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2449A - 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2449A
CN1742449A CNA038259230A CN03825923A CN1742449A CN 1742449 A CN1742449 A CN 1742449A CN A038259230 A CNA038259230 A CN A038259230A CN 03825923 A CN03825923 A CN 03825923A CN 1742449 A CN1742449 A CN 1742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empty
signal
data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259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2449B (zh
Inventor
原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2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2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42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2449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本发明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所使用的发送装置根据副载波配置信息动态地设定被设定成虚副载波的至少1个副载波(304、604、406)。本系统中使用的接收装置具有:自适应阵列天线单元,其被自适应地控制,以抑制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设定在至少有一部分虚副载波的配置不同的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内、利用哪个模式来进行通信的单元。因为可以把虚副载波配置模式作为无线信号的识别信息来使用,所以可以比以往进一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载波(multi-carrier)无线传输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该技术领域中,除了通信的高速化和高品质化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增加系统中所收容的用户数等要求,有效地利用频率等的通信资源很重要。
近年来特别受关注的多载波传输方式通过利用多个载波(副载波)来传输数据,实现例如传输速度的高速化,同时强化抗频率选择性衰减特性。然而,多载波传输方式因为利用包含各种高低频率的多个载波,所以因通信环境的不同,引起多普勒频移那样的频率偏移等,可能出现信号品质的劣化等情况。
另一方面,在多载波传输方式中,也尝试了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AAA:adaptive array antenna)来改善信号品质。更具体来讲,通过阵列权值的自适应控制,使得接收信号中的与虚副载波(virtualsub-carrier)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大小为零,来抑制受到多普勒频移影响的波,提高通信信号的品质(关于该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一般来说,在自适应控制中具有:进行控制使得主瓣朝向有用波的波束成形(beam forming);进行控制使得零点朝向无用波来进行抑制的零控(null steering),这里使用后者。
所谓虚副载波(virtual sub-carrier),是指分配给系统的频带中所包含的多个副载波内的除去用于传输数据的副载波(数据副载波)之外的副载波,即没有被用于传输数据的副载波。关于多个副载波内的哪些副载波是虚副载波,是由系统固定设定的。例如,如图1的上侧所示,为了降低非线性放大时的带外发射功率,把分配给系统的频带两端的若干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关于这个,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并且,如图1的下侧所示,为了降低接收信号的基带处理时的直流漂移,有时把频带的中央附近的副载波也设定成虚副载波(关于这个,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作为具体的数值例,例如将64个副载波内的52个副载波设定成数据副载波,将12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因为这样固定设定的虚副载波不用于数据传输,所以在进行发送时的调制时,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被设定成零。
图2表示正交频分复用(ODF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方式中的调制部的示意图。在OFDM方式中,信号的调制是通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来进行的。因此,通过串并转换部(S/P)将图中左侧所示的时间序列的发送信息数据转换成并行信号,输入给IFFT部。该并行信号中包含的内容全部与数据副载波对应起来。并且,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内容被固定地设定成零。这样,根据输入和设定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输出调制后的并行信号,之后经过无线发送所需的处理后进行无线发送。
然而,这些以往技术并不意在区别无线信号,即使采用这些技术,也很难同时利用频率资源。例如,在某用户A进行无线通信的期间,其他的用户B不能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即使用户A、B地理上处于不同的场所,在一方的通信(时隙)结束之前,另一方也必须待机。从频率的利用效率的观点来看不期望出现这种状况。
非专利文献1
羽根秀一,中ノ森将也,原嘉孝,原晋介,「OFDMヌルステァリングアレ一アンテナ」,電子情報通信学会,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研究会,2002-124,2002年7月
非专利文献2
ARIB STD-B24,“Data Coding and Transmission SpecificationFor Digital Broadcasting”,ARIB,2000年6月
非专利文献3
