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4816A - 减少溢流水发生处的地下水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少溢流水发生处的地下水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4816A
CN1724816A CNA2005100852318A CN200510085231A CN1724816A CN 1724816 A CN1724816 A CN 1724816A CN A2005100852318 A CNA2005100852318 A CN A2005100852318A CN 200510085231 A CN200510085231 A CN 200510085231A CN 1724816 A CN1724816 A CN 1724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tter
dewatering installation
building
pipe
ground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52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7349C (zh
Inventor
洪钟堙
池洪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CHIONGYAN
Original Assignee
HONG CHIONGY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CHIONGYAN filed Critical HONG CHIONGYAN
Publication of CN1724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4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73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73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1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soil pressure or hydraulic pressure
    • E02D31/1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soil pressure or hydraulic pressure against upward hydraulic press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0Drying or keeping dry, e.g. by air vents
    • E04B1/7023Drying or keeping dry, e.g. by air vents by collecting water in bas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周围的地下水浮力造成的建筑物危险因素最小化的地下水排水装置。在该地下水排水装置中,安装有设置在上述建筑物地基下部,其中一端连接在地下水流入的有孔管,另一端连接到集水井的延长管;下端部分连接在延长管,向上方延伸至设计平衡水位,其上端开放的第1排水管;下端部分连接在有孔管的上部,向上方延伸至比设计平衡水位更高的位置,其上端部开放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排水管。

Description

减少溢流水发生处的地下水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的排水装置,更具体来说是涉及,使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位维持在设计平衡水位以下,即,使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的向上压力和建筑物的自重均衡,并使之反映出地下水水位的安全系数的理论地下水位以下,从而使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危险因素最小化,并且使溢流水发生处最少化,使排水管与排水管之间排水通畅的地下水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的排水装置,韩国实用新型登记的第20-271757号的排水装置如图1所示。所示的排水装置(200),包括在建筑物地基下部埋设的有孔管(520),有孔管(520)之间的下端部分相连,一直延伸至上方“设计平衡水位”(L1),其上端部分含有许多开放的排水管道(500)。若是有地下停车场的建筑物时,排水管道(500),其上端部一直延伸至地下停车场的空间内。
这里,“设计平衡水位”是指使其建筑物周围地下水的向上压力和建筑物自重均衡,并使之反映出地下水水位的安全系数的理论地下水位。
利用这种排水装置,通过有孔管(520),渗入地下的地下水,在有孔管(520)全都灌满后,从排水管道(500)溢出,通过开放排水路(640),汇集到集水井(无图示)。由于这样的结构,当建筑物周围存在超过设计平衡水位的大量地下水的情况下,通过排水管道(500),持续排出地下水,而周围的地下水水位低于设计平衡水位的情况下则不起排水作用。
因此,由于在建筑物周围经常形成不超过设计平衡水位的水位差,所以建筑物在向上的压力作用下,能够维持稳定。
然而,采用这种结构的现有排水装置,有如下的缺点。
第一,在处理溢出排水管道的地下水(下面称为“溢流水”)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地下停车场内的开放排水路,由于溢流水而导致了长期潮湿的环境,造成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恶臭等卫生及美观方面的问题。而且,由于停车场的使用者丢弃污物,排水路被堵塞的情形经常发生,为了疏通排水路又产生了疏通费用等管理及维修的费用问题。
