑突起片161,与第二容器部134中除去引导突起片140的外周部抵接。如此第一容器部133的外周部,通过第一支撑凸部158的各支撑突起片161,在圆周方向设有相等间隔地大致支撑4点,并且通过第二支撑凸部159的各支撑突起片161,在圆周方向设有相等间隔地大致支撑4点。由此可以使第一容器部133的外周部和第一支撑凸部158之间、以及第二容器部134的外周部和第二支撑凸部159之间的抵抗容器主体131的旋转的摩擦力变得极小。
第一容器部133的密封件147,嵌入到支撑部件132的第一凹槽167,密封件147的抵接部147b,与第一支撑凸部15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面经过全周进行抵接。第二容器部134的密封件147,嵌入到支撑部件132的第二支撑凹槽168,密封件147的抵接部147b,与第二支撑凸部159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面经过全周进行抵接。通过这样的两个密封件147,而在容器主体131的第一及第二凹部141、142和排出孔143以及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中的容器主体131和支撑部件132之间,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实现了密封。
容器主体131的第二容器部134的引导突起片140,嵌入支撑部件132的第三支撑凹槽169,以相对于支撑部件132限制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滑动移位。由此,容器主体131,相对于支撑部件132被限制了在中心方向上的滑动移位。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各排出引导片144的外周部,与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抵接。如此,支撑部件132,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将容器主体131的至少包括第一凹部141的部分支撑为可绕旋转轴线L131自由旋转。
图44是从图28的剖面线S44-S44看的剖视图。图45A及图45B是将图44的一部分XLV放大表示的图。图44及图45A是容器主体131相对于支撑部件132位于初期状态时的图。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在搭载于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的上方。上述导通孔151,详细的说,如图45A所示,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与导通孔151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210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φ,为30度~7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角度φ例如可以为45度。
导出部件138,其固定端部138a被设置在面向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的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上游侧端部的部分,并且该导出部件138沿旋转方向R上游侧延伸,自由端部138b,可以与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第一凹部141的至少底壁部141b及第二凹部142b的外周面弹性抵接。此外导出部件138的自由端部138b,相对于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第一凹部141的至少底壁部141b及第二凹部142b的外周面,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θ并抵接。详细的说,上述角度θ,是面向导出部件138的自由端部138b的上方和各凹部141、142的底壁部141b、142b的外周面所成的角度。
封止片166,其固定端部166a被设置在面向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的第一水平方向F11上游侧端部的部分。封止片166除去固定端部166a的部分166b,在容器主体131相对于支撑部件132位于初期状态时,覆盖第一凹部141的至少端壁部141a,被设置为可以通过例如热熔等脱离。如此在初期状态,排出孔143由封止片166除去固定端部166a的部分166b挡住。由此在初期状态,利用者即使将挡板部165的挡板165a误配置在开位置P2,也可以防止从导通孔151排出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
通过从上述初期状态使容器主体131绕旋转轴线L131沿旋转方向R旋转,封止片166除去固定端部166a的部分166b从第一凹部141的端壁部141a脱离,排出孔143被打开。此外从第一凹部141的端壁部141a脱离的、封止片166除去固定端部166a的部分166b,如图45B所示,在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和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之间。由此利用者不用直接去除封止片166,而通过旋转容器主体131就可以容易地使排出孔143打开。
将支撑部件132的支撑台149设置在水平面上,在存放有显影剂的状态下,容器主体131的内空间,形成以下2层:显影剂层,由显影剂占据;气体层,由显影剂层上方的气体占据。从第一容器部133看第二容器部134,使容器主体131以旋转轴线L131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一容器部133的显影剂层的显影剂,通过第一突起片136而沿旋转轴线L131在从第一容器部133向第三容器部135的第一输送方向C11(参照图28)上进行输送。此外此时第二容器部134的显影剂层的显影剂,通过第二突起片139而沿旋转轴线L131在从第二容器部134向第三容器部135的第二输送方向C12(参照图28)上进行输送。通过如此绕旋转轴线L131旋转容器主体131,可以向排出孔143输送存放的显影剂。进而在第三容器部135中,向第一输送方向C11的显影剂、和向第二输送方向C12的显影剂互相冲突,由此可以搅拌显影剂。
输送显影剂时,对显影剂施加从包含第一及第二突起片136、139的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的内周部向第三容器部135的力。存放在容器主体131中的显影剂的量很多时,在从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的内周部到第一及第二突起片136、139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突出量A12以内配置的显影剂,由于容器主体131旋转而主要被搅拌,在容器主体131内保持平衡。
图46A~图46B及图47A~图47B,是用于说明以下动作的图:在容器主体131在绕旋转轴线L131的旋转方向R上旋转时,在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内的显影剂被引导到支撑部件132的导通孔151之前的动作。同时参照图33、图35A~图35B及图43。在容器主体131被指示通过支撑部件132绕旋转轴线L131自由旋转的状态下,形成面向第三容器部135的第一凹部141和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的第一保持空间162a。第一保持空间162a,除去排出孔143大致为闭合的空间,被配置在排出孔143的旋转方向R上游侧,经由排出孔143与容器主体131内的空间连通。此外形成面向第三容器部135的第二凹部142和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面148的第二保持空间162b。第二保持空间162b为大致闭合的空间。
容器主体131在旋转方向R上旋转,从图46A所示的、排出孔143及第一保持空间162a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层163的上表面163a的上方的状态,变为图46B所示的、排出孔143及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旋转方向R下游部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层163的上表面163a的下方的状态时,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层163的显影剂,如箭头G11所示,经由排出孔143流入到第一保持空间162的旋转方向R下游部。
如上所述,排出孔143,在第一凹部141的端壁部141a的轴线方向中间部,靠近半径方向外侧,开口为以轴线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状,由此被形成。因此排出孔143,在第一凹部141的端壁部141a中,在与第一凹部141的底壁部141b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相比靠近半径方向外侧、且与第一侧壁部141c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相比靠近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且与第二侧壁部141d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相比靠近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位置开口。
例如在上述端壁部141a上排出孔143全体开口时,显影剂,通过容器主体131沿旋转方向R旋转,而沿着容器主体131的第一凹部141及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紧密按压,从而从排出孔143排出到第一保持空间162a。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容器主体131进一步沿旋转方向R旋转,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162a内的显影剂,由容器主体131的第一凹部141及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进行按压,从而存在显影剂凝结的危险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排出部143在第一凹部141的端壁部141a的一部分上形成,换言之,排出孔143的开口面积被形成为比端壁部141a的面积小,因此显影剂在第一保持空间162a中的排出孔143附近以扩散的方式排出到第一保持空间162。由此可以使排出到第二保持空间162a的显影剂为粉状,并且可以尽量防止由于上述容器主体131的旋转而造成的显影剂的凝结。
进而排出孔143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面,与第一凹部141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的、除去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周面平滑地连通。由此即使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的量变得非常少,显影剂也可以经由排出孔143容易地流入到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旋转方向R下游部。
从图46B所示的状态容器主体131进一步沿旋转方向R旋转时,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层163的显影剂,经由排出孔143流入到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旋转方向R下游部,并且变为图47A所示的状态:排出孔143A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层163的上表面163a的上方,第一保持空间162a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层163的上表面163a的下方。在这种图47A所示的状态下,在第一保持空间162a内保持预定量的显影剂。如此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显影剂的量,例如可以为6克。
从图47A所示的状态、容器主体131进一步沿旋转方向R旋转时,变为图47B所示的状态:支撑部件132的导出部件138的自由端部138b,进入第一保持空间162a,并向旋转方向R上游侧延伸,相对于第一凹部141的底壁部141b的外周面,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θ并与其弹性抵接,同时相对于该外周面滑动。此时保持在导出部件138的旋转方向R上游侧的第一保持空间162a内的显影剂,通过容器主体131沿旋转方向R旋转,而向支撑部件132流动。
导出部件138,将如此流动而来的显影剂、换言之将从容器主体131的排出孔143排出的显影剂,如箭头G12所示,沿着导出部件138的上表面而引导到导通孔151。导出部件138,相对于第一凹部141的底壁部141b的外周面滑动,以从该外周面刮取显影剂,因此能够尽量地将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显影剂全部引导到导通孔151。如此引导到导通孔151的显影剂,被引导向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外部并排出。容器主体131如此绕旋转轴线L131沿旋转方向R每旋转1次,就会向外部排出上述预定量的显影剂。
