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7603A - 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7603A
CN1747603A CNA2005100998894A CN200510099889A CN1747603A CN 1747603 A CN1747603 A CN 1747603A CN A2005100998894 A CNA2005100998894 A CN A2005100998894A CN 200510099889 A CN200510099889 A CN 200510099889A CN 1747603 A CN1747603 A CN 1747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radio plot
frequency band
broadcast singal
p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98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迪林格尔
M·弗赖辛格
罗济军
P·施拉尼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747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7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第一无线电小区C3;C11中,在网络侧在第一频带DL1;DL3中发送到用户站MS的连接的信号。在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中,在网络侧在第一频带DL1;DL3中发出广播信号S。根据由用户站MS接收到的广播信号S,促使针对连接的要传输到用户站的信号从第一无线电小区C3;C11的第一频带DL1;DL3到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的第二频带DL2;DL4的连接切换。

Description

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一种相应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一种用于支持在这种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以及一种相应的网络侧的站。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经由空中接口实现在通常移动的用户站与无线电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网络侧的站,这些网络侧的站经常被称作基站并且用于分别供给无线电供电范围、所谓的无线电小区。熟知的诸如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或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的移动无线电标准是这样的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此外,也可以例如按照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标准来设计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
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当移动用户站从一个无线电小区移动到一个毗邻的无线电小区时,出现连接切换(Handover)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是识别这种小区切换,并且先前分配有第一无线电小区中的无线电资源的用户站在切换到第二无线电小区之后被分配第二无线电小区的资源。然后,用户站能够继续与无线电网通信,而无须中断已经存在的连接。通常,根据由用户站执行的、对所接收到的新的无线电小区的广播信号的测量来决定,用户站是否位于新的无线电小区的供电范围中。此外,这个决定通常也依赖于,用户站以哪种接收质量来接收第一无线电小区中的已有连接的信号。为此,用户站根据测量确定针对由其他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出的信号对连接的干扰的量度。
当如针对在其FDD(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变型方案中的UMTS标准那样未来除了在2GHz范围中的第一频带、所谓的核心频带(Core-Band)以外在2.5GHz范围中也规定另一频带、所谓的扩展频带(Extension-Band)时,出现具体的问题。在此,只要核心频带已经满载,扩展频带就用于提供其其他的传输容量。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整个供电范围中规定扩展频带,而是仅仅在其中应考虑到高通信量的部分范围中规定扩展频带。特别地,这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扩建阶段是这种情况。因此,扩展频带通常不是被应用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所有无线电小区中,而是只被应用在由分别毗邻的无线电小区的单个组形成的部分范围中。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这种其中除了核心频带还为通信提供扩展频带的供电范围的边缘上,现在当用户站在扩展频带中仅仅驱动连接的下行链路(下行方向)而在核心频带中驱动所属的上行链路(上行方向,从用户站到网络侧的站)时,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在此涉及在同一时刻仅仅能够在唯一的频带中接收、亦即仅仅具有高频接收机的用户站,那么根据由这个用户站在扩展频带中执行的、对在拥有扩展频带的供电范围的边缘区域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可能推断出,不需要进行切换,因为在这个边缘区域中在扩展频带中只传输很少的信号。