ARIB STD-T70,“Lower Powe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Broadband Mobi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CSMA)”,ARIB,2000年12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以及在这样的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在区别无线信号的同时进行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控制,可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以及在这样的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这些目的通过下面所说明的手段来解决。根据本发明,提供了根据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即数据副载波和没有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即虚副载波来进行无线传输的多载波传输系统。在本系统所使用的发送装置中,根据副载波的配置信息,动态地设定被设定成虚副载波的至少1个副载波。本系统所使用的接收装置具有:自适应阵列天线单元,其被自适应地控制,以抑制接收信号所包含的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设定在至少有一部分虚副载波的配置不同的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内,利用哪个模式来进行通信的单元。
这样,可以在进行通信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动态地变更副载波配置模式中的虚副载波的位置。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响应于表示虚副载波配置模式的配置信息,把已被设定成数据副载波的某个副载波重新设成虚副载波,把已被设定成虚副载波的某个副载波重新设成虚副载波。接收到利用某个配置模式S1而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装置自适应地控制天线的指向性模式,以抑制虚副载波的信号成分。基于其他配置模式S2的无线信号因为在被抑制的虚副载波中具有有意义的信号成分,所以零点朝向该无线信号。因此,可以良好地接收利用了与接收装置相同的配置模式S1的信号,另一方面能够抑制利用其他配置模式S2的信号。即,根据本发明,可以把虚副载波的位置(或配置模式)作为无线信号的识别信息来使用。因为可以区别无线信号,所以可以比以往进一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副载波的配置模式的图。
图2是OFDM方式中的调制部的概念图。
图3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主要功能的方框图。
图4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主要功能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自适应阵列天线部的详细情况的方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动作原理的图。
图7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发送装置的主要功能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本发明时的状况的图。
图9是表示把本发明应用于个人区域网时的状况的图。
图10是表示副载波的配置模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以和图1所示的以往的副载波配置一起实现,或者区别于这些配置独立地实现。下面所示的功能框图中所示的要素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根据用途由软件或硬件、或者两者的组合来实现。
图3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主要功能的方框图。发送装置300具有串并转换部(S/P)302,其从一连串的作为发送信息数据的串行数据中按顺序抽出N-1个数据,使这些数据与N-1个信号序列对应,并作为并行信号输出。其中,N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一连串的发送信息数据通过未图示的编码器进行编码。可以利用各种编码,例如可以利用卷积编码、分组编码等。
发送装置300具有分配部304,其接收由N个信号序列构成的并行信号,根据副载波的配置信息重新排列它们的顺序。输入到分配部304的N个信号序列中的N-1个信号序列是来自串并转换部302的并行信号,之后与数据副载波关联起来。输入到分配部304的另一个信号序列是与虚副载波相关联的信号序列,该信号序列的内容是例如总是表示零值的内容(零数据)。
发送装置300具有无线部306,其接收由N个信号序列构成的并行信号,把这些信号与各副载波对应起来进行调制,转换成串行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和频率变换等处理,输出多载波无线信号。多载波无线信号从未图示的天线部发射出来。并且,为了便于说明而称为“发送装置”,但实际上不仅具有发送功能,还具有接收功能。对于后面叙述的“接收装置”也同样,不仅具有接收功能,还具有发送功能。
接着说明动作。首先,发送装置300在开始通信时,向例如蜂窝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请求建立通信链路。该请求例如可以通过请求发送(RTS:request to send)的步骤来进行。通过根据该请求信号分配适当的无线信道,来建立无线链路。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该步骤时,决定把N个副载波中的哪些副载波作为虚副载波(或把哪些副载波作为数据副载波)。例如,在对请求建立通信链路的信号进行肯定的响应时,无线基站(或上位管理站的指示下的无线基站)通知把第k个副载波作为虚副载波。其中,k是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肯定的响应可以通过例如清除发送(CTS:clear to send)的步骤来进行。或者相反,发送装置300也可以请求或命令把第k个副载波作为虚副载波。无论是哪种方式,只要在无线链路的两端的节点上,决定把哪些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即决定使用怎样的副载波配置模式即可。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动态地设定副载波配置模式中的至少1个虚副载波的位置。这一点和虚副载波的位置被固定地处理的以往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当建立了通信链路时,进行把发送信息数据转换成多载波无线信号并从天线部发送出去的处理。概括地说,实线箭头表示向接收侧传输的发送信息数据流,虚线箭头表示零数据流。首先,在串并转换部302中,以1∶(N-1)的比率把串行信号转换成并行信号。把在这N-1个信号序列上加上了具有零数据的信号序列而得到的N个信号序列输入给分配部304。分配部304根据副载波配置信息,重新排列所输入的N个信号序列的顺序,并提供给无线部306。在无线部306中,对具有有意义的数据内容的N-1个信号序列(除去第k个的全部的调制数据)和1个信号序列(第k个零数据序列)这N个信号序列进行调制。如果是OFDM方式,则该调制进行傅立叶逆变换,但本发明不限于OFDM,例如也可以设置振荡器,进行其他的映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只要能够把针对每个副载波输入的数据加载到各副载波上即可。之后,利用波形整形和频率变换等已有的方法,作成多载波无线信号。
图4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主要功能的方框图。接收装置400具有自适应阵列天线部402。自适应阵列天线部402在抑制多载波无线信号的无用信号成分的同时接收多载波无线信号,并提供给后级的解调部404。解调部404接收多载波无线信号,并导出由N个信号序列构成的并行信号(解调数据1~N)。通过解调该并行信号得到每个副载波的N个信号序列。如果采用OFDM方式,则该解调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来进行。