第三容器部131除去第一及第二凹部141、142的部分和支撑部件132的内周部148,如上所述,为了降低阻止容器主体131绕旋转轴线L131的旋转的摩擦力,而没有整体经过圆周方向全周与其抵接。因此如上所述,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显影剂,不是完全没有从第一保持空间162a漏出的可能性。如上所述,在第三容器部135第一凹部141及第二凹部142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及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外周部,设置有排出引导片144。设置在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排出引导片144,从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逐渐向旋转方向R倾斜,设置在第三容器部1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排出引导片144,从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向旋转方向R倾斜,因此即使在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162a内的显影剂向旋转轴线L132方向一侧及另一侧漏出的倾斜,也可以在容器主体131沿旋转方向R旋转时,通过各排出引导片144,使其在第三容器部135及支撑部件13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靠近集中。
此外如上所述形成第二保持空间162b,因此即使在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显影剂从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旋转方向R上游侧漏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由此漏出的显影剂及通过各排出引导片144而在轴线方向中间部靠近集中的显影剂,保持在第二保持空间162b内。容器主体131沿旋转方向R旋转时,变为图47A所示的状态:支撑部件132的导出部件138的自由端部138b,进入第二保持空间162b,向旋转方向R上游侧延伸,相对于第二凹部142的底壁部142b的外周面,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θ,并与其弹性抵接,且相对于该外周面滑动。此时保持在导出部件138的旋转方向R上游侧的第二保持空间162b内的显影剂,通过容器主体131沿旋转方向R旋转,而向支撑部件132流动,引导到导通孔151,并引导向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外部,从而被排出。如此容器主体131绕旋转轴线L131沿旋转方向R每旋转1次,即使显影剂从第一保持空间162a漏出,漏出的显影剂也会由第二保持空间162b保持,因此能够尽可能切实的将上述预定量的显影剂排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在将支撑台1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在支撑部件132上,在其上部形成向一个水平方向一个方向即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突出的排出部150,在排出部150中的支撑部件13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形成开口为如下长圆状的导通孔151:沿上述第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F11贯通,在平行于支撑部件的轴线L132的方向上延伸。由此即使在容器主体131中存放充满的显影剂时,由于显影剂层163的上表面163a被配置为与导通孔151高度相同、或配置在导通孔151的下方,因此可以切实的防止显影剂从容器主体131向导通孔151流出。
图48是表示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图48中,曲线H1表示在下述情况下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和时间的关系: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径D135,被形成为在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的内径D133、D134以下。此外曲线H2表示在下述情况下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和时间的关系: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径D135,被形成为比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的内径D133、D134大。
变为粉状的显影剂具有以下性质:即使在水平面上如尖尖的山似的进行放置,也会立刻变为平稳的山的形状。例如在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径D135被形成为在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的内径D133、D134以下的情况下,通过容器主体131的旋转而向排出孔143输送的显影剂,在容器主体131的旋转停止时,从排出孔143离开。这种情况下,当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的量变得非常少时,容器主体131的旋转再次开始后,很难向排出孔143输送足够量的显影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图34所示,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剩余部分即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的内径D133、134大,因此当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的量变得非常少时,能够尽量防止暂时输送到第三容器部135的显影剂从第三容器部135离开。由此在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的量非常少时,在容器主体131的旋转再次开始之后,可以尽量地向排出孔143输送足够量的显影剂。进而可以尽量的将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所有显影剂向外部排出。
如曲线H1所示,在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径D135被形成为在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的内径D133、D134以下的情况下,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的量减少时,显影剂的排出量与其敏锐对应而减少。另一方面,如曲线H2所示,在容器主体131的第三容器部135的内径D135被形成为比第一及第二容器部133、134的内径D133、D134大的情况下,与曲线H1相比,即使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的量减少,显影剂的排出量,在显影剂的量近似为零之前,基本保持恒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可以经过更长时间进行稳定的显影剂的排出。
图49是表示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和时间之间的其他关系的图表。在图49中,曲线H3,表示在搭载于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状态、在将导通孔151配置于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的下方的情况下、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此外曲线H4,表示在搭载于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状态、在将导通孔151配置于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的上方的情况下、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如曲线H3所示,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状态下,在将导通孔151配置于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的下方的情况下,存放在容器主体131的显影剂的量很多时,显影剂的排出量也很多,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的量减少时,显影剂的排出量与其敏锐对应也减少。另一方面,如曲线H4所示,在搭载于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状态,在将导通孔151配置于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的上方的情况下,与曲线H3相比,即使存放在容器主体131内的显影剂的量减少,显影剂的排出量,在显影剂的量近似为零之前,基本保持恒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可以经过更长时间进行稳定的显影剂的排出。
此外,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中,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状态下,显影剂充满时,显影剂层163的上表面163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为与导通孔151基本相同的位置或在导通孔151的下方。由此,如图49的曲线H4所示,可以抑制流动性良好的状态中的显影剂的排出量。此外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70A、70B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与导通孔151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210,相对于水平面211所成的角度小于30度的情况下,由发明者的实验表面: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存在很多显影剂时,存在排出量变多的趋势。此外上述角度φ超过70度的情况下,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的显影剂减少时,存在排出量变少的可能性。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可以通过支撑部件132稳定支撑容器主体131并且使其绕旋转轴线L131旋转。将存放显影剂的现有技术的圆筒状的容器以使其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立设放置时,存在容器下方的显影剂凝结的危险性。此外为了尽量防止这种显影剂的凝结,将上述容器以使其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设置在水平面上时,使上述容器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中,可以通过将支撑部件132的支撑台设置在水平面上,使容器主体131的轴线L131平行于水平面而对其进行稳定配置。此外即使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的显影剂部分凝结,例如可以通过利用者将挡板部165的挡板165a配置在闭位置P1并使容器主体131旋转,而容易地将显影剂搅拌为粉状。
进而容器主体1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133a、134a中外周面和端面连通的面133c、134c,如上所述被形成为向半径方向内侧倾斜的曲面状,因此即使将容器主体1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133a、134a的任意一个设置在水平面上,并使轴线L131垂直于水平面而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立设在水平面上,也不容易倾倒。由此防止利用者以使轴线L131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立设放置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可以减少存放的显影剂凝结的主要因素。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支撑部件132,将容器主体131的至少包括第三容器部135的部分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进行支撑。进而在容器主体131和支撑部件132之间设置两个密封件147,如上所述实现密封,因此即使容器主体131旋转,也可以防止显影剂从容器主体131和支撑部件132之间漏出。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显影剂的排出量取决于第一保持空间162a的容积和容器主体131的旋转速度。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中,为凹槽设置有第一及第二凹槽141、142两个、且仅在第一凹槽141设置排出孔143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想要在容器主体131每旋转1次显影剂的排出量就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如下构成:使第二凹槽142为与第一凹槽141相同的形状,并设置排出孔143。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凹槽的数量及排出孔的数量。