可是在此没有考虑到,用户站在覆盖扩展频带的边缘区域中移动地越多,用户站离与其通信的网络侧的站就越远,并且由此必须提高发射功率,以继续保持已有连接的通信。但是,由于该用户站将核心频带用于其上行链路,所以该用户站的发射功率越高,该用户站本身就越多地干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连接,这些其他连接同样在核心频带中驱动它们的上行链路。在对UMTS-FDD标准的技术推荐3GPP TR25.889中,描述两种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一种解决方案针对将扩展频带用于其下行链路的用户站通过更严格的切换阈值来避免上行链路干扰的增加。可是,这种解决方案具有这样的缺点,即不能够使用扩展频带的大部分,并且可能地在扩展频带的供电范围的边缘上的小区中实现多次不必要的在同一频带内的切换(特别是当软切换(Soft-Handover)区域位于基站附近的这些小区中)。
第二种在TR 25.889中说明的解决方案规定由用户站执行在不同RRC状态中的测量,以便检测可能的上行链路干扰提高的区域,在US2004/29532 A1中也描述该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避免第一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可是作为回应,必需由用户站执行复杂的测量,以及此外要求执行频率间测量、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频带中的测量,针对该频率间测量的执行用户站必须要么具有两个针对不同频带的接收机,要么进入UMTS-FDD标准的所谓的分时隙(slotted)模式或压缩模式(compressed-mode)。
当在按照第一无线电通信标准(例如UMTS-FDD)运行的较大的无线电小区内布置按照第二无线电标准(例如WLAN)运行的较小的无线电小区时,可能在未来出现另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希望能够识别出,首先尽管位于大的无线电小区的范围中、可是不位于小的无线电小区的范围中的用户站在已有的连接期间何时已移动到小的无线电小区的范围中,以致能够实现从大的无线电小区到小的无线电小区的连接切换。
发明中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使在所述情况下的连接切换简便一些。
这个任务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来解决。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和扩展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规定:在第一无线电小区中在网络侧在第一频带中发送到用户站的连接的信号;在第二无线电小区中在网络侧在第一频带中发出广播信号;以及根据由用户站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来促使针对连接的传输到用户站的信号从第一无线电小区的第一频带到第二无线电小区的第二频带的连接切换。
因此,尽管根据由用户站在第一频带中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来做出切换的决定,但是连接切换却不是在第一频带内实现,而是从第一频带到第二频带实现连接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支持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连接切换的方法规定:在无线电小区中在第一频带中发出广播信号,该广播信号被规定用于由用户站进行接收,其中所述广播信号的接收用于决定连接切换;以及在所述无线电小区中仅仅至少在第二频带中支持下行方向的业务信道。
因此,用于决定连接切换的广播信号在不同于由无线电小区支持的业务信道的频带中传输。业务信道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这些信道,利用该信道支持到用户站的连接,也就是在该信道中传输用户信息(user information)。
用于连接切换的方法和用于支持连接切换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即已经维持在第一频带中在下行链路中的连接的用户站尽管稍后将下行链路切换到第二频带,但是为了准备这种切换,不是必须在第二频带中接收信号,而是替代地可以在第一频带中接收该广播信号。这意味着,为了准备连接切换可以应用仅仅具有唯一的高频接收机的“简单的”用户站。此外,除了在第一频带中接收广播信号之外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测量,以便对连接切换做出决定。另一优点是,通过减少频率间或系统间测量的次数来提高用户站的电池运行时间,这些频率间或系统间测量分别在不同于那些其中当前运行到所涉及的用户站的连接的频带的频带中加以执行。
根据用于连接切换的方法的扩展方案,第一无线电小区属于第一组相互毗邻的无线电小区,第一无线电小区位于该组相互毗邻的无线电小区的边缘,并且该组相互毗邻的无线电小区在第一频带中分别支持业务信道,而第二无线电小区在第一频带中不支持业务信道。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无线电小区支持UMTS-FDD标准并且第一频带是所谓的扩展频带而第二频带是针对这个标准的所谓的核心频带。
根据本发明的扩展方案,在连接切换之前,在第一无线电小区中由用户站发出的连接的信号在网络侧在第三频带中被接收,并且在连接切换之后,在第二无线电小区中由用户站发出的连接的信号在网络侧同样在第三频带中被接收。也就是说,在连接切换之前和之后,上行链路中的传输在同一频带、例如在UMTS标准的核心频带中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第二无线电小区支持不同于第一无线电小区的无线电标准。可是,第二无线电小区的广播信号对应于第一无线电小区的无线电标准。在此,例如第一无线电小区能够支持移动无线电标准(诸如GSM或UMTS-FDD),而第二无线电小区支持WLAN标准。接着,利用本发明可能的是,执行从第一无线电标准的第一无线电小区到第二无线电标准的第二无线电小区的切换,而无须为了准备连接切换而要求用户站的不同于在两个都支持第一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小区之间连接切换时的行为。
