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8796A - 便携终端记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终端记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8796A
CN1728796A CNA2005100859656A CN200510085965A CN1728796A CN 1728796 A CN1728796 A CN 1728796A CN A2005100859656 A CNA2005100859656 A CN A2005100859656A CN 200510085965 A CN200510085965 A CN 200510085965A CN 1728796 A CN1728796 A CN 1728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content
terminal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59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8240C (zh
Inventor
松浪加奈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8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8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82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824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53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e.g.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or for mobile receivers
    • H04H20/5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e.g.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or for mobile receivers for mobil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4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cumulation-typ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27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accumul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35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xternal recor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 H04N21/4334Record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 H04N21/47214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e.g. of sport results or stock mar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托架(14)根据录像预约信息来录像节目,若装载了移动电话(12),则将所录像的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中。移动电话(12)保存所传送的节目后进行再生。通过将移动电话(12)装载在托架(14)上,可以将通过托架(14)录像的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所以可以简化从托架(14)向移动电话(12)的节目的传送控制。

Description

便携终端记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尤其涉及例如包含便携终端和基座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这种现有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中,在希望节目的广播时间用户不能收看该节目时,从便携终端向自己家里设置的本地服务器进行该节目的录像预约。并且,用户在录像结束后,从本地服务器将节目传送到便携终端中,在便携终端中再生传送来的节目而进行收视。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将该节目从录像了希望的节目的本地服务器传送到便携终端时,有录像数据的传送控制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简化从基座向便携终端的节目的传送控制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中包含便携终端和装载所述便携终端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接收机构,其接收从基座传送的内容;第一记录机构,其记录通过数据接收机构接收的内容;基座具备:接收内容的内容接收机构;记录通过内容接收机构接收的内容的第二记录机构;和若装载了便携终端,则将在第二记录机构上记录的内容传送到便携终端的第一数据传送机构。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基座接收内容,并将所接收的内容记录在第二记录机构中。接着,若将便携终端装载在基座上,则将记录在第二记录机构中的内容传送到便携终端。便携终端接收从基座传送的内容后,将所接收的数据记录在第一记录机构中。
即,若将便携终端装载在基座上,则基座将记录在第二记录装置中的内容传送到便携终端。因此,在将内容从基座传送到便携终端时,可以简化内容的传送控制。
技术方案2的发明从属于技术方案1,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中,便携终端进一步具有:消息接收机构,其接收来自基座的不能记录的消息;第一显示机构,其显示通过消息接收机构接收的不能记录的消息;基座进一步具有:第一容量检测机构,其检测第二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第一判断机构,其判断所检测出的第二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是否比根据记录预约信息算出的内容的数据量还大;和消息发送机构,其在通过第一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将不能记录的消息发送到便携终端。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检测出基座的第二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比较所检测出的空余容量和根据记录预约信息算出的内容的数据量。结果,在第二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比所算出的内容的数据量还小的情况下,基座将不能记录的消息发送到移动电话。接收了来自基座的不能记录消息的便携终端在第一显示机构上显示不能记录消息。这时,用户若看便携终端的第一显示机构,则可以判断根据记录预约信息是否可在基座的第二记录机构中记录内容。