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A的剖视图。图51是将色粉箱172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52是将色粉箱172附近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50是从图像形成装置70A的正面外装部71a侧看的剖视图,为了容易理解,而省略其厚度。此外图像形成装置70A,设其被设置于水平面上,从正面外装部71a向背面外装部71b的方向即正反方向E,平行于水平面。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打印装置及复印装置等电子照相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A,包括上述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后简单表述为“装置主体”)71。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经由设置在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装部71a的自由开闭的容器装卸口(未图示),而被可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71所具有的色粉箱172上。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在比正面外装部71a靠近背面外装部71b的一侧设置筐体正面部93,形成在厚度方向贯通且可插通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开口部。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在比背面外装部71b靠近正面外装部71a的一侧设置筐体背面部94。通过包含筐体正面部93及筐体背面部94的筐体(未全部图示),保持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的各种结构。
色粉箱172包括壳体173、显影剂供给部174、搅拌部件175及供给辊176。壳体173的内空间,由显影剂供给部174至少分割为容器收容空间177和搅拌空间178。容器收容空间177,面向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装部71a打开。搅拌空间178是大致上关闭的空间。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被配置在上述容器收容空间177内。
在面向容器收容空间177的壳体173的上壁部173a,形成第一引导凹槽179,该第一引导凹槽179,可以嵌入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的第一引导片153,并沿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延伸。第一引导凹槽179,能够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的第一引导片153的长度方向,换言之在与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平行的、从正面外装部71a向背面外装部71b的方向的安装方向E11及作为与安装方向E1相反方向的脱离方向E12,可滑动地进行嵌合。此外在与面向容器收容空间177的壳体173的上述上壁部173a相向的下壁部173b上,形成第二引导凹槽180,该第二引导凹槽180,可以嵌入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的第二引导片154,并沿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延伸。第二引导凹槽180,能够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的第二引导片154的长度方向,换言之在装置主体71的安装方向E11及脱离方向E12,可滑动地进行嵌合。
显影剂供给部174,是将壳体173的内空间分割为容器收容空间177和搅拌空间178的板状部件,设置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以连通容器收容空间177和搅拌空间178的连通孔181。此外在显影剂供给部174的连通孔181的下方,设置有向容器收容空间177突出的引导部件182。
图53是将主体侧连接部183放大表示的透视图。来自装置主体71的电动机等驱动源84的、用于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容器主体131旋转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等减速装85传递到主体侧连接部183。主体侧连接部183包括旋转轴186、连接支座187及弹簧部件188。旋转轴186,其轴线L186平行于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可自由旋转地插通轴承部189,其自由端部被配置在容器收容空间177内,所述轴承部189,被设置为:在厚度方向贯通作为装置主体71的背面外装部71b侧的壳体173的背壁部的筐体背面部94。
连接支座187,被形成为大致圆盘状,面向容器收容空间177,与旋转轴186一体绕轴线L186自由旋转,与旋转轴186的自由端部连接。在与连接支座187面向筐体背面部94的表面部相反的表面部187a的中央部,设置有可嵌入补给口部145的辅助凹槽196,该补给口部145,以旋转轴186的轴线L186为轴线向筐体背面部94侧陷入,被安装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补给盖146上。此外在连接支座187的上述表面部187a的上述辅助凹槽196的半径方向外侧,形成多个嵌合凹槽190,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两个,该嵌合凹槽190,被配置在以旋转轴186的轴线L186为轴而互相对称的位置上,向筐体背面部94侧陷入。这些嵌合凹槽190,为与容器主体131的各嵌合凸部137对应的形状,使容器主体131的各嵌合凸部137嵌入嵌合凹槽190,从而嵌合凸部137和嵌合凹槽190嵌合。
此外连接支座187,可在旋转轴186的轴线方向上自由移位,而不会从旋转轴186的自由端部脱落。此外由压缩螺旋弹簧等实现的弹簧部件188,被配置在筐体背面部94和连接支座187之间,连接支座187施加向从筐体背面部94离开的方向的弹簧力,而不会阻碍旋转轴186及连接支座187的旋转。通过包括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容器主体131的嵌合凸部137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133a、和主体侧连接部183的连接支座187,形成联轴器结构。因此容器主体131的嵌合凸部137,能够可装卸地与主体侧连接部183的连接支座187连接。
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安装在装置主体171上时,使旋转轴线L131和安装方向E11平行,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装部71a插入到色粉箱172的容器收容空间177内。此时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的第一引导片153与壳体173的第一引导凹槽179嵌合,并且支撑部件132的第二引导片154与壳体173的第二引导凹槽180嵌合,阻止支撑部件132向除去安装方向E11及脱离方向E12以外的方向的移位。在该状态下,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安装方向E11移位,将其配置在安装位置,该安装位置为支撑部件132的排出部150的导通孔151和显影剂供给部174的连通孔181连通的位置。此时主体侧连接部183的连接支座187通过容器主体131的嵌合凸部137而向安装方向E11被按压退缩,从而压缩弹簧部件188。
在色粉箱172中,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设置限制部件(未图示),进行支撑部件132向安装方向E11及脱离方向E12的移位的限制及限制的解除。全部排出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显影剂时,利用者解除由上述限制部件进行的对支撑部件132的限制,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向脱离方向E12移位,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从装置主体71脱离。
在色粉箱172的显影剂供给部174面向容器收容空间177的连通孔181的周围,设置有用于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挡板部165的挡板165a滑动移位的挡板移位单元(未图示)。使轴线方向L131与安装方向E11平行,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装部71a插入色粉箱172的容器收容空间177时,通过挡板移位单元,配置在闭位置P1的挡板165a在第二水平方向一个方向B11滑动移位,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被配置在安装位置时,挡板165a被配置在开位置P2。此外使安装在装置主体71上并配置在安装位置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脱离方向E12移位,从而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从装置主体71脱离时,通过挡板移位单元,配置在开位置P2的挡板165a在第二水平方向另一方向B12滑动移位,被配置在闭位置P1。
此外,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的排出部150的导通孔151的周围、以及色粉箱172的显影剂供给部174的面向容器收容空间177的连通孔181的周围中至少任意一个,设置密封件(未图示),用于防止从导通孔151向连通孔181流下的显影剂漏出到搅拌空间178之外。
如图52所示,用于使主体侧连接部183、搅拌部件175和供给辊176旋转的驱动源84以及减速装置85等驱动部,被配置在装置主体71上筐体背面部94和背面外装部71b之间。因此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被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被配置在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中央部。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中,如上所述,从容器主体131的支撑部件132到形成嵌合凸部137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133a的端面的长度尺寸,被形成为比从支撑部件132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134a的端面的长度尺寸小。
例如在如图60A及60B所示的第一现有技术的色粉瓶15,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一个端部15a排出显影剂并且与驱动源连接的开口部18,在此情况下,上述开口部18被配置在显影剂供给口附近、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正反方向中央部。此时,现有的色粉瓶15的轴线方向的尺寸,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反方向中央部到正面部的尺寸来设定,因此很难使容器的容量变大。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A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中,支撑部件132被配置在容器主体131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因此在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中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支撑部件132被配置在装置主体71中的正反方向E中间部。由此使容器主体131从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中间部伸展到正面部,并且从正反方向E中间部伸展到背面,从而可以使其与现有的色粉瓶15相比容量变得极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1所示,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134a,从筐体正面部93向正面外装部71a侧伸出。
此外通过使从容器主体131的支撑部件132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133a的端面的长度尺寸,比从支撑部件132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134a的端面的长度尺寸小,从而可以确保在装置主体71的背面部设置驱动部的区域,该驱动部包括与容器主体131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133a的嵌合凸部137连接的驱动源84、以及减速装置85。如此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起到了以下两个无与伦比的效果:有效地利用了装置主体71内的空间,且尽可能地增大了显影剂的存放量。