当第二无线电小区小于第一无线电小区且被布置在第一无线电小区内时,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是特别地有利的。接着,在用户站在较大的第一无线电小区内移动期间,可能的是,根据由用户站接收到的第二无线电小区的广播信号来对连接切换做出决定。
当广播信号具有与其他广播信号一样的结构时,在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案中这是特别有利的,该其他广播信号同样用于准备连接切换并且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由每个供给无线电小区的网络侧的站来发出。这允许,类似于所有其余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连接切换在两个无线电小区之间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切换的准备,以致为了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需要对用户站进行匹配。
当第一无线电小区支持UMTS-FDD标准时,因而当广播信号根据UMTS标准被传输到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Pilot-Channel)上并且此外在第二无线电小区中的第一频带中在网络侧根据这个标准仅仅将信号传输到同步信道(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上时,这是有利的。这些信号在UMTS中也用于传统的连接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扩展方案,广播信号以几乎与第二无线电小区的业务信道一样的有效距离来发射。这意味着,通过广播信号在第二无线电小区的整个延伸中实现第二无线电小区的“标记”。
如果广播信号应只用作频率间或系统间测量的释放装置,那么有利的是,在多个小区中发射用于所谓标记某些小区的广播信号,这些广播信号至少部分地一致(例如在导频信号方面)。由此减少用户站中的实施花费。但是可能已经不能从已接收到标记的广播信号的事实中来推断出涉及哪个已标记的无线电小区。但是,一旦由用户站识别出标记的广播信号,该用户站就能够在已标记的小区中在不同于那些其中恰好通信的频带的频带中有目的地执行测量(频率间测量),或者甚至能够在另一个同样使用另一个频带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有目的地执行测量(系统间测量)。
如果每个要标记的位置的用于小区标记的广播信号与此相反是不同的,那么就已经能够通过识别相应的由用户站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来推断出,用户站恰好位于哪个所标记的小区中。这种对由用户站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分析可以或者由用户站自身来实现,或者由网络侧的设备(例如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来实现,用户站的关于由该用户站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相应信息被传送给该网络侧的设备。如果多个这样的广播信号拥有不同的要标记的小区、例如不同的扰码(Scrambling-Code),那么能够例如根据这些码实现它们的区分。
替代地,可是也可规定,仅仅在第二无线电小区面向第一无线电小区的边缘区域发射广播信号。由此通过广播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仅仅第二无线电小区的边缘区域的“标记”。但是,这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无线电小区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实现并由此以较小的发射功率进行发射,在该过渡区域中考虑连接切换。
因此,通过广播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第二无线电小区的“标记”,该“标记”可由用户站无须较大花费地接收。在此,例如用户站能够根据所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独立地做出从第一到第二无线电小区的连接切换的决定。可是,在大多数移动无线电系统中根据在网络中的决定来实现连接切换。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替代的实施方案规定,用户站通知无线电通信网络,该用户站已经接收到广播信号。必要时用户站向所述网络传送关于所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测量值和/或经由广播信号接收到的信息。然后,根据用户站的通知,所述网络能够识别出,用户站位于第二无线电小区的供电范围中,并且因此能够做出在第二无线电小区中连接切换的决定。
根据本发明的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具有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连接切换的方法的装置。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和扩展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具有另外的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案和扩展方案的装置。针对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根据本发明的网络侧的站具有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支持连接切换的方法的装置以及该装置的实施方案和扩展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针对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示出可供使用的频带,