技术方案3的发明,从属于技术方案1或2,是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便携终端进一步具有:第二容量检测机构,其检测第一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第一传送中止请求机构,其在通过第二容量检测机构不能检测出第一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时,向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中止;第一数据删除机构,其删除记录在第一记录机构上的内容;和第一传送请求机构,其在通过第一数据删除机构确保了第一记录机构上有空余容量时,向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基座进一步具有:第一中止请求接收机构,其接收来自便携终端的传送中止请求;第一数据传送中止机构,其根据通过第一中止请求接收机构接收的传送中止请求,中止向便携终端的内容传送;第一传送请求接收机构,其从便携终端接收内容的传送请求;第二数据传送机构,其根据通过第一传送请求接收机构所接收的内容的传送请求,向便携终端传送记录在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便携终端检测第一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在不能检测出空余容量时,向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中止。基座若从便携终端接收了内容的传送中止请求,则中止向便携终端的内容传送。并且,便携终端若通过删除记录在第一记录机构上的内容而在第一记录机构中确保空余容量,则对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接收了来自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请求的基座将记录在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传送到便携终端。
即,在从基座向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中,便携终端若检测出第一记录机构上没有空余容量,则对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中止。并且,便携终端若通过删除记录在第一记录机构上的不需要的内容来确保第一记录机构上有空余容量,则从基座传送内容。这时,即使在内容的传送中第一记录机构中没有空余容量,便携终端也可通过自动确保空余容量,而将从所述基座传送的内容记录在第一记录机构上。
技术方案4的发明,从属于技术方案1-3的其中之一,是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便携终端进一步具有:消息接收机构,其接收从基座通知的内容传送完成消息;第二显示机构,其显示通过消息接收机构接收的传送完成消息;基座进一步具有:第二数据删除机构,其在通过数据传送机构完成记录在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的传送时,删除记录在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和消息通知机构,其向便携终端通知传送完成消息。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若在第二记录机构中记录的内容的传送完成,则基座删除记录在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同时,对便携终端通知内容的传送完成消息。便携终端若接收了传送完成消息,则在第二显示机构上显示内容的传送完成。这时,若从基座向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完成,则删除记录在基座的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所以可以在基座上记录新的内容。另外,用户可以通过便携终端的第二显示机构知道内容的传送完成。因此,用户可以在内容的传送完成时从基座拆除便携终端。
技术方案5的发明,从属于技术方案1-4的其中之一,是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便携终端进一步包括:向便携终端供给功率的电池;测量电池的电压的第一测量机构;判断通过第一测量机构测量的电压是否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判断机构;第二传送中止请求机构,其在由第二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向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中止;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机构;和第二传送请求机构,其在通过第一充电机构进行充电后,由第二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时,向基座通知内容的传送;基座进一步具有:第二中止请求接收机构,其从便携终端接收内容的传送中止请求;第二数据传送中止机构,其根据由第二中止请求接收机构接收的传送中止请求,中止向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第二传送请求接收机构,其接收来自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请求;和若通过第二传送请求机构接收了传送请求则向便携终端传送内容的第三数据传送机构。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便携终端测量向便携终端供给功率的电池的电压后,判断测量电压是否比第一阈值大。结果,在测量电压比第一阈值小的情况下,便携终端对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中止。基座若接收了来自便携终端的传送中止请求,则中止向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接着,便携终端通过第一充电机构来充电电池。若充电的结果是电池的测量电压比第一阈值大,则便携终端对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若接收了内容的传送请求,则基座对便携终端传送内容。
即,在从基座向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中,便携终端若检测出电池的电压比第一阈值小,则对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中止。并且,通过第一充电机构对电池进行充电,若电池的电压比第一阈值大,则便携终端从基座传送内容。这时,即使在内容的传送中电池的电压比第一阈值小,便携终端也可通过自动充电电池,从而在第一记录机构上记录从基座传来的内容。
技术方案6的发明,从属于技术方案1-5的其中之一,是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便携终端进一步具有:测量电池的电压的第二测量机构;判断通过第二测量机构所测量的电压是否比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大的第三判断机构;第二充电机构,其在由第三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对电池进行充电;和第三显示机构,其在通过第二充电机构进行充电后,由第三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时,显示电池的充电完成;基座进一步具有功率供给机构,其向第二充电机构供给功率。这时,基座不仅向便携终端传送内容,还进行便携终端的电池的充电。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便携终端比较电池的电压和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结果,若第二阈值比电池的电压大,则便携终端通过第二充电机构来充电电池。在充电了电池后,进一步比较电池的电压和第二阈值,在电池的电压大的情况下,在第三显示机构上显示充电完成。另外,通过基座的功率产生装置来向第二充电机构供给功率。这时,通过将便携终端装载在基座上,不仅可以从便携终端传送内容,还可以充电电池。
技术方案7的发明,从属于技术方案1-6的其中之一,是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中,第一阈值是至少将从基座传送的内容记录在第一记录机构上所需的电池的电压。这时,至少可以在第一记录机构上记录从基座传送的内容。
技术方案8的发明,从属于技术方案1-7的其中之一,是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中由消息发送机构和消息接收机构产生的不能记录消息的收发是利用蓝牙的收发。这时,若是可以进行利用蓝牙的收发的距离,则即使在便携终端和基座之间有障碍物,也可收发不能记录消息。
技术方案9的发明,从属于技术方案1-7的其中之一,是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中由消息发送机构和消息接收机构产生的不能记录消息的收发是经电话线路的收发。这时,即使便携终端和基座彼此远离,也可收发不能记录消息。