在如此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对驱动源84进行驱动使连接支座187旋转时,在连接支座187的嵌合凹槽190和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嵌合凸部137嵌合的状态下,直接使容器主体131绕旋转轴线L131旋转。此外,在连接支座187的嵌合凹槽190和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嵌合凸部137没有嵌合的状态下,在连接支座187的嵌合凹槽190和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嵌合凸部137嵌合之前,在不长的期间内,仅连接支座187产生角移位,连接支座187的嵌合凹槽190和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嵌合凸部137嵌合时,由弹簧部件188施加弹簧力,连接支座187的嵌合凹槽190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嵌合凸部137紧密地进行嵌合。容器主体131绕旋转轴线L131旋转。如此通过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容器主体131绕旋转轴线L131旋转,从而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的显影剂,经由支撑部件132的排出部150的导通孔151及色粉箱172的显影剂供给部174的连通孔181,供给到搅拌空间178并存放在其中。
搅拌部件175及供给辊176,互相设有间隔在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延伸,而被配置在搅拌空间178内。搅拌部件175,可绕平行于正反方向E的搅拌轴线L175自由旋转,具有沿搅拌轴线L175方向延伸并具有挠性的刮出部件191。此外搅拌部件175,通过来自设置在装置主体71上的驱动源84的驱动力,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看在绕搅拌轴线L175的顺时针方向J11上进行旋转。供给辊176,可绕平行于正反方向E的供给轴线L176自由旋转,其外周面部例如由海绵等多孔质的树脂构成。此外供给辊176,通过来自设置于装置主体71上的驱动源84的驱动力,从装置主体71正面看在绕搅拌轴线L176的顺时针方向J12上旋转。
设置有搅拌壁部192,该搅拌壁部192,面向色粉箱172的搅拌空间178,与显影剂供给部174连通,沿装置主体71的正反方向E延伸,垂直于搅拌部件175的搅拌轴线L175的剖面形状呈大致U字状,被形成为上方打开的部分圆筒内周面状。将显影剂从1处的连通孔181供给到搅拌空间178内,但如上所述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排出的显影剂,不仅被搅拌而且与气体混合变为微细粉状,流动性极好,因此即使仅从连通孔181供给,在搅拌空间178中也会向搅拌轴线L175方向扩散。存放在搅拌空间178内的显影剂,通过搅拌部件175的搅拌,在搅拌空间178内进一步向搅拌轴线L175方向扩散。
搅拌部件175旋转时,搅拌从连通孔181供给而存放在搅拌空间178内的显影剂,并且刮出部件191,其自由端部与搅拌壁部192抵接,刮出存放在搅拌空间178内的显影剂并提供给供给辊176。因此对供给辊176,在其轴线L176方向大致均匀地提供微细粉状的显影剂。此外存放在搅拌空间178内的显影剂的剩余量即使变少,也仍由刮出部件191刮取并提供给供给辊176,因此可以尽量减少残留在搅拌空间178内的显影剂,直到无法提供给供给辊176。提供给供给辊176的显影剂,通过供给辊176的旋转,而以良好的状态供给到显影部200。
为了使显影部200中的双成分显影材料的色粉浓度恒定,供给辊176,由海绵形成其外周部,并进一步对其旋转进行控制。由此,供给辊176将适量的色粉在微细粉末的状态下供给到显影部200。
以下简单地对这种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容器主体131、以及色粉箱172的搅拌部件175和供给辊176的控制进行说明。设置在搅拌壁部192的色粉剩余量检测部195,检测到存放在色粉箱172的搅拌空间178的显影剂(以后,有时会表述为“色粉”)变少时,未图示的控制部,对驱动源84进行控制,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容器主体131旋转,而将色粉供给到搅拌空间178。使容器主体131旋转预定的时间,还从色粉剩余量检测部195检测到存放在搅拌空间178的色粉量未满时,控制部,停止容器主体131的旋转,并且在未图示的显示部显示表示更换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信息,通知给利用者。在此时刻,在色粉箱172的搅拌空间178中存放有相当数量的显影剂。在色粉箱172的搅拌空间178存放显影剂之后,利用者将变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从装置主体71脱离,并将存放有显影剂的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安装到装置主体71上。由此,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70A在记录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中途,由于在色粉箱172的搅拌空间178中存放有图像形成所需要的显影剂,因此不用中断图像形成作业就可以对装置主体71进行显影剂的补给。
此外在图59所示的第一现有技术中,需要更换不仅形状非常大而且重量也非常大的色粉盒1,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更换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即可,利用者,例如只要握住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和第二容器部134,从形成嵌合凸部137的第一容器部133,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从装置主体71的筐体正面部193向安装方向E11插入到色粉箱172的容器收容空间177内即可,非常简便。此外,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从装置主体71脱离时,利用者,只要握住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第二容器部134,向脱离方向E12将其拉出即可,非常简便。
此外,为了搅拌存放的显影剂而防止凝结,以往是利用者上下左右摇动大而重的色粉盒1,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中,利用者只要绕旋转轴线L131旋转容器主体131即可,非常容易。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130中,用于搅拌存放的显影剂的构成,与现有的色粉盒1相比非常简单。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容器主体131和支撑部件132之间实现了密封,并且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被安装在装置主体71上的安装位置的情况下,互相连通的排出部150的导通孔151周围及显影剂供给部174的连通孔181的周围至少任意一个实现了密封,因此可以尽量防止在色粉箱172的容器收容空间177漏出显影剂。因此,利用者进行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更换时,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手被显影剂弄脏。
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大致为圆筒状,因此可以收容在细长的长方体状的包装箱内,与第一现有技术的色粉盒1相比,运送及补给极为容易。
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如上所述不用使用于旋转容器主体131的旋转力太大,进而容器主体131每旋转1次的显影剂的排出量尽可能为恒定量。由此无需提高容器主体131的旋转速度,即使低速也可以向色粉箱172的搅拌空间178供给显影剂,使容器主体131每旋转1次的显影剂的排出量尽可能恒定,可以向上述搅拌空间178供给显影剂,可以使驱动源84的转矩很小,可以使驱动源84为例如小型的电动机。
图5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B的剖视图。图55是将色粉箱172A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56是将色粉箱172A附近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54是从图像形成装置70B的正面外装部71a侧看的剖视图,为了容易理解,而省略其厚度。此外图像形成装置70B,设其被设置于水平面上,从正面外装部71a向背面外装部71b的方向即正反方向E,平行于水平面。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打印装置及复印装置等电子照相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B,包括上述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后简单表述为“装置主体”)71。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经由设置在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装部71a的自由开闭的容器装卸口(未图示),而被可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71所具有的色粉箱172A上。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在比正面外装部71a靠近背面外装部71b的一侧设置筐体正面部93,形成在厚度方向贯通且可插通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开口部。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在比背面外装部71b靠近正面外装部71a的一侧设置筐体背面部94。通过包含筐体正面部93及筐体背面部94的筐体(未全部图示),保持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的各种结构。
色粉箱172A包括壳体173、显影剂供给部174、搅拌部件175及供给辊176。另外,色粉箱172A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色粉箱172的结构类似,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57A~图57C是示意地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上搭载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时的挡板部165及主体挡板部197的切换动作的俯视图。在装置主体71上设置有作为供给口开闭单元的主体挡板部198,该主体挡板部198,将经由引导显影剂到显影部200的连通孔181连接的显影剂供给口197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主体挡板部198,具有在安装方向E11及脱离方向E12上自由滑动移位、并被支撑在显影剂供给部174上的挡板198a。
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导通孔151面向显影剂供给口197的状态下,被搭载在装置主体71上,此时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被配置在安装位置上。此外此时,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详细的说,在下述状态下被搭载在装置主体71上:导通孔151面向装置主体71的显影剂供给口197,面向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导通孔151的周缘部和面向装置主体71的显影剂供给口197的周缘部实现了密封。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挡板部165,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被搭载在装置主体71时,与由装置主体71的主体挡板部198进行的切换到显影剂供给口197的开状态的动作连动,将导通孔181切换为开状态。
详细的说,首先如图57A所示,通过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挡板部165,导通孔151变为闭状态,并且通过装置主体71的主体挡板部198,显影剂供给口197变为闭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被收容在装置主体71的容器收容空间177中。并且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第一引导片153与装置主体71的第一引导凹槽179嵌合,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第二引导片154与装置主体71的第二引导凹槽180嵌合,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安装方向E11上滑动移位。然后如57B所示,进一步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安装方向E11上滑动移位时,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挡板部165的挡板165a与装置主体71的显影剂供给部174抵接,并在脱离方向E12上滑动移位。此时装置主体71的主体挡板部198的挡板198a与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排出部150抵接,并在安装方向E11上滑动移位。