图2A示出这个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多个无线电小区,
图2B示出针对图2A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本发明的替代的实施方案,
图3示出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多个无线电小区,其中应用图2A的原理,
图4示出第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三个无线电小区,以及
图5针对在第三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示出可供使用的频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针对第一示范性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示出可供在网络侧的基站与用户站之间的通信使用的频带。所考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是这种根据UMTS-FDD标准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这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在2GHz的范围中具有核心频带,在该核心频带中布置上行链路频带UL(Uplink-Band)和通过频带间距与这个上行链路频带相分离的下行链路频带DL2。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所有无线电小区中这两个频带UL和DL2都是可用于通信的。此外,无线电通信系统在它的一些无线电小区中具有另一个下行链路频带DL1,该下行链路频带DL1按照UMTS-FDD标准在2.5GHz的范围中被布置在所计划的所谓的扩展频带中。
图2A以原理草图示出在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第一变型方案中的四个相互毗邻的无线电小区C1至C4,这些无线电小区C1至C4各由一个基站BS1至BS4来供给。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中,每个无线电小区也可以由多个基站来供给,该多个基站分别供给无线电小区的一个区。针对图2A中的无线电小区C1至C4的附图标记的上部有关于在各自的无线电小区中支持哪些频带的说明。对于前三个无线电小区C1至C3,这分别是核心频带的频带UL和DL2以及扩展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DL1。与此相对,在第四无线电小区C4中仅仅支持核心频带的两个频带UL、DL2。在此,“支持”表示,在无线电小区中仅仅在这些频带中可运行业务信道,通过该业务信道可与用户站交换用户数据(user data)。
此外,图2A示出移动站形式的用户站MS,在第三无线电小区C3中已经维持到该移动站MS的连接。更确切地说,该用户站MS在上行链路中在应用核心频带UL的情况下和在下行链路中在应用扩展频带DL1的情况下与第三基站BS3进行通信。在已有的连接期间,现在用户站MS在第四无线电小区C4的方向上移动(在图2A中由箭头表示)并且最终到达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用户站MS既能够接收第三基站BS3的发出又能够接收第四基站BS4的发出。这是两个无线电小区C3、C4的重叠区域。
第四基站BS4虽然不支持扩展频带DL1中的业务信道,可是第四基站BS4发出扩展频带DL1中的广播信号S,在扩展频带DL1中用户站MS与第三基站BS3通信。这以这样的有效距离发生,该有效距离与第四无线电小区C4的无线电供电范围的延伸取得一致。第四基站BS4发出的广播信号S是按照UMTS-FDD标准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此外,第四基站BS4以同样的有效距离发出另一个广播信号S′,该广播信号S′是按照UMTS-FDD标准的同步信道(SCH)。两个广播信号S、S′都在扩展频带DL1中被传输。这两个广播信号S、S’是这样的两个信号,用户站为了准备在UMTF-FDD系统中的小区切换而接收这两个信号,以准备连接切换。在此,用户站MS对同步信道S′的接收使得接下来的对公共导频信道S的接收成为可能。按照UMTS-FDD标准的同步信道S′用于将CPICH S的扰码发信号给用户站。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第四无线电小区中也可以发射第三广播信号,以标记第四无线电小区,该第三广播信号具有按照UMTS-FDD标准的BCCH(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的格式并且用户站MS也能够从第三广播信号中得知核心频带的下行链路频率DL2。
在替代的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经由第三基站BS3通知用户站用于小区标记的CPICH S的扰码。接着,取消用于在扩展频带中标记第四无线电小区C4的SCH S′的发射的必要性。
又一个替代的实施方案规定,在适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标准中定义特定的广播信号S,该广播信号S仅仅用于根据本发明在频带中标记无线电小区,该频带在该无线电小区中不被支持。然后,这个广播信号可以是具有某一扰码的某一导频信号。同样的广播信号S在所有要标记的无线电小区C4中可能被传输。只要用户站MS接收到这个信号,就执行频率间或系统间测量,以致频率间切换或系统间切换变得可能。
在到达两个无线电小区C3、C4之间的重叠区域之后,用户站MS接收同一扩展频带DL1中的两个广播信号S、S′,在该扩展频带DL1中用户站MS已经从第三基站BS3接收到与其已有的连接的信号。用户站MS分析由其接收到的信号S、S′。