第二,各个排水管道只是通过有孔管互相连接来构成,在设置排水装置后,时间一长,渗透的地下水中含有的异物会把有孔管一部分堵塞,具有连接排水管道功能的有孔管内的地下水的流动就变得不顺畅。这样,在建筑物下部发生作用的地下水的向上压力在建筑物的各相应部位也就不相同,从而使建筑物的稳定性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采用现有技术的排水装置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能使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位维持在设计平衡水位以下,把地下水的浮力对建筑物的危险因素最小化,并且能够减少溢流水流入建筑物使用者出入的空间,使其对建筑物的向上压力更加均匀的地下水排水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工程费用低廉、建设工期短的排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在可以使地下水的浮力造成的建筑物危险因素最小化的地下水排水装置中,包括其中一端连接在上述建筑物地基下设置的流入上述地下水的有孔管,另一端连接到集水井的延长管;其下端部分连接在上述延长管,向上方延伸到设计平衡水位,在其上端部开放的第1排水管;下端部连接在上述有孔管的上部,上方延伸到比上述设计平衡水位更高位置,其上端部开放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排水管。
本发明的特征之一是上述排水装置还包括:增设在上述建筑物的地基内,使上述第2排水管之间相互连接,及使上述第1排水管与第2排水管相互连接的连接管。
本发明所述的排水装置能够通过集水井配置的排水管,对产生的溢流水进行集中处理,其优点是使其它排水管,尤其是在建筑物使用者的出入空间内设置的排水管中几乎不产生溢流。因此,建筑物的使用者遭受因溢流造成的恶臭等不卫生的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减少。
而且,本发明的排水装置,利用连接管使各排水管之间的连结更加通畅,这种结构能够切实预防建筑物承受各处不同的向上压力的问题,即建筑物部分承受强大的向上压力的情形。
再有,由于本发明的排水装置与普通的强制排水不同,流入集水井中的地下水量明显减少到几乎没有,所以对排水泵的需要明显减少,而且几乎免除了因强制排水造成的地面下沉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以往技术的排水装置的断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排水装置的断面图。
图3为图2中所示排水装置中A部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排水装置断面图。
本发明的排水装置包括渗透水沟道(30)、有孔管(20)、延长管(40)、第1排水管(50)、第2排水管(52)、连接管(80)、集水井(60)。
有孔管(20)设置有许多的孔(20a),安装在最终挖掘面(10)形成的沟道(30)内。在有孔管(20)周围的沟道(30)中,配置着大直径的砂石等排水性良好的材料(30a)。当从最终挖掘面(10)的地基排出地下水,积存在沟道(30)内时,地下水就通过有孔管的孔(20a),充满有孔管(20)。
因为有孔管(20)通常是成多列埋设的,为了使一列有孔管(20)与其它列的有孔管(20)互相连接,在有孔管(20)的上边配置着由位于上下部位的无纺布(32)和其间配置的排水板(34)构成的排水板组合体。在排水板组合体上边灌注有混凝土(70),以此形成建筑物的地基。
有孔管(20)的一端连接着延长管(40)。在理想的实施例中,延长管(40)是没有孔的无孔管形态的PVC材质的管道。延长管(40)的开放端露出在集水井(60)。在开放端配备有可开关的阀门(无图示),包括可以操作阀门的手柄(92)。从而形成开放端在正常情况下是关闭的,清理等维修管理时、或者非常事态时是开放的,地下水能够从有孔管(20)直接排出到集水井(60)的结构。
在延长管(40)的开放端上部,形成了第1排水管(50)。第1排水管(50)包含连通延长管(40)的下端和向上方延伸开放着的上端。上端的高度与地下水的设计平衡水位是一致的。这里,“设计平衡水位”是由建筑物本身重量产生的垂直压力与浮力造成的向上的压力相平衡的一定水位差所反映的安全系数确定的,是把水位差以广义标高表现方式表示的公式数值。
利用本发明,把第1排水管(50)开放的上端高度维持在设计平衡水位,当建筑物的下部或周围形成超过设计平衡水位量的地下水时能够自动通过第1排水管道(50)的上端溢流,建筑物的下部或周围的地下水水位可以主动维持在设计平衡水位以下。例如当到了雨季时,地下水的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或水位差超过设计平衡水位时,地下水的溢流开始从第1排水管(50)排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地下水水位维持在设计稳定平衡水位以下。然而,象在旱季那样,周围的地下水量不多的情况下,地下水水位在第1排水管道(50)开放的上端高度以下,即地下水位形成在设计平衡水位以下,不会发生地下水溢流。
象这样,由于具有地下水量超过标准值时才引起排水的特征,在本发明的排水结构中,流入集水井的地下水的量大大减少,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使用排水泵的需要。
而且,还有一个优点是:几乎避免了因强制排水那样过多排出地下水,从而发生地面下沉的危险。
第1排水管(50)设置的位置,优选在第1排水管(50)的上端,溢出(overflow;下面称为“溢流”)地下水时,能够落入集水井(60)内的位置。但是并不一定需要设置在集水井的上边,也可以在建筑物的管理区域(service region),如在非地下停车场或地下室等空间,邻接集水井(60)设置排水管道(50),使溢流水通过短的排水路引入集水井(60)。
固定箱(54)位于第1排水管(50)的周围,包围着第1排水管(50),起着固定第1排水管(50)的作用,并与第1排水管(50)之间形成了地下水流的通路。固定箱(54)通过固定构件(54a)固定在混凝土地基(70)上。
另外,第2排水管(52)连接在有孔管(20)的上部。第2排水管(52)的下端是与有孔管(20)连通的,向上方延伸,配备有开放的上端部。第2排水管(52)的上端与第1排水管(50)上端留有一定的高度差(ΔH),位于更高的位置。作为一个示例,高度差(ΔH)的大小确定应该是与确定设计平衡水位时应用的安全系数的大小不同的,即如果确定设计平衡水位时使用的安全系数为1.5,在确定第2排水管(52)的高度时,比如应用1.2的安全系数。这样构成的第2排水管(52)邻接于距通常建筑物外壁1个跨度的支柱(56),并被设置在多个场所。许多情况下,设置在地下停车场或地下室等建筑物使用者的出入空间。
第2排水管(52)的周围也设置着固定箱(54)。固定箱(54)包围第2排水管(52)以起到固定第2排水管(52)的作用,并与第2排水管(52)之间形成了地下水流的通路。它通过固定构件(54a)被固定在建筑物支柱(56)。
流经第2排水管(52)溢出的地下水(称作“溢流”)通过开放排水路(58)最终汇集到集水井(60)。