然后如图57C所示,进一步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安装方向E11上滑动移位并配置在安装位置上时,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挡板部165的挡板165a,在脱离方向E12上进一步滑动移位,使导通孔151为开状态。此时装置主体71的主体挡板部198的挡板198a,进一步在安装方向E11上滑动移位,使显影剂供给口197为开状态。此时变为下述状态:导通孔151面向装置主体71的显影剂供给口197,面向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导通孔151的周缘部和面向装置主体71的显影剂供给口197的周缘部实现了密封。
如此在装置主体71中设置有主体挡板部198,其将经由引导显影剂到显影部200的连通孔181连接的显影剂供给口197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因此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197为开状态,就可以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部200。即使显影剂从显影部200经由连通孔181逆流回显影剂供给口197,也可以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197为闭状态,而切实地防止逆流的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口197漏出。此外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支撑部件132的排出部150中,设置有将导通孔151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的挡板部165,因此可以通过使导通孔151为开状态,并使容器主体131绕轴线L131旋转,从而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的显影剂从导通孔151引导向外部。此外通过使导通孔151为闭状态,即使误使容器主体131绕旋转轴线L131旋转,也可以切实地防止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的显影剂从导通孔151引导到外部。进而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导通孔151面向显影剂供给口197的状态下,被搭载在装置主体71上,因此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197及导通孔151为开状态,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搭载在装置主体71上,并使容器主体131绕旋转轴线L131旋转,从而可以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的显影剂,经由导通孔151及连通孔181供给到装置主体71的显影部200。
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挡板部165,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被搭载于装置主体71上时,通过与由装置主体71的主体挡板部198将显影剂供给口197切换为开状态的动作连动,而将导通孔151切换为开状态,因此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搭载在装置主体71之前,无需预先使显影剂供给口197及导通孔151为开状态。由此,例如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搭载在装置主体71之前,预先使导通孔151为开状态,且误使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容器主体131绕轴线L131旋转,也可以切实地防止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的显影剂被从导通孔151引导到外部这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出现。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在下述状态下被搭载于装置主体71上:导通孔151面向装置主体71的显影剂供给口197,面向显影剂存放容器130的导通孔151的周缘部和面向装置主体71的显影剂供给口197的周缘部实现了密封。由此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130搭载于装置主体71的状态下,使容器主体131绕轴线L131旋转,以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130内的显影剂经由导通孔151及连通孔181供给到装置主体71的显影部200时,可以切实地防止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
此外通过使之为图54~图56所示的结构,可以得到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优点和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130及图像形成装置70、70A、70B中,作为双成分显影的情况处理,但在仅为色粉的现有系统中也可以适用。
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能够以其他的种种方式进行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的所有点只不过是简单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是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并不拘泥于说明书。进而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及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根据本发明,使由支撑部件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的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时,存放的显影剂,向设置在容器主体的排出孔进行输送。如此,支撑部件,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中间部支撑容器主体,因此即使旋转容器主体的驱动力被施加到容器主体上,也可以稳定支撑绕轴线旋转的容器主体。此外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由此可以通过容器主体旋转,将向排出孔输送并从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通过导通孔引导到外部。例如在如现有技术中仅设置将存放在旋转的容器中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孔的结构的情况下,排出孔也随着容器的旋转而旋转,为了防止从这种旋转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需要在旋转的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之间设置密封单元。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从没有与容器主体一起旋转的支撑部件的导通孔引导到外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尽量防止从没有移位的导通孔和图像形成装置间漏出显影剂。进而通过仅旋转容器主体,可以同时进行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输送及向外部的排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被设置在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因此通过容器主体旋转而向排出孔输送的、存放在容器主体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显影剂和存放在容器主体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显影剂,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互相冲突。例如在如现有技术那种向容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输送显影剂的构成中,存在输送的显影剂被按压到垂直于容器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轴线的内壁上而凝结的危险性。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容器主体的排出孔附近、即没有现有技术中垂直于轴线的壁面的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使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显影剂互相冲突,而对其进行搅拌。由此,即使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凝结,也可以通过旋转容器主体对其进行搅拌使其为粉状。
此外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一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部、以及形成为有底筒状并设置有排出孔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可装卸地与第一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连接。由此在轴线方向中间部设置排出孔,可以实现轴线方向两端闭合的筒状的容器主体。此外,例如全部排出了存放的显影剂时,在第一容器部、第二容器部及连接部件的任意一个消耗及破损的情况下,可以仅更换消耗及破损的部分,而后再度存放显影剂,因此可以提高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再循环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一个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由此通过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可以容易地实现:将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第一容器部内的显影剂,通过第一突起片向连接部件的排出孔进行输送。此外在第二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与以轴线为中心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由此通过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可以容易地实现:将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第二容器部的显影剂,通过第二突起片向连接部件的排出孔进行输送。如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即轴线方向中间部,使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显影剂互相冲突,对其进行搅拌。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排出孔及导通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密封单元,因此可以防止显影剂从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漏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容器主体旋转方向上游侧,在容器主体的外周部和支撑部件的内周部之间,设置有保持显影剂的保持部。由此容器主体旋转时,位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保持部,被配置在面向导通孔的位置,可以将保存在该保持部内的显影剂提供给导通孔,并从导通孔排出。此外容器主体,被配置为使其轴线平行于水平面,在将支撑部件的导通孔配置在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的情况下,即使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减少,也将残留在容器主体的连接部件下方的显影剂由保持部进行保持并输送到导通孔。由此使没有输送到导通孔而残留的显影剂的量减少,可以尽可能将所有的显影剂从导通孔引导到外部。