接收装置400具有分配部406,其接收由N个信号序列构成的并行信号,根据副载波配置信息重新排列这些信号序列的顺序。更准确地来说,从N个信号序列(解调数据序列)中排除与虚副载波对应的信号序列(第k个信号序列),输出由N-1个信号序列构成的并行信号。例如在建立发送装置300和接收装置400之间的通信链路时确定副载波配置信息。
接收装置400具有并串转换部(P/S)408,其把由并行接收的N-1个信号序列得到的数据按顺序转换成1个信号序列,从而作成表示接收信息数据的信号序列。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自适应阵列天线部402的详细情况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自适应阵列天线部402具有多个(M个)天线元件502、针对每个天线元件502而设置的模拟数字转换部(A/D)504。自适应阵列天线部402具有权值调整部506,该权值调整部506用于向通过这些天线元件502而得到的信号赋予权值。自适应天线元件502具有合成部508,其适当地合成来自天线元件502的信号,并提供给后级的解调部404。进而,自适应天线元件502具有权值控制部510,其根据通过各天线元件502所接收的信号Xi(n),计算提供给权值调整部506的控制信号wj(n)。其中,i是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的整数,j是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M的整数,n是表示采样号的参数。
在未图示的前端对各天线元件502接收的信号进行适当的波形整形和频率变换等处理,通过各自的模拟数字转换部504,得到M个数字信号Xi(n)。在权值调整部506中,对这些数字信号Xi(n)赋予适当的权值,在合成部508中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合成。另一方面,权值控制部510算出控制信号wj(n),使得与副载波配置信息所指定的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变小(为零),响应于该控制信号wj(n),在权值调整部506中设定赋予接收信号的权值。因此,从合成部508输出的信号是抑制了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的信号。另外,没有描述与wl(n)对应的权值调整部506,这是为了避免在进行权值的优化时出现显而易见的解,但更一般地,也可以设置与wl(n)对应的权值调整部506。
如上所述,因为虚副载波是不用于数据传输的副载波,所以期望其在接收信号中的成分为零。然而,在因为频率偏移以及其他干扰源引起接收信号的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不为零的情况下,其成为干扰成分,信号品质劣化。通过一边调整权值wj(n)一边更新天线的指向性模式,以使得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为零,可以提高接收信号的品质。
当利用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300和图4所示的接收装置400时,可以利用副载波配置信息,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任意地动态变更虚副载波的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副载波配置模式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虚副载波的位置没有被固定。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图。如图6所示,例如,假设具有把第k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把包含第m个的其他的副载波设定成数据副载波来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A,和把第m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把包含第k个的其他的副载波设定成数据副载波来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B。在无线基站一侧,把第k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当一边改变天线模式PA一边接收到达波以使虚副载波的信号成分变小时,可以良好地接收来自无线终端A的到达波,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来自无线装置B的到达波。这是因为:通过调整天线的指向性模式PA以抑制第k个副载波的信号成分,可以使零朝向来自把第k个副载波用作为数据副载波的发送装置B的到达波,从而进行抑制。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来自无线终端A的到达波,虚线箭头表示来自无线终端B的到达波。同样,在无线基站中,把第m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当一边改变天线模式PB一边接收到达波以使虚副载波的信号成分变小时,可以良好地接收来自无线终端B的到达波,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来自无线装置A的到达波。这意味着通过使虚副载波的配置不同,可以区别来自无线终端A、B的到达波。换言之,副载波的配置模式成为用于区别到达波的识别信息。
图7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的发送装置的主要功能的方框图。概括来说,实线箭头表示向接收侧传输的发送信息数据流,虚线箭头表示零数据流。发送装置600具有串并转换部(S/P)602,其把作为一连串发送信息数据的串行信号输出为并行信号。通过未图示的编码器对一连串发送信息数据进行编码。可以利用各种编码,例如可以利用卷积编码、分组编码等。
发送装置600具有分配部604,其接收由N个信号序列构成的并行信号,把副载波配置信息所指定的信号序列的内容设定成与虚副载波对应的信号内容。设定后的信号序列所具有的信号内容例如是总是表示零值的内容(零数据)。而对于这之外的信号序列,则直接输出。这样,副载波配置信息是表示把N个副载波内的哪些副载波作为虚副载波(或把哪些副载波作为数据副载波)的信息,这在建立通信链路时确定。
发送装置600具有无线部606,其接收由N个信号序列构成的并行信号,把这些信号与各副载波对应起来进行调制,转换成串行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和频率变换等处理,输出多载波无线信号。如果是OFDM方式,则调制进行傅立叶逆变换,但本发明不限于OFDM,也可以进行其他的映射。多载波无线信号从未图示的天线部发射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串并转换部602输出的信号序列数N和无线部606接收的信号序列数N相等。因此,在接收装置一侧,按照解调后的N个信号序列,把N个信号序列转换成串行信号,可以得到接收信息数据。不需要如图4的分配部406那样的用于调整信号序列的单元。来自解调部的并行信号被直接提供给串并行转换部。其中,对自适应阵列天线部的指向性进行控制,以使与第k个副载波(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变小,这一点和图4的接收装置400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从S/P602输出的发送信息数据的N个信号序列内的1个信号序列(第k个)被强制为零后,输入给无线部606,失去了发送信息数据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对输入到串并转换部602中的发送信息数据进行适当的编码,则即使N个数据中的一部分丢失,也能够在接收侧适当地复原。