在形成建筑物地基的混凝土(70)上,安装着使第1排水管(50)与第2排水管(52)之间以及第2排水管(52)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管(80)。连接管(80)是为了起到补充连接着的排水管(50、52)的有孔管(20)的作用而安装的。即安装排水装置后,经过一段时间,有孔管(20)就因被渗透的地下水中含有的泥土及砂石成分等堆积在其底部,造成排水管道(50、52)之间不容易顺利连接。这样,当在第1及第2排水管(50、52)之间形成另外相互连接的管道时,虽然由于堆积物,在有孔管(20)内的流体流动多少有些困难,但是在排水管(50、52)之间还是可以顺利通过。正因为排水管(50、52)之间相互连通顺畅,所以不会在排水管内形成地下水的水位差,可以减少作用于建筑物地基下部的向上压力各处不同而造成的问题。
由于连接管(80)配置在建筑物地基的混凝土(70)内部,所以不必要进行另外的挖掘工作,而且,也不占用建筑物内部的空间。
将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排水装置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
在建筑物周围分布着大量超过设计平衡水位的地下水的情况下,例如,在洪水时期,地下水经过沟道(30)、有孔管(20)、延长管(40)渗透到地下。渗透的地下水向排水管(50、52)的上端流动,其水面增高,最后,在第1排水管(50)的上端溢出,如图2中箭头所示,落入集水井。这时,由于第2排水管(52)与第1排水管道(50)保持着高度差(ΔH),渗透的地下水除非在极度多量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发生溢流。因此,象在地下停车场或地下室等那样有第2排水管(52)的空间,几乎没有溢流现象。用这样的方法,第1排水管道(50)中的溢流在周围地下水水位降至设计平衡水位以下才进行。
利用本发明,在集水井(60)安装有排水泵(无图示)等,当集水井(60)的地下水位到达规定的高度时,就可以排出建筑物外部汇集的地下水。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专利申请书中所要求的发明要点,在属于该发明的领域中,若是有一般知识者,无论谁都可作多种改变。

Claims (6)

1.一种排水装置,用于使地下水的浮力造成的建筑物的危险因素最小化,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所述建筑物地基下部,其中一端连接在地下水流入的有孔管,另一端连接到集水井的延长管;
下端部分连接在所述延长管,向上方延伸至设计平衡水位,其上端开放的第1排水管;
下端部分连接在所述有孔管的上部,向上方延伸至比所述设计平衡水位更高的位置,其上端部开放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2排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物地基内,使所述第2排水管相互之间以及所述第1排水管和第2排水管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装置进一步包括包围所述第1排水管、并固定所述第1排水管的管道固定箱;
所述管道固定箱与所述第1排水管之间形成所述地下水流的通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装置中的延长管包括在所述集水井内部可以直接排出地下水的出口;
所述出口是可以开关的。
5.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装置进一步包括把所述集水井中汇集的地下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排水设备是排水泵。
CNB2005100852318A 2004-07-21 2005-07-21 减少溢流水发生处的地下水排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73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56649 2004-07-21
KR1020040056649A KR100601227B1 (ko) 2004-07-21 2004-07-21 감소된 월류수 발생 개소를 갖는 지하수 배수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4816A true CN1724816A (zh) 2006-01-25
CN100447349C CN100447349C (zh) 2008-12-31

Family

ID=3592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52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7349C (zh) 2004-07-21 2005-07-21 减少溢流水发生处的地下水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601227B1 (zh)
CN (1) CN100447349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935A (zh) * 2010-06-02 2010-10-06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压差式自动安全抗浮装置
CN101139841B (zh) * 2006-09-04 2010-11-03 洪钟堙 地下水排水装置
CN102995644A (zh) * 2011-09-13 2013-03-27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旋流池接岩段的围护封闭结构
CN103321236A (zh) * 2013-06-25 2013-09-25 沈阳建筑大学 新型地基主动排水干燥技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8590B1 (ko) * 2006-11-28 2007-07-11 (주)해석 배수형 도로의 시공구조
KR100856388B1 (ko) * 2007-07-09 2008-09-04 주식회사 시그마하우징 지하수 배수 구조물
KR200446848Y1 (ko) * 2007-11-06 2009-12-04 엄기형 상향 수압 조절이 가능한 배수 구조체
CN103114605B (zh) * 2013-03-12 2015-12-0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948382A (zh) * 2017-04-06 2017-07-14 正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渗水点渐堵漏结构