根据本发明,使由支撑部件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的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时,将存放的显影剂向设置在容器主体外周部的排出孔进行输送。支撑部件如此支撑容器主体,因此即使旋转容器主体的驱动力被施加到容器主体上,也可以稳定支撑绕轴线旋转的容器主体。此外在容器主体的外周部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内侧陷入的凹部,因此在支撑部件将容器主体的至少包括凹部的部分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的状态下,形成面向容器主体的凹部和排出孔以及支撑部件内周部的空间(以后表述为“保持空间”)。通过容器主体旋转而向排出孔输送并从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被排出到保持空间。此外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上述空间,由于其容积不变,因此能够尽量防止:从排出孔排出到保持空间并进行保持的显影剂的量,取决于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量而发生变化。因此容器主体旋转时,将显影剂从排出孔排出到保持空间,在保持空间保持有基于保持空间的容积的量的显影剂。如此保持在保持空间的显影剂,由导通孔引导到外部,因此可以尽量使容器主体每旋转1次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为恒定。例如在如现有技术那种仅设置将存放在旋转的容器内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孔的构成的情况下,排出孔也随着容器的旋转而旋转,为了防止这种从旋转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需要在旋转的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之间设置密封单元。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从没有与容器主体一起旋转的支撑部件的导通孔引导到外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尽量防止从没有移位的导通孔和图像形成装置间漏出显影剂。进而通过仅旋转容器主体,可以同时进行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输送及向外部的排出。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取决于容器主体旋转1次时排出到容器主体外的显影剂的量,但通过在容积不变的保持空间保持从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可以不与取决于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而使容器主体每旋转1次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尽可能恒定。
此外根据本发明,排出孔在凹部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形成,因此可以通过使容器主体沿上述旋转方向旋转,将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容易地从排出孔排出到保持空间。进而凹部沿旋转方向延伸而被形成,并且轴线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比旋转方向的尺寸小,因此上述保持空间也沿旋转方向延伸,并且被形成为轴线方向的尺寸比旋转方向的尺寸小,所以可以尽量防止保持在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经由排出孔返回到容器主体内。此外保持空间如上所述沿旋转方向延伸而被形成,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地设定凹部的旋转方向的尺寸,在保持空间保持希望的显影剂的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凹部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具有与旋转方向交叉的端壁部,排出孔在端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例如在上述端壁部排出孔整体开口的情况下,显影剂,通过容器主体旋转,而沿着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支撑部件的内周部被紧密按压,从而从排出孔排出到上述保持空间。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进一步旋转容器主体,保持在保持空间的显影剂,存在由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支撑部件的内周部按压而凝结的危险性。在本发明中,排出孔在端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换言之,排出孔的开口面积被形成为比端壁部的面积小,因此显影剂,在保持空间中的排出孔附近,以扩散的方式排出到保持空间。由此可以使排出到保持空间的显影剂为粉状,并且可以尽量防止由于上述容器主体的旋转而导致的显影剂的凝结。由此可以将粉状的显影剂通过导通孔引导到外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支撑部件的内周部,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的导出单元。由此可以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并保持在上述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通过导出单元引导到导通孔。
此外根据本发明,导出单元,被形成为具有挠性及弹性的片状,并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延伸,其固定端部被设置在面向支撑部件的导通孔的部分,自由端部可与容器主体的凹部中的外周面弹性抵接。在容器主体旋转的状态下,通过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延伸并与容器主体的凹部中的外周面弹性抵接的导出单元的自由端部,依次从保持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进行刮取,使其从凹部的外周面脱离,并且被引导到固定端部,进而引导到导通孔。如此可以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并保持在上述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通过导体单元切实地引导到导通孔。
此外根据本发明,导出单元的自由端部,相对于凹部中的外周面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并进行抵接。因此在容器主体旋转的状态下,导出单元,通过自由端部从凹部的外周面受到的摩擦力,向旋转方向下游侧挠曲防止从凹部的外周面脱离,可以使自由端部稳定地与凹部的外周面抵接。由此可以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并保持在上述保持空间内的显影剂通过导出单元切实地引导到导通孔。
此外根据本发明,封止单元,在容器主体相对于支撑部件位于初期状态时挡住排出孔,通过从上述初期状态旋转容器主体,打开排出孔。由此在初期状态,可以容易地防止从容器主体排出显影剂,并且不用利用者直接去除封止单元,而可以通过旋转容器主体,容易地打开排出孔,排出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
此外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排出孔,被设置在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因此通过容器主体旋转而向排出孔输送的、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显影剂和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显影剂,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互相冲突。例如在如现有技术中向容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输送显影剂的构成中,存在输送的显影剂被按压向垂直于容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轴线的内壁而凝结的危险性。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即没有现有技术中的垂直于轴线的壁面的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显影剂互相冲突,而对其进行搅拌。由此,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即使凝结,也可以通过旋转容器主体而对其进行搅拌从而使之为粉状。
此外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第一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部、和形成为筒状并设置有凹部及排出孔的第三容器部。上述第三容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与第一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连接,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与第二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连接,从而一体成型。由此可以在轴线方向中间部设置凹部及排出孔,实现轴线方向两端闭合的筒状的容器主体。此外将包括第一容器部、第二容器部及第三容器部的容器主体通过例如吹塑成型等一体成型,从而容易地进行制造。由此可以减少显影剂存放容器的构成零部件。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一个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由此可以通过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而容易地实现:将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第一容器部的显影剂,通过第一突起片向第三容器部的排出孔进行输送。此外在第二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与以轴线为中心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由此可以通过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而容易地实现:将存放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第二容器部的显影剂,通过第二突起片向第三容器部的排出孔进行输送。由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在容器主体内的排出孔附近即轴线方向中间部,使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来自轴线方向一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显影剂互相冲突,从而对其进行搅拌。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主体的凹部和排出孔以及支撑部件的导通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中的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密封单元,因此可以防止显影剂从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漏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剩余部分的内径大。变为粉状的显影剂具有以下性质:即使在水平面上如尖尖的山似的进行放置,也会立刻变为平稳的山的形状。例如在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的内径被形成为在剩余部分的内径以下的情况下,通过容器主体的旋转而向排出孔输送的显影剂,在容器主体的旋转停止时,从第三容器部离开。这种情况下,当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变得非常少时,容器主体的旋转再次开始后,很难向排出孔输送足够量的显影剂。在本发明中,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剩余部分的内径大,因此能够尽量防止暂时输送到第三容器部的显影剂从第三容器部离开。由此在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量非常少时,在容器主体的旋转再次开始之后,可以尽量地向排出孔输送足够量的显影剂。进而可以尽量的将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所有显影剂向外部排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主体的圆周方向上设有间隔设置有多个凹部,因此即使显影剂在旋转方向上游侧从面向形成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凹部及支撑部件的内周部的保持空间漏出,也可以通过面向在上述凹部的圆周方向上设有间隔而配置在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其他凹部及面向支撑部件内周部的其他保持空间,保持漏出的显影剂。由此可以尽量使容器主体每旋转1次而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为恒定。