本来编码就是即使通信环境恶化使得发送数据的一部分丢失,也能够通过将其复原来适当地复原发送数据。如果从接收侧来看,则使N个信号序列内的第k个信号序列的内容为零与通信环境恶化到该程度的情况是等价的。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牺牲发送数据的一部分,可以识别发送信号,同时可以把数据传输速度维持在和以往相同的程度。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没有有意地牺牲发送数据,但数据传输速度变成以往的(N-1)/N倍。并且,在使用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的情况下,与此对应还需要图4所示的接收装置。与此相对,在使用图7所示的发送装置的情况下,对以往要素的修正很少就可以。关于发送装置600,只要能够把副载波配置信息所指定的信号序列设定成零就足够了。关于接收装置,只要能够控制自适应阵列天线部以抑制副载波配置信息所指定的副载波的信号成分就足够了。因此,从数据的可靠性等观点来看优选图3所示的实施例,从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对已有系统的修正量等观点来看,优选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设定的虚副载波数越增加则该倾向越明显。
图8是表示在蜂窝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在该系统中,在小区A~G中,设定成在相邻的各小区之间使用不同的副载波配置模式。具体而言,在小区A中把第m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在小区F、B、D中把第n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在小区G、C、E中把第k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把这之外的副载波设定成数据副载波。在各小区内部利用相同的副载波配置模式来进行通信。因此,在1个小区内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利用时分方式进行通信。小区A的无线基站(未图示)通过控制自适应阵列天线部以抑制与第m个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可以良好地接收来自本小区的到达波,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指向性模式PA以抑制来自相邻小区的到达波(干扰波)。这样,通过针对蜂窝通信系统的每个小区(或扇区)使副载波配置模式不同,可以识别本小区和其他小区(或扇区)。
图9表示在私设网或个人区域网(PAN:Private Area Network)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如图所示,存在相邻的2个组A、B,组内的通信终端具有作为具有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收发机的功能。组A和组B使用不同的副载波配置模式。在组A中把第m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在组B中把第k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把其他的副载波设定成数据副载波。在同一组内根据相同的配置模式来进行通信。通过这样来构成系统,通信终端可以一边抑制来自自身所属的组以外的组的到达波一边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因为在同一组内利用同一配置模式,所以例如在属于组A的通信终端902进行通信的期间内,通信终端904不能进行通信。要想避免同一组内的通信的竞争或冲突,有各种方法。例如,在通信终端904开始通信之前,调查与第k个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是有利的。如果该信号成分为有意义的大小,则可以知道因为组内的某人(例如通信终端902)已经在进行通信,所以通信终端904不发送信号。相反,如果该信号成分是零,则可以知道在该组内没有人在进行通信。关于来自组B的到达波,因为第k个副载波被设定成虚拟,所以即使有来自组B的到达波,检测出的信号成分的大小也是零。因此,与第k个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的有无与在组A内是否存在正在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直接相关。另外,调查第k+1个副载波的信号成分的有无是不合适的。因为在检测出信号成分的情况下,不能区别其是组A内的信号成分还是来自组B的信号成分。同样,在组B内,通过在开始通信之前调查第m个副载波的信号成分,可以避免同一组内的通信的竞争。这样,属于利用不同副载波配置模式的多个组中的任意一个组的通信终端可以利用在自身所属的组以外使用的副载波配置模式,调查被设定成虚副载波的副载波的信号成分的大小,由此判断可否发送信号。
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变更1个虚副载波的位置,来区别通信终端、小区(或扇区)、组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方式,可以利用虚副载波的各种配置,来区别无线信号。
图10示出可用于区别个人区域网中的3个组的副载波配置模式。为了简单起见,仅描绘出了6个副载波,但可以配置更多的副载波。如图所示,在组A中副载波f3、f5被设定成虚副载波,在组B中副载波f1、f3被设定成虚副载波,在组C副载波f1、f5被设定成虚副载波,其他的副载波被设定成数据副载波。在组A内进行通信的期间内,因为指向性模式被调整为抑制到达波中所包含的副载波f3、f5的信号成分,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来自其他的组B、C的到达波。当要在组A内开始通信时,调查副载波f1的信号成分的有无。因为副载波f1在组B、C中被设定成虚副载波,所以来自组B、C的贡献实质上为零。因此,副载波f1的信号成分的有无与组A中有无正在通话的通信终端直接关联。同样,在组B中可以通过调查副载波f5的信号成分的有无来避免冲突。在组C中可以通过调查副载波f3的信号成分的有无来避免冲突。这样,可以避免在同一组内的冲突,并且抑制来自其他组的到达波。
更一般的,为了区别N个组,必须把至少N-1个副载波设定成虚副载波,形成N个不同的配置模式。进一步,为了能够避免同一组内的冲突,在任意的1个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数据副载波的至少一个副载波(例如,在组A中为f1,在组B中为f5,在组C中为f3)必须在其他的N-1个所有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虚副载波。通过在通信开始前调查该副载波的信号成分的有无,可以判别在同一组内是否已经进行了通信。这样的副载波配置模式不限于个人区域网的组的识别,可以用来识别任意的到达波。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Claims (17)

1.一种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发送装置,该多载波传输系统基于作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数据副载波、和作为不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虚副载波,来进行无线传输,其特征在于,