用户站MS将对所接收到的信号S、S′的分析结果报告给目前与其通信的第三基站BS3,并且进入UMTS-FDD标准的所谓的“压缩模式”,以便能够为了准备从扩展频带DL1切换到核心频带DL2而执行在这个核心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DL2中的频率间测量。可是,在这个时刻执行频率间测量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取消。基站BS1至BS4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BSC相连,这在图2中示范性地仅仅针对基站中的两个来描述。第三基站BS3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BSC传送由用户站MS报告的、关于其接收到的广播信号S、S’的信息并另外传送核心频带DL2中的频率间测量的结果。无线电网络控制器BSC分析这些信息并识别出,用户站MS现在位于第四无线电小区C4与第三无线电小区C3之间的边缘上并且由此位于无线电小区组C1至C3的边缘区域中,在该组无线电小区C1至C3中扩展频带DL1可用于通信连接。由此,无线电接入控制器BSC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即用户站MS的连接从第三无线电小区C3中的扩展频带DL1连接切换到第四无线电小区C4中的核心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DL2中。
图2B示出根据迄今所考察的实施例的变动的图2A的一部分。在这个变动中,广播信号S、S′不是由第四基站BS4本身发出,而是由第四无线电小区C4内的另一个网络侧的站B来发出。另一个网络侧的站B位于第四无线电小区C4的边缘附近,更确切地说位于面向第三无线电小区C3的一侧上。由另一个网络侧的站B发出的广播信号S、S′只有这样的有效距离,以致广播信号S、S′刚好到达第三无线电小区C3的边缘。特别地,所述另一个网络侧的站B仅仅在与第三无线电小区C3的重叠区域中发射广播信号S、S′。由此实现,仅仅用于标记由三个无线电小区C1至C3形成的供电范围的边缘的广播信号S、S′但是也只在那被发射,在该地点为了做出连接切换的决定或为了识别出所说的边缘而必需广播信号S、S′。因此,它们的发射功率与在图2A中所描述的情况相比能够被减少。所述另一个网络侧的站如信标(beacon)那样发出两个广播信号S、S′。该网络侧的站不发出或接收其他信号。因此,该网络侧的站仅仅用于“标记”所说的边缘区域。
图3针对按照UMTS-FDD标准的其中应用在图2A中所描述原理的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示出多个毗邻的无线电小区C,这些无线电小区C分别由以点形式示出的基站BS来供给。在图3的右边部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而在图3的左边部分描述未应用本发明的状态。
在图3的两部分中,图形上强调了约在中间的四个毗邻的无线电小区,在这些无线电小区中既能够运行核心频带的两个频带UL、DL2中的业务信道也能够运行扩展频带的频带DL1中的业务信道。在所有其余描述的无线电小区中,与此相对只有核心频带的两个频带UL、DL2可供使用。在图3中用阴影线示出四个也支持扩展频带DL1的无线电小区与不支持这个频带的相邻无线电小区的重叠区域。如果现在用户站MS从四个支持扩展频带DL1的无线电小区之一出发在不支持这个频带的相邻小区的方向上移动,并且针对这个用户站的通信在下行链路中使用扩展频带DL1而在上行链路中使用核心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UL,那么就出现在说明书前言中已经描述的问题,即由于增加的这个用户站MS在上行链路频带UL中的干扰而不发生值得期望的连接切换。
现在,在图3的右边部分描述,如何根据本发明在每个自身不支持扩展频带DL1的、四个支持扩展频带DL1的无线电小区的相邻小区(格子图案示出)中由对应于图2A中的第四无线电小区C4的各自的基站BS分别传输两个广播信号S、S′、也即无线电小区专用的CPICH和无线电小区专用的SCH。以这种方式不重要的是,位于其中支持扩展频带DL1的四个无线电小区内的用户站MS以哪个方向从该无线电小区向前移动到格状的相邻小区中。能够不依赖于这个方向执行按照图2所述的方法。
在图3的右边部分能够识别出,根据本发明发出的广播信号S、S′引起其中扩展频带DL1可供使用的无线电小区的实际延伸被减小到与针对其核心带频带UL、DL2的情况相同的有效距离上。由此实现,单个无线电小区的小区边界(如通常在蜂窝式系统中)在扩展频带的供电范围的边缘上也是六边形(替代圆形)的。从无线电小区C3的扩展频带DL1到无线电小区C4的核心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DL2的切换接着在理想情况下在两个基站BS3、BS4之间的中间实现(参见图2A)。
图4示出在另一个实施侧中三个无线电小区C10、C11、C12的第三无线电通信系统。在第三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两个较大的无线电小区C10、C11在业务信道方面支持UMTS-FDD标准,而较小的无线电小区C12在业务信道方面支持任意的WLAN标准。WLAN无线电小区C12具有比UMTS无线电小区C11更小的延伸,并且被布置在这个UMTS无线电小区C11内。
图5针对图4的第三无线电通信系统示出由其无线电小区所提供的频带。UMTS无线电小区C10、C11提供上行链路频带UL3和下行链路频带DL3,而在WLAN无线电小区C12中提供上行链路频带UL4和下行链路频带DL4。
在图4中,除了各自的无线电小区C10至C12的附图标记之外,还记入来自图5的针对频带的附图标记。UMTS无线电小区C11由基站BS11来供给,而WLAN无线电小区C12由无线电接入点BS12来供给。用户站MS沿UMTS无线电小区C11的箭头方向在向WLAN无线电小区C12的方向上移动。在此,已经存在用户站MS到基站BS11的连接,其中使用UMTS无线电小区C11的两个频带UL3、DL3。虽然WLAN无线电小区C12的无线电接入点BS12不支持UMTS无线电小区C12的下行链路频带DL3中的业务信道。可是该WLAN无线电小区C12在这个频带DL3中(对应于图2A和2B)发出两个广播信号S、S′,这两个广播信号S、S′又是按照UMTS-FDD标准的CPICH和SCH。这又以与WLAN无线电小区C12的延伸相同的有效距离来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于蜂窝式系统(这里为UMTS)和热点(Hotspot)供给的系统(这里是WLAN)的每个组合(例如GSM网络中的WLAN热点)。热点是具有增加的通信量的地点,这些地点在蜂窝式通信系统内由附加的网络侧的站或基站来供给。在此,热点系统也可以属于例如与蜂窝式系统一样的标准,可是使用不同的频带。这样,例如热点可以使用UMTS-FDD的扩展频带,而在热点之外仅仅应用核心频带。