根据本发明,使由支撑部件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的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时,将存放的显影剂向设置在容器主体外周部的排出孔进行输送。支撑部件如此支撑容器主体,因此即使旋转容器主体的驱动力被施加到容器主体上,也可以稳定支撑绕轴线旋转的容器主体。此外在支撑部件上形成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例如在如现有技术中仅设置将存放在旋转的容器中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孔的结构的情况下,排出孔也随着容器的旋转而旋转,为了防止从这种旋转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需要在旋转的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之间设置密封单元。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存放在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从没有与容器主体一起旋转的支撑部件的导通孔引导到外部,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尽量防止从没有移位的导通孔和图像形成装置间漏出显影剂。进而通过仅旋转容器主体,可以同时进行存放在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输送及向外部的排出。进而上述导通孔,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的上方。例如在将导通孔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在配置于容器主体的轴线的下方的情况下,从导通孔引导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取决于显影剂层的自重,换言之取决于存放的显影剂的量,因此存放的显影剂的量多时引导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也多,存放的显影剂的量少时引导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也少。因此可以如本发明通过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将导通孔配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的上方,而尽量使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剂的供给量,与存放的显影剂的量无关而为恒定,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的轴线与导通孔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30度~70度。例如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的轴线与导通孔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小于30度的情况下,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存在很多显影剂时,存在排出量变多的趋势,在上述角度超过70度的情况下,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减少时,存在排出量变少的可能性。因此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使从容器主体的轴线与导通孔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30度~70度,从而可以使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剂的供给量,与存放的显影剂的量无关而为尽量为恒定,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供给口开闭单元,将经由引导显影剂到显影部的通路连接的显影剂供给口,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因此可以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为开状态,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部。即使显影剂从显影部经由上述通路逆流回显影剂供给口,也可以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为闭状态,而切实地防止逆流的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口漏出。此外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将导通孔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的导通孔开闭单元,因此可以通过使导通孔为开状态,并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从而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从导通孔引导向外部。此外通过使导通孔为闭状态,即使误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也可以切实地防止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从导通孔引导到外部。进而显影剂存放容器,在导通孔面向显影剂供给口的状态下,被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因此通过使显影剂供给口及导通孔为开状态,将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并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从而可以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经由导通孔及上述通路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导通孔开闭单元,在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时,与由供给口开闭单元而将显影剂供给口切换到开状态的动作连动,将导通孔切换为开状态,因此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之前,无需预先使显影剂供给口及导通孔为开状态。由此,例如将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之前,预先使导通孔为开状态,且误使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也可以切实地防止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被从导通孔引导到外部。此外显影剂存放容器,在下述状态下被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上:导通孔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面向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导通孔的周缘部和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的周缘部实现了密封。由此在将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使容器主体绕轴线旋转,以将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经由导通孔及上述通路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部时,可以切实地防止显影剂漏出到不希望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支撑部件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分割为多个。由此支撑容器主体时,预先分割支撑部件,并使分割后的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支撑包括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部分、或包括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排出孔的部分,从而可以经过全周支撑容器主体,可以容易地进行这种组装作业。
此外根据本发明,支撑部件,包括在平行于轴线的假想平面上至少具有3点或3点以上的抵接部的支撑台,因此支撑部件,可以通过在水平面上与支撑台的抵接部抵接,使其轴线平行于水平面而稳定支撑容器主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形成可装卸地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源连接的连接部。可以通过使上述连接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源连接,对容器主体施加来自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使容器主体绕轴线进行旋转。
此外根据本发明,支撑部件被配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大致中央部,因此在使支撑部件的导通孔与显影剂供给口连通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状态下,支撑部件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正背面中央部。由此可以使容器主体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背面中央部延伸到正面部,并且从正背面中央部延伸到背面,与现有的容器相比使容量变得极大。此外可以通过使从容器主体的支撑部件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端面的长度尺寸,比从支撑部件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端面的长度尺寸小,而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部,确保设置与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连接部连接的驱动部的区域。
此外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可装卸地搭载实现上述作用的显影剂存放容器。
Claims (28)
1.一种显影剂存放容器,可自由装卸地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被形成为存放用于图像形成的显影剂的筒状,设置有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孔,通过绕轴线旋转而将存放的显影剂向排出孔输送;和
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将容器主体支撑为绕轴线自由旋转,并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容器主体的排出孔,被设置在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
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对至少包括排出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容器主体,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一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部、和形成为筒状并设置有排出孔的连接部件,
可装卸地对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和第一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进行连接,并且可装卸地对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二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一个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
在第二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与以轴线为中心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排出孔及导通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密封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的排出孔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在容器主体的外周部和支撑部件的内周部之间,设置有保持显影剂的保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在其外周部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内侧陷入的凹部,并且所述排出孔在所述凹部形成,
所述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将容器主体的至少包括凹部的部分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凹部,沿旋转方向延伸而被形成,并且轴线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比旋转方向的尺寸小,
排出孔,在凹部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凹部,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具有与旋转方向交叉的端壁部,