根据本发明,若将便携终端装载在基座上,在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向便携终端传送记录在基座上的内容,所以可以简化从基座向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控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以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下面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解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框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托架(cradle)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外观的图解图;
图5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监视屏的画面的图解图;
图6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动作的流程的图解图;
图7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动作的另一流程的图解图;
图8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实施例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中:10-内容录像系统,12-移动电话,14-托架,22-无线电路,44-CPU,56-存储卡,58-通信I/F,76-字母生成器,80-电池,84-CPU,86-无线电路,90-充电电路,104-闪存,106-通信I/F。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A),该实施例的内容录像系统10包括移动电话12和托架(也称作“基座”)14。用户操作移动电话12生成希望节目的录像预约信息后,使用蓝牙(Bluetooth)将所生成的录像预约信息发送到托架14。托架14根据所接收的录像预约信息,通过天线104来接收使用地面波数字电视广播(下面,称作“电视广播”)系统广播的节目的广播数据后,来录像所接收的节目。
接着,参照图1(B),若将移动电话12装载在托架14上,则将托架14所录像的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若节目的传送完成,则通过托架14来充电移动电话12的电池80。因此,通过将移动电话12装载在托架14上,不仅可以充电电池80,还可以传送录像在托架14上的节目后进行再生。另外,移动电话12上设有:装载在托架14上的状态下、可通过颜色来表示电池80的充电状态的灯36;和可显示简单的消息的监视屏78。因此,用户即使在将移动电话12装载在托架14上的状态下,也可如后所述地知道:与电池80的充电状态和节目的传送有关的信息。
参照图2,移动电话12包括:使用移动通信系统来进行移动通信的移动通信电路16、接收使用电视广播系统广播的节目的广播节目接收电路18、和控制移动通信电路16及广播节目接收电路18两者的CPU44。移动通信电路16、广播节目接收电路18和CPU44都通过基于电池80从电源电路82供给的功率而被驱动。
若通过操作面板38进行拨号操作,则CPU44向设置在移动通信电路16上的无线电路22命令进行主叫处理。若通过该主叫处理确立了与相对方的连接,则成为可通话状态。另外,若通过天线20接收主叫信号,则无线电路22向CPU44传送接收了主叫信号的情况。CPU44向设置在广播节目接收电路18上的声音生成器68命令输出声音消息,同时向设置在广播节目接收电路18上的字母生成器76命令产生表示呼叫消息的字母。由此,从扬声器66中输出呼叫音,同时从监视屏74输出呼叫消息。若接收到该声音消息和呼叫消息的输出后,通过操作面板38进行接收操作,则确立了与相对方的连接而成为可通话状态。
若进入到可通话状态,则将通过麦克风34捕捉到的声音信号通过放大器32来放大,且通过AD/DA转换电路26转换为作为数字信号的声音数据。将转换后的声音数据通过信号处理电路24编码为包数据、即声音包后,通过无线电路22来调制编码后的声音包。将调制后的声音包经天线20发送到相对方。从相对方送来的声音包通过天线20接收后,通过无线电路22进行解调。将解调后的声音包通过信号处理电路24解码为声音数据后,将解码后的声音数据通过AD/DA转换电路26转换为作为模拟信号的声音信号。将转换后的声音信号经放大器28从扬声器30中输出。
接着,说明录像节目的情况。CPU44启动广播节目接收电路18,同时,向调谐器48命令进行预约录像的频道的选台。这时,调谐器48从通过天线46捕捉到的广播数据中抽出希望频道的广播数据后,对所抽出频道的广播数据实施基于MPEG格式的解调处理。并且,将解调后的广播数据经缓存器50提供给信号分离器52。
信号分离器52从所提供的广播数据中抽出声音包和图像包后,将所抽出的声音包和图像包提供给存储卡控制器54。存储卡控制器54在存储卡56上记录所提供的声音包和图像包。由此,在存储卡56上录像了节目。
进一步,说明再生录像在存储卡56上的节目的情况。CPU44启动广播节目接收电路18,并向存储卡控制器54命令读出节目的图像包和声音包。存储卡控制器54读出节目的声音包和图像包后,将所读出的声音包和图像包提供给AV选择器60。AV选择器60将所提供的声音包和图像包分别提供给H264音频解码器62和H264视频解码器70。
H264音频解码器62解码所提供的声音包后,生成声音数据,并将所生成的声音数据提供给D/A转换器64。D/A转换器64将所提供的声音数据转换为作为模拟信号的声音信号后,将转换后的声音信号提供给扬声器66。结果,从扬声器66中输出在希望的频道上广播的节目的声音。
H264视频解码器70解码所提供的图像包后,生成图像数据,并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提供给NTSC编码器72。NTSC编码器72将所提供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复合图像信号后,将转换后的复合图像信号提供给监视屏74。结果,在监视屏74上显示在希望的频道上广播的节目的图像。这样,用户可以再生录像在存储卡56上的节目。
另外,说明直接收视节目的情况。与上述录像的情况相同,调谐器48将希望频道的广播数据提供给信号分离器(demultiplexer)52。信号分离器52从所提供的广播数据中抽出声音包和图像包后,将所抽出的声音包和图像包提供给AV选择器60。并且,AV选择器60若将所提供的声音包和图像包分别提供给H264音频解码器62和H264视频解码器70,则与上述的再生情况相同,从扬声器66和监视屏74中分别输出声音和图像。这样,用户可以直接收视节目。
便携电路12使用无线电路22,通过蓝牙而与托架14之间交换录像预约信息等的信息。进一步,移动电话12在装载在托架14的状态下,经端子S1,接收从托架14传送的节目,或与托架14之间交换信息。另外,电池80经端子S2和开关SW,通过从托架14供给的功率来进行充电。后面描述这些动作的细节。
参照图3,说明与移动电话12之间进行利用了蓝牙的通信的情况下的托架14的动作。在通过天线92接收了来自移动电话12的信息时,无线电路96向CPU94传送接收了信息的状况。另外,在将信息发送到移动电话12时,CPU94对无线电路96命令向便携终端12发送信息。被命令了发送的无线线路96经天线92将信息发送到移动电话12。这样,托架14可以与移动电话12之间交换信息。
接着,说明在托架14上录像节目的情况。根据从移动电话12接收的录像预约信息和来自时钟102的时刻信息,CPU94启动广播节目接收电路90,同时命令调谐器106进行频道的选台。这时,调谐器106从通过天线104捕捉的广播数据中抽出希望频道的广播数据后,对所抽出的频道的广播数据实施基于MPEG格式的解调处理。调谐器106将解调后的广播数据经缓存器108提供给信号分离器110。信号分离器110从所提供的广播数据中抽出声音包和图像包后,将所抽出的声音包和图像包提供给存储控制器112。存储控制器112将所提供的声音包和图像包记录在闪存114中。这样,在闪存114上录像节目。
另外,托架14在装载了移动电话12的状态下,经端子S3,将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或与移动电话12之间交换信息。托架14为了对移动电话12的电池80进行充电,从充电电路100经端子S4向移动电话12供给功率。后面描述这些动作的细节。
参照图4,说明移动电话12的外观。移动电话12由两个壳体C1和C2构成,以便在其中央部折叠。在壳体C1上设置监视屏74。在监视屏74上显示录像预约画面、所录像的希望的节目等。另外,在壳体C1的与设置有监视屏74的面相对侧的面上设有灯36和监视屏78。
在壳体C2上,在其下部配置有数字键38a。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数字键38a,输入希望频道的频道号,或者输入文字或电话号码。另外,在数字键38a的上部设有可沿上下左右方向移动光标的光标键38b~38e。