CN111501949A (zh) * 2020-05-18 2020-08-07 焦作大学 一种基于暗管的用于物流运输的地下管廊排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9063A (en) * 1989-11-08 1991-10-22 Ohbayashi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tect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ground liable to be liquefied
US5228805A (en) * 1992-03-19 1993-07-20 Jeffery Chang Water pressure reducing structure of a raft foundation bottom plate
US5551797A (en) * 1995-02-17 1996-09-03 Sanford; Paul C. Underground drainage sump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ofitting for protecting a floor slab
JP2001032270A (ja) * 1999-07-21 2001-02-06 Shimizu Corp 鋼管柱列壁
CN2415060Y (zh) * 2000-04-17 2001-01-17 赵玉森 排除地下检视井内淤积水的装置
DE10152032A1 (de) * 2000-10-23 2002-12-05 Lindemar Haenisch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Vermeiden von aufsteigender Feuchtigkeit in einem Gebäudeteil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9841B (zh) * 2006-09-04 2010-11-03 洪钟堙 地下水排水装置
CN101851935A (zh) * 2010-06-02 2010-10-06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压差式自动安全抗浮装置
CN102995644A (zh) * 2011-09-13 2013-03-27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旋流池接岩段的围护封闭结构
CN102995644B (zh) * 2011-09-13 2016-03-30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旋流池接岩段的围护封闭结构
CN103321236A (zh) * 2013-06-25 2013-09-25 沈阳建筑大学 新型地基主动排水干燥技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01227B1 (ko) 2006-07-19
CN100447349C (zh) 2008-12-31
KR20060009162A (ko) 2006-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7349C (zh) 减少溢流水发生处的地下水排水装置
US83126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waterproofing form for structural waterproofing
AU742729B2 (en) Wide area water collection type underground water tank
US6796325B1 (en) Apparatus for stormwater retention and releas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2482871B (zh) 液体泄流处理系统
CN104499560A (zh) 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
RU2395642C1 (ru) Способ водопонижения в подвальных помещениях жилых домов,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зданий и хранилищ
CN1664257A (zh) 卫生间排水技术方案
CN114592563A (zh) 低洼地区屋面雨水无动力排放系统及方法
KR100665986B1 (ko) 적정수압 유지를 위한 배수로 시공방법
CN204311551U (zh) 组合型雨水渗井
KR200411498Y1 (ko) 유역별 상향수압 조절이 가능한 연직 배수시스템
KR100945595B1 (ko) 지하수 배수장치
CN112554240A (zh) 一种无坡度地库顶板排水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76591A (zh) 一种车库顶板防渗水的施工方法
KR200445948Y1 (ko) 지하수 상향수압 조절이 가능한 배수시스템
CN216865384U (zh) 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
CN215760076U (zh) 雨污分流管件
KR200224158Y1 (ko) 공동구조물
KR20090014932A (ko) 배수관용 배수 유도장치
RU2464382C1 (ru) Способ водопонижения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типа в подвальных помещениях жилых домов,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зданий и хранилищ
CN111877502A (zh) 海绵城市的排水沟系统
CN111691527A (zh) 利用河道水和雨水进行绿化浇灌系统
KR20050068594A (ko) 경계석과 일체로 구성된 측구
Swinton et al. Site grading and drainage to achieve high-performance bas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090821