根据副载波配置信息,动态地设定被设定成虚副载波的至少1个副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有一部分虚副载波的配置不同的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来区别发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某个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数据副载波的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其他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虚副载波。
4.一种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该多载波传输系统基于作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数据副载波、和作为不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虚副载波,来进行无线传输,其特征在于,具有:
自适应阵列天线单元,其被自适应地控制,以抑制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
设定在至少有一部分虚副载波的配置不同的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内、利用哪个模式来进行通信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某个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数据副载波的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其他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虚副载波。
6.一种多载波传输系统,其基于作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数据副载波、和作为不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虚副载波,来进行无线传输,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装置,其根据副载波配置信息动态地设定被设定成虚副载波的至少1个副载波;
接收装置,
所述接收装置具有:
自适应阵列天线单元,其被自适应地控制,以抑制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与虚副载波相关的信号成分;
设定在至少有一部分虚副载波的配置不同的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内、利用哪个模式来进行通信的单元。
7.一种多载波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该多载波传输系统基于作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数据副载波、和作为不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虚副载波,来进行无线传输,其特征在于,具有:
串并转换单元,其把串行信号转换成包含预定数目的信号序列的并行信号;
无线单元,其针对每个副载波并行地接收比所述预定数目多的信号序列并进行调制,作成无线发送信号;
根据副载波配置信息,把与虚副载波对应的信号序列分配给比所述预定数目多的信号序列中的至少1个的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信号是发送数据被编码后的信号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有一部分副载波的配置不同的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来区别发送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某个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数据副载波的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其他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虚副载波。
11.一种多载波传输系统中使用的接收装置,该多载波传输系统基于多个副载波进行无线传输,其特征在于,具有:
无线单元,其对通过自适应阵列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具有分别与副载波对应的多个信号序列的并行信号;
并串转换单元,其把并行信号转换成串行信号;
分配单元,其把从所述无线单元输出的并行信号中的、由副载波配置信息所指定的信号序列以外的信号序列分配给输入到所述并串转换单元中的并行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有一部分副载波的配置不同的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来区别到达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某个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数据副载波的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其他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虚副载波。
14.一种多载波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发送装置,该多载波传输系统基于作为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数据副载波、和作为不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的副载波的虚副载波,来进行无线传输,其特征在于,具有:
串并转换单元,其把串行信号转换成包含预定数目的信号序列的并行信号;
无线单元,其针对每个副载波并行地接收多个信号序列并进行调制,作成无线发送信号;
把所述预定数目的信号序列中的由副载波配置信息所指定的至少1个信号序列的内容设定成与虚副载波对应的信号内容的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信号是发送数据被编码后的信号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有一部分副载波的配置不同的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来区别发送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某个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数据副载波的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在属于所述多个副载波配置模式的其他副载波配置模式中被设定成虚副载波。
CN038259230A 2003-06-30 2003-06-30 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42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3/008277 WO2005004361A1 (ja) 2003-06-30 2003-06-30 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2449A true CN1742449A (zh) 2006-03-01