如果用户站MS现在移动到WLAN无线电小区C12的供电范围中,在那里用户站MS既能够接收基站BS11的发出又能够接收无线电接入点BS12的发出,则用户站MS在那里也接收在UMTS无线电小区C12的下行链路频带DL3中的无线电接入点BS12的两个广播信号S、S′。根据在图2A中已经阐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站MS在此外与基站BS11的已有的连接期间分析所接收到的广播信号S、S′,并且将关于这些广播信号S、S′的信息报告给基站BS11。
图4中的基站BS11和无线电接入点BS12与无线电接入控制器BSC相连接,基站BS11将用户站MS的关于所接收到的广播信号S、S′的信息转交给该无线电接入控制器BSC。如图2A中的无线电接入控制器BSC一样,这个无线电接入控制器BSC能够根据所告知的信息识别出,用户站MS现在位于无线电接入点BS12的无线电供电范围中或位于WLAN无线电小区C12中。随后,无线电接入控制器BSC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即用户站MS的连接从UMTS无线电小区的两个频带UL3、DL3连接切换到WLAN小区C12的频带UL4、DL4,并且无线电接入控制BSC能够将相应的指示传送给基站BS11、无线电接入点BS12和用户站MS。
实施例的变型方案规定,用户站MS在识别出广播信号S、S′(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仅仅发射它们中的一个)之后当然接收系统间测量,也就是说在WLAN小区C12的下行链路频带DL4中执行测量,并且当然建立到WLAN小区的连接或执行到WLAN小区的切换。
在这里所考察的实施例中,广播信号S、S′分别用于“标记”通信系统的某一供电范围。在图2A、2B和3中,广播信号S、S′用于“标记”系统的这样的无线电小区组的边缘,在该组无线电小区中支持扩展频带DL1。在按照图4的实施例中,广播信号S、S′用于“标记”WLAN无线电小区的延伸,并且使得已经按照UMTS标准通信的用户站MS能够根据按照同一UMTS标准发射的广播信号S、S′来执行在其他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小区中的连接切换。
在图1至3中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扩展方案中可能的是,自动匹配广播信号S、S′的发射功率,更确切地说,根据自己的小区和相邻小区的核心频带和扩展频带之间的负载分布来匹配广播信号S、S′的发射功率。由此可以实现,在不同的干扰情况下得到的核心频带中的不稳定的有效距离能够自动在扩展频带中被补偿。当例如无线电资源管理(Radio Ressource Management)规定这样的策略,即在扩展频带小区内达到下行链路通信在核心频带和扩展频带中的平均分布时,相邻小区可能与在核心频带中的总的发射功率成比例地匹配其广播信号S、S′的发射功率。该“标记”由此可能匹配不稳定的无线电小区的延伸。

Claims (15)

1.用于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无线电小区(C3;C11)中在网络侧在第一频带(DL1;DL3)中发送到用户站(MS)的连接的信号,
-在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中在网络侧在第一频带(DL1;DL3)中发出广播信号(S),
-以及根据由所述用户站(MS)接收到的广播信号(S)促使针对所述连接的要传输到用户站的信号从第一无线电小区(C3;C11)的第一频带(DL1;DL3)到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的第二频带(DL2;DL4)的连接切换。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在所述第一频带(DL1;DL3)中不支持业务信道。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小区(C3)属于第一组相互毗邻的无线电小区(C1、C2、C3),该第一无线电小区(C3)位于该组相互毗邻的无线电小区(C1、C2、C3)的边缘,并且该组相互毗邻的无线电小区(C1、C2、C3)在所述第一频带(DL1)中分别支持业务信道。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连接切换之前,在所述第一无线电小区(C3)中由所述用户站(MS)发出的连接的信号在网络侧在第三频带(UL)中被接收,
-并且在所述连接切换之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小区(C4)中由所述用户站(MS)发出的连接的信号在网络侧同样在该第三频带(UL)中被接收。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小区(C3)和所述第二无线电小区(C4)支持UMTS-FDD标准,
-并且所述第一频带(DL1)是该标准的所谓的扩展频带而所述第二频带(DL2)是该标准的所谓的核心频带。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电小区(C12)支持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电小区(C11)的无线电标准,可是该第二无线电小区(C12)的所述广播信号(S)对应于该第一无线电小区(C11)的无线电标准。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小区(C11)支持移动无线电标准而所述第二无线电小区(C12)支持WLAN标准。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电小区(C12)小于所述第一无线电小区(C11)并且被布置在该第一无线电小区(C11)内。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