排出孔,在端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支撑部件的内周部,设置有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的导出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导出单元,被形成为具有挠性及弹性的片状,并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延伸,其固定端部被设置在面向支撑部件的导通孔的部分,自由端部可与容器主体的凹部中的外周面弹性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导出单元的自由端部,相对于凹部中的外周面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并进行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7~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封止单元,在容器主体相对于支撑部件位于初期状态时挡住排出孔,通过从所述初期状态旋转容器主体,打开排出孔。
14.根据权利要求7~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容器主体的凹部及排出孔,被设置在轴线方向大致中间部。
15.根据权利要求7~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容器主体,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第一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部、和形成为筒状并设置有凹部及排出孔的第三容器部,
连接第三容器部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和第一容器部的开口端部,并连接第三容器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二容器部的开口端部,由此将其一体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7~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以轴线为中心的一个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
在第二容器部的内周部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从底部向开口部在与以轴线为中心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7~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的凹部和排出孔以及支撑部件的导通孔的、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中的容器主体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经过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密封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7~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剩余部分的内径大。
19.根据权利要求7~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的圆周方向上设有间隔设置有多个凹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从半径方向外侧经过全周,将容器主体的至少包括排出孔的部分支撑为可绕轴线自由旋转,所述导通孔,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的上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的轴线与导通孔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30度~70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供给口开闭单元,将经由引导显影剂到显影部的通路连接的显影剂供给口,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
显影剂存放容器,在导通孔面向显影剂供给口的状态下,被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
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将导通孔切换为开状态及闭状态的导通孔开闭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显影剂存放容器在如下状态下被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上:导通孔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且面向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导通孔的周缘部、和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的周缘部实现了密封,
导通孔开闭单元,在显影剂存放容器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时,与由供给口开闭单元而将显影剂供给口切换到开状态的动作连动,将导通孔切换为开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2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支撑部件,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分割为多个。
25.根据权利要求1~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支撑部件,包括在平行于轴线的假想平面上至少具有3点或3点以上的抵接部的支撑台。
26.根据权利要求1~2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上,形成可装卸地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源连接的连接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
连接部,被设置在容器主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部,
从容器主体的支撑部件到轴线方向一个端部的端面的长度尺寸,被形成为比从支撑部件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端面的长度尺寸小,
支撑部件,以使导通孔与显影剂供给口连通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显影剂供给口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显影部连通。
2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可装卸地搭载有权利要求1~2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63887A JP4180406B2 (ja) | 2003-03-10 | 2003-03-10 | 現像剤収納容器 |
JP063887/2003 | 2003-03-10 | ||
JP108198/2003 | 2003-04-11 | ||
JP118983/2003 | 2003-04-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9352A true CN1759352A (zh) | 2006-04-12 |
CN100489682C CN100489682C (zh) | 2009-05-20 |
Family
ID=33125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661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9682C (zh) | 2003-03-10 | 2004-03-10 | 显影剂存放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180406B2 (zh) |
CN (1) | CN100489682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0815A (zh) * | 2010-12-17 | 2012-07-04 | 夏普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988336A (zh) * | 2015-03-18 | 2016-10-0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粉末的容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80993B2 (ja) | 2008-01-11 | 2010-11-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流動体収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93655B2 (ja) | 2008-06-27 | 2010-12-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と画像形成装置 |
-
2003
- 2003-03-10 JP JP2003063887A patent/JP41804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3-10 CN CNB2004800066164A patent/CN10048968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0815A (zh) * | 2010-12-17 | 2012-07-04 | 夏普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540815B (zh) * | 2010-12-17 | 2014-10-29 | 夏普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988336A (zh) * | 2015-03-18 | 2016-10-0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粉末的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271995A (ja) | 2004-09-30 |
CN100489682C (zh) | 2009-05-20 |
JP4180406B2 (ja) | 2008-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04465C (zh) | 供墨容器和成象设备 | |
CN1668986A (zh) | 成像装置,墨粉供给部件,调色剂容器,墨粉容器及回收方法 | |
CN1129039C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收存容器 | |
CN101046659A (zh) | 调色剂供应装置、成像设备和调色剂供应方法 | |
CN1109274C (zh) | 墨粉补充盒和电子照相的成像设备 | |
CN101046657A (zh) | 色粉补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色粉不足检测方法 | |
CN1118722C (zh) | 墨粉补充盒、密封部件和电子照相的成像设备 | |
CN1791533A (zh) | 粉体充填装置及粉体充填方法 | |
CN1179252C (zh) | 调色剂瓶、调色剂供给系统和使用该瓶和供给系统的成像装置 | |
CN1101010C (zh) | 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补充装置以及装于其上的调色剂筒 | |
CN1118723C (zh) | 盛放墨粉的粉盒部件、墨粉补充盒和电子照相的成像设备 | |
CN100351717C (zh)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
CN101038466A (zh) | 调色剂容器和使用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供应装置 | |
CN1499311A (zh) | 离接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34270A (zh) | 色粉容器及色粉填充方法 | |
CN1945458A (zh) | 显影剂补给装置 | |
CN1621958A (zh) | 图象形成装置 | |
CN1945457A (zh) | 显影剂补给装置 | |
CN1841229A (zh) | 显影装置以及利用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55071A (zh) |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系统及制造显影设备的方法 | |
CN1831671A (zh)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00351712C (zh) | 显影剂充电单元、显影设备、成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 |
CN1945459A (zh) | 显影剂补给装置 | |
CN1637646A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 | |
CN1811613A (zh) | 显影剂盒及其循环使用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