在由光标键38b~38e包围其周围的中央设有设置键38f。设置键38在确定通过光标键38b、38c选择的内容时来操作。摘机键38g是响应电话呼入而开始通话时所操作的键。挂机键38h是结束通信时切断与通信线路的连接用的键,还兼作移动电话10的电源键。
进一步,在光标键38b~38e的上部设置TV按钮38i、录像按钮38j和再生按钮38k。TV按钮38i是在接通/断开调谐器44的电源时进行操作的按钮,可以通过操作TV按钮38i来开始或结束电视广播的广播数据的接收。录像按钮38j是在监视屏74上显示可输入节目的录像预约所需的录像预约信息的预约设定画面时操作的按钮,再生按钮38k是再生所录像的节目后在监视屏74上进行显示时操作的按钮。
在移动电话12的侧面设有端子S1和端子S2。若移动电话12装载在托架14上,分别为端子S1与托架14的端子S3相连,端子S2与托架14的端子S4相连。因此,经端子S1将在托架14上录像的节目取入到移动电话12中,或与托架14之间交换信息。另外,经端子S2,利用从托架14供给的功率来充电电池80。
参照图5,若操作录像按钮38j,则在监视屏74上显示预约设定画面。用户使用数字键38a和光标键38b~38e,将录像预约信息输入到预约设定画面上。即,用户在预约设定画面上输入广播希望的节目的频道的频道号、节目的广播日期时间、广播开始时刻和广播结束时刻。
用户在输入了录像预约信息后,若操作在预约设定画面的左下显示的保存键,则将在预约设定画面上输入的录像预约信息记录在闪存40中。并且,若根据从时钟42提供的时刻信息,为节目的广播开始时刻,则CPU44接通调谐器48的电源后,开始向存储卡56的录像,若为节目结束时刻,则断开调谐器48的电源后结束录像。结果,由于将希望的节目录像在移动电话12的存储卡56中,所以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再生按钮38k来收视所录像的节目。
另外,用户在输入了录像预约信息后,若操作在预约设定画面的右下显示的发送键,则移动电话12利用蓝牙将录像预约信息发送到托架14,托架14根据所接收的录像预约信息来录像节目。
参照图6,说明从移动电话12向托架14发送希望节目的录像预约信息,根据所接收的录像预约信息,托架14录像节目的情况下的移动电话12和托架14的关系。首先,若显示监视屏74上所显示的预约设定画面,则用户通过操作数字键38a和光标键38b~38e,输入想要录像的节目的录像预约信息。若结束录像预约信息的输入,则移动电话12将所输入的录像预约信息发送到托架14。
托架14根据所接收的录像预约信息,检查闪存114中是否存在可录像节目的空余容量。结果在闪存114中存在可录像节目的空余容量的情况下,托架14将录像预约信息记录在闪存98中后,向移动电话12通知录像预约完成通知。若接收了录像预约完成通知,则移动电话12在监视屏74上显示为“在托架上预约录像了”。托架14根据记录在闪存98中的录像预约信息和从时钟102提供的时刻信息,在闪存114上录像希望的节目。另外,上述的移动电话12和托架14之间的录像预约信息等信息的收发全部利用蓝牙来进行。
参照图7,说明将录像在托架14上的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的情况下的移动电话12和托架14的关系。若在托架14上装载了移动电话12,则移动电话12对托架14请求所录像的节目的传送。若接收传送请求,则托架14开始向移动电话12进行录像在闪存114中的节目的传送。
移动电话12若在节目的传送中检测出存储卡56没有空余容量,则对托架14通知中止节目的传送。若托架14接收传送中止通知,则结束向移动电话12的节目的传送。移动电话12为了确保存储卡56中有空余容量,删除不需要的节目。结果,若存储卡56中可确保空余容量,则移动电话12对托架14通知可确保空余容量。托架14接收该通知后,重新开始向移动电话12传送节目。
另外,移动电话12若检测出电池80的电压降低到不能在存储卡56上记录从托架14传送来的节目的程度,则对托架14通知中止节目的传送。若接收传送中止通知,则托架14中止向移动电话12传送节目。移动电话12充电电池80,直到电池80的电压成为可在存储卡56中记录从托架14传送来的节目的电压。若结束电池80的充电,移动电话12对托架14通知电池80的充电结束了。若接收来自移动电话12的通知,则托架14重新开始向移动电话12传送节目。
这样,托架14向便携式终端12传送记录在闪存114中的所有节目,向移动电话12通知节目的传送完成。若接收来自托架14的通知,则移动电话12在监视屏78上显示为“节目的传送完成”。
另外,上述移动电话12和托架14之间进行的存储卡56的空余容量、电池80的电压有关的信息的通知与节目的传送相同,经移动电话12的端子S 1和托架14的端子S3来进行。即,在从移动电话12向托架14通知信息的情况下,将移动电话12的信息通过CPU44提供给通信I/F58,将提供给通信I/F部58的信息经端子S1提供给托架14。提供给托架14的信息经端子S3提供给通信I/F116。通过向CPU94通知提供给通信I/F116的信息,而将信息从移动电话12通知给托架14。
同样,在从托架14向移动电话12通知信息的情况下,将托架14的信息通过CPU94提供给通信I/F116,将提供给通信I/F116的信息经端子S3提供给移动电话12。将提供给移动电话12的信息经端子S1提供给通信I/F58。通过向CPU44通知提供给通信I/F58的信息,而将信息从托架14通知到移动电话12。
移动电话12的CPU44根据记录在闪存40上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录像处理。在步骤S1中,在监视屏74上显示预约设定画面。在步骤S3中,待机到录像预约信息向所显示的预约设定画面的输入结束为止。录像预约信息的输入通过用户操作数字键38a和光标键38b~38e来进行。
在步骤S5中,判断是否操作了预约设定画面的保存键。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进入到后述的步骤S27。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检测存储卡56的空余容量。在步骤S9中,根据所输入的录像预约信息,判断检测出的空余容量是否为录像节目用充分的容量。结果是,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在监视屏74上显示为“由于移动电话的存储器不充足,不能录像”后,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中判断为是时,由于可根据录像预约信息在存储卡56上录像节目,所以在步骤S13中将录像预约信息记录在闪存40上。
在步骤S15中,根据从时钟42提供的时刻信息和所记录的录像预约信息,待机到录像开始时刻。若为录像开始时刻,则在步骤S17中接通调谐器48的电源,在步骤S19中选台录像预约信息的频道。在步骤S21中,将所选台的频道中广播的节目记录在存储卡56上。并且,在步骤S23中,根据从时钟42提供的时刻信息和所记录的录像预约信息,判断是否为录像结束时刻,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21。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断开调谐器48的电源后,结束处理。
在步骤S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即,判断为没有操作预约设定画面的保存键的情况下,在步骤S27中,判断是否操作了预约设定画面的发送键。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29中将录像预约信息发送到托架14。在步骤S31中,判断是否接收了来自托架14的出错通知。在这里,所谓来自托架14的出错通知是指:即使托架14要根据录像预约信息来录像节目,由于闪存114的空余容量小,所以也不能录像节目的通知。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监视屏74上显示为“由于托架的存储器不充足,不能录像”,而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35中,判断是否从托架14接收了录像预约完成通知。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31。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37中,在监视屏41上显示“在托架上预约了录像”和预约完成通知后,结束处理。
移动电话12的CPU44根据记录在闪存40上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图9~图11的流程图所示的节目的传送和电池80的充电处理。若移动电话12装载在托架14上,则在步骤S41中,对托架14请求记录在闪存114上的节目的传送。在步骤S43中,判断是否从托架14传送了节目。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45中判断是否从托架14有闪存114上没有节目的通知。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43。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监视屏78上显示为“托架上没有录像节目”,而进入到后述的步骤S61。
在步骤S43中,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即从托架14传送了规定数据量的节目的情况下,在步骤S49中检测存储卡56的空余容量。并且,在步骤S51中判断所检测出的空余容量是否为“0”。结果,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到后述的步骤S7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53中测量电池80的电压,判断所测得的电池80的电压是否比阈值VTH1大。这里,阈值VTH1是为了将所传送的节目记录在存储卡56中,必须将电池80最低限度保持的电压。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进入到后述的步骤S93。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57中,判断是否从托架14有节目的传送完成通知。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43,继续节目的传送。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由于将闪存114中记录的节目全部传送到了移动电话12,所以在步骤S59中,在监视屏78上显示为“节目的传送完成”。
接着,在步骤S61中,接通开关SW,开始从托架14向电池80的充电。在步骤S63中,为了表示电池80在充电中,而将灯36点亮为红色。由此,用户知道电池80在充电中。在步骤S65中,进行电池80的电压测量,在步骤S67中,判断所测得的电池80的电压是否比阈值VTH2(阈值VHT2≥阈值VTH1)大。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6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69中断开开关SW,完成电池80的充电。在步骤S71中,为了知道电池80的充电完成,将灯36点亮为绿色的。并且,在步骤S73中,向托架14通知电池80的充电完成,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S51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即存储卡56的空余容量为“0”,不能记录所传送的节目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5。在步骤S75中,对托架14通知中止节目的传送。在步骤S77中,在监视屏78上显示为“移动电话的存储器不充足,所以不能传送节目”。在步骤S79中,对托架14请求通知在闪存114上记录的节目的数据量。并且,在步骤S81中,待机到从托架14取得节目的数据量。在步骤S83中,删除记录在存储卡56上的节目中规定数据量的节目。在步骤S85中,检测存储卡56的空余容量。在步骤S87中,进行所检测出的存储卡56的空余容量是否比从托架14通知的节目的数据量大的判断。在其结果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83,进一步删除存储卡56的节目后,变大其空余容量。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89中,对托架14通知在存储卡56中可确保需要的空余容量。在步骤S91中,在监视屏78上显示为“可确保节目的传送所需的空余容量”。因此,用户可以知道能进行节目的传送。这样,由于在存储卡56上确保了节目的传送所需的空余容量,所以回到步骤S41中。
另外,在步骤S5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即,电池80中不存在将所传送的节目记录在存储卡56上所需的功率的情况下,在步骤S93中,对托架14通知中止节目的传送。另外,在步骤S95中,在监视屏78上显示为“由于电池的电压降低,所以不能传送节目”,在步骤S97中,为了充电电池80而接通开关SW。结果,经端子S2从托架14向电池80供给功率。在步骤S99中,测量电池80的电压,在步骤S101中,进行所测量的电池80的电压是否比阈值VTH1大的判断。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为了测量充电中的电池80的电压而回到步骤S99。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通过断开开关SW来结束电池80的充电。在步骤S105中,将设置在移动电话12上的灯36点亮为黄色。结果,用户可以知道移动电话12可在存储卡56中记录所传送的节目。在步骤S107中,对托架14通知电池的充电完成,回到步骤S41。
另外,在这里,若完成向移动电话12传送节目,则接着进行电池80的充电。但是,若用户通过监视屏78的显示知道节目的传送完成,也可马上从托架14拆除移动电话12。
托架14的CPU94根据记录在闪存98中的控制程序,执行由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节目的录像处理。在步骤S111中,待机到从移动电话12接收录像预约信息为止。若接收录像预约信息,则在步骤S113中检测闪存114的空余容量。在步骤S115中,根据所检测出的空余容量和所接收的录像预约信息,判断是否可在闪存114的空余区域中录像预约了录像的节目。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即,在闪存114中不存在可记录所接收的节目的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117中利用蓝牙向移动电话12发送出错通知,回到步骤S111。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5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19中,在闪存114中记录所接收的录像预约信息。在步骤S121中,利用蓝牙向移动电话12发送录像预约完成通知。并且,在步骤S123中,根据录像预约信息和从时钟102提供的时刻信息,待机到录像开始时刻。若成为录像开始时时刻,则在步骤S125中接通调谐器106的电源后,在步骤S127中选台录像预约信息的频道。在步骤S129中,进行所选台的频道中广播的节目的录像。在步骤S131中,根据录像预约信息和从时钟102提供的时刻信息,判断是否为录像结束时刻。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29,继续录像。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3、断开调谐器106的电源后,结束录像处理。
托架14的CPU94根据记录在闪存98中的控制程序,执行图13的流程图所示的节目的传送处理。若将移动电话12装载在托架14上,则在步骤S141中,待机到从移动电话12通知了节目的传送请求为止。若有节目的传送请求,则在步骤S143中检测在闪存114上是否记录了节目。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145中,对移动电话12通知闪存114中没有节目,而进入到后述的步骤S157。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3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将规定数据量的闪存114中记录的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中。在步骤S149中,判断从移动电话12是否有节目的传送中止通知。结果,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到后述的步骤S159。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151中进行节目的传送是否完成的判断。其结果是,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47,继续节目的传送。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时,在步骤S153中,从闪存114中删除传送到移动电话12的节目。在步骤S155中,对移动电话12通知节目的传送完成。在步骤S157中,待机到从移动电话12有电池80的充电完成通知为止,若有充电完成通知,则结束处理。
在步骤S149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即,从移动电话12有请求节目的传送中止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59中,中止节目的传送。并且,在步骤S161中判断是否从移动电话12有记录在闪存114上的节目的数据量的请求。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进入到后述的步骤S167。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63中,检测出记录在闪存114上的节目的数据量,在步骤S 165中,向移动电话通知所检测出的节目的数据量。
在步骤S167中,判断从移动电话12是否有电池80的充电完成的通知,即电池80的电压比阈值VTH1大的通知。结果,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为了向移动电话12传送节目,回到步骤S147。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169中,判断是否有存储卡56中确保了空余容量的通知。结果,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67。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为了将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而回到步骤S147。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出,托架14接收节目后,将所接收的节目录像在闪存114上。并且,若托架14装载了移动电话12,则将记录在闪存114中的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移动电话12接收从托架14传送的节目,将所接收的数据记录在存储卡56上。即,仅将移动电话12装载在托架14上,便可将通过托架14录像的节目传送到移动电话12后进行存储。因此,可以简化从托架14向便携终端12的节目的传送控制。
另外,在从托架14向移动电话12的节目的传送中,若移动电话12检测出存储卡56中没有空余的容量,则对托架14请求节目的传送中止。并且,若通过删除存储卡56不需要的节目,而在存储卡56中确保了空余容量,则从托架14传送节目。这时,即使在节目传送中,存储卡56中没有空余容量,移动电话12也可通过自动确保空余容量,而将从托架14传送的节目记录在存储卡56上。
进一步,在从托架14向移动电话12的节目的传送中,若检测出电池80的电压比第一阈值VTH1小,则移动电话12对托架14请求节目的传送中止。并且,若进行电池80的充电,使电池80的电压比第一阈值VTH1大,则移动电话12从托架14传送节目。这时,即使在节目的传送中电池80的电压比第一阈值VTH1小,移动电话12也可通过自动充电电池80,而将从托架14传送的节目录像在存储卡56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利用蓝牙从移动电话12向托架14发送录像预约信息。但是,也可通过对托架14分配电话号码,而经电话线路进行来自移动电话12的录像预约信息的发送。这时,即使移动电话12和托架14的距离远离,也可在托架14上录像希望的节目。

Claims (9)

1.一种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中包含便携终端和装载所述便携终端的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终端包括:
数据接收机构,其接收从所基座传送来的内容;及
第一记录机构,其记录通过所述数据接收机构接收的内容;
所述基座具备:
接收所述内容的内容接收机构;
记录通过所述内容接收机构接收的内容的第二记录机构;和
若装载了所述便携终端,则将记录在所述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传送到所述便携终端的第一数据传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终端进一步具备:
消息接收机构,其接收来自所述基座的不能记录消息;和
第一显示机构,其显示通过所述消息接收机构接收的不能记录消息;
所述基座进一步具备:
第一容量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第二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
第一判断机构,其判断所检测出的所述第二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是否比根据记录预约信息算出的内容的数据量还大;和
消息发送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第一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将所述不能记录消息发送到所述便携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终端进一步具备:
第二容量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第一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
第一传送中止请求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第二容量检测机构不能检测出所述第一记录机构的空余容量时,向所述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中止;
第一数据删除机构,其删除记录在所述第一记录机构上的内容;和
第一传送请求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删除机构确保了所述第一记录机构上有空余容量时,向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
所述基座进一步具备;
第一中止请求接收机构,其接收来自所述便携终端的传送中止请求;
第一数据传送中止机构,其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中止请求接收机构接收的传送中止请求,中止向所述便携终端的内容传送;
第一传送请求接收机构,其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内容的传送请求;
第二数据传送机构,其根据通过所述第一传送请求接收机构所接收的内容的传送请求,向便携终端传送记录在所述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终端进一步具备:
消息接收机构,其接收从所述基座通知的内容的传送完成消息;
第二显示机构,其显示通过所述消息接收机构接收的传送完成消息;
所述基座进一步具备:
第二数据删除机构,其若通过所述数据传送机构完成记录在所述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的传送,则删除记录在所述第二记录机构上的内容;和
消息通知机构,其向所述便携终端通知传送完成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终端进一步包括:
电池,其向所述便携终端供给功率;
第一测量机构,其测量所述电池的电压;
第二判断机构,其判断通过所述第一测量机构测量的电压是否比第一阈值大;
第二传送中止请求机构,其在由所述第二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向所述基座请求内容的传送中止;
第一充电机构,其充电所述电池;和
第二传送请求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机构进行充电后,由所述第二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时,向所述基座通知内容的传送;
所述基座进一步具备:
第二中止请求接收机构,其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内容的传送中止请求;
第二数据传送中止机构,其根据由所述第二中止请求接收机构接收的传送中止请求,中止向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
第二传送请求接收机构,其接收来自所述便携终端的内容的传送请求;和
第三数据传送机构,其若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请求机构接收了传送请求,则向所述便携终端传送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终端进一步具备:
第二测量机构,其测量所述电池的电压;
第三判断机构,其判断通过所述第二测量机构测量的电压是否比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还大;
第二充电机构,其在由所述第三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充电所述电池;和
第三显示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机构进行充电后,由所述第三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时,显示所述电池的充电完成;
所述基座进一步具备功率供给机构,其向所述第二充电机构供给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是至少将从所述基座传送的内容记录在所述第一记录机构上所需的所述电池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消息发送机构和所述消息接收机构产生的不能记录消息的收发是利用蓝牙的收发。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消息发送机构和所述消息接收机构产生的不能记录消息的收发是经由电话线路的收发。
CNB2005100859656A 2004-07-27 2005-07-21 便携终端记录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2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8709 2004-07-27
JP2004218709A JP4086818B2 (ja) 2004-07-27 2004-07-27 携帯端末記録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8796A true CN1728796A (zh) 2006-02-01
CN100488240C CN100488240C (zh) 2009-05-13

Family

ID=3531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596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240C (zh) 2004-07-27 2005-07-21 便携终端记录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26653A1 (zh)
EP (1) EP1622341A3 (zh)
JP (1) JP4086818B2 (zh)
CN (1) CN10048824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139A (zh) * 2010-08-12 2013-05-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在移动装置处起始内务操作的系统及方法
CN110087111A (zh) * 2013-07-31 2019-08-02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和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0623B2 (en) * 2003-04-17 2006-10-31 Nokia Corporation Remote broadcast recording
GB2406475A (en) * 2003-09-29 2005-03-30 Nokia Corp Inductive loop extension device
JP2007043367A (ja) * 2005-08-02 2007-02-15 Kyocera Corp 情報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ダウンロード方法
JP2007243696A (ja) * 2006-03-09 2007-09-20 Ntt Docomo Inc 通信端末、配信サーバ、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KR100710272B1 (ko) * 2006-07-20 2007-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 방송 수신 및 예약방법
WO2008053568A1 (en) * 2006-10-31 2008-05-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load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0834061B1 (ko) * 2006-12-28 2008-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의 방송 콘텐츠 녹화 방법
JP2008243001A (ja) * 2007-03-28 2008-10-09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8594558B2 (en) 2007-06-07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providing multimedia content to a mobile device
EP2009919A1 (en) * 2007-06-29 2008-12-31 Axalto S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multimedia data
KR20090017032A (ko) * 2007-08-13 2009-0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콘텐츠 녹화 장치 및 방법
US8166497B2 (en) * 2007-09-28 2012-04-24 The Nielsen Company (US) ,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llect media monitoring information
KR101453131B1 (ko) 2007-12-14 2014-10-27 톰슨 라이센싱 가변 대역폭 채널을 통한 동시송출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369771B2 (en) 2007-12-18 2016-06-14 Thomson Lic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e size estimation over broadcast networks
JP5005527B2 (ja) * 2007-12-27 2012-08-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管理方法
US8271575B2 (en) * 2008-03-12 2012-09-18 4Homemedia, Inc. Interaction among items connected to a network
US20100007711A1 (en) * 2008-07-23 2010-01-14 Thurmond Bell vPhone (video phone), V3Phone (video, voice,vehicular phone) and V3Phone Console for vehicular and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entertainment, global positioning, and video conferencing
US8904459B2 (en) 2008-11-24 2014-12-0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edia content for mobile devices
US8320961B2 (en) 2009-12-30 2012-11-27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 tangible interface
JP5121977B2 (ja) * 2011-05-31 2013-01-1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情報端末装置及び映像表示方法
US9692535B2 (en) 2012-02-20 2017-06-27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V on/off detection
KR20140004324A (ko) * 2012-07-02 2014-01-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방송 프로그램 수신 범위 확장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64934B1 (ko) * 2013-07-17 2020-02-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단말과 전자펜간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65998B (zh) * 2014-06-06 2018-09-1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视频同步分享方法及其系统
KR102238895B1 (ko) * 2014-08-29 2021-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어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장치
KR20200052036A (ko) * 2018-11-06 2020-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5284B1 (en) * 1999-11-23 2011-05-17 Agere Systems Inc. Cordless telephone with MP3 player capability
US20040237104A1 (en) * 2001-11-10 2004-11-25 Cooper Jeffery All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displaying video programs and mobile hand held devices
TW562352U (en) * 2001-12-26 2003-11-11 Sinbon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Mobile phone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040063464A1 (en) * 2002-09-30 2004-04-01 Tahir Akram High-speed data and power source interface cable for mobile devices
JP3906169B2 (ja) * 2003-03-05 2007-04-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及び、携帯電話機の放送受信機能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040197082A1 (en) * 2003-04-04 2004-10-07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ing program reservation recording system using PDA and method thereof
EP1524829B1 (en) * 2003-10-17 2009-11-2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139A (zh) * 2010-08-12 2013-05-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在移动装置处起始内务操作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98139B (zh) * 2010-08-12 2017-02-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在移动装置处起始内务操作的系统及方法
CN110087111A (zh) * 2013-07-31 2019-08-02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和控制方法
CN110087111B (zh) * 2013-07-31 2022-09-30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41905A (ja) 2006-02-09
EP1622341A2 (en) 2006-02-01
CN100488240C (zh) 2009-05-13
EP1622341A3 (en) 2009-01-07
JP4086818B2 (ja) 2008-05-14
US20060026653A1 (en) 200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8796A (zh) 便携终端记录系统
EP3799404B1 (en) Device capable of notifying operation state change thereof through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the device
CN101518065B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
US7983714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649357A (zh) 移动终端、控制移动电话终端的方法及移动电话终端
CN108881990A (zh) 音频播放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33296A1 (zh) 蓝牙通信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系统
CN1725770A (zh) 便携式终端中控制相机模式的方法
CN101383865A (zh) 手机电视播放中对可视电话并发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11973895B2 (en) Cal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714463A (zh) 一种联系人的推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1022528A (zh) 配备有相机的便携式终端和使用该终端的相片发送方法
CN105263182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040825B (zh) 终端、电视机、多屏互动系统和抓屏参数的设置方法
CN111294884A (zh) 支持双卡双待单通的通信终端及数据服务切换方法
EP2424195A1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data transfer func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s of mobile terminal
CN108353145A (zh) 视频答录通信方法和终端
JP2005198309A (ja) 携帯端末機のメモリ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CN108476385A (zh) 用于接收和发送系统消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JP2013255213A (ja) 録画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及び録画システム
JP4455906B2 (ja) 放送受信装置または携帯端末装置
JP4539193B2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システム
JP2008092210A (ja) 再生装置
EP1607923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ortable home theater using a wireless terminal
JP5505965B2 (ja)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YOTO CERAM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11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1113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KYOCERA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