所述广播信号(S)具有与广播信号相同的结构,该广播信号同样用于准备连接切换并且由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每个网络侧的站来发出,这些网络侧的站按照某一无线电标准各供给一个无线电小区。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小区支持UMTS-FDD标准,
-并且所述广播信号(S)按照UMTS标准被传输到公共导频信道上而此外在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中的第一频带(DL1;DL3)中在网络侧按照该标准仅仅将信号传输到同步信道上。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
以几乎与所述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的业务信道相等的有效距离来发射所述广播信号(S)。
1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方法,其中
只在所述第二无线电小区(C4)面向第一无线电小区(C3)的边缘区域中发射所述广播信号(S)。
13.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
-具有第一无线电小区(C3;C11)的装置,用于在第一频带(DL1;DL3)中发送到用户站(MS)的连接的信号,
-具有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的装置,用于在该第一频带(DL1;DL3)中发出广播信号(S)
-以及具有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用户站接收到的广播信号(S)来促使针对所述连接的要传输到用户站(MS)的信号从第一无线电小区(C3;C11)的第一频带(DL1;DL3)到第二无线电小区(C4;C12)的第二频带(DL2;DL4)的连接切换。
14.用于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支持连接切换的方法,其中
-在无线电小区(C4;C12)中在第一频带(DL1;DL3)中发出广播信号(S),所述广播信号(S)被规定用于由用户站(MS)进行接收,其中所述广播信号(S)的接收用于连接切换的决定,
-以及在所述无线电小区(C4;C12)中仅仅在至少第二频带(DL2;DL4)中支持针对下行方向的业务信道。
15.针对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网络侧的站(BS4;BS12)
-具有用于在第一频带(DL1;DL3)中发送广播信号(S)的装置,所述广播信号(S)被规定用于由用户站(MS)进行接收,所述广播信号的接收用于连接切换的决定,
-具有仅仅用于在至少第二频带(DL2;DL4)中支持针对下行方向的业务信道的装置。
CNA2005100998894A 2004-09-10 2005-09-09 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 Pending CN17476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43881A DE102004043881A1 (de) 2004-09-10 2004-09-10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sübergabe in einem zellularen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DE102004043881.1 2004-09-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7603A true CN1747603A (zh) 2006-03-15

Family

ID=36011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998894A Pending CN1747603A (zh) 2004-09-10 2005-09-09 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747603A (zh)
DE (1) DE1020040438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7704A1 (en) * 2010-09-21 2012-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ir-interface timing synchronization sha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6518B (fi) * 1998-06-26 2001-02-15 Nokia Networks Oy Kanavanvaihtomenetelmä
GB2338865A (en) * 1998-06-27 1999-12-29 Motorola Lt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EP1117269A1 (en) * 2000-01-13 2001-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improved handover procedur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30224730A1 (en) * 2002-04-29 2003-12-04 Peter Muszynsk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of downlink carriers in a cellular system using multiple downlink carriers
US7424296B2 (en) * 2002-04-29 2008-09-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handover area detection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20040105413A1 (en) * 2002-07-02 2004-06-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ght inter-work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UMTS)