CN1742449B CN1742449B (zh) 2012-06-13

Family

ID=3356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2592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42449B (zh) 2003-06-30 2003-06-30 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43960B2 (zh)
EP (1) EP1641158A4 (zh)
JP (1) JP4143643B2 (zh)
CN (1) CN1742449B (zh)
WO (1) WO2005004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027B (zh) * 2005-02-06 2010-05-05 北京邮电大学 多天线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迭代信道估计方法
CN1913508B (zh) * 2005-08-08 201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调制方法及其调制装置
JP4749815B2 (ja) * 2005-09-27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
US8081592B2 (en) * 2005-10-26 2011-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ad hoc deployed wireless networks
US8918114B2 (en) 2005-10-26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in a multi-carrier MAC to achieve fairness
US8942161B2 (en) * 2005-10-26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eighted fair sharing of a wireless channel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asks
KR101019002B1 (ko) * 2005-10-26 2011-03-04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자원 이용 메시지를 이용하여 무선 채널에 대한 최소레이트 보증
US9204428B2 (en) * 2005-10-26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asks sent at constant PSD
US20090003470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Waltho Alan E OFDM OOB emission suppression at specific frequencies
US20090175324A1 (en) * 2008-01-04 200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482834B2 (ja) 2008-03-13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変調装置および方法、復調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US8095163B2 (en) 2009-02-05 2012-01-10 Mobilesphere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sh-to-talk communic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13513A4 (en) * 2009-03-27 2016-04-06 Fujitsu Lt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33991B2 (en) 2010-06-16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LONASS) data bit edge detection
US8780958B2 (en) 2010-08-27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bit extraction for global position receiver
US8619919B2 (en) * 2010-10-14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 coherent and non-coherent demodul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GB2493917B (en) * 2011-08-19 2016-04-06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GB2493780B (en) * 2011-08-19 2016-04-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6978A (en) * 1995-06-22 1998-03-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system
US5956642A (en) * 1996-11-25 1999-09-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Adaptive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lot,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236273B2 (ja) * 1999-05-17 2001-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方法
JP2001148678A (ja) * 1999-11-19 2001-05-29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JP3461157B2 (ja) 2000-05-29 2003-10-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
EP1182817B1 (en) * 2000-08-24 2007-12-26 Sony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OFDM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72315B1 (en) 2000-10-10 2006-07-04 Adaptix, Inc.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 (OFDMA) cellular networks
DE60011092T2 (de) * 2000-11-03 2005-06-16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sowie mobiles Endgerät, Basisstation und Software-Programmprodukt hierfür