KR101032665B1 (ko) * 2002-09-03 2011-05-06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무선 단말기간의 핸드오프 제공 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7704A1 (en) * 2010-09-21 2012-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ir-interface timing synchronization sharing
US9215679B2 (en) 2010-09-21 2015-1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ir-interface timing synchronization sha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4043881A1 (de) 200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90133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할당 주파수간 핸드오버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600853B1 (ko) 멀티 캐리어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AU2006295388B2 (en) Pilot grouping and route protocols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665425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584129B (zh) 反向链路功率控制
US107217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cel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65591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y configuring length of neighbor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586089A (zh) 基于宽带码分多址覆盖的切换触发的方法
CN1582043A (zh) 无线蜂窝电信系统中的波束选择
WO201317263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tl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2744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pilot using a scanning interva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107969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품질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1492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neighbor bs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33650A (zh) Wcdma中压缩模式传输的控制
WO20140812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ode for inter-base statio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2015A (zh) 移交方法及蜂窝式通信系统
CN1778137A (zh) 分布式无线电单元的改进或关于分布式无线电单元的改进
WO2019103517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964562A (zh) 用于从wcdma网络切换到cdma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WO20141264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671500B (zh) 一种同频干扰抑制方法及相应的通信终端
US2023032860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ta maintenance and acquisition for mobility with inter-cell beam management
CN1747603A (zh) 在蜂窝式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切换的方法
KR101004233B1 (ko) 시스템간 접속 전환에 대한 준비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시스템
KR101002186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핸드오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804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425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AG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