EP2259480A3 (en) * 2000-11-20 2012-05-02 Sony Deutschland Gmbh Adaptive subcarrier loading
US7054375B2 (en) * 2000-12-22 2006-05-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reduction in an orthogonal modulation system
JP2002271240A (ja) 2001-03-13 2002-09-20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無線受信装置
US6934340B1 (en) * 2001-03-19 2005-08-23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rejec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975583B2 (en) 2001-05-14 2005-12-1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 for continuous OFDM modulation
US7072413B2 (en) * 2001-05-17 2006-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lective channel inversion
US7688899B2 (en) * 2001-05-17 2010-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lective channel inversion
US7298785B2 (en) * 2001-07-04 2007-11-2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Multicarrier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3283460A (ja) * 2002-03-26 2003-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方法
US7317680B2 (en) * 2002-10-01 2008-01-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hannel mapping for OFDM
JP4170100B2 (ja) * 2003-01-10 2008-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適応アンテナを用いる通信機
WO2004077777A1 (en) * 2003-02-28 2004-09-1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ub-carrier allocation for ofd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2449B (zh) 2012-06-13
WO2005004361A1 (ja) 2005-01-13
JPWO2005004361A1 (ja) 2006-08-17
US20050254415A1 (en) 2005-11-17
JP4143643B2 (ja) 2008-09-03
US7843960B2 (en) 2010-11-30
EP1641158A1 (en) 2006-03-29
EP1641158A4 (en) 2008-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2449A (zh) 多载波无线传输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US7680199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1548517B (zh) 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AU20052199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subcarrier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arriers
KR100539925B1 (ko)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CN100382539C (zh) 无线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子载波分配和调制方案选择方法
CN100345395C (zh) 使用训练序列的方法
CN101044705A (zh) 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JP497117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01790864A (zh) 用于分配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的方法
CN1783748A (zh) 用于信号校准的智能天线通信系统
CN101171779A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未编码信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902840A (zh) 正交频分多址蜂窝系统中划分资源空间、分配物理信道以及分派功率的方法
US8306131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07009325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frequency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50573B1 (ko) 다중 사용자 ofdm 시스템의 적응적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623301A (zh) 多重访问系统中物理层的自适应调制及其他扩展
CN1207865C (zh) 经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接口发送用户信号的数据符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US20080101287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ulti-channel system
CN1910880A (zh) 蜂窝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852275A (zh) 一种通道校正的方法和系统
CN114125929B (zh) 数据分片解析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1359840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원 배치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97144B1 (ko) 멀티캐리어 무선 전송 시스템, 송신 장치 및 수신 장치
CN106100774A (zh) 基于轻型无线通信系